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精选8篇)
昨日,广东团第一组分组讨论中,当主持人介绍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来听取意见时,代表指出中央拿得太多了。更有代表直言一个镇挣了一百块,镇级自留仅有12块。广东光支援别人,自己变穷得有点过了。财政部副部长会后遭到媒体围堵,为难地回应自己无法表态,代表意见很好回去好好研究。
广东财政捉襟见肘
在会议现场,主持人介绍“财政部副部长来了”后,连任三届的女代表陈舒第一个立马接麦,直言“我们希望国家财政对广东要放水养鱼,让广东有更大能力和资金进一步飞跃”。
陈舒吐槽晒广东的难处,广东现在是“吃饭财政”,还要解决民生问题。广东的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很低,再加上江苏和浙江追赶,广东经济增长不如人,我们的危机感很强。广东财政是捉襟见肘,怎么吸引人才和重大投资项目。
“现在的财政模式是先给中央,然后再讨价还价转移下来。”陈舒说,据统计,给广东的转移支付项目平均下来才几十万元,“还导致了跑部钱进”。
广东代表年年提改革分税制
陈舒话音刚落,另一头的有“忧民哥”之称的代表贺优琳抢麦直奔加快财税改革的主题。实际上,多年来,在全国两会会议现场,分税体制改革一直都是代表最热衷讨论的问题,几乎年年都有代表提出改革分税体制。
贺优琳今年就提了还利于民、改革财税体制的建议。目前财税比例,国家和省里拿得太多。过去的分税制解决一些大事、急事起到作用,现在国家公共财政收入已达到11万亿元,到了加快财税改革的时候了。以中山市为例,一个镇挣100元,镇级财政留下的只有12元。市级财政留下18元。两级政府加起来只有30元。其余70元交给了中央和省。其中中央拿走的超过50%。
支援别人自己变穷不好
随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抢麦发言,呼吁治理空气污染。不过他刚讲完,律师代表朱列玉抢到麦又把焦点调回了分税体制。“广东改革开放走得早,感觉富,其实现在内地发展快,比我们富很多。对经济上来的省多收,对广东要少收。”
朱列玉解释,区域发展搞不上来,钱从哪里来?要么少收,要么安排专门的资金支持广东区域发展。“他还举例,广州市囊中羞涩,公务员收入偏低,他转述**代表陈伟才告诉他因为收入低,好多**提交辞职信,“经济状况很重要,总得有钱回去哄老婆。”
民营企业老板代表对分税也有意见。老板代表袁志敏也表示:“光支援别人,我们自己变穷也有点过分了”,建议财政部研究新政策。
列席会议的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在会后立马遭到媒体围堵。他面露难色,记者催他“你
总得回应一下吧”,王保安笑道,认真听取意见,带回去好好研究。代表意见很好,反映的问题客观。至于被追问何时改变,他很为难说他没法表态。
网民飞蝉队说:广东除了珠三角,粤西粤东粤北发展还很落后,大量的资金没有扶持广东的山区,却给中央拿走,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用于庞大的官僚机构高额的公费开支。一个唱歌将军儿子还没工作却开着宝马整天吃喝玩乐钱从何来?
