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精选5篇)

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 篇1

一、“百家音乐”讲坛

新课程标准提倡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于是,很多音乐教师都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了哲学、地理、历史或政治的相关知识。可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学生却不知所云。学科间的融合无可厚非,但音乐教师如果把音乐课做成了“知识拼盘”,就未免有点得不偿失了。学科综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如果把“学科综合”当作音乐课的全部,那么音乐课可能就要改名为“综合课”“美术课”“地理课”“语文课”了。就没有必要在中学阶段单独开设音乐这样一个科目了。音乐课永远都应该以音乐学习为主,而不应该以学科综合为主。音乐课不应成为“百家”讲坛。

二、“接地气”的审美教育

每一位音乐教育者都应当尊重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过分重视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会使音乐课变得无趣、乏味。老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局限在“乐理”“音乐史”“歌唱方法”等方面,而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做一个“接地气”的老师,与生同学、与生同乐。这样才能契合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

此外,音乐教师还必须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努力通过音乐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孩子反映《森林狂想曲》远不如《青春修炼手册》“好听”。学生不喜欢《森林狂想曲》的原因是其审美水平与审美理解能力的欠缺所致。

三、悉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这样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然而,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对音乐学习不“感冒”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音乐教师可以多范唱,多表扬,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加入了过多的音乐活动,却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去聆听音乐作品,这样的课堂看上去很热闹,学生却一无所获。因此,如果我们过分迎合学生的爱好,过分追求以兴趣为动力,就很容易本末倒置。

四、矫枉过正的音乐课现象

首先,音乐课上加入了太多的游戏。一个精巧的音乐游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非常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但是,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忽视了游戏的质量,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学目标不明确。其次,浪费时间。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上滔滔不绝,遇到自己擅长的话题更是难以自持。最后,就是评价的不真实性。很多教师不论孩子唱得怎样,问题回答得对不对,为了不打消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一律给予掌声鼓励、“非常棒”、“太好了”等激励性的评价。即使节奏不准、旋律跑偏,也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莫名其妙。

《买椟还珠》教案 篇2

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

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读

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法指导

读寓言借助多种形式朗读,疏通文意,概括情节。

品寓意分析故事人物形象,谈谈对寓意的理解、认识。

写寓言从郑人的角度来重新改写寓言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一阶段,我们学习吟诵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今天来接触凝结古人智慧的另一种载体古代寓言。

二、指导学习《买椟还珠》

(一)读寓言

1、出示古文语段

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散读古文,读给同桌听,请划分节奏停顿

2、请一位同学朗读,正音,标停顿

请同学评点其朗读,并示范朗读,落实节奏停顿;

同桌对译,再读古文,有哪些字需要积累落实,或者有哪些字无法解决需要提出

交流,落实一些文言实词;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散读学生代表朗读(请朗读的同学,读出古文感觉来)全班齐读

(二)品寓言

1、故事的起因是:楚人“卖其珠”

落实“珠”的含义:价值连城的明珠

为了“卖珠”,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木兰之柜,薰以……缀以……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象一下他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心理?

请为楚人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四位同学一组,一人记其余几人补充想象,一人朗读)

(用儿童的语言去消化故事,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故事,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能力)

2、学生交流写作片断

2—3人,可借助动作、神情来表达心理活动,读出楚人的踌躇满志来

(注意引导学生,“珠”的价值远胜于“椟”,这样做是为了抬高明珠的身价,使明珠包装华美更易卖出,包装再华美也只是用以彰显明珠价值的附属品……)

3、故事的结果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楚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

郑人最终是取“椟”而舍“珠”了,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参考点:楚人的过度包装使得喧宾夺主;郑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4、古文可概括为成语:买椟还珠,作者(战国,韩非)

引出寓言:用简单的小故事,讲一个深刻的道理

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意图是:?

讽刺了那些舍本逐末,不分主次的人

再读古文,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形式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只看到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要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

5、小小的故事蕴含着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来读一读这则智慧的结晶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寓言?

三、布置作业

(一)展开丰富想象(二选一)

1、补充郑人的言行心理,将古文改写为200字左右的故事。

2、为故事设计情节,编写一幕简单的课本剧。

(二)积累2个寓言故事,准备课前两分钟演讲主题(二选一)

1、“引经据典”,介绍寓言/成语故事,并根据寓意谈谈启示。

《买椟还珠》改写作文 篇3

在战国时期,楚国是一个珠宝资源富饶的国家,大街上几乎全都是当铺和珠宝店。郑国有一个特别喜爱珠宝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要来这里淘一件宝贝。

他一上街就被琳琅满目的宝石吸引住了,那晶莹剔透的珍珠、那翠绿的翡翠和光滑柔美的.琥珀……一件件珠宝闪闪发光,惹人喜爱,可奇怪的是没有一件令他感到特别心仪的。忽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个非常华丽的木闸子,上面镶了金色的花边,雕刻着精致的花纹,用木兰、肉桂和花椒熏制而成,散发着特殊的清香。而且盒子的表面上点缀着许多珍珠,镶嵌着珍贵的玉石,还挂着贵重的翡翠吊坠,吸引了好多人在观赏,但因为价格太昂贵,所以没有人买。这个郑国人从好不容易才挤上前去,迫不及待地掏出钱来,买下了这个盒子。可走了不远,他又回来了,店铺老板以为他要退货,心里忐忑不安地问他,郑国人开口对他说道:“先生,您把珠子放在我的盒子里了,我只要这个闸子,不要这个珠子”,还没等店铺老板反应过来,郑国人就将珍珠放到了他手里扬长而去了。

《买椟还珠》读后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买椟还珠》。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商人为了让生意好特地用名贵的木材做了许多漂亮的小盒子,还在木材里加了香料,使盒子散发着好闻的香味。有一个郑国人来买珠宝,他向商人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然后,他打开盒子,把珠宝又还给了商人,只留下了盒子。原来,他喜欢的只是装珠宝的盒子,而不是珠宝。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做出选择时,我们要看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不能像那个郑国人一样,只看到了盒子的美丽,却忽略了珠宝的价值,白白放弃了珍贵的东西。

买椟还珠不该贬小学作文 篇5

买椟还珠此成语相信大家都了解,就是说一个人买了一个珍珠,后来却以为珍珠是商家遗留在里面的,认为盒子才是他买的东西,就把珍珠退给了商家。这点我也知道,可我要帮买椟还珠申请冤枉的是后面的词型,竟是贬义词!真是天大的冤枉啊!理由如下:

其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与喜好,列如有的诗人喜欢为柳树作词,有的喜欢为梅花作词;有的人喜欢看《三国》,有的喜欢看《红楼》,有的人喜欢看《水浒》,有的喜欢看《西游》;有的人喜欢珍珠,有的人喜欢盒子。不管怎样,各有各的喜好,总不能强求人家吧。再说,盒子也不是无用之物,至少可以装装东西吗,往好处想,那盒子也许也有精美的花纹,买东西的人也许也喜欢收藏这种好看的.盒子。

其二:虽说是其二,其实是续其一之后。已知那买东西的人想买的是盒子,而不是珍珠,那么还有一点需要表扬买东西的人。因为他很诚实,如果遇到一个不诚实的人的话,那个人应该会将这个珍珠藏起来,做贼心虚吗,因为他怕商家会来索回。但故事中的那个人没有这样,反而下意识地还给了商家,这点不是我们中小学生须要具备的吗?诚实至上!

上一篇:孩子打扫卫生家长评语下一篇:树的朋友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