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精选10篇)

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 篇1

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

经过平时的调查发现目前当代中学生出现了以下让父母、老师、社会担忧的现象。

A: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聊天。B:下课不认真巩固,疯疯癫癫…

C:放假回家又只顾上网,睡觉,看电视。

D:在家指望在学校搞学习,在学校又以为在家会搞学习,如此恶性循环…

庄子曾经说过:“人才不甚相远,只看好学不好学,用心不用心耳。”

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他积极的态度,而只有15%取决于他的智力和所知道的事实与数字。所以说,态度决定成败,只有一个好的态度去对待学习才能更好完成各种任务。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那么他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提高,学习更是能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学习目标。对于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是需要经过种种的锻炼才形成的,如何培养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每个学生,老师,家长都是很关心的问题。下面来看看一些培养学习态度的方

法。

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态度虽然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目标等紧密相关,是决定学习态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学习氛围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也是培养学习态度的因素之一,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在班级内创造浓厚的学习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的神圣殿堂,走进教室,就应该让孩子们感受这份浓浓的学习氛围。在我班,我们的墙壁是战地,有各项活动、常规检查、学习竞赛的表格。这样明朗公开的表格式比赛,会让他们群集过去,一是看自己的成绩,二是观察谁这次不如他,他会在心里窃窃自喜,又有谁这次超过了他,他也会不服气,这种良性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多数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但也有弊端,差孩子每次都排尾,时间长了就失去了信心,有些会变得自暴自弃,有些会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所以,我不会每次都将每个孩子的成绩公布出来,而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公布各次小比赛、小测试的成绩。墙壁上还有孩子们的大量的优秀笔记、习作。这样做,不但有益于孩子们阅读到更多更好更贴近自己生活的作文,还能让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享受同学们的赞美,培养自己的信心,热爱写作。

2、树立学习典型。我们班有一批学习特认真的好孩子,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班干,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在班级中我会利用一切教育契机,充分展示他们的闪光点,以点及面,在全班形成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差生有点滴的进步,比如:今天作业正确率高,或书写工整,或完成及时,都及时抓住进行表扬,3、建议学生交什么样的朋友最合适。学生的交友观念还很淡薄,交什么样的朋友最合适,他们自己是不会判断的。我就会在课间游戏或班队课活动时,给孩子们谈谈自己的好朋友,尽可能去了解哪些孩子之间走的较近,关系较好,是因为什么理由在一起玩。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跟成绩好的孩子交朋友,这是一个好现象,可也要注意,他们在一起经常玩的是什么游戏,是否健康向上。因为,有些成绩好的孩子,在常规上不见得就有多优秀,不良的行为习惯也随处可见。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之间,形成积极健康的朋友关系,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相互谦让,合作融洽,学习上应该有良性竞争。也有这样的怪现象:有的孩子身边玩具多,或零食多,会吸引一些是非观念较为淡薄的孩子,不惜违反常规,破坏纪律,来获得一些蝇头小利,像这样的朋友关系,我们必须及时制止,进行教育,还要讲清利害关系,随时防止再次出现。

二、应建立可达成的学习目标

目标有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之分。任何一种有导向指引功能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经过激烈的心理冲突。如在制定过程中不求实际,为制定目标而制定目标,不但会丧失目标所潜在的驱动力,而且会挫伤人本身的积极性和热情。只有通盘考虑,才能制定出适时的目标,只有目标适时,学生才会对目标充满信心,并能竭尽全力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在目标实施过程和达成中感受成功的快感和满足。从而更进一步认同目标,达到产生使学习成为自觉的内化行为。

三、应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态度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学习动机的发展会引起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一样 对学习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有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在挫折和困难中披荆斩棘,完成学业,实现真正的素质提高,也才会为今后进行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性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应做到以下方面。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它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培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具体的学习动机的教育应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实施。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常常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目的、任务、要求,认识在以后的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这样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深入,学生对学习就越有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就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对这种境界的完美描述。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当学生正在头脑里积极思考,但是不能达到想通的心理状态;或是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领会,但是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正在积极地使语言或是思路条理化、清晰化的时候,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求知的需要。例如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个故事时,问:学完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准确说出出课文的道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于是我给学生猜了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一个白胖子(打一食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花生。”然后我引导学生认识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但它的作用很大,比如说花生可以做成各种食品,花生可以榨油……而文中的小骆驼虽然外表不好看,但它身上的驼峰、脚掌、睫毛各有各的用处。学生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它的用途。