本质上, 财税是一种国家基本政治权力的来源和配属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的工具, 这是财税问题的“根本”。弄懂了其中的奥妙, 长期困扰我们的许多谜团都会迎刃而解。可惜, 这么多年过去, 不少专家还是对追求枝节微末很卖力, 根本问题反而被遗忘了。中国长期奉行的财政理论———国家分配论, 其实是一种帝国性质的理论, 它的产权非常明确, 是国家———其实就是政府本身。在中国, 国家与政府两者始终没有分开———分开的理由和事实都未曾出现过, 以至于很多人至今还弄不清它们是否应该分开, 应当创造税收新思维的学界也没有认真地进行理论澄清。税收也远不止是一件可用的工具, 税收里有正义, 有人性, 有光明, 有善, 还有爱, 这些恰恰也是以往的税收教科书所拒绝的内容。
比起传统国家来说, 当代社会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国家的威慑镇压力量壮大到极致, 财政征敛和消耗的能力亦随之无边际地膨胀, 并不断以张扬的气势进行外部展示, 所谓“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道德经》) 的说法早就被统治者们抛弃掉了。相对而言, 民间经济、纳税的人们维护自身财产权利的能力不是更强, 而是更弱了。生活中常见凌驾于公民权利之上、任意侵犯纳税人利益、肆意损耗侵吞国家财政资源的恶劣事件发生, 说明给国家征税和用税的权力划界的必要性更加迫切, 也更加艰难了。
其实在中国, 论公共财政、税收法定主义、预算公开, 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清末就曾经大力推动这些改革, 资政院曾大幅度削减清政府1911年预算, 即使拿到现在来看也是了不起的进步之举。问题在于, 既如此, 清王朝为什么还是一步步地陷入了绝境?这样的问题, 就不是今天那些以“出谋划策”为己任的学者所能回答的了。前些日子在上海的一个会议上与同行交流时, 大家的一个共同感觉是, 公共财政在中国虽然已推进了13年之久, 却变得“越来越不像了”, 意思是我们与公共财政的距离不是越来越近, 而是越来越远了。
的确, 中国的宪政民主改革的难度, 怕是比一百年前小不了多少。表面看, 政治权力的绝对权威已逐步被淡化, 再也难以独步天下, 似乎大家都是改革的支持者, 但一到实践层面, 分歧立马就表现出来。中国改革已然失速, 面临的仍是200年前龚自珍就指出的老问题:执政者在涉及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间如何决策时总是进退失据, 最终迈不过“自改革”这一关。社会痼疾的根源其实发生在它自己身上, 却视而不见, 总觉得阻力来自他人。问题在于, 不改革体制, 你深宫大院里的皇上怎么可能知道外面街上粮贱多少?肉贵几何?手下的人是真心为民办事, 还是胡乱花纳税人的血汗钱?
伏尔泰当年在评论英国的制度时曾说, 这个国家的掌权者有足够的权力去增进公益, 而当他企图作恶时, 马上就会被别人束缚住。这就是宪政民主, 这就是“自改革”的含义。那种政党和行政体制混合不分的体制, 与社会主义无关, 与人民利益无关, 如果跟这样的体制总是藕断丝连, 旧体制便永远如附骨之疽难以彻底去除。中国最需要的是与权力社会彻底决裂, 而不是千方百计地维护它。
单就财税体制领域改革来说,更是浓墨重彩,《决定》中提出了“现代财政”的理念,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分配、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是对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论断。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财政被政府过多地作为一个工具在使用,而现代财政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从“放权让利”到“现代财政”
从财政的经典定义来看,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追溯财政的发展,其职能和定位也一直在变化和发展,但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
根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的研究,伴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迄今为止,财政发展经历了时代印记鲜明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放权让利”激发改革的积极性(1978-1994年)。
在改革初期,政府能够且真正放出的“权”,主要是财政上的管理权;政府能够且真正让出的“利”,主要是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所占的份额。
主要的措施有,在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上实行“分灶吃饭”;在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上实行“减税让利”;在税收建设制度上着眼于实行“复税制”;在与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合上,给予“财力保障”。
第二阶段,财税体制改革踏上了制度创新之路(1994-1998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也让人们意识到“放权让利”的改革不可持续,由侧重于利益格局的调整转向新型体制的建立。
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权”的原则,通过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的流转税制、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开征土地增值税,以及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税收基本规范等一系列行动,全面改革税收制度,搭建了一个新型的税收制度体系。
第三阶段,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1998-2003年)。
1994年财税改革所着眼的主要是以税制为代表的财政收入一翼的制度变革,至于另一翼——财政支出的调整,虽有所涉但并未作为重点同步进行。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及其机制为主旨的“税费改革”及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先后进入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心地带,并由此将改革带上了财税体制整体框架的重新构造之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第四阶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2003年至今)。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部署,将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布局,从而在两者的密切联系中谋划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的方案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以此为契机,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开始了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一系列操作。
当历史的节点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现代财政”理念的提出让人耳目一新,更是被提升到了国家治理的高度。
由于我国缺乏财政法治传统,财政被过度工具化,财政的职能和作用也被大大缩小。此次,将现代财政提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反映了决策层着眼于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新思维。
迈向国家治理
财政为庶政之母,国家治理需要财政作为基础和支柱,同时国家治理的所有活动也都反映到财政改革发展过程中。
那么,国家治理是什么?国家治理体系就是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包括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
著名政治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认为,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样。
其衡量标准至少有五个。一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求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公共秩序。二是民主化,即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都必须保障主权在民,所有公共政策要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体地位。三是法治,“宪法和法律成为公共治理的最高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权力。四是效率,即国家治理体系应当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五是协调,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从政府治理到社会治理,各种制度安排座位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协调,密不可分。
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的现代财政,究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建立。财政部长楼继伟认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审核预算重点应该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抓紧研究实现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逐步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此外,就是预算公开,逐步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
