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的管理,保证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合理规范使用和严格管理,充分发挥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的提取、支出和管理 3.职责:
3.1 材料办负责制定及月度劳动防护用品预算。
3.2 材料办制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支出具体管理及使用办法,必须经财务部门签字后方能生效。
3.3 财务科按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明细项目分别设立专户,实行专户核算,作到专款专用,严格管理。4.程序及要求
4.1 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实行包干制。必须在财务科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4.2 编制安全生产专项费用计划时,应包括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经费计划。
4.3 劳动防护用品专项费用主要用于 4.3.1 职工劳动卫生安全防护的费用; 4.3.2 个体防护用品的购置、维护费用; 4.3.3 公共防护用品购置、维护费用。
4.5 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时,应编制计划,及时报公司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批权限及资金限额按有关制度执行。
4.6 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的支出由总经理审批
4.7 财务科应对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使用进行统计、汇总,了解资金是否有效实施,安全科应督促相关部门按计划实施,物资部门应掌握采购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合格有效。
4.8 相关部门要确保在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使用上应做到“三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4.9 公司对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投入,由总经理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4.10 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提取应不低于国家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标准,必须满足公司劳动防护即确保职工安全、避免职业危害的需要。5.附则
5.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一、目前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的现状
1. 高度重视财政专项经费的争取。
高校教育事业拨款包含经常性经费拨款和专项经费拨款。近几年来, 为了实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的目标, 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步增大, 专项经费拨款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专项经费的投入促进了高校学科学位点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教育事业发展。争取财政专项经费成为高校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 学校高度重视财政专项经费的立项申报。只要有政策, 学校就会集合办公室、财务、教务、科技、规划、人事及有关二级学院等部门的骨干力量, 成立专门申报小组精心组织申报, 确保项目顺利申报成功, 并力争获得的专项经费支持力度最大化。
2. 财政专项经费的有效管理观念淡薄, 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几年, 很多高校实现了单一校区办学变为多校区办学等“外延式”发展, 同时也有部分高校实现了专科院校升本、更名大学、博士点授权等“内涵式”发展。高校虽然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但管理体制的更新没有跟上学校的发展。学校对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 缺少一套运行有效、机构精炼、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专项经费规划立项申请时集合了全校精英组成专项小组, 过后专项申报小组这个机构自动撤消。虽然从立项到执行完毕, 财务部门都参与, 甚至项目申报都是财务部门一手负责, 但它的职责和优势是财务管理, 只是对资金的统筹安排, 无法实施项目宏观规划和论证评审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政府招标采购及资产明细帐, 没有对项目实施是否属学校发展所需的权力和职责。虽然高校都设有规划部门, 但都注重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 没有履行项目专项经费投入规划的职能。因此, 表面上, 专项经费的管理部门很多, 实际上只有使用部门在对专项经费投入的有效性负责, 缺少核心管理部门对投入是否符合立项规划, 是否符合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监管。学校对专项经费有效管理的重视不够, 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财政专项申报缺少有效论证。
教育资金紧张是目前全国的热门话题, 也是高校正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旦国家有政策后, 很多高校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态度, 注重经费的争取, 在项目缺少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仓促申报, 有的甚至抛开学校总体发展规划, 把资金申请回来作为首要任务。另外,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 就是向财政申请专项经费, 申报的项目数量及金额都会被砍上一刀。很多高校在项目申报时就会把申报项目数尽可能多, 申报金额也夸大。这种更多地从多要钱的角度申报, 加上申报时间仓促, 决定了专项经申报论证流于形式, 未能从整体角度在部门、项目之间进行科学论证和综合平衡, 对立项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不充分。因此, 即使高校专项申报出现预算较粗, 资金的真实需求缺少细致调研, 经费支出中重复采购较多的通用类物品现象, 财政管理部门由于每年面对成千上万的专项申报, 也无力对某所高校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该校的发展规划, 经费预算是否科学, 开支是否合理作出评审, 这势必大大降低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2. 预算执行存在偏差。
高校的财政专项经费有“211”工程、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重点学科、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科学实验中心、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学位点建设等种类繁多。虽然财政专项经费要求专款专用, 但每笔专项经费的建设目标不同, 经费开支范围也不一样。因此, 专项经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较多。首先, 预算执行进度过慢, 大量专项经费沉淀在零余额账户。政府采购制度规定高校设备采购必须经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不允许从零余额户向学校其他账户划转资金。这两项制度的实施使得那些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的高校, 很多设备采购年底未能进入付款阶段, 专项经费无法使用, 年末结账时额度只能被收回。其次, 专项经费挪用现象普遍。专项经费要求专款专用, 必须按照项目批复的预算执行, 严禁挪作他用。但是一方面, 目前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比较宽松, 财务核算的电算化程度较弱, 没有实现科研项目经费额度按批复预算来控制, 很多项目负责人利用管理的漏洞随意挪用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另一方面, 虽然高校执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但是指标使用过程, 财政管理部门也只能对该专项经费可列支软件或者硬件作出监控, 无法实别哪项支出属于哪项专项经费, 因此很多高校将专项经费混在一起使用, 串用、挪用专项经费现象严重。
3. 经费使用缺少绩效考评制度。
不可否认, 财政专项经费的投入对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高校作为专项经费的受益者, 在专项经费的绩效考评环节的工作非常薄弱, 除有专门的验收、审计规定的项目外, 很少有高校主动对重点或大额专项经费作出事中、事后的评价报告, 没有对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批复预算对比, 没有分析取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很多科研专项凭出几个报告和发表几篇文章就作为成果结题。
三、加强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的建议
1. 加强预算管理。
首先, 在组织机构方面要成立由校长、财务处长、审计处长、资产管理处长及相关专业人员等组成的专门预算管理机构, 作为预算的决策机构对学校的预算进行管理。这个机构要从宏观上指导、协调、监督各部门, 组织申报、执行预算, 协调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最后对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对预算单位进行考核。
其次, 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高校要按照“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原则, 按管理层次逐级建立专项项目管理责任制, 责任到人, 各负其责。强化责任落实, 完善预算执行和监督的动行机制。将项目实施和资金支付使用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 任务落实到人。
第三, 夯实各项基础工作。要认真做好专项项目规划、设计、政府采购等前期准备工作, 合理有效安排专项经费用款计划。
