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国家公益林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调整国家公益林(精选7篇)

如何调整国家公益林 篇1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生态公益林,专指省级生态公益林。

第三条 各地要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维护生态公益林稳定,确因规划调整、征占用林地等原因需要调整(包括内部调整、核减、增加,以下统称调整)生态公益林的,可提出调整申请。

(一)规划调整。由于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或发展改革部门立项的林地规划调整,需要适当调整生态公益林,使本区域生态公益林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二)征占用林地。由于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而需要调整生态公益林,应与林地征占用同时报批,在取得《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后办理调整。

(三)其它确需调整生态公益林的情况。

第四条 调整生态公益林应由林权权利人向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经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专文逐级向省林业局提出调整申请。市属林场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经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市林业主管部门专文向省林业局提出调整申请。省属林场、雷州林业局迳向省林业局提出调整申请。

第五条 申请调整的生态公益林,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一)面积平衡。县(市、区)和省、市属林场及雷州林业局(以下简称“县、场、局”)应做到本县、场、局内部申请调出和调进面积一致,确保本县、场、局生态公益林稳定。申请增加或核减生态公益林的,由省林业局统一调配。

(二)区位重要。申请调进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必须符合生态公益林的区划标准和条件。

(三)质量较高。申请调进的林地的森林生态质量较高。

(四)集中连片。调进后该区域的生态公益林分布集中连片。

(五)权属明晰。申请调进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林地林木权属明晰,且权利人要求区划为生态公益林。

第六条 申请调出(进)生态公益林面积超过6.7公顷(含6.7公顷)的,县、场、局需委托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资质的第三方开展可行性研究,出具可行性报告。申请调出(进)生态公益林面积少于6.7公顷的,需由有资质的单位开展林地现状调查,编写《调出(进)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第七条 申请调整生态公益林应当按第四条规定程序一式二份提交以下材料,其中一份抄送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

(一)申请调整文件。应包括如下内容:申请调整的主要原因、可行性研究的主要过程和结论或调出(进)林地现状调查主要过程和结论、调出(进)地点(地名)、调出(进)总面积、调出(进)小班事权类别、生态区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二)生态公益林调出(进)情况表。

(三)生态公益林调出(进)小班地形图。

(四)调整生态公益林可行性报告或调出(进)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县、场、局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八条 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负责审核申请材料并按规定程序提交审批,对同意调整的,由省林业局批复县、场、局,并抄送有关单位;对暂缓调整或不同意调整的,告知县、场、局。

第九条 更新档案资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县、场、局接到批复同意调整的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注销已调出的生态公益林现场界定书,并与调进的生态公益林林权权利人签订生态公益林现场界定书,公示存档。同时,要及时调整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配表、配合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做好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和生态公益林地籍小班图形库更新等工作。

调进的生态公益林地籍小班地形图需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市林业主管部门确认盖章后,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存档。省属林场确认盖章后迳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存档。

(二)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做好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生态公益林地籍小班图形库更新和资料存档工作。

第十条 市、县级生态公益林调整情况应及时抄送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备案。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局负责解释。

如何调整国家公益林 篇2

当然,抑制“三公消费”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于酒店行业而言,如何在此政策背景下,进行经营战略调整,重新寻求市场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调整市场定位

对于酒店餐饮行业而言,国家抑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并没有给这一行业带来整体性的压力。中低端的酒店餐饮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只有那些以高端的政务、商务消费群体为目标市场的高端酒店餐饮企业才面临着压力与挑战。

当然,挑战与机遇是一体两面的,挑战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机遇的来临。因此,对于高端酒店而言,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如何调整酒店的经营战略,关键在于面对以及认清市场的发展动向,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并依此进行重新定位。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迎合大众消费需求的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在酒店餐饮行业当中,经济型酒店以及社会餐饮强势地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尤其是在反腐倡廉的政策环境下,大众化定位的酒店及餐饮企业更是强势回归。受到政策冲击的高端酒店应该在认清市场发展动向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自身的市场目标以及市场定位,考虑由高端市场定位回归中低市场定位,并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其次,高端酒店自身可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高端客源市场以及配套的高端服务设施,因此一味盲目地下降酒店自身格局也并非合适。虽然“三公消费”的限制政策会削弱政务及商务的高端消费水平,但是需要认清的是:(1)政务消费仍是必要的,只是会趋向理性规范化消费;(2)中高端的商务消费虽然也会有所受制,但是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对于高级商务白领而言,高端的酒店餐饮服务是其成功商务谈判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且高端商务白领的消费力强,消费带动力强,因此高端客源市场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高端酒店一方面要以积极拓宽市场为首要目的,适当地降低格局,以迎合大众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地保留自身的高端资源,以满足中高端商务消费群体的需求,毕竟这是普通大众化定位的酒店一时所无法抗争的领域。

