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品赏析课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作品赏析课(共8篇)

英语作品赏析课 篇1

诗歌原作: The Road Not Taken by Robert Frost(弗罗斯特)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译文: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摘自新浪爱问> 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一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是在马萨诸塞州劳伦斯上的中学,也在达特第斯学院时而务农,时而到中学教希腊语和拉丁语。他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于1913年。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园式的思乡情调。弗罗斯特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美国现代诗人。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采用了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象征和哲理意味,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写的,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弗罗斯特的其他作品有:诗集《山间》(1916年)、《新罕布什尔》(1923年)、《西去的溪流》(1928年)、《又一片牧场》(1936年)、《林间空地》(1962年)和诗剧《理智的假面具》(1945年)、《慈悲的假面具》(1947年)。<摘自百度文档> 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叙述主人公在丛林中的路口艰难抉择走哪条路,最后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走下去的事,透视人生之路也是如此。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发现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摘自百度文档> 艺术特色:

未选择的路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路”是象征着人生之路,而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参考百度文档> 我的阅读感受:

人生就像骑自行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当自行车行驶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被迫对自己的人生迅速作出抉择,自己究竟该走向哪条路,究竟哪条路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我们不断询问自己的内心。

依稀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面对高考的成绩我不知该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上如何前行,最终选择了一条自己怎么都不会想到路,理工科,虽然百般的不情愿,但综合各方面考虑我不得不踏上这条路。如今,我已经度过了大学生活的第一年,对于自己将来怎样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也有了初步的思考。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想立足社会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不断的充实着自己。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生就是选择,或彼或此,我们无时不在选择。正是因为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才会有千差万别的结局,才会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人总是在选择中前进的。

选择,是摇摆于多种可能性之间的最后的决断。由于结局是未知的,不可预见的,所以才让人举棋不定、左右为难。

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所以说,学会选择就是学会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和把握时机。人虽是自由的,却也只有选择的自由,而并不拥有自由的选择。

所以说,选择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放弃的学问。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从容地等待生活的转机,踏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能够放弃,就已经拥有了当机立断的果敢以及顾全大局的胆识。

人生总是要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犹豫不决,就必然会错失良机,后悔莫及。人生之路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重新选择。即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只有硬着头皮走(继续选择)下去。

后悔是什么?后悔就是以为当初可以有更好的选择!选择当及时。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只有参透选择和放弃玄机的人,才能彻悟人生,才能笑看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与之主题相关的作品:

Youth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it is a state of mind.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it is a state of mind.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vigor of the emotions;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 of life.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摘自百度文档>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的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弱冠后生有之,耳顺之年,则亦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古稀,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深植一片追求,只要你从天上,人间追求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你就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一旦追求消失,锐气如同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老矣。然坚持追求,你就有望在百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青。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其中有这样的一段经典台词: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他死了的时候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这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至理名言。

“青春”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词语,让我们畏惧,又能让我们欣喜,像席慕容所写的《青春》那样:“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我们的青春如此的宝贵,却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仍然会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呢?新浪教育中有一篇关于“大学生选择留学的五大理由”的报道,大部分出国留学的学子认为留学是一种投资、可以接受更新的知识、国外的奖学金十分的诱人、国外文凭的含金量更足又可以暂时的避开就业的高峰期等等。

人一生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但多数人都不考虑这个,只要看到新的东西、新的目标就要追求,盲目地将自己的宝贵时间浪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才要讲“生命的效率”,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最适当的目标,然后痛快地沿着这条路全力以赴,直到成功。这样的生命便等于是得到了延长。

达到目标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工作。一旦你决定了人生的目标后,就要设定计划,然后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正如建造房子一样,先由建筑设计师绘制出一幅蓝图,再交由建筑队建造。在蓝图上,家中的各个摆设都清楚地画出,一切都设计得井然有序。

英语作品赏析课 篇2

近年来, 随着社会对外语特别是英语的重视, 基础英语教育日渐完善和成熟, 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越来越高, 不少学生在大一便已通过四、六级考试, 具备了较高水平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根据2007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而英语综合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英语语言知识, 如语音知识、构词知识、语法知识等; (2) 语言使用技能, 如听、说、读、写、译等; (3) 相关文化知识, 包括本国以及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知识等; (4) 相关策略, 如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等[2]。因此在能力 (1) 和 (2) 得到发展后,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保障, 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意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 使学生具有国际交流的视野和能力成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改变传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对此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是势在必行的事。由此各类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应时而生, 而英语电影赏析便是其中之一。笔者以本校开设的英语电影赏析课为例谈谈对该拓展课的几点看法。

1 英语电影赏析课程的设置和教材

英语电影赏析课为本校大二下学期的英语拓展课程,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良好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课程以原版英语电影为教学材料, 选取不同的电影, 进行听力理解训练、经典台词诵读、对话模拟、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由浅入深,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剖析欧美世界, 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的社会文化特征, 分析中西文化在教育、家庭、职场等方面存在的异同, 从而完成从单纯的信息输入到对影片从语言习得和文化认知角度的深入了解, 再到课堂上的各抒己见, 充分互动的学习过程。本校的英语电影赏析课为每周2学时, 共17周。鉴于课程需要, 上课要求配备多媒体教室。

因社会需要, 目前市场上有关英语电影赏析的教材也应运而生, 比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Andrew Lynn的《英语电影赏析》, 书中简单地介绍了电影的分析和阅读方法, 并选取10部电影对各种不同电影类型的典型文本进行个案解读。笔者选用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徐志英、邓杉、赵蓉编著的《英语电影视听说》。该书以电影题材为导线, 以8部影片为材料, 从影片简介、文化折射、语言赏析等方面由浅入深进行编写。因课时有限本校选取包括“死亡诗社”、“喜福会”、“时尚女魔头”、“美女与野兽”、“特洛伊”在内的5单元进行学习、讨论。