2. 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经费财务报销管理制度, 加强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的过程管理和监督。在确保专项经费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要防止专项经费使用中各种违法违规行和不讲效益的“突击花钱”行为, 确保专项经费安全使用, 不断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益。
加快信息化建设, 完善财务电算化系统。特别是对尚未进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国家科研课题专项经费的管理, 必须能够对专项经费按项目批复预算书进行额度控制, 规范经费的使用范围,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 完善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制度。
建立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制度是目前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绩效考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责任目标分解、考核指标的设定必须遵循“科学、有效、经济、便于操作”的原则, 使绩效考评既能发挥鞭策的作用, 又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追踪问效是绩效考评的的灵魂, 最终目标是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作为使用者的高校必须加强内部审计,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国家应强化国家审计、社会审计, 加大对专项经费的审计范围, 有效规范和约束高校行为, 促使高校自觉的不断改革, 正确处理好充分利用好财政专项经费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的关系, 加强对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 全面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齐红.浅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7 (22)
[2].李月婷, 李爱琴.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模式探究[J].会计之友, 2011 (8)
[3].张雪芹.对构建高校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 2009 (11)
摘 要 修缮专项经费是高校年度预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且随着近年高校规模的逐步加大,每年安排的修缮专项经费也逐年提高,加强此项经费的管理是高校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 修缮专项经费 立项论证 预算控制
修缮专项经费是指学校在年度预算中安排的用于基础设施修缮的专项资金。修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房屋、道路、围墙、沟涵、水、电、暖、气、通讯及附属设施设备的应急维修和大、中修,以及校园绿化美化等。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校园面积逐步扩大,在基本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校园、校舍和校内水电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相应的修缮专项经费也逐年增加。如何加强高校修缮专项经费管理,有效控制修缮工程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加强修缮专项经费管理的必要性
1.由于修缮专项经费所安排的项目都与学校师生的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是学校正常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基础,因此加强修缮专项经费管理,发挥修缮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2.由于学校基础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着正常的损耗、磨损,会出现使用功能的降低或丧失,因此修缮专项经费是学校每年必须安排的,对于规模大的高校来说,每年的修缮经费支出也是巨大的,管好修缮专项经费是当务之急。
3.随着高校校园的扩大及新校区的建设,高校基础设施也逐步增加,修缮经费也相应的在不断增长,在高校预算中如何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修缮需要增长是摆在高校的重要课题。
二、目前高校修缮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修缮专项经费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必要论证或者论证不充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出现“修缮项目一大堆,重要项目未安排”的情况,有时还发生项目设计不合理,重复投入的情况,如中水站处理能力设计不足,电力供应满足不了学校大型仪器设备要求等。
2.对修缮项目预算的控制作用重视不够。高校修缮工程暑假期间临时上马和赶进度的情况非常普遍,任务重,时间紧,很多工程项目根本无预算,出现了很多“边干、边看、边改”的三边工程,即使有预算,也由于高校修缮预算不是专业人员编制,也是按粗略的草图估算,经常会出现工程内容缺项、漏项,工程量测量偏差较大、重复计算等情况,工程实施过程中变更频繁,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及预算对工程实施的控制。
3.修缮工程决算准确性差。由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决算,存在定额套用模糊、高套定额,多计工程量,虚构工序,假造工程量,用料名不副实和吃价差,借材料的季节变化,利用施工与决算的时间差,套取价差等现象,高校如果不加强进度付款和决算审计等管理,必将遭受损失。
三、加强高校修缮专项经费管理的措施
1.加强高校修缮专项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由于修缮专项经费管理涉及部门较多,有后勤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招标部门等,因此必须通过建立规范的校内管理制度,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设计适应本校实际情况的业务流程,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各部门能各司其职,即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
2.加强修缮工程的立项论证,加强修缮经费投入效益。高校应注重修缮经费投入前的项目论证工作,对学校的修缮需求应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组织必要性论证,将学校有限的修缮经费投入到重要、必须的项目上去。对项目的实施也应提供可供选择的两套以上方案,并组织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论证,选择最优方案,达到既能满足需要,有能节约资金的目的。
3.借助外部专业设计、咨询、监理机构,加强修缮专项经费使用效果。高校可以充分借助社會专业机构,使其为高校提供专业服务,这样不但可以解决高校自身人员配备不足、不专业的问题,而且外部专业机构可以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提供更科学的设计、实施方案和监理服务,提高修缮工程质量,加强经费使用效果。
4.加强对修缮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执行管理。修缮项目预算是以具体修缮项目作为预算编制对象,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资金使用所做的计划,是控制项目成本、衡量项目管理成绩和效果的依据。修缮项目预算编制应当科学、细致、可执行。预算一经确定,就应当严格执行。遇到确实需要变更预算的情况,应当实行变更联签制度。
5.加强工程进度款支付控制,严格按照合同和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认真对待每一期进度款的支付,不仅是日常控制的需要,也是为日后工程竣工决算打下良好基础。支付时应当由承包商提出支付申请,根据工程进度先由监理单位审核工程量,再由后勤部门总工程师复核工程量和合同支付条件,符合支付条件总工程师和后勤部门领导签字后,附承包方开具的发票交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方可付款,严格避免“超付”情况的发生。
会泽县迤车中学
tzh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次交流汇报的机会,我汇报的题目是:加强学校专项经费管理,确保学校经费安全。
迤车中学建校于1986年,有学生2031人,住校生1992人,教学班28个,教职工98人。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学校各项工作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以来,学校充分利用仅有的经费,节约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启动并完成四个工程建设,垫付工程建设前期费用80万元;投入近187万元用于改善校园环境和校舍维修;投入48万用于办公设备及教学设备添置,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下面就学校财务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岗位职责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学校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每学年定期召开职代会对制度进行修订,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有:《会泽县迤车镇中学校物品采购管理办法》、《会泽县迤车镇中学校财务人员工作要求》、《会泽县迤车镇中学业务接待管理规定》、《会泽县迤车镇中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求》、《会泽县迤车镇中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等。
2、落实财务管理岗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学校设总务主任1人,总务副主任2人,专职会计2人,专职出纳1人,伙食团长1人,兼职采购员3人,专职仓库管理员1人,财产管理员1人,卡机管理员1人。以上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不相容岗位做到相互分离,业务流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部门和人员间职责分工明确。学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奖惩,工作情况与年终考核挂勾,年终严格考核兑现。
