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方案(共10篇)
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开发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根据《江苏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市所有人群。
第三条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是政府向农村卫生机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乡(镇)、村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是政府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
第四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第二章
资金筹集
第五条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总计不低于6元标准设立;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按城市常住人口每人每年总计不低于8元标准设立。
第六条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由省、县(区)政府财政预算安排;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由各县(区)政府财政预算安排。
第七条
各县(区)财政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应于每年3月底前一次性落实到位。
第三章
资金管理与使用
第八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直接面向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八个项目工作的补助。八个项目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计划免疫预防接种、重大传染病防治、妇女卫生保健服务、儿童卫生保健服务、慢性病与老年人动态健康管理、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以及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
第九条
各县(区)财政部门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分为农村与城市两类全部纳入财政社保专户,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卫生部门、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也要实行专账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资金管理。
第十条
各乡镇卫生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12月底前要编制下一项目工作计划和用款计划,并连同当年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由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形成县(区)项目工作计划和用款计划。
第十一条
各县(区)卫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于每年4月底前向省卫生厅提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补助的书面申请,并提供本地区当年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预算安排和自筹资金缴存财政社保专户的凭证。市湖滨新城开发区晓店镇纳入宿豫区申报,宿迁经济开发区三棵树乡纳入宿城区申报。原则上,泗阳、泗洪、沭阳三县直接将申报材料报省卫生厅,由省卫生厅与省财政厅进行审核;宿城区、宿豫区报市卫生局与市财政局初审后,报省卫生厅与省财政厅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
各县(区)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补助资金下达后,各县(区)财政部门要连同当地财政筹集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配套资金一起纳入社保专户,进行统筹使用。
第十三条
各县(区)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工作核定的项目用款计划,于每年6月底前将全年70%的专项资金下达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并按照工作进程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要求及时拨付;卫生行政部门收到财政拨款后,按乡镇卫生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进度,及时将项目资金下拨使用。下拨采取每月核定发放,6月底前要将财政拨付的70%的专项资金全部下拨到各乡镇卫生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其余资金待年终考核后清算。补助资金的清算应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
第十四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下拨的依据为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报的工作量月报表及各项工作清单明细,清单明细要记录服务对象、服务提供人、服务提供日期等详细信息,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签字认定。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工作量月报表与清单明细进行初审,然后报同级财政部门终审认定,由卫生行政部门归档备查。
第十五条
省卫生厅、省财政厅每年将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考核,各县(区)卫生局、财政局也要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考核。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省考核补助资金(即省补助的30%部分)下达10日内,财政部门要将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剩余30%资金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剩余资金一并拨付卫生部门使用。原则上,项目工作专项资金要在当年12月底之前下拨使用完毕,补助到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资金不低于全年总资金的30%。第四章
资金监督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江苏省社会保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加强对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督,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的,应当及时制止和纠正,情节严重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予以处理处罚。
第十七条
各县(区)卫生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将专项资金的落实、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绩效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实施方案。
第十八条
县(区)审计部门每年对本县(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报同级政府和上级审计部门,由市审计局汇总报市政府。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抵充行政事业经费;不得用于各种罚款、偿还债务、捐赠赞助、投资等支出。
第二十条
各县(区)卫生部门要利用相关媒体或乡村(社区)公共卫生场所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实施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定期进行公示,提高项目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未按规定履行职责,安排、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不及时,资金使用监管不力,影响项目正常实施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有关部门或其工作人员因失职或滥用职权造成专项资金流失的,由有权部门依法追究有关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五章
工作考核
第二十三条
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负责对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日常考核。
第二十四条
各县(区)财政与卫生部门每年进行两次专项考核。每年7月20前对上半项目资金结算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于7月25日前报市卫生局、市财政局),12月5日前进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于12月10日前报市卫生局、市财政局)。
第二十五条
市卫生、财政部门每年12月15日前组成专项工作考评小组,对各县(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市审计局每年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本办法未涉及的内容,仍按原有规定执行;如与原有规定冲突的,则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一、基本医疗服务专项资金含义及用途
