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推荐12篇)
澧县职业中专董志忠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方式由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考验。中等专业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诸方面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着重阐述中等专业学校中体育教学与身体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转变
1 问题提出
体育教学是中专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呢?
2 分析
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个既旧又新的概念,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入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持续发展而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形成的,是根据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创造出来的教育学概念。它从培养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强调素质教育有三个“要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让学生主动发展”。总之,素质教育具体地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可见,体育教学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以下几点:2.1 体育教学是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好动、多变、直爽、争胜好奇、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强制性的练习,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俗话说: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引趣”,因为“引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趣”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球类练习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这种情绪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是“学习”和“练习”中进行练习指导,并采用一定的身体素质强化手段,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大强度、大运动的素质练习,既提高学生体能,而又使学生不觉得疲劳和枯躁。
2.2 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以顺应未来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判断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如对机车乘务员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上下机车的灵活性方面内容和抗大强度、抗疲劳、超强耐力的练习内容;又如对铁路车辆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腰腹肌、手臂力量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又能为将来能顺利适应岗位工作提供身体条件。
2.3 身体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强健体魄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生活需要的人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但是学生身心发育存在着差异,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不同发育程度的身体素质,有的甚至相差悬殊。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分具体对象,采用“千篇一律”、“一视同仁”的相同内容,相同强度,同等运动量的要求和方法,要完成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很困难。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2.3.1 积极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身心发育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认真探索和研究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多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分类要求、全面挖潜、扬长避短、各显其能”的施教策略。保障优秀学生正常发展,让“体格健壮者”吃饱,防止为强调面向全体而一刀切,尽量满足他们发展需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中等生”吃好,并鼓励争先,赶超“体格健壮者”;要努力转变弱体格生的现状,对“弱体格生”给予热情关怀,耐心指导,多加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上进,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强化练习,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只要教师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就能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3.2 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教学”为“教学适应学生”,以提高教学效果。
2.3.3 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毕竞时间有限,而这个时间既要学习知识、技术,又要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效果不会很明显,只有通过对课外活动两操时间的充分利用,才有效果。因此,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外活动,开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质培养,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4 体育教学在进行身体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强化德育功能。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观看奥运等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荣誉感;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风尚;通过集体项目练习,可以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体操等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高尚的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2.5 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应仅根据智育的考核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和毕、肄业,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和考核,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控,改变片面抓智育而轻德、体的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3 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切不可将德、智、体相互割裂、相互对立起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同时对素质教育进行科学评价和综合考核,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高尚情操、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健壮体魄的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世纪人才。
4 建议
4.1 从事教育工作的各级单位,要认真学习和研讨国家有关法规和文献,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进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积极向素质教育转化。
4.2 作为一名学校从事身体素质教育的主导者——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内容。同时,采用宣传栏、黑板报等,经常性地向学生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全面推广“一二一”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发展纲要》
体育教学是中专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 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 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 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 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 其目的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由此可见, 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 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
2 分析
所谓素质教育, 实际上是个既旧又新的概念, 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入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持续发展而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形成的, 是根据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创造出来的教育学概念。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 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劳动, 学会生活, 学会健身, 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 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强调素质教育有三个“要点”,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让学生主动发展”。总之, 素质教育具体地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可见, 体育教学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贯彻实施身体素质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应当明确以下几点:
2.1 体育教学是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 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教学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 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 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 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 正确把握分寸, 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 比较活跃, 好动、多变、直爽、争胜好奇、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 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 光靠强制性的练习, 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 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俗话说:学习有法, 教无定法。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 有两点必须明确, 一是“引趣”, 因为“引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趣”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球类练习等手段,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 并随这种情绪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是“学习”和“练习”中进行练习指导, 并采用一定的身体素质强化手段, 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素质练习, 既提高了学生体能, 又使学生不易觉得疲劳和枯躁。
2.2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 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 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判断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因而, 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 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的项目内容。如对机车乘务员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上下机车的灵活性方面内容和抗大强度、抗疲劳、超强耐力的练习内容;又如对铁路车辆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腰腹肌、手臂力量的内容。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又能为将来能顺利适应岗位工作提供身体条件。
2.3 身体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强健体魄的, 能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生活需要的人才, 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但是学生身心发育存在着差异, 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 其身体发育程度也各不相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如果不分具体对象, 采用“千篇一律”、“一视同仁”的相同内容、相同强度、同等运动量的要求和方法, 要完成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 作为体育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2.3.1 积极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身心发育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 认真
探索和研究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多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实施“分类要求、全面挖潜、扬长避短、各显其能”的施教策略。保障优秀学生正常发展, 让“体格健壮者”吃饱, 防止为强调面向全体而一刀切, 尽量满足他们各自发展的需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 让“中等生”吃好, 并鼓励争先, 赶超“体格健壮者”;要努力转变弱体格生的现状, 对“弱体格生”给予热情关怀, 耐心指导, 多加表扬、鼓励, 激发他们上进, 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强化练习, 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只要教师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就能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3.2 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重点, 变“学生适应教学”为“教学适应学生”, 以提高教学效果。
2.3.3 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 是课堂教学
的补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教学, 毕竟时间有限, 而这个时间既要学习知识、技术, 又要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 效果不会很明显, 只有通过对课外活动、两操时间的充分利用, 才有效果。因此, 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外活动, 开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质培养, 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4 体育教学在进行身体素质教育过程中, 要强化德育功能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 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 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例如, 通过观看奥运等竞赛, 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荣誉感;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 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品格;通过集体项目练习, 可以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 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体操等练习,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高尚的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2.5 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衡量教育质量, 学校不应仅根据智育的考核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 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和毕、肄业, 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 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 并通过评价和考核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控, 改变片面抓智育而轻德育、体育的现象, 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 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
3 建议
3.1 从事教育工作的各级单位, 要认真学习和研讨国家有关法规和文
献,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推进教育改革, 由应试教育积极向素质教育转化。
3.2 作为一名学校从事身体素质教育的主导者———体育教师, 要认真
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内容。同时, 采用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 经常性地向学生宣传全民健身计划, 全面推广“一二一”工程, 培养跨世纪人才。
4 结论
【关键词】中专学校 语文教学 文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50-01
1.中专生文学情趣培养的条件
首先,语文教育的阶段性决定中专文学教育的必要性。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相比,中专阶段的课程的突出特点:(1)强调促进中专生发展,使中专生获得全面语文素养;(2)强调培育中专生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来看,文学教育在中专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其次,中专生素质提高使得文学阅读成为可能。中职学校可以采用多渠道方式引发中专生对文学的兴趣。通过开设选修课,创建文学社团,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学氛围。
2.中专语文课堂中的文学渗透
2.1重视阅读过程,引导中专生整体把握作品
文学教育应从全局着手,领悟作者站在独特视角,使用个性化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及作品情调与色彩等方面的教学都必须遵循整体的感知。
2.2遵循客观规律,培养中专生审美素养
文学审美活动是个人审美活动与美感的统一。文学审美鉴赏对象是具体文学作品,是审美享受活动,即运用形象思维,达到一种感性的把握。
2.3重中专生的自主性与创造精神
文学欣赏目的是:获得淋漓尽致的体验与表达。文学课要要求教师注重中专生对文学作品的真实体验与个性化解读:
首先,精选解读视角。同样的文学作品,阅读主体的不同会带来阅读视角的差异。个性化阅读视角选择是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开始。
其次,重视个性化解读过程的完善。在引导中专生解读文学作品时,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氛围,即让中专生在对话与探讨中逐步调整观点。倡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引导中职生在论证中要么用自己独特的观点去说服别人,要么接纳他人与己不同的理解。
第三,依据文本,有理有据。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不能颠覆文学作品的基本层面意义,而是基本层面的基础上自圆其说,才是真正的个性化解读。
第四,引发、增进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设置情境,设置活动式阅读指导,如排演课本剧或者人物角色转换等;利用影像、图片等方式也可触动中专生的生活体验并以帮助其实现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2.4文学教育形式多样化
文学教育实践可以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通过对高质量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鉴赏评价,获得审美感受与情感体验、并将其其付诸文字,将吸收、内化与表达结合起来。
3.中专语文课堂实现文学教育的对策建议
3.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学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学活动是语文课堂教育的拓展与延伸。加强建设校园文学阵地,力发展文学社团,通过美文刊登,作品推荐等多种形式加强中专生的文学作品实践与交流,引发其对文学的思考,提高文学教育的品位。尤其是通过文学讲座、研讨会、读书会等形式引导中专生去阅读。其次,根据中专生的活动空间及爱好,引导其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及阅读内容,拓展文学教育空间。
3.2建立客观的文学教育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注重过程;评价过程是客观的整体评价;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实现多元化。首先,改变评价方式。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评价内容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其次,改变评价内容。语文考试应该重点考察中专生的背诵、阅读能力及写作水平。
