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学习思想汇报(精选8篇)
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向往的心情开始了**师范大学党校数院第42期分党校的学习,在带队张老师和班主任以及我们数院刘书记讲完话后,我们热烈地迎来了党校第一位老师余四川老师。
余四川老师风趣幽默的讲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首先讲了价值的概念,特点以及价值观与人生观。我了解到所谓价值,即是在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中,客体对主体的存在,发展和完善所具有的效应。理解价值范畴时时应注意三点:第一,价值是一个关系的范畴,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是前人和后人的关系;第二,价值是一个意义的范畴,价值的三种形态是正价值,负价值和零价值,如:上课睡觉和上课睡觉时鼾声如雷有着不同的意义,于是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形态;第三,价值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武林秘籍《九阴真经》就是价值来源的客体,欧阳锋是主体,而欧阳锋习武的过程则是使价值产生的实践。我还了解到价值有三个特点:第一,价值具有个体性,客体的价值以主体的需要为尺度,表现出因人而异的情况,即是好是坏要看谁,如:减肥药;第二,价值具有时效性,价值具有因时而生,顺时而变的特点,如:雨中送伞与雨后送伞,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纲领正是体现了价值的时效性,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到“高度重视和维(此_文_来_源_于_我_的_学_习_网]http:// 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作为。”而中国共产党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也是整个世界共同目睹了的;第三,价值具有多维性,由于主体需要的多样性与客体所具有的多效性,使同一客体在与同一主体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作用,如:茶杯。我还知道了世界观是一切概念的启迪,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如:钱是命,命是钱,钱命紧相连;有权的幸福,无权的痛苦;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接着,余老师向我们阐述了共产党人应有的人生观,我知道了应有是相对于实有而言的,“应有”之二字,是由共产党人既一般又非一般,既普通又非普通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正如《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58页写到的“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我还了解到,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创造一名共产党人应有的人生价值:第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对人民负责;第二,全心全意,诚心诚意,只有全心全意,才能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做好事,服好务,只有全心全意,才能真心真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全心全意,诚心诚意,才能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支持,拥护和理解;第三,不怕牺牲,甘愿牺牲;第四,让群众高兴,让群众满意。这也是李瑞环同志所强调的。最后余老师指出了加强人生价值观修养的方法与途径:第一,认真学习,提高自我;不断改造,完善自我,自省自律,勤扫灰尘,坚守取向,把腐防变,一生走好,干净做人,金钱诱惑,切莫伸手,红颜祸水,严防死守;第三,勤于实践,塑造自我,余老师概括为123要求,即一立,二不,三从,一立指立足本职工作,二不指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三从指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余老师的精彩演讲使我受益匪浅。
第二次党校的课程中我们观看了关于建国60周年的短片,更加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和神往,中国共产党建国60周年所走过的道路是艰辛的,是坎坷的,但是创造的成绩是辉煌的,是举世瞩目,令人震撼的。
通过两次党校的课程,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更加深厚了,对加入这个光荣而肩负责任和使命的集体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也相信中国共产党会带领中国人民永远地朝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大步前进。
汇报人:
学习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学习水平, 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要创造爱学习和尊重学习的气氛, 要怀有对学习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备一切设施, 但是, 如果没有学习的氛围, 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及精神营养供给的学习热情, 抑或者, 如果大家都不爱学习, 不愿学习, 对学习蓦然待之, 那么它就还不能称之为学校。”这是著名的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对“书与学校”关系的精辟论述。作为培育人的学校确实应该成为一个“书香校园”, 作为培养党和干部的灵魂基地——党校, 更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的位置, 应该把营造党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作为市级党校发展不可推卸的责任。
1 学习对打造幸福党校的重要性
第一, 重视学习, 是还原教育的本真。作为一所学校, 任务就是教书育人, 党校作为一种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弘扬打造幸福榆林, 榆林的发展不能没有“学习势头”和“学习氛围”, 它是可持续发展榆林, 和谐榆林, 幸福榆林的不竭动力。
第二, 提倡学习, 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格, 那么阅读就是一个学校的根基, 教育的精神便是学校的灵魂。品格的高雅与否, 更深层次地源于学校内在的精神。这种精神, 足可以在质朴与严谨的深远意境中, 将感性的发现与理性的辨析完美结合起来, 使人在不经意间就受到感染, 从而心灵澄静, 志存高远。打造幸福榆林,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员都要有书生气, 都要有书卷气。建设幸福党校不能从日常意义来解释, 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的读几本好书, 而应解读为作为教师对学员的精神本质的诱导、重塑或提升, 是对善的精神的关怀与认同。
第三, 积极阅读, 是党校教育的归宿。一个不喜欢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的前途是无法预测的。国民学习的问题, 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发展, 更直接联系着到社会的总体文明化程度和创造的能力提升, 更是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外在表现——这是学习对于一个国家的深层意义。从微观层面上说, 一个人的学习史, 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他对社会的作用;一个群体的学习习惯, 直接反映出他们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党校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倡导一种阅读氛围, 营造一种学习环境, 提高干部的道德修养, 提升群众的文化品味。这就要求我们把阅读作为打造党校教育品牌的一个机遇, 将阅读渗透在平时的工作中, 科研中, 生活中。
2 如何打造幸福党校
打造“幸福榆林”是功在千秋, 利在万代的战略性可持续性的举措, 是榆林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推进的可靠保障。而打造“幸福党校”是让阅读飘洒在党校的每一个角落, 让阅读成为党校教师以及学员的一种习惯。
第一, 要营造幸福党校, 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使人睿智, 学习让人明智, 通过学习使人们的知识得以渊博, 精神得以熏陶, 智慧得以启蒙。可以说通过学习让学员具有“可持续性可发展的接触知识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 让阅读成为学员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让他们感到“学习让我的未来更多姿多彩!”其次,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自我需求, 让学习成为教师获取知识的源头活水, 用学习提升教师的内在素质和外在修为, 用学习充分缓解工作压力。让教师感受到“学习提升自我!”最后, 创设学习化、人文化、潜移默化的党校学习生态环境, 让校园氤氲书香。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带动党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让学习成为党校一张最漂亮的“名片”。
