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1、《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的学习的平台是在学生己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二位数的退位减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纲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感情、享受成功喜悦。这三维目标是贯穿于具体的教学之中,整体推进,相互融合渗透。

3、教学重点、难点: 【突出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突破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并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法。

二、教学策略:

1、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学情现状,遵循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亲身体验法、观察法、谈话法等,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力求使教法新颖活泼、实用有效。

2、学情分析:

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具备了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互助等方面的意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而当今学生思维敏捷,聪明伶俐。如果以我们即将退休年龄的想法去理解他们是必会挚锢他们,因此,课堂上他们所表现的敢说、敢想、敢问的探究欲望是学好知识的保证。在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通过一些游戏性活动,寓教于乐,使一年级的孩子乐学、善学,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

三、教具准备: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来辅助教学,以便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一开始我便用猴老板卖桃子这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首先《课件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识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学生在学习了加法之后,已基本了解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可大胆放手,让学生以6人为一小组,充分利用自己的学具,自主学习、相互启发、互相帮助。

1、学生独立思考:

13-7等于几呢?小朋友可以看图想一想,也可以用小圆片摆一摆,计数器数一数。

2、组内交流算法和摆法。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安排,是依据“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个理念设计的。作为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相互倾听、相互质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知道如何吸取和采纳别人的建议。】

(三)巩固练习,扩展延伸

1、基础练习:(操作练习,用摆一摆,算一算)。25-8= 46-9=

2、提高练习:(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6=

50-3=

54-8=

3、拓展练习:练一练第四题;

【设计意图: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拨的作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的创造、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扩展延伸,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

(四):回固总结,体验成功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体会和收获、评价,并用类似“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有助于巩固新学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并从中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相信你一定行!

【设计意图: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愿孩子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更多生活中的数学。】

(五)、扳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是学生认识人民币后的一次实践活动。教材分成两段,第74页是在购物情境中解决几个问题,为购物活动作准备。第75页是在教室里临时办一个小小商店,让学生模拟购物,经历购物过程,积累购物体验,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的价格,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及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对人民币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你能说说你懂得那些人民币的知识吗?①由学生复习回忆说出所认识人民币面值,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相应图样;②再由学生说出人民币各个面值之间关系,电脑课件出示相应关系图样;③让每位学生对着屏幕再说一遍。(巩固复习强化)

二、创设情境

既然同学们已经懂得这么多的人民币知识,那你会用它来买东西吗?今天这儿开办了一个小小商店(也可叫它小小超市),你想来我们这儿寻找你心爱的东西吗?老师还想聘请几个同学来做售货员呢!不过要想来的人,得先过老师这儿几个问题关。

1.同学们,商店里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把老师的眼睛都看花了。想请大家帮我数一数这一货架中共有多少种物品好不好?(7种)根据标价,最贵的价格是多少?是什么物品?最便宜的是什么物品?价格是多少?

2.老师想买一本字典和买一个书包大约需要带几十元?请你帮我算一算,并说说你有什么想法?(一本字典10元,一个书包35元。大约需要50元),为什么大约需要带50元,而不是带40元?

3.老师想用30元钱买一些奖品,给今天上课最肯动脑筋,表现又好的小朋友。老师请你们帮助挑选一下,买什么物品好?为什么?如果买一个熊猫和一个布娃娃,钱够不够,为什么?(玩具熊猫一只20元,一个布娃娃11元,合起来31元,比30元多,不够买)

4.同学们,老师现在给你50元买上面货架上的物品,最少可以买几件?最多可以买几件?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再汇报结果。

5.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很聪明。将来长大了一定是个理财能手。

先请2名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让顾客自主选购物品,同时请其他学生观察这两名学生的买卖过程。讨论:你认为在购物中应注意什么?

三、活动实施阶段

1.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内轮流做售货员,其他同学买东西。

2.购物情境:“我有10元,买一辆汽车够不够,为什么?我买铅笔盒,钱不够怎么办?”

集体交流:①你想买那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②与同伴一起说说买东西的经过。

选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在使用人民币购物时有没有发生计算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3.回想感受。刚才我们在这儿模拟了“小小商店”,大家也亲身经历了买卖东西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吗?

你在家里与家长一同到商店买过东西吗?已买过的请举手看一下。(师:稍作统计),大部分的学生去买过东西,去商店买东西和在这里感觉一样吗?为什么?

