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心得(共10篇)
机加组
**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当教师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好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通过培训学习,我才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较为深刻地想法。
1.强化思想认识。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专门的学习、思考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古代的一些学问。然而,通过一天的讲座和学习,使我的认识有了新的转变。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教学中更好地向学子传播传统文化,这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2.加强自身学习。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3.努力践行传统文化。《论语》的思想颇为丰富,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中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
关键词: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成长
一、概念厘定
教师非正式文化的形成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杰伊 (Jay Cross) 指出:我们的学习有90%是非正式的, 仅仅10%是正式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教师素质的提升, 非正式学习文化则致力于提高教师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非正式学习 (Informal Learning) 相对于学校、培训机构 等较为正规的、系统的教育而言, 主要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传递和渗透知识, 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 即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 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 [1]美国著名成人教育研究者马 席克和沃 特金斯 (Victoria.J. Marsick & Karen.E.Watkins, 1990) 认为非正式学习是“通过正式结构 、制度化发起、基于课堂活动以外的经验而进行的学习, 常常发生于非常规环境之下, 是默会的、隐性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2]。我们认为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发组织的个体或者团体的学习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发生在非正式的学习场所, 其规则由学习者或学习团体自行制定。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 不仅包括教师师范教育阶段的学习, 还包括教师社会生活活动对教师思想意识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 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 [3]
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非正式学习实践后, 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教师发展与存在的稳定方式, 是教师发展的深层次、机理性东西。 [4]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自主形成的文化, 是教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二、非正式学习文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非正式学习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如何形成教师非正式文化成为重要议题。笔者认为, 只有通过团体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 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 才有可能形成非正式学习文化。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形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交流活动形式。
团体文艺交流活动, 如沙龙, 文艺晚会等。才艺的交流可增加教师间的交流, 一般而言, 唤醒教师进行文艺交流的意识就唤醒了教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文艺活动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亲密感, 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
团体游玩活动, 如春游、读书会等。游玩活动为教师间深入交流和了解提供了有效路径。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 人的身心放 松 , 思维开阔 , 深入交流 为教师的 成长提供 帮助 , 有利于消除教师间的隔阂, 增进教师间的亲密联系。
团体亚组织, 如爱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教师间的亚组织是指部分教师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或其他因素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的组织。亚组织内部形成的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教师群体内部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因为具有相同的爱好兴趣聚集起来, 因而群体内部极具凝聚力。
三、构建和谐非正式学习文化
构建和谐的非正式文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的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是现阶段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方面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仅凭“知识”和“技能”的非主体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为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构建和谐的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主要从制度和观念两个层面着手。
制度层面———鼓励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制度层面对教师非正式学习文 化的支持 主要体现 在 : 鼓励教师团体的形成, 指引教师团体的发展, 加强教师团体间的互动。教师团体的形成是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形成的土壤文化的形成首先根植于团体之中, 没有团体的存在就无所谓文化的存在。教师团体的活动是置于学校的、社会的制度之下的, 并非所有的团体活动都可以促进教师文化的形成。给予教师恰当的指导, 为教师团体文化的活动提供指南和规则是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制度保障。教师团体间的活动是教师和谐非正式学习文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才可能实现教师的显性的或隐性的知识、观念等的传播。
观念层面———承认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有效性, 并极力促成和谐教师非正式文化的形成。将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并充分利用其功用。转变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化、技能化”的观念, 通过立体化的文化建设促进教师的成长。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亲密感, 强化教师的团体意识, 为隐性知识的传播提供渠道。
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通过影响教师身心的发展, 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提高, 构建和谐的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途径。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10) :18-23.
[2]Victoria J.Marsick.Toward a unifying framework to support informal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9, 21 (4) :265-275.
[3]卢乃桂, 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2) :72.
