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共8篇)

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篇1

各市(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水务)局,各委、厅直属单位:

为了加强和规范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水利厅制定了《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

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国家关于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申请中央和省两级投资(包括借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全部由地方(含市、州及以下,下同)投资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各地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水利建设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二章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类型划分与事权划分

第三条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按其功能和作用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

公益性项目指具有防洪、排涝、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等社会公益性管理和服务功能,投资者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水利项目,如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除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人饮解困、防汛通信、水文设施及必要的水利管搞设施等。准公益性项目指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水利项目,其中以社会效益为主,如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水库工程、灌溉工程等。经营性项目指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水利项目。如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库养殖、水上旅游及水利综合经营等。

第四条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按其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为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中央项目)、省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省级项目)和地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地方项目)。

中央项目是指对国民经济全局、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的防洪、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等被中央确认应当由中央直接投资的项目。

省级项目是指对全省国民经济全局、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防洪除涝、灌溉排水、河道整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资源配置及保护、水库建设等项目。

地方项目是指局部地区受益的防洪除涝、城市防洪、灌溉排水、河道整治、供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资源配置及保护、水库建设等项目。

上述项目的分类应在规划中界定,在审批项目建议书中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明确。

第五条 水利项目按投资来源分为五类:中央参与投资项目,中央补助投资的项目,省参与投资项目,省补助投资的项目,一般地方项目。中央参与投资的项目是指由中央审批立项,并在立项阶段确认中央投资额度的项目;中央补助投资的项目是指省审批立项,中央根据有关政策给予适当投资补助的项目;省参与投资的项目是指由省审批立项,并在立项阶段确认省投资额度的项目;省补助投资的项目是指地方审批立项,省根据有关政策给予适当投资补助的项目;一般地方项目是指由地方审批立项并全部由地方投资建设的项目。第六条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根据建设规模和投资分为大、中、小型。堤防工程:

1、2级堤防为大型,3、4级堤防为中型,其余为小型; 水库:总库容1亿m³以上(含1亿m³,下同)为大型,总库容1000万m³以上1亿m³以下(不含1亿m³,下同)为中型,其余为小型; 水库灌区:灌溉面积3万亩以上为大型,灌溉面积3万亩以上30万亩以下为中型(其中湘西地区2万亩以上),其余为小型; 水闸:流量1000m³/s以上为大型,流量100m³/s以上1000m³/s以下为中型,其余为小型。

排涝机埠:总装机容量1万KW以上为大型,总装机容量1千KW以上1万KW以下为中型,其余为小型;第三章 水利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报批程序和审批权限 第七条 水利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报批程序一般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开工报告的上、办理审批和审批。

第八条 原则上大型 大型报中央审批,中型项目由省审批,小型项目由市州审批。

1、枢纽建设:新建大中型水库报国家审批,小型水库由省水利厅提出审查意见,省发改委审批。

2、病险库除险加固:大型病险库(水闸)除险加固项目报中央审批;中型病险库(水闸)由省水利厅组织安全鉴定后报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准,初步设计经流域机构复核后由省发改委审批;争取中央投资的小型病险库由市州水利局组织安全鉴定,初步设计由省水利厅提出审查意见,省发改委审批(每立方米单位库容建设建设大于4元的须先报流域机构复核),不争取中央投资的小型病险库前期工作由市州负责审批。

3、灌区续建配套:争取国家投资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应在规划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应急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水利厅审查,省发改委审批,初步设计由省水利厅审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直接编制可研报告,由省水利厅审查,省发改委审批,初步设计由省水利厅审批。

4、排涝泵站:争取中央投资的大型排涝泵站初步设计由省水利厅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家投资概算评审中心复核后由省发改委审批。

5、江河治理项目:申请中央投资的江河治理项目报中央审批,其它项目按一般程序进行。

6、争取国家投资的安全饮水、节水示范、水土保持、机电提灌等工程,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限额之内(3000万元)由省水利厅提出审查意见,省发改委审批,初步设计由省水利厅审批。大于3000万元按中央有关规定审批。

7、水利工程升型项目,需扩建的按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立项报批,只需规模复核的由省水利厅核准后报水利部和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8、利用外资项目的报批程序,除按上述条款要求编制文件、申报立项外,同时要编制利用外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执行国家现行相关规定。

9、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基建项目需申请中央或省补助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在1000元以上的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由荐主管单位组织编制,按基本建设程序由水利厅审查后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项目可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水利厅提出初审意见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批;初步设计报告按现有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审批。

第九条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按事权划分,由相应水利部门或项目法人组织编制。第十条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等前期工作技术文件的编制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条件具备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设计单位。第十一条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以国家的水利产业政策、已批准的流域综合规划及专业规划、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为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为依据(依据本规定可简化者除外);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依据本规定可简化者除外)。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应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编制堆积规范。

第十二条 需报国家审批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水利厅进行初审后报国家审批,并抄报流域机构。省际边界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须报流域机构审查。需报国家审批的专项规划和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由省水利厅组织初审后报国家审批。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未能在3年内按条件报送下一程序文件的,需重新编报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条 初步设计编制的概算静态总投资原则上不得突破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估算静态总投资。由于工程项目基本条件发生变化,引起设计方案、工程量及单价的改变,其静态总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应估算静态投资在15%以内时,要对工程变化内容和增加投资提出专题分析报告;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静态投资15%以上(含15%)时,必须重编可行性研究报告,按原程序报批。已批初步设计项目需调整概算的,必须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程序报批项目修正概算报告。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议书报批除了市州发改委、水利(水务)局(可省级项目法人)各自申报的请示文件外,还应具备以下必要文件:

1、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外部建设条件。涉及其它地区、部门等利益时,必须附具有关地区和部门意见的局面文件;

2、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签署的规划同意书;

3、需新征建设用地的,须出具国土部门用地预审意见;

4、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审批文件;

5、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初步方案;

6、项目建设资金铁筹措方案及投资来源意向。

第十六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除了市州发改委、水利(水务)局(或省级项目法人)各自申报的请示文件外,还应具备以下必要文件:

1、项目建议书的批准文件;

2、当地政府上报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及资金筹措各方的资金承诺的文件;

