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气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精选8篇)

电气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1

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xx小学在全校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我校广大师生防艾知识水平,为遏制艾滋病传播与蔓延作出努力。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预防艾滋病工作

对于我校开展预防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活动。

二、主要工作

1、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共进行相关的知识学习,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利用学校广播站时间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并教会他们一些学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如何倾听,促进同学们交流,尊重别人,学会如何与人亲密相处,学会如何拒绝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良诱惑,提高自尊,将其学到知识融入预防艾滋病中去。

利用板报对预防的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电气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2

1 活动及策略

1.1 加强部门协作, 促进政策实施

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黑龙江省卫生部门与省教育厅、团省委等部门进行紧密协调, 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在高校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的方案和实施办法, 动员高校的领导、教职员工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 调动了高校志愿者开展防艾宣传的积极性, 形成一批健康教育师资及志愿者网络, 逐步建立了防艾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长效机制。

1.2 营造支持性校园社会氛围

良好的社会、校园支持性环境对于在校师生、员工艾滋病问题的认知及反歧视态度的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2]。我们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及艾滋病烛光纪念日, 联合各高校志愿者开展规模较大的防艾宣传活动。在平时也组织高校学生在校园、社区发放宣传材料、红丝带, 开展义卖、志愿者招募、演讲比赛、防艾反歧视义演、防艾影片放映、办防艾图片展等系列宣传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008年由教育、卫生等部门牵头, 在省内高校、社会开展“预防艾滋病、反对歧视”作品征集活动。共收集文学类、平面设计类、宣讲类、舞台剧、影音等作品600余件。作品涉及安全性行为、关爱、志愿者以及艾滋病相关社会问题等主题, 无论从作品数量、质量和公众关注程度来看, 活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 倡导大学生树立“理解、关爱、反歧视”意识, 使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到广泛普及, 促进青少年行为改变, 为开展校园艾防工作建立起支持性的校园社会氛围。

1.3 同伴教育及知识技能培训

同伴教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目标人群的艾滋病干预实践。同伴间年龄相仿, 共同语言多, 增加了亲切感和可接受性。参与性知识教育方法气氛轻松、活跃, 从而保证了同伴教育的良好效果。在培训中, 开展了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同伴教育基本方法和个人自我保护技能的培训及方法探讨, 有效提高了高校同伴教育者开展同伴教育工作的能力, 建立起了坚实的防艾同伴教育网络,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及个人安全防护技能。

1.4 建立志愿者与阳性社区间的纽带

多次组织各高校防艾志愿者来到黑龙江省感染者组织的“丝路驿站”及农垦总院“爱心家园”探访感染者。高校志愿者们与HIV感染者建立了联系, 形成了义务帮扶伙伴关系, 与感染者们一起包饺子, 给他们送去温暖, 鼓励感染者重拾信心, 乐观生活。志愿者走上街头义卖, 为感染者们筹集善款。在活动中志愿者能更深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需求, 更多的了解国家政策为感染者带来的积极改善, 以及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2 结果及成效

多年来, 一系列的校园防艾反歧视健康教育活动, 已逐渐成为黑龙江省向公众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开展政策倡导、建立多部门艾滋病防治合作关系、开展社会动员、增强社会小组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活动中, 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团队相互配合, 使得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 同时也极大锻炼和提高了防艾志愿者的工作能力。

高校的防艾宣传活动, 赢得了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达到了促进高校师生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预防艾滋病、加强反歧视宣传、减少歧视艾滋病患者的目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到了95%以上。通过活动动员了更多志愿者加入到艾滋病防治的队伍。目前黑龙江省约有4万多名大学生先后参与了校园防艾活动, 形成了坚实的省内高校防艾志愿网络。防艾宣教系列活动多由媒体全程参与, 以高校为依托向全社会提出倡议并推广, 营造了关爱和谐的社会氛围, 增强了HIV感染者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 促使志愿者、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同关注和抗击艾滋病。

