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推荐12篇)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篇1

1、复习已有的识字方法,运用和联系语境的方式,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挣脱等词语的意思。

2、采用语言转化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运用数据的好处,感受数据的表现力。

3、凭借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遭遇厄运的痛苦,从而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题入手理解厄运

读课题,理解厄运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检查预习了解厄运

1、文中的厄运降临在谁的身上?

2、介绍对谈迁的了解,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

3、降临在这位史学家谈迁身上的厄运是什么?

三、紧扣《国榷》探究厄运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部怎样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为什么称得上是厄运呢?认真读课文的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方案一: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赏析这句话中的字词。从一点、一百多里等词感受谈迁为了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劳。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方案二: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读句子,当这些简洁、凝练的数字跳入眼帘,分别读出了什么?

2、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或句子呢?

3、数据不仅能化为词语或句子,它们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还能透过这一个个数据,联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国榷》是谈迁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数据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数据非凡的表现力。

5、喜悦还洋溢在谈迁的脸上,《国榷》却被小偷偷走了,这难道还不是厄运吗?为什么?

四、感悟信念战胜厄运

1、遭遇如此厄运,谈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谈迁怎样的内心?

2、谈迁就这样被厄运打垮了吗?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新撰写这部史书。

读句子,理解挣脱,想象谈迁的内心,感悟谈迁的信念。

五、作业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篇2

【教材说明】本课叙写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坚持自己的信念, 让幼时的志向最终得以实现的故事。文章分三部分, 首先介绍了谈迁的志向以及他为写成《国榷》付出的努力;然后具体写谈迁在遭受原稿被偷的厄运后, 重新奋斗, 最终写成史书《国榷》;最后点明题旨, 揭示信念的力量。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 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谈话导入课题 (出示《国榷》书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这本书吗?生:《国榷》师:“榷”指商量, 商讨的意思。思考广国榷”究竟是什么意思?生:商量国家的事。’师:对, 今天跟老师一起了解这本书。 (简介《国榷》及“编年体”这一史书体裁)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这本书有关,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读读课文。二、初读课文, 解决问题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国榷》这本书是谁写的?2.检査学生读书情况。 (1) 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朗读。 (2)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质疑:课文围绕谈迁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相机板书:编写史书——书稿被偷——重新编写3.质疑:谈迁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 (1) 读完第一段和老师给的补充资料后回答。资料:谈迁·.明末清初史学家, 原名以训, 明朝灭亡后, 改名为“迁”, 这既包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也可能是追寻历史家司马迁的意思, 他自幼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对历史尤其是明代的一些典故研究颇深。28岁时, 母亲亡故, 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 觉得其中错误很多。因此, 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 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志愿。 (学生交流后回答) (2)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 这里的“真卖可信”可以换个词吗? (对, “翔实可信”) 小结:谈迁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这就是他的信念CH:“信念”并理解, “信念”是自己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疑的看法。4.学习第一段。 (1) 请细读第一段, 说说这部個榷》是怎样完成的? (2) 师点拨:谈迁四处借书抄写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生:不会一帆风顺的, 也许会遇到别人不愿借书给他。也可能去了, 没人在家, 也许会……也许会…… (学生畅答) 师:你们觉得他难吗? (难) 读这句话。 (3) 句子中的“一点”是多少?他为了这“一点”可能会付出怎样的代价?“一百多里”有多远?他“竟”带着干粮走路去?这一路走的容易吗?生:“一点”可能只有几个字。生:谈迁为了这几个字, 要走一天的路才能到, 路上干粮吃完了, 也只能饿肚子;渴了也只能喝点山泉水。生:也可能是走山路, 会摔跤。生:遇上雨雪天气, 路上就更困难了。师小结:谈迁为了“一点”史料, 一路风餐露宿, 这史料来得太不容易了, 可以想象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是多么难!他要走多少路吃多少苦, 受多少罪。过渡:谈迁成功了吗? (成功了) 。能找到句子读读吗? (4) 出示句子:细读,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经过20多年的奋斗, 6次修改, 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一《国榷》”生:这句话里有很多数字。师:是的, 这些数字在告诉我们:一部《国榷》就是谈迁饱尝艰辛, 历经千辛万苦的证明, 所以我们在读文章时要关注每一个词, 每一个数据, 写文章时也要学会用数据来说话, 这样更能体会到人物品质。5.谈迁饱尝艰辛,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志愿编写成了明史《国榷》,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读读第二段, 说说发生了什么?生:书被偷了。生:谈迁太惨了, 那么辛苦写的书没有了。师:书稿被偷, 对谈迁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用文中的词语说) 师:对, “厄运”就是指悲惨的遭遇, 像文中谈迁的遭遇。师:面对如此厄运他被打垮了吗?为什么?生:没有被打垮,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小结: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 无论遇到多悲惨的命运都打不垮他。今天的课文我们就学习到这, 剩下的时间我们来学习生字。三、指导写字 (出示“博”字) 分析“博”字: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提醒学生注意右边上半部分的笔画四、布置作业抄写生词并扩词。读读《谈迁传》这本书相信会对你的人生有所启发。【教学反思】在这一课时教学中, 在抓好字词环节的同时,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语等信息来概述文章梗概, 让学生学会学习, 尤其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 永远比单纯地传授知识重要。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篇3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觉得题目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打不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那么,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这三个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读,突出“打不垮”)