二、拓宽营销渠道

基于以上重新定位的目标市场,充分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拓宽营销渠道,抓住客源市场,亦是酒店经营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只有保证充足的客源市场和稳定的消费群体,才能真正维系酒店的持续经营。因此,为了抢占消费市场,酒店的市场营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对于中高端商务客源而言,基于其长期频繁的商务消费需求,酒店可以推出会员、贵宾VIP消费优惠等营销活动,以刺激和推动中高端商务客户的再次消费。

其次,由于酒店市场定位的重新调整,“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定位”要求酒店必须基于大众消费特性进行营销。酒店消费大众分布于全国乃是世界各地,且形色各异、个体差异性较大。另外,他们的消费水平处于中低档程度,对于酒店产品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往往只需要在外出旅游或商务出行期间,有个价格适中、环境舒适、起居方便、服务周到的场所便可。因此,基于以上消费特性及要求,酒店应当借助网络信息平台,采用网络电子营销手段,将酒店实体经营与电子商务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营销推广,以尽可能地面向以及吸引各地的潜在消费者;推出各种价格战略营销手段,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价格让利”的营销活动, 以吸引中低消费水平的潜在大众客源进行消费等等。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与普通大众化的小型酒店餐饮企业相比,高端酒店餐饮还拥有配套的会议场所和娱乐场地。因此,现在有很多婚宴、大型聚会或者商务会议等都会选择在酒店举办。因此,对于酒店而言,应该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吸引和把握有场地需求的大众客源。酒店应该一改以往被动式的营销态度,积极把握客源,争取酒店周边潜在的团体消费单位,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推出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价格、场地、娱乐等配套服务。总而言之“,得渠道者得天下”[2],酒店应该积极优化营销手段,拓宽营销渠道,方能占有市场,获得企业效益。

三、提升产品质量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即使占有大份额的市场,拥有宽广的营销渠道,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作为实力支撑,那么这个企业终将在强大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优质的产品才是企业发展的硬实力。对于酒店而言,优质的酒店硬件设施和酒店服务才是酒店战略化经营的后盾支撑力。

首先,由于酒店服务面向的是形色各异的大众,因此,客户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便要求酒店具备人性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

酒店应该积极整合并且构建各种资源,推出个性化产品服务。比如:为旅游休闲的普通大众客户提供简单方便、舒适周到的客房服务,机场接送机服务,相关旅游信息服务等;为商务人士提供系列配套的商务会议服务等;为举办婚宴的客户提供婚宴策划服务;为单位团体聚会客户提供聚会活动策划服务等。

其次,由于中高端市场强势回归中低端市场的发展趋势, 使得中低端的大众市场竞争较之以往而言更加激烈。为了使自身从大势所趋的酒店餐饮行业中脱颖而出,不得不构建并且发展自身的特色品牌,以区别于众多竞争对手。至于酒店的品牌特色,不仅应该结合自身的地理区域、企业文化,而且应该结合大众的心理特征、喜好口味等因素来进行构建。当然,如果酒店想要在本行业中拥有一个更加长远宽广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拥有足够深远的战略目光,高瞻远瞩,洞察预测当今世界以及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

四、小结

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人员巡护制度 篇3

一、由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或管护实施单位划分责任片区,制定巡护路线。管护人员要严格按巡护路线进行巡护。

二、认真安排每个工作日的巡护路线,重点管护期每月巡护25天以上,一般管护期每月巡护15天以上。每月至少将责任区巡护二遍。

三、巡护过程中要做好巡护记录、详细记录当天的起止巡护路线、发现的人畜活动情况、森林资源变化情况、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等内容。

