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策略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的策略(共8篇)

作文教学的策略 篇1

湖北省监利县新兴中学 陈美容

从教将近二十年,一直带语文课,每次上作文课,总是听到学生“又是写作啊!”那种极不情愿的叹息声。其实不仅学生害怕写作文,我也害怕讲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教学生写作文。每次改作文都让我们头疼,因为实在是难找到一篇像样的好文章。我们阅读到的作文常常是材料陈旧,思路混乱,语言贫乏。医生治病,只要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我想知道了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如果也能做到对症下药。一定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今天在此文中我想谈谈平时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一、激发热情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需要有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望,常常是看到文题与自己的生活离得太远而无从动笔。于是,我在命题时常常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其次,我的作文评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互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将好作文及时展评。在很快的时间里,学生就能立即收获写作带来的成就感。这样也能有利于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再次,我喜欢和学生同写作文,而且同批、同改。这个时候学生会更加兴奋,他们期待着师生同题竞技。就在这样的师生共写中,学生的作文兴趣

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用心观察写出新意。

罗丹说:“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我们的学生就缺少这样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们的作文常常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材料陈旧。一要写人,学生就写爸爸任劳任怨,写妈妈质朴勤劳,写老师敬业爱岗。一要写趣事,就是给小鸡洗澡,把盐当成糖来吃。一要写好事就是送伞给同学,借笔给同桌。毫无新意,而且与现实生活也不太贴近。为什么学生在作文中总是写这些事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用心观察生活。为了解决学生材料陈旧这一问题,我常告戒学生一定要在生活中做有心人。

记得学完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后,我指导学生写关于父母爱情的文章,我问学生,你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情吗?在学生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像影视作品中的男人为女人买花,买房子,买车子,那才是爱,殊不知,平凡生活中哪里能天天这样呢!那么我们的父母就没有爱情了吗?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家仔细观察父母平日的生活,他们发现,父母的爱就体现在平时鸡毛蒜皮的小事里,其中有个学生为我们讲述了他发现父母爱情的一件事。他说,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平时常常听到父亲数落母亲,总是认为母亲什么也不会做,母亲有时也顶嘴,大多时候都是逆来顺受。他一直觉得父母之间没有真爱,不过是凑合过日子罢了。可是有一天,他母亲洗完衣服去晒场晾晒,结果晒场的泥地里一块悄悄探出头来的砖头差点绊倒他母亲,就在那一瞬间,他父亲赶紧拉住了他母亲,自己差点摔倒。然后又是

一句粗鲁的嗔怪:“这么大个人了,也不长眼睛。”后来,有一次他无意中走到晒场时,却发现那砖头没有了。那一刹那,他才发现父亲是爱母亲的,不是所有的爱都要用鲜花来装点的。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后,他们总能找到新颖的材料。因此只要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就不愁他们的作文写不出新意来。

三、注重积累生动语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的语言没有达到要求,没有文采,不可能广发流传。虽然我们的学生作文目的不在于流传,但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还是必须做到的。可是我们的学生一个个写出来的作文,语言简直就是味同嚼蜡,枯燥极了。这一问题,我将它归纳为积累欠缺。于是我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份阅读计划。

1、每个同学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约10页)、多多益善。

2、阅读前必须选好作品。内容积极健康、文学色彩浓郁为首选。

3、每次阅读后,应及时标明阅读日期及页码,并写下一句话感言,内容是在阅读中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体会。

4、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过程中,应适当在作品中对重点、难点、精彩语句作批注。将好句、好段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摘记本上,每周至少一篇,每篇约300-500字,而且我会定期检查。

5、每读完一部作品,至少要写一篇专题练笔,即阅读体会。他们开始只是迫于我的压力去完成,慢慢地会养成阅读的习惯,会对阅读产生兴趣,读得多了,就积累了语感,自然就

开始写了。由于有大量的阅读基础,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现在我在批阅学生作文时,也常常能读到让人赏心悦目的文学。我知道是阅读帮了他们。是阅读让学生做到了“言之有文”。