2 英语电影赏析的课堂模式

无可否认, 很多学生选择该课程是因为“电影赏析课上课看电影很轻松”, 当然同时也是对英语电影感兴趣的学生。我们知道“赏析”不仅仅是“赏”, 还包括“析”, 是对影片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透彻的欣赏、分析, 从而使学生对影片从台词、背景、文化有彻底的了解, 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所以, 电影赏析课不是简单的“看电影”, 还包括听、说、演、论等互动环节。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先行搜素相关信息, 对影片有大致的了解, 在欣赏完影片后, 就影片中的一些细节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语言理解、细节场景等。通过这些问题, 学生对影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后, 便是对影片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台词的学习环节。在此环节中, 通过回放典型、经典场景, 要求学生对影片人物性格作出分析总结, 同时与学生共同学习、提炼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在此之后, 便进入展开深入地“论”的环节。在此环节中,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各小组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 比如在“死亡诗社”中就“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Neil’s death, the father or the teacher or…”, 之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总结陈词, 再将持不同意见的小组分成2大组进行辩论。通过这种深度的讨论、辩论, 学生不仅对影片, 对其中的思想主题、文化背景均有了深入的了解, 从中也能发现其中与中国文化的差异。通过以上各环节的知识输入和输出, 可以说学生对影片已经了如指掌, 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课余时间编排影片部分场景, 进行模拟表演或自由发挥加入新鲜元素, 以此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3 反思和总结

可以说, 英语电影赏析课绝不的简单的影片播放, 而是包括种种教学活动和互动的常规课堂。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 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这就给一些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带来了障碍, 比如辩论等, 需要学生有较高程度的语言组织能力, 这对于那些只是“图轻松, 纯娱乐、赚学分”的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种煎熬。所以, 在进行公选时, 不妨先让学生对课程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或者设定一些能力要求标准, 比如已过CET-4等。

其次, 教材在选择影片上稍显“过时”。笔者所使用的教材中的影片均拍摄于2010年前, 其中某些现象在近几年也发生了变化, 当然我们无可否认“经典是永恒的”的道理, 但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 我们可以选择类似更经典更贴近他们生活的影片来表现主题和文化的差异, 比如冗长的“喜福会”可以用情节更紧凑的“刮痧”来取代。

第三, 课时受限。赏析不是简单的赏, 而是要通过赏来分析影片的各种美, 这不是看一遍电影便能达到的。要想通过看英语电影达到学英语的目的, 没有三遍五遍是无法做到的。但课时有限, 所以在分析讨论时难免无法深入, 对于影片中语言等细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忽略。

社会上相关大学英语课程的研究、讨论和交流活动甚多, 资源也教丰富, 然而包括英语电影赏析课在内的拓展课程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 还有待相关的教师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和讨论,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摘要:近年来, 为适应学生英语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大学英语纷纷开设拓展课, 英语电影赏析作为一门拓展课深受学生欢迎。论文就英语电影赏析课的设置、教材、课堂模式展开讨论, 便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电影,拓展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学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英语作品赏析课 篇3

一.作品介绍

我们认为在欣赏经典作品改编电影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经典作品充分加以引导和介绍,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用多些时间来让学生欣赏原作品,即使时间少这个环节也不可省略。笔者上大学期间有个外教曾经用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为给学生朗读《狮子•女巫•衣橱》这本书,他每次上课读一两章,上课以前发给学生一些生词和一些问题,先教会学生熟悉生词,然后大声朗读让学生听,读完以后,提问,讨论。最后整本书读完,学生对内容已经非常熟悉,生词也都已经掌握,而且终生难忘。然后在学期末的时候为学生放映了这部电影,还进行了讨论,最后进行了考试,学习的效果非常好。那位外教当时是以欣赏经典作品为主,电影只是辅助,现在我们讨论的是如何欣赏电影,经典作品理解是辅助,因此不可能拿出一个学期的时间来欣赏一部电影。笔者让学生欣赏这部电影,一共用了三次课的时间。第一次课主要是对《狮子•女巫和衣橱》这部经典作品做了一些基本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介绍作者

《纳尼亚系列故事》(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在西方是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佳儿童图书之一,成为经典畅销作品。它们是已故英国著名作家C.S.路易斯 (Clive Staples Lewis, 1898-1963) 在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畅销儿童魔幻读物,分别为《魔法师的外甥》、《狮子、女巫和衣橱》、《能言马和王子》、《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者号”远航》、《银椅》和《最后之战》,《纳尼亚传奇》这部电影就取材自第二部《狮子•女巫和衣橱》,是最受欢迎的一集。

C.S.路易斯作为英国知名文学家,与《魔戒》作者J.R.R Tolkien同为牛津大学教授,私交甚笃,两人各自创作的奇幻文学作品都对后世影响很大。路易斯从小大量阅读寓言、神话、传奇故事,对奇幻文学颇有兴趣,他还研究文学、哲学、神学,一生着作包括:童话、小说、诗集、文学批评等,是二十世纪最具领导地位作家兼思想家之一。

根据课堂情况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作者的故乡,他的家庭,童年生活,学校生活,学者生涯,其他作品等等。

(二)介绍社会文化背景

由于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他们关于二战的知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作品中白女巫诱惑Edmund给他吃了一种糖果叫“Turkish Delight”,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这种糖果。构成成分,味道如何,哪里有卖等等。如果学生感兴趣,还可以给学生讲述这种糖的来历,并且引导学生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三)介绍主要人物

给学生介绍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名字,他们之间的关系。佩文西(Pevensie)家的四个兄妹Peter,Susan、Edmund和Lucy,老教授Digory Kirke,还有那些奇特的动物Mr.Tumnus the Faun,Mr.Beaver, Aslan the lion,邪恶的代表Jadis The White Witch等等。