四、严格检查进入责任区内的车辆和人员,对开垦林地、乱捕滥猎、乱采乱挖、乱砍滥伐林木、幼林地、封育区放牧等行为要坚决制止;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如何调整国家公益林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质量考核工作,加强对管护责任的落实和管护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不断提高公益林管护质量,切实发挥森林生态效益,根据国家关于国家级公益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范围内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质量检查。

第三条

国家级公益林检查结果是拨付管护费用、兑现管护人员报酬和实施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国家级公益林检查要严格按照检查标准进行,检查单位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提交的检查结果负责。检查结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 检查的程序和方法

第五条 国家级公益林检查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县(市)、地州、自治区三级检查制度,检查主要依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办法》和管护责任书。

第六条 检查包括专项检查、阶段性检查和检查。

专项检查:是指根据群众举报和有关部门反映的问题,由地(州)林业主管部门或国有林管理局、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对所反映问题进行的检查。

阶段性检查:是指由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实施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定期对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情况进行的检查。

检查:是指林业主管部门和管护实施单位定期对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质量进行的检查。包括管护实施单位对辖区内国家级公益林进行的全面自查;地(州)林业主管部门或国有林管理局在管护实施单位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复查;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在地(州)林业主管部门或国有林管理局复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抽查。

第七条 县(市)林业主管部门和管护实施单位全面自查必须于每年6月底前完成并上报;地(州)林业主管部门或国有林管理局的复查必须于9月底前完成并上报,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的抽查于10月底前完成提交抽查报告。检查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地(州)林业主管部门或国有林管理局的抽样强度,要求对所属管护实施单位全部进行检查,并且按不低于管护实施单位国家级公益林林班数量的30%和各单位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0%;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的复查在地(州)林业主管部门、国有林管理局抽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的抽样强度,不低于地(州)、国有林管理局所属管护实施单位数量的30%,抽中单位按不低于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林班数量的30%和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的3%进行复查。具体检查面积如下:

国家级公益林100个林班以下的,检查林班数不少于30%;101—200个林班的,不少于20%; 200个以上林班的,不少于15%。

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0万亩以下的,检查面积不低于5%; 30-100万亩的,不低于4%; 100万亩以上的,不低于3%。

第八条 检查采取内业检查、外业检查和走访调查三种方式同时进行。内业检查主要查看公益林管护档案资料;外业检查主要检查管护质量、标志牌、宣传牌、林班小班界桩,盗砍滥伐、开垦林地、非法侵占林地、滥采野生植物、滥猎野生动物、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封育林地和幼林地放牧的发生及查处情况,国家级公益林营造、抚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各种设施完好情况等;走访调查主要是向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了解各种毁林情况和地方干部群众对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的认识程度。

第九条

实行检查证制度。检查完成后,检查部门应当向被检查单位出据检查单。检查单分正本与存根两部分,正本交被检单位或个人存档、保管,存根由检查部门留存。检查单由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发。

第三章 检查的内容和评分标准

第十条 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责任制度、档案管理、森林保护、设施建设等。

(一)责任制度检查:

内业检查:县(市)、实施单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工作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或是否有专人负责;组织管护责任人例会及学习培训记录;管护日志、监管人员上岗记录;管护合同书(责任书)、管护中心站(所)管护簿、实施单位管护登记簿、管护证(护林员证)等发放和管理情况;管护人员花名册、考勤表;规章制度建设情况;电视、电台、报刊宣传报导资料等。

外业检查:现场检查管护责任人对有关法律知识了解掌握情况;管护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二)档案管理检查:

内业检查:实施单位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和管理档案、森林资源变化后修档情况等。

外业检查:实地查看档案柜、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等。

(三)森林保护管理检查:

内业检查:查看下达和上报的相关文件、材料、实施阶段的管护、防火、有害生物监测防治、资源监测、道路维修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报导资料;管护人员花名册、考勤表,巡护记录资料;国家级公益林营造林资料;林政案件的发生及查处资料;征占用林地资料;检查和验收的资料;科学研究资料以及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查看管护簿、登记簿记载情况。

外业检查:查看管护人员是否在岗;现场检查火灾地点、面积、受灾程度;现场检查有害生物发生地点、面积、受害及防治情况;检查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情况;检查幼苗、幼树毁坏情况和危害程度;营造林情况;资源监测情况;征占用林地情况。

