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劳动争议仲裁庭审程序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8-劳动争议仲裁庭审程序(精选6篇)

8-劳动争议仲裁庭审程序 篇1

一、庭审准备阶段

书记员庭前核实案件双方当事人到庭情况,初步审查到庭人员身份、资格。

书记员:现在宣布仲裁庭纪律:

一、参加庭审人员必须遵守仲裁庭纪律,保持庭内安静、庄严,不许喧哗吵闹。未经仲裁庭许可,不准录音、录像、摄影及进行其它妨碍庭审的活动。如携带手机的,请予关机。

二、当事人及代理人在陈述事实、说明理由以及辩论时,必须在仲裁员主持下,围绕争议要点进行。发言应实事求是,文明礼貌,不得进行人身攻击。

三、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庭开庭后,未经仲裁庭许可,不得中途退庭。旁听人员不得随意走动或者进入审理区,不准发言和提问。

四、对于不遵守仲裁庭纪律、妨碍仲裁活动的行为,仲裁庭有权制止并给予警告。经仲裁庭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责令退出仲裁庭,对申请人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对被申请人按缺席裁决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庭审开始阶段

仲裁员:宁波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现在依法开庭审理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案由)劳动争议案。

首先核对当事人及代理人的身份:

申请人说明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申请人为单位的,说明单位全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申请人的委托代理人说明姓名、工作单位、职务、代理权限、与申请人的关系;

被申请人(同上)

被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同上)

第三人(同上)

第三人委托代理人

(一方当事人在收到开庭通知书后,超过规定时间30分钟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经书记员记入笔录后,对申请人按撤回申请处理,对被申请人按缺席裁决处理)

仲裁员: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指派,×××与××××劳动争议一案由仲裁员×××、×××、×××组成合议庭审理,×××任首席仲裁员(由仲裁员×××独任审理),×××任书记。下面告知当事人在庭审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当事人有申请回避、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的权利;

(二)、当事人有如实陈述事实、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三)、当事人有遵守仲裁庭纪律、服从仲裁庭指挥的义务。下面询问当事人对仲裁庭组成人员、书记员是否申请回避?

申请人:

被申请人:

第三人:

(当事人应明确回答是否申请回避,并由书记员记入笔录。对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仲裁员应在问明理由后宣布休庭,并即向仲裁委员会主任汇报。仲裁委主任当即作出决定不同意回避申请的,仲裁员可在口头告知当事人后宣布继续开庭;仲裁委主任作出决定同意回避申请的,仲裁员可在告知当事人后宣布延期开庭审理)

三、庭审调查阶段

仲裁员:现在就本案事实部分进行调查,由申请人陈述申请事

项、事实及理由。

申请人:

仲裁员:由被申请人陈述答辩意见、事实及理由。

被申请人:

仲裁员:当事人回答本庭的提问。

四、举证质证阶段

仲裁员:下面进入仲裁庭的举证、质证阶段

申请人:说明证据的名称、证明对象

被申请人: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发表质证意见。

仲裁员: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作出相应的认证意见,认证结果可为:认定证据有效、认定证据无效、证据效力待查

(仲裁员可根据举证质证的具体情况,对当事人进行提问)

(有证人出庭作证情况下)

仲裁员:证人说明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以及与当事人的关系(查验居民身份证)

仲裁员:证人,依据有关法律规定,证人在作证时,应当客观公正地提供证言,如有意歪曲事实真相作证的,将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证人有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提问。证人对上述权利义务是否听清楚了?

证人:(应明确回答)

仲裁员开始提问,并由证人回答。

仲裁员:当事人是否有问题向证人提问?

五、辩论阶段

仲裁员:下面进入仲裁庭的辩论阶段。辩论应当围绕本案的争议焦点进行,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归纳辩论焦点)。辩论的顺序为先申请人,后被申请人。辩论时发言应实事求是、简明扼要、避免重复,不得进行人身攻击。先由申请人发表第一轮的辩论意见。

申请人:

仲裁员:由被申请人发表第一轮的辩论意见。

被申请人:

(第二轮辩论意见同上)

六、最后陈述阶段

仲裁员:辩论阶段结束,请当事人发表最后意见

申请人:

被申请人:

七、调解阶段

仲裁员:经过仲裁庭事实部分的调查、举证质证、辩论以及最后意见陈述,本庭认为本案事实基本清楚、是非责任基本明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本着自愿、合法的原则先行进行调解,现在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进行调解?