3.3提高中专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首先,教师要养成勤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教师文学知识匮乏,势必产生语言枯燥、见识浅陋;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对文学的感悟能力。文学教学的本质就是以感性体验为主的审美。
文学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学素养,包括多元化的文化知识结构,丰富的人生阅历,活跃的联想想象,充沛的思想情感,深入的感觉领悟,高雅的文化品位等。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才能深刻把握文学作品的意蕴,更好地指导中专生进行文学鉴赏。
4.结束语
中专学生的文学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各科教学的互相配合,其中语文教学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自己多年教学总结,为中专语文文学作品的教学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魏凤.中专语文文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管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8)
论文关键词: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中专生有着自身的特点,其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盲目套用中学或大学的教育方法。面对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挑战,中专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发展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出发,着力提升其有效性。
中专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进人中专学习的,正处于身体与心理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由于是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思维活跃、思想稳定性差、自我独立感强,性格叛逆严重、富有朝气活力、基础文明修养薄弱、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等。中专学生表出出来的这些思想特征,是我们开展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考虑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学生发展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出发,适应中专学生的思想特征,才能使我们的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
一、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中专教育经历了较为激烈的改革,无论是中专学校办学环境还是学生的组成,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前,中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专学生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继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
相比于高等教育的突飞猛进,近年来我国中专学校的发展一直处于彷徨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由于处于职业教育的相对较低层次,从教师到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教师认为中专学生本就是同龄人中学习水平较差的人,不管学校与教师怎样努力培养,都难以培养成人才。有些学生认为中专教育是没有前途的学校,进人中专学校就会被贴上低人一等的标签,继而产生在中专学校里书读得再好也没有用的思想。从教师到学生的这种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中专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2、价值观念偏差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也处于急剧变革中,文化与思想的多元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加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的发展,使中专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来自各个途径的信息,但与此同时,中专学生接受价值观念与思想感染也表现出多元的倾向。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和对中专教育学习认识的不到位,使中专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较大偏差,表现为是非观念淡薄、三观缺失、没有责任感与正义感,并且表现出对前途的迷茫,甚至一些中专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直接影响其在学习与生活上的正常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则是对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理解较差,逆反心理重,上进心差等。
3、思想教育手段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对学生成才成人的基础。不仅可以引导中专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使他们对社会与环境有所认识,从而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时,能够迅速地融入社会,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但从当前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内容过于老套,与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集中上大课、听报告等形式,对于接触网络与多媒体频繁的九。后中专学生来说,不仅没有吸引力,而且厌烦心理严重。不少学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存在很大反差,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的学生反而不知道怎么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情况。
二、加强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
德育课是中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重视德育课的教学。一方面,教育不仅要针对学生开展,同样也应该让教师对此有所学习,从而改变教师对中专学校,对中专学生的认识思想偏差,提高对学校与学生的信心,增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修养。要着力通过教师言谈举止去感化学生,而不是单纯地靠书本知识。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理解接受学生,进而用正面的观念引导学生上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2、突出心理教育
中专学生在社会各种思潮影响下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偏差,使许多学生出现自卑、自暴自弃、是非观念淡薄等倾向,都表现出如今中专学生心理教育缺失的严重性。要根据这个时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中专学生的自身特点,突出心理教育。虽然这一时期中专学生渴望成才,但自卑心理以及经受不起挫折的心理特点却使他们容易放弃。要通过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其应有的人际协调能力,继而解决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全心理,继而适应与融人社会。
3、创新思想教育方式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中专学生面临着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一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相比较而言,他们对新事物更容易接受,而对固有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则表现出逆反心理。因此,针对中专学生对网络等新事物表现出来的兴趣,应努力创新思想教育方式,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搬到网络上,让中专学生更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用网络时代的特点进行重新包装,继而展现给学生。与此同时,应该紧紧抓住中专教育中第二课堂学习机会多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既有政治性与知识性,又充满娱乐性,从而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三、结束语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基础的中专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专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迷茫、心理能力差、社会适应性不强等特点,是社会转型时期中专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与工作目标,要切实了解中专学生的思想特点,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将中专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娟,关于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9
[2]张俊霞,浅谈做好中专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途径[J],科教文,2009,6
[3]黄海源,浅谈如何做好中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6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有很大的差别,书面语语言模式规范,语言结构严谨;而口语结构简单灵活,语法简易,语言片段化现象普遍,且充斥着大量的重复与停顿。因此,口语课一定不能沿用常规的精读课模式进行教学,而要在大量口头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获得第一手最实用最有效的语言表达素材,并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学生学习口语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为他们创设亲身体验、动口操练的机会。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这样操作:
1、课前热身法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充分的教学活动的前提,它能带动学生的情绪,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乐于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因此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值日生,每次上课前来段简短且轻松的开场白,或者温故知新,或者讲故事,播报新闻等,来营造和谐的气氛。
1)值日汇报。值日汇报是一项普遍得到学生认可的方式,它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短短的汇报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整理和复习学过的内容,预习新课等。这样学生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对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好处。
2)讲述身边的人和事。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印象往往最深刻,最能激发表达的欲望。因此,教师应鼓励职专学生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趣闻轶事讲述给同学听,获得英语口语能力锻炼的机会。