四、巧列提纲清晰思路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要求学生不打草稿,不列提纲,只是在心中打个腹稿,就直接在作文本上作文,还美其名曰:“限时作文”。结果学生们也觉得45分钟时间宝贵,恨不得从第一秒就开始拼命写。结果是学生写完一段不知道下一段该写什么,写来写去就有点“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味道。文章发展越到后面越混乱。而且一边想一边写的结果是更加浪费时间。后来我开始纠正自己的做法。要求学生作文前先写一个提纲。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注意事物发展的规律,注意人的认知规律。结果因为长期不列提纲,好多学生连提纲都不会列了。我在指导学生写“想念”为话题的文章时,就干脆亲自示范教学生列提纲。首先让学生明白本次作文的主题,话题是“想念”,主题就是表达这种想念之情了。这个比较好确定。接着是文章的结构安排。打算分几段来写,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比如写想念某个人,你会写到与这个人如何相识,如何相处,又如何分别。每个内容分成一段来写,这样文章脉络就会很清晰。然后要想一想,这些内容哪些要详写呢,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就详写。这样文章就会做到重点突出,也能给阅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按照我的指导和提醒,先在草稿纸上花了不到十分钟就写下了作文的提纲。结果那篇文章写下来,我发现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写出了好文章。而且费

时刚好一节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花点时间磨提纲的刀,还是不误写作的砍柴功的。

作文教学的策略 篇2

1.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要写“生活作文”, 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就要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 要使学生懂得观察生活的重要性, 懂得只有细心观察, 文章才能写得具体、生动。其次, 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写《小区的早晨》这样一篇作文,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 (1) 小区早晨的景色是怎样的?有没有旭日、朝霞, 或者薄雾、清风? (2) 小区早晨人们是怎样活动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有怎样不同的身影?有了这样一个观察思路, 学生的观察就会细致得多, 也就有东西可写了。

2. 要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生活, 是创作的源泉。这句话是作家们常常说的。同样, 学生作文也离不开生活。学生只有充分体验生活, 作文的内容才会丰富多彩。体验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1) 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比如打扫卫生、买菜烧饭、叠衣晒被等。这不仅能帮父母减轻一些家务负担, 而且还能让学生通过劳动明白父母的辛苦。 (2) 可以学雷锋做好事, 比如走进社区, 帮助孤寡老人。让学生在伸出援助之手关心他人的同时, 也了解身边事、身边人。 (3) 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有的喜欢绘画, 有的喜欢书法, 有的喜欢体育, 有的喜欢文艺……培养兴趣爱好, 既可以开阔眼界, 又丰富了精神生活。 (4) 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比如走出校门, 调查环境污染情况。通过亲身了解和体会, 提高环保意识, 关注生活环境。体验生活, 不仅能让学生写出鲜活的文字, 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变得胸襟豁达, 朝气蓬勃。

3. 要让学生学会“借鉴”生活

写作素材的积累不仅来自自己的生活, 也可以来自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生活都写在书本上, 体现在文章中, 可以通过多读书来积累和“借鉴”别人的生活。读写结合是“借鉴”别人生活的最好方法。比如学完《海底世界》这篇课文, 可以让学生借鉴文章“总—分”的结构, 写一次观察日记;学完《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 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位身边熟悉的人;学习《日月潭的故事》《争论的故事》等课文, 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还可以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去学写童话故事。除了“借鉴”现代文, 还要多“借鉴”古诗文, 尤其是在写游记时。比如春游时听到鸟鸣, 可以让学生背诵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在湖边游玩看到荷花时, 可以让学生感受“毕竟西湖六月中……”的美妙意境。结合作文学习古诗, 学生很有兴趣, 而且还能学会在作文中加以灵活运用。

4. 要让学生学会书写生活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放开胆子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可以在教学中尝试进行自由命题作文。这种命题方式可以解除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他们的思维会异常活跃, 从题目到内容都会富有个性, 比如《拍照片》《学骑自行车》《和鸟儿玩耍》, 等等。另外, 也可以采用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 只要能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 能让他们有话说就好。比如让学生写“我身边的人 (或事) ”这类的文章, 学生还是比较欢迎的。有的写随家长外出打工, 自己是如何体会到生活艰辛的;有的写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如何感悟交友乐趣的;有的写游山赏景的快乐;有的写对宠物的喜爱……他们的生活还真是五彩斑斓。这样的作文, 学生不会再说“没什么内容可写”。

创新作文教学的策略 篇3

小学作文教学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生最怕写作文,其原因是不知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不知怎样写作文。因此,在写作文时感到头疼,犹如老虎吃天无处下手。面对这种实际,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讲清写好作文的重要性,树立大语文观,开放作文课堂教学

小学作文训练要课内外结合,作文水平的提高要靠多写,单凭作文课的几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我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多动口、勤练笔,把课内学到的作文知识,通过课外的训练转化为写作技能。在上语文课时,根据各课型特点,我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各抒己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灵活掌握运用,我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写读后感;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把它写下来,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材料。除了写好课内作文外,为使学生达到勤练笔的目的,我每周让学生最少写3篇课外作文。通过记日记,写课内外作文,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得很快。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不仅不怕写作文,而且常常写些作文片断或小作文让我批阅。看到学生取得的进步,我非常高兴。

