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通用8篇)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篇1

【动物类】

(1)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植物类】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梅:“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4)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6)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人,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高考辅导《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自然现象类】

(1)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3)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4)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时令节日类】

(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特定地点类】

(1)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2)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篇2

怎样才能更直接地触摸古典诗词的本真呢?孔子说:“立象以尽意。”这里的象,即形象,是形式,意则是内容。可见,鉴赏诗词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诗词形象是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形象,溯本求源,就可真实地触摸诗人的灵魂了。诗词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是诗人塑造的客观形象。而《饮酒》中的隐士、《雨霖铃》中的远行者、《浪淘沙》中的凭栏人,则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也可以是物,即意象。所谓意象,是指作品中渗透了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景象或事物。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花鸟鱼虫。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意象”。

传统的美学观念中有一个显著特色,即认为世界万物都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因此,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艺术境界,物我同一,浑然无迹。在一些抒情诗中,诗人常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特定意义的意境。借此来渲染烘托诗人的思想感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无涯。”这首小令起势连用九个常见的意象构成了一幅秋天傍晚萧瑟、苍凉的图画,表现出天涯游子彷徨愁苦的心境。枯藤攀缠,老树衰颓,昏鸦瑟缩,万物都因凄清满怀的马致远而萧杀,连夕阳都因马致远没有回家而愁容惨菠。羁旅天涯的游子赶归途啊!怎奈古道遥遥,秋风撩衫,坐下瘦马如柴,归家的路途啊明明灭灭。诵读至此,游子思乡盼归的哀伤之情怎不让人清泪长流?几个简单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出特定的意境,让读者去感知画面之间的流动,去体味作者的复杂情怀。

在纷繁复杂的意象中,有些意象因被赋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具有了特殊含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雁”这一意象具有特定含义。因为它是候鸟,春秋迁徙,每到秋天就要飞回故巢,因此往往就寄托着人们一种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天涯的伤感。在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也有以雁代指书信的,鸿雁传书的典故流传甚广。鹧鸪鸟的形象在古典诗词中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啼声极为哀婉,听起来好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唐李群玉的《九子坡闻鹧鸪》中:“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中的鹧鸪,都不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而是浸染了诗人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的一种意象。

花无语,但花也传情。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空谷幽兰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爱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慕其清高的气质。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餐露饮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宋人郑思肖的《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一种人格向往。莲,因生于丑陋的淤泥而开出清艳的花这一美丑对照原则,触发了诗人们生于污浊的社会而保持高洁的品性这一情结,成了诗人们托物言志的最爱。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美而不妖,艳而不俗的“莲”这一意象,就成了孤芳自赏的隐士们的形象代言人。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恋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写出了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有以梅子的成熟写少女怀春的,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以浮云写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李白的《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鸳鸯,指恩爱的夫妻,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唐·牛峤的《感恩多》中:“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多愁;“梅、竹”有高洁品行,“松、柏”有凌云之志;“树”如男之稳健,“藤”如女之柔婉。

浅析古诗词常见意象 篇3

一、自然景观类

1.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怀人的代名词。

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流水

在我国古代诗歌里,流水总是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3.斜阳

古诗词中,斜阳是诗人们乐于运用的意象。这一意象又被称作夕阳、残阳、落照、残照、落日、斜日、斜晖等等。用它比喻老年将至;或比喻内心凄凉

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风

风主要可以分为春风、东风、西风和狂风等。春风意喻旷达、欢愉和希望;东风代表春天和美好;西风象征落寞、惆怅、衰败和游子思归;狂风则比喻作乱和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例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烟

古诗词中,烟雾象征着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缥缈和理想的落空、幻灭。

例如:烟笼寒月水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冰雪

古代诗歌用冰雪的晶莹剔透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也比如环境的恶劣和恶势力的猖狂。

二、植物类

1.杨柳

“柳”与“留”发音相近,借“柳”表达挽留之意,所以杨柳代表离情依依。

例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落花

“落花”所代表的是暮春时节,“伤春悲秋”是我国诗歌的重要主题。飘零的落花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总会引起或浓或淡的愁绪: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另外有些诗人认为,花虽坠落,但万物更加生机勃勃,使人精神抖擞。于是,落花又被用来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例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孤直傲岸是松的品格。

4.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5.梅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成了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梧桐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三、动物类

1.鸦

在古人眼里,乌鸦是一种不吉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例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杜鹃(杜宇、布谷、子规)

