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魅力教案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汉字的魅力教案(精选8篇)

汉字的魅力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魅力所在。

2、理解说明文的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

3、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汉字的魅力所在2、学习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说明文中的文学色彩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目标自学式

问题研讨式

诵读感悟式

学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字词积累:

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一般是第一语言,即一个人最初学会的语言。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枯燥:没有趣味。

绚(xuàn)丽:有文采的、美丽的。无边无涯:没有边际。娴(xián)熟:熟练。深谙乶:非常熟悉。

新陈代谢:比喻新的事物滋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习以为常:认为很平常。毫不为怪:一点也不奇怪。

脍(kuài)炙(zhì)人口:本指美味人人都爱吃,现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悲痛欲绝:悲痛到了极点。亵(xiè)渎:轻慢,不尊敬。

二、关于作者:

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10月出生于江苏北部的运河畔古城淮安。7岁随家迁到杭州,在西子湖畔读小学,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避难到上海,在这个中国现代最大城市和文化中心读完中学和大学,有机会读了许多现代文学作品,并开始课余习作。1945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1947年大学毕业。在长时期从事报纸刊物编辑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散文随笔、传记文学、诗歌、儿童文学作品集四十余种。其中儿童诗《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刘文学》,散文集《秋水》,纪实散文集《花朝》,先后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奖、新时期优秀散文奖和纪实文学奖。主编过《华夏二十世纪散文精编》(八卷)、《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年-1976年卷•散文集》等选集。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吗?生答: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纸术。有人说,汉字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那么,汉字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足以与四大发明齐名呢?从下面是视频中,我们或许会有一些启发。

视频演示《汉字的艺术》

这些汉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你们是如何得知的呢?(从汉字形体的变化)从字形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意义,这就是汉字的独特魅力。那么汉字还有什么特殊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板书《汉字的魅力》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从课文中勾画出表现汉字魅力的相关语句,归纳汉字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投影)①字形的魅力: 能引起人美妙的联想;②字义的魅力:激发兴趣、引起深思; ③精神的魅力:热爱中华民族及其文化

二、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列数据、打比方、引资料等,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等。

2、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与一般文章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文章所举例子,富有典型性和形象性,且作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举例的,是一种文学笔调。这样写的好处是富有文艺性,吸引读者注意,引起阅读兴趣。

3、作者引用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有什么用意?

最后两段引用屠格涅夫赞美祖国语言的散文诗,直抒胸臆,表达对祖国语言的赞美与热爱。

【拓展延伸】

新语文实践运用。在小组中评选出最有影响力的作品进行班级展示,其他小组自由评价,评选出最具创新能力的小组或个人。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另类

菜鸟

迷你

草根

热卖

另类:特殊(与众不同)

菜鸟:新手

迷你:袖珍(小巧)

草根:平民(普通百姓)

热卖:畅销

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探究发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词语消失,新词语不断出现。新词语的传播速度很快。使用新词语应规范,否则会产生交流障碍。(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示例:“包装”,原指包裹东西,现在又有了对人或事物进行装扮、美化的意思。如,没有演出公司的大力包装,小沈阳也许还只是一个唱二人转的普通演员。“充电”,原指补充电力,现在又有了培训学习的意思。如,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充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山寨”,原指山中村寨,现在又有了仿制的意思。如,三星公司刚推出一款新开发的手机,没多久它的山寨版就在市场上出现了。

【欣赏感悟】

PPT展示欣赏书法作品

【板书设计】

字形的魅力: 能引起人美妙的联想;汉字的魅力

字义的魅力:激发兴趣、引起深思;

汉字的魅力教案 篇2

政从正出, 正好施政, 正人正己正风, 惟正善施政。

财自才来, 才能聚财, 才学才识才智, 有才会理财。

将“政”与“正”、“财”和“才”如此辩证而又统一地结合在一副对联中, 怕是只有中国的汉字才能够做得到, 也只有深谙方块字魅力的人才能体味得出。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

国文字有三美:

意美以感心, 一也;

音美以感耳, 二也;

形美以感目, 三也。

那曾经让诗人贾岛在月夜反复“推敲”, 让历代文人感慨“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的方块字, 是如此的美丽, 数千年来以形意兼备、精致优美著称于全球, 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它可以表达心灵, 承载文化, 辨文野, 判雅俗, 别善恶, 明治乱, 功莫大焉。

据说, 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 “仓颉四目, 生而知书, 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鬼夜哭”。众所周知, 在世界五大古文字中, 埃及的圣书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南美洲的玛雅文字, 先后都已消亡。只有汉字长盛不衰, 至今仍保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如一位语言学家所说, 中华字像一条看不见的魔线一样, 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血统不同的人的心声缝在一起, 成为一种自觉的中国人, 组合成一幅幅绚丽的画卷。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汉字表演, 尤其是活字版的出现令日本、韩国、朝鲜等一度依附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十分惊叹, 并由此引发了这些国家新一波的汉字热。

感受汉字的魅力 篇3

说“雀”道“鹊”

“雀”和“鹊”,读音都是què,又都属鸟类,难怪常有人“雀”冠“鹊”戴。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两种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雀”是个会意字,下面是“隹”——短尾巴鸟的统称;上面再着一个“小”字。鸟之小者,麻雀也,当然也可泛指小鸟。麻雀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吱吱喳喳,所谓“雀喧知鹤静,鸭嬉识鸥闲”也。某小说写幼儿园的孩子,便喻之为“一窝麻雀”。当年有部影片《乌鸦与麻雀》,用麻雀喻指生活在底层的小市民。看完这部影片,你一定会对喧闹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跳跳蹦蹦。麻雀腿短,翅膀也短,飞不高也飞不远,经常在场前屋后觅食。而稍加观察,我们便可发现,麻雀总是双腿并着跳来跳去的,由此产生了一个常用词“雀跃”。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一种欢快活泼的气氛。

麻雀还有一个特点,便是胆小。人们讽刺胆小鬼时,总是说“麻雀子胆”。成语“雀目鼠步”,也是用麻雀和老鼠来比喻惶恐的神态。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曾作过这样的描写:“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鹊”则是个形声字,以“鸟”作形符,以“昔”作声符。在中国民俗中,鹊的鸣声预示喜事临门,涂上一层文化色彩,鹊便成了“喜鹊”。“鹊噪”其实并不悦耳,人们还是喜闻乐听,并美称之为“鹊报”“鹊语”“鹊喜”。冯延巳的词中便有这样的名句:“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一声鹊鸣给“留守女子”带来了无限希望。

鹊和雀不同,它的尾巴较长,敏捷善飞,飞行极快,“嗖”地一下,似箭离弦。所以,形容一个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时,便可以比之为“声名鹊起”。“鹊起”不能误为“雀起”,否则赞扬岂不成了嘲讽?

鹊和雀还有一点不同,鹊有做窝的本领,雀则有点得过且过,屋檐下、草堆中都可栖身。关于这点可举《诗经·召南》中的《鹊巢》为证:“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的解释是:“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这里的“鸠”有人说指布谷鸟,也有人说指红脚隼,待考。后来形成成语“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等。这里的“鹊”同样不能误写为“雀”,因为麻雀窝恐怕别的鸟也看不上。

(选自《咬文嚼字》2005年第1期,有删改。作者:卞自)

1.读完全文,你认为“雀”与“鹊”有哪些不同?

从造字法的角度看: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

2.作者列举“鹊巢鸠居”一例的意图是什么?