一、首先来交流一下如何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中考是对学生初中三年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每年的中考牵动着无数人(包括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心。所以考前总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事半功倍的有效复习?如何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张学位老师为我们提出复习要领——依据课标,有效复习。
张学位老师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复习方向,且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依据初中每年课本的编排以及新课标的引导,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中考总复习:
(一)点面结合、查漏补缺,精讲多练、面向全体
首先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一轮的系统复习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应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一阶段应紧扣中考纲要,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依据课标,整合话题,分类教材。
同时应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并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复习方法主要是以点带面进行系统复习。以一个单词或语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把过去三年里学过的语言知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建立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通过本轮复习,力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能熟练掌握,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其次进行专项训练。进行第二轮的分块复习即语法专项复习。根据中考说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分语音、词汇、语法。通过这一轮的复习,有效地对中考的知识点、语法要求和能力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点拨和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最终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应力求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稳住好学生,积极鼓励并转化差学生,重点抓中等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辅导和提升,力求遵循“全面复习,有所侧重”。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复习放到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导作为辅助手段。要将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句子等作为复习的主体内容,对学生已掌握内容的讲解要做到精简,重点讲解学生不够熟练的内容,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复习,要让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到专项训练。做到每节课复习都有复习目标、要点、课内追踪练习、课外巩固练习等,做到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最后进行综合训练。第三轮综合复习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能力。考前指导与适应训练,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适应中考要求,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时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从中考题型来看,近年来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
这一阶段着重于中考题型的模拟训练,传授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让学生熟悉题型,减少学生对考试的压力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提高得分效率。
综合练习,进入模拟冲刺阶段。大约20天左右,完成10套模拟题。主要紧扣题型,讲练结合。专项训练仅仅是就某一个知识点的单纯训练,在此基础上,我想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即有选择地进行听力、笔试为一体的成套试题的训练。通过对学生限时测试,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上升为综合运用能力,逐步适应中考要求。
(二)梳理词汇,归纳句型,总结美句
如果把初中三年所学的词汇、短语进行梳理,这样便于学生复习、记忆,而且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三年所学的精美句子总结出来重点记忆,在英语口头式书面表达中便可以脱口而出,运用自如。
(三)链接中考,分层训练,强化作文
在中考英语试卷中,书面表达占15分,分值也相当高,该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按照命题要求,依据有效信息完成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上近几年英语作文贴近生活,题材多变,一直是广大考生的痛。于是如何提高英语作文得分已成为了各大学霸的争论点,所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势在必行。当然这离不开平时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只有通过由易到难逐步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使学生达到作文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如果我们按上述这样的策略去组织复习,并且配上教师精挑细选的练习题不断强化,夯实基础,相信在英语考试中学生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其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也深深地了解到中、高考虽然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指挥棒,但也不能完全为了应付中考去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令人瞩目的热点话题。
在相应学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综合体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注重学生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感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语言为载体,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但一个人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学成的,需要一直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短暂而有意义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教学路漫漫,我所能做得,所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再次感谢县教育局及张学位老师给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
——“江淮好老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泗县特殊教育学校 卢灿勇
最近,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2012年“江淮好老师”的先进事迹,对我触动颇多,启发很大。
这些优秀教师的事迹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习、热爱学生。他们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
我们首先要学习他们具有的高尚的师德,他们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牢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训。他们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让人感动;学习他们对教育职业的无比热忱,对学生的关怀备至。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他们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温暖着学生。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发生影响,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特有的情感,学生是教师的生命,失去了学生我们教师也就变成了一眼枯泉。用师爱去鼓舞、感化、教育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特别是身心有障碍的学生,我们更要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中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积极进行“教书育人、科学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我们要学习他们严谨治学的精神。他们都是普通的人民教师,可是多年来他们坚持学习,不断实践,不停研究,不断创新,取得骄人的成绩。以勤勉踏实、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攀登教育教学艺术的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很好的引领,为做好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最后我们还要学习他们不甘寂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职能,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楷模,他们的事迹看似平凡、普 2
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育人导向,内涵发展、创新发展,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①要端正工作态度。教师,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的希望与梦想,也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有用人才的历史责任,岗位神圣,使命光荣。要端正工作态度,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务实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教育方式,鼓起学生向上的勇气,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学识、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②要规范自身言行。教师是社会生活中有知识、讲诚信的群体,一言一行传递的是正确思想,表达的是真诚意愿,这也是教师这个行业受到尊敬的原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为人师表,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以优雅的举止、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来激励和熏陶学生。