生:“信念”这个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读,突出“信念”)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厄运”这个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读,突出“厄运”)

师:同学们,读书就是要读出自己的体会。

【点评】 可以说,课题中的这三个词语都是“关键词”。每个词都概括了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抓住了这三个词语,就了解了文章的重点内容,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同时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激情,奠定了本课的感情基础。

师:这三个词语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抓住了。谁愿意读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谁能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生:明末清初,有一位史学家谈迁写了一部《国榷》,他用了20多年才编写完成,放在竹箱里。有一天,小偷溜到他家,见没有东西可偷,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谈迁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后来,在困难面前他又站了起来,经过多年的奋斗,重新编写完成了一部新的《国榷》,并因此名垂青史。

师:你说得很详细,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

生:明末清初,谈迁先后两次完成鸿篇巨制《国榷》的编写,并因此名垂青史。

【点评】 阅读教学有两个境界:一个境界是把书读薄,一个境界是把书读厚。把书读薄,让学生用一两句话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这种能力要通过训练获得。

师:“厄运”是什么意思?

生:不幸的命运,困苦的遭遇。

师:结合生活实际,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事情能称得上是“厄运”呢?

生:腿断了。

生:一个人的眼睛看不见光明了。

生:寒假作业丢了。

师:对你来说,是个重大事件,可以说是“厄运”。

【点评】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重点词语“厄运”,既让学生理解了“厄运”的意思,又为下一环节理解谈迁的“厄运”做了铺垫。

师:你们说的情况,远不能与谈迁的遭遇相提并论。谈迁的厄运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课文,勾画他遭受厄运的词句。

师:谁来读一读你勾画的内容?

生:读“小偷溜进他家……下落不明。”

师:他的厄运就是——(板书:书稿被盗)

师:看到黑板上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为什么书稿被盗就是厄运呢?

(生纷纷举手)

师:不着急回答,请大家默读第1~2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说明书稿被盗就是厄运,用笔勾画一下,还可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点评】 教者不是急于让学生谈,而是注重学生对文本重点内容的再次感受。读而思,思而答,这正体现了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要求,这样,回答才会有质量。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先请大家读勾画的句子,然后结合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谈迁已经写了20多年的东西失窃了,他很伤心。

师:(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书稿被盗就是他的厄运?

生:从“致命的打击”看出。

生:从“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可以看出。

生:从“热泪在不停流淌”感受到。

师:同学们能通过词句感受到谈迁的厄运,也感受到了他的痛苦。体会得这么好,能读好吗?自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点评】让学生带着感受去读,这是在要求学生用心去品读,此时学生的情与作者的情已融合在一起了。

师:(指名读)这不幸的命运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同学,何止打动她一个人呢,也打动了孙老师。孙老师也来读一读,可以吗?