3)新闻报道。要求职专学生将收听到或读到的时事新闻用英语相互交流,报道内容可多可少,如类似中央台一周“新闻集锦”中的一句话新闻也行,每次报道人数不限,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尽量让学生多开口说英语。学生要说出新鲜事,有趣的事,就必须在课外多阅读英文报刊,多收听英语广播或观看英语新闻,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2、情趣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何种课型,导入这一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导入这个环节来训练学生的口语,可用如下导入法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
1)图片评说。新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单元都配有与该材料有密切关系的插图。利用课文插图导入,引导学生认知图片,评说图片,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进行口语训练。
2)媒体导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可大大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视性强,信息密集度高,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3)文化背景导入。中职新教材《英语》把很多文化现象融入到活动中,教师应启发点拨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鼓励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的文化背景等进行口头评述。
3、口头复述法
课文是一切领会性学习和表达性学习的基础。因此,英语口语教学的落脚点可以课文语篇为依托,结合课文所提供的词组、句型、话题和语境等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加以口述。口头复述对英语口语训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述建立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刚学过的东西运用起来较容易,可以排除学生怕讲不好的心理障碍。
2)口述源于课文,语言运用具备一定的情境,便于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3)口述经历重组、再现、创造,可以让学生变换课文的人称,时态、语态或体裁等进行复述,提高学生的语言活用能力。
4、小组活动法
英语口语学习,小组活动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口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离开了人际交流无法学好它,因此,英语口语课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需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可以用于课内外,形式多样。如:
1)课外小组活动
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人数不限。利用业余时间,讨论交流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时事新闻,奇闻轶事等。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表达这些内容,有助于他们口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2)寝室小组活动
中职生大多住宿,舍友组成小组,约定日常生活用语用英语交流,比如问候、请求、感谢、道歉、就餐、打电话……;也可以每天确定谈论的话题或讨论学习中碰到的问题等,长此以往,口语水平必将大大提高。
3)课堂小组活动
课堂上,根据需要,几人合作进行问题讨论,角色扮演,口语对话等。这时分组就要注意不同性格,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搭配。
4)结对子活动
课外俩好友结对子,充分利用在一起的时间进行口语对话,谈论共同关心的话题等。
为了组织好小组活动,每组应有组长,起组织领导作用。他们是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与协调者。小组长可以由教师选派,也可由学生推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5、互动教学法
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当代英语教学法的.基本特点。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法经常采用问答式教学。传统的问答式教学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比较被动。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大力提倡学生问、学生答,甚至学生问、教师答。这种对等交流的互动教学有利于师生间平等关系和学生之间伙伴关系的形成。
互动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充分的准备,否则问答活动就会出现失控现象。例如在学生向教师提问时,有时会出现一些涉及教师隐私的问题,如年龄、工资等,这些也是外国人通常回避的问题,应及时向学生讲授中外文化差异。最好在备课时即有所考虑,以便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为了控制学生提问的内容,可让学生先听一个语篇(对话、报告、新闻报道等),然后根据所听内容提问与回答。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既起到示范作用,又平等地参与活动。学生自编对话时,教师可与一位学生组成对子共同编对话,然后与该学生一起在全班展示。在看图说话时也可让学生先提问,教师参与学生一起回答与谈论图片内容。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大大调动了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
6、模拟与角色扮演法
虽然英语教学中很早就使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但它的出现似乎是出于教师的直觉与经验,缺乏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交际法广泛采用模拟法,引起了应用语言学者对它的注意与研究,对与它密切相关的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也有了新认识。过去提到模拟,常认为它仅是一种带有虚构色彩的对真实活动的模仿。近年来,对模拟的看法有了根本的变化。人们认识到,模拟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比比皆是,而且不可缺少。
现实生活中的模拟,一是具有代表性,它体现了某些重要活动的真实情景。通过模拟,使一些难度较大的真实活动得以顺利地、成功地开展。二是模拟本身也是正在运行的现实生活,不是一种虚构的现象,而是实际生活的一部分。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模拟活动,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角色的语言,从而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为了把掌握的语句输出应用到实际的语境中,训练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下用合适的方式和语句进行交流,在厨师班教学《英语1(基础模块)》第6单元《Would you like to order?》时,我是这么处理的,在获取前面听力活动中的信息后进行小组活动,分好角色,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唐华,一个当Sara,选用表格1中的表达方式和表格2中的词汇替换部分句子,在组内练习对话,反复操练。
Table1
Are you ready to order?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 drink?I’d like to.Would you like.Yes,please./No,thanks.What about you?I’d like./I’ll have the same.
Table2
Foodssteak burger noodles boiled dumplings salad DrinksCoffee tea orange juice milk Coca—Cola在熟练操练的基础上,小组间进行了一场角色表演大比拼,由小组互评,加上老师的评价,最后选出优胜组。同学们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他们布置了一个餐厅,拟定了英文菜单,准备了食品和饮料(这对厨师班的学生来说并非难事),各小组成员穿上各自的角色服饰。唐华的衣着打扮具备中国特色,Sara的穿着打扮要有西方特色,服务生穿上侍者的服装,同学们在仿真的生活和职业场景中运用英语来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又引入竞争机制,因此热情高涨。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活动,同学们口语学习的效率大为提升。当然,若教师并不觉得负担重,学生积极性又高,水平也不错,多开展一些模拟活动对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7、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口语教学还应开辟第二课堂。课后组织学生收听英语广播,欣赏英语歌曲,观看英语电影,开设英语角,举办英语party,开办英语跳蚤市场等。
观看英文电影,可以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获得生动形象的语感和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真实的素材。
开设英语角,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交流环境,有利于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学习、生活、时事、体育、影视、娱乐、休闲等,都是英语角的话题。像今年影视《阿凡达》、,上海世博会,世界杯等都是热门的话题。
我们可以定期在班级、年段甚至全校举办英语跳蚤市场。在跳蚤市场上,师生把自己的玩具、书籍、学习用品、贺卡等拿出来进行买卖。卖方用英语推销自己的物品,介绍物品的来历,优点等;买方用英语赞美物品的好处或挑剔物品的缺点。双方用英语进行交流,讨价还价,好不热闹。这样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了口语实践的机会,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结语:
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它们之间往往也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口语交互性强的特点,采用科学教学方法,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促进师生、生生良好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口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交际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陈蓓《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探究》,职业圈,.6
[2]鹏红兵《语境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外语教与学,.3
[3]章亚青《浅谈职业中专英语口语教学》,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3
[4]惠鹏《高中生课外英语口语训练的探索》,中学外语教与学,2008.6
[5]何忠花《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方法》,中学外语教与学,2008.6
一、互动体验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互助体验教学就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以及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使二者的心理都能够得以满足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体验教学是使教师感到教学有所成效,使自身在教学工作中很有成就感,使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在学习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二、互动体验教学基本特征
1.环境真实
