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报告单(精选8篇)
姓名:孙源
班级:智能化工1班
学号:2101240120
检索课题 中文:撞击流反应器
英文: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一.检索策略:
1.检索词
主题词:(中文)撞击流(英文)impinging stream
副主题词:(中文)反应器(英文)reactor
2.检索使用的数据库名称
1).中文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读秀,NSTL
2).英文数据库:SCI-E,specialsci,science direat,E-V, wiley online library
一.检索报告
1.数据库:中国知网
检索途径:CNKI----高级检索----主题,主题
检索词: 撞击流 反应器
双组分层撞击流反应器浓度场混沌分析张建伟许仲荟董鑫冯颖沙新力沈阳化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摘要: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量双组分层式撞击流反应器撞击区浓度分布,利用混沌理论分析不同喷嘴间距、喷嘴直径和射流雷诺数下撞击流反应器浓度场混沌特征参数(关联维、Kolmogorov熵和最大Lyapunov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撞击流反应器内浓度场混沌特征参数随喷嘴间距的增大呈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Kolmogorov熵在L=2d时达到最大。浓度场混沌特征参数随喷嘴直径增大而先增后减,Kolmogorov熵在d=8 mm时最大;射流雷诺数为Re=22000时各点混沌特征参数最佳。受二次撞击区的影响,撞击面上靠近二次撞击区各点的混沌特征参数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撞击流;浓度场;混沌;关联维;Kolmogorov熵;最大Lyapunov指数;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1476141);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编号:XLYC1808025);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编号:2020JH6/10500051);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20-BS-172;2020-MS-230);
专辑:
工程科技Ⅰ辑
专题:
有机化工
分类号:
TQ052
2.数据库:维普
检索途径:维普----高级检索----主题,主题
检索词:撞击流 反应器
撞击流反应器撞击面稳定性研究进展 认领
Research progress on stability of impact surface of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收藏分享导出
摘要撞击流技术因其良好的混合特性近些年用于强化制备超细粉体反应中的混合过程。撞击面的稳定影响反应器内的混合效果,所以本文对撞击面稳定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撞击流反应器不同结构形式包括平面撞击流、轴对称撞击流和微型撞击流等。文中简述了撞击流稳定性的实验研究手段,分析轴对称撞击流反应器的径向偏转振荡的起止条件和不同喷嘴间距下的轴向偏移振荡规律,并且分析平面撞击流反应器的撞击面偏转周期以及偏转振荡的起止条件。得出轴对称撞击流与平面撞击流撞击面驻点的振荡对混合都有促进作用,并且偏移振荡周期不定,轴对称撞击面偏移振幅与喷嘴间距和雷诺数相关。平面撞击流的偏转振荡周期与进口流速成反比,反应器结构参数是撞击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轴对称撞击流偏移振荡对混合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预设流量波形双组撞击流反应器。新型撞击流反应器的独特结构克服了物料反应通道单一缺点,通过预设波形控制其进口流量,增大其撞击面偏移振幅,消除撞击面无序振荡,使流动轨迹扩展,扩大混合区域,并设计实验装置与方法讨论动态流量撞击流反应器撞击面稳定性对混合效果的影响。最后,本文对轴对称撞击流反应器的混合性能研究前景进行展望。Impinging stream technology has recently been used to enhance mixing process in the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powders due to its good mixing properties.The stability of the impact surface affects the mixing effect in the reactor,so the research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impact surface was reviewed.Different structural forms of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s include plane impinging stream,axisymmetric impinging stream and micro impinging stream,etc.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 of impinging stream stability,the deflection period of the impinging surface of the plane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and the start and stop conditions of the deflection oscillation of the plane impinging stream were analyzed.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oscillations of the stagnation points of the axisymmetric impinging stream and the plane impinging stream promoted mixing,and the offset oscillation period was indefinite.The offset amplitude of the axisymmetric impinging plane was related to the nozzle distance and Reynolds number.The deflection oscillation period of the plane impinging stream wa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inlet flow velocity.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reactor were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impinging stream.According to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axisymmetric impinging stream offset oscillation on mixing,a new set of preset flow waveform doublegroup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was proposed.The unique structure of the new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overcomes the single shortcoming of the material reaction channel,controls its inlet flow through preset waveforms,increases the offset amplitude of the impinging surface,eliminates random vibration of the impinging surface,expands the flow trajectory,and enlarges mixing area.The experimental device and method were designed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impinging surface of the dynamic flow impinging reactor on mixing effect.Finally,the research prospects of the mixing performance of axisymmetric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s
作者张建伟 张一凡 闫宇航 冯颖 董鑫 马繁荣ZHANG Jianwei;ZHANG Yifan;YAN Yuhang;FENG Ying;DONG Xin;MA Fanrong(School of Mechani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Shenyang Univenity of Chemieal Technology,Shenyang 110142 Liaoning,China)
机构地区沈阳化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859-3869,共11页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76141)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XLYC1808025)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20JH6/10500051)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RC190323)。
关键词受限撞击流反应器 撞击面稳定性 偏转振荡 偏移振荡 混合confined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impact surface stability deflection oscillation offset oscillation mixing
分类号TQ052.5 [化学工程]
3.数据库:万方
检索途径:万方----高级检索----主题,主题
检索词:撞击流 反应器
基于制备超细复合含能材料的对置受限式撞击流反应器微观混合性能
Micromixing efficiency of opposed confined impinging jets reactor base on ultrafine energy-containing materials
下载在线阅读 导出 收藏 分享
摘要: 由于对置受限式撞击流反应器较高的传热及混合效率,能够制备出粒径小、均匀且分布范围窄的超细颗粒.本文采用碘化物-碘酸盐平行竞争反应体系研究入射速度、结构尺寸对对置受限式撞击流反应器微观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将混合腔尺寸同等比例放大一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射速度的增大,离集指数减小,微观混合效果提高.喷嘴间距与喷嘴直径比的增大使得离集指数增大,微观混合...查看全部>>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0-0896
关键词: 含能材料 对置受限式撞击流反应器 微观混合 离集指数 超细颗粒
作者: 梁鹏飞 张阿芳 陈锦芳 郭新俊 刘所恩
Author: LIANG PengfeiZHANG AfangCHEN JinfangGUO XinjunLIU Suoen
作者单位: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8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8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8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8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8
刊名:化工进展
Journal: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年,卷(期):2020, 39(z2)
所属期刊栏目:化工过程与装备
分类号:TQ027TQ560
在线出版日期:2020-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页数:共6页
页码:42-47
4.数据库:读秀
检索途径:读秀----期刊----中文搜索
检索词:撞击流反应器
撞击流反应器撞击面稳定性研究进展
外文题名 : Research progress on stability of impact surface of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作 者 : 张建伟;张一凡;闫宇航;冯颖;董鑫;马繁荣
刊 名 : 化工进展
出版日期 : 2020
卷 号 : 第39卷
期 号 : 第10期
页 码 : 3859-3869
ISSN : 1000-6613
影响因子 : 1.6108(2019)
作者简介 : 及通信作者: 张建伟(1964—),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化工过程机械。E-mail:zhangjianwei@syuct.edu.cn。
出版状态 : 预出版
关键词 : 受限撞击流反应器;撞击面稳定性;偏转振荡;偏移振荡;混合参考文献格式 : 张建伟,张一凡,闫宇航,冯颖,董鑫,马繁荣.撞击流反应器撞击面稳定性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20,(第10期).摘 要 : 撞击流技术因其良好的混合特性近些年用于强化制备超细粉体反应中的混合过程。撞击面的稳定影响反应器内的混合效果,所以本文对撞击面稳定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撞击流反应器不同结构形式包括平面撞击流、轴对称撞击流 更多...5.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
检索途径:NSTL----期刊----高级检索----题名 题名
检索词:撞击流 反应器
矿物加工外循环撞击流反应器的强化微观混合性能
NSTL Metric
作者:佘启明 | 周春晖
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杭州310032 | 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黄山245041
出处:《第二届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论文集》 年:2018,-00000205~00000206 总页数:2
会议:第二届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 举办地:安徽青阳 会议时间:2018-10-20
语种:汉语
分类号:TB321
