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的论文(精选13篇)
【摘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觉与知觉的随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针对这点,本文从六个方面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数学类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一种优先对某一事物或活动发生注意的感情倾向。随着兴趣越来越浓,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爱好。兴趣不仅是对事物的表面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会使人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从事该活动而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当一个人对生活感兴趣时,他就会觉得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当一个人对学习感兴趣时,他就乐于学习,更加积极勤奋和刻苦,学习就会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学习兴趣也就开始高涨,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做法。
一故事激趣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去激发学生:在一座山上有许多猴子,大家都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吃。它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两块,分给小猴甲一块。小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猴乙两块。小猴丙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小猴丙三块。讲完故事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三只小猴分得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感到这个故事很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操作激趣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充分说明了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而且往往让人恍然大悟,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口算除法”的例题42÷3时,课前布置学生准备42根小棒,教学时让学生四人一组自由讨论,如根据前面学的除法定义“平均分”去操作并口算结果。巡视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分发时是每次一根把木棒分别递给另三位同学,而有的同学分发时是先把十根小棒捆起来,每人先给一捆,剩下的再平均分成三份。我便请出不同分法的这两组同学到讲台前演示分发过程,同学们清楚看到两个组是同时开始分的,结果每次分发一根的组还在操作,而先分一捆的组已操作完毕。各组每人平均分得的小棒没有差异,都是14根,但操作时间显然不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学习兴趣,便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三媒体激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育又带来一个春天,计算机辅助教学正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寻着一条神奇的路爬上山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中,充分地运用多媒体的大容量,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角,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接下来我问:“大家想不想知道关于角的更多知识?”学生们大声回答:“想”。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幽默激趣
幽默如一脉新鲜的血液,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在数学课堂恰当地引入幽默,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灵感伴随着智慧的火花和谐相生。例如,一次我在上课时,发现个别同学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于是灵机一动说:“我们的教室里飞进一只虫子。”听到这话,学生精神大振,到处找虫。这时我笑着说:“那只‘瞌睡虫’早飞走了。”学生们听了都会意地笑了。被教师的幽默打动,教学渐入佳境。
五游戏激趣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尤其是寓课堂教学练习于游戏中,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为此,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尽量采取游戏的形式,消除学生对学数学枯燥乏味的感觉,让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习”。在教学中可穿插一些游戏,如“找朋友”(在卡片上写出一些算式,再在另一张卡片上写出相应的得数,分别发给不同两同学,让拿算式的同学找到拿着得数的同学);“小诊所”(故意把答案或解题方法写错,让学生给“病人”看病、治病)等等。这样把枯燥的练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六竞赛激趣
小学生大多争强好胜,一听比赛就跃跃欲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竞争机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小组内开展“夺红旗比赛”“口算开火车竞赛”(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答,以所用时间短的组为优胜)、还有“课堂提问抢答竞赛”“比比谁的红花多”等等,竞赛的形式可多样化。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是研究其他自然科学的重要工具, 只有学好数学, 才有可能成为其他科学领域的有用之才。而且,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 但由于数学很抽象, 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把抽象变具体, 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列举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例, 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激发探索的兴趣
在每节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都应准备尽可能多的生活中与本节知识有关的事例, 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且生活中的很多事例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学生会产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强烈欲望。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会认真地学习、积极地去探索, 兴趣也就自然有了。这样, 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激发的学习兴趣
生活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靠数学方法来解决, 小到家庭理财、买卖东西, 大到设计制造以及航海航天, 都要用到数学。如数学课《月球旅行》, 在教学中以“月球旅行”为主线, 通过知识教具呈现四个场景:“火箭发射、游幻城、乘飞船、称体重”这几个环节的设计,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相结合,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是很有用的, 而且学生在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之后会产生成就感, 从而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开放数学课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堂不应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课堂, 而应是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开展自学讨论、抢答、自我测试、课后调查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充分参与,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兴趣培养做法体会
我从事了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根据我的经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促进以后语文的学习和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汉字结构的趣味性,来认识汉字。
比如我在教学生中对“米”字的由来,首先请请学生猜下面这个是什么字?
