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优势的体现(推荐10篇)
【摘 要】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起步于初中生物,但又远远高于初中生 物,而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已进入高中教材,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亚显微结构等,成为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最直观、最形象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应用
素质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学全面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中学生物学教学如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已成为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而这一切的推进,多媒体的使用对于优化和整合生物教学内容、教学教程和教学方法,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让抽象的变直观,把平面的变立体,把静态的变动态,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优势如下:
一、直观性强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也讲究教学的直观性,例如用挂图、模型等教具进行演示教学。但是挂图、模型的数量和种类毕竟是有限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直观教法的需求了,更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生物的教学理念。而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就可以将教师从网络等媒体中搜集的图象、动画、声音等资料在课堂中多样化、动态化展示,通过技术处理,还可使图形更准确清晰,并能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效果,解决了许多以往难以直接进行观察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中的资料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时,教材中给出了四个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实例,其中有相关的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但是即使如此仍然比较抽象,我们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视频内容,把静态的变动态,把抽象的变形象,把无声的变有声,把学生置身于视频播放的自然情景中,让他们切身的去感受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分析教师给出的资料,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例如在“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一节的教学中,关于“自然选择”理论中的“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这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然后播放相应的短片:①过度繁殖(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例如两棵树经过20年,后代可以发展成一片浩瀚的大森林等场景)②生存竞争(过度繁殖导致生物争夺空间、食物、水等的场景)③适者生存(生存竞争的结果,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通过这三段短片,可以更直观的、自然的导出自然选择理论。这样化繁为简,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生动形象,使教学更具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也就自然提高。
二、容量大,节省时间和空间
电脑可以在同一屏幕容纳多个画面,或将多个画面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展示,同时还可以将一些以往由于耗时太多、花费过高而无法演示的实验在课件中设计并展示。这样同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中的《减数分裂》,本节教学重点是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该节原计划安排2学时。该节课若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不但原计划的2学时不能缩减,教学难度也较大,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易被学生理解。但是,如果我们能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整合,不仅解决了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及其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减轻了学生的课后学业负担。
三、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联合、四分体出现、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以及子细胞的最后产生等染色体变化过程都属于微观的动态变化,内容十分抽象,且肉眼难以观察,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该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三维动画技术,通过镜头由近至远和由远至近的推拉变换,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图像为具体的图像,逼真地模拟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该节课的难点,达到了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
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课件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将书本知识反映在教学中,使生物科学真正成为生动的科学知识,使课堂氛围更轻松,更开放,更互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件中设置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其中生动的动画和优美的音乐,可以全方位地展现生命现象,将学生带入一个写实的世界。以“生态系统”一节中关于“生态平衡”问题的教学为例,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场景,使学生看到:①在自然条件下,各种生物生存得其乐融融的现象;②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大自然而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后果。两种现象的对比,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就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通过讨论,学生们对如何维持生态平衡、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对知识有了创造性的新认识。
此外,仅靠书本知识进行创新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可以很好的发挥网络优势,在课件中设计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比如小试锋芒、课外阅读、知识链接等环节,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在这种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也就得到发展。
五、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相关资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把酶本质探索的相关内容给学生进行展示,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讲授必修二模块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对孟德尔的生平进行介绍:奥国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5经过8年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以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科学成果的取得,是因为前人科学的选材,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创造性的把统计学与遗传学研究的结合。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品质,以及科学的创新精神。利用多媒体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的科学成果的认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自学讨论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积极开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学》 顾福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生物学教学》杂志社出版。