3.你平时一定接触了不少含“雀”或“鹊”的成语、俗语和诗文,请你列举一例(本文出现的除外),并说明该例能印证文中所介绍的“雀”或“鹊”的哪个特征。

4.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请仿照例句写出你的联想或想象。(不要求句式一致)

一个“雨”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个“集”字,让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山”字,让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

在现代文阅读中,选择对相关汉字进行解读辨析的文本设计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并不多见。上题选用出自《咬文嚼字》的文本《说“雀”道“鹊”》,围绕人们容易混淆的“雀”、“鹊”二字做介绍、解说,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化性。设计的四道题目,分别考查学生内容信息的筛选、举例阐述作用的辨析、知识积累的调用和联想想象能力,确是一道现代文阅读好题。解答时,对前两道题目,应紧扣文本,从整体到局部去“找”答案;至于后两道题目,则应调动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准确列举和仿写。

汉字的魅力作文 篇4

妈妈叫我练琴,可是我练了半天,她总是不满意,惹得她大发脾气,训的我哇哇大哭起来。正在这时,爸爸回来了问怎么啦?“我不学琴了”我边哭边回答,爸爸看了看妈妈,很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若无其事地拉着我到书桌旁坐下,爸爸对我说“最近你最喜欢看的电视是什么?”

我擦着眼泪说“是汉字英雄。”

爸爸说“那我们来写个字怎么样?”

“什么字?”

“就是‘我’字啊。”

我听了觉得很奇怪,但我还是写了出来。爸爸问我“知道我字为什么要这样写吗?”

“不知道?”我摇摇头。

爸爸平静地说“没关系,现在我们把它拆开。”于是我把它分成了左右两半,但我还是不知道爸爸葫芦里,究竟装的是什么药?

这时,爸爸笑着对我说“右边是什么字?”

“戈字。”

“对啊!”

可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疑惑地看着爸爸,这时,爸爸打开电脑,为我搜索了戈字。戈是一种常见的古代兵器,当时,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中,那里有很多野兽,人们时时面临着各种危险,我们的祖先很聪明,手里拿戈就再也不怕了。所以戈代表本领,一个人有本领才能生存下来。“

‘我’字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个彐字,也就是三字加一竖。”爸爸又问道,“你知道三除了表示具体的数字还有什么意思?”

我说“三五成群,三翻五次。”

爸爸高兴地说“对,没错,那这一竖呢?”我想了又想,摇摇头。

“这一竖就是磨刀石呀,就是我们用来磨刀的石头,整个字合起来就是把戈放在磨刀石上反复的磨,一个人就像戈一样,只要不怕艰难反复磨练才能拥有超高的本领。”我听了爸爸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爸爸接着说:“你每晚爱看汉字英雄,你只是在看热闹,关心谁闯关成功,其实你更应该认真听专家讲解汉字的意义和给人的启示。”

教学设计:汉字的魅力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承载的信息。

2.体会汉字会意性和表意性的特点。

3.认知图片上的 文字并输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透过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的形与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真实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信息。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转播控制系统.

教学资源:书法作品、字、词创意图、字帖、谜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课件:书法作品

2.谈话。

3.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补充。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潜藏在汉字中厚重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逐渐被人们 认识,促使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参与学习和使用汉字。

二、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1.提出问题:汉字字形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2. 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教材中“导语部分”的内容(Pl),观察开阔视野“马”字变化的图片,从中初步了解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字体的变化情况。

3.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教材之外其他汉字的字形变化情况。

4.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予以适当补充。

5.教师总结:

(1)汉字按出现的时间先后,历经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不同的时代。

(2)甲骨文是用刀将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它是现在使用的汉字的雏形。(3)我们现在看到的书法作品,主要是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三、输入汉字,体会汉字的会意性、表意性

(一)看字帖,输人认识的汉字

引言: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 虽古老,却充满活力,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主人,你认识这些汉字吗?

(二)边输人汉字,边体会汉字的会意性

1.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P3并输人。

2.说一说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你也能列举出类似的汉字吗?

3.教师总结:前一部分的汉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后一部分汉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字合并成一个新的字,由这种方法组成的字称为会意字,如“休”字,是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累了,靠在树边休息; “尖”字是由“小”和“大”

(三)比一比两个汉字的结构,输人汉字

1.引导学生读一读P4汉字,认一认左右两个汉字的结构并输入。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这些汉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变化?

