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写景散文(精选8篇)
每年开春后,我就会偷几个落日后的傍晚,漫步古宇湖畔,只为看看那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寒霜冰雪后的土灰色的柳枝是否开始逐渐变色,是否在土灰色衣裳上添加上淡淡的绿意。随着天气的日渐变暖,柳色也由淡绿变为翠绿,直到深绿。它的渐变过程给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春风吹绿了柳条,柳条上的芽眼渐渐地长出柳芽。柳芽在春风的吹拂下一天天地长大起来,极像爬在柳条上的一串一串的瓢虫,棕色的外壳下面是翠绿的芽孢,毛茸茸的。 随着气温的升高,芽孢长成了碧绿、稚嫩的叶芽。之后,叶芽间长出鹅黄的柳花。远远望去,整个树头变成了淡黄中带着些许绿意的桂冠。这一切都似乎在悄悄的,不知不觉中。看,柳树下的草芽破土而出,揉揉惺忪的眼睛,抖落身上的泥土,染绿了古宇湖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诗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垂柳。高高的垂柳穿上了碧玉般的衣裳,像一位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伫立在湖岸、河边、道旁,千丝万缕的柳丝宛如少女的长发从树枝上垂落下来,在微风中随风飘逸着。
夏日,稚嫩的柳芽长成了鹅黄、细长的柳叶。柳叶像女人弯弯的眉毛,摇曳在风中,轻抚着树下行人的头发,撩拨着行人的心扉。时至盛夏,柳叶由嫩黄变成深绿,恰似少妇眼睛上方的弯月,在风中沙沙作响,好像成熟女人在轻轻地说着悄悄话。至深秋,柳叶由绿变黄,纷纷凋落,洒落在地上,像给大地铺上金黄的毯子,恰似老妪花白的眉毛,给人一种慈祥、安逸的感觉。
我喜欢柳,喜欢它细长柔软的柳丝寄托着亲朋故友的离别愁绪。难怪古代的诗词、文赋中有那么多关于柳树的诗句!古时交通不便,亲朋故友“相见时难别亦难。”所以,每次与亲朋故友离别时主人总是极力挽留,不愿意对方离开。为表达挽留之意,他们常常折柳相送,离别的人就明白其中的意思。有诗云:“一日折尽长安柳,不得故人片刻留。”这诗句表明主人极力想挽留故人,但还是无法挽留故人多留片刻。
我喜欢柳,不仅它貌相秀美,而且灵魂高尚。它不屈不挠、生命力极强、寿命极长,身上具有顽强、奉献的精神,。柳树不择地而生,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它就能茁壮成长。柳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柳絮可填塞坐垫和枕头。柳条可用来编筐、箱、帽和柳编工艺品。柳叶可作羊、马等的饲料。柳木木质细腻、韧性强,用柳木打制的家具不裂缝,不变形。柳木还可用于建筑,可作坑木,也可作箱板和火柴梗。柳木、柳枝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原料,也是很好的薪炭材料。河柳枝皮的纤维可作纺织及绳索原料。
一、导入美
美的文章需要美的导入才能使人身临其境。如《天池》一文不妨用李商隐的小诗《瑶池》导入:“‘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诗中的‘瑶池’便是现在的天池。”如《阿里山纪行》一文可以这样导入:“‘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首《高山青》唱红了大江南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功正的脚步一起走进阿里山。”
二、诵读美
美文的诵读需要读者的声情并茂, 更需要独到的方式引导。这种方式首先就是配乐朗诵。音乐和文学的结合, 是任何东西所不能媲美的。试想一边诵读“小桥流水、古朴犹存”的《周庄水韵》, 一边配上一段笛声悠扬的江南小曲, 无须教者讲述, 其中之美、之妙便不言而喻。其次就是分层朗读。如《鼎湖山听泉》中一段描写鼎湖山泉声的句子:“那柔曼如提琴者,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两位女生读) ;那清脆如弹拨者,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全班女生读)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全班男生读)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飞瀑落下深潭 (全班学生读) 。”这样就能将泉声柔曼、清脆、厚重、雄浑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三、品味美
文章之美贵在语言之美, 语言之美贵在修辞之美, 修辞之美贵在品味之美。对语言的品味要注重方法的引导, 教者可从修辞、运用的手法以及巧妙的修饰语等方面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或写作的目的。朱自清的《春》中“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一个“让”字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荷塘月色》:“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此句正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荷叶的妖娆多姿。
四、引用美
旁征博引向来是各位文学爱好者所喜欢和擅长的, 为了领悟天池魔幻、神奇、缥缈之美, 我们可引用一位名叫龙城飞将的网友对天山的描绘:“用惊艳不足以形容她的美丽, 用漂亮不足以描绘她的华贵。纯净、圣洁、晶莹, 仿佛梦幻一般, 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没有一丝人为活动的痕迹。碧绿的水面上照射着金色的阳光, 如同金粉洒在一块大大的碧玉上, 波光掠影, 玲珑剔透。池面上水汽和阳光交织在一起, 云雾缠绕, 给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站在岸边, 仿佛和天池融为一体, 听她讲述着那深沉梦幻的寓言, 和她独处高山之巅, 听它亿万年来的感叹, 此景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睹?”
