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歌教学反思

2025-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字歌教学反思(共10篇)

数字歌教学反思 篇1

三界小学教师 李晓玲 《数字歌》是一首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童谣。童谣以十个数字贯穿其中,九种小朋友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成了小配角,读来琅琅上口。为了调动一年级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朗读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图文结合,数字相辅。

这首童谣的插图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而小朋友们也已学完了1到10的十个阿拉伯数字,有了这些基础,在出示挂图后,我让学生找出农场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数出之后用阿拉伯数字标在小动物的旁边。小朋友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快就溶入到课文中的学习中来。有不少小朋友边数数还边读起《数字歌》来呢。

二、多形式变换朗读方法。

朗读是小朋友们喜欢做的一件事。可是要让他们一遍遍地朗读同一首童谣直到会背,又不失去学习兴趣,那可就是件难事了。在指导小朋友朗读这首童谣时,我采用了自己轻声读,老师范读,同桌练读,指名读,全班拍手读,做动作读,有表情地读,看提示背诵,看图背诵等形式,学生在读读、拍拍、比比、跳跳中快乐地完成了对这首童谣的背诵,特别是在做动作读这一环节,小朋友们觉得还不过瘾,争先恐后地想到台上来表演表演。

三、结合生活,寻找“语文”。

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我们的身边也随处可见许许多多能用数出来的物体。在学生学会背诵这首童谣后,我及时地提出了:小朋友们,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数字宝宝,你看,老师手中有一支粉笔,我们都有十个手指头。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数出来的,小朋友们也学着老师的样,认真地找一找,数一数,然后告诉大家。小朋友们纷纷拿出手指笔来认真地数起自己见到的物体的数量。例如:四个学生,一块黑板,五张桌子,一扇窗户等等。这样,小朋友们在数数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十个数字的认识,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准确运用数量词,并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可以结合身边的一点一滴。

四、课后拓展,鼓励积累

课后,我让学生找一找含有数字的儿歌。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好多首儿歌。例如:《对韵歌》,《冰雪诗》等等,我鼓励孩子们背诵,增加积累,进一步加深对十个数字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虽然有以上成功之处,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那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太难太费时。面对这些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好动而又不懂事的一年级的小朋友,教学中,特别是在纪律方面,如何做到既让小朋友们适当的时候静下心来认真听课,又不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一点,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摸索,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篇二:数字歌教学反思

《数字歌》教学反思

太平小学 杨亚文

一、图文结合,数字相辅。

这首童谣的插图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而小朋友们也已学完了1到10的十个阿拉伯数字,有了这些基础,在出示挂图后,我让学生找出农场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数出业后用阿拉伯数字标在小动物的旁边。小朋友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快就溶入到课文中的学习中来。有不少小朋友边数数还边读起《数字歌》来呢。

二、多形式变换朗读方法。

朗读小朋友们喜欢做的一件事。可是要让他们一遍遍地朗读同一首童谣直到会背,又不失去学习兴趣,那可就是件难事了。在指导小朋友朗读这首童谣时,我采用了跟录音轻声读,同桌练读,全班拍手读,做动作读,有表情地读,看提示背诵,看图背诵等形式,学生在读读、拍拍、比比、跳跳中快乐地完成了对这首童谣的背诵,特别是在做动作读这一环节,小朋友们觉得还不过瘾,争先恐后地想到台上来表演表演。

存在的困惑:面对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好动而又不懂事的一年级的小朋友,教学中,特别是在纪律方面,如何做到既让小朋友们适当的时候静下心来认真听课,又不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篇三:《数字歌》教学设计及反思(1)数字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识要点:

1.学习并朗读这首童谣。

2.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三)学法和习惯:

1.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朗读感受童谣的音韵美。教学难点:

两、朋、友这三个字学生不常见,掌握起来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学学数字了吗?(学了)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

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里面藏着好多小动物呢!打开书第11页看看你能不能 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动物。(训练学生说完整话。)2.如果你们能数出这些动物朋友各有几只,他们就会从课本中跑出来和你们做

游戏。请用数字标在图旁边。(老师把阿拉伯数字贴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动物的只数,(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学生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在黑板上贴小动物的图片,并把

它们贴到相对应的数字下面。3.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4.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尤其要听清你不认识字的字音。在听录音时要用 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指到哪。(培养学生指读习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应这样长抓不懈。如:说完整话;指读方法的训

练)5.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注意:边读边用手指着。读后,你有什么收

获?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学有收获的意识。)6.自己再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问老师。