3.教师进行总结。

(四)看图,输人汉字

1.引导学生回顾:用哪些动物表示十二生肖?

2.引导学生看一看教材P4图1——4,辨认这些图案代表十二生肖中的哪一种。

3.输人十二生肖名称。

四、创新实践

1.引导学生认一认教材P5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并输人,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表意性。

2.引导学生看一看P5图1——5字、词创意图,认知这些图表示的汉字并输人。

3.引导学生说一说:这RYB系列的创意图会出现在什么场合,在学习、生活中还看到类似的创意图吗?它代表什么?

4.课件展示:出示谜面,引导学生读一读,交流、讨论每一个谜面代表的谜底字并输人这些谜底字。

五、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补充学生的观点并归纳本节课叫倾听教师的归纳内容。

教学设计1:汉字的魅力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2.了解汉字的基本常识,把握汉字的构字特征。3.理解说明文的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构字特点、汉字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汉字的构字特点、汉字蕴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恒量一个民族历史的标志是什么?那就是汉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记录并推动这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就是汉字。据考古探测了汉字距今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可以断定古汉字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文字之一。现在全球在使用汉字作交流工具的有近15亿人,可见汉字在传播人类文明,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

那么汉字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汉字的魅力》。

二、首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自己去了解汉字的魅力所在,感受作者在文章中体现的情感。阅读时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2.作者文中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3.汉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请大家看幕布,我们来比较一下,英文English和汉字“渔”的构字区别。(板书)English是用字母来表示语音的文字,属表音文字,它较易学习,但不能从字面上看出它的义。而汉字“渔”,属方块字,又是会意兼形声字,字

面看上去易理解,(用甲骨文板书)左水右鱼,意在水中捕鱼;左形右声,“鱼”在这里既表形、表音又表义。所以,方块汉字在构字特点上有集音形义于一体的独特魅力,这也正是中国古汉字令西方人钟情的原因之一。

2.中国汉字历史悠久,魅力独特,每个炎黄子孙都与它有深厚的情结,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游子,这种情结更加浓厚。文章中字里行间都蕴含着这种情感。喜爱、赞美、自豪的感情。

3.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理解了汉字的特征,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回到主题“汉字的魅力”上来,大家读到现在,汉字的魅力到底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三、猜字谜,感受汉字魅力 1.完成课本上的字谜活动

2.让学生自己出字谜或者其他谜语,由其他学生进行猜谜,活跃现场的气氛

汉字的魅力教案 篇7

一、激趣导入, 形象感知

【片段一】

师:我们先看这个字。 (课件中出示“亻”) 读……

生:单人旁。

师:单人旁像什么?

生:一个人。

师:像不像一个人?

生:像。

师:想不想知道古时候这个单立人、单人旁是怎么写的?谁知道古时候的这个单立人是怎么写的?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想不想知道?

生:想。

生:人。

师:嗯。单人旁的字, 我们看, (出示课件) 这些字都有什么旁?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系?

生:人。

师:嗯, (出示课件) 我们看, “你们”、“他们”指人嘛, 是不是?“停”下来, 不走了, 也是人不走了嘛, 是不是?你“住”哪里呀, 也是指人嘛, 是不是?所以这些字都与单人旁, 都与人有关系。

接下来, 黄老师向学生展示包含单人旁的汉字, 将这些汉字与人结合起来, 让学生对这些汉字有初步了解, 为后面更好地理解这些汉字做铺垫。

二、析形索义, 理解内涵

【片段二】

师:千字, (拿出由“亻”和“十”组成的卡片) 注意看, 什么字?

生:千。

师:千字。 (将卡片分开, 举起“十”) 看, 什么字?

生:十。

师: (举起“亻”) 什么字?

生:单人旁。

师:看好了, (将卡片“亻”和“十”慢慢组合成“千”) 什么字?

生:千。

师:嗯, “千”字就是由“十”加上什么字组成啊?

生:单人旁。

师:单人旁也是人啊, 这是十个人的意思是不是?