(四)设施建设检查:

内业检查:检查基础设施项目的下达、设计、批复等相关建设资料。

外业检查:检查宣传、标志、责任区碑(牌)竖立情况;林、小班界桩埋设情况;营造林、抚育、围栏建设情况;管护中心站(所)建设及配套情况;管护中心站(所)内外环境、绿化管理、常用管护用具管理等;交通、通讯工具配备和完好情况。

第十一条 检查实行百分制评分标准,按检查内容逐项打分,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95分(含95分)以上为优秀,95分以下85分(含85分)以上为合格,低于85分为不合格。凡发生非法毁林的,为不合格。

第四章 检查成果汇总与认定

第十二条

检查成果包括检查报告与附表两部分。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被检查单位自查情况、检查方法与内容、管护工作开展情况、成绩与经验、问题与建议、检查结果等。

第十三条 检查项目得分比重

责任制度20%,档案管理12%,森林保护55%,设施建设13%。按实施单位的得分面积加权平均为县(市)的得分。

第五章

奖惩措施

第十四条 对于在检查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认真履行职责,按要求及时上报的检查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十五条 对在检查工作中弄虚作假、不认真执行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质量检查评分标准,或向被检查单位索要财物的检查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未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范围内的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管护质量的检查,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如何调整国家公益林 篇5

县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启动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从2004年起,中央先期拿出20亿元人民币,对全国4亿亩的重点公益林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其中我县纳入补偿的面积198.12万亩,补偿金额990.6万元。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确立和在我县实施,标志着长期以来全县森林生态效益被无偿使用的历

史正式结束。我县部分重点国家公益林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将长期得到国家补偿。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实施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林业生态安全,对我们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位而言,担负的责任十分重大。一会儿,县林业局局长还要作具体安排,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和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重大意义

从全国看,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森林生态公共服务产品进行补偿,是维护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实行分类经营改革的关键所在。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已经确立,这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对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生态效益最为显著和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在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地区,对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际是将重点公益林管护纳入了国家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对改善人民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资金补偿政策,是我国林业经营思想的重大突破,将极大地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水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的被动局面,为持续经营管理好生态公益林,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不仅仅是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资金来源,实质上是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承认,使公益林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得到应有的利益,更好地调动他们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更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促进公益林的保护与发展,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问题,使我国林业经营思想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发生历史性转变。

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我县地处燕山山地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科尔沁沙地南缘,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潜在沙化面积很大,年平均降雨量在310-460mm之间,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严重荒漠地区。我县境内河流属西辽河、大凌河水系,对水源涵养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小河沿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德援项目在我县的大规模实施,揭开了我县大规模开展生态建设的新篇章,经过全县人民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县现有林面积己达500多万亩,成绩来之不易,我县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保护与建设并举。可以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确立与全面实施,为加快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为我县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进一步推动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全力做好我县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

这次我县纳入第一批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公益林面积为198.12万亩,年总补偿金额990.6万元,占全市补偿面积的10.15%,这是市委、市政府对我县林业工作的高度肯定和支持,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认清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完善区划界定工作的后续工作,特别是要把建立健全重点公益林管护责任和大力强化补偿基金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苏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林业、财政等有关站所参加的公益林管理领导小组,尽快把建立和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纳入林业建设发展目标责任制,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通过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发动

如何调整国家公益林 篇6

一、企业自产货物公益性捐赠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销售商品的收入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予以确认: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④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⑤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因实物捐赠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条件,而且以实物捐赠并非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不是企业的经营业务,而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因此不作收入处理,只能作为一种损失在营业外支出中反映,同时结转成本。

例:A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 年将自产产品1000 件(单位成本100 元,单位售价150 元)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云南地震灾区捐赠。当年不包括以上捐赠业务的利润总额为600000 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增值税税率17%,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第一类会计处理:

第二类会计处理:

第二类会计处理存在以下问题:①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的条件,实物捐赠虽然减少了货币支出,但是否能带来经济利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应确认为收入。②捐赠并非日常活动,捐赠支出为营业外支出,不应将非日常活动支出计入主营业务收支。③利益流出重复记录,如果按捐出商品的公允价值计算收入,并结转成本,捐赠中又虚增了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对企业利润总额虽无影响,但在利润的构成上是不合理的。④税法上的视同销售在会计处理上并不一定要作为销售处理。根据以上分析,自产货物的捐赠会计处理按第一类会计处理较好。