(四)介绍生词

由于大学英语电影欣赏课主要是为了欣赏电影,所以不能花太多时间介绍作品中的生词,但择要介绍一下有助于学生对电影的理解。例如:faun: n.(古罗马传说中)半人半羊的农牧神,管农牧的神,呈人形,有角、耳朵、尾巴,有时还有羊腿;beaver:海狸,河狸;stag:成年牡鹿,尤指赤牡鹿;dwarf n.矮子,侏儒;unicorn n.独角兽, 麒麟;centaur n.[希神]人首马身的怪物, 半人马座;griffin n[希神]狮身鹫首的怪兽;Minotaur n.[希神]人身牛头怪物,reindeer n.驯鹿,traitor n.叛逆者,叛国者;Chronicles n.(旧约圣经)历代记等等。

(五)作业

要求没有读过的学生课下找该作品自己阅读。

二.电影欣赏

第二次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电影。看电影时教师最好能调出中英文双字幕供学生参考。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让学生理解以下内容:

(一)影片的宣传语(Tagline)

影片的宣传语一般都比较精辟,如:

1.Some journeys take us far from home.Some adventures lead us to our destiny.此句引人深思。

2.It all began with a picture of a Faun carrying an umbrella and parcels in a snowy wood.此句生动形象。

(二)故事大意

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伦敦饱受空袭威胁,孩子们都被疏散到乡下,佩文西家的四个兄妹Peter,Susan、Edmund和Lucy被安排到一位老教授Digory Kirke的乡间大宅暂住。他们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小妹Lucy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大衣橱,从那里可以通往一个神奇的国度——纳尼亚。四个兄弟姐妹从那个魔幻衣橱一脚踏入神秘的纳尼亚国度。这原是一块和平祥和宁静的乐土,生活着精灵、半人马和其他神话中的生物会说话的野兽、矮人、人羊、人马还有巨人等等。但是这个国度却遭到邪恶的白女巫Jadis下毒咒,成为冰雪世界。那里一直有个预言,说将有两个夏娃的女儿和两个亚当的儿子来到纳尼亚,在春天唤醒狮王Aslan,一起把这个王国从白女巫的魔爪下拯救出来。当女巫知道有四个人类孩子造访纳尼亚,就决心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其中Edmund受到白女巫的诱惑,还背叛了自己的兄妹。另一方面,代表正义和纳尼亚的精神领袖狮子王Aslan和其他的孩子,率领着羊怪、海狸、矮人和树精们,承担起拯救纳尼亚王国的大任。四个人类的孩子在伟大崇高的万兽之王——圣狮Aslan是带领下与白女巫展开恶战,并最终唤醒了洪荒时期的古老魔法,破除冰封咒语,彻底击溃了白女巫,使纳尼亚大地冰雪消融,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和生机,四个孩子成为纳尼亚的国王与女王。

(三)让学生理解影片中的预言(prophecy)

此部电影中出现了几个预言,可以加深学生对prophecy一词的认识,如:

1.Two sons of Adam and two daughters of Eve will free Narnia from a great evil and put an end to the 100 Year Winter.

2.When Aslan comes again he will make everything that's wrong right again.

3.Down at Cair Paravel there are four thrones and it's a saying in Narnia time out of mind that when two Sons of Adam and two Daughters of Eve sit in those four thrones, then it will be the end not only of the White Witch's reign but of her life.

要理解这些预言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四)让学生理解某些电影对白

教师可以选取任何自己认为重要的电影对白片断,比如:

1.lucy和Mr.Tumnus初次见面

Lucy: If you don't mind my asking,what are you?

Mr.Tumnus: I'm a faun.And what about you? You must be some kind of beardless dwarf?

Lucy: I'm not a dwarf! I'm a girl! And actually I'm the tallest in my class.

这段对白可以让学生理解faun和dwarf这两个词。

2.关于Edmund的背叛

Peter: My brother has been captured by the White Witch.

Aslan: Captured? How could this happen?

Mr.Beaver: He betrayed them, your Majesty.

Oreius: And he has betrayed us all.

Aslan: Appease, warriors.I'm sure there's an explanation.

Peter: It's my fault, really.I was too hard on him.

Susan: We all were.

Lucy: Sir, he's our brother.

Aslan: I know, dear one.But that only makes the betrayal all the worse.It's maybe harder than you think.

这段对白可以加深学生对betray一词的理解。

(五)作业

要求学生课下进一步查找资料,思考提出问题,下次课进行讨论。

三.观后讨论

第三次课就是电影欣赏完以后的对比讨论,可以分为如下内容:

(一)小测验

笔者设置了十个简单的小问题,目的是看学生是否看懂了电影。

1: Why are the children sent to the country?

A) their mother is ill B) it's summer vacation C) there are air-raids

2: Who is the first to reach Narnia? A)Peter B) Susan C) Lucy

3: What is a faun?

A) half man, half goat B) half man,half dwarf C) half man, half horse

4: Who tells the children about Aslan?

A) Mr.Tumnus B) Mr.and Mrs.Beaver C) the White Witch

5: Where do they plan to meet Aslan?

A) at the stone table B)at the witch's house C) at the lamppost

6: Who befriends the White Witch? A)Susan B) Edmund C) Peter

7: What gift does Father Christmas give Susan? A) a shield B)a sword C)a horn

8: What does he give Lucy? A) a potion B) a bow and arrow C) a crown

9: What is Cair Paravel? A) an island B) a castle C) a mountain

10: Who are the children following when they return to the lamppost?

A) Aslan B) Mr.Tumnus C)the White Stag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回答。

(二)讨论理解Who Is Aslan?