3、项目建设及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管理体制及管理机构落实方案,管理维护经费的落实方案;

4、使用国外投资,中外合资和BOT方式建设的外资项目,必须有与国外金融机构、外商签订的协议和相应的资信证明文件;

5、其它外部协作协议;

6、需新征建设用地的,须出具国土部门用地预审意见;

7、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批文件(其中包括水土保持);

8、需要办理取水许可的水利建设项目,要附具对取水许可预申请的局面审查意见及经审查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9、对影响防洪的项目需编制防洪影响评估报告及审批文件;

10、相关法规确定需提供的其它文件。第十七条 初步设计报告报批应具备的必要文件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

2、项目建设及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管理机构批复文件和管理维护经费承诺文件。

第十八条 中央审批立项的大型项目开工报告,报国家审批;省级审批立项的项目开工报告,以投资计划下达确认。

第十九条 使用省预算内水利基建投资开展规划、项目立项和重大科研等前期工作,实行项目任务书审批制度,项目任务书由省水利厅规划计划部门审核并据此提出前期经费安排建议计划,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审批下达。第四章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安排原则

第二十条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安排坚持以“保安全、保重点、保效益”为目标,衽分级负责原则。根据项目类型,其建设投资分别由中央、省、受益地区和部门等承担,同时鼓励企业、集体及个人筹资兴建。第二十一条 省级项目的投资以争取中央投资和省投资为主,受益地区按受益范围、受益程度分担部分投资;地方项目的投资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主要由地方、受益区域和部门按受益程度共同投资建设,省视情况或根据相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或申请中央参与投入或补助。省对西部地区、省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水利建设项目给予适当照顾。

第二十二条 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补助以下公益性和准公益性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

1、中央投资计划安排的病险库治理、灌区配套、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水利枢纽等项目的地方配套;

2、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3、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4、大、中型灌区(含抗旱泵站灌区)渠配套工程;

5、水利厅直属单位基建工程;

6、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7、其它重要项目。

第二十三条 对水利基建投资项目,省投资采取定额补助的办法,在可研审批时确定投资补助额度,按本办法直接审批初步设计的项目,省补助投资额度在审批初步设计时由省水利厅商省发改委确定。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省补助的比例为:

1、大、中型水库除险保安工程,小安排投资比例不超过50%;

2、大、中型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省安排投资比例不超过公益性部分40%;

3、大、中型灌溉工程,省安排投资比例不超过40%;

4、中央安排投资的项目省配套按中央有关文件规定。

5、重要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及水利信息化建设省投资补助在审批立项时确定。

第五章 投资计划管理

第二十四条 投资计划管理主要包括投资建议计划的编制、上报和投资计划的下达与检查监督。投资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的计划管理机构负责归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向国家申请投资计划,应根据国家政策与国家投资管理规定、全省水利发展规划以及项目前期工作情况、荐轻重缓急和工程建设进度,依据市州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门联合编制上报的建议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水利厅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并抄报流域机构。

第二十六条 省预算内水利基建投资计划编制程序为:市州发展改革部门和水利部门按照省确定的水利建设重点、投资规模和项目前期工作情况,联合编报水利基建投资建议计划,省水利厅审核提出全省计划安排意见,报省发改委审批下达。第二十七条 编制投资建议计划,要对上一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随建议计划一并提交。

第二十八条 投资计划编制的必备内容为: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建设起年限;建设规模、设计工程量、总投资、投资来源、前期工作情况;已完成投资、形象进度;建议计划投资量等。第二十九条 编制投资建议计划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说明地方资金的具体来源,确保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省投资同步安排;地方配套投资不能落实的项目不列入中央和省投资计划。第三十条 凡申请中央投资计划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已批复初步设计报告;

2、市州上报的建议计划,或对于具体项目提出的当年申请中央投资补助的请示报告;

3、应急项目要有批复的应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应急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

4、符合中央投资事权范围。

第三十一条 凡列入省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已批复初步设计报告;

2、已列入市(州)上报的建议计划,或具有市(州)申请渌年省预算内基建投资补助的专项请示;

3、应急项目要有批复的应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批复的应急初步设计报告(或实施方案);

4、符合省级投资事权范围。

第三十二条 中央安排投资的项目计划,地方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主管部门要尽快下达。

对中央安排补助投资的项目实施计划,由市州水利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联合审批下达,并报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备案。

第三十三条 实施建议计划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建设标准、工程规模和施工定额等编制,在实施计划中不得以挂靠等形式安排设计外项目。专项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名义滞留、克扣和挪用。

第三十四条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或实施计划因各种原因不能按计划执行而需要调整的,由项目主管部门及时提出调整意见,按程序报原计划下达部门审核批准。对擅自变更计划的,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将协调财政部门对回拨付资金,并停止安排下一所在地区同类资金计划。

第三十五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水利部门要严格计划管理,加强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管,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和处理。

第三十六条 计划检查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计划执行进度与工程量完成情况,是否越权调整投资计划、擅自更改设计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及不合理压低或提高工程单价等。

项目法人每月未应及时将工程建设进度、投资完成情况上报水利主管部门。

第三十七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水利部门发现问题要及时出具整改通知,督促有关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进行整改,整改情况应及时上报。对未按要求整改、地方配套投资到位不足和不及时上报进度的,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可调整计划和停止安排计划。

第六章 项目后评估

第三十八条 项目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的重要环节,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法人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水利部门按有关规定会同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及时组织验收。

第三十九条 项目主体工程投入运行后,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工程效益的跟踪,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的立项决策、勘测设计、施工、生产运行、效益进行系统评价,综合研究分析项目实际状况及其与预测状况的偏差,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第七章 附则

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篇2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前,对项目进行的与能源利用效率有关的评估和审查。

第三条 项目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前,应当由负责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第四条 未进行节能审查或者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各有关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者备案。

二、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

第五条 按照年综合能源消费量,项目分为节能评估项目和节能登记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项目称为节能评估项目: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项目。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吨标准煤及以上或者年用电量3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其他行业的项目。

(三)其他需要进行节能评估的项目。

不属于以上范围的项目称为节能登记项目。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项目每年消耗的煤、油、焦炭、天然气、液化气、电力、热力等按照国家统计局有关标准折算成标准煤后的总和。