如果认识了,就把记号擦掉。

(教给学生识字的途径)

7.你们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认识它们了。瞧,他

们偷偷的溜出了门。(从黑板上的课文中拿出

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谁是朋友?(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与黑板上的数字一一对应贴。再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让生读完返还到课文中。)8.孩子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谜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

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9.现在更难了,谁还会读?(出示“小”“朋”“友”“数”“两”“只”“个”这几个字让生

单独认读。字为红色,读完贴在黑板上课文中的空白处)在读“只”时,老师把“只’字放

在课文中:三小羊、四鸡、五鸭,(生读。)谁还能照样子说说?再读“个”时,问生:看

看周围,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生联系生活说出几个用“个”做量词的短语)你们不光

字记的好,还能在生活中注意积累,真是很了不起。

(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10.我们手里都有生字小卡片,请两个同学一起互相说说“悄悄话”,说说你都认 识哪个字了,怎么认识的?不会想想怎么办? 11.字娃娃都回家了,你们还愿意读课文吗?同桌两个人互相读:如果都他读对

了,你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夸夸他。如果他不仅读对了,而且读得特别好,你可以奖励

他一颗小星星。如果他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就帮帮他。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为他们交流情感、分享收获、体验成功提供了空

间。)

三、复习巩固 1.师生对读。2.男女生对读。3.做数字拍手歌。(两人结成一组,用你拍一,我拍一的方式,填上数字歌的词,老师可先和一名同学做个示范。)

四、小结

谁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强化学有收获的意识。)你们的收获课真不小,能用你们的收获来帮助小猫解决问题吗?出示第14页

小猫钓鱼的图,全班共同作练习。

图中有: ______条船 ______两只猫 ______个水桶 ______条小鱼。

五、作业

我们的生活和数字密切相关,回家后你可以用数字画一幅画,也可以编一个有

关数字的故事或儿歌;也可以找一找有关数字的儿歌。

六、板书设计

数字歌

5

(一)(二)

(三)(四)

(五)6 7 8 9

(六)(七)

(八)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与数学学科紧密联系的单元,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通过数数来了解插图中的数量,运用已知的阿拉伯数字,来认识对应的汉字。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汉语中的常用 的数量词,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认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练习,让学生体

会到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学语文。利用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优势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在读中识字、边识边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指读的习惯,给学生渗透听读识字,随文识

字的方法,为今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同时,让学生从图入手,整体感受课文插图的美以

及小动物的可爱,为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氛围。因为孩子们刚入学不久,所以发言积极

性、回答时声音要响亮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还有慢慢培养。篇四:《数字歌》《山村》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课时课题 《数字歌》 第2课时

第三单元

课时课题

《山村》

第1课时 篇五:数字歌教学设计

数字歌

一 二 三,爬 上 山。

四 五 六,翻 筋 斗。

七 八 九,拍 皮 球。

十 个 手 指 头,就 是 两 只 手。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欣赏安抚幼儿情绪,增强秩序感。

2、通过反复阅读加深理解,提升幼儿阅读兴趣。

3、通过游戏化形式加深幼儿理解巩固记忆同时训练幼儿动手能力。

4、通过绘本阅读丰富幼儿想象空间,加深心里感触,使幼儿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准备:音乐《雪之》、《春野》、《嘉禾舞曲》,卡纸,水彩笔,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看看今天来了几位小朋友,让我们来数一数,1 2 3 4,四位小朋友。首先欢迎大家,那现在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音乐吧。请小朋友轻轻的闭上眼睛。

老师播放《雪之梦》。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2、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手指游戏。小手拍一拍。

生:拍一拍。

师:播放《嘉禾舞曲》。大家一起边说边做。

二、儿歌学习。

师:那刚才我们的手指游戏里面有几个数字啊?

生:10个。

师:他们是?

生:1 2 3 4 5 6 7 8 9 10 师:好,真棒。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数字歌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请小朋友先看看你的儿歌上面的图画,数一数有几个手指。生:10个。

师:好那现在请跟老师读一遍。

1、老师教读。

2、幼儿集体朗读。

3、分角色朗读。

4、个别幼儿朗读。

5、师生集体朗读。

三、儿歌巩固。

师:

1、那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都很好,我们给自己一个鼓励的掌声!接下来请小朋友跟老师来学动作。

2、那现在我们带着音乐来做一遍。

3、请幼儿分别上台表演。

4、集体表演。

四、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音乐《春野》。

讨论:(1)谁都穿了鼠小弟的小背心,穿上后是什么表情?(2)最后小背心变成什么样子了,为什么?

