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科技馆的作文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游科技馆的作文(共15篇)

游科技馆的作文 篇1

科技馆

无锡市江南实验小学六(5)班 王香归

12月13日,下着蒙蒙细雨,我们来到了无锡市科技馆参观。大家先来到了1楼“生命起源”,我和刘亚志同道合,在一旁饶有兴致地观看着纪录片,这样一部充满科学奥秘的影片吸引了我们,却吸引不了大部队,才看了一会儿,大部队却要上二楼了,我俩寡不敌众,只得忍痛割爱上了二楼,能源主题馆。我一眼便瞅见了一个“天气预报”栏,在这里谁都可以当主持人,我在屏幕上摆了几个pose,还没开口说话,却已惹得众人哈哈大笑,我赶紧脸红着下了台。那边一个飞行模拟器成了抢手货,好不容易才轮到了我,控制器上数百个逼真按钮令人眼花缭乱。屏幕上飞机要爬升了,可是一兴奋忘了收起落架,飞机一个倒插栽在了跑道上。岂有此理,第二局我总算把飞机开上了蓝天,不一会,地面报告发现一敌机向我接近,我想开启雷达,急忙寻找,当我“众星寻它千百度”时,却又被乱机击中,机毁人亡。上了四楼——宇宙主题馆,才发现自己的渺小,我们在地球上体验了一下做宇航员的感受……

游科技馆的作文 篇2

一、展示实验的过程性

科技实验, 既具科技的特点, 又具实验的特点。给学生展示实验过程, 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是写作科技实验类作文的前提。但这种实验过程, 不同于单纯的化学实验和物理实验, 而是熔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炉的发现型实验。

例如, 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 教师展示“铁球穿环”实验, 前后以鲜明的对比, 给学生形成视觉上的差异, 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某生在《铁球穿环之迷》中写道:

实验开始了。只见老师轻轻地捡起铁球, 对准中间的圆环, 铁球痛痛快快地穿了过去。我想:铁球比圆环小, 穿过去不是轻而易举的吗?这时, 老师好像猜透了我们的心理, 于是他点燃酒精灯, 将小铁球放在火上加热, 又重复以上的动作。啊, 怪了!这铁球好像生气似的, 驻足于圆环上方, 再也不愿钻进去。铁环还是那个铁环, 铁球还是那个铁球, 同学们愣住了。随后, 老师像魔术师一样, 迅即将烧红的铁球放进一杯冷水中, 随着“哧——”的声音, 杯中扬起了清烟。老师不动声色地取出铁球, 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盼望奇迹的出现。啊, 铁球又乖乖地穿了过去。

这里, 既写出了铁球几次穿环的变化, 又写出了同学们的悬念迭起的心理, 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合二为一, 激起了学生猜想的欲望。因此, 实验过程的展示既要体现过程性, 又要体现对比性。从而, 让学生在具体的过程中有序观察, 在事物的对比中有效思考。

二、体现实验的启发性

实验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在思考中发现。如, 苏教版六年级 (下册) 《夜晚的实验》,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观察蝙蝠何以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便是一例。斯帕拉捷通过实验, 排除了蝙蝠夜间飞行凭借眼睛、鼻子、耳朵的几种可能性, 发现蝙蝠在夜间飞行, 捕捉食物, 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这个实验很有启发性。以致后来人们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文中写道:“原来, 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 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收到这种“超声波”, 就能迅速作出判断, 灵巧地自由飞翔, 捕捉食物。”

因此, 实验的启发性随着学生科学知识的积累会日臻完善。虽然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像科普作家那样揭示科学实验的科学奥秘, 但是, 我们必须让学生形成探究的科学兴趣, 产生自身的内心感受。在进行科技实验类写作训练中, 将这种内在的感受流淌于字里行间。

如习作《蝙蝠的自我介绍》, 作者根据搜集到的有关信息以第一人称的写法, 推介了蝙蝠的特点。文中写道:

我还想悄悄告诉你一点秘密。我的视力很弱, 然而我的听觉极为敏锐。当我展翅高飞的时候, 喉内能发出一种超声波, 当这种特殊的声波遇到昆虫或其他障碍物时, 它就迅速返回, 我根据耳朵接收到的情报, 就能够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昆虫的方位和距离。

这里, 小作者写得饶有兴味, 又不失其科学性。而这种科学性的启迪源自知识的拓展, 源自科学的探究, 源自生活的积累。

三、语言表达的趣味性

科技实验类作文的语言, 不同于成年人写实验报告, 不需要过严的限制语, 只需要用通俗的语言, 深入浅出地说明一种科学的道理, 从而体现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如, 苏教版四年级 (上册) 中的《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就是寓深奥于浅显的范例。文中在介绍国际互联网时用想象与联想的方法, 以通俗的比方说明国际互联网的特点。“你可以想象一下, 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 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 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 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关于国际互联网的特点非一言所能蔽之。但是, 作者抓住了国际互联网的本质特点, 以联想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以打比方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把深奥的科学术语化解得通俗易懂。这种趣味横生的语言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 激活思维的涟漪。因此, 在指导学生语言表达时, 要以范文引路, 深钻细研, 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类比联想中揭示科学的道理。

游科技馆作文 篇3

9:20我们就进了科技馆。走进大门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它有三层楼那么高。进了检查门,我们通向2楼的科技展厅,那儿为我们展示了许多的科技成果,有机器人跳舞、机器人还原魔方、特斯拉电塔、哈哈镜、吸气球……,真是一堂生动的科技知识普及课。