这部电影中,Asla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尽管Lewis是给儿童写的作品,但是他也希望能够用更大的信息来吸引成人,因此纳尼亚的故事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欣赏,就是作为圣经里讲的基督的故事。狮子Aslan是耶稣基督的代表,为了人类的罪孽而死去然后又复苏过来升入天堂。在1954年Lewis曾经在一封信中向一个马里兰州五年级的小读者这样解释:让我们假设有一个像纳尼亚这样的国度,主耶稣在我们的世界里变成了一个人,在那里变成了一个狮子,然后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与原著对比讨论

请读过原著的学生和电影进行对比,谈谈内容差异,感想等等。还可以问学生更喜欢书还是电影,为什么等等。

(四)评论电影演员

可以让学生评论主要演员演技如何,喜欢哪个演员等等。

(五)作业

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写一篇影评。

总结

音乐赏析课作业 篇4

这学期有幸选了《音乐赏析》这门有艺术人文气息的任选课。在课上,我欣赏到了很多以前不敢尝试的经典高雅的小众音乐,其中《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是我的最爱。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该音乐剧的音乐我最喜欢的音乐进行赏析,由于自身艺术鉴赏能力和生活阅历有限,赏析定会有不当之处和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不过一切都是为了艺术和音乐,有一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当音乐剧的第一首歌伴随着缓缓旋转的巨石出现时,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知道这不会是一部让人昏昏欲睡的音乐剧。结果证明,它没有让我失望,其中有不少优秀歌曲,让人拍案叫绝。这出剧由加拿大词曲家Luc Palmondon和法裔混血儿、欧洲原创歌手Richard Cocciante合作。其中歌曲旋律优美,有浓厚的异域风情,让人过耳不忘;歌词或大气磅礴或真实深刻,直击人心。下面我将就几首我最喜欢的歌曲做详细的赏析。

1.Le Temps Des Cathedrales(大教堂时代)

作为开场曲,这首《大教堂时代》成功完成了吸引观众,奠定全剧基调的作用。开场曲除了旋律极具欣赏性之外,镇得住全场的气势不能少。与其说第一曲,不如说是第零曲,低吟的漠不关心,高亢的大气恢弘就像是故事的药引子。缓缓转动的巨石,配合诗人嘹亮的嗓音,气势磅礴让人几乎窒息。而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其具有时代性的歌词。“信仰的时代已经过去,野蛮人群在城门聚集,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世界临近末日,预言了西元两千年的今日。”像一首大气的史诗,又像一个残酷的预言,让人跌入深不见底的绝望和思索。尽管歌词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其中反映的人性却是共通的。我们现在缺失的不只是宗教,还有道德。“野蛮人群”“破坏者”充斥着整个社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私欲不择手段,演绎着当代的悲惨世界。

2.Beau Comme Le Soleil(君似骄阳)

这首歌曲是艾丝美拉达和小百合对他们共同的心爱男人菲比斯的示爱之曲。旋律婉转动听,以至于青歌赛上都曾有多人翻唱。菲比斯何德何能,风情万种如艾丝美拉达,纯洁无暇如小百合都对他神魂颠倒,矢志不渝。“他灿烂如太阳”,她们就像向日葵,向着自己的王子,不管阳光有多强以致刺伤了双眼,也不顾阳光背后的阴影有多黑以致让人心寒。“他既像军官,又像流氓”,小百合即使知道他的花心也对他痴心不改、死心塌地。爱情让人盲目,也让人愚蠢。正应了那句话——一样东西能给你带来幸福,你要警惕,它必然同时还带给你不幸。唯有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往昔,才能保持理智,不受伤害。这样说难免过于超脱和无情,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呢?遇见美好便去追逐,遍体鳞伤也不管不顾。殊不知,人性常常会走到虚伪的边缘。才明白,这世间最卑贱的莫过于感情,最冰凉的莫过于人心。

3.Lune(月亮)

这首歌是这部歌剧中我最喜欢的曲子!没有之一!光听旋律,就足以让我思绪万千,无法自拔。这就是音乐的奇妙之处,所有的情感都能通过旋律和唱腔传达,即使你不能理解歌词,也能体会其中或忧伤或愉悦的情感。《月亮》这首曲子中诗人丰富的演唱技巧让人折服,先是低声吟唱,然后是野兽般的怒吼,最后是嘹亮空灵的悲吟,使人的心绪也随之跌宕起伏。最让我动容的仍然是歌词。像是挽歌,又像情诗。“对他而言,百万星辰,也比不上情人的眼睛。”给人一种美好爱情的错觉,事实上“这是卡西莫多的悲歌”。电影《美女与野兽》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当一个野兽爱上一个女人,他就再也不可能自由了。”这不正是卡西莫多吗,他丑陋的外表使其像野兽一样让人不敢靠近。“听,我心狂野的呼号,哭泣,他疯狂绝望的哭泣,他的歌声穿越高山低谷,向你飞升。”野兽也有一颗渴望爱与被爱的心,但上帝却没有赋予他爱的权利。当他被绑在柱子上,艾丝美拉达给了他一口水,他便在最深的绝望里遇到了最美的风景,而这正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劫难。

历史影视赏析课--《战国》影评 篇5

--《战国》影评

《战国》其实讲的就是历史上孙膑的故事,孙膑被庞涓骗至魏国处以膑刑、围魏救赵、田忌赛马、马陵道之战等经典桥段影片都一个不漏,甚至庞涓在马陵道看到一个树干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细节都原样复刻历史故事。最具颠覆性的还得说是对孙膑这个角色的全新塑造,跟观众心目中得成熟稳重的智者形象大相径庭,而是一个单纯天真到冒傻气的家伙,对身边的人都拿出十分的真诚和万般的信任,对人性的阴暗面以及权力争夺的残酷毫无防备之心,功名利禄什么的也统统视如浮云,他唯一在意地就是景甜扮演的齐国大将军田忌之女田夕,嘴里总是念叨着“门主的眼睛真美”、“让我亲门主一下”,整天跟田夕腻在一起成了他人生的最大乐事,分分钟都表现得像个沉浸在爱河中的恋爱初哥。孙膑虽为得到鬼谷子真传的徒弟,但一点都不爱打仗,还具有强烈的反战意识,兵法的秘诀在他口中变成了“兼爱”、“非攻”的大道理,不像个兵家倒像个十足的儒家或者墨家了。孙膑这种“爱美女,不喜杀”个性,用老美那句经典的反战标语“make love no war”来形容倒是挺合适的。