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专项资金指的是在经各地政府商议后, 由其财政部门向各基层卫生机构提供相应的财政拨款, 以扶持其服务建设, 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当地居民提供基础性的卫生服务。依据目前国内在卫生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的若干改革意见, 各地区为群众所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应当以免费的形式进行, 并且政府部门也应当依照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该项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情况, 以确保其资金投入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二、基本医疗服务专项资金的管理现状分析
(一) 资金预算在编制上缺乏规范化
目前各地的财政部门在其专项资金预算当中所采用的各项费用标准、公费定额以及专项经费使用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预算编制的细化准则当中, 对于专项资金应当如何正确使用缺乏相应的指导建议。而这种编制上的不规范往往会导致其资金预算在分配与管理上的不科学, 与实际情况的具体要求不相符, 导致细化预算难以准确到位的执行, 而切块式的资金管理这种比较落后的方式仍然是当前所最常采用的管理方式, 而这种方式由于受到主观影响的作用较大, 因而在进行实际的资金分配时, 经常会出现部分地区和单位的资金大量剩余, 而另一部分则会出现严重紧缺的情况, 这对于公共卫生的服务工作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二) 资金使用超出规定范围
国家在关于基层卫生服务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通知中对于其适用范围已经有了相当明确的规定, 即该专项资金必须要用于当地的基层卫生服务建设中去, 要用于相关服务人员以及必要的卫生服务中所出现的各种耗材费用支出, 要为人民提供免费的基层卫生服务。并且明确规定了任何个人或者是机构不得以非正当理由将专项资金截取挤占, 以作私用, 一经发现严加查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要求各医疗结构在为人们提供服务时必须要在从业人员的培训、办公场所的医疗设施以及交通通讯等方面有一定的准备。然而实际上各地区的基层机构在补助以及需求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供求不足矛盾, 因而资金补助难以满足其服务项目需求, 并且各机构在其业务职能以及工作内容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合的现象, 使得专项资金有时候会因为其职责的不明确而导致其资金使用超出其规定的范围。具体的表现便是误将正常的事业经费同专项资金搞混, 导致专项资金存在被挤占被挪用的现象, 部分机构和个人也会借助巧立名目的方式将资金进行套用。[3]除开这些以外还存在部分机构在人员的工资以及奖金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严重不平衡的情况, 整个机构的薪资支出均从专项资金当中拨出, 因而导致其薪资在专项资金当中的比例过高。
(三) 资金的审计核算存在漏洞
由于多数的基层卫生机构均不同程度的面临着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的问题, 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部分机构通常会将其部分项目的医疗卫生支出转为其公共支出, 当收到来自财政部门的专项资金补助时则会将其重新转入卫生支出当中。在这一账务的处理与冲转过程当中, 财会的主管会计们经常会难以区分其与其他卫生服务的费用支出差异, 而仅仅只是将医疗卫生的实际支出在公共卫生总支出中所占的详细比例进行分配和中转。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机构在支付其基本卫生支出时, 未将其纳入基本医疗支出当中, 只是将其视作其他款项, 因而造成了其收支不符的情况, 这种对于资金来源以及使用未加详细归纳与分类的情况使得在进行其财政方面的审核时往往会困难重重, 并且由于各项资金的实际收受情况与最终使用情况未能准确有效地记录在案, 因而对于各项资金的监管存在严重的漏洞, 并且在进行其审核计算时出现核算有误的情况。
三、专项资金管理中现存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 强化理解, 认真落实
随着近些年医改的不断深入, 各地财政单位在专项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无论是规模亦或是其范围也都在不断扩大, 相应的关于其预算管理、使用管理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在要求上也更加严格。由于专项资金对于医疗机构的基本卫生服务有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各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员必须要提高其关于关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识以及重视程度, 其有关领导以及财会人员等应当加强学习, 强化其对于专项资金用途的理解, 对于基本卫生服务的内容以及分类应当有较为透彻的理解, 从而提升其贯彻落实资金管理的效率以及意识等。
(二) 深化改革, 及时到位
通过深化改革, 以提升各地关于专项资金在预拨付方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从而确保资金能够及时有效的到位。各地区应当依据当地的医疗情况以及财政情况, 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办法, 并将其进行科学化的编制, 以加强对其的约束和监管。借助制度管理实现对专项资金在支出方面的严格把控, 并在实践中对其审批制度、监管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补充, 对于资金使用中常见的结余或者是超支现象要依据其情况进行实际的分析, 并做好总结和归纳。借助规范的体系将其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完善, 以确保资金能够及时有效的到位。通过建立相应的财政款项预拨机制, 可以使各地区的机构能够依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并将其呈报给当地的财政部门, 以便于其能够制定精确地财政拨付方案, 同时也能够对各地区各项目在服务中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了解, 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与支出也能够起到较好的监管, 在进行财政拨款时将其作为考虑的依据之一。
(三) 加强监管, 严查严打
若要确保专项资金能够落实到位, 则必须要实行严格的三专政策, 做到专项专账、专人专管以及专费专用, 对于各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管理, 以避免出现巧立名目或者是公款私用的现象出现。同时在制度方面也要做到各服务项目的公示、资金收支审批以及服务项目的考评, 要对于服务项目的策划者、管理者以及实施者等人员落实到位, 并将其各自的责任与职责进行明确, 对于资金使用要做到对内约束与监督, 从而提升资金在使用时的风险预防以及控制能力。[4]在服务项目结束之后, 机构的财会人员以及与之相关的个人或者是科室要对该服务项目的效果进行调查, 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账务往来等进行详细的核对, 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到位是否及时、使用是否合乎规范、服务是否达标等要做到相应的讨论, 并形成完整的报告以作公示用。上级的财政部门以及相关的主管部门也应当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 确保与下层的卫生机构在沟通上的畅通无阻, 使基层机构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到其财政扶持的真正用意, 而上层部门也可以对资金的动向有所掌握。通过对监督检查的内容以及范围详细的定义和明确, 使监督机制能够更好地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的实情, 对于其中涉及到弄虚作假或者是贪污腐败的行为要严加查处, 严厉打击, 杜绝不正之风。
(四) 加强审计与核算
由于国内多数地区在财政拨付上均有一定的延迟性, 并且在实际款项的拨付上也常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因此各地机构在进行其专项资金的审计与核算时, 不仅需要依据资金来源进行账目登记与管理, 同时也应当设置相应的辅助账目对于其中所涉及的专项资金监管。对于各项资金的收入必须要进行来源以及用途的分类, 而对于暂时无法了解其来源的拨款或者是财政收入则应当通过辅助账目进行登记, 并联系相关主管与部门进行核实, 待清楚该专项资金的用途与来源时方可纳入正常的账目统计之中, 并进行相应的审计与核算。
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为当前医改的一项重点工作, 若要确保其顺利实施, 则必须要加强关于其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 针对目前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 在进行相应的探讨后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从而提升各地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明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6 (2) :90-91.
[2]李丽琼, 李丽文, 王爱华, 林英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学, 2014 (10) :8-10.
[3]张静.刍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4 (34) :92.