3、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学习竞赛有很多形式,如个人之间竞赛,对照过去与现在的自我竞赛,团队之间的竞赛等。不同的竞赛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有激励作用。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很多学生在竞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有利就会有弊。过多的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会造成过于紧张的气氛,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况且竞赛获得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的胜利,胜利后会受到关注、表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没有获得成功的少数学生就被忽视,也许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只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时最好按照能力分组进行,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有受奖的机会,这样才对多数的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另外应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竞赛,使他们能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学习的积极性。

四、应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要想乐于从事某项工作并竭力达到预定目标,首先应对其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将兴趣逐渐转化升华为志趣,才能端正其态度。有许多事情,往往要做了之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才会体会到它的意义,才会产生兴趣,培养学习兴趣 的方法很多,只要善于启迪、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日渐增浓。

五、应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往往与一个人的自觉性紧密相连。坚强的意志表现为:遇事有主见,处事能果断,勇于克服困难,善于约束自己。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将会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迎接新的挑战。

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 篇2

1.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现状分析

语文学习态度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根据前期的经验形成的可以持久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行为的稳定的内部状态, 它一般由认知、情感及行为这三方面组成。

1.1对语文的认知情况 。

调查研究表明, 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清楚学习语文对于自己十分重要, 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出于高考而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真正的重要性所在却没有清楚地认识。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该以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的, 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等。很显然, 学生对语文重要性的理解过于片面及单一。

语文成绩较好的 学生有一 个共同特 点———对语文感 兴趣, 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语文, 而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在不知不觉中成绩下滑。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明确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性与主动性, 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

1.2语文学习的情感情况 。

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是被优秀的文章作品吸引, 而语文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更易被教师生动的授课及轻松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主要还是通过对课文及文章的理解和吸收, 虽然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必要的, 但不是主要靠轻松的课堂氛围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 对语文学习的不同要素的不同情感态度, 显然对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有着深刻影响。

1.3语文学习行为习惯情况 。

在对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 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说明对语文有一定的轻视;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也是影响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 但仍有一部分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 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是单纯追求速度, 忽略文章本身的情感内涵这种粗放式的语文学习习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只有以认真的态度及探究的精神才能保证语文能力的提高。

2.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的具体措施

2.1给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 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之一, 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重要前提, 语文的学习也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语文课程独特的吸引力及特点, 改变学生一蹴而就的想法态度;引导学生内化学习目标, 设立阶段性目标, 在实现阶段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适当奖励与惩罚, 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不该犯的错误要给予适当惩罚;指导学生学会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公平恰当的评价, 帮助指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内在原因, 鼓励学生积极对败因进行反思总结及改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提高自我的内驱力, 使学生在积极努力的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2.2打造魅力课堂, 培养语文学习情感 。

语文的课堂教学环节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 课堂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提升课堂魅力应该从教师、教材、学生三方面入手。

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必须有完美的人格, 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 保持为学生服务的态度, 积极主动地关心学生成长, 提升自我修养, 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发挥教材的魅力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欣赏解读文章的方法, 使学生品味文章的精华, 让学生体会到品读文章的乐趣, 发掘出文章中对生活、情感、美的感悟, 引发学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阅读、写作、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 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2.3发掘语文学习资源 ,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

学校应该在课内课外发掘优秀的语文教育资源, 让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能把语文真正用于生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纸质或者音像媒体等媒介上学习语文, 利用这些便捷的媒介, 如:杂志、报纸、电视、网络等找出优秀的语文资料进行课外拓展, 充实自己的语文知识库。学校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应用语文知识。

3.结 语

培养高中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态度, 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系统性目标,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各方付出积极的努力实现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对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 更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及中国文明的发展。希望本文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能为此目标的实现出一点力,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 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 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承载着使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责任, 其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但是高中语文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尤其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研究探讨了高中生语文学习态度的现状及如何有效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 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态度,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雷居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时代报告 (学术版) , 2013 (2) :298.