真棒!有一些小朋友自己拿钱到商店买东西,还记得了吗?你能记得当时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找的零钱多少?账对吗?大家帮他算一下。

小结:真不简单,同学们小小年纪就能去商店买东西。请大家要算好账,同时还应做遵守公德和公共秩序的文明的小顾客行吗?(生:行)

四、活动小结

1.今天我们用学的知识上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通过小小商店,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汇报)

2.你认为还要注意什么?(要看清商品的价格,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购买;付钱时,需不需要找零,还要计算找的零钱对不对)

3.现在还小,到商店买东西,要根据需要买,注意节俭,千万不要乱花钱。

教学反思:这节实践活动课,注重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

1.让学生经历创办商店、标价、购物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真正主角。

2.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让学生到商店调查、查阅有关的资料、向家长咨询等活动,使学生真正接触了生活,了解社会,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3

徐禅堂小学 谭礼彬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学时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同时培养学生估算与验算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减法以及三位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减法。教材在编排上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小小图书馆”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获得信息,提供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三位数减法时,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标法、计数器拨珠法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掌握三位数减法知识。

四、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准备

教具:口算卡、电脑课件 学具:计数器。

六、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屏幕展示)(引导学生结合以上的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100以内笔算减法的注意点。)

(二)、设境引入、看一看(课件显示课本 “小小图书馆”情境图,指导观察。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师: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提一个减法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最后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减法问题:

(1)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2)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3)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这个问题。

⑴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⑵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39 — 118= ⑶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⑷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⑸进行计算。

师:239 — 118 怎么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⑹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的计算方法,教师要先肯定,然后重点强调用竖式算时,遇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2)独立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不错,现在我们再来试着解决这两个问题。

出示 ①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②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指名汇报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1)先出示课本两幅图,说出图意。

(2)结合实际讨论:找回 32 元对不对?(3)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4、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1)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2)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3)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4)在下面记一记。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346-284 831-381 635-319(指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2、填表

出示表(1)让学生先计算出得数,在填表。

(2)把填好的表中的差和减数加起来,看看发现了什么?

(四)、课时总结

师:怎样验算减法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小小图书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书P59——60《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前在黑板上贴出三本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学校有一个小小图书馆(板书课题:小小图书馆)。今天,学校准备在一年级小朋友中挑选图书管理员呢。你们愿意争当图书管理员吗?(生:愿意。)那好,我们就一起看看学校对图书管理员提出的要求吧。

二、引出新知,自主探索。

1、出示统计表,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

师:图书管理员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看懂统计表。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表,你能看懂吗?(生自由发言,发言精彩的送给一把金钥匙。)(引导学生横看:每一横行所表示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在事先贴出的三本书上写上书名:儿童画报、故事书、连环画。)竖看:每竖行所表示的意思。)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不错,轻松地完成了图书管理员的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想知道吗—— 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提出下列三个问题的送给一把金钥匙。)(生自由发言,着重板书并解决“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连环画还剩多少本?”这三个退位减法的问题。)

3、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师:要求“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找和儿童画报相关的信息。

师:你能把关于儿童画报的故事完整的讲讲吗? 生:儿童画报原有33本,借走了7本,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师:怎样列式呢? 生:33-7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师:图书管理员的第三个要求是——会计算。看谁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用多种办法计算出33-7的结果。(学生独立探究后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方法一:13-7=6 方法二:摆小棒 方法三:10-7=3 方法四:拨计数器 20+6=26 23+3=26

(方法四拨计数器的方法在教师的演示操作下让学生感知体验。)方法五:列竖式计算。(与摆小棒和计数器的过程相结合,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向十位借一,借的1在图中你能找到吗?借的1表示什么意思,(1个10),1个10也就是个位上的10个一,所以借一作十。这个10在图中你又能找到吗?那现在个位上应该算几减几?十位上的3借走1还剩2,这个2在图中的什么地方?重点讲清楚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个位应计算13-7=6;十位上的3借走了1,还剩2,所以33-7=26。)

4、比较方法,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计算出了33-7=26。今天我们做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时遇到了什么问题?(生:个位不够减。)

师:我们是怎么解决的?(生:向十位借一当十。)

师:对,刚才同学们在计算33-7时,遇到了个位上3减7不够减的情况,不管你们用的哪种方法,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然后再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相关内容。)

5、利用方法解决后两个问题。

师:你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继续解决你喜欢的一个问题吗?(后两个问题学生选一个喜欢的问题进行解决。)

生独立完成后抽生上台展示讲解。(讲解清楚的发给金钥匙一把。)

三、练习巩固,熟练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李老师准备把这三种最受欢迎的书奖励给你们看,好吗?让我们先看看儿童画报吧!

1、打开儿童画报,出示练习题一:摆一摆,算一算。42-6 50-3 54-8 师:题目有几个要求?(一摆,二算。)生独立操作小棒后计算。

抽生讲解操作过程及结果。讲解完整清楚者获得儿童画报或金钥匙。师:想看看故事书吗?