关键词:基本科研业务费;高校;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040—02
为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升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原始创新水平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财政部、教育部从2008年起设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并于当年投入经费1亿元,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4所高校进行了试点,从2009年起,基本科研业务费全面实施,国家财政投入15亿元,对92所中央高校进行了资助。基本科研业务费实施三年来,对于支持校青年教师和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特点
2008—2009年,财政部与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意见》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这两个文件的要求来看,基本科研业务费具有如下特点:
1.支持自主创新。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学术思想新颖、交叉领域学科新生长点等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方面的创新性研究项目,主要用于支持高校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研究和体现前瞻布局的研究工作。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目的是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将探索符合基础研究基本规律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与人员评价制度,并以此推动高校内部科技体制、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使高校能够建立起有利于自主创新、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与文化氛围。
2.支持青年教师。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对象一般应在40周岁以下,适度支持引进正在国外学习工作,年龄在45岁及以下的专家学者。高校青年教师是未来国家科技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很多青年教师有志于、有能力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但苦于没有经费支持而无法启动或难于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工作,基本科研业务费就是青年教师从事科研的种子基金、培育基金和启动基金,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前期培育,将为青年教师搭建获取国家其他渠道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的桥梁,为青年教师迈过艰难的科研起步台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采用项目管理。高校是具体使用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主体,由高校根据本校基本科研需求统筹规划,自主选题、自主立项,并实施项目管理。对基本科研业务费实施项目管理有利于高校明确资助目标,强化立项评审,监督研究进程,监查资助绩效,是被其他经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费使用方法。高校可根据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年度预算,制定本校的立项指南,通过校内公开评议、公示等方式遴选项目。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的具体实施,学院、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定期检查监督,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帮助,更有利于整合学校优势力量,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严管经费使用。今后一段时期,国家财政将持续稳定对各中央高校拨付基本科研业务费,由各高校根据本校基本科研需求自主安排使用,但“自主安排”并不意味可平均分配,也不意味可以此提高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必须符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有关财经和科研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除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外,基本科研业务费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不得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不得分摊学校公共管理和运行经费,不得偿还学校债务,不得支付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
二、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
1.分类管理,编制方案。要使用和管理好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首先,可对基本科研业务费分类别立项和管理,例如,下设自由探索计划、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等四类计划,自由探索计划主要资助各学院围绕本单位学科发展方向,自行组织项目进行科学研究,鼓励各学院组织理工结合、跨院系合作的项目;重大项目培育计划主要围绕学校优势和交叉新兴学科,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背景,着重培育重大项目立项;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主要资助以优秀青年教师为主要成员,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性研究方向组建的创新团队;学生科技创新计划主要支持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自主选题的科技创新活动。
2.健全机构,分工负责。成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于做好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通常需要设立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公室和基本科研业务费专家评议组三个机构。其中,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科技、财务工作副校长任副组长,科技、财务、人事、资产、规划、学生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审定基本科研业务费的重要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领导小组下设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通常设在科技处,负责对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具体实施进行整体调控和统筹监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家评议组可从校学术委员会抽调人员组成,也可从各学院的教授会抽调人员组成,还可聘请校外专家组成,负责从技术专家角度对拟立项目进行评审,并对项目的进展和结题进行技术层面的审查。
3.申报项目,评审立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采用项目管理制,这使得评审立项成为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评审立项须遵循科学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如前所述,若按照分类管理,则评审立项也需分类进行。也就是说,可以将项目分为“学院管项目”和“学校管项目”两大类,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的评审主要由二级学院组织进行,通常由学院制定本学院的项目申报指南和评审方案,报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公室批准后,由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按照指南和格式要求申报项目,学院组织本院专家或外请专家组成评议组,对所报项目进行审评,并对通过者予以立项;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和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的评审主要由学校组织进行,通常由学校根据科技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支持领域制定项目申报指南,由各学院进行先期筛选,并向学校推荐申报,学校可组织本校专家或外请专家组成评议组,对所报项目进行审评,并对通过者予以立项。
4.督促检查,形成闭环。没有监督,必然导致经费使用效益不明显甚至产生腐败。因此,建立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制度,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要对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对项目任务书中承诺的研究内容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对于经费检查,要由财务部门审查项目的经费预算是否合理,经费的使用是否与预算一致,经费的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范围,每年度的经费使用率是否合理;对于项目检查,可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自我检查,由项目负责人对照项目任务书按部就班地推进项目研究,及时纠正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是学院检查,由学院从专业角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项目的进展,再次是学校检查,学校可聘请专家抽查或定期检查各类项目研究情况,最后是社会公众监督,受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项目均需在教育部指定网站登记公示,既接受教育部的随时检查,同时也受其他高校和社会公众监督。通过这些检查监督制度的实施,将快速发现、反馈并改正项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闭环,促进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三、需要注意的事项
1.查新。基本科研业务费鼓励和支持创新性研究,研究者申请立项时必须首先明确所做研究具备创新属性,所以申报者应对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检索、查新,避免与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竞争性选题重复,避免与企业单位已有成果、已公布有重大进展的科研项目重复,同时,还应避免重复国际上已做过的工作。
2.保密。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的项目应该具有创新属性,其中不乏关于国际前沿的新领域、新问题或关乎国家国防利益的科学研究。但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受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项目需要上网公示,所以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从申请立项到过程管理,再到结题验收,都必须时刻保持警醒的保密意识,同时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
3.资产。使用基本科研业务费进行项目研究过程中,必然要购入小型设备、软件,必然要发表文章,申请专利,也就是说,项目研究过程中将形成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这些资产均需纳入高校资产管理范围,合理使用,认真维护,不得归为私有或擅自处置。
4.标注。教育部要求,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技术文件、专利等)均需标注,中英文标注分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这是很多研究人员容易忽略的问题,如果没有标注,研究成果很难认定为是受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需要引起注意。
基本科研业务费是国家为完善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制度,提高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确保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的顺利实施,既有利于形成高校科研特色,培育原始创新,有利于实现科研经费结构向合理方向调整,又有助于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校科研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从而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冬云.加强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6.
[2]刘蓉蓉.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9,(1):18.