[2]黄明勇, 刘敏, 殷志佳.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谋略.[J].教育科学论坛, 2011 (12) :21-23.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篇3

关键词:自学习惯;灵动的教学;教师

叶圣陶说:“对每个学生来说,有两种习惯是必须养成的。哪两种习惯呢?一是自己学习的习惯,一是随时阅读的习惯。”就这两种习惯而言,随时阅读的习惯是从属于自己学习的习惯的。因为自己学习,一方面要“从实际事物中历练对事物的观察、推究、实验”,另一方面还要向书本学习。这是由于“书中积聚着古人今人的各种经验,收集着一时找不到的许多资料,对于自己学习的人来说,书毕竟是必须发掘的宝库。”看来,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应该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无论是在实践中学,还是向书本学,都要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保持对周围一切事物及知识的浓厚的兴趣,保持对探索事物、知识的愿望,并且能通过动脑、动手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由此可见,教师要养成学生自己学习的习惯,不在于往学生脑袋里灌些什么现成的东西,而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并设法保持和扩展他们的欲望和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手,真正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这是素质教育,也就是创新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学习主要还是向书本学习;现在的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主要阵地还是在课堂。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就要利用书本挑战课堂,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开展灵动的课堂教学。

所谓聪明,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能着眼于学生的欲望和兴趣,而不是着眼于知识本身。叶圣陶说:“因为知识是求知者主观欲望和兴趣的结晶体,所以离开了求知的主观便无所谓知识,所以知识只有自己去求……”有些人可能会大惑不解:上课着眼于学生的欲望和兴趣,不着眼于知识本身。这上什么课?其实,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就只能是“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等没人教了,就不会说话了;没有“葫芦”,就不会“画瓢”了。为什么许多学生先学后忘,不能举一反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通过自己求到知识。

所谓灵动,是指教师能运用智慧、技能和幽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增长能力。

现举两个例子来说说灵动课堂的魅力。

一、“以逸待劳”的课堂

以逸待劳,原来的意思是作战时自己充分休息,待敌人疲劳后,乘机出击取胜。它强调用简单驾驭复杂、以静制动。这就需要抓住关键环节应对各种环境和事变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聪明的教师往往以逸待劳,让学生动脑、动手,积极活动。叶圣陶说:“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我要他们试读、试讲、试做探讨、试做实习,做许多工作,比仅仅听讲复杂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地位。”教师是导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欲望与兴趣,指导他们自己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欲望和兴趣的有效方法。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学生对事物的看法。

二、“顺水推舟”的课堂

“顺水推舟”,也许也是以逸待劳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将某个或某些学生对问题的精彩的感悟和认识,推向极致,推向全体学生。例如:一节作文课上,教师在黑板上写了题目《秋》,要求作文用小标题的形式行文,但课堂上只需列出小标题,小标题要有完整性、创造性。列完小标题后,可以简单打好构思腹稿,然后举手展示自己的。五分钟后,已有学生举手表示完成。老师挑了几位平时写作不错的孩子,他们写的是“红色的枫林,黄色的落叶,紫色的秋思”“丰收的喜悦,金色的季节,似火的枫林”“秋的动,秋的静,秋的美”。

教师当时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学生会写出这么有诗意的小标题,也激起了她的创作欲和表演欲,很想在学生面前表现一把文学功底,可当教师想发言的时候,一位男孩竭力要求说他的得意之作,作为老师,只能让贤,想不到他语出惊人“飞舞的秋叶,苍老的树干,累累的硕果”。老师心中一惊,这三个小标题充满诗情画意,又意味深长,充满哲理。用一棵树来写秋天,前两者写生命的凋零,是那么的静美,后者写生命的延续,又是如此的绚烂;前两者的默默奉献,成就了后者的充实。男孩看着老师的神情,顿时显出了一丝得意。当教师问他创意缘由时,他是那样的滔滔不绝,虽无老师理解得那么深刻,但也远远超出同龄人的分析理解力,俨然是一位“老师”。下面的学生也都很佩服,那种眼神是学生经常给老师的,今天却给了他们的同龄人。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灵动教学的例子,这种教学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自信,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到:我是一匹骏马,谁也不能强迫我喝水;如马要喝水,马自己能找到河,喝清洁的水。所以说要养成学生自己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聪明,教学要灵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篇4

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的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逐词逐句阅读相关学习内容,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深刻理解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画出哪些地方不会,并及时做好记录,为下一节上课做好充分的思想基础。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了,需要每天坚持预习。同时,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要将它看作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做记号“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上课认真听讲

