地税团队精神的内涵与铸造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税团队精神的内涵与铸造(推荐7篇)

地税团队精神的内涵与铸造 篇1

所谓团队,就是由一些因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需要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组织。团队精神,简单的来说就是沟通、信任、团结、协作、配合、互相帮助。团队的范围不止是一个部门,同一性质的工作,也还包含着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工作。地税部门作为重要的经济执法部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职责所在,因此必须把建设和谐团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

一、地税团队应该具有的基本特点

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是团队中每个人都在努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贡献自己,而且这种力量不是简单的加法,是一个1+1>2的组合式。从团队的基本内涵看,优秀地税团队至少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明确的目标。目标明,方向清。近年来,潍坊地税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和谐地税建设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探索开展“和谐地税建设年”活动的做法被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地税局给予专期推介交流。开展和谐地税创建活动,就是地税团队奋斗的目标,每个干部职工都必须清楚他的贡献怎样与这个目标相联系,并愿意为它做出贡献,这是团队极大的推动力。

二是团结的氛围。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着共同的革命事业走到一起。”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团结,都离不开一个团结统一、稳定和谐、步调一致、人心思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潍坊市地税局通过开展“学习他人长处、赞美他人优点、促进和谐发展”活动,同事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对方2个以上的长处优点,让自己确立平衡心,让对方树立自信心,互帮互学共同促进,使同事关系进一步和谐融洽。

三是坦诚的沟通、支持、协作。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况说过:“人力不如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可见,能群的重要。潍坊市地税局在系统内建立局长与职工民主对话日制度,确定每周一下午为对话日。全系统开通局长与职工民主对话热线20余部。目前,系统内已组织局长职工民主对话活动800余次,征求120多条意见建议,合理解决90%以上问题,使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融洽。

四是相关的能力、技术、知识。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素质,对自己和团队都具有高度的负责精神。潍坊市地税局开展需求型个性化教育培训,国家税务总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宋兰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国税务系统学习推广。中组部第6期《干教通讯》、新华社等刊发推介。目前,已建立了有368人的潍坊地税人才库,有51人被山东省地税局评为征管、稽查、计算机等业务能手,并进入全省地税系统骨干人才库。有672人取得注册税务师、会计师等资格证书。80%的干部职工取得信息化初级以上证书,其中30%获得中级证书,进一步提升了地税干部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加快了税收事业和谐发展。五是不断寻求发展。潍坊市地税局把创新和落实作为地税发展的灵魂,大力推进地税工作创新,实现地税和谐发展,地税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具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向更高目标发展的追求。

二、优秀地税团队的精神

《团队的智慧》的作者琼•R•卡扎巴赫和道格拉斯•K•史密斯一再强调:团队不是指任何在一起工作的集团,团队工作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团队的业绩首先来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的业绩,只有每一个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协调好与别人的分工和关系,团队的业绩才有可能达到最大化。团队概念理清了,团队精神就好理解了。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三、团队精神的铸造

不论对于单位还是个人来说,团队精神都是创造卓越业绩的基础,都是成长和发展的基石,都是获得机会的重要保证。拥有团队精神,培育团队精神是各项工作成功的保证,即所谓“好手不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众人协同作战自然要比孤军奋战好得多。一项工作要办好,简单的自不必说,交与一人足矣。

一是善于看到他人之长。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有个公式:I+ We= Fully I。这个公式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完善自己的人生。要善于欣赏别人,要有勇气、胸怀和气度。为人上谦逊、厚道一些,在处事上得体、周全一些,在说话上平和、绵软一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善于学习。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可以出人才,也可以出战斗力。一个单位要搞好团结、形成和谐氛围,要干出成绩、树立良好形象,同事之间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协作而不掣肘,帮助而不拆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和保证。

二是看清自己的位置。一个好的团队就像一部设计精密的机器,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都有自己最主要的工作。只有每一位团队成员都认清了自己的位置,明白了自己的主要任务,团队这部机器才能正常运转。若对自己的位置认识不清,看不清工作的重点,团队就会一团糟。因此,在加入一个团队之后,应该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翻阅文件、承接任务,而是寻找自己的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

地税团队精神的内涵与铸造 篇2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热播的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是笔者接触到的日剧中最早的一部,稍晚一些年上映的《爱情是什么》则是笔者接触到的韩剧当中的最早的一部,它们都成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儿时美好的记忆,虽然那时还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就觉得这两部剧很吸引人,对于还没有接触过日本及韩国文化的我们来讲很新鲜。不知道这两部电视剧里哪个给其他中国的观众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记得当时在国内的荧幕上能看得到的多是我国国产的电视剧,以及来自美国等欧美国家的电影,而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影视剧作品还不是很主流。

之后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这股日剧热潮的隐退,韩剧在中国的电视荧幕上活跃至今,根据内容对韩剧进行粗略的划分,笔者认为其中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都市言情剧类,多以20集见长,如广为人知的《浪漫满屋》;第二类是家庭伦理剧类,比较长,能拍上百集,如早些时候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到后来的《人鱼小姐》,这类作品多以家庭中的家长理短为内容,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表现家庭生活的温馨,并以此引起人们对家庭与爱的向往;第三类是历史类剧集,也比较长,如《大长今》等,这类作品多为励志类作品,通过故事主人公面对坎坷努力奋斗的故事激励在现实中的人们努力拼搏。