二是建立现代税收制度。深化税制改革的重点包括:全面推进增值税改革,推进消费税改革,调整其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加快房产税立法和改革步伐,提高保有环节的税收;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进一步发挥税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
三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事权划分是现代财政制度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在明确政府间事权划分基础上,界定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明确划分政府间收入,再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调节上下级政府、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余缺,补足地方政府履行事权存在的财力缺口,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理财为治国核心
著名财政学家熊彼特曾说,一旦税收成为事实,它就好像一柄把手,社会力量可以握住它,从而改变社会结构。无论什么时候,财政都对一国的政治和社会演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此次三中全会将财税体制改革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财政地位也得到了空前提升,在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改革的“硬骨头”越来越多的时刻,财税改革是当前的最佳突破口之一。因此,在这般寓意下,治国当以理财为核心。
天津财经大学副教授任晓兰认为,财政问题对于现代国家建构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提升了国家汲取财富和合理预算的能力,国家的权威才能得到增强;只有约束住国家征税和预算的权力,国家才能实现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另一方面,也只有将与社会成员密切相关的财政预算公之于众并允许公众广泛参与,一个成熟的社会才有可能逐步形成。
治国应以理财为核心,合于现代国家的基本理念,财政可以看作是连接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这三个系统的媒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国家财政》。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国家财政》是高一政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在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后,侧重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同时又引出了下框税收,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可以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本框的逻辑结构是:由国家必须履行好对内对外职能,引出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由国家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必要性,引出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由财政引出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和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由财政引出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进而分析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关系——最后得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生活,确定本课时需达成三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记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辩证地认识财政赤字现象
(2)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能分析为什么国家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
(3)联系实际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图文、课本和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交流讨论、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合作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青藏铁路”“神八发射”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认同财政的巨大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学习,提高科学素质,树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贡献而努力的观念。
3、教材的重难点。
本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对教材和学生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财政的作用
重点的依据:财政的作用是本课的核心知识,学生在正确认识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基础上,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培养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此外,现实生活中,国际风云变幻多端、国内突发事件、重大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在实践上,理解极其重要。【教学难点】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难点的依据:这个知识需要运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财政赤字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易混淆,而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来理解,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一学生的生活阅历肤浅、社会经验淡薄,有零散的感性材料,没有系统的理性思维,要很好理解和掌握这个内容无疑很难。
二、学情分析
1、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平常生活中是较少关注的。学生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如“财政就是钱”“财政是国家的事不关公民个人的事”等等。本课教学能起到澄清认识、明确自身的责任(依法纳税)的作用。
2、财政知识是较为宏观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也较难。这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能在情境中构建知识、情感升华,以达到知情融合。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和学生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视频、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和合作探究能力。
3、角色体验法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列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
【学法】学法的指导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要求。
本课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教学理念.四、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设计理念
贯彻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选取真实、典型、具有感染力的视频资料、生活素材,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探究、归纳、整理,以严密的逻辑结构组织教学环节。课堂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老师重在引导、点拨、理论提升,使课本知识源于实际,回归实际,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2—3分钟)
热点导入:多媒体展示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和四大工程图片,并播放“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视频。
提出问题:我国用于修建四大工程、国防、航天工程的费用由谁来提供?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服务也需要由国家来提供?