第二, 要营造幸福党校, 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和价值取向。当前, 整个社会被一种浓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弥漫, 党校也是被这种非理性的价值取向所污染,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忙经济, 忙挣钱, 他们认为“幸福”和他的经济活动、挣钱效益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这正是可怕的文化贫穷与精神贫穷;其次, 忙工作, 忙应酬, 忙赚钱。这些人有党校体面的工作, 稳定的收入, 能买得起好书, 也买了不少书籍, 但都因为忙, 将书束之高阁, 从而禁锢自己的思想与灵魂。最后, 不学习, 难幸福。这些人既有金钱, 也有时间, 关键又有书;既有党校体面的工作, 也有不少精致的的藏书, 但就是不读书, 书是摆设, 是撑门面的工具。由于以上情况, 打造幸福党校已经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英国哲学家笛卡儿说:“读一切好的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学习是点亮人生的精神灯塔, 是构建人们精神家园的可行之路。在打造幸福党校的过程中, 我们要开展诸如“诚信”、“善行”、“礼仪”、“文明”等专项读书活动, 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使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提高, 人格得以完善, 这才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教学方式。一个真正优秀的学校必然是一个文化土壤丰厚的学校, 它能以自己多年积攒起来的独特的文化鼓励人、感召人、培育人, 而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学员也必然是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一朵奇葩。“打造幸福党校”的过程就是我们创建学校文化、创建学校精神的过程, 就是我们不断培育“勤奋创新、务实严谨”的精神的过程, 就是我们逐渐形成讲文明、能合作、有爱心、求上进的育人环境的过程, 这才是可以发展的价值取向。
第三, 要打造幸福党校, 必须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在全校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我们要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增加学习型组织的含量, 应以教研室为单位适时介绍自己的读书体会, 各教研室之间形成资源共享, 力求做到求同存异, 使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学习的芳草地, 力求做到“让每面墙壁能说会道, 让每个角落教书育人”。
第四, 要营造幸福党校, 必须开展学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为教职工搭建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平台, 以唤起教职工学习的原始动力和智力支持, 是“打造幸福党校”的有力支撑。
第五, 要打造幸福党校, 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和协调机制。学习习性的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磨练, 并用评价检测激励机制作保障。教师的学习笔记每月由教务处或者学员处检查一次, 把完成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每半期在教职工中评选一次“阅读之星”, 每月评选一次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 每学期评选一次“古诗文诵读之星”, 以先进激励引领全校的师生。
3 打造幸福党校的战略意义
建设“幸福榆林”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推动榆林在经济崛起, 实现精神文化大市崛起的重要举措。而打造“幸福榆林”是以党校的实际出发, 实现党校在新时期所肩负的重要使命的必然步伐, 是实现党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3.1 幸福能够惠人, 幸福能够催人奋进
“幸福惠人”是建设“幸福榆林”的首要任务。它肩负着要把我们榆林人培育成有理想, 有胸怀, 有进取心, 有拼搏劲, 有知识储备, 会讲文明的榆林人, 受人尊敬的陕北人的历史责任, 党校在这一过程中更要冲在前面, “幸福惠人”的根本目的是要把榆林人培育成主体意识明了, 主体责任清晰, 能够对地区负责、社会负责、人民负责、时代负责的新一代榆林人, 能够使人进步, 让人深受感动, 成为吹响前进的号角。
3.2 幸福能够持家, 幸福促使家庭和谐
建设“幸福榆林”必须从每个小家入手, 从小家的幸福漫延成社会大家庭的幸福。没有“幸福的家庭”就不可能有“幸福的城市”, 就不可能有“幸福的榆林”。同时, 人是以自己的家庭为生活单位的, 如果一个家庭的“人情味”浓了, “幸福气”重了, 那它的影响就更大了, 作用就更直接了。所以, 我们要大力倡导“幸福进家”的活动, 一个家庭如果充满的幸福的气息, 人们也就充满的明智的思辨能力, 家庭矛盾能逐渐减少。
3.3 幸福能够强校, 幸福加紧党校前进步伐
“幸福强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幸福党校”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榆林党校要成为幸福党校的道路还比较漫长, 但最基本的条件应该是就是“个人幸福”和“家庭幸福”的建设, 如果“个人幸福”和“家庭幸福”能够得到有效的结合与实现, 那么实现“幸福党校”目标就指日可待。
总之, 知识改变命运, 幸福改变生活, 学习时节温暖现, 学习以怡情, 读书以养性, 学习让我们永葆青春。
摘要:热爱学习是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 社会在学习中进步, 公众在学习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干部通过学习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倡导全民学习, 促进社会知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 开启智慧, 营造幸福社会, 共享精彩人生, 建设一个读书和爱书的学习型和谐社会, 是党校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本文就从学习的重要性起笔, 谈如何打造幸福党校, 以及打造幸福党校的战略意义。
充分发挥高校党校的思想库作用
●孙大麟 陈 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的任务始终是与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校党校是全国党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中,高校党校要全面理解党校的思想库作用,准确认识思想库作用的现状,在实践中扮演好思想库角色,不断推进自身发展。
思想库作用;高校党校;党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各级党委的重要部门,党校的任务始终是与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校党校是全国党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高校党校的建设与发展而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如何全面地理解党校的思想库作用;如何准确地认识高校党校思想库作用的现状;如何在实践中扮演好思想库角色;如何做好党校的研究型建设等都是高校党校在新形势下不断推进自身发展所必须回答与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2008年9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提出:要“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这给各级党校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作为各自独立的个体,不同层次的党校,由于发展起点与基础的不平衡,在思想库作用的发挥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高校党校是党校系统中较为特殊的一个领域,这种特殊性不仅表现在“校中之校”这一物理形态上,还表现在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淡化党的领导,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思潮的斗争中诞生的。因此,高校党校尽管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和研究资源优势,但其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和目标都不完全等同于其他各级党校,在思想库作用的发挥中面临着诸多有别于其他各级党校的现实状况。