对于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来说,它最为基础的部分就是教学环境的真实性,而互动体验教学则需要职业中专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这一最基础、最真实的教学环境。然而在职业中专院校其真实的教学环境主要应体现在真实的教学环境、真实的任务和动作以及真实的教学设备。以篮球课为例,教师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应该将学生带到相应的篮球场地,根据教学内容与任务向学生示范相应的动作,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模仿与训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在这种互动体验教学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2.亲身体验
对于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教师来说,对课程内容的讲解既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也是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而对于学生来说,将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亲身体验与实践更有助于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团队协作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体育项目是单独作业,例如跳高、跳远等,但还有一些体育项目是需要团队共同去完成的,比如篮球、足球等等。由于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彼此既需要完成相应的动作又要相互配合,这对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存在于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
部分学校及家长由于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太过于看中升学教育。他们认为体育课有没有都无所谓,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体育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一些学校还会出现占用体育课程的现象,致使体育教学很难得以发展。
2.缺少体育设施
部分职业中专院校受实际情况影响没能健全相关的体育设施,甚至有的院校都没有像样的足球和篮球,不仅体育场地小,而且相关设施损坏严重,这无疑限制了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3.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落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的方法及评价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方法及评价体系都有待改进与完善。例如,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滞后等问题都要进行及时的改进与完善才好。
四、互动体验教学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增强互动意识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一定要对其足够认识才可以。对教师而言,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对学生而言,应该学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当中去,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与教师进行探讨交流。师生一同增强互动意识,共同进步与发展。
2.亲身体验互动学习
体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需要师生能够亲身投入到实践中去,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态度要端正,要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听清教师讲解的同时内心要对自己进行反思,然后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分享互动感受
任何教学都可以将其任何方面与人进行分享。将互动体验式教学应用于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可以将运动的技术与技巧与他人分享,也可以将在团队中收获的快乐以及自身的感受与他人分享。这样既拉进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距离,有促进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4.释放互动情感
师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积累之后,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将互动中的情感释放出来。在互动体验教学中既存在积极的情感,也存在消极的情感。因此,对积极的互动情感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而消极的互动情感需要大家一同面对,共同讨论并使其得到解决,从而使团队稳步向前发展。
五、结束语
一、要把素质教育理论作为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的重要理念加以深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职业中专有了长足的发展, 职业中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重要组织部分, 特别是在当前, 职业中专对于缓解强大的社会就业压力, 逐步优化经济结构, 保障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职业中专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职业中专发展过程中, 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已经被大多数职业中专所认可和采纳, 并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但是从现在我国职业中专实施建筑专业教学改革情况来看, 并不乐观。大多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起步较晚, 对于建筑专业教学改革概念理解模糊, 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效益不高, 发挥作用不明显。因此, 新时期要站在学校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高度来谋划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校的建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建筑专业教研、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始终要围绕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培养来展开。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则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还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素质教育水平, 旨在着眼于未来, 通过培养优秀的学生来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 建立素质教育视野下考量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体系, 将是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实践能力和知识学习能力的结合
新时代、新形势下所要求的创新人才, 是一个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它应该具备完备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另外一方面它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 能够积极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局面, 能够不断开拓进取。根据国内外一流学校和一流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到, 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展, 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知行合一、提升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理论及方法在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应用也应该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素质教育理论及方法在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 进行创新和改进。针对素质教育理论及方法在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应用模式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要健全素质教育理论及方法在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应用的方法体系, 营造素质教育理论及方法在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应用的浓厚氛围, 增强素质教育理论及方法在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应用的吸引力, 开拓素质教育理论及方法在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应用的新领域, 形成素质教育理论及方法在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应用模式的育人合力。
三、要实施差异化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模式
素质教育理论及方法在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应用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由单一、被动的听讲, 以知识传递、灌输为主的传授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式转变, 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上, 不再是“唯师、唯上”, 学生的学习问题自己能解决的教师不讲, 个性的问题由“生教生”一对一指导帮扶, 共性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由小组讨论解决, 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教师适当地点拨, 所谓“不愤不启”, 因此, 素质教育理论及方法在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应用模式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及学习的主人,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标精神。各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教学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建筑专业设置的特性, 建立个性化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体系,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特殊的人才通道。通过不同层次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环境的营造, 激发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保峰, 李晓峰, 刘小虎.与改革同行30年——华中科技职业中专建筑学创办30年回顾[J].建筑学报, 2013 (2) .
[2]唐张利.绿色工业建筑结构造型分析[J].现代冶金, 2013 (1) .
[3]赵敬辛, 韩博, 李勇.同济职业中专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特色探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3 (1) .
