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教师评价细则(推荐11篇)
1.各班月评价结果比例:优秀占20%(90分以上),良好占50%(70—89分),合格占25%(60—69分),不合格占5%(60分以下);重大违纪(经学校处理),直接定为本月不合格,不占班级比例,评分为班级本月考核最低分;班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比例要与学校规定考核比例相符,计算出现小数点,直接进一位;因加(扣)分项导致的等级变化,不占班级比例。
2.品德评分和学习评分由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细则,内容不与其它考核项目重复。
3.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对各评价小组评分进行汇总,对各小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每月将汇总评分电子版报政教处,并督促各小组每周班会公布“一周清”,做到客观、公正评价。
4.每学期四次月考核成绩的平均分即为学期成绩,每两学期平均分即为年度评分,以此作为评定星级少年、优秀班(团)干部、优秀团员、先进个人的主要依据。毕业考评以年度考核总评为准。
5.连续两次综合素质评定为不合格的学生,以及累计三次评定不合格的学生,毕业鉴定为不合格。
6.获“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集体奖的班级,学期“优秀”、“良好”比例上浮2%。
7.班主任组织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客观、公正的做好全班同学的月评价工作,各班同学可利用学校信箱对此项工作进行监督反馈。
政教处
在现代教育的今天, 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有:思想政治素质、法制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心理平衡素质、技能创新素质、劳动文体素质、审美修养素质、卫生环保素质、社交能力素质等。由此, 可以建立教师“综合素质”的因素模糊集M为:
M= (思想政治素质, 法制道德素质, 文化业务素质, 身体健康素质, 心理平衡素质, 技能创新素质, 劳动文体素质, 审美修养素质, 卫生环保素质, 社交能力素质)
根据专家经验, 确定教师“综合素质”因素的权重模糊集U为:
另外, 设教师“综合素质”因素的评语模糊集V为:V=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
一、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判
现调查统计教师C的“综合素质”情况如下:
从上述调查统计情况得到教师C的“综合素质”的评判模糊矩阵R为:
由教师C的“综合素质”因素的权重模糊集U和评判模糊矩阵R, 可以得到教师C的“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判V为:
由上述模糊综合评判V可以知道, 有34.35﹪的人认为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为“好”, 有37.15﹪的人认为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为“较好”, 有23.8﹪的人认为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为“一般”, 有3.55﹪的人认为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为“较差”, 有1.15﹪的人认为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为“差”。
二、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
根据经验, 我们认为“好”为100分, “较好”为85分, “一般”为65分, “较差为45分, “差”为30分。于是, 可以得到教师“综合素质”的评语等级分值模糊集E为:
E= (7) 10085654530 (8) T
因此, 由教师C的“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判V和评语等级分值模糊集E, 可以得到教师C的“综合素质”的评价D为:
即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分值为81.4825分。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评价;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9-0055-02
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能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对于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切实调动和发挥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本人和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教师教学评价的现状
国外教学评价起步较早,大多数大学都通过学生分级评价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我国的大学教学评价已在多种层次得以体现,有的注重系统性、有的注重诊断性,整体来说,缺乏对教师教学过程以及教师发展的评价,即缺乏对教师教学质量全程化和系统化的整体评价[1]。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评价主体和内容有待多元化,缺乏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综合性
1.在评价主体上过度强调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
的评价,而忽视专家、领导、同行和教师自评等其他主体的评价;2.在评价内容上,主要局限在课堂教学,而对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等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评价不足。
(二)评价指标有待完善,缺乏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
这表现在:1.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不平衡,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以及教材使用的监控较少,对实践教学环节监控不力;2.评价指向于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没有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评价其在教学中批判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成长和发展程度[2];3.评价标准不能很好地体现发展性、形成性评价的要求;4.指标体系一般是由教学管理部门设置,没有真正从评价主体的角度考虑,难免有所偏颇。
(三)反馈体系有待健全,缺乏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效性
表现在对反馈信息的落实解决和跟踪不够重视,在整个具体的反馈实施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反馈信息,特别是对某些跨部门的反馈信息很难跟踪,不能形成闭环反馈链,某些重要信息被掩盖。
(四)良好的制度保障急需形成,缺乏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长效机制
有的高校在教学评价时,为了保证制度上的完备,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有关规章制度,具备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办法,但没有遵照执行,教学质量的持续保证与稳定提高受到很大影响。