第六条 节能评估项目应当由省政府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省建设厅)组织专家小组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评估资质的机构进行节能评估。省建设厅负责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评估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以下简称省工信局)负责其他节能评估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并参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评估项目的节能评估。居住建筑包括各类项目的住房等生活设施。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和交通运输建筑六大类。

第七条 节能登记项目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由所在市、县政府(含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下同)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进行节能审查。市、县政府建设部门负责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登记项目的节能登记和审查,市、县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负责其他节能登记项目的节能登记和审查。项目建设单位也可以向省工信局、省建设厅申请项目节能登记和审查。

第八条 项目通过节能审查后,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应当出具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

第九条 需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遵从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三、节能评估项目审查办理程序

第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向省工信局或者省建设厅提出项目节能审查申请,填写项目节能审查申请表,提交内容包含节能分析篇(章)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者提交项目节能专项报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等材料。

第十一条 项目节能分析篇(章)或者项目节能专项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三)项目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四)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包括分品种的实物能耗总量),项目用水总量、节约用水措施和废水处理及利用情况。

(五)项目主要技术路线和工艺选择,厂区和车间工艺流程的平面布置(工业类项目)。

(六)项目建筑节能情况。

(七)项目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指标情况。

(八)能耗指标分析,包括单位产品能耗、主要工序(工艺)等能耗指标,单位产品能耗等主要可比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比分析(工业类项目)。

(九)项目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十)其他与节能有关的内容。

第十二条 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自收到节能评估项目的节能审查申报材料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项目建设单位其申报材料需要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项目节能审查申请被受理后,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不含专家论证时间)完成节能评估。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评估时限的,经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 节能评估主要内容:

(一)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和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

(二)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是否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有无采用国家、地方和行业明令禁止或者淘汰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三)项目用能总量及能源结构是否合理,主要单位产品及可比能效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的国内或者国际先进水平。

(四)各项节能措施是否科学、有效。

(五)提出合理化的节能建议等。

第十四条 节能评估专家小组或者节能评估机构应当在项目节能评估工作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不含需要项目建设单位澄清、补充或者完善节能分析篇(章)、节能专项报告的时间),向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提交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第十五条 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收到节能评估专家小组或者节能评估机构提交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应当对项目节能分析篇(章)或者项目节能专项报告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审查决定。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应当自作出审查决定之日起10日内送达项目建设单位。

四、节能登记项目审查办理程序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节能登记申请,填写项目节能审查申请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者项目备案材料。

在省工信局和省建设厅办理项目节能登记手续的,项目节能登记申报材料同上。

第十七条 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自收到项目节能登记申报材料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项目建设单位其申报材料需要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项目节能审查申请被受理后,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节能审查并出具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应当自作出审查决定之日起10日内送达项目建设单位。

五、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省工信局负责对全省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委托节能监察(测)机构对项目的节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市、县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相关工作。所有节能评估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结果应当报省工信局备查。

第十九条 项目在通过节能审查之日后两年内未开工建设的,取消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由于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节能技术方案等变化使得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增加20%及以上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的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 项目的节能情况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对没有达到节能要求的项目,有关部门不予通过项目竣工验收。

第二十一条 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节能措施与能效指标的落实。

六、罚则

第二十二条 负责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三条 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在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应当进行节能评估而未评估的项目出具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的。

(二)对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出具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的。

第二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开工建设未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包括节能登记审查)或者未能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包括未能通过节能登记审查)的项目,由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责令项目建设单位停止建设,依法处罚。项目建设单位开工建设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或者将该项目投入生产、使用的,由省工信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对在项目节能登记中弄虚作假,项目能源消耗量与项目节能审查申请表内容严重不符的项目建设单位,由省工信局会同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节能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承担项目节能评估的专家小组专家或者节能评估机构在项目节能评估中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致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严重失实的,项目节能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承担节能评估工作的资格,并向有关单位和相关资质管理机构通报。

七、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工信局负责解释。

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篇3

发 文 号:豫环文〔2011〕68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1-04-12 实施日期:2011-04-12 为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切实落实建设项目各项环保措施,防止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河南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对其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建设的项目,环境监理由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条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建设项目开展环境监理:

(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污染行业建设项目;

(二)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

(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其他项目。

第三条环境监理的主要内容为:

(一)环境保护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意见、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二)建设项目的规模、主要设备装备、应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等建设情况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意见;

(三)建设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防止与减少环境污染措施落实情况、各种污染因子达标排放情况、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落实情况;

(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环境监理合同委托单位要求进行监理的其他内容。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按照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部门批复要求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委托已在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的环境监理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理,签订环境监理委托合同,明确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将委托的环境监理单位、监理内容及监理权限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同时报负责项目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地省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作为试生产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文件的重要附件。

第六条环境监理单位应根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意见等要求,编制环境监理技术文件,向建设项目现场派驻机构,负责监理方案的实施。环境监理合同业务完成后,应向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环境监理报告,移交环境监理档案资料,并对环境监理报告结论负责。

第七条环境监理单位在实施项目监理过程中,发现与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意见不相符合的,应及时通知项目建设单位予以纠正,发现重大问题时,应及时向省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省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督促项目单位进行整改。

第八条河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组织对国家和省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第九条从事环境监理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能全面履行委托环境监理合同所规定的有关责任和义务;

(二)我省具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资质,或在省内长期从事环境监理工作,有比较丰富的监理经验,且业绩优秀的技术咨询机构;

(三)应有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生态、土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10名以上通过环境保护部或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的环境监理上岗培训的持证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应有4名以上注册环评工程师;

(四)具备与环境监理工作相适应的装备和工作条件。

第十条凡在河南省境内从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单位,应向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申请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备案的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三)工作场所、场地证明;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

(五)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身份证、环境监理上岗培训合格证、聘用合同和社保基金证明;

(六)上财务报表;

(七)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八)环境监理相关工作业绩(长期从事环境监理业务的技术咨询机构应提交已完成管理项目业绩证明30个以上);

(九)环境监理工作质量保证体系有关管理制度。

以上

(二)(四)

(五)项内容需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第十二条经审查备案的甲级资质评价机构可承担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乙级资质评价机构可承担省级及以下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