3 经验及体会

3.1 准确切入, 开创新局

高校防艾宣教工作初期, 要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利用大学生青少年的特点, 由团委、青协等青少年组织来配合开展活动。高校防艾宣教系列活动, 大多都是由省内各高校志愿者自行策划、组织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在校生参加, 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性, 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活动宣传力度强, 参与者接受知识快, 深入人心。

3.2 点面结合, 注重实效

在高校防艾健康教育中应坚持做到点面结合, 将经常性宣传和重点宣传结合起来, 既注重日常防艾相关知识的培训, 也要做好国际艾滋病日、国际烛光日等重大纪念日的防艾宣教活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教形式, 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参与意识。

3.3 加强协作, 坚持经常

省教委、团省委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积极参与, 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高校防艾工作格局。提高了高校各界对防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防艾宣教力度, 充分调动高校志愿者开展防艾宣传积极性, 建立高校防艾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 这对高校宣教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要求更高, 但高校的宣教活动也有其他宣教工作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然而, 高校学生流动性大, 很多健康教育师资容易流失, 如何保持宣教工作的连续性, 如何针对高校特点保障政策的持续性, 更全面地开展工作, 如何发展具备防艾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骨干, 建立高校防艾志愿者及师资网络, 确保高校防艾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持续规范发展, 将是应当正确面对和探讨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亮, 罗佳伦, 吴玉华.黑龙江省艾滋病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 22 (4) :128-129.

电气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同伴教育;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同伴教育作为一种同伴互助的方法,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贝尔(AndrewBell)和传教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采用的“导生制”教学——教师们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学生,并将其培训成可以督导其他学生的“班长”,被学者们认为是最早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同伴教育。此后,同伴教育迅速在全球的社会发展领域发展起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澳大利亚、美国、瑞士、荷兰、印度等国向全世界介绍了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领域的研究经验。

1.同伴教育的概念界定

同伴教育在教育界中属于新兴的教育方式,许多学者认为用它可以来影响人的认知,从而改变人的认知习惯,它注重实际操作,注重价值观的引领,注重学习者的自身体验,从而解决特殊问题。Varenhorst(1984)认为,同伴教育是由接受过培训且接受在教育过程中监督的学生来执行的对他们价值观、行为引导的过程,要求教育对象年龄相近;Amy Medley(2009)等学者认为同伴教育干预措施是指在小组中或同伴一对一的形式下与目标人群分享人口的、风险行为的艾滋病毒或艾滋病信息;Sussman(1973)认为,同伴教育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和督导的学生,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对需要帮助的朋辈提供倾听、支持或咨询服务。

目前,同伴教育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但同伴教育有明显的特点。Michael Shiner,1999认为,同伴教育应具备三个特征:同伴组成、明确的干预目标和预设的操作方法、干预中的同伴教育者角色。Tuner G.,1999等学者同样认为同伴教育的基本原理并不清晰,但是以下十点可以用于定义同伴教育:(1)同伴教育比其他方法成本效益更好。(2)同伴是可靠的信息源。(3)同伴教育会为参与者增能。(4)同伴教育利用已有的分享信息和建议的方法。(5)同伴比专家更能够传递信息,因为人们通常与他们的同伴一起辨认信息。(6)同伴教育者通常担任积极的模范角色。(7)同伴教育让提供同伴教育者受益。(8)同伴提供的教育是可接受的而其他的教育则不可以。(9)同伴教育能够被用于教育那些传统方法难以接触的人群。(10)同伴们通过持续的交往、接触加强学习。

通过前辈们对同伴教育的概念的阐述,笔者认为,同伴教育是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年龄相仿,教育者在价值观传导、生活经验的传递、认知行为、思想观念上对被教育中以正面的引导。