申请人:

被申请人:

8-劳动争议仲裁庭审程序 篇2

一、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作为前置程序存在之缺陷

在劳动争议的几种解决方式中, 仲裁以其专业性、中立性、保密性、效率性等特点独树一帜, 并在实践中也确实发挥过其积极作用。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 仲裁裁决具有“一局仲裁性”, 已经生效的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然而, 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却具有特殊性:劳动仲裁裁决不具有“一裁终局性”, 劳动仲裁仅仅是劳动争议进入诉讼的前置程序。因其这个特点, 劳动仲裁的权威性已大打折扣。这种在劳动争议处理上以仲裁前置为前提的“先裁后审, 一裁两审”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 (2) 无论从法律的理性要求还是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来考察, 仲裁前置”的做法即不能实现劳动争议处理的公正、效率、效益的目标, 也不利于保护劳动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我们有必要对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思考, 努力构建一套适用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审裁协调的劳动争议处理体系。

从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实践看,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存在以下重大缺陷:

1、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劳动争议仲裁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与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案件受案范围的规定相冲突, 他限制了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作为民事主体所享有的诉权。劳动争议属于民事争议的一种, 其在程序法上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对符合本法一百零八条的起诉, 必须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是这样规定的,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 有明确的被告; (三)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从此规定可以看出, 诉讼法对当事人起诉作出的规定条件是明确的, 法律条款中对起诉的条件没有可进行扩大解释的余地, 该条没有兜底规定。只要符合此起诉条件, 民事主体都可向法院直接起诉, 而不能存在任何程序上的障碍。但现行的劳动争议案件, 当事人起诉除必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不经过此程序, 则当事人就没有诉权, 人民法院不能直接受理。然而, 我们知道民诉法关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规定并没有当事人起诉必须经过其他程序的强制性规定。

2、从仲裁裁决的效力看, 劳动仲裁仅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其对劳动争议的裁决不具有终局性与我国《仲裁法》规定的仲裁裁决具有一裁终局性相矛盾。仲裁法对民商纠纷的仲裁原则、仲裁程序和仲裁效力作了相关规定。仲裁作为一种争议解决方式, 无论是民商仲裁还是劳动仲裁, 其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应是共同的且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然而, 比较劳动仲裁和民商仲裁制度,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的劳动仲裁有以下特点 (也可以说是缺陷) :

第一, 行政色彩过浓, 违背了仲裁的独立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委员和仲裁员基本上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担任, 仲裁委员会实际上是行政机关的一个附属机构、职能部门。第二, 实行强制管辖, 违背了仲裁的自愿性在劳动争议仲裁中, 即使当事人没有仲裁协议, 只要一方当事人向相应的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仲裁委员会就可以受理。第三, 不实行一裁终局, 违背了仲裁的快捷性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裁两审制, 不利于迅速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容易造成当事人之间关系的不稳定和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3)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劳动仲裁作为前置程序, 使劳动仲裁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仲裁应由的特性。

二、对我国解决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之反思

尽管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关系比较复杂, 但其归根到底主要还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争议。笔者以为, 要改变我国劳动仲裁作为前置程度所带来种种弊端的现状, 就要进行反思与变革, 构筑真正能够依法、及时、正确地处理劳动争议, 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劳动争议解决体系。

国家为了解决社会矛盾必然设立各种机构, 授予其职权, 让其分别承担起化解矛盾、维护秩序的职责。我国设立的解决社会矛盾的主管机关也具有多元性, 不同的社会矛盾由不同的主管机关根据不同的程序进行处理, 因此, 发生劳动争议后, 给争议的双方当事人选择解决争议的途径, 是可行的, 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宗旨。

参考文献

[1]贾俊玲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参见《劳动法学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第23页,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徐智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法学评论》, 第六期。