凄怨哀伤,乡愁乡思。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3.猿啼

在诗歌中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篇4

花草类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海浪:人生的起伏

东风:春天、美好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惨

鱼:自由、惬意

鸿鹄:理想、追求

猿猴:哀伤、凄厉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利国利民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破晓:初现希望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深夜:愁思怀旧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 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四类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并积累一些意象,抓取“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义。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忧愁类意象

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梧桐

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

诗中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如: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因水的绵软不绝,诗人常以水喻愁。如: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借斩切不断的流水来抒发因强烈地感到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寒蝉

寒蝉经过一番秋雨后,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柳永《雨霖铃》)

诗歌开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寒蝉的哀鸣已使“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充塞读者

心中,渲染了离愁别绪的气氛。

丁香

常指愁思的情结。如: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

二、思念类意象

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绪的物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思乡或惜别的代名词。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托思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

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浮云

用漂移不定的流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浮云意在无定,落日意在爱惜,正如“游子”和“故人”,其言外之意,均在惜别。

三、爱情类意象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梅子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展示词人酒后梦醒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

四、节操类意象

所谓节操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现高尚品质的物象,或赞美,或自况。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相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坚强的品格和清高的气质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如: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寄寓了诗人的精神品质。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如: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此句 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诗人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如: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做一个正直的人。

语文诗词常见意象总结new范文 篇5

诗词以其唯美的音韵节奏和雅致的辞藻著称,它之所以可以在寥寥数语间可以勾勒出一幅幅明晰的画面,主要是源于一些描写景物特定的意象。这些意象从古到今,从小到大,就像是根植在脑海中一样,容易与某种情怀相勾连。从小到大学诗,大抵便是学各种意象带给人的情景。不才在此摘记一二,希望可以帮助理解:

一、天地星辰,宇宙洪荒

1、月亮:寓意情感: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轮、玉弓、明镜、玉兔、嫦娥、蟾蜍。)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1)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3)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4)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5)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二、风霜景象,雨雪水云

1、江水:{1}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绵长的愁苦。

李煜《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历史的发展趋势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烟雾:{1}情感的朦胧、惨淡,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 {2}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3、风: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贺铸《踏莎行》“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东风:春天,美好。

曹雪芹《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古道西风瘦马”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金风:秋风(见上:金风玉露一相逢)

4、霜:{1}人生易老,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曹雪芹《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5、雪:{1}纯洁,美好,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6、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大千世界,万物生灵

【一】树木类

1、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后有曲名《折杨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许浑《咸阳城东楼》“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花草类

1、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这个词一定要会说,像是姜夔《扬州慢》序中就写“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诗经 王风 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荒凉,偏僻,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菊花:傲霜之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4、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不畏强权

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三】动物

1、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2、鹧鸪鸟:鹧鸪的鸣声像 “行不得也哥哥”,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离愁别绪。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郑谷《席上贻歌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

3、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戴复古《月夜舟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李商隐《离思》“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又: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4、燕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于燕子: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乔吉《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水仙子》“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啼煞饥鸦” 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欧阳修 《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诗经·谷风》“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殊·《破阵子》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 周德清·《喜春来》“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 张可久·《清江引》“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晏殊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 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张炎《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文天祥《金陵驿》“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张可久·《塞鸿秋·春情》“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冯延巳·《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周邦彦·《满庭芳》“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张可久·《殿前欢》“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四、器物人事,寄情于物

1、船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苏轼《临江仙》:“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又有渔舟

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

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五】地点:(用于迅速判断情感)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

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六】专题总结

(一)特征词汇

渔舟

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

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桃花

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

曹雪芹《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草木

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夕阳

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锦瑟

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贺铸《青玉案》: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杨花

飘零之意。

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二)伤春作别诗常用意象

屏风

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罗幕

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乱红

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危楼

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慨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芳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三)山水田园诗意象

黄鹂

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清幽。

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空山

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桂花

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白鹭

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稻香

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细雨

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羁旅行役诗常用意象

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

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别之情。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红豆

又名相思豆,借只男女爱情的信物。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日暮

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落日

表现迟暮的老年。

杜甫《江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高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沙鸥

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五)咏史诗与边塞诗常用意象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销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淮水

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河

指国家或祖国。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折戟

指战争的惨烈。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篇6

班级: 姓名: 学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这是苏东坡的浅浅吟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青莲居士俯仰之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明月——黑夜中的精灵是许多诗词家亲密的伴侣。她以打黑暗背景中皎洁的形象赐予诗人灵感和幻想,于是,李白吟诵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的哀伤;陶渊明描绘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五首之三》的恬淡画面。可以说是,交界的月光洒满了古代诗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没有月光的照耀,古典诗歌就会变得干瘪、生硬。