2.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同伴教育在我国真正发展起源于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中国红十字会为预防艾滋病而推广的艾滋病同伴教育项目,引发了一大批学者开始同伴教育的系列研究,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大学生、中学生、妇女、青少年、吸毒人员、流动人口等群体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目前,此方法在我国多个省市用于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活动。

国内不少学者做过我国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的现状:霍楠等,2011认为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体系不全、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不正确、大学生缺乏从事防治艾滋病相关事业的积极性。张琼华,2013认为:教育者在方法的选择上不能做到上下兼顾。导致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受限;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缺乏必要的尊重和信赖,导致教育的失败;在教育方式上保守,不能真正掌握同伴教育的方法;教育资源的整合不足。王继承等,2014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日益复杂化,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脱节化,教育效果的碎片化。戴玲2007认为:同伴教育是改变人们行为特别是青少年行为的有效方式, 是全世界艾滋病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

性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需求,许多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性早熟,性知识缺乏,学生学习性知识处于“无师自通”的状态,依靠互联网,影像资料,信息的正确性有待考究。在许多学生对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学生不能正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知识的,对婚前性行为普遍持肯定或无所谓态度,男男同性恋性行为成快速上升趋势,从社会人员延伸到在校大学生,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笔者认为,除了知识的传授,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讨论

运用同伴教育进行艾滋病的预防教育在我国已实行了若干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过文献的研究,和自身工作的实践,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同伴教育主持人水平不一,难以确保每次的培训效果的统一。性教育在中国仍然处于灰色地带,存在有些地区、有些教育决策者不敢放开开展此项活动。同伴教育是通过同伴的角色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存在许多复杂的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不同地区的受教育者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开展活动是,活动内容的选择,效果的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也为我接下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继承,许天娇,朱玉霞,朱敏敏.2015《美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教育学理论 研究》.

[2]罗玲,彭少峰.2015《同伴教育研究评述》,《社会工作》2015年第1期.

[3]林国南.2005.《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实施及评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霍楠岳,日失,宋兴怡,徐选国,姜峰.2011.《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中的实践模式》,《医学与社会》第24卷第1期.

2013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总结 篇4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事关青少年健康发展、民族兴衰,事关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一项长期不能懈怠的工作。我校按照《关于做好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科学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工作目标,对预防艾滋病宣传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和安排,并将“防控”作为卫生常规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为强化学校领导的责任意识,学校印发了关于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制定了防止《突发传染病、流行性疾病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校长邢关宁为组长,分管领导党支部书记段仔学亲自抓,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由戴雄、李任琪负责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防控工作的部署、指导、督促和日常管理工作。将艾滋病预防知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不少于两次以上专题讲座。

二、强化制度,重抓落实

为规范化、制度化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学校实施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督查评比制、教师业务培训制以及各项 1

保障制度,“防控”应急预案建立了常规管理、报告机制、疫情处理等各项制度,先后两次聘请中屏卫生院医生为学生进行专题报告会,为整个工作开展夯实了基础。自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读书活动、知识竞赛、黑板报、广播、宣传图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12.1”艾滋病宣传日,举行了较大规模、丰富多彩的校园宣传活动。同时学校开展了专题讲座和专题活动,来关注艾滋健康教育。

三、注重督查,突出成效

除了在学校推进健康教育外,还面向社会、走进社区,利用给家长一封信,告家长书等形式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结合市、县健康知识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组织健康知识竞赛,利用媒体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四、存在问题

1、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配备的科普材料不足,种类稀少。

2、没有专任健康教育教师、校医。

3、学校公共卫生防控网络建立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工作打算

1、充分落实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起来。

2、高度重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把预防艾滋病

2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纳入学校整体师资培训计划。

3、进一步加强与卫生、计划生育、共青团、科室宣传有关部门和机构协调配合,发挥多部门优势。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5

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合格人才的培养。艾滋病已成为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我国已步入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据专家估计,我国有HIV感染者达90多万人。目前仍无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对艾滋病的控制措施主要是预防,因此宣传教育至关重要。2001年12月17日,教育部下达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意见。为了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中心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有专门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领导亲自挂帅,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二、内容及方法