[3]黄进、宋连斌、徐前权:《仲裁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庭审笔1 篇3

时间:

2012 年

时到

地点: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案号:×劳仲案字()第号

案由:

仲裁员:付娆

书记员:董珂

申请人:曹倩玉

委托代理人:

被申请人:陈雪娇 委托代理人:李茜伦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篇4

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到企业或基层调解组织申请调解,15日内调解不成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作出具体是否受理决定,不予受理的可向人民法院起拆;决定受理的从受理之日起45日内结案,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长期限15日。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为终局裁决的,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劳动者对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仲裁裁决书之日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的办理程序

8-劳动争议仲裁庭审程序 篇5

摘要:在我国,对于劳动争议的解决实行的是“一裁两审”制度,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即实行的是“仲裁前置”程序。这种制度在解决劳动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曾发挥过历史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争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裁两审”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仲裁前置”程序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仲裁前置

弊端

完善

Abstract:In China,the modes of the labor dispute are the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and it is on the basis of the “arbitration front”.When the labor dispute occurs,parties of the dispute should be resolved through mediation,mediation is unsuccessful,can arbitrate in the labor arbitration committee;if the arbitration fails may appeal to the people`s court.This system has once been praised for that many labor disputes were settle quickly and that the steady of the society has been kept.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the labor dispute is increasingly comprehensive and considerable,the system can`t go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and the disadvantages are more and more apparent.It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we must meet is how to consumate the modes of the labor dispute to maintain the labor`s right.Key word: Arbitration Front;

Disadvantage;

Consummation 《劳动法》第77条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第79条规定:“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规定:“ 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由此可见,在我国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选择性程序,而仲裁是其必经程序。我国正是通过以上几条法律条文将劳动争议仲裁规定为解决劳动争议的强制前置程序。【1】

仲裁制度以其经济性,专业性,及时性而获得劳动者的青睐,国家设立这一制度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够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一,仲裁的公信力不够,仲裁程序流于形式,导致争议解决时间长,资源浪费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且我国法律对仲裁员的组成也做了明文规定,要求仲裁员必须是热爱仲裁工作且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而且仲裁程序也是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的,其所做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但是,仲裁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仲裁员和仲裁形式,而且仲裁委员会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民间组织,不具有国家机关的强制执行力,这就使得仲裁结果的公信力不够,很多当事人对其抱有怀疑或不满意态度进而不愿执行,从而导致了很多不利后果。

(一)劳动仲裁的裁决书效力不足,不利于仲裁机构主动性的发挥

我国实行的是“一裁两审”制度,仲裁只是诉讼的前置程序,而且是必经的程序,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提起诉讼,且在诉讼过程中仲裁裁决并不对其产生任何拘束力,这就导致很多当事人进行仲裁只是为了为将来提起诉讼奠定基础,对于仲裁的质量和结果并不关心,因而在仲裁过程中不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他们的这种态度又会对仲裁员产生影响,使他们消极怠工,不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只为履行程序,一裁了事,导致裁决错误,这样极不利于劳动仲裁机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据《中国劳动保障报》载:2003年底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立案处理的劳动争议达 22.6万件,比 2002年上涨 22.8%,是 1987年恢复劳动仲裁工作时的 40倍,另一方面全国的劳动仲裁机构都在进一步缩小,现在全国仅有专职仲裁员 0.7万人,比 1997年减少了 22%。全国仲裁机构和仲裁员的缩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劳动争议仲裁实际上的弱势地位。【2】

(二)仲裁与诉讼并用,增加了维权成本

首先是时间的增加,按现行体制,一般的仲裁案件审理期为60天,复杂的仲裁案件审理期是90天。民事诉讼的时限一审是6个月,二审是3个月,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延长。这样,一个劳动争议案件也许要一年以上才可以解决。其次是费用的增加,仲裁与诉讼的过程中都要聘请律师,还有诉讼费,差旅费,误工费等,由于仲裁和诉讼延续的时间较长,这些费用的总量就会很多,可能导致劳动者最终获得的赔偿或补偿还不足以支付这笔费用,这对于很多劳动者来说是不能承受的。

