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个案策略
一、角色情节实现游戏化
二、传统游戏来加强游戏性
三、角色扮演游戏化
四、情境设置游戏化
五、直接诠释歌词的身体动作游戏化
六、角色扮演+身体动作游戏化
七、日常生活+游戏身体动作游戏化
八、情境+动作组合造型游戏化
九、故事+身体动作游戏化
十、运用图谱游戏化教学
十一、运用声势游戏化教学
十二、声势+图谱+身体动作游戏化教学
十三、舞蹈配打击乐游戏化教学
个人随想:
关键词:农村民办幼儿园,小学化,个案调查
一、小学化内涵及现状
幼儿园 “小学化”倾向是指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没有按照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人为地拔高了幼儿教育的层次,将小学教育的模式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现象。
据笔者调查了解,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村幼儿园由于资金、观念等问题的限制,根本无法按照相关政策的规定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Z幼儿园是笔者所调查的一所农村民办幼儿园,由夫妻两人创办,收取周边村子的适龄幼儿,挤在一栋狭小住宅楼内,但学费较低,每天学习简单的拼音、加减法等,有家庭作业。农村民办幼儿园处境的尴尬,使得人们对它的定位停留在小学与幼儿园之间,虽然招收的是3 - 6岁的学前儿童,但却按照小学模式进行运营。
幼儿园 “小学化”倾向集中体现为幼儿园环境小学化以及幼儿园课程小学化。
( 一) 幼儿园环境小学化
依据惯例幼儿园都设在清洁、安全、安静、无污染的地区,房屋应深入院内,离开街道一段距离,避免噪音的干扰。同时幼儿园应有足够的活动场地,以便进行户外活动,使幼儿充分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锻炼身体。
笔者所调查的Z幼儿园紧邻马路,设在一栋四层楼的居民住宅楼内,没有院子,附带地下室,地下室低矮黑暗,一旁堆满杂物, 空出的场地用作幼儿舞蹈场地。一楼为幼儿园大厅,主要是接待幼儿入园,其面积不足70平米。二、三、四楼为大、中、小班教室。
根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配备适合幼儿特点的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具以及必要的教具、玩具、图书和乐器等。
Z幼儿园没有投放玩具,也没有可供幼儿玩闹嬉戏的院落,一般站在教室走廊或者楼道走廊进行简单健身操或者手指操。所有教室统一刷成白墙,正前方放置一块大黑板。除小班外,其他班级都整齐排放着木质长条桌椅( 桌椅棱角明显) ,每张桌子挤四个幼儿, 教室狭小拥挤,每个班级大约容纳四十个幼儿。教室内只摆放桌椅,没有电视、饮水机,也不设置活动区角,教室布置单一空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保证幼儿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和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而Z幼儿园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害怕幼儿外出受伤,不设户外活动,幼儿每天的活动时间除了课间的上厕所时间就是每天上午的二十分钟早操时间。教室和楼道太过狭窄,不允许幼儿追跑打闹。每天幼儿的大部分时间就在室内上课。
( 二) 幼儿园课程小学化
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小学化以及教育方式小学化。教育内容小学化是指幼儿园重教轻保,只注重知识传授, 不重视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教育方式小学化是指幼儿园一贯采取灌输式教学,且课程内容偏难,记忆内容较多,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就教育内容而言,Z幼儿园园长为大、中、小班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小班阶段认识26个拼音字母,10以内的数字; 中班会写26个拼音,会简单的加减法; 大班要求会写自己的名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该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是数学的心脑算,从中班开始进行心脑算的学习,要求幼儿基本掌握,难以赶上进度的幼儿会被园长要求退班或者再多读一年中班。
就教育方式而言,Z幼儿园采取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儿歌、 童谣会重复不断地要求幼儿朗读、背诵,拼音、单词、数字每天安排成作业要求写多遍,数学加减法在课堂上布置当堂进行算术,美术课则是纯粹的 “临摹”,所有的课程不带任何趣味性的只是一味单调的读、写、算。此外,该园还实行分班制,从中班开始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进行考试,以此区分优等生和差等生。到了大班,优等生被集中分到一个班,由园长亲自带班,以确保该园生源质量。
Z园的特色在于超龄的知识传授,迎合家长需求,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且收费较低,因此吸引了不少家长。甚至一到中班、大班会有来自其他幼儿园的 “转学生”。除小班外,中大班每天安排六节课,上下午各三节,中班每节课三十分钟左右,大班四十分钟,依据教师上课情况有所调解,期间除了上厕所和做早操, 没有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大部分时间在教室写拼音、做算术题、上课,每天还会安排家庭作业,并且要求家长检查签字,没有做完作业的会被教师体罚。幼儿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识、记、 写、背,从小班开始为他们升小学打基础。
二、农村民办幼儿园 “小学化”的危害
卢梭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造就的只是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迫使幼儿过早地接受超出其理解范围的知识,其结果可想而知。 “老态龙钟”的幼儿不仅是指幼儿的身体受到 “小学化”教育的摧残,更为严峻的是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 一) 幼儿园 “小学化”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幼儿园阶段, 幼儿各种身体器官正在发育,肌肉组织易疲劳,持久力差,骨骼较为柔韧不够坚强,容易变形。 “小学化”的幼儿园桌椅多为尖锐棱角的木质桌椅,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容易发生磕碰。而且长时间的待在教室上课,趴在桌子上书写,不仅不利于幼儿骨骼发展造成驼背,还会造成幼儿假性近视。
( 二) 幼儿园 “小学化” 扼杀幼儿学习兴趣。对于幼儿来说,学前阶段本应是培养各种兴趣,尽情玩耍的年龄,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发现,而强制、命令性的学习使幼儿被动地、机械地吸收知识,大量的练习、识记、背诵让幼儿过早地体验了学习负担。教师用拼音、文字、数字等符号直接替代具体形象的图画、视频、玩具,课程枯燥无味,方式单调无趣,无法吸引幼儿兴趣,只一味逼迫其学习,久而久之,幼儿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恶心理。
( 三) 幼儿园 “小学化”影响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3 - 6岁是幼儿各种能力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幼儿压抑天性,顺其自然,才能使幼儿的能力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强制灌输给幼儿知识,强调死记硬背,抹杀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制造所谓的 “学习工具”,但是这种学习模式下的幼儿在刚升入小学时优势较显著,但这种优势在升入三、四年级后逐步减小、消失,反之幼儿阶段没有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的学生更容易后来居上,凸显优势。
三、幼儿园 “小学化”的弥补措施
幼儿园 “小学化”倾向并不是沧海一粟,它广泛存在于中国各大中小城市,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表现更为直接。笔者本次调查的Z幼儿园只是千千万万幼儿园中的一个缩影, “小学化”现象并不是书本上一个简单的名词,更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一种现象,纠正这种 “小学化”的倾向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幼儿园的投入,更需要家长的支持。
( 一) 就政府而言。首先,应设置专门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 《幼儿园准入标准》,规定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最低标准,同时取缔一批违规乱设的幼儿园。在财政上扶持农村民办幼儿园,帮助民办幼儿园改善园所环境,设置简单的活动区域,配备适合幼儿特点的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具以及必要的玩教具、图书和乐器等。提高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可在原本的工资基础上国家进行补助,以薪资优势吸引素质高、学历高的教师,从而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其次,对幼儿园园长及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多接触国内外学前教育先进思想,学习先进园所旳办园经验,纠正其 “小学化”倾向。最后,有关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各个农村民办幼儿园定期进行检查,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处理,取缔不合格的幼儿园。
( 二) 就幼儿园而言。幼儿园的 “小学化”倾向归根结底是在迎合家长需求,家长 “超前教育”的思想使得各个幼儿园打出 “小学化”的招牌来吸引家长,因此,幼儿园需要做好家长工作,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 “小学化”的教育带给幼儿的伤害,说明正常的幼儿园教育所带给幼儿的益处。为了打消家长的忧虑,幼儿园用 “入学准备”代替 “小学内容”,也就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对幼儿进行作息时间上的改变,使其更接近小学,可适当延长上课时间,增多上课次数,进行一些益智游戏等等。同时幼儿园加强与小学的合作,让幼儿参观小学,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多进行一些 “我当小学生”的活动,让幼儿从心理上开始转变。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加一些书写练习的内容,为幼儿以后的书写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高桂梅.农村幼儿园教育中“小学化”现象研究——对Y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考察[D].云南师范大学,2011.
