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听课记录

2025-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课听课记录(推荐11篇)

美术课听课记录 篇1

谈话对象:刘晓梅

谈话结构:开放式

谈话方式:群体

谈话时间:15分钟

谈话地点:美术教室

谈话内容:

1.你们的教学内容都是课本里的么?

答:有的是,有的则是教材里面拓展出来的,属于校本课程,每个学期有六个课时的自主开发时间。

2.自主开发的课程每年会变么?

答:会变。有时候,自主开发的内容,也是跟课本相联系的。比如,课本里有“点与线的魅力”,回头你们实习的同学过来要上的课是“化腐朽为神奇”,是关于环保的,那我就会从线材这个角度来体现点线的魅力。这都是从课本里面延伸出来的。

3.你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哪些方面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答: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非常多,但是呢,我觉得也可以从老师的角度来进行多方面的开发,并不是说学生喜欢的我们才能上。很多东西,比如传统的也应该上,就看老师怎么调动学生和进行教学组织。学习的内容也并没有说高低,只要是适合学生的程度,就可以了。如果说所有老师都上学生喜欢的漫画的话呢,学生的素质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再者就是,可以根据老师自己的一些特点进行开发。

4.你觉得,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着重培养他们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知识素养和手头功夫兼顾。他们都是初一的学生,不要把他们的起点想得太高,要一点点来嘛。

5.学生会不会要求你做出示范?

答:会呀,但是老师要对学生的状况做出考虑,要有一些示范,有一些引导。恰当的引导是必要的,但是要学生完全照着你,或者你给他太多框框的话,会限制了他自发的创造力的表现力。

6.你如何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评价?

答:这个有多种嘛。我们会参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小组得分,以及前期作业跟后期的对比,看他在表现能力上有没有提升,来对学生进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评价,或者是打分。期末考试的话可以是文字和画图的考察。

7.你是如何把这样一个强理论性的课程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呢? 答:形式美的东西对初中的学生还是很难教的。我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希望能够让学生不单能领会大师作品中的形式美,也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多少体现一点。他们这个学龄的特点就是喜欢个性的表达,喜欢竞争,喜欢大声说出自己的见解,喜欢让别人看到他。所以我会设计一些活动,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他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进行表扬,既代表了自己,也为小组争光。这对学生都是一种内在的鼓动,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融入课堂。这种方法适合他们这个学段,避免使用单纯的说教。我还会用一些小道具,来启发学生。再来就是会根据课堂上学生具体的表现来灵活的处理。

8.面对一些对美术不感兴趣,也不擅长的学生,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这种对美术真的没什么感觉的学生,往往对这个课程有些抵触,这时候会用我们教师的一种魅力,态度去感染他。当他面对一个比较亲切的老师,首先也不会太抵抗。然后对他的要求可以稍微降低一些。考虑到学生对喜欢艺术的差异性,能力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

访谈之后的感受:

美术课听课记录 篇2

一、关注点滴,寻求认同

有人说绘画是视觉的艺术,孩子们在动笔之前必须要观察,找到关注点,只有在不断的观察中才能发现、积累好的素材。也许当孩子们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就开始变得感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提升,但他们感性的认识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给他们提供情景的创设,哪怕一件小小的物品、一个真诚的表情、一件平凡的事情,都要引导孩子们用心观察、体验,在平凡而又朴实的生活中寻找感情的契合点,激起学生的认同感,让他们快乐地享受这一切。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不再像以前,所以除了培养中学生的好奇心外,还可以有计划有目标地引导他们去观察,引导他们寻求关注点和认同感。