《卖报歌》教学反思 篇2

孙东华

《卖报歌》曲调明快、流畅,并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以及对光明的渴望。其实,大多数的学生在没教唱之前就会唱这首歌了,而且学此歌的热情持续时间比其他的歌短。当我拿到新教材中的这首歌时,我心里有一种冲动:我何不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来了解更多的音乐及音乐以外的相关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

《音阶歌》教学反思 篇3

这堂课主要是以音阶图式、两个音的对比和手号演示来体现音的高低,特别是运用手号来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音的高低和音准问题,给同学直观的音高概念;目标的达成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整节课的思路清晰,从解决一个音到解决两个音的对比到解决—句旋律最后到解决整首歌曲层层深入,学生能随着教师的思维一起投入到学习当中,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地很好。我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学生的投入学习、积极参与和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我觉得本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我相信在下一节课再加强巩固,学生的视谱能力和音准将会得到较大提高,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最后分组活动练习手号演示比较成熟时,把牧童笛加上进行旋律的演奏效果可能会更好;

欢乐歌教学反思 篇4

《欢乐歌》教学反思

胡晓萍

《欢乐歌》这首牙买加民歌出现在小学三年级下册的音乐课本中,难度不高,只有4个乐句,但是它是以轮唱歌曲的要求出现的,编者的意图也就非常明了了。有人这么定义轮唱: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我也赞同这样的说法。有过轮唱经验的人都知道,轮唱的难点于,同一曲调要有规律的错开,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受到另一声部的干扰。通过三年级4个班级的轮唱教学,轮唱的效果还不错,总结为以下点:

1、先唱后听。歌曲《欢乐歌》第一遍为齐唱,第二遍采用轮唱的演唱方式。对于只有4乐句的歌曲,齐唱是很容易的。然而对于没有轮唱的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如果先听,他们必定会跟着大声的演唱,只能感觉歌曲的演唱很乱,对学唱没有很大的作用,而是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该先进行轮唱练习后,再让学生安静的聆听录音中的范唱,听听轮唱此起彼伏的效果,还可以边听边找找自己演唱的声部,这时的聆听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至始至终轻声唱。轮唱最怕声部抢,特别是初学时,生怕自己声部弱。教师要特别强调,两声部不比声音的响亮,而是比声音的整齐,这就需要时刻提醒用悄悄话的声音进行演唱练习。

3.先唱旋律后填词。这首歌曲的旋律前后句相同,如果单声部演唱,非常简单,但是却同时给轮唱带来了很大的音准问题。因此,先唱第一部分的旋律,再进行这一部分旋律的轮唱,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高,很好的解决演唱的音准问题。

4.教师指挥手口并用最重要。初学轮唱时,教师千万不能用琴伴奏,因为这时,教师双手的正确指挥远比被困在琴上重要的多。双手指挥的同时,教师还要配以夸张的口形在每句的开头,给两个声部轮流提示。

5.齐唱轮唱做比较。当熟悉了歌曲的轮唱后,对歌曲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齐唱—轮唱—齐唱,简短的歌曲进行3次不间断的演唱,增强了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6.巩固练习很有趣。在快要结束教学是,我让学生挑了几首他们最熟悉最喜欢的歌曲,进行轮唱,如果每首都要完整演唱,即使时间允许,从歌曲难度上来说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当学生选好曲后,教师只要指挥他们演唱歌曲的第一、二句就可以了。这样做,只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轮唱这种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很强,它可以用在每一首歌曲的演唱,至于哪一些歌曲适合轮唱,那就以后再慢慢学习了。

本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进行最初级的合唱练习,令我非常高兴的是,学生和我的感觉一样:虽然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唱这首《欢乐歌》,但是,四十分钟过得很快。这也许就是合唱的魅力了,合唱是最难的演唱,但它也被称是最美的人声。也有很多学生告诉我,这节课下课后觉得非常累,我想,这是因为,合唱是一种需要你全神贯注去做的事情,要同时看指挥、听声部、唱歌曲,一秒的不留神都会让使你的合唱集体发出不和谐的声音,甚至会影响合唱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编排了许多合唱作品。音乐教师都普遍认为合唱教学非常难,这是事实,但是我们要“知难而进,化难为乐”,这是我想努力做到的。篇二:欣赏《欢乐歌》_姜婷婷

欣赏《欢乐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苏少版教材十一册的第四单元“丝竹流韵”。本课着重欣赏了民乐合奏《欢乐歌》,并借助《欢乐歌》使学生了解“江南丝竹”这种音乐体裁,拓展部分欣赏了轻音乐《紫竹调》,以江南水乡音乐为主线,通过听、看、唱、动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寻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

《欢乐歌》这首乐曲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旋律流畅由慢渐快,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面,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欢乐的情绪!