(一)现状。高校党校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在思想库作用的发挥方面,较之中央党校或者其他各级党校有着明显的劣势。就客观而言,高校党校的思想库作用主要受制于专职从业人员的不足、职能定位的局限性以及高校决策咨询机制中党校观点的缺失等三个方面。大多数高校党校都是与组织部等相关党委部门合为一体的,很少有具有相对独立的职能与行事资格,且没有完整的研究机构和充足的人员配置,又疏离于高校决策中心之外。人力和物力两方面限制了高校党校综合功能的发挥,导致高校党校的职能定位往往局限于党员和干部的培训以及开展一般性党建课题研究等基础功能。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要想实现高校党校的思想库作用是有很大难度的。就主观而言,高校党校思想库作用的发挥还受制于高校党校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缺乏与自觉意识的薄弱。从狭义角度理解的高校党校的思想库作用,主要针对的是高校党校科研成果的应用率与影响力。由于主观能动性的缺失与自身定位的不明晰,党校的科研工作往往做不到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相连,大部分的研究要么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要么缺乏实用价值与针对性,很少有研究成果能够真正实现为学校决策提供有益的建议,即便偶尔出现一两个成功的案例,也主要取决于高校主体的需要,而非党校自身对服务学校发展的自觉意识,且这些科研项目所涉及的领域也相对狭窄,多为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些辅助性领域,很少真正涉及到与学校发展或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核心领域话题,因此,其影响力也十分有限。客观条件的制约与主观意识的薄弱,共同束缚了高校党校思想库作用的发挥。
(二)认识误区。对高校党校思想库作用的认识还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片面地将对高校党校思想库作用的强调理解为绝对化的高校党校的研究型转向,将高校党校原本应该具备的教育培训与研究的双重职能简单地割裂开来,从一个极端(只注重教育培训职能)转向另一个极端(只注重研究职能)。导致这一误区形成的原因在于对思想库职能的狭义理解,以及对党校和思想库间存在的功能契合的非充分性认识。思想库的功能是多维的、立体的,它不仅是对现行政策的阐释,为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它还具有生产思想、引导社会思潮、教育公众、汇集人才的功能。这些功能与高校党校具有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宣传党的思想的基本职能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同时,从党校功能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看,其教育培训职能与研究职能的相互推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高校党校的思想库作用,更好地认清提出高校党校思想库作用的用意和目的,遵循党校多重职能间发展的逻辑关系与互动性,共同推进高校党校思想库作用的有效实现。
在分析现状和厘清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是实现和发挥高校党校思想库作用可行的、可依赖的路径选择。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握机遇,开创高校党校研究型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党内民主建设和决策科学化的提出都给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就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而言,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培养党员干部的学校,它自身就是一个学习场,应当有着丰富的教育、学习与研究资源,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不仅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能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就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而言,《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必须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就从理论研究的层面为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就党内民主建设和决策科学化而言,二者都对进一步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党内民主建设的研究报告指出,要健全完善征求意见和咨询论证制度,这就为党校的研究型建设提供了政策资源保障,而高校党校具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职能在为高校党委决策提供建议与咨询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把握住时代发展给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带来的契机,勇于承担历史发展赋予的使命与任务,努力开创高校党校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
(二)以科研、人才与理论创新为核心,全面发挥高校党校在党委决策与学校发展中的思想库作用。生产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理论的创新与宣传)、凝聚人才与提供政策建议是高校党校发挥思想库作用的主要方面,也是高校党校研究型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功能目标和建设内容的实践与实现,应该从提高主观认识水平和完善外部体制机制建设两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提高主观认知的水平。引导树立正确的思想库认知,培育高校党校服务高校发展的自觉意识,提升其服务学校发展的主动性,是高校党校研究型建设和思想库作用实现的基本前提。我们应该从推进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正视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和思想库定位。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不仅能够推进高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而且还能够推动高校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进程。无论是学习型组织建设,还是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者都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都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对于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有着积极的贡献。有了这样的一种定位与认识,我们就能不断地提升高校党校服务学校发展的自觉意识与主动性,能够形成与外部体制机制保障的良性互动。其次是外部体制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它包含宏观政策与微观管理两个方面。从宏观政策的角度出发,我们要不断地完善与健全学校决策的咨询与决策机制,从制度层面明确高校党校在高校决策中的角色与作用;要形成有利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搭建成果交流与应用的平台;要形成有效的研究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机制,促成科学合理的研究资源分布与良性竞争的研究氛围;要形成开放互动的行政运行机制,使高校党校与高校党政部门建立起经常性的联系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发展的最新情况、实际需要和面临的困难;要形成有利于人才汇集与流动的人才管理与培养机制,既满足高校党校研究型建设的人才需要,也为人才集聚功能的实现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从微观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的主要任务集中在对高校党校科研工作的开展进行积极引导。在研究内容的引导方面,要注重提升研究课题的立意与深度,做到既能体现大局意识,也能符合学校的实际特色;要突出研究项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政治性,实现高校党校的研究工作从学科取向转向需求取向,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学校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上来;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开展研究,把主要力量投入到研究学校发展建设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新问题上,并努力使它在“唯实”模式中正常运行,保持研究结论的客观性;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比重与关系,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实现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促进基础研究的良性循环,通过基础理论的突破创新提升应用对策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在研究方法的引导方面,要注重实地调研等方法的应用,确保研究成果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为学校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咨询信息与理论支持。