二、抓好课外作文训练,注意培养作文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師。”这两句话精辟地总结了人们的学习经验,表明了兴趣是获得学习成绩的内动力。作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是在课内的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等一系列作文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在课外的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观察和积累,学会选择素材,练习品味文旨和文意,从而增强兴趣。

1课前练说,培养表达兴趣

作文教学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使学生达到这个整体目标,必须打牢其语言表达能力这个基础。坚持课前练说是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最经常、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作文前,对于口头叙述要写的内容,要经常演练和矫正,思路明确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坚持课前练说,说的内容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同学中的好人好事以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也可以是活动中领略到的无限风光,更可以是在阅读中获得的各种知识。学生可无拘无束地放开胆子说,看到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用口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再当“引路人”,使之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说的激情,乃至形成内驱力,促进写作兴趣的逐步增强。

2改进写作程序,培养谋篇兴趣

大胆改变作文程序,严格把住立意关,这是培养学生布局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求学生列出提纲,再与同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写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其引导方法是:引导审题——交流选材——指导构思——起草修改。经过这种布局谋篇的全程训练,学生就会带着这种愉悦形成写作的最佳心态,写出较好的作文。

3讲究评改方法,培养自改兴趣

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学生自评、互评也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

要评价就要有一个标准。教师要从学生每一次评价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会评价一篇作文的着眼点及步骤方法。要为学生创造评改的机会,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又应不失时机地积极引导。此外,也可同桌、小组进行评改,互补所长,互相学习,提高作文立意、构思、用词等多方面的技巧。

4创造展示机会。提高写作兴趣

激励学生喜爱写作,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仅仅靠动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得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与氛围,给他们开辟发表佳作的园地,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前进。

(1)定期选编优秀作文。让每一位学生挑选自己最好的作文,经过认真修改后推荐出来,经同学们之间互相评改,编成班级作文选;也可将自己写的作文经过认真修改,编成个人“作品”集,在同学间交流。

(2)鼓励学生办手抄报。这同样是展示自己、提高作文兴趣的好办法之一。小学生通过自己采访,自己写消息。自己设计栏目等,使其在说、写、画、思等方面得到锻炼,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

(3)开展各种以表达为中心的活动。如故事会、讲演会、口头作文竞赛等,使学生通过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表达水平,从中探索作文规律,并学习其他同学的好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增加作文兴趣。

作文教学的策略 篇4

合作教学策略在作文教学的中的运用

作者:湖北葛洲坝高级中学 刘艳平

摘要: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合作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改变了教师在评价作文时的单一模式和定势心理,而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把修改讲评的过程变为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和批改作文的效率。

作文课是师生心中永远的“痛”,是多数学生想上而又怕上的课。一方面,学生希望能够在具有创造性的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多数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因为教师面对几十或近百份作品,在短时间内都给予恰到好处的承认是困难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吸收了合作教学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了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前苏联创造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思想是根据人道主义的原则和个性民主化的原则来改造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教学过程,处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人生。因此,它把课堂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它通过调节人际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手段,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友好的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效果。

第一节作文课,我首先各同学们讨论告45分钟的意义 :“45分钟是我们每个人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生命的45分钟闪耀它的光辉,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一刻焕发出活力,获得发展,实现它的价值,让我们的心灵获得快乐。教师和同学们一样,都应该珍惜这宝贵的45分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实现师生间的‘双赢’。”同学们对这一番话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我将合作教学的想法告诉给学生,请同学们讨论可行性。同学们一致赞同我的意见,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加上教师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作文由同学们自己出题,老师从中选择好题目,因为教师出题大多不适合学生的品味,且内容单一;(2)作文由同学们分成小组轮流批改,讲评,教师选改一部分共同参与评讲,因为教师一个人改和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容易老生常谈,且效率不高,一篇作文要等好长时间才能见面;(3)老师和同学的批改必须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评语以正面肯定作品的闪光点为主,评语必须有文采;(4)每位同学机会均等,都可以从他人的作文中吸纳长处,反思不足,从而提高自己对写作的认识和写作水平,同时拥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第一堂作文课布置的作文题便是每人出二道作文题。同学们热情高涨,课后非常负责地查资料,认真思考,多数同学超额完成了任务,一下有了一百多道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多元化价值观的好题,足够写

我的作文教学“策略”(文字版) 篇5

——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上海育才中学 李强 yucailq@sohu.com

一篇好文章在写作前要精心地谋篇布局,一次成功的作文教学指导也需要在“事前”认真地谋篇布局。只是这个“事前”铺设在一个怎样的时间长度里?要作哪些充分、必要的准备?这些准备以何种形式展开、展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实践的。

