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进 案例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教学改进 案例

课堂教学改进 案例 篇1

我们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如今作为教师的我们面临的重要的一个课题。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因此,改变原有的单纯地接受试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自主即主动,要自主地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我们平时的教育方法还是停留在一味追求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和复制,而在课改理念中一再地要求我们自主的交互性活动中主动进行认知改组、综合、充实、完善,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情感、智慧、能力个性等素质以及团结友善、合作、人生价值和创造性等潜能的挖掘和发展。也就是说,新课改后的教学将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不是统一的信息存贮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的独特理解、感悟、体验和特定情境下的心里加工、构建知识意义和价值理念的过程。因此,例如教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文,上课后,我直接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题,猜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习作意图;其次启发学生速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精读,潜心于作品之中,品味与体会、理解与赏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父母

爱子女的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父母的用心良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懂得孝顺父母勿忘父母的恩情。

合作是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除自主学习外,还必须学会合作互助式学习。例如教学《七律-长征》一文,课前做好铺垫,指导学生回顾有关长征的历史和故事在班上交流合作了解这段历史。引导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基础上,自己试着寻找长征方面的信息。班上合作交流,探讨。

总之,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一

教学《七律-长征》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信息以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其中一位学生给大家讲了《粮食的故事》,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讨论:

师:“如果我们饿了好多天忽然发现了粮食,我们会怎么样呢?” 生:“赶快用粮食做饭吃!”

师:“那么, 《粮食的故事》主人公,为了粮食却失去了儿子,这不是有些离谱吗?”

生:“也不是,这得看是什么时候。”

生: “那得看是为了什么?”

生:“那不是长征时期吗?”

师:“为什么在长征时期为了粮食失去儿子是正常呢?”

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红军在长征的路上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是他们为了民族和国家怎样付出的?”

这是学生的思维进入到“红军长征的险阻经历”中了。于是,我安排学生讨论:⑴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⑵“红军不怕远征难” 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一起讨论,分析、整理,最后让学生口述、评议。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下,学生能积极参与互帮互助,但是教师自己的引导上还是有很多方法和技巧上有待探索和学习其他老师的好的经验。还需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来为今后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上铺垫。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二

卓玛曲措老师 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老师以 找,读,悟:当巴迪写下了童年时代的第一首小诗时,母亲的神态与语言。

师:同学们,才七八岁的巴迪就写下了他童年时代的第一首小诗时,母亲是怎样评价的,你又是如何体会的?

生:母亲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那请问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应该用那种很兴奋的语气来读,因为书中写到:“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

师:那请你就用这种语气再读读。(生读)

师:你刚刚读的可真好,那请问母亲为什么兴奋,难道巴迪写的诗真的像母亲说的“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生:不是。我觉得母亲主要想鼓励巴迪,让巴迪有信心一直写下去。

师:老师也赞同你的说法,请问这句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描写? 生:主要是抓住了神态和语言进行描写。

师:你们能再读读描写母亲神态与语言的句子吗?

(全班一起有感情的读)

老师在讲到父亲鞭策儿子的部分是以读,悟写父亲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

师:是啊,多可爱的小巴迪,得到母亲的赞赏与鼓励时,他既腼腆又得意洋洋,可是她得到了父亲的赞扬了吗?请细读,并好好体会课文。

(请生分角色读课文中描写父亲和母亲对话的段落)

师:读的真有感情,请问父亲见到巴迪的那首小诗时,是怎么评价的?又怎么做的?

生:父亲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并把诗扔回原处.” 师:那请问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他为什么不像母亲一样极力的赞

扬和鼓励巴迪。

生:我认为父亲主要是不想让巴迪太骄傲。

师:言之有理,请问当时巴迪理解父亲吗?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我”听完父亲的评价,“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从对作者的这些描写感到作者心情挺不好,肯定挺伤心,特别失落。

师:谁能读出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指名学生读)

师: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生:失落

生:伤心

生:难过

师: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再读读。(生读、齐读)

课堂教学改进 案例 篇2

案例描述:

牛津英语中有一篇课文"Planning for the Perfect Wedding",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策划婚礼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如Clothes、Flowers、Photographs等。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题是"Plan your own unusual wedding"。学生们在讨论时虽然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在他们对婚礼策划的陈述中梦想多于现实,突出了“unusual”,而忽略了“plan”,没有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有条理的陈述。

案例反思:

课堂上学生虽然学习到“Planing for the Perfect Wedding”的一个范例,但对于他们来说,课堂上获得的只是一种间接经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在感情问题上都还处于小心翼翼、非常敏感的年龄。结婚对于他们而言,还是一个太过于抽象的概念。所以对于“自己的婚礼策划”这个主题,他们在讨论和发言中表现出了些许羞涩以及更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脱离了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当然,课堂上面对某个话题时,学生会迸发出想象的光芒,产生奇思妙想,这也是我们开放性课堂所需要的。可是在开放的同时,需要有重心下移和对资源的回收。这个活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对课本资源的回收的关键就在于它没能调动学生已有的体验来对新知进行加工和利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原有的实际经验,恰当地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与真实生活体验相关的教学情境中,感官必然产生强烈的共鸣,不自觉地进入课堂。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原来积累的经验慢慢被释放出来,学生会不断调用这些被释放出来的经验,去和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深化自己的学习,逐步提高认知,合成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我认为,这篇课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真的学会如何策划一场婚礼,而是要学生获得间接经验,这个经验就是如何去策划一个比较正式的集体活动。我们可以换汤不换药,把情境转换一下,比如说让学生策划怎样接待一个国外来访的学生团。学校里每年都有学生和国外学生进行交流互访,在接待国外学生团时,学生们也要考虑到接待时穿的服装,选择适当的鲜花表示敬意,还要考虑请谁来拍照等。这些方面都与课本中提到的几个方面不谋而合,但又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这样,学生一定会觉得有讨论的必要,也会从具体而实际的内容出发展开讨论,为这个“真实”的活动献计献策。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已有的间接经验和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自己的讨论成果也将会成为非常有意义有用的内容,会体验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成就感。

