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导学案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精选10篇)

导学案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篇1

境由心生 妙笔生花 ——小说阅读中自然环境的作用

贾崇平2016-12-6

【复习目标】

1.明白小说中自然环境的作用。

2.掌握自然环境作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通过导练分析,掌握自然环境作用题的解题规律。【重点难点】

把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及规律。

【自学、互学、导学、导练】

1.自学: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互学:小组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答题思路及作用。

3.导学:粤教版必修三《祝福》的开头和结尾,回顾环境描写的作用。4.导练:课前完成阿城《峡谷》。

一、自学

《创新设计》P160《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互学:小组讨论、总结。

1、环境描写作用题常见的题型及设问形式。

2、环境描写作用题的解题思路。

3、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位置)。

三、导学

(一)回顾粤教版必修三《祝福》的开头和结尾,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结尾)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自学、互学、导学、导练”课题组 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开头段落写出了怎样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

2、结尾段落,“我”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祝福景象,作用何在?

(二)最近各地模考中有关环境描写的作用题考查回顾。

四、导练

峡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自学、互学、导学、导练”课题组

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失分剖析

五、巩固(山西大学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三11月月考模拟题)

女真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哪!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得。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塘钓鱼的。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冯秋萍还不舍得穿。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她不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话。李大壮知道为什么。这孩子,还生气呢。那也没办法。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问题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自学、互学、导学、导练”课题组

是:生气有用吗?!

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瞟了一眼儿子。李强睡得正香。毕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他还有退路。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左手拎着包裹,右手提着旅行袋。儿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有冯秋萍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东西。②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快僵硬起来。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历过世面的年轻人。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挂甲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前,聚着好几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问他:“我二嫂呢?”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自学、互学、导学、导练”课题组

导学案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篇2

一、关注课例的结合

在新课教学中, 有部分教师对教材中的例子不太关注, 以为文中的例子都已经把解题过程写的很清楚, 就不必过多分析, 对课文中出现的事例不够关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课本中或以前课堂已经分析过的例题, 让学生回想起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并与导学案中的题目进行对比结合, 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进而实现掌握这一类题型的教学目的。比如:一物体从距桌面H高度落下, 不考虑阻力, 物体质量m, 桌面高度h, 取桌面为参考面, 求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在讲解该题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出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38页课后第4题习题:苹果从树上掉到坑底, 已知树的高度为H, 坑的深度为h, 取地面为零势能面, 求苹果掉到坑底时的机械能。这道题目当初在新课教学后, 就有相当多的同学解题错误, 他们习惯性的要将坑的深度算入机械能内。还有11年重庆高考第14题:已知石头落到井底的时间为2s, 判断枯井的大概深度。该题来源于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48页的“讨论与交流”栏目。以及15年重庆高考实验题: 学生采用自由下落尺子的方法进行估测人的反应时间。该题同样来源于必修1第48页的“迷你实验室”——测量反应时间。这个事例若在新课教学时, 能将其作为新课引入或课堂活动来演示, 学生对它的印象一定会更加的深刻。

二、关注思路的点拨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能够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在概念理解、规律运用这些方面的薄弱之处, 对他们思路的点拨要及时、准确, 使其产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感觉, 并且能够建立起正确的解题思路。利用“导学案”的整合编排, 就可以进行分类引导点拨, 编写时可以先是一道有完整解题过程和分析的例题, 再配上相似的题目进行练习, 让学生自己发现这类题目的共性, 确立常规的入题方向, 从而掌握有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也为后续的拓展延伸积累相应的解题经验。

在信息化环境下, 教师还可以结合微课进行辅助教学, 课前先准备好解题的小视频, 先让学生自己有选择性的进行观看, 对看不懂的可以反复观看, 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 以达到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

三、关注错因的剖析

解题包括定性分析、数字表达和定量演算三部分, 解题的成功就在于这三者的完美结合。不正确的解题就是这三个部分中的某个或某些地方出现了问题, 在讲解时教师不但要分析出他们在什么地方出错, 而且更需要帮助他们剖析出什么原因导致的错误, 关注解题的注意事项, 避免以后再有类似情况的出现。那么在导学案中就要有相关的步骤设置, 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比如: 一个小球从h高度, 以v0初速度水平抛出, 不计空气阻力, 求小球落地时的速度。有部分学生会根据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式, 来求得答案。虽然答案看似正确, 但解题的思路出现了大问题, 如不加以纠正, 势必影响到以后解题。所以教师应该指出问题的关键是该公式只能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运用, 而本题是曲线运动, 应该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或者动能定理来求解, 虽然答案一样, 但却不能用“碰巧”来解释。