这个米字的原始形式就是画了九粒谷子■它后来演化为■,最后定型为米,表示稻子种在田里,被田埂“■”分成四部分。再比如汉字“木”像棵树,上像树枝,中像树干,下象树根,楷书将树枝写作一横,树根写作一撇一捺。这样学生对这些常用字的结构就非常的深了。
不用刻板的讲解,也没有死记硬背,用形象的图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所学的知识。
三、课堂情境创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充分利用形象注重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曾经在《小小的船》教学中我作了这样的设计,课文描绘了一个孩子看到美丽的夜空后,幻想自己坐在了月亮上遨游天空,表达了孩子喜悦的心情。低年级的儿童具有好奇、爱探索的心理特点,并且想象力特别丰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我预先准备了一张蓝色的纸,纸上画满了闪烁的小星星和一轮弯弯的月亮。在课的开始,我先问孩子们想不想去夜晚的天空看看,随后放音乐,带着学生一起随着音乐轻轻摆动身体,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坐在月亮上缓缓向蓝天飞去,在这期间,我把预备好的纸贴到了黑板上,当学生睁开眼睛,看到这么美的图画,情不自禁欢呼起来,我乘机描述:“哈哈,小朋友,我们已经飞上天啦!你们看天上美吗?”这时,让孩子们尽情去说,说说月亮,说说星星,再看看课文又是怎么写的,教师引读后,可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配以优美的舞蹈动作,可以再现课文内容,让孩子轻轻松松就背诵了课文,最后再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天空中还可能有些什么,再拿上画笔把你想到的到黑板上画出来,孩子们有的画外星人,有的画宇宙飞船。充分展开了想象后,孩子们乐在其中,悟在其中。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四、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练习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练习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练习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这样的练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玩中、在游戏中学,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即使老师不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摘 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培养初一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让学生自然过渡;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
摘 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培养初一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让学生自然过渡;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致力于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尤其要促进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自主地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结合新教材,应如何培养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不少小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就明显感到对初中数学学习的不适应。在小学里,原本数学成绩挺优秀,但进入初中以后数学成绩不知不觉就掉了下来,究其原因,往往是没有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学习而导致的。初中数学是在小学基础之上的拓展和提高,但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学习的思维方式,解答问题的方式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我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让他们用小学所学的方法解,然后再让他们观察方程中项的变化,从而得出移项法则,让学生感受到用初中学到的方法解方程的优越性。还有,刚上新初一时,减慢讲课的速度,让学生慢慢由小学的听课习惯自然转变,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初中数学的正常教学,从而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二、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
教材中有许多能激发兴趣的因素,我们只要去潜心挖掘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利用“手工拉面”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思考:若拉面师傅连续拉扣了21次,经测量,每扣长为1.29m,那些细面条的总长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学生听后很惊奇,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我再教有理数的乘方效果就很好。
三、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
取长补短,增强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集体的智慧,培养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织了每四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互相学习,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如在讲“设计包装纸箱”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寻找各种设计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找出使纸箱所用材料尽可能少的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学生有信心做,也有兴趣做。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精心设计好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角平分线表示出来,以体现角平分线的特点。还有讲“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这些内容时,以动态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以静化动的”直观演示操作,把抽象的知识演示成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更好地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个体,在以人为本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富有爱心。“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老师与学生多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对数学学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俗话说,多高的墙、多深的基,搞建筑如此,做人更是如此。一位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认为他取得成功所具备的重要素质是从幼儿园中学到的,的确,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不同的童年造成了杰出与平庸之分,而这“不同”的基点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可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教师神圣的责任。
这几年我一直在低年段从事教育工作,在学校“好习惯、好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对于习惯培养的认识由浅薄到深入,由形式到实际,在工作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收获也有教训,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习惯培养越早越好,抓住第一次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做为一名教师,我对学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从学前培训的第一天开始的。
师生第一次见面,有的孩子会主动过来给老师问好,这时我会不失时机的表扬他:真有礼貌;并送上亲切的笑脸,温柔的爱抚。同时对身边的学生说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都应该学习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再比如,在低年段最重要的倾听习惯,我也是从学前教育的第一次集体谈话开始的。孩子在上学之初,无不对学校、老师充满景仰之情。对老师的教导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培养良好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的倾听习惯培养就从介绍自己的名字开始。上学的第一天,每个老师都会让孩子做自我介绍或者每天点名。目的是想了解孩子,我在了解孩子的同时,我还给全班同学布臵了倾听的任务,我对他们说:“小朋友们,你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吗?请你记住他们的名字。他就是你的好朋友了。你喜欢谁,你可以记他的名字。你对谁的名字感兴趣,你就记谁的名字。或者你觉得谁的名字最好记,你就记谁的名字。让咱们比一比,看谁记住的名最多,看谁能最早记住全班同学的名字,拥有最多的朋友。”从这开始,每天自我介绍后或我点名后,我都留给孩子汇报的时间,在记名字的同时,孩子们的有意注意也得到了训练,同时,因为交了新朋友,非常喜欢上学。
再比如,第一次课堂回答问题时,我对全班同学说:“上课举手发言,声音宏亮是好学生,但不是最好的,最会学习的学生。最会学习的学生是会听的学生,听老师的,听同学的发言,听听同学说的跟自己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就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种训练从第一堂课开始,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倾听习惯就会培养起来。开学不久,教我们班的科 任老师就反映我班孩子会听课,我想这与我抓习惯入手早是分不开的。
还有比如说孩子第一次拿出铅笔写字时,在写完后我都教他们把用过的铅笔、橡皮送回他们的“家”,再检查一下桌上桌下,看看掉东西了吗?第一次站排前,我教给他们站排的方法,记住自己是第几个和前后左右的同学。
第一次去看电影,要走出校园了,教给他们怎样排队走,怎样变队形入场,至今,我班孩子在大型活动中都有条不紊,队列整齐,从不用老师喊破嗓子去组织,留给人一种训练有素的好印象。