二、企业自产货物作公益性捐赠的纳税申报

按照税法规定,对外捐赠企业自制的资产,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售价确定销售收入。2014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新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格式,要求企业在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中体现企业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

该例中企业视同销售收入150000 元,填入“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见表1)中“一、(六)用于对外捐赠视同销售收入”项目,并增加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视同销售成本100000元,填入表1 中“二、(六)用于对外捐赠视同销售成本”项目。

而对于捐赠成本的确定,税法中并未明确。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上没有对捐赠的账载成本进行调整的栏目,实务中对捐赠成本的确定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认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对捐赠支出的账载成本没有调整栏目,税法认定的捐赠成本即为会计账面的捐赠成本。所以,2014 年的利润总额=600000-125500=474500(元),可在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限额=474500×12%=56940(元),通过红十字会向云南地震灾区捐赠高于限额的金额=125500-56940=68560(元),不能在税前扣除,需纳税调增68560 元,应纳税所得额=474500(会计利润)+150000(视同销售收入)-100000(视同销售成本)+68560(超过公益性捐赠限额调增)=593060(元)。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的填写如表2所示。

观点二认为,由于公益性捐赠要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社会团体,必须取得捐赠的收据,收据上体现的是市场公允价格,所以捐赠成本应与收据列明的金额相协调。如果是非公益性捐赠,也应该按照市场公允价格确定捐赠的金额。税法上指对外捐赠作视同销售处理,可将实物捐赠看作是销售后用于捐赠的支出,捐赠成本=1000×150×1.17=175500(元),会计利润总额=600000-125500=474500(元),可在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限额=474500×12%=56940(元),通过红十字会向云南地震灾区捐赠高于限额的金额=175500-56940=118560(元),超过限额部分不能在税前扣除,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18560 元,应纳税所得额=474500(会计利润)+150000(视同销售收入)-100000(视同销售成本)+118560(超过公益性捐赠限额调增)-50000(捐赠成本调整)=593060(元)。但如果将表2 中的公益性捐赠账载金额调整为175500,则与会计账面记录不一致。

从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结果来看,虽然金额看上去一致,但在捐赠成本的认定上是不同的。由于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观点一和观点二对于会计利润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在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限额方面,观点一和观点二也是相同的。但是对于捐赠成本,观点一是以成本价计算,观点二是以公允价计算,观点二调增了营业外支出,在《2014 年企业所得税附表A105000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表略)中的“二、扣除类调整项目(十六)其他”项目,调整成本价与公允价之间的差额。

实物捐赠对赠与企业来说没有经济利益流入,不应确认收入,从观点一来看,表2中公益性捐赠栏目所填的账载金额是与会计账面捐赠支出金额一致的,但视同销售后公允价与成本价之间的差额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接受捐赠方无论是按照会计处理还是税务处理,都是按接受捐赠货物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的。同一笔业务,捐赠方与入账方的金额不一致,根本原因在于会计准则和税法上确认收入的条件是不一致的。对于捐赠方来说,企业所得税法的视同销售可以理解为是将自产货物以公允价卖出去,然后再以现金进行捐赠。这就是为什么会计上不作销售处理,而税法要作销售处理的原因。在纳税处理时,捐赠方的捐赠支出应当等于接受方的捐赠收入。在调整视同销售确认收入和成本后,首先调整会计上的营业外支出金额。将按成本价计量的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125500元,调整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175500元,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0000 元。再对调整后的捐赠支出按税法允许扣除的限额进行调整。对于捐赠方,税法允许扣除的捐赠支出上限为56940 元,应纳税所得额调增额=175500-56940=118560(元),应纳税所得额=474500(会计利润)+150000(视同销售收入)-100000(视同销售成本)-50000(营业外支出调整)+118560=593060(元)。这和观点二的处理一致。

那么观点一和观点二是否殊途同归呢?如果税法允许扣除的捐赠支出限额大于账面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时,情况如何?假定2014年A企业不包括以上捐赠业务的利润总额为1500000元。