【2】《中学生物教学》 张广斌主编,陕西师范大学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3】《教书育人 教师新概念》 徐晓风主编,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教书育人》杂志社出版。
作者简介:
关键词:生物教学,多媒体,优势,问题
新课程指出, 生物教学应注重信息技术与生物学习的整合。而信息技术就是现如今中小学课堂所使用的多媒体, 如听觉媒体录音机、视觉媒体投影幻灯、多功能交互媒体计算机等。这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生物教学过程, 增加学生知识, 服务于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 也大大丰富了现今中小学课堂的授课手段和授课内容, 使得今天的学校教育无论在知识的传授上, 还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 都有了更高层次的结构和收获。因此, 其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一、“活化”了生物教材, 丰富了课堂
初中生物本身, 就是一门解释世界生命奇观和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叙述, 是无法让学生深切感知知识的魅力, 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却能够有力地改变这一缺陷, 能“活化”生物教材。
1、直观形象的画面显示, 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授课内容。
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学习者, 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思维神经, 促使他们主动抽取学习的意念, 从而对课堂内容能形成自身知识建构。这一点是普通的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办到的。例如, 我们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中, 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将草履虫的形态、草履虫的内部结构展示出来, 然后再配上有关草履虫的录像, 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 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那么, 不仅学生的兴趣高涨, 而且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2、增大生物教学内容中观察的可见度。
初中生物学习中, 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学生去观察, 然而枯燥的课本既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 有的知识图形又不能让学生清楚地去观察, 从而就会引发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到位。然而, 利用多媒体把这些内容制成课件, 录像等形式, 学生观察起来就显得相当容易。例如, 在学习细胞分裂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 只凭教师的解说和书上的图例是无法让学生有深切体会的, 而且在生活中也无法看得到。这时, 教师就可以将细胞的分裂过程制成动画, 无疑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二、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提高教学效果
常规教学手段中, 教师的大量板书和学生的大量记录, 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因而课堂始终停留在课本知识本位的讲解上, 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补充更多能够让学生扩展知识面的信息。但是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应用, 就有利于缩短课堂授课时间, 更有利于学生们广开思路, 通过各种手段来掌握所学知识。这是常规教学手段不容易办到的。如讲“血液”这一部分内容时, 在演示实验中观察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的分层情况时, 需要较长时间 (一般几小时) 才能出现结果, 即使出现结果, 也往往不明显。为了配合学生对现象的观察, 在进行完实验操作后, 可用放像机将最后的结果和现象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 而且结果也非常明显。学生一看便认出:哪一层是血浆, 哪一层是血细胞。在此试验完成的基础上, 教师就可以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进行一些其他血液知识的讲解, 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讲出一些例子,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这样能高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有利于突出课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引起学生有效注意
多媒体教学本身就拥有着极大趣味,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欢迎。当讲到重点、难点时, 若配多媒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在讲“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时, 针对学生掌握其内部显微结构这一重难点有一定困难, 既不容易观察, 又不便讲解的情况, 可采用显微画面投影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先用显微投影仪将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投放在银幕上, 然后边讲解边板书。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构造,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很快就掌握了导管和筛管、木质部与韧皮部、木纤维与韧皮纤维、春材与秋材等概念的区别。这样, 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整体的功能, 记忆效率也就提高了。
当然, 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 也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不少好处, 其相对与常规教学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 针对现阶段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笔者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一, 是不宜频繁地使用多媒体, 质量低下的多媒体会造成学生疲劳。近些年来, 多媒体正在迅速进入中学课堂, 但实际上真正地、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是不多的。这需要教师要积极提高素质, 并且在课下极为精心地准备。因此, 不要过多使用多媒体, 如果过于频繁使用, 难免会出现质量低下的问题, 这样也会造成学生的疲劳。第二, 是多媒体的使用种类要适当。在一堂课的教学中, 多媒体的种类选择是否适当和准确, 是课程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不当, 就会出现画蛇添足的现象, 反而不利于教学。第三, 是丰富多彩的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 学生在欢笑和兴奋之后, 则略显得在知识点的把握上深度不够。因此, 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度。第四, 是教师进行的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 切忌花、艳、乱, 分散学生注意力。第五, 在设计多媒体时, 仍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 随着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中学课堂, 正确使用多媒体, 使之恰当地出现于不同的课堂和不同内容的讲授之中, 将是我们教师深入研究, 探讨和不断实践的一个新内容。因此, 如何能使电教媒体准确自如地运用于每一堂课中, 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探索清楚, 利用明白的事情。所以笔者觉得, 在将多媒体引入生物课堂之后, 除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之外, 还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问题, 真正使多媒体成为教育信息的载体, 成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孙永建.多媒体技术对生物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5, (1) .