一般来说,我们在学生每一次作文写作的“终点”前,习惯上,都只是在写作前较短时间内,对学生的写作作出“指导”。这样,也就是形成了一成不变的作文指导和写作模式:指导——写作——讲评。

这里的“指导”与“写作”之间在时间上是紧紧相连的,且“指导”都是以一节“课”为单位量的;而“写作”与“讲评”之间,一般就是教师批阅的时间。周而复始,如此循环,作文教学指导基本上是隔离于语文其它教学而独立存在的一种教学活动。

学生每面对一次作文的写作,他从“指导者”那里得到的“知识”或“方法”,就是在写作前“临时”获得的。也就是说,学生每一次都是“即时”学习、理解教师的作文指导,然后就“下笔”为文了。

在最近两年中,我作了一次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探索:把作文指导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在这个“周期”中,使写作与课文阅读结合,写作与课外阅读结合,写作与生活结合;在这个“周期”中注重整体设计,把握分段实施。

整体设计:让写作“主题”与写作“方法”互相融合,整体设计高

一、高二两年的作文主题内容和写作方法。

两年中我确立的作文主题是:幸福、美丽、微笑、童年、理想、友情、文化、见识、宽容、机遇、生态、财富、奉献、挫折、实践等共十五个;我需要指导的作文方法是:评论篇、故事篇、议论篇、抒情篇、细节篇、材料篇、语言篇、修辞篇、形象篇、哲理篇、结构篇、记叙篇、说理篇、立意篇、创新篇等十五种。

两者在融合时,可以一个“主题”融合若干种“方法”;也可以一种“方法”重复几个“主题”。

分段实施:打破原有的以“一节课”为单位量的作文指导,把一次作文指导安排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内(一般是上一次作文写作结束后,下一次作文写作开始前)。在这个“周期”内,运用预设、暗示、铺垫、模仿、强化等教学方法,把下一次作文具体的要求、方法、知识、技能等,铺设——埋伏、点拨、化解在课文阅读、课外阅读、生活感悟之中。

因为,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是一个与语文阅读教学“相合”,与语文以外的其它方面的学习“相交”,与每个人日常生活“相关”,与人的心理、思想成熟“相连”的综合性工程。既然是一个工程,就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周期”。

我在作文教学的“周期”中,尝试铺设了这样几条“通道”:生活感悟、课文阅读、名篇阅读、佳作朗读等。

“通道”是一条线,每一次作文的写作“主题”和写作“方法”是线的终点——学生的“作文写作”(包括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竞赛作文)。

这就是我把作文指导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从我的作文教学实践看,每一个“通道”都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可触、可感、可仿的案例。比如,“课文再现”,它既是平时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又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模仿的案例,铺设了跨越的台阶,预设了方法与技能的伏笔。

下面以“友情”为主题,以“细节篇”、“形象篇”为方法,提供一个案例。

策略一:生活感悟。

先让我们重新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中的一段文字: 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什么时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买的书吗?”

“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吗?!” “随便看看„„”

“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没有回答,好象很难以答。许先生在旁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

这段话如果不是出自于萧红的作品,它几乎就是一幅生活中的场景——平常、平淡,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两个人的身份、性别、年龄、地位等要素后,你就会发现这组对话就不是一般的“生活场景”了,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对生活的精心选择,它是精彩的“作文”了——一位大文豪与一位文学青年之间的情谊;大文豪似乎被动、窘迫的表白;文学青年近乎调侃、风趣的追问,正是通过这样一组对话使得两人的形象、性格、心情等得到了充分的艺术的描述和表现。

这组对话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萧红在表达她与鲁迅先生的情感时,选择了一个看似普通、平常,但却独具特色的细节。在这组对话中,鲁迅对文学青年的情感、态度鲜活地显现出来了。

“生活感悟”,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可以生活事件的再现,也可以是对生活现象的思考;它可以是直接经历、体验的生活,也可以是间接了解、听闻的生活。

教师可以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感悟”、“思辨”,“再现”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慢慢懂得、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

策略二:课文阅读。

让我们来看看课文《香菱学诗》中林黛玉在香菱向她求教学诗时是怎么说的呢? “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这句话,层层设防,句句进退自如,真不简单,这正是林黛玉的说话“水平”,这也是曹雪芹笔下的那个林黛玉的说话“能力”。请注意“虽不通”、“大略”、“也”几个词语的内涵和分量,这是林黛玉的谦虚?不是。是因为林黛玉是“老师”?更不是。是身份,是林黛玉在《红楼梦》小说中的身份使她这样用词,使她这样表达。

再看,当大观园里的“众人”知道是林黛玉在教香菱学诗的时,她又是这样为自己“解脱”的:“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

这句话很重要,我有我为人行事的标准。我教她作诗是圣人告诉我“诲人不倦”,这是林黛玉的理论依据,是保护自己的尚方宝剑。这“诲人不倦”四个字也是很有分量的,以此可以证明自己的教香菱学诗的行为是有“出处”的,有“依据”的。教香菱学诗为何会遭到 2 “众人”的指责呢?一个“好老师”为何又要用圣人的言语来“推卸”、“证明”、“保护”自己的行为呢?