二、点面相应,注重个性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点滴的积累和寻求的认同感还应该有一个载体或者呈现方式,而“绘本记录”就是一个不错的载体。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既是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普及教育,又是激发独特个性的趣味性课程。因此,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点位,美术教学的特殊性需要一种新的形式,既能与课堂的全面教育相呼应,又可以培养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而“绘本记录”既检验了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能够实现不同学生的个性表现。它除了格式没有任何局限性,从选材到创想再到表现都由学生自己决定,画什么,用什么技法,用什么材料,怎么表现等都没有任何局限性。“绘本记录”就是把每天画的内容整合起来,按照月或年份进行装帧,是学生成长历程和心理发展过程的体现,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现能力的不断前进。这种最本真、最真实的记录对学生又有着重要的收藏价值,日积月累也促进了学生内心世界的成长。蚕宝宝一天天长大,先是一片叶子上蚕宝宝显得那么小,然后它长大了,被蚕宝宝吃掉的叶片形状就像咬过的大饼,最后蚕宝宝给自己打造一个白色的小房子。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小区里的树也由茂盛到稀疏,由深绿到枯黄……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意性思维就在这无形间得到了进步,表现的手法和能力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发展。学生的不同个性在他们的“记录”里显现得淋漓尽致,有大刀阔斧的涂鸦,更有精细刻画的工笔,也有综合材料的表现。只有充分的自由,学生才能在画卷之中,自由驰骋,这是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学生个性的塑造。

三、方法多样,日积月累

在“绘本记录”中要坚决避免僵化、模式化的绘画方式,有些儿童不管画什么总要先在右上角画一个太阳,儿童画的这个太阳已不是思维加工过的绘画元素,它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像汉字一样的符号。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带着学生去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作品下的太阳,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更为丰富的“太阳”概念,然后再去表现。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美术语言、色彩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如构图、对比、同类色、互补色……学生只有日积月累,不断地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拓宽思路,尝试尽可能多的创作技法,实践不同的表现形式,才会发现,自己不只是记录了成长的足迹,记录的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每天一记,不能强求,需要让孩子产生兴趣后自觉地去完成,只有这样,每一次的记录不至于敷衍了事,而这种发自内心的表达和记录,才让“绘本记录”真正成为孩子们心灵寄托的港湾,个性展示的舞台。

四、感悟绘趣,心手齐飞

当学生将装订好的“绘本记录”重新翻开的时候,会发现这本独特的“日记”承载了许多回忆。学生拿着这充满回忆的“绘本”向父母或老师展示的时候,父母或老师应该尝试着去品读学生作品,并通过语言来描述孩子绘画作品想表现的内容,当孩子纠正大人的解读时要耐心听,并在发现亮点后及时鼓励和称赞。与孩子共同探讨作品的想法、构图、用色、以及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处理等等。孩子也会在交流中找到乐趣,被大人认同的心理得到满足,会再接再厉,不断进步。孩子的潜能就在这一次次的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中得到提升。

作业教案听课记录教研记录要求 篇3

作业

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周次数不少于周正课时数80%。每次作业数量适宜,逐题批改,批阅评价恰切,要写清日期。典型错题有指正学生错题在下次作业前有更正,(并写清“更正”字样)批改完毕当天发到学生手中,以便“日清”。提倡用批语和学生交流。..作文每大周不少于一次,作文评语应有对文章的评价与指导(命题、立意构思、取材、手法、章法、文法等)还应有与学生的思想交流生活指导等(评语宜多从正面引导,委婉指明缺点,忌尖刻批评讽刺)。批语应段批、眉批、总批结合,文中修改部分应用规范的符号或文字,错字词病句要求学生有更正修改。如有学生自评互评的批改,要同时伴有教师的批改。提倡学生在教师评语后写修改方案或感想等与老师进一步交流。..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作业次数每周2次要有批改,要有点评或指导。提倡教师自己设计作业。..美术作业,每课一次,体育、音乐作业适时适量,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和需要。

所有任课教师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批改要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切忌用作业的形式变相体罚学生。

教案:

一、课题:

每节课有明确的课题,并标明章节。(居行中,字稍大)二:教材分析:

①有三维目标分析,且三维分类准确。②有重、难、要点分析,要具体并且在后面教学过程中有明确体现。③有教学内容地位及与其他知识链接的分析,并能以此指导温故、导语、拓展、作业等教学环节。

三:教法设想和学法指导

教法设想突出教改特色和个人风格的同时一定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要点。学法指导要结合学情分析,符合课堂实际。教法、学法在师生互动环节要有明确体现。

四:教具和教学手段

结合实际,能借助的教辅仪器和手段应尽量使用,提倡自制教具,不用则已,用则一定要写于教案。五:教学过程

详见“上课环节及要求”和“两先两后”教学模式说明。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有课题和教学内容要点组成。以简明扼要、清晰有序、美观实用为贵。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让学生一下记住当堂教学的知识系统,久久难忘。

