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共8篇)

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篇1

论高中音乐教学

众所周知,高中音乐是以欣赏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引导,一步一步带领学生遨游音乐的海洋,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达到理想的目标。

接下来,我从自己所教的高一年级展开论述。高一音乐课本为音乐鉴赏,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课本上呈现的内容可能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如何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篇2

一、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著名音乐家曹理就说过:“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这就要求学校以及教师要积极的将流行音乐融入到教学中去:首先,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 注重鼓励学生投身到音乐的学习中去, 不断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 增强人们对于音乐美的认识、鉴赏、理解以及创造;其次, 学校、教师应关注学情,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要鼓励学生形成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品质。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社会文化, 人们常常会谈及流行音乐对人们的影响, 其实它说的就是不同社会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在了解流行音乐或者说是社会文化的时,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 我们必须有的放矢的拿过来, 然后深度研究其历史演变、发展现状、音乐特征以及文化特征等。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哪些音乐是健康的, 哪些音乐又是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

二、流行音乐如何融入到高中音乐教育中去

就高中音乐教学而言, 要将课程与流行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流行音乐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流行音乐中有很多曲调优美、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元素, 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去欣赏这些音乐, 当然, 在引导学生的同时, 教师应教授学生基础的音乐知识, 让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通常情况下, 流行音乐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的发挥流行音乐的作用, 将最好的流行音乐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上去, 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流行音乐对高中音乐教学的作用。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融入一些流行音乐, 如《中国话》、《最炫民族风》等, 它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对于国语的喜爱, 此外, 就一个民族来说, 民族风俗、习惯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流行音乐中的某些元素就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2.不断深化教师对流行音乐的认识

在我国中学, 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师范学院毕业的, 在师范学校里, 他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传统音乐, 一定程度上, 他们并没有系统的学习通俗唱法以及其相关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去学习, 以便收放自如的展开教学。高中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生理特征, 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 他们才能更好的吸收“流行音乐”中的养分, 才能让学生不断追求审美上的愉悦。为此, 教师必须做好课前的备课, 在课堂上, 要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循循善诱, 让学生能够不断的、真正意义上的掌握音乐知识。在具体教学中, 学生会盲目的崇拜一些不科学的音乐, 比如《老鼠爱大米》或者《两只蝴蝶》等, 这些所谓的流行音乐会带给学生错误的认知, 教师要做的, 就是预先排除各种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错误认知的元素, 让学生真正了解流行音乐。就教师而言, 可以多多的接触流行音乐, 比如《快乐》、《秋水伊人》以及《毛毛雨》等, 这些流行音乐会不断的引导教师, 帮助教师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流行音乐的本质、魅力以及教学目标。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下, 课堂成为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场所。为此, 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导师、益友。而教师这新的角色需在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中方能实现, 因为师生之间只有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 才能实现双方的良好发展。21世纪的今天, 教育越来越多的趋向于平等、民主, 在人们看来,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最科学的,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实现的, 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中学生大多喜欢譬如《17岁那年的雨季》或者是《栀子花开》这类的歌,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提问诸如“17岁的时候你想做什么?”或者是“你知道不同的花是什么时候开吗?你能想到关于花的哪些歌呢?”

“流行音乐”, 它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 流行音乐有其自身发展的社会基础, 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就如何将流行音乐融入到高中音乐教学中去,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着重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流行音乐有一个科学的定位, 不断强化教师对流行音乐的认识, 此外, 学校应不断强化教师对流行音乐的认识, 积极为学生开发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赵燕春.论流行音乐如何有效融入高中音乐教学[J].新课程 (上) , 2014, 07:9.

[2]林颖, 孔群, 周岳燕.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5:5-7.