学校成立了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膳食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学校财务工作和食堂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财务工作组负责各项财务制度的落实,财务工作业务处理,按月报送会计资料到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审核;膳食监督委员会认真落实食堂管理各个环节,重点对食堂物资采购、验收、领用、加工、出售以及饭菜价格等各环节监督管理。
二、落实专项经费管理要求,确保“专款专用”
下面重点对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和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作汇报。
1、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为保证我校教育教学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有计划,合理地使用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认真做到勤俭办学。根据各级关于《规范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意见》的要求,我校本着从学校发展出发,经费主要用于日常教学常规,服务于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保正常教学运转开支,努力改善校容校貌,添置设施设备,维护破旧受损的设施设备。对有限的经费进行公开、合理、有效的使用和管理,坚持不乱花一分钱,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保证教学工作和后勤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从而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经费使用中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合理预算,重点保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育局下拨的经费由财务室归口管理。经费使用时由校务会讨论报财务室核准后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其中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经费开支由学校校务会讨论报财务室核准后组织实施;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经校务会讨论报财务室核准后向教育局报告同意后实施;十万元以上的经校务会讨论报财务室核准后向教育局请示同意后实施。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采购的向有关部门申请政府采购;零星采购的由不少于两人同时到场采购,一万元以上的需多人参与采购;大宗物品采购制定采购方案报批后组织招标采购。所有采购产品都要进行验收、登记、入库,再领用,并将票据资料备案。严格经费支出审批,所有支出票据在校长审批签字前必须经出纳、会计等相关人员审核把关,确保手续完备,票物相符后方可签字报销。
2、寄宿生生活补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是国家对农村义务段学校实施“两免一补”的一项内容,用于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我校在寄宿生生活补助的管理使用过程中重点从以下几个环节加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一是学年初按实有寄宿生人数上报;二是补助资金发放前认真确定补助对象,补助对象必须是吃住在学校的学生,补助对象先由班主任筛选上报,再由总务处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造册公示,公示结束上报教育局审批;三是补助资金发放时严格按照表册中在读寄宿生进行发放,上报表册中已流失学生的生活费不再发放,退回教育局;四是为确保补助的经费真正用于学生生活,我校将费用直接打入学生饭卡。
3、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营养改善计划是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为重点,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为目标,通过实施学生营养餐工作,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含量,提高农村学生饮食质量,发挥学校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不断推进教育科学发展。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补助3元,每年按200天计算。
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我校紧紧围绕“安全、营养、等值”这一总目标开展工作。享受营养餐学生实行实名制管理,及时更新供餐名册,结余资金结转下一期间继续使用。
我校采用自主供餐模式,定期分析研究供餐食谱,食谱制定做到营养搭配科学合理,符合学生成长需要。供应营养餐主要有肉包子、鸡蛋、牛奶(每周一次)、鲜肉面条、鲜肉米线、稀饭等。大宗物品进行招标统一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严格进行成本核算,降低供餐成本,保证等值。营养餐发放采取实名制发放,定期更新供餐名册,插入增加学生,剔除转出、流失学生。
4、学校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学校工程建设资金,是国家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而下拨用于学校建设的资金,要通过立项审批等过程后方可下拨,手续复杂,管理规范严格。大部分建设资金都是由县级财政统一管理,实行报账制,根据工程进度分批次拨付。学校在资金拨付管理中根据工程建设情况,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把关,确保资金拨付不出任何问题。
拨付到学校账户的工程建设资金,我校严格按程序办理工程建设相关手续,在资金支付过程中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付款。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以收定支”确保转款专用,做到不出现截留、滞留、挤占、挪用等违规问题,确保资金安全。
以上是我对我校部分财务工作的简要汇报,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1总则
1.1 为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专项资金的管理,加速公司的武器装备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1.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经费是用于研究开发武器装备的总体、系统、专用配套产品的专项费用。
1.3 研究开发经费必须按计划统筹安排,节约使用,讲求经济效益。2 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
2.1 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从项目论证阶段到试生产阶段所发生的设计费、材料费、外协费、专用费、试验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资费、管理费等八项内容。2.2 具体开支范围
2.2.1 设计费指项目研制过程中需要发生的论证费,调研费,计算费,技术资料的购买、复制和翻译费,设计用品费,设计评审费,设计跟产费等。
2.2.2 材料费指科研项目研制中研制产品:必须耗用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成品和元器件的费用(包括购买、运输和整理筛选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专用新材料应用试验费、型谱外专用电子元器件研制费和燃料动力费等。
2.2.3 外协费指项目研制中由于研制单位自身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必须由外单位协作所发生的协作加工费用。包括工艺外协和工件外协等(不含项目承包单位拨付分承包单位的科研费)。2.2.4专用费指专用于某一项目的费用。包括 : 2.2.4.1 专用测试设备仪器费。指项目研制过程中确需购买或自制的专用测试设备仪器的费用,包括购置费、运输费、安装调试费,自制设备仪器的料工费等。一个单位同时承担两个以上的军品(含民品)科研项目,共用的专用设备,其购制费在某一受益科研项目的成本应按使用工时比例法分摊计算。
2.2.4.2 专用工艺装备费。指为项目研制进行工艺组织所发生的费用。包括: 工艺规程 制定费、专用工艺研究费、工艺装备购制费。设计定型前的工装费可直接列入科研项目成本,试生产阶段的工装费在科研成本和生产成序:中各负担50%。2.2.4.3 零星技术措施费。指为完成研制任务而必须对现有设施条件进行的单项价值在10 万元以下的零星技术改造或零星士建工程费。包括设计、施工、材料消耗、器件购置等费用。
2.2.4.4 样品样机购置费。指为项目研制必须购置的并能反映研制项目整体或部分性能、特征、结构、原理及技术指标的实物所需的费用。
2.2.4.5 技术基础费。指为配合本科研项目需直接开支的标准、计量、情报等技术基础费用。
2.2.5 试验费指项目研制过程中用于工艺试验、仿真试验、综合匹配试验、例行试验、可靠性试验、阶段性试验、定型试验、储存试验和打靶、发射、试飞、试航、试车等各种试验验证费用,包括试验过程中所消耗的动力燃料费,陪试品、消耗品的费用,研制单位外场试验的技术保障及参试人员补助费用。在军队试验基地和其他承担指令性试验任务的单位进行试验时研制单位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支付军队试验基地和其他承担指令性试验任务的单位直接消耗性费用(没有收费规定的可与军队试验基地和其他承担指令性试验任务的单位协商)。2.2.6 固定资产使用费指项目应分摊的研制单位按规定比例分类计提的固定资产使用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计提,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费用分摊。
2.2.7 工资费指企业中从事军品研制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职工福利费等工资性支出。
2.2.8 管理费指研制项目应分摊的管理费。包括劳保用品费、办公费、公用水电费、会议费、差旅费、取暖费、外事费、交通运输费、图书资料费、科研及办公用房屋建筑物修缮费、专用设备仪器维修费、环境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费、科研器材毁损和报废(盘亏减盘盈)、科技培训费、保险费、审计费、业务招待费等。