五、比较美
红花当须绿叶来衬托, 万物之美亦是如此。美有很多种, 如何让学生对各种景色之美有确切的把握, 我们不妨设置一个仿句题来显示这种美的独特之处:“如果说长城美在它的雄伟绵延, 中山陵美在它的庄严肃穆, 那么九寨沟美在它的原汁原味, 泰山美在它的巍峨挺拔;如果说天池美在它的虚幻缥缈, 阿里山美在它的妖娆多姿, 那么苏州园林美在它的精雕细琢, 鼎湖山美在它的空灵神圣……”
六、宣传美
既然是美的东西就不该独自占有, 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一环节我们不妨为所写美景写一则广告宣传语, 要求是广告宣传语写得好、写得巧、写得美、写得妙, 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手法。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主要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 不妨写这样的宣传语:“冬天的济南是孕育春天的摇篮 (押韵) , 冬天的济南是你过冬的理想境界 (押韵) 。”如《天池》一文的宣传语:“青春天池、美丽天山 (比喻、对偶) ;天池景色美如画, 声名远播遍华夏 (比喻、押韵) 。”
七、总结美
古人称画龙须点睛, 那么一堂出彩的课也需要点睛之笔———教师总结, 总结的语言要美且切入重点。如《天池》, 可这样总结:“它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 也许只有地大物博的中华民族方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的仙境, 大自然以它的鬼斧神工给予人类难以想象的种种奇迹, 让我们珍惜、热爱这绿色的自然吧, 因为它是我们幸福的家园!”
一、导入美
美的文章需要美的导入才能使人身临其境。如《天池》一文不妨用李商隐的小诗《瑶池》导入:“‘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诗中的‘瑶池便是现在的天池。”如《阿里山纪行》一文可以这样导入:“‘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首《高山青》唱红了大江南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功正的脚步一起走进阿里山。”
二、诵读美
美文的诵读需要读者的声情并茂,更需要独到的方式引导。这种方式首先就是配乐朗诵。音乐和文学的结合,是任何东西所不能媲美的。试想一边诵读“小桥流水、古朴犹存”的《周庄水韵》,一边配上一段笛声悠扬的江南小曲,无须教者讲述,其中之美、之妙便不言而喻。其次就是分层朗读。如《鼎湖山听泉》中一段描写鼎湖山泉声的句子:“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两位女生读);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全班女生读);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全班男生读);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全班学生读)。” 这样就能将泉声柔曼、清脆、厚重、雄浑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三、品味美
文章之美贵在语言之美,语言之美贵在修辞之美,修辞之美贵在品味之美。对语言的品味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教者可从修辞、运用的手法以及巧妙的修饰语等方面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或写作的目的。朱自清的《春》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个“让”字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荷塘月色》:“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此句正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荷叶的妖娆多姿。
四、引用美
旁征博引向来是各位文学爱好者所喜欢和擅长的,为了领悟天池魔幻、神奇、缥缈之美,我们可引用一位名叫龙城飞将的网友对天山的描绘:“用惊艳不足以形容她的美丽,用漂亮不足以描绘她的华贵。纯净、圣洁、晶莹,仿佛梦幻一般,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没有一丝人为活动的痕迹。碧绿的水面上照射着金色的阳光,如同金粉洒在一块大大的碧玉上,波光掠影,玲珑剔透。池面上水汽和阳光交织在一起,云雾缠绕,给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站在岸边,仿佛和天池融为一体,听她讲述着那深沉梦幻的寓言,和她独处高山之巅,听它亿万年来的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睹?”
五、比较美
红花当须绿叶来衬托,万物之美亦是如此。美有很多种,如何让学生对各种景色之美有确切的把握,我们不妨设置一个仿句题来显示这种美的独特之处:“如果说长城美在它的雄伟绵延,中山陵美在它的庄严肃穆,那么九寨沟美在它的原汁原味,泰山美在它的巍峨挺拔;如果说天池美在它的虚幻缥缈,阿里山美在它的妖娆多姿,那么苏州园林美在它的精雕细琢,鼎湖山美在它的空灵神圣……”
六、宣传美
既然是美的东西就不该独自占有,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一环节我们不妨为所写美景写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是广告宣传语写得好、写得巧、写得美、写得妙,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手法。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主要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不妨写这样的宣传语:“冬天的济南是孕育春天的摇篮(押韵),冬天的济南是你过冬的理想境界(押韵)。”如《天池》一文的宣传语:“青春天池、美丽天山(比喻、对偶);天池景色美如画,声名远播遍华夏(比喻、押韵)。”
七、总结美
古人称画龙须点睛,那么一堂出彩的课也需要点睛之笔——教师总结,总结的语言要美且切入重点。如《天池》,可这样总结:“它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也许只有地大物博的中华民族方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的仙境,大自然以它的鬼斧神工给予人类难以想象的种种奇迹,让我们珍惜、热爱这绿色的自然吧,因为它是我们幸福的家园!”