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篇3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育;教学

我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做了一些努力,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

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看法、认识但这些见解、看法、认识不一定完全是正确的。比如他们对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往往喜欢这样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我没有音乐这方面的才能”。他们的依据就是自己唱歌五音不全,对于乐器一窍不通,于是乎得出以上结论。其实这是他们对音乐才能的片面理*,他们把是否能掌握与表演音乐作品的能力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的标准,而不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悟*的能力也是音乐才能的重要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高中音乐欣赏的目的所在,主要的就是要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为此我从《中华爱乐报》上选了“什么是音乐才能”的材料印发给同学们,使他们懂得音乐才能包括多方面,高中音樂欣赏课主要是从听赏的角度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这种能力,高中同学经过从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音乐学习,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只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有音乐才能,提高自己的音乐才能,树立赵学习的信心。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已逐渐摆脱具体形象思维,而代之以抽象思维,这对他们从理性的角度感受、体验、领悟,音乐作品是大有帮助的。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如何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我认为必须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不能单纯理*“参与”为可见可听的律动、歌唱,面更重要的是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动脑筋”。

高中生较初中生有出色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感受和体察别人的情感。而音乐作品则“最完美的表达了人类的普遍情感”(戴里克.柯克)这就使高中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不是太远。高中生有较强的成人意识,你让他们再做拍手、跺脚的律动,显然会引起他们心中的反感,无助于感受、体验、理解音乐,而适得其反,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与思考,灵活变通,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例如,第六单元,二十世纪音乐——现代音乐(P1O6)活动与思考;结合欣赏《水中倒影》,试将你听后的印象作一幅与音乐相应的“印象画”。我在布置作业时,就说喜欢画画的就作画,喜欢舞蹈的用舞蹈语汇,还可以写出自已的感受。这样做,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最大的潜能。多用讨论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第七单元,音乐与社会——音乐与生活,我结合本地区的现实生活,请同学们为当地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设计背景音乐,用分组讨论办法,各组推出一个代表,讲出自己小组的方案,看看哪一組的方案最恰当。同学们讨论都很热烈。各抒已见,集思广益。有一组方案是这样:用我们江南特有的狮子舞、江南风格的民歌欢迎来宾,融合多国音乐元素可播放日本的《樱花》、意大利的《我的太阳》、奥地利的《蓝色的多蹈河》等等。这样做利用“中学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较大”的学习心理.使每个同学的鉴赏力都有提高。

三、欣赏、分析音乐作品时,有关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讲的不要面面惧到,一次讲一、二个就可以了

也就是突解口要小,面容量要大。仍以音乐与生活这一课为例,音乐要素只讲两个:速度、力度,欣赏了两首进行曲,两首摇篮曲。两首进行曲是《欢迎进行曲》、《婚礼进行曲》,两首摇篮曲是勃拉姆斯的和孟加救国的古老民歌。这些乐曲的旋律,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有的可说巳达到耳熟能详的程度,但他们只是感官的愉悦,还只是一种感性的欣赏,而我们则应该帮助他们认识音乐语言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从理性的角度来鉴赏音乐作品。

所以在欣赏《欢迎进行曲》时,我请同学们注意乐曲的速度、力度及基本情绪,更仔细一点,速度、力度在乐曲中是否一贯到底?带着问题欣赏。同学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欣赏更投入,问题的答案也不难得出。欣赏《婚札进行曲》时,要求与《欢迎进行曲》作比较,都是进行曲,前者因为情绪热烈欢挟。所以速度快,力度强;后者因为场面庄严、隆重,所以速度中等,力度仍强。欣赏两首摄篮曲时,一方面是两首摇篮曲的比较,另一方面与进行曲比较。两首摇篮曲尽管旋律不一样,但由于基本情绪一样,要表现宁静、安样,所以速度、力度都相似,而与进行曲则完全不同,从而得出速度、力度对表达乐曲情绪、塑造音乐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在欣赏《二泉映月》时,让同学们欣赏由二胡和小提琴不同乐器演奏的曲子,来体会音乐要素——音色对表达音乐作品历起的作用,二胡的音色侧重表达旧社会艺人的悲掺情景、凄凉心情,而小提琴的音色则表达了江南水乡旖旎风光。这样分析、比较,提高了同学们鉴赏音乐美的能力。经过一年多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实践,同学们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力相应提高, 高二(1)一同学写道:“我便不再满足那些随波逐流、只具有短暂生命力的流行歌曲,我开始喜爱上那优雅而蕴藏深刻含义的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另一同学则说:“音乐使我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减轻了学习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使我的感情变得更为丰富,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二(4)一同学则说:“上了高中,以为不会再有音乐课了,可没想到仍然有,在课上我欣赏到了世界各地许多名曲,扩大了我的视野。”还有学生认为“音乐课是提高自己欣赏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老师的教导则是我向高处攀登的阶梯。”……