生:是。

师:看, “千”有“十”和“亻”, 想想, “十”个人怎么会得一个“千”字呢?这是两个部件叠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字。把一撇拿开就是“十”, 把“十”拿开就是单立人, “十”和“亻”组合起来, 怎么得一个“千”呢?想想, 十个人怎么组合起来得一个“千”?一千两千的“千”, 同桌讨论一下。十个人怎么得“千”?干吗不得“百”, 也不得“万”?同桌讨论一下。哪个人能说?“十”和“亻”, 十个人组合起来变成“千”, 干吗“千”由“十”、“亻”组合?你说。

生3:一个人一百岁。

师:十个人多少岁?

生:一千。

师:所以“十”“亻”合起来是什么字?

生:“千”。

[点评]黄老师通过字理讲解这些汉字, 追本溯源,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 析形索义、因义记形, 这种教学方法简单生动、通俗易懂, 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黄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千”字的字形, 了解其组成, 然后把这个相对较难的“千”拆成两个相对较简单并且熟悉的“十”和“亻”, 然后从这两个较为熟悉的汉字字义入手, 结合“十”和“亻”的含义理解“千”字, 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字义的同时记住字形。通过这种拆解, 学生对汉字的内在构成有深刻认识, 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黄老师化繁为简, 从学生已有认知入手, 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结合字理和生活,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

三、注重体验, 感悟文化

【片段三】

师:这个字念什么?

生:爽。

师:爽字有人吗?

生:有。

师:在哪?

生:大字。

师:中间什么字?

生:人。

师:人?

生:大。

师:哦, 大字表示人怎么样?手……

生:张开。

师:诶。这还有叉叉呢, 这些叉叉表示什么意思啊?清楚吗?

生: (生1) 应该是古时候有人拿剑来刺他。 (生2) 应该是人被风吹着很爽。

师:被风吹着很爽, 有点意思, 风很大、被暴风吹你说爽不爽?非常热的时候, 清风徐来, 这时候就非常爽, 这与风有关系。同学们, 我们现在快速读下《雷雨》这篇课文。 (师生齐读课文) 这时候打开窗户, 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这风从哪里扑进来的?

生:外面。

师:是啊。这是窗格子 (在黑板上画) , 有窗格子, 有两扇窗, 下雨的时候把窗户关起来, 现在天亮起来啦, 我们把窗户打开。 (叫一生上台) 刚才下雨的时候, 天气很闷热是不是?外面很黑是不是?满天乌云一层层压下来是不是?现在雨停了, 把窗户打开, 做个打开的样子, 脚打开, 手打开, 首先看看这个样子像什么字?

生:大。

师:再看看胳肢窝下面有什么?

生:叉叉。

师:有叉叉是不是?叉叉表示什么?哦, 窗户就是窗格子。打开窗一看, 外面亮不亮?

生1:亮。

师:风从窗格子里面吹进来爽不爽?

生1:爽。

师:禁不住大声地说了声:啊, 真……

生1:啊, 真爽啊!

师:你们说爽不爽?

生:爽。

师:是啊, 很爽吧, (对生1) 那就很爽快地回到座位。这个爽字多有意思啊, 四个叉叉, 表示窗格子, 打开窗户, 阳光明媚, 清风徐来, 这个景象多么美啊!所以我们禁不住地喊了一声:啊, 真 (师生齐声) 爽啊!是啊, 真爽啊。

[点评]“爽”一字, 黄老师通过《雷雨》一文描绘的雨后景象, 学生回忆夏日雨后开窗时清风扑面吹来的清爽感, 并模拟该情境, 借助窗户和人体直观地展示“爽”字的字形, 接着, 黄老师打开窗户, 让学生通过感官理解“爽”字的含义。黄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巧妙地将“爽”字进行分解, 让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情境, 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学习“爽”字, 让学生习得字形的同时实实在在理解字义。

四、潜移默化, 升华情感

【片段四】

生:尴尬。

师:下面那个部件是九吗?