在研究意识的引导方面,要侧重研究氛围的营造和交流平台的创建,要倡导研究型教育与研究型学习,充分调动与发挥高校党校的自身资源与优势。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兼顾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与政策咨询三者关系,实现高校党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校党校要想实现研究型建设和发挥思想库作用的目标,也要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来妥善处理自身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关系问题,其中最根本的关系问题就是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与政策咨询三者的辩证关系。一般而言,教育培训是高校党校的基本职能,各项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教育培训服务为基本出发点的,而政策咨询则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对党校职能定位的拓展与延伸。这一功能的提出,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基本关系框架进一步丰满,形成了教育培训是前提、科学研究是手段、政策咨询是目的的新的关系体系。在这里,教育培训不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同时也是政策咨询的前提;科学研究也不再仅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形式,同时也是政策咨询的实现形式。无论是教育培训,还是科学研究,政策咨询都是它们的必然选择。统筹兼顾的方法是我们有效应对三者关系的唯一途径,只有实现了三者关系的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才能更充分地发挥高校党校在党委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在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过程中,我们还会面临许多方面的关系协调问题,这都需要我们以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去应对,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现高校党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思想库受到广泛青睐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即:它是介于党和政府以及学术研究机构之间的一种组织团体,不仅能够兼容双方各自的优势(理论视野与政治实践),同时还能有效地对两方面的劣势进行互补。党校恰恰是这一结构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党委的职能部门,具有党和政府机构的基本属性,又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具有学术研究机构的属性,这使其具备了成为思想库的天然属性。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发挥党校在党委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就是对这一属性的准确把握和科学运用。思想库作用的提出不仅丰富了党校职能的内涵,同时也给新时期党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高校党校的建设与发展而言,全面准确地把握党校思想库作用的内涵,认清高校党校思想库作用的现状,明确高校党校研究型建设的实践路径,是充分实现高校党校在高校党委决策中思想库作用的关键所在。通过调研访谈,我们发现在高校党校发挥思想库作用和研究型建设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并且表现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的倾向性。这对我们进一步推进高校党校的研究型建设和思想库作用的发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高校党校思想库作用的最终实现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这里既需要体制机制等外部要素的完善,更需要高校党校的自觉意识与主观能动性。胡锦涛指出:“必须把党校工作放在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去理解、去把握、去部署。”对高校党校而言,就是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党校的思想库作用与高校的发展和党的建设要求之间的关系,要紧紧围绕高校党委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高校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正确的价值引导和充足的人才智力支持,从立足本职的角度出发,切实做到“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
D261
A
1009-928X(2010)027-03
作者孙大麟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兼党校校长、教授;陈挥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在今后的党校学习当中,我一定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静下心来学习,并努力,坚持不懈地参加实践工作;更好地授身于社会,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99中药曹松
能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我感到很光荣。经过此次培训,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了解了党的光辉历程,并更加坚定地在内心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
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就更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学习党的纲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渗透到实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新时期的先进青年,我们应该在生活里勤俭自律,严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恳恳,不断增强贯彻党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在学习上,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的精神,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理论修养,努力争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建功立业。通过学习,我认识和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时刻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共产党员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
通过学习,我对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纪律、党的作风都有了充分的理解和重新认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的组织制度的核心内容。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要求,是党的团结和统一的需要,是保证党的领导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党有着严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工作、群众工作、宣传、人事、保密和外事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每个已经入党和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同志,都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正确的入党动机形成的背后有伟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支撑。
只有确立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入党动机,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经受住党组织的各种考验。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通过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事迹,来增强自己对党的感情,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谨记党组织上入党是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不论组织上是否入党,都应做到