到了3楼,我们还看到了人类的科普知识展现,我还了解到了我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诞生的。

回到1楼,我们参观了达芬奇这位科学家的各类神奇的作品。

游科技馆作文 篇4

星期六下午,天气晴朗我、爸爸、妈妈、奶奶和妹妹一起去科技馆游玩。

来到了科技馆,我就迫不及待地跑了进去。科技馆真大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那庞大的航天器是我们几代航天人奋斗的结果。接着来到了月球漫步,月球漫步是人在月球上没有地心引力的情况下飘浮在空中,真是举步维艰。我来到了机器人的世界,爸爸过去和机器人下棋,有几个孩子在捉弄机器人。我体验了火灾演习,我走进通道看见一片火红的颜色,我想往后走但爸爸告诉我要冷静、坚持下去,很快我就出来了。我又进了地震屋,站在上面过了一会就开始地震了,眼前屏幕上的房子一间间倒下来,我紧紧地拉着爸爸的手。又过了一会儿地震停了,我真实地感受了一回山崩地裂,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我摸了一下胸口发现心脏跳得好快,我想尽各种办法使心脏跳得慢一点,终于恢复了平静。我还没有体验完就到了关门时间,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游科技馆作文 篇5

在一楼,我看见了鹦鹉学舌,我说了几句,它摆着身子,有模有样地说了起来;有龟兔赛跑,还有一排木头做的小动物,你一靠近它们,它们就会发出音乐的旋律;还有秋千,只要你踩上那个按钮,它就会利用电力原理自动摇起来。他的旁边还有一棵大树,是考察你的灵敏度的,只要它说什么,你就得拍那里,比如它说鼻子,你就要拍大树的鼻子这。

上了二楼,有许多电力,刚上二楼,有一个东西,你把手放在那个手掌上,另一个手转那个把手,一开始手有点麻,传快点就和被电了一下似的。还有人体导电,把两只手放在两个铁球上,里面的灯就会亮,几个人手拉手再放上去,它也会亮。还有许许多多科技发明等着大家去看。

三楼,有显微镜,还有一个投影,是一个水池,你一上去,水池会出现波纹,和蜻蜓点水一样,还有挖掘机学习等非常多的科技器材都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

四楼有两个项目需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这就是要求要有团队合作精神。第一个是滚大铁球,有重重关卡,一个关卡由一个人或两个人完成,还有一个要许多个人把水放进一个大水池。

重教《逍遥游》引发的思考 篇6

1. 教学内容:揣摩教材编写意图

一篇文章教什么?“教材即课程, 语文教材文本资源无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既然用了一套教材, 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就要把握好教材编写意图, 只有这样才不会停留在一般的阅读层面, 才能深入到教材的教学层面。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文言编写的专题性与文学性是它最大的优点, 它的编写既依据课程标准, 又立足文本特点, 所以揣摩教材编写意图就让我们站在一个审视教材的角度, 从而使预设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效的教学内容。

要想把握单篇的编写意图, 必须将单篇课文放在单元乃至整本教材的框架中, 做到整体把握, 方能切中要害, 选择出最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逍遥游》, 就要考虑它所在的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心灵, 是本专题探究的内容, 而它所在的板块又是“心连广宇”, 因此, 我们必须将专题名称、专题提示、板块名称、相关读物以及思考讨论练习与文本综合起来整体思考:专题名称和专题提示直接表明专题教学内容是“星空与思想”, 专题提示则具体阐述了“灿烂星空”的内涵。如此解读, 我们方能养成教学内容选择的自觉性, 也才能确定《逍遥游》的教学内容。

2. 文本细读:发现教材本身的教学价值

单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立足于局部细读 (主要是文本细读) , 同时局部细读应该从中心教学内容这一大前提出发, 实现抽丝剥茧。如果借鉴曹明海教授对教学内容层次的划分, 我们可以认为局部细读一般应遵循“语义层———语象层———语体层”的逆推思路。因为中心教学内容很多处于“语义层” (即教材文本所负载的情感与理思、精神与思想、灵魂与生命) , 而“语象层” (即物象与事象、场景与画面、气象与意境等) 借“语体层”的教学内容达成的目的也在于“语义层”教学内容的有效达成。

而这教学内容的达成既依赖于语象层教学内容 (即理解人物形象、把握简约的叙事艺术) 的达成, 也依赖于语体层教学内容 (即文言词语、句式等的理解以及文本的朗读) 的达成。事实上, 立足于局部的细读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必然高度重视文本的“文体特性”和“审美特性”, 也就是说, 必然符合教学内容的“文本特性”。

于是, 对着《逍遥游》文本, 又耐下心来, 仔细再读课文, 先后读了二十几遍, 教学思路才算清晰。决定既不采用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的大搞翻译, 又不是不管学生是否听得明白自顾自地满堂聒噪。而要从“逍遥”之意入手, 质疑, 解疑, 最后再回到“逍遥”给予我们阅读者的启示上来。

3. 筛选整合:从教学的角度重构创生

尽管语文教材编写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逐步多样化, 但是, 语文课程的研制仍然是相对落后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一出世, 就受到多方面的赞誉,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 有哪些是定篇, 教哪些知识, 目前尚不明了, 尚未形成共识, 尚在‘重构’过程中”。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经过筛选整合。无论你使用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 只要是教学同一篇文章, 其核心的教学内容, 都是应该没有差异的。但是, 对具体的教学内容, 又应该是有所差异的。尤其是面对不同的教材体系, 不同的教师在备课时, 必须加以筛选整合, 从教学的角度, 进行重构创生。