由于孩子们第一次做事就有了成功的体验,因此在这种良性的马太效应下,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很快就会培养起来。
二、发挥班主任优势,促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现在的小学生从早晨八点入校,至晚上五点回到父母身边,一天中有近十个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可以说校园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而班主任作为一班之“家长”,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责无旁贷的重任。
一名班主任,每天要面对四、五十名学生,事无巨细,都要落实。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尽快地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立足校园,结合各学科教学,充分开发、利用校园教育资源是最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例如,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倾听习惯训练。我首先结合思品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再将倾听习惯训练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不仅在我的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我还与其他各学科科任教师沟通、配合,每节课上都请科任老师为最会听讲的孩子、小组发“红花”或者加分。每节课上课之前,利用课前预备时间,考察学生上节课听课情况,问问学生:“上节课老师主要讲什么了?”“你学会哪些知识了?”“你记住了谁的发言最精彩?”除了通过课堂进行倾听习惯训练,还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培养倾听的机会。比如:学校每周都要用广播播出值周要求、值周小结、值周总结,每次收听广播后,先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感想,应该怎么做。有时学生想到的比我的思路还要细致周全。这样,不仅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无形中,班级中自觉遵守纪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我感觉管理起班级来真是得心应手。再如:每天的大课间,体育老师都会发出各种口令,讲解一些动作要领。这时,我在学生耳边叮嘱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认真听”。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认真倾听上。没有批评,不用说教,甚至不用去指导,去示范,一举多得。现在我们班居然被科任老师称为会听课、学东西快的班组。我想这跟平时这种全学科、立体式的倾听训练是分不开的。
再如,学完课文《一分钟》我就开始了珍惜时间习惯的培养。体育课后,督促他们养成健身习惯;美术课后,培养孩子管理学具的习惯。由于每种习惯的培养都有了有机的载体。在我细心、耐心的指导下,孩子们的好习惯越来越多。
其实,校园生活中,学校教育教学中,处处隐藏着这种教育契机。虽然班主任工作很繁琐,但只要找好了立足点,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班主任工作就会化繁为简,轻松愉快。
三、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后,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过去我总陷在纠正学生坏习惯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结果累坏了自己,可学生并没有多大改变,自从读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书中的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说:坏习惯是抹不去的,而针对坏习惯的好办法是建立一种好习惯,从此我把这一理论用来实践,指导我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开学初,在孩子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又信心百倍的时候,我分别找学生谈话,问问他新学期里想培养自己的哪些好习惯,在谈话中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我们共同制定一个在本学期要养成的好习惯,比如有的孩子说要养成写字时注意三个一的好习惯,有的是在走廊不说话的好习惯,有的是做完题要认真检查的习惯,有的是写好一笔一划的习惯。有的是珍惜每一分钟的习惯……制定好自己的好习惯培训目标,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目标写成一句话,贴在家中或文具盒上。时刻提醒自己。
紫阳中学初中部
王永学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有预设 重生成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思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辅助性教学工具,在有预设,重生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而逐步形成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创新的含义本来就是更改、求新。我在常态化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以下一些做法,不妥之处请同仁斧正。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探究。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案例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要素。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促进,共同参与研究活动,形成“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反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在八年级思想品德关于“社会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活动中,为促进课堂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和交流,我向全班学生提出了:(1)马上就到“五一”黄金周了。假期里,老师准备乘飞机外出旅游。老师以前没有坐过飞机,不知道坐飞机有那些规定和要求,哪位同学能给老师提供些建议,告诉老师乘坐飞机的注意事项?(2)坐飞机有这么多的规定,太麻烦了,老师想改变乘火车。坐火车就没这么多规定了吧?(3)坐火车也要受到这么多的限制,那坐汽车呢?(4)为什么无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都离不开各种规定的制约。通过因材施问,使全体同学都能投身参与思考去回答问题。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表达的启迪思维,做到充满探索,研究求证,发现乐趣,问题明确清楚,简明易懂,难易适度。在教学中充 分运用这种商讨式、征询式的提问,可以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并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得到尊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四、改变学习方式,鼓励求异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的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滿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针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关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本县建设洞河镇生态岛的情况,采取:
(一)分组的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第一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调查小组;第二组:农村工业污染调查小组;第三农村水资源状况调查小组;第四组:农村植树造林调查小组。
(二)拟定调查活动的对象和目的;
(三)拟定调查活动的内容和范围;
(四)拟定调查活动要解决的问题。
(五)各调查小组集中汇报调查的情况
(六)要求每人写一份解 决环境问题的建议报告。
(七)举办建议报告展示会,评选出优秀的建议报告。通过这种方式使每个同学都能饶有兴趣地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并从中学会了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激发了广大同学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学生们学到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了应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能,也是最好地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学习个性得以完全自由地发展。原来的一言堂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精心安排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授课,每节课无疑都应是教师精心为学生创设的一个个生动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口、耳、眼、手等外部感官进行观察、感知所见所闻,同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考是积极性,培养其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外活 4 动中,教师也要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阵地,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深化知识的把握,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发掘自身个性特点”这课教学后,我设置一个自查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的全部优点和弱点、缺点,并挖根总结优点缺点如何形成。学生基本上都能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优点找足,缺点看透,并能查出滋生缺点的根源。这样对促使他们扬长避短,改变弱点、缺点,塑造良好性格无疑是很大帮助。在教授“培养正当兴趣”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在人的成长道路上,兴趣是起点,爱好是行动,而形成兴趣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好奇,好奇心的产生兴趣的前导和开启创造力的杠杆。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我设置了正当兴趣参与竞赛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都能参与具备一至两种兴趣爱好。