再说香菱,林黛玉首先要学诗的香菱具备这样一些“基本”要素:“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注意这里林黛玉要香菱做到的几个条件:“真心要学”、“揣摩透了”、“一年的功夫”。然后,才写了三首诗的香菱就迫不及待地说:“你们看这一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

看来三个“基本”要素,香菱一个也没有具备,看来香菱要做出“好诗”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还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仅从这样几组对话看,林黛玉与香菱的“形象”已经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在这样的“大家庭”中,有着“主仆”关系的她们两人,是不能“公开”、“公然”教诗、学诗的。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友情”关系。她俩这样说话,是有她俩在《红楼梦》中各自的身份、地位决定的,不是她俩之间的“教”与“学”的表象关系确定的。

其实在我们学习的课文中,这类经典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也是我们学习作文的最好“范例”。

读写结合是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只是,许多教师把“阅读”与“写作”变为“读一文,写一文”的单一操作,只是把“阅读”当作“这一次作文”的模仿,这样“一一对应”式的“读写结合”,把“阅读”的作用给功利化、简单化了。

其实,我们可以更“宏观”地操作“读写结合”的传统写作模式。策略三:名篇阅读。

与“课文阅读”相似,“名篇阅读”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经典的精彩的“范例”,它们同样是我们学习作文的“通道”。

请看,张中行《旧燕》中的一段文字:

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燕”。理由可以举很多,其中一项最重要,是与人亲近,而且不忘旧。

我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坐北的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后院。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饭(冬天兼取暖)。这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似乎是一位乡人在与你拉家常、说往事,随意之中把一个简单又普通的话题,一个既熟又俗的材料——燕子衔泥筑巢,细腻地真切地展现到你的面前。

字面上虽然写的只是我以往生活中相遇的那些“燕子”,但是沉在文字里面的却是“人与自然(燕子)相生相依、和谐共处的境界”。

如果从“友情”这个主题看,那么“人与燕子”也是一种特殊的友情显现;如果从“细节”、“形象”这个方法看,那么这段文字也算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了。

学生的阅读面与他的写作是紧紧相关联的,而阅读中的“名篇阅读”与“写作”的关联度更密切。这种“关联度”,不能只是“技”的关联,更重要的是“类”的关联和“道”的关联。

策略四:佳作朗读。

直接用学生的作文为学习的范本,学习身边同学的文章更有一种近距离感和亲切感。我在每一次作文指导前或后,都会安排“佳作再现”。选择“佳作”,我以本班或本年级同学为主,兼及本校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

这是一位同学作文的片段:

你,是我慢慢读懂的诗行 心筑

喧嚣中,我在寻找一份静谧;混沌中,我在探觅一泓清泉;骤雨中,我在期盼一把并不用太大的伞„„但,我曾经以为那四年里我什么都没有找到,只是手机里多了一个能经常寒暄的号码,是吗?

„„,„„

朋友间,最常做的事是什么?我不可否认,就是闲聊。领操台旁的阶梯上,黑漆漆的顶楼空教室„„我和阳的闲聊向来很闲,最近哪部片子出奇搞笑?哪个新闻十足火爆?哪个地方不得不去?甚至,是邪恶地说说他人是非。的确有许多没营养的对话,但正是这些睡一觉就必要忘记的话,让彼此间的寒暄关系坚固起来,然而,我仍不懂你,阳。

„„,„„

就这样,算是永远告别了那些日子,而那种叫做回忆的东西才刚刚流淌起来。如今,当我和现在的高中同学们一起站在操场上说着《阿房宫赋》、背着三角公式时,我想起了那个“谁”,想起了那个和“谁”静坐操场的我,全定格成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细细寻过去看,才恍然大悟,原来,阳从来没有难以捉摸,只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太像。而说起来,我必也是她曾遇见的那个“谁”吧!