总之,一篇美文的讲解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任选以上的几个环节设计教案,以“美”贯穿始终,紧扣“美”字,让学生获得美的感悟和启迪。
当一丝迟来的寒风赶走睡意,朦胧的视线又转向了那一棵光秃秃的银杏树。
粗壮的树干已经略显苍老。曾幻想着它枝繁叶茂的那一刻,翠鸟的欢声雀跃,草地的裘衣松软细柔,好一副美丽景致。
多想与你再度拥抱,依偎着,吮吸你的芬芳,多想再一次与你共沐春风。我也许不再是以前那个我,懵懂,纯真,欢悦,对这世界充满着令人匪夷所思的幻想。也许是我累了,也许是我成长了。可你在我心中从未改变,你还是那个教导我的长辈。
我来到这世界第一次知道臭这个形容词便是从你这里来的。每当秋天,你的枯叶随着”;风的律动轻舞,回旋,轻盈地落地。你的子民们也不禁好奇心的折腾来到了地上,不曾想,他们离开了最安全的地方,那地方叫做家。天敌鸟儿们已经远去,若你们一定要问他们去了哪里,我会说,爱你们的地方。因为离开了你们,他们便不会本能地伤害你。可你却自己选择了不归路,上下巨大的高度差让你的身体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你迟疑了。疼痛让你们失去理智,你们愿在守着疼痛与回忆双重打击中沉沦,还是在风的指引下走向未知的征途。你们,有的.会成功,而有的只能面对这相反的状况,因为你们迟疑了,你们的血液是如此的恶臭,以至于看到地上堕落的你们我便会绕远避开,可你们知道么,你们的内心是如此的坚硬,如此的香意醉人。只要有着土地的沐浴,你们就能成为一棵”心”的硕木。臭源于你们的内心。请坚信你们的心如同顽石。,血肉再龌龊也挡不住你的内心的耀眼。
树啊,其实第一次知道失去的感觉也来自于你,请听我娓娓道来。每年的相依相伴也许我已经习惯了,在你的树茵下凉意不再明显,凝视你的抚慰感也渐渐虚无。在安逸中成长的我也许从未知晓烈日的灼热,狂风的肆虐。我也层意识到,在你的襁褓中成长会不会过于“白白胖胖”,劳动人民觉不答应,黝黑的皮肤才是完美的象征。渐渐的,我试着离开你,瞩目着你,时光侵蚀着我与你之间的藕断丝连,我好像把你淡忘了,久别重逢的感触让我没齿难忘。当我抚摸着你的躯干再次寻求依靠时,我傻了,你的身躯为何如此冰凉?你的秀发呢!你的子民呢?我们彼此心的联系呢,心中曾经隐匿依靠感崩塌了,如同避过风的墙,留下一堆荒凉。绞痛的心已经麻木,泪水将我的怀念带入你的躯体,你是否感受到了温暖?此刻的你,还能再经得起我的怀抱吗?
回忆终究是梦,也许你可以再保留一丝朦胧,但你内心要如同能划破朦胧的利刃,来让你用执念诠释你的世界。醒了的梦,回忆不起多少,因为,此时你面对的是现实,虚幻都是无用的白日梦。又如同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篇
一、写景的散文范例
不经意间,她的妆容改变了。只见,点点滴滴的美丽,沉淀其间,为她酝酿出一个最柔、最雅、最美的秋天。今天,就让我这个新建小学的孩子带你走近她,去品鉴她最美的一面——。
二泉映月石
位于小池的东南角,立着一块不高不矮的石。暗黄的石面上鲜明地印刻着“二泉映月”这四个红红的字。石头是不爱说话的,它静静地望着小池,无论晴日当空,还是秋雨绵绵。每当我走到它身边,抚摸着它冰冷的身躯,我就能感觉到它冷漠的心底实际上是在默默地讲诉一个凄美的故事,此时此刻,那熟悉的阿炳的《二泉映月》也仿佛萦绕耳间。不愧是设计师的匠心——无声胜有声啊!
六乐台
方方正正、层层叠叠、起起伏伏,在小池北边,几块大理石砌成了这一番奇特的景点。而最令人惊奇的是,每块石上都印刻着鲜红的小篆,虽然这些字我都不认识,但是那一曲一直间,充满了灵动与秀气。施老师介绍说,小篆是秦代李斯所创制的,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出现与使用体现了中华民族“书同文”的文化精神。如果要欣赏六乐台的美,得等到雨天:淋湿后灰黑的大理石显得沉着冷静,犹如一个沉思的智者;鲜红的小篆在雨水的浸润下更加清丽、鲜明,引人注目!