二、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行为的塑造体系,其构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好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即学校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确定具体实际的评价目标和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高校应该成立专门负责教师教学综合评价的专家组,从方案的制定、实施到结果反馈与申诉处理,全程参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工作,及时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笔者根据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要求,结合从事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的经验,力争构建一套合理、务实的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全程化和系统化的整体评价。采取的方法是:研究相关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政策文件和期刊文献,结合学校发展对教师期望和教师实际情况,明确评价的目的与原则,设定评价主体和内容,建立相对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优化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
(一)评价目的和原则
通过科学、严谨的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体系,有助于多渠道收集各类教学信息,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评价,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教师发展,调动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精心组织教学,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评价要坚持以下原则:1.科学、客观的原则。科学性表示评价的指标、方式和程序等必须是科学的,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客观性表示在评价过程中要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结合教学工作特点,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反映教学的真实效应。只有确保评价的科学、客观性,才能使评价产生有益的作用。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复杂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相互参照、互为补充,将会减少评价的片面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可操作性和说服力。3.全面综合评价的原则。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要全面,应涉及教学的主要环节。由于不同的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处位置不同,接触事物的层次和角度不同,对问题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在评价中必须考虑到不同评价主体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评价。4.制度化原则。评价体系一旦形成,必须制度化,坚持贯彻执行,形成长效机制。
(二)评价主体和内容
合理确立评价主体并有效发挥其功能,是教育评价成功的根本保证,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结果和效果[3]。目前,广泛提及的评价主体有学生(评价当学期除重修重考以外的在读学生)、专家(包括学校教学督导员或者聘任的相关专家)、领导(包括校级领导、各教学单位的党政领导和下设的二级教学机构负责人以及其他职能部门领导)、同行(包括同一个院系(教研室)的教师或承担相同学科相近课程的教师)、教师自评。上述各评价主体有其不同的适宜评价的内容,因此,根据评价内容,充分发挥各评价主体评教的优势,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科学选择适当的主体组合。
(三)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主体和内容,制定适于各主体评价的指标体系,要将各主体熟悉的、能掌握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内容,并划分适宜的评价等级,而每项指标所占的权重能够有一定的引导性,给所有教师一个信息,就是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各高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对于各主体在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笔者根据专家咨询法、文献法确定如下:学生评价占50%、专家评价占25%、领导评价和同行评价各占10%、教师自评占5%。
(四)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教师申诉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评价结果必须及时反馈到教学的相关过程,进行有效调节,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反馈是教学评价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其作用是:使评价体系成为闭环,从而使其优化成为可能;为调控奠定基础;帮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的情况,改进教学工作;帮助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改进教学管理工作。在进行反馈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诊断与改进的功能,减少其功利性,达到其帮助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改进教、改进学、改进管的目的[4]。这里有纵向反馈与横向反馈,如下所示。
建立切实可行的申诉机制,保持复查、申诉渠道的畅通,对评价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对评价结果的有关信息有异议,可以通过规定程序进行申述,申请复查,以期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此外,还应重视对影响教学水平客观环境因素的研究并将其纳入教学评价中[5]。如很多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学校应合理核定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改善教学管理环境等,保证教师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当中。
任何一个标准都有不足之处,任何事先设计好的评价体系都会发现存在缺陷,可能是内容方面的,也可能是操作方面的,都需要依据学校的现实和发展状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可行的评价体系[6]。
参考文献:
[1]王晶.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教学研究,2009,(9).
[2]宋燕.我国大学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0,(8).
[3]樊小东.试论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主体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7,(5).