懂一个人不难,只是需要一些时间,需要一点距离。

同学的佳作给学生以特殊的亲切感,因为它是自己也曾经“参与”过的,有着真切感受过的“写作经历”,所以,利用好这些资料,对学生作文的提高有着极其有效的作用。

距离最近的“高度”,才是学生“跳一跳,可攀摘”的“高度”。

我在每次作文后,总会选择15%的优秀或良好的文章打印出来,给学生作“范本”。两年中,我的学生积累了自己参与写作过的同学“优秀”、“良好”等次的作文约180篇,这些范文,为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最佳案例”、“最佳范本”。也是同学们两年写作过程的记录。

两年中,我的72位学生中,有27人34人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文章。

这样,在确立作文主题“友情”和作文方法“细节”、“形象”的学生作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感知了大文豪与文学青年之间,大观园中的主仆之间,大自然中的人与燕之间,以及最熟悉的同学之间等多种“友情”关系;在“再现”过程中已经感悟了“细节”、“形象”等方法和作用。

其实,在一个“周期”内不只是上述的四次“再现”,而是围绕一个“主题”、若干种方法的多方面,多角度的若干次“再现”。

试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6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还是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的良好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写作在这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每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最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一、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强烈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就会得以提升,所以想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作文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此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同时要注意,学生写作的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因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动力。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精心地创设情境,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给予科学和适当的指导点拨,降低一定的写作难度

对很多学生来讲,写作就像一头大老虎,让他们感到害怕、恐惧,对于一个写作要求,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怎么开展故事情节,不知道怎么使用措辞和语言。在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在初期的教学阶段,就要适当地调低难度,明确写作要求,让学生对于写作不是感到害怕,而是觉得写作并非难事,提升学生的信心,逐步提升写作的难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比如,在2009年的时候,省教委曾经组织了一次全国书信作文大赛,主题限定在祝福祖国,主要描写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中国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师,当初在指引学生参赛的时候,首先跟学生一起分析,获得结论:祝福祖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把握起来太困难,但是作为初中生,如果能够用周围很小的事情来见证祖国的发展,就可以将这一个宽泛的大主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比如家乡的变化,某个家庭的变化,学校的变化等。这些变化怎么体现出来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就不是难事了,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使用对比的手法。教师这个时候进一步地发问:“文章的写作重点放在哪里呢?”学生答曰:“现在。”尔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最终确定相关的标题有如下几个:《喜气洋洋奔小康》《越来越好》《觉醒的东方雄狮》《翻天覆地大变化》《小康进万家》等,可以说效果真的是意想不到的好。

三、引导学生做好素材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没有一定的知识量积累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的积累,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能够有素材可用。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学生成语掌握量、俗语谚语掌握量的积累。初中时期的词汇量积累对于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以及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意义,需要教师们高度重视。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很重视学生的词汇量积累,比如每天安排学生在黑板的一侧写一些经典成语,让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进行学习,这些都是他们拓展词汇量、提升基础知识的途径。另外,教学中笔者也会重视学生的案例素材积累,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的,笔者就倡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记录一些案例、事件,比如自己的一些见闻、思考,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奇闻逸事等,通过素材的积累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以便以后的写作、学习能够有效地进行。

四、积极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学生作文,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大多是很随意的,漫无目的地写到哪儿就算到哪儿,写作前缺乏周密细致的思考和布局。那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的写作呢?笔者认为,作文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第一步,认真审题,把握好文章的方向。第二步,确立文章的主旨中心,主旨中心要结合实际,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或给人以启迪,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第三步,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为主旨中心服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第四步,组织材料列提纲。提纲视其时间而定,可详可略,但一定要注意,必要的步骤一定要说清楚。第五步,文学体裁的确定,表达方式的运用。第六步,修辞手法的选取,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修辞手法。第七步,文章结构的安排、布局,从全篇到局部都要有所考虑。第八步,精心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是写好一篇优秀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教师的认真授课态度,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的认真钻研,依赖于教师不断地总结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也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乃至写作方法的培养。但是教师只是教的主体,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结合才会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自主式”作文的教学策略 篇7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策略之“放胆写话”

“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作文的先决条件, 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心理保证。”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总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做到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有一定条理, 语句通顺, 书写工整, 注意不写错别字, 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与原大纲相比, 新课标的要求降低了不少, 这样使儿章释放思想, 放胆作文的机会更大了。课标对各年段作文训练的坡度也变得更平缓了, 这样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小了, 写作的兴趣也提高了。