和畅亭
和畅亭是我的老朋友了,它横跨在小池上,四根雕刻着蟠龙的柱子撑起红绿相间的宝顶。春天,我们结社诵诗;夏天,我们乘凉赏莲;秋天,落叶满亭;冬天,银装素裹。站在亭中,南望二泉映月石,树枝与亭栏交错,仿佛一张画框将石头印在中央。北赏六乐台,古朴典雅,与亭子互相映衬。如果在月色如华的夜晚来到小池,细心品味着亭台石月,必然美不胜收呀!
她就是我们的新建小学,在这块土地上,只有真诚与质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跟随在她的身旁,我们这些孩子在幸福、快乐地长大!
篇
二、写景的散文范例
傍晚时分,一阵阵香喷喷的饭菜香飘进了我的鼻子,那香味是那么熟悉,似乎又是那么遥远,伴随着妈妈烧的家乡菜的香味,我似乎又回到了我那遥远的故乡。
春节的脚步刚刚走远,就迎来了正在沉睡着的万物,她们揉了揉眼睛,开始贪婪地吮吸着大地的乳汁。她们吸着吸着,柳树变绿了,小草长高了,小花变红了,小动物们变得更欢快了。
随着一阵阵知了的叫声,夏天已悄悄来临,白天炽热的阳光烤着大地,人们似乎躲到什么地方去了,外面显得特别安静。只有清澈得见底的小河里可以看见小鱼、小龙虾、泥鳅等在欢快的追逐、戏闹,偶而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在小河里玩耍、抓鱼。而夏天的夜晚却是特别的美,天上繁星闪烁,地上晚风吹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在外面散步、纳凉,田野里一阵阵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荧火虫这时候也来凑热闹,星星点点,飞来飞去,仿佛一下子把我带进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慢慢地,苹果熟了,高粱红了,水稻黄了,这表示秋天来了。果农们纷纷向自己的果园里跑去,欢快地收获着自己付出幸勤汗水的劳动成果。在那遍田野上,看到的不仅仅是收获的果实,更是农民们丰收的喜悦。
冬天,小动物们玩累了都跑到地下睡觉去了,而原来绿色的大地经过冬天的洗礼,已变得一片苍凉了,看不到一些绿色和有生命迹象的东西,只是偶而飘起的雪花,给了大地一些生机,孩子们欢快地跑到雪地里玩雪人,打雪仗。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篇
三、写景的散文范例
沙沙沙……雨悄悄的来了,在人们毫无防备之中来了。
这雨来的突然,夜幕降临时,那云层渐渐的垂下来,半遮着天空,轻轻的一阵 凉 风掠过,雨就来了。很细,很密,扑到人的脸上;草上、树上,慢慢展开到整个城市里,都是轻飘的、流动的、潮湿的雨雾。在雨中像儿时一样奔跑,躲过那一大滴一大滴从屋檐上落下的雨珠,跨过一个一个地上的小水潭,好像拾回了儿时的快乐。回到家中,静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不可否认,雨是会跳舞的。天空、大地乃至屋檐,全部都是雨丝的舞场,不甘心只是听着屋檐下雨的滴答声,也不甘心只是呼吸到细雨带来的湿润润的空气,我要看这夜幕中的雨如何起舞。打开手电照向远方,夜空中有了一道亮光,雨儿们仿佛发现了舞台上的聚光灯一般,跳的更欢了,在我的聚光灯下闪闪发亮,每一丝的滑落都留下了一条长长的亮线。又是一缕轻柔的风,让我陶醉在这浓浓的夜色中。
“五月的柔和的夜晚从我的窗口望进来,用它那些星星朝我温情的眨眼,我睡不着,我是多么幸福!我的全身从头到脚,散发着一种奇特的、无法理解的感情。”这是著名作家契科夫说过的一句话,五月柔和的夜晚打动了他!而我被打动的虽也是五月的夜晚,却更因这晚上的蒙蒙细雨——五月清爽的夜晚从我的窗口望进来,用蒙蒙的细雨向我张开热情的怀抱,我不想睡,我是多么舒畅,我的全身上下,弥漫着一种罕见的、也从未有过的感觉。
闭上眼睛,体会朱自清先生笔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的诗情画意,舒展眉头,静静听,深呼吸,用心去体会雨中泥土的气息与淡淡的花香,在静谧的夜晚,宛如歌声般的心跳与雨滴相互唱和,产生生命的共鸣与感动!睁开双眼,雨依旧在下,心中的乌云不见了,是细雨洗涤了我的心灵,冲刷了我的烦恼,爱你!蒙蒙的细雨!