七:课后记(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教后记)

课后记应简要记录课堂教学的收获或不足。收获可分为预期的和不期的,对两者都应总结出经验或规律,以明确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中发扬光大。对不足,重要的是分析原因并设计出补救办法和改进措施,多次出现的问题应作为“专题”拿到教研会上研讨解决。

八:几个注意

1、章节教学教案节数与实际课时要尽量相符。

2、环节齐全,格式规范、明了。

3、详略得当。(互动环节,学生回答不应写,除非课后补写)

4、书面整洁、美观。

5、作文要有教案并有下水文。

6、提倡储备课。听课记录

1:项目填写要完整,清楚(特别是课型和时间)

2:课堂活动记录完整,详略得当,要点突出,能反映课堂活动过程。板书内容和板书设计也要记录

3:评价意见应中肯,一分为二指出优、缺点,最好能提出合理化建议。4:书写工整、认真 教研记录

1、教研专题(课题)明确。

2、要点记录完整,主讲人、发言人讲话重点记录完备。

3、讨论结果记录准确、详细,个人见解要具体深刻或独到。

4、最好能围绕研讨专题,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写出案例或论文、心得等。周清

1、提前准备周清试卷。

2、本组统一安排周清时间。(大周初)

3、认真监考、及时评卷。

4、组织学生纠错记入纠错本。

5、评讲。

听课记录 篇4

一、随音乐拍手进场。

二、引入主题。

①森林里举行一场比赛,看看谁的尾巴最有用。

②出示图片,问:谁来参加比赛?(观察图片)

③谁的尾巴没有了?没有尾巴怎么办?

三、讲述故事。

①边讲述边提问。

②提问:故事内容。

③帮助幼儿巩固故事内容。

四、出示盒子,让小朋友猜猜。① 出示字卡,② “壁虎”、“小鱼”、“老牛”、“燕子”

②学习字词。△以动作加深印象。△教师做动作,幼儿猜。

△检查幼儿掌握情况。

五、小结:教育幼儿懂的爱护动物。优点:①教师教态较好。

②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较好。

缺点:①没有更好地掌握本次语言教学活动的重点。(学习礼貌 对话,知道小壁虎尾巴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动物尾巴的区别)

建议:①故事第一遍,教师要完整地讲述。

②加强故事中的礼物对话,教育幼儿平时向别人借东西 时要有礼貌。③让幼儿知道不是所有动物的尾巴断了都可以长出来。风儿来了、律动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①让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

②让幼儿听“风”声。

③依次出示教具“风”、“树”、“草”、“小宝宝”

三、引出课题“风儿”。①教师逐句教幼儿儿歌。

②教师逐句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③幼儿集体朗读儿歌。

④请个别幼儿朗读。

五、出示字词:树、花、草、风、头发、弯腰、点头。

①教师带领幼儿朗读。

②教师任意抽取一张字卡,幼儿回答。

③个别回答。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儿歌?把这首儿歌送给爸 爸、妈妈

优点:①教师教态活泼、自然。

②利用“风”的声音较好。

缺点:

①教学活动内容有些多,对于大班的幼儿很难全部掌握。②注重侧重点,不能全部兼顾。

③教师个别发音发音不准。

④教学活动环节不够紧凑。

建议:①分清侧重点,加强学习。

②在朗读儿歌时,设置情境教学,如有些背景音乐。

③ 语言课重在法杖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以幼儿为 主体,引导幼儿说,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小白兔找太阳

一、问好,音乐律动(合拢放开)

二、出示头饰,“小白兔” ①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

②引入课题“小白兔找太阳”。

三、教师讲故事,边讲述边出示教具。

①提问。

②学习字宝宝“兔”“子”。

四、游戏:丢手绢。

五、第二遍故事(教师讲故事)

提问:为什么它们把“灯笼”“萝卜”“气球”当成太阳。

六、提问总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会发光,照在 身上暖洋洋。优点:①具丰富,准备充分。②教师语音语速较好。缺点:①教具利用不够。

②引入课题衔接不够紧凑。

③头饰太大。

建议:①在引入课题时,应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太阳 是怎样?