均等化项目考核及资金分配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管理,切实做好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量化考核工作,提高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按质量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全面掌握项目完成情况,认真贯彻《江西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赣府发
[2012]30号)有关精神,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计生发〔2013〕26号)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考核目的健全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指导和督促各村卫生所认真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我镇居民逐步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成立考核组
1、成立项目考核组:组长:李贤长。组员:沈剑斌、夏幼林。
2、明确考核组职责:冷绪石负责居民建档工作考核及汇总工作,刘诗林负责疾病防控与卫生监督工作考核,夏幼林负责重点人群协助工作考核,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考核。
3、考核工作要求:考核组人员要本着对群众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对每一村卫生所进行考核。
三、考核日期
每年对各村卫生所一个季度进行进行督促一次,半年考核一次。
四、考核内容及标准
跟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制定的项目实施方案,参照我院制定的考核细则执行(如上级方案指标有变化,考核细则再作调整)。
五、考核方式
对照考核细则采取看现场,听汇报,查资料,走访居民等方式进行全面考核。每个村随机抽查的档案至少10份以上,以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广泛性。
六、考核结果应用
1、原则上按照上级公共卫生项目总补助经费的40%发放给各村卫生所,而经费的实际发放一方面要扣除卫生院垫付的各种资料费(如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费、档案袋、就诊记录
表等),二方面要根据平时督查考核与年终考核情况,按百分比发放。85分以上全额发放经费,考核分值低于70分,每少1分扣减3%的补助经费,以此类推。扣下来的资金用来奖励优秀村卫生所。以进一步拉大差距,充分体现出“按劳分配,优劳优得”的原则。为了保证我镇公共卫生工作的正常实施,让群众及时享有公共卫生的阳光。对不能保持正常工作进度或故意拖拉的乡村医师将取消本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资格与工作经费补助,对于连续两年未参与公共卫生工作的乡村医师根据性质的严重性将上报卫生局取消其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资格。
鲁溪中心卫生院
丰卫„2011‟82号
关于印发《丰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 考核和资金拨付管理办法(修订稿)》的通知
局直属各卫生单位、各镇卫生院:
为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规范和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绩效考核办法》和《江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研究》,丰县卫生局、财政局研究修订了《丰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和资金拨付管理办法(修订稿)》,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附:丰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和资金拨付管理办法(修订稿)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丰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和
资金拨付管理办法
(修订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2009‟70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及省卫生厅、财政厅、省人口和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苏卫社妇„2009‟9号)、《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绩效考核办法》(苏卫社妇„2010‟3号)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目标是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第三条 根据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考核内容和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向被考核对象公开考核程序、内容和标准。坚持全面考核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以考核促进日常管理的规范化。第四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的综合绩效考核,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规范、有效实施。
第五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拨付管理,是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类41项考核细则要求、《江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研究》和当年对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工作量完成情况和全面绩效考核结果,审核分配与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账务管理和使用管理,以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第二章 项目服务管理规范
第六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预防接种,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卫生监督协管等10大类41个项目。
第七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服务要求按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执行。
第八条
县卫生局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技术指导组负责日常工作中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开展并参与考核。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日常项目管理 工作,组织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定期督导检查,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提供拨付资金依据。
第九条 县财政局按常住人口人均补助标准足额安排本级配套资金,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工作,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统筹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并对资金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绩效情况实行追踪问效,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条 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负责对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督查、业务指导、培训每月不少于一次,参与半年和年终绩效考核,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负责对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项目服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考核。
第三章 服务项目绩效考核
第十一条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级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核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依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务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核发人员绩效工资、奖金以及其他奖惩的依据。
第十二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逐级考核原则、绩效挂钩原则。考核指标包括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执行、和项目实施效果。原则上每年二次于当年的6月、12月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管理情况、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第十三条
考核应用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查核实、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政人员、工作人员和居民进行考核和调查。
第十四条
县卫生局根据《江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研究》,于每年2月底前编制当年本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清单。根据服务项目内容、考核标准,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每季对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服务项目任务完成、台账记录、资料收集等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五条
考核资金的具体结算方法为:根据资金到位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按照项目编制,分期分批下拨项目资金,对项目工作完成较好和较差的单位分别给予奖惩,纳入年终考核。