四、关注题型的对比

由于以前学生的解题训练大多采取“题海”战术, 这样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阻碍了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帮助他们提高分析水平, 拓宽解题方向。因此, 许多的教师就更倾向于用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方法, 锻炼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对这样一道“滑块———滑板”模型:已知物块质量m以初速度v0滑上静止在地面的木板, 木板质量M, 且长度足够长, 两者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地面光滑, 求物块的末速度。教师可以采用动力学的观点解答;可以采用动能定理解答;可以采用图像法解答;可以采用相对运动法解答;还可以采用动量定理解答等。这样的解题方法学生自然是非常钦佩羡慕,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收获会更多, 但更多的学生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水平, 而挫败他们的自信心, 所以一题多解的方法更多是拿来鼓励学生多钻研问题的作用。

与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相比, 教师认为多题一解, 更能较好的帮助学生较快的建立起通常的解题思路。比如对于平抛或类平抛的解题, 基本上是分析在两个运动方向上的运动特点, 并列出相应的方程, 要让学生理解此类问题的共性, 而实现多题一解, 这更能帮助那些中等和中下的学生确立解题的信心和方法, 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 要视学生的不同情况, 在导学案中加以设置, 给予区分。

五、关注策略的培养

当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解题能力后, 普通的题目一般都会解答了, 但在小测当中, 还会经常出现得分不高的情况, 这更多的是因为解题速度不快, 没有注意解题的策略。中学物理教学常用到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 如极限法、微元法、等效法、极值法、图解法、 类比法、隔离法、整体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等。[3]在平常的训练当中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并及时积累, 且要经常回顾复习这些方法, 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提高解题的速度。

比如在高一必修1中经常有这样一道题目:倾角为 θ 质量为M的斜面, 静放在水平面上, 一个滑块质量为m, 以加速度a沿斜面下滑, 求水平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由于两者的运动状态不一样, 教师一般是采用隔离法先受力分析, 然后进行求解。对这样的题目也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利用整体法分解加速度, 进行快速求解, 让学生体会两种解题方法的各自特点, 培养他们的解题策略。

最后, 当学生能够适应这种“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之后, 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编写导学案, 或自己编写, 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同时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补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讲评更正过的这些“导学案”材料, 对他们以后的高三复习来说又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将多个“导学案”整理在一起, 就可以形成一份很适合自己的高三总复习材料,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回想起以前的学习情景, 而且还对以前改正过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 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为高三紧张的学习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在此基础上, 他们就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 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任长富.关于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 2011 (07) .

[2]高建华.物理习题课教学初探[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9.3.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教案) 篇3

【备课时间】2011-3-27 【上课时间】2011-3-29【课 型】复习课 【执 教】严 勇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与特点。(知识与能力)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

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必修

三、必修四中的小说单元,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中心。2.印发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并要求学生课前完成《日月行色》。【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 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那是小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而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扣住小说主题,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设题。今天,我们就从小说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

我们先一起来回顾几个问题: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环境、人物、情节)(板书)。

2.作者要通过对环境、人物、情节这三要素的具体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个思想情感也就是小说的什么?(主旨)(板书)

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去探究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与答题的规律。教师板书: 我们先简单复习一下环境描写的手法。

(一)环境描写的手法

1、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抓住特点,准确描画: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中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小石潭记》中第四段中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3、运用形象比喻:如《小石潭记》中第三段中写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4、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运用想象:如《沁园春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6、侧面描写突出景物:如《小石潭记》中第二段中写水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白描:最著名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短短二十八字,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

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方面

3.情节方面 4.主题方面

二、学过的作品回顾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直接描写“风雪”之处有:

林冲取路投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

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间接描写之处很多: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回到草料场时,“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①学生朗读画线部分的风雪描写 ②看看这些风雪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这些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天气情景-----风大雪紧(交代自然环境);推动了情节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也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谦一伙才会到附近的山神庙暂避风雪,林冲才得以隔着门洞悉奸人的阴谋。(熊熊火焰吞噬了他的所有隐忍)风雪山神庙,手刃仇人,终于使林冲完成了由安分守己的良民向大泽龙蛇的转变。(推动情节发展)