关键词:矿物分离 | 撞击流反应器 | 结构设计 | 微观混合摘要:撞击流(简记IS)的概念最初由前苏联Elperin提出,早期主要应用于气固相体系,是一类特殊的可以显著强化相间传递的流动结构.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撞击流促进微观混合的特性及其应用潜力,并努力将这一特性应用于矿物加工分离工艺,如液相、液固相反应和反应—沉淀或结晶等过程.撞击流反应器正是利用撞击流促进微观混合的特性而设计,其内部特殊的流动状况使撞击流反应器的传热、传质效率得到了明显强化,在矿物加工工程中的矿物分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馆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馆藏号:H083459
6.数据库:E-V
检索途径:E-V----title
检索词: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f an immobilized impinging jet stream reactor and a slurry impinging jet stream reactor for photocatalytic phenol degradation Jafarikojour, Morteza 1;Dabir, Bahram 1 , 2 , 3;Sohrabi, Morteza 1;Royaee, Sayed Javid 4
Source: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 40, n 3, p 338-345, March 4, 2019;ISSN: 01932691, E-ISSN: 15322351;DOI: 10.1080/01932691.2018.1468264;Publisher: Bellwether Publishing, Ltd.Author affiliations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mirkabir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ehran Polytechnic), Tehran, IranEnergy Research Center of Amirkabir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ehran Polytechnic), Tehran, IranFaculty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Amirkabir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ehran Polytechnic), Tehran, IranPetroleum Refin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vis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Industry, Tehran, Iran
Abstract :A new immobilized photocatalytic impinging jet stream reactor was design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effective parameters like jet flow rate, TiO2 coating disc diameter, nozzle-to-disc distance,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n phenol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The reactor was also used as a slurry reactor, and degradation efficiencies in both reactors were compared based on their catalyst loadi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lurry reactor has a higher degradation efficiency than the immobilized reactor at the same TiO2 loading and other operational conditions.The slurry reactor needs to separate and recover the TiO2 nanoparticles from the reaction medium which increases the overall process complexity and cost, while the immobilized reactor could be reused at least 4times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removal efficiency.RTD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tank in series model(N = 5)could properly predict the reactors hydrodynamic behavior.© 2018, © 2018 Taylor & Francis.(32 refs)
Main heading: Biodegradation-Efficiency-Oxide minerals Phenols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TiO2 nanoparticles Titanium dioxide
Uncontrolled terms: Degradation efficiency Effective parameters Hydrodynamic behavior Impinging jet Initial concentration
Operational conditions Photo catalytic degradation Tank-in series model
Classification code: 461.8 Biotechnology-482.2 Minerals-619.2 Tanks-802.2 Chemical Reactions-804.1 Organic Compounds-804.2 Inorganic Compounds-913.1 Production Engineering-922.1 Probability Theory
Funding text: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honor the memory of Prof.Morteza Sohrabi, who passed away unexpectedly during this research project.Database: Compendex
7.数据库:SCI-E
检索途径:SCI-E----高级检索----title
检索词: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Study of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in an asymmetric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作者Yue, S(Yue, Song)1Liu, XQ(Liu, Xueqing)2 CHEMICAL PAPERS 卷75期8页4355-4370
DOI 10.1007/s11696-021-01681-0 出版时间 AUG 2021 在线发表 MAY 2021 文献类型Article
摘要A short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results in inadequate and incomplete drying in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s.The fluid and particle motion process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an asymmetric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a symmetric reacto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is analys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the particle and fluid and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reactor mainly determine the drying process and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in the high-temperature region.Reasonable settings of the factors v, T-m, T-p0, u(m), u(p0)and L/D and the particle position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and ensure the completion of drying of the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Compared with the asymmetric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with v = 0.7, the total residence time and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mmetric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can be increased by 28.5% and 54.0%, respectively
8.数据库:ScienceDirect
检索途径: ScienceDirect----advanced research----title title
检索词: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Volume 409, 1 April 2021, 128248
Application of the engulfment model in assessing micromixing time of a micro-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impinging zone with CFD
Author links open overlay panelRenjieGuaKunpengChengaLixiongWenab
Research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High Grav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Received 25 September 2020, Revised 8 December 2020, Accepted 18 December 2020, Available online 24 December 2020.9.数据库:specialsci
检索途径:specialsci----advanced research----title,abstract
检索词: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Effects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impinging stream dryer on parboiled rice qualit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Ponlakrit Kumklam 1 | Somkiat Prachayawarakorn 2 | Sakamon Devahastin 3 Division of Energy Technology, School of Energy,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s, King Mongkut’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onburi, Bangkok, Thailand;2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King Mongkut’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onburi, Bangkok, Thailand;3 Advanced Food Processing Research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Food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King Mongkut’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onburi, Bangkok, Thailand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发表年份:2020被引:1下载:0
集合名: Drying Technology 卷:38 期: 5-6 系列号:ISSN 0737-3937;1532-2300
10.数据库:wiley online library
检索途径:wol----advanced research----title
检索词: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Research article
Degradation of phenol by heterogeneous Fenton process in an impinging streams reactor with catalyst bed
Maryam Dinarvand,Morteza Sohrabi,Sayed Javid Royaee,Vahid Zeynali
First published: 08 June 2017
https://doi.org/10.1002/apj.2104
Citations: 3
Read the full text
PDF TOOLS SHARE
通过研究与实践发现:撞击流在促进化学反应的同时可以增强传质传热过程从而提高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还可以应用于多种化工单元的操作。而在撞击流的理论基础上诞生的撞击流反应器,为强化传质过程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因此,为了提高反应的转化率、产品的收率和降低能耗,我展开了对撞击流反应器的课题研究。
撞击流(Impinging Streams,简称IS)技术最早由白俄罗斯科学家Elperin在1961年提出,被定义为在过撞击点平分线垂直正、反方向上具有一定动量通量的两股包含或不包含分散相的连续流体相向流动撞击的流动结构。撞击流反应器,便是利用相向高速射流之间的撞击,形成高度湍动的撞击区,有效的促进热质传递进而强化反应的一种反应器。其基本原理为:两股等量的流体同轴相向并以较高的速度流动,在两根加速管的中间(也叫撞击面)相互撞击,形成了一个高度湍动的撞击区,这个撞击区的颗粒浓度最高,湍动速度最大,利于强化传质过程。