2.3 下列费用不得从专项经费中列支: 2.3.1 应在基本建设资金(含自筹基建投资)、其它专项资金(含专项拨款)开支的费用,以及基本建设或专项贷款利息; 2.3.2 应在自有资金中开支的各项费用; 2.3.3 各种赔偿款、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款等; 2.3.4 未经财政部、国防科工委批准同意的其他费用。3 专项经费核算与管理
3.1 项目经费以项目立项论证报告批准或财务预算金额为准。确需对项目经费总额进行调整的,需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向公司总经理批准。
3.2 研究开发经费由本公司按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下达到具体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挪做它用。3.3 研究开发有关内容需要与外单位(公司以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其进行的,必须签订科研项目合同,该合同须由公司总经理审查后才能生效拨款。
3.4 公司财务部是研究开发经费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经费的报销、归集及预算执行情况汇总。项目负责人负责研究开发项目的审定和费用指标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结果的评定工作。研究开发经费在财务部报销时,须由项目负责人、单位副总经理审核,并在核销票据上签字并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到财务核销。
3.5 支付科技研发费用之前,财务部门应认真审核所付原始单据,除关注单据的正确性及合法性外,应重点审核是否确实 属于科技研发费用出,是否按要求对科技研发支出有清晰的列示和划分。
3.6 对于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情况,公司将组织适时审查,如发现经费使用不当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并视具体情况收回项目计划安排的投资款项;如发现违法乱纪行为,追究当事人的法纪责任。4 研发成本核算
4.1 财务部在项目通过立项后,针对研发项目单独建账,按项目开展辅助核算,全面、真实地记录项目成本费用的开支情况。科目应根据公司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规范清晰,便于理解。
4.2 财务部负责按项目建立成本数据库,收集项目来源、项目组成员构成、投入工作时间、启动时间、投入工时、工作计划、阶段划分、阶段验收标志、项目成果、项目成本预算、设计目标成本、与项目有关的各种合同、协议、合作对象及其执行、结算、付款等信息,统计项目在各阶段实际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及资本性资金支出情况,为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项目管理提供依据。4.3 财务部及时统计项目成本实际开支情况,不定期地将项目成本实际开支情况反馈给项目管理员和项目经理,便于项目经理掌握项目财务资源(成本预算)的使用、节余情况,加强项目成本控制。5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有地位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具有较强实力的团队,学校决定设立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
第二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管理,切实做好各类团队的管理和考核工作,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科研和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管理的基本原则:归口管理、专款专用、注重绩效、严禁挪用。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四条 学校鼓励并支持多渠道筹集教师团队建设经费,所筹集到的建设经费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自筹的建设经费全部划入教师团队项目专项经费。
第五条 学校将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纳入预算。每个教师团队的资助周期为三年。
第六条 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应当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和年初下达的预算经费执行,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进行调整的,按照学校校长办公会的决定办理。
第七条 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归口人事处统一管理,财务处按照教师团队的名称实行专项核算和管理。
第八条 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的使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凡应实施政府采购的支出项目,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教师团队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工作条件,提高建设经费的使用效益。使用教师团队建设专项资金购置设备仪器、技术软件、图书资料、数据库等资产,应由团队提出购置方案或相关的建设方案,学校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按有关规定组织计划论证和设备采购等工作。所购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管理。校、院(系)已有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不得再列入购置计划。
第十二条 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有结余的,在资助周期内可以结转下年,继续用于团队建设方面的工作,期满后专项经费结余归零。
第三章 支出管理
第十三条 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能截留、挪用和挤占。团队负责人应按照学校规定,合理使用专项经费。
第十四条 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的具体支出范围如下:
(一)业务费:包括测试、分析和计算费,实验材料费,学术交流费,团队人员进修费,通讯费,打印费,论文发表版面费,专著出版资助费用,成果鉴定评审费,专利申请、各类资质申请费用,各类教学管理文件的建设费用,实践教学建设费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费用等。
(二)设备费:包括团队建设必需的公用设备(不得重复购置)如复印机、投影仪、计算机和打印机等,其总额不能超过团队预算经费的3%。
(三)会议费:包括为完成本项目而主办或参加的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所发生的费用。
(四)差旅费:包括团队成员为项目建设需要外出调研或聘请相关专家来校需要支付的国内外差旅费。
(五)劳务费:包括因项目建设需要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聘请校外专家咨询的劳务费,团队成员的劳务费,其总额不能超过团队经费的10%。
(六)招待费:包括开展项目建设发生的接待费,其总额不能超过团队经费的5%。
(七)其它与本项目研究相关所发生的特殊费用(需事先报批,同意后方可支出)。
第十五条 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方面支出,不得用于各种福利性支出,不得用于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支出。
第十六条 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审批人和审批权限的规定。
(一)经费使用必须经团队负责人及团队依托学院院长(系主任)签字,报主管部门审核。
(二)如果团队负责人为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则由团队依托学院(系)总支书记签字。
(三)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程序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第四章 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第十七条 学校教务处、科技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等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进行指导、监督和验收。
第十八条 教师团队建设专项经费的项目负责人应自觉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建立明确账目存档,支出范围和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并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有权停止团队建设经费的使用或不予拨付剩余建设经费,并责令其限期整改,追回使用不当,挪作他用的经费,同时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一)自优秀教师团队立项建设之日起,无论何种原因,半年内未开展研究工作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团队负责人的;
(三)自行中止团队建设工作的;
(四)进展情况评估为不通过,验收为不合格的;
(五)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到期不能按时结项的;
(六)拒不接受检查的;
(七)团队负责人对专项经费使用不当或造成严重浪费,没有达到预期建设目标的;
(八)以任何形式弄虚作假、截留、挪用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
第二十条 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认证)后,应及时提交团队建设总结报告、验收(认证)报告及相关材料,进行经费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第二十一条 优秀教师团队负责人每年5月30日前,提交《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团队建设项目进展报告》,审计部门应同时出具教师团队建设经费使用的审计报告,学校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提供下一的资助。
第二十二条 优秀教师团队被批准为省级团队后,学校追加2万元资助经费,并一次性奖励团队和所在院(系)1万元;被批准为国家级团队后,学校追加10万元资助经费,并一次性奖励团队和所在院(系)5万元,用于团队建设。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人事处、财务处负责解释。
(一) 基本概念解析