2、打开故事书,出示森林医生(书P60练一练3题。)(1)生认真观察。

(2)同桌讨论每棵树上的竖式对吗?如果错,错在哪里?(3)抽生上台板书后全班交流。(改正确的在树上贴上盛开的花朵。)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学习,你想提醒小伙伴们注意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33-7=26(本)答:儿童画报还剩26本。

方法一:小棒图 方法二:计数器图 方法三:13-7=6 20+6=26

· 方法四: 3 - 7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

小小图书馆(修改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书P59——60《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前在黑板上贴出三本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学校有一个小小图书馆(板书课题:小小图书馆)。在这个图书馆里藏着许许多多有趣的图书。今天,学校准备在一年级小朋友中挑选图书管理员呢。如果你今天表现得好,你就能得到黑板上的金钥匙一把,成为真正的图书管理员,还能每天都到图书室去看到那些非常好看的图书。你们愿意争当图书管理员吗?(生:愿意。)那好,现在就跟着李老师一起去看看图书管理员有些什么要求。

二、引出新知,自主探索。

1、出示统计表,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

师:图书管理员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看懂统计表。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表,你能看懂吗?(生自由发言,发言精彩的送给一把金钥匙。)(引导学生横看:每一横行所表示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在事先贴出的三本书上写上书名:儿童画报、故事书、连环画。)竖看:每竖行所表示的意思。)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不错,轻松地完成了图书管理员的第一个要求。让我们来看看图书管理员的第二个要求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提出下列三个问题的送给一把金钥匙。)

(生自由发言,着重板书并解决“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连环画还剩多少本?”这三个退位减法的问题。)

3、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师:要求“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找和儿童画报相关的信息。

师:你能把关于儿童画报的故事完整的讲讲吗? 生:儿童画报原有33本,借走了7本,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师:怎样列式呢? 生:33-7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师:图书管理员的第三个要求是——会计算。看谁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用多种办法计算出33-7的结果。(学生独立探究后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方法一:13-7=6 方法二:摆小棒 方法三:10-7=3 方法四:拨计数器 20+6=26 23+3=26

(方法四拨计数器的方法在教师的演示操作下让学生感知体验。)方法五:列竖式计算。(与摆小棒、计数器的过程相结合,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向十位借一,借的1在图中你能找到吗?借的1表示什么意思,(1个10),1个10也就是个位上的10个一,所以借一作十。这个10在图中你又能找到吗?那现在个位上应该算几减几?十位上的3借走1还剩2,这个2在图中的什么地方?重点讲清楚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个位应计算13-7=6;十位上的3借走了1,还剩2,所以33-7=26。)

4、比较方法,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计算出了33-7=26。今天我们做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时遇到了什么问题?(生:个位不够减。)

师:我们是怎么解决的?(生:向十位借一当十。)

师:对,刚才同学们在计算33-7时,遇到了个位上3减7不够减的情况,不管你们用的哪种方法,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然后再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相关内容。)

5、利用方法解决后两个问题。

师:你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继续解决你喜欢的一个问题吗?(后两个问题学生选一个喜欢的问题进行解决。)

生独立完成后抽生上台展示讲解。(讲解清楚的发给金钥匙一把。)

6、学生合作自主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

三、练习巩固,熟练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李老师准备把这三种最受欢迎的书奖励给你们看,好吗?让我们先看看儿童画报吧!

1、打开儿童画报,出示练习题一:摆一摆,算一算。42-6 50-3 54-8 师:题目有几个要求?(一摆,二算。)生独立操作小棒后计算。

抽生讲解操作过程及结果。讲解完整清楚者获得儿童画报或金钥匙。师:想看看故事书吗?

2、打开故事书,出示森林医生(书P60练一练3题。)(1)生认真观察。

(2)同桌讨论每棵树上的竖式对吗?如果错,错在哪里?(3)抽生上台板书后全班交流。(改正确的在树上贴上盛开的花朵。)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学习,你想提醒小伙伴们注意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33-7=26(本)答:儿童画报还剩26本。

方法一:小棒图 方法二:计数器图 方法三:13-7=6 20+6=26

· 方法四: 33

- 7

小小图书管理员作文 篇5

教室后面,摆放着一个书架,上学期,老师在书架上放着一些报纸,供同学们借阅。可是,一天下来,这些报纸就乱七八糟[注: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老师每天都要整理几次。这天,老师有事不在,同学看完报纸,就胡乱的塞到书架上,书架上的报纸更是凌乱不堪。放学时,书架上的报纸一片狼藉,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注: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小学生作文大全

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都各自回家了。我走出校门,忽然想起,作业本还没带回家,便扭头往教室跑。透过教室窗户,隐约看见里面有个人。心想:是谁还不回去,在里面干什么?正想着,我已经来到教室门口,我赶紧跑进教室,一看,原来是李志豪 。“李志豪,你在干什么?”。我大声问道。他妮妮呜呜的,我也听不懂他在讲什么。我走到他身旁,才知道他是在整理报纸。他把所有的报纸都从书架上拿下来,放在桌子上一张一张弄平,又三五张的叠在一起,然后,一叠一叠地放回书架,放得多整齐啊。第二天,老师知道这件事后,表扬了李志豪,并让他来当报纸管理员。从此,这小小报纸管理员就在我班传开了。