先在思想上入党,要注意长期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我会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找出自己离入党的差距,以高度的自觉性,正确的认识自己、剖析自己。经受住党的各种考验,一心向着党组织靠拢,坚定不移的信心,执着追求,使自己以后的学习有更快的进步,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新党章增加的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感受颇深,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21世纪三大主要任务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历史前进过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武装斗争的方法推翻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特别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的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同振兴中华民族联系起来。立足于时代,立足于实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创造出合乎时代发展需要的现实的先进生产力。
第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要求。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要求有先进的社会文化与之相适应。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党从建立那一天起,就以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产生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最终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思想。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第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自觉地把党的建设同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是我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保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共青团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以新《党章》为准绳,时刻以党员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与时俱进。
汇报人:唐宇
一、加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执行者和贯彻者,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党员干部面临着种种的外界诱惑,而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有助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管理能力,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加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加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注重实效,积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党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党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党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要想加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要严格党校教师资格认证和准入制度,党校教师的聘用必须进行严格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聘用制度,严把教师队伍的入门关,杜绝不合格的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进步,党校教师要想不断提高,也必须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学习,要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党校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党校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职业素养,使其真正成为思想硬、业务强、管理好的教师;再次党校教师也要提高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通过学习不断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
2.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育内容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广大党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脉搏,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一是党校教师要积极关注社会变迁中思想方面的新变化,并将其整理融合,形成系统化、完整化的教育理论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通过这种方式保持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二是重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纵观在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不良现象,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不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的迷茫甚至丧失,这就需要党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将培养和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三是要树立反面典型,对党员干部进行荣辱观教育,俗话说,人过留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名誉,这就需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仅将正面榜样展示给党员干部,也要注重进行反面教育,通过反面典型,让党员干部逐渐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减少不良现象的出现。
3.多措并举,采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时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方式正确、方法到位教育效果明显事半功倍,而方式方法不合理则事倍功半,因此在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是要采用自学式教育,由于广大党员干部来源广泛,层次多样,学习水平差距较大,这就需要党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注重个体学习,通过自主式教育学习,初步提高和完善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二是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单纯的理论教育不但会降低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影响教育效果,而且不利于党员干部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大量鲜活的事例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三是要采用渗透式教育方式,任何的教育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手段日益完善,这就需要在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时积极借助于现代教育手段,为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实行渗透式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加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和深刻认识加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各种方法策略,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一支思想过硬、政治较强的党员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婷.浅议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赤子,2014(1).