生:不是。

师:九字是横折弯钩, 而这个字是一横, 竖撇, 竖弯钩。像不像大?有没有一点像大字?

生:像。

师:大字呢就是两只脚站得稳稳当当的, 可是今天这个字, 它的读音, 读成…… (学生茫然, 黄老师出示“尢”字的拼音) 读。

生:尢。

生:弯了。

师:有只脚怎么样?

生:弯了。

师:弯了。站不稳了, 为什么呢?一个人站得稳稳当当的, 可是今天来了个人, 看他的脚, 他走路的时候 (做一瘸一拐的动作) 你看这个人是不是残疾啊, 是不是脚有毛病啊?

生:是。

师:诶, 是啊。这个尢字旁, 一个脚长, 一个脚短, 你看这个瘸子走路的时候, 他自己感到很尴尬, 很不好意思。可是我们看到这种瘸子, 看到这种残疾的人, 我们对他们应该怎么样?嘲笑他吗?

生:不能。

师:哦, 不能够嘲笑他, 还应该关心他、照顾他、帮助他, 是不是?

生:是。

生:尢字旁。

师:脚有问题, 大字的变写, 你看这个人字家族, 有正常的人, 也有些残疾的人, 实际社会上, 肯定有很健康的人, 也有些残疾的人, 是不是?但我们对残疾人不要歧视。

[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完善的同时, 任何时候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 都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的是道德”。” (1)

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比正常人和瘸的人的腿的不同介绍“大”和“尢”的不同, 向同学们形象展示两个字的区别。更重要的是, 即使是识字课, 黄老师在介绍到残疾人士时, 也不忘告诉同学们在生活中不应嘲笑残疾人士, 而应关心照顾他们, 把文明和美德的种子撒向孩子心田。黄老师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教诲无形中浸润学生的心灵。对于培养学生来说, 德育至关重要, 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黄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始终以人为本, 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 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片段五】

师:我们学了几个重要的字, 读……

生:人, 从, 危, 坠, 死。

师:想想, 这几个字连起来, 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来?有一个人, 他会怎么样, 最后怎么样?哪个想说?好, 你说。

生1:有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到山上玩耍, 这个人不小心站到山崖边上, 同伴说你不要站在那里, 很危险, 快下来吧, 可是他没听到, 结果坠落死掉了。

师:就死掉了是不是啊, 哎哟, 这个孩子说得真好, 由这个故事我们想到了什么?平时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安全。

师:安全啊。因为《孝经》里面说过:“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读没读过《孝经》哪?

生:没读过。

师:没读过, 意思我们了解一下, 我们的身体谁给的?

生:父母。

师:我们的身体受伤了谁伤心?

生:爸爸妈妈。

师:要使父母不为我们伤心, 不要为我们担心, 不要为我们忧心, 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孝啦, 孩子们说是不是啊?

生:是。

师:好的, 今天我们所学汉字的“人字家族”, 有很多兄弟姐妹, 很多亲戚, 近亲远亲都有。中华汉字源远流长, 每个汉字都像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人字家族, 兴旺兴隆 (好几百个和人有关系的字呢) , 分流繁衍 (有很多兄弟姐妹, 不断繁衍) , 不离其宗 (老祖宗就是一个字———人) 。

[点评]黄老师在关注语言文字训练和运用的同时, 没有忘记渗透人文教育, 注重挖掘汉字文化内涵, 用中华文明浸染熏陶学生,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自豪感。

片段中黄亢美老师引入《孝经》, 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美好品德, 更是把几千年来以忠孝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 继承民族传统, 培养学生对代代相传的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使命感。黄老师通过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彩的教学技巧把一个个汉字演绎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让学生喜爱不已。同时, 黄亢美老师对汉字、中华文化的热爱, 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经意间, 黄老师以其宽厚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深深影响着在座学生。把他对语文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化为春风夏雨, 培育一颗颗中华文明的种子。