文章是讲日剧的,似乎没必要讨论韩剧。但笔者认为,相对于日剧来讲,中国的观众对于韩剧有着更多的了解,因为他们接触到的韩剧比日剧要多得多。要了解日剧,需要从日剧与韩剧的差异开始。目前国内电视台播出的韩剧中很多都是近些年拍的新作品,如2008年上映的《白色的谎言》,而播出的日剧很多都是与现在时间距离较远的年代的作品,如最近在中央电视台8套热播的日剧《庶务二课》以及其他的一些日剧,距离现在的时间差比同期在我国各大电视台播出的韩剧都长,形象地讲,只比韩剧《澡堂》剧拍的年代晚一二年。可见将日剧与韩剧在内容方面的差异抛开不论,从作品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可以看出我国日剧与韩剧的播出状况的巨大反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近些年来日剧好的作品太少了么?不是。而是由于日剧在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的日剧热潮结束后就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而是被韩剧的热潮所取代了。人们的注意力被转移到了剧情更贴近普通人家庭生活的韩剧上,并被其深深地吸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韩剧中有着国产剧没有的细腻和温馨,人们对于温馨的家庭生活的渴望在欣赏韩剧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从传播学角度看,这是韩剧能在我国荧幕上如此被追捧的重要原因。如果以内容对日剧也进行粗略的划分,笔者认为日剧主要有:都市言情类,如《唯爱》《萤之光》;社会类,如《白色巨塔》;侦探破案类,如《神探伽利略》《七个女律师》;励志类,如《料理新鲜人》;历史类,如《大奥》;以及家庭类,如《冷暖人生》。因此,从分类上看,日剧与韩剧很类似,都属于一般的剧作品类型,即二者主要的区别不是在剧集的类型上,而主要是在剧情的设置以及表现手法上。韩剧的立意大都比较简单,没有很深刻的思想,节奏比较慢,看的时候不需要专注地思考,也许从剧集开始就预示着剧集的结尾,但其中的种种琐碎的内容是吸引观众的原因。但日剧的立意比较深刻,剧集的结尾往往与观众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而且在看日剧时,需要必要的思考,有很多场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如果你是日剧的“新饭”,那么你被日剧吸引的重要原因里一定有日剧里多样的色彩以及温馨的家装。看过一些日剧之后,你会被日剧中更深层次的方面所吸引,这就是在这些剧情以及场景后面透露出来的日本文化。这里先不讨论日剧的内容取向与韩剧有着怎样的差异,而先讨论电视剧这种文化现象与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有句话大家都不陌生,“艺术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这句话很短,但很充分地表达了电视剧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其实电视剧这种文化现象是剧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种种状况进行选择及浓缩,提炼,升华之后的艺术品,或反映作者对于现实,对于人生的思考;或表达作者心中的某种渴望。作者创作时对于现实元素的选择与表达方式能反映出一国的社会文化状况。韩剧之所以多取材于家庭生活的琐事,是由于他们对于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间的地位划分的明显痕迹以及深刻的长幼观念造成的。同样是岛国,他们似乎没有日本以剧作表现出来的那种明显的危机感以及迷茫,而是更注重对于温馨的家庭生活以及浪漫爱情的追求。而日本影视剧则表现着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危机感。由于土地以及各种资源的匮乏等客观方面的因素影响着日本文化的发展,日本的影视作品反映着一种对于未来的危机感和严肃的思考,相对于韩剧的温馨,日剧则显得严肃些,这里的严肃指的是剧作的立意比韩剧的要严肃,除了展示美好的一面,也多出了一份对于现实的冷静和理性的态度。

提到日本文化,很多人都会联想起日本的樱花以及日本著名的“三道”,即茶道,花道,书道。这些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符号,而且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文化是比较讲究礼仪和心性的培养的。记得一位作者在文章里讲到,在看韩剧的过程中发现韩国人似乎很擅长把拉面煮得让人看着就食欲大开,而且吃拌饭的时候用很大的勺子等等,这些看似生活细节其实都是韩国文化的一部分,是韩国文化的符号。在日剧中,其实也处处体现着日本的和文化。比如在日本,下级对于上级或者新人对前辈所表现出来的以及所需要的尊重在中国观众看来可能有些夸张,但这正是日本文化礼仪的要求。类似的还有,在日本,人们在吃饭以前要讲“ぃただきます”这句话,意在表示要开始食用饭菜了,如果一家人从旧的居住地搬到新的居住地居住,一般都要送一些小礼物给住在新的居住地的附近的邻居表达问候,以及日本很有特色的建筑文化,节日文化等等,这些都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符号,在看日剧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的,会觉得很有意思,很新鲜,处处表现出日本文化的精致和细腻。

然而,在通过日剧所表达出来的种种日本文化符号中,笔者认为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日本文化中对于团队精神的重视以及敢于拼搏的精神的赞扬。日剧《医龙》刻画了一组为了成功实行一种高难度的心脏手术,对外面对强大的对手,对内顶着医院内部派系间复杂的斗争,无所畏惧,淡薄名利,冒着被开除的危险,苦心钻研医术,救助患者的可爱的医生们。在一次次的诱惑与考验面前,他们树立自己的信念,面对重重压力,团结一致,消除隔阂,学会信任为救治患者而努力。全剧透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强大到足以撼动观众的心。在看过这部日剧后,真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也许不是剧中医生那高超的医术而是这个医疗团队的团结一致的精神,这支团队中有从各个科室抽调来的最优秀的执刀医,麻醉医,内科医以及工学士,护理人员等,大家在一起,各自负责自己分管的工作,就像一部机器的一个个零件,为了机器能够工作而转动。在这样的团队里,人会有一种责任感,因为自己的队友都在努力,如果自己疏忽了,那将可能影响整个团队的成功,别人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所以,为了其他的队友,每一位成员都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从剧中每位医生坚毅的眼神可以看得出。正是这种精神帮助他们战胜了医术也很高超的对手。笔者猜想,作者想要表现的也是这种可贵的团队精神,它表达的内涵是即使在某领域很优秀的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及时有效的帮助也无法取得成功的含义。这是日本文化中比较看重的一方面,人们对于自己的约束感比较强,有责任感,社会成员的素质也比较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这种精神是很难得的。记得日本在早于中国很多年的时候就提倡并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及循环再生以保护生态环境,这说明日本早在那时就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这种危机感转化为他们进行环保研究的动力,由于国家资源的缺乏,日本人深知资源的宝贵性,日本社会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普遍较强,大家都很自觉。这也是团队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谈到团队精神就不能不谈责任感,日剧中也有表现人物强烈的责任感的作品,比如在2007年日剧《工作狂》中女主人公松方弘子表现出的对于从事的杂志社编辑工作的尽职尽责,为了工作,她甚至失去了男友的爱情,但她依旧热爱着自己的事业。虽然这部剧有些夸张,但却成功烘托出了人物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正是这种精神,使得日本这样一个地理环境,资源条件都不是很理想的国家能够高度发展,入列发达国家,能够在诸如电子业等世界尖端科技产业业绩不凡。