2.《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新年的气象指什么:爆竹在天空发出闪光,发出震耳的大音。)

(结尾)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太牢:牛羊猪;少牢:羊猪。)(一更:7—9;二更:9---11;三更:11---1;四更:1---3;五更:3---5。)

教师引导:

1、开头段落写出了怎样的自然环境?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沉闷、压抑)

答案:---------那么开头这一段关于鲁镇过年的描写,沉闷、压抑的自然环境与新年送灶的爆竹形成鲜明的对比(交代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暗示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暗示人物命运)。

2、结尾段落,则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什么感受呢?

答案:-------①给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②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③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这样就把有钱人家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隆重地为自己来年的好运祝福,一边是祥林嫂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这样一种反差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深化主题)

《祝福》的主题是什么呀?--------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教师解说:送灶-----旧时习俗把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作为灶神升天的日子,在这天祭送灶神,叫送灶。(灶神:迷信的人在锅灶附近供的神,认为他掌管一家的祸福财 2

气。)

(二)回忆做过的练习中有关环境描写的题目

1、《洗碑》的第2题:第7节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白描;衬托)

2、《洗澡》的第3题: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趋合理)

3、《乌米》的第2题: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1、手法:①衬托——以声衬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相结合。

2、作用:①烘托出静谧肃穆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三)归纳(投影)自然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对“自然环境”:

体现自身的审美价值,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因素,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它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

2、对“人物”:

可以烘托感情,表现性格,揭示人物心境,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的命运。

3、对“情节”:

可以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推动,暗示,铺垫)

4、对主题:

可以表现或深化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刚刚我们一起归纳了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打铁要趁热,接下来,让我们实战演练一下,在实践中将这一规律融会于心。

三、高考试题分析、演练(20分钟)

1、《一片苍茫》 答案:

第一处景物描写:

(1)描写出梨林美景,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

(2)推动情节发展,用蜂蝶起舞引出下文男童捉蜂吮蜜,白生走访民情的情节。(情节)第二处景物描写:

(1)用“残阳如血”和“殷红殷红”渲染凝重的氛围。(环境)

(2)衬托白生心情的沉重;(人物)(3)为下文白生想办法解百姓之忧做铺垫。(情节)

(4)与上文的梨林美景形成对比,揭示百姓的悲苦生活。(主题)

2、《日月行色》(07年湖北卷)(10分钟)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3)用雪白雪白的梨林美景反衬后文的百姓“血红血红”的悲苦生活。(主题)

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

问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1.小说主题解说:通过描绘未婚男女约会的叙述描写,表达了山村男女纯朴的爱情。2.学生答案点评 3.参考答案分析

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环境)

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人物)....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我”与刚刚订婚的女子第一次约会)(情节)

实践出真知,经过两道试题的演练,相信大家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要点及解题思路,为我们今后的答题找准方向。

四、归纳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要点及解题思路(5分钟)

1.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试题的答题思路:紧扣环境特点,从其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揭示等三方面的作用来把握题目。.......2.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塑造及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小说。

3.小说中环境描写试题的答题格式: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导学案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篇4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亚洲在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2、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二、课前预习:

1、亚洲是世界第_______大洲,也是世界上跨_______最广,______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2、亚洲有世界最高的高原,叫______高原,有_________之称;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叫________峰,海拔_________;有世界最大的湖泊,叫______。

三、合作探究:

(一)重难点突破

1、半球位置:(读P2图6.1结合图1完成)

亚洲主要位于 半球

图1(东、西半球),半球(南、北半球)。

2、纬度位置:(读图1回答)

亚洲自北往南被______、______、______ 三条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______带、______带、______带,大部分属于______带。

(二)学以致用

探究一:海陆位置(读图P2图6.2结合图2回答)

(1)在图2中相应的位置写出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非洲。

(2)亚洲位于 大陆的

部。

相邻的海洋:亚洲北临______,东临______,南临______。相邻的大洲: 亚洲西北连 洲;西南是 洲;东北以①______为界,与D 洲相望;南面隔海与C 洲相望。探究二:亚洲的地形及河流(看P4图6.5结合图3回答)

E

1、将图中序号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内: 高原:

A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平原: 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图3 C