同学们的话语说出对音乐的喜爱,对高中音乐课的欢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努力钻研大纲,钻研教材,想方设法,提高同学们的鉴赏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得之见,恳请同行不吝指教。

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篇4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教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对音乐教学积极探索和研究,下面是就爱阅读为大家准备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1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基本能力学科的开设,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2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上,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地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力。比如欣赏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歌舞音乐、戏曲和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采用多种方法,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县方设法的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具体为:

⑴ 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观看视频,对各单元的内容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⑵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打拍子、打节奏,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有困难,但是从长远和整体性来看这是很有必要的。

⑶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音响设备,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便哼唱旋律,反复练习,学生的识谱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 课堂内让同学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主体主动的参与,实践的能力,从而使的学生的情绪高涨,是的音乐课上的更加生动活泼。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学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中学生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学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出音乐中最纯净的美。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3

一、课堂教学:

高一年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此外,在音乐欣赏课上我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4、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举办了各种有意义的的文艺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音乐知识竞答等等。

四、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情形来打分。也希望音乐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音乐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4

音乐鉴赏在高中音乐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怎样才能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与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高中音乐鉴赏课体现优质高效的特点,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要想让获得音乐感知则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获得音乐体验。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感知、领会音乐的过程。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主体,教师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领会作品,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当中,受到音乐的感染,才能抓住音乐作品的本质。讲通、讲透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在欣赏相同的音乐作品时,学生也会依据自身经历与生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呈现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课中不宜过多讲解音乐内容,而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二、加强师生对话、交流,增强师生互动

创建科学高效的音乐课堂,常常以师生间的合理互动为前提。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就是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利用设问和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话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教师的角色由此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主持者,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掌握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个体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享受同学间的音乐感悟,可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自多个方面增加自己对音乐的认知。教师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对那些存在显著错误的、与科学道理相违背的看法要及时给予指导;而针对那些立意新、创造力强的意见,则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体验式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与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巩固原有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应用问题体验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各种问题当中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展示各种音乐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强烈愿望,进一步体验学习过程;如教师可以反复播放经典音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认识,才能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战火纷飞年代的意境,在具备一定的感情基调以后,教师可以展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与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相比,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自理解音乐主题开始,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然后结合音乐内容和创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构成与体裁,感悟音乐作品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赏析者本人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它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在赏析作品时具有认知、强化、研究、评价等多种情感体验与升华。所以,要求学生加强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过程,在当前的审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有效引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丰富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当中,提高音乐鉴赏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捕捉到学习重点,有时还会出现偏差。有时教师也易将精力用于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上,而用于钻研教材的时间过少,不能进行认真的教材教法设计。做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发挥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和长处,才能使高中音乐鉴赏课得到成功。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人们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视,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也必须提到提高,因此广大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致力于研究课堂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与发展创新,积极创造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课水平。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高一年级,以音乐鉴赏为主,本学期实际授课16课时。

四、工作任务:

1、高一年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班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工作,将作为重点落实。此外还有一些特长生辅导工作。