笔者认为这种对于团队精神的重视是日本的隐忍的处事态度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不强调某个人的成绩有多么的优秀,而要将团队中各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与欧美影视剧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赏是不同的。比如,前些年热映的美国电影《蜘蛛侠》《金刚》等,都是表达出一种对于英雄人物及英雄主义的向往和尊重,虽然电影是科幻的,但确实反映出了这些国家的人们心中的对于个人表现的看重。但在日剧中,作品侧重的多是对于1+1>2的团队精神的赞扬,这是日本文化的特点之一。

此外,日剧中也表达了其他方面的一些人生道理。在《料理新鲜人》中,表达了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是可以不用心的,不努力就能轻松获得成功的观点,大到经营一家企业,小到烹饪料理。不是用了心就一定能够成功,但如果不用心,就无缘成功。

笔者发现日剧中多从小处切入,与韩剧的琐碎不同,日剧虽也从诸如普通的工作,做饭,爱情,居家等的看似琐碎的场景切入,但能反映很多睿智的道理,多为对于现实以及人生的思考。没有美国影视剧中那些宏大的场面以及激烈的交战,但表达的道理并不琐碎。日剧主要以描写年轻人的生活及情感状况为主,笔者认为这对与他们同龄的中国年轻人来讲是有教育意义的,因为客观上讲,日本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比中国孩子强,在看到他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打拼的场景后,中国的年轻人也许会进行一些有益思考。(下转第34页)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韩两国贸易结构和竞争力以及国际市场地位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并带来诸如巨大的贸易逆差等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中韩两国之间贸易结构的变化及竞争力的过去与现状,对未来两国贸易的互补与竞争关系予以展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贸易竞争优势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031-02

为了综合评价韩国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首先考察以贸易竞争优势为中心的产业领域的动态竞争力的变化,然后再一同考虑市场显示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程度,以不同技术水平产品为中心,进一步分析韩国的产业品种在中国市场的哪一领域拥有真正的竞争力。

一、运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评价产业部门的竞争力

贸易优势指数是在分析特定市场具有竞争关系的两国之间竞争力程度时经常使用的指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也称“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指)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它表示出口的相对比较优势,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系数越大表明优势越大。TSC综合考虑了进口与出口两个因素,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它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否处于竞争优势及其程度。用公式表示为:TSCi=(Xi-Mi)/(Xi+Mi)。在公式中,X、M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i表示某一国家的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如果TSC>0,表示该类商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即其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TSC<0,则表示该国是该类商品的净进口国,该类商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竞争劣势。因此,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值位于只存在出口时的最高值“1”与只存在进口时的“-1”之间。

在[表1]中,TSC0和TSCt分别表示基准点及比较点的贸易优势指数。因此,出口主导产品群(竞争力加强Ⅰ组)的相关品种从基准点及比较点角度看,应均具有出口优势(即,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应大于零),而且其在比较点的出口优势度应大于基准点的出口优势度。同理,出口战略

产品群(竞争力加强Ⅱ组)虽然在其基准年度的竞争力较弱,但是在其比

韩国对中国贸易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分析

●任泽洙

(上接第31页)讲到这里,笔者认为,如果韩剧有人缘的原因在于它通过温馨或琐碎的点点滴滴,能够让人暂时忘记现实中的烦恼,那么日剧的魅力就是它能够使人认识现实,并引起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并不是说日剧是过于现实甚至消极的,日剧中也不乏有很多场景是很温馨的,比如对于家庭生活的描写。但日剧中对于爱的表达是比较有深度的,往往能震撼观众的心灵。日剧的那种有超强感染力的精神,可以通过很多精心安插的情节,甚至是人物的一句台词,一个眼神以及剧中的配乐来表现。情节设置只是表达这种精神的方式,巧妙的情节设置是服务于作品精神表达的,是第二位的。在日剧《新娘和爸爸》中,女主人公的平时性格开朗的爸爸为了女儿的男友的父亲同意两家孩子的婚事,甚至给对方的父亲下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仔细一想,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啊,笔者相信这种表达方式是作者对于人物内心感情的最朴素的方式了,朴素到没有任何的修饰。因此,从作品的立意高度方面讲,笔者认为日剧更胜一筹。

因此,笔者认为日剧所反映出的日本文化中的最值得肯定的方面就是高度的团队精神以及敢于拼搏的精神。如果只是为了娱乐而创作,那看过笑过也就忘记了,但很多日剧是在看过之后让人想再次欣赏的,因为观众追求的不只是剧中的某个场景,而是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的那种或被激励,或被感动的心灵的触碰;是被日剧的精神内涵吸引着的,其实也就是被日本文化的精神内涵吸引。剧是不同的,表达的精神含义也是不同的,但日剧吸引人的原因是相同的,就是它是有精神内涵的,并非空洞无物的单纯的艺术品,或者无厘头地高于现实,脱离实际,而是在以高于现实的方式讲述现实,并回到现实,引导人思考现实,有现实的警示意义和教育意义。

日剧是能够充分体现日本各个阶层和时代背景的一种文化内容,以文化产品的方式表达着日本社会文化的内涵。通过它,我们认识日本,了解日本,也思考现实,反思人生。

日本的文化是独特的,悠久,厚重;虽不夺目,但充满神韵,耐人寻味。笔者认为作为日本文化的表达者的日剧当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是值得中国的观众一看的。在欣赏异国的人文风光,领悟日本文化的同时,在被其中故事勾起的某些记忆中,寻找心灵的净土。