[2]黄燕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个案研究——以福州地区A私立园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53-01
语文学习对个人人文素养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由于涉及最基础的拼音和汉字书写规则等教学内容,其基础性更是不言而喻。如此重要的学习内容,要被年龄小,注意力高度不集中,思维发展水平低,生活阅历浅的小学生彻底吸收掌握,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幸的是,小学生有着鲜明的年龄特点,他们爱动、好玩,参与性和表现欲均极强,这为我们顺利展开教学奠定了基础。因为我们可以从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出发,在小学语文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实现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上又该如何使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呢?对这两个问题,笔者进行了数年的考察思量,在总结自己教学经验及借鉴他人方法的基础上,现浅谈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游戏化教学知多少
要了解什么是游戏化教学,我们需要从游戏说起。游戏几乎是人人都参与过的 ,每一个游戏的开展,都离不开脑力和体力的完美结合。但从本质上而言,游戏是“玩”的一种,它可以让人放松身心,提升智力。而游戏教学法则是在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游戏,传递知识,启发思维,开启想象,促使教学目标高效达成。不过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游戏化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片面地以为,游戏化教学就是单纯地开展游戏,娱乐学生的身心;游戏化教学就是满堂全是游戏,学生参与度越高,掌握的知识也就越多……其实,出现这些误区,皆是因为广大教师没有认识到在游戏化教学中,游戏仅是知识与探究的载体,游戏是形式,重要的是内容;没有认识到我们不是为了开展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由此可以概括出,游戏教学法不是娱乐,它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的同时,渗透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提升课堂趣味性,打造高效课堂。
二、游戏化教学策略
1、课前游戏激兴趣
游戏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趣味性强,一旦开展,便可以短时间内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结合游戏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课上课之初,利用游戏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引出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引领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这一课时,我便在上课前五分钟来到了教室,然后对学生说:“我们今天要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大家两人一组,一个同学利用一分钟时间,在我们教室100米的范围内隐藏好自己,而另一个同学则需要在1.5分钟的时间内寻找隐藏者。隐藏者被找着,则寻找者可得一个奖励星。若寻找者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找到隐藏者,则隐藏者可以得到一个奖励星。上课铃声一响,大家必须教师集合。”此话一出,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了,他们说:“这不就是“捉迷藏”吗?我们最喜欢玩了。”随着我喊“开始!”负责藏好自己的同学一阵跑动后,不见了踪影。而负责找的同学在1分钟后,也迅速踏上了寻找之路……上课铃响前,学生陆续回到了教室。无论是否得星,他们都一脸开心,我此刻趁机说,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捉迷藏明星,它的隐藏术棒极了。大家想知道它是谁吗?由于刚亲身经历了捉迷藏的游戏,学生都格外想知道究竟谁的隐藏术如此厉害,于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是我在多媒体上呈现了一条卡通小雨的形象,并说:“这条小雨隐藏术最棒!大家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北风和小鱼》,看看它们是怎么捉迷藏的,好吗?”这样一来,游戏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游戏真正服务了教学,并使课堂趣味盎然。
2、课中游戏破难点
游戏种类多样,这决定了它在小学语文重难点突破方面也可以大显身手。通过开展游戏突破重难点,最大的优势是水到渠成,不着痕迹,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采用反复练习法突破重难点带来的枯燥乏味,真正做到“逼”学生学向学生要学的转变。
例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猜字谜游戏。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5名代表上讲台对教师预先精心设置的谜语展开PK大赛,哪组抢答到的正确率最高为获胜组,可以在班级公示栏插一面红旗。随着字谜“比左正向反,比右却相同。”“昨日不见人来。”“两人离别,一直泪水滴滴。”……的呈现,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夺得那面小红旗,学生几乎将所学的汉字都从大脑里翻了一遍,一个个谜底揭晓了,这些汉字也被学生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游戏化教学,使枯燥的汉字学习变得灵动有趣。
3、课末游戏巧拓展
游戏不仅可以在课前和课中为教学增色添彩,在课的末尾它一样有用武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设课末游戏,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拓展延伸的重要。不过,我们要把握好课末尾游戏的长度,最好能实现灵活收束。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梦圆飞天》时,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实现,让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他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为了让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得到合理释放,我开展了“我为祖国点赞,中国梦由我践行”游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的同时,学生就地取材传铅笔,歌曲每唱到“中国”的字眼,音乐暂停,铅笔在手的学生站起来说自己的梦想和对祖国的祝福以及自己愿意为思想中国梦做些什么。这一游戏升华了《梦圆飞天》一课的主题,完美地为这一节课画上了句号。
总之,游戏化教学的开展需要我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课制宜。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尾,游戏化教学都可以有所作为。让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游戏化教学,让它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添活力、加趣味、增实效。
参考文献:
[1] 张昌海.小学语文如何开展游戏化教学[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07:79
音乐活动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是他们和周围世界互动、学习的基本方式,在游戏中孩子们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对其运动器官的发展,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以及个性品质的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能真正满足幼儿对音乐元素学习的需要,将游戏做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融入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气息、获得音乐知识;在学习中体验游戏过程的快乐,孩子们得到的不单单是美的体会,更是在智力、身体、个性、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开园至今,我园始终坚持“全面育人发展特色”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教学实践的研究,我们发现在音乐活动游戏化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化与低效化等问题。关注游戏的外在形式忽视游戏的基本精神;注重教师自身的教育意图忽视幼儿的需求与能力差异;注重游戏的情境性忽视挑战性与创新性等等。我认为,导致上述问题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教学目标的制定简单、教学内容的选择单调、互动形式的手法单一所导致的。教师们只有明确游戏的核心特性,尊重儿童的文化需求与个体差异,选择多元化的音乐活动内容,将游戏与音乐有机融合,不断提升教育机智与教学个性,才能增强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只有注重指导与策略,才能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一、明确游戏活动的核心 游戏包含着丰富的快乐体验,乐趣是游戏必须具备的品质,是游戏的内在功能,正是源于游戏的兴趣性、自主性、愉悦性、活动性的特征,幼儿才能在游戏中成为真正的孩子。只有在教育活动中保持游戏的这些特质,才能培养富有游戏性的儿童,这是儿童发展的原动力,音乐、游戏、儿童因为快乐而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与快乐的体验密不可分,因此我们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干涉、限制幼儿的行为,应当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准备材料,让他们在自由、自在、自主的游戏化音乐活动中,享受快乐的音乐之旅,追求身心的愉悦与成长的幸福。