高校专项经费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情况, 为实现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政策目标或者完成特定工作任务, 由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高校专项经费的管理涉及到预算申报与执行、绩效评价、监督评价等环节,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其核心是项目预算编制与执行。
(二) 高校专项经费的特点
第一, 是具有专门性。高校专项经费需要经过专门的申报、财政审批、预算批复等环节, 申请时需要明确专门的用途和目标;在使用过程中要求专款专用, 不得与基本经费及其他专项经费混用;同时需要专门独立的财务核算, 接受相关部门的专项监督和检查。第二, 是具有时效性。高校专项经费应用于当前高校急需迫切建设的项目,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否则财政将会收回。
二、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专项申报不合理, 配套制度不健全
高校专项经费是高校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高校普遍重视专项经费的立项申报, 但在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论证不够充分, 缺乏前瞻性和总体规划, 存在申报项目在不同年度重复、设备重复购置、闲置等现象。在项目申报成功后, 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后续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经费支出范围、审批权限、绩效考评标准等具体的细节方面未做详细规定, 导致一些专项经费没有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 影响了专项经费的使用安全和效率。
(二) 预算编制不科学, 部门协作不紧密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核心之一是预算编制, 但是许多高校在项目预算方面意识淡薄, 在编制预算时出于有利于项目申请的目的, 编制的预算往往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此外, 预算编制的参与度不高, 部门间沟通不足。专项经费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多个部门, 但是在项目预算编制时并非所有涉及部门均参与其中, 有些部门在经费下达后才突击制定使用方案, 多种因素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大。
(三) 预算执行不严谨, 项目开支不规范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另一个核心是预算执行, 由于预算编制不准确、项目预算与经费下达时间间隔较长等因素导致预算执行时偏差大。另一方面, 由于专项经费时效性的特点, 不少专项在没有明确开支范围的情况下, 许多高校为避免专项经费年底被财政收回, 存在随意扩大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和改变用途的问题, 如:将与专项经费无关的费用列入专项经费中, 将专项经费进行账户转移挪作他用。
(四) 绩效考评不全面, 监督机制不到位
高校专项经费种类较多, 但绩效考评指标却很单一, 缺乏项目评价的独特性和多元性, 对不同项目不能形成客观、全面的效益评价。此外, 高校专项经费监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也很突出。财务监督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 事前、事中监督较少;内部审计覆盖范围狭窄、审计的方式单一, 内审工作往往只是“走过场”, 严重制约高校专项经费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
三、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 科学申报项目, 完善项目配套制度
第一, 确保项目申报的可行性。首先项目申报不仅为了获得专项经费, 更应以学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目标, 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 通过科学的项目申报保障高校专项经费项目合理、顺利的实施;其次项目申报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估, 对项目内容进行细化、经费进行合理配置, 避免资金的浪费, 使专项经费实现真正价值。
第二,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从项目立项到最终完成都应做到有“法”可依。高校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结合本校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因素, 完善本校各个项目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健全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 通过完善制度提高专项经费管理水平。
第三, 强化制度和流程意识, 加强执行力度。由项目牵头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学习, 特别在专项经费的具体用途、使用范围、管理职责、执行期限、审批流程和责任追究等方面, 务必让所有项目参与者都了解, 通过加强执行力度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专项经费的效用。
(二) 科学编制预算, 加强内部协调配合
第一, 强化预算意识。预算是专项经费管理的起点, 高校领导层、业务操作人员都应强化预算意识, 明确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绩效考评, 让预算的意识渗透在专项经费管理的全过程中。
第二, 科学编制预算。首先鼓励项目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参与预算编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使项目预算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可以邀请上级政府部门或主管部门对专项经费的预算编制进行指导;其次财务人员要积极参与到专项经费立项、预算编制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其他部门科学的完成预算编制工作。
第三, 加强内部配合。通过牵头部门对项目预算进行统一管理, 统筹协调好各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此外, 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 及时有效的传递预算信息, 使预算在多方的修正下更加科学合理。
(三) 严格执行预算, 规范专项项目支出
第一, 严格执行预算, 树立专项经费使用的严肃性。专项经费下达后, 各部门应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执行预算, 做到“无预算、超预算不支出”, 如客观因素等原因导致预算需要调整, 应履行财政部门要求的专项调整手续。未经批准, 一律不得调整专项使用内容。
第二, 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技能。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各类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掌握不同项目的执行要求。在业务审核时, 首先严格执行专项经费审批程序, 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专项资金开支, 财务部门有权拒绝受理;其次严格审核资金用途申报与经济业务是否相符, 切实规范项目的支出, 杜绝假发票、不真实业务, 保证高校专项经费得到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
第三, 实行项目库管理。建立项目信息库, 财务部门将专项经费使用要求、执行情况等信息录入信息库, 专项管理部门将项目立项、目标、执行计划等信息录入信息库, 通过项目信息的整合, 及时了解专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便于分析资金使用情况, 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进度。
(四) 优化绩效考核, 构建全程监督机制
第一, 建立合理的考评标准。由于专项经费来源的复杂性、多样性、多面性, 高校应针对不同项目建立相对应的绩效考评指标。首先组织项目负责人、专家学者、财务人员、审计及纪检监察人员共同设计绩效评价指标, 综合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其次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标准。利用项目信息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定期公布部分绩效考评跟踪情况, 相关部门根据项目任务书、经费使用情况、跟踪审计结果等信息提出指标完善建议, 以此来逐步形成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标准。
第二, 完善绩效问责与奖惩制度。首先高校应实行项目责任制, 明确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其他参与人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责任;其次通过阶段性工作成果、结项综合验收等绩效考核方式, 对考核优秀的项目给予奖金、荣誉表彰等奖励, 对考核差的项目实施退出机制, 推进项目绩效管理, 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三, 开展专项经费内部全程监督。高校财务和审计部门要加强立项时的预算监督、执行时的事中监督。首先明确不同类别专项经费的监督内容, 确保监督覆盖到整个专项经费的全过程。其次明确专项经费监督每个阶段的重点, 按照监督重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达到事前监督控风险、事中监督纠正错误、事后监督无差错的目的, 有效保证监督的效果。
摘要:高校专项经费是支持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校各方面综合实力的重要资金来源。随着专项经费在高校收入中占比日益增大, 合理、高效的管理好专项经费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高校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严谨、监督考评不全面等问题, 提出完善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预算,对策,绩效考评
参考文献
[1]徐红丽.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18) .
[2]周扉.优化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J].财经界, 2014, (9) .