第十三条环境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从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与被监理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超出合同范围的其他利益关系;

(二)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承揽环境监理业务,扰乱市场秩序;

(三)监理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环境监理单位任职;

(四)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环境监理业务。

第十四条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环境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省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环境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不得为建设项目指定环境监理单位。

第十五条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监理单位实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环境监理单位方可继续从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活动,考核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业务,限期整改到期后仍不合格的,撤销备案。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监理单位监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情况,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具有审批管理权限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令限期整改、不受理项目试生产和竣工环保验收申请等处理:

(一)建设项目未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评批复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

(二)未于开工建设前委托开展环境监理的;

(三)未按环境监理要求落实相关环保措施的;

(四)未按规定提交环境监理报告的。第十七条环境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撤销备案等处理:

(一)环境监理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工作场所和专职技术人员等基本情况发生变化,未及时报告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

(二)伪造、涂改或倒卖、出借备案文件的;

(三)采取不正当手段承揽环境监理业务,扰乱市场秩序的;

(四)不按规定接受检查、考核或在检查、考核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

(五)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重大问题报告职责的;

(六)环境监理报告不符合环保要求或弄虚作假的;

(七)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验收及日常监管中,发现确因环境监理责任而发生较大环境问题的;

(八)其他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环境监理职责的。

第十八条从事环境监理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批评,严重的取消环境监理上岗资格:

(一)同时在两个及以上环境监理单位任职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及时履行环境监理报告制度职责的;

(三)参与编制的环境监理报告经审查有虚假内容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

第十九条被撤销备案的环境监理单位及法定代表人,五年不得再次提出从事环境监理工作的申请。

被取消环境监理上岗资格的人员,不得再次申请环境监理上岗培训,不得在本省从事环境监理活动。

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篇4

暂行办法的通知

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推进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保障水利建设质量与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和《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4〕323号),我部制定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发〔2014〕21号)精神,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推进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保障水利建设质量与安全,按照《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4〕323号)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

本办法所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是指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机械制造、招标代理、质量检测等单位。

本办法所称信用评价,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的活动。

第三条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遵循政府主导、统一评价、自愿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保守国家秘密,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选择相关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承担具体工作。流域管理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负责评价有关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并提供对市场主体的奖惩记录。

第五条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结果记入其信用档案,并在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单位)、项目法人和有关单位应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管理、评优评奖、日常监管等工作中,积极应用信用评价结果,实行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办法或在其他相关规章制度中明确信用评价结果应用的条款。

第二章 评价标准

第六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标准(见附件),明确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评分标准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市场主体的综合素质、财务状况、管理水平、市场行为和信用记录。不同评价类型,其评价指标及权重分别设置。

第八条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BB和CCC三等五级,各信用等级对应的评价指标得分X分别为:

AAA级:90分≤X≤100分,信用很好;

AA级:80分≤X < 90分,信用好;

A级:70分≤X < 80分,信用较好;

BBB级:60分≤X < 70分,信用一般;

CCC级:X < 60分,信用较差。

第三章 评价程序

第九条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原则上每年开展1次。

第十条 申请信用评价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应当依法登记从业满3年并在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档案。

申请人具有多项资质的,可以同时申请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类型的信用评价。

第十一条 申请人申请信用评价,应当向评价机构提供以下材料:

(一)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申请表;

(二)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复印件,人员和设备材料;

(三)管理制度及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材料;

(四)人力资源管理、信用管理、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等材料;

(五)近3年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六)近3年参建与评价类型对应并在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记录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清单,包括合同名称、合同额、建设地点、项目法人、开竣工时间等;

(七)近3年获得的各种奖励、处罚等材料;

(八)近3年参加工商、税务、金融机构等信用评价材料。

第十二条 申请人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其中,《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中规定的市场主体必须公开的内容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基本指导目录中包括的内容,应在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公开,作为评价依据。

第十三条 评价机构应当成立信用评价委员会,组织信用评价专家组,按照评价标准规定的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在统计有关流域管理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场行为评分的基础上,计算信用评价分值,提出初评意见。

第十四条 评价机构可根据需要对申请评价的市场主体申报信息进行现场调查核实,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单位)、项目法人、市场主体应给予配合,提供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评价机构应将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初评意见在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7天。

第十六条 对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初评意见有异议的,应当在公示期满前,以书面方式向评价机构提出异议,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评价机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对提出的异议完成复核。

第十七条 评价机构应当自信用评价结果确定后5个工作日内,将评价结果提交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门户网站和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发布,并向社会公告。

第四章 动态管理

第十八条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结果有效期为3年。3年期满后,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应重新申请信用评价,原信用评价结果逾期作废。

第十九条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取得信用等级1年后,可申请信用等级升级。升级评价程序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评价机构应对所评价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不良行为记录定期进行汇总,每年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市场主体全面复评一次(市场主体应根据评价机构的要求提交材料),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履行评价、公示和公告程序,重新核定信用等级。

第二十一条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实行一票否决制,凡发生严重失信行为的,其信用等级一律为CCC级;取得BBB级(含)以上信用等级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发生严重失信行为的,应立即将其信用等级降为CCC级并向社会公布,3年内不受理其升级申请。上述严重失信行为包括:

(一)出借、借用资质证书进行投标或承接工程的;

(二)围标、串标的;

(三)转包或违法分包所承揽工程的;

(四)有行贿、受贿违法记录的;

(五)对重(特)大质量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

(六)公开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组织制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标准并开展评价工作,监督管理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工作。各流域管理机构、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管理权限,负责建立本流域、本地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提供和评价有关市场主体参与水利建设的相关情况,监督管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评价结果应用工作。

第二十三条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信用评价中的违规行为有权举报和投诉。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举报和投诉进行调查核实,对侵害市场主体权益的实行责任追究。

第二十四条 评价机构在评价活动中违反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有失客观公正的,责令改正;在评价活动中弄虚作假、与市场主体串通操纵评价结果的,禁止继续参与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

评价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责令改正;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篇5

关于印发三亚市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

前期工作经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府办〔2007〕194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三亚市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九月三十日

三亚市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财务管

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三亚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前期工作是指项目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到项目开工前所进行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库储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勘察测量、初步设计咨询评估、环评、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环节的编制、评审、招标及相关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是指政府基本建设资金安排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收回滚动使用的前期工作经费。