三、教学目标

本课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通过欣赏《欢乐歌》认识一些民族乐器,熟悉、了解“江南丝竹”这种器乐体裁以及丝竹乐队的组合。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段欣赏《欢乐歌》,熟悉主旋律,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民乐合奏《欢乐歌》和轻音乐《紫竹调》加深学生对江南音乐风格特征的了解,激发他们探寻江南水乡音乐文化奥秘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聆听并分析民乐合奏《欢乐歌》,以及引导学生了解“江南丝竹”这种器乐体裁。难点则是对乐曲主旋律的熟悉及认知。

五、教学方法

运用观赏、模仿、示范、讲解、表演等方法来执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江南水乡风光图。(互联网下载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刚才画面上的地方好多同学可能都去过、看过,你们知道是哪里的风光吗?

生:?? 师:能描述一下吗? 生:??

二、欣赏《欢乐歌》

1、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这样赞美过江南的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不光有如此秀美的风景还回荡着如绵绵江南雨般的丝竹音乐。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欢乐歌》,请同学们听听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初听《欢乐歌》)

生:??

2、师:听得真仔细!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熟悉一下其中的一些乐器。(互联网下载乐器图片)

4、师:在刚才演奏的丝竹乐队中你们知道哪些乐器属于“丝”哪些乐器属于“竹”?

生:??

5、同学们说的很好!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是这样的:“丝”一般指二胡、琵琶、扬琴等为代表的乐器,“竹”是指以笛子、箫、笙等为代表的乐器,还有一些如鼓、板鼓、碰铃等乐器为它伴奏。师:有没有听出乐曲的情绪变化? 生:??

6、师:不错!谁来说说“慢”表现的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的一重场景呢?“快”呢?下面让我们再来分段听一听,感受一下这首乐曲两段不同的情绪变化。

生:??

7、师:(听乐曲多媒体展示)它分为两段,第一部分为慢板和中板,旋律平

缓柔和,第二部分为快板,情绪热烈欢快。

8、师:同学们刚才听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乐曲中始终有一段主旋律在反复出现?今天,我们特意请来了梁老师用笛子来给大家了演奏一下主旋律。大家欢迎!

9、师:梁老师的演奏真棒!想不想在听一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笛子哼唱!

10、师:感谢梁老师的演奏!同学们想不想也来演奏一下呢?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欢乐歌〉请同学们边听边跟着乐队的演奏模仿动作。(互联网下载视频)

三、拓展欣赏《紫竹调》

1、师:欣赏完〈欢乐歌〉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喜欢上江南丝竹了?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演奏风格与江南丝竹极为相近的轻音乐〈紫竹调〉。一起来听听看!听完说一说乐曲的情绪(初听乐曲)提醒学生乐曲中的乐器变化 生:??

2、师:这首轻音乐《紫竹调》旋律优美抒情,曲调流畅!下面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轻音乐《紫竹调》和我们刚才欣赏的民乐合奏〈欢快歌〉,用这边四个词组中哪些适合概括这两首作品的风格?

生:??

3、师:你们的感受非常准确!清新幽雅,流畅柔婉正是江南音乐的风格。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紫竹调》,感受一下江南音乐的优美旋律!(互联网下载相关视屏)

四、教师小结

江南是一幅画,江南是一首诗,江南更是一首歌。让我们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中结束今天的课!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纯欣赏的课型,是尝试也是挑战,对于我而言,没有听过一节这样的课更没有上过,刚开始准备时我就一直在思索着该如何去上?怎样才能上好?在组内前辈的指导下,我开始为之收集大量的资料,因为本单元与江南有关,首先想到了江南的美景,因此通过网络下载了一些有关江南水乡的图片组合作为导入,更以白居易的名句描绘出江南之美,同时引发学生探索江南水乡文化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引出丝竹音乐,通过听赏《欢乐歌》,利用网络下载了其中一些如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的图片、音色供学生欣赏和聆听,以及观看《欢乐歌》的现场演奏的视频,了解、熟悉并且喜欢上这种具有特色的器乐体裁——江南丝竹。在熟悉《欢乐歌》主旋律这一环节,由于考虑到比较难唱,我请了梁老师用笛子为学生进行演奏,让他们跟着哼唱,降低了学唱的难度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遵循了教学目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各项教学内容能做到有铺垫,有高潮。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互联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是一门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每一次都有新的创造,但也会留下一些遗憾。例如:安排学生二胡演奏的时间太短,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彻的还不够到位,在模仿乐队演奏环节如果能加进学生自制的乐器进行表演就更好了!篇三:欢乐歌说课稿