二、尊重个体差异的需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我们要始终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原则。幼儿有着自己的文化,有着自己的逻辑、规则与独特的文化需求。游戏,作为儿童生活和儿童文化的一个自然而重要组成部分,它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幼儿生存的一种状态。整体感知和反应、诗性逻辑、游戏精神构成了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3-6 岁的幼儿正处于感觉探索阶段,成人应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感觉探索,以培养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最终促进幼儿游戏性的发展。
我们必须顺应幼儿的特点与需要,把游戏、音乐、情境等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整体性的感知与个性化的表现。如“一条小鱼游来了”是小班孩子们的“最爱”,每次进行歌表演他们都乐此不疲,孩子在游戏中喜欢夸张自己的动作,有节奏地四处穿行,表情动作生动可爱,由此孩子的情绪得到了最大愉悦。
三、强化音乐与游戏的融合
适宜、有效的游戏化音乐活动追求的是幼儿、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倡导以幼儿主体体验的游戏方式,其快乐来源于幼儿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的各种合理需要得以满足,追求的是“游戏音乐,健康成长”的主旨。
首先,教师需克服教学目标过于简单、直接。避免游戏与音乐简单而生硬的黏合,甚至相互对立等现象的发生,教师要将音乐活动的目标定位于即时性的技能学习与表演,关注幼儿的整体存在,将全面和谐、快乐成长作为最终目标,以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活力。第二在组织集体性游戏化音乐活动时,我们教师在内容的选择、情景的创设、活动的组织环节中,多从教育的角度有更多的预设,尽可能的丰富互动形式,给孩子提供自主、自由的表现空间,引导幼儿保持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同时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三教师必须注重研究幼儿在自然游戏状态下的音乐学习方式。没有生硬的教唱、指令和辅导,只有自然的生活情境与快乐的游戏情趣中,符合自己的能力与意愿挑战,与同伴间自由灵活的交往、互动才能激发幼儿持续的积极参与。如《丢手绢》、《马兰开花》那样,幼儿完全是在不知不觉的游戏状态下学会歌唱、学会游戏与动作,并享受其中的音乐审美、随乐运动以及与同伴间的快乐交往。
四、提升师者的智慧与个性
教育是一种智慧,一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教育智慧,这种智慧并非是自然禀赋我们师者的素养,而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学习、反思、锤炼、提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游戏化音乐活动的组织需要教师运用多元的教学智慧,为孩子创设开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提供更多的自主自由选择与表达的权利与机会,及时发现幼儿富有创造性与个性的音乐表现方式,适时适当的予以赏识与鼓励。
富有教育智慧师者从不否定孩子,他们常常都是把“你的想法怎么这么特别呀!”、“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乖孩子”等激励幼儿的话语挂着嘴边。当幼儿遭遇困难时,又能巧妙地帮助他们化解尴尬,找到学习的窍门与成长的乐趣。如一些幼儿创编“机器人”动作时只作手部动作,教师用“我忘了把机器人腿上的开关打开了”这样的话语巧妙提示幼儿; 当幼儿动作不协调时,教师一拍脑袋“哎呀,我忘了,机器人出厂时要先检验调整的”,就巧妙化解了幼儿的不安,并开心地在教师的帮助下改善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表现力。
适宜与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还需要富有游戏性的教师。利伯曼关于教师所应具有的个性特征的研究表明,教师应具有幽默感、快乐和笑声、热情、积极参与、灵活、想象等八种良好的个性特征。我们可以看出这其中有半数以上与游戏性有关。幼儿教师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热情、幽默、风趣等良好个性,为游戏化音乐活动注入更多的笑声与乐趣,从而感染与打动孩子,有效提升活动的游戏活力。
游戏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任何一种旨在消遣时光或寻求娱乐的活动。本文所说的“游戏”是指一种与小学数学教学有关的活动,即数学游戏。它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智力娱乐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明显提升。下面本人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游戏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10的分解与合成“时,一开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猜一猜的游戏,教师的手里拿了10张卡片,然后让一名学生从教师手心里拿走一些,教师再通过自己手中卡片的个数,很准确地就猜出那个学生拿走的个数。学生很自然地感觉到”老师真的好厉害“,怎么每次都猜对了呢?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就告诉他们:”在学完今天的知识之后你们就会变得和老师一样聪明了,你们愿意学吗?“这样很快就引起了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他们一个个都坐得很端正,注意力也很集中,很快掌握了玩的技巧,然后小组之间再进行猜一猜的游戏,学习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数学游戏要选择具有现实性、趣味性的素材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过程,他们思维具体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对具体事物认识比较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戏素材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出发选择具有现实性贴近学生认识水平相关。学生在生活中容易接触的东西出发寻找趣味性的游戏素材,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以激发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中教师可设计做游戏找规律: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扑克吗?老师这里有六张扑克牌,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出示Q、J、K、Q、J、K 六张扑克牌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又摆出 Q、J 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下一张老师摇摆哪张牌吗(K)请一个人到投影前摆出 K再往后摆,你知道怎么摆吗?为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扑克牌是学生最熟悉的素材学生非常愿意参与这样的游戏激发学生通过游戏探索新知的兴趣,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三、在游戏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打电话”这一个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开展“打电话”的游戏。让学生在电话的对话之中交流学习的感受,并在打电话的情境中掌握和巩固知识技能。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老师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对学生说:“我这个电话打给小泽,请问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小泽也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回答说:“19里面有一个十,9个一。”然后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做这个游戏。这样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掌握了11~20中的每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又使学生在这个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规律;还可以在游戏中比比谁打电话打的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的游戏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知识,学得轻松又愉快。
四、有机游戏软件的应用
当前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各种游戏软件不断开发,这些益智类的游戏软件和小学数学的关联性很强,同时侧重于小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设计中,应当注重手机游戏软件的应用。由于这一代的小学生较早接触了手机,对于手机有较强的熟悉度,可以灵活掌握手机软件的操作,方便游戏性教学的开展。例如,教师可以把连连看游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图案的分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数字的算数能力,让小学生在游戏氛围内接受相应的数学知识,在紧张的游戏气氛中增强思维反应能力。
五、提升教师水平,发挥角色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虽是课堂的主要角色,但仍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游戏并不是让学生毫无限制地在课堂上撒野,而是教师要课前设定好一定的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在游戏化的教学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和引导者,需要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游戏,在兴趣中实现课堂效率的飞跃。另外,教师还是游戏活动的管理者,学习环境就是在游戏当中,在这样的在线游戏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作为共同的参与者,要与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平视,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加以解决。