学生简单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要实现这些服务,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那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又具体用到哪里?他对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安康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国家的财政。从而引入本课教学。设计意图:通过既形象又生动的情景设疑,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展示的图片和视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第二环节 交流互动 合作探究(25分钟)
一、财政及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1、财政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简单总结出财政的含义、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的含义,并展示财政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审议的《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国家的财政是一个收入和支出的过程,并且要通过预决算来实现。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看书简单了解就可以,并且通过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身入其境进行体会。
那么国家通过哪些渠道获得财政收入?国家最后又把钱花到哪些地方去了?从而引出第二个问题:财政收入和支出
2、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看课本并投影国家财政收入来源饼状图和1995年—2012年国家财政的支出情况柱状图,并展示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总数和税收收入总数。
设问:结合课本和两个图表,可以看出国家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财政支出都分为哪几个方面?计算2012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并谈谈这一比例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财政收入的渠道和财政支出的方向非常简单,学生看书,结合图,自己就可以总结出,教师不需要讲解,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进行探究。而让学生通过计算,可以感知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得出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结论,也为下节课学习增强自觉纳税意识奠定基础;展示两个数据图,特别是展示95年至2012年财政支出情况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经济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是变化的,经济建设支出占首位也不是天经地义的,政府可以把更多的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同时,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调整,将这部分内容提到财政的作用前面让学生学习,先分析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及其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理解财政的作用,这样学生构建知识能更流畅,既有综合又有分析。
另外,这个知识点还有两个疑点也需要让学生弄明白:一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二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所以我还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活动:(1)、影响你家庭收入和你的零花钱的因素都有哪些?并分析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会有哪些?
(2)、讨论:国家财政收入是不越多越好
(3)、探究:有人认为,一个国家不能有赤字,只有“年年有余”,国家才算富有。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发言,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对发言小组进行适当评价,适时指出其知识上的欠缺,并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知识上的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设计“你的家庭收入和零花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可以从个人推及国家,引出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设计两个讨论题,一是考虑到学生社会经历少,并且受中国的家庭传统观念影响,学生会认为一个国家和一个家庭一样,存钱越多越好,借钱就意味着不好,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精神,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知识,扩展思维,为下面理解财政的作用打下基础;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相互评价,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查缺补漏,可以提高学生判断分析能力和理论概括能力。
二、财政的作用
那么国家财政在收入和支出的过程中发挥着哪些重要作用?从而引出财政的作用这一重点。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重点,我进行了以下设计,逐个突破。第一,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多媒体展示三组数据:一是“十一五”时期国家投向民生各个领域(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的财政支出数量及其取得的成就;二是 2013年国家准备投向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数量及其具体投向。三是去年我母亲住院所用费用及其农村合作医疗给报销和救济的款项数量。
请学生仔细阅读数据,并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个领域起着怎样的作用?你能不能结合身边的事例加以说明?
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在一边要注意观察和倾听,以便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和存在的问题。充分探究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从数据中提炼信息,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民生问题,然后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和升华: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设计意图:一是通过数据和身边的事例感受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二是培养学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二,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多媒体回放导入时所用的四大工程图片,并展示介绍各个工程所耗资金。同时播放歌曲《天路》。
然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1)仅仅靠个人出资能完成四大工程的建设吗?为什么?