撞击流反应器(Impinging Streams Reactor,简称 ISR),主要类型包括:浸没循环 ISR[14]、对置式 ISR[15],T 型 ISR[16]等,相比于传统 STR,ISR 具有显著的强化微观混合过程[4]的特点。目前撞击流反应器有以下几种研究方向:1.对喷嘴的改进;2.改变撞击形式与传统,其中较多的一种改进类型是设置撞击壁,使流体在撞击壁上产生强烈碰撞,提高混合效果;3.与其它混合方式结合使用。研究表明 ,撞击流反应器比惯用的强化方法效率更高,能耗更低。而且几乎所有的化工过程 ,都可以用撞击流来实现,撞击流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但撞击流反应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尚未完善 ,尤其是这一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就更少 ,因此仍需对诸多疑问 ,例如 ,撞击流反应器的结构和类型、操作条件的选择、操作方式选择 ,以及撞击流的流动模型、强化流体传递与混合过程机理等理论进行研究和解答。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开始重视到这个问题,逐步努力使使撞击流在化学工业中成为一类通用的工具。
三.专业期刊
1.中文:化学工程杂志 英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中文:工业工程化学研究 英文:INDUSTRIAL ENGINR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3.中文:化学工程科学 英文: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4.中文:化学工程研究设计 英文: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H
5.中文:德国应用化学 英文:ANGEW
五.
总评:这次的检索由于所选主题相对比较小,导致在检索过程中有很多中文外文数据库都没有检索到结果。
关键词:肾肿瘤,囊性肾瘤
囊性肾瘤 (cystic nephroma, CN) 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近年来,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2012年共收治3例囊性肾瘤患者。本文中笔者结合文献复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病理及外科治疗情况, 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2年收治的3例囊性肾瘤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30、42、60岁;病变均为单侧。其中右侧2例, 左侧1例。病程3个月~2年, 平均12个月。临床表现:无症状1例、腰部闷痛1例、肉眼血尿1例。B超检查:2例显示右肾增大, 右肾实质内可见单个无回声团块, 大小分别为7.4 cm×6.3 cm和4.2 cm×4.8 cm, 1例示右肾内可探及7.0 cm×5.8 cm的无回声液性暗区, 边界清晰, 内部可见多个分隔。CT检查2例为单个囊状低密度影, 增强后未见强化, 1例显示为多个囊性低密度影, 腔内容CT值为5~10 HU, 增强后囊内物无强化表现;囊间隔轻度强化。MRI检查:腔内容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增强后囊间隔轻度强化, 囊内容物无强化。
1.2手术方法与结果
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例术前诊断为多房性肾囊肿, 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术前诊断为肾囊肿, 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术后3个月复发, 再行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2例单房囊性肿物, 囊壁较单纯性肾囊肿壁厚, 囊内为淡黄色液体。1例多房囊性肿物, 术中见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 切面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 囊间有纤维组织间隔, 囊内可见淡黄色液体。
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均提示囊性肾瘤。光镜下送检组织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 囊壁表面由被覆单层柱状上皮和/或扁平上皮构成, 囊壁间隔为纤维结缔组织, 可见排列不规则的小血管及少量平滑肌组织。术后随访24~60个月,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复查B超、CT未见复发, 复查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2讨论
囊性肾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清楚, 发病率较低。1982年Edmunds描述至今, 目前国内外仅有200多例文献报道[1]。囊性肾瘤是一种软组织良性肿瘤, 由上皮和间质构成。它不但有囊肿的特点又有肿瘤的性质, 曾被称为多房性肾囊肿、肾淋巴管瘤、囊性错构瘤、局灶性多囊肾、肾囊性腺瘤。2004年WHO统一命名为囊性肾瘤, 目前国内将本病归属于肾血管肿瘤一类[2]。囊性肾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主要发病高峰在2~4岁以内及40~60岁。在儿童中, 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 比例约3∶1;而在成人中, 女性发病率高, 约为男性的8倍[3]。囊性肾瘤起病缓慢, 病情隐匿, 发现较困难, 大多数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后才被发现, 以血尿、腰腹痛、腹部包块多见[4]。本组中1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1例出现血尿, 1例出现腹部包块。
影像学检查对该病诊断有重要价值。IVP主要在于了解双肾功能以及肾盂、肾盏有无充盈缺损、移位等。多房性囊性肾瘤B超一般表现为多房性无回声液性暗区, 房间隔回声较高。多房囊性肾瘤的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边缘光滑肿块, 内可见大小不等、厚薄不均的分隔, 肿块被分成多个小房, 大小不等, 囊间隔一般较薄, 形态规则 (少数较厚不规则) , 无明显钙化, 无结节影, 增强后房间隔可轻度强化, 囊内容物未见强化。各小房一般不相通[5]。MRI对软组织影、囊间隔、囊内结节及囊内出血的显示比CT敏感[6]。囊内容物信号长T1长T2, 出血时囊内容物信号为短T1长T2, 囊间隔信号呈等T1短T2, 在T2加权项更易观察, 增强后囊间隔可轻度强化, 囊内容物无强化。包膜及囊间隔在T2加权项上短T2, 其病理基础主要为纤维样成分。本组中有1例为多房性囊性肾瘤, 其B超、CT、MR表现同上。对于单房性囊性肾瘤, 其B超、CT、MRI表现同单纯性肾囊肿类似, 易误诊。本组有2例患者为单房性囊性肾瘤, 术前误诊为单纯性肾囊肿。因此对于单房性囊性肾瘤, 术前诊断较为困难。
虽然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 但是要在术前明确诊断囊性肾瘤依旧较困难, 尤其是单房性囊性肾瘤, 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其诊断标准主要是:囊肿一般为多房性, 表面多为被覆上皮覆盖, 与腹腔不相通, 周围肾组织除了压迫性萎缩外, 一般结构正常, 囊间隔无分化成熟的肾组织[7]。
本病需与肾囊肿、囊性肾癌等肾囊性疾病鉴别。鉴别诊断: (1) 囊性肾癌:彩超上囊性肾癌主要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增厚, 囊间隔明显, 壁厚, 不规则。囊壁和囊间隔钙化灶较多, 囊壁上或囊间隔可见附壁或附隔结节。CT上肾癌囊性变表现为: (1) 分隔明显, 壁厚, 不规则, 明显强化; (2) 囊壁明显增厚, 不规则, 明显强化; (3) 钙化灶较多 (粗大钙化、新月形钙化意义重大) ; (4) 囊壁有结节性强化影或囊内有软组织结构增强。MRI上囊性肾癌可呈长、等T1长T2信号, 至于分隔和囊壁征象与CT相似[8]。病理上, 囊性肾癌囊壁表面的被覆上皮细胞非常少, 主要是由于出血导致被覆上皮脱落, 其囊壁表面主要为透明细胞, 并在其囊腔间隔上可发现透明细胞巢[9]。 (2) 单纯肾囊肿:彩超上, 表现为圆形的均匀的无回声肿块, 与周围肾实质分界清楚。CT上囊肿界限锐利, 囊内液体均一, 密度一般<20 HU, 高密度见于囊内出血或囊液高蛋白。增强扫描后, 囊壁无增强。病理上, 镜检可见囊壁有严重的玻璃样变及纤维样变, 周围肾组织被压后也可发生纤维样变, 但未发现透明细胞[10]。
本文报道误诊达20余天1例,并结合近期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33岁,主因精神障碍20余天于2006年6月2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5月10日出现失眠,自言自语、行为紊乱、双手抖动,头晕、出汗、二便不能处理不能进食,需别人喂饭,入住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断为酒精性精神障碍,给予口服氟哌啶醇(早2mg、晚4mg)。病情无好转,出现兴奋狂躁、伤人、自伤,四肢震颤,拒绝进食致血钾低于3.5mmo1/L转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 .20℃血压120/80mmHg,表情淡漠,目光呆滞,自言自语,问之不答,查体不合作,心肺未见异常,神清,言语含糊,四肢肌张力高,肌力检查不合作,双侧肱二、三头肌腱、膝腱反射均活跃,双侧巴氏征(±)。辅助检查:K+3.3mmo1/L,CL-108mmo1/1,Na+141mmo1/L。
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电解质紊乱。继续用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安定),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合并肺部感染,吞咽困难、高热,体温达39~40.50℃,腹胀、稀水样便。于住院20天后出现昏迷,体温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痰多,不易咳出,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抗感染、抗痨治疗,经多次全院会诊,于住院28天时诊断为恶性综合征。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继续抗炎、补液,营养支持治疗。病情逐渐稳定.住院2个月,气管拔管,患者基本痊愈出院。
讨 论
恶性综合征自1960年由Delay首先报道。命名有“抗精神病药恶性症状群”、“药源性恶性综合征(D-S)”,“恶性症状群(NMS)”、“神经阻断剂所致恶性症状群”等多种形式,多由精神科医师报道。所有疑为恶性综合征的病例通常都有应用神经阻断剂治疗的病史,几乎所有这类药都会引起恶性综合征。
患者的诊断最常见为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疾患,但其他疾病使用了神经阻断剂者也发生,包括痴呆,谵妄,其他精神病及精神发育迟滞。患锥体外系病变如帕金森氏病,Wilson氏病,亨廷顿舞蹈症的病人,和曾接受过神经阻滞剂、多巴胺耗竭剂或多巴胺激动剂突然撤药的人,也有过报告。
病人易于罹患恶性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有脱水,体质和营养状况差,快速增加药量,接受大剂量神经阻滞剂特别是肌注,用长效制剂,长久使用以来,用高效价神经阻断剂,同时加用锂等药物,撤用抗帕金森氏病药物,酒精中毒,脑器质性综合征、缺铁以及紧张症状,药物剂量与本症无关。本例病人长期大量饮水,体质和营养差,脱水均与发生该症有关联。
本症病理机制不明,有DA受体阻断假说、DA与5-HT失衡假说,和GABA缺乏假说,骨骼肌损害假说。但是都没有超出假说阶段,没有真正阐明病理。多数报道重视与DA受体的关系,这是因为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对DA受体的阻断作用,关于本综合征病例的报告几乎都是由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缘故。本例也是由于使用氟哌啶醇引起的。因此DA受体阻断参与本证候群的病理可能性大。由于硝苯芙海因对本综合征有治疗作用该药有中枢抗5-HT作用,提出DA/5-HT失衡学说。苯二氮[XCCZ.TIF]类药物安定和氟硝安定对本症亦有一定疗效,此类药物系中枢GABA激动剂和肌松剂。故有人提出GABA缺乏假说,骨骼肌损害假说的提出出于患者肌强直和部分病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但肌松剂治疗有效。恶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肌强直、发热、心动过速、出汗、意识改变,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血压不稳、血细胞增多,CPK增高,高钠血症血清铁降低等。
本综合征诊断主要依赖用药史和临床表现。须与恶性高热、致死性紧张症、中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药物过敏、中毒性脑病,全身感染伴严重锥体外系症状等鉴别。对于综合医院非精神病科医师要注重对本综合征知识的掌握,以利早期诊断。
恶性综合征的治疗,首先是立即停用神经阻滞剂,其次是支持疗法和药物治疗。支持疗法包括降温、补液、降压、给氧,有些病人需要插管和呼吸机支持,另外,肝素、透析、理疗、防褥疮等手段按适应证使用。药物治疗目前推荐较多的是溴隐亭,和硝苯芙海因,前者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后者为肌肉松弛剂,其他药物尚有安定类,巴比妥类,异搏定,箭毒等.对本综合征的预防关键在于普及对综合征的认识,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躯体和精神症状,遇有可疑情况要考虑到本综合征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高明秀,王世彤,刘晖.药源性恶性综合征临床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6):327
2 金卫东,主编.精神分裂症:模型、药理、治疗.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88~296
3 柳贵明,刘克礼.抗精神病药恶性症状群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26(2):108~111
——废胶粉/树脂基热塑性弹性体(RTPE)
材研1210—肖鹏—201220584
1.课题分析
课题名称:废胶粉/树脂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课题来源:国家资助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废轮胎胶粉改性利用关键技术”、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
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加,每年报废的轮胎数目也急剧增加,传统的废胎处理,如原型改造废旧轮胎、热解废轮胎、翻新废轮胎、利用废轮胎生产再生橡胶等工艺成本高,利润低并且或多或少对环境有所污染,利用废胎生产精细胶粉,是国内外公认能耗低、无污染的方法。