[2]周斌, 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语文;优势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多媒体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走向普及,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将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转变为现代课堂的多样展示。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师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一、激发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所要板书的内容就投影到大屏幕上了。教师将板书的时间节省出来后,有着充裕的时间讲析更多的内容,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特别是诗歌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味诗歌的意境,这比用优美的言语去阐述诗歌的意境效果好。在这种情境教学设计中,我们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多媒体教学就是要充分地应用声、像、图、文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信息源体,模拟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给学生放上一段邓丽君的《几多愁》,通过歌声的渲染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到诗词所营造的伤感氛围中去。教学冰心的《霞》时,给学生展示几张霞光的美丽图片,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去领悟霞的象征义。《鸿门宴》则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把学生不易感知的事物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情趣,从而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和形成高涨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一些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运用多媒体更是直观、形象、妙趣横生。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特效,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二、增强直观性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像。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顺利进入有效创新。“想象是创造之母”,想象能力越强,人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该是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想象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它需要不断地刺激,而我们知道,视觉对人的刺激远远深于听觉,而如果把视觉和听觉加起来,那么起到的效果就会更好,而多媒体的运用的好处,还在于它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可见,多媒体对学生的想象力的训练是极为有利的。
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三、增大课堂容量
现代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这一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于与多媒体语文教学相媲美。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贮存于文件夹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赏析,这样既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
四、优化课堂结构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扩大教学的容量,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能科学、合理、形象地突破教学重点,分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逐步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气氛张驰有序,有效地启发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创造性的行为,但是我们说,这中间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前者是人类历史上的首创,后者则是个体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只有不断地进行“类创造”,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产生“真创造”。而“类创造”的出现,也还是需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的,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懂,而妄想他能够突破原来的认识去对《红楼夢》中的某个方面特点进行赏析是不可能的。而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课堂的容量大大地增加,这也可以说是每一个有过这一方面尝试的教师都深有体会的,这样,它就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给予了学生最大可能的信息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为今后的创造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我们必须从浯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多媒体的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使多媒体使用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多煤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实现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最佳整合。
参考文献:
[1]陈宝军,杨改学;试论网络课程的教学交往本质[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1期
[2]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阴隔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3]彭小明;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
摘要: 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学习英语的交互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使英语课堂教学多姿多彩、生动活泼,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课堂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 教学 优势
一、采用多媒体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
教育的发展与教育媒体的使用是分不开的,以教育本身的规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而迅猛发展起来的交互式多媒体英语教学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波,一场教育的大变革已在孕育之中。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系统.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主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材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合作与学习”、“学习环境”对认知主体的重要性。个体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不同的学生,因为原有的认知基础不同,从而形成对新知识不同的理解。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变革传统教育的突破口。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一本参考书和一块黑板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中学英语教学的主导地位。而今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创设了交互式教学环境,从而使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中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其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各自不同的进度来对图象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与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在目前情况下,只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它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外语教学正向着多媒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尤其注重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使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多视角,多维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无论教材的设置、课堂的教学以及课余的活动等都是动态型的。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学习英语的交互环境。同时,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信息量大而全、实时快速等优势全面丰富了英语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和运用的灵活性,使英语课堂教学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初中学生爱上英语课,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首先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多媒体辅助授课,表现力强,能把教学内容与动画、声音、视频、色彩等结合起来,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对话的操练、英美人士实地生活的模仿、色彩的变化以及声音效果等都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新目标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9 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时,把图形转换成电影,把不同类型的电影用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对comedy,documentary,thriller,action movie有了进一步认识,对话任务进行得很顺利。