如参加运动队、器乐训练小组、绘画组或者学会下象棋,办板报、演小品等,比一比看谁坚持的好,练习得好。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当的兴趣爱好,在集体力量的监督及作用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他们培养成为性格良好,情趣高雅,举止文明,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知识丰富、品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更改、求新,综合运用多种教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上好第一课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关键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设的学科, 如何从一开始就培养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上好第一节课至关重要。一种方法是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 不要马上就讲课本知识, 而是要先介绍一些有关的物理趣事给大家听。如, 我们天天吃饭用的筷子, 为什么放在盛有水的杯子里看起来是弯的;民间传说的“天狗吃月亮”是怎样形成的;一战期间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身旁的子弹等。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到处可见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让学生觉得物理有趣、有用, 从而使他们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 为他们学好物理埋下伏笔。
二、做好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前提
众所周知, 实验性强是物理学科的特点, 而作为教学重要部分的演示实验, 能直观、形象地揭示物理概念的本质,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因此,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好演示实验, 是相当重要的。如, 在讲“物态变化”的汽化中的蒸发制冷时, 教师先取一支温度计, 让学生读出读数并记录下来, 然后用棉花包住温度计的玻璃泡, 让学生看读数有没有变化, 在确定无变化后, 用与室温相同的酒精滴湿棉花, 同学们很快就发现温度计的读数下降, 从而验证了蒸发有制冷作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还能使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主动地学好物理。
三、重视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基础
许多老师在让学生做实验之前喜欢先总结、归纳, 让学生按既定的框框去实验。但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先看课本, 做好实验方案, 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 实验做完后再让每位学生谈实验收获, 而不是先忙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 在做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后的交流中, 有的同学说在接线的过程中忘记了断开开关;有的说忘记了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的最大处……通过学生总结自己实验的成功和失败之处, 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过程, 成功固然好, 失败也会有很多收获。由于学生实验是学生亲自参与, 亲自动手, 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突破了教学难点,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喜欢物理、学好物理打下基础,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挖掘“土实验”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推进剂
在山区学校, 许多实验可以在大自然中做, 如我在讲“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时, 由于正处于有霜的季节, 让学生星期六回家去用碗盛适量的水, 放根稻草在碗里把碗放到房子顶或瓦片上,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提草绳, 就能提起一块冰, 学生就这样做了一次水凝固成冰的实验。又如, 在讲压强时, 我找了一副竹箩筐和一根扁担, 带到教室里, 同学们都觉得奇怪:老师怎么把家家都有的农具拿到教室里, 而且每个箩筐里还放了几块石头?当我讲到压力一定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让同学们上来分别体会用扁担平放时挑石头和侧放时挑石头的感受时, 他们才恍然大悟。学生在体验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体验中掌握了物理知识。又如, 我在上完“杠杆”这一节课后, 让学生回家去分析家里有的杠杆的力臂、支点等。在随后的物理课上, 同学们如数家珍地交流着使用锄头、钉锤、火钳、剪刀、扳手等工具的收获, 真可谓兴趣浓, 收获大。
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保证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山区, 只要我们注意观察, 善于观察, 就会发现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如, 我在讲“物态变化”中的液化前, 要求学生在上学的路上注意观察草叶上的露珠;讲凝华时要求学生去观察学校草坪上的霜。山区有雾是正常现象, 而我们的学生上学和回家基本上都是以徒步为主。我要求学生上学或回家遇到有雾天气时, 要细心体会在浓雾中行走的感觉。学生亲临其境的观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达到了落实快、效果好的目的。
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完善
在物理教学中, 要注意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渗透。其实, 我国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排在世界前列的。如, 磁场中的磁偏角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提出的, 比西方早400多年;四大发明、北京的天坛等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这些素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
[关键词]写字;兴趣;培养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这一基本功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在小学。我们常常看到这一种现象:往往初入学的儿童爱写字。放学回到家后,就嚷着我要写字。过一段时间后,却对写字失去了兴趣呢?写字成了应付老师的一项“苦差事”。这说明对于意志品质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少年儿童来说,重复单调的写字训练是收益甚小的。因此,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字兴趣是至关重要。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雅悠扬的音乐导入
练字是一项高雅的活动,练字的过程就是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的过程。为了营造良好的练字氛围,我打破了“一心不能二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根书写心理的以《渔舟唱晚》、《汉宫秋月》、《高山流水》等古筝演奏的乐曲中取其慢板,制作了一盘音乐带,在导入新课和练字时播放。导人时,我设有“坐功”练习,即让学生摆好写字姿势,闭上眼睛,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听老师轻声描绘: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吸气、呼气……就这样,学生怀着舒畅平和的心情,在幽雅安静的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开始了写字练习。
二、引人入胜的故事激趣
少年儿童爱听、爱讲故事的特点。我就利用这一特点,让他们从故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他们从故事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她培育造就了众多名垂青史,光照后人的书法名人。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就是鼓舞学生、激发学生写字兴趣,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最生动的教材。比如,我为了教育学生要勤奋、持之以恒,对书法的痴迷,自强不息,等等。就利用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使他们学到勤奋;从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的故事中,学到对书法的痴迷,从怀素写字写穿木板的故事中学到持之以恒。
三、紧张有趣的竞赛评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树立能很好地解决“学要有对象,赶要有目标”的问题。开展多种写字竞赛,既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又能激发他们敢为人先的意识,还能培养班级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竞赛方法。
(一)星级作业评比法:学生的写字作业累计三次得满分(100分为满分)就在班级作业评比册上个人的名字的名字下面加一颗“五角星”,学期末评选出星级作业。
(二)个人评比法:每月进行两次写字比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进步奖,优秀作业在板报上展出。
(三)小组比赛法:在每一节写字课上,按照座位排列分成几个大组进行写字姿势比赛。每周总结表彰。此法较好地纠正了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难以保持的问题。
四、恰到好处的言语激励
每个少年儿童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宽容的鼓励,能使他们有信心做好能做的事。每个少年儿童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宽容的鼓励,能使他们有信心做好能做的事。,“你的字太丑了”之类的挫伤学生积极性,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过分的批浮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一句“你的字越写越好了”,“努力吧,未来的书法家”,却可使学生受益一辈子,燃起他们对写好字的希望之火。