(2)国家对四大工程的财政投入体现了财政在经济社会哪个方面的作用? 学生充分探究后,小组发言,最后教师再和学生共同进行知识上的升华:这些基础设施工程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仅靠个人投资无法兴建,只能由政府通过财政予以支持。同时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设计依据:这两个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通过学生探究分析,既能明确为什么这些工程需要国家财政支持,也为下面讲解市场和和宏观调控的知识做下铺垫,同时也总结提升了基本理论: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另外,在欣赏四大工程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获得体验。第三、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对于财政的第三方面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两类政策各自的三种类型,再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组资料:一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中央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当年中央财政赤字为2450亿元,比上年减少500亿元;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00亿元,比上年减少100亿元; 二是为了应对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经济增速下滑、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不够等问题,中央果断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制定了4万亿投资计划。然后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1)结合材料和以前学过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试分析应该怎样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谁能从经济增长速度、投资状况、物价、需求等方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加以分析?当前我国应该实施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在学生讨论发言过后,我还准备以图表的形式将不同经济形势的特点、实质及其适合采取的经济政策和具体措施加以整合比较。
设计目的:国家的经济政策理论性、操作性较强,并且学生对经济政策这一概念也非常陌生,可以说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几乎就没接触过,因此先有教师对经济政策及其各自的形式加以理论上的介绍,然后再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出答案,加深印象。而借助图表的形式来说明,直观、易懂,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试着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应该采取的经济政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进一步检验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程度。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财政的这三个作用,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以上探究和学习,归纳总结判断这三个作用的技巧,并针对每一作用再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对学生观点进行适当的概括和补充。第三环节
课堂小结,升化认识(2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哲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财政的含义和作用,知道了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了解了财政收入的4种形式和财政支出的5个主要用途,懂得了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重点探究了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三个巨大作用。
第四环节
反馈拓展
巩固提升(1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1.国家通过征税等所取得的收入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主要的有
① 税收收入 ② 国有资产收入 ③ 外资企业收入 ④ 债务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117209.75亿元,比2011年增长12.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27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119909.75亿元。与此同时,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这说明„„„„„„„„„()
A、国家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 B、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D、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3.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经济发展的水平B、货币政策 C、财政支出 D、消费水平
4.为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财政安排35.1亿元专项资金,引导中小企业调整企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这表明我国„„„„()
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C、刺激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D、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5这一作用的有①给生活困难者补助 ②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国债用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④国家发行国库券以增加财政收入()A B C D
二、学有所获 交流反思(4分钟)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交流一下这一节课自己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困惑。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何感受,为以后的教学总结经验,又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为教师课后辅导提供依据。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根据高二学生的基础状况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我进行分层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国家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 2、2013年全国财政支出预计将达到全国财政支出138246亿元,目前已经确定要大幅度增加的支出有教育投入,农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医疗机构、社保投入、保障房建设等。水利设施建设也将大幅增加,特别是加大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预警系统、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等的投入。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
第六环节
教师反思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再一点就是对教材内容的结构顺序进行了适当调整与整合,方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结束:
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2]27号
字体:【大】【中】【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精神,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通知如下:
一、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8微米(含)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经认定后,在2017年12月31日前自获利起计算优惠期,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享受至期满为止。