三、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途径。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有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 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四、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立教”意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确保教学出水平。我们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研究办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要注重素质教育,通过实施过程性、激励性和多元化、个性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引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②确保教育出成绩。在苦抓、苦教、苦学之风中,大力倡导教研、教改之风,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激励机制,切实增强自己抓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确保教育成绩次次有进步、年年创新高。
史志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又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
我们中国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能让父母难受,伤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心灵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
8月30日—9月5日本人在肇庆学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这次学习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思考是深刻的,使我们对人生、对生活、对事业的信念得到了纯净和提升。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创造的物质文明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也曾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精神世界的建设。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和谐社会在我们的祖先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那里早就期望了,老夫子希望的社会:人们和睦相处,国家安定团结,社会和谐。中国有五千年道德教育的方法,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这些都是前人经验教训的承传,值得我们认真地吸取。
一、传统文化强调“仁者爱人”精神的涵育,培养爱人民、爱人类的全球观念
“一个在家庭中得到过爱的照耀的人,他会用爱心去照亮世界;一个在家庭中得到爱的温暖的人,他会用爱心去温暖世界!”要培养公民,特别是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首先从爱家庭、爱父母开始。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能要求其爱祖国、爱人民?一个“爱”,是我们一切教育的基点。儒家的“仁”的核心是爱人,它奠定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二、传统文化重视修身立德,诚信笃志的修养文化,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
我们看到儒家提倡的是一种示范性的教育。从儒家的道德培养看,我们今天强调的“其身正不令而行”,“身教重于言教”,不正是强调示范性吗?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伸。修身是一种主体的自觉、自需与自律,重在“慎独”,古今在道德上有建树的人,无不重视修身教育,而重视道德的自我修炼强调教育的示范性,恐怕正是我们今天加强道德教育,提高 民警的道德素养的必由之路。
三、中华传统文化重视推己及人道德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运用,重视义,利观的培养
胡锦涛主席说得好,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中华民族的新道德必须与中国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生根成活,才能持续发展。弘扬它便可以将潜藏于国人心中的传统美德复苏起来,培育起来。而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本身,突出的就是群体和谐精神,滋养了崇尚和谐的民族心理和品格,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另外,友善与团结是同一层次的道德规范,她主要强调公民与公民之间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要团结友善,首要之点是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要学会平等待人。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推己及人的道德思维。其核心还是一个“仁”字。儒家的道德体系中“仁”为道德总纲,强调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邓小平同志提倡的: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风尚,就是新时期所发扬光大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关心他人,当然包括尊重他人的权利。我们每个人不论生活贫富,地位高低,在基本人权方面都是平等的,一个人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人,才有可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善。在对待他人与自己、群体与个人的利益方面,儒家非常注重义利观的培养,重视整体利益和价值观的追求。在传统文化中,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价值观思想。今天,学习孔孟之义利观,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经济利益,仍具有道德上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金钱在市场经济中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地位,容易引发人们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思想与行为。学习传统义利观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行为的训练,强调学会做人。这正是培养遵纪守法公民的基础
孔子非常注重仪容礼节,把它看作为人处事的重要一面。其实我们监狱系统不论对民警和服刑人员都十分注意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例如:我监有《女子监狱民警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司法部部也颁布了《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所以,我们首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学习其他知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这样说:“千教万教,学做真人”。意思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做人。另外,传统文化中强调严教齐贤,见贤思齐。在传统的伦理文化中,以严字当头,强调以进德修身,反对溺爱、宠爱。
一、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集思想、体制、教研、课外活动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1]。校园文化是一种依托于校园而发展起来的,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 校园是校园文化产生的肌体, 离开校园也就谈不上校园文化,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校园文化又同活跃于其中的师生紧密相连。校园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甚至是精神面貌, 良好的精神外貌, 形于心, 发于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 对全体师生的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校园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形成一种集体意识, 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会形成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
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科学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激发全校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的生机与活力, 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2]。和谐校园要求各方各面协调一致, 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同时也要求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和谐一致。和谐校园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是人文景观的和谐, 是办校规模同师资水平的和谐, 是同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和谐。
二、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过于关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弱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理念的外现, 其核心内涵依然是校园文化中精神层面[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忠于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 为精神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目前某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单方面强调学校速度和规模。对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关注, 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失衡。殊不知, 离了精神文化引领作用, 大规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丧失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初意义。