初二音乐第五单元《欢乐歌》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欢乐歌》,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说课。

一、说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学中,从聆听入手让学生感受“丝竹乐”。

2、欣赏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聆听和哼唱主旋律的音乐

实践中,分析乐曲。

二、说教材

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来说。

1、教材分析

《欢乐歌》属于中华民族器乐曲中的“丝竹乐”,旋律具有江南丝竹清新流畅、典雅细腻的风格特点。乐曲采用将“母曲”放慢加花变奏的手法发展而成,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2、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比七年级有了提升,但偏爱流行音乐。本节课引导他们去欣赏中华民族音乐“丝竹乐”,希望学生通过欣赏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能主动去聆听,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3 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解民族器乐音乐发展手法中的“变奏”,知道《欢乐歌》用到

手法。

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特点,听辨出乐曲《欢乐歌》的主奏乐器。对江南丝竹音乐感兴趣,能主动去聆听江南丝竹音乐,的“美”。

4、教学重难点

课的重难点:

乐风格特点,听辨出乐曲《欢乐歌》的主奏乐器与变奏。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取的教法和学法是

用歌曲欣赏、问题讨论、引导、及时评价等方法教学。

过音乐欣赏、合作、探究、展示等方法进行学习。

为四个环节)

(一).知识链接:

器乐形式。是一种丝弦与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

胡、琵琶、扬琴等 竹管乐器:笛子、笙、箫等

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等。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知识目标:初步了了放慢加花的变奏能力目标:能感受情感目标:身为江南人,能并体会到丝竹音乐结合学生的实际本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为克服重难点我采(1)教法:教师采(2)学法:学生通

四、说教学过程(分丝竹乐:中国传统(1)丝弦乐器:二(2)乐种有“江南(3)丝竹乐特点:

①小:小型重奏 ②轻:音乐轻快 ③细:风格细腻

变奏: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

富的表现形式。

(1)变奏手法有:节奏(疏、密)变化、速度(快、慢)变化、力度(强、弱)变

化、音色变化及旋律的放慢加花等。

(2)放慢加花:是将母曲的结构成倍地扩大,演奏速度放慢,并将旋律加花装饰,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本上没有的,但与本课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自习填空 1.江南丝竹流行于______ 一带。主要乐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音乐具有______ 的特点。

2.中华民族管弦乐队的乐器一般分为______ 组、______ 组、______ 组、______ 组。二胡属于______组乐器,笛子属于______组乐器,扬琴属于______组乐器,鼓属于______组乐器。

3.“放慢加花”这种变奏手法是将______结构成倍地扩大,演奏速度______,并将旋律______,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课本上和知识链接上的知识点,加强他们对本课学习内容上的认识.>

(三).合作展示

(1)初步聆听《欢乐歌》:

聆听《欢乐歌》,主奏乐器是什么?音乐中出现的乐器哪些属于“丝”哪些乐器属于“竹”?

(2)唱一唱《欢乐歌》的母曲主旋律。

(3)复听《欢乐歌》:

1、从旋律、节奏、乐器音色、放慢加花等音乐要素分析《欢乐歌》的变奏。

2、说一说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聆听和学唱旋律的音乐实践中,理解乐曲的音乐要素、音乐风格等特 征.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学习并积极展示,使被动欣赏成为主动欣赏,教师给予引导。>

(四).教师小结与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及时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好的地方得到强化,缺点和错误得到纠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最后为校本作业

课外下载聆听一首江南丝竹音乐,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特点,报至课代表处登记。篇四:合唱教学《欢乐歌》教学反思