影片之所以把孙膑塑造成这副“天真哥”的模样,正是想通过他来反衬出战国时期人性的阴暗和残忍,正义良知之士在这种社会上反而有一种不合时宜的荒诞感。孙膑真诚地写出兵法,因为通篇仁义的大道理而根本不被魏王和庞涓相信,所以遭受膑刑。他一开始无条件地信任师兄庞涓,后来遭遇背叛的绝望感也尤为强烈。影片结尾他决定饶庞涓不死、接受魏军投降之时,大将军田忌却完全无视孙膑的军师身份,下令杀光投降的魏军,凸显出兵家智者在战国乱世无力为善,最后只不过成为被人利用实现杀戮的工具,所以最后孙膑飞身跳崖寻死,跟黑暗现实彻底决裂的心态也有不难理解了。

结尾,孙红雷扮演的孙膑在山崖上的纵身一跳,让影片在夸张的戏说和刻板照搬历史之外,有了一份独到的创意和视角。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兵家孙膑,不再是那个忍辱负重、运筹帷幄的军事家,而是被彻底消解成了一个天真、单纯的智者,上演了一曲身处尔虞我诈、血腥残暴的战国乱世中的宿命悲歌。这种悲剧其实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适性,当社会和人性被黑暗笼罩之时,任何纯真和美好的东西都会被撕得粉碎。

如果说孙膑是个“天真哥”的话,那么吴镇宇扮演的庞涓就是个“理想哥”,两人相当于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两人都有反战和平的理想,但实现理想的“道”截然相反。庞涓对时代的黑暗有清醒的认识,但解决之道是以暴制暴,他为魏国征战只是想获取魏王的信任,意图想通过谋权篡位掌握权力,杀尽天下诸侯来实现最终的和平。他为了获取兵法对孙膑残忍用刑,也是他不择手段获取成功的鲜明体现。不过,他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是个坏人,只是为达目的而迫使自己残忍罢了。他跟孙膑一样,也是只权势者手中的一枚棋子,自以为得计,其实也早被人算计。最后庞涓在马陵道中伏,明知大势已去,本性中善的一面便体现出来,接受孙膑的劝降,让魏军放下武器,但此时齐国大将军田忌早已跟魏王暗中勾结,便不顾孙膑的阻拦将庞涓和魏军统统杀尽。所以庞涓在片中并不算真正的反派,而是跟孙膑悲剧英雄形象相对应的一个悲剧枭雄。

影片以饱满深情的笔法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孙膑和庞涓这对传奇人物打造了一个双雄对决的舞台。曾经的同门师兄弟,同踏而眠,同盘而餐,却在齐魏两国无形的黑手推动下,成为两个军事集团的领军人物,展开一场生死对决。

可以说,孙膑和庞涓都是天纵奇才,但其路程却是泾渭分明的善与恶、爱与恨的极致对比,两人的外形是个反差,孙红雷塑造的孙膑长发披面,不爱洗澡,吴镇宇塑造的庞涓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在常人眼里,孙膑不愿发挥兵法才华,不去拜帅封侯是一种不可理解的行为,而庞涓则是前途无量的英雄人物,可是随着剧情不断的推进、发展,齐魏之争的形势不断转变,孙膑就像是《飞越疯人院》的麦克,开始散发出强烈的个性魅力,越超了内心在野心和情义之间反复纠结的庞涓,此刻的庞涓,更像是魔鬼。

如果说庞涓是魔鬼,那么景甜饰演的田夕就是天使,一个代表美好和正义的天使。孙膑爱天使,又不忍抛弃魔鬼,这是他的悲剧。可《战国》毕竟是具有商业企图的工业模式战争大片,无法太彻底的放开手脚,因此,孙膑在受刑之后没有像麦克一样含笑归去,而是拌擞精神,以战止战,通过围魏救赵和马陵道之战加入了历史的洪流,再通过纵身一跃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涅磐。

音乐赏析第二课教案 篇6

欣赏现代歌曲《龙文》

歌词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点点滴滴,音乐、书法、古诗词、茗道、戏曲……思绪纷飞与之一起贯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脉搏,自然而然娓娓道来,禁不住沉醉于中华文明的璀璨。

从大漠敦煌到小桥江南,从丝路驼铃到峻美三峡,从民间民俗到阳春白雪,从文人墨客到历史传说,一幅幅画卷从眼前掠过,似乎又看到了《牡丹亭》上演时的热闹,看到了了《梁祝》化蝶的悲情。歌词所描述的不仅仅是历史风物,还蕴含着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美德和智慧,山水萌动之间隐匿着黄皮肤,黑眼睛身上特有的真善美,彰显华夏文明的深邃大气。整首歌词含蓄而刚强别生,所以说《龙文》描绘的是一个民族的情怀,信手拈来真是神秒之笔!

论曲调,《龙文》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五声调式,由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符变化而来的旋律古香古色,流淌着龙子之情,是自豪?是怀古?是依恋?……总之像是青茶在口,让人回味无穷!歌词中提到的宫商角徵羽,就是古代音乐曲谱,说明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在整个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音乐属世界三大音乐体系之一(欧州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为什么说历史悠久,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xun),挖制骨哨。(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能发出七声音阶。但中国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声音阶。)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七声音阶:1、2、3、4、5、6、7,古代五声音阶指:宫--商--角--徵(zhi)--羽约等于简谱:1、2、3、5、6,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徵”(Fa)和“变宫”(Si),形成七声音阶,比欧州的七声音阶早200多年,说明中国音乐对世界音乐的贡献和影响。

(一)中国民间音乐?