篇
四、写景的散文范例
夜色抹去了最后一缕残阳,夜幕就像剧场里的绒幕,慢慢落下来了。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的,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中去遨游。皎洁的月亮像一只银色的小船,在深蓝色的大海中航行。
山村的夜是一台热闹的音乐会。银白色的月光里,蟋蟀在弹琴,蝈蝈在吹黑管,青蛙在敲木鱼。山里孩子的心啊,随着蟋蟀的叫声飞进了草丛,随着蝈蝈的叫声飞上了山峰,随着青蛙的叫声飞进了水塘。
皎洁的月光装饰着山村的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天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而广阔;繁密的星,如同海天里漾起的小浪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山村的夜静极了。一轮月亮从东方蹦出来,像一只银盘,挂在天边,而皎洁的月空从这只银盘中抖出,撒在松软的乡间小路上,与地上的灯光互相辉映,整个乡村显得格外宁静,清幽。阵阵清风,吹过了秋日的败草,吹到了粗糙的树干,带来了一股股泥土的清香。
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空那样迷人,空中闪动着一颗颗小星星,它们越来越多,好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着眼睛和我说话。啊!整个世界都显得那样神奇。听,风儿吹动着小溪,哗啦哗啦有节奏地响着,蛐蛐也躲在墙缝里,没完没了地叫着,这些声音交织成一曲动听的音乐,使人心旷神怡,仿佛步入了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
她如美丽的少女,挽着透明的纱,踮着脚,轻轻地,再轻轻地,她,来了。
她是新生命的开始,是那朝气,而又富有蓬勃的生命力的开始。是她,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富有诗情画意的面纱。她的到来,本身就是个美丽的开始。
“咚咚……”小河里冻得如玻璃般透明的冰层融化了,活蹦乱跳的鱼儿浮出水面,呆了一冬的鱼儿终于可以和阔别已久的蓝天和新鲜的空气打声招呼了。池塘边,那棵婀娜多姿的杨柳也一展风采。她抽出了嫩绿的枝芽,她让柳枝长得又细又长,因为那是她最迷人的头发,她最喜欢长发及腰了。春风也来凑热闹。他给小杨柳梳头,结果他把人家的头发给吹乱了。小杨柳可不愿意了,她嘟着嘴,显着一副不愿意的样子。春风哥哥就告诉她,这可是今年最流行的发型,这叫凌乱美。听罢,杨柳妹妹乐开了花。她的笑声惊醒了沉睡着的小草。小草伸了伸懒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春姐姐终于来了,这下我们又可以好好的玩了。”……
“轰隆隆,轰隆隆……”那是春雷带着大鼓来迎接春姑娘的到来了,还有闪电婆婆也带来闪电“特效”,他们一同请来了春雨。春雨飘飘洒洒,淅淅沥沥的,发出清脆的拍打着的大地的声音,雷公电母为了不使春姑娘惊吓,他们也改变的以前的待客之道,变得轻柔起来。这大概是今年最好听的自然之音了吧。哇哦,他们可以去参加《中国好声音》了!他们就是中国最美的天籁之声。
春燕听到这美丽的声音,也从南方以每小时80迈的速度飞快赶回大地,迎接这春之盛会。他们站在天线上组成了各种音符。那种灵动的音符,和这美妙的春之歌,组成一首完美的音乐――初春的幻想。
花儿醒了,开出了艳丽的花瓣。红的,紫的,绿的……像五颜六色的画笔,渲染着大地那单调的外衣。小蜜蜂和蝴蝶开始忙碌起来。因为他们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热爱春,热爱春能带给他们用双手去创造幸福,赢取美好明天的一切。树上有几只顽皮的鸟儿,在以一个观赏者的姿态,欣赏着如画般美妙的自然。
一
“真”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核心。朱自清的写景散文, 以真挚的感情,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
我们以《温州的踪迹》中的《绿》为例, 说明作者怎样追求那“逼真”的艺术境界的。全文四个自然段, 首尾各一句为一段, 点题和照应, 做到了首尾圆合, 结构紧凑。中间两段文字是顺着第二次到仙岩时观察梅雨潭的足迹写的, 层次井然, 观察细腻, 景物描写达到了逼真的程度。先听到声音, 再看到“一带白而发亮的水”, 是梅雨潭。到了梅雨亭上, 正对着瀑布, 山岩、瀑布、亭台、草丛、潭水便尽收眼底了。作者写踞于岩上的梅雨亭, 薄阴天气的岩面与草丛, 直冲而下的瀑布, 流水撞击岩上的飞花碎玉, 纷纷落下的如白梅、似杨花的水花, 都是那么形象逼真。这都是作者实地静观之所得, 没有夸张和雕琢, 如同一笔笔的写生画, 读来如见其景, 如闻其声, 它是写实之作。接着, 作者写梅雨潭的绿色, 这是全文最生动逼真之处。奇异的绿色招引着游人, “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 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 又过了一个石穹门, 到了潭边。望着这一碧潭水, 作者展开奇思异想:潭水象一张极大的铺着的荷叶, 想张开两臂抱住它。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描写这动人的绿色, “她松松的皱缬着,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 像跳动着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 象涂了‘明油’一般……”随着作者的笔触, 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 不仅我们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 而且我们的肌肤仿佛还能感触到那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 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 不能说不可爱;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 不能说不俊美;西湖的波不能说不明丽;秦淮河的水, 不能说不旖旎。但是在作者的眼中, 作者的笔下, 它们不是太浓, 就是太淡, 不是太明就是太暗, 都无法与梅雨潭那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的绿相媲美!至此作者的感情迸发而出, 变为直接的呼喊:“可爱的, 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进而再次展开了奇异的联想:“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 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为眼, 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作者甚至把她想象为“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想拍她、抚她、亲她, 别致地把她叫做“女儿绿”, 感情真挚柔美到了极点。在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 一切真情都显示出“活脱脱”的个性, 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 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自清描写景物形似逼真, 一是源于他对事物观察的细致真切;二是他丰富多彩的语言, 善用博喻, 从多个角度去比拟景物, 使人们似见其景, 如睹其物;三是他独特的构思, 他善于采取移步换形之写法, 先有铺垫, 后有集中而突出的描写, 在穷形尽相仍恐不足之后, 又加之以比较对比, 让人通过想象去领会, 从而达到极其逼真的艺术感受效果。