②第一遍故事要完整讲述。

④ 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角色对话,掌握太阳的特点

《猴子学样》 导入:

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一位神秘客人,闭上眼睛,数三声,1,2,3,当孩子们睁开眼睛时,老师已经戴上草帽,贴上白色胡须,扮演起了老爷爷的角色。

二、进入主题:1观看绘本阅读的图片,强调幼儿仔细观看。

请幼儿回答你看到的现象,其中猴子表情奇特,请幼儿前来表演。2继续播放下一幅图片,再次强调幼儿仔细观看,之后老师会进行提问。

请幼儿讨论并举手回答故事可能的发展情节。

幼儿回答完后,教师加以引导图中人物如何。

3图片播放结束,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整个故事,讲故事过程中加上肢体动作。

4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回答。

如:谁抢走了老爷爷的草帽?

老爷爷生气时的动作?

老爷爷是如何要回草帽的 1老师以老爷爷身份出场,切合主题,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在观看图片之前,强调幼儿仔细观看,提高幼儿的 注意度。

3、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生动形象,富 有表现力,大胆夸张。

《寻找空气》

一、导入:

1先向来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老师好”

二、进入:

1、教师拿出一个空瓶子,问:“孩子们瓶子当中有什么呀?”

2、教师在孩子脸前捏捏瓶子,感受气体的流动。

3、把一张废纸放进瓶子里,把瓶子竖直放进事先准备好的水盒中,问“瓶子中的纸湿了没有?”

幼儿大都回答“纸已经湿了”。

4、教师拿出瓶子发现纸并没有湿,幼儿对此感到很惊讶

教师问: “如果瓶子不再竖直又会怎么样呢?”

5、教师转动瓶子,让瓶子不再竖直,发现水盒中有气泡冒出,教师讲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6、幼儿在得知空气存在时,继续讨论空气的性质,教师分发方便袋,请幼儿收集空气,了解空气无色、无味、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质。

三、结束:外面的空气很新鲜,我们出去寻找空气、开始请幼儿与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提问问题不明确,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英语听课记录 篇5

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各有特色。其中一位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上她和每一位学生的关系都很融洽,不像是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关系,让我感到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距离感,学生也都很喜欢她的课,听从她的指挥。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这也就是体现了 Play Our Play的本意吧。

本节课教授了儿歌 How Old Are You?,六个单词,并学写了字母A 的写法。整个过程复习,呈现新词汇,操练和输出四部分。老师通过儿歌,游戏,多种认读方式使整个课程就这样愉快的结束了,感觉上下来是一种很享受的过程。老师会通过轻声或高声读引起学生的注意。儿歌的教唱先是认读开始的扫清障碍词汇,再听的基础上逐步学习,确保每一个词都能让学生听懂。然后边做动作变听歌,老师和学生同步进行。整个过程都有加分机制,每一个环节做的好的同学都会得到小星星,变相不好的同学就会失去小星星,这个增加了学生认真听讲的主动性。整个课堂看起来很有活力,而且纪律也维持得不错。在输出部分有木头人游戏和学生表演等环节。老师通过口型纠正和强调几个特殊字母的发音。四组动词短语通过老师的师示范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

整天下来我还是对幼儿有了全新的认识,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活泼好动,没有纪律性和整体性。所以对幼儿的教学一定要足够的耐心。而且学生对游戏和看动画的环节十分感兴趣,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而且学生的自我性很强,当被老师忽视的时候反映很强烈,所以要确保每一个同学都得到相应的重视和机会。

小学音乐听课记录 篇6

小学音乐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记录:①由什么是“放马”导入课题。②随音乐表现放马的动作。③聆听男高音演唱的《放马山歌》,导入欣赏管弦乐曲《放马山歌》。④聆听管弦乐曲《放马山歌》,学生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境,用动作或划线条表现出来,并听辨音乐有几个段?(音乐分三段)⑤分别探讨三个乐段音乐的情绪、速度、表现的场景。(第一段表现赶马上山;第二段表现马儿自由吃草;第三段表现赶马回家)。⑥随音乐划点或线参与表现,问还可用什么颜色表现。⑦学生唱歌谱后,随女声演唱的《放马山歌》演唱歌曲。⑧分组创编。给出的创编思路:春节联欢晚会表演《放马山歌》怎么设计?拍设《放马山歌》的MTV怎么设计。⑨学生谈设计设想。