 是指民间基层普通民众通过集体或个体,口头或书面而广泛流传的音乐。例华彦钧(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流传于世,通过现场录音,得以保存。

(二)中华民族音乐

 广义: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甚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盛行的通俗音乐也在其内。

 狭义的民族音乐:专指传统音乐,它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总的来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华民族民间音乐。

二、民间音乐的分类 

(一)民间歌曲 

(二)民间歌舞 

(三)说唱音乐 

(四)戏曲音乐 

(五)民族器乐 (一)民间歌曲的分类

 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它在分类上有多种角度和方法。此方面,汉族与少数民族既有共性,也有区别。

 依据歌词题材内容划分:将民歌分为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儿歌等。 依据历史年代或者产生的特定时间:将民歌分为古代民歌、近现代民歌、传统民歌、新民歌等;

 依据流传地区:将民歌分为陕北民歌、山西民歌、河北民歌、河南民歌、四川民歌、云南民歌等;(陕北民歌中的信天游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句押韵,不隔句押韵。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听原汁原味的信天游《泪蛋蛋抛在沙蒿(hao)蒿林》,再听一首创作歌《三十里铺》,是根据陕北绥德县三十里铺村的真人真事,用信天游曲调编唱的。歌中的四妹子名叫凤英,三哥哥名叫邱双喜,他俩真诚相爱,为了保卫家乡,双喜毅然参军上前线,凤英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为他送行。

 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当年李依若(原创者)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个康定的同学、姓李的子相爱因同姓遭父母反对,并因此与继母魏氏吵翻脸,不给李依若学费和生活费的情节。还说李依若后期学业全靠康定李大姐的帮助才读完大学。由于封建伦理观的影响,李依若和康定李家大姐的恋情终无圆满结局。李依若曾同李大姐到康定去耍过,为了纪念这段恋情创作了《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歌,当地人叫《跑马歌》,后为40年代中期,就读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的福建学生吴文季在从军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后将此歌转交给他的老师伍正谦。伍正谦十分喜爱,又请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师配乐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配好伴奏后,将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后来伍正谦在学校的一次音乐会上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曲,从此这首情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从国内唱到了国外,让中国民歌得以继承与发扬。

还有普遍使用的一种,即按照歌唱场合和音乐特点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号子:(劳动歌的一种。又称吆号子。它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出来,伴随劳动的动作歌唱,节奏感很强,具有协调劳动动作,鼓舞和调剂情绪的作用。)放川江船夫号子

 山歌(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如黄四姐、柑子树等) 小调(一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曲折等特点。

 放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时抗大一分校由蒙阴县的垛庄一带迁驻费北,该校的文工团就住在下白石屋村。为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打击当地的反动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他们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由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谱曲,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作词。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便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 按照风格特征:将民歌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客家等区域的。 在少数民族民歌中,有的按照民族将民歌分为藏族民歌、彝族民歌、羌族民歌、苗族民歌、蒙古民歌、维吾尔族民歌等;(放维吾尔族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放蒙古民歌草原之夜喻为中国的小夜曲) 有的按照歌曲的用途表现内容;将民歌分为狩猎歌、筵席曲、木格、赞歌、思乡曲、礼俗歌、叙事歌、宗教歌、儿歌和摇儿歌(即摇篮曲) 有的根据声部的多寡:将民歌分为多声部的大歌和单声部的小歌。 有的按照节拍形式将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

 有的根据音乐特点和表演方式将民歌分为抒情性、叙事性和歌舞性民歌。

(二)民间歌舞音乐的分类

 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将民间歌舞音乐分为舞歌(或歌舞)和舞乐(或乐舞)两大类型:  按族属、流传地区、舞种和表演形式进行分类:  如我国汉族民间歌舞中,就有流传在南方各地的花灯、花鼓、采茶等,北方有秧歌,全国各地有跑旱船。

 花灯:花灯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欣赏云南花灯  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凤阳花鼓——流行于明清时期,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 欣赏《凤阳花鼓》

 采茶:我国民间舞蹈。流行于南方各省。主要流行于峦山叠翠的茶农集中的山区。内容大多反映采茶的劳动生活。表演时,三五成群,左手提茶蓝,右手持扇子,载歌载舞。动作细腻优美,节奏明快清晰。曲调高亢嘹亮,舞姿矫健诙谐,生活气息特别强烈。

 民间歌舞中的音乐与我国民间音乐中的民歌和民间器乐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舞歌基本按照民歌的分类,舞乐基本按照民间器乐分类 (三)说唱音乐的分类

 按艺术风格划分: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大致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 学术界一般是根据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将其大致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杂曲、琴书、走唱、板诵八大类. 根据音乐结构形式将其分为:单曲体、联曲体、板式变化体以及曲牌板腔混合体四类。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间民艺人,被称为鼓界大王)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主要以木板与大鼓来演唱,后来加入了十三弦、四胡、琵琶乐器伴奏。

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由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1985年)的主题歌,其旋律是采用京韵大鼓的音调素材写成的;这部作品通过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抗战八年来沦陷区广大人民血与泪交织的生活画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血腥统治、汉奸的卑鄙下流的嘴脸,描述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民族灾难,反映了在这一历史时期人民大众逐渐觉醒的过程和顽强不屈、奋起抗日的精神;其旋律激愤、高亢、悲壮,节奏自由;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四)戏曲音乐的分类

 对于戏曲音乐的分类,我国学术界基本上有两种分法。

 一种是从声腔入手,将戏曲音乐氛围昆腔腔系、高腔腔系、梆子腔系、皮黄腔系四大声腔系统;