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不同的教学课件,得当的内容,清晰的画面,配以教师的精讲启发,这些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多媒体教学可以活化教材,使英语教学呈现情景化。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意义,从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所以语言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使其交际化。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在于缺乏交际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真实情景。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容易创设逼真的交际情景,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在教学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hake?一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一段教师自己制作奶昔的视频,然后把关键步骤以图片形式展示出来,并让学生针对每张图片进行口头描述,就像是自己在制造奶昔一样,学生说的句子很流利。趁热打铁,让学生把fruit salad,turkey sandwich等的步骤也用英语说出来,并鼓励他们回家后自己制作,给父母品尝,并用英语介绍其制作步骤。后来家长反映良好。
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放映展示,就会置学生于逼真的语言环境。当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就会有话可说,就会由被动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这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展示平台。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学习就相对简单多了。
3、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人机交互,是任何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多媒体计算机有效地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和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善于思考,更好的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例如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演示几个问题:如“Do you like sports?“"Do you often take part in activities that are good to your health?”等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有利于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过去的英语教学学生参与面少,语言实践机会少。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词汇、课文朗读、练习题都编制成课件,利用其超文本功能,把板书、各种图表、动画等编制在一个软件里保存和使用。课堂上,教师只要操作计算机,就可以在完成相同内容的情况下大大节省时间,把更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巩固训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加速了课堂教学和训练的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5、即时反馈信息
“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影响信息-再输出,起到调节控制作用。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上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总结自己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统一性,使纷繁复杂的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物理知识,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理的指挥调度下,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讲给学生,促进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在物理学史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引入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史和现代我国物理学家(包括外籍华人)的成就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史上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我国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插入教学内容。如在讲物体重心时,可以先介绍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对物体的重心已有认识;在讲光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三、在物理实践课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在物理实践课中,教师要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
一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比如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不仅学会物理基本原理,而且能运用这些原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三是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建设的本领。物理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进行实习,参加物质生产劳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从事经济工作的本领和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环节。
物理教学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的自然环境、能源分布、历史和现代的科学成就、建设新貌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特别是充分利用教材介绍我国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对世界文化史的巨大贡献,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物理学家在原子物理学上的贡献,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当然也应承认在某些方面由于历史等原因与其他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要适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使他们能把目前的学习与将来的四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又如,把物理学史和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结合到物理教学中去,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献
用心 爱心 专心
身的远大理想。再如,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多次遭迫害,监禁在孤岛上达五年,在一切书籍被没收的情况下,他把资料强记在脑子里,终于胜利地回到祖国。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等等。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的崇高感情。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确定德育对教学的要求。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日益成熟,思维能力日益增强,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深度,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实验教学、课外物理兴趣小组活动,甚至是学习环境中,都可以进行德育。如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物理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现念、道德品质,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还有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教学态度、对待事业的感情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进行教学时,不论是讲新课还是复习课,分析实验还是讲解习题,都要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讲到祖国的成就要有自豪感,处处表现出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强烈爱国热情。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时的科学态度,负责精神都是无声的教育,只有教师自己言行一致,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第二中学
许自三
摘要:多媒体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将多媒体教学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体现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生物教学,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初中生物
应用