[4]张云.德国柏林艺术职业中专建筑学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6) .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1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Liu Zhili
(Tonghua Shi Weisheng Xuexiao,Tonghua134001,China)
Abstract:Carried out from the overall importance of quality education,discussing the current secondary school computer teaching common practical problems and to develop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scientific strategy of quality education,to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computer college knowledge,enthusiasm and learning shape their good qualities,and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effect of practice teaching secondary computer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Keywords:Secondary vacational;Computer education;Quality education
一、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全面开展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信息加工手段、信息获取手段及信息全面共享手段的创新发展。在众多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中,计算机作为集成式、全方位功能性工具的代表体现出了其巨大的应用管理价值,因此面对我国教学改革进程如火如荼发展的现状,中专教育者只有充分注重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多重适用性功能,遵循时代的特色、市场化的人才需求并依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激发中专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树立他们形成坚强的自信心及完善的自主创新与实践精神。
二、中专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中专计算机教学实践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有效推广与创新发展,然而由于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的混淆及教学模式、设施投入力度的有限、应用面狭窄,因此也导致了当前中专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凸显出一些普遍的弊端。目前一些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还主要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广大教师及领导者没有充分注重以技能教学为出发点、没有依据中专学生的需求特点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因此导致了许多中专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空有理论知识,却无法将这些知识物化为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对众多计算机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的综合掌握与连贯运用。另外,受传统传递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目前中专计算机教学没有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是将其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久而久之学生们无法依据兴趣爱好开展自主学习、无法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将渐渐被抑制与消耗,从而最终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另外,一些中专学校虽然加大了对计算机教学实践设备、多媒体实验室、机房的基础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计算机实践教学资源,然而一些教师却没能充分的转变思路,有效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开展创新实践教学。在教学进程规划中理论教学的课时数远远高出上机实践教学,而即使开展了上机教学环节,一些教师只不过是把课堂搬到了机房,依旧以演示教学为主,而对学生的自主实践环节却没有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与互动式的交流探讨。
三、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科学实践策略
(一)合理安排教学进程、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充分激发中专生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涵盖了众多先进管理思想、重要技术手段的综合学科,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创新发展,其技术的应用领域更是持续扩大,并体现出学科内容更新快速、变换多样的现实特点。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计算机知识,而是衡量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推理演变,将其充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解决管理、生产、设计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基于来源于实践又归于实践的学科综合教学目标,广大中专计算机教师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广泛树立超前意识、用全方位的视角、战略化的发展思想充分关注市场竞争及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导向,进行科学的教学大纲设计,及时的依据社会需求更新计算机教材,并以完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最终目标,切实促进计算机知识体系的全面更新。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及归宿点,对计算机教学内容做适应性调整、及时的促进知识结构的变革,并在教学环节设计中着重突出基础、实用、丰富、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设计实践手段运用,从而使学生通过深入浅出的科学指引形成广泛的学习兴趣及持续、强劲、自主的学习动力。
(二)因材施教,优化实践教学方式,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
中专学校的生源特色决定,其普遍的教学对象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遵循中专生学习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特点,实施分层次、递进式、因材施教式的科学教学手段。同时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弹性教学的合理运用,为学生营造开放、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通过适应性教学目标的制定、分层次、分等级的管理打破一刀切式的固有框架模式,并产生提升、超越强者的强烈学习欲望。另外我们还应科学的结合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教学特点完善的设计教学结构,通过丰富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分层式的计算机教学实现适应、高效与高水平的提升。当然面对极其富于时代性与创新性的计算机学科教学特点,广大教师还应切实注重对自身教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可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学生建立同步、整体、互相促进的探索团队。科学的中专计算机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同样也是教师归纳、总结与提升的过程,因此为了促进中专计算机教学实现适应时代特色的创新发展,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引导与教学效果的提升融为一体,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素质学习与素质提升,塑造学生的同时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水平,才能使教学实践中的人、书、机实现有效的统一,并最终为信息化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端综合人才。
四、结语
总之,在中专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通过理论基础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拥有敢于实践、善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并养成勤于用计算机的发散思维、有序的逻辑思维开展实践学习的习惯,才能最终促进他们计算机操作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l]当前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02,3