一、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游戏伴随着幼儿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老一辈教育家陈鹤琴明确指出,幼儿的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可见,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以其自身的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等特点,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幼儿早期就是游戏的时期。童年的游戏不仅带给幼儿快乐,而且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促进各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通过游戏可以去影响幼儿的自我发展,解决发展中的冲突和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技能等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近几年,许多受成龙成凤的高期望值制约,或受某些舆论的宣传影响,或因虚荣攀比之心作祟的家长们教育观念的错误,认为幼儿园应该像小学那样教孩子大量的知识。甚至一些小学老师也有类似的错误信息反馈,把上没上过学前班、掌握知识的多与少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这样一来,导致各个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影响,陷入了困境,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有了小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的客观规律,也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是建立在幼儿爱游戏、好嬉戏的天性需求和发展特点之上的。然而,要想实实在在地落实这句话,却不容易。为此,我园坚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全区以园为本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我园制定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依据,继续坚持奉行科研兴园的教科研理念,从我园实际出发,引领教师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将游戏与课程紧密融合,向目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挑战,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上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充分有效地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一精神落到实处,将《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作为我园上学期园本教研工作的主题内容,进行了为时半年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的意图与目的
为配合全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扎实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园教师教学即教研的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特开展此项活动。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计划具体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教研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我园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我园教师的迅速成长。
2、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游戏内容,总结有效的教学游戏化经验,提高我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品。
3、真正实现幼儿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有机统一,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4、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精神,探索更加有效的园本教研模式。
三、活动的方式与流程
本次教研活动采用由教学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研讨、反思——教学再实践——教学再研讨、再反思——经验总结这样的研讨方式开展,基本过程如下:
(一)活动的部署和理论的准备
第一步:启动教研,总体部署。活动开始前我园召开园务会议,认真研究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和具体部署,明确了教学游戏化的组织与程序,参加活动的人员范围与时间安排,评价的标准与要求,研讨活动的步骤及各步骤具体负责人。
第二步:培训先行,学习理论。活动启动后,由教研主任集中本次教研活动的全体教师,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教学游戏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教学游戏化的定义、教学游戏化的发展阶段、为什么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活动、游戏在教学中的定位、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关系、教学游戏化与游戏化教学的区别等等。(该理论资料略见附件一)
(二)活动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以平行班教师为研讨小组共同体,(即小、中、大班,),确定共同体组长,实施分组研讨。要求:各小组先完成各组执教教师的推荐,然后由执教教师设计活动教案的初稿。接着共同体针对初稿教案从不同角度研讨教研主题《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从而完成对初稿教案的共同修改,确定一稿教案。以小班组为例:推荐我来执教,我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小班健康活动《人体轱辘辘》。共同体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经过共同研讨,分别从以下8各不同的视角来共同研讨《人体轱辘辘》的初稿教案:
1、执教教师从自评角度研讨;
2、共同体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来研讨;
3、从活动各环节的设计和过渡来研讨;
4、从活动评价的角度来研讨;
5、从教师角色的转换来研讨;
6、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来研讨;
7、从教师在组织教学游戏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来研讨。通过共同体成员从以上8个角度的共同研讨,确定了《人体轱辘辘》的一稿教案。(初稿教案详见附件二、一稿教案详见附件三)
第二步:由各小组推荐的执教教师执教一稿教案的活动设计,之后,在共同体组长的组织带领下,各小组成员就执教活动中的视角共同反思执教中的问题,总结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一稿教案的修改,确定活动的二稿教案。仍以《人体轱辘辘》为例,经过研讨、反思,确定了《人体轱辘辘》的二稿教案。(二稿教案详见附件四)第三步:由各小组执教教师执教二稿教案的活动设计(以《人体轱辘辘》为例,参看活动实录光盘附件)。之后,在共同体组长的组织带领下,各小组成员就执教活动,继续从不同的视角进一步反思执教问题,总结出更加丰富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四步:各小组在集体反思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一稿教案和二稿教案,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阶段性经验小结。(以小班组为例,详见附件五)
第五步:小、中、大三个平行小组分别围绕主题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做经验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成长与快乐,实现教师集体共同成长。第六步:教研主任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小结。
四、活动的效果
(一)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转变了。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学相长的教学游戏化精神,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最基本活动其寓教于乐的价值所在。
(二)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园的整体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紧随本次教研活动之后我园开展的全体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每一个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开展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较以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陈静老师的数学活动《学习9的组成》、吴晓梅老师的美术活动《数字变变变》,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原来数学活动、美术活动也可以上得如此轻松、如此有趣味。活动始终都充满了游戏氛围,孩子学的是那么轻松,老师教的是那么快乐。
(三)随着我园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都切身地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比以前更快乐了。他们不再惧怕、讨厌上集体教学活动,每次集体教学都特别期待、特别开心。在他们看来,每一次的集体教学活动就是老师带他们做游戏、开心玩耍,学与玩的有效统一,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着。