上课的时候,课前要准备好所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等,课上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要积极和老师配合,随时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分组讨论的问题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时,要养成一个善于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要记录学习的要点、学习新得、以及老师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以便逐步加深和更正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复习

课后一定要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就像牛吃草后要“反刍”一样,对课上所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哪个地方会了,哪个地方还不会。课后复习一般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不同的复习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平时复习: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

阶段复习:主要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对单元、章节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的归类,把握重点,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要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能力上一个台阶。

总复习:主要就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缺补漏,解决疑难问题,特别复习一下前面学习中的错题记录,达到全面掌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五、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时,我从来不打扰学生,让他一个人静下心来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我的具体做法是:

数学,要求孩子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训练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

六、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一个学生如果每天能养成记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位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我朋友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就给孩子买好记事本,告诉孩子记事本是用来专门记录老师交待的事情和老师布置的当天作业题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记事本都有记载,不能有空隙,一开始我每天都会检查孩子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孩子记得是否认真,还是没有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改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发现孩子没有记录的话,就取消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七、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八、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

要求孩子每次做完作业后,自己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九、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如何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 篇5

学习心态好,拿高分就是任性!

积极心理学指出:乐观积极解释风格是可以习得的,孩子的解释风格有一部分就是从老师那里习得的。老师,不仅在学习上对学生一对一精心辅导,在生活中亦以身作则,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评价风格及生活态度,对学生产生隐形积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激烈了学生塑造自己积极、正面的解释风格。

另外一点,专家提醒,教师的教学评价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这也是教育专家一直提倡的发扬学生个性的初衷。教师建议,在教学中,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再者,在教研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教师都在说表扬才能让学生更加自信,但很少有教师注意到,表扬学生也需要正确的方式。但是,也有老师也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表扬孩子的个人品质,而不是赞赏他们的努力,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中,专家建议,老师更应该专注于表扬孩子的努力行为而不是他们的个性品质,以赞扬的口吻描述老师自己所看到的或所感觉到的,学生能自己感受到满足感;用一个词来表达学生值得表扬的行为,通过这个词给他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定位,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一、习惯培养的方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严格约束,规范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和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三)因人制宜,耐心引导。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二、习惯培养的内容

(一)行为训练

1、课堂常规的训练:如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洪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留意这些细节,如上课时就要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又如问道( )<6,括号可以填哪些数?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讨论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安静并坐好后,再交流。

2、读书习惯的训练。语文课要求学生会读课文,数学课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读懂数学语言。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要让学生在审题时做到手不离书,眼不离书,并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有的捧书读时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学生。

3、坐姿的训练。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我们在恰当的时机予以提示。比如按照约定教师呼叫:“一、二、三!”学生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比如老师手背后,身体站直,学生看到老师后也会自觉坐直。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4、注意力的训练。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首先,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如数学课上,可以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具或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他们学习,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参加班上的共同学习活动。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比比红星谁最多”等活动。

5、动手操作的训练。一年级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习惯培养

1、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培养。首先,要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时刻关注、提醒,形成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范写的作用。如在抄写生字前,教师常常进行范写,并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与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还要注重作业的评价,采用激励机制。比如采用“画☆法”,五颗星是最好,反之就逐渐减少。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可有意识地提醒与评价,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3、培养认真思考和语言表达的习惯。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或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讨论,然后交流时让每一位同学都说说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要完整,让别人能听明白。允许学生保留有不同的意见。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补充、评价。对于有独特的、表达精彩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一次次的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4、培养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教师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这方面习惯养成了,孩子将终生受益。

5、 培养善于请教的习惯。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我注重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问题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三、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身作则。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我们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学生的模范。

2、注意第一次。一旦发现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后,切忌不能忽视,一定要及时给予教育、指导,避免以后的再次发生。

3、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养成的好习惯。

4、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我们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适时指导,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条件。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

6、统一行动,协调配合,共同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与各科任课教师密切联系,经常沟通,了解每个学生在其他学科课上的表现。并及时与家长交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班主任的常规教育与各科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相结合。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篇7

(1) 制订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 不慌不忙, 稳扎稳打, 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 既有长远打算, 又有短期安排, 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 磨炼学习意志。

(2)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 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 要讲究质量, 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 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 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 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 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 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 而不是全抄全录, 顾此失彼。

(4)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 多方查阅有关资料, 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 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 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理解的错误, 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 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 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 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 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 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 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 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 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 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 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 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 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 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 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 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 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遵化市第一中学)

浅谈消除物理学习的障碍———前概念

河北唐山●张永霞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 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在物理教学中, 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 对对正正确确的的应应加加以以利利用用, , 对对错错误误的的要要认认真真引引导导消消除除, , 否否则则正正确确概概念念难难以以形形成成。。那那么么怎怎样样克克服服前前概概念念的的消消极极影影响响呢呢??