这是一张庄重的报纸,也是一张新锐又“尖锐”的报纸。
2012年9月10日的《学习时报》,就展现出这样的面貌。
报纸头版,全文刊登了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第二版是极具现实针对性的文章— — —《法国对行政权的监督》。
在所有报纸中,《学习时报》因为中央党校校办报刊的特别背景,更因为它对党和国家政策理论的深刻解读,受到国内外的特殊关注。
尽管创刊至今不过13年,但《学习时报》却是一张有传统的报纸。在历史上,以《理论动态》为代表的中央党校校办报刊就曾经扮演重要角色,而今,《学习时报》将这一角色继承并发扬。
掀起真理标准大讨论
无论在中央党校历史上还是中国当代史上,提到对改革开放的推动,《理论动态》都有一席之地。
在改革开放历史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因直指“两个凡是”、开启了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彪炳史册。
多数人初识此文,源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当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将全文刊于头版。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实际上,在《光明日报》刊发此文前一天,5月10日,此文首发于《理论动态》第60期。但因为《理论动态》是内部刊物,多数人并不知情。
发表这篇文章时,《理论动态》已创办了将近10个月。1977年6月4日,当时主持中央党校工作的胡耀邦结束了近3个月旨在“拨乱反正”的整风会议。当天上午会议结束后,胡耀邦开了一个小会,说:“要办一个《理论动态》,把一些重大问题搞清楚。”
7月15日,《理论动态》创刊。
理论动态组当时的成员之一沈宝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那时胡耀邦就是主编,要写什么文章都是他定的。我们几个人思想还算比较解放的,但还是跟不上他。开始时,我们连文章怎么写都不大会,为了修改文章,胡耀邦一天要找我们好几次,他还给一些同志写提纲。当时约稿也很难,没人敢写。”
考虑到这份刊物的主要读者是高级党政领导干部,每天要看的文件非常多,因此,《理论动态》每期只有1篇文章,5天1期。
第一期,《理论动态》刊出的文章是《“继续革命”问题的探讨》,犹如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1977年8月举行的“十一大”,并未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理论动态》此时提出这一话题,无疑冒了很大风险。
“第一期刚开始只印了300份,后来许多领导干部知道后不断打电话来要,就加印了300份。”沈宝祥说。
胡耀邦及理论动态组以其政治勇气和理论敏感,将《理论动态》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后来每期都增加印数,很快到了2000份。”
其间,这份理论刊物也曾遭遇激烈反对。1977年12月25日,《理论动态》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反对对自己的不科学评价》为题,编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几条语录。
“中央党校的同事很熟悉,说话没有顾忌。这期文章出来后,有人把我叫到他办公室,拿着报纸对着我问,你们要干什么?矛头针对谁?我跟胡耀邦说了,他说,你问他们要干什么?”沈宝祥说。
面对混沌未开的社会思潮,《理论动态》对于改革的理论和舆论准备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诞生,拐点降临。
“开始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后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沈宝祥说,“当时总有人说,这样不对,毛主席不是这么说的。那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随着拨乱反正的推进,需要一个是与非、对与错的标准。”
由胡耀邦最后审定、《理论动态》首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起到的正是这个作用。而由此引发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而这次全会掀开了中国新的一页。
反“左”是重点
1977年12月,也就是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前大约半年,胡耀邦离开中央党校,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离开党校前,他专门召集理论动态组的工作人员到办公室,叮嘱大家“要当思想战线的前卫战士”。此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还一直关心和影响着他一手催生的《理论动态》。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完成了重大历史使命的《理论动态》需要重新起航。
1979年5月3日,胡耀邦同理论动态组谈话时说:《理论动态》如何更好地前进?这要从分析形势起。三中全会前,理论思想界的任务主要是拨乱反正,破的多,这是对的,现在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搞。今年主要任务是什么?四个字:“扬帆远征”。重点转移,夺取“四化”建设的胜利。帆扬起来,还有拨乱反正的任务,但侧重点是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思想界、理论界、新闻出版界要在扬帆远征中走在前面。
这年,“人权”问题开始成为舆论焦点。从3月起,《北京日报》、《文汇报》、《红旗》杂志等报刊相继发表关于人权的文章。《人民日报》的《情况反映》第1220期(1979年5月12日)以《对人权应作分析》为题,反映了理论界人士的不同意见。
1979年5月15日,胡耀邦阅看《情况反映》后给理论动态组写了如下批语:“吴江同志:请你们写一篇。这个问题确实没有讲清楚,而这是资产阶级向我们进攻的一个口号。”时任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吴江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沈宝祥。
由于以前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沈宝祥不得不马上“补课”。“我先学习了马列著作中有关人权的论述,又到外交部找联合国关于人权的文件和一些历史文件,还看了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人类文明的起源》、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这些书。”