二、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微米或投资额超过80亿元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经认定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在2017年12月31日前自获利起计算优惠期,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享受至期满为止。
三、我国境内新办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经认定后,在2017年12月31日前自获利起计算优惠期,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享受至期满为止。
四、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五、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规定取得的即征即退增值税款,由企业专项用于软件产品研发和扩大再生产并单独进行核算,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六、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符合条件软件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应单独进行核算并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七、企业外购的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含)。
八、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其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3年(含)。
九、本通知所称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是指以单片集成电路、多芯片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制造为主营业务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并经认定取得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资质的法人企业;
(二)签订劳动合同关系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职工人数占企业当年月平均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研究开发人员占企业当年月平均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
(三)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且当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企业销售(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下同)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金额占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四)集成电路制造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五)具有保证产品生产的手段和能力,并获得有关资质认证(包括ISO质量体系认证、人力资源能力认证等);
(六)具有与集成电路生产相适应的经营场所、软硬件设施等基本条件。《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由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十、本通知所称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或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是指以集成电路设计或软件产品开发为主营业务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2011年1月1日后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并经认定取得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资质或软件企业资质的法人企业;
(二)签订劳动合同关系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职工人数占企业当年月平均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研究开发人员占企业当年月平均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
(三)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且当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金额占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集成电路设计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集成电路自主设计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软件企业的软件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嵌入式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软件产品自主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0%(嵌入式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
低于30%);
(五)主营业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软件产品拥有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材料和软件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六)具有保证设计产品质量的手段和能力,并建立符合集成电路或软件工程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提供有效运行的过程文档记录;
(七)具有与集成电路设计或者软件开发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场所、软硬件设施等开发环境(如EDA工具、合法的开发工具等),以及与所提供服务相关的技术支撑环境;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十一、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满足本通知
第十条规定条件的基础上,由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根据国家规划布局支持领域的要求,结合企业集成电路设计销售(营业)收入或软件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盈利等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实行总量控制、择优认定。
《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由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十二、本通知所称新办企业认定标准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新办企业认定标准的通知》(财税[2006]1号)规定执行。
十三、本通知所称研究开发费用政策口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执行。
十四、本通知所称获利,是指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大于零的纳税。
十五、本通知所称集成电路设计销售(营业)收入,是指集成电路企业从事集成电路(IC)功能研发、设计并销售的收入。
十六、本通知所称软件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是指软件企业从事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或嵌入式软件等软件产品开发并销售的收入,以及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等技术服务收入。
十七、符合本通知规定须经认定后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应在获利当年或次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取得相关认定资质。如果在获利次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取得相关认定资质,该企业可从获利起享受相应的定期减免税优惠;如果在获利次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取得相关认定资质,该企业应在取得相关认定资质起,就其从获利起计算的优惠期的剩余年限享受相应的定期减免优惠。
十八、符合本通知规定条件的企业,应在终了之日起4个月内,按照本通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11号)的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免税手续。在办理减免税手续时,企业应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