这学期,为了让同学们能够丰富课外知识,书架上的报纸换成了一本本的课外书了,不用说,李志豪便又成了小小图书管理员了。这图书管理员可负责啦!每天中午,同学们都蜂拥过去借书看,这小小图书管理员可忙了,可他并没有因为借书的人多而胡乱地把书借出去,而是一个不漏的将同学借走的书记录下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定义动画中动画效果和出场顺序的设置方法,并能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掌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在作品评价中,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培养尊重他人劳动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

难点:动画效果的恰当使用。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伊始,我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竞猜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猜出这个人是谁。大家准备好了吗?好,现在开始。

教师展示课件(如图1,不出现照片和姓名),并宣读已知信息。学生竞猜。

在教师展示信息时,学生不断思考和判断。课堂氛围逐渐变得活跃。当学生猜出是他们班主任杨老师时,更是兴奋不已。

(2)谈感受,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猜中了吗?让我们拭目以待。(点击PPT,依次出现杨老师的照片和姓名。)哦,的确是杨老师,看来同学们非常了解杨老师,一猜即中。那你认为这样的电子名片好吗?

学生评价……

师:说得真好。你们是否也想拥有一个这样的名片?别着急,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制作动态的电子名片。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水到渠成,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习任务”潜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2.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教师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名片应该有哪些元素或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归纳出名片应该包含姓名、兴趣爱好、特长、班级、学校等等。接下来,学生从教师课前整理的照片素材库中找到自己的照片,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先完成静态电子名片的制作。

静态的电子名片(如图2)完成后,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如何让它产生动态效果。我引导学生找到自定义动画的对话框,并给出思考的问题提纲:(1)怎样让文字和图片动起来,怎样使用更合理?(2)你能调整不同对象的出现顺序吗?以这两个问题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并释放学生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围绕问题提纲,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取长补短,也可以利用校本教材进行自学。

3. 学习汇报共同发展

学生通过尝试,成功地给名片中的图片和文字添加上了动画效果。教师及时点学生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一讲自己设置动画效果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总结动画效果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例如,由于动画效果中的“闪烁”效果只闪烁一次就消失,不方便其他学生了解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以不宜于用在电子名片中……从而有效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汇报展示,学生进一步加强了信息交流,并明确了动画效果设置的原则。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些原则继续完善作品,塑造自我的完美形象。这时,有学生会提出:我也想先让照片出来,怎么办呢?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对“自定义动画中出场顺序”的学习。这也正是教师在问题提纲中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问题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既检查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又提高了学生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教师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由自己来解决,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4. 作品交流实现双赢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和大屏幕投影,将学生的作品向全体学生展示及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尽量使评价目标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语文、美术等知识角度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学科间的知识链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的品质。

其中,有个学生也在作品中改变了图片和文字的出场顺序,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我及时展示了他的作品。大家通过信息提示,最终猜出这名学生。借助这个作品,我让该生讲了讲实现这种效果的方法,从而巩固了“调整出场顺序”内容的学习。

课堂环节再现: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的作品非常精彩,让我们来共同分享一下。哪位同学想展示自己的作品?好,你先来。

生1展示作品。

师:看到这位同学的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谁能说一说?

生2评价作品。

师:介绍得很全面。谁还想展示?

生3展示作品。

师:对于这位同学的作品,谁想评价一下?

生4评价作品。

师:评价得很好。背景色和文字的颜色有些顺色了,让文字颜色与背景颜色有一些区分和对比,效果会更好。你接受他的建议吗?怎么改变文字的颜色呢?

学生或者教师简单演示。

师:这个作品效果使用得很恰当,颜色和布局也不错。能说说你的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吗?

生5:两岁。

师:那照片中抱着你的人是谁呢?哦,是姥姥。看到这张照片,想对姥姥说点儿什么吗?好,我们现在就连线姥姥,你亲口和她说。

生5说得有些激动。

师:是啊,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长辈付出了太多太多的汗水。希望我们牢记父母以及长辈的恩情,从现在起就好好报答他们。

5. 延伸拓展重在应用

在这一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创作的空间,让他们给自己喜欢的人或者物品做一张动态的电子名片。学生的作品百花齐放、个性飞扬,有关于老师或父母的,有关于学校和班级的,还有关于北京奥运的(如图3、图4)……

通过知识拓展,学生综合运用工具进行创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作品的完成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

6. 以人为本总结提高

在课堂快结束时,教师巧妙地利用问题“是谁让图片和文字动起来的”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最后用“是各位同学的聪明智慧使得我们的电子名片动起来”总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伟大”,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课堂环节再现:

师:我们的名片就做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展示你所喜欢的人的名片。你认为在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

师:是谁让我们的名片动起来的呢?