五,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
直观性原则是指导学生写好字的一条重要原则,无论是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图像直观,还是语言直观,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例如,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分析字形和间架结构。为了强调“闸”字书写时,它的最后一笔是“悬针竖”,就制作了彩色投影片,强调突出了那一竖笔。再如,指导“鲜”字书写时,为了说明“鱼”作为字的部件就要把鱼字下面的一横改写成一提,并且写的窄一点,就制成复合式投影片,把作为独体字的“鱼”与“鲜”字中的“鱼”字作比对比。这样,学生印象深刻,掌握起来就容易了。
我还注重发挥老师示范作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字范例,使学生在识字时就能知道该怎么写。看到教师美观、规范板书,学生对老师的崇敬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了他们用心模仿以写好字的主动性。
六、形式多样的作业设置
“提笔即是练字时”。学生写字不要求写多,重在正确字体。所以在课外作业的设置上,要力求“少而精”,“活而实”。做老师的不要看到学生作业潦草时,就加倍罚写,或者罚抄课文,这些做法都将导致学生对写字兴趣的丧失,以致恶性循环。
写字作业的设置,教师只要多动脑筋是不难有精彩的“创造的”。比如设置“弹性作业”由学生自己确定练习字的数量,有时间则多练,没时间则少练,但是必须保证字字都是“精品”;如:“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这样互帮互助,整个班级的写字水平都会有很大提高。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万晓晔
本人参加市教科院牵头的国家级课题,《地方资源的整合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和利用》结题后,深受得启发,受益匪浅,在地方资源的在艺术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版画兴趣的做了点思考和探索,成效明显。
随着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需求的层次个不相同,对各类型和题材的绘画教学也有了多样性,在各种体裁教学中,版画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冷的课程,学生时常会有畏难、退缩、逃避的表现,因而以往接触到这一学习模块时,总会有部分致使版画教学处在冷场状态。但连续两年,本人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上取的很大的突破,学生自己愿意学更愿意做,在学校墙上有学生作品,在学校《春笋》周刊经常选刊学生作品,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学版画形成了风气。现在谈谈自己的几点浅显的体会: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版画的难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很快亲近课题,并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感觉分目标选择,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状态。过去,学生与版画接触得少,开始听起来有些高深莫测,往往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从基本的做起,设法降低难度,就是结合学生身边能用的,能找到事物,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来加以引导,激发制作的兴趣。
例如:上课时我 拿一枚一元硬币问他们如何磨印的方法,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都会去做,再进一步将印出的钱币与版画学习联系起来,学生就会觉得版画不是很陌生了。再如将切开的藕沾上油墨拓印出来,这样也能使学生形成类比联想。也曾试过在课前将已剪好的剪纸展示在学生眼前,然后请学生上黑板,用笔蘸颜料把剪纸放在卡纸上刷,印出图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引入版画教学。在教版画《风景》一课时,导入部分我利用“美丽的 大 自然”作为引子,让学生用外形奇特精美的叶子做肌理拓印——用青、蓝、紫等深色水粉颜料涂在叶子上印在黑板上的白纸上,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哪组同学先把黑板上的白纸印满,学生兴趣很浓,很踊跃的到黑板上拓印,创造了活跃的学习氛围。而后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为什么叶子能印在白纸上?学生一下就能回答出来:叶脉凸起沾上颜色印在纸上,凹下部分受不到颜色反映为白色。其实也是归纳了版画的制作最基 1
本的原理,从而引入课题。
降低尺度不是说降低要求,而是用浅显的东西把学生引入到版画的世界去,让他们了解版画的真正魅力,学生才能有创作的灵感和冲动。在版画教学中,“训练”要有价值,训得“合时宜”能燃起每个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异步达到同一训练目标。教学版画《荷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荷花,体会荷花的美丽,特地让学生从网上打印荷花的图案,又摘来荷花,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荷花,画起来得心应手,每一位学生都兴趣盎然。展示版画时,我有意识先请中等生展示,然后又请优等生补充修改。最后再请基础较差的学生照示意图修改自己的版画。这样,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达到“异曲同工”之效,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选择适宜制作的形式,让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制作版画
版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的今天,版画的种类由过去传统的木刻到铜版、石板、丝网版画,现在又有吹塑版、事物版、综合版、电脑和摄影技术版画。由于我校地处农村条件有限,要在课堂内引入这些学习模式,不太现实。为了便于学生制作,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吹塑纸刻印、卡纸刻印、肥皂刻印等形式。特别是现在尝试的肥皂刻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材料易取,学生直接在肥皂上画自己所喜爱的内容,用小刀或刻刀去刻、雕,然后上墨,拓印,使学生一个个敢动手学习制作。在具体讲纸版画时,线刻与剪贴结合讲,以利于线面的区别;讲拓印时,点明油印与石膏拓印的正反区别等等。拓印采取集中(在讲台)上油墨,分散(回座位)磨印的方法,效果明显。拓印方法既要讲明各个环节的要点,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如滚油墨、放板、擦手、上纸、磨印这几个步骤,往往容易忽视“擦手”的细节,须着重强调。又如指导学生准备旧报纸铺垫桌面,刻印完毕及时清洁的习惯也不容忽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越干越顺手,教学效果良好。
三、引导学生抓住身边熟悉的生动题材搞创作,扩大和延伸版画学习成果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如一味地让学生闭们造车或临摹课本上的范画,不但不会激发学生兴趣,相反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畏惧的心理感受。所以在要求学生制作《美丽的校园》版画时,事先让他们带上画本徜徉在校园里,自己选择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校园的美。当学生把各自的画稿摆放在一起比较时,自己也不由得发出赞叹:校园里有这么多如此美妙的景色。自豪感油然而生,很快以愉快的状态进入版画学习过程,把写生的稿子略微调整后,印画在吹塑纸或其他材料上进行制作。
在学习版画中,本人结合盐城红色旅游城的特色,让学生在节假日到海盐博物馆,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等景点,多观察多留意,画写以红色题材的作品。如支援前线、胜利
会师等等场景,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很广,如何从中找寻支点来与版画教学紧密相联,让学生找到自己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即画面构思?我是用以小见大的办法,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比如从新四军风火岁月里与民同甘共苦、同心协力抗敌的场景中去找寻动人的画面;再譬如我们从新四军在战争期间所使用过的物品入手,从中感悟他们不畏艰险,克服困难,英勇杀敌的不朽精神。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具体的印象,我带领他们去纪念馆参观、欣赏新四军所用物品,并用相机把它们拍下来,作为图片资料,好为后面版画制作提供更多更活的素材。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时,学生在参观后感慨万千:没想到战士所用物品如此简陋,生活条件那么差,居然毫无怨言,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不怕牺牲。这次参观对学生触动非常大,学生纷纷凭着自己的感受动手设计版画,再现革命情景,来纪念、缅怀先烈。
在实践中,有的学生以静物的构图方式来设计新四军所用物品中的水碗、水桶,再转化成版画制作;有的学生根据战士用过的木头梯子,通过想象设计战士攀爬云梯英勇作战的场景,刻画出来转变成版画稿;还有的学生制作了以自行车、枪、炮为主题的版画,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先烈当年杀敌保家卫国的场景。
这样一来,学生既有兴趣也有实践,制作起来逼真,而内容丰富。生活中处处是景,当把身边的景变成形式新颖的版画时,学生的潜在动力被激发了,更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高尚情操。
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拓展延伸红色文化资源,我将学生设计制作的版画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有的在班级文化墙上展出,有的在学校文化长廊中展出,有的进行装裱悬挂在教室走廊里,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校园里弥漫着红色文化气息,让大家随时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热热情,爱使学生人格得到净化,品位得到提升,从而为今后的版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版画教学虽然很冷,但真正走进去,用心去思考,带着从活中来,带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教学并不难,而且操作行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会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全全面发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寓科学素质培养于“物理训练”之中