第四条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分为拨款、借款两类。

第五条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由市发改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安排,并根据前期工作经费的收回和使用情况,每从政府基本建设投资预算中安排资金作补充,保持一定的规模。

第六条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由市财政局建立专账进行统一管理,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第二章 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使用范围

第七条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使用范围:

(一)与政府基本建设投资有关的项目库储备、基础规划等;

(二)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环评、勘察测量、初步设计、初步设计评估、施工图设计、编制施工图预算、项目评估费等费用;

(三)前期工作的招投(邀)标费;

(四)经市政府批准的与前期工作相关的其他费用。

第三章审批与拨款

第八条市发改主管部门对收到的前期工作经费项目的申请进行初审,根据当年可供安排的资金进行综合平衡,进行审核,对符合立项条件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市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计划,同时抄送市财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计划下达后,项目承办单位应在1个月内与市发改主管部门签订建设项目前期建设工作责任书(协议),并报市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项目承办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咨询、设计或地勘单位开展项目承办单位无能力完成的前期工作,对于符合招投标范围和内容的前期工作,项目承办单位应采取公开招标或邀标的形式进行,并签订规范化的合同。签订的合同作为拨款的依

据。

第十一条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拨付,应严格按照前期费用预算、前期工作进度、基本建设程序、合同书的要求拨付资金。

第十二条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拨付程序

(一)市财政部门在市发改主管部门下达项目前期计划的基础上,向使用前期工作经费的单位下达前期工作经费预算或前期工作经费借款指标,并根据项目承办单位与市发改主管部门签订的项目前期工作责任书(协议)作为前期工作经费的拨(借)款的依据。

(二)项目承办单位根据市发改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费用预算,并附评审要求的相关资料,报财政评审中心审核。审核的结果经市财政部门确认后,做为投(邀)标标底和签署合同的依据及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控制预算。

(三)项目承办单位按照前期工作进度,向财政部门申请预拨前期工作经费,财政部门根据责任书(协议)、合同等相关资料按进度预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前期工作启动时可预拨一部分启动经费,但首次预拨的资金一般不超过计划数的50%。前期工作完成后,前期工作费用必须经审计部门进行评审。未通过评审的,资金拨付不得超过评审预算的80%。剩余资金在评审后根据评审结果一次拨付,已安排的前期费如有结余,由财政部门

及时收回,继续用于安排其它基建项目前期工作。如前期工作经费超支,经审计结果确认为合理超支的,报市发改部门按相关程序批准后安排。

第十三条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拨付采取直接拨付到使用单位的方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期工作经费按国库集中支付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前期工作经费的核算

第十四条前期工作经费分为拨款和借款两部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列为拨款方式的,对已建设完毕的项目,其前期工作经费计入工程成本计价。未建设的项目,其前期工作经费通过评审验收并经审计部门审计后,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由发改部门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核销;列为借款的前期工作经费,属于政府投资建设的,在落实建设资金以后,从项目总投资中扣还,其前期工作经费计入工程成本计价;属于由其他投资主体或引进资金联合建设的项目,其前期工作经费及其成果必须实行有偿转让。转让收回的资金,全部作为前期工作经费,继续安排使用于其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第十五条对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大型项目建设期超过五年,省重点项目超过三年,其余项目超过二年,因项目不能建设或其它客观原因不能收回前期费用的,其发生的费用经市审计部门审计后,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发改主管部门,由发改主管部门分不同情况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送市财政部门做核销处理。

第十六条对批准建设的项目,其前期工作经费应列入批准的项目概算内,按照相关规定计入建设成本。当年未完成的前期工作,其前期工作经费可结转下年使用。

第五章管理和监督

第十七条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各类费用标准,应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对没有计取依据的费用,可参照同类项目工程建设的标准执行。前期工作经费实行总额控制,分据实列支。

第十八条对评审未通过的前期工作,要按评审结论,由原前期工作承担单位继续完成,增加的费用由相关责任单位负担。使用前期工作经费的单位对前期工作经费不按下达计划使用或挪做他用的,市财政局有权暂缓或停止拨款。

第十九条前期工作经费是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对前期工作经费进行严格管理和核算。

第二十条财政、审计等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项目前期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凡违反规定,弄虚作假、挪作他用、虚报冒领项目前期经费,除将资金全额收缴以外,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执行。

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化组织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体系,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规范政府投资建设程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行政区域内,政府投资占项目总投资60%以上、具备代建基本条件的建设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

(一)机关、人民团体的办公业务用房和培训教育用房等;

(二)科教文卫体、民政及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项目;

(三)旧城(村)改造项目;

(四)环境保护、市政道路、地质灾害防治等公用事业项目;

(五)其他公用事业项目。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代建制,是指政府通过招标或政府采购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以下简称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政府相关部门的制度。代建期间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代行项目建设的投资代建职责。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代表区政府实施委托代建管理。有关行政部门对实行代建制的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不变。

第五条

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作为委托单位,负责实行代建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六条

政府投资代建项目的代建单位应通过招标或政府采购方式确定。政府各相关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参与此项工作。

第七条

政府投资代建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等有关规定,由代建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采购等实施管理。

第八条

政府投资代建项目实行合同管理,代建单位确定后,经区政府批准,委托单位与代建单位双方签订相关项目委托代建合同。

第九条

代建项目经区政府确定后,应制定具体代建项目的代建方案,经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章 代建单位和委托单位职责

第十条

政府投资代建项目的代建工作可分两阶段实施:

(一)项目前期代建阶段。项目前期代建阶段工作为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申报建设用地、项目可行性研究、勘察、方案设计及扩初设计直至投资计划批准阶段的代建工作;

(二)项目建设施工管理代建阶段。项目建设施工管理代建阶段工作为根据批准的投资计划,对项目施工图设计、报建,施工、监理直至竣工验收阶段的代建工作。

第十一条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政府投资项目的代建,既可以委托不同的单位分阶段进行代建,也可以委托同一个单位负责以上两个阶段的代建,即全过程代建管理。

第十二条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必须是具有较高资质、诚信度高和履约能力强的法人机构。