图2

③F

G

⑥ 2

2、请归纳出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请归纳出亚洲的河流分布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三:亚洲的气候(读P7图6.9结合图4回答)

(1)写出图中下列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

(2)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有______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亚洲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_气候显著,__________分布广的特点。

四、能力提升:

读P9图6.12试说明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

图4

五、课后小测:

1.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是()A.亚洲和大洋洲 B.亚洲和欧洲 C.大洋洲和亚洲 D.亚洲和南极洲 2.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中间高、两边低 B.中间高、四周低 C.东西低、南北高 D.中国高、伊朗低 3.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浅议导学案中的设问 篇5

一、直问,即对所考查的问题直接提问。

数学中最多的就是概念和公式,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性质和定理,可以直接提问。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时,导学案中的问题可以设计为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调换性质中的题设和结论,让学生写出调换后的命题,利用直问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追问, 即对某个一次性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用追问的方式, 一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例如: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有的同学回答是有理数,有的同学回答是无理数,答案各不相同,老师利用一个问题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2.把它化成小数,看它是什么小数,再下定义。3.除到了小数点后的第几位?一些同学没耐心,除到小数点后三四位,就得出结论,回答是无理数。4.继续往后除,看它还是无理数吗?经过认真、耐心的计算,学生最后得到了和感性认识不一样的结论。教师不断地追问,让学生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三、反问,即对问题朝着相反的方向设问或根据相反的方向提出问题。

例如:对一个问题教师不从正面入手,而从相反的方向提出假设,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正反比较,一目了然,从而加深理解。

四、类比设问,即对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通过比较和类推的方法提出问题。

例如:可以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性质的逆定理的学习思路,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性质的逆定理进行类比学习,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从而教给学生类比学习的数学方法。

五、联系生活实际设问。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所以,对于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例如:针对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问题,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问:时间必须大于等于0吗?弹簧伸长的长度大于等于0吗?等等,使学生理解函数自变量的问题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

联系实际,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六、串问,当问题比较难、不容易解决时,为了突出要点,分散难点,常用串问的方式设问。

例如:对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课题学习中的选灯问题,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问题1.灯的费用由哪几部分组成?

问题2.两种灯的费用分别是多少?你能表示出来吗?

问题3.两种灯用多少时间的费用相同?

问题4.你们猜一猜,这个时间是多少?

问题5.如何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赋值验证一下。

问题6.如果灯的寿命是3000小时,如何选择灯?

通过一连串的设问,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多途径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沟通不同部分的知识和方法,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学会猜想、分析、判断、推理的数学方法。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猜想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让各种思想和念头有充分闪现的机会,然后通过比较、鉴别,使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都得到拓展,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动手操作的素材,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要,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一节好的数学课是多种设问方式的综合反映,到底怎样的设问方式才是最有效、最科学的呢?好的课堂设问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灵活运用新概念解题。有针对性的设问,会激励学生的思维由静默走向跳跃;而盲目的、索然寡味的设问,不仅无益于学生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堂设问是进行数学学科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设问要多角度、深层次,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设问方法,切不可生搬硬套,或不假思索,随心所欲。同时,设问仅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与手段,它必须要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在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导学案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那么, 如何设置导学案中的问题呢?直问、追问、反问、类比设问、联系生活实际设问、串问等都是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设问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2]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人教版.

导学案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篇6

浙江省云和中学

毛慧敏

摘要:导学案课堂教学是区别于传统师生授受关系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现在高中政治课的常用教学模式。在此,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着眼于“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三种典型课堂为依托,来初步探索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课型,导学案设计,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多数教师包括笔者自己虽然在备课和教学指导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一直未能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常常忽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指导者、引路人这一讲法,反而是“反客为主”,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则沦为配角。

为此,笔者认为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回归并属于学生,让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就必须要注重课堂模式的转化,也即从传统的单向“授——受”模式向双向的“学——教——学”互动模式转变,积极探索并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先教后学”变成“先学后教”,让学生走在教师前头,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有两个步骤,一是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二是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运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原则

导学案作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传统的教师单独用的“教案”或者学生用的“学案”还有单纯的课后或课堂“巩固练习”不同,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共用的一个文本,必须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习题案于一体,做到“三案合一”,从而解决教案与课堂、学案与课堂、习题巩固与教师反馈相脱离等问题。为此导学案设计与编制就必须遵循以下的共同原则:1.确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即主体性;2.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即导学性;3.具有可供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内容,即探究性;4.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即层次性;5.有充分的“留白”供学生完善和创新,即开放性。