生:是自定义动画。

师:说得有道理,但我认为,是我们在座各位同学的功劳,是你们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创意使我们的名片更精彩纷呈。你们的作品,让老师耳目一新,通过电子名片的设计制作,老师又进一步了解了你们。看到大家创作的电子名片,老师也很感动,感动大家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自己对家人、对班级、对学校,甚至对祖国的热爱。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注:该课在2007年吉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大赛中获一等奖。

点评

这节课,经过菅老师的精心设计和改编,形成了富有童趣、蕴涵多元文化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彩课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同行们共同借鉴。

1.环节清晰层层递进

整节课,环节清晰。教学流程就已体现出该教师的匠心独具。这样的流程,创建了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网络互动的新型三维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最好的技术支持,为实现课改的新理念提供了有机土壤。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创新。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宽松的教学时空、到位的师生角色,使课堂充满了情趣、机智、创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师生的双边活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最后通过研究、讨论来解决问题。教师做到了讲得少一点、引得巧一点;让学生学得精一点、活一点。如“探究新知”板块,就是在教师探究提纲的引导下,以“成果”为核心、以“展现”为主线、以“体验”为动力、以“探究”为过程,给学生以最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空间,自主地去发展空间。

3.驾驭课堂如鱼得水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普通话说得非常标准,课堂语言充满童趣,用词恰当动听,凸现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强。教学环节衔接紧密,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从而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获得真知。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了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体现了新课程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艺术。

总之,本课经过教师的精导、学生的精修,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甚至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精彩的课堂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可能还有更多的想法或者做法,来完善一节本已完美的课。所以,我希望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同仁,在课后要进行斟酌和思考,从而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信息技术课堂。

小小图书管理员作文 篇7

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每当我拿起一本书,就舍不得放下,自从我当上这个图书管理员,就更加喜欢看书了。

每当我走进学校的图书室时,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书香,我想:原来书也有香味啊!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千钟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哇!学校里的图书可真多呀!有故事书、有历史书籍、还有一些名人写的书,等等。看到我眼花缭乱。

做图书管理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既要靠智力,又要靠力气,因为图书是很重的,每当我们从图书室里捧来新书的时候,都要把借书人的名字记下来,这样,在到还书的时候就方便多了。还书的时候,要把全班同学的书籍收起来,拿到图书室里去还掉,如果遇到有同学没带书,我们就得等到图书全部收齐了,才能去换。

记得有一次,我们把杨红樱写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书收起来,数一共有几本书的时候,结果还发现少了好几本书,我问同学们还有谁没有交?但只有几个同学说忘带了,我一数,不对呀!还差一本呢!到底是谁没交啊?可是找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会是谁呢?我感到很奇怪,又过了几天,还是没有音讯,看到这一情况,我有些急了,回到家以后,立刻打开电脑,把这个消息发在QQ群上。到了还书那天,终于收齐了,一共42本,一本不缺。我感到十分开心。

小小图书管理员二年级作文 篇8

来啦!来啦!7月25日终于来啦!

这一天是我们做“小小图书管理员”的第一天。

我早早地来到新华书城。走进书城,书城阿姨就来点名、分组、分配任务等等。我和我的小组员被分到比较矮平的区域整理图书,“阿姨一定觉得我们比较小,所以给我们安排比较轻松的工作。”我心想。当我和小伙伴走到我们管理区域时一看,和我们想象中的差别可大了,图书很乱,我们根据阿姨和叔叔们教的方法一本本地整理。

整理工作不简单,把同类的图书放在一起,根据图书的`多少进行归类整理。整理也不完全是要整齐划一,还要保证读者能够看到书名,还要整理的美观,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经过一上午的整理,我想我以后去书城看书买书时再也不乱放了,应该给书放回自己的“家”中,既方便其他读者查阅也减轻了书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除了整理归类图书,我们还学习了怎么给图书贴标签、粘条形码,还要在每本书的第23页右上角印一个“新安书城”的标志。不要看是简单的印印章,但是要把它印正可不容易哦,我们尝试了好几次都没能达到工作的要求。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做图书管理员的第二天,刚好是书城的工作人员考核比武,要求他们根据提供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已经条形码的相关信息在四分钟之内找到十本书。我们觉得四分钟内在这么多的图书中能找到一本都很难,没想到书城的叔叔阿姨们感觉脑袋中藏着搜索器一样,快速地穿梭在不同区域,准确地在四分钟内找到所需的十本图书。我和小伙伴们看得目瞪口呆!