教学《逍遥游》, 离不开对庄子思想的了解, 苏教版的《逍遥游》处于必修五中, 那么, 教学的起始, 就可以先回过头来, 从必修三中学过的《秋水》朗读背诵开始, 回顾其表达的主题“贻笑大方, 永无止境”。同时, 可以将苏教版没有选入, 但一直是人教版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的《庖丁解牛》拿过来, 让学生理解庖丁解牛所传达的“得其真道, 从容不迫, 游刃有余”。再由这两篇进入对“逍遥游”的学习。而教学完《逍遥游》后, 为了加深对“心连广宇”的理解, 充分领略庄子设喻的巧妙, 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可以拓展阅读选修教材《古文读本》中的《庄子·秋水》三则, 思考《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濠梁之上》三则故事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追求。还可以把庄子的一些小语段印发给学生, 例如可以选择写孙叔敖的“三上三下”、写原宪的“贫不是病”、表现支离疏的“因祸得福”, 点拨理解庄子的精神追求。

游科技馆作文 篇7

一放暑假,我和我的好朋友还有他的两位同学相约去了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共有四层,我们走进大厅一看,哇!馆内宽敞而又明亮,里面的温度也让人感到很舒服!馆内有丰富多彩的景点,我们一到那边就尽情的玩耍。

我们按照推荐的线路首先去了动物世界,那里有各种各样很逼真的动物以及难得一见的土著“居民”,接着我们又去了机器人世界,在那里可以跟机器人比射箭,可以由它弹钢琴我们来唱歌······我们还去了地壳探秘,在那里看到了奇妙的矿物晶体,观看了火山景观以及亲自体验了地震的危险,后来我们去了彩虹儿童乐园,那里就别提多开心了,我们好像来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最后我们去看了一场海洋巨兽的3D电影。

这里的景点实在太多了,一整天下来虽然我们玩的筋疲力尽,但是通过看、听、亲自体验等方式,不仅增长了我的课外知识,同时还增进了我和朋友们之间的友谊。

科技馆半日游作文 篇8

暑假的一天,我和姑姑一家人去了趟宁波科技馆,姑父开车,我和妹妹坐在后排,一路上一边看沿途的风景一边开心的聊着天,路两边的大树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花儿好像朝我们微笑。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科技馆了。检票后,我们就进了科技馆,一进去就感觉科技馆特别大,一眼望不到头!首先,我们先来到台风体验区,工作人员让我们戴好耳机做好迎接台风的准备。一开始,风一点也不大,我还和妹妹轻松地聊天,渐渐地,风越来越大,好像真的台风来了一样,我害怕极了,赶紧抓住了旁边的栏杆,不让自己被风吹走。过了一会儿,风渐渐的.小了下来,体验也结束了,我才松了一口气。接着,我们又来到地震馆,一开始播放了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视频,视频中的画面抖动起来,我们的脚下也跟着抖动起来;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另一间模拟厨房,工作人员让我们准备好,注意安全!马上,地面开始抖动了起来,我看见有的人躲到了角落,有的人躲到了椅子下面,我也迅速地躲到了桌子下面,做好保护自己的措施。地震体验馆让我真实的感受了地震来临时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科技馆,这一次的游玩真是让我终身难忘啊!

《粤西游日记一》的教学思考 篇9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除了要树立学生的对于祖国语言的认识、评价和鉴赏等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树立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审美以及引导他们看待世界的正确的价值观。《记一》主要是对桂林山水文化等描述, 将这些文化传输给学生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 能够加强他们对家乡山水的价值认识, 并在审美体验中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粤西游日记一》的教学要点

《记一》的内容比较长, 大约有八万字左右, 这么长的篇幅让学生读完, 的确是有一定难度, 但是去繁求精, 去枝叶留主干,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于学生进行引导:

(一) 徐霞客和徐霞客眼中的桂林文化

1. 地质地理文化。

这是《徐霞客游记》的核心所在, 因为《徐霞客游记》本身就是以地理地质学而传世的, 所以桂林的地质地理文化应该是必须引入的, 这里牵涉到学科的交叉, 但是可以不作为重点。

2. 民俗文化《记一》“描述了广西奇特瑰

丽的自然风光, 而且记录了广西各族、各阶层人士热情好客、朴实善良、虚怀好学、见贤思齐的美好情怀。”这些民俗文化是学生们兴趣的所在, 也是需要引导学生去掌握的。

(二) 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审美描述

1. 瀑布的审美描述。

瀑布是水体范畴, 在地质学上主要是由于水的落差形成的独特景观, 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徐霞客对于瀑布的描绘是独具特色的, 这点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习。

2. 溶洞的审美描述。

徐霞客是洞穴专家, 对我国许多溶洞都有科学考察, 关于溶洞的描写很具有文学性, 这点可以重点引导。徐霞客对于七星岩溶洞的描写应该是引导学生阅读的重点, 也是《记一》最精彩的部分。徐霞客两次探访溶洞, 对七星岩的形态和地势特征以及游览线路有详细的描述, 在教学时, 可侧重引导学生归纳七星岩的典型的美的特征以及如何写景等等。