2. 片面追求学术水平高速发展和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忽视内涵建设。
当前, 各方积极倡导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但各种不同的理念相互激荡, 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过分提倡实用主义, 弱化人本关怀。[4]学术水平和学生就业是学校两大支柱, 部分高校单纯强调学术水平和就业发展, 这种模式是一种随时都会丧失生机的发展, 它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
3. 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重视不够。
学生, 是学校根本, 无论是学校建设还是发展都应该以学生为根本, 为基源。问题的解决立足于学生, 在当前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过程中, 部分高校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问题未形成充分认识, 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首先, 学校对不健康网络文化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5]。大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先进知识技术, 对网络文化也相当关注。目前网络文化良莠不齐, 对网络文化的监管的缺失, 使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学生造成思想冲击和影响, 对健康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十分不利。其次,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学校足够重视[6]。当前, 各大高校在重视大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 未能同时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些高校处理问题忽视学生心理感受, 其实质上掩盖问题, 并没有实际解决, 深刻影响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再次, 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7]。当前“老人倒地无人扶”等社会问题引发关注, 这些道德事件表明道德建设和人文素养尚待加强。学校对学生道德要求的提升将成为影响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将思想品质和德育建设归为中小学的义务和职责, 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持续培养和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和谐校园建设。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构的基石, 对广大的师生影响不可小觑, 另一方面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同时也同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其影响能够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从一定时期来看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引领和谐校园的发展, 从长期看高校校园文化关系到中国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的实现, 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求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支撑。校园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是个曲折迂回的过程, 是不可一蹴而就的过程, 必须经过多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是凭空臆想就能形成的文化形态, 而是要通过全体师生的实践并通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形成、定型并不断丰富完善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伴着不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以及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 各种不健康的意识也日益凸显, 越来越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 各种错误的思潮汹涌而至, 扰乱了人们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步伐。各种错误思潮对当前学生的影响日渐明显, 进而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和前途, 这些人才是祖国未来的脊梁, 承担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理应引起高校主管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视。
当前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发展完善的重要机遇, 抓住机遇建设校园文化是每个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 要构建和谐社会, 应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 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合格的人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技能。值此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契机, 各高校应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四、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1. 要提升校园文化示范效应。
高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适度竞争有利于高校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也有利于各高校的良性发展, 但是这种竞争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高校间的竞争应表现为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 而这种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校园自身的文化建设, 因而各高校应努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传统, 并带动各其余高校的发展, 形成自己所独有的示范效应, 努力铸就自己的先锋榜样作用。
2.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8]。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时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发展变化。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 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一个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必须要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的发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和程度, 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些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和谐校园不仅是校园物质层面的和谐, 同时在更深的层面上而言, 它更是一种学生内在个体素质的和谐, 因此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培养发面, 要求学校能够做到,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才, 不仅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要具有长远的眼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3. 加大对不健康思想、低俗文化的监管力度[9]。
加强对腐朽、低俗思想和文化的扩散和传播的有效监管, 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既有利于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也有利于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4. 实现校园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校园文化系统功能, 强化校园文化要素的整合功能。
校园文化是由各种不同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因此, 一个良性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兼顾各方,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构建完美的和谐校园。
总之,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当前党中央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同时,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积极发展学校特色, 维护和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党的十八大深入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软环境, 对学生素质培养、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直接、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一定程度上起着引领和启示作用。值此十八大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之际, 深入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阐明校园文化建设紧迫性, 简要探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举措意义重大。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慧.现阶段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初探[J].理论月刊, 2006, (2) .