朱自清在《论逼真与入画》一文中强调:“真”就是自然, 要使景物显得自然逼真, 还要写得“气韵生动”, “惟其‘气韵生动’, 才能自然, 才是活的不是死的……‘逼真’等于俗话说的‘活脱’或‘活像’, 不但像是真的, 并且活像是真的。”成功的写景, 在于写得活, 能传神, 如画一般美。朱自清在创作实践中, 在精雕细刻的同时, 在“活”字上下尽功夫。譬如在《荷塘月色》里, 他也把那一角荷塘写活了:那田田的叶子中间, 花儿“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还送来了缕缕清香;忽而微风吹过, 叶上便呈现一道凝碧的波痕, 加上叶下脉脉的流水, 于是那荷塘“却更见风致了”。在作者笔下, 花叶含情, 流水有意;写形传神, 臻于化境。
朱自清的散文追求“逼真”的艺术境界。在朱自清的笔下, 无论天地、山水、花木, 都描绘得逼真自然, 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从而形成了他写景散文的率真的特色。
二
优秀的散文常常兼有诗情与画意。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在自然逼真中, 还追求一种绘画美。
朱自清是散文领域里的卓越的风景画家。他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水漈》等, 都是极美的山水工笔画。他用语言的丹青点染的风景画, 以比喻丰美、想象超拔取胜。他所创造的画面自成一格:笔触细腻, 但不是浓妆艳抹;构图简洁、但相互间显出风华, 平淡中显出腴厚;他的笔墨挥洒自如, 把自然景色、物体状貌勾画得栩栩如生;明净的色彩, 素雅的风致, 把读者引入奇妙的画境。
譬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写作者游南京秦淮河所见景色。水色、天光、日态、灯彩人影、船形、树姿、琴声、歌音等都是人们常见而易于忽略的事物, 但作者善于把它们错杂起来作“加倍”的描写, 因此写得很细腻, 精密确切地写出了当时秦淮河上那种灯月交辉、画舫纵横、笙歌彻夜的景象。写夏夜泛舟游秦淮河, 自然离不开水, 也离不开写天上的月、船上的灯。所以作者特别注意对月亮、灯光、河水三者关系的变化, 作细针密线的描绘和渲染, 逼真地表现出当时当地所独具、又是作者凭着自己的审美趣味最能领略的美的境界。
你看, 这是夜幕方垂、灯火初明时的情景:“夜幕垂垂地下来时, 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 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 在黯黯的水波里, 又逗起缕缕的明漪。”这是着意灯光, 描绘灯光在水中的投影。那么水呢?水在天未断黑时, 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 不是灯光初明时, “阴阴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 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 就是梦的眼睛了。”这是着意水态, 展现灯明前后水的色泽意态的变幻。作者还通过那水中灯影和灯下水光的描写, 表现了当时化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图景。因为这时皎月初升, 光量不大, 所以灯光压倒了月色, 灯火透过玻璃投射至黯淡的水波里, 河里便呈现一片“朦胧的烟霭”, 构成一种梦幻般的迷离境界, 从而引起人们思古之幽情。
但是, 船到大中桥外, 却是另一番景象了。这时“淡淡的月, 衬着蔚蓝的天”, 照着“空阔”的江面。因此, 秦淮河的水在这里变为“静静的, 冷冷的绿着”, 如“茵陈酒”一般, “在每一只从那一边过去时, 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 在我们的心上;这里是空着, 且显着是静了”。这是写水。接着写灯火:“渺渺的”灯辉与“缠缠的”月色相互交融, 此时与前面不同的是, 灯光已夺不了月色, 因此, 在月光的映照下, 河面上纷然的灯都“黄而有晕”, “灯愈多, 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 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这“光雾”便是灯光、月色、水气杂糅辉映形成的。写了灯, 接着写月。由于这里比较宽阔, 月在中天朗朗照着, 所以灯光是浑的, 月色却是清的。那一弯素月, “她晚妆才罢, 盈盈的上了柳梢头”, 那渗着月光的垂杨的柔细的枝条, “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 交互的缠着、搀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而月儿偶然也从垂柳枝条的交叉处偷偷窥视着我们, “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 在月光下, “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这些都是近观细察, 从垂杨老树完全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给人的印象, 作拟人化的描写, 来表现出月色的光感和意态。接着作远景勾勒:“远处———快到天际线了, 才有两片白云, 亮得现出异彩, 像美丽的贝壳一般。那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里则通过远天的白云和远处黑黑的一带轮廓在月下的状态, 写出了另一番月色的光感和色感。