将废胶与其它材料可共同制备具有高附加值的制品如高分子防水卷材、运动场塑胶跑道制品、建筑隔音材料、改性沥青等。
热塑性弹性体(TPE)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它兼具橡胶和塑料的特性,在常温下显示橡胶的弹性,高温下又能像热塑性树脂一样塑化成型。其结构特点是由化学键组成不同的树脂段和想较短,树脂段凭链间作用力形成物理交联点,想较短是高弹性链段,贡献弹性。塑料段的物理交联随温度的变化而呈可逆变化,显示了热塑性弹性体的塑料加工特性,贡献塑性。
废胶粉/树脂(RTPE)热塑性弹性体性能与TPE相似。RTPE比重轻,可通过热加工循环使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制品,尤其是休闲和体育用品,如栅栏柱、防滑垫、鞋底等。此外,它还可取代某些场合应用的高硬度热塑性弹性体,如洒水桶盖、地面铺设材料、密封条曾、枕木垫等。聚丙烯和胶粉共混,可制成抗拉、有弹性、便于加工的新材料,应用于汽车和铁路业制作罩壳和减震器等。还可将此共混材料注射成踏板等应用,其耐水性好、耐候性好、质量轻、硬度高且韧性好。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冯予星,翁子良等人研究了废胶粉与不同树脂体系(HDPE、PP、PVC)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特别着重研究了胶粉与树脂两相界面的相容性,在使用一种自制相容剂后他们制得的RTPE性能接近与天然胶/树脂基热塑性弹性体。赵素合等研究了SBR/ 胶粉体系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胶粉对体系粘度的影响逐渐变小,在低剪切速率区时,胶粉表现出颗料状填料的增粘特性;在高剪切速率区时,胶粉本身的形变与SBR 大分子的形变趋于一致,此时胶粉对体系粘度的影响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S.H.Lee,A.M.Shanmugharaj,J.K.Kim等人在以往的工作里利用紫外线对胶粉进行表面改性,同时接枝丙烯酰胺,改性后的胶粉在与HDPE共混时辅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为相容剂制得的胶片力学性能和抗冲击性能都有很大提高。红外表征结果表面,胶粉表面接枝上的丙烯酰胺能与HDPE表面的马来酸酐反应,极大的增强了两相界面结合强度。
Zhang, Z X,Zhang, S L等人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并研究了废胶粉与PP挤出物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这种方法简便且准确。
3.待解决的问题
高用量胶粉下,胶粉颗粒在树脂中分散不均匀且两者界面结合强度差。具体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 ①胶粉活化改性的工艺 ②相容剂的种类及用量 ③加工工艺的优化
4.检索过程与方法 ①数据库
外文:ACS、EI、CA、SCI、RCS、Elsevier
中文: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Google学术、维普 ②检索途径 关键词 ③检索关键词
热塑性弹性体,废胶粉,废胶粉/树脂基热塑性弹性体,废胶粉/PP共混物、waste rubber powder blends with PP,modification of waste rubber powder ④相关程度较高的15篇文献
1.李志澄(河南轮胎厂).胶粉的活化与改性.橡胶工业.1997,44(10):621~627.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胶粉改性、活化的各种技术,包括胶粉活化改性的方法、原理及工艺。列出了32 种活化改性剂的功效及用途。简述了活化改性胶粉在共混胶料中的应用效果,并对若干活化改性原理进行了讨论。
2.冯予星(北京化工大学).树脂/废胶粉热塑性弹性体.合成橡胶工业.2001,24(2):115~118.摘要:综述了树脂/废胶粉热塑性弹性体(RTPE)的制备方法、主要品种的典型性能及度胶粉的粒径和用量、增容剂、交联剂等不同因素对RTPE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有关流变、结晶度、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领城。结果表明, 随着度胶粉用童的增加,RTPE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 拉断伸长率有极大值;废胶粉粒径对RTPE物理机械性能影响不大;加入增容剂及交联剂,RTPE物理机械性能可大幅度提高。
3.王星义(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废胶粉/HDPE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研究.塑料工业.2008,36(8):20~22.摘要:考察了废胶粉粒径和用量、共混时间、温度以及EVA 用量对废胶粉/ 高密度聚乙烯(WRP/ HDPE)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制备性能良好的WRP/ HDPE 共混物的条件为: WRP/ HDPE 的质量比为50/
25、共混时间为22 min、共混温度为170 ℃以及EVA 用量为总质量的23 %。共混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EVA 的加入增强了共混物之间的界面结合力, 提高了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 该共混材料可作为热塑弹性体使用。
4.翁子良(北京化工大学).废橡胶粉/高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界面相容性.合成橡胶工业.2007,30(1):39~42.摘要:研究了用改性剂和界面相容剂来强化废橡胶粉与高密度聚乙烯之间界面结合的效果。对废橡胶粉/高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热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形态等的研究结果表明, 界面相容剂和改性剂的加入增强了共混物的界面相容性, 提高了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
5.翁子良(北京化工大学).废胶粉/高密度聚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特种橡胶制品.2006,27(5):5~9.摘要: 主要考察了橡塑比、胶粉含量、相容剂C 含量的变化对TPE 力学性能的影响, 胶粉含量对TPE的流动性能、挤出物的表观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橡塑比的增加, TPE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 拉断伸长率逐渐增加。胶粉含量的增加, T PE 的力学性能逐渐降低。TPE 的流动性、挤出物的表面随着胶粉含量的降低而变好。随着相容剂C 的增加, 拉伸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但拉断伸长率逐渐增加。
6.翁子良(北京化工大学).胶粉/高密度聚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研究.橡胶工业.2007,54(3):137~140.摘要:制备胶粉/ 高密度聚乙烯(H DPE)热塑性弹性体(T PE), 并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 混炼温度从150℃提高到200℃时, 胶粉/ H DPE T PE 的强伸性能降幅较大, 但流变性能较好, 且挤出物表观质量较好, 混炼温度以150℃为宜;胶粉改性时过辊次数增加可使其粒径进一步减小, 从而提高改性胶粉/ HDPE TPE 的物理性能, 但过辊次数增至一定程度时会使胶粉分子链降解, 致使改性胶粉/ H DPE TPE 的物理性能降低;胶粉/ H DPE TPE 的返炼性能良好。7.冯予星(北京化工大学).废胶粉/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界面增容研究.合成橡胶工业.2003,26(1):32~36.摘要:采取多种相容剂和反应加工手段,设计轮胎胎面废胶粉(WRP)与聚丙烯(PP)体系的不同界面,旨在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TPE)。研究了纯WRP/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包覆WRP/纯PP、丁苯吡橡胶(BSPR)包覆WRP /接枝马来酸酐聚丙烯(MPP)/PP、特殊高分子相容剂(SMC)包覆WRP /PP、原位接枝胺基WRP/MPP/PP、动态接枝纯WRP/纯PP等六种体系制备的TPE的性能,WRP/树脂质量比为70/30。结果表明,采用后三种体系制备的TPE性能优良,已经接近天然橡胶/聚丙烯TPE的性能水准,但WRP必须用酚醛树脂进行改性。据此,提出强界面和合适的界面模量过渡是制备废胶粉/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的关键。TEM的相态研究表明:胶粉的分散粒径在几到十几个微米之间,较原始粒径有很大的细化。
8.Ismail H(School of Materials and Mineral Resource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ains Malaysia).The compatibilizing effect of epoxy resin(EP)on polypropylene(PP)/recycled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r)blends.Polymer Testing 2009;28(4): 363-70.Abstract:A new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based on polypropylene(PP)/recycled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r)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An epoxy resin(EP)was used as a compatibilizing agent.The effect of EP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swelling percentage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ends was investigated with different blend composi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orporationof EP has improved the tensile strength, Young’s modulus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PP/NBRr-EP blends compared with PP/NBRr blends.The enhancement of tensile properties of PP/NBRr-EP blends is due to the better adhesion between the two phases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EP.This is quite evident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tensile fractured surfaces.PP/NBRr-EP blend exhibits lower stabilization torque and swelling percentage than PP/NBRr blends.The lower stabilization torque is an indication of better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9.Lee SH.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ropylene and waste tire powder modified by allylamine blends.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 2009;20(7): 620-25.Abstract:Waste tire powder subjected to allylamine modif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ultraviolet(UV)radiation has been used to prepare polypropylene based 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s with maleic anhydride polypropylene(MA-PP)as compatibilizer.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MA-PP o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like tensile strength,elongation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of the PP/waste tire powder blend indicate the disappearance of b crystalline peaks on addition of waste tire powder in the PP, whereas it is observed in the allylamine modified rubber powder loaded PP.