观点一,2014 年的利润总额=1500000-125500=1374500(元),可在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限额=1374500×12%=164940(元),通过红十字会向云南地震灾区捐赠支出125500,低于限额169440元,公益性捐赠可在税前扣除,应纳税所得额=1374500(会计利润)+150000(视同销售收入)-100000(视同销售成本)=1424500(元)。

观点二,2014 年的利润总额=1500000-125500=1374500(元),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限额=1374500×12%=164940(元),通过红十字会向云南地震灾区的捐赠支出调整后的金额为175500元,高于限额164940元,公益性捐赠超过税前扣除限额调增=175500-164940=10560(元),应纳税所得额=1374500(会计利润)+150000(视同销售收入)-100000(视同销售成本)-50000(捐赠支出调整)+10560=1385060(元)。观点一比观点二多确认应纳税所得额=1424500-1385060=39440(元)。

三、企业外购货物作公益性捐赠的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

企业外购货物的公益性捐赠的会计处理方法与自制货物一样。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用于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即按同类产品或购进商品的销售价格计算销售额,并依照适用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应缴纳的增值税额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与对外捐赠自制货物的会计处理一致。在所得税方面,按照税法规定,属于外购的资产,不以销售为目的,具有替代职工福利等费用支出性质,且购买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处置的,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在所得税纳税申报方面,应调整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

企业外购货物与自制货物的公益性捐赠会计处理及纳税申报差异调整方法基本相同。

四、小结

1. 观点一和观点二得到的结果并不总是一致的,应纳税所得额取决于会计利润的金额、公益性捐赠的扣除限额、公益性捐赠实物的成本与公允价差。

2. 观点一的做法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对公益性捐赠的账面记录不做调整,但公益性捐赠支出的会计账面金额与公益性部门开具的收据等原始凭证上记载的金额不一致,与受赠方确认的捐赠收入金额不一致。

3. 观点二的做法符合会计准则,但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对公益性捐赠支出的账面记录要做调整,造成其与公益性捐赠支出的账载金额不一致。对于公益性捐赠实物的会计账面金额,与相关公益性部门开具的收据等原始凭证上记载的金额仍不一致,但与受赠方确认的捐赠收入金额一致。

4. 捐赠成本确定在现行所得税申报政策中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在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可进行一定的纳税筹划,合理降低税负。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的优惠政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考虑以观点二的做法处理会计角度与税法角度的捐赠支出差异,合理减税。

参考文献

东奥会计在线.2015注册会计师考试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王敏.实物捐赠行为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征管案例辨析[J].税务研究,2013(7).

如何调整国家公益林 篇7

针对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实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易用性原则,经济型原则。

2、信息采集的常用方法:

询问法,报告法和登记法,观察和实验法。

3、人力资源的定义: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

4、从业人员的界定: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

5、公益性岗位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协助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必需的就业岗位。如劳动保障协理、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等。

二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投入相关基础设施的就业岗位。如车辆看管、书报亭、电话等。

三是政府补贴、社会共同出资形成的、维护社区正常运转的岗位。如社区保洁、社区保安、社区绿化等。

6、采集的就业信息数据包括以下12个数据组: 劳动者身份识别信息组,基本信息组,学历信息组,职业资格信息组,专业技术职务信息组,户籍住址信息组,就业失业登记证信息组,就业登记信息组,失业登记信息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状态信息组,就业援助对象认定情况信息组,就业扶持政策享受情况信息组。

7、社区人力资源信息采集的程序:

绘制平面图(绘制全部居民居住平面图,按楼层、单元、门牌号顺序编号,以便采集一户,标注一户。防止有漏访或重复入户情况的发生。)确定采集项目 入户采集信息 整理采集信息

8、农村人力资源信息采集的程序: 确定农村人力资源信息采集方案 行政村入户调查 数据录入 信息汇总

9、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统计步骤:

1)制定方案(包括调查时点、调查期限、调查步骤、调查项目、调查要求等。)2)熟悉 要求

3)获取信息(具体采集的流程如下:1采集人员向用人单位说明调查的目的和内容。2要求用人单位出示提供相关证件和资料,如营业执照、员工花名册、劳动合同书、工资发放表、社保登记缴费单等。3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依次逐栏核实填写信息采集登记表。4用人单位经办人员审阅签字,并加盖用人单位印章。5由采集人员签字确认。)4)作好记录 5)整理信息 6)填报报表 7)整理归档