地税团队精神的内涵与铸造 篇3

演讲稿:团结协作铸造团队精神 关于团结协作铸造团队精神的演讲稿

中国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如果一千个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发挥超过一千人的力量,可是,如果一万个人离心离德,恐怕连一个人的力量也比不上了!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团队

精神!今天,随着市场规则的日益规范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靠什么?靠企业家的个人英雄主义?靠少数人的单打独斗?不!那已经是夕阳挽歌、风光不再了!因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好的工作!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竞争!翻看当代企业的荣辱兴衰,我们不难发现:一千个不成功的企业可能有一千个不成功的理由,但是一千个成功的企业,必然会有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那就是上下同欲、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海尔的张瑞敏正是运用团队力量,经过短短15年的时间,带领着一个亏空147万的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是团队的力量为海尔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世界著名企业――美国通用公司,由一个机构重叠、亏损严重的问题企业,奇迹般地崛起并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不仅得益于它的统军人物韦尔奇,更得益于韦尔奇huī麾下整个团队中每位成员的努力。可以说,团队精神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大浪淘沙中的中茂圣源,已经站在风口浪尖之上。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有理由追问,我们应该记住些什么,我们应该发扬什么?我们不能忘记,两年前,近400名热血青年,满怀渴望和憧憬,投入市场的洪流;我们不能忘记,在过去的900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平地高楼起,有多少荒郊变城市,有多少天堑变通途,有多少高峡出平湖!我们更不能忘记,全公司400多名员工,有多少人为了中茂圣源的改革与发展披荆斩棘、殚精竭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有多少人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奋战在施工第一线、辗转于各地市场;又有多少个家庭天各一方、两地相思,将亲情溶解在为职工富足、企业发展的拼搏和奉献之中!这就是我们的团队精神,是中茂圣源人团结协作的战斗力,是中茂圣源人上下同欲的凝聚力!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从年产值几百万到近几千万,从偏安一隅到遍地开花,从名不见经传到名扬四海,中茂圣源的每一个进步,都凝结着全体员工的智慧和汗水!中茂圣源的每一次成功,都显示了中茂圣源人团队精神的力量!下半年,公司的原料收购紧张,可谓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生产经营的严峻形势,使公司职工忧心忡忡。中茂圣源纸浆(来源于公文有约)有限公司向何处去,千百双眼睛拭目以待!危难之时挑起重任的新班子,面对巨大压力、困难重重,他们坚信“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前进的道路多么曲折,圣源人一定会走出困境,迎接曙光。战斗中,他们把困难当作试金石,把压力化作牢不可破的团队凝聚力,带领400多名员工,经过一年的负重爬坡,扭转了公司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很快步入了正轨,正常生产经营。尽管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jí亟待解决,但前进的脚步决不能停歇!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公司在奥运期间组织了野外拓展活动这次活动大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团队的协作意识。这届班子整体功能发挥好,团结协作强,风气正,工作有深度、有力度、见成效。这是一支敢啃硬骨头的团队!团队精神兴伟业!

地税团队精神的内涵与铸造 篇4

1 山东渔民号子的形成

山东渔民号子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 以荣成、岚山等最为著名, 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决定了当地繁荣发展的渔业。在古时候, 农业盛行的年代, 当地除了农业收入外, 渔业十分发达, 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以猎鱼为生, 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在渔民撒网、捕鱼、拉网、打桩等一系列劳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人力配合, 为了保证每个人动作的统一, 同时振奋人们的精神, 会用当地的方言演唱一种号子, 即渔民号子。同时, 渔民号子也是一种表演形式, 在渔民自己的节日中, 特别是在祭祀中会进行表演。当然, 大多数渔民号子没有具体的歌词, 往往通过一些语气词组成, 但是却能够使用当地的方言演唱, 与语气词相互搭配, 别有一番风味。

2 山东渔民号子的基本内涵

山东渔民号子内容是多样化的, 经过几十代人的传承与发展, 可以从制作绳子开始, 一直到收网归海。下面就从由来、作用、音乐特点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2.1 成缆号

过去渔民大于所有的船只主要是木船帆船, 竹条、麻布以及棉条是制作缆绳重要的材料, 用缆绳固定船只结构或船帆等。在制作缆绳过程中, 需要将三股合成一股, 一边成缆绳、一边唱号子。开始时绳子比较松, 唱的号子节奏也较为舒缓, 随着绳子越来越紧, 渔民所要花费的力气也越大, 号子演唱的节奏也会加快, 直到将缆绳全部拧紧。成缆号主要以五声调式为主, 抒发自豪的情绪, 起伏会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成缆号表达了渔民们为了出海准备, 在内心的兴奋的、高兴的, 在情绪上十分高涨, 体现了内心渴望出海后满载而归。

2.2 张蓬号

在木船帆船的年代中, 渔民渔船上的帆都是使用白色布料, 而具有深褐色的帆主要是用树皮染色, 蓬条是帆重要的构件, 重量极大, 可能达到数百斤, 为了能够将帆顺利的升起来, 鼓舞士气, 而演唱的号子。在帆上升过程中, 在风力阻力下, 所需要的力气越来越大, 需要多个渔民一起才能拉起来, 在船老大统一号召下共同发力, 速度往往较快。张蓬号是渔民将缆绳准备好, 准备挂帆起航, 在情感上体现了对出海的渴望, 对丰收的渴望, 希望帆能够快速顺利的升起来, 在演唱速度上也逐渐迫切。

2.3 推关号

在船帆准备好后, 准备推关起锚出海。在渔船起锚或收网过程中, 一般会演唱推关号。一般这种号子没有实际的歌词, 在语速上较为快, 由于船锚的重量较轻, 渔民花费很小的力气就能够完成, 在演唱中较为轻快, 主要表达对下一项劳作的准备。