随着中学生物教材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生物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转化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获取教育信息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觉获得,视觉方面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的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是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物教改的必然结果。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多种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其主要优势表现在:
(一)、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 的科学。在生物圈中,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属于它研究的范畴,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书本、挂图、模型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授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信息,这些资料信息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从书本、图片获得,有的是从视频、网上、声音或自制动画得到的。这些多方位的信息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增大了信息量,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地灵活多样。例如,一张“动物百科全书”光盘有几千种动物的资料,包括动物的生活环境、地理分布、动物的形态、食性以及叫声行为等,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相关的信息进行编辑,创设学生需要的情景,在课堂上就能生动形象地演示生物教学内容。
(二)、是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每上一节课,除了携带教案、挂图以及模型等烦琐的教具外,还要书写大量的板书,教学过程显得繁重。而多媒体课件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将它应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它那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问题情景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三)、是多媒体课件促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学习更主动。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枯燥的内容、抽象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无法实践的难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更自主去探讨知识,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是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在初中生物学教学
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较多。例如“花的受精过程”,可以设计成一个动画过程:一个黄色的花粉粒从屏幕外飘落到柱头上,静止一会儿,开始萌发,花粉管先伸出一点点,随后慢慢地生长、伸长,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囊。接着两个精子从花粉管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此时,旁边的注字改为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又进行两次闪烁。在这—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所以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
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要在学生“学”上下功夫
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要着眼于学生的“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有些概念、原理的学习理解是较困难的。而利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我用投影片显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自己总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这一节基本由学生自学完成,课上得很成功,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通
过识图、辨图、对比、类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经过思维活动后,便于学生由瞬时记忆形成短时记忆,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
以前用传统媒体讲授完一个原理或生物活动后,若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学生感到非常吃力。而通过电影、动画等动态的画面,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并以此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扬长避短,适时适度
在教学中,要使每种多媒体发挥出它的特长、优势,要想做到选择出最佳多媒体或几种多媒体最优组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有一个适时适度的问题。在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节时,我曾采用语言跟多媒体结合的两种方式,结果迥然不同。如先口授教材,然后放映生命起源动画片。在这种方式中,语言与电教媒体被分成了两块,在电教媒体中传授的知识,学生已通过教师的语言初步掌握,多教媒体在这里只起对教师的语言证实和具体化的作用。后来我利用语言指导学生观看动画,教师充当“解说员”、“导游员”的角色。在这种方式中,多媒体中介绍的、传授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从观察中获得的,而教师的语言起到的是强调、提示、点拨、点题的作用,是一言两语,但因是在关键处说出,无异于画龙点睛,给学生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而且,这种结合方式还能达到师与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目的。
生物学科的教学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并且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
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三)、注重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注重考察教学效果,效果不佳就要及时调整。一般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考查。第一,是否对组织教学起着辅助作用;第二,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是否突出了教学难点与重点;第四,是否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生物教学使用多媒体要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段,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三)根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本身一般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
(四)根据课型选择多媒体。
例如复习课则可选择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
一、尊重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也就有了呆板的所谓的“师道尊严”。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教师就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觉,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就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众,知识的传授是单向的。在这样的学生观的引领下,教师只进行单向的口若悬河的“填鸭式”灌输,学生只是机械地听和记。长此以往,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麻木了学生的情感,泯灭了学生的求知欲,本应该是意趣盎然的课堂,成了学生厌学的“刑场”。
生命教育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都必须受到最起码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不是高高在上,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能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地进行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体验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
因此,在备课时就应该首先考虑在一节课中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彰显其个性和活力。例如,在上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第五章第4节《ATP的来源———细胞呼吸》,在进行有氧呼吸的教学时,用ppt展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串:1.有氧呼吸包括几个阶段?分别在什么场所发生?2.二氧化碳在哪个阶段产生?在什么场所产生?3.哪个阶段生成水?哪个阶段有水参与反应?4.氧气在哪个阶段参与反应?在什么场所发生?5.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哪个阶段?有氧呼吸表达式中的能量可以用ATP表示吗?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问题串的引领下,有了合适的思考平台,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并积极思考、讨论和表达,在随后的各小组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精彩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评,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及时地给予积极的肯定。因为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神,都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当学生表述不恰当,甚至错误时,教师报以一个微笑和一句“没关系,再想想。”因为此时教师的包容和尊重都会让学生感到极大的安慰,并能保持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造条件。例如,设计制作动态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教学课件,让微观的过程放大,让课本上静态的讲述变为动态的演示,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搭建了适于学生思考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兴趣参与学习。再比如,在进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时,把抽象的内容制作成形象化的教学课件,当学生看着经过拟人化处理的动画过程,都会心地笑出声,因为他们轻松地理解了这一知识难点。这时,教师及时地出示紧扣这一知识点的“问题探讨”,伴随着学生热烈而又饶有兴趣的讨论和交流,这一教学难点被有效攻克,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并真正体会了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滋味,也就有了相应的幸福感。