薛晖简评:该课的重点是欣赏管弦乐曲《放马山歌》。小学生欣赏管弦乐曲在感受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在教学中能紧靠民歌《放马山歌》展开欣赏,聆听了男女声两个版本的《放马山歌》,让学生识唱了歌谱,随乐演唱了歌曲,熟悉了乐曲的主题音乐,这些都非常有助于乐曲的欣赏感受,是有效的音乐欣赏方式。但进入乐曲聆听后,欣赏活动的设计、欣赏问题的引导、音乐特点的分析探讨等都显得过于理性,且没有让学充分聆听感受音乐,而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完成音乐欣赏。课的后面花十六分钟的时间要学生分组创编与乐曲欣赏不太相关的内容,且学生没有该方面的任何基础,自然也不会有很具艺术水准的编创,这个编创环节的必要性值得商榷。

初一听课记录 篇7

授课教师:李春梅 学生:初一《3》班

授课内容:Module 11 Until 1 Body Language 授课时间:2015年6月5日上午第三节 课前板书

Module 11 Until 1 Body Language Teaching procedure Before class 1.The teacher divides the class into 2 teams.During class: 1.Learn the new words according to picture.2.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eacher.3.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say about the greet ways of different countries.4.Show time: choose the note and act out it.5.Match the picture and write down the number.6.Listen and match the picture with the nationality.7.Finish the chart.8.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9.Translate the words into English.10.Listen and read loudly after the tape.11.Practice in pairs.Homework Read and complete the table with the contest form of the words from the box.听课反思 1.板书工整。

2.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

3.老师运用了分组学习,这有利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为小组争光的意识,老师还运用了两人组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

4.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学生演示动作,图片,听力,练习等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身体语言的理解。

5.教师在讲述身体语言时还说了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让学生学会“入乡随俗”。

师徒结对听课记录 篇8

1、听交响乐录音《命运》,导出新课

2、模拟情景,学生表演

情景一:各大报社相聚一堂,讨论贝多芬及其音乐 黑色地带组:分析贝多芬音乐《致爱丽丝》 评:专业术语太多,不知其他同学是否听懂。清风组:介绍贝多芬生平,着重介绍贝多芬的童年 银河组:欣赏贝多芬音乐《欢乐颂》 千里马组: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谈感受 评:没有深入交流,流于形式。四人帮组:朗读一段话抒发对贝多芬的感受

百分百组:用PPT展示有关贝多芬的图片,介绍贝多芬创作的主要作品,重点介绍《第九交响曲》

情景二:各大报社记者到贝多芬家中拜访贝多芬(小品表演)

评:小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状态,而且走进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演员很好!

情景三:各大报社争相报道贝多芬 鹤立鸡群报:《我看贝多芬》 n 不愿意跟别人接触 n 不爱干净 n 不耐烦

清风日报:《多愁善感的贝多芬》 黑色地带报:《自强不息的贝多芬》 百分百报社:《把健康的耳朵还给贝多芬吧》 终点在望报社总编:《意志与理想》 梦想蓝天报:《对贝多芬的感想》 n 执著 n 热爱音乐 n 伟大、坚强 n 奉献

头号种子报社:《敞开心扉,融入世界》 千里马报社:《过于沉迷音乐的贝多芬》

3、小组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到什么?

4、师生交流:这种综合性活动对学生是否有好处? 评析:

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综合性学习示范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生分成若干组,组员之间合作收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制成课件,在班上展示,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成果。这堂课就是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

整个课堂设计很巧妙。模拟各大报社采访贝多芬的情景,以话剧表演的形式陆续展开各小组的汇报,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表演欲很强,和积极参与课堂。

听课记录 篇9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听课记录

2012.5.21 第一节 语文

让同学介绍“七夕节”

朗读课文《乞巧》

划出重点字眼——七夕

自由朗读诗文,读完举手

课文抽读(现学生的读音错误,并纠正)

反复齐读诗文(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讲解朗读方法(注意停顿点并划分出来)

注释重点字词的意识

分组让其自由讨论并提问课文意思

同桌再次复述诗文意思

提问同学对诗人的理解并在其旁边注上朝代

自由背诵课文并

及时抽背诗文

感情的背诵诗文

生字教学(老师写字,学生说比划)

乞巧 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翻译】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听课记录