2.4 拿船号

拿船号主要是在渔民将船只拉进海里、海岸是唱的号子。渔民每次出海时, 需要将渔船从海岸拉到海里面, 或者捕鱼归来后需要将渔船拉到海岸张。在没有出现机械船之前, 拉船主要是依靠人力, 需要多个劳动者一起用力, 拿船号子的演唱, 一般是所有劳动者一起演唱, 在演唱中刚劲有力, 速度不断加快, 给人们充足的力量。

2.5 溜网号

撒网捕鱼, 待鱼虾蟹上钩后, 收网, 这个过程叫做溜网。溜网号是渔民号子中相对精彩的号子, 在以前, 主要是在收网收获时, 船老大带领大家一起收网, 将网上的鱼虾捞起, 将其收入到船舱中。收获越大, 渔网越重, 溜网号的声音就越大。渔网错综复杂, 在收网过程中容易纠缠在一起, 因此, 往往需要格外小心, 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如果遇到恶劣天气, 需要加快速度, 在复杂的心理活动下, 溜网号表达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号子一般出现在收获时刻, 演唱者心情是较为愉快的, 旋律紧凑、悠扬。

2.6 点水号

点水号主要是渔船出海过程中, 通过一些工具对海水深浅进行测量, 以铁角、竹竿、绳子为主。同时, 在捕鱼归来后, 为了避免渔船在浅湾停靠, 都需要测量深度。渔民将测量海水称之为点水。对于海水深度的测量必须认真仔细, 这关系到出海的安全性、收获等。因此, 点水号一般具有单一的旋律, 在情绪上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起伏。

3 对山东渔民号子文化精神的探析

渔民号子, 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以吆喝、呐喊为主要特征, 烘托出渔业各项劳动的特点。其音乐的表现特色受劳动强度所制约。劳动强度小、动作幅度不大时, 所唱出的号子, 多是优美细腻, 抒情娓婉, 旋律性强, 节奏和缓的曲调, 突出了号子调节精神的作用;劳动强度大时, 所吆喝的号子, 粗犷、豪迈、浑厚有力, 而节奏性强, 这就突出号子的指挥劳动、统一用劲的功能。在面对狂风恶浪, 需要奋力抗争时, 则发出了铿锵有力、刚劲浑厚、气吞山河的呐喊。

渔民号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属于时代的产物, 在社会生产力逐渐上升的今天, 机械劳动逐渐替代了人力劳动, 渔民号子内容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其发展条件、依附条件正在逐渐消失。然而, 尽管渔业生产实现机械化以后, 海上笨重艰苦的体力劳动多被机械所代替, 但是, 各种渔民号子仍在渔民的各项劳动中, 延续演唱着。在山东的海滩码头、山间村落、广场闹市、学校营区, 凡有生产劳动的地方, 集体活动的场所还时时传扬着渔号。老人扶着小孩子学步, 哼着渔号;妇女爬山干活, 唱着渔号;小伙儿们肩挑人拉, 喊着渔号;连小学生们的拔河比赛也叫着渔号齐使劲儿。山东的渔民号子, 显示着其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应该从山东渔民号子的内容、形式等表面现象中, 明白其内涵, 了解其蕴含的文化精神。劳作时的团结合作、准备时的丰收渴望、收获时的欢快喜庆以及祭祀时的庄严传承, 这些文化精神都是我们世代需要学习的精神。同时, 渔民号子具有重要的音乐价值, 是一种人类在艰苦创业、劳动中产生的音乐载体, 亦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会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其他的音乐门类当中, 得到永久性的保存和发展。

4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山东渔民号子的形成与其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等都具有一定的关系, 属于历史的产物, 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当地历史、地理、音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渔民通过号子表达情感, 对自身进行激励, 尽管在机械化时代下, 渔民号子受到了一定的传承危机, 但其文化精神必将会永存于世人心中。

摘要:山东渔民号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宝贵的财富, 主要是当地渔民在海上撒网、捕鱼、打桩、拉船过程中, 为了振奋人心以及统一动作演唱的号子, 山东渔民号子至今也有几十代人的传承, 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对渔民号子的传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本文首先对山东渔民号子的形成进行介绍, 然后分析其基本内涵, 最后对其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探讨, 望采纳。

关键词:山东渔民号子,形成,内涵,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郭靖.荣成渔民号子的探究与思考——兼谈对山东半岛渔家号子艺术规律与创新研究的初步设想[J].音乐创作, 2015 (26) .

[2]田淑艳.山东荣成方言与荣成渔民号子[J].广播歌选, 2016 (12) .

[3]倪浓水.舟山渔民号子的特征及功能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 2014 (13) .

[4]戴琳琳.浅谈岚山渔民号子的发展现状及艺术特点[J].北方音乐, 2015 (03) .

[5]吴金英.对荣成渔民号子的探究与思考[J].黄河之声, 2015 (13) .

铸造青少年的强大精神 篇5

一、学校宣传正能量, 树立远大理想

(一) 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 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党有不断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的能力。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大事, 结合课堂教学歌颂我们党。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执政以来, 严惩腐败, 尤其改革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选人用人都必须是领导干部说了算的局面, 实行考试制度是反腐败斗争在政治制度上的又一重大举措, 使干部子女、富家子弟和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让广大学生看到了希望, 不拼搏就没有前途, 只有读书, 前途才能无比辉煌。这对所有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又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良好公平的制度建设是防止政府机关腐败的保障。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宣传, 激发青少年的强大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的党, 热爱伟大的祖国, 并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二) 拓宽国际时事政治内涵教育