合唱教学《欢乐歌》教学反思

合唱教学《欢乐歌》教学反思 其实早就应该写下这篇反思了,总有惰性,一直没能提笔写起。今天一人坐在回家的火车上,终于决定拿出笔来记下心中的想法。从去年“六要素”教学比赛开始,才认真地研究过《欢乐歌》这一课。去年“六要素”比赛时,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不是完全熟悉了,只是浅浅地研究了一下,为了比赛而去比赛,只是知道在这首歌的第四乐句是后半拍起,把这一点当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在上课时反复对此乐句进行练习,结果课上轮唱效果并不好。后来听得前辈老师的授课,才明白此课最重要的难点是节奏,是整首歌曲节奏的稳定性。因为歌曲本身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要学生进行单声部演唱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要他们进行二声部轮唱,能稳定节奏才是最重要的,节奏稳定了,这节课重难点即解决了,此课才算完成了。在去年赛课后,本人又有幸任教三年级,在三年级下册中又再一次接触到了《欢乐歌》这首轮唱歌曲。这次我再次研究教材,总结上次赛课的经验,在常规课中对学生进行班级合唱基础练习,并请出“节拍器”来稳定学生节奏,通过几次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好这首歌曲。于是在今年片区“六要素”比赛中,我又再次选择了这首歌曲作为比赛内容。片区课题是由赛课老师自行决定的,我放弃选择单声部简单歌曲,而选择这首二声部轮唱歌曲,就是想检验一下自己这一年来在班级合唱教学中的效果。片区赛课地点是在兄弟学校,我提前一天询问了兄弟学校三年级任教老师这班学生的情况,是否接触过此类歌曲,答案是否定的。这班学生从未接触过此类轮唱歌曲,只是在二年级时唱过《多年以前》这首歌曲。于是上课前我又重新修改了我的教学设计,尽量把简单的东西简单化,把原来设计的节奏练习“ta ta ti i li ta ti i li ti i li ta a ”改为 “ 嘿 嘿 嘿 嘿 嘿嘿 嘿 嘿 嘿 嘿— ”,这样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节奏。此时我又请出“小指挥”来协助我指挥大家,一个“小指挥”不够,我就请出了两个“小指挥”,一个人指挥一个声部。当然“小指挥”是班级节奏感乐感都相对较好的学生。最后这节课在我“精心”的设计下,算是完成了。但在进行轮唱练习时,演唱二声部的学生总还是不大稳定,所以导致歌曲轮唱有时能完成,有时却完成不了。所以要唱好轮唱歌曲,节奏还是最重要的,同时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为了走过程而走过程,应该是确保上一个环节已完成的情况下再继续往下一个环节。班级合唱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长期的在班级进行合唱基础训练,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向前摸索、研究,才不会退步。相信在以后的班级合唱中,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做到你唱我和,此起彼伏,真正享受合唱带来的美!篇五:课题《采茶舞曲》《欢乐歌》

课题:《采茶舞曲》《欢乐歌》

教学对象:7年级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钢琴

设计思路: 1.学唱《采茶舞曲》,细心聆听录音及范唱颇为重要。在聆听音乐时,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点及方言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欢乐歌》的音乐情绪,辨认它都使用了哪些乐器,认识它属于哪种音乐体裁。

2.由于歌曲的旋律颇为婉转细腻,在演唱的准确性及流畅性上就会存在一定的困

难。为此,在学唱初期可适当地放慢一些速度,待有把握时再将速度还原。

3.为把握歌曲的风格,要注意旋律中连音与顿音的细致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解决这类技能问题时切勿陷入纯技能的专业训练之中。相反,要在表现音乐情感、刻画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例如:比较“春天呀满山新茶吐芬芳”一句,有无顿音?其情感表现与艺术效果有何不同?比较后,引导学生在追求准确表达歌

曲情感及美的艺术效果的基础上去唱好连音与顿音。

4.在情感表现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高潮在哪里?”“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要求,应该怎样安排它的力度层次呢?”

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演唱并选择一两种大家满意的处理意见。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导入,让同学们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和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通过倾听和演唱,了解江南音乐的一些显著的特征。

3、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同学们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和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音乐文化的一些显著的特征。

教材分析:《采茶舞曲》作于1958年。音乐中揉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歌曲的前四句歌词以赞美江南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为主,音乐优美婉

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后六句则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和愉快的心情,音乐采用跳动、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随后将乐句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们的兴奋、幸福的心情。《欢乐歌》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江南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1、乐曲导入及学生欣赏体验。在大屏幕上播放江南水乡的画面和苏州园林的画面,同时由教师用曲笛、萧或钢琴演奏乐曲《欢乐歌》作为对画面的一种音乐上的描述。听江南风格的乐曲,看江南美景,形成视听的统一,使学生初步了解江南音乐。

2、乐曲介绍:《欢乐歌》是江南丝竹中的八大名曲之一。乐曲的旋律流畅明快、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这首乐曲采用将母曲放慢加花变奏的手法发展而成。

3、提问与讨论:(1)、这首乐曲为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段音乐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音乐感受?