[2]常一青.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促进各族师生全面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3) .
[3]杨经录, 王宏宇.基于“和谐”的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探究[J].国电力教育, 2008, (6) .
[4]陶成文.理工科院校应强化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4, (2) .
[5]刘志坚.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教育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
[6]刘德宇.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4, (9) .
[7]张建明, 李遵清.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 (1) .
[8]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7) .
·教师也是一道风景
在我园教师是道美丽的风景,他们代表着我们幼儿园的形象,代表着我园“美丽”的教师文化。我们倡导让每位教师“美丽地工作着”。我园“美丽”的教师文化表现是多方面的。
有外表的“美丽”,包括衣着、服饰和化妆。我们曾就这个问题在全园教师中进行了关于“美”的大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教师均有着不同的“美丽”。我园教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有光彩,这不仅是女性的天性,更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采和品位。
有举止和行为的“美丽”。“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这不仅仅代表了我们幼儿园的形象,也代表了每位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品位。如同教育无小事一样,我们也是从各种小事、各种小节,在各种场合、抓住各种机会,向教师宣传、讲解文明的举止和礼仪,进行“美丽”的培养。我们的家长常会对我园教师文明、优雅的举止津津乐道。
·学习,才能有效地工作
多年来,我园一直致力于排除教师队伍中潜在的各种懒散、怪话连篇的不良习气,始终倡导正能量,并鼓励教师积极上进,为此想尽一切办法创设各种条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从而帮助教师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渴望,把学习变成每天的需要,把学习当作成功的基石。
每年,我园都会投入专项资金为教师购买图书,平日里读书时,不仅要求读专业书籍,还要啃点文哲,通过文史浸润而诗意栖居,由哲学的启迪而改善思维方式。老师们还搜集名师成长的系列故事,从读故事到品人生,力图从名师前行的足迹中品悟到教师成长的规律。为了让老师们不断充实文化底蕴,除了读书、学习,还要勤于笔耕。如今,读书、写作已成为我园教师的一种习惯。
放学后,随处可见我园教师学习讨论的身影,这样的专业学习和讨论,常常会持续到下班以后,傍晚六、七点钟不少教室的灯还亮着。这时,推开教师班级活动室的门,总有教师在伏案埋头读书或钻研。在办公桌上,总有那么一两本摊开的专业期刊和相关书籍。外出听课或遇园内公开课、研讨课等,大家更是努力调课参加。至于园内的研讨课,听后没课的教师一定不走,参与评课。有课的也依依不舍,直听到最后,宁可一路小跑去教室上课。评课时,大家积极踊跃,开诚布公,研讨氛围非常浓厚。
做研究型教师是我园对全体教师的倡导和要求。我园通过发展园所的“教育科研共同体”创造出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我们从做“真实的研究”入手,通过让教师做身边的研究,做有效的研究,来引领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
如今,就连刚刚进我园工作的老师也常常感叹于教师们身上这种好学上进、努力敬业的精神和善于研究、乐于交流的良好品质。
·让幼儿园成为快乐之家
我们注重搞好两个关系:一是鼓励平等对话,建设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强调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在各项工作中,强调教师的参与。在“相约星期五”的交心谈话活动中,教职工更可以敞开心扉和园长交流自己的想法,私人的或集体的,工作的或生活的,这不仅营造了宽松温馨的工作氛围,还拉近了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心灵距离,而且不断地激励教师参与到园所的管理之中来。二是在同事之间,强调合作与互助,平等与分享,建设积极互动的和谐团队。我们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建立积极依赖的团队关系,奖励团队的优秀而不仅仅是个人优秀,开展“好班组”的评选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学会合作。正如老师们所说:“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现在,无论在是专题研讨课,还是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教师间都是相互切磋,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探讨,处处闪现着团队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使人心在真心付出中凝聚在一起。
为了配合年级组长的工作,同时也相信她们的能力,我们采取了六字措施:授权、树威、监督。如果组里的个别青年教师因为年级组长的管理,而跟组长耍脾气,我们介入了解情况后,首先告知青年教师无论对错,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要学会“尊重”。通过多方面的工作,我们不断地为年级组长撑腰、树威,很快,年级组的风气和氛围也建立起来了。年级组长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能带着青年教师一起干,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台铺路,在组里营造了一种正气,一种氛围,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支持、相互补台,而且相互谦让,使每位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那种互助的团队情形实在感人。某位教师上公开课,几乎全组的教师都会帮忙。