(二)不同课型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

在遵循导学案设计和编制原则的基础上,再具体针对不同课型设计和编制出相应的导学案进行教学。以下是笔者对不同课型导学案设计和运用的粗浅尝试。

1.新授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公司的经营”为例

作为新授课,学生初次接触相关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是粗浅甚至是空白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渐引导为主,为此,笔者在该课教学中,依据上述中的设计原则,设计和编制了了以下几个题组:

题组一:①如果有机会对学校所在地附近一块空地进行商业开发,该如何选择?②开发后的店名应该叫什么?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纷纷自由组合开始讨论。)

通过该题组设计,创造了特定情境,让学生产生创业活动的兴趣,凭借生活经验很自然地模拟创业活动,激发出创业的理想和愿望。

题组二:①在“XXXX企业(公司)”开张的准备中,听人说以公司的形式来进行运作比较好,我们该怎样尝试?②到工商部门登记的时候,应该注册哪种形式的公司呢?为什么?③“XXXX企业(公司)”开张后,结果发展超乎想象的好,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近千万的资产,得到市民的认可。若考虑进一步发展,应该怎样去做?

在该题组的探究中,学生获得了公司制的优点、公司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组织架构等为解决问题而必须的知识,完成了创业知识的储备。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本环节尝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考判断力、风险分析力、团队合作力等其他创业能力,从而在体验活动中辩证看待自我作用的发挥,思考自己创业的定位与方向,适应未来的社会。

题组三:(延续题组三基础上)经营得当的XXXX公司蒸蒸日上,多元化经营也开始初见成效。就在满怀憧憬之时,突如其来的危机欧债危机打破了梦想,不仅不能发行股票,反而由于投资分散造成严重亏损,我们该怎么办?

该题组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促使学生探究学习了“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的同时,也有意的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

通过这种导学案设计,充分地提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和乏味,不仅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复习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为例

复习课不是“炒冷饭”,将学过的知识简单的重复一遍,而是应该在复习中 2

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真正的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针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这一课,我在导学案的编制中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播放视频: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学案以文字背景呈现)。该环节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生动而有震撼力,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将其注意力迅速拉回到课堂上,同时也表明了复习的主题,导入复习课课堂。

环节二:课堂自主知识梳理: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通过小组合作或者独自主完成的方式自主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请在下表中列出通过自主复习,你获取和巩固的知识信息。(表格略)该环节中,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知识构架,搭建起自己的课时知识网络,主要是知识的记忆和回顾环节,为教师下一环节的开展奠定知识基础。

环节三:选取当时的关于民族问题(关于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编辑成三则材料(略),以题目的方式呈现。根据上述材料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请从政府和公民的角度说明如何巩固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该环节紧扣环节一视频所展示的时事政治,注重课堂的流畅性,同时围绕本课知识要点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的同时,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习题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一堂主观题讲解课为例

习题课既不是侧重于知识的解读与传授,也不侧重于对某个单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而是涉及到学生对某一范围知识甚至是所有所学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的内化理解和灵活地调取和运用。习题课也不是简单的教师“滔滔不绝”念答案,学生低头“奋笔疾书”,而应该是一种全新的课堂体验和感受。本例是笔者在今年高复会上学习来的,个人觉得是很不错的高考复习课导学案,为此将其借鉴和运用过来的,整合如下:

阶段一:播放公益广告视频“美丽中国”,作为时事高频热门词汇,将学生注意力迅速拉进课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让“美丽中国”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为后阶段的高考模拟题命题埋下伏笔。

阶段二:参考高考样卷政治第40题,以“美丽中国”的相关材料来模拟出题(材料略),问题设计如下:

40.(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消费和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出建设 3

美丽中国的相应对策。(12分)

(3)请运用《哲学生活》中(?)知识……(14分)(请你补充建设“美丽中国”相关材料,并自编仿真题)

该阶段主要是以仿真演练与知识能力方法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师主要发挥指导作用,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高考考场氛围。教师的具体操作如下:①在教师进行限时记时的情况下,学生带着紧张感完成指定的某一问;②然后教师以实物多媒体呈现几位学生的答题;③现场请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对同伴进行点评批阅;④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点评,并针对该题,师生共同总结出一般的答题模式。

本环节设置亮点和难点之处就在于教师的课堂操控和引导,笔者极为欣赏该复习课授课教师的教学表现。从问题设计来看,第三个问题有很大的“留白”,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探究,充分地现了笔者所列出的“探究性”和“创新型”的原则。

三、结语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激活政治课教学,让学生在政治课堂这一方天地中体验快乐、自由翱翔、良久受益。在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方面,我的尝试还刚刚起步,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相信在往后教学实践的不断的努力中,自己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 [2] 基础教育实施纲要(试行稿)解读.