广西灵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内容建设,其包括内容的选取和内容的组织两方面。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影响着学校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电子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当前中专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探索领域,在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是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课程建设的成败及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建设,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诸要素中的中心要素。本人根据从事电子专业教学以及学校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内容建设。
一、目前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内容出现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横向联系。目前中专教育部规划的中专教材,大多是使用的2002年之前的版本,有的还是1998年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相差太大。如现在液晶电视机的高压部分与一般彩电完全不同。在冰箱维修实训内容中,教材介绍的一些冲注制冷的方法不适合新型冰箱。使用制冷剂R600a的冰箱是不能使用重锤启动器启动的。横向上出现重复的内容太多。如三极管的内容,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电子线路、电工技能、电子元器件三本教材中都详细介绍。热力学基础中的温度、压力、焓、压焓图的内容,也分别在冰箱原理与维修、空调原理与维修、空气调节技术、中央空调四门教材的第一章或第二章作详细介绍。
另外,理论内容太深。在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电机部分的内容十分抽象。电机运转的具体过程、时间函数、空间函数。学生学习感到非常困难。
2、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不明确。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影响着学校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授课,没有相同的教学范围和重难点。每个教师都自选内容教学,教学内容随意性太大,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将导致学校培养不出社会需要人才或者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学非所用,将导致巨大的隐性教育资源浪费。
3、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合理。教材重视学科体系,过度追求知识传授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思维模式,教学内容组织没有纵向联系,不符合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知规律。教材以陈述知识为主。忽视了能力、素质、态度等因素的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无味。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资格标准不一致。
二、中专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策略
1、注意不同学科的联系,减少重复和浪费教学资源。同一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注意横向联系,要删除与其他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同时关注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联系,明确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保持与其他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就电子专业而言,应先安排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等基础课,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原理,懂得常用元件的检测和掌握焊接技术。再学习具体的电视机、冰箱维修等内容。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符合认识规律。在我校,就是根据以上思路将12门专业课的内容整合为一本教材的12个单元。
2、统一课堂教内容。上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应集体备课,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共同讨论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尽量让实训课教学过程接近生产过程。在我校,上同一门专业课的教师使用同一教案上课。统一考核,改变了上课内容和考核的随意性。
另外,针对目前出现课堂教学内容过多,占用时间过长情况,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原则,多关注“怎样做”和“是什么”,少关注“为什么”。就是说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可让学生直接记结论。以工作过程为依靠,进行科学地选择和序化。例如:《电子线路》中二极管内容,应以二极管的特点、功能、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主,其内部PN结形成过程,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等内容略讲;电路分析以集成电路为重点,并且重点选择几个典型的集成电路,如555电路,着重介绍其外部管脚的排序规律,分析其宏观功能和典型作用。
3、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电子技术更新周期很短,所以教师要注意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可通过“知识链接”、“前沿技术”等内容,介绍行业方面最新的知识动态,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和技能。学校每一年都要召开一到两次电子专业教研扩大会议。邀请来自行业一线的技术工人(一般是我校往届毕业生)、校企合作企业(TCL、美的等)的人事经理。邀请他们和我校专业教师讨论校编教材内容。以求达到对知识点、技能点的合理整合,更能贴近于生产实际和岗位能力要求,促进学生实现毕业上岗“零距离”。同时,学校每年都要外派专业教师到大学或工厂学习实践或外出接受培训。及时和当前主流技术接轨,将主流技术引入教学。本领域的新知识,教师要首先学习、理解和掌握。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而逐步退出市场的东西,如黑白电视机、影碟机的教学内容。应只保留其利于新内容教学部分。+
参考文献:
[1]童乃诚.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2]姜大源.学科体系结构与行动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3)
中专生物理学习的困难与教学对策
由于中专学生在物理知识积累水平、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动机水平等方面相对较低,造成教与学的困难.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终改善学生的物理学习状态.
作 者:张辉耀 Zhang Huiyao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528318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3)分类号:G71关键词:中专生 物理学习困难 对策
【关键词】美学 音乐 欣赏 感情 体验
【中图分类号】B83
美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从人类进化史的观点看,自从人猿相区别,人类的审美实践就开始了,在这种实践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并反过来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无限丰富和发展,审美意识逐渐远离物质性而归于精神,纯粹审美意义上的世界美的艺术的创造得以生机勃发并多彩多姿的产生和发展起来,人们获得了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也由此而提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美学命题,美学学科的产生一般以为,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嘉通于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第一卷为标志,尽管这一专注本身尚未形成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规范化的完整内容,其观点也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甚至明显错讹之处,但美学这一名称的提出,则显示了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始形成。
有人会说,这些中专学生,从来没有认真学习音乐、听过音乐,有些是没有这样的环境,生活中从来不接触,那就请看看这段文字:“他的使命就是音乐,他一天能在天空中飞冲上千里,在清晨和夜晚的空气中嘁嘁喳喳,欢快的啼鸣着,……就好像是被他刺激与快乐的心灵感染了一样,他是与人类最相近的会歌唱的精灵,她的东西本身就如同音乐一样动听,歌唱是他的生命,他唱着歌儿,飞跃村落的屋顶,好像在指导人类怎样向自己的心灵也像天堂,造物主竟然发这样响亮的嗓音,安置在这样娇小的身躯里,这真神奇,几乎是奇迹”。选自《英格兰黄莺》,作者伊莱特·柏里特,生于康涅狄格州的新不列颠,他的父亲是一位鞋匠,小时候他只在当地的学校接受非常有限的教育,1827年作了一名铁匠学徒,在学徒期间,他努力自学,你用打铁的空闲自学,终于成为了语言学家,作家和数学家,他的一篇日记往往是这样:“6月19日星期二,六十行希伯来文,三十行丹麦文,十行波西米亚文,九行波兰文,十五个恒星名称,十小时打铁。”他在这行做了很多年,每天工作十至十二个小时,但使劲在这段时期掌握了好几种当地语言,他做过翻译,作品出版在世界各地的大刊物,他从鸟儿的歌唱中获得快乐,从枯燥的生活中寻找美,我们的学生怎么就不能在音乐熏陶中得到启迪呢?