教师应该经常关心最新国际大事, 引用最新的事实, 与教学相结合, 让课堂面向世界, 开阔学生视野, 树立落后就要挨打的亡国铁律。

西方社会对学生着重培养强大的竞争力, 奉行适者生存、强者为王的铁律, 培养孩子的生存意识、独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从小开始的, 父母不会干涉孩子的事情,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跌到了, 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家庭教育气氛平等融洽, 关爱与严格相结合, 鼓励孩子勇敢和创新。绝大多数十八岁以上的青年, 都学会了自己谋生。在西方的孩子的生存观念中, 把长期依靠父母生活看做是没有出息的或可耻的事情。

二、家庭密切配合, 激发强大精神

(一) 家长爱的付出助推强大精神

在爱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子不教父之过, 但紧靠批评教育, 一定不会产生好的结果。许多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视父母为敌人。所以父母必须从“爱“出发, 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爱能温暖孩子的心, 爱能抚慰孩子受伤的心, 爱能给孤独无助的孩子增添力量。孩子理解父母的真实爱心, 才能真诚认识自己的错误。从爱出发严格要求有利于培养孩子日常学习的好习惯。爱是教育的基础, 爱能激起青少年的强大精神。

(二) 借助榜样激发强大精神

1.发挥人民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校里, 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 学生天然具有向师性, 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优秀的教师品质能影响学生一生。因此,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明明白白做人, 干干净净教书, 为学生做榜样。教师必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绝不能收学生或其家长一分钱。

2.学习历史人物的自学成才也能激发青少年的强大精神。俗话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经常讲一些英雄名人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的强大精神, 让学生以英雄名人为榜样, 树立远大理想。历史上大多数伟人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是自学成才, 读他们的历史传记, 可以看到这些人都是年少就有大志, 皆经历了许多的磨难, 自强不息, 勇敢拼搏, 最终走向非凡的道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遇到挫折从不气馁, 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气魄非凡, 勇往直前。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影响以及教师的影响都是外因, 一个人的成长最终要靠自己。

3.敢于挑战, 攀登科技高峰。只有掌握知识, 才能把握未来。目前生存竞争依靠学习科学知识, 一个国家只有掌握高科技武器才能在世界民族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哪个民族占据了高科技制高点就对其他民族取得了生存竞争的绝对优势。试想一个人拥有极其渊博的知识或某一个行业的行家, 会愁没有饭吃吗?因此必须靠强大精神, 严格自律, 自觉主动地刻苦读书。一切条件都可以不如人, 只有学习的精神不能不如人。

地税团队精神的内涵与铸造 篇6

一、“鱼化龙精神”:现实及其彰显

“鱼化龙精神”是我国的改革开放使民间兴学传统得以恢复和社会市场化程度日趋加深的条件下民办教育的迅速兴起,以及在这种背景下民办教育家顺应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的形势,看准多种所有制在高等教育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由精英化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产物。发迹于1992年创办的西安外事学院所在地鱼化寨的“鱼化龙”精神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是汉武帝为其女儿雨花公主设建的祭天之地,大凡在此一拜的学子都能金榜题名,通达仕途。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看,鱼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经过裂变升华,其中那些经过与命运抗争过程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否则就被淘汰。身为地位卑微、默默无闻的“鱼”,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吸收各种精华,最终会变成一飞冲天、万众瞩目的“龙”。

西安外事学院创办初期,董事长黄藤就提出“处鱼化龙之地,为鱼化龙之事,寄鱼化龙之望”,这是第一次明确关于“鱼化龙精神”的表述和阐述,它把办学理念与鱼化地区独特地域文化融为一体,成为西安外事学院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符号和图腾,成为办学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的理想寄托和心理暗示,甚至成为寻求文化创新的生长点,西安外事学院于是以“鱼化龙”传说为设计元素立意追求一种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鱼化龙”精神。从价值观形成的角度来说,伴随学校有计划、持续有效使用教育的力量,学生的人格和社会行为模式自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改变,每个人都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成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都可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出彩。

理解一种精神的现实性,首先涉及承认还是不承认人群共同体存在某种集体的或共同的社会心理或社会心态。常言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反映出集体的社会心理或社会心态可以转化为一种共同的集体活动行为。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除了个体意识,还存在着表征团体心理性质的某种东西。关于“这种东西”,迪尔凯姆用“集体表象”来表示,韦伯用“资本主义精神”的概念,恩格斯用了“动机”这样的词语论述,与此相应,外事人的精神世界在整体上所发生的变化,他们称之为所谓“鱼化龙精神”。不管说法有多大不同,其实质内涵是一样的,那就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笔者认为,大学精神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各个领域,对人的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其现实性或者真实性体现在,一是鱼化龙精神是一个特殊地区的“大学精神”,是我国大学精神总体的组成成分和重要来源之一,它反映了西安外事学院的基本社会心态、精神感受与情绪氛围。这种精神文化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制度表现、心里情感、行为习惯等方式,浸透学校的肌肤,铭刻到这所大学的骨子里。二是“鱼化龙精神”是西安外事学院在民办高等教育这个领域里所形成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特征之总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办学,使它得以锤炼形成、得以积累、也得以建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在中国民办和公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下西安外事学院积累的特色经验决定的。三是“鱼化龙精神”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精神状态,它本身是多元的、复杂的。虽然个体的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但“鱼化龙精神”已经演化为西安外事学院的一种整体社会心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美好愿望,是西安外事学院的期求。它是建立在深厚中国文化底蕴上,有中华文化的根,20多年来得到了西安外事学院的认同,莘莘学子的发展应验了“鲤鱼跃龙门”的神话传说。

这种精神给了这所学校巨大的发展动力,使之由创办初只是自学考试助学教育,发展到如今拥有近3万在校学生的普通本科教育,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快速发展和成就被誉为“西部教育传奇”;学校的成功发展模式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列为教学案例。如今“鱼化龙”精神不仅在西安外事学院校园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由于西安外事学院学生毕业而走上工作岗位把“鱼化龙精神”带到了祖国各地乃至国外。