【关键词】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经费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断重视,投入不断加大,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年中国“SRAS”事件后,国家对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重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省、市、县级疾控中心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方面,国家投入非常巨大,改善了工作条件和环境,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也有较大提高。国家投入加大了,传染病防治工作也有了经费保障,但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存在不少问题。
一、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
1.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不强
县级疾控中心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责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检验监测。传染病防治是疾控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如重点传染病中的结核病、艾滋病、麻风病、鼠疫等。中央转移支付是传染病防治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县级疾控中心顺利开展业务工作的经费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县级疾控中心没有严格按照传染病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要求进行。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者没有较好的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有的单位负责人指使财务人员编制虚假报账资料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或者是专项经费混用乱用、或是经费开支执行规定不严等。所以提高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势在必行。
2.传染病防治工作与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联系不紧密。
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任务较重,既包括各类传染病的防控、疫情处置,也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所以对疾控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掌握较全面的公共卫生专业知识,也要具备基础的财务知识。能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也能基本懂得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在整个传染病防治过程中,各个时期的资金怎样管理、怎样使用才符合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规定。作为疾控中心的财务人员,要求是具有专业的财会专业知识,对单位的各级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要有非常准确的理解掌握。同时,对单位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传染病处理流程、传染病防治工作目标任务等比较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传染病防治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往往相对独立,各自为政、互不理解、你做你的传染病,我干我的财务。有时可能会相互制肘,针锋相对。从而导致传染病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相互影响,或是出现传染病发现率、追踪率、管理率、治愈率低,或是出现专项经费管理使用不合规、不合法,没法通过专项资金审计关。
3.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不规范不完善
县级疾控中心承担着辖区内各种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机构很小,管事不少。尽管十多年来国家不断投入,但县级疾控机构普遍存在编制少、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配备少、专业技术能力弱、实验室缺乏大型高端精密设备、卫生专业人员对传染病防控处置能力培训不足等现实。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处置程序不规范,不按传染病处理流程处置。疾控中心对乡、村级业务督导工作方式简单化、程序化、工作不积极主动。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处置工作流程不规范,方式单一,行动迟缓,检验结果出具过程漫长或出具不了结果而不了了之。整个疾控工作社会评价满意度不高。
二、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探讨
1.增强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杜绝违规违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级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合法与否、安全与否、规范与否,主要体现出单位负责人的守法意识、遵规意识有多强。财务人员是专项经费管理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做好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高不高、专业能力强不强的具体体现。首先,在资金管理方面,专项经费从预算管理、资金安排、资金使用、工作任务目标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财务人员要有专项经费管理大局意识,转变传统财务观念,对整个专项经费各项具体工作要求要非常熟悉,把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特点,用专项经费推动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其次,在资金使用方面,财务人员报销在专项经费和帐务处理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各类传染病专项经费支出类别、严格遵守专项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第三,财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独立思维,工作中做到不受单位负责人不良思想的利诱,严格按照财务规定办事,做到专项经费不套取、不混用、不超范围开支、保证专项经费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专款专用,依法依规。
2.传染病防治工作与专项经费管理使用紧密联系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中央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立法,更多的是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根据自身部门规章和行业特点,针对各自专项资金制定实施方案、操作规章制度。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也具有这一特点。专项经费更多地体现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业特点。重点传染病病人的发现、报告、追踪、管理等各个环节均有专项经费预算安排。传染病业务培训等也有专项经费支持。对乡、村工作督导也有专项经费保障。首先,财会人员在掌握经费管理使用的同时,对单位的卫生专业工作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在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财务知识和卫生专业知识两者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不能单一的理解或两者分割开来处理。其次,传染病防治专业工作人员与财务人员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要悉心向财务人员请教,对传染病防治工作从最初的项目立项,到最后的工作总评考核,到底有多少专项经费支持、经费预算标准、开支标准、开支范围、如何开支等要有所了解;对基层业务工作人员培训时,尽可能请财务人员对专项经费作详细讲解等。总之,传染病防治工作与财务工作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只有加强沟通和紧密配合,工作才能开展好。
3.完善县级疾控中心工作规范
针对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任务重、编制少、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配备少、专业技术能力弱、实验室缺乏大型高端精密设备等现状,建议县级疾控中心对外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首先,对内加强单位内部业务科室和人员整合,实行工作人员一岗多责、一岗多职或科室人员双向选择双向交流。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制,定期监督考核。其次,实行重大事项、重大开支单位中层干部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单位支出党政领导共同签字报销度制,单位支出公开公示制度等。第三,完善单位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制度、报帐制度、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疫情处理工作规范、传染病督导制度。第四,完善单位内部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减少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因绩效工资的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矛盾,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基于县级疾控中心自身专业性较强的特性,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考验的是整个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管理者的勇气、智慧和耐心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疾控中心的工作才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不断提高传染病综合防治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作兰,王红玲.县级疾控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和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216-4216.
[2]雷新军,孔金屏.关于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3,(23):48-49.
情况自查报告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为切实规范我乡计划生育专项经费管理使用,维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掌握计划生育专项经费到位、兑现及管理情况,根据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开展计生惠民资金、项目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检查的通知》(简卫计[2015]27号)文件精神,我乡深入开展自查整改活动,认真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现将我乡管理使用计划生育专项经费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市沱江河东沿岸东郊。全乡设10个行政村、94个社,至今年 9月底,全乡总人口14529人。通过对我乡计划生育惠民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自查,没有出现截留、挪用、贪污和私分惠民专项资金的情况。