尊重学生,承认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英国教育学家威廉.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这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必须心中有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和合作中学习,使学生在研讨中学习。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被教师尊重,被同学需要,那么这样的课堂学习将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尊严。
二、教书育人,师生共同成长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高中生,是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一个不成熟的人。从教育的角度讲,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能不能生活得有滋味,是不是能学得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所以,教师的教学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养成和学业的发展。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和教参意识,而课程意识十分淡薄。“三生教育”的理念提醒我们,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观。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科书上的多。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教课本”的教学观,而是要“用课本”,教学不只是完全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应是课程创新的开发过程,教学过程要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劳动。
现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论记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构建起来的过程。例如,我在进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就利用书上的三则资料,制作了ppt课件,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思考,一起构建知识。资料一: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得出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资料二:1925年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用丙酮从人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两层。此时又设问:两层脂质分子又是如何排列的呢?再介绍磷脂分子的特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资料三: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再利用另外的科学实验让学生思考分析,最终得出细胞膜不是刚性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样引导一步一步地得出最终的结论,这些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构建起来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从而能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下,用恰当的问题串和讨论题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有效地思考,在师生对话和思维碰撞中,在生生交流和互通有无之中,在连贯的思维活动之下,师生都会沉浸在对知识的领悟和对问题的破解的快乐之中。有时学生的一句妙答,会激发教师的灵感,我们得承认,有的学生的某一思维活动在我们教师之上,在这样良好的课堂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在融洽、积极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悦的感受知识的过程,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在学习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自信,并且在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更有利于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真正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生物课堂教学 优势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任务为主线,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有利于知识的获得与记忆
中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因此我们就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教学中,动画展示的同时以配音的形式提问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挥。同时动静结合,使学生轻松理解难点,多媒体课件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挂图的缺陷,形象地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二、极大提升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等,甚至对自己的语言、表情、和板书等都有所考虑,对于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既辛苦又非常的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师除自己制作课件外,完全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这不仅能大幅度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三、画面丰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形象而且生动的直观材料。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显示某些微观现象、瞬间突变、长期渐变等过程,且效果逼真。使无法讲清、似是而非的问题迎刃而解,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不仅形象直观,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如讲授《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从搜集到的视频素材中用“超级解霸3000”进行片段截取,并加入多幅家蚕和蝗虫生殖与发育的图片,制成课件,使学生对昆虫的一生以及“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中主要的是演示与交互,演示是教师引导学习,交互是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
例如:在讲述“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时,利用互联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并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五、既能增加课堂的容量,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提升了有效课堂。由于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画,还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在瞬间表现那些在时间、地域上彼此并不关联的事物和生命现象,在说明现象、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时省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
如:在讲“尿的形成”内容时,运用挂图、模型初步了解内容,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和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知学习信息。在形象化和趣味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强化,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完善了因授课内容和季节脱节而造成的不足
生物学主要研究的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和生态等的科学。如蝗虫呼吸器官的研究实验、青蛙的个体发育等这些内容,由于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季节不可能完全相一致,按传统的教学,即使配合幻灯片和挂图的演示,学生往往不能深刻理解领会。这些内容如果设计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师生虽然仍有未见实物的缺憾,但相比传统教学,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掌握。
结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 编著
[2]《让多媒体走进理科课堂》 李生元
[3]《中学生物教学法》 张国柱
[4]《生物课程标准》20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河南省南召县第一高级中学 刘玉峰