10、信息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完备性,不相容性。

10、信息汇总的形式

1)按信息汇总的形式分类:逐级汇总,集中汇总,综合汇总。2)按信息汇总的技术手段分类:手工汇总,计算机汇总。

11、信息校核的程序:完备性检查(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或个体是否有遗漏,所有调查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齐全,调查表是否有确报或缺份。),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检查后订正。

12、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根据管理的需要,把零散的档案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使其系统化。

13、常用台账的种类:一类是各类人员的基础管理台账,另一类是反映各项工作情况的台账。

14、统计指标的概念: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个数值,一般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15、统计报表的结构:报表目录,报表表式,填表说明。

16、识读、填写基础台账的程序:了解统计报表的统计口径,了解统计报表的栏目关系,准确填报统计报表内容。

17、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建立的主要方式:可根据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情况分片划定若干小组,由企业退休人员推选本小组中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一定协调组织能力、身体条件较好的企业退休人员担任组长。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一般以30~50人组成一个小组为宜。

18、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的建立:

确定平均人数,初步分组,进行公告,确定分组名单,确定组长候选人,选举组长,日常调整,改选组长,定期报告。

19、动态管理网络的建立:提出动态管理要求,召开定期联席会议,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明确报告周期和内容,抽查活动情况。20、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的发放程序:发放卡片,建立台账,补办注销,情况汇总。

21、动态联系制度的建立:设置联系电话,建立联系台账,处理及反馈,汇总报告,主动公示。

22.退休人员的接收:

接收资料(接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街道、社区逐级移交的退休人员有关资料。)接待人员 发放联系卡 建立信息 编入自管组织 建立了有关台账 报告情况

22、退休人员的转入:

接收申请(接收其他社区发出的企业退休人员转入申请,接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接待人员(接待转入企业退休人员,查看其 有关转移资料。包括转出社区开具的转移证明、退休证等。)发放联系卡 变更信息 编入自管组织 建立有关台账 反馈接收结果 报告情况

23、退休人员的注销:核实情况(上门),注销信息,调整自管组织,调整台账,报告情况。

24、信息反馈的概念:就是指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以达到预定目的。

25、信息反馈的而要求:一是反馈的信息要准确真实,二是要尽量缩短反馈时间,三是信息反馈要广泛全面多信息,多渠道反馈。

26、信息反馈的常用方法:正反馈、负反馈、前馈、纵向反馈、横向反馈。

27、常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报表种类:按报告期划分,常规报表分为年报、半年报、季报、月报等。

28、上报统计报表的要求:确定专人负责填报各类报表,填报人员要熟知填表说明(指标解释),认真、详细填制各类报表,填报人员要写出简要的报表说明和分析(一般包括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填报人员填报完毕后,交主管领导审核、签字、盖章后方能上报,各类统计报表要按期填写、准时上报。

29、政策咨询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当前的有关政策,全面把握咨询人所询问的内容,准确解答咨询人所提出的问题,解答要通俗易懂、相互交流,态度诚恳、建立互信。30、政策咨询服务的基本程序:准备工作(个人准备、接待准备、资料准备),接待,登记(登记时可能遇到由于涉及咨询人利益或利害关系,咨询人不愿意如实说出真实身份、姓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应尊重本人的选择。咨询服务登记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记录。),答复,查询,整理与归档(分析),回访(回访是政策咨询服务的后续服务,也要将回访记录在咨询服务台账中。)

31、职业介绍补贴政策: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职业中介机构,向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的,按经其就业服务后实际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人数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按每位符合免费服务条件的人员每年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计算不得重复申请。

32、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政策内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33、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个人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贷款对象,贷款额度与期限,贷款利率与贴息,贷款用途:借款人应将贷款用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开办经费和流动资金。),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贷款政策(贷款对象:对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百分之30,超过100人的额企业达百分之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以及其他国家产业政策不予鼓励的企业外。)