(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一个凝聚力很强的教研团队、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和一个扎实有效的教研模式。在教研活动中,执教教师通过试教,一次再次地修改教案,再试教再修改,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每一次的修改都凝聚着同伴的心血和智慧。每一位教师都明白:自己的成就和进步,离不开同伴的指导和帮助。而我们形成的教学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研讨、反思——教学再实践——教学再研讨、再反思——经验总结这样的研讨方式非常扎实有效,在今年7月份的全区园本教研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得到了现场专家、同行们的一致好评,为我园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五)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具的准备、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游戏化经验,为以后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以小班组为例,详见附件五)
(六)尽管教师们已经体会到、意识到了教学游戏化的作用和意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迷信游戏化。游戏化教学的大力推广使老师们对其盲目推崇,却没有真正内化。因而片面认为只要有一个游戏的情境,就是教学游戏化了,却不管它是否实用有效。事实证明,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适合创设一个游戏情节。有时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或朴实简洁、干脆利落也是一种教学魅力。花时间创设无效的游戏情节,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探索。对此,教师应真正理解教学游戏化的根本目的——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应根据活动特性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应从有效性出发,杜绝一切形式主义。
2、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内涵。不少教师还是不可避免的过度关注形式,关注一些外在的东西。过多考虑形式是否新颖、是否花哨有趣,从而使我们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如幼儿的情感体验、文学艺术作品隐含的教育价值、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等。比如在《调皮的太阳》这一活动中,教师追求的是形式的花哨、教学氛围的热闹,却没有对《调皮的太阳》这一首散文诗进行透彻的分析,无法抓住教材的真正内涵,导致整个活动热闹有余,体验、感受不足。因此,我们应掌握好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关注教学游戏化中游戏情境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深入剖析教材,挖掘教学内涵,使游戏与教学相辅相成,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3、重教师教,轻幼儿学。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思想上我们的教师已充分理解了以幼儿为主体。但在实际教学行为中,却仍表现出重教师教,轻幼儿学。我们会去精心设计游戏情节,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忽略了幼儿的发展需求;我们会充分考虑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却忽视了这些都应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我们会把活动预设好,却不给幼儿生成的空间。
因此,教学游戏化应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从幼儿的已知出发,从幼儿的学情出发。教师只有深入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尊重他们在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学习经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才能使教学游戏化落到实处,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总的来说,教学游戏化应该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教学的结果,它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联结点上,将游戏与学习统一起来。
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游戏化策略中,让我们以一个西方哲人的话来作为该活动的结束语吧:要求一个孩子在游戏之外的某种基础上进行工作,无异于一个蠢人在春天摇晃苹果树而向往得到几个苹果,他不仅得不到苹果,还会使苹果花纷纷落地,本来渴望在秋天得到的果子也就无望了。附: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教学研讨活动实录光盘一张——《人体轱辘辘》 附件一:(理论学习资料)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定义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教学游戏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辅助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解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师出示一几何图形,对幼儿说我请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接着要求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特征,并找出周围环境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游戏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
第二阶段为组合期。在这一阶段,教育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游戏逐级成为教学环节之一,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如在中班的认识数字6的活动中,教师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字卡片去送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礼物,以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游戏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但在此阶段游戏仍然受到教师的直接控制,游戏的目标、规则、时间、次数仍然由教师统一安排。
第三阶段为融合期。这一阶段游戏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和恰当的运用,教师把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成几个游戏之中。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戏,幼儿要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拾起5粒豆豆后迅速跑回来,这一游戏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对数的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
第四阶段为整合期。这一阶段教师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游戏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游戏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
三、为什么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活动? 落实《纲要》精神,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游戏在教学中的定位 游戏在教学中是一个漂亮的包装,但不是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个手段。
五、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关系
非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途径而非唯一的途径。
六、教学游戏化和游戏化教学的区别
幼儿园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和游戏的结合,也就是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现实中的这种结合和转化,主要就体现在游戏要教育化和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
游戏的教学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便落实在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学的游戏化——这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具体就落实在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附件二:小班健康活动:人体轱辘辘(初稿)活动目标:
1、用侧身滚动的方法模拟某一滚动的物体,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验物体滚动的感觉和滚动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适合滚动的场地、节奏鲜明轻快的音乐、粘有双面胶的各种果子、滚动的物体(各种易拉罐、瓶子)、小刺猬头饰若干。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大家一起来做操
师: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做操,活动活动身体吧!摆摆手呀摆摆手、摇摇头呀摇摇头、抖抖肩呀抖抖肩、扭扭腰呀扭扭腰、弯弯腿呀弯弯腿、转转脚呀转转脚,锻炼身体真正好!(教师带幼儿活动两遍)
二、探索物体滚动
1、教师出示一个易拉罐,启发提问幼儿。
师:易拉罐是怎么走路的?你能让它走路吗?(请个别幼儿尝试)。
2、教师出示一个瓶子,启发提问幼儿。
师:瓶子是怎么走路的?你能让它走路吗?(请个别幼儿尝试)。
3、全体幼儿自由探索易拉罐和瓶子的滚动,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师:这几个小朋友真能干,都让小易拉罐和瓶子宝宝走起路来了。老师这还有很多易拉罐和瓶子宝宝,我们都来试试,看能不能让它们也走起路来!