[4]张安哥.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李春玲.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评价目的: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落实课程计划,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有效地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
二、评价依据:
新《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小学)》、《小学管理规程》,以及上级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
三、评价内容:
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以评价学生基础学力为主的学科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和以评价非学科素质(体质、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实践、研究、创新、发明等)为主的综合素质评价。
四、评价对象:学校全体小学生。
五、评价方法:
(一)学科基础学力评价方法
学科基础学力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1.过程性评价
每学期期末之前,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分学科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形成的技能进行测评。各学科测评的主要内容为:
语文:测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普通话等方面的能力。数学:测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测评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听读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成果,以及学习的自主性等。
科学:测评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精神、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制作、观察、交流与合作等。综合:测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即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
文体:测评学生视唱、音乐欣赏等方面的能力。测评学生的美术素养,如对名词、术语的理解,并能利用名词、术语和基本的美术语言对艺术作品作简单的评述;理解美术文化;感受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测评学生的体能、体质、健康意识方面的能力。
实践技能:评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
以上各学科的具体评价内容,将分学科、分学期、分教材对每个学生每门学科进行测评,过程性评价试题由教务处组织年级组老师分年级研讨命题,然后以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测评。单元学习效果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既要注重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优秀”、“良好”、“合格”评定等级,避免简单打分量化的评价方式。
2.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分为期中测试和期末测查。阶段性评价以等级的形式出现,不得以分数的方式评价,更不能以分数排名。
(1)期中测试:由中心校组织抽测,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全面测试,要求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期末测查
期末测查根据学科不同分为期末考试、期末考查、期末评价三种形式。期末考试、期末考查由中心校统一安排,学校组织实施。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品德与社会(或品德与生活)为期末考试学科。期末评价是任课教师在平时学科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学生全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期末评价的学科为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为确保课程计划的落实,教科所每学上期期末将抽取非毕业班一个年级进行调研测查,调研测查与学校期末测查合并进行。调研测查的学科为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品德与社会五科,其中语文、数学分科考试,科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综合考查。期末测查,以测查学生的基础学力为主。测查内容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评价要求为导向,试题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测试应有利于促进课改,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二)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是记录学生成长足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以客观反映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方面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以等级的形式出现,每学期评价一次,毕业时进行总评,评出该生整个小学阶段的综合素质等级。成长记录袋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每学期应经学生家长过目并在相关栏目内签注评价意见,学生转学或毕业时,交给学生自己保存。
五、评价机制:
白桑中学教师陈早兵 为了做好我校七年级学生B卷测查工作,切实发挥评价推动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根据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测查方案.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指导思想是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为基础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客观、公正、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素质状况,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评价中要达到的目的要求:
1、评价的方案、标准、内容、方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评价中应把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相结合,体现个体差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潜在能力的发展。
3、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水平,力求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教育作用,促进老师、学生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促进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5、遵循上级文件精神,联系学校实际,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组织机构
成立各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老师、科任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意见,具体职责是负责班级学生的评价工作,为每一位学生做出评价、接受家长的咨询等。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
三、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一)评价工作整体步骤:
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成立机构,研制方案细则,建立制度,宣传动员。
2、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操作规程,全面实施评价和结果审定。