二、包容性与超越性:“鱼化龙精神”的特征

作为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特征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人格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在现时西安外事学院的微观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即人们所说的“鱼化龙精神”中,以及在这种变化背景下西安外事学院的精神转变及迅即和巨大的人格变化,是西安外事学院群体的人区别于其他群体的人的自身特征。考察“鱼化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一方面说明“鱼化龙精神”是几年学生受教育的精神感悟,是西安外事学院共同体现和尊崇的精神;另一方面是群体“翻转”带给师生员工的精神烙印,是在不断扩大的交流和融合中培育的共同精神。“鱼化龙精神”的包容性体现在。第一,对世界文明的包容。“鱼化龙精神”从发轫到成熟是一个逐步认识、逐步积累、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西安外事学院充分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有若干特色大学脱颖而出,跻身世界一流行列,西安外事学院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和文化转型与外部世界的这种相伴而生、相互交织的现象,提出了“校无大小,教无高下,学无长幼,育无国界”海纳百川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教育和留学生教育。从2003年开始起,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有来自英国、美国、日本等多国留学生来校就读,学习汉语及专业课程。这种现状使西安外事学院始终处在两个不同的群体之中,他们对新文化的接触而产生的开放多元以其基本精神而最显著地表现出来,因此完全可以将西安外事学院形象地比喻为文化上的混血儿。第二,对主体的包容。西安外事学院从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著名学者的学术实践和价值追求中发掘、总结、研究、归纳和凝练富有自身特色的“多元集纳、自强创新”的办学理念,做到既面向外事全体学生,整合他们的价值共识,又反映他们的心声。在任何社会中,高等教育机构都往往是一面鲜明反映该国历史与民族性格的镜子。正是如此,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学生相对于它的文化背景来说,眼界更加开阔,智力更加聪明,个人更具有理性观点个人,重视精神价值的理性行为是他们行为的主要模式。

超越性也是“鱼化龙精神”其本质特征之一。这体现在,一是提升学生的能力。西安外事学院立足国情,紧密结合人才市场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正确认识“人才培养”的内涵,又立足校情,深入扎实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改革,与时俱进,将国际化教育、创业教育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结合起来,打造教师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始终从现实的市场需求确立科学的规模质量观,着力推进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内涵式发展,强化和持续推进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学生在这里的四年所经历的学习或者受教育生活,不仅是他们年轻时的重要经历,而且是他们自豪一生、愉快一生的资本和宝贵财富。“高校对于人成长的意义,是因为它能够使人们脱离无知、野蛮和愚昧,使人们能够变得高尚、文明和通达,使人真正的成为人。不在于他们的‘有用’,而在于他们的‘有意义’”[1]。西安外事学院所培养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毕业后在工作中进入角色快,多数学生实现了自我超越。正如李庚其所说,“西安外事学院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西安外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总是在高校中名列前茅,就是最好的证明”[2]。

二是培育健全人格。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和社会心态上具有明显的二元性,或者说它的两极化特征更为鲜明。精神世界的二元性既为师生员工精神世界的转变提供了契机,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为着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健康成长而对这之中的积极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张扬和对消极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抑制。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要在物质、技术和功利方面的追求占据了统治地位、竞争日趋激烈、精神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学生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原有的传统和生活目标而内心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但却不知道新的目标和规范在哪里。而西安外事学院坚持从本校的历史发展和教育实践出发,善于从校史、校训、校歌、校徽、校风、教风、学风等各种文化载体中,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爱校、感恩、责任、奉献”的大学人文精神,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靠“鱼化龙精神”的具体化打造出了一条中国民办高校生存、发展、壮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新路子。

三、“鱼化龙精神”的关注价值与研究意义

“鱼化龙精神”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长期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西安外事学院所认同和接受的大学文化,进而发展出有自己特色的新制度、新模式。但遗憾的是包括高等教育学在内的整个社会科学基本上源自西方,今日的西方大学以英国的牛津与剑桥风格、德国大学模式和美国哈佛和麻省理工大学模式为代表,它只不过是随着从西方开始的现代化进程向全球推进而开始获得其普遍意义的,但最终使得他们的做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普世意义。中国古代的大学亦同样深厚,但在当今中国有名的学府却很少,特别是民办高校。西安外事学院在积极进行实践探索的同时,对自身文化的过往、现实和发展趋向有着明确的体悟和感知,在充分了解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始终重视对办学活动从经验教训到理论概括的总结。正是出于这种理论意识的自觉,建立在特殊性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话语体系和许多做法才能获得精神意义或文化价值,所以以“鱼化龙精神”为研究议题,既为构建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提供了现实的契机,也有助于最终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般来说,世界一流大学大都伴随国家的强盛和民族崛起而产生,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大学来引领国家的发展。如果说“鱼化龙精神”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并不意味着外事人及其精神世界只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者”,教育心理学是从揭示人们精神世界转变的特殊意义而解释人们行为具备的普世意义。这就能够在相当的程度上说明“鱼化龙精神”的本质,且这种精神对于拥有数千万学生的中国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历史意义。这种精神也引导着这个学校的方向,孕育出西安外事学院师生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作为文化品位高的开放课堂的西安外事学院“鱼化龙”大讲堂对这种精神正在用一个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方式进行不断学术提升,已有于丹、吴天明、芦苇、陆川、刘墉等40余位文化大家开坛讲学,努力营造具有西安外事学院特色的浓郁的大学人文氛围。

但是,和中国精神一样,“鱼化龙精神”一样具有普遍性的一面,或者说具有某种普世价值。这首先是对那些和西安外事学院一样具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程的大学来说,西安外事学院人所经历的精神世界的变化表明,大学应当成为充分体现文化自觉的场所,自觉承载起自己的文化使命,西安外事学院的经验或许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经历提供一种借鉴或参照,在未来的发展中保存并扩散开来。其次,事实上,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牌民办大学,发挥其典型示范和核心辐射作用,可以此带动民办普通高校阵营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无论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的经验及做法都具有某些普遍性的因素,但不少人却习惯用在公办院校形成的理论图式解释民办高校的经验现象一样,在民办高校形成的理论图式,也完全具有解释公办高校的经验现象的可能, 他们之间有许多共通性。“鱼化龙精神”的独特性和普世性,决定了将“鱼化龙精神”置于高等教育学或整个社会科学关注视域中的价值与意义。