4、结束活动。
小易拉罐和瓶子宝宝们都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休息吧!三、滚动身体
1、引导幼儿探索身体的滚动。
师:刚才我们让小易拉罐和瓶子宝宝们走路了,它们都能轱辘轱辘地滚来滚去,它们真能干!我们的身体宝宝也想像它们做做轱辘轱辘的游戏呢!你们能让你们的身体宝宝也能像易拉罐和瓶子宝宝那样,轱辘轱辘地滚来滚去吗?(请个别幼儿示范)
2、启发提问幼儿探索其它物体的滚动。
师:除了易拉罐和瓶子宝宝,还有什么会轱辘轱辘地滚呢?(请个别幼儿回答并示范滚动的方法)
3、全体幼儿自由探索其它物体的滚动,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想让你的身体宝宝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都去轱辘轱辘地滚一滚吧!(引导幼儿说:我变成了**轱辘轱辘滚,如,我变成了苹果轱辘轱辘滚)
4、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都滚累了,快到老师这来休息一下。
5、教师提问小结。
师:谁来告诉老师,刚才,你变成了什么在地上轱辘轱辘滚呢? 小结:哇!原来你们可以变成怎这么多东西轱辘轱辘滚呢,你们的身体可真灵活呀!
四、游戏:小刺猬背果子
1、师:有一天,小刺猬发现地上有一大片果子,它准备把果子运回家留着过冬吃。小刺猬是怎样运果子的呢?(引导幼儿知道小刺猬是通过滚动身体,用背上的刺把果子扎到身上运回家的)
2、师:果子太多了,小刺猬一个人运不完,我们也来学一学小刺猬,用身体去滚果子,帮它把果子运回家吧!(要求:不要用小手帮忙捡果子,只能用身体来滚果子。)
3、教师给每个幼儿戴一刺猬头饰,带幼儿一起去背果子。
4、师:哟,你们滚到的果子可真多呀,我们互相来数一数吧!
5、师:嗨哟,嗨哟,我们帮小刺猬把果子运回家喽!附件三:小班健康活动:人体轱辘辘(一稿)活动目标:
1、用侧身滚动的方法模拟某一滚动的物体,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验圆圆的物体滚动的感觉和滚动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适合滚动的场地、节奏鲜明轻快的音乐、粘有双面胶的各种果子、滚动的物体(易拉罐)、小刺猬胸饰若干。活动班级:小一班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轱辘操》
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来跟妈妈做做轱辘操,锻炼锻炼身体吧!(教师带领幼儿手臂弯曲,按儿歌节奏前后环绕,做手部轱辘操:轱辘轱
辘一,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轱辘轱辘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我和你来做游戏。)
二、尝试玩易拉罐,体验物体滚动的感觉。
1、孩子们,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轱辘玩具。你们看,是什
么?(易拉罐)小易拉罐啊,看我们做轱辘操玩得真高兴,也想轱辘轱辘玩呢。可是它没手没脚,谁来帮帮它?
2、看小易拉罐轱辘轱辘滚地多开心呀,我们都来帮它们轱辘轱辘玩吧!
三、滚动身体
1、小易拉罐轱辘轱辘滚累了,我们来送它们回去休息一会吧!
2、除了小可乐罐,还有什么可以轱辘轱辘滚呀?(……)你来学……轱辘轱辘滚一滚!
3、哇!原来你们可以变成这么多的东西轱辘轱辘滚,你们的小身体可真灵活呀。现在,你们向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都去滚一滚吧!
四、游戏:小刺猬背果子
1、有一天,小刺猬发现地上有一大片果子,它准备把果子运回家。小刺 猬是怎样运果子的呢?
2、我们也来学一学小刺猬吧,用身体去滚果子,小手不要帮忙哦。(幼儿手脚着地或手膝着地向前爬,看见果子就侧身翻滚使果子粘到背部。)
五、结束活动
你们滚到的果子可真多呀!嗨哟,嗨哟,我们来帮小刺猬把果子运回家!
附件四:小班健康活动:人体轱辘辘(二稿)活动目标:
1、用侧身滚动的方法模拟某一滚动的物体,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验物体滚动的感觉和滚动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适合滚动的场地、节奏鲜明轻快的音乐、粘有双面胶的各种果子、滚动的物体(易拉罐)、小刺猬胸饰若干。活动班级:小二班 活动过程:
一、做轱辘操。(幼儿戴刺猬胸饰,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扮刺猬宝宝随刺猬妈妈入场。)师: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来跟妈妈做做轱辘操,锻炼锻炼身体吧!
(轱辘轱辘一……轱辘轱辘四,上滚滚呀,下滚滚;前滚滚呀,后滚滚;左滚滚呀,右滚滚,我们一起来轱辘轱辘滚。活动两遍。)
二、探索物体滚动。
1、教师出示一个易拉罐,启发提问幼儿。
师:孩子们,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轱辘玩具,你们看,是什么?!(易拉罐)小易拉罐看我们轱辘轱辘玩的真高兴,也想轱辘轱辘玩呢,可是它没手没脚,怎么才能轱辘滚起来呢,谁来帮帮他?(个别幼儿示范)
2、全体幼儿自由探索易拉罐的滚动,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师:这几个小朋友帮这些小易拉罐滚起来了,小易拉罐真高兴。看妈妈的
筐里还有许多小易拉罐,它们都想滚着玩一玩,那我们大家都来帮帮他们,和他们一起玩吧!(要求:不要滚太远,离妈妈太远了!)
3、结束活动。
师:小易拉罐滚累了,我们来送他们回家休息吧!
三、身体滚动
(一)1、引导幼儿探索身体的滚动。
师:宝宝们,刚才,小易拉罐滚的真高兴,你们想不想像他们也轱辘 轱辘滚着玩一玩呢?