3. 山水的审美描述。

徐霞客善于赋予山水以生命的审美描述, 体现了他的主体意识。徐霞客桂林的旅游, 多是乘舟而行, 于舟楫竹筏中, 他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好, 他时而兴奋, 时而遗憾, 时而沉寂, 他将这种审美的情绪流露于文字之间, 于是使得桂林山水富于灵动感。

徐霞客于山水的描述体现了《徐霞客游记》的两大特征, 其一就是“质朴纯真”。清初著名学者钱谦益曾盛赞其书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它不同于文人雅士的吟风弄月, 也不是墨人骚客的托兴寄怀, 让造化服从感情的驱遣, 使山水迁就意趣的剪裁它是一个抱着强烈求知欲的旅行家的忠实记录。”第二大特征就是内容广博, 意境深远;这点对于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要, 可以引导学生写作求真务实的态度, 唯有建立在广博的知识体系结构中, 才能写出真正的语言。

(三) 徐霞客精神

作为阅读课, 徐霞客精神应该不是重点, 但是必须点到, 这是语文教学的附属作用, 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徐霞客所游览的祖国山水, 大多数是远离城市的人迹罕至之地, 这就需要克服许多的困难, 需要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也是目前学生最缺乏的精神特别是金融危机到来, 大学生就业难等等的负面影响, 学生厌学情绪滋长, 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 用徐霞客精神去鼓励学生, 恢复他们的信心, 也是有必要的。

在教学中要将这种精神传输给学生, 可以采取提问式, 如徐霞客在桂林之旅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又是怎样克服的等等, 让学生们去了解去探索徐霞客, 从而获得收获。

三、《粤西游日记一》的一些思考

《粤西游日记一》是一个引子, 无论是桂林文化的教学, 还是徐霞客对于桂林山水的审美描写, 都只是内容, 更主要的是我们应该反思, 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哪?古代从千字文的识文断字开始, 再到四书五经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教育, 都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语文教育表层是让我们学习如何使用祖国的语言, 但是深层次却是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 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祖国语言, 还要培养他们对于语言的审美和评价以及自学能力。

通过找寻本地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一方面可以和学生产生深刻的文化共鸣, 从而唤起对语言的热爱, 同时弘扬了地方文化, 的确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语言的核心在于语言的精神, 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的人品和价值观所在, 让学生去找寻这些精神, 从而更愿意主动去学习,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伍腾.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6.

游厦门科技馆作文 篇10

厦门科技馆总面积达17000平方米。走进大厅,迎面而来的是蕴涵古代科技的国内独家首创的水动力计时装置——水钟。水钟上面有一个供水箱,两边各有一组容器,左边的大容器代表1小时,右边的小容器代表2分钟,它采用的是12小时计时法。

整个科技馆分为海洋与摇篮、探索与发现、创造与文明、和谐与发展、儿童与未来五个主题展馆。在海洋与摇篮展馆中,我了解了有关神秘海洋的知识。在创造与文明展馆中,那些活灵活现的机器人、乐趣无穷的虚拟世界令人啧啧称奇。最令人难忘和激动的是当我步入探索与发现展馆中,发现了一圈星球的模型,站在火星模型磅秤上,呀!我的体重竟然只有3.6千克!仅仅是在地球上体重的十分之一;还有神奇的小屋,看上去是平的,人在里面却歪歪斜斜,走不了正路。

正当我充满好奇地沉浸在这奇妙世界中时,一位工作人员大声叫道:“请大家到表演台集合!”我赶紧来到表演台。解说员请了一位长发飘飘的女同学上台,让她站在金属盘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她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竖了起来!全场惊呼起来,解说员介绍说,这就是静电现象。突然,旁边的一根黑管子里发出电光,一开始电光还是细的,后来越来越粗,越来越大,原来这是电压从一万伏变为十万伏的全过程……一个个科学小试验让我大开眼界!

不知不觉,在科技馆内已经参观了四个多小时,肚子饿得咕咕叫了,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科学世界。

游北京科技馆作文 篇11

踏进科技馆的大门,就像从炎夏走到了深秋,我那时正热得直跳脚,冷不丁的凉快了,不适应,打了个寒颤。

我们买了票,往前走——哇,一个梁龙化石。我顺着它的脖子往上看——它的脖子可真长,活像在身子上长了一枝竹;尾骨如海带一般,顺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

我们又走向2楼。2楼上有一些科学家的塑像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器材。我向周看了看:有没有我能玩的东西呢?突然,我眼前一亮——空中自行车!!它的原理是利用重物下垂的力来保持平衡。就像你在天空中,有一个重物将你向下拉,此时你的身体是笔直的、垂直于地面的而不是歪去其他地方。我前面一个人上去后都不敢蹬,还没到头就倒回来了,我在心里嘲笑她:胆小鬼!!往前蹬就行,又不会掉下来!!轮到我了,我自信满满的踏上空中自行车,自信满满的系上安全带,自信满满的往前骑——妈呀!怎么那么高!我赶紧闭上眼睛,乱蹬了几下就往回踩... ...下了自行车,我心有余悸得安慰我的小心脏。爸爸轻飘飘的来了一句:“我女儿今天怎么这么胆小?刚刚你刚骑出去就又瞪回来了。”好吧!

我们就一直在第二层转呀转。科技馆一共有4层,每一层都那么大,回一层时,乘坐的电梯竟然是玻璃做的!!!