(师范读)

师: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边体会边想象,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点评】 教者始终抓住“厄运”这一中心词,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找出文章的重点语段,让他们在各自的阅读中思考、感悟,交流感受,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教者还通过巧妙的教学构思、恰到好处的过渡与点拨,让学生在层层深入中理解了“厄运”,感悟出了谈迁的情感。

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作为奖励,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读,可以吗?

生:(自信地)我觉得我可以试试。(生读,真的读得声情并茂,同学们掌声热烈)

师:掌声是最好的证明。读得这么棒,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读的时候想象着老人的心情。

师:大家像她一样,一边想象一边读。

【点评】语文课堂重在语感的培养,而语感的培养又离不开朗读。朗读是语文课堂最简单、又是最复杂的实践活动。教者时刻注重引领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从而使学生借助朗读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文本思想的启迪,享受语文的魅力,并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语感。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书稿被盗就是谈迁的厄运呢?

生:我从本文的第1自然段“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这一句看出,跑这么多路,很辛苦。

师:从“一点”和“一百多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为了写《国榷》,谈迁费了好大的力气。

生:《国榷》的编写经历了许多坎坷,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可以说来之不易。

师:为了抄史料,走一百多里,这句话中的哪一个字最让我们体会到了编写的艰难?

生:“竟”字让我们体会到不敢想象,难以想象!

生:我读出了他要写一部明史的决心。

生:为了史书,谈迁有着坚定的信念。

师:这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他的厄运。你还从哪里体会出来?

生: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生:从这些数字是能看出书的珍贵。而书一下没了,谈迁肯定很伤心。

师:这一句话中还有几处数字,请你出声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可以联系实际,也可以结合上下文, 谈谈自己读懂了哪些数字背后的事情。

生:我从“6次”看出他的精益求精。

生:我从“400多万字”,看出他跑了很多地方,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生:50减20等于30。谈迁30岁就开始写了,说明他一直在不停地写。

师:课文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书稿被盗就是谈迁的厄运。因为书稿就是他的命!

【点评】 教师力求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传情的诵读来体验文本的情感。

师:第1自然段中,还有一处让我们感到他的厄运,看看谁有一双慧眼。

生:“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师:那么小偷偷走的还仅仅是书稿吗?是呀,更是他的理想和愿望。让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遍。

师: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情感去体验,用想象去丰富,读懂了许多内容,你的内心一定积蓄着许多情感,请通过朗读,把情感表达出来。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情”,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以情教书,理在其中。整节课教者入情入境,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

师: 《国榷》的编写不仅是谈迁20多年的艰辛付出,还是他用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换来的,更是他从小的理想和追求,所以说《国榷》被盗就是他的厄运。

师:在厄运面前,我们看到一位多么值得同情的谈迁,我们看到一位多么值得同情的老人。这节课我们走近了谈迁,读懂了“厄运”。但他是怎样在厄运面前站起来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他再次写《国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我掩卷沉思。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历尽千辛万苦,花费了二十多年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可是,就在这时,《国榷》被盗,55岁的.谈迁茶不思,饭不想。但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挣脱了出来,重新回到书桌旁,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又用了许多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任务了更翔实精彩的《国榷》。

一个人从平地掉入深渊,而他凭着坚强的意志从深渊里爬起。这样的人现在也有许多。被誉为“宇宙之工”的霍金就是一个。1963年,21岁的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了,从此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一直凭着坚强的意志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在这种令人难以想像的艰难中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编写了在世界上拥有数万名读者的科学巨著——《时间简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科学巨人。因此霍金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

我的表哥王同在读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出了车祸,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但表哥并没有被厄运击垮,而是重新握起笔,发誓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好好学习!哥哥奋发向上,在初中和高中的六年时间里,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终于在2007年高考时以理科581分(超过一本分数线8分)的好成绩被山东农业大学录取。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篇5