二,仲裁前置剥夺了部分人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劳动争议只有经过仲裁程序后才能提起诉讼,也就是说如果某项争议没有经过仲裁则不在法院受理的范围之内。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对仲裁部门的受案范围进行了明确的列举,凡不在列举范围之内的均不予受理,这就导致其不能进入诉讼程序,因而不能获得合理的司法救济。此外,仲裁部门对于某些案件可能会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从而把这些争议排除在诉讼之外,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寻求司法救济的宪法性权利。由于争议不能得到司法救济,不能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有些人可能会采取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进行自力救济,严重危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鉴于仲裁前置程序所具有的缺陷,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完善立法,扩大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 由于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不通过仲裁就无法进入诉讼程序,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仲裁应该受理一切劳动争议案件。

二,赋予劳动争议仲裁契约自由性和裁决的终局性 实行仲裁前置往往导致仲裁成为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赋予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当事人可以事先约定或者在争议发生后协商确定是否进行仲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选择权,可以促使他们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旦选择仲裁就必须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行事,并通过立法增强仲裁裁决的终局效力,从而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同时,应借鉴经济仲裁在全世界的成功范例,吸取其适合劳动仲裁的可行性因素,在对不同性质的劳动纠纷进行划分的基础上,一方面对一些易于解决的纠纷适用契约性自由,即双方可以自主约定是否接受仲裁,而另一方面对一些特殊案件则规定必须以仲裁为前置程序,充分发挥劳动法的对劳动关系的调解作用,并赋予选择接受仲裁的案件裁决以终局性,以增强劳动仲裁的权威性。【3】

三,加强对劳动争议仲裁的监督 仲裁部门要加强内部监督,实现行业自律,对仲裁员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要给以一定的处罚,严格规范各仲裁员的行为,提高仲裁的可靠性。法院也应加强对仲裁裁决的监督,扩大对仲裁裁决的审查范围,对于违反相关规定做出的裁决应当驳回,责令仲裁委员会重新裁决。

及时有效地处理劳动争议对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劳动争议仲裁前置明显不能完全满足这个需要,它的局限性已严重限制了劳动争议的有效解决,因此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使其在解决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重构》

吴福常 【2】《当代中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研究》

张田甜 【3】《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制度的完善》

劳动仲裁诉讼的程序有哪些 篇6

劳动争议诉讼是劳动争议当事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后程序,但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也是有内容和程序上要求的,以下这些情况的劳动争议案件法院不受理。

一个劳动争议案件,若得到生效的法律裁判文书或调解书为正式结案标志的话,最多可经过三个阶段:劳动仲裁阶段、诉讼一审阶段、诉讼二审阶段。具体到某个个案,可能它只需要劳动仲裁阶段就结案了,也可能到诉讼一审阶段才结案,但也可能一直到诉讼二审阶段才最终结案。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很大比例的劳动争议案件一直走完了这三个阶段,因此所有这三个阶段的具体程序和时间均为许多人和单位所关注。

相关法律知识:

劳动诉讼法典

第四条 澳门法院具管辖权的情况

一、如构成劳动诉讼的诉因或引致诉讼开始的理由的事实,全部或部分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发生或作出,即可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提起有关劳动诉讼。

二、除上款规定的情况外,亦可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提起以下诉讼:

(一)以属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劳工作为被告的诉讼;

(二)因在澳门注册的船舶或航空器的海员或机组人员在旅途中发生工作意外或患职业病而引致的诉讼;

(三)为自然人住所或法人住所在澳门的雇主实体提供劳务时因在外地发生工作意外而引致的诉讼;

(四)因由自然人住所或法人住所在澳门的实体负责的工作意外或职业病而引致的诉讼;

(五)以自然人住所或法人住所在澳门的社会保障机构或保险人作为被告的、因工作意外或职业病而引致的诉讼;

(六)其它劳动诉讼,只要该诉讼不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提起即无法实现有关权利,且拟提起的诉讼与澳门之间存在任何应予考虑的人或物的连结点。

上一篇:商务礼仪培训新闻下一篇:艺术中心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