22012.5.21 第二节 数学

讲评数学单元测试卷

(六)小数的初步认识

拿出铅笔和红笔,记录错题

抽查学生是否带试卷

学生朗读数学题目并说出答案(如有错误师生一起纠正其)

如: 清楚题目:“请填写小数”6角=(0.6)元

比较大小: 0.49千克(<)0.5千克(比小数不是比千克)

9.2-4.5(>)9.2-5.4

(通过计算或是记口诀“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得数越小)

排名次要写清楚是第几名而不只是写数字

单位替换:9cm=0.9dm≠0.9cm

留时间订正错题

给5分钟再次检查(思考为什么出错)

反思: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如何提高?

1.及时表扬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下讲台进行观察,提醒学生跟上上课节奏,提高注意力。

听课记录

32012.5.21 第五节 英语

回顾以前学过的单词(用字卡展示)并大声读出

如:spring festival、christmas

介绍这两个节日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 we sing song

We have peanuts and sweets we have a Christmas tree

We say “happy new year” we give presents

We eat peanuts and sweets

阅读课文并唱圣诞歌曲(复习完毕)

进入新课《season and weather》教学

继续图卡教学单词并大声读出来

如: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用手拍上下左右其对应的季节,使学生能够更生动形象的记住单词

Spring

summer winter

autumn

接下来介绍每个季节具体的天气状况,再让学生用具体而生动的动作加以展示,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更多单词

听课记录

42012.5.22 第一节 数学

讲评昨天的数学作业(用铅笔指着讲评中的练习)

抽查作业完成情况(作业都有做的举手并在作业本前加分表扬,没有的坐直)

让学生起来念题目并说出答案

思考题,同桌互改

课外实用问题引入:

班级要买礼物,每个礼物0.5元,班级有56人,每人三个礼物,一共需要多少钱? 0.5*56*3=84(元)

回归课本读懂题目,提炼条件

讲解重点字词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里面的“方阵”的意思?

让学生上讲台画直观图并加以讲解

不同意识有不同算法,记住“单位不同”

听课记录

52012.5.22 第二节 语文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形近字的比较,读音、比划的不同)

进入新课《嫦娥》教学

主题切入(从作者讲起)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

抽读诗文

划停顿节奏

齐读诗文

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翻译

体味的诗文意思(抓住不理解的词语注释)

抽学生起来朗读,其他学生闭眼倾听,体味诗中的感情

带感情的齐读诗文pk

嫦娥 李商隐(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深:幽暗

长河渐落小星沉。星:晨星 沉:落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夜夜心:表示孤单

此诗文为民间传说,属于神话故事

听课记录6

2012.5.22 第三节 音乐

听伴奏,打节拍(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并及时表扬)

看节拍,打节拍

如: XX XX ︱X XX︱X-︱X-︱

X XX ︱X XX︱X XX︱X 0︱

X X X︱X XX︱X X X︱X-︱

举手划拍(调动学生积极性)

进入新课教学

看着简朴伴随着音乐,试唱一遍

齐唱几遍(熟悉歌词)

用动感的音乐伴奏引发学生想唱的兴趣(活跃课堂)

听课记录7

2012.5.23 第一节 语文

新课《西门豹》教学

提问课文情节(引起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兴趣)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这段好在哪里?”

用横线划出情节重点

提问“这句话有何作用?”

认识生字词

如:淹 yan Y(淹没)

官 guan G(达官贵人)

逼 bi B(官逼民反)

姓 xing X(隐姓埋名)

睁 zheng Z(眼睁睁)

旱 han H(旱灾)

徒 tu T(徒劳无功)

腾 ten T(腾云驾雾)

催 cui C(催人奋进)

吊 diao D(提心吊胆)

渠 qu Q(水到渠成)

划下节课需要听写的词组

同桌互查昨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登记没做的同学号数

抽查点到号数的同学的作业

听课记录8

2012.5.23 第二节 数学

讲评数学作业(理解数学题目将其重点找出并归纳)

讲评书本p103.8习题(说出题目的中间问题)

如:我住的这栋楼有21层5个单元,每个单元每层住3户,这座楼里一共有多少户? 中间问题是每个单元共有多少户?