在小学五年的学习中,我知道了许多伟人:27岁才发奋读书的文学家苏洵,屡次失败却永不放弃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们都给我很大的触动。而史学家谈迁却深深地震憾了我。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历经20多年的奋斗,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可以流传千古的《国榷》。不幸的是锁在竹箱里《国榷》被小偷误认为值钱的财物盗走了。这样的打击对谁来说都是致命的,更何况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但内心强大的人,是什么力量也打不垮的。谈迁又重新编着了一部更加翔实更加精彩的新的《国榷》。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篇6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主要是抓住重点句:“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数字体会谈迁撰写《国榷》的历时之长和无比艰难。为下文的学习作好的一定的铺垫。这是学生在本节课上第一次与文本的对话,我采用了听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二、了解谈迁所遭受的厄运,以及他的表现,从中体会他的精神品质。

1、教学第二自然段,我采用了快速阅读思考的教学方法。出示思考题:

(1)谈迁遭受的是怎样的厄运?

(2)谈迁是如何面对这厄运的?

2、重点讨论第二个思考题。结合重点词句让学生谈谈读文之后的感受,从“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中体会谈迁的痛苦万分。从“挣脱、并没有、很快、又回到、下决心、从头撰写”这些词语中体会谈迁他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他非常坚强。我适时地进行指引、点拨,充分地让学生来谈自己的所思所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学生对文中语句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再让学生通过朗读将感悟到的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了。

3、在组织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还特别再让学生回到第一自然段去找找谈迁能如此坚强的原因,从而让学生知道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

三、感受谈迁那份执着和坚持。

1、教学第三自然段,我采用了沉下心来,认真地读悟,过后再交流讨论的方法。

在这堂课上我一共安排了三次让学生读书的环节,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读书方法,主要是要让学生懂得针对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进而也能掌握这些方法,运用到今后的阅读中去。

2、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在让学生交流了读书之后的感受后,安排了一个写话的训练。《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要强调的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脱离教材。因此,我还是紧紧地围绕教材,抓住了文中的空白点,设置了几个情境,让学生披文入情,通过这样的写,更好地去感悟谈迁的坚强和不屈。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和文中的主人公进行了一此对话,对学生的心灵也是进行了一次洗礼。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篇7

文中这样说,经过二十多年奋斗,六次修改,谈迁终于在五十多岁时完成了一部四百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句话体现出了谈迁治学的刻苦,信念的坚定的可贵精神。 那么,究竟是什么厄运促使谈迁寝食不安的呢?文中为我们介绍:“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可是,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又经过了几年奋斗,新写的《国榷》诞生了。这部《国榷》共104卷,四百二十八万四千字,内容比原先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巨著。

看到这里,我不仅想起了一句名言:“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伟人不都这样吗?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生谋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一千多项发明专利 权! 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在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教材分析、地位

《厄运打不跨垮的信念》是讲清代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是对《天火之谜》中富兰克林勇敢探索、敢于试验的承接,又是21课《诺贝尔》中描述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的铺垫。是本单元“百折不挠”这个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学情

这一单元教材赞扬了人类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高尚品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本组的第2篇课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且情感丰富,在对第一篇课文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难度应该是不大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充分与文本对话,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从而让他们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如“翔实可信”、“奋笔疾书”等等,并初步会运用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3、领会数据在描写议论的语句中所起的作用。

说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 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1、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重点词句知道朗读和感悟。

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3、对比教学,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谈迁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文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要求是孩子们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接下来我将以第二课时为例,说一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预习是讲读课文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的对话,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因此,课堂上检查预习尤为重要。首先用多媒体出示文章中需要掌握的词语。检查第一课时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为下文的教学作铺垫。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首先是学习体会“厄运”。我紧扣课题展开教学,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厄运”的意思,并以“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为什么说是厄运?”这两个问题引入下面的教学。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划出问题的相关句子,并让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我适时用课件出示“20多年„„老人了”这个重点句,通过抓 “家徒四壁”这个词语,体会谈迁家境的贫寒,并通过联系第一小节中“经过20多年„„《国榷》”这段话和本句中“体弱多病的老人”这两个方面,让学生细细品读,以体会《国榷》被偷走对于谈迁来说真的是个厄运,这里我通过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的朗读来体会、感悟、理解。此时,我也将适时板书“化为乌有”。(板书)