1、参与性教学培训少年学生骨干,教会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开设骨干培训班)

2、开展同伴教育活动:

(1)举办橱窗展览;黑板报宣传。(2)通过学校电视开展健康教育。(3)组织学生创作绘画,征文活动。(4)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

3、全校性讲座。

三、主要工作

1、为了有目的、有教育意义、科学地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按照《中长期规划》及《行动计划》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中心小学50个教学班,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课程,先由健康教育教师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然后讲明班主任本学年需要完成健康教育的部分。每周安排0.5课时为健康教育课。

2、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共进行10余次有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

(1)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对人类危害的普遍性、长期性及毁灭性。

(2)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与HIV感染者区别;艾滋病临床表现;艾滋病毒的体外消毒方法。

(3)艾滋病预防原则:洁身自爱、拒绝毒品,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4)同情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告知同学们目前全人类的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我们要关心他们,如果歧视,只会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3、组织培训学生骨干,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利用时间培训学生骨干,学校每学年从三、四、五、六年级、分别抽出2-3名班干部为骨干进行,这部分学生我们重点培训,采用参与性教学,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为学生们提供性教育,预防吸毒和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教会他们一些学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如何倾听,促进同学们交流过程,尊重别人,学会如何与人亲密相处,学会如何拒绝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良诱惑,提高自尊,将其学到知识融入预防艾滋病中去。

4、同伴教育活动:

(1)学生骨干同伴教育在班里制作各式各样的宣传板报、宣传画、宣传艾滋病基本知识。

(2)广播与电视:为了使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学校组织放映有关录象、片子有《艾滋病基本知识》、《逼近中国人的艾滋病》、《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等。

(3)问卷调查:

为了调查教师和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学生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知道对待HIV感染者、艾滋病人不歧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5%以上。

总之,艾滋病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问题,目前世界上无治愈艾滋病药物,且相当长的时间也难以有治疗的方法,只有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不懈的加强宣传,普及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能力,才是预防流行的主要途径。在近期无特殊治疗及预防疫苗情况下,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宣教,是预防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最有效手段,健康教育形式很多,其中采用参与性教法,生活技能培训,同伴教育等在青少年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中,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法。

此项活动表明,同伴教育用于小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取得很好效果,且可以通过学生把一些相关问题带到家庭进行宣传,对公众普及艾滋病常识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暑驻中国官员解释说:“我们不是给青年人提什么要求,让他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希望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智和热情,关心自己和他人,成为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力量。”

电气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6

一、组织机构健全,为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县教育局针对全县本次宣传教育活动,专门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的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为全县中小学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开展的具体工作情况

一是把艾滋病防治教育纳入健康课的内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使学校的健康课开课率达100%,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在学生中的知晓率,三年级以上学生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三是确定39所艾滋病宣传学校,制作了宣传展板;四是协助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册10000余份;五是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180张;六是确定县一中和口岸中学为全县艾滋病防治示范学校,并要求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工作;七是组建学校艾滋病防治骨干教师网络,做好教师对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工作,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利用骨干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了培训,教师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八是利用板报、宣传栏向广大师生宣传预防艾滋病及远离毒品教育。九是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的作用,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禁毒知识及防治艾滋病知识的讲座。本文由网络提供,请登陆查看更多文章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的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县范围内,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与艾滋病防治实际需求相比,无论在广度、深度和持久性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距,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师生在思想上认识存在误区,一些人知识匮乏,对防治艾滋病持无所谓态度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认为“艾滋病距离我们还很遥远,并不可怕”,另一些人则存有恐惧心理。二是全县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虽然达100%,但是部分学校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及性病教育并末纳入健康教育课程;三是由于地区贫困,学校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拿更多出钱来征订课本,使预防艾滋病教育课不能正常开展;四是缺乏宣传工具,宣传手段单一,学校仅仅靠图片、板报、广播进行宣传,而随课本配发的光盘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五是学校经费紧张,图书室防治艾滋病的相关资料及相关的报刊、杂志严重缺乏;六是全县中小学校的校医和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还没有进行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授课时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把握教材的深度。七是部分学校没有像机、摄像机等设备,工作做了,但是图片资料却难以建档保存。