首首先先, , 加加强强实实物物演演示示有有利利于于消消除除错错误误前前概概念念, , 确确立立正正确确概概念念。。中中学学生生的的抽抽象象思思维维在在很很大大程程度度上上属属经经验验型型, , 需需要要感感性性经经验验支支持持。。因因此此教教学学中中应应了了解解学学生生的的实实际际, , 通通过过实实物物演演示示消消除除错错误误概概念念。。太太阳阳曝曝晒晒下下的的木木块块和和金金属属块块的的温温度度如如何何??学学生生最最容容易易根根据据自自己己的的感感觉觉, , 认认为为金金属属块块温温度度高高, , 形形成成错错误误认认识识。。所所以以只只有有通通过过实实验验测测定定后后, , 使使学学生生认认识识到到自自己己感感觉觉的的错错误误, , 才才能能消消除除错错误误前前概概念念, , 否否则则任任何何讲讲授授都都是是苍苍白白无无力力的的。。由由于于学学生生思思维维带带有有一一定定的的片片面面性性和和表表面面性性, , 他他们们往往往往以以物物质质外外部部的的非非本本质质的的属属性性作作为为依依据据, , 形形成成错错误误认认识识。。如如学学生生认认为为马马拉拉车车前前进进是是马马拉拉车车的的力力大大于于车车拉拉马马的的力力, , 从从而而对对牛牛顿顿第第三三定定律律产产生生怀怀疑疑。。所所以以教教学学中中针针对对这这种种问问题题设设计计一一个个实实验验::22个个滑滑块块, , 22个个轻轻质质弹弹簧簧秤秤, , 使使一一个个弹弹簧簧秤秤两两端端分分别别固固定定在在两两滑滑块块上上, , 用用另另一一弹弹簧簧秤秤拉拉动动连连在在一一起起的的木木块块, , 去去演演示示使使一一物物块块前前进进时时, , 另另一一物物块块同同时时前前进进, , 通通过过弹弹簧簧秤秤显显示示两两物物块块之之间间相相互互作作用用力力, , 这这样样就就可可以以排排除除学学生生形形成成的的错错误误认认识识, , 进进一一步步理理解解牛牛顿顿第第三三定定律律。。在在““自自由由落落体体””一一节节教教学学中中, , 学学生生对对任任何何物物体体做做自自由由落落体体运运动动从从同同一一高高度度竖竖直直落落下下时时, , 不不同同的的物物体体将将同同时时落落地地很很难难想想象象。。因因此此, , 教教学学中中应应强强调调““自自由由落落体体运运动动””是是指指在在只只受受重重力力作作用用下下的的竖竖直直下下落落运运动动, , 但但在在实实验验中中, , 不不可可避避免免地地受受到到空空气气等等阻阻力力影影响响, , 结结果果当当然然不不会会完完美美。。当当然然, , 更更重重要要的的是是做做好好演演示示实实验验也也就就是是要要重重复复““伽伽利利略略斜斜塔塔实实验验””, , 使使学学生生建建立立密密度度和和重重力力都都不不相相同同的的物物体体在在空空气气中, 从同一高度落下, 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 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所以, 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 充分利利用用实实物物演演示示及及创创造造条条件件进进行行实实物物演演示示, , 积积极极消消除除学学生生的的错错误误前前概概念念, , 对对提提高高物物理理学学习习效效果果是是重重要要的的。。

