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七章读后感100字(共10篇)
然而这位优秀而孤独的科学家在世俗人们的眼中被冠以各式各样丑恶的名号,最终不得不在卡西林的驱逐下独自离开了阿列克谢的家,阿列克谢也为此而感到伤心不已。“好事情”与外祖母都净化了阿列克谢的心灵,不同的是外祖母的净化是建立在虚无的信仰之上,“好事情”则是用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对其进行教育。阿列克谢在他们悉心的关怀下,内心对这肮脏的社会抱以极大的希望和感恩。我找到的第二朵阳光充满智慧和希望。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100字2《童年》中描述的外祖父一家的生活状态,正是作者高尔基苦难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童年》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正是因为它的内容,内容使人有时欢喜、有时悲伤,让读后有一种忘不了的情怀。
高尔基的童年是一个很悲惨的童年。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幸福的,有爸爸妈妈的关爱,我们用自己的童年和高尔基比比,珍惜我们的童年吧!
一定要好好学习,才是给自己的一个快乐的童年!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100字3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贫苦吗?不,我们没有,我们在家里是独生子,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高尔基从7岁起就没有了爸爸,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没有,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书包。然而,他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更努力得读书,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
童年这本书记载了高尔基儿时的一些故事,中间还夹着一点点的苦涩,还夹着做人的道理:高尔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能成才,真让我佩服。
高尔基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数学。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个题目考在班上的同学,题目是:“1+2+3+4+……+100=?”这可为难了很多同学,他们一个个都很着急,只有高尔基算出来了,等于5050。从此,老师不会再因为他们家穷而瞧不起他们,而是觉得他很有数学天赋。
我们要向高尔基学习。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100字4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100字5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太悲惨了!
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老师讲课。所以我们要珍惜如今美满的生活。我们要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最后刻吧。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100字6外祖母出现在阿列克谢充满苦痛的生命中,带来一朵黑暗中灿烂的阳光,照亮了小阿列克谢的生活。每当暴力和罪恶侵入,试图腐蚀他纯洁的心灵时,外祖母总会适时地出现,用上帝和一切光明美好的事物将黑暗的阴影驱赶。外祖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外孙的心灵,希望他能在恶劣的生活境况下茁壮、健康地成长。当看到她就算受到莫大地痛苦时仍然诚心地赞美上帝和圣母时;当看到她在火灾中临危不乱、镇静地指挥灭火时;当看到她逆来顺受地接受老伴的毒打时;当看到她捧着外孙挣来的几个钱币而落泪时,我彻彻底底地被感动了,我知道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除了母爱还有外祖母的爱。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100字7我读了一本书《童年》,这是高尔基故事之一。这本书很感人,讲了儿童时代先后死去父母的高尔基,过着痛苦的生活,经历了种种磨难。
高尔基是个很懂事的孩子,看到了有人残暴、吝啬,他痛恨这一切,学到了正直、勤劳、无私、勇敢,使他从小就懂得痛恨压迫,痛恨剥削,同情受折磨的劳动者,逐步形成他坚强的敢于反抗旧世界的优秀品质。
我要向高尔基学习,学习他那优秀的品质,童年的高尔基边学习,边捡破烂卖钱,给家里用。同学们嘲笑他,神父嫌他贫穷,但高尔基好学不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大家,他得到了两件奖品和一张奖状。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100字8三岁的纯洁的未经任何罪恶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谢,天使一样的阿列克谢,似乎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而触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无情地将他扔进了这肮脏的臭水里,让他在充斥着荒诞与野蛮的境况下生长,颇有些自生自灭的味道。于是,三岁的小男孩阿列克谢便蹒跚着开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寻找。能够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灭的阿列克谢身边出现了一位慈祥的守护神,多年生活在这样黑暗的角落里,所幸没有使她的心灵变得一样黑暗。
什么是坚强的毅志?读了《红岩》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具备不可磨灭的坚强毅志的人,才能不屈不挠地承受难以想像的焦熬,迎接最后的胜利。
解放前夕,在重庆我们地下党组织进步的群众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因叛徒出卖被关在渣滓洞和白公馆,受尽极残酷的严刑拷打,依然不屈不挠地与敌人作斗争,迎接最后的黎明……每次拿起这本书,都仿佛看见了那漆黑的地窖里,冰冷潮湿,层层岩块和岩石堵绝了一切阳光、空气,许云峰用那滴血的手指费力地挖着条石,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战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是怎样的钢铁意志啊?