第四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十六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补助标准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5元,今后随着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补助标准将逐步提高。
第十七条 县财政局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社保专户,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第十八条 县财政局根据省补实际情况及时下拨当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县卫生局在收到专项资金后,根据考核结果拨给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及时将预拨资金的40%全部拨付至村卫生室。第十九条 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要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拨入款项统一计入“财政补助收入—专项补助—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科目,支出要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支出项目列支。
第二十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必须严格财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资金的使用要与项目工作进度相适应。具体用法:一是用于购买10类41项所需物资,如:展板、宣传材料、试剂、低值易耗品等,二是用于和10类服务工作量挂钩的人员补助,要有明细领款单,领款人签字。不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支付在编人员基本工资和福利、与服务无关的临时人员工资、设备车辆采购和维修、培训、招待、督导考核等与10类服务无关的支出。
为保障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正常开展,合理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发生的成本耗费,利用资金杠杆激励基层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安全,根据《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豫财社【2011】30号)、《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河南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意见的通知》(豫财社【2014】116号)、《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做好2015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资金分配方案和拨付办法。
一、资金来源
县卫计委拨入的,用于基层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按规定为全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中央补助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县级配套资金。
二、资金分配的对象
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各行政村(或社区服务中心)的执业许可效期内的村卫生室(或社区服务站)而为全乡农村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三、资金分配的额度
县卫计委拨入的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总额,2015年,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为每常住人口20元,常住人口数按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核定。以及往年往次此项经费的分配余数。共同构成2015年终待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总额。
四、资金分配的模式
此专项资金即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依据各村(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服务人数,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子项目,按照一定的计算标准(服务权重、成本等)计算出各子项目的经费基数。然后将各子项目经费基数相加,得出综合项目的经费基数总数,再运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考核结果的模式分配资金。子项目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列入老年人健康和儿童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归为十一项,既体现“一体化”规范管理,又涵盖了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工作,并且可简化核算。
五、资金分配的计算方法 第一步:参照《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权重和成本补偿参考标准【2013】》(豫卫妇社【2013】6号),结合我县201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际,制定出《潢川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权重和成本补偿标准(2015)》,依据此标准核准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每常驻人口20元),考虑往次结余和实际服务人数,后计算出各项目的经费额度。即单项目经费总额为待分配全额乘以单项目分值系数。
第二歩:确定分配各服务项目经费的依据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项目和健康教育项目经费依据各村(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常住人口数量占全乡常住人口数量比重计算;预防接种项目经费依据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协助预防接种而完成的工作量;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依据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人数占全乡已管理本项人数的比重计算;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经费依据各村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管理人数占全乡已管理本项人数比重和经核定的开展老年人健康辅助检查实际检查人数占全乡应检查老年人人数比重计算;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经费依据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结核病管理人数占全乡本项管理人数的比重计算;中医药健康管理依据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人数占全乡对应项管理人数比重计算;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项目经费依据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常住人口分别占全乡相应人数比重计算;卫生监督协管项目经费依据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协助管理情况而权重。
上列基础数据由卫生院各相关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核定提供,并经卫生院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考核组确认。简化为十一项考核指标的考核方案,考核评分。即单项目经费总额乘以各村实际服务人口系数比而归属。
第三歩:根据第一步所计算的各项目经费额度和第二步确定的经费分配依据,分项目计算出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得经费基数,即: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某服务项目在运用考核结果前的应得额。再将各项目运用考核结果前的应得额相加得出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运用考核结果前的应得经费总额。经核算实际为总待分配额数乘以各村实际服务人数的系数比。
第四歩:运用考核结果,以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考核所得总分数为系数计算出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运用奖励办法前实际应得经费。即应得经费总额乘以考核得分系数。
第五歩:运用奖励办法将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因考核所得分数不满“百分”而扣减的经费(按卫计委拨付隆古卫生院的此项经费的系数折扣后)奖励至考核得分前六名(并列计入同级)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奖励单位设3个等次,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奖金数额根据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本项工作考核结果而扣减的经费数额情况核定, 奖金数额比为3:3:4。
第六步:将第四步、第五步计算的经费相加得出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决算金额。
六:资金的拨付办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按照“先预拨、再考核、后结算”的办法拨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决算经费(计全年应得额)小于预拨经费的,即因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未能完成既定工作任务而未分配的资金,由卫生院将相关资金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全额返还到县卫计委指定账户,同时报送情况说明,县卫计委汇总后缴入县国库。
七、资金管理的要求
卫生院根据《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豫财社【2011】30号)、《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河南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意见的通知》(豫财社【2014】116号)、《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做好2015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使用和管理资金。严格按照《河南省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考核拨付实施意见》(豫财社【2010】2号)的要求分配、拨付和管理资金,完善“一方案两表(经费分配方案、考核情况表、经费计算表)”拨付制度。