摘要: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把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现代媒体与实物、图片、黑板等传统媒体结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是开放、自由和相对宽松,又是十分紧凑的,就能让学生人耳目一新,还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提供内容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易于领会传统教学手段,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现代技术 网络教学 情境互动 自主学习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一个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德国的拉特克说:“教师必须懂得教授的技术。”他当时所说的技术,当然不是指信息技术,但是却是要懂得怎么教,才能使学生最容易、最牢固地掌握的技术。”
我们根据邓小平同志的“猫”论和“摸”论,不管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并且摸着石头过河。只要用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就会探索和实践。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把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现代媒体与实物、图片、黑板等传统媒体结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是开放、自由和相对宽松,又是十分紧凑的,就能让学生人耳目一新,还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提供内容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易于领会传统教学手段,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一、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艺术性
纵观全国的教育改革,正是如火如荼之时:开创校园网站,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网上教学,多媒体课件等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在这种探索过程当中,也清楚地让我们看到: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是对教育本身一个质的突破。
旧式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看来是无可厚非的。那又是不是说只要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技术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了呢?我认为也不然,光有现代的技术,没有先进的思想同样是不行的。如今,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这种现象:有教师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升学率;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技术的驾驶水平还偏低;有的教师虽然会使用现代技术,但不会处理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只有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努力的改革教育思想理念。
生物课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围绕着“网络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网络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思想生物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等,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电子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启迪思维—引导读书、讨论交流—质疑释疑、理论升华,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例如在讲《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首零点乐队的歌曲《相信自己》,通过音乐的魅力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高中生物课注入艺术元素。在讲到高中生物第二册时,由于初二生物主要与法律常识有关,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到案例分析法,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让学生看书上仅有的一些案例,或者是教师自己搜集的一些案例给学生读一下,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我们不仅可以幻灯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录像播放一些现实案例,或者直接从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网站中下载一些案例让学生现场说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和课堂教学有关的案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学习兴趣浓,精神面貌好,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教学的情感性、民主性
成功教学实践表明,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生物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
捍卫真理时,才谈得上转变为学生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时,才谈得上道德教育。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此外,思想生物课的网络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更加专心投入学习,“趣学”、“乐学”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情感性和民主性是提高生物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重视情感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是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
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我巧妙地运用情境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特意、精心安排的,满含兴味、环节紧扣的程序中,自然地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求知网络,从而在学生不自觉中便激起参与的欲望。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如在教初一生物《珍爱生命》这一课时,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通过对生命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生命,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到《情趣与志趣》时,先播放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小萝卜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放飞了一只蝴蝶,以他那童真的心灵,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的一段录像来说明人们的爱好、兴趣愈广泛,人们的生活就愈加丰富多彩,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也就会愈加深刻,人们就会对生活愈加产生浓厚的情趣,人们也就愈加热爱生活。即使是生活中最黑暗的时刻,也一样能找到心灵的安慰。然后在播放一段黄山的自然风光,让同学们陶醉在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中,陶冶一下他们的情趣。然后再让他们看几幅丰子恺漫画,作者对于世事人心的敏感细察,对儿童的热爱,对自然的倾心和对于人生的执着,经由笔端源源地发泄出来,几乎不加雕饰,自然天成,丰子恺漫画的魅力就在这里。事实上,真正的艺术品,是具有教化意义的,又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它们在让人怦然心动的同时体味到了生命的乐趣,这就是高雅情趣的无限魅力。通过这些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美好的事物,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情趣,情趣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
三、运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教育知名人士卢志文指出:“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生物教学当然也需要改革和创新。美国著名教育学者认为,“网络化教育是各国21世纪教育的重要手段。”可见,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网络资源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化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学生采用“秧田式”坐法,交往方式主要采用师问生答的师生单一互动的交往方式,这种方式教师的角色地位过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网络化教学通过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适当变换师生位置,增加组内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组际互动等网络化交往学习方式进行知识探究,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大量实验表明:在这种和谐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围中,教学教师易于调控,便于调节。对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实大有好处。
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首先,要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实践表明:教学内容不要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大胆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可以说,网络资源的丰富程度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挖掘网络丰富的资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必将带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浪潮。我在执教《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就紧紧扣住网上资源——太湖的数据资料,组织学生分析统计表,找出环境污染的情况,并让学生在网上寻找我国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整个一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愉悦情境之中,上课情绪紧张而高效,这种效果是传统教学远远不能实现的。