3、反馈结果阶段,向教育局上报学校评价结果。
(二)评价工作的程序:
1、学生自评。为了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为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在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之前先进行学生自评。具体方法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对自己本学期的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可以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提供参考。
2、同学互评。在全班同学听了每一位同学的自评,并仔细查阅了每一位学生的材料之后开始同学互评。
一、评教学思想1.是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2.是否及时巧妙地渗透了德育教育。3.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4.是否做到了针对不同学生个别指导,有没有对后进生进行个别指导。
二、评教学目标1.是否准确把握了教学目标,具体的制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2.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三、评教学内容1.是否准确把握了知识、能力、情感的增长点,有无知识性错误。2.是否抓住了重难点,要求对教材处理详略得当。3.是否对教材内容很熟悉,是否整合了现有的教育资源。
四、评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是否灵活多样,环节衔接是否自然。2.导入、导语是否准确精彩,是否把学生引入了教学情景。3.是否善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参与状态如何,有无包办代替、满堂灌的情况。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五所新升格本科院校的81名教师, 其中专职教师67人, 部门领导14人。男教师41人, 女教师40人。
1.2 问卷及数据整理
问卷分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师的创新与实践素质四个维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分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政治立场、思想品质三个子因素;教师的教学素质分为教学效果、教学工作量、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五个子因素;教师的科研素质分为科研项目、科研品质、科研成果、科研获奖四个子因素;教师的实践与创新素质分为指导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成果四个子因素。问卷共有16道题, 每道题有不重要、不太重要、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等五个选项。发放问卷87份, 回收有效问卷81份。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现状
调查对象对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综合素质中相对重要程度评价中, 教师认为政治立场“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90.1%;教师认为“思想品质”、“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85.2.9%;教师认为“职业道德”、“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95.7%。可以看出, 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排序是职业道德、政治立场、思想品德。
2.2 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素质评价现状
调查对象对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的教学素质在教师综合素质中重要性评价中, 教师认为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92.5%;教师认为教学工作量“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84.9%;教师认为教学态度“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82.5%;教师认为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77.5%;教师认为教学方法与手段“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76.2%。因此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的教学素质中各子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排序是教学效果、教学工作量、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
2.3 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科研素质评价现状
调查对象对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在教师综合素质中重要性评价中, 教师认为科研项目“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90.3%;教师认为科研品质“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84.7%;教师认为科研成果“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77.9%;教师认为科研获奖“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75.8%。因此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对科研素质各子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排序是科研项目、科研品质、科研成果、科研获奖。
2.4 升格本科院校教师实践与创新素质评价现状
被试在实践与创新素质的评价中, 教师认为指导实践的能力“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92.2%;教师认为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84.3%;教师认为创新意识“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78.1%;教师认为创新成果“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和为76.9%。可以看出, 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的创新与实践素质各子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排序是指导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成果。
3 讨论
3.1 注重青年教师思想素质的提升
调查发现, 大多数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师德表现良好, 敬业爱生, 但仍有少数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思想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多数新升格本科院校地处边远山区, 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 教师待遇偏低。部分年轻教师在应聘时学校承诺付给安家费、科研经费倾斜等优惠政策。但由于多数新升格本科院校“家底薄”, 资金紧缺, 因而致使教师就职两三年甚至四五年, 学校还无法兑现应聘时的承诺, 部分教师以此为由, 辞职、离职、调离等现象时有发生。可见, 加强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 加强青年思想教育是新升本院校的重要工作。
大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 与学生接触机会多, 其思想品质、政治立场、言行举止等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学习活动, 写学习心得, 将理论内化。二是内外结合, 现身说法。聘请校内外师德模范讲叙自身的模范事迹, 谈师德的重要性, 让年轻教师感同身受, 认同教师职业, 感受教师职业的光荣和伟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才的学习实践活动, 如师德演讲比赛, 师德表现事迹展现, 观看师德模范视频, 师德模范评选活动, 走访离退休优秀教授等实践活动, 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师德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光荣感。四是开展师德建设年 (或月) 活动。五是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 不断提高待遇, 使他们安心、用心于教学和科研。