所谓物理训练,许多人认为只是做物理习题,而在本文中我们所指的“训练”则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它是指学生主体全部身心投入物理教学活动的多渠道相互作用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精心设计的,其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脑读、动口议、动笔写。其中训练的主攻方向是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突出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研究训练题型,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训练,即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局部思维和整体思维、类比思维和联想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另一方面,进行物理方法训练,如构建理想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类比法等。此外,在物理训练教学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三、寓科学素质培养于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物理实验是建立和检验物理理论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理论,而且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按笔者的观点,在物理教学中,做物理实验也应属于“物理训练”的范畴,但鉴于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在此特别列出这一条。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要学好物理,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物理环境,而物理实验就是一种最好的物理环境。其次,物理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反映了物理学本身所固有的兴趣因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探索物理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缩影,是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四、寓科学素质培养于物理学思想史教学之中
将物理学思想史引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参与”物理学思想发展及物理学规律、理论的发现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有助于深刻理解作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物理学思想史是物理学史中的精华部分。但若简单地将物理学史实引入教学中则将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物理学思想史的教学则不同,它除了以物理学史实为基础,还生动地再现了科学家的观念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科学思想火花”的产生几率来说,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向学生展示科学家的成功与失误、失败,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与分歧,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等,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方法并陶冶自身的科学情操。
五、寓科学素质培养于物理科学的前沿内容教学之中
科学技术正日新月异地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已见端倪。若在物理教学中仅仅探讨基础知识,而不接触科学前沿内容,学生就得不到充分的挑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物理科学前沿的内容极其复杂,有相当多的部分是非专业人员所能理解的,但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渗透其中所蕴涵的基本的物理思想却是可能的。实际上,这些闪光的物理思想正是这些前沿内容赖以产生的突破口。因此,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些物理科学的前沿内容是大有裨益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向科学前沿的迈进。
一、参与体验,激发兴趣
体验是学生提升音乐素养、发展艺术特长的关键。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去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在唱歌、跳舞、表演、演奏的过程中,将歌曲的内容升华为自己的情感。在音乐课中,我常常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从亲身经历中得到体验。如教学《鸭子拌嘴》时,我利用课件展示《鸭子拌嘴》的动画片段,利用诙谐的音乐、画面刺激学生。学生认真地观察画面,仔细聆听音乐的节奏,充分体验音乐的韵味,产生了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狐假虎威》一课中,让学生扮演老虎、狐狸和百兽,体会故事的寓意;欣赏民族乐曲《火把节之夜》时,我让学生在柔美的乐曲中去感受:“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有的说:“篝火晚会。”有的说:“载歌载舞。”接着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回忆中秋节、除夕、元宵节之夜我们都是怎么庆祝的,丰富的联想为火把节之夜填充了丰富的画面和色彩,学生从乐曲中得到了情感的体验。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音乐视野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我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用学生喜爱的歌曲、音乐知识和活动吸引学生,还鼓励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将更多的资源引进课堂。比如《法国号》一课,学生认识了很多西洋乐器,了解了圆号的音色,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进行了各种伴奏型的尝试;《小小鼓号手》一课,让学生扮演鼓号队员,用少先队军鼓队的鼓、镲、钹伴奏,进行队列表演,感受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体会鼓号队员的神气和自豪;在《爱我中华》一课,我准备了各民族的服饰图片,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视频,各地别具特色的民族乐器等,让学生了解中华大家庭中美不胜收的民族音乐瑰宝。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音乐视野,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三、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兴趣,锻炼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和发展。音乐的实践有很多,如,演奏乐器、唱歌、欣赏、舞蹈、创作等。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外,还可鼓励学生参加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内外的演出和比赛。让学生在更大的舞台上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展示,不仅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能提高学习兴趣,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四、融合音乐与相关文化,全方位参与音乐体验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活动,也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将音乐美、画面美、建筑美、诗歌美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听、赏、读、画、做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音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更好地用心去感受、学唱歌曲,导言的作用不可忽视。导言是通向新歌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歌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我尝试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导入:
1.猜谜语。这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好方法。像《萤火虫》《我爱我的小镰刀》都可以猜谜导入。低年级《小青蛙》一课,老师请大家猜一条谜语:“大眼睛,宽嘴巴,身穿一件绿裤褂,水里田里都有它,唱起歌来呱呱呱”。孩子们凭着他们的经验和联想很快就会齐声答出是“青蛙”。于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儿歌就会在学生的蹦蹦跳跳中自然感受,轻松学唱了。
2.讲故事。讲故事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方法之一。小学低年级的《两只小山羊》《小猫钓鱼》都可以通过师生讲故事来导入。如,二年级听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老师给学生讲故事: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住着好多小动物,每天他们都会做很多游戏,今天他们要进行一场比赛,比赛的结果会怎样?听了音乐童话你就会知道了。这样很自然就引入新课了。
3.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景物具体地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获得生动鲜明的形象感受。比如,三年级《折纸船》一课,我先向学生简介台湾、香港、澳门,知道港、澳、台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回归时的情景,并播放回归盛典的视频,让学生带着对祖国母亲的祝福来演唱歌曲,恰当地表达歌曲情感,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除了以上措施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电脑等途径欣赏音乐,使学生学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引导他们参加社区或校内外的音乐活动,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从相关文化活动中逐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体会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徐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J].河南教育,2005(04).