34、支持和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1)个体经营税收优惠政策:1)政策内容。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2)申请认定审核程序。1人员认定。重点核查情况,创业人员及所创业领域是否属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扶持范围;创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记录,创业人员是否领取过《再就业失业登记证》并申请享受过税收扶持政策。2税收减免申请及审核。持下列材料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2)鼓励企业吸纳税收优惠政策: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

35、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36、就业援助的特点:个人申请是就业援助的必要条件。

37、就业援助对象的范围: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零就业家庭是指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市居民家庭。

38、就业援助对象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体制转轨,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就业偏好,总量过剩。

39、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程序为受理、初审、公示、认定。40、实施就业援助程序:了解需求,确定方式,实施援助,信息记载,跟踪服务。

41、社区公益性岗位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申请程序:受理申请,社区初审,街镇复审,区(县)审核,市级审批,财政核定,资金发放。

42、就业援助跟踪服务的方式:回访(回访本人,回访用人单位),信息更新。

43、职业指导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政策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44、职业指导的内容:政策法规和市场供求咨询,择业咨询,职业培训咨询,职业能力测评,特殊群体专门指导,大中专学生指导,创业指导,用人指导(招聘方法,确定用人条件和标准),职业培训机构指导。

45、个人指导内容和方法:几种常见的不当的就业观念:从众的就业观念,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盲目攀高的就业观念,只肯去正规部门的就业观念,“等饭碗”的就业观念。

46、个人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听取求职者对求职愿望的描述,询问求职者相关职业能力,介绍本地区失业人员数量状况资料、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介绍就业岗位需求信息情况,供求职者参考对照。

47、用人单位用工知道的内容:详细了解用人单位情况,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向用人单位介绍用人规范,帮助用人单位确定用人标准,指导用人单位拟订招聘简章(1用人单位信息:单位名称、工商营业执照号或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地址、注册资金、所属行业、经济类型、人员规模、联系人和联系方式2岗位招聘信息:招聘岗位名称、招聘人数、岗位招聘信息发布日期和到期日期、招聘男性人数、招聘女性人数、最低年龄、最高年龄和学历要求、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要求、所学专业或专业技术职务要求、工作性质、工作地点、用工期限、作息时间、工作环境、试用期与试用期工资、其他啊待遇、提供住宿情况等。3招聘会信息:招聘会承办单位、招聘会举办场所。)

48、进行用工指导的工作程序:做好准备工作,受理用人登记(对接待用人单位情况进行登记,药店是检验其营业执照副本和介绍信),了解有关情况,确定招聘方式(对用人单位提出的招聘用人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办理聘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等,跟踪回访)。

49、职业介绍服务的主要内容: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主导频进行登记,为求职者提供职业需求信息、推荐就业岗位,为用人单位提供人力了资源信息、推荐求职者。。50、个人求职登记的工作流程:接待受理,了解情况,指导填表(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求职意愿、技能专长、岗位及待遇要求、联系方式等)

51、组织推荐培训服务流程:1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了解服务对象的培训需求,收集培训机构的培训信息)2组织推荐培训3培训情况反馈4提供就业服务(对于培训后的就业情况,及时予以登记并跟踪了解。)

52、为服务对象推荐培训项目的步骤: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教育程度、工作经历、技术技能特长、性格特征、职业期望等),分析个人优势与职业期望,推荐培训项目,个人作出选择。

53、职业技能鉴定的本质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

54、职业技能鉴定的额主要内容,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

55、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包括需晋升职业资格等级的人员。

56、职业资格的登记:国家职业资格登记由低到高分为五级,分别是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

57、职业资格证书的概念: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58、创业培训的主要内容:我国的创业培训主要是开展SYB知识培训。

59、日常文体娱乐活动的组织形式:是由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指导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来开展的。60、组织实施文体娱乐活动:1活动举办前一个星期,再次与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小组长进行沟通,确定参加活动的人员。2如有人数变动,则对原计划进行适当调整。3活动方案确定后,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活动经费级活动场地。4购买活动所需物品5了解参加活动退休人员增减变化的原因,维持活动举办期间的现场秩序,控制活动按原计划时间进度进行。61、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包括三方面内容: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健康问题目录、病情流程表,问题描述及进展记录。

家庭健康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基本资料、家系图、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和家庭成员的个人健康档案等。

上一篇:春天诗歌朗诵稿下一篇:素质和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