3.2 注重教师教学素质中的提高
新升格本科院校多数是原来的师专独立升格, 或者是原来的中师、中专联合升格而成的, 教师队伍结构中多数是这两类学校的教师。多数教师专业知识扎实, 教学方法得当,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好。但应看到, 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不少教师教学模式依然是“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现象少见。从教学手段看, 依然是“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课件制作水平偏低, 部分课件使用者完全直接使用国家精品课程的课件, 而没有根据自己的学生、学校实际修改课件使之更适合自己的教学。从教学评价看, 有些课程一个学期只做一两次作业, 没有任何操作性作业。作业量的偏少和作业形式的单一难以使学生内化知识, 形成技能, 提升能力。学生的学业成绩一般是期末纸质考试成绩。考试方法的多样化、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多样化有待改善。
3.3 科研素养有待加强
调查中我们发现, 新升格本科院校有教师能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 且学校的科研工作质量正逐步提高, 但从中也发现一些不太乐观的现状。从科研意识看, 部分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科研的团队精神缺乏。访谈中得知, 项目主持人“一人独立支撑整个项目”的情况不少, 为了成功申报项目, 申报书中除主持人外的成员多数是临时“凑名”, 实际研究过程真正参与研究者为数不多。从科研成果看, 部分科研成果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多数研究止于项目结题申报书, 而没有形成科研长期化和长效化。从科研科研获奖情况看, 虽然有获得省部级、院校级的科研成果奖, 但数量偏少, 获得国家级的更是寥寥无。一方面可以看出组织申报工作在深入细致方面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科研质量有待提升。
3.4 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提高
新升格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 更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除了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实践课时数的要求外, 更要求教师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而多数新升格本科院校原来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忽视或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多习惯于讲授书本理论, 而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存在明显的缺陷, 为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任重道远。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如下策略:第一, 高校教师到生产一线锻炼一到两年, 获取实践经验。第二, 聘请生产一线的师傅 (或老师) 到高校担任实践教师, 除了高校学生获益, 高校教师也可以从观摩中获取实践教学经验。就师范生培养而言, 近几年的“顶岗支教, 置换培训”是一种互惠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师范生到中小学顶岗实习, 被置换的中小学教师到高校培训, 一方面师范生有更充足的实践锻炼时间, 另一方面被置换的中小学教师免去教学任务问题的后顾之忧, 而安心参加培训。既提高了师范生的实习效果, 也提高了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效果。
3.5 评价对象应多元化, 评价方法应科学化
调查发现, 多数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对象多元, 评价方法合理。但也有部分学校评价对象单一, 评价方法欠科学。在个案访谈中我们发现, 不少教师认为, 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 只是教研室主任全权负责评价本教研室的所有教师, 或由部门领导全权负责评价本部门所有教师。为此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从单一化的评价走向多元化的评价, 采用教师自评、同事互评, 任课班级学生评教、部门领导评价等多元化评价相结合, 保证数据来源充足性。对评价方法来说, 不少学校只是采用简单的加权方法, 应该充分应用统计学的相关理论, 建立科学、合理、易行的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Z], 教党[2013]12号.
[2]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宽泛的概念,从狭义的角度看,主要指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根据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的分类,课堂教学质量也需区分。确定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建设一支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进一步确立学科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通过“以评促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教学特色,使课堂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两种方式,当然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离不开外部评价。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坚持“五个”突出,即:突出科学性突出激励性突出公平性;突出整体性;突出发展性。
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评价内容促使教师教学“两手抓”。教育部门一方面提倡素质教育,而另一方面却给教师按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排名。而主管部门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能否被聘直接挂钩,学生的考试成绩占教师评聘考核成绩的40%。因此,在评聘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的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同时教师在紧抓教学成绩之时,还要准备各种作业,以应付各级领导对素质教育的检查指导,致使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能够真正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技巧和学生身心素质的教学方式,得不到运用。
对教师“德”的评价操作不规范。聘任制及学校给教师排名次,致使领导、教师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不和谐。学校用同事之间的打分考查每个教师的“德”,而教师往往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评价别人“德”的标准。在学生评价教师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因教师要求“过严”,在给教师评分时,就会不顾及教师的教学实际,故意压低教师的得分,甚至给出反常分数。这样,使得有些教师为了功利目的,一味迎合学生,放低对他们的要求,以获得评估高分。有的教师由此对学生产生看法,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产生敌对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评价发生偏离。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奖惩为目的,单纯地把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作为解聘、晋级、加薪、评职称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把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仅仅落实到奖惩上,就必然会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影响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投入程度。此举不仅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会产生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现象。