十九、享受上述税收优惠的企业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取消其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并补缴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一)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二)有偷、骗税等行为的;
(三)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
(四)有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二十、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其税收优惠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同时,主管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发现企业不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条件的,可暂停企业享受的相关税收优惠。
二十一、在2010年12月31日前,依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第一条规定,经认定并可享受原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可在本通知施行后继续享受到期满为止。二
十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软件企业等依照本通知规定可以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与企业所得税其他相同方式优惠政策存在交叉的,由企业选择一项最优惠政策执行,不叠加享受。
二十三、本通知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第一条第(一)项至第(九)项自2011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8年8月21日财综〔2008〕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
为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
二、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所造成的减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统筹解决,中央财政给予适当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55号)的规定,妥善安排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预算,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常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提供财力保障,不能因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而影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费保障水平。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凭借政治权力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这是过去对财政的定义, 大家都很熟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作出了新的定位, 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一重要论断, 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财政职能作用的深度概括, 将财政的定位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长期以来, 我们把财政的定位锁定在经济领域, 主要是当作政府宏观调控的杠杆和手段来看的, 甚至一度有人认为财政是一个工具。这次定位已经超出这个范畴, 是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层面构成的一个立体坐标系中进行定位:财政的经济作用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优化资源配置, 维护市场统一;财政的社会作用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促进公平正义;财政的政治作用是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可见, 财政职能作用是综合性的, 财税体制改革将成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及重要推动力。
我们认为, 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是规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中央锁定的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目标, 表面上看改的是财税, 实质上是规范政府理财行为, 是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系统性重构, 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去理解:从政府内部看, 主要解决财力统筹不足、绩效不高问题, 就是解决如何“花好钱、办好事”问题;从横向看, 主要是完善税制, 清理税费优惠政策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促进公平竞争, 着力解决政府、市场和居民分配关系不清晰、不规范问题, 也就是解决政府“越位、缺位”问题;从纵向看, 主要解决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明确、跨区域财政利益分享机制不健全问题, 就是解决“谁定事、谁出钱”问题。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是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当前与长远利益、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相结合、协同推进财税改革与其他改革等六个关系。
一、发达国家粮食产业财政金融政策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政策
近年来,为适应WTO《农业协议》的条款要求,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步从以往对粮食市场价格、出口补贴、关税保护为主,调整为以对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形式为主。
1、补贴。补贴是一国政府支持本国粮食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直接补贴构成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政府通过各种补贴计划,向农民发放的补贴约占其收入的1/4左右。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给农民的各类补贴已达到农民年总收入的50%。国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有多种方式,如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不挂钩的收入支持、政府在收入保险方面的补贴、为保护环境所提供的补贴、地区性援助、限产计划下的直接补贴等。据世贸组织统计,仅不需要削减的、可计算的年农业补贴,美国为512亿美元,欧盟为209亿美元,日本为204亿美元。与其他支农手段相比,直接补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得相对较晚,但却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它的最大优点是转移效率相对较高,受益对象非常明确,经过的中间环节少,便于监督管理,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补贴农业生产者的损失相对较少,政策实施成本相对较低。国外测算表明,直接补贴的转移效率超过50%。美国的补贴主要有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耕地休耕补贴和农业灾害补贴等三种补贴。欧盟各国主要有种植业补贴、休耕补贴和环境保护补贴。日本补贴的对象则是山区和半山区的农田,每个农户每年可享受的补贴上限为100万日元。
2、价格支持体系。美国由联邦政府授权农业部,每年规定小麦等主要粮食的支持价格,公布后全年稳定不变,价格支持政策主要有:一是粮食抵押贷款。在小麦等七种主要粮食品种的市场价低于支持价格的情况下,已同政府签订限耕合同的农民可以暂不出售,而将粮食作为抵押品,从商品信贷公司取得贷款,贷款利率低于一般贷款。如在规定期限内,市场粮价上升到超过支持价格水平,农民可取回抵押品并在市场上出售,以还本付息。二是干预性收购。如粮食抵押贷款到期而市场粮价仍低于支持价格,只要借款人提出要求,商品信贷公司就保证按支持价格把抵押的粮食收购下来,使农民的收益保持在不低于支持价格的水平。三是直接补贴。在市场价格低于支持价格的情况下,农民不愿接受粮食抵押贷款和干预性收购,政府就发给他们直接补贴。其条件是在新粮收购后的五个月,如果小麦等七种粮食中任何一种粮食的全国加权平均市场价低于支持价,生产这种粮食并与政府签订了限耕合同的农民都可向政府申请发给直接补贴。补贴金额原则上按政府公布的支持价格同全国加权平均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支付。欧盟的价格支持体系主要有干预价格、目标价格、门槛价格和月加价价格。澳大利亚则建立了保证价格制度和汇总支付制度。