学期中间,有教师生病了,或家中有急事请假,不用学校安排,大家抢着代课;有的教师休产假,或遇有人住院,园领导正在为如何排课发愁时,组长来了,党员来了,青年教师来了……所有的人都是来“请缨作战”的:我有什么什么优势,就让我来上什么什么课吧……”常常惹得我们行政人员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对于一个人而言,拥有金山银山,也不如拥有“人气”旺,爱意浓,家一般的团队,更能使人体会到生活的幸福、生命的价值,所以合作是我园教师文化中最根本的追求。在我园工作的教师,说起幼儿园,常会有一种感慨:“在如此温暖的大家庭中,我们干得开心,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 这就是合作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北幼的教师“快乐地工作着”我们欣喜地发现,我园的教师文化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
关爱教师生活,关注教师成长,是我园打造保障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的法宝,我园坚持从小事着手,着眼于幼儿园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真正让形象、学习、合作的教师文化成为园所发展的不竭动力。
李妍
学习教师礼仪心得
作为教师,为人师表者,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是不能够误导人家子弟的。教书育人的教师,是不能非议党和政府,是不能蔑视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不能违背教育法、教师法,不能做出有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事情,不能和科学唱对台戏的。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规范。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在党和人民信任的那个讲台上,为人师表者,我们是不能信口开河的。社交礼仪认为:君子和而不同。社交往往以对方为中心,所以要善解人意。老师和学生位置虽然是平等的,但仍然有差异。实际上是一个教一个学。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所以你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自己工作岗位的人民教师,就要爱护学生、端正态度、以宽待人、要善于包容。要容人,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容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学科的教学要求,容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偏好和兴趣,教文科的不能说文科比理科好,教理科的也不能认为文科不管用。总之,待人接物要懂得宽容。而教师礼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要摆正教师和社会交往层面的位置、和同事的位置、和同行的位置、和家长的位置、和学生的位置,一句话,即是端正态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者为先。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钻研业务,不厌其精,对自己学而不厌。而育人──教师者,万事之师表也(有天然的亲和力),要好自为之。自律是第一位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二者相鉴,缺一不可。教师礼仪的基本特征: ① 师资──(所谓:教不严师之惰。)要有一技之长、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他所传授的知识、科目的兴趣。
② 师表,语言、心灵、仪表、行为都要美。楷模就要思圆行方(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契坷夫)。
③ 师德,讲职业道德,要忠于祖国,要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爱护学生。
④ 师心,即爱心,不能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正如毛泽东所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要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的工作中,转化为实际的效果,不能恣意妄为,信口开河,不能朝思暮想。
教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①严于律己。②以学生为本(摆正和学生的位置)。③要有自知之明,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学习的意识,内强素质,外造形象不同的对象对教师形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时代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古代对教师形象的要求:要有尊严,要讲教化,要高高在上,拉开距离,严格要求学生等。教师在现代社会应该怎样塑造教师形象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因该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与同事的,与领导的,与学生的,与学生家长的等等。社会对教师形象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师主要面对的是学生、家长、党和国家,不同对象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出发点去思考问题,自然就会对教师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形象的要求也要从多方入手。学生对教师形象的要求:首先要平等相待,相处要有平常心、平等心,不能摆教师的架子,因为平等才容易通话。其次在学生眼里好的老师的形象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师生关系很重要。朋友平等是前提,朋友是不能强加于人的。家长对教师的形象要求是书教的好,对我家的孩子好,对我家的孩子“严格”些等,但老师注意通常家长说的严格是有底线的,当你真的很严家长又会心疼孩子因而埋怨老师,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是老师和家长之间不容易沟通,因此教师就要注意运用不同方式面对家长的不同要求。党和国家对教师形象的要求就是希望教师培育出合格优秀的全面发展的有多种能力的人才。不同的对象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教师只有明确各方要求才能做得更好,更好的满足各方的要求,教师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通过最近党史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党和军队建设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了解党和军队的发展史是自身素质的一种积累,更是时代的所迫。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学习感受和改变。