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这种表现手法比比皆是,而黑夜中的月亮,以其独具特色的存在姿态必然受到了万千诗词作者的青睐。由于主人公心态、诗词创作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古典诗歌中以明月为意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团圆与思念。古典诗歌中,圆月通常是团圆的象征。“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这一象征义的生成, 显然与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关。每年的八月十五秋高气爽,圆月当空, 银光洒遍人间。家家祭月, 赏月, 亲人团聚。所以,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写道:“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转。出户独彷徨, 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 泪下沾衣裳。”曹植的《杂诗二首》也描写了相似的境界:“俯视清水波, 仰看明月光。郁郁多悲思, 绵绵思故乡。”两首诗的内容都是游子见月思乡。《诗经·陈风·月出》最早唱出了月下怀人的怨歌。其诗共三章, 第一章为: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舒窈纠兮, 劳心俏兮!皓月当空, 清辉万里, 诗人想念一位俊俏的美人。她那舒徐的神情、苗条的姿影, 使诗人忧思焦虑, 难以安静。在诗人创造的皎洁、空明、幽静的境界中, 皎月与美人相互辉映;月下佳人, 成为千古相传的令人遐思的理想。而且, 月又是引起思念的触媒。月下怀人念远, 一直是古典诗歌常用常新的基本抒情模式之—。唐人继续沿用月意象的这种现成涵义, 如,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李白《长相思》:“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白居易《八月十五夜禁中寓直寄元四稹》:“三五夜中新月色, 二千里外故人心。”不过, 沿用时并未忽视创新。他们大大拓展了月下怀人这一抒情模式的表现容量, 利用暗示团圆之盼与思念之苦的明月, 来表现戍卒与征妇的离散的悲愁。

离愁别绪之情是抒发在诗词作品中是非常普遍的,明月天生具有这中寓意,所以,大量诗词作品中以月作为抒情或者歌咏的对象,是很符合审美观点的。这点在唐诗宋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故园。明月是亲友团圆的希望和期待,基于此特点,月的意象有自然而然有故乡联系在了一起,成为游子心中一块永远也割舍不掉的眷恋。徐祯卿《月》诗写道:“故园今夜月, 迢递向人明。”屈大均也有相同的体验:“吹笛关河夜,衣裳清露滋。谁能见秋月, 不起故山思。”《吹笛》。月是故乡月,寂寞惆怅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悬,游子注视着,远方的亲朋好友也期盼着。此时,月亮便在游子有家乡之间构架了一座精神沟通和慰藉的桥梁,使得游子的惆怅得以抒发,情感得以表达。虽然,家乡远在万里之遥,但是借助于月,彼此却可以“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因此, 一个漂泊者, 不论他是在踯躅旅途, 或是在独守客舍寒窗, 只要在明月的照耀下, 心灵就会体会到故园的温馨, 沉浸于对家乡的思念之中。徐祯卿的《月》诗, 非常真实地传达了月与故园的这种神秘而美妙的联系。千百年来, 在羁旅行役之思的篇章中, 月意象频频出现。不同时代的诗人, 都善于在明月中寄寓对故园的无限深情。

永恒。时间的车轮从未停止行驶,但天空中那轮明月依然亘古不变的续写着永恒的传说和故事。她目送漂泊的游子回温暖的家,她见证了月下游子思乡的眼泪,她寄托了一个个孤单身影的思念,她依旧叙说着绵长的呢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样唱道:“江 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笔下月亮渗透着哲学的意味。诗作中,诗人将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作比,构成诗意的对比。古人、今人, 一代又一代, 相续无穷, 而江月仍是原来的江月;人生短暂, 而江月却不知从何年开始, 也没有终结。在月光的照耀下, 过去了一个又一个王朝, 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戏剧。明月, 跨越时空, 阅尽沧桑兴亡, 见证历史。处在动荡不居的兴亡潮流中的每一个个人,感到人生的渺小、短暂, 把天上的明月视为永恒的化身, 显然是既具体又深刻的体验。由此形成月意象的又一种现成涵义。面对历史陈迹, 感叹兴亡的作者, 把明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 吟出了一首又一首挽歌: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多少不可一世的王朝, 都烟消云散了, 只有曾经照临这种种兴亡的明月, 仍然光照人寰。对具体的王朝的虚无主义的体验, 最终走向对历史长河的真实性的肯定, 对永恒的冥思幽讨。而这种肯定与思索, 正是借明月意象折射出来。