五、教学目标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

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高一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培养音乐基础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学二部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6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曾一度称为“唱歌”课,且现在“唱歌”教学的份量在音乐课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突出了“唱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如日本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先生所指出的“歌唱是人类的本能,歌唱是人类最自然的行为之一。歌喉是人人随身携带、最方便的‘乐器’,歌唱是表现人们喜怒哀乐的最恰当的手段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小学学音乐课程中会如此强调“唱歌”教学的原因所在。在义务教育阶段“唱歌”是音乐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而高中阶段《歌唱》属音乐课程中单独开设的教学模块,那两者之间的学习有何区别与联系呢?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歌唱》模块教学的准确定位。首先,从名称来看,“唱歌”和“歌唱”的主体学习内容是歌曲的演唱,但“唱歌”重在演唱歌曲,而“歌唱”的内涵更广,应该包括与“歌”和“唱”相关的诸多内容,如,歌曲的学习,演唱技巧的提高以及歌唱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等等。其次,高中阶段的《歌唱》教学目标定位更专业,指向性更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安排“唱歌”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高中阶段的《歌唱》模块学习旨在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并使学生对“歌唱”的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歌曲演唱、表现、排练、赏析等的综合能力。再次,高中阶段《歌唱》教学的内容更具专业性,学习的时间也更集中。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以齐唱、合唱歌曲的学习为主,并将歌曲学习与音乐教学其他领域相结合。

高中《歌唱》模块涉及到各 种演唱形式的学习与实践,并且是歌曲演唱与歌曲赏析相结合进行学习,学习时间集中于一到两个学期。最后,高中阶段《歌唱》模块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歌唱学习,是全员参与的唱歌学习;高中阶段是选修课程,是一部分对“唱歌”有兴趣,或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学习。学习的方式也更主动,以互动或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某种教学目标展开的,任何教学措施都是为着实现某种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关系到整个教学的开展。如果将《课标》中对《唱歌》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具体化,笔者认为,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如下几种与“歌唱”相关的能力。一是歌曲鉴赏能力,能对歌曲创作的艺术品位和歌曲表演者演唱水平进行正肯的评价;了解歌曲表现的各种形和各种演唱方法及其表现特点;熟悉一些经典的各种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能够感受人声丰富的表现力。二是歌曲表现能力,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在独唱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在合唱中,能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的动作作出敏锐的反应。三是歌曲排练能力,具备一定的歌曲表现的自主排练的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学唱歌。了解排练的一些基本常识和要求;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的评价。教学目标又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在较短的18课时内最大限度地达成上述三方面教学目标,如何针对模块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需要认真思考和精心安排。笔者认为,首要问题是要摆正教材的使用观:不主张教教材,而是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进行“歌唱”教学。具体来说不是要老师们在18课时内将教材内容全部教给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听、唱、排”的能力。理解到这一点,对于在18课时内如何开展“歌唱”教学非常重要。为了能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教学时建议师从以下三面着手,创造性地进行《歌唱》教材。一可取舍教材内容,即可选取教材中最有利于教学的部分材料进行教学。二可重组教材内容。即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次序,甚至可以几方面内容同时进行教学。三可拓展教材内容,即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拥有的资源情况,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现实音乐生活息息相关的鲜活的“歌唱”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课标》中明确指出: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强调“让学生多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歌唱》模块中“欣赏歌曲”主要听什么及如何听,才能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呢?合唱是具有十分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体裁多种多样,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合唱歌曲的欣赏与表现也是《歌唱》模块的重要内容之一。《歌唱》教学合唱欣赏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学生不仅要一般性地感受、体验合唱,更要深入理解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及其深刻内 涵。欣赏时关注作品的创作风格及表现特点,聆听声部音色的和谐、均衡、协调、统一;了解合唱艺术的基础知识,如,合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合唱艺术的种类(无伴奏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合唱队的编制等;熟悉一些经典合唱曲目等等。对除合唱外的各种演唱形式的欣赏,也是《歌 唱》模 块 中 学习内 容 之 一。欣 赏 表演 唱、对 唱、组 合 演 唱、小组唱等演唱形式曲目,突出了解其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及艺术表现特点;欣赏独唱曲目,应强调对几种演唱方法、各类人声特点以及对著名独唱表演艺术家演唱风格的了解。让学生充分体验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了解音乐演唱艺术中的各具特色的演唱形式,提高学生在声乐欣赏方面的艺术素养,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声乐演唱兴趣。《歌唱》模块教学中的“欣赏”教学开展,可采取“集中欣赏”和“结合欣赏”两种形式。“集中欣赏”即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就“歌唱”中某一内容以“主题”的方式集中组材欣赏。如,“感受合唱经典”、“无伴奏合唱作品赏析”、“童声合唱的艺术”、“五彩缤纷的演唱形式”、“独唱的魅力”等等。“结合欣赏”即在进行演唱实践时结合排练曲目进行赏析。《课标》中对《歌唱》模块的教学建议中强调:排练合唱曲时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受与体验。结合学生的排练曲目赏析,让学生熟悉了解作品的表现特点,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感受音乐作品的美,体会和谐统一的合唱音色,即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又能为更好 地表现歌曲打下基础。同时,表演又是强化音乐理解力和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的融合,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促进 学生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共同的提高。