首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愧疚。现在的我们,充分享受着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与呵护,然而对于我们国家的政党与军队的建立、成长、发展、壮大直到而今的辉煌,从来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如今看似平淡甚至有些无聊的日常生活,是经历了怎样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得以实现的。回想起我以前抱怨学习生活的情景,感觉非常愧疚那些为了我们自由与幸福的先烈们,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工作,该如何面对他们。
其次,我觉得学习党史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草草完成那几页摘录与总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临其境地进入到那个时代,设身处地地了解党和军队的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失败,去读解那个由无数平凡人创造不一样的世界的全过程。在这次学习中,我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情,学习党史宛如看一部历史片,周围没有其他人,只有我的思想随着党和军队的发展而波澜起伏。
第三,我认为学习党史是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一个好机会。历史上活生生的事例都很好的告诉我们许多的道理。用这面镜子,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同时,同样也会照出自己。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正是不断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才一步步的壮大,成为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在党史学习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理论素养的欠缺,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能力素质的不足,这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等党新时期的创新理论,以这些基本理论作为我行动的指南,清除头脑不积极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真正理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
由与幸福的先烈们,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工作,该如何面对他们。
其次,我觉得学习党史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草草完成那几页摘录与总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临其境地进入到那个时代,设身处地地了解党和军队的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失败,去读解那个由无数平凡人创造不一样的世界的全过程。在这次学习中,我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情,学习党史宛如看一部历史片,周围没有其他人,只有我的思想随着党和军队的发展而波澜起伏。
第三,我认为学习党史是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一个好机会。历史上活生生的事例都很好的告诉我们许多的道理。用这面镜子,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同时,同样也会照出自己。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正是不断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才一步步的壮大,成为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在党史学习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理论素养的欠缺,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能力素质的不足,这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等党新时期的创新理论,以这些基本理论作为我行动的指南,清除头脑不积极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真正理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
第二,无论自己做什么工作,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作为党员教师,就要把爱献给学生。在他们的生活需要我们的关怀,他们的学习需要我们去关心,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我们去帮他们克服,对学生的关爱要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去做,就一定会成为学生的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心得】推荐阅读:
教师网络学习学习心得07-05
学习教师誓言心得06-12
教师三基学习心得07-09
思政教师学习心得11-08
教师节学习心得06-02
教师远程研修学习心得07-01
讲政治教师学习心得07-13
学习教师人文素养心得09-22
2020最美教师学习心得10-14
2024教师网络学习心得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