教学成绩的评价无统一标准。现在的教学评价过程,一直沿用传统的用学生考试“一分两率或三率”的方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而此项方法颇不科学,一是学生基础不同,统一比较不公平;二是由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致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无法真正做到横向比较。
评价形式不灵活,可操作性差。依据严格的指标体系评价教师,一般只利于淘汰不称职的教师,不利于教师发扬各自的教学风格,更不利于教学改革实验的开展。因为进行课改实验时,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否得到很好的提高上,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教学成绩有所下降,但这是学校和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事”,于是,教师就会为得到评价者的“指标体系”的认可,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化、程序化的教学,使教师、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集中从原来单纯评价教师教得怎样转化为注重学生学得怎样,加大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力度,强调了学科教学的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互动性等现代教学特点。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增强学校广大教职工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各科教学的特点,注重对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加大学生对教学评价力度的同时,选择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公正、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的实际。考核的目的是激励教师不断地努力,决不能用考核排名次的方法去伤害教师的自尊和人格。按名次、分数发工资、奖金,还会引发教师抢占学生时间、加重学生负担现象,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关系紧张,破坏工作氛围的和谐与轻松。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是否公平、公正、合情合理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让教师感到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了,他们就会心情舒畅、自觉自愿地投入工作之中。评价的关键就在于它的内部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对教师的评价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应该是公开、透明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学生问卷评价、集体评议相结合的综合结果。让评价与教师的工资报酬挂钩,每个教师每学期可以拿到一张考核表,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在全体教师中所处的位置。但是,每个教师所处的位置,只有这个教师自己知道。考核的目的是激励教师不断地努力,决不能用考核排名次的方法去伤害教师的自尊和人格。因此,这种评价反馈不会伤害教师的感情,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另外,对教师的考核要完全是公开、公平的,保证没有暗箱操作。尽可能是综合学生、教师、一些校外专家的意见共同给出的。教师拿到自己的评价反馈表,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解释,申辩。学校对申辩的教师不应歧视、打击报复。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和组织体系是质量评价的关键
建立教学巡视组、教学信息组,负责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收集。让教学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并进行及时协调反馈。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任何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必须有它有效的反馈子系统。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是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基本途径,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性意见。为获得更为生动的材料,我们还通过走访或座谈会的形式,使调查结果更全面、准确。
改革考试的组织与诊断形式。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不仅是一种手段,它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他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特别重视命题的科学性和考试方式的创新。可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实行考教分离;实行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结合等。通过考试改革,试卷命题质量会比以往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更可打破多年来闭卷笔试的一统局面。
央企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实行百分制,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为70%,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为30%。得分达到85分以上的为优,70分以上的为良,50分以上的为中,40分以上的为低,40分以下的为差。财务绩效的评价主要包括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4个方面,分别有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以使评价更加科学全面。引人注目的是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了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八个方面,央企是否有重大创新、吸纳就业状况、资源节约状况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都纳入评价中来。
据了解,之前国资委曾发布《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并对部分央企进行了评价。在2005年度纳入国资委考核的166户央企中,华源集团等6户因没有完成考核目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企业财务数据不实等原因被判定为“不及格”。
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综合绩效评价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企业负责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评价结果将成为央企负责人年度和任期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此次发布的细则更加全面也更具操作性,不仅考虑企业的经营绩效,也考虑企业的努力程度,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
一、培训规划(5分)
1.总体规划;(1)德育校本培训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及计划并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德育培训目标明确,立足学校,体现学科,符合自身特点。
2.计划:德育培训重点突出。
3.月活动安排:活动内容详实,时间安排合理。4.自培计划:有长远自培设想,每年有计划。