1979年6月25日,《理论动态》第141期发表了沈宝祥的《略谈人权问题》一文。
“这是第一篇比较缜密地讲人权的文章。这篇文章对人权不是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提出的人权要求,给予相当程度的肯定。现在来看,这篇文章讲得不彻底,但在当时也不可能彻底。”沈宝祥说。
“后来在中央党校编写基本教材的时候,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个标题,写进了邓小平理论的教材里。”
1981年6月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9月29日,他召集理论动态组到中南海勤政殿开了最后一次会。
他说,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要密切注意思想动向,抓住当前人们关心的一些实际问题,加以思想的、理论的阐述,作出回答。“尤其是要注意长期以来因受极‘左’思潮影响而形成的一些错误的、模糊的而又急需拨乱反正的问题,更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正本清源。”“反‘左’是此后《理论动态》关注的重点。”沈宝祥说。
1989年春夏之交的北京政治风波之后,《理论动态》又面临新问题。“怎么办?”沈宝祥说,“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写文章介绍邓小平思想,着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学资政
1992年,中央党校批准沈宝祥从《理论动态》主编的位子上退休。
7年后,他再次走上了中央党校报刊的工作岗位— — — 1999年,《学习时报》创办,沈宝祥担任筹备小组副组长。同时担任副组长的还有现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周为民,组长是现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
《学习时报》是继《理论动态》之后,中央党校校办报刊中著名的品牌之一。
周为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从改革开放、主动参与全球化的大趋势来看,我们有很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需要研究,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着眼于面向新世纪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来推进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
《学习时报》的创办应此而生。以“求真创新、以学资政”为主旨,《学习时报》“需要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思想上的学识上的文化上的支持”。
“当时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龚育之很注重一点,希望通过这份报纸来促成党内干部读书的风气。我们讲理论联系实际,依托于读书着眼于问题,首先要有理论,因此读书是一件非常要紧的事情,是关系中国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问题。龚育之说过,希望《学习时报》在党内的作用像上世纪80年代《读书》杂志在知识分子中的作用。”周为民说。
这份出身特别的报纸,其分量之重从此可见一斑:报名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时任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撰写了《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发刊词。
《学习时报》常务副总编钟国兴告诉本刊记者:“胡锦涛同志非常关心《学习时报》。除了发刊词,2001年元旦,他专门为《学习时报》写了新世纪献词。2002年元旦,他再次专门写了文章。除了这些专门给《学习时报》写的文章之外,从1999年到2002年,胡锦涛把文章和讲话独家拿给《学习时报》发的有9篇。”
在这张全党全国唯一专门讲学习的报纸上,中央甚至直接点题,以此引导广大党政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
2000年6月19日,《学习时报》头版以整版篇幅发表文章《落日的辉煌— — — 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这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由郑必坚校长直接组织撰写的。”周为民说。
这篇文章分析了“康乾盛世”之后中国骤然跌落的历史原因。文章刊发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予以转载,文章亦成为各级各地干部的学习资料。
据《学习时报》现任社长兼总编辑肖勤福介绍,一些退休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将重要文章的首发主动交给《学习时报》。
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曾经在《学习时报》发文,并特别叮嘱,不要占第一版,发后面就行了。文章后来发在第三版。
肖勤福告诉本刊记者:“《学习时报》生命力之所以强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这既是党内的论坛,也是党向社会发声的平台。”
导弹要落地,理论要管用
从创办之日起,《学习时报》经历过多次扩版和栏目调整。
最开始四个版面是国内大局、国际大局、思想理论、文化历史。“实际上是按照中央党校的教学布局来设置的。”钟国兴说。
经过13年的发展,现在《学习时报》的版面已经变化巨大。版面扩充为16版,市场经济、民主法治、社会综合、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中外历史、军事国防、读书治学等版面先后面世。
在版面流变中,报纸“始终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我们的导弹要落地,要打空对地导弹,要管用,要落地要开花,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肖勤福说。
版面和栏目所作的调整,也是这份报纸的务实态度的一个体现。
钟国兴说:“国际版原来关注的都是国外热点问题,现在不只关注热点,还要介绍国外的发展经验。比如哈尔滨桥断了,我们马上要看日本、韩国、美国怎么是反思桥梁事故的。”
《学习时报》非常重视案例。在孟连事件和乌坎事件之后,报纸都推出了相关文章。
“历史发展是以一些事件为转折点的,不要以为好多问题挺严重,某些事件就会促成观念乃至社会的转型。如果没有一些事件警醒,就不会有系统总结。各地发生一些群体性事件,我们就研究这些事件的原因,特别是地方政府党委,怎么反思,怎么创新体制机制,拿出系统的解决办法。”钟国兴说。