随着游览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不同, 心情的变化, 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也不同, 使整篇作品就像是许多幅以秦淮河风景为题材连缀成的组画。开头以虚景来衬写实景。作者从想象中明示秦淮河上“那时华灯映水, 画舫凌波的光景”, 衬染出由桨声和灯影构成朦胧而迷人的眼前景色。文章紧紧扣住那河上的灯影, 汩汩的桨声、沉沉的河水、清辉的月色、悠扬的笛韵……这一切都与河上的灯影组成一幅幅和谐和多种色调、多种情味的画面。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之所以能做到“文中有画”, 有赖于他对事物作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一处胜迹, 一幅景色, 一个事物形态, 他能从不同角度作多方位描绘, 有话可说, 有画可做。同时, 也有赖于他的艺术处理, 他不是停留在对自然景物的机械临摹, 而是发挥了奇妙的想象, 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艺术手法, 变静止为飞动, 赋予自然物特有的情趣。
注重创造富有诗意的画面美, 可以说是朱自清的一个重要的山水风景审美意识。朱自清山水意识中的核心是发现与挖掘山水景物的自然美。也许山水本身不一定那么美, 但在朱自清的游记里, 他却能如高超的摄影师一样, 选择最佳角度, 拍下最美的画面。
三
情感是散文艺术的生命。
朱自清很重视感情这个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他的写景散文情浓似酒、意酣如饴, 写景融情于景, 情与景相映成趣。这就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又一特色———即在描山画水的同时追求一种“情趣美”。
朱自清描山画水的散文中, 举世盛称其美, 誉为“美文”, 或赞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1) 。诚然, 他的写景散文最擅长重彩工笔, 真所谓“漱涤事物, 牢笼百态”, 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人化的自然”之类的神髓, 给人以舒坦的美感享受。尤其可贵的是, 这类饱含诗意的美文并无士大夫式徜徉山水的闲情逸致, 而往往是“融情入景”, 深蕴着个人忧国忧民的寄托。郁达夫论及“五四”以来现代散文的主流色彩时曾言:“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写了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是的,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洋溢着他“个人”的情调。
朱自清散文中的风景描写, 处处渗透了他的感情。他无论是写春花, 状瀑布, 记秦淮河歌, 染荷塘月, 无不融注入自己的情思, 他笔下描绘的正是人化了的自然。
在《荷塘月色》里, 通过月下荷塘的描绘, 把作者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 表现得十分曲折含蓄。文章从“我”因“心里颇不宁静”而独步塘边开始, 写到独自“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 再遥想古代采莲美景, 最后独步回家结束, 展示了“我”当时抑郁苦闷的心情, 表现了“我”对黑暗现实不满而又寻求不到出路那种徘徊惆怅的矛盾心理。例如其中写到月色时说:“虽然是满月,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时候最热闹的, 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这些地方场景的移动都反映出作者心中微妙的变化, 这些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在《荷塘月色中》, 处处有画意, 而时时曲笔写衷肠, 怅惘郁闷之情融化于细腻的景色描写之中。那月光下的淡淡荷塘景色。那愉快得片刻消遥的淡淡情趣, 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 作者既不愿群居, 又难于独处, 既不满于现实, 又不能从个人的小天地里突破的徬徨、苦闷心情。
如果说《荷塘月色》的情趣在于将情景交融在一个“淡”字上, 那么《绿》整篇的韵味和基调, 正是集中在这个“绿”字上。“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连作用, 它更是情景交融的焦点。作者像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 调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 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 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
他“惊诧”于梅雨潭的绿, 写出了对岩石作急剧撞击的充满着强劲生命力的瀑布的陶醉, 那蕴蓄着鲜润和奇异“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梅雨潭的绿, 如同向自己襟怀送进了春天的温暖, 激荡了他的感情的波涛。这表明囿于一泓死水般生活中的朱自清, 他是多么酷爱着绿。绿, 是生命力, 是美好未来的象征, 它撼人的心灵, 给人启示, 激起希望, 鼓舞奋斗。正因如此, 朱自清嫌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 又嫌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水太暗, 因为, 那些只是古雅的颓丧的或者是矫饰的绿, 缺乏旺盛的生命力。朱自清面对梅雨潭的绿感到“惊诧”, 流露了他向往崭新的生命的难以抑制的激情!总之, 朱自清写景抒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不掩饰, 不造作, 更不卖弄。不管是直抒胸臆还是曲笔流露;是借景抒情, 还是寓情于景, 一切的真情都显示出“活脱脱的”个性。他说写文章“虽只一言一动之微, 却包蕴着全部的性格, 最要紧的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 刻意追求自己的独特发现, 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又一特色。
马克思和巴尔扎克都颇赏识法国自然科学家布封那句名言:“风格即是本人。” (2) 诚然, 文章的风格即是作者的个性、情趣和气质各方面修养的艺术表现。朱自清散文那饱蕴醇厚情意的清隽简约的风格是他独有的, 它不同俞平伯的绮丽, 也不同于冰心的轻柔, 更有别于许地山的空灵。读朱自清的散文, 总觉得和他那温文尔雅的品性、一丝不苟的德行、沉静的生活态度是水乳融洽的。
朱自清在他的协警散文中处处融注“自己的声”, 那就是通过缜密的艺术构思, 创造自然和谐、诗画俱美的意境;通过描写抒情有侧重的交融, 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构成了他写景散文独树一帜的创作个性, 富于真挚美、绘画美和情趣美。