二、计划生育专项经费运行情况
我乡计划生育专项经费都能够及时到位,能及时足额拨付用于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免费技术服务等专项经费。对于扶助或服务对象都严格按规定程序给予确认,按规定上报审批,并归类存档。对符合扶助服务对象都严格按时足额兑现奖励,并由专人专管确保专款专用及时兑现。
(一)两奖一扶经费
1.截止至2015年底我乡共上报确认了奖励扶助对象331人,其中国奖301人,省奖30人,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人数为7人,由市财政上卡直接发放奖励扶助金额,无发现差错人数。
2.截止至2014年底我乡奖励独生子女父母 301人,共发放奖励金额 18060元。
(二)“双特”项目
至2015年,我乡共有“双特”对象13人,上级共下拔各种补助金25645元,及时发放对象,无截留、挪用、贪污和私分的情况。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纪委书记、分管计生工作的副乡长任副组长,计生办及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加强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同时将计划生育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积极改善计生工作环境,严格保障计生工作经费,足额兑现各类法定奖励。
(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根据“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的依法行政基本要求,通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并在各村委会设置宣传公示栏、粘贴标语和发放宣
传册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政策,使各种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强化管理,切实加强计生队伍建设。目前,我乡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共有3名,针对计生工作量大财力困难等情况,我乡党委、政府着力在提高工作业务能力、加强工作纪律和依法行政水平上下功夫。一是加大对宣传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是严格遵循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宣传教育为重点,三是严肃纪律、热情服务,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四、存在问题及措施
(一)在资金的使用上,票据还不是很完整规范。
(二)个别“双特”补助资金因对象外出兑现不够及时。
(三)在宣传过程中存在有宣传不到位现象,造成个别群众不知道政策没有进行申报,造成当年应该享受的对象未能及时享受政策。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乡及时整改,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票据的完整。加强宣传力度,定期不定期对各村的宣传工作做督导检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计生工作目标考核。
根据《淳安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县委〔2014〕29号)及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按比例提取、专款专用;
2.按实列支、超支不补、节余不留用; 3.定向支出、定期公示。
二、预算管理
1.提取比例。县财政、乡镇、开发区每年按不高于车改单位涉改人员全年个人用车补贴总额10%的比例设立公共交通专项经费,并列入预算。
对专司行政执法监察稽查单位的公共交通专项经费为涉改人员全年个人用车补贴总额12%的比例安排部门预算。专司行政执法监察稽查机构认定以县编办批准文件为准。
2.预算程序。车改单位按预算编制要求,在编报下一部门预算时,按规定填报《淳安县公共交通专项经费申请(核定)表》(附表1),并附上相关资料。县财政局、乡镇、开发区根据公共交通专项资金比例与金额,安排车改单位预算。3.预算调整。车改单位内发生人员增减、职务变动等情况,公共交通专项经费预算当年不作调整。
4.资金来源。车改单位公共交通专项经费列入车改单位部门预算,由县财政部门负责核定。
三、开支范围
(一)公共交通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重要公务接待、统一集体活动、重大应急突发事件处置、大型执法公务、特殊机要文件传递和车贴使用区域之外等公务交通支出:
1.重要公务接待用车。上级部门、工作联系单位来客人数在3人(含)以上,或国家部委、省厅司厅级领导1人(含)以上,需用本单位派车接送而临时租用车辆。
2.统一集体活动用车。
(1)车改单位为保证大型活动或专项工作需要,临时租用大、中型客车(含面包车、商务车),卡车、专业工具车及超重等其他特种专用车辆;
(2)车改单位组织行政、党组织、工会等集体活动临时租用大、中型客车(含面包车、商务车)。
3.突发应急处置用车。车改单位处理涉及社会稳定、安全生产、人身伤害等公共突发应急事件所需临时租用大、中型车辆或专用车辆。4.大型执法公务用车。组织大型行政执法公务活动,且活动人数在10人(含)以上临时租用大、中型车辆或专用车辆。
5.机要文件传递用车。需要专车递送的特殊机要文件,由县机要部门租赁车辆,或特殊情况下,经县机要部门同意车改单位直接租赁机关公务用车有限公司车辆。
6.车贴区域之外用车。车改单位行政事业人员因工作需要前往公务用车补贴区域以外地区(距离淳安县城100公里以外500公里以内)从事公务活动临时租用车辆。
(二)公共交通专项经费可适当补助因公务活动繁重的车改人员:
1.车改单位年终可给予个人一次性公务繁忙专项补贴,但补贴金额不得超过本人公务用车补贴总额的8%,个别特殊岗位补贴最高不得超过个人全年车贴总额的15%。获得不超过8%专项补贴的人数不得超过涉改人员总数的50%,获得不超过15%专项补贴的人数不得超过涉改人员总数的10%。同一人同一不得领取两种补贴。
2.车改单位应区别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并结合公务交通量纪录、公务交通支出票据、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结果等因素,确定个人补贴金额。
四、资金管理
(一)车改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公共交通专项经费实施细则,规范使用,有效管理,并报县车改领导小组和县财政局备案。
(二)凡符合本办法第三款六个方面规定使用公共交通费用的,须填写《淳安县公共交通专项经费使用审批(报销)表》(附表2),注明活动事项名称、参加人数或姓名、地点及经办人、证明人,并附特殊公务活动凭证或依据,经本单位主要(分管)领导签批、财政部门审核后,办理结报手续。
(三)车改单位若申请公共交通专项经费一次性个人公务繁忙补贴,应于当年11月底前填写《淳安县公共交通专项经费个人一次性公务繁忙补贴核定(报销)表》(附表3),报经县车改办审核同意后,在预算内,向县会计结算中心办理个人公务繁忙补贴结报手续。
(四)车改单位要建立公共交通专项经费定向开支与定期公示制度,个人专项补贴须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并在单位内部定期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五)公共交通经费不得用于支付长期租车,不得用于报销打的、私车开支票据,不得报销包括出差在内的从事公务活动时发生的个人租车票据。
(六)各车改单位要建立日常开支登记制度,对具体支出应当从严掌握,报销票据应为正规发票或收据,填注内容不全或开支内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会计应当拒绝入账报销。开支情况定期向干部职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填写《淳安县公共交通专项经费使用汇总表》(附件4),每半年(7月15日和1月15日前)向县财政局、审计局和监察局备案一次。
(七)县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每年将联合对各车改单位公共交通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方式主要采取直接查看账务和班子集体研究、审批的相关台账资料等方式进行,对于检查发现的一般性违规问题责成车改单位纠正,严重违规违纪的,依照《淳安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进行处理。
五、本办法由县财政局、县审计局负责解释。
六、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附表:1.淳安县公共交通专项经费申请(核定)表
2.淳安县公共交通专项经费使用审批(报销)
表
3.淳安县公共交通专项经费个人一次性公务繁
忙补贴核定(报销)表
一、专项经费的概念
随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高校的事业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二类, 高校的专项经费包含二部分, 第一部分为高校在为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 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第二部分为财政部门为了支持高校的发展, 除了按规定安排正常的公用经费之外, 还安排了少则几百万、多则几个亿的专项经费。这部分资金能否合理预算安排、正确管理使用, 预算管理是关键, 将直接影响到专项经费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对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体系,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推动高校事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教育部教财 (2013) 3号文件已把2013年确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
二、高校专项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由于专项经费对学校的发展影响很大, 因此高校在对这些专项进行决策时都十分重视, 通常能参加这些决策的人都是高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办公会议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基层财务人员绝少能参与到决策中来。通过对一些高校的调查、咨询, 发现没有一所高校在专项预算决策中要求基层财务人员提供相关数据, 或是让他们参与决策会议, 能参加会议的也只有财务处正副处长, 而财务处长在这样的会议中通常没有话语权, 最终的决策通常是由主管校长或是相关专家通过主观判断决定的。在他们的决策过程中没有相关财务数据作支撑, 也没有通过比较财务指标来选择项目。因此高校专项经费预算的决策方法不科学、不合理, 主观性强、随意性大。
(二) 高校组织体系不完善。数额庞大的专项经费管理对高校的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组建相应的机构来承担这一工作职能, 一般都是通过调整现有相关部门的职能来应对专项经费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对校内专项经费管理组织体系的建构往往缺乏整体的考虑和科学的论证。
(三) 资源共享率低。实验、实训设备利用率低、重复投入现象严重, 很多高校没有统一的仪器设备等教学条件日常使用监管部门, 资产部门主要是管账, 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就行, 实验、实训室的使用一般都由使用部门自行负责、监督管理, 各部门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态, 审核往往都不太严格, 普遍存在盲目添置固定资产、忽视现有资产的合理配置现象, 重复购置问题突出。项目完成后, 大型专用设备利用率不高, 设备闲置现象严重, 特别是设备共享率低, 各部门都购置不经常使用的摄像机、照相机等, 无形中造成专项经费的浪费, 而这些项目的建设在专项经费投入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四) 专项经费存在“重投入、重分配、轻管理、轻效果、重项目争取, 轻支出管理”的现象。