[3]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7

盐城市盐阜中学 汪卉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本文主要探讨“导学案”教学模式、操作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案 导学 探究 操作 优点 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出一条“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

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由学案和导学两个有机部分组成的。“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实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导学案”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能力培养是主攻方向。

一般是我们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主线、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综合我校“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在学案上明确自学的知识目标,交代清楚自学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为探究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

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巡视学况。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学生自研讨论,教师收集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要求: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释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教师串讲点拨,学生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但讲评一定要有针对性。

反馈小结。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点

“导学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导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导学案”能“减负”不“减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和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导学案”不失为一种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好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导学案”教 学模式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导学案”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增强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推行“导学案”是教学模式的收获。学生变得乐学、爱学、会学、能学;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由教书匠转为研究者由“警察”转为“朋友”“指导者”。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在学案上书写答案的过程也是练习书写的好时机。自我校实行学案教学后,要求学生写的练习都设计在一张学案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批阅学案的时候不仅要纠正学生的答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只有教师在平时练习中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学生才能够在平常学习中对书写问题加以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导学案”的使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活动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加进去的。对于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有些活动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他们只能听,不能、也不知道该怎样加入到小组的活动中去。所以,时间一长,就有一些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只能当“旁观者”。对于他们来说,小组的活动根本学不到任何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考虑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各层次学生都可以参加的活动,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导学案”的使用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用学案后,很多课堂活动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真正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学生独立思考后有了自己的见解,在所有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信心和机会。只有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才可以在以后独立面对问题时有足够的信心去科学地思考问题,准确地解决问题。

四、“导学案”使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引导。

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思、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强化教研,注重教学反思。

在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加强教学方式的研究。要研究如何结合学校和学科及自身实际,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不断挖掘“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巨大潜力。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防止导学案形式化,注重实际应用效果。

我们要防止导学案内容习题化。我们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要防止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问题,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防止把导学案变成了一份单纯的当堂达标测试题,使导学案学案失去了导学的功能。我们还要防止把导学案中学生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主体地位的凸显必须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教师要正确处理使用导学案模式下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善于处理好导和学、讲和练、思和做、个体与全体、学生与导学案 等几方面的关系,在不断探索和积累中完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以期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参考书目

也谈英语教学中的学案导学 篇8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备课时忽视学生的做法, 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 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 发扬集体协作精神, 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 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 发挥自己的特长, 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英语教学中“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学案的设计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 导学结合、练评促能。

1. 预习引导, 明确要点。

教师提前编写并下发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学案, 学案中要设计出:预习要点 (自学新单词、新短语、新句型和新语法等) 、展示环节 (新词汇和新短语的解析及延伸运用, 句型、语法要点的知识讲解等) 、检测练习题。学生在预习时, 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 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

2. 自学探究, 疑难研讨。

学生按照学案中的预习目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将个人获得的知识信息在小组内交流整合, 自主解决疑难问题。针对预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 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

3. 导学点拨, 归纳整理。

教师在学生疑难研讨的同时, 对每组讨论时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以适时引导点拨,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以笔记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对于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

4. 成果展示, 分层精练。

学生在展示检测练习题时, 要根据学习层次分单双号展示难易不同的题目,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展示问题的解决办法予以探究, 判断评价。

5. 交流点评, 总结促能。

对典型的问题, 教师要适时点评, 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教师从学生展示结果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 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 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学案导学, 注重“导”与“学”

1.“学案”应注意“导”。

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 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 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 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 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 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 放开他们的手脚, 让他们大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 他们的巨大潜力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 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

学案的制订要依纲靠本, 因学定教, 使之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更适应师生的实际教育环境, 不能“虚高”。