最后的活动是制作图书海报,原来以往看到的书城里各种介绍图书的海报都是书城叔叔阿姨们自己绘画制作的。这次,我们也亲手尝试了一下。虽然做得不够完美,但我们很开心。通过书城的叔叔阿姨的点评指导,我们学到了很多制作海报的知识。我和小伙伴齐心协力为《马小跳—跳跳电视台》做了一幅特别有趣漂亮的海报。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9

表格属于理科范畴的工具, 特点是直观、醒目、易比较, 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为复杂的学习任务提供一种框架, 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落实自主学习, 提升课堂实效。

一、借助表格, 提取信息

2011年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要求所谓“非连续性文本”, 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语文教材中除了插图外, “非连续性文本”并不多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呢? 其实, 如果深挖现行教材中的文本, 创造性地将“连续性文本”转化成“非连续性文本”, 再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与检测效果。

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这一课就是训练学生将“连续性文本”转化成“非连续性文本”的非常好的例子。

课文紧扣住一个“新”字, 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文不难, 我的教学设计旨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后, 让学生当推销员, 推销这些玻璃, 促使他们在思考、表达等活动中理解、巩固知识,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师:这篇课文介绍了五种新型 玻璃 , 这五种新 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 默读课文, 边读边完成表格。PPT出示 :

从呈现的结果来看, 学生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句子, 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有了表格, 在接下来做“小小推销员”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重点介绍, 不会出现张冠李戴或介绍不清特点、作用等现象, 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利用表格, 加深理解

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 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

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是林清玄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用借物喻人的写法, 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 我重点指导学生明白:人和桃花心木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作者为什么可以在写树的同时也讲到了做人?

1. 明 白 桃 花 心 木 在 “ 确 定 ” 和 “ 不 确 定 ” 的 环 境 中 生长, 其结果的不同。

师:桃花心木在“确定”和“不确定”的环境中生长, 其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生读课文12、1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先填一个表格, 填好后, 用自己的话回答。

学生的表格呈现如下:

生: 桃花心木苗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长就能学会在土地里找到水源、拼命扎根, 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但是如果桃花心木在确定的环境中生长, 就会养成依赖心, 根就会浮在地表上, 无法深入地下, 一旦停止浇水, 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 遇到狂风暴雨, 也会一吹就倒。

2.通过和桃花 心木的比较 , 明白人在 “ 确定 ” 和 “ 不确定”的环境中生长, 其结果的不同。

师: 课文第14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作者由树的生长想到了人的成长, 我们读一读。

生齐读第14自然段。

师: 为什么人的成长也和桃花心木一样, 更容易在“不确定”中成才 ?

出示表格,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如下:

师:看着表格,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人的成长也和桃花心木一样, 更容易在“不确定”中成才吗?

生:人如果在“确定”中生活, 容易养成依赖心, 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成不了有用的人才。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 才能培养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努力生长, 成为有用的人。

通过这样的一张表格, 相信学生一定明白了人和桃花心木之间的相似之处, 以及作者为什么可以在写树的同时也讲到了做人。

表格设计应考虑学生心灵的需要。学生读《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是要得到些什么? 要从中悟出成长的道理, 要从中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的。通过这张表格, 这两个问题学生肯定能迎刃而解了。

三、善用表格, 领悟写法

新课标指出,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其实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 甚至有一些文章在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匠心独运, 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 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 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六年级上册课文《一面》, 在描写鲁迅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 不惜浓墨重彩, 细致入微, 不失为人物描写的佳作。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 (三次详写) , 由远及近, 由粗到细, 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在教学中, 我把这篇课文的能力目标定为: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师:作者观察鲁迅最多的是外貌, 一共观察了三次。我们先看第一次外貌观察有什么特点。

生:这次外貌观察从距离看比较远。只能看出个大概:身形瘦, 身穿发黄的长衫, 咬着烟嘴, 烟的光亮和烟雾。

师:作者对先生的观察, 是一瞥的印象, 只有一个粗浅的轮廓。现在我们看第二次外貌描写, 与第一次比有什么不同?

生:这次观察的距离比第一次近, 而且观察得比较清楚。比如说鲁迅先生的“面孔黄里带白, 很瘦, 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 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里, 作者能够观察到先生面孔的颜色, 瘦的程度, 精神状态, 头发、胡须的样子等, 就说明他观察得很清楚。

师:第二次外貌观察的部位集中在头部。作者正是从最主要的形象进行观察的。我们观察人物注意了特征, 写文章时也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 就不至于千人一面。现在我们再看第三次外貌观察, 把它与第二次比较, 看其中的异同。

生:我认为这回观察得很清楚。例如这次不但观察到了鲁迅先生手中的烟嘴, 连颜色细部也观察到了, 还观察到了长衫是牙黄羽纱的。

师:老师要请大家把刚才我们讨论的东西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学生回想刚才关于三次外貌描写的部分, 学生呈现的表格内容是这样的:

表格很容易能让学生比较出文章中外貌描写的共同点都是突出了一个“瘦”字, 但三次描写的不同则是因为作者由远及近写了“瘦”。第一次是在远处看, 粗线条整体勾勒了鲁迅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 关注鲁迅先生最有特点的头部, 刻画得比较细致、具体, 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 观察得也更细致, 尤其是对左手上黄 色烟嘴的 特写 , 使得鲁迅 的形象也 愈加完整清晰。

四、巧用表格, 单元整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单元整组教学”逐渐走进了语文教学领域。基于新课程教材的编排以主题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单元内的课文势必会有好多相同的思想点、情感点、知识点和能力点, 表格可以建构起单元骨架, 形成有条理的知识网络。各种知识分布在表格中, 条理分明, 要点突出, 便于总体把握和综合复习。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走近鲁迅”单元复习时, 出示以下表格:

学生在自主复习完以后, 一定能填写出来。通过整理, 从课内到课外, 从别人眼中的鲁迅到自己心中的印象, 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鲁迅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而且这种认识不是简单的叠加, 而是立体的丰满。

我是小小图书管理员三年级作文 篇10

放寒假的第一天,阳光明媚,我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好。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余姚市图书馆,这次是作为图书管理员来到这里,我感到非常自豪。

到了那儿,管理员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未成年人借书处,给我们每人分配了任务。接到任务后,我先按照要求擦起了书架,不一会儿,书架便被我擦得一尘不染。接下来,老师叫我们把没贴上橘黄色纸条的书贴上纸条,又教了我们如何借书和还书。

然后,老师把我们带到了旁边二层小楼,让我们将贴有同样标签号码的书整理出来,再按标签上字母的顺序把一本本书和各类绘本放到专门的书架上。看着书架上排列整齐的一本本书籍像一个个站得笔直的.哨兵,一个小时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最后,根据老师的要求,我被安排到借书处,管理自助借书机。因借阅者基本都会操作借书机,我的任务比较轻松。后来来了一位老爷爷,他盯着借书机无从下手。我赶紧上前,一步步为他示范讲解,他终于明白了,欣喜地对我说:“原来是这样操作的,以后来借书就方便多了,谢谢你啊,小朋友。”听了这话,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似的,别提有多高兴了。

小小雨点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年级:一年级

执教者;李悦诚 教学分析:本课湘版教材小学音乐教材第六课。【小小雨点】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充满着天真浪漫的儿童情趣。全曲为4分之2拍子,歌曲节奏紧密,旋律欢快,充满活力,描绘了小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时,小花朵与小苗高兴异常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愉快心情。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熟悉简单的节奏型,感受和表演声音的强弱。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处理与表现。教具准备:课件,自制贴图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看不见。谜底:雨。二.歌曲教学

1.初听音乐,感知情绪【课件播放歌曲动画】

师;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欢快,活泼,高兴】 2,理解歌曲。播放歌曲。

师问,歌词中小雨落在了那些地方,又有谁喜欢小雨呢? 3.掌握歌曲是多少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4.教唱歌谱。

【1】师生合作。师唱一,三句乐,生唱二,四句。再调过来唱。5.歌唱教唱;

【1】随机指导唱; 【2】小组内唱; 【3】学生上台展示; 三.集体歌舞表演;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12

研究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 物质微粒观作为化学的一个基本观念, 要求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结构、组成, 理解化学变化。 微粒观的建立对于深刻理解微粒理论与化学宏观变化的相互关系相当重要。 电离理论的教学, 能比较全面地体现微粒观思维的特点, 而在教学中恰当运用p H计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建立微粒观。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关于p H计运用于电离理论教学的几则案例。

应用一:反应微观本质

案例1:强弱电解质概念教学

在高中化学必修1《强弱电解质》教学中, 笔者的设计思路是:以实验情境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从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 逐步帮助学生建构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的观念。

实验1:相同条件下1mol/L的食盐溶液、蔗糖溶液、盐酸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导电性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溶液导电能力不同, 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是否电离, 同时复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在醋酸溶液导电性弱的事实面前, 学生的原有认知在面对分类问题时出现认知冲突, 从而产生继续学习、探究的欲望。

实验2:相同条件下1 mol/L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相同大小的镁条反应。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猜想:相同条件下、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导电性不同的原因, 并自行设计实验, 寻找实验证据支持或否定你的猜想。 由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 盐酸和醋酸电离程度不同, 因此氢离子浓度不同。 此时学生急切想知道氢离子浓度究竟如何, 第三个定量实验就呼之欲出了。