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results further supported the above fact.The improvement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P/allylamine modified rubber powder loaded 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s has been explained in terms of ba transformation of PP crystals during straining of the samples and uniform dispersion of allylamine coated rubber powder in the PP matrix.The melt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s loaded with modified rubber powder are higher than its counterpart due to the higher dispersion as a result of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ubber powder surface with the MA-PP.10.Shanmugharaj AM(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Applied Chemistry, Kyung Hee University).UV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waste tire powder: Characteriz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waste powder composites.Polymer Testing 2005;24(6): 739-45.Abstract:Waste tire powder was subjected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UV)in the presence of allylamine and radiation sensitizer benzophenon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l studie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llylamine amine on the surface of the rubber powder.The higher value of nitrogen to carbon X-ray counts obtained fro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also demonstrates the presence of amine on the powder surface.Surface energy measurements were done by a dynamic wicking method.Improvement in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were observed for the PP/modified rubber powder and is attributed to the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of the modified rubber powder and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P.11.冯予星(北京化工大学).聚氯乙烯/废胶粉热塑性体的性能研究.合成橡胶工业.2002,25(4):235~238.摘要:利用反应加工技术制备了聚氯乙烯/废胶粉热塑性弹性体,并就实验工艺、增容剂种类及用量、增塑剂DOP用量、废胶粉粒径及用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增容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反应加工时间存在一个最佳值:NBR、CPE均可作为该热塑性弹性体的增容剂,两者并用时其增容效果较好,含有硫黄的NBR混炼胶效果更好,聚氯乙烯/废胶粉质量比为40/60~60/40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12.吕智超(上海交通大学).热剪切对聚乙烯/胶粉共混物结构演变及性能的影响.合成橡胶工业.2012,35(2):128~132.摘要:研究了聚乙烯(PE)/胶粉(GTR)共混物中GTR 在不同热剪切加工条件下结构形态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溶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E/GTR 共混物中GTR 受到热剪切作用后,体系中会出现大量几微米的小颗粒,且几微米的小颗粒随温度的升高和加工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但即使在220 ℃下连续剪切25 min,仍有100 μm 以上的大颗粒存在。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和加工时间的延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略有下降;而溶胀比随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随时间的延长则略有减小。
13.牛晓伟(扬州大学).废胶粉/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一届江苏省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本文采用聚氯乙烯为基体树脂与废胶粉共混,通过调节成型时间、成型温度、交联剂的种类与用量等工艺条件,以求制得性能优良的废胶粉/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运用转矩流变仪调节废胶粉/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加工配方。结果表明:加工温度为160℃、加工转速为50rpm时,安全加工的时间较为适中,且能耗较低。采用促进剂TT硫化体系,当氧化锌用量为4%巧%、促进剂TT为I.6%--2.4%、硫磺为1.6%屹.4%时,材料的性能相对较好。
14.张军(南京工业大学).聚氯乙烯/丁腈胶粉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合成橡胶工业.2002,25(4):231~234.摘要:将聚氯乙烯与废丁腈胶粉经高温机械共混,制备了动态交联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讨论了共混比、硫化体系及其用量、废胶粉品种(丁腈胶粉、轮胎胶粉)等因素对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同时将聚氯乙烯/ 丁腈胶粉与聚氯乙烯/ 轮胎胶粉制备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聚氯乙烯100 份(质量份,下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0 份,丁腈胶粉80 份,丁腈橡胶20 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5 份,氧化锌5 份及适量其他助剂可制得综合性能较好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该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15.张殿荣(青岛化工学院橡胶工程学院).动态硫化聚氯乙烯/再生胶/硫化胶粉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研制.合成橡胶工业.1998,21(2):84~87.摘要:对聚氯乙烯(PVC)/ 再生胶(RR)/ 硫化胶粉(V R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160~170 ℃条件下, 采用二阶一段动态硫化法制成的热塑性弹性体, 其拉伸强度为8.2 MPa ,扯断伸长率为290 % ,邵尔A 型硬度为70 ±5 ,撕裂强度为43 kN/ m。流变试验和Brabender Garvey 口型挤出均得到了外观较好的挤出物,共混物的热塑性级别为4 级。⑤检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找不到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更换关键词或者数据库
文献不能下载——通过学校的图书馆读者互助系统向其它学校递交原文传递申请单或者向其它学校的同学求助(小木虫网站也可以求助文献)。
5.检索总结
废胶粉结构交联,表面活性低,且它与树脂的模量有差异,相容性差,胶粉—树脂界面作用弱,很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在界面处破坏,不能进行有效的应力传递,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差。此外,在高胶粉用量下,大量大粒径的胶粉分散在少量树脂中,很难被树脂全部包覆,导致材料的热塑性加工流动性也变差。为了提高胶粉与—树脂的界面相容性,增强共混材料的性能,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提高胶粉表面的活性
对胶粉进行活化改性,提高其表面活化能的方法现今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机械力化学改性、聚合物涂层改性、再生脱硫改性、接枝或互传聚合物网络改性、气体改性、核—壳改性、物理辐射改性、磺化与氯化反应改性。机械力化学改性:是将化学反应添加于胶粉中,在一定条件下借机械作用使胶粉产生化学反应而改性胶粉的一种方法。它设备要求简单,操作方便,改性效果好。通常它的改性程度不是通过调节改性剂浓度来实现的,而是依靠增加机械强度提高改性剂的反应结合量。
聚合物涂层法:聚合物涂层法是借助粘附力用聚合物对胶粉进行包覆的方法。通过聚合物涂层改性制成热固性和热塑性两种改性胶粉。热固性胶粉一般采用液体橡胶(如丁苯橡胶)进行表面包覆;热塑性胶粉则采用液体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等)进行包覆获得。用于涂层的聚合物一般还含有交联剂、增塑剂等材料,其对胶粉包覆后呈干态或粉末状混合物。包覆层在胶粉与胶料或塑料之间起着化学键的作用,在与胶料一起硫化或与塑料塑化成型时产生化学结合。其同基质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故可加快其在高分子基质材料中的分散,获得性能良好的共混材料。聚合物涂层法采用的包覆工艺简单易行,效果较好,应用普遍。
再生脱硫改性:是通过胶粉中加入再生活化剂或通过其他途径打断硫化胶中硫交联键,其表面产生较多的有利于同胶料化学键合的活性基团,从而达到改性的目的。目前,常用的脱硫方法有微波脱硫、超声波脱硫、Delink再生法和微生物脱硫。相比较而言前两者能耗较大,经济效益低,Delink再生法只适用于硫黄,微生物脱硫法操作费用低、设备要求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接枝或互穿聚合物网络改性:胶粉接枝改性是通过加入接枝改性剂在一定条件下使胶粉表面产生接枝的改性方法。这种方法成本高,生产的胶粉仅限于高附加值产品使用。互穿聚合物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复合结构,它是由两种或多种各自交联和相互穿透的聚合物网络组成的高分子共混物,网络连续的互相穿插、渗透形成了牢固的界面结合。目前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对胶粉的改性有聚丁二烯型聚氨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硫化胶粉共轭三组分互穿聚合物网络对胶粉的改性、酚醛树脂/硫化橡胶双组分IPNs对胶粉的改性、间苯二酚/六亚甲基四胺对胶粉的改性、二硫化烷基酚醛低聚树脂对胶粉的改性。其中在以往的实验中已经验证了前两者改性方法可以形成互穿网络,提高胶粉的分散性和界面粘合力,进而改善胶粉的力学性能。
气体改性:采用混合活性气体处理胶粉表面,方法是使胶粉颗粒最外层置于可对其表面化学改性的高度氧化的混合气体中,从而使胶粉改性。一般处理后的胶粉颗粒最外层分子的主链上生成了极性官能团,如羧基、羰基、羟基,具有高比表面能,而且易被水浸润。
核—壳改性:是胶粉改性的一个由芯到表面改性的新方法。其分为两种:一种是核改性;另一种是壳改性。核改性剂是由松化剂和膨润剂组成,松化剂为含硫类化合物,松化剂能调整改性胶粉与基质胶之间的网络均匀性,使共混胶在外力场中应力分布较均衡,同时由于两相界面区域分子间相互渗透性的增强,提高了界面抗破坏的能力。在松化剂改性胶粉中辅以界面改性剂,则胶粉添入基质胶中性能更佳。壳改性一般采用的是界面改性剂,其目的是在胶粉表面建立合理的胶粉—基质胶过渡层结构,胶粉经过壳改性后,即通过防硫迁移,调节共硫化速度,增强胶粉与基质胶界面过渡层中的“低模量层”,交联密度提高,交联网络的均匀性得到改善,从而赋予共混胶优异的综合性能。由于胶粉与硫黄的反应活化能小于基质胶与硫黄的反应活化能,在硫化时硫黄在胶粉中的交联反应速度大于基质胶,致使基质胶中的硫黄和促进剂不断向胶粉中扩散,到硫化末期,胶粉粒子一定厚度的表面区域形成交联密度高一其芯部的“高模量层”,而与胶粉粒子相邻的一定厚度的基质胶区域形成交联密度比远离胶粉粒子区域低的“低模量层”,它们形成大分子链间键接强度弱,承受极限应力的能力低,传递应力效果差的界面过渡层,降低了胶粉胶料的力学性能。为了保持“低模量层”易松弛应力和改善“高模量层”应力传递,我们可以适当减少“高模量层”的交联密度,提高“低模量层”的交联密度。核—壳改性分为核改性和壳改性,核改性剂是松化膨润剂由松化剂和膨润剂组成,它通过降低胶粉本身的交联密度,提高共混硫化胶整体交联网络的均匀性。壳改性采用的是界面改性剂,通过防止硫黄由基质胶向胶粉迁移,提高低模量层的交联密度,减少交联密度梯度,提高低模量层抵抗外力能力。实验表明,单纯的核改性和壳改性效果都不如核—壳改性共同实施,此外在改性配方中添加硫化速度调节剂以降低胶粉消耗硫黄的速度也有助于在胶粉—基质胶两相界面建立起良好的过渡层结构。
物理辐射改性:主要是对胶粉进行辐射处理,分为微波法和γ射线法两种。微博发是一种非化学的、非机械的一步脱硫改性法,其利用微波切断胶粉的硫交联键,而不是切断碳碳键,使胶粉表面脱硫而改性。γ射线改性胶粉是因为聚合物侧基原子(如氢)和聚合物链段经γ射线辐照后会分裂成接枝自由基。
磺化与氯化反应改性:磺化反应使采用SO3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发生磺化 反应的改性方法。胶粉的氯化反应有溶液法,悬浮法和固相法3种,其中固相法是胶粉直接与氯气接触而氯化改性。氯化改性胶粉由于胶粉表面极性增强,故其与极性高聚物相容性提高。
陈晓松等人使用De-link再生剂对废胶粉进行处理,他们研究了De-link再生剂的用量对RTPE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再生处理后的胶粉制备的RTPE性能优于未处理的胶粉,而当De-link再生剂用量过多时反而导致RTPE力学性能下降。S.H.Lee等人在制备RTPE前先用烯丙胺改性废胶粉,再用紫外线光照改性后的胶粉。在后续的性能表征中他们发现烯丙胺改性胶粉的存在使PP基体在拉伸径向上的片层晶厚度增加,制备的RTPE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都明显高于为改性胶粉体系,此外在对RTPE的流变性能研究中,他们还发现,胶粉改性后制备的RTPE表现出相对较高的黏度和弹性储能模量。
A.M.Shanmugharaj等人结合利用过氧化苯甲酰和烯丙胺改性废胶粉,胶粉的红外图和表面能测试结果表明:烯丙胺接枝到胶粉表面后增加了胶粉的表面活性。对比改性胶粉和未处理胶粉制备的RTPE力学性能结果发现,经过改性后的RTPE断裂伸长率和储能模量有显著的提升,但是拉伸强度在低胶粉含量时略低于为改性的RTPE。同时他们还研究了烯丙胺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浓度对于RTPE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烯丙胺浓度的增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降低;随着过氧化苯甲酰浓度的增大,断裂伸长率降低,而拉伸强度基本不变。
2.加入相容剂建立界面模量过渡层
与活化改性废胶粉提高胶粉—树脂界面结合强度不一样,加入相容剂主要是为了在胶粉和树脂之间形成一个界面过渡结构(相容剂与树脂基形成相容剂—树脂层,相容剂与胶粉形成相容剂—胶粉层,中间为相容剂层),减轻两相界面的应力集中。
相容剂的种类:相容剂的种类多种多样,但选择合适的相容剂往往需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相容剂与胶粉和树脂基的相容性以及相容剂的黏度。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合适的相容剂应同时具备与胶粉和与树脂基链段性质相似的结构;同时根据共混物等黏原理,相容剂的加入应尽可能使原料组分中的分散相和连续相黏度相近,以期在分散时分散相粒径达到最佳粒径范围。