自培计划是教师依据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由教师个人定出自己应达到的培训目标而制定的个人培训计划。学校进行分别指导,分类调控,校内外多方督导,共同寻求发展新目标。在教师制定自培计划之前,学校可以首先对师进行素质测试,使教师明确个人素质提高的方向。通过参加各种测试,教师能明确自身素质急需提高的方面和具体内容,教师会自加压力,增强提高素质的危机感。学校素质测试有知识容度的测试、专业技能的测试、教学法测试等。知识容度的测试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学习考试、各科专业知识测试,教育法规测试等等。学校还可以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测试,专业技能测试主要包括讲课、说课、评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规范优质教案的设计、书写;搜集、分析、整合和运用信息等等。然后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出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个人自培计划,每学年重点确定
一、两个自培项目,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这样就可以解决教师自培无目标、做无结果、蜻蜓点水、不深不透的问题,使教师能够结合学习、工作实际,始终如一地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从而达到良好的自培效果。
二、培训管理(15分)
(一)校长职责:
1.校长对校本培训负有规划计划的责任
一所成熟的学校一般具有成熟的办学思想,一个优秀的校长也首先体现在办学思想的成熟和领先上。办学思想是学校校长根据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的理性思考。在校长办学思想中,教师发展不仅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条件,也应该是学校管理的目标。校长要对学校教师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现途径进行认真规划,这种规划不能仅仅停留在校长和学校领导层的头脑中,而是应该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成为明确而具体的规划方案,使每一个教师都能从中找到位置和方向,使之成为全体干部、教师的共识,激励学校成员为此目标奋斗和努力。在规划基础上,校长还要领导作好或学期的培训计划,以保证规划的分段实施和落实。
2.校长对校本培训负有领导实施的责任
校长既是学校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又是教师的领导,是“教师中的教师”,校长在带头参与校本培训学习、带头提高自己、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要组织好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在领导班子中,要落实人员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工作;因为校长信息来源相对更为广泛,校长也应该是校本培训的辅导教师;同时,校长要注意挖掘和协调校本培训资源,实施校本培训。
3.校长对校本培训负有提供条件保障的责任
教师参与业务培训提高,不仅是教师的义务,也是教师的权利。校长要把保障教师参与培训提高作为以法治教的重要内容,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政策法规,创造条件,在时间、经费、资料、设备、机会等方面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保障。
4.校长对校本培训负有组织管理的责任
这里主要强调的有两点:一是校长要落实人员对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进行工作管理,使校本培训有人组织,有人实施,有人检查和考评。二是要对校本培训进行制度管理,校本培训的制度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1)校本培训的工作制度,即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内容、什么人实施、什么人参训、什么要求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教师群体和个体必须遵守的规范;(2)检查考评制度,每学年(或学期)对教师校本检查考评些什么、由谁实施、怎样实施、对检查考评结果怎样处理进行明确要求,使之成为制度。
(1)主持研究校本培训工作。
(2)带头参加校本培训学习。
2.组织机构: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要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领导实施机构。开展校本培训要在校长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现代教育技术负责人分工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并做好督促、检查、考核和登分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
3.管理制度:(1)考勤制度(2)奖惩制度(3)督导检查制度(4)考核评价
4.档案管理(1)建立校本培训档案,专人管理(2)分类科学,搜集全面,及时存档。校本培训档案分为综合档案和个人参训档案。综合档案内容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音像、图片、大型教学教研活动记载(含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考勤登记)、教研课题目录、骨干教师分层培训名单等。
个人参训档案内容包括:根据学校培训计划拟定的个人学期计划、总结、参加学校集中组织的自培活动情况记录、自学笔记、听课笔记、上公开课的教案、个人课题研究情况、自制教具及教学软件、发表的论文等。
三、培训实施(30分)
1.内容落实(1)依照培训计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培训。一要保证培训计划内容的落实,二要保证培训时间的落实。(2)培训内容有材料,培训活动有记录,每项培训,都要有培训的教学计划、培训内容的文字材料及培训活动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形式、辅导教师、参训教师、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效果反思启示等。(3)专题有总结。(4)总结。
2.管理落实(1)严格考勤;(2)学分登记准确真实;(3)奖惩落实。
3.培训方式(1)培训与教科研结合,确立科研课题;(2)资源共享式 资源共享式主要指在学校的组织领导下,利用校外资源培训教师。通过选送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是最常见的形式;(3)开放式培训 包括校际培训活动,聘请名师讲课,与培训院校合作等;(4)方式灵活多样、有所创新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逐步探索和优化校本培训模式,要研究探索和综合应用专题讲座式、课题驱动式、案例教学式、自修反思式、骨干教师示范模仿式、校本课程开发式、资源共享式、论坛交流式等多种形式,并恰当地作以校本化的改良,不断创造出符合本校个性特征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逐步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成效。例如:师徒结对子是一种常见的校本培训模式,他仿佛就是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习的一种培训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培训方式应该成为师徒共同进步的桥梁,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理念,教学方法灵活,而老教师积累了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容易墨守陈规,在年轻教师学习老教师经验的同时,老教师也应该向新教师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有一位老师曾经这样对我说:现在不学习还真不行了,年轻人思想就是活,我现在经常去听年轻老师讲课,回到班上我就试着用,方法还挺好,学生就是比过去爱学了。
四、培训保障(5分)
(1)辅导教师 学校要大胆起用那些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基本师资力量,同时也聘请校外教师教学名师担任培训教师。学校要重视选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从而为校本培训奠定雄厚的师资基础。要本着能者为师的原则,组建以本校教师资源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队伍
(2)创设条件 提供资料 开辟场地 比如教师资料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
(3)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并落实。
五、培训效果(35分)