第十三条

前期阶段代建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建设用地选址、申请,环境评估、地质灾害评估及报批,申办用地方案图,申办用地规划许可证;

(二)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内容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委托单位确认后,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审批;

(三)组织建筑方案设计招标;

(四)洽谈与签订工程地质勘察、规划设计合同,并将合同报委托单位备案;

(五)负责建筑方案与扩初设计,经委托单位确认后,办理报建、报批手续;

(六)编制项目概算,并报委托单位确认,协助委托单位申报项目投资计划;

(七)负责场地拆迁工作;

(八)负责项目扩初设计阶段前的其他前期工作。

第十四条

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施工图设计,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消防、园林绿化、市政等工程有关报建手续;

(二)组织施工、监理和工程建设设备、材料的选购招标活动,并将招标投标情况报告委托单位备案;组织开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等工作的全面管理;

(三)负责工程合同及工程建设设备、材料采购合同的洽谈与签订工作,并将相关合同报委托单位备案;

(四)负责向审计机关申报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的审计工作;

(五)负责提出年度建设资金需求,协助委托单位申报投资计划,按项目进度向委托单位提出用款计划申请,向政府相关部门报送项目进度用款报告,并按月向委托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

(六)组织工程中间验收,会同委托单位共同组织竣工验收;

(七)负责将项目竣工及有关技术资料整理汇编移交;负责编制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报委托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审计,并按批准的资产价值向委托单位办理资产交付手续。

第十五条

项目全过程代建单位的职责:负责前期阶段代建单位和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的主要职责。

第十六条

项目委托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项目建议书批准的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和总投资额,提出项目使用功能配置、建设标准;

(二)组织及协调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签订用地合同及其他有关前期工作(从项目的申请立项至投资计划下达完成);

(三)办理项目投资计划,协助代建单位办理规划、国土、施工、环保、消防、园林、绿化及市政等审批手续;

(四)审核项目设计方案及施工图;

(五)监督代建项目的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六)监督代建单位对政府资金使用情况;

(七)协调代建单位开展施工、监理和建设设备、材料等招标工作;

(八)监督建设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协调办理项目移交手续。

第三章 代建项目组织实施程序

第十七条

委托单位提出项目需求,编制项目建议书,按规定程序报政府相关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区政府确定代建单位的选定方式和代建范围(分阶段代建或全过程代建)。

第十九条

委托单位按照国家和市有关规定,依据批准的项目初步设计及投资计划,通过招标或政府采购方式确定具备条件的代建单位,委托单位与代建单位双方签订《建设项目代建委托合同》(以下简称《代建合同》)。《代建合同》生效前,代建单位应提供不超过相应代建阶段工程概算投资10%的银行履约保函。

第二十条

前期阶段代建单位应遵照国家和市有关规定,对项目勘察、设计进行公开招投标,并按照《代建合同》开展前期工作,深度和要求必须达到国家有关规定。如果报审的初步设计概算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估算投资的3%或建筑面积超过批准面积的5%,需修改初步设计或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规定程序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

委托单位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对政府投资代建项目的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及概算投资进行审核、批复。

第二十二条

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市有关规定,对项目施工、监理和建设设备、材料采购进行公开招标,并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计划,进行施工组织管理,严格控制项目预算,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按期交付使用。严禁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施工洽商或者补签其他协议随意变更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因技术、水文、地质等原因必须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的,应由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提出,经监理单位确认,报委托单位审批后,再按有关程序向其他相关管理部门报审。

第二十三条

政府投资代建制项目建成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和《代建合同》约定进行竣工验收,办理政府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手续。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二十四条

自项目投资计划批准之日起,项目前期阶段代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向委托单位办理移交手续。自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应在三个月内交付委托单位使用,并在一年内按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的资产价值向委托单位办理资产交付手续。

第二十五条

代建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筹划,建设各环节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建立健全有关档案。向使用单位办理移交手续时,一并将工程档案、财务档案及相关资料移交给委托单位和有关部门。

第二十六条

代建单位确定后,必须严格按照《代建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严禁向他人转包或分包该项目。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代建项目的管理与监督按法律法规以及现行的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实施,区政府各职能部门按各自管理权限对代建项目进行管理,区人大依法对代建项目实施监督,委托单位按合同规定对代建项目实施管理。

(一)区发展计划局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批复,并依据区人大审议批准的投资将计划下达给委托单位;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拨付工程款。

(二)区财政局根据总投资计划和年度投资计划,按照《代建合同》和工程建设进度拨付工程款;组织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三)区审计局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审计监督。

(四)区建设局依法对项目的施工、监理招投标进行监督管理,核发施工许可证,监督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

(五)区环保局依法对代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保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六)区政府采购中心按有关规定对项目代建单位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物资、材料采购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七)委托单位按照《代建合同》对代建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八)区监察局依法对代建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前期费用由前期阶段代建单位管理,并纳入项目总投资计划中。《代建合同》签订后,根据合同规定,区发展计划局将前期资金计划下达给委托单位;前期阶段代建单位应将本阶段的有关合同报委托单位备案。

第二十九条

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建设资金由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负责管理。《代建合同》签订后,区发展计划局根据国家和市、区政府有关规定,批准该项目正式年度投资计划,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进度和资金需求,提出资金使用计划,经监理单位确认后,报请委托单位审批。区财政局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拨款。

第三十条

项目竣工后,由项目代建单位按基建财务制度编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内容包括项目使用单位发生的项目前期费用。区审计局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后,向项目代建单位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同时抄送项目委托单位。

第三十一条

代建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深圳市的建设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设立专项工程资金账户,专款专用,严格资金管理。

第三十二条

代建单位的代建费,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经区政府批准后,在《代建合同》中体现。

第三十三条

前期阶段代建单位应每月向委托单位报送《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月报》,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应每月向委托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分别报送《项目进度月报》,监理单位应每月向委托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分别报送《项目监理月报》。

第三十四条

区有关部门依据国家和深圳市有关规定,对政府投资代建项目进行稽查、评审、审计和监察。

第五章 奖惩规定

第三十五条

代建单位应当严格依法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采购招标等工作,未按规定进行招标或规避招标的,由区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在稽查、评审、审计、监察过程中,发现有违纪违规行为,委托单位有权停止合同执行和资金拨付,由此造成的损失由代建单位赔偿。