2.“学案”应注重“学”。

在导学案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9

“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夫。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优势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被教师所认同。

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让导学案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教学。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预习准备。导学案至少提前二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预习好。通过导学案学生知道自己应该记住的知识点是什么;怎样去记,在导学案上都有明确的语言提示;教师点拔的知识点是什么;合作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下节课上你需要上台展示的是什么,重点准备哪些材料;学生应该通过本节内容着重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等,在题纲上都有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一目了然。另外,教师在下节上课前,收起来集体批阅,以备在课中有的放矢。

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双向五环有效实施的关键。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导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学习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不懂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导学案设计完成后发给学生,并不等于学生就会预习,教师要进行导学案完成方法的指导,明确完成的要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这一时间最好安排在学校的早自习时间完成,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强,回家后不能保证自学的质量,在学校更有学习的氛围,同时,在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学过程中针对潜能生进行适当辅导,使其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如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的导学案完成时,我就设计了多次读文的环节,让学生的熟读的基础上,找出本课的形声字,渗透形声字的识字理念,写出自己认为不容易读准的字和不好认的字,并自己尝试写出记忆的方法,引领学会生字的自学方法,如果不能全部解决,可以带着某个字如何记准的问题进入课堂的学习中。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根据导学案和老师的自学建议和指导,完成“温故知新”中的检测题目,初步了解写作背景、文体常识、资料链接等基础问题,在书上找出经典语句并品味点评。(特别提示:预习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预习不充分,后面的实施环节不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刚开始使用导学案的老师们要特别注意,在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之前,预习活动必须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完成,可以安排专门的预习课,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在要求大多数按学案完成自学任务的同时,要加强对学习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较弱的学生的帮扶和指导。

一般20分钟左右即可;待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导学案应该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提前预知,对学习有个强烈的期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预习,自己探究、解决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以备上课时讨论解决。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达到“自律”,真正学会学习。让学生通过预习能够首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展开探究自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知识和完成基本训练。预习完,学生要登记好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做好的导学案课前一定要收,教师可以全部批改,也可以部分批改,绝不能不批。学案检查要及时到位,对于问题较多的题号做好记录,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和对预习敷衍了事的现象。对新知识没有预习或没有预习好,坚决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取部分导学案,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准备。

二、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面面俱到地去讲解导学案,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学生通过课本完全能掌握的,教师根本就不用浪费时间去讲;对于重点知识和批阅中学生出现问题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边检查边强调,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自主学生,激发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学生课上自学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自学时教师巡视、督查,重点指导中、差生。

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导学案 篇10

(一)编写:审核:时间—、教学目标 :、复习近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

2、理解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二、问题导学:

1、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

2、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证明线段相

等,转化为证明向量的相等,求线段的长,转化为求向量的; 证明线段、直线平行,转化为证明向量;

证明线段、直线垂直,转化为证明向量;

几何中与角相关的问题,转化为向量的问题;

对于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平面几何问题,通常以相互垂直的两边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和y轴建立,通过代数(坐标)运算解决问题。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若D是△ABC内的一点,且AB2-AC2=DB2-DC2。

求证:AD⊥BC。

2、已知A、B、C是坐标平面上的三点,其坐标分别为A(1,2),B(4,1),C(0,-1)

(1)求,和ACB的大小,并判断△ABC的形状;

(2)若M为BC边的中点,求||。

三、作业

ABCD中,错误的式子是()

A、B、

C、ABBCACD、ADABAC2、已知A(2,1)、B(3,2)、C(-1,4),则△ABC是()

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

3、△ABC是等边三角形,设a,b,当|atb|取最小值时,t=()

13A、B、1C、2D、224、已知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A(1,1),B(1,3),C(3,3),D(4,1),则

四边形ABCD为()

A、直角梯形 B、等腰梯形C、矩形D、菱形

5、在平面上有A、B、C三点,设mABBC,nABBC,若m与n的长度恰好相等,则有()

A、A、B、C三点必在同一条直线上B、△ABC必为等腰三角形且∠B为顶角C、△ABC必为直角三角形且∠B=90º D、△ABC必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6、设向量a(1,3),b(2,4),c(1,2)若表示向量4a,4b2c,2(ac),d

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能构成四边形,则向量d为()

A、(2,6)

B、(-2,6)

C、(2,-6)

D、(-2,-6)