(3)、它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特点?圆润、细腻、婉转悠扬是江南音乐的普遍特点。

(4)、这种音乐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试着说一些北方和南方的方言,共同讨论“语言对形成音乐风格所等起到的基础性作用”。

4、引导学生唱唱《欢乐歌》的旋律片段,逐段地感受、体验其速度、旋律上的联系与变化,认识、理解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乐曲的结构。

5、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认真的聆听《采茶舞曲》并试着打一下节拍。

6、师生共同讨论《采茶舞曲》的音乐特点

(1)、歌曲的音调流畅而柔美。

(2)、歌曲的前四句歌词以赞美江南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为主,音乐优美婉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

(3)、后六句则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和愉快的心情,音乐采用跳动、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随后将乐句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们的兴奋、幸福的心情。

7、再次认真的聆听《采茶舞曲》再次感受乐曲带来的那份流畅和柔美。初步掌

握作品的节奏和曲调。印证讨论的结果。

8、学唱《采茶舞曲》。适时地纠正学生们在演唱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如:第三小节的附点,第十五小节的切分等„„

9、讨论与演唱:请几位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采茶舞曲》。

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中的情感:

(1)以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松活泼的情绪作为这首作品的演唱基调。

(2)歌曲的前四句歌词要唱得轻巧抒情。

(3)后六句则要唱得跳跃活泼、清新明快。

10、演唱《采茶舞曲》教师分发小打击乐器 演示打击乐器的固定节奏:铃鼓:0ⅹ0ⅹ 碰钟:ⅹ— 梆子:00ⅹ0 教师演奏钢琴,学生们按照讨论的结果所设定的演唱要领来演唱《采茶舞曲》。个别同学演奏小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练习和伴奏。

水乡歌教学反思 篇5

有人说,教育是一堆细节,教学细节往往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这里我就对《水乡歌》一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精彩的细节,来源于精心的教学设计

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两者是互相依赖又互相牵制的。正如古人所说的:“聚沙成塔,汇水为渊”,多个细节能够组成一个整体。而设计好的一些细节也应该放在学习整体中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我们设计任意一个“细节”,体现出来的都是一种想法、一种理念。理念是细节的升华,而细节则是理念的具体操作。

设计1:

在学习了1、2两小节,我设计了仿写环节。

水乡不仅说多,船多,物产多得也数不完,你瞧――(PPT)

(藕多、鸭多、菱角多……)

你能学着说一说吗?

如:

水乡什么多?

藕多。

千支藕,万支藕

装满一篓又一篓。

水乡什么多?

藕多。

千支藕,万支藕。

装满一篓又一篓。

营养丰富又可口。

反思:《水乡歌》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小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诵的好材料。其实让学生读读背背即可,动笔写,反而写不出诗歌的美。

设计2:课后作业

收集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你也可以试着仿照课文的样子自己写一写哦!)

反思:第一课时,课文还没有背诵,安排这样的课后拓展,显然是不合适的。把字扎扎实实地写好,把文读好、背好,这样的目标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体现的很不够。

二、精彩的细节,来源于精心的提问

“发明千万法,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首诗不仅强调提问的重要性,更强调了提问的技巧。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问题设计得好,教学环节会一环接一环,层层递进,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问题设计不当,就会造成过程零散、脱节,启而不发,变成教师毫无价值的自问自答。

提问的有效性

设计3:教学课文前,我设计了同桌互相检查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反思:在同桌互读之后,我的`问题是“你觉得你的同桌读的怎么样?”孩子们的评价要么就是“好”,要么就是“不好”。这样的提问和评价效果在哪里,学生在读课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很准确地展现出来。

三、精彩的细节,来源于生成资源的捕捉

叶澜教授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参与了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生成点”,它可以是意外的资源,也可能是错误的资源。教师要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

设计4:

教学“白帆片片像云朵”

片片:观察一下这个词,你有什么发现。

(叠词,说明帆的数量多。前面也有一个这样的词,你找到了吗?)

如果说水乡的荷花多?荷叶多?螃蟹多?

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比喻句,把白帆比作什么?