1.师德师风(1)无违纪违规现象;(2)师德师风公开评议满意率95%以上。
2.教学能力(1)教师能胜任新课程教学;(2)教师能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3.自编教材(1)校本培训教材;(2)校本课程开发教材。
4.教育科研(1)每学年编印本校教师科研论文集、个人专著;(2)确立或参加校本培训国家市区校研究课题;(3)每学年教师在本系统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每人每篇分别加0.2、0.1分;(4)每学年获区级以上论文竞赛奖每人每篇分别加0.2、0.1分。
5.骨干教师 市、县级骨干教师每人加0.2、0.1分。
6.教学质量(1)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满意率90%以上;(2)教学质量综合考评逐年提高。
7.校本特色(1)符合校情、形成经验、初具特色;(2)经验有推广价值,形成特色;(3)为兄弟校提供师资及培训基地。
六、培训自评(10分)(1)教师评价(2)学校自评
最后,我们将全力以赴,大家共同努力作好校本培训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创新校本培训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建设一支适应我乡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
2008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进入21世纪以来, 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些列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为规范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评价方法研究
2.1评价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首先应该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全面性、发展性等一般原则, 另外要体现高职教学的特点, 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出教学工程中的薄弱环节,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切实的依据, 以便有效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本系统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二层结果, 每一个一级指标下面都有相对应的二级指标, 同级指标之间并不存在复杂的交叉逻辑关系。选择评价指标应满足:整体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2.2评价主体的选择
(1) 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的主体, 全程参与教学活动, 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应者和接收者。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为人师表等方面, 学生的评价往往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2) 教学督导组。由来自教学或管理一线专业人士组成的教学督导组, 具有相当的教学理论和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另外也熟悉学校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 因此能及时发现教师教学授课时的问题现象并及时反映给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学生, 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督导管理的作用。
(3) 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是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了解教师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复杂情况。因此, 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师教学质量工作评价, 一方面能够及时掌握老师工作的客观情况, 另一方面能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 (
4) 教师本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自评, 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用自我检查和自我激励的方式, 促使自己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5) 同行专家。同行专家能够较为深刻清晰的了解本专业结构, 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对被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指标做出理性分析。
2.3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五项基础分数由五个评价主体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同行专家、教学督导人员根据评价体系, 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等以及科研、教材及获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总分为一百分。五项基础分数所占百分比:学生评价30%、教学管理人员评价20%、同行评价20%、教学督导评价15%、科研及教材编写15%。
三、需求分析
本系统通过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 包括学生、教师自我、同行专家、教学管理员、教学督导员对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等以及科研、教材及获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纠正教学中的偏差, 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1、基础信息管理, 该业务模块包括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和评价指标的管理。2、评价管理, 包括教师资料填报、资料审核、评价三个功能模块。教师资料填报是指老师根据要求填报5张表:“教学工作”、“科研情况”、“发表论文”、“获得奖励”、“编写教材”;教学管理员根据老师的填报的资料进行审核;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学管理人员评价、教师评价、同行专家评价、教学督导人员评价、科研及教材编写。3、评价结果管理, 包括“评价分值计算”、“公示与反馈”、“反馈意见处置”三个功能模块。教学管理员通过评价分值计算功能对评价分数进行汇总加权得到最终结果。4、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功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权限设置, 同时维护数据库。
四、系统设计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工作综合评价系统包括基本信息管理、评价管理、评价结果管理、系统管理共4个模块。其中基础信息管理, 该业务模块主要是系统管理员对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和评价指标的管理。评价管理, 包括“教师资料填报”、“资料审核”、“评价”三个功能模块;评价结果管理, 包括“评价分值计算”、“公示与反馈”、“反馈意见处置”三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主要为了满足系统管理员进行角色、权限分配管理和数据库维护的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金蓉.学生网上评教中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9, (8) :174-177.
[2]薛凤英、任永奎.学生网上评教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5, (4) :80-99.
【综合课教师评价细则】推荐阅读:
特岗教师转正综合评价材料11-12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06-01
经营绩效综合评价05-28
综合实践评价制度06-05
初三综合素质评价06-18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09-13
综合实践课程评价09-22
综合考核评价报告11-10
学生综合评价经验材料05-29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