实验3:使用p H计, 测定相同条件下0.1mol/L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 H值。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1导电性实验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进一步巩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二是从定性角度初步认识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有所不同, 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通过实验2和实验3, 从定性和定量角度, 将学生对电解质分类的关注聚焦到微粒种类和数量的角度, 初步形成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这为选修化学《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要求分析溶液中微粒, 进而分析平衡打下了基础。 同时为《化学反应速率》中浓度对速率的影响提供最直接的实验事实。

应用二:跟踪反应过程

案例2:离子反应教学

在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一课的教学中, 这一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要让学生感受到溶液中看不见的离子发生了反应, 微粒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这个过程单凭老师讲解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这时如果借助探究实验将其中本质揭示出来, 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概念。 怎样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具体事实的体会并加以逻辑思考建构出来的, 教师必须从认识概念的过程这一角度设计教学, 即从表象入手, 与思维联系。 在这一过程中, 化学实验通常是很好的载体, 但如何用好实验是需要精心策划的。 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1:Ba Cl2与H2SO4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反应现象, 学生可知这一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判断有Ba SO4生成, 引导学生讨论H+与Cl-是否发生反应。根据初中的知识HCl是另一产物, H+与Cl-应该发生反应了。 根据刚学过的电解质, HCl是强电解质, 溶于水就是离子, 可能没有反应。学生此时关于H+与Cl-究竟是否反应产生认知冲突, 此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求证。

设计实验:H+与Cl-是否发生反应

学生1: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检验Cl-的存在。

学生2:用p H计观察整个实验中H+的浓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 第一种方案只能说明Cl-在反应后仍然存在, 要证明H+与Cl-是否自始至终未参与反应, 可以选择第二种方案用p H计跟踪反应中的H+。

实验3:用p H计观察整个实验中H+的浓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在整个反应过程中p H始终不变, 对溶液中H+始终未参加反应有清晰认识, 在这一实验事实的基础上, 更深刻地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即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示化学反应这一意义。

应用三:显现动态平衡

案例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在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节教学内容与必修2《强弱电解质》教学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在必修2《强弱电解质》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完全的, 溶液中分子、离子共存。 在选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中主要为学生解决溶液中分子、离子共存的原因是由于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这一难题。 笔者根据这一教学要求, 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探究1:请你描述你认为醋酸在水中是如何电离的? 你认为相同条件下, 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c (H+) 如何? 你认为醋酸在水中的电离具有什么特点? 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1: 0.1mol/L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铵晶体, 分别测醋酸溶液和混合液p H。

设计意图:学生从上述实验发现前后两次溶液的p H变小, 结合化学平衡的观点,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内容在必修和选修中所占比重均较大, 基于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论概念比较抽象, 研究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实验探究教学在必修和选修之间的衔接非常必要。 从以上对p H计在电离理论教学的衔接作用, 笔者认为开展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实验探究教学在必修和选修之间的衔接教学主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 把握概念之间的衔接关系

从以上电离理论在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 关于弱电解质的概念学习呈现了层层递进的过程, 首先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完全的, 进而理解离子方程式中弱电解质要用分子式表示, 在选修化学学习了平衡理论以后, 对弱电解质的电离为什么不完全有了更深刻认识。

(二) 设计实验探究问题要有层次性

关于原理方面的实验探究, 主要涉及化学原理、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的探究。 其特点是内容较抽象,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均较大, 因此从策略上要求教师通过科学整合教学设计, 对学生不断给予启发, 设置阶梯形的问题, 同时给予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层面的帮助。 如上述案例1《强弱电解质》教学中笔者通过一组由浅入深, 由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的问题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的概念, 并把握宏观的实验现象和微观粒子反应之间的关系。 基本观念具有内隐性, 所以, 实验探究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要层层递进, 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程序, 增强思维的深刻性与逻辑性。

(三) 实验设计要系统直观

实验活动设计要系统全面。 如在《离子反应》教学中探究溶液中究竟有哪些离子参与反应? 可以有两种方法。 教师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让他们设计各种方法, 以此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维品质。 另外, 运用实验探究进行概念、观念的建构, 注重实验结果所揭示的概念原理, 通过实验看到的宏观现象, 认识微观事物的本质, 所以实验设计要直观化。

化学知识、 情感体验和化学基本观念在促进学生发展中是互为依托的。 依托化学实验探究活动落实基本理论和建构学科观念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都应当有一个高端视角, 除了对知识本身熟练掌握以外, 还应当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学科特点, 发挥实验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知新, 主编.梁慧姝, 郑长龙, 著.化学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江苏教育出版社等编.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必修1、2) [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4.

[4]江苏教育出版社等编.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选修4) [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4.

[5]黄剑秋.依托实验活动促进“微粒观”建构的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教学为例[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3 (6) .

上一篇:审核合同下一篇:农事训练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