(五) 专项经费的列支范围不够明确。为了防止专项经费到期被财政收回, 一些部门、院系存在任意扩大专项经费的支出范围, 经常出现一些不按照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专项经费用途的现象, 将无关业务的费用在其中列支, 造成虚假列支, 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造成“合法的浪费”, 使专项经费变成“合法的小金库”, 破坏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六) 部门决算流于形式, 没有单独的项目决算制度, 缺少对项目实施的绩效评价, 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 没有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也没有对项目结余资金形成或超预算支出进行深入分析, 并将绩效评价或财务分析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实现有效结合。
(七) 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对专项业务过程及决策了解不多, 在专项经费的管理中只是充当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财务角色, 没有体现出对各专项经费的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及控制作用;财务人员发现问题后一般都是尽量加以协调, 使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缺乏应有的力度, 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解决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以高校的发展规划为专项预算编制依据。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 一定要明确本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了解自己学校的定位、学科发展情况、基础设施情况等高校发展战略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按不同年度的发展重点, 在不同的专项经费之间进行选择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才能以有限的资金保证高校不同学科的均衡发展, 以实现高校整体价值的提高, 因此这种规划的制定一定要有财务人员参与进来, 为专项经费决策提供财务数据。
(二) 完善预算编制体系。
改变专项经费“要钱、花钱”、“不要白不要”的错误认识, 规范项目申报流程, 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经科学论证、严格审核、筛选排序后报学校财务处, 由财务部门根据学校发展重点和当年财力按照轻重缓急纳入预算。
(三) 完善专项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在专项经费项目管理环节中, 学校是项目申报、实施效果考评、日常使用监督等管理职责的主要承担者, 因此, 学校应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这个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这些部门:制订专项经费项目部门规范的部门, 承担项目宏观规划的职责;组织项目评审的部门, 承担项目评审论证的职责;项目实施部门, 承担配合上级及指导项目负责人实施项目的职责;项目绩效考评部门, 承担项目的自评和配合上级部门的绩效考评职责;资产监管部门, 承担整个学校所有仪器设备、实验室等教学条件的日常监管和调配职责。
(四) 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学校应制订和完善各项财务制度, 使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有章可循, 完善经费的审批制度, 严格各项经费的审批权限, 强化项目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认。专项预算一经下达, 项目实施部门必须按规定的开支范围执行, 不能随意调整, 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 必须按调整流程予以审批, 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五)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专项资金运作全过程监督机制, 对专项经费从立项开始各环节预以监督和检查, 做到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跟踪问效, 使高校专项经费形成以财务监督为中心、审计监督为指导、部门监督为基础的监督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通过财务信息化、公开化等方式, 对专项经费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六) 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建立专项经费使用效益考核指标及奖惩制度, 年未对各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效益考核。
摘要:近年来, 财政对高校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在投入资金结构上有了很大变化, 财政专项资金占投入资金的比重逐年上升, 这一投入格局的改变, 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对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 从目前各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过程来看,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预算管理的角度阐述了高校在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高校专项经费,预算,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通知.教财 (2013) 3号.
[2]《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江苏省政府发布第63号政府令.
[3]江苏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及《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简介.财政部.条法司.
[4]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整合后省级专项发展资金使用与管理问题的通知苏财预 (2008) 38号.
[5]刘纪良.高校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 (02) .
[6]孙静.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浅析.教育财务研究, 2011.6.22 (03) .
[7]吕志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创新.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12.24 (06) .
1、目的
为了合理发放、使用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以下简称防护用品),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领用劳动防护用品(具)的所有个人。
3、职责
3.1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劳动防护用品领用标准》。
3.2安全部负责审核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相关资质,和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
3.3安全部/仓库负责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3.4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据本制度实施监督管理和落实。3.5员工个人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程序
4.1发放原则 4.1.1公司必须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任何人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也不得随意延长或缩短防护用品的使用期限。
4.1.2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一种辅助性、预防性措施。它不能代替设备的安全防护和对尘毒物质的治理,更不是生活福利用品。应当节约、合理使用,注意保护,防止浪费。
4.1.3本公司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领用标准》(以下简称“领用标准”)是根据员工的工种、劳动条件、工作性质制定的,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扩大发放范围,提高发放标准。
4.1.4不在岗员工不应享受劳动防护用品待遇,员工因事(含学习、驻外工作、长期外借、出国等)、病、产假等原因离岗六个月及以上停发各类防护用品。在规定期限(一般为一年内)恢复原岗位工作的人员,可经人事行政部批准补发部分大件劳动防护用品(如棉服、工作皮鞋等),其他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不再补发。
4.1.5各部门有责任教育和监督员工按照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凡经过教育仍不按规定配戴劳动防护用品者,任何人有权令其停止作业。
4.2编制采购计划 4.2.1需要采购时由生产部将本部门采购需求汇总到办公室,由办公室编制完成公司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采购计划,经人事行政部审核,副总经理审批后,由供应部按质量要求进行采购,财务部安排安全专项资金保障采购所需费用。
4.2.2如有急需或计划外增加防护用品的部门,库存量不够时,领用部门可随时提出申请报办公室做计划,经副总经理审核签字后,进行采购。
4.3采购
4.3.1供应部应选择具有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相关资质的单位采购,实施资质审核后按照公司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采购计划进行采购。
4.3.2采购过程中,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必须提供以下资料,并由供应部将劳动防护用品供应商的相关资质复印件留存一份备查,作为安全部进行安全检查的一项内容。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2)产品合格证
4.3.3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4.4发放和领用
4.4.1工种相同且劳动条件相同,应当发放相同的防护用品;从事多样工种作业,按其经常从事或主要从事的工种发放相应的防护用品。如果发放的防护用品在从事其它工种作业时确实不能适用,还可以另发放其所必需的防护用品,作为备用。4.4.2凡取得报酬的外来人员(包括科研、设计、劳务、承包工程等),劳动防护用品开支已包括在支出费用之内,用人单位一律不得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现场临时使用的安全帽由联系单位负责借用,损坏赔偿。
4.4.3领用部门、办公室均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作为原始记录,详细记载使用者所在部门、姓名、工种、领用防护用品的品种、数量、发放日期等信息。
4.4.4员工变换工种,原发放防护用品的使用期限按原工种规定未到期时,不符合新工种规定品种的,由领用部门负责收回,作为备用品,符合新工种规定品种的,应继续使用。
4.4.5具体发放程序按公司员工工装及劳保、办公用品发放管理规定》执行。
4.5报废
4.5.1已到期的劳动防护用品可视为报废。
4.5.2未到期的劳动防护用品,经安监部和使用单位共同确认其防护性能已失效,可视为报废。
5、相关文件
5.1《劳动防护用品领用标准》
6、相关记录
【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工厂劳动防护用品管理11-05
劳动防护用品采购记录10-30
员工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11-23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0-20
劳动保护用品采购请示07-19
9.放射防护制度07-26
设备安全防护制度06-27
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07-06
射线装置辐射防护制度07-14
食品生产防护的管理制度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