第三十六条

项目前期阶段代建单位未能恪尽职守,导致前期工作质量缺陷造成工程损失的,应按照《代建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取消该单位参与本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前期阶段代建资格。

第三十七条

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未能履行《代建合同》,擅自变更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致使工期延长、投资增加或工程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损失,将从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的银行履约保函中抵扣;履约保函金额不足抵扣的,相应扣减项目代建费;履约保函金额和项目代建费总和不足抵扣的,由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用自有资金补偿。同时,取消该单位参与本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资格。

第三十八条

全过程代建单位未能履行《代建合同》的,参照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和第三十七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九条

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并经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批准后,如建设施工管理阶段决算投资比合同约定投资有节余,经区政府批准,可在节余资金中按一定比例对建设施工管理阶段代建单位进行奖励,具体办法在《代建合同》中体现;如竣工财务决算投资比合同约定投资有节余,经区政府批准,可在节余资金中按一定比例对全过程代建单位进行奖励,具体办法在《代建合同》中体现。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篇7

【发布日期】1997-08-26 【生效日期】1997-08-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省级水利建设基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8月26日河北省财政厅、计划委员会、水利厅发布)

为了加强我省水利建设基金的预算管理,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利建设的决定》(冀政[1997]3号)和《 河北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冀政[1997]48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预算编制

(一)每年10月10日前,省交通厅、省工商局、省计委、省水利厅、省电力局、省土地局、省公安厅、省控办、省劳动厅、省人事厅等部门(以下简称水利建设基金征收部门),按《实施细则》中确定的省级水利建设基金的筹集项目,向省财政厅报送下年度总收入计划。省财政厅根据各部门报送的总收入计划,按《实施细则》规定的省级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比例和数额,汇总编制下年度省级水利建设基金收入预算草案,待省人代会批准后再向省水利厅下达支出预算控制数,同时抄送省计委。

(二)省水利厅的支出计划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每年10月10日前上报下一年度的省级水利建设基金初步开支计划;第二步,省财政厅下达支出预算控制数后,在预算控制数内,编制正式的省级水利建设基金支出预算。按冀政(1997)48号文件规定的水利建设基金使用范围,省级水利建设基金支出预算包括两部分:一是用于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基金支出预算(包括大型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治理,省确定的新建项目,下同);二是用于防洪工程(包括应急渡汛、重点中型水库维护、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省级管理的防汛通讯系统建设、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设、经省政府批准的其他防洪维护项目,下同)的基金支出预算。在省财政厅下达预算控制数的10日内,省水利厅将用于全省重点水利工程的基本建设计划和基金支出预算,分别报送省财政厅和省计委;将用于防洪工程的基金支出预算,报送省财政厅,抄送省计委。

(三)省计委对省水利厅报送的用于全省重点水利工程的基本建设正式计划进行审核后,纳入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抄送省财政厅。

(四)用于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和用于防洪工程的基金收支预算,在省人代会通过后一个月内,由省财政厅向省水利厅下达或批复支出预算,抄送省计委。

二、预算科目

(一)预算收入科目为“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款”下设置三个“项”级科目:第1项“地方政府性基金划转收入”,反映按规定从政府性基金中划转的水利建设基金收入;第2项“城市维护建设税划转收入”,反映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转的水利建设基金收入;第3项“地方其他水利建设基金收入”,反映经省政府批准征收的用于水利工程和防洪设施建设的其他各项收入。

(二)基金支出科目为“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款”下设置两个“项”级科目:第1项“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支出”,反映用于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的基金支出;第2项“其他水利建设支出”,反映用于防洪工程等其他用途的基金支出。

三、预算执行

(一)收入缴库

1.省直水利建设基金征收部门要加强省级水利建设基金的管理,确保水利建设基金按规定及时、足额缴入省级国库。

2.每月月初,省财政厅从纳入预算管理的省级各项政府性基金收入和行政性收费收入中按规定比例划出水利建设基金收入,转入“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款级科目中的“地方政府性基金划转收入”项级科目。

3.省财政预算内安排的防洪保安专项经费和省计委安排的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65%以上部分,由省财政厅直接划转到“地方政府性基金划转收入”项级科目。

4.按《实施细则》规定征收的其他省级水利建设基金收入,由省级水利建设基金征收部门于每月5日前缴入“地方其他水利建设基金收入”科目。

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征缴的城镇职工(含个体工商户)按冀财综字(1996)95号文件规定缴纳的费用,不再属于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直接按水利建设基金管理,并按原规定比例缴入各级国库,列“地方其他水利建设基金收入”项级科目。

(二)资金拨付

1.省级水利建设基金中用于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部分,由省水利厅根据省计委审批的全省重点水利建设工程基本建设计划和省人代会通过的基金支出预算,向省财政厅申报用款计划,经省财政厅审核后向省水利厅拨付资金。

2.省级水利建设基金用于防洪工程的部分,属于用于省级的基金支出,由省水利厅向省财政厅申请拨款,省财政厅审核后向省水利厅拨付资金,同时抄送省计委;属于补助各市的基金支出,由各市政府或政府委托的市财政、水利部门联合向省财政厅、省水利厅提出申请,省财政厅商省水利厅确定后联合下达,直接拨付给有关市财政局,列入基金上下级往来科目核算,同时抄送省计委。

3.省级水利建设基金的拨付,要严格执行先收后支的原则。

4.对省财政厅拨付的省级水利建设基金,省水利厅要按省财政厅批准设置的专户进行管理和核算,并严格按规定的用途、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和年度预算使用,严禁挪作他用。

(三)追加预算

年度省级水利建设基金预算执行中,收入执行数额超过预算较多时,或因重大政策变化导致基金收入或减收较多时,省水利厅可以根据超收(减收)的数额申请追加(减)预算支出,由省财政厅报省人大批准后调整支出预算。

四、决 算

年度终了后,省水利厅要编制省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和防洪工程财务决算,报送省财政厅审批。