冯予星等人在制备废胶粉/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时,分别制备三元乙丙橡胶(EPDM)包覆WRP/纯PP、丁苯砒橡胶(BSPR)包覆WRP/接枝马来酸酐聚丙烯(MPP)/PP、特殊高分子相容剂(SMC)包覆WRP/纯PP、原位接枝胺基WRP/MPP/PP、动态接枝纯WRP/纯PP五种体系TPE,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后三种体系制备的TPE性能优良,已经接近天然橡胶/聚丙烯TPE的性能水准。Zhen-Xiu Zhang等人在制备废胶粉/PP热塑性弹性体时研究了SEBS-g-MA和PP-g-MA分别作为相容剂对于RTPE的性能影响。在力学性能方面,SEBS-g-MA的加入提高了RTPE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而PP-g-MA的加入降低了RTPE的拉伸强度,但它对弹性体断裂伸长率的提高幅度比SEBS-g-MA大;在加工性能方面,SEBS-g-MA的加入提高了RTPE的剪切粘度,而PP-g-MA对其几乎没影响。Shu Ling Zhang等人在研究相容剂对弹性体性能影响时发现在断裂伸长率和热稳定方面SEBS>SEBS-g-MA>EPDM-g-MA,在加工流动性方面体系的黏度SEBS-g-MA=EPDM-g-MA>SEBS。
相容剂的用量:相容剂的作用是在胶粉与树脂基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层结构,理想的相容剂用量为刚好全部与胶粉或者树脂基结合。当相容剂用量不足这个值时,仍有部分胶粉与树脂直接界面结合形成应力集中点,在承载应力时出现缺陷,力学性能不高;而当相容剂的用量超过这个理想值时,多余的相容剂不仅不能对TPE制品力学性能做出贡献,相反它的存在还可能会影响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分散,降低TPE制品的力学性能。但以往的研究发现,相容剂加入过量后只会提高TPE制品的断裂伸长率,这可能是由于此种相容剂自身性质的原因。
H.Ismail等人研究废NBR胶粉/PP体系时使用酚醛树脂作为相容剂,他们发现加了相容剂后不同橡塑比的RTPE其力学性都有提高,同时在溶胀测试中还发现加了相容剂,RTPE的耐油性得到改善。陈晓松等人在研究RHDPE/WRP热塑性弹性体时选用EVA作为相容剂,当EVA加入量为5份时,弹性体的综合物理性能达到最优,此时,拉伸强度由12.92Mpa提高到14.94Mpa,断裂伸长率由80%提高到127%。牛晓伟等人1在制备PVC/废胶粉热塑性弹性体时使用丁腈胶粉作为相容剂,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试样的转矩峰和达到的平衡转矩均逐渐提高,当丁腈胶粉用量达到7.91%以上时,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大幅度下降。伍社毛等人在制备HDPE/废胶粉热塑性弹性体时,研究了相容剂用量对RTPE力学性能、热拉伸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相容剂用量与HDPE比例为15/15时,RTPE的力学性能和热拉伸性能达到最佳;共混物的结晶度随着相容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3.优化加工工艺
热塑性弹性体的生产设备多样,常用的塑料加工仪器如开炼机、密炼机、双螺杆挤出机都适用于TPE的加工。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加工的温度、剪切强度以及加工的时间都对TPE制品性能产生影响。
加工温度:不同的树脂基热塑性弹性体适用的加工温度不一样,一般加工温度设定在树脂基熔融温度之上,降解温度以下。在实际生产加工中由于剪切生热,胶料传热不良,实际温度要高出设定温度10—20℃,通常仪器温度设定为熔融温度。温度过高,胶料和树脂基分子链发生降解,长链断裂,制品的分子量减少,导致TPE制品的力学性能变差,加工流动性变好;同时,温度过高,物料的交联反应速度加快,共混物达到平衡扭矩的时间缩短,相对而言,安全加工时间也减少,在工程生产中不利于操作。牛晓伟等人用转矩流变仪制备废胶粉/PVC热塑性弹性体,他们研究了加工温度150℃、160℃、170℃对于制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升高加工温度可以降低共混物在混炼过程中的平衡转矩,但是温度过高物料交联过快,混炼的安全加工时间变短。吕智超等人研究了热剪切对聚乙烯/胶粉共混物结构演变及性能的影响,他们设定了7个加工温度,分别为120℃、140℃、160℃、180℃、200℃、220℃、240℃,对不同加工温度制得的材料性能研究发现,随着加工温度的的升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都略有降低,但是共混物橡胶相的溶胀比随加工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极值出现在160℃左右。
剪切强度:共混过程在力的作用下,物料组分相互运动,产生空间位置交换,从而提高均匀性;此外在力的作用下,分散相产生大的形变,与连续相的作用面增大,分散性也明显得到改善。剪切力还有助于减小物料组分的粒径,促使各组分向最优粒径转变,提高TPE制品的性能。但是随着剪切强度的提升,胶料生热也会升高,容易引起胶粉的降解;胶料之间的交联反应速度加快,生产安全加工时间缩短。
吕智超研究了双螺杆挤出机转速变化对LLDPE/GTR共混物的性能影响,随着螺杆转速由50rpm提高到600rpm,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变化不大,硬度稍有减少,而撕裂性能下降明显。
加工时间:加工时间的长短同样也影响胶粉/树脂基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加工时间太短,胶粉在树脂基中的分散不充分;加工时间太长,胶粉中小分子链有可能出现降解。在使用挤出机制备胶粉/树脂基热塑性弹性体时,通常通过调节返挤的次数来控制加工时间。
翁子良等人通过增加返炼次数和连续混炼时间来延长共混物的加工时间,鱼与之相对的实验结果是胶粉/HDPE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都出现些许降低。吕智超等人冯予星等人的研究也有类似现象,冯予星在将制备PVC/胶粉共混物的加工时间延长到8min附近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极大值。
二.检索举例说明:
课题名称:枸杞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查找步骤:
1.分析课题。枸杞别名杞子、甘杞、红果,属茄科植物,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新疆、内蒙 和河北等地,其中以宁夏枸杞质量最优。根据新版药典规定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才是正品枸杞子。近年对枸杞子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防衰老、增加造血功能和抗脂肪肝等作用。另外,由于目前食品工业所用色素多为人工合成色素,大都存在不同程 度 的毒性,因此,对枸杞色素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选择合适的数据库
可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 Ei Compendex Web(工程索引);Springer Link;中国专利检索系统;中国标准在线服务网-强制性标准;读秀数字图书馆;EBSCO数据库平台;European Patent欧洲各国专利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题录数据库。
3.制定检索策略。
如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
检索方式1:高级检索
检索词(式):(Keyword_C=[铝活塞])*(Keyword_C=汽车)*(Keyword_C=加工工艺)
4.记录检索结果,摘录其中1条记录的题录信息如下:
(一)、核心检索系统
从Ei,Web of Sci,OCLC等核心检索系统中选择一个,进行重要学术期刊的文献检索 年限 :20008-20012
检索词(式):general search Topic(Wolfberry)and language(title only)
检出篇数 :15
题录(第1篇):Simulation of vibration harvesting mechanism for wolfberry Tang, Xiuy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Ren, Jingrui;Liu, Chuan;Xiao, DanSourc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2011, v 5, p 4096-4110, 2011,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2011
Database: Compendex
(二)、全文数据库检索
1. 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资源、中国期刊篇名数据库等中文全文数据库中选择1种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
数据库1: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
年限(取近三年中任何一年)2009-2012 限定类目文史哲辑专栏目录
检索词(式)__高级检索:(篇名)(枸杞色素)and(提取)
检出篇数___10
题录(第1篇)1.李宏燕.枸杞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10):180-1832、从EBSCO,Elsevier, OCLC First Search, LexisNexis等西文全文数据库中任选2种数据库进行检索 数据库1:__ELSEVIER__检索年限__2011_检出篇数_6
检索词(式)___advanced search__(Wolfberryand pigment)and language(abstract/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题录(第1篇)1.Improving public health?: The role of antioxidant-rich fruit and vegetable beverages Review Article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Volume 44, Issue 10, December 2011, Pages 3135-3148
Peter C.Wootton-Beard, Lisa Ryan
(三)、特种文献检索
中国专利检索系统;中国标准在线服务网-强制性标准;
检索年限2010-2011检出篇数_14_检索途径__标题词__
检索词(式)逻辑检索(篇名)(枸杞)and(色素)and(提取工艺)
题录(第1篇)_寇秀颖;徐勇;梁丽敏;杜阳吉一种微波提取枸杞中类胡萝卜素的方法
CN201010233243.1PQDD或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检索
检索年限___2000-2005 _ 检出篇数__
检索词(式)basic search: _(sex or gender or women)(title)and language(title)and phd__(gd)_
题录(第1篇)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use among Saudi EFL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anguage proficiency level, gender and motivation by Al-Otaibi, Ghazi N., PhD 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4, 264 pagesAAT 3129188
(四)、引文检索
利用CNKI和Google scholar以本专业中外著名学者为被引用文献著者检索引用文
CNKI期刊(演示)
检索式: 数字化期刊知识链接数据库引文信息: 吴灿军
被引用文献题录(第1篇)吴灿军,赵萍,王雅,张轶,杨明峰.天然色素及枸杞色素的提取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0(01)
引用文献题录(第1篇)王黎明,韩赞,史影影.紫草红色素提取及体外清除自由基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
学报.2011(03)(五)、参考文献回溯
“参考文献回溯”指用“追溯法”检索,即通过任意一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原文后所附References(参考文献)中,得到相关文献。其中引用参考文献的相关论文原文为引用文献,参考文献即被引文献。(演示)
引用文献题录(第1篇)李宏燕.枸杞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0):180-18
3被引用文献题录(第1篇)张云霞,刘敦华.枸杞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及深加工发展趋势[J].食品与药品,2009,11(5):67-69
(六).本专业重要网站
(1)百奥知_网址http://
生物无忧http:///是国内第一家以生物视频为教材主题的门户网站,生物视频教材内容从2006年开始拍摄,网站在2009年3月份创办,正式开通为5月,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生物无忧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视频教材数据库,并集资讯、论坛和生物产品信息平台于一体的综合门户网站。
生物无忧人以发展生物技术为己任,扩建万级实验拍摄中心,组建强大的实验技术团队和摄影制作团队网站,拍摄了细胞生物学、分子克隆、蛋白组学、动物模型和病毒学等实验操作视频。目前生物无忧已拥有800部视频,供给科研人员轻松学习高品质的实验技术。
网站拥有生物专业团队对生物资讯和生物技术方法进行每日的更新,发布国内外最新生物相关新闻动态,技术更新信息。生物论坛http://bbs.51atgc.com/为生物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学术探讨、经验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场地,现在论坛注册会员超过50000人,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九成会员是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发部门,拥有无可比拟的专一性目标人群。
生物无忧旗下还设立了生物商场http://shop.51atgc.com/,集中展示生物仪器、试剂、耗材和技术服务等生物相关的各类产品。企业会员现已超过1000家,覆盖中国科研集中的六大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和长沙)。生物无忧还为企业提供广告方案设计,网络营销方案设计,还可以为企业制作视频或产品实验技术过程拍摄,视频后期制作,配音、音乐背景、广告特效制作,网络推广和上门推广等全方位的服务。
生物无忧虽然年轻,但是通过新颖而突出的视频内容和生物信息,再加上独特而主动的市场推广方式,可以让生物无忧瞬间成名!再与各生物公司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定能缔造生物领域不朽的传奇!