它们哪里有相像的地方?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说的非常精彩。他们发现帆和云都是白色的,都特别多,甚至还有孩子说白帆在水面上慢慢地飘,白云也在天空慢慢地飘。一个“慢慢地”说的真好,如果在此情境下,我如果能够引导孩子再说说蓝天、碧水这样的背景,那水乡的美一定印在孩子们的心里了。

四、精彩的细节,来源于对教学语言的关注

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教师要重视对教学语言的锤炼,要善于组织教学语言,置学生于主体的地位,尽量备详案,使教学有的放矢,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吸引学生。

设计5:

请三位能干的同学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介绍了水乡的什么?

反思:尽管在课堂上没有说这句话,但是教学设计也是自己平时语言的一种习惯体现。三个能干的孩子读了,那言下之意是不是剩下的孩子都是不能干的呢?

同样,在注重教学语言锤炼的同时,教师也要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中的细节。外出听课,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时,很多教师往往是这样评价的:“这位同学回答得不完整,谁来帮他补充一下?”其实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已经回答出了问题的两个方面,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面?”我想这样的鼓励性评价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当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绝不是没有原则的说好话,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教师的一种课堂机智,是教学应变和教学能力的体现。

划船歌教学反思 篇6

该曲旋律优美,着力刻画出船工奋力划桨,小船奋力驶向远方的生动情景。歌曲连续使用切分节奏和后半拍起唱的乐句,这是这首民歌的风格特点,表现了对友人或爱人的叮咛。这堂课一开始,我由印度尼西亚的地理风光(多媒体播放)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印度尼西亚的船工是如何来咏唱他们的生活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歌曲,并整体上感受歌曲的情绪。

随后我又提出第二个小问题:“小船准备驶向哪里?船工们心里还想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欣赏第2遍,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前半段歌词。第三遍,让学生轻轻的跟着哼唱,找出自己刚才哼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多数同学是第一部分转入第二部分时弱起节奏跟不上。解决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划拍数好节奏,我范唱歌谱,让学生感受弱起小节,学生基本能掌握,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唱会这首歌曲后,我让学生为歌曲的第二部分配上动作,塑造小船的动感和船工用力掌舵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这部分演唱时能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

《场景歌》教学反思 篇7

优点:

1、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2、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出示图片、展开想象、联系表达、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量词的表达效果。

不足:

1、教学评价语需要改进,过多得使用“很好,真不错”等俗套的评语。

2、在教学生讲授的内容多了一些,尤其是量词的学习方面,侧重在理论上多一些,缺少实践练习。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使评语更有针对性、灵活性。

2、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或者利用课下时间对孩子进行拓展练习,以恰当地学会使用量词。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上课之初让学生用本课所学的数量词进行说话联系,学生发言欠积极,在这方面要想一些更好地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说话的积极性。

《水乡歌》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片段:

(自读课文之后)

师:你觉得水乡美在哪儿?

生:水乡美就美在这里的“水多、船多、歌多”

(相机完成板书)

师:水乡的美景就像一幅画,如果让我们来画一画,我们该先画什么呢?

生:水

师:要想画好水,必须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一段。 你们觉得水乡的水怎样?请你来回答。

生:我觉得水是清的,绿的,很多。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生:“千、万、连、处处”等体会出了“水多”。

师:你能把水乡“水多”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朗读有关句子)

生:“绿水、清波”等体会出了“水的清,水的绿”。

师: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水乡的绿水清波吗?

(学生朗读有关句子)

师:小朋友们体会得真好!接下去,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进入水乡水的世界。我们跨过无数沟渠,穿过条条小河,来到了美丽的尚湖边,太阳照在湖面上。风轻轻吹过湖面绿水荡漾 着清波。

啊,多美呀!你们看到了什么?那你就带着这种感觉美美地读吧。

(老师学生一起朗读此节)

……

教学反思:

木鼓歌教学反思 篇9

这节课我以鼓为主线,从听鼓,看鼓,唱鼓,说鼓,最后到打鼓,感受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为中华民族的鼓文化而骄傲、自豪。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致力于给学生创设非常轻松、愉快、有趣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边用拍手、拍桌椅或者舞蹈的方式边唱边敲击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通过看、听,让学生了解到热情奔放的佤族音乐、舞蹈,在学唱歌曲时就能很快地掌握歌曲,整个课堂立即呈现出饱满的热情,课堂效果非常好!

在解决歌曲的休止符这一难点时,通过学生用打击乐器加入休止符处,运用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关注旋律的民族特性,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还应让学生视觉听觉结合,同时获得信息,很快进入教材的意境中去。

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10

增庄小学

邵丽英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学习题材。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进行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再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最后指导学生写小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们人人成为小诗人。再重点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所以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

上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下一篇:经济全球化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