就“鱼化龙精神”自身的意义而言,关注“鱼化龙精神”,就是要确立西安外事学院自己创立并迅速给予自身极大影响的精神的内在价值,并由此彰显西安外事学院文化世界的普遍价值;要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心态世界和情感体验,以真正富有个性的办学,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要从精英式的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现实世界,关注西安外事学院自身的发展历程;要从以宏大叙事来描述、理解和统摄一切的教育领域转向微观的办学单位。

就整个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关注、研究“鱼化龙精神”的价值,一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与进步,不仅影响到现有的中国高等教育,也影响着中国整个教育事业,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并提升、转变为教育资源,这无论对民办高等教育还是对整个中国高等教育都具有现实推广意义;二是西安外事学院的迅速发展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影响至深的“鱼化龙精神”,使学者们意识到,对这种教育模式和大学精神的认知,已成为要建立一套有特点的高等教育理论经验的来源;三是每一所大学都在强调要培育大学精神,但不少大学对其大学精神是什么往往缺乏深入的研究、思考和科学的凝练、概括,共性多,个性少,而西安外事学院的“鱼化龙精神”独具个性。以上问题的研究和推广,对其他学校有“样本”意义。正如外事董事长黄腾所述,“与其每年花上千万元用于招生宣传等,不如花百八十万元经费研究大学定位、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等。这样一笔经费,足够资助若干研究课题,出版几本专著,其受益面不只是一所高校,而是惠及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3]。

总之,描述与记录、研究和应用“鱼化龙精神”,当为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家的必修课程。如果能够以“鱼化龙精神”为核心议题,且将其具有普世性的一面与整个普遍性的行为律则理论相衔接,在中国创建出世界一流特色大学便指日可待了。

摘要:“鱼化龙精神”是民办高等教育兴起以来,化鱼成龙,是西安外事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美好愿望。具有一定的海纳性和超越性。文章以西安外事学院的鱼化龙精神为研究议题,探讨了当代大学精神的内涵,并重点剖析“鱼化龙精神”的包容性与超越性特征,以及对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精神,鱼化龙精神,民办高校教育

参考文献

[1]黄腾.学校教育基本功能新探[J].教育研究,2006,(5).

[2]李庚其.中国民办教育思考与实践:序二[C]//黄腾.中国民办教育思考与实践.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5.

地税团队精神的内涵与铸造 篇7

一、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而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它蛰伏于近代, 形成于“五四”以后, 发展和成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又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红色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中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 可以说遵义的红色文化就是长征文化, 也就是长征精神。

遵义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 体现出老区人民精神的先进性, 在能够加强党的建设服务的时候, 能够在鼓舞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上, 激励着“遵义”奋发向上, 在斗志上发挥着作用。而精神文化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政治信仰、政治作风、政治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载体, 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类先进文化的文明成果, 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支撑。红色文化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 蕴涵着党的政治意识;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文化;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

二、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点

在黔北遵义有着富饶地域特色, 也就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红色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也是色彩斑斓的, 在爱国主义的教育中尤显突出。这是一部活性的革命斗争史, 是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也是宣传长征的文艺家们创作红色文艺作品的圣地, 更是弘扬红色文化发展壮大的支柱和源泉。“红军山”的邓萍事迹、红军女战士与孩子的故事至今被当地人神话般的传说和传颂;娄山关红旗的飘扬以及“四渡赤水”的战略极大地影响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遵义人勇敢前进;“土城”女红军的事迹也成为我们建设红色文化示范基地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在遵义每一寸红色土壤里都孕育着每一种革命的精神, 都记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特定的社会背景。在遵义的革命和建设史上, 就产生出了多种鼓舞人心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怀。

今日的遵义人与革命后来人的精神为伍, 以自强不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为荣;以廉洁自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为傲, 这样的遵义精神其主要内涵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对党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团结合作, 严守纪律的革命精神。

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反映出遵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 更彰显出革命红色圣地中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追求。

三、遵义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

红色文化的内容即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 是指在红色文化的内在构成要素, 包括理想、信仰、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体系和科学文化知识。而红色精神大致分三个历史时期:在1949年之前的革命精神, 例如, 遵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等;1949年之后的红色文化精神, 其内涵已超越了革命主题, 出现了“建设精神”或“创业精神”, 例如, 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1978年之后的改革创新精神、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文化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人民群众理想信念教育的优秀资源。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中, “红色文化”精神愈发凸显其作为主流价值的突出地位, 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强大的持续精神动力, 承担着引领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也可以把“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战争年代中的“英雄人物、英雄事和革命军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 红色精神的内涵愈益丰富, 如, 体现红色文化内涵的“红歌”在今天的遵义“红军山”上, 杨柳街边的“红军街”长廊里传唱。

从当今的社会因素来看, 红色革命圣地应当紧抓社会环境的“净化”, 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要求, 发展社会文化事业, 全面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同时, 引导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从而形成全民美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并在红色文化的大熔炉里得到更多、更好的洗礼, 为挖掘遵义的红色资源提供优良土壤, 使广大的民众能为传承未来的“遵义”红色革命精神这一经久不衰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终生!

摘要:遵义被誉为“会议之都”“转折之城”而载入史册,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 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文化;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 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主旨与精神;红色文化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 内涵着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文化。然而, 美育是长期的又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教育, 在与红色文化共生存的时刻, 他们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融入, 又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示其风采呢?

关键词:红色文化,美育,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孙翠芳.红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 (06) .

上一篇: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下一篇:《圆锥体积》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