当历史的脚步渐行渐远的时候,岁月的涛声似乎很难再激起回忆中不曾起伏的涟漪。那些不只是激情飞舞和庄严神圣的画面,像是时空隧道里的灰尘,虽平凡却不失凝重,虽朴素却不乏张扬,在理想与现实,追求与阻碍的碰撞中阐述了不朽生命的伟大意义。所以,当我捧起《红岩》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一种收获。
怀着沉重与敬畏的心情来阅读这部著作的,不想去过多的纠缠于纷乱复杂的故事情节或者性格各异的角色,因为知道任何文章,不管是鸿篇巨制,或是简短小诗,其文字及其所构成的故事整体只是表达情感的手段,而对于我们读者而言,最值得研究就是抓住故事其所体现的本质,即一个时代或是一类事物所表达的客观规律与情感世界。对于《红岩》,我抓住的是两个字“永恒”。
应该是有感慨的!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按照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路”,一个人对于一个时代而言,是微不足道的,这大抵是客观文明的普遍共识,可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存在永恒,因为有一种精神——叫做气节,而那些坚持气节高于利益,坚持自己的抉择并且为之不懈努力的人会永垂不朽,这类人,我习惯地称之为英雄。
——读《红岩》有感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家里的书柜上摆满了我的一本本书籍。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让我成长,让我懂得。在所有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红岩》。
《红岩》是一部红色经典小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每当我拿起这本书,读起里面的内容时,总是被共产党坚硬的意志所打动,总是被他们在困难来到时却沉着冷静而折服,总是被他们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行动却不怕困难、机智动脑的行为而感到佩服。
灯光下,书里的每一个字都显得清晰,似乎是染了革命战士的鲜血,个个闪闪发亮。书中主要讲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逃窜前夕,惨无人道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两百多个英雄啊!在重庆解放前夕,在江边的红岩旁,仰天长啸,悲声壮绝!与国民党进行了最后的战争。书中那一幅幅真实的画面,那一声声豪壮地诗句,那一桩桩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烈与反动统治者战斗时的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我读到江姐那忍受酷刑时,那十指连心的痛直椎我的心底。她一个女共产党员,面对着国民党的逼迫,镇定自如,一次次的毒刑拷打丝毫没有让江姐开口,她这种精神实在让我敬佩。华子良也让我敬佩,虽然他在这书中的描写并不多,但他的机智实在是打动人心,他疯疯癫癫的样子让敌人陷入了迷魂阵,敌人们根本就没有在意到这个傻里傻气的老头竟是共产党员的重要人物,他们竟然把一个间谍带在身边……书中还有许多可敬可佩的英雄:余新江、陈松林、成岗、许云峰……这些先烈个个都是钢铁汉,他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我时常在想,他们这样无怨无悔的自我牺牲精神为的是什么呢?回忆起先烈们的句句诗词。我明白了,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幸福和祖国繁荣富强,前仆后继,不依不挠,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社会主义的美好今天。没有了他们,也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也就没有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现在的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牺牲。比起这些先烈,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矮小,不拿战斗什么的来说,光是在解题上我就觉得自己跟这些先烈有着天壤之别,我只要一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不再动脑筋,就直接放弃了,亏我自己长大后还想为国争光,现在连个小题目都搞不定,有什么能耐来为祖国添光争彩呢?
《红岩》是由罗广斌和杨益言所著的一本以共产党人为了祖国而英勇斗争的主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江姐、许云峰和齐晓轩等人被关押在渣 洞时的狱中生活,他们历经艰苦,受尽了非人的虐待,壮烈牺牲。逃出魔窟是,只剩下寥寥数人。
刚开始,我很疑惑:“红岩”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我抱着这样的疑问读着,当我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豁然开朗,我得到了答案:齐晓轩等人越狱时,被人发现了行踪,他为了掩护战友,挺身而出,吸引敌人的火力……战友们逃了出去,部队毁灭了魔窟,但齐晓轩却牺牲了。他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岩石,变成了红岩。
读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齐晓轩在危难关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战友,是祖国,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人们,他选择了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他的精神惊天泣地鬼神哭,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小说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英勇坚强的许云峰、江姐,充满传奇色彩的“双枪老太婆”,疯老头儿华子良等。
其中革命烈士陈然(《红岩》中成岗的现实原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诗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这是何等的气魄!正是这些英雄人物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的精神信仰何其重要,它将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
我想这就是“红岩精神”!它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
《红岩》描写了许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许云峰英勇斗敌;江姐坚贞不屈;刘思扬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
成岗,许云峰,江姐……他们都是《红岩》中一大批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他们与民国的军警和特务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出共产党员的英勇气概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敌人只能给他们身体上的折磨,却不能动摇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每次只要我遇到小小的挫折时,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我们的国旗,红领巾都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它是我们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如果没有这些革命烈士,我们哪里来的金色的童年?如果没有这些革命烈士,我们哪里来的美好的明天?