 第二种是在声腔系统基础上再按剧种、民族分为越剧、沪剧、评剧、吕剧、藏剧、壮剧、白剧、侗剧、京剧等。

 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旁白),二者相辅相成,做就是指表演舞蹈,打就指武打翻跌功夫,每个京剧演员都必须具备“唱念做打”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京剧伴奏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nao)、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 欣赏京剧《贵妃醉酒》,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描述杨玉环受李隆基(唐玄宗)的邀请去百花亭赏花欣酒,次日杨贵妃早早的叫下人备好酒莱,就赶去百花亭,左等右等,不见皇帝来,又叫人去看,可得到的回信,有事去了别的妃子那,杨贵妃懊脑欲死,借酒消仇,虽然自己集权贵宠爱于一身,她路过小桥时,连塘里的金鱼都向她朝拜,但她却觉得自己像天上的嫦娥,独守寒官,说明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执着。京剧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五)民族器乐的分类

 我国民族器乐主要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 其中,独奏音乐又分为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三类;

 合奏音乐分为丝竹乐、吹打乐、打击乐、弹拨乐、民族管弦乐五类。 也有学者将合奏音乐分为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清锣鼓五类。

什么是丝竹乐:“丝”与“竹”是周朝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弹弦乐器,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丝竹乐指的是用竹制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泼的情趣。丝竹乐具有“柔、细、轻”的音乐特征:柔:指乐队合奏音响柔润的特点细:指演奏风格精致细腻的特点;轻;指乐曲侧重于表现轻快、愉悦的情趣。丝竹乐最有代表的是江南丝乐,泛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欣赏《欢乐歌》欢乐歌: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十大古曲之一,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古琴台,今武汉武阳区龟山西麓(lu),月湖东畔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音。(知音一词就来自这个典故)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比喻遇到知已或知音,友谊深厚。

(三)什么是传统音乐或是中国古典音乐?

 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为传统音乐的范畴。

2、我国传统音乐的分类

(1)宫廷音乐(2)文人音乐(3)宗教音乐(4)民间音乐 (1)宫廷音乐:是指我国古代各个中央王朝和各个地方政权在宫廷内部或朝廷仪式中所用的音乐。

宫廷雅乐  宫廷音乐

宫廷燕乐 

 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

 宫廷燕乐:是宫廷中饮宴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

(2)文人音乐  是指历代文人创作的自娱自赏的音乐

 它主要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以及琵琶音乐和部分丝竹音乐  古琴音乐:是由古琴唱奏的音乐,它包括用于古琴伴奏的琴歌

 词调音乐:是历代文人念诵诗词、古文时的吟诵歌调

(3)宗教音乐

 是指宗教信徒为了某种宗教目的而唱奏的音乐  它主要包括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

 佛教音乐:是佛教在各种佛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乐  道教音乐:是在道教斋醮和其他活动中配合使用的音乐 

英语作品赏析课 篇7

高校音乐鉴赏课作为促进学生审美情操发展的重要课程, 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独有的特点进行课程制定, 保证能够在音乐鉴赏课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欣赏点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欧洲音乐作品作为一门涉及历史、人文、音乐史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 其综合性和历史性令其能够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欧洲音乐文化的巨大变革与发展。设定欧洲音乐作品作为鉴赏课的内容, 对于学生学习性、理解性和综合性的考察, 对于其自我独立思考和音乐知识分析整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欧洲音乐发展中, 从中世纪开始, 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还是浪漫主义时期, 都有着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所塑造的不同音乐风格。当时涌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及音乐家, 都需要学生需要利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聆听经典的音乐作品, 充分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这样才能够保证以高校的音乐赏析课为基础, 在未来进一步深度探索欧洲音乐作品。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对美育教育的作用

据上述, 当前高校音乐鉴赏课中利用欧洲音乐作品来进行典型内容分析鉴赏必不可少, 除了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之外, 对于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美育教学也非常重要。

从美育教育的角度来说, 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念的内容, 其教学需要充分对音乐中的美好事物进行辨析和探索, 利用音乐分析、音乐聆听、音乐欣赏等多种方式来塑造自我健全的音乐审美观念。在音乐教育之中, 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之中, 对于其未来的心理构建、趣味人生和创造力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帮助。在现代化的音乐赏析课程中, 以欧洲音乐作品为例来进行学生的美育教育, 可以充分保证美育教学以经典文化音乐作品为例进行教育的实质化转变, 以提升学生的现代美育特点为核心, 充分保证欧洲文化中的经典音乐内容能够对学生的自我音乐审美和理论起到提升作用。

在相关的欧洲音乐作品赏析课中, 为了充分提升学生对于美学观念的认知, 教师可以从著名的欧洲音乐家入手, 根据当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来引导学生聆听其一生中不同年龄层次所创作出来的不同作品, 无论是曲式结构、创造手法还是作品内容, 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和音乐家自我对于审美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提升。这样的音乐赏析方式是对于学生的不同审美内涵的考验和探索, 保证了其利用对比法、 聆听法、参与法等多种音乐赏析方法进行探索之后能够深刻理解欧洲音乐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对于高校来说, 其开设音乐赏析课, 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聆听和了解中充分扩展自我音乐知识领域, 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这样自我音乐素养和道德素养也就能够随之提升。一般来说, 鉴赏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才是美育教学的美学观念传递的核心保障。所以在进行欧洲音乐作品赏析的过程中, 先从理论基础上向学生传递欧洲音乐作品的特点, 再通过实际的聆听和鉴赏课来塑造音乐形象。这样的结合方式不仅能够坚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还能够以美育教育为核心来提升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保证在实践和创新探索中了解和吸收多元文化, 能够激发起学生性格中积极、乐观的特点, 从而保证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总结