卫生院各相关人员应加快资金使用进度,避免资金闲置,不得截留、挪用、套取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对违法违纪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实行“一案双查”。
附件:公卫奖金按卫计委此项工作考核后拨付经费的绩效系数(80.1%)提取后,按方案的比例系数进行奖励。村级公卫经费待分配总额-运用考核结果后村室应得经费总额-绩效奖金总额=此项经费余数。经费余数继续按原分配方案(奖金不再计核)再循环分配,直至“余数”小到“千元”。“余数”留存,作为村室今后开展公卫宣教支出。
一、核算要求
苏卫社妇[2013]10号《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做好2013年度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中明确, 各级财政必须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国家和省项目工作要求, 足额落实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 强化项目专项资金管理, 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保障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各级财政对每位符合政策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专项补助标准总计不低于500元。各级财政对农村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项目的补助仍为人均24元, 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 (简称“两癌”检查) 项目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128元。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仍按中央补助标准进行补助。各地须及时下拨上级及当地安排的项目补助资金。
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中明确: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政府统一规定的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内的各项服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将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
二、存在问题
(一) 预拨资金不及时, 不能足额预拨项目资金, 资金到位率低
项目考核要求自省级下达当年预拨资金时间起, 市、县级项目资金 (含省级下拨资金) 到达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时间不超过2个月。但是在检查中发现, 部分区县没有实行预拨或者一年一次拨款, 采用年终考核后结算, 不符合考核要求。
(二) 项目资金规范性支出不符合要求, 资金支出率小于90%
个别单位扩大支出范围, 发放全院职工福利;支付项目办公耗材与业务进度不匹配;支付车辆交通费, 存在支付依据不充分等。
(三) 未能对项目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会计核算
几乎所有被检查单位均未实行专账核算, 只有辅助核算台账。
三、探索财务对重大妇幼公卫项目的核算方法
(一) 增加辅助核算的必要性
2011年6月全面执行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以下简称新制度) , 新制度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核算, 重大妇幼公卫项目参照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管理与核算要求。新制度中新增了三项内容。
一是增加了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 增加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收支情况 (重大妇幼项目参照基本公卫项目) 。
二是增加了财政基本补助支出、项目补助支出备查簿, 其中项目补助支出备查簿中要登记重大妇幼公共卫生补助支出情况。
三是增加了期末本期结余需要根据财政补助结转金额进行再次结转核算工作, 以反映期末本期结余扣除财政补助结转后的结余和亏损情况。
这三项新增内容, 简单的财务核算软件不能提供财政补助收支报表的自动取数, 不能提供财政补助支出备查簿的自动取数, 也不能自动产生二次结转凭证;如用手工编制则非常繁琐、不够准确、不够统一。因此探索借助财务核算软件对支出明细科目增加四项辅助核算, 来实现账表的取数和自动结转凭证的生成。
(二) 增加辅助核算的实施条件
首先, 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制定四项辅助核算的内容及相关核算、核对方案。
其次, 要求软件工程师按方案对财务核算软件增加四项辅助核算功能、根据辅助核算项目编制财政收支明细表的取数公式, 根据财政收支明细表中的财政收支结余数编制本期结余科目的第二步自动结转凭证。
再次, 要求会计人员提高对新制度及辅助核算项目的学习与掌握, 因为支出科目的辅助核算大大增加了会计录入凭证的繁琐与难度。
最后, 要求会计人员每月按照项目辅助余额表的核对公式, 进行平衡核对后方可进行本月结转及报表取数。因为要保证结转凭证、备查簿、财政收支报表的准确性, 相关项目的余额必须相符。
(三) 重大妇幼公共卫生资金辅助核算的具体设计与操作
1. 支出科目的四个辅助项目核算的内容设计
一是增设辅助核算“财政收支项目辅助核算”。目的是为了提取“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数据与编制本期结余结转凭证。分为两大类七项明细:一大类为财政性资金: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二大类为非财政性资金”。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下设基本补助、公卫补助、重大妇幼补助。
二是增设辅助核算“备查簿中功能分类辅助核算”。目的是为了提取“财政补助支出备查簿”中的支出功能类科目数据。按财政预算中功能类科目进行分类设置。
三是增设辅助核算“备查簿中项目分类辅助核算”。目的是为了提取“财政补助支出备查簿”中项目补助内容数据的。主要分为两大类九项明细:一大类为基本补助支出备查簿, 包括在职人员补助、离退休人员补助、公用经费补助、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二大类为项目补助支出备查簿, 包括重大妇幼公共卫生补助、基本建设补助、设备购置补助、其他项目补助”。软件设计如图2。
四是增设辅助核算“重大妇幼项目资金四大明细项辅助核算”。目的是为了实现重大妇幼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专项核算管理。按妇幼专项资金性质分为四大类明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 (简称“两癌”检查)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2. 重大妇幼公卫专项资金的辅助核算列支内容
重大妇幼公卫项目辅助核算主要包括财政补助资金预算安排、规范支出与财务管理情况、住院分娩补助标准、“两癌”筛查物料消耗及劳务发放情况、叶酸采购领用情况、母婴阻断试剂耗材使用情况等。项目资金不得用于基础建设、设备购置和维修。
3. 重大妇幼公共卫生资金辅助核算账簿余额核对
凭证录入完毕, 先通过财务核算软件中“辅助余额表”账簿查询所有辅助核算项目的余额, 按公式要求进行平衡核对, 核对准确后方可进行报表取数。
四、财务核算中增加辅助核算的成果
实践表明, 这种方法基本上是比较科学可行的方法, 完全实现了新会计制度及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的核算要求。
一是能够实现重大妇幼公共卫生资金的专项核算与管理, 提供重大妇幼公共卫生资金的总账及明细账册, 查账简便、清晰。
二是能够完成每月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的自动取数, 从原始凭证中进行归集各项基本及项目补助收支数据。
三是能够完成财政补助支出备查簿的自动取数, 提供备查簿明细账册。
四是能够完成结余的自动结转凭证。期末, 财务软件根据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的基本支出结转与项目支出结转数, 能够分析本期结余的构成, 自动产生结转凭证, 将属于财政补助结转 (余) 的部分从本年结余中转出, 以反映期末本期结余扣除财政补助结转后的结余和亏损情况。
五、强化项目资金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 落实项目资金
为规范和加强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补助资金管理, 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社[2009]36号) 及《江苏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10年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艾滋病防治项目江苏省实施方案》以及江苏省《关于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细则》, 各级财政按标准予以补助。
(二) 加强资金管理
按照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 将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纳入财政预算, 实行专账管理, 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和收支专帐, 各项登记表填写认真完整、各种需提供的资料齐全, 发放程序规范。项目资金的拨付和使用与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相结合, 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区 (市) 财政及时预拨资金, 保证项目的正常开展, 财政、物价、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 强化对项目资金的跟踪审计、督查, 确保专款专用。严禁超范围支出、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违法违规情况。每年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绩效评价工作, 根据考核结果奖惩挂钩。
摘要:实施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 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健康水平, 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对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要求, 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对财政资金的核算要求, 通过对财务核算软件的设计, 实现对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的专项管理和核算。
关键词:重大妇幼,项目资金,财务软件,核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佶楠, 刘丛军.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 2013 (12) .