以往作文教学一般都安排在三年级以后, 可现在为了降低学生对作文的神秘和“恐惧”, 在学生学完拼音后就鼓励学生放开胆子, 运用已学的汉语拼音、汉字, 加上自己喜爱的图画, 开始写一句话的训练, 内容可由学生自己定。当觉得写一句话不难了, 就鼓励学生写两三句话, 这样他们会在不知不觉的写话中觉得很有成就感。《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批改孩子们的作品时, 应多用儿童的眼光去思考问题、观察问题、感受生活, 千万不要眼光过高, 横挑鼻子竖挑眼, 对“儿童世界”和“游戏乐园”, 我们更多的是去欣赏, 不要随意修“枝”剪“叶”, 这样才能让他们的“花朵”在心灵上得到快乐, 才更乐于表达、倾诉。还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装订成册, 自行设计喜欢的封面和封底, 把这些集子放在学习展示台上, 互相欣赏;利用学校开放日请爸爸、妈妈或家人一起欣赏, 也允许他们把作品相互带回家, 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他们:平时我们看的书就是这样编写出来的, 只不过我们现在编得简单些, 长大后就可编更多更美的书卷。有了这种轻松、活泼、民主的作文教学氛围, 学生主体得到充分的尊重, 他们觉得写作不再是负担, 而是一种满足的倾吐、一种自我实现, 作文中那纯真的童年, 那桃红柳绿的春天, 以及泥土芳香也随之扑鼻而来。长此以往,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能获得较大的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策略之“开放空间”

当前, 儿童生活中出现了“三大三小”现象, “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大, 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 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外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 这是造成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经常参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性写作。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 带领他们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如种花养鱼, 寻找春天, 在绿色学校劳动……以此去净化他们的心灵, 丰富他们的情感, 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 让笔下流淌出潺潺的清泉。

教师要有一颗慧心, 做学生写作资源的开发者, 联系家庭生活, 抓住社会生活, 安排随文练笔。如针对小学生不懂孝敬父母的现状, 可在班内开展“听爸爸妈妈讲把我养大的故事”“爸爸妈妈, 让我来关心你帮助你”等活动, 活动后让学生动笔;抗震救灾期间, 不仅让学生懂得地震灾害及救助知识, 还要把抗震救灾中涌现的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讲给学生听, 活动后让学生动笔;北京举办奥运会、残奥会成功, 我们及时组织“我为中国喝彩”演讲会, 然后动笔写作……这样先让学生“心动”, 再让学生“笔动”, 学生才能有内容可写, 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教师还应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诵读佳句美文, 积累优美语句, 教学生做文摘卡, 启发学生设计读书摘记卡, 指导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中搜寻、筛选和提取自己所需的材料, 鼓励学生主动运用, 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策略之“自主命题、选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习作要做到说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 发挥创造性;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 自由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

有一句话说得好:“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 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 刻纸为叶, 不可能有生命力。”叶圣陶先生再三强调: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口”。然而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假话、空话、套话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标准》) ;教师还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展示个性特点的习作环境。针对现在校园中“赛车族”“集卡族”“打球族”的日益壮大, 笔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采访, 同时让他们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交流会上, 学生各抒己见, 畅谈感受, 在交流中理清校园中发生一些事情的利与弊。写作文时, 则让学生自主命题, 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侧面, 有感而发地去写。这样不仅令学生有话可写, 还能从中懂得今后该如何去做。此外, 在学生作文中, 凡有学生独特的发现和见解, 教师都应及时指导并将其着彩润色, 写出一篇篇有个性化的好文章。正是这种没有羁绊、没有约束的教学氛围, 学生主体意识也得到充分尊重, 写作的信心被大大激发, 这样, 异彩纷呈的佳作就会源源不断。

让学生自主命题、选材作文, 还可以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一些事物。如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可在写作文前提示学生回忆学过的那些描写景物的课文, 看有哪些不同的写作方法, 应从中选择一种或综合运用其中两三种, 这样学生有的会像《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那样, 按参观顺序描写景物, 也可能会像《海滨小城》一课由远及近描写景物, 或像《林海》一样, 按照景物类别一一描写。

“操千曲而知音, 观万剑后识器”———策略之“下笔成文, 放手写作”

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是各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语言丰富生动, 记叙事物往往描写细腻;有的思维严密, 语言准确, 却比较平淡;还有的词汇贫乏, 语病较多, 很难流畅地表情达意。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别, 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表达能力遣词造句, 让他们自由表达, 写出自己的真心话。