肖勤福介绍说:“倡导学习者,自身要先学习。党的重大会议后,我们都组织学习研究。报社至今已经坚持4年组织编辑记者到全国各地调研考察,选择有典型性的地点,要经过社里同意把关,跟热点难点焦点结合。”“我们开玩笑说,《学习时报》的记者简称学者。只有自己能够研究问题,才能得其要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党校学习的众多党政干部也是《学习时报》重要的思想来源。“报纸每期都会有学员的成果。学员中不少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分析问题很有特色。”肖勤福说。
为了利用好学员资源,报社鼓励编辑记者参加学员的活动。同时,报社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以此促进与学员的沟通。
“学员的文章注重言以致用。他们的调研文章往往都带有对策性研究,读者愿意看。”肖勤福说。
周为民说:“《学习时报》成为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桥梁,这是我们力图争取的。这两拨人由于职业性质不同,相互之间缺乏理解。位置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不断深化这两部分人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往往会形成隔膜,我看你有腐败危险你看我有自由化倾向。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在大方向上大家其实都是一致的。”
做大家闺秀
创办之初,中央党校校委明确,《学习时报》是一份提供思想和观点的报纸,不做新闻。
“和当时梁启超办的报纸一样,《学习时报》有论说而无新闻。这可以说不是巧合。当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在思想理念上、对问题的认识上,存在非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这时候,一份提供思想观点的报纸就能够起作用。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是变革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也是个深刻的变革时期。”周为民说。
思想性是《学习时报》的一个重要标签,这成为它区别于一般报纸、也区别于一般党报的关键。
钟国兴说:“党报不能成为简单的宣传工具。首先自己要研究问题,要有思想。《学习时报》重视探索研究,要求评论要有内涵,要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胡乔木说过,宣传有优劣之分,雅俗之分。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了很多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思想论断,但如果仅仅是简单重复中央的论断,重复来重复去,就往往会把深刻的进步意义甚至是革命性的进步意义说成了空话套话。”周为民说。
另一方面,《学习时报》注重学养,以此区别于一般的议论。
“转型时期,社会的自主性开放性在提升,思想活跃,会有很多看法议论。《学习时报》不回避任何尖锐、敏感问题,关键在于要以严谨郑重的态度来观察和认识这些问题,不能空口说白话,貌似很开放很敢说话,其实是无助于推进问题的解决。”周为民说。
“现在很多时候,民众议题引导了媒体议题。但我们还是坚持自己的办报方针,很重要的一条,我们还是党报,要站在建设性的角度,尤其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肖勤福说。
2010年5月12日,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发表讲话,要求“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
《学习时报》对文风问题一贯重视。
肖勤福说:“我们要求组短文,编短文,主题必须鲜明,要有观点。领导干部时间有限,所以要给他们‘压缩饼干’。要去掉‘穿衣戴帽’,言之有物。”
“打个比喻,我们追求的格调是要做大家闺秀,不是小家碧玉,也不是风尘女子,龚育之还加了一句,也不是马列主义老太太。”周为民说。
不东歪西倒
尽管要在经营上自负盈亏,但《学习时报》并不以追求发行量为目标。“作为这样的定位,报纸的作用和影响,并不取决于一般的发行量。”周为民说。
不仅在国内,在国外,《学习时报》也被视为有特殊的政治价值。
“国外对我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转载也越来越多。我们碰到海外研究机构来订阅,还有缺几期让我们补上的。尤其是国外智库,比较重视《学习时报》。”肖勤福说。
“曾经有美国国务院的官员说过,他们主要关注两份中国报纸,一份是《学习时报》,另外一份是安全系统的刊物。”周为民说。
没用几年,《学习时报》已经在立言方面取得了特别的优势。
最为著名的例子是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的《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2006年10月,这篇文章首发在《北京日报》。2007年,十七大召开的那年1月,《学习时报》将此文全文转载,关注度之高,超出国界。
“我签过4000多个版,没被上级主管部门批评过一次。”钟国兴说,与此同时,“社会上都认为《学习时报》思想非常解放。”
仅从《学习时报》发表过的一些文章的标题来看,就可知这张报纸不回避尖锐问题不是空谈:《今天干部为什么只能上不能下》、《正确对待党在历史上犯过的错误》、《后备和新提拔干部应率先公示财产》、《个人挂像越多的国家政权越危险》、《对高官进行监督十分必要》、《英明绝伦的领袖替代不了民主宪政》等。
“我们不贴标签,不无限上纲,关键是讲怎么解决问题。今天左右争论不少,我们选择多谈问题。只要中国共产党把问题解决好,‘左’‘右’都影响不了。”钟国兴认为这是《学习时报》能够同时获得多方面认可的关键。
周为民则有另一番看法:“《学习时报》要做的事情就是坚定维护、捍卫、推动改革开放。很多媒体只是提供信息和议论的场所,但学习时报自有立场。多年来,《学习时报》有一个很清晰的基调和方向,不因为任何干扰,不因为今天刮这个风明天刮那个风而东歪西倒,这就是郑必坚说的有主心骨。”
如今,网络突进,传统媒体受到不小的冲击,而《学习时报》在言论上几乎实现“无缝对接”。《学习时报》的文章在网上颇受欢迎,而报纸也频频发表关于网络的文章,如《网络时代绕不开知情权》、《做好网络监督这个时代课题》。
【党校学习思想汇报】推荐阅读:
党校学习入党思想汇报06-29
党校学习个人思想总结06-04
大学生党校学习心得,党校小结09-18
中央党校学习05-30
党校学习心得一07-04
党员党校学习个人总结10-14
绍兴市委党校学习心得10-24
党校学习个人总结1000字07-02
党校学习生自我鉴定09-25
党校工作条例学习心得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