演唱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也是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高中《歌唱》模块中的演唱技巧的学习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如,学生之间嗓音条件、学习基础、对演唱方式兴趣偏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习的周期较短(18课时);“一对多”的学习方式等等。在《歌唱》模块的演唱技能学习中,确实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困难在这样一种受诸多条件限制的演唱技能学习中,应以最基础的演唱技能学习为主,基本做到: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在演唱技能的学习中应尽量做到三个“结合”。其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小学的演唱技能训练中,更多是教学生如何“唱”;而在高中的“技能训练中”,要强调让学生掌握一些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的基本原理与规律,感情表现的基本原则与手段等。通过短期学习获得一种声乐学习的方式,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其二是集体训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声乐技能训练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声乐技能教学也一般采用“一 对一”的方式上课。但在高中“歌唱”教学中受师资和时空的限制,普遍只能采取“一对多”的声音训练方式。因此,要充分利用“合唱”这种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机率,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创造条件,或以不同唱法分组、或以男女同学分组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 演唱方面问题,提高其演唱水平。其三是学习与表演相结合。《课标》解读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一定要融在歌唱艺术的实践活 动过程中,将歌唱技能训练与歌唱艺术表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那种技能训练与歌唱实践两层皮的教学方法应该予以摒弃。演唱技能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表现音乐,演唱技能的学习一定与表演相结合,如,将表现歌曲的情感作为教学的主要关注,激发演唱情感,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将咬字吐字的知识技能和发声方法等知识技能融合在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加以解决,等等。技能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相结合,摆脱了单纯讲授知识、机械地训练技能的桎梏,也更适合普通高中学生声乐技能学习的需求。