一、规范学生写字用笔, 注重“三个一”
(一) 一、二年级一律使用木质铅笔, 三至六年级一律使用钢笔
现在的学生频繁使用各种各样的自动铅笔、水性笔、中性笔、可擦笔等, 为学生练习写字带来了诸多不变。比如说自动铅笔稍微用力便会折断, 而水性笔、中性笔、可擦笔等练字的效果很低, 所以规范用笔是练习写字的前提条件。
(二) 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三个一”, 严格规范写字姿势。
1. 教师强调“三个一”
“三个一”即胸离书桌一拳远, 眼离书本一尺远, 手指离笔尖一寸远, 而日常训练中很多学生不会正确执笔, 往往偏坐、斜坐, 甚至把本子斜放。学生保持“三个一”的持久性很短, 这就需要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有错误写字姿势, 立即予以纠正, 要反复强调“三个一”, 严格规范学生的坐姿, 长期坚持下去, 他们的写字水平一定会大大提升。
2. 班级设置写字规范坐姿提示员
课堂教学中, 任课教师如果布置写字任务, 班级写字规范坐姿提示员起立进行友情提示:“请大家以正确的坐姿进行写字, 一拳、一尺、一寸, 头正、肩平、足安。”小学生坚持正确坐姿持久性很短, 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强调, 这时的坐姿提示员便起到了小教师的作用, 既规范了自己, 又监督、提示了他人。
二、适当降低写字要求, 分层次评价写字作业
(一) 适当降低写字要求
1. 暂缓毛笔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能使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书写楷书。结合学校教学实际, 笔者建议暂缓毛笔字教学, 因为绝大多数小学生的硬笔字还没有进入状态, 盲目地安排毛笔字课程, 只能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 不利于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
2. 减少写字作业量
写字练习和写字作业贵在精而不在多。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别写4、5、6个不同的字, 每个字写4遍 (4遍为一行, 然后空格, 留给教师范写和学生练写时使用) , 每周3次。如有教师范写的字, 学生则在字后面继续练写, 练写的数量不超过4个。
(二) 对学生的写字作业进行分层次评价
学生每周的写字作业基础分数由教师自己设置, 然后根据学生每次作业的书写情况以1分或0.5分为单位增减变化。每次作业要有教师的范写和有赏识性评价, 还要有家长签字, 长久的坚持, 学生的字迹一定会发生变化。
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一) 讲述书法家趣闻及成功经历
比如, 东晋的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 清水池变“墨池”;王献之练字用尽18缸水;唐代的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 分析揣摩碑文;怀素练字写穿木板;岳飞沙土练字……学生从前人故事中不仅明白刻苦出真知的道理, 而且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能够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
(二) 播放名家作品欣赏
教师要收集整理当代书法家硬笔书法作品, 供学生欣赏、借鉴、效仿。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字体。
(三) 教师书法作品展
学校可以展示学校教师的优秀硬笔书法作品, 并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进行欣赏, 并由教师为学生进行解说。这种做法能够使学生从身边的人学起, 并产生对教师的仰慕之情, 从而激发他们对写字的兴趣。
(四) 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
各班选择书法优秀作品在班级走廊展板中的“书法园地”板块进行展示;各班的班报由写字进步学生轮流执笔;学校在各班优秀作品中优中选优, 在学校展板中的“书法园地”板块进行展示, 然后再组织各班轮流欣赏。这些做法旨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写字训练, 从而使自己的写字水平得到提高。
(五) 设置走廊展板的明星榜板块
学校走廊展板中设置写字进步之星、写字新星等板块。明星榜板块粘贴的是学生的生活照片, 照片下有教师的简要评语, 涉及内容为学生的学习、纪律、劳动、写字、写作等。明星榜板块的设置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有效的赏识性评价, 能够起到激励、鼓舞、示范作用,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思想教育。
四、通过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一) 开展热爱书法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教师利用投影展示本班优秀的写字作品, 师生进行相应的点评, 再让写字进步大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心得体会。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并讲述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二) 开展写字教学研讨课
每学期开展一次写字教学研讨, 参与教师充分进行交流、讨论, 扬长补短, 使写字课堂教学达到短时、高效的效果。
(三) 推荐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
市、区、校等各级教育刊物一旦录用了学生写字作品, 学校给予学生和教师一定的奖励, 并把该刊物赠送每人一本。奖励只是鞭策、鼓舞和激励, 而发表的作品对学生而言, 绝对是一种骄傲, 是一种自豪, 他们成就感会油然而生。
五、设置卷面分值, 进一步推动写字教学
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组织的各种测试, 均设置卷面分为3分, 如果卷面不整洁、不工整, 总分就会扣掉3分。卷面分的设置, 对一些不重视写字的学生起到了警示作用, 有效地推动了写字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 规范地书写祖国语言文字,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细心、谨慎、沉着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对写字充满兴趣的氛围中, 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 通过刻苦认真的训练, 我们的学生一定能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而且书写整洁、规范、美观!