其其次次, , 重重视视物物理理模模型型的的运运用用, , 培培养养学学生生逻逻辑辑思思维维能能力力, , 消消除除学学生生思思维维障障碍碍。。物物理理模模型型是是物物理理学学中中对对实实际际问问题题忽忽略略次次要要因因素素、、突突出出主主要要因因素素经经过过科科学学抽抽象象而而建建立立的的新新的的物物理理形形象象。。通通过过运运用用物物理理模模型型可可以以突突出出重重点点, , 抓抓住住本本质质特特征征和和属属性性, , 可可以以消消除除学学生生思思维维方方面面的的片片面面性性和和表表面面性性, , 提提高高学学生生思思维维的的独独立立性性、、批批判判性性和和创创造造性性, , 从从而而使使学学生生能能够够对对自自己己从从生生活活中中形形成成的的朴朴素素物物理理概概念念分分析析区区别别, , 抛抛弃弃错错误误概概念念, , 形形成成科科学学概概念念。。如如::伽伽利利略略在在研研究究运运动动的的原原因因并并指指出出亚亚里里士士多多德德观观点点的的错错误误时时, , 设设想想的的““理理想想实实验验””就就是是建建立立一一个个没没有有摩摩擦擦的的光光滑滑轨轨道道的的物物理理模模型型。。在在““洛洛仑仑兹兹力力””教教学学中中, , 对对于于洛洛仑仑兹兹力力公公式式的的推推导导, , 其其中中II==nnqqvv是是难难点点。。但但在在建建立立导导线线中中电电流流流流动动的的微微观观图图像像的的物物理理模模型型后后, , 问问题题便便简简洁洁多多了了。。

在在““分分子子间间的的相相互互作作用用力力””一一节节教教学学中中, , 由由于于分分子子与与分分子子间间距距离离关关系系比比较较抽抽象象, , 物物体体中中独独立立的的分分子子看看不不见见, , 因因此此给给教教学学带带来来一一定定的的困困难难。。但但通通过过运运用用宏宏观观物物体体建建立立物物理理模模型型, , 便便使使抽抽象象的的分分子子及及分分子子力力形形象象化化、、具具体体化化, , 很很好好地地启启发发了了学学生生的的认认识识和和理理解解, , 收收到到较较好好的的教教学学效效果果。。要要充充分分运运用用或或创创造造条条件件, , 运运用用物物理理模模型型, , 从从而而为为大大面面积积提提高高教教学学质质量量打打好好基基础础。。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学生 培养 学习 习惯

有成效学生的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俗话所说:“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上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可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什么?怎样去培养?下面我就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数学学科的学习,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学习习惯

1、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无论是接受知识的程度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效率都是很低的。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数学知识的习惯。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3、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在做作业前一定要先复习再做作业并养成习惯,对数学问题尽量探索出一题多解,找出更好的解法,把试题及其解法,尽可能地推广和引申。学生钻研课本,复习课本的习惯一旦形成,对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都大有帮助。

4、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解题错误往往是由于不细心审题,没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就急于解题而造成的。因此我在讲解例题、习题过程中,都会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并要求学生学习和养成这种习惯。

5、独立解题、细心演算、耐心检查和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对考试时卷面成绩的获得特别重要,而好成绩的获得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6、对解题进行总结的习惯。问题解决以后,要认真总结解题的经验和规律,对解题方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好不好?能否找到其他的方法?尽量地考虑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同时,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当今综合各科知识的题型的层出不穷,无疑为这一习惯的培养作了很好的注脚。

7、要养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习惯。学以致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不能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股票投资的收益,储蓄利率的计算,国民收入的增长比率等等经济方面的问题无不涉及数学知识。而这个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走出校园之后的帮助是最为明显的。

二、与家长取得联系,给家长们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学习习惯

(一)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我引导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包括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安排,其中的学习是重要部分。)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其中每天的计划安排,从星期一至星期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晨读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晨读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二)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学生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同一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开始,学生往往不会掌握时间,我给家长建议,要指导孩子,该学时学,该玩时玩,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三)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

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五)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这方面习惯养成了,孩子将终生受益。

(六) 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我注重引导家长去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问题是要講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

综上所述,只要学生从小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习惯的惯性将会跟随学生走向社会,良好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从而完成教学的最根本宗旨,即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大纲》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中小学课堂教学》

[4]《素质教育与实践》

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 篇9

内容摘要: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因此,培养良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就必须从小学阶段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而要打好扎实文化基础的前提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养成的,是可以通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培养而形成。只要持之以恒、方法得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完全可以培养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从解释什么是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应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以及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关键词:习惯 重要性 培养 方法