看完数学题目后应该提炼数学条件

抽问没举手的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回答错误,由他学生来帮助他

表扬遇到计算题在旁边列竖式

经过老师讲解过后,让学生自己指出之前错误的地方,一提醒大家

提出疑问,大家一起解决

留时间让学生对这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说说从中有何收获

听课记录9

2012.5.24 第一节 语文

朗诵昨天教的课文《西门豹》并复习昨天的生字词

听写生词并用3分钟默写诗文《乞巧》《嫦娥》

如:引水灌田,水到渠成,提心吊胆,催人奋进,腾云驾雾,隐姓埋名,官逼民反,达官贵人,摇尾乞怜,小巧玲珑,九霄云外,暗渡陈仓,孔雀开屏,风烛残年,家喻户晓,偷天换日,眼睁睁,淹没,灌溉,跪下

新课《女娲补天》教学

ppt展示图片引入课题

问“女娲是怎么不天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并找出答案

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词

如:轰隆隆、塌下、熊熊大火、冶炼 ……

课文抽读

在书上“圈圈画画,哪一个词或是哪一句中感到了可怕”

以图片放映的方式(更直观形象)

分组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自评哪组读的好

听课记录10

2012.5.25 第二节 语文

继续之前的《女娲补天》教学

自由背诵课文并抽背课文

让学生复述自己浓缩的课文主要内容

用波浪线画出课文的重点句段

当中遇到学生太吵的情况,老师让学生安静一分钟,果然是班主任,学生没一会儿就安静了

请学生复述之前那个同学的回答

进入生字教学

如:露 lu L(原形毕露)

Lou(露一手)

熊 xiong X(熊熊烈火)

挣 zheng Z(垂死挣扎)

喷 pen p(血口喷人)

遇到不好写的字,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一起读比划

自告奋勇讲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篇10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桂林山水景色,吸引学生兴趣。二.授新课

1.提出问题:喜欢山还是水?引出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并思考桂林的水的特点。3.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水的特点(清静绿)。4.出示关于水的图片,然后齐读课文。5.提问(本段作用)老师总结。6.再齐读一遍课文并思考修辞方法

7. 课堂练习:展示公园花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本课的修辞方法仿照写句子。8.分析作者感情和写作方法,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段。9.学生自主分析总结课文第三段(写作方法、修辞方法等。)10.赏析图片,然后读课文,并思考山还能像什么。

三、总结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并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五、板书:

6桂林山水

甲 奇、秀、险 画

天 中

下 静、清、绿 游

六、听课反思:

听课记录及 篇11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樊荣彦

听课时间:20xx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教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

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团体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完美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

生1:柳树。

生2:白云、草。

(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

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夹岸的意思呢

生:两岸边。

师:很好,接近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

生:春雨断桥人不度

师:这一句都不懂吗明白春雨吗

生:明白,春天的雨

师:那断桥呢

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

师:这些你都明白,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

生:恩。

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

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

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撑。

师:小舟要动,需要怎样呢

生:划。

师:划,也能够说撑(动作演示)。

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还有吗

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样桃花蘸水开呢

师:想想蘸的意思,蘸的是什么水呢桃花还在树上绽放,可能是湖水吗

生:不是。

师:那是露水吗就那么一小滴

生:不是。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雨水。

师:对了,还有雨水。你想,雨水不断地落在桃花上,越积越多,怎样形容这样的桃花呢就用到了蘸。看看这幅图(幻灯片演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桃花呢作者是去干什么的

生:看景。

师:看的哪啊(指向题目)

生:西湖。

师:是去游览西湖的。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生1:桃花、树。

生2:湖、燕子。

生3:划船。

师:刚才有同学说“划船”也很对,那你看他第四句为什么要写到小舟呢

生1:好看。

生2:能够渡河。

师:因为它第三句有提示,“人不度”,人都过不去,这时小舟撑出来了,猜一猜第四局写的心境是什么样的幻灯片上的

生:惊喜。

师:那要怎样读出来呢(挑人示范朗读)

4、齐读两遍——挑人读——齐读——自读——齐读

四、巩固

1、闭上双眼,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2、去掉幻灯片的文字,试着背诵。

3、我会组词

夹度撑阴燕断(一人领读——两个人轮读)

齐读词组。

4、图片展示。

意见:

上一篇:2024.12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下一篇: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