古典诗词的典型意象与生命教育 篇7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成分和审美单位,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重视“托物言志”, 即借助特定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恶禽臭物, 陶渊明诗作中的菊、松, 李白笔下的美酒、飞瀑, 苏东坡描绘的明月、江河, 这些意象或寄予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恬静、淡泊人生境界的理想, 或表达了对社会中鄙陋小人的蔑视和唾弃之情, 或流露出忧君忧民的爱国情怀。显然, 意象不是对客观存在物的简单模仿, 而是诗人情感、心意的物化。古典诗词中的意象除了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的意想之外, 还有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典型意象, 它是在中国文化中不断沿袭、积淀形成的固定审美意象,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意识形态, 其中不乏对生命的认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古典诗词中这些意象的教育价值。

一、“水”意象: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生命意识

水是最强大的自然力和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物质因素, 水孕育了古人类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伴水而生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水, “水”与“生命”从人类诞生伊始便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长期的对水的观照中, 人类的文学作品受到浸润, 也处处反映出“水”对人的启迪。自《诗经》起, “水”意象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思想意义出现在各个时期的诗词中。“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浇愁愁更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欲将幽恨寄青楼, 怎奈无情江水, 不西流”, 在这些诗词中, “水”意象成为愁绪的表达, 利用水连绵不断, 无形却无处不至的特点摹写无影却无处不在的忧愁。“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是用水写理想与现实的阻隔, “白发沧浪上, 全忘是与非”, 是用水表现不问世事的超脱与潇洒。然而在所有的“水”意象所抒写的思想情感中, 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生命意识表现得最为强烈。

人的存在就是生命, 生命就是时间的流动。生命和时间对于人来说是可以等同的, 而时间又和水异质同构。水流动不息, 就像时间永不停息;水一去不回头, 就像时间不可逆转;水养育万物, 就如所有事物都存在于时间的流动之中, 水与生命整体相同。然而水又与个体生命不同, 水是永不停止的, 没有尽了的时候, 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总之, 人的生命意识就在“水”的意象中爆发出来, 生命易失, 生命不可复制, 所以要珍惜生命。屈原《离骚》中有:“汩余若将不及, 恐年岁不吾与。”时间就像流水一样过去, 而自己的政治理想却迟迟不能实现。张若虚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苏轼有:“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更有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直接将水和生命并列一处, 用流水的一去不复回来写人由少年到暮年的变化, 流水的去势之迅猛犹如生命消逝之急促, 流水的不可复回暗示生命不可复得。古典诗词中“水”意象的运用, 多是抒发古人对时间的叹息, 而实质上是对生命的感伤, 对时不我待的焦灼, 能启示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有利于学生生命意识的养成。

二、“花”意象:“菊”、“兰”、“梅”、“莲”的孤高自持、洁身自好的人格意识

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较多出现的意象, 花的气味、色泽都能引起诗人们的联想, 花开会让人想到姹紫嫣红的春光以至人生的美好时光, 花的娇艳会让人联想到女孩容颜身姿的娇媚, 花开时的鲜嫩与凋零时的黯淡会引发人物是人非的伤感。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使诗人把花看成是和人类一样有灵性的活物, 不仅将花与人的表象相比拟, 而且把花的灵性与人的灵性相沟通, 给花以人格的内涵。花由于本身的特点不同而被赋予的人格内涵也不相同, 花格也有了高下之分, 有君子亦有小人。古典诗词中“花”意象的君子有“菊”、“兰”、“梅”、“莲”, 古人有“梅令人高, 兰令人幽, 菊令人雅, 莲令人淡”之说, 其中“梅”和“菊”更因为一些耳熟能详的诗词而在中国人格评判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以“菊花”为意象的当属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归去来兮辞》等一系列诗作:“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秋菊有佳色, 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 远我遗世情”。在这些诗词中, 诗人显然在借助“梅”和“菊”的自然天性寄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即使生存环境恶劣, 即使屡遭磨难, 也要保持着自己高洁的本质, 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绝世独立, 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梅”为意象的传诵较广的诗词, 有陆游的《咏梅》:“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的《梅花》:“春来幽谷水潺潺, 灼烁梅花草棘间。”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 在做了八十多天彭泽令后, 自动辞职, 归隐乡间二十三年, 在农耕中得到精神的安宁和欣慰, 菊花成为他超然物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象征。陆游一生坚持抗金, 屡遭投降派打击排挤, 但爱国之志至死不渝, 临终不忘国家统一:“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梅花恰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花”意象的人格化, 将咏“花”引入了境界高远的审美空间, 通过对“花”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的了解, 感受诗人对“花”所象征人格的推崇之情,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三、“英雄”意象:建功立业、竭尽我才的价值意识