(七).本专业中外文重要期刊(写出3个期刊名称和2010年影响因子)
1CA-CANCERJCLIN0007-9235980194.26
22ACTACRYSTALLOGRA0108-76731394454.33
33NEWENGLJMED0028-479322767453.484
(八).对本专业最有用的书目及数据库评价(3种)
读秀数字图书馆 “读秀”学术搜索提供260万种图书题录信息,6亿页全文资料,涵盖180万种中文图书全文,5000万篇期刊资料,以及报纸、论文、词条、人物,和外文资料等一系列学术资源。并且以每年十万种左右的速度递增。可以实现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学术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视频、信息资讯等各种异构资源在同一平台的统一检索和获取。
读秀还是一种知识性搜索引擎,读者可以通过读秀对图书的题录信息、目录、全文内容进行搜索,检索结果直接定位到页,可以方便地寻找到所需资料。同时,检索到的图书可以看到我校图书馆的馆藏信息,直接借阅图书馆纸本图书,或不限量阅读、下载超星百万册电子图书等。对于学校图书馆暂时未收藏的图书,读秀可以将所需的文献“免费”、“即时”的传递到读者的个人电子信箱,使读者第一时间找到所需文献资料!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是一家致力于为海内外各界人士提供知识与情报服务的专业机构。
中国知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注册用户数超过4000万,中心网站及设在全球的镜像站点年文献下量突破30亿次,是全球最受推崇的知识服务品牌。
凭借优质的资源、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中国知网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在2007年,中国知网旗下的《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获提名奖。这是出版领域的最高荣誉奖。
通过与期刊界、出版界等内容提供商达成合作,中国知网已经发展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等优质内容为一体的、具体国际领 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基于海量的内容资源,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可以在中国知网建立自己个性 化的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已经真正成为了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研究和决策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Ei Compendex Web是《Ei Compendex》和《Ei PageOne》合并而成的Internet版本。该数据库每年新增50万条工程类文献。其数据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其中2600种有文摘(Ei Compendex部分)。90年代以后,该数据库又新增了2500种文献来源。
目前,该数据库中化工和工艺的期刊文献最多,约占15%;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占12%;应用物理占11%;电子和通信占12%;另外还有土木工程占6%和机械工程占6%。大约22%的数据是有主题词和摘要的会议论文,90%的文献是英文文献。每周数据库的数据都要更新。
(九):信息分析与研究
请简述:
1.国内外已有哪些相关研究以及研究水平。
2.目前的研究中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
3.国内外研究的动向和主攻点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随着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质量和安全性认识的不
断深化,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人工合成色素在不同程
度上存在着毒性[1],因此开发安全无毒、稳定性好、具有
保健功能的天然植物色素成为近年来食品工业的一个
发展方向。
当前欧美国家学者对枸杞抗氧化、抗衰老、抗
肿瘤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诸多功效进行了大量的药理
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3]。但对于
枸杞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目前报道较少。
枸杞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原料,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生理保健功能,使用高新技术高效提取
枸杞活性成分,开发新型枸杞食品及深加工产品将
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研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枸杞色素通常用有机溶剂提取法获得:枸杞—
皮籽分离(水分法)—溶剂提取—真空浓缩—柱层
析纯化—枸杞色素,此法得率较低。白寿宁[18]用超
临界CO2 提取技术,以枸杞油为载体,从枸杞色素
中分离提取β-胡萝卜素,含量达64 %。
三.国内外研究的动向
枸杞色素安全性好,可用于饮料、医疗保健和
化妆品行业。对枸杞色素药效成分的研究以及从中
提取β-胡萝卜素将成为今后枸杞加工的重点。
参考文献:
李进, 瞿伟著.大孔树脂吸附分离黑果色素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5 , 2 6(6): 47-51
[2] 张云霞,刘敦华.枸杞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及深加工发展趋势[J].食品与药品,2009,11(5):67-69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院: 专业:
一、检索课题:网络知识产权保护
二、检索数据库:
(一)中文数据库:
1、中国期刊网
2、维普资讯
3、万方数据库
(二)外文数据库
1、EI
2、ASCE
3、INSPEC
三、检索方法及途径:
(一)中文数据库
1、中国期刊网:
2、维普网:
4、万方数据库:
(二)外文数据库:
1、EI数据库:
2、ASCE数据库:
3、INSPEC数据库:
四、检索结果:
一、中文数据库
<1>中国期刊网:共162条结果。
<2>维普资讯:共74条结果。
<3>万方数据库:共170条结果。
二、外文数据库 <1>EI,共41条结果。
<2>ASCE,共20条结果。
<3>INSPEC,共有28条结果。
五、心得体会: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你的付出与你的获得绝对是成正比的。《信息检索》这门课实践性特别强,具体理论和方法不多。想要提高检索能力必须动手实践。很多检索技巧是靠自己在失败的检索教训中不断总结而来的;检索的结果过多并不是好事,它说明我们并没有检索准确。因此,制定准确的检索词和检索策略是检索的关键。
1 临床病历
病例1: 男,20 岁,因“反复发作的颏部皮肤瘘管”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在数月前颏部皮肤出现破溃,伴排脓。曾就诊于皮肤科并接受抗生素治疗,停药后瘘管再次出现。临床检查示颏部正中区皮肤可见红色疖肿样损害,呈直径约为0. 5 cm肉芽肿外观,表面糜烂,间断性破溃溢脓。口内检查未见龋损牙齿,牙体颜色无明显改变,牙龈无红肿。X线片检查示牙根尖区低密度阴影。牙髓电活力测试阴性,反应正常,询问病史下颌牙若干年前曾受外伤。诊断:慢性根尖周炎伴颏部皮瘘。在根管治疗中的第2 次复诊时,面部皮肤创面缩小局限,1 月后痊愈。
病例2: 女,19 岁,主诉“颏部皮肤反复溢脓”来我院就诊。口内检查示未见牙体硬组织缺损,叩诊仅有轻微不适,牙髓电活力测试无反应,X线片检查可见牙根尖区低密度影,阴影较大并有扩大至根尖区趋势; 邻近下前牙牙髓电活力测试反应均正常,询问病史下颌牙曾有外伤史。诊断:慢性根尖周炎伴颏部皮瘘。行彻底的根管治疗,2 周瘘管停止溢脓。3个月后电话随访时,自述皮肤瘘管愈合,未见明显面部皮肤色素沉着。
病例3: 女,25 岁,因“颏部皮肤反复流脓”来我院治疗。X线显示根尖区低密度影,直径约0. 2cm; 口内检查未见牙齿颜色改变,未见龋损,无牙龈红肿; 牙髓电活力测试仅无反应,其他下前牙电活力正常,询问病史下颌牙有外伤史。诊断根尖炎引发颏部瘘管。行根管治疗术。3 个月后电话随访复查自述皮肤损伤已愈合。
A:术前皮瘘;B:可疑牙;C:可疑牙术前X线片A:Fistula before treatment;B:Suspicious teeth;C:Radiograph of suspicious teeth
病例4: 男,45 岁,因“右侧鼻旁反复溢脓”来院就诊。临床检查发现患者右侧鼻唇沟处有皮肤瘘管,直径约0. 5 cm,瘘管表面潮湿、挤压溢脓。口内检查示多牙位缺失,缺失。深龋,邻近牙槽黏膜颜色暗红,扪诊有轻微疼痛。叩诊有不适和轻微松动。影像学检查可见根尖周区低密度阴影。诊断慢性尖周炎伴牙源性鼻旁皮瘘。行根管治疗术后,瘘管表面干燥、挤压无溢脓。3 个月随访复查面部皮损最终愈合,但瘘管处皮肤少许凹陷。
病例5: 女,65 岁,因“左侧鼻旁反复溢脓”来我院治疗。临床检查发现其左侧鼻唇沟处有一圆形皮肤开口,挤压有脓液排出。口内检查发现残根。X线片显示根尖区存在低密度影,牙髓电活力测试无反应,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引发鼻旁皮瘘。行根管治疗后,面部皮损逐渐停止溢脓并愈合。
病例6: 男,48 岁,因“左侧颌面部反复溢脓一年余”来我院治疗。患者有系统的抗生素用药史以及反复发作的后牙肿痛史。口内检查发现深龋,叩痛,龈瓣覆盖牙冠远中部,探及深的盲袋,龈瓣红肿、压痛;叩诊有轻微不适,牙髓电活力测试正常。口内余牙未见异常。X线片显示牙冠近中有透光影,牙周膜腔增宽,冠根周组织部分有骨质吸收阴影。拔除后,伤口溢脓停止。患者因路途较远,未来医院复查,3 个月后电话随访复查时,自述皮损已经愈合但留有瘢痕,故建议其需行美容修复治疗。
A:Fistula before treatment;B:Suspicious teeth;C:Radiograph of suspicious teeth;D:Fistula after RCT of 3
2 临床资料汇总分析
笔者以“牙源性皮瘘”为主题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查找有关的病例报告37 篇( 共60 例) ,综合临床病例6 例汇总分析。66 例牙源性皮瘘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生( 10 ~ 77 岁,平均年龄34. 4 岁) ,由于40 岁以下人群的龋齿和牙髓炎症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故该年龄段的皮瘘患者较多,为50 例,占75. 8% ; 其中21~ 40 岁年龄段患者总数最多,为30 例,约占总病例数的45. 5% ,多数为颊部和颏部牙源性皮瘘。40 岁以上患者明显以鼻旁皮瘘为主,且以41 ~ 60 岁段最多,占鼻旁皮瘘总例数的47. 1% 。随年龄的增大,颊部、颏部皮瘘发生率呈递减的趋势; 相反,鼻旁皮瘘发生率随年龄增大呈增加的趋势( 图7) 。
瘘口部位主要分布在颏部( 17 例) ,颊部( 26 例) ,鼻旁( 17 例) ,颌下部( 6 例) 4 个部分。引发皮瘘对应病灶牙及病因为: 颊部皮瘘由下颌智齿冠周炎,上颌前磨牙,上颌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所致; 颏部皮瘘大多由下颌前牙外伤性根尖周炎症引发; 鼻旁皮瘘多由上颌尖牙的慢性根尖周炎引起; 颌下部皮瘘由下颌前磨牙,磨牙根尖炎所致( 表1) 。其中,发生上颌的牙源性皮瘘19 例( 28. 8% ) ,下颌牙源性皮瘘47 例( 占71. 2% ) 。下颌智齿冠周炎引发的颊部皮瘘在面部皮瘘的发生中占较大比例( 36. 4% ) ; 下前牙外伤性根尖周炎引发的颏部皮瘘占一定比例( 6% ) ( 表2) 。
表2 中66 例牙源性皮肤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c2 值结果为61. 82,查c2 界值表得P <0. 005,按 α = 0. 05 水准,拒绝H0,接受H1,可认为各牙位牙源性皮瘘在上下颌的分布有差别。
3 讨论
下颌牙源性皮瘘发生率明显高于上颌[3]。文献报道牙源性皮瘘中有80% 是与下颌牙齿有关,而其中的50% 是下前牙导致的颏部皮瘘[4]。我们统计的病例中71. 2% 来源于下颌牙齿。因上下颌骨解剖结构明显不同: 上颌骨骨板薄且有较多的营养孔,血供丰富,附着上颌骨的肌肉多为纤细而薄的表情肌肉,上颌骨的炎症易向外穿破骨皮质而在牙槽黏膜上形成瘘管,而较少形成皮瘘; 下颌骨则相反,骨质致密不易穿破; 且由于重力的作用,上颌牙根尖或牙周炎症易向牙冠方向渗透而在黏膜上形成瘘管,下颌牙根尖或牙周炎症则易向根尖方向渗透而形成皮瘘[5]。
下颌颏部皮瘘多发生于年轻患者,下前牙遭受外力或咬合创伤而易致牙髓渐进性坏死[6]。该年龄层牙根在颌骨内位置相对较深,根尖位置超出肌肉附着范围,脓液易由骨板穿通后突破皮肤而形成皮瘘[5]。加之下前牙附着龈狭窄,不能形成龈窦道,多在颏部皮肤而非前庭黏膜处形成瘘管[7]。口内检查时牙体常表面完好,无龋损,且颜色无明显改变,牙周情况良好,而易忽略下前牙病变,故需仔细询问有关病史确诊患牙。
智齿作为病灶牙导致皮瘘的有24 例,占本实验收集的病例总例数的36. 4% 。下颌智齿萌出最晚,位于下颌骨的下颌体与下颌升支的交界处。在牙齿拥挤、骨量小于牙量情况下,出现萌出空间不足导致下颌智齿阻生。表面覆盖的牙龈较坚实,加上靠近咽喉部细菌聚集而清洁困难,导致智齿冠周发炎。炎症加剧时在磨牙后区形成骨膜下脓肿,突破下颌支前缘外下的骨膜后,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向下走行至下颌第一、二磨牙颊侧黏膜皱折处,自然破溃成黏膜瘘管或颊面部皮肤瘘管2 种。瘘口通常位于第一、二磨牙处而非智齿,尤其当第一或第二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存在病变时,易误诊第一或第二磨牙为病灶牙而忽略智齿这个病灶[8]。少数情况下,炎症也会穿破下颌支前缘外下份骨膜,从咀嚼肌前缘与颊肌后缘之间的薄弱区向外前方扩散引起颊间隙脓肿,破溃后形成面颊瘘。