四、进行网上在线测试,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
目前,教育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巨大变革,推动这场变革的力量来自通信、网络、多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其中,网络考试就是以准确、高速、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了练习、测验过程各环节的高度自动化、科学化和教学反馈信息的深度挖掘。与传统课堂考核方式相比,网络考试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渴望成功。传统的、过于呆板的黑字白字的考卷不能吸引学生兴趣,试想孩子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黑字白纸的单调试卷怎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长期从事教学的教师们都知道,参加笔试相当累,学生的考场纪律很成问题,当学生做完试卷之后,甚至还未做完试卷,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交头接耳起来,当然,孩子年龄小不懂事是一个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试卷对他们毫无吸引力这也是其中一个因素,甚至有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对试卷产生厌倦的情绪。
而如今一改上述的情况,当孩子们进入语音网络教室,他们就爱不释手,生动的画面,极具鼓励性的表扬语,以及生动故事情节,如我是小法官,购物历险记等故事深深吸引着孩子,在故事的发展中完成了一题有一题有创意性的题目。这样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又开拓了眼界,将所学的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由于试卷产生子系统的智能化,能较快的产生出难度定位准确、知识覆盖全面的高质量的试卷,因此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试卷不再是全年级一张的试卷,而是根据各人情况分层安排的,而且鼓励学生重考。鼓励重考与搞频繁考试是完全不同的,重考是建立在学生自觉自愿基础上的,其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重考这个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考后,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直至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满意为止。由于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不断增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试卷不再是老师的法宝,分数也不再是学生的命根子。打小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从提高教育质量来看,教师付出的这种劳动,是有价值的、高效的。在线测试虽然在实践的时间上还不长,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与传统的考试相比有些地方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综上所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将高中生物课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融为一体,做“知—情—意—行”四者的结合。在生物课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络,采用“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充分理解并真正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然而在目前,我们有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利用率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而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参考文献: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往往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直接因素,正所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语言活动中,由于孩子对于诗歌、散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较差,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难使孩子领会诗歌、散文的美好意境。如在教授诗歌《我爱……》时,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很多孩子没有见过长城、黄河等等,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观看图片,听录音,再加上教师的耐心讲解,孩子们也可能会机械的记住诗歌的内容。但这是一种机械的、被动的学习,孩子很难产生兴趣,正因为有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网络搜索到雄伟的万里长城,汹涌奔腾的黄河等视频资料,当制成的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展现出来时,他们一下子被这壮观的景象所吸引了,随口说出了“我爱万里长城,我爱黄河……”。当画面切换到伴随着雄劲的国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孩子们仿佛已经置身于天安门广场上,看着蔚蓝的天空,展翅飞翔的白鸽,孩子们欢呼雀跃,又是一阵高潮……整节课,孩子们一直都处在一种兴致盎然的状态下主动的学习,不但理解了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而且对祖国的大好山河记忆犹新,培养了爱国的热情。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表达
对于离现实生活较远、较抽象的事物来说,幼儿理解、表达的能力相对较差。那么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虚拟的东西现实化,从而真正达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是很难实现的。而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运用,就会使孩子很快理解、掌握。如在《求助热线》这节课中,为了使孩子首先了解什么叫做“求助”和“热线”,在设计课件时,我首先在多媒体上用音频给孩子播放了一串电话铃声,然后是一个紧急求助救火的声音,孩子们的警惕性一下子提到了最高,而后伴随着一阵警笛声,一辆飞驰而来的救火车,出现在一幢着火的大楼前。孩子们马上说道:“大楼着火了,消防员叔叔来救火了。”看完这一情节我问孩子们:“这里发生了什么事?”“遇到危险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大楼着火了”“赶紧打电话”“请求消防员叔叔帮忙”,然后我给孩子们作一个小结: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可以向他人求助,通过拨打某个热线电话,就会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然后我又出示了离孩子生活较远的图片,如“工厂排放的大量的有毒的污水,小鱼都死了”、“森林被砍伐了,小动物们没有家了”,孩子们马上想到了,这些问题很严重,应该为他们拨打求助热线 ,请求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就这样孩子在一种很直观、很形象的情景当中,理解了求助热线的功能,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三、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语言教学效果
孩子对于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以及展示一幅幅图片,已经不能满足孩子更高的探索需要了。在《鼹鼠的皮鞋车》这一故事当中,重点是能够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复述故事。而难点则是如何激发孩子“变废为宝”的创新意识。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把五幅图片扫描到多媒体,并加上了声音,孩子们像看动画片一样,被漂亮的画面,清晰的讲述所吸引,看到了一只又脏又破的皮鞋躺在草地上,小兔和小松鼠都没有要它,可小鼹鼠却像变魔术一样,把旧皮鞋变成了漂亮的皮鞋车,还为好朋友做了好多事,这时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故事内容,更主要的是孩子们更关注于“漂亮的皮鞋车是怎样变成的?”这个问题。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孩子们欣赏了一些漂亮的玩具,再把早已录制好的制作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孩子们的探索欲和创造欲,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课后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好多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或生活用品,再通过一节生成活动课,把孩子的作品用手机拍照,传输到电脑上,让孩子向同伴介绍其制作过程、用法、玩法等,有意识地让孩子进行了说明性语言的练习。可以说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教学内容提升到一个更高点。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优势的体现】推荐阅读: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06-20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在《唐诗宋词》教学中的应用07-22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之利弊11-05
浅谈多媒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06-26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09-28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论文12-05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点06-05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09-21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