中国古代文人受传统儒家文化的浸染, 素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 在有了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生命不可复得的哲学认识后, 更是希望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实践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从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诗人们虽然用“梅”、“菊”、“兰”、“莲”等意象来高举独立高洁的人格尊严,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就一番事业、富国强民的人生追求。诗人尽管怀才不遇, 满腹经纶、一心报国却被小人诋毁、众人排挤, 但他们仍然在诗词中高扬“建功立业, 竭尽我才”的人生价值观。那些曾经在历史长河中叱咤风云、显身扬名的英雄人物就成了古典诗词常被用来抒怀的意象, 特别是少年得志的俊杰。

杜甫的《咏怀古迹》有:“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以激昂的笔触赞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叹息他壮志未酬。杜牧的《题乌江亭》有:“江东弟子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就项羽兵败自杀发表议论, 表达了惋惜之情, 表明自己对成就事业的认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 屡败不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追忆三国时期吴国功臣周瑜, 在追忆中美化、强化了周瑜的形象和业绩, 将周瑜的风流倜傥和才华卓著表现得淋漓尽致。辛弃疾在他的《南乡子·登高北固亭有怀》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次提到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文武双全, 年少时就有将帅之才, 成为雄霸一方的诸侯, 其年少有为是众多志士所期盼的目标, 词中辛弃疾毫不掩饰对孙权的仰慕之情, 强烈地表达了显姓扬名的愿望。

人物意象在诗词中使用比较多的是英雄人物, 这些英雄或者能一展抱负、得遂心愿, 或是错失良机、饮恨终身,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 诗人在择取这些意象时无不是立足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借以表达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鉴赏古典诗词, 既要通过“梅”、“兰”、“菊”、“莲”等意象的赏析去培养学生保持独立正直的人格意识, 但又要提醒学生不可因此而消极遁世, 更应该在对英雄意象的品味中树立起积极进取、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目标。

古典诗词中的“问津”意象 篇8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结尾记载:“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本是一种理想,反映了乱离时代人们的良好愿望,所以因难以寻觅而导致无问津者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别薛华》一诗中有:“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想象友人离别后沿途问路时的不安心情,深厚的友谊见于字里行间。

孟浩然《早寒有怀》写道: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木叶飘零,归雁南翔,北风呼啸,江水凄寒。首联渲染早寒特点,颔联点明遥望思乡主旨,“问津”意象更把这种感伤之情表达得含蓄深远。“问津”不得,所见尽是浩浩江海、漫漫长夜,孤独思乡之情何其浓厚强烈!

如果要找一首对凄迷感伤意境表现得最好的诗词,非秦观的《踏莎行》莫属: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这里词人并没有直接写“问津”,但一个“迷”字再清楚不过地传达出这种问而不得的怅惘与失落。用雾中楼台、月中津渡开篇,用“迷”和“失”二字巧妙点出内心的感受,尚有寒意的春天,感情追求的失意,人生价值的无所依托,诸多情感都在其中若隐若现,令人不得不佩服词人艺术手法的高妙。

与以上不同,陆游反其道而行,他在《郊行》中这样写:“桐君山路无多远,元自知津莫问津。”这里“莫问津”的原因是已经知道渡口。换句话说,就是诗人很清楚自己的人生旨归。

能从前人写滥的意境中翻出新意,当推南宋谢枋得,他有一首《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问津”成为一种担心,确实很新颖,“怕问津”既说明寻找桃源环境的不易,又暗示这种安定生活难以持久,实在是辞约义丰。

津者,渡口也。问津即问路 ,因不明方向所以要询问别人,但问不出结果徒增几分迷茫之意,“问津”带有浓郁的人生象喻特点。今天我们使用这一词语时与古人稍有不同,通常情况下用于否定句式中,即成语“无人问津”(追溯起来当源于《桃花源记》),意思是没有人来探问价格或情况。也就是说,“问津”意象在古代多用于主动格,现在多用于被动格,但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透露着落寞伤感之情。

上一篇:感慨爱情的心情感言语录下一篇: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简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