写作文还在于多练, 要多让学生放胆去写作文, 写自己看到、听到、亲身经历的事情。如有的同学用左手吃饭, 爸爸总是会反对, 认为左撇子不雅观;而妈妈却认为左撇子聪明。究竟谁的说法对, 不妨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后寻求答案, 可上网查询, 查找有关的书籍, 然后以《用左手拿筷子好小好》写一篇小论文。这种实践, 把知识探究与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 培养的是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又如学完了《将相和》一课, 要求学生利用文中的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蔺相如, 这不仅让学生对课文的人物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而且学会了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来介绍一个人, 从文章中领悟写作方法。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策略之“自己修改, 自我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个性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的习作经过自己创新, 都有各自的独特魅力和闪光之处, 因此作文后, 引领学生带有共性的问题指导讲评例文, 修改自己的作文。作文批改恰到好处, 评分合情合理, 会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充分的肯定, 他们会产生喜悦、自豪之情, 从而更加努力练习写作。反之, 则会挫伤作文的积极性。在修改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原意,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讲求实效。只有这样, 才能保护和发展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才能实现“自由作文”的目的。高年级采用的方式较多, 如教师激励评价, 学生自己评价、互相评价。尤其在学生互相交流评论时, 教师应参与其中, 不过教师的参与不是居高临下, 而是像朋友之间那样娓娓倾诉。倾心的交流, 会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作文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篇8

[摘 要]作文是学生用语言表达自身需求、情感、思想、感受的一种语文学习活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对语文作文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激发其写作兴趣;强化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提升其写作能力;强化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促进知识迁移;加强学生想象力培养,丰富作文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84

语文作为母语学科,主要涵盖了口头语言的学习以及书面表达的学习。《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写作要求:能够明确、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并可以结合生活需求,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但是,小学生受其语文基础知识、词汇量、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因素影响,导致其作文学习兴趣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即使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精心指导学生如何立意、选材、构思,也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没有写作兴趣,也成了小学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焦点。笔者结合多年作文教学经验,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几点建议。

一、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难点之一,也是体现小学生语言表达、语文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一个平台。目前,很多小学生在作文写过程中往往没有东西可以写,不知道写什么。虽然,小学三年级教学内容中才正式出现了作文教学,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着手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生活的意识,为将来的激发其写作兴趣奠定基础。

首先,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小学生在写作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没有东西写、不知道写什么。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缺乏写作素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生活。这样在写作时,学生才能有东西可写,有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对事物真实、生动的反映。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经历的事情。记录生活既是一种随笔训练,也能够为写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记录自己经历的、身边发生的事情,如运动会竞赛场面、同学做游戏的情景等。小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有着切身体会,他们也愿意去写,写起来也会兴致盎然;同时,还会在写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这对他们不断累积写作素材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强化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提升写作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其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相对较少,词汇运用能力不强;加之他们对生活体验不多,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不高等原因,均会导致他们在写作时往往出现说不明白、词语乱用等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使之养成积累词汇量的意识与习惯,再利用课堂教学来不断强化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指导他们运用各种关联词、形象词提升作文的内涵。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培养学生以说、造句的形式对某一情景进行描述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想法等;或是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他们说和表达的兴趣。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随地对其语言运用中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并给予积极的鼓励,进而提高学生自动去说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表达出来。这样一来,既达到了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提高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目的,也实现了“我口说我心”与“我手写我口”的统一。

三、强化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促进知识迁移

阅读是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激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与能力,还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养分,进而达到语言积累、吸收思想的目的。长期的读写结合,还可以使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试着将读到的东西以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思路,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达到促进知识迁移的目的。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仿写。语文教师可以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让学生先仔细阅读,再从文章中找出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词汇、语句以及段落,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范文相似的作文题目或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按照范文的结构进行作文仿写训练。语文教师通过读写结合训练,既可以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无缝对接”,又可以加快知识迁移的速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学生想象力培养,丰富作文内容

想要作文写得生动、丰富,就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对事物、对生活观察的基础之上,发散思维去进行想象,进行再度创作。如春季时,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春游、郊游活动去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山峦河流等,让学生对这些美丽的风光进行构图,勾画出一幅自己最喜欢、最向往的画面、场景,并把这些画面、场景用自己的语言落实到作文之中。这样的想象力的培养与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也可以有效地丰富其写作的素材,还可以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其语文基础能力的提高,丰富其词汇量,在实现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切实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还要侧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修改,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改。这种作文修改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习、借鉴到其他同学的写作方法,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写作交流。另外,语文教师还应做好以评促教工作,如多采用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能够保持一份良好的写作兴趣与动力,在不断增强学生作文写作成就感、激发其写作激情的前提下,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使之在不断修正、自我提高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与写作兴趣。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能进一步通过读写结合训练等手段来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进而达到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陆云.何为作文与为何作文——从“2014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部分课例谈作文核心价值的重构[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4):56-57.

[2] 包娟.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渗透[J].教学研究,2013(1):74-75.

[3] 牛振华.关于小学作文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9):56-57.

[4] 王春峰,单玉环.探究“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学周刊,2015(6):78-79.

上一篇:风景区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