黑格尔提到:那种简单的通常的辩证法就是依靠坚持“有”与“无”的对立。证明世界或某物都不能有开端的方式如下:无论有某物还是没有萌物都不能有开端,因为如有,他便不是开端,假使世界或某物,拥有开端那么他就须于无中开始。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对于普通的听众,尤其是对于音乐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超越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己代言,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发声,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引自《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第 26 页)。首先,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倾听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耳朵,得到的声响印象,直接与人的联想相撞击,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心理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穿越,使欣赏者忘记此时此景,飞到音乐中所表现出的意境中,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呼吸、共融。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我们看电影《完美风暴》,倾听大气磅礴的音乐,感受主人公一往无前的精神,我们借着月光,听林海的作品《秋月夜》,如歌的琵琶声声沁入心底,音乐舒缓清澈,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振振有词,音乐在心头静静地流淌,缓解了学习的压力和烦恼。
对于音乐欣赏者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等方面,却不能投入感情,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未见其心、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情感与音乐作品要表现的情绪基本合拍,音乐欣赏才有意义。
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中的情绪,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多数中专学生由于自身原因,还有家庭及社会的影响,通常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罗·普顿这样说:“如果世界上有地狱的话,那就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情绪是影响我们生活夺去我们快乐无情的杀手,任何快乐都因为坏情绪的出现而化为乌有,快乐生活,是一天不快乐生活也是一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快乐的生活呢!无论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让坏情绪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克服它任何人都会变得更加快乐,罗曼罗兰说人生所有的快乐是创造的快乐,让音乐带着我们去寻找他,开始行动吧。
①布克( P.C.Buck ):《音乐家心理学》
②我国现代著名音乐家、作家青主《乐话》
黑格尔《逻辑学》
③
1、教学目标定位要准
指导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学生体育发展的资源和起点, 中专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上, 要传授体育知识、健康知识与技能和方法, 把发展身体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传授体育知识、发展体育能力、习惯及意志品质相结合。以前的中专体育教学, 忽略学生所需要的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与健康知识、学生的兴趣、情感的培养, 只强调技术能力为主, 存在重有形轻无形。因此, 在中专体育教学中, 要让学生重视情趣培养及优良品质的形成, 让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 学习目标的设置要与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及体育基础相吻合。如在组织“长跑”训练时, 要让学生明白它是能够挑战自我意志品质, 战胜困难的有效途径, 明白它能够培养良好的身体曲线, 消耗多余的脂肪, 是最佳的塑身方式, 并且能提高心肺功能。在开始的理论讲述中就应介绍“耐久跑”的目的意义。最后再以王军霞等运动名将大运动量、大强度刻苦训练、战胜困难为国争光的事例来激励学生, 晓之以理, 让学生懂得“耐久跑”的锻炼价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喜欢、重视, 进而积极参与。
2、主体、主导不可偏废
在教学理念上, 首先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到课前的备人、备教材、备教法, 请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师生合作。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要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学习方法,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鼓励、自主、讨论等, 同时要考虑安全问题、实效问题、教法优化组合问题等, 以有利于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其次是教师本身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完善个人品质,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努力做到理论扎实, 基本功过硬,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更新知识, 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做到技能娴熟, 德才兼备, 知识丰富。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磨炼学生的思想意志, 使学生养成自我激励、自我批评、自我检查、自我调控、自我发现、自我引导的思想意识。要高质量地完成各种动作示范, 做到组织严谨, 语言精练, 点拨到位。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综合素质。
3、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
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在教学实践中, 应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体育教学应为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 要据体育教学更需要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与因材施教, 也是极为重要的, 是保障大部分学生利益和实现教育形式平等所必需的, 体育教学中的尊重共性和统一要求是基本的, 它追求的是全体学生的利益和实现教育实质性的平等。所以, 应该创造一个既有竞赛、又有协调发展的学习环境, 创造一个“大家一道去享受体育”的气氛, 鼓励每个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去从事活动、享受运动, 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提高其综合素质, 发展潜力、张扬个性, 真正做到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
4、转变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 要做到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基本性课程相融合, 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转移到课堂教学与自觉锻炼并重的轨道上来。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掌握的基础理论和运动技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展个性, 参与锻炼和活动, 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学习与自觉锻炼相结合, 做到讲授教材与组织和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相结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 激发兴趣, 发展能力, 要实施学科类教学和活动类教学融合的体育课, 转化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的体育课教学。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与自觉锻炼的习惯, 使两类课程相互渗透, 紧密联系, 以话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从而养成其终身锻炼的意识, 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总之, 现代社会需要有知识的人, 更需要高素质的人。作为中专学校,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那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中专体育教学中必须注重素质教育, 这是时代的要求, 是社会的要求, 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 也只有将素质教育融入中专体育教学之中, 体育课堂才有生机, 才有活力。
参考文献
[1]佟胜.中专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9) .
[2]陈伟.中专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实施效应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2, (4) .
【中专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推荐阅读:
中专英语教学改革方案09-23
职业中专德育课的创新教育07-09
中专最新三年个人总结_中专毕业自我总结10-22
中专实习周记09-27
中专毕业报告10-06
中专个人的鉴定06-12
单县职业中专06-18
中专学习个人总结09-20
中专学生请假制度09-28
中专生实习鉴定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