六、总结

此节课黄老师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 从本堂课展示的教学效果来看, 笔者认为字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此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 从教学理念看, 黄老师让字理走进学生, 让学生爱上汉字充分把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用灵活、有趣、多变的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学生在思考和合作方面得到培养。

(二) 从教学目标看, 黄老师利用汉字如诗如画这一特性, 灵活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从汉字根源入手, 为学生讲解汉字, 学生不仅牢固掌握所学汉字的音、形、义, 还学会通过字理学习其他汉字, 并且深入挖掘, 了解汉字的深刻内涵, 让语文和民族文化在心田扎根, 真正做到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于一体。

(三) 从教学方法看, 黄老师紧紧抓住汉字的直观性、表意性等特点, 结合汉字造字规律, 巧妙进行偏旁串字。此外, 黄老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经验, 灵活采用直观形象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让学生不仅认识字, 而且真正理解汉字来源和含义, 进而对汉字和中华文化有更深理解和继承。

(四) 从教学效果看, 黄老师以字理为基, 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授人以渔, 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课堂上教授的个别字, 而是运用字理进行识字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 学生的汉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教学启示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字理教学值得学习和借鉴, 笔者认为, 教师运用字理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教师需要让汉字教学与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和认知心理特征连接起来, 形成共鸣。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 因此运用字理教学进行识字教学中, 可以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呈现汉字,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且让学生参与到汉字理解过程中。同时, 时代在发展, 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也在改变, 因此, 识字教学中,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形成共鸣。

(二) 教师的汉字文化底蕴要夯实, 才能左右逢源, 引领学生遨游在汉字王国。

正所谓“想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老师必须熟练掌握字理教学概念及运用原则, 将字理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运用自如, 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并让学生学会字理识字学习方法。当然, 要想在课堂上运用字理教学, 教师必须下工夫进行自我研修, 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三) 以学生学为本, 构建学本课堂, 通过探究、合作, 表演、谈论等实践活动体验汉字精髓, 习得习惯, 充实涵养。

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给学生创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惑过程中掌握字理识字方法, 体会其中妙处, 乐于使用字理识字方法自主学习汉字。

(四) 老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熏陶感染至关重要, 教师对汉字的热爱于无声处潜移默化地熏陶浸润着学生。

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 它承载的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是语文的根。教师对汉字的感情在不经意间就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因此真正热爱汉字、热爱语文的教师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对语文的感情。汉字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内涵, 丰富的营养需要教师不断吸收、不断汲取, 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培育学生;同时, 教师本身深厚的人文修养和文学情怀能在不经意间浸润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和语文的魅力。

摘要:黄亢美老师是著名特级教师, 在运用字理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面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对工作在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人字家族》是黄亢美老师利用字理进行偏旁串字的一节示范课, 作者选取其中部分教学片段, 从学生感知—理解—感悟—积淀—传承的认知过程对其进行评析, 发掘黄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育人理念, 并得出教学启示。

关键词:黄亢美,字理教学,识字

参考文献

[1]Tracy.黄亢美人字家族[EB/OL].酷六网.http://v.ku6.com/show/x X4lj JYXNqc K5k Jxfl2ELQ.html.

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 篇8

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记者:汉字作为记录语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如同穿衣、吃饭一样,大家天天都在用。可能是年代久远,对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很多人并不太了解。能否请您解读一下呢?

赵平安:汉字,不仅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它还积淀了深厚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最具生命力的载体。这也正是其吸引人、令人着迷的地方。

从文献记载看,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注意到汉字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分析汉字的文化内涵来说明自己的理念。《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就是其中著名的事例。

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结合篆文分析字的形、音、义,对汉字的文化义涵有全面深入的发掘。后世研究《说文》的学者,利用许慎的成果探讨中国古代社会,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

宋代金文大量发现,金文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到清代形成了一个研究的高峰。清代末年甲骨文发现,又产生了一门国际显学甲骨学。秉承《说文》研究的传统,利用金文、甲骨文资料研究古代文化,成为人们自觉选择,也成为金文、甲骨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传统文化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汉字研究的热潮。