目进展报告
我县是地方病发病较重的省份之一,我省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主要包括鼠疫、布病、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水源型氟(砷)中毒、包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我省人民的健康,是影响社会经济,导致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省总体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大骨节病病区受威胁人口650万,地方性氟中毒受威胁人口约450万,克山病仍然是严重危害我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达19.60%。为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农村卫生工作,2004—2007年国家连续4年将地方病防治工作列入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为了认真做好2007地方病项目工作,甘肃省卫生厅按照卫疾控便函20087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统一制定下发了《2007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甘肃省地方病防治项目中期督导方案》,根据督导方案的要求,各地对项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中期督导,现将项目督导情况汇报如下。
二、督导内容
1、项目的组织领导
我省对项目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设立了由卫生、财政部门组成省级项目工作组,省卫生厅厅长任组长,省财政厅和省卫生厅主管厅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全省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项目方案的审定。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地方病项目由省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具体负责。省疾控中心承担项目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技术资料的汇总分析等工作。由项目县(市、区)的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承担项目现场病情调查、采样和水样检测工作。各
项目县组成了由卫生局局长或直接隶属于县委、县政府的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任组长的地方病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乡镇及县级卫生机构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做到了项目工作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
2、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启动和人员培训
根据国家方案要求,结合我省病区情况, 对项目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下发了我省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召开了项目工作启动会议,明确了项目工作的要求和各项目县(市、区)的具体工作任务。举办了省级培训1期,人员约200人次,市(州)级培训8期,约600人次,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的技术方案、质量要求、相关地方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实验室操作、现场实习以及项目信息统计等。各项目县召开了项目启动会,进一步强化了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宁县组织地方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县医院、中医院业务院长,乡镇卫生院长、防疫专干,内(儿)科医生、放射科、心电图、彩超室等专业人员及各乡镇主管卫生工作的乡镇长参加了启动及培训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项目工作的广泛关注。
(2)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项目工作的质量,省疾控中心统一对项目县的实验室进行了质量考核,保证了数据测定的准确性。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省地病办还组织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总结了各县在组织领导、质量控制工作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3)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地氟病调查:任务是15个县75个村,实际15县完成了44个乡镇71个村;水氟检测任务为367份,实检392份;尿氟检测任务为1390份,实检1390份;氟
斑牙检查人数量为2928人,实查4524人;氟骨症检查任务为15205人,实查17044人。
地砷病调查:任务安排在19个县,计划筛查300个村,实际筛查了315村,检测任务为4500份,实检4419份。
克山病病情调查:任务安排在8个县区,计划筛查19乡镇的19个村,实际完成了19个乡镇19村,临床检查任务为9500人,实查9941人,补硒人数106.35万人。治疗管理慢型克山病病例185人。
大骨病病情调查:任务安排10个县开展病情监测,完成10个县,临床检查1375人,X线检查874人,完成补硒99.1万人;成人病情调查在26个县开展,任务在60个乡镇开展,完成60个乡镇的39233人。同时完成10个县300例大骨节病例的治疗管理工作。
健康教育:在26个县开展,范围在321个乡镇,覆盖人口504.03万。碘缺乏病监测:
①碘盐监测:居民户随机监测覆盖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市)共87个监测单位。全部按照监测方案进行了监测,上报率100%,有效监测率100%。②高危地区调查:5个项目县已完成搜索任务,其中4个县的病人已由省级复核,确诊1例,一个县的病人正在复核。
三、经费使用情况
我省作为重病区,2007年中央补助748万元,用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饮用水砷含量筛查;碘缺乏病防治;大骨节病防治;克山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能力建设;地方病防治人员培训;地方病健康教育、宣传。目前项目经费已全部由省财政下拨,绝大部分项目县经费已经到位,但仍有少数县项目经费还没有到位。
四、项目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1、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完善地方病防治体系
由于近年来对地方病重视程度不够,经费短缺、人员流失,特别是乡、村防治工作没有保障,病区村的病情状况不掌握,原始资料难以收集,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和管理,各项防治措施难以落实,病区群众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希望通过项目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为乡村医生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培育基层地方病防治网络,使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地方病防治体系。
2.加强部门协作,完善水质监督检测机制,做好项目工作
长期以来水质监测工作与水利部门的配合不够,对改水情况掌握不够,工作较被动,直接影响了项目任务的落实。希望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学习其他省、市水质监督检测方面的管理经验,努力做好项目工作。
3、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做好项目工作
广泛动员和依靠群众的力量,使群众真正参与到项目实施中来,通过健康教育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积极配合水质检测,依靠群众自己来监督水质,使项目工作取得事办功倍的效果。
4、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作用,强化项目的监督管理
我省地方病防治项目涉及全省86个县,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难度大,监督指导工作量大面宽,单靠省级督导难以保证监督工作的质量,致使存在的问题不掌握或掌握不透,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希望今后的项目工作适当安排省、市、县三级督导经费,强化督导,层层把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省、地、县联动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和项目工作圆满完成。
5、加强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的能力建设
多年来,地方病防治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设备配置方面欠帐较多,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我省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的内陆省份问题更为突
资金自查交流材料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和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晋财社(2010)242号.晋财社(2011)10号.29号.晋卫(2012)11号及市卫生局同卫疾控(2012)124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明确分工,细化责任,以分管局长带队,抽调相关人员对全区10个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1年区财政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万元,其中中央万元,省级万元,市级万元,区级万元.根据各乡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下拨资金万元.二.各乡镇卫生院能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居民健康档案等11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三.按照市卫生局(2010)号文件, 各乡镇卫生院结合实际工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做到合理分配使用.四.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中,各单位统一建立专项资金明细帐,要求单位负责人在审批时注明专项资金支出,以便于区分一般经费与专项经费.通过此次自查,我们也发现了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专项引导资金,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局限性
专项引导资金,是指政府为扶持和发展某一产业或事业,由财政专项投入的专用资金。公共体育服务专项引导资金可以理解为: 为了更好地扶持符合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项目,由政府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专用资金,我国也是近年来才开始设立公共体育服务专项引导资金。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在下发的《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京发〔2007〕15号,以下简称《意见》)最早提出“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010年12月,为促进江苏省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根据《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苏政发[2010]110号),2011—2015年,设立了省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012年8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精神,切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入体育领域,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政府设立公共体育服务专项引导资金是想“利用社会资本发展公共体育,把公共体育服务推向市场”,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但市场化会受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设立专项引导资金作为体育改革的一种措施,无法对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产生根本性影响。