2、全体幼儿自由探索模仿易拉罐的滚动,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现在,你们都变成小易拉罐在地上滚着玩一玩吧!(幼儿身 体滚动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也滚累了,快到妈妈这来休息一下吧!
四、身体滚动
(二)1、启发提问幼儿想象其它物体的滚动。
师:刚才我们变成小易拉罐在地上滚,除了易拉罐,还有什么可以轱辘轱 辘滚呢?(幼儿发散想象表述)
2、启发提问幼儿探索其它物体的滚动。
师:哇,宝宝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可以轱辘轱辘滚的东西,有的说皮 球,有的说……。现在,妈妈想考考你们:
(1)如果你是个瓶子宝宝,你该怎样滚呢?谁来做给妈妈看一看,看他像 不像瓶子宝宝。
(2)那圆圆的苹果是怎样滚的?谁来给妈妈学一学。
3、全体幼儿自由探索其它物体的滚动,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你们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都去滚一滚吧!(要求:注 意安全,不要碰撞。幼儿滚动过程中,教师个别引导提问、个别指导。)
4、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都滚累了,快到妈妈这来休息一下。
五、游戏:小刺猬背果子
1、师:孩子们,你们的小身体可真灵活呀!今天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妈妈去给你们找点吃的吧!(教师作寻找状,发现远处有一片果园)
2、师:哇!那有一个大果园,地上掉了好多成熟的果子,妈妈想带你们
去把果子运回来。想一想,刺猬是怎样运果子的,是用手抓吗?(待幼儿正确回答)
3、师:对!我们要用刚才学到的滚动的本领,来像妈妈这样做(师示范),用我们的身体来滚动背果子。
4、师:来,我们出发吧!(教师带幼儿手脚着地爬过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背果子,鼓励幼儿背多多的果子。)
六、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么真能干,背了这么多果子。走,跟妈妈回家吃果子去喽!(自然结束。)附件五:小班游戏化教学教研活动小结
本学期的园本教研主题——如何实施教学游戏化在全体教研人员的悉心研讨、共同努力下,通过三轮研课、两轮做课及有关经验总结,已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
前车之辙以为后鉴,通过这一活动的反复做课、研讨与探索,教师们初步总结出了以下六点有效的游戏化教学经验,供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一)首先要说的是,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了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最基本活动其寓教于乐的价值所在,相信大家也有同感,希望我们大家今后都能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多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寓教于乐,教学相长,从而事半功倍地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当然,在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时,游戏辅助教学、游戏组合于教学、游戏融合在教学的始终这三种教学模式似乎第三种更能体现说明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但我们认为,这三种模式并不是厚此薄彼的关系,而是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这需要我们教学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与特点有选择地运用。如果我们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有时可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采用,有时可在结束部分采用,或者在复习所学内容时用;如果教师要把教育的内容融于一个或几个游戏中,让每一个游戏都能在教学中得到恰当、充分的运用,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就采用游戏融合在教学的始终的教学模式比较有效。
(二)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教学前要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主要还是依据他们的现实生活,只要有相关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就会进入游戏的世界。如看到一个布娃娃,幼儿精神世界的爸爸妈妈等大人角色就激活了,特别是女孩就会产生佯装成人照顾孩子的愿望;再如,我在第一次执教的模仿多样物体滚动的第二次身体滚动环节,由于没有丰富幼儿有关物体滚动的生活经验,从而影响了他们动作的创造性和游戏的积极性,孩子们在游戏时表现的游戏内容较第一次模仿易拉罐滚动没有太多的区别,动作、方式还是比较单一。吸取第一次的经验,再次指教时我对赵老师班的幼儿进行了丰富相关生活经验的教学,效果就好的多。
(三)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要为幼儿游戏提供充分的玩具和材料,利用色彩鲜艳的实物或自制玩教具,真正使幼儿在教学中做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如赵阳老师的音乐欣赏课《熊跳舞》运用了可以活动四肢的木偶小熊,便于幼儿理解小熊的各种动态动作,避免了想象与教师秘方的单一空洞;还有《人体轱辘辘》中,数量充分的小刺猬胸饰,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小果子,都为幼儿尽情地游戏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四)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进入角色,从而进入到教室的教学范畴中。轻松游戏氛围的创造可以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玩教具,可以是设计一个生动、形象的游戏场景,可以是教师亲切的语言、自然的神态,也可以是教师和幼儿之间放松的身体等等,试想,那种使幼儿一定要小脚并并拢、小手放放好,坐得端端正正的要求能为幼儿提供轻松的氛围吗?