妈呀!这一趟可得把我吓出心脏病来。不过,想起那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心里多了一丝慰藉,毕竟,知识大于一切!

游科技馆的作文 篇12

乡土音乐, 是具有民 间色彩的、原始的、属于一个地方独有的特色音乐的总称。乡土音乐就是民间音乐, 它的功能是传承集体记忆, 表现生产生活, 表达喜怒哀乐。

《民乐逍遥游》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档以传播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为宗旨的节目, 创办于2004年。

针对乡土音乐的选题, 《民乐逍遥游》策 划了“土地 与歌”、“中 国少数民族音乐之旅”两个大型主题系列, 制作了200多期节目, 其中有大约100期的节目是主创人员带着录音设备走到城镇、乡村, 进入到音乐的原生状态下现场录制的。

2 如何选择和使用好采访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民乐逍遥游》节目经常要走出播音间实地采录乡土音乐, 所以采访机是必备的工具, 选择和使用好采访设备会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录制、播出效果, 这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在十年的节目实践中, 主创人员使用过包括MD机、数字磁带录音机、数码录音笔等多种录音设备。以下就其中几款采访机的功能、使用心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2.1 MD 机

2004年《民乐逍遥游》开播的时候, 国际台的记者普遍使用MD机进行采访。MD是Mini Disc首字母的缩写, 它是日本索尼公司于1992年正式批量生产的一种音乐存贮介质, 一般笼统地 称为MD机。MD机采用ATRAC/ATRAC3两种音频格式, 对音源有压缩, 技术标准相当于MP3, 音质稍低于CD的音质, MD机可以外接话筒用于录音。

MD机从诞生 之初就定 位在随身听 的功能上, 体积小、便 携, 一张MD盘可以录制1个多小时的内容, 并可以反复擦写, 后期需要1:1的导入音频。因为它的录音格式, 以及在转换的过程中会有损失, 所以不太适合用来录制音乐。随机配置小话筒的性能也相对弱, 当现场录制声场比较开阔、声部较多、声音变化幅度大的音乐时, 效果不理想。一年后, 随着国际台采访设备的更新, 《民乐逍遥游》节目也改换了其他采访机。

2.2 马兰士 660

《民乐逍 遥游》节 目组正式 使用的第一款数码录音设备是马兰士 (Marantz PDM-660) 。数字化 录音使得音频文件的读取、传输、编辑变得便捷高效。但是这款采访机的体积比较大, 外形上很像早期磁带录音机的“砖头块”, 话筒是外接的, 携带起来不太方便。

马兰士660的录音格式可以选择MP3和WAV两种格式, 但是, 只能支持比较低的码率, 所以在录音的保真性上有一些不足。另外, 马兰士660的菜单设置比较复杂, 这让录音的准备工作显得比较繁琐。录制音乐会的过程中, 当把调音台信号输入马兰士660时, 经常会有电流闪跳的嗒嗒声, 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2.3 索尼 PCM-D50

索尼PCM-D50是《民乐逍 遥游》节目组2010年后开始使用的数码采访机。这款采访机大小适中, 便于携带, 机身顶部有两只麦克风, 可进行立体声录音, 能根据录音需要做90和120的调节。D50没有MP3这类。压缩格式, 它的录音格式只有WAV, D50直录的音源文件为96k Hz 24bit, 比CD的音质密度高。这种高标准的音源文件可以方便使用者进行后期的编辑制作, 而不用担心音质的过度受损。

D50的菜单操作便捷, 声音指向准确, 调节录音电平值后可以对非常细微的声音进行捕捉, 和各种设备的匹配度以及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强, 综合评价, 是做乡土音乐录音的一个好选择。

3 采录乡土音乐的注意事项

《民乐逍遥游》节目需要深入到城镇、乡村, 进入乡土音乐的原生状态下现场录制, 遇到的录音环境千差万别, 所以, 需要掌握一些录音的方法和技巧。

3.1 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录音环境

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是录音的必备条件, 但是《民乐逍遥游》录制乡土音乐多数情况下要走到户外, 在一些开放的环境里进行。录音的主体一定要听上去自然清晰, 没有杂音, 这就需要节目主创人员寻找、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录音环境。

3.2 采录乡土音乐的典型环境音响

因为大多乡土音乐是土地与歌的关系, 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比如劳作时的歌谣和号子, 它是在特定的环境和生活场景中产生和进行的, 所以会有相应的环境音响, 这些音响同时也是乡土音乐的一部分, 将这类声音收纳在录音中, 会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乡土音乐。

2005年6月, 《民乐逍遥游》的主创人员到湖北秭归采访, 其中一个主题是录制峡江号子。历史上, 西陵峡以滩险水急闻名, 峡江号子是流传在西陵峡一带行船过程中船夫呼喊的号子, 张弛有力、高亢嘹亮, 是一种生命的旋律。录音的地点最终选在长江三峡西陵峡口的一艘趸船上。长江进入峡口渐渐收窄, 江水拍打着堤岸和船帮, 船行过来, 发动机的突突声由远及近, 偶尔还传来低沉悠长的汽笛声, 在江边的趸船上采录胡振浩老人的号子, 这些环境声都是无法避开的。考虑到这里就是峡江号子的诞生地, 这儿的环境具有无可替代性, 江水、行船的声音正好交代了音乐的产生的典型环境, 所以, 《民乐逍遥游》的主创人员决定也将环境声收录在内, 并且在录制的过程中还专门对录音环境做了交代。