四、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针对在艾滋病防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特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学校健康课开课情况的检查,督促学校把艾滋病的防治教育纳入健康课的内容,开足课时;二是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解决部分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教材问题;三是积极向广大师生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相关政策,解除他们掉以轻心,麻痹大意的思想及恐惧心理;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解决学校艾滋病防治的图书问题,使学校的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艾滋病防治的图书;五是积极配合县艾病科的工作,加强对学校校医及健康课教师的培训速度,力争在今年内全部培训完毕;六是积极争取资金,解决相关器材,确保防治材料的收集和管理。

XXX教育局

电气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7

(一) 有利于转变大学生的性健康观念,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大学生正处于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的年龄段, 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大学生作为青壮年中的特殊群体, 属于性活跃人群, 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弱势人群, 针对该人群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AIDS的有效措施。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对全国大学生群体预防艾滋病的调查发现: 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基础知识 (包括艾滋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和病毒检测知识) 的掌握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平均正确率为67.5%。 对师范大学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 师范大学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基本掌握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但对于一些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回答的正确率较低;93.8%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88.5%的学生愿意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可见, 大学生已经有了部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但是不理想, 需要在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

(二) 有利于为基础教育培养一支禁毒防艾的师资队伍。

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使命, 在高师院校开设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 通过参与式教学、同伴教育等多种教学方式, 一方面, 向大学生传递健康的教育理念, 使其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危害及传播途径, 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待艾滋病的正确态度。 另一方面,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参与式教学、同伴教育教学方法在艾滋病教育中的运用, 为将来走向教师岗位, 在艾滋病教育中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骨干禁毒防艾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培养复合型教师, 为从根本上提高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的水平打下基础。

二、高校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模式

(一) 申请和建立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申请、审批等一系列程序, 各学校可以将“防艾禁毒”课程列为全校的必选公共课程, 规定学时学分。 与此同时, 学校开设的课程中有一些与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 如《微生物》、《遗传 》、《人体解剖生理学 》、《环境与卫生 》, 让学生从生物学上了解艾滋病知识内容。 以上情况表明, 高校具备在开展健康教育中, 通过选修课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 提高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条件。 由于预防艾滋病知识中有许多生物科学知识, 中学生物教师通常会被学校分派担任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任务, 而师范院校的学生出去后很大一部分是要服务于基础教育的。 基于此, 师范院校可以由从事教育学的教师担任《防艾禁毒 》课程的教师, 从教育的角度, 提高学生对不良生活行为和高危行为的抵御能力, 使学生毕业后形成辐射作用。 因而, “增设专门课程”是可行的。

从教育的角度, 进行艾滋病预防教育, 可以渗透生物学课程的内容。 例如在血液的组成和输血的内容中, 可渗透血液安全、无偿献血的基本知识;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院等场所打针、输液、穿耳、文身等, 不与他人共用牙签、剃须刀及其他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等;在讲授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时, 可描述艾滋病病毒的主要特征来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和性病。 在讲授男女生殖系统、 胚胎发育时, 可以渗透性生理发育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艾滋病、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不传播途径, 以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侵害的能力。 使师范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能正确应用知识进行判断、解答与艾滋病相关的问题;形成自觉关注与艾滋病相关事件的心理倾向, 自觉参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二) 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讲座。