学习习惯对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成绩不好,其实大部分原因并不是其智商水平低下,也不单纯是其努力程度不够,很多时候就是不良学习习惯导致的。比如一个孩子学习习惯好,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上课认真听讲,如果智商不存在问题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会很好。习惯是在长期过程中形成且具有稳定性的状态,一个人小学时期养成的各种习惯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出来,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可以说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那么习惯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一、习惯的定义

根据字典中的解释,所谓的习惯,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而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二、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好习惯受益终生,坏习惯害人一生。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孩子能够在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便会将追求知识、努力学习当成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情来对待,而不需要父母或者他人再三催促。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通过每天的点滴积累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怎样的学习习惯才算是良好的?本人以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正能量的。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见过有的学生的字写的像鸡爬狗抓似的,或者有的学生本来头脑也不笨,但是学习成绩总上不来,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没有获得兴趣感,成就感,以至于没有信心,没有耐心,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去学,就不用说刻苦努力了,学习自觉性非常的差,结果导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好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就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一个学业有成者的必经之路。阅读对一个人心灵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才会有成效。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只有预习了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因而听讲也会更专心,不易开小差。在学生作预习时,可提示学生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做标记,把能看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划分出来,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如果教师的讲课不幸又是注入式的,那么学生的脑子就象是一个图书馆,只是装知识而不能理解知识。无论是接受知识的程度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效率都是很低的。

3、培养学生复习旧课的习惯。复习可以起到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记忆和巩固的作用。经常督促学生按时复习当天课程,是巩固知识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日积月累,在知识衔接上就会产生严重的断层。特别是数学学科,逻辑严谨,衔接性强,断链了就很难跟上了。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然后复习、巩固这样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的习惯。

还有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梳理,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网络式的知识结构,知识才会更系统,更完整,更全面。

4、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的习惯。自然学科的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在这一点上,本人认为数学学科与语文的关系比较大,因为如果语文功底不好,理解起来就会很费力。数学学不好对语文的影响较小,语文学不好对数学的影响会更大一些。所以要做到理解记忆,必须先把语文学好。而且,文字书写的功底也间接影响到理解能力,因为如果字都写不好,少撇缺捺的,识字都很吃力,更别谈理解了。

5、培养仔细审题、细心演算、耐心检查、及时纠错的习惯。教师在讲解例题、习题过程中,应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并要求学生学习和养成这种习惯,而学生解题错误往往是由于不仔细审题就急于解题而造成的。这种现象在数学考试时表现得比较明显。学生一方面时间比较紧张,再一个就是似懂非懂,比较激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想当然心理,以为眼前的题目和平时做的题目一样要求,根本不去细读,浑然不知题目要求已经改变了。比如题目要求“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结果学生往往只做了计算,验算就漏掉了。所以,做完作业之后,应该让学生养成从头到尾耐心检查是否有错漏的习惯,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这种习惯的形成对考试时卷面成绩的获得特别重要,而好成绩的获得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6、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直接反应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在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各科作业的同时,自己也应该做到适量、科学的布置作业,还可以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来完成作业。这样,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师就可以完全交给他们。让学生明白,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7、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好的教学办法莫过于教会学习方法。平时,要落实检查好学生的预习、复习,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习惯的重要环节。在做作业方面,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完成,即使有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我们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让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8、培养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听十遍,不如读一遍,读十遍不如写一遍,这是我小时候的老师给我们总结的。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用自己习惯的符号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这样做相当于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加入了大脑的思考,判断,辨析,从而达到了边听边吸收的效果。

9、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学问,学问,就是不懂就问,学习就要多思、善问、大胆质疑。“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其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进行思想引导,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变为自觉的行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自觉的培养。

2、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训练。培养好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决不能给他们讲一番大道理,然后撒手不管。而要始终如一,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习惯养成的必要步骤要不断的强化,不断地让学生实践。特别是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他们有时表现看起来还可以,稍加放松,他们又会反复出现不自觉的坏习惯。我们可以在作业内容及作业量上适当调整,区别对待学生,善待学生,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千万不能一出现坏习惯就采取极端的措施去伤害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他们,这样会让他们自暴自弃,情况将越来越糟。理智地爱学生,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地训练,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学习的动力。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还有,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难易适度,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像摘葡萄一样,让他虽然站起来够不到,但是跳一跳够得到就合适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一步步树立信心。