3、基金。欧美等发达国家为支持保护本国粮食产业的发展,一般都建立了农业发展基金、粮食最低保护价基金、农民退休基金和出口补贴基金等。如澳大利亚设立的小麦业稳定基金是由小麦种植者捐款,政府给予资助。该国上世纪70年代前规定,当小麦实际出口价格高于保证价格一定数额时,高出部分将用于支付小麦基金;如果平均出口价格低于保证价格,其亏损由该基金弥补,基金支付不足部分则由联邦政府解决。
(二)金融政策
1、建立健全粮食金融机构网络。如美国政策性农业金融体系主要由互助合作性质的农业信贷机构和政府农业信贷机构组成。前者由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和合作银行组成;后者则由农民家计局、商品信贷公司等组成。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点,一是由政府出资建立,逐步转为民间所有。二是资本运用主要是用于扶持贫弱,维护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具有保护性。三是积极参与金融市场运作。
2、重视发挥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一般来讲,农业政策性金融具有融资、弥补、扶持、倡导和服务等功能。从各国金融实践看,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之外,还提供相关的技术和信息等服务,以确保所发放贷款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如美国合作信用社通过传授金融知识,帮助无力获得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工薪阶层和低收入家庭增强金融意识和理财能力,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区合作和经济发展。
3、夯实合作金融的民众基础。其资金来源主要为社员的储蓄性股份,免征税收。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信用社可以提供类似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的金融服务,并能够发放信用卡和住房抵押信贷。它以高于市场利率吸收存款,并低于市场利率发放贷款。
4、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保险的支农作用。目前,世界上约有40多个国家推行或试行农业保险。鉴于该保险的特殊性,它一般不适用各种商业保险法则。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体制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政府组建官方的农作物保险公司,其资本由政府捐赠,经营管理费用由政府补助,免除一切税赋。农作物保险公司直接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原则上农民投保自愿,但也有促使农民投保的强制性条件,比例保费补贴、农户信贷、生产调整、价格补贴等都与是否参加保险相联系。二是农业保险由区域性农业共济组织经营,政府通过提供部分经营费用和再保险,构筑本国农业保险体系,主要农畜产品的保险是政府强制性的。三是农作物保险由半官方的股份公司直接经营,各有关金融机构为其代理人。政府在公司控股且提供管理费用,农民贷款必须投保,无贷款的农民可自愿投保。
(三)通过金融机构,发挥财政政策效应
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重视以金融为手段,通过金融机构发挥财政政策最大的效应。各国运用财政手段改善金融业的融资环境,增强农村金融抵抗风险的能力和信用创造能力,从而达到直接扶持与补贴金融,间接补贴粮食产业的效果,利用较少的财政补贴支出推动数倍的金融贷款的投入。
为了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粮食产业的投入,各国政府对那些向农民提供优惠贷款服务的银行给予财政资助和补贴,补贴数随贷款额的增加而增加。政府财政贴息后,银行执行低利率的政策,降低了农民的融资成本。如法国对符合政府政策要求及国家发展规划的贷款项目,均对粮农实行贴息贷款的优惠政策,而优惠贷款利息与金融市场利率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贴。贴息贷款主要用于生产开支和生产设备投资,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贷款人的利息负担,深受农业经营者的欢迎。此外,还增强了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的竞争能力,扩大了信贷业务,提高了收益。
二、启示和建议
(一)财政方面
1、合理确定粮食价格支持补贴与对农民直接补贴两者的比例。从国际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看,保护粮食产业从价格间接补贴到对农民直接补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目前我国粮食产不足需,供求偏紧的情况下,政府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合理搭配运用好粮食保护价和农民直接补贴两种政策工具,以适当降低保护价水平和加大直接收入补贴的力度,从而达到保证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2、建立健全粮食专项基金制度。对现行的粮食风险基金要明确定位,管理到位。粮食风险基金的首要目标是应对粮食市场风险,确保粮食安全,并用于平抑市场粮价及对低收入人群的粮食消费补贴。但现有粮食风险基金使用太宽,与粮食有关的支出都往“粮食风险基金”上靠,不利于保证粮食储备费用的支出。因此,风险基金应主要用于粮食储备费用支出,要切实纳入财政预算,并且及时足额到位。粮食储备规模增加但粮食风险基金不足的,必须相应增加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同时,设立粮食发展专项基金。可由政府有关部门设立,也可由银行设立,专门用于扶持粮食科研、结构调整、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优质品种选育等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二)金融方面
1、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要在对原有金融机构加以健全和完善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其它民间金融组织、外资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的农村资金市场。同时,各金融机构要有合理的职能分工,功能互补,各尽其责,相互协调发展,共同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提供优质服务。
2、拓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资金来源。从国际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市场上发行的债券, 而我国农发行近十年来, 资金80%以上都来源于向中央银行借款, 到1999年底,长期债券余额只占总资产的5.98%。今后筹资应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来筹集所需资金,并多筹集一些成本较低的财政存款等。此外,政府应不断充实农发行的资本金, 降低其资金成本, 扩大政策性金融的服务范围,提高其金融服务的能力。
3、灵活调整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资金运用。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必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随市场变化调整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的内容,在缩减粮食收购资金金融支持的同时,转向较大比例地提高对粮食科研、生产、产业化服务等的贷款比重,大力扶持高科技农业和优质粮食品种的开发,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形成一批优质粮油生产加工基地,并通过产业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各种金融机构的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基地流动。同时,对国有企业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也应加以区分,对于国家政策范围内的储备粮收购和按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应保证资金供应,但对企业按照市场价格自主经营的部分,则要按市场化的原则择优发放贷款。
4、大力扶持农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产业化水平还较低,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均处于相对劣势,得不到相应的金融服务。因此,今后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金融合作组织,为粮食生产和流通提供及时的小额信贷。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允许农民大胆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完善机制。
【国家财政】推荐阅读:
国家财政教案07-16
81国家财政01-20
新国家财政教案10-17
国家财政收支分析10-17
区财政局年度财政管理工作总结06-04
财政局长现实表现材料财政干部现实表现材料12-13
那拉提镇财政所财政工作汇报材料06-10
试论中国财政监督与监督财政的理论思考07-14
“财政局 党员发展计划”财政工作计划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