“爱国,团结,奋斗,奉献”,这就是红岩精神!虽然只有四个词,八个字,但却是所有革命烈士在风雨交加的革命岁月中形成的。现在生机勃勃的景象是用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书中实地再现了革命者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同国民党军警、特务、叛徒不屈不挠地斗争的这段历史。书中有许多令我敬佩的人物,如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成岗,面对敌人的酷刑仍坚贞不屈的江姐,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与有着超强耐力与毅力的华子良。
最令我难忘的一幕是江姐被捕后,特务用粗长的竹签钉入江姐指甲缝间进行逼供的情景:“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读到这里,我不禁惊心动魄:特务们残暴得令人发指,而江姐又是多么的坚贞顽强!
敌人肉体上的折磨,动摇不了革命者的的斗志,而狱中的艰苦生活,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惭愧。平时,在学习上、生活中中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或小小的挫折,就非常泄气,总以为时代不同了,我们能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还有些不满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们生在这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幸运,我们衣来张手,饭来张口,而当我们面对一点挫折时,有时却没有勇气去克服,垂头丧气。当我们犯了错时,却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只是一味的用谎言去掩盖自己的错误,或将自己的错误嫁祸到别人的身上。这样我们长大以后只能祸害社会,不能造福社会,这样,我们与甫志高那样的叛徒,和国民党的狗腿子又有什么区别。
江姐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
写作网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肯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粗长的竹签钉入江姐指甲缝间进行逼供:“……‘十指连心’,
无论他们提出何等有人的优越条件,还是极为凶残的严刑询问,被捕的几位同志始终不将我党的机密告诉敌人。他们在狱中也形成了党组织,大家共同学习、反抗,让那些国民党特务束手无策。但是在解放军就要解放重 庆的时候,狗急跳墙的国民党要在渣滓洞、白公馆开展大规模屠杀,杀害我党的同志。我党的同志们都视死如归,对牺牲毫不恐惧。
地下党的同志们也在策划着越狱计划,准备营救在狱中的同志们。可国民党的这一举动让情况有了新的变化,在狱中的同志与地下党的联系中断,只得根据情况自己组织越狱。在行动过程中,很多同志都牺牲了,但也有 一部分同志成功逃了出来。
这本书十分感人。第一,我党的同志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保护党组织,不惜牺牲一切。这才让敌人没有办法找到我们的党组织,也让解放的过程更加顺利。第二,我党的同志们互相关心、爱护,即使在最后的生死关 头,有的同志也站出来,为了让别的同志逃走,而牺牲了自己。
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衬托出了斗争环境的艰苦、敌人的恶毒,更体现出了我党同志们勇敢无畏、坚强不屈的精神。书中对于最后即将解放时的那段内容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胡浩冷冷一笑,突然,他 向前一扑,梦的抱住来不及开枪、也来不及退让的匪徒,分离侧身一滚,两个人影纠缠在一起,从半山上坠入漆黑的深谷……”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描写了胡浩和匪徒同归于尽的场景,从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身上敢于 牺牲、爱国爱党的精神。
我也为我能够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而感到幸运,我也应倍加珍惜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和富强!
文章从1948——1949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蒋介石反动派统治最黑暗的日子里的重庆的事写起。这是一场最激烈的最后决战。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人运动书记许云峰命令甫志高建立了沙坪书店,做为地下党 的备用联络站,同时秘密出售进步书刊和《挺进报》。
此时,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基本都出场了:对党忠实的女共产党员——江姐,她临危不惧,不向国民党反动派低头,最终惨死在国民党手中;许云峰,书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党的领导人,他经验丰富,胆识过人,冷静机 警且能顾全大局;徐鹏飞,反面人物之一,国民党的走狗,阴险狡诈……
之后,江姐发现丈夫被杀。她见到纵队司令“双枪老太婆”后,坚决要求继续丈夫的工作。与此同时,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徐鹏飞等人手下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挺进报》印刷者成岗等人被捕;他又将江 姐抓到渣滓洞,让她受尽了折磨。解放军攻入四川,重庆即将解放的时候,可恶的徐鹏飞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当天晚上,白公馆、渣滓洞里的同志们终于逃出魔窟,并获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刘思扬等人却不幸牺 牲了。
读完这本书,我被深深地震撼,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江姐在十指被钉入竹签后,竟大无畏地说:
“毒刑拷打十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做的,
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位杰出的女党员在恶魔般的敌人面前,表现的是钢铁般的意志!正如她的狱友所说:
“暴风雨中的海燕,
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
飞翔吧!战斗吧!
永远朝着东方,
永远朝着党!”
【红岩七章读后感100字】推荐阅读:
红岩初一读后感1000字11-08
红岩读后感500字作文12-11
红岩的读后感600字02-14
红岩读后感xx字04-16
《红岩》读后感优秀01-09
红岩读后感赏析02-17
高三的红岩读后感03-25
红岩读后心得体会09-08
烈火中永生——电影《红岩》观后感09-12
红岩读书心得1000字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