接着,我让学生再次默读第2段,找出谈迁在《国榷》被偷后的行为态度的句子,别人的看法并好好朗读,体会谈迁的坚定信念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我也将适时板书“挣脱出来”。(板书)

其次是品读“重编《国榷》”。

我再以“谈迁是怎样重撰《国榷》的呢?”这个问题引入第3自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并圈画出谈迁重撰《国榷》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接着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个别读、齐读,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谈迁重撰时的顽强信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

接着,我将引读“新写的《国榷》„„名垂青史”这两句话,并重读“104卷”、“500万字”这两个数据,让学生与之前的《国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感受谈迁写成《国榷》的不容易。此时,我将适时总结点拨,谈迁坚定信念,打倒了厄运,终于写成了《国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就是“跌倒后又站起来”(板书)

(三)情感升华,拓展迁移

首先,我总结全文,启发学生从谈迁写成《国榷》的经过中感悟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并让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主题,让学生说几句战胜挫折的名言。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贺拉斯

——苦难是天才的垫脚石。

从读到写是仿造积累,文本内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发展。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一个以“谈迁,我想对您说„„”为题的小练笔,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宣泄的渠道,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布置作业

A、推荐阅读战胜逆境的文章。

B、把你的感受不拘形式地写下来.写成一首诗,也可以是一篇读后感,......推荐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现代版)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鸿篇巨制(《国榷》)

化为乌有

挣脱出来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 篇9

这篇课文讲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用20多年的时间奔波,收集史料,前后修改6次,到了他5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国榷》。就在印刷前的几天,却被小偷偷走了!可这个打击并没有打垮谈迁,而是重新振作起来,有一次回到书房,重头写《国榷》。他用了四年,又写了一部《国榷》。他到处寻访,使《国榷》更加翔实。新《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

是呀!谈迁之所以能重新站起来,靠的是什么呢?是信念!为什么明明写的很好他却还是要去奔波?是信念!为什么谈迁为了抄一点史料而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还是信念!如果人生是一片海,那么你的人生不会风平浪静,你要乘风破浪,哪怕遇上海啸,你也要重新振作,而不是光顾着流泪。人生中没有人不会遇上不顺利,但你可以试着让自己振作。

美国的凯伦海勒,小时候生了一场病,发高烧,导致眼睛瞎了。对她来说,世界是黑暗的,他最先开始自暴自弃,但她遇上了喜欢她的老师,所以她刻苦学习,不停的学习,努力的学习,最后写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震撼世界的书。

中国的男大学生刘涛,5岁时失去了双臂,他用脚写字,先开始,他的脚上磨出了水泡,血水顺着脚淌下。时间长了, 他终于学会了用脚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成为了一名特殊的大学生。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 篇10

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忠,主要讲的是谈迁的年时《国榷》被盗,这xx年的努力,转眼间化为乌有,但他不顾体弱多病,从头开始撰写这部史书。

xx年,从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到了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xx年啊,“天有不测风云!”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致命的打击。有几个能从头再来,又有几个能坚持到最后呢?

当非洲难民在尘土飞扬的荒原上一路倒毙,一路迁徒的时候;当东南亚的海啸将人们一是分段攒的时间吞噬的时候;当阿尔卑斯山发生大雪崩,将人们的一片欢笑顿时掩埋在雪下的时候;当xx0 年 月 日 的地震几秒钟的时间消灭这么多条生命的时候……我们难道还会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换了与幸福吗?其实这一切又算得上是什么!那些零星般琐碎的却有无边无际,无处不在的心灵痛苦,更是深入而持久。坎坷、跌落、失落、波折、沦陷、破灭、雪上加霜……这只不过是每个人一生的写照。然而,我们会忘记它们。依然沉浸在了欢乐与笑声忠。这就是人,人事这么的乐观,有性格,更重要得失有一种不同的`精神――坚持不懈。

人就是这样。要记住一句话:“困难就是垫脚石,踩着它,可以登上胜利地高峰!”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篇11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不言放弃的顽强精神。

文章注重通过具体的数字,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能通过思辨、想象走进人物内心,体验其情感变化。

3、对信念之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有自己的感悟。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回顾全文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呢?