省级水利建设基金年终如有结余,专项结转下年安排使用,不得挪作他用。结转使用部分编入下年预算。

五、监 督

省财政厅、省审计厅要监督水利建设基金征收部门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省级水利建设基金。省财政厅、省计委、省审计厅要监督水利厅按规定用途、年度计划和预算使用水利建设基金。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水利建设基金的,按违反财经法规处罚规定处理。

六、其 他

本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执行。1997年1月1日至本通知下发时发生的省级水利建设基金收入,属于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部分,由省财政厅一次性办理资金划转,其他省级水利建设基金收入,由省级水利建设基金征收部门及时补缴入库。

《河北省省级水利建设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篇8

关于颁布《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水建管[1999]177号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电)局,武警水电指挥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蓄水验收的工作质量,保障工程及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结合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实际,我部制定了《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暂行办法》,现予以颁布。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函告部建设与管理司。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六日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暂行办法(全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三章 蓄水安全鉴定的组织

第四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蓄水验收工作质量,保障工程及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包括新建、续建、改建、加固、修复等)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水库蓄水验收前必须进行蓄水安全鉴定。蓄水安全鉴定是大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验收的必要依据,未经蓄水安全鉴定不得进行蓄水验收。

第四条 蓄水安全鉴定,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实施。设计、施工、监理、运行、设备制造等单位负责提供资料,并有义务协助鉴定单位开展工作。

第五条 水利部负责监督和指导全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工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工程竣工验收的分级管理权限负责监督和指导蓄水安全鉴定工作。

第六条 已竣工投入运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安全鉴定工作遵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利部水管[1995]86号)执行。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七条 蓄水安全鉴定的依据是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批准的初步设计报告、专题报告,设计变更及修改文件,监理签发的技术文件及说明,合同规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等。

第八条 进行蓄水安全鉴定时,鉴定范围内的工程形象面貌应基本达到《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规定的蓄水验收条件,安全鉴定使用的资料已准备齐全。

第九条 蓄水安全鉴定的范围是以大坝为重点,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的进水口工程、涉及工程安全的库岸边坡及下游消能防护工程等与蓄水安全有关的工程项目。

第十条 蓄水安全鉴定工作的重点是检查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因素,以及工程建设期发现的影响工程安全的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并提出工程安全评价意见;对不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并涉及工程安全的,分析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并作出评价意见;对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但专家认为构成工程安全运行隐患的,也应对其进行分析和作出评价。

第十一条 蓄水安全鉴定内容:

1、检查工程形象面貌是否符合蓄水要求。

2、检查工程质量(包括设计、施工等)是否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隐患。对关键部位、出现过质量事故的部位以及有必要检查的其他部位要进行重点检查,包括抽查工程原始资料和施工、设备制造验收签证,必要时应当使用钻孔取样、充水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

3、检查洪水设计标准,工程泄洪设施的泄洪能力,消能设施的可靠性,下闸蓄水方案的可靠性,以及调度运行方案是否符合防洪和度汛安全的要求。

4、检查工程地质条件、基础处理、滑坡及处理、工程防震是否存在不利于建筑物的隐患。

5、检查工程安全检测设施、检测资料是否完善并符合要求。

第十二条 蓄水安全鉴定工作中,不进行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

第十三条 蓄水安全鉴定程序:

1、安全鉴定前,安全鉴定单位制定蓄水安全鉴定工作大纲,明确鉴定的主要内容,提出鉴定工作所需资料清单。

2、听取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等建设各方的情况介绍。

3、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

4、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等建设各方分别编写自检报告。

5、专家组集中分析、研究有关工程资料,与建设各方沟通情况,必要时进行设计复核、现场检查或检测。专家组讨论并提出鉴定报告初稿。

6、在与建设各方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工程安全评价,完成蓄水安全鉴定报告,专家组全体成员签字认可。

第三章 蓄水安全鉴定的组织

第十四条 项目法人认为工程符合蓄水安全鉴定条件时,可决定组织蓄水安全鉴定。蓄水安全鉴定,由项目法人委托经水利部认定有资格的单位承担,与之签定蓄水安全鉴定合同,并报工程建设项目上级主管部门核备。接受委托负责蓄水安全鉴定的单位(即鉴定单位)应成立专家组,并将专家组组成情况报工程验收主持单位和相应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核备。

第十五条 鉴定专家组应由专业水平高、工程设计、施工经验丰富、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包括水文、地质、水工、施工、机电、金属结构等有关专业。鉴定专家组三分之一以上人员须聘请责任单位以外的专家参加。

第十六条 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运行、设备制造等参建单位的在职人员或从事过本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其它人员,不能担任专家组成员。

第十七条 项目法人应组织建设各方认真做好配合鉴定专家组进行的工作,包括:

1、准确、及时提供鉴定工作所需的各种工程资料。

2、根据专家组的要求,组织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向专家组介绍有关工程情况,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3、根据专家组的要求,对有关问题进行补充分析工作,并提出相应的专题报告。

4、为专家组在现场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十八条 鉴定单位应将鉴定报告提交给项目法人,并抄报工程验收主持单位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工程验收前,项目法人应负责将鉴定报告分送给验收委员会各成员。

第十九条 项目法人应组织建设各方,对鉴定报告中指出的工程安全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书面报告验收委员会。

第二十条 建设各方应对所提供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凡在工程安全鉴定工作中提供虚假资料,发现工程安全隐患隐瞒不报或谎报的单位,由项目主管上级部门或责成有关单位按有关规定对责任者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 鉴定单位应独立地进行工作,提出客观、公正、科学的鉴定报告,并对鉴定结论负责。项目法人等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妨碍和干预鉴定单位和鉴定专家组独立地作出鉴定意见。

第二十二条 建设各方对鉴定报告有重大分歧意见的,应形成书面意见送鉴定单位,并抄报工程验收主持单位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

第二十三条 进行工程验收时,验收委员会依据鉴定报告,并听取建设各方的意见,作出验收结论。当对个别疑难问题难以作出结论时,主任委员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科研单位进一步论证,提出结论意见。

第二十四条 蓄水安全鉴定不代替和减轻建设各方由于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制造、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负的工程安全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蓄水安全鉴定工作所需费用,由项目法人负责从工程验收费中列支。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鞠躬尽瘁--庆祝建党90周年思想汇报下一篇:读宝莲灯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