4、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各种争星评比活动,例如劳动之星、礼貌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朗读之星 ……这种活动绝不能流于形式,最好在短期内看到成绩。通过各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比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有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引导优秀学生,帮助后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班级的学习气氛才会形成。

6、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多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7、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大家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学生的许多学习习惯是受教师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形成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做出榜样让学生模仿。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才能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老师在上课时板书太随意,没有顺序,字迹潦草,画数学图形时随手一画,这些不良习惯学生都会记在心里,随时“复制粘贴”,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我是上数学课的,因为有时上课忘记带画图的工具,只能徒手应付,比如画直线、线段、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圆形、表格等,我都随手画过,后来学生也依样画葫芦,画图时有直尺三角板也不用,就像我一样随手一画,画出来的图形简直不堪入眼,可是我又不好意思去责骂学生,因为你骂学生就等于在骂自己!当我发现这个现象以后,及时纠正,然后同时向学生承认自己的不良习惯,后来学生也慢慢地改掉了这个毛病。

8、老师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自信心,来自于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的感觉,来自于老师的每一次鼓励和赞许,来自于家长对孩子的努力的认可。适时的表扬和鼓励有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每一个思维的细胞,使之处于活跃亢奋状态,进一步使学生头脑变得更加思维敏捷,更加聪明。有人说,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有可能成就一个名人,创造一个神奇的故事。所以作为老师或家长,都应该注意从正面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给予正能量,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发挥出来。

9、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所有的任课老师、家长、同学都有责任。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只有在老师、家长、学校三方面积极配合,互相沟通,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五、结论

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和品质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的努力。特别是教师应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更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持之以恒,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少年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有系统、不间断地严格要求,同时,如果孩子表现出良好学习习惯的苗头,也不能视而不见,要及时给予赞扬,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形成习惯。以上是我对养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点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10

从传统意义上讲,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上课注意听、练习、作业等方面的习惯,在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创新的高度出发,以新的教育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有利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形成,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形成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优化课前预习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预习是指学生运用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下,去开展观察、记忆、联想、辨析、比较等思维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为了优化课前预习活动,教师需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改变那种让学生记下学习目标,把新知识标题变成问句的简单做法,而应将思维焦点定位在学生的“疑惑”上,设计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及承受能力的问题,设计有启发性的、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因而教师需要优化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

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大致内容有:学习要求、旧知回顾、新知预学、思考与练习、存在问题等,学生可据此巩固旧知识,认识新内容。在“学习要求”中学生可预先了解要掌握哪些内容,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应达到的目标;“旧知回顾”明确新知识即将涉及到已学过的内容,这些内容恰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可根据预习活动的提示进行回忆及查阅有关材料;“新知预学”要学生预先去思考、体会一些学习内容并思考一些疑惑;“思考与练习”通过问题、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对新知识的运用;“存在问题”主要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疑惑,教师可事先收集这些“疑问”,然后针对问题展开学习、讨论。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1)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家哈尔斯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更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考,自己去动手。”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需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牢固确立“学生第一、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摆正教师“服务主体、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地位,以突出主体,发展主体。

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课堂学习和训练活动,上课尽量少讲精讲,腾出时间让各层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多练、多思、多讲,如概念让学生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提问质疑。

(2)营造良好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环境保障。

在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创造灵感才得以发挥,提问得到鼓励,不同的见解得到尊重;学生自然会勇于质疑,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养成多思、善问、质疑、求真的习惯。为此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中不成熟的见解不直接否定,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矛盾;对新颖独特的想法及时鼓励并加以完善;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永远保持好奇、质疑、探索的意识和习惯。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了环境保障。

(3)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契机。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创设课堂教学最佳学习情境,能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和讨论,教学中,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悬念、疑虑;恰当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联想;合适的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反思,触发学生开展讨论;另外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来创设思维情境,让学生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得以展现;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能对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和思考,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反思、联想、质疑等)提供了时机,也只有真正给予学生机会、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才能落到实处。

三、开展专题性学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

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要让学生多实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保证。在这一方面,开展专题性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机会。在专题性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把提出问题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互相探讨过程中质疑问难。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观察特征,并具体地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并发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以解决问题。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使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惯从课堂延伸到了专题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之中,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提供了时空。

四、个案研究,加强分类指导。

上一篇:行政服务中心人员自查报告下一篇:服装加盟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