(五)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要学会如何去成为幼儿的朋友、游戏的伙伴。游戏中,教师既是妈妈,又作为幼儿的伙伴参与到游戏中,和孩子们一起滚来滚去,探索不同滚动的方法。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所信任和接纳;另一方面也调到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幼儿的求异思维,使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不是直接去求助于老师,而是自己去想办法去处理、去解决;另外,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身临其境,易于发现问题,适时对游戏进行指导,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六)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在活动中也要注意做好以下一些小的细节。
1、活动开始时,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处于受刺激、兴奋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心理、语言、形体等各方面首先进入角色,将游离在角色之外的幼儿吸引进来,如教师不能生硬地开场:小朋友,我们今天来上……课,而应使用亲切、自然的开场白,例如:孩子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妈妈带你们去玩……等言语。我在开始《人体轱辘辘》活动之前,给孩子们每人戴了一个可爱的刺猬胸饰,我也戴了一个大大的刺猬头饰,就在孩子们还不知怎么回事时,我立刻先进入角色,用亲切愉悦的口头语言和热情洋溢的身体语言告诉幼儿:刺猬宝宝们,今天外面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一玩吧!孩子们在我的感染下也很快进入了角色,状态非常好,对妈妈之后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感兴趣。
2、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个体在游戏能力上表现出的差异,尊重并认可幼儿的发现,尽可能多的鼓励、肯定幼儿的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给幼儿做参考,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适时的以角色的身份引导幼儿参与游戏,以角色的身份、启发性的语言、又目的地指导幼儿掌握技能和知识。
教师在选择创编各种游戏时, 需要考虑游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在一节集体活动中, 教师为了教学游戏化, 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 是谁? (小兔) 我们和小兔打个招呼吧!小兔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接下来, 教师组织了一个音乐活动, 那只可怜的小兔就这样一直被晾在旁边, 没有人再理会它。其实这节活动, 教师设计了一个好像游戏化的环节, 实际上与教学内容不相干。教师可以直奔主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 这样也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真正理解游戏化教学的根本目的, 根据活动特性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探索。所以, 我们在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时, 需要更多地考虑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 在游戏中进行学习, 而不能盲目推崇, 只是为教学活动戴一顶游戏的“帽子”。
二、巧用情景游戏, 在教学中学习生活
《纲要》明确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之一。我们可以将教学设置在一定的情景游戏之中, 尤其对于中班、小班幼儿来说, 这样的情景更适合他们完成学习。
比如小班健康活动《我有一双小小手》, 在引导幼儿如何体验手的用处时, 我创设并营造了这样的情景 (场地中有许多洒落的黄豆、画笔、梳子、被子、玩具等) , 教师提问:看看这里有什么?你的小手可以做什么?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提问:你的小手干的什么事情?是怎样做的?然后师幼总结:我们的小手可能干啦!它可以玩手影、系鞋带、穿衣服、梳头、叠被子、绘画等许多事情。这个环节巧妙地借助了情景让小班幼儿直观地体验了手的用处, 比教师直接说“手的用处”更能让幼儿接受。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 注重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给幼儿情境化的游戏空间, 使游戏化教学能深入、高质量地开展起来, 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课堂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三、巧寻自然游戏, 在教学中扩大范围
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 不用死的书本。大多数幼儿园每班仅有一间活动室, 且活动室里有教学区域、区角游戏、生活区等“满满为患”, 我们有的时候也应该走出教室, 比如在活动室外面的操场上, 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材料, 一些大小圆圈、房子格、橡皮筋等, 都可以让我们的体育活动迅速进入热身游戏, 而且在其他活动中, 也可以让幼儿自由自主地去玩。我们亦可以把眼光投向原野,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活的书, 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在大自然里, 你会感到天是那样宽, 地是那样广。选择一块合适的场地把幼儿带出去开展游戏化教学, 一来可以利用美丽的自然景色陶冶幼儿的性情, 二来也能使幼儿的思维活跃, 收到极好的游戏化教学效果。大自然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扩大视野、增加经验, 发展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可以培养孩子尊重事实及求真求实的科学人生态度。
四、巧托趣味游戏, 在教学中体验快乐
温馨轻松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心理上的愉悦基地, 能够让幼儿主动、积极、自信、勇敢地在活动中学习本领并提高自己。我们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应该给予幼儿的是多自主、少干预, 多动脑、少灌输, 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发现、探索、操作、提问、回答。
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中, 在导入活动环节, 我用神秘的口吻“:今天有好朋友到我们家做客, 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哦。猜猜是什么礼物呢?”神秘的礼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继续又用“见证奇迹的魔术“”分礼物”等游戏化教学手段引导幼儿不断参与游戏, 轻松地度过了一节课的时间, 引导幼儿学中玩、玩中学, 教学效果很好。又比如在《认识“1”和“许多”》教学活动中,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游戏环节, 分别是:游戏兴趣激一激、智慧大门开一开 (一次一次合起来成了许多) 、漂亮头饰戴一戴 (许多分成1个、1个……) 、可爱动物瞧一瞧 (1声和许多声) 、田里萝卜拔一拔 (拔萝卜时许多分成1条1条……送萝卜时1条1条又合成许多) 、好玩礼物送一送 (许多泡泡圈分成1个1个……) 这一系列游戏安排能使幼儿在玩玩、说说、想想的游戏气氛中充分区别“1”和“许多”, 寓教于乐。
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如果以愉悦和舒畅的情绪进行活动, 一定会有利于游戏效果的提高。作为教师, 要以饱满的情绪、激励的语言, 激发、感染幼儿投入游戏活动。注重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不断强化彼此间的情感联系。还要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各类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展示各自的才能, 使幼儿在游戏中敢想、敢说、敢做, 形成独特的、新颖的个性。
总之, 游戏化教学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 基于幼儿的学习情况等恰当进行。当我们真正恰当地使用好游戏化教学, 一定会收到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尤其是中小班的课堂教学, 更加需要游戏化教学。只有游戏化教学, 才能使学习过程充满欢乐, 富有情趣。
参考文献
[1]单中惠.福禄培尔游戏理论新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刘焱.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年02期
[3]丁海东.论儿童的游戏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01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一个活泼乱动的阶段,心智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特别是小学体育课都是让学生在室外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传统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都是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背景下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率很难提升。而游戏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一、游戏化教学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一)启发学生的智力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人脑发育与其周围环境有直接的联系,特别是心理环境可以促进智力。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启发学生的智力。而游戏化教育刚好符合这一特点,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用环境启发学生的智力,游戏的多样化、趣味性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二)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一个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身体发育也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换句话说,就是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相关教育工作者理应高度地重视与支持。在传统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只会让学生反复练习技术动作,而这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差。将游戏教学方式有效地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肢体动作,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譬如,在教学行走、跳、跑基本动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找朋友、跑跳,翻滚等游戏,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肢体动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又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应用游戏教学法,譬如,在教學中组织学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选出一个“鸡妈妈”,担任“鸡妈妈”的学生会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知道自身的重要性以及所要担负的角色,而担任小鸡的学生更会在做游戏中得知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要将游戏教学法有效地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场地
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游戏活动所需的范围,选择一块合适的教学场地,以便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由于游戏活动一般都具有竞赛性,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教学场地的安全问题,坚决避免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只有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方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内容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只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方可进行教学活动。而游戏活动如果缺少趣味性,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较浓的游戏活动,如通过变换有趣的游戏规则、评价方式等增加游戏的多样性,以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合适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理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合适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体育知识源于生活。譬如,在教学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率,而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是怎样跳的吗?谁出来展示,动作正确,老师有奖励。待学生纷纷展示过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并示范正确的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
【游戏化个案策略】推荐阅读:
游戏化管理11-11
课程游戏化研讨07-01
小班游戏化论文10-01
课程游戏化实施心得05-26
拼音教学的游戏化06-21
中班幼儿游戏化活动设计12-18
家长对课程游戏化心得体会07-07
游戏营销策略07-10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论文10-20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践论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