7、已知点A(,1),B(0,0),C(3,0),设∠BAC的平分线AE与BC相交于E,那么有,其等于()A、2B、C、-

3D、

38、如果直线xyt与圆x2y24相交于A、B两点,O为原点,如果与的夹角为

,则t 的值为。

39、如图,已知AD,BE,CF分别是△ABC的三条高,求证:AD,BE,CF相交于同一点。

§2.4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二)执笔人:郑才红葛红时间—、自主学习例4—6填空:

(1)设直线l 的倾斜角为,斜率为k, 向量(a1,a2)平行于l,则称为l的,可以根据向量的知识得到向量(1,k)与向量共线,因此(1,k)也是l 的方向向量。

(2)已知直线l:AxByC0,则向量(A,B)一定和l,向量(A,B)

称为l 的。

(3)已知直线l1:A1xB1yC10,l1:A1xB2yC20,则n1(A1B1)与

l1垂直,n2(A2,B2)与l2 垂直,于是l1和l2的夹角便是n1与n2的夹角(或其

角)

l

1与

l

2的夹

,则



nn2

|cos|cosn1,n2||1|n1||n2|

二、典型例题:

已知点P(-3,0),点A在y轴上,点Q在x轴正半轴上,点M在直线AQ上,满足

PAAM0,,当点A在y轴上移动时,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三、作业:

1、已知点A,B的坐标为A(4,6),B(-3,),与直线AB平行的向量的坐标可以

2是()

①(14,3)

3②(7,)③(

921

4,3)④(-7,9)3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1,0),B(2,2),若点C满

足t(),其中tR,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A、(x2)2(y2)22C、2xy10

B、xy10 D、2xy203、直线3x2y60与向量n(2,3)的位置关系为()A、平行

B、相交

C、垂直

D、重合

4、若对n个向量a1,a2,......,an,存在n个不全为0的实数k1, k2,„„,kn,使得

,依此k1a1k2a2.....knan0成立,则称向量a1,a2,...,an为“线性相关”

规定,能说明a1(1,0),a2(1,1),a3(2,2)“线性相关”的实数k1, k2, k3依次可以取。(写出一组数值即可,不必考虑所有情况)。

5、过点A(3,2)且与直线l:4x3y9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过点A且与l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2

6、已知向量a(x,x)与向量b(2x,3)的夹角为钝角,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



7、已知向量a,b的夹角为60º,|a|3,|b|2,若(3a5b)(mab),则m的值为

8、直角坐标平面xoy中,若定点A(1,2)与动点P(x, y)满足OPOA4,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

§2.4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三)执笔人:郑才红葛红时间

—、自主学习:

1、力向量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如果大小和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点不同,它们是

2、同一平面上,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f1,f2或三个力f1,f2,f3处于平衡状态,可分别用等式;来表示。

3、一质点在运动中每一时刻都有一个向量。

二、典型例题:

1、如图,一艘船从A点出发以2km/h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

水的流速为2km/h,求船的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用与流速间的夹角表示)。

2、某人骑车以每小时a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感到风从正北方向吹来,而当速度为

2a时,感到风从东北方向吹来,试求实际风速和方向。

三、作业

1、当两人提起重量为|G|的书包时,夹角为,用力为||,则三者的关系式为()

|G|

A、|F|

2cos|G|C、F

2cos

|G|B、|F|

2sin

|G|D、|F|

2cos2、已知作用在A点的三个力F1(3,4),F2(2,5),F3(3,1)且A(1,1),则合力F1F2F3的终点坐标为()A、(9,1)

B、(1,9)

C、(9,0)

D、(0,9)

3、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夹角为90º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的夹角为120º时,合力大小为()A、40N

B、2N

C、2N

D、N4、一条河宽为400米,一船从A出发航行垂直到达河正对岸的 B处,船速为20km/h,水速为12km/h,则船到达B处所需的时间为()A、1.5分钟B、1.8分钟C、2.2分钟D、3分钟

5、河水的流速为2m/s,一艘小船想以垂直于河岸方向10m/s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船的静水速度大小为()A、10m/s

B、226m/s

C、46m/s

D、12m/s6、一船从某河一岸驶向另一岸,船速为v1,水速为v2,已知垂直到达对岸,则()A、|v1||v2|C、|v1||v2|



B、|v1||v2|

上一篇:县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办法下一篇:大班开笔典礼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