《民乐逍遥游》经过十年的节目实践发现, 乡土音乐是一方水土上百姓劳作、交往中的自然呼唤和即兴抒怀, 有很多是他们生产生活伴生的, 典型的环境音响是生活的真实, 也是音乐的一部分。所以, 在采录乡土音乐的时候, 适当收录一部分和音乐主体相关的环境声音是可行的。不过, 在节目中体现的时候, 最好还是要对录音环境做一个简单的交代。

3.3 远离公共扩音设备

《民乐逍遥游》主创人员在录制乡土音乐的时候有时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 那就是录音的现场有扩音设备, 遇到这种情况通常很难处理。

一次端午期间去广东做赛龙夺锦的节目, 现场有一个广东音乐小乐队演奏《赛龙夺锦》《金蛇狂舞》《步步高》等曲目, 因为活动是沿着一条江的, 很开阔, 人也很多, 现场就用了扩音, 通过架设的喇叭出来的音乐声非常大, 完全掩盖住了音源。《民乐逍遥游》的主创人员尝试进行现场录制, 当时, 现场调音台也没法提供音频输出。结果, 录出的音乐完全没有层次, 声音失真, 这样的效果无法在节目中使用。

在录音的时候, 如果遇到现场有公共扩音的情况, 建议和现场技术人员沟通, 尝试从调音台给出一条音频线, 直接连接在采访机的音频输入口, 这样可以排除现场扩音的干扰, 如果做不到, 建议就放弃现场录音。

3.4 要进行后期制作

户外录制的音乐素材在使用之前, 最好要利用专业音频软件做一些必要的后期处理, 因为前期的录制最重要的是保持声音源的干净、清晰、不失真, 但是声音的大小、平衡、音色等还需要做修饰和调整, 因为广播是听觉的媒体, 对声音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目前, 广播电台 广泛使用 的音频编辑软件是英夫美迪公司开发的AIR2000, 它只能进 行简单的 声音录制和编辑, 一般都没有声音特技包, 无法对声音进行特技处理。但是, 广播同行常用的Cool Edit Por录音软件, 具有很强大的声音处理功能, 完全可以满足后期制作的需要。利用录音软件进行声音处理是一个专业话题, 在这儿暂不展开论述。

以上几点仅是《民乐逍遥游》主创人员在录制乡土音乐的过程中就设备和录音摸索出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供同行参考。

摘要:《民乐逍遥游》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档以传播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为宗旨的节目。本文将从设备选择、录音技巧、素材使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希望节目的实践能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游郑州科技馆作文 篇13

科技馆位于郑州的嵩山南路上,它是一座设计别出心裁的建筑。从远处看,它既新奇又有创意。

科技馆分为4层,共有200多件展品。这些展品中,涵盖着自然、声学、数学、光学、生命科学等学科。

其中,有几样展品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甚至现在也无法忘记。

第一个展厅里,陈列着许多贝壳和它们的解剖体。咦,这些贝壳的切面纹理是不是很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呢?我陷入了沉思。原来,人们根据一个螺旋状切面的形状发明出螺旋桨的。

在一个可旋转的圆盘中,有三个正方形容器。它们互相连通,一个比较大,两个比较小。通过旋转,两个小容器中的水正好把大容器填满。圆盘的下面,有句公式:a方+b方=c方。

最有意思的就是联动现象了。三楼的一个展示柜中,机器爪子操纵着一个小铁球滚下斜坡;小铁球再撞倒一旁的小球;那个小球又开始向前面冲最终,一个小铁球又撞击了机器装置;装置再伸出爪子,把小球送往高处去。

游上海科技馆作文 篇14

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就背上背包,坐上了无锡开往上海的高铁。高铁“聂影追风”似得不一会儿就到了上海。随后,我们又坐车来到了科技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半圆形的建筑物,它全身都是玻璃,让人觉得宏伟而神秘,引人遐想!原来这就是上海科技馆,买好了票,我们的科技馆之旅就开始啦。

我们先到了“动物世界”。一进门,我就看见一个大象的仿真模型,这个大象又高又大足足有5米左右,栩栩如生,好多游客都在它旁边拍照留念。接着,我又看到了凶猛的野狼、力大无比的黑熊、可爱迷人的梅花鹿、让人畏惧的东北虎……可不止有标本模型哦,馆中还配有这些动物详细的文字、视频介绍和对应的化石标本……

边走边看,我们又来到了“生物万象”。一走进门,我仿佛来到了热带雨林,这里的一草一木、瀑布、岩石、土壤……都让我身临其境充满了惊喜,哪怕是一座竹子做的小桥也是那么的精美。不过,对于我这个小昆虫迷来说最喜欢的还是里面的昆虫区。一进入昆虫区我就看见一只只蜘蛛攀吊在一张大网上,用三对血红的大眼睛盯着我。我让爸爸把我抱起来壮着胆摸了一下,原来也是仿真标本!在里面我看到了许多从来没见过的昆虫,还亲身体验了一次让一只蜘蛛在手上爬来爬去是什么感觉,真奇妙!