对于高校来说, 开设音乐赏析课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从经典的音乐作品中吸取知识和文化内涵, 以此来提升和丰富自我思想和内涵。欧洲音乐作品作为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 在时代的变迁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艺术特征, 设定其为基本的鉴赏内容, 就是对学生美育能力的锻炼和自我创造力的丰富, 这样的鉴赏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定, 保证欧洲音乐作品中的经典内涵能够充分影响学生对于美学的认知和对于自我审美能力的构建。总体来说, 音乐鉴赏课中对于学生美育教育的方式和材料选择是决定其教育效果的基础, 音乐未来的教育改革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充分保证教育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摘要:音乐鉴赏课作为音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音乐知识素养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以欧洲音乐作品为主要的音乐赏析分析对象, 从高校音乐鉴赏课开展的角度重点分析欧洲音乐作品对于学生美育教育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高校,音乐鉴赏课,美育,欧洲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 2005 (04) .

[2]林彦君.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审美素质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5) .

舞蹈赏析课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篇8

精选作品,激发幼儿赏析兴趣

喜欢看、喜欢听是幼儿学会欣赏的前提。因此,首先要选择旋律优美动听、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的作品,在幼儿喜欢观看的同时,能够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每个学期,我们都会根据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季节的特点、当时的流行音乐等,精心为孩子们选择舞蹈作品作为舞蹈欣赏内容,并制定到舞蹈教学计划中。比如:幼儿较熟悉的少儿节目《小小智慧树》中的舞蹈都非常贴近幼儿的心理,画面设置也好,大多是红果果、绿泡泡和小朋友一起的舞蹈,非常适合孩子们赏析;富有民族特色、情趣拟人化的舞蹈《担鲜藕》《摘葡萄》以其节奏欢快、色彩艳丽广受小朋友们喜欢;融合多种情感体验的杂技芭蕾《梁祝》能够带给孩子们委婉抒情的艺术享受。这些舞蹈作品能够使孩子们在愉快的观看过程中,体验到美的熏陶,增强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

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舞蹈感知能力很难用语言简单表述,幼儿舞蹈感知能力的培养也因为个体不同差别巨大。幼儿在集中精力观看舞蹈时,大多具有鲜明的情绪反映和动作反映,这说明大多数孩子的舞蹈感知能力较强,能够感受到舞蹈的旋律、韵味、以及带给大家的美的享受。在观赏杂技芭蕾《梁祝》时,我们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在看到精美的动作时张大了嘴巴,眼睛一眨不眨地集中在屏幕上。观看结束后,很多孩子还在哼唱舞蹈音乐,可见还在美的享受之中。

反复观看,品味舞蹈韵味

幼儿自发的舞蹈感知能力要在反复的欣赏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升华至赏析能力。在重复观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幼儿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如第一篇观看《担鲜藕》时,教师只要求幼儿注意观察舞蹈中有几个角色、分别在干什么就好。第二遍观看时,就要求幼儿注意观察舞蹈中担藕人的主要动作(挑担、擦汗、洒水等),观察藕娃娃的动作特点(蹲步前进、站立等动作的特点)等。而到了观看第三遍时,要求自然更进一步,认真观察演员的表情并尝试进行模仿、体验……如此一来,幼儿就能够逐步体会到舞蹈的动作、节奏、情感以及独特的韵味。

舞蹈,是一种浓缩的艺术,更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集音乐、美术、体育于一身,在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陶冶了幼儿的情操,锻炼了幼儿的体质,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使幼儿的综合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对艺术的感受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只有反复的多次观看和欣赏,才能使幼儿得到全方位的舞蹈艺术感受。

事实表明,幼儿经过一段时期对不同舞蹈作品的欣赏教学活动后,幼儿的舞蹈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能够感知舞蹈作品不同的情绪类型;感知舞蹈作品中音乐、动作的不同风格特点;感知艺术表现手法和舞蹈内容的关系等等,并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喜好对作品进行评议。比如,幼儿会说喜欢舞蹈《向前冲》是因为演员都是小朋友,而且他们的表演非常的带劲,音乐也很欢快;有的幼兒会说喜欢《梁祝》是因为舞蹈的音乐超级好听,叔叔、阿姨很了不起,他们的动作难度都特别大,而且芭蕾舞太美了;有的幼儿说喜欢《侨夕阳》,是因为奶奶们表演得很好,很滑稽,比我们小孩子还可爱呢……在不断的美的享受中,孩子们自然变得更美,语言越来越美、动作越来越美、心灵也越来越美。

大胆模仿,深入理解舞蹈主题

模仿是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舞蹈赏析课上,教师不能将幼儿固定在座位上,而是要鼓励大家大胆模仿。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限,舞蹈作品带给孩子们的感受大多都是超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自发的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对舞蹈音乐的哼唱都表达了其对舞蹈作品的喜欢和欣赏。幼儿模仿的过程,是幼儿对舞蹈精髓的汲取过程,也是幼儿对舞蹈主题感受的表达过程。

如在欣赏舞蹈《侨夕阳》时,在第一遍观看舞蹈时,大部分幼儿就被演员们夸张、滑稽的舞蹈动作深深地吸引了,他们都目不转睛地观看演员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有一些孩子在第一遍观看时就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演员的动作。有了榜样的力量,孩子们在第二遍、第三遍观看时,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得与屏幕中的舞蹈演员一起表演,几个代表动作已被孩子们学得惟妙惟肖。在整个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教授者变成了与幼儿一起学习的好伙伴,孩子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并自主自觉地观察、学习。课堂氛围活跃,孩子们也全身投入了舞蹈欣赏中的美之享受。

观看和欣赏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模仿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具备初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也促使幼儿教学实效得到提高。

上一篇:烟草专卖管理小知识下一篇:迎六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