指名读题。

复习“厄运”、“信念”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师:带着这些了解,我们再来读课题,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导学生读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2、师:读懂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基本明白了。谁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简述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阅读文章由课题入手往往能一下子抓住文章的关键所在,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这个教学预设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课题中“厄运”与“信念”的具体所指,进而由此扩展开来,让学生从整体上回顾全文,为深入阅读做好铺垫。

二、品读“初次创作”,体会艰辛与喜悦

1、师:谈迁写了几次《国榷》?(生回答)请你迅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写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部分。

学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介绍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内容。

师:你找到了哪一句?

指名回答。

2、品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师:你能从这些数字中读懂什么呢?

组织交流。

“20多年”,可见谈迁坚持不懈;“6次修改”,可见谈迁精益求精;“50多岁”,可见《国榷》凝集了谈迁毕生心血;“500多万字”,可见《国榷》是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3、师:这些数字,我们读着、读着,读出了谈迁历经艰辛,更读出了谈迁的坚持不懈,读出了谈迁的精益求精,读出了这部鸿篇巨制凝结了谈迁的毕生心血。带着你的这些理解,读好这句话!

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朗读。

4、师:如果是你,你看到自己创作的这样一部足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终于完成了,现在正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箱,你的心情如何?

师:你历经20多年,四处奔波,搜寻资料,今天终于了却心愿,你的心情如何?

师:你6次修改,无数个夜晚忘却了腰酸,忘却了肩痛,忘却了眼花,夜以继日地写着,终于了却心愿,你的心情又如何?

指导学生分别想象说话,体会谈迁了却多年心愿的喜悦之情!

师:是啊!这20多年是苦,这20多年是累,但今天了却心愿的喜悦让谈迁无比激动。一起读!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文中介绍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文字里有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是会说话的,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国榷》的来之不易。品读这些数字方能走近谈迁,感受谈迁的品质。文中一句“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是概括性的表述,在这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中,引导学生将概述性的表述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走进了谈迁的内心,感受到那份了却毕生心愿的喜悦之情。

1、师:此刻,谈迁的内心充满了喜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出示:“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指名朗读。

2、师: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让我们去看看那位老人吧!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师:你看到了什么?

3、师:这是我们看到的谈迁老人。再读这句话,你能读出老人此时此刻他也许在想些什么吗?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此时谈迁的所思所想。

4、师:如果是你,睁开眼看到那曾经摆满100多卷的《国榷》的书桌,现在空空荡荡!你的心情如何?

师:又看到了桌上的那盏油灯,那盏曾经陪伴自己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油灯。灯仍在,而书稿却下落不明。你的心情如何?

师:闭上眼,眼前浮现出那一天自己徒步100多里路终于抄到所需的史料,竟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而现在所有的付出都付之东流。想起这些,心情如何!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谈迁失去书稿的悲痛。

5、师:此时的谈迁,不禁让人们很为他担忧。他的朋友来了,他的学生来了,但他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谈迁?他的邻居在半夜醒来时,看到谈迁在做些什么?他的儿子一次次为父亲送去饭菜,可是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你展开想象,按这样的提示,选择一种身份,写上一段话,写出你的所见,所思。

出示写话提示:

6、组织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写的话。

师:从你们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大家都在为谈迁哀叹,为谈迁担忧。是啊!这种致命的打击,谁能承受得住呀!一起读!

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7、师:大家都在为谈迁感到担忧,甚至认为在这致命的打击下,谈迁大概要垮下了。而谈迁正看着自己虽然苍老却依然有力的手,问自己“吾手尚在,宁已乎!”