摘要:朱自清的写景散文都有“工笔画”那样美的意境。朱自清在山水的描绘中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及情趣美, 善于通过精雕细刻、细针密线的描绘, 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把景物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 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 好像亲历其地, 亲见其景一样。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三美艺术追求。
关键词:朱自清,写景散文,三美
注释
1朱乔森:《关于父亲的创作》、《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朱自清》288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版。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写景状物一般描写景物的精妙、突出,景物的特征,与文章的整体氛围相协调,使文章保持统一和谐的风格特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赏析景物描写,弄清描写了哪些画面和对象,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描写了百草园的优美景色,既生动表现了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字里行间又洋溢着对百草园的热爱、眷恋、深深怀念之情,更有力地突出了“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一中心。又例如:朱自清的《春》具体描绘江南美景时,分别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由衷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理清景物描写的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因此理清作者的写景顺序,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很大帮助。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从四周到中央或从中央到四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总之,这两个“不必说”是写百草园的整体,先写静物,后写动物。又如:《春》描绘“春雨”图时,是按照从近到远、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顺序写的。(2)观察的先后顺序:此类文章一般按照游览的行进路线进行描写,条理清晰。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按照花瀑——花穗——花朵的顺序写的。(3)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三自然段就是写了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
三、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类文章的结构一般有三种:(1)总分结构,它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如:《春》先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然后具体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最后热情赞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具有“新”“美”“力”的特点。(2)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观察点换了,必然引起景物的变化。这类文章,文中一般都有明确的“提示语”,提示读者作者的观察点发生了变化。如《黄果树瀑布》。(3)按照时间的推移安排层次,如《观潮》一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
四、反复赏读,品味语言
對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我们要反复赏读,品味语言,让自己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方法很多:可以认真诵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放映”文字的影像,边读边品味语言本身之精彩;可以认真默读,静静地欣赏优美隽永的语言,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情味,评价课文的语言风格;可以背诵课文片段,记诵一些优美的语句,获得良好的语感;可以圈点批注“写读”的形式品赏精彩精美的散文语言。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写景,语言就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觉。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另外,要充分认识到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恰当的比喻能使景物生动形象;拟人手法的运用更是增添了景物的勃勃生机和情趣;夸张、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则可以增加语势,强化表达效果。例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像铺了一地金子,金黄色的稻子垂弯了腰,一阵清风吹来,一根根稻子像一个个金色的火龙,在那里摇摇摆摆。涨红了脸的高粱和玉米像哨兵一样站着,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金黄色的梨子像一个黄灯笼,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光彩夺目。这里的柿子早已熟透了,红彤彤、亮晶晶的,就像无数个吊了蜡烛的小灯笼在闪烁。”
五、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高中生的写景散文】推荐阅读:
高中满分写景作文11-10
初春-高中写景作文11-20
高中青春梦想的散文07-06
高中写人记事的散文09-23
校园秋色作文_高中写景作文12-04
高中经典散文阅读06-11
高中语文选修散文10-14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初探05-30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10-06
高中记叙性散文范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