论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7

1、引导学生熟悉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当学生接触到一件美术作品时,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这件作品的基本内容和思想主题。比如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由于这幅作品不是一般的宣传画, 它的主题思想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尽可能的进行细致分析。教师应首先讲述这幅画的主题, 即耶稣在临刑之前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情形。不过, 仅仅讲这一点还是比较表面的。教师还必须进一步解释:画家把善与恶的搏斗在一瞬间告诉了观众, 这从耶稣和门徒们不同的动作、姿态和表情上显示出来, 进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作的细微之处。至此, 学生就从善与恶的搏斗中理解到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在歌颂至善的光明与伟大。另外, 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 任课教师在分析每一件作品前都要查阅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资料, 如作者的生平、创作意图和创作过程等, 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作品。尽管我们很难像美术史论家一样, 周密地研究作品产生的各种时代条件, 并全面地加以评论, 但是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历史背景在教学中仍然是必需的。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 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为了使学生在欣赏中了解作品的内容, 教师应进一步分析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形象、结构等表现形式。譬如上面提到的《最后的晚餐》, 在构图上把耶稣安置在正中央光线最亮的部位, 对于十二门徒的处理, 作者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构图法, 把他们分成四组, 形成四个三角形平分在耶稣左右, 再用手势和姿态把各组联系起来, 最终形成一个有机变化的统一体。可以说, 《最后的晚餐》之所以成功表达了主题, 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正是由于画家笔端的光、色、点、线的种种变化, 形式美也正是在它们的交合、交融、交响间呈现出来的。如果不谈这种构图的形式之美, 学生就很难独自体会到这些内容, 进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操。更进一步, 教师还可以讲述这幅画作所经历的沧桑历史:画作最初绘于教堂的墙壁之上, 历经几个世纪的自然和人为侵蚀破坏,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图画已经不慎清晰, 个别地方甚至色彩脱落、模糊, 但这并不影响整部作品神韵的传达。

3、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社会效果。

一件美术作品是否成功, 不光要看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如何, 还要从作品是否真实反映了生活现实, 以及所取得的社会效果来评判。也就是说, 还要考察作品是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作为高中美术教师, 我们应以正确的欣赏立场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分析。譬如《最后的晚餐》表现的虽然是圣经故事, 但它在宗教故事的背后, 却反映着普世意义的善与恶的搏斗。耶稣的出众智慧与牺牲精神, 都显示了一个至大至善的性格, 能够给学生一种真善美的正面形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犹大猥琐和惊恐的神态, 以及紧紧攥着钱袋的手, 都充分暴露了叛徒的嘴脸, 他的灵魂就会在学生的心中刻上假恶丑的印记。因此, 直到今天, 这幅画仍不失其积极的社会教育价值, 引导学生用健康的情感代替病态和消极的感情。在完成这一任务之后, 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下流行的影视和文学作品来讲解, 比如在同名电影和小说《达芬奇密码》中对这幅画有更独特的见解, 这会让学生多角度理解该画作对后世的广泛影响。

当然, 上述方法虽然是以教师讲述为主, 但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师不能在一堂课上铺天盖地、毫无重点的讲述, 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和目的, 在每堂课上提出不同的学习重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 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 鼓励他们独立观察, 充分想象, 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 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想之后, 再由教师作最后的结论。以著名画作《蒙娜丽莎》为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如下问题:蒙娜丽莎的原型是谁?她又为什么而微笑?最后老师总结发言, 讲述画作的众多未解之谜 (参加拙作《三问“蒙娜丽莎”》, 《世界文化》, 2011年3期) , 不求统一大家的思考, 但求给学生更多启发的空间。

总之,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处在摸索和发展的阶段, 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变, 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 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 充分发挥艺术教学的魅力, 提高课堂效益, 进而最终实现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学美术的教育教学对我来说是全身心投入的一项工作, 不能停留在讲清楚、弄明白的水平之上, 更要追求“讲艺术”的更高境界, 正是这一目标激励着我不断探索。

摘要: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为审美对象的以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 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认识理解力紧密相关。教学方法可以分三步骤:引导学生熟悉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从艺术形式上欣赏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社会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观察, 充分想象, 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美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艺术课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张韶明:《以学生为主体, 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艺术教育》, 2004. (06) 。

[4]赵利:《浅议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艺术》, 《教学与管理》, 2001 (22) 。