回顾汉字研究的历史,不难发现,人们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并不太一样,有的比较宽,有的比较窄。

记者:那么,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赵平安:我认为,既是汉字文化,应该还是以字为本位,也就是说,应该限定在汉字这个范围内。通常一个字有字形、字音、字义三要素,探讨汉字文化不能游离这三个要素。

就拿“王”字来说吧,早期字形像斧钺之形,后演变为三横一竖。

王字字音上古属于阳部匣母,现在念wang(第二声)。字义本指君王,至今沿用。王字为什么用斧钺表示呢?这是因为古代君王往往手持斧钺,斧钺是君王权力象征的缘故。用君王的象征物来表示君王,构思是巧妙的。王字字形线条化、笔画化以后,写成三横一竖,再也看不出像斧钺之形了。于是西汉的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又赋予了王字字形新的含义。可见汉字的字形字义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王字读阳部匣母也不是偶然的。《说文》说:“王,天下所归往也。”往是阳部匣母字,王和往同源,同源字往往音义相同或相关。

(王字字样)

字形字音字义都是探讨汉字文化的因素,但它们属于不同的层次。字形完全属于文字层面的,字音字义包含或隐含在字形中,是属于语言这个层面的。狭义的汉字文化研究只研究字形层面的东西,而广义的汉字文化研究则包含字音字义层面的东西。传统的研究往往字词部分,把语言研究和文字研究混在一起。西方语言学传入中国以后,文字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汉字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字形中蕴含文化现象的研究。这是现代科学精神深入发展的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字文化的研究,即便是专注于字形文化的研究,也必须结合字的音义来进行,否则就会把字当画,发生望文生义的危险。

(青铜钺)

汉字仍然属于表意文字

记者: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演变序列比较完整、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赵平安:世界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只有汉字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属于表意文字。汉字的这个特点,是由汉语决定的,是由民族文化决定的。

它的特点,只能通过汉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比较才能看得出来。

记者:具体来说呢?

赵平安:西方的拼音文字是记音文字,它的文字符号只记录词的读音,与词的意义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汉字则不同,文字符号不仅记录语词的音,也表达语词的意义。汉字的这个特点,在形声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通常一个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形符与它记录的词的意义挂钩,声符与它所记录的词的读音挂钩。形声字声符的特点和西方拼音文字相似,而形符的特点是西方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譬如甲骨文往字,从止王声,往要动脚,用止(趾)作形符,用王作声符。如此一来,甲骨文往字便用两条纽带紧紧地和往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比起单纯表意和表音的字来,形声字与语言的关系更紧密,更能够多方位地表现语言。

因此,汉字最为本质的特点是汉字字形和它所记录的词义挂钩。换句话说,是它的以形表义的特点。

学习汉字需要有好方法

记者:一般来说,学习汉字主要是指现代汉字。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字,掌握的程度却不一样。在您看来,怎样开展正确的汉字学习呢?

赵平安:幼儿园、小学阶段的识字是结合课本范文进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最为行之有效。为了学好现代汉字,教育工作者也作了不少努力,发明了许多集中识字的方法,有的还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集中识字的共同点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找出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把看似杂乱无章的个体字符串起来,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

我们也要应当看到,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音、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有理性和系统性虽仍有保留,但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学习汉字既要掌握汉字的结构和系统特点,又要掌握汉字的个体特点。

记者:在学习现代汉字的基础上,如果想对汉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从哪个方面入手呢?

赵平安:可以看一两本汉字的概论性著作,熟悉几百个常用字的发展演变脉络。

汉字是土生土长的自源文字,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文化的内涵,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研究。

赵平安,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出土文献研究。出版专著《隶变研究》、《〈说文〉小篆研究》、《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在国内外发表《汉字形体结构围绕字音字义的表现而进行的改造》、《战国时代的盐及其相关资料研究》等学术论文百余篇。论著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

上一篇:坐公交车的心得800字下一篇:高等学院工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