可能每个学校有不同情况, 有些学校可能不能“增设专门课程”。 对此, 我们可以以讲座形式让学生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介绍国内外及本地区的艾滋病流行趋势,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预防与研究工作的进展, 使学生意识到形势严峻, 明白自身责任和学习的意义。 在讲座活动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张贴讲座宣传海报、制作红丝带佩戴、发送宣传小册子等。 通过讲座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艾滋病在国内外的流行现状、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掌握什么是艾滋病毒, 什么是艾滋病, HIV与AIDS的区别, 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及主要的临床表现;HIV/AIDS的传播途径和不传播途径, 吸毒与艾滋病、无偿献血的知识,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能正确应用知识进行判断、解答与艾滋病相关的问题,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三) 开设网络课程。

网络教学在信息制造、储存和传递方面有特殊优势, 既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足, 又克服了像广播电视教育师生之间交流不足的缺点; 既为学生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又为协作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设网络课程, 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 教师除了要掌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能之外, 还要吸收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 不断地学会应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这样可以对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快速解决。 另一方面, 网络学习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生应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和通讯手段, 共享各种资源和服务。

三、网络教学是艾滋病教学模式的趋势

(一) 网络教学教学的展望。

全球信息网络化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途径, 并促进了网络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 网络课程教学以其优越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 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大学生防艾禁毒网络课程既提供了基本的艾滋病知识, 又提供了大量毒品知识, 更提供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机会和场所,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内容更丰富多彩, 形式更多种多样;更贴近学生心声, 学生更易于接受, 受教育面更广等优势, 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链接相关网页, 扩展、丰富教材内容, 插入图片及视频, 把科学性、理论性、教育性、 可视性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师资不足, 难以理解、形式单调等问题。 在高等院校必将是一项前景广阔、投资少、收效大的全新教育模式。

(二) 利用网络进行艾滋病教育教学的构想。

各高校可以利用已有的教学网络, 设置专门的禁毒防艾教育网络页面, 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经验, 设置禁毒防艾教育课程的模块。 在此, 我们认为, 禁毒防艾教育课程结构应包括以下方面:课程内容、测验与考试、作业、自测系统、讨论、邮件、聊天室、日历、我的成绩、我的进展10个功能模块。

1.课程内容。 该模块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课程、教学视频等内容。 教学课程以章、节、目三级结构的网页形式, 用适量的多媒体素材展现。 主要内容有: (1) 艾滋病知识总论; (2) 艾滋病流行现状; (3) 大学生与艾滋病预防; (4) 艾滋病的危害; (5) 艾滋病的实例; (6) 预防艾滋病的政策法规等。 2.测验与考试。 网上测试部分, 包括单元测试、综合考试等, 提供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实时反馈, 达到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学评价的目的。 3.作业。 教师适时布置作业, 设置完成期限, 学生通过下载和上传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之一。 4.自测系统。 这是学生在线自我测试系统, 不记录成绩。 5.讨论。 类似BBS论坛, 可以发表文章或评论。 6.邮件。 网络课程的内部邮箱, 支持群发邮件。 7.聊天室。 各种主题聊天室, 类似于QICQ功能。 8.日历。 提供整体课程信息和进度安排。 9.我的成绩。 实时显示学生成绩记录。 10.我的进展。 形象显示学生各个部分的学习进展及未完成部分。

电气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8

1.促进各地区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落实各项措施的实施质量,促进预防能力建设。

2.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指导评估体系,提高各地区组织管理及监督指导能力,为预防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为适时修正、完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4.及时总结。推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经验、加强信息交流,促使各地区预防工作的均衡发展。

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针对各有关部门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中的定位、职责以及开展相关工作地区的组织管理、能力建设、预防措施等环节确定督导评估内容。

(一)组织管理

1.设立管理机制

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需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应成为政府的责任。为扎实开展预防工作,应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是预防工作的主要负责主体,应定期对预防工作进行总结和制定计划,定期对实施机构进行监督指导,以促进各项预防措施的全面落实。