试论高中音乐教学的实践 篇8

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兴趣

就学生而言,当他们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并且决定对感兴趣的内容去学习和探究时,作为老师应该及时抓住时机,尽可能鼓励他大胆去想,去探索。老师应该放下架子,做他们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在百花齐放的音乐艺术门类中,各种音乐派类精彩纷成,各显其特色。通俗音乐作为音乐艺术形式的一种,在当今社会占领很大市场,她拥有广大的爱好者,尤其是对于开放、热情、活泼的青年学生多为之倾倒,使他们激动、兴奋、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还伴随着他们的业余生活,那无比美妙让人心旷神怡的音乐,那富于动感,超时代的旋律,无不打动他们的心,使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而丰富的遐思。正如国际音乐界人士的评语:“通俗音乐使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作为年轻人特权的艺术形式,流行音乐富有青春活力。”人们天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正是探究性学习的心理基础,这种好奇心、探究心不仅是学习的巨大动力,而且还满足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愉悦的需求。因而我在探究性学习之前,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对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感受美,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创设和谐的气氛。在探究性学习前期,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通过播放音乐DVD、电影、电视表演,故事以及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班级小型音乐会,有意识有目的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他们达到去体验和实践的目的。同时引起他们对现代音乐、流行音乐、其他音乐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确定探究主题和方向

音乐体验是通过人的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人和音乐产生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了内在的音乐感受。首先放手发动同学们去查找资料,教师给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料,并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光盘以及音乐词典等寻找答案。这样,通过努力学生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感悟到学习中的乐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正是因为在学习前期,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我把参与学习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浅层参与;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音乐VCD、DVD,选择一些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歌曲、乐曲进行感性的欣赏。第二,较深层次参与;了解音乐的基本常识、音乐的表现功能和音乐语言要素。能初步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技能。第三,深层次参与;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形成主動参与的行为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古典、浪漫、现代)音乐、(民族、芭蕾、现代)舞剧音乐等作品,去感受音乐语言的丰富色彩和心弛神往的感染力。我们的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才饶有兴趣地提出想探究性的课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商讨,最终由学生确定了探究性学习课题。

三、鼓励学生想象和创新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培养学生想象力就要欣赏音乐时展开联想。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脑海里的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想象也不断地升华。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往广处想,往新处想,往趣处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创造性想象。我在一次问卷调查中一个学生写到:“音乐的学习原来如此美妙。当那些我原以为只属于下里巴人的通俗音乐,其实还包含那么丰富的内涵,不但了解了通俗音乐的源流,还了解到高雅音乐的特色风格。音乐的世界有阳春白雪存在,就有下里巴人存在。”?还有一个学生写到:“通俗歌曲唱法的艺术特点:‘声音质朴、独特韵味、夸张表演、自弹自唱’,正因为它融入这么多的特点,才倍受同学们的青睐。”学生得出探究结果后并不意味着探究的结束,而是意味新的问题出现,新的探究开始,从而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例如对通俗音乐概念解释;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的起源与发展;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比较等新问题。学生通过网络和查阅资料总结出:“通俗音乐概念解释:①泛指不具有超时代的永恒性价值的音乐。②20世纪的音乐喜剧、爵士乐。②娱乐性音乐。④商业“包装”的音乐等”。还有的同学说,“由于通俗歌曲是大众的音乐,取材多来源日常生活,而富于娱乐性,且手法和演唱风格比较自由,所以通俗音乐更容易接受,而艺术歌曲在演唱技巧上比通俗音乐的难度要大得多,有些歌曲歌词内容较深奥难懂”等等。

四、改进式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最后一环,它决定着学生探究的方向和价值,是探究的结果。因而如何评价意义重大。评价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首先,我认为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视形式上的评价,轻总结性的评价;重视对探究过程中学生探究性学习行为积极性的评价,轻视在探究结束后进行过多的说教评价;重视学生对音乐显示出一种学习的自然与活力,轻视对音乐的理解遵照千百年所流传下来的说法,以不断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其次,重视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轻视解决问题的结果。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的行为出现偏差,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也许是最直接的,所以不要随意否定。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合作性要进行积极评价,重视评价的多面性。

上一篇:围挡广告文案下一篇:名人名言英语短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