本实验收集的病例中,尖牙作为病灶牙导致皮瘘的有17 例,占本组牙源性皮瘘总例数的25. 8% ,且全部位于上颌尖牙。牙源性鼻旁皮瘘发生的原因多为上颌尖牙根尖周炎且好发生于老年人,其牙齿牙周膜及牙槽骨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上颌义齿修复时,直接或间接以上颌尖牙为基牙,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尖牙牙体牙周损伤。加之,上颌尖牙的牙根较长,根尖超出前庭沟,深及邻近鼻旁。上颌尖牙根尖周感染形成根尖脓肿时,破坏上颌薄弱的骨板,脓液聚积于尖牙与尖牙凹骨面之间,穿透皮肤,最终形成鼻旁瘘道。
牙源性皮瘘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其皮肤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患部皮肤呈红斑结节状或疖肿样损害,呈皱缩样,瘘口呈粟粒大小肉芽肿样,病程长者局部皮肤凹陷,瘘道处有脓性分泌物,时通时闭; 患部皮肤活检无特异性,呈肉芽肿样[9]。诊断该病时要注意: 早期有牙肿痛和外伤史; 一般皮瘘相对处口内可以找到病源牙,X线摄片有根尖透射影; 用探针探查瘘道,多能触到牙根与骨面,由瘘口插入牙胶尖摄X线片可显示瘘管趋向,此时可提示病源牙部位; 有经久不愈呈漏斗状凹陷的皮肤瘘道,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溢出; 有时采用治疗性诊断( 拔除可疑病牙) ; 牙髓活力试验可协助诊断。其中X线片是诊断牙源性皮瘘的重要环节[10]。
牙源性皮瘘应与易造成皮肤损害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 ( 皮肤) 疖,细菌感染,颌骨骨髓炎,皮肤癌变( 鳞癌) ,化脓性肉芽肿,涎腺瘘,淋巴结炎,放线菌病,急性泪囊炎,皮肤表皮囊肿,异物损伤等[1]。
并发皮肤窦道的患牙完全可以经根管治疗术治愈而保存,通常并不需要根尖切除术,也不需要刮治窦道[11]。患牙在经过正确诊疗后,瘘道一般会在7 ~ 14d内愈合,不需手术切除瘘管。而未查到病因却盲目实行全身抗生素治疗只是暂时性减少脓液排除及表面的皮肤愈合。若经过上述治疗后瘘管仍未愈合者应考虑并发颌骨骨髓炎,行死骨刮除。对于牙源性皮瘘的预防主要是牙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口腔宣教,患者要有定期检查牙齿的意识和习惯,龋齿和慢性牙髓炎需及时治疗,对于有外伤史却无明显症状及怀疑根折的患牙应仔细检查,排除隐患。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接受放疗或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在接受治疗前,积极处理口腔疾病,以避免治疗期间发生不必要的损伤。
参考文献
[1]Braun RJ,Lehman J.A dermatologic lesion resulting from a mandibular molar with periradicular pathosis[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81,52(2):210-212.
[2]Mittal N,Gupta P.Management of extra oral sinus cases:A clinical dilemma[J].J Endod,2004,30(7):541-547.
[3]Kishore Kumar RV,Devireddy SK,Gali RS,et al.Cutaneous sinuses of cervicofacial region:A clinical study of 200cases[J].J Maxillofac Oral Surg,2012,11(4):411-415.
[4]Bodner L,Manor E,Joshua BZ,et al.Cutaneous sinus tract of dental origin in children——A report of 28 new cases[J].Pediatr Dermatol,2012,29(4):421-425.
[5]Sheehan DJ,Potter BJ,Davis LS.Cutaneous draining sinus tract of odontogenic origin:Unusual presentation of a challenging diagnosis[J].South Med J,2005,98(2):250-252.
[6]Cohenca N,Karni S,Rotstein I.Extraoral sinus tract misdiagnosed as an endodontic lesion[J].J Endod,2003,29(12):841-843.
[7]莫凌凌.鼻旁牙源性皮瘘12例误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3):230-230.
[8]Bai J,Ji AP,Huang MW.Submental cutaneous sinus tract of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origin[J].Int Endod J,2014,47(12):1185-1191.
[9]Guevara-Gutiérrez E,Riera-Leal L,Gómez-Martínez M,et al.DDSO dontogenic cutaneous fistulas: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75 cases[J].Int J Dermatol,2015,54(1):50-55.
[10]申秀梅.72例口腔颌面部皮瘘临床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4):293-294.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2-0252-02 中图分类号:R 55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52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性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由女性遗传,显现于男性。由于患者先天血液中凝血因子Ⅷ缺乏,造成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而导致出血。关节出血是血友病特有症状之一,约有70%~85%的出血发生在关节内[1],由血友病导致的关节病变及骨病变,称血友病性骨关节病(Hemophilic arthropathy),该病主要发生于下肢关节,常以膝关节受累为主,本文收集诊断明确的6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血友病性膝关节炎X线表现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例,共12个膝关节,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26岁。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均符合血友病遗传家族史,其中4例患者系表兄弟关系,所有患者在幼儿期即已出现易出血,且血液不易凝结,并于轻微外伤后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瘀斑;4例膝关节外观呈青紫色,局部明显有压痛,牙龈渗血不止3例。较大年龄者双下肢不同程度肌肉萎缩,双侧膝关节畸形。实验室检查:血液第Ⅷ因子缺乏,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诊断为血友病。
2.检查方法 6例患者均行DR检查,并摄双膝关节正侧位片。重点观察膝关节构成骨骨质形态、结构、密度;关节面及关节面下骨质情况;关节间隙的改变;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态、密度等。所有X线平片均经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分别阅片确认。
结果
6例患者12个膝关节关节囊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密度增高,关节囊内血肿,关节周围软组织萎缩。膝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股骨髁间凹加深,骨性关节面凹凸不平,部分病例出现关节面下穿凿样骨质缺损,骨质增生、硬化。胫骨上端骨端增粗、骨干变细,骨性关节面下骨质囊变、骨质疏松。详见封三。
讨论1.发病原因及其临床特征 血友病是一组性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由女性遗传,而男性发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常引发过多出血。血友病性关节病的病理基础为血友病关节内出血,其发生率占70%~80%,血肿侵蚀关节构成骨、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致关节肿胀、结构损害,病变晚期常表现为关节强直。血友病性关节病出血常累及活动度大,活动频繁、承重关节、容易受伤的大关节,以下肢较多见,以膝关节受累最多[2],约占49.3%[3]。血友病除可引起关节病变外,还可引起骨骼的改变而称之为血友病性假骨肿瘤,其发生率为1%~2%[4]。
2.病理改变及X线表现由于发病时间不一致,关节出血次数、时间及程度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的存在,通常将关节内出血分为三期[5]:①关节出血期: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关节内出血,致关节腔压力增高,继而引起关节囊肿胀、关节滑膜增厚,但关节结构尚未受到明显破坏。X线的表现为关节肿胀、软组织密度增高,膝关节间隙增宽,但关节软骨、各关节构成骨骨质结构、形态及密度尚无明显破坏征象。②关节炎期:关节腔内反复出血且不能完全吸收,纤维素、血红蛋白分解产生含铁血黄素等物质,在其刺激下,引起关节囊、关节滑膜增生,关节内软骨受侵蚀、继而软骨吸收,最后关节间隙狭窄,同时关节软骨下骨质吸收、囊变、骨质疏松,关节面凹凸不平,局部可见缺损;关节囊肿大,密度增高,局部可有钙化影。③关节修复期:关节腔内积血逐渐吸收,炎症逐渐消退,关节囊、关节滑膜组织纤维化,骨端变形,骨端边缘可见骨赘增生,关节内常出现游离体,软组织钙化。关节变形、强直,肌肉废用性萎缩。
3.与其他关节病的鉴别诊断 ①退行性骨关节病:好发老年人,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变性和消失,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尤以承重关节和多活动的关节明显,X线表现常为关节各构成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周围韧带钙化等[6]。②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组织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好发成年女性,常侵犯多个关节,而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早期常表现为骨质疏松,然后出现关节面和边缘虫蚀状和蜂窝状骨质破坏,常导致关节变形,由于关节软骨的破坏,常使关节间隙变窄,常表现为纤维性和骨性强直[7]。
4.X线检查的局限性及MR检查的优势 膝关节部位表浅、结构复杂,常规X线检查仅能显示早期膝关节囊肿胀、密度增高以及骨关节改变,对于滑膜及软骨受累方面远不如MR, MR对骨髓水肿、滑膜增厚优势明显,多序列多参数扫描能对血肿期龄作鉴别,同时,关节的修复、血肿吸收或机化,MR均能够准确、清晰、客观反映[8],可见,MR检查是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亦可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总之,笔者认为X线检查简单、快捷、实用、方便,对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特征性改变能够清楚显示,可以做为首选检查,同时应该意识到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诊断需要以血友病作为基础,必须参考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在结合相关资料前提下,X线检查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高 红.血友病性膝关节炎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4):302303.
[2]姜丽慧,韩之波,孙朝侠,等.血友病性骨关节病的临床X线分析[J].天津医药,2002,30(6):363365.
[3]邱乾德.血友病性骨关节病X线诊断(附18例报告)[J].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661168.
[4]陈再智,赵年家,曾国斌.血友病性假骨肿瘤1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9):622.
[5]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48449.
[6]刘力华,黄明辉,邱 波,等.62例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病理分析[J].右江医学,2009,37(1):6162.
[7]林昭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J].广西医学,2000,22(6):1355.
[8]陈平有,陈学强,周选民,等.血友病性关节病的MRI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7,22(7):731733.
(收稿日期:2011-11-22 修回日期:2012-03-10)
(编辑:崔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