2.建立良性预防模式

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合理的孕产妇管理模式;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与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有机结合,实现对孕产妇,特别是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或要求,以达到为阳性孕产妇保密,免受歧视的目的。

3.资料的管理

有专人负责资料,对有关信息资料熟悉;各项原始登记完整,记录保存完好。对所有相关资料要严格保密,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定期收集数据,数据应可靠准确并及时上报。

(二)能力建设

1.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应包括医务人员(医生、护士、检验人员等)、管理人员等各类人群,培训分为国家级(国家对省)、省级(省对县)、县级(县对乡村)的各级培训。培训应尽可能覆盖全部相关人群。

2.检测能力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若是卫生行政部门认证的HIV检测实验室,要有资格认证。实验室基本设备齐全,对试剂及物品要有登记和试剂保存,标本转送制度。检验人员的操作和出具报告要规范。

3.预防医源性感染

有预防措施和制度,有齐全的防护设备,妇产科、检验科有关人员防护意识强。

4.良好的服务环境

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提供保密、舒适的咨询环境,提供安全合格的住院及分娩环境。

(三)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材料的发放及应用合理。

2.VCT服务

为孕妇、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提供HIV检测前后服务,有对各类人群的服务流程。有专人负责,有HIV检测前及检测后咨询服务记录。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检测流程快捷、方便、保密。

3.提供预防用药

为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预防性抗病毒药物,用药方案合理,有用药记录。预防药物应妥善保管,有使用记录。

4.安全助产

阴道助产记录详细,分娩记录中应详细记载,是否进行了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产钳、人工破膜等操作。若择期剖宫产,应有指征和记录。

5.对感染产妇及婴儿进行随访与关怀

感染的产妇应施行人工喂养;对满9个月和18个月的婴儿进行HIV检测,监测感染情况,有详细的记录。为感染产妇及婴儿提供产后访视及儿童保健,有详细的访视、查体、预防接种、喂养指导等记录。

一般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导。运用定量方法,可对宣传材料发放数量、培训数量、VCT人次、抗病毒药物干预人次等具体参数进行核对,评估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运用定性方法(参与式监测评估),如实地考察、人群访谈、问卷调查等,深入了解预防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建设、预防措施落实、目标人群受益情况。

督导组由各级卫生行政人员、地区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专家及管理人员组成,也可与相关部门或系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专家共同组成督导评估组。监督指导组一般为3~5人。

(一)逐级监督指导评估

1.国家级监督指导评估

卫生部基妇司组织专家技术指导组,每年定期到实施地区进行监督指导。在工作实施的中期和后期进行评估,及时总结工作实施的重要经验及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上报卫生部基妇司。

2.省级监督指导评估

省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每半年对省内所有开展工作的市县进行一次监督指导,结束后形成总结,并在工作实施的中期和后期对本省工作实施进行评估。撰写总结和评估报告,报卫生部基妇司及妇幼保健中心。

(二)各地区自查

根据工作的开展,各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应级别的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每3个月对本地区的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自查活动结束后形成总结,报告地区政府部门及省级卫生部门。

(三)监督指导评估程序

对开展工作地区的监督指导评估和各地区自查可以参考一下程序:

1.设计督导评估方案。

2.下发通知,说明督导评估目的、内容和方法。

3.组织监督指导评估组,成员为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及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

4.督导评估小组召开会议,对督导或评估方案和各地区实施方案进行学习讨论,明确任务和分工。

5.赴督导评估地区,听取当地工作情况汇报和讨论实施中的问题。

6.按照督导评估标准,查看相关原始资料、照片、文件等事物。

7.以抽查、现场考察等方法进行技能考核(如咨询技巧、检验技术)。

8.对有关人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测试。

9.检查、核对项目相关登记、表格和病历记录等。

10.根据需要召开小型座谈会议。

11.监督指导评估记录。

12.提出督导评估反馈意见,分析判断当地工作情况。

13.根据当地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上一篇:学校四年级1班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自动化仪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