摘要:很多小学生字迹潦草, 写字姿势错误, 对写字没有兴趣, 因此, 如何规范小学生的写字姿势,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字兴趣是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规范写字用笔, 端正写字姿势;适当降低写字要求, 分层次评价写字作业;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开展各种写字相关的活动;设置卷面分值等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写字兴趣。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情况下,笔者发现,在广大的农村中学数学后进生并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因为许多家长都出外打工,把孩子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或由外祖父照顾,造成农村中学的留守学生较多,这些学生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受到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有的孩子认为,父母没文化照样出去打工赚钱,所以不一定需要读书”,因此他们大多数是思想顽劣,纪律散漫,厌学严重,成为名副其实的“后进生”,这些学生的问题成了农村教师的一块心病。这部分学生一般要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农村中学施行和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实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如何转化这些数学后进生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运用情感教育,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情感上体现一个“ 情”字。
后进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后进生接受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现实教育中,许多教师都不喜欢这类学生,甚至歧视他们,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使他们自暴自弃,从而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后进生”也是人,他们也有丰富的情感,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呵护。因此,要转变他们的思想,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理解、信任、尊重的基础上多与他们交流沟通。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多给这些后进生提供亲身经历成功的机会。当然,学生成功的体验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我们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独立解决问题。要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当初发现定理的场所,启发他们联系有关知识,通过一番思考,归纳总结,猜出规律。不管是定理的结论,还是其证明方法都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出来。如笔者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积极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先从一副三角板和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的结论:90°+ 60°+30°=90°+2×45°=3×60°=180°后,提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这种关系吗?让学生任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他们就会发现三个角之和都等于或接近180°,从而获得定理的结论。证明定理时,又从结论入手,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180°与什么知识有关?怎样证三个角之和等于平角?怎样相加?在哪里制造平角?又怎样制造同旁内角互补?并让学生动手尝试,得出多种证法。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最大参与,这样就让他们建立起稳定的、持久的自信心。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在这些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这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富有感情的语言,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充分肯定后进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加强数学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在教学上尽量体现一个“准”字。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数学后进生的形成。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该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因此,我们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首先必须有个透彻的了解。例如,“对应角相等”与“角对应相等”,“切线”与“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又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这类语言就缺乏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来授课,不能用自己生造的土话或方言来表达概念、性质、定理等。比如,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就不准确。初中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样板,他们对学生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的理解。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象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笔者就自制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简易教具,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它们的特性,同时让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演示,感受一下该知识的直观性,让他们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也就引导后进生进入到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加强教学课前导入的生动性,在教学语言应突出一个“趣”字。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个成功的课例都离不开独特的课堂导入。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而具体的一节课如何的导入,则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而定。我们常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长处。导入语语言要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后进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趣。例如,在教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我先讲解数学家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笛卡尔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笛卡尔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 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又如,在讲授“线段的黄金分割”时,我先介绍了人体中有许多黄金分割的例子,如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而膝盖又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体长的黄金分割点,使学生大开眼界,学习兴趣倍增。后进生往往上课思想不集中,爱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睡觉。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枯燥无味的语言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随时观察后进生的听课情绪,恰当的运用风趣、幽默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必要时,也可以用简短的笑话或寓言故事来吸引学生,也能大大增加了后进生学习的兴趣。
四、合理分配作业与练习,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
现在大多数学生对课后作业怨声载道,特别是后进生要求减负,减少课后作业,而老师似乎不大赞成;同样的作业量却育出了成绩不同的学生。究竟课后作业宜多宜少,值得探讨。但是我们认为课后作业的数量、质量、方式等方面对学生的成绩也有相当的影响。笔者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能力,把作业分成三类来布置:优生的作业,中等生的作业和后进生的作业,后进生的作业应量少、紧扣基础,而且安排中上等学生督促并指导他们独立完成。在课外练习中,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例如在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设置课后作业时,本人按照以下层次,灵活布置作业。
1、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x2-2x-1=0;x2-2x+3=0;x2-4x+4=O。
2、如果关于x的方程x2-x+k=0(为常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2-k2=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4、求证:不论m取何值,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1)x-m-3=0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根据不同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相对应的作业,这样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对他们的作业做得较好或有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收获的喜悦。当然,除了在作业和练习上给后进生自信以外,笔者还在每个单元的检测之前,有意识的出一些类似较基础的题目,并辅导他们完成,让他们在测验时有自己会做的题,逐步改变头脑中“数学是不可学好的科目”的想法。这样还可使有些后进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进一步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的论文】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改正错误的几点做法10-27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9-14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11-08
简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0-15
论如何让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07-01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0-30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10-22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07-19
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培养之我见的论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