师:我的手还在,难道就这么停下了吗?就这么算了吗?于是,他的心底有个声音在试探着问自己“我要不要再写了?”

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写,为什么要写?不写,为什么不写?

师:如果不写,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自己的夙愿也难以实现。所以要写,一定要写!可是谈迁又不能不思考:我还能不能写成呢?

再次组织学生辨析、讨论:能写成,有哪些优势;不能写成,有哪些困难存在。

师:既然未必能写成功,那就不能不再次问自己:要不要写?

又一次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写,或许还有成功;不写,注定不会成功。

师:于是,谈迁重新回到了书桌旁,重新点亮那盏油灯,重新提起笔来,重新铺开纸张,他决心重头撰写这部史书。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课文中描写这部分内容的文字,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却是全文关键所在,是对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打不垮”的具体描写。因此,阅读这部分文字重在引领学生穿越文字的丛林,直抵语言背后的情感世界。

这个教学环节的预设,抓住“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感受谈迁失去书稿的悲痛之情。在这“厄运”的打击之下,谈迁由“悲痛”而“振作”的心路历程,则引导学生通过一次次反复地思辨,越辩越明。

四、品读“北上考证”,体会执着与成就

1、师:于是,谈迁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作。那么,谈迁的第二次创作和第一次一样吗?只是第一次的简单重复吗?

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组织交流。

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师:更加翔实、精彩,这两个字我们读来容易,但谈迁要做到那可是太不容易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一组组画面!请你读这段文字,读两遍。第一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二遍默读,边读边画出这组画面中最让你感动的词语或短句。

学生品读词句,得出自己的感悟。

3、师:哪个词或短句深深打动了你?

组织交流。教师评价,指导朗读。

师: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读出谈迁的苦、老、弱、贫、孤、穷……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4、师:读到这里,你会发现谈迁第二次创作,不仅书稿不同了,第二次创作的谈迁和第一次的一样吗?

组织交流,深入体会此时的谈迁更老,更弱,更穷,更苦……

师:而就在这样种种不利的条件之下,谈迁却做到了更加翔实、精彩。再读这句话你的感受肯定不同了!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新写的《国榷》……明史巨著。”

5、师: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你认为谈迁因为什么而名垂青史?

讨论谈迁“名垂青史”的原因:其一,他留下了《国榷》;其二,他给我们树立了在厄运面前不放弃,不气馁的榜样。)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预设抓住两个对比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在新旧两部书稿的对比中,抓住“更加翔实、精彩”引导学生品读文字,体会谈迁的艰辛付出、执着追求。接着将此时的谈迁和第一次写书稿的谈迁进行对比,谈迁变弱了,困难变大了,然而谈迁依然做到了书稿“更加翔实、精彩”。在这两个对比阅读中,在品读词句中,谈迁的崇高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

五、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师:是啊!谈迁留下了一部史学巨著,更留下了在厄运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进行背诵积累。

2、师:古今中外,在厄运面前坚强站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很多很多,请你再去搜集一些这样的事例。

设计意图:讲述完谈迁的事例,作者有一段哲理性话语的概括。学生经过以上学习也能或多或少有所感悟。现在再结合作者阐述的道理,学生读一读,说一说,领悟更深了。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篇12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板书:厄运)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谈迁的厄运是什么?为什么失去一些书稿就算是厄运呢?这二十多年他是怎样过来的?

是啊,这部《国榷》是谈迁用毕生心血换来的,他付出了如此多的艰辛。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这可恶的小偷·····唉,不说了。读。(20多年的心血·····小黑板出示)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朗读。

你从哪里看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2、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指导朗读体会。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3、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遭遇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的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一幕一幕,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说说你的感受。

4、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

用“我仿佛又看到了谈迁·····”说话

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500万字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么呢?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驱散愁云见光明。”(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古今中外,还有许多的人也像谈迁这样,不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从头再来》

上一篇:镇镇长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下一篇:成功企业家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