接下来一站是“机器人世界”,这里的机器人个个聪明绝顶,有会跳舞的、有会下棋的、有会画画的、还有会弹钢琴的……但我觉得还是射箭机器人最厉害,大家都不相信机器人会射箭。于是,游客中一个叔叔准备挑战它,叔叔先射,可是他射了三次一次都没有射中靶心,引来了大家一阵哄笑。轮到机器人表演了,它的表现真是完美,次次射中靶心,博得了围观的人们热烈的掌声。

爸爸妈妈又陪我依次参观了“地壳探秘”、“信息时代”、“地球家园”、“宇航天地”、“探索之光”……每个展馆都让我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旅游行业中导游的旅游审美研究 篇15

关键词:导游,旅游审美,旅游活动,综合要求

一、导游员在旅游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过程中, 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国金融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行业作为以环境为基础而发展的服务类行业, 在这个越来越注重人文体验和精神审美的时代, 必然会成为未来时代发展的方向。旅游业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来说, 旅游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文明程度以及经济水平的高低。从本质上来看, 旅游活动可以看作是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遣活动, 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而就其本身而言, 导游员又成为旅游行业中枢纽性的存在, 导游员连接着作为被欣赏对象的环境, 又连接着希望得到审美感受的游客。通过其工作, 能够提高游客的内心愉悦程度, 同时也能够完成产业链良性循环的发展。

1. 提供给游客优质的服务

优秀的导游员能够在旅途过程中带给游客积极的审美感受和内心愉悦感, 从而使游客对旅游产生了兴趣和欲望, 这样就能够促进旅游产业链条的利益性发展。, 在位旅行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导游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旅游者的活动体验。现代旅游行业的导游服务具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并存的特点, 导游员要想胜任这一工作, 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保证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

2. 保障景区旅游品牌的构建

可以说, 导游员在旅游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直接关系到该地区旅游业的品牌质量, 体现了该地区旅游活动的整体服务水平。导游体现着旅游行业的形式, 是旅游行业内涵的外在体现。那么对导游员的培训和培养, 让其作为具有更高素质和水平的人才的出现是十分重要的。优秀的导游工作能够完成对景区印象文化的建设, 能够保证景区的游客密度和良性发展。而与之相反, 不够优秀的导游员容易给景区带来负面影响, 从而在游客心中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 这样就容易破坏甚至击垮此景区的正常发展。

3. 保障行业服务水平服务质量

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员来讲, 本职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景观方面的介绍,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旅行的整个过程进行节奏把握以及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也要注重自己谈吐中的得体性和风趣性, 以保障对游客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导游还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替游客着想, 以己待人, 使旅游者拥有与自己相同的心灵体验, 提升游客对导游自身以及景区的满意度。只有完成以上要求才基本完成了对于合格导游的基本要求,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旅游行业的水平与质量。

二、旅游过程中导游及其审美观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旅游业近年来迅猛发展, 但是在这种发展下并不能够保证导游行列的质量。所以说, 在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过程中, 广大的导游都具有一定的服务热情, 愿意完成自己的本身职责, 但是受困于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的限制, 导游员个人素质良莠不齐, 导游员行业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弊病。当下的现状为, 有证书的人多, 考等级的人少, 靠导游挣钱的人多, 拿导游当学问的人少, 真正敬业的人少, 研究小费回扣的人多。更重要的是, 在我国的导游团队中, 专业研究导游艺术的人少, 真正懂的导游之中旅游美学的人少。而这种注重利益收获而忽视行业精神的现象在旅游行业中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说, 导游员的个人价值观念和对旅游美学的感知影响着自身对导游行业的理解, 也决定了自身在工作中的表现。在导游行业中, 处理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

1. 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在导游行业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以及特级的导游员职称, 而就我国的当下现状而言, 只具有初级职称的导游员占据了导游员行业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上, 由于缺乏行业高精尖人才, 导游行业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除此之外, 对于导游就业者来讲, 很少有人把导游员当作终身的职业, 往往是将其作为短时期内的兼职进行过渡。这种情况使得当前的导游从业人员缺乏导游员本身应有的服务精神和知识储备量。所以说各地乃至各景区的导游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相对来讲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受重视程度不够, 难以获得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的导游人员服务。所以, 这种现状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一方面是阻碍了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 另一方面影响了国内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使得很多游客选择出境旅游。

2. 主动服务意识不足

一部分导游往往具有自我主义精神, 不能够以游客为先。常常以固有的模式为游客讲解景区知识, 缺少创新意识, 没有完成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职责。总体来看, 我国导游员普遍不具备接待外国游客的能力。具体可以体现, 我国具有出境游经历或者接受过国外培训的导游人数相对较少, 大部分导游并不能够掌握外语知识, 所以使得景区接待外宾受限, 使得旅游产业的对外服务部门发展滞涩。我国专业人员素质不够, 知识储备量和服务意识较浅薄, 这是导游员行业当下的重大问题之一。

3. 不注重美感的营造

导游员作为旅行过程中对风景和人文景观进行讲解的人员, 本身对自然风光、人文风光乃至历史文物都应该具有充分的了解, 不仅能够熟知讲解文章上的内容, 更是要对风光景致的把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能够培养出自己独特的审美品位和审美风格。在建立起自己对于旅游活动和审美价值的独特体悟后, 也要用良好的沟通方法和沟通技巧传递给游客, 使得游客在视觉上, 在内心里培养出对美感的直观享受。在建立起感官享受后, 要将美感升华, 将美感上升到美学的高度, 这个过程离不开导游员的引导。