为了解专项引导资金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的局限性,运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以及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工具,以“专项引导资金、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务、公共服务市场化、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等为关键词,共对697篇相关论文和书籍进行查阅分析,以期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为了改善日益复杂的行政环境,西方国家进行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财政、信任和管理危机是政府推行改革的直接动因[1]。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为主体,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生产与供给的行为[2]。
目前,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暴露出投入不足、供给能力有限等问题。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以我国最近的人口普查数13亿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 m2,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48.15元;在85万多个体育场地中,属于大、中、小学校的场地占总数的65.6%,对社会开放的只占29.2%;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所占比例很小,即使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广州地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仅仅占总数的4.13%,全国公共体育场馆仅占各类体育场馆设施的2.3%,真正为普通大众享有的公共体育资源还是极少的[3]。所以,为了利用市场化在引入多样化的方式、竞争机制和成本意识方面的天然优势去配置公共体育资源,减少政府财政负担,缓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 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进行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改革尝试。
2体制弊端导致我国现阶段无法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的三个本质,从根本上影响了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进程
公共服务市场化具有三层本质含义:第一,决策与执行分开; 第二,多元化供给模式,打破垄断,竞争发展;第三,消费者具有在多元供给中选择的权利和可选择的服务资源。受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实行“政府管理型”体育体制,现阶段无法实现市场化的三层本质。首先,决策与执行短期内无法分开。政府高度控制公共体育服务领域,行政手段成为体育领域的主要管理方式,各级政府不仅直接决策公共体育服务相关事宜,负责服务生产、供给、经营管理等活动,同时负担公共体育服务的经费开支,形成怪异的“包办服务”,政府管办合一,决策与执行不分。其次,不能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多元化供给强调两方面:第一,供给主体多元化——政府不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唯一供给者,追求“政—企—社”三元发展,但由于体制障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一直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组织成为政府部门的延伸,听从政府的安排,政府对“企社组织”控制过度导致可承接供给服务的组织不断萎缩,公共体育服务仍在体制内发展,无法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供给内容的多元化——政府一头独大导致市场无法作用于供给内容,各种服务内容和项目都是由政府或上级行政单位直接决定,下级单位根据上级的指示与要求执行,内容死板,与受惠公众的需求脱节,缺乏制度化与长远规划。再次,无法打破政府垄断,引进竞争机制。我国体制决定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占主导,体育产业的行政垄断性特征突出,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各类运动项目中心直接控制着每一类运动项目绝大部分的市场资源和市场份额,形成了特殊形式的体育市场资源寡头垄断格局[4],且非政府组织依附于政府机构,独立地位无法得到保障。 最后,消费者能够选择的资源有限。由于生活环境和经济收入的影响,公众的公共体育需求具有多样化和参次不齐的特性。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决策方和主要供给方,“一元”体制的政府只能尽量供给一种基本性的公共体育服务,并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 无法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政府自身调节功能有限。所以,政府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公共体育服务选择资源有限。
3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和运行机制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我国的市场经济基础还不成熟
公共服务市场化实施是以对私益物品和公益物品的分析为基础,目的是通过公私领域的不断渗透和有效竞争与合作,弥补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5]。“化”本义是指进程、过程,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简言之就是公共体育服务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过程。 市场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天生优越性需要以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在发育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手段才能有效弥补政府在配置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速度快,但经济水平和成熟度都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很难有效地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改革。
受体制弊端和市场经济建设时间影响,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市场化行为和责任未规范化,这一方面导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仍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体制转轨中仍维持着国家强势,政府在市场经济领域存在“管制扩大化”,相关体制机制与市场化不匹配,使得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不能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政府管制机制下运行,抹杀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影响了市场化推行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市场化与公益性诉求冲突,我国是一个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共时态社会[6],虽然公众的公共体育需求呈不断增长趋势,但由于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制约,公众的体育消费能力有限。据2000年群众体育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在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体育人口为21.5%,人均体育消费为74.27元;中部体育人口为21.4%,人均体育消费为49.57元; 西部体育人口为8.1%,人均体育消费为47.52元[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育不全,运行机制不顺,未形成健全的价格机制,可能导致市场化的公共体育服务“坐地起价”,超出了公众的体育消费能力, 加剧了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矛盾。
4非政府组织实力薄弱,多元市场主体的培育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中的非政府组织一般包括体育社团、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俱乐部、场馆等)组织以及社会企业组织。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只有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进行合作,作为主要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活动中,承担起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责任,才能有效促进公共体育市场化进程。
体育产业属于一个新兴领域,由于市场活动的未知性,不能保证投资既有盈利,所以很多非政府组织还处于观望状态,没有按照政府和市场需要做出改变或调整,同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体育产业,无法提供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市场化改革之前,政府不太注意培育非政府组织,不仅在协会组织成立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而且还存在不平等的市场准入制度。政府在很多领域进行行政性行业垄断,在项目审批、资金优惠、政策倾斜方面对非政府组织实行不平等待遇,导致非政府组织数量少, 全部依附于政府机构而生存,地位不独立,自主能力弱。近年来,政府有意逐渐放松对非政府组织的管制,但短期内无法彻底剥离政府机构对社会企业组织的控制力,无法保证企社组织能够摆脱政府指令,自由行使经济权利。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对市场的主动适应能力有限、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比较落后,暂时还不能承担起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责任,多元市场主体的培育仍需一个较长的过程。
5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的健全程度会影响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推行效果
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是进行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有力保障。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人治”情况严重,且进行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改革时间短,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方面还有待健全。 在法律体系方面,市场化活动缺乏健全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服务操作流程方面无法可依,责任无法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个人,容易引起市场化运作混乱;产权和收益权不明晰,私人财产缺乏法律保障,导致很多企社组织出于对自身资产安全的考虑,不敢贸然将资源投资到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监督机制的缺失容易引起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供给和绩效考核工作都是由政府机构一力承担,所有活动都是在体制内运行,缺乏第三组织对政府的监督,政府一头独大,容易引起“决策失误”,降低政府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现阶段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活动中的监督机制不完善,营利组织都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存在谋私利的动机,如果缺乏对市场主体的有效监督,会导致服务供给质量下降。所以,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的健全程度,会影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6结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方案】推荐阅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09-28
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11-15
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10-25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06-25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调查报告07-18
乡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查报告09-1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10-10
郭家镇20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查报告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