三、提高旅游过程中导游审美的策略

1. 应首先保证游客的需求

满足游客对于旅游审美的追求, 首先要从导游员自身出发, 应该拥有得体的着装和令人赏心悦目的仪态。由于容貌是天生赋予,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 但作为导游员来讲, 至少应该保证给人以得体大方的感受, 这就要求导游能够建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完成文明旅游的建设。所以导游应拥有身材与出色的外貌, 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出色的外貌与较好的身材能够有效的吸引游客前来消费, 这些也是旅游者所热衷的审美对象。导游员的外形美能够在旅游者们进行旅游审美活动时产生光晕效应, 外貌出色身材较好的的游客更容易得到游客的青睐。

2. 注重外在个人形象

导游员往往在出现旅游者眼前时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很容易吸引到游客的目光与心理, 使游客很容易与导游员之间产生亲近感与信任感, 将旅游者导入初级审美的判断。其次, 导游员不仅要有出色的身体条件, 还要有包装自己的技能, 要注重自己的着装, 一定要得体、美观。导游员的着装可以反映出其本人的审美情趣,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形体与外貌的不足。导游员的着装要根据自己的气质、形象与年龄来选择, 要讲究色彩, 不宜穿着色彩太过于艳丽的服装, 要与季节形成互补性, 服装还要轻便、整洁、端庄。一方面要避免游客产生视觉疲劳, 另一方面也要足够的醒目。最后, 导游员发饰与妆容也要符合旅游者的需求, 满足大众的审美观点, 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修饰, 取得和谐统一的审美效果。总之, 导游员要想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 一定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塑造良好的形象, 展示出文明风采。

3. 注重内在涵养

除了应该注重外在审美感受之外, 导游员也应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内在修养带给游客舒心的旅游感受。若导游只有姣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涵养的话, 给游客带来了审美感受就会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无法由表及里, 而这种浅层次的审美只能存在较短的时间, 无法真正体现旅游的魅力。在旅游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游客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 也会存在游客因自身状态不同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导游员应当细致观察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做到对游客的贴心服务。并且在此过程中导游员应友善、热情、大方、真诚。在细节中体现作为一个导游员应有的个人素质。所以, 若想保证导游行业的顺利扩大化发展, 就应该保证导游素质的提升。而这种提升具体就表现在, 在导游过程中对游客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游客才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自然风光的审美体验。

4. 知识储备的全方位性

导游作为一种引导游客为职责的职业, 面对不同的旅游景区状况, 即要做出不同的介绍和不同的引导。这就要求, 导游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我国幅员辽阔, 地广物博, 拥有众多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特色的风景, 也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 游客在不同地域旅游见到的风景迥异, 领略和感悟的过程中内心也有一定的疑惑, 这种时候就体现了导游员和导游活动存在的必要性。面对珍奇景观, 独特地貌以及不同民族的口味风俗, 都需要导游给游客介绍以提现其趣味性和意义。所以说导游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必须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自身的文化和知识修养, 了解关于自己本职工作的有关知识。除了对知识的了解之外, 还应根据自己的文化底蕴做出相应的语言, 动作文化的修饰。以这种方式来带给游客人文精神的美感和享受。所以说, 导游在服务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 不应该拘泥于一种方法和单一的形式。在导游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讲解技巧和讲解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还应该以充分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 这样才能够体现作为一名优秀导游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

5. 在导游过程中要突出重点

由于大部分景观具有较大的区域性的特点, 所以在旅游过程中不能够保证全部旅游景点的游览。根据这种区域局限性的现状, 导游员就应该完成对重点的划分。通过这种对重点的划分突出景观的特点和可游览性, 人为化的对景观进行区别和划分, 以保证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目的突出, 路线准确。除此之外, 导游员也应掌握旅程的节奏, 掌握好旅行的速度, 完善一种旅游和游览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的处理和控制着体现着导游的水平。在风景秀丽的地方, 导游员应放缓游览步伐给予旅游者悉心驻足认真品味的时间, 通过自然的魅力来感染浏览者。而在商业化的都市就应该给予浏览者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 可以在简单介绍后, 让游客继续自行发现新奇的, 自己感兴趣的物事, 因地制宜, 旅行宜缓是导游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 导员应该充分考虑到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区分于不同的晴天雨天状况安排不同游览项目。只有这种细致的合理化的计划的制定才能够保证游客获得最好的旅游体验, 从而体现了导游的专业素质。

总之, 导游员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 导游员的个人素质和旅游过程中的服务体验密切相关。因此在旅游过程中引导游客审美, 培养美感的建立, 这和导游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密不可分。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导游员的个人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 还要加强个人综合素质培养, 另一方面要注重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审美的重视程度, 使得旅游美学和旅游文化的培养建立成为旅游活动中的一部分。导游员在旅游审美过程中应当扮演一个引导者, 一个美学和美感的传播者, 切实根据游客的兴趣对其进行知识性和美学性引导, 这有助于提升我国国民的美学感知能力, 也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郝德辉.论旅游审美中导游员的重压意义[M].东方旅游周刊, 201212, 12.

[2]陈志民.导游员和游客美学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M].吉林旅游学院, 2013, 6, 12.

[3]张琳.浅谈导游员在旅游审美中的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2:286.

[4]远征.旅游审美与导游服务浅析[J].科技信息, 2011, 23:555+547.

[5]刘菲.浅析旅游审美文化中导游的价值体现[J].现代商业, 2012, 10:98-99.

上一篇:c语言大一复习资料下一篇:拒绝享乐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