教师需要重视将教材中的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需要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重视,以他们的年龄特征去考虑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把学习到的间接经验通过亲身体验加以内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导师点评:

“研究纸”教学案例及改进B 篇3

关键词:科学探究;研究纸;改进

一、“研究纸”教学案例简述

1.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2.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4.“研究纸”实际教学操作过程

(1)纸的常见用途和一般性质

在教学之前,首先提出两个问题:1.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它们都有什么用途?2.出示各种纸制品,提问:为什么要用纸来做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不同类型的纸来做这种物品?主要是运用了这种类型的纸的什么特性?

在提问之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纸的用途,说明它具有的性质。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由学生代表进行交流结果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当补充介绍。

(2)了解纸的相关历史

在教学之前,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吗?之后介绍书写材料的发展史,突出蔡伦造纸术的重要作用。回答时可由学生自主回答,也可进行指名回答。

(3)研究纸

在本环节中,先出示研究的三种纸:牛皮纸、餐巾纸、报纸,之后进行实验,A.结实程度实验。纸条对折后相互勾住,两个人拉一拉,有什么发现?B.用放大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纸的毛边。C.吸水性实验。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红色墨水,观察哪种纸上的颜色扩散得最快或最慢。最后汇报交流三种纸的结实程度、毛边情况、吸水性。

在实验过程中,由学生分组观察、研究,自己做记录。

(4)拓展延伸

提问:1.生活中,你认为这些场所用什么纸比较合适?为什么?2.开学时,新华书店把课本运到学校时,把新书打包起来用什么纸?3.一滴墨水不小心滴到桌子上,用什么纸迅速擦干墨水?4.中国画一般用什么纸?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回答,并结合研究结果说明原因。

二、对教学过程的改進

1.教学设计方面的改进

(1)教学环节上,将了解纸的发展史放在第一板块。以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以问题“你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吗?”让学生投入,接着课件呈现纸的发展史,让学生感受蔡伦造纸术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研究纸板块增加探究报纸的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实验时,让学生意识到同一种纸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也不同。

(3)多媒体的使用。精心设计课件,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用课件展示出来,使整堂课井然有序地进行。譬如说各类纸质物品的呈现,用课件展示省时、高效。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印象,节省了时间和空间,让后面的探究实验的时间更充分,学生自主活动也更多。

(4)实验探究过程中加强学生分工合作、展示、交流等能力。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协调合作、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分享、互助等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

2.实验方面的改进

(1)实验材料准备充分。课前将牛皮纸、餐巾纸、报纸剪成长度相同,宽度相同的纸条,同时准备好横向和纵向两种不同的报纸条,这样实验所用纸条的规格统一,使实验简洁、高效。

(2)实验探究的层次性。教材上安排的四个实验不成因果链接关系,而成并列关系,但这四个实验,有的运用感官研究,有的需要借助工具研究,根据研究时运用感官和工具分两个层次。先让学生充分运用感官研究出纸的一些性质,交流后学生发现还有一些性质需要借助工具研究,使探究活动得到深入。

(3)实验探究的条理性。每个小组的材料只有一份,运用感官研究纸,可以做到不破坏实验材料,但是到借助工具研究时就会破坏了,怎样的研究顺序合理呢?当把这个问题摆出时,学生很快找到研究的顺序,先做结实度实验,再用放大镜观察毛边情况,最后做吸水性实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在课堂点滴中渗透,让学生养成科学的习惯。

(4)实验探究的科学性。研究三种纸的吸水性实验时,提问:滴水时注意什么?调动学生的思维,找出在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对比,渗透差异法实验的基本要求。

3.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1)放大镜、滴管虽然用过,但是还有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或者有遗忘,在实验前注意复习指导,可以让学生演示。

(2)探究过程中还应关注每个小组的分工合作情况,完成实验的进度及实验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比较直白,注意引导用科学的语言描述。

(4)实验用的工具要按照实验进度逐步发放,用实验完毕的工具交换下一个实验所用的工具,有序地推进活动。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进案例 篇4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持续扩大、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作为民办应用型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们教学改革建设的工作重心和关注焦点。X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倾力探索一系列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1.案例内容简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当前国际工程教育领域先进研究成果——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之中,积极探索适应民办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电力工业的发展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与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新技术、新知识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得出一整套完整的实施方案。

案例为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多位一体的有机融合型课程体系,分别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采取“一主线,二并重,三结合”课程教学模式。

2.案例主要内容

2.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一是抓住“一条主线”。

教学内容以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两大常规模块为主线,即以掌握常用中规模逻辑部件的工作原理、外围特性以及应用为主要内容,注重学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学习和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团队,在教学前期按照“加强基础性、突出应用性”的教学内容改革思路重新整合理论教学体系,采用“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教学内容优化重组为多个完整的子项目,并制作了配套的教学课件。内容的编排上按照“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技能—服务后续专业课程”的层层诱导递进式顺序,在基础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有多个子项目,实现对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是实施“三结合”。

即课程理论教学与课程实验教学相结合、课程设计与数字电路的软件仿真相结合、工程训练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将实验室建设成集实验、实习、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及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实现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工程素质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是采用“二并重”。

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学生获得知识与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重。在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从电子行业的角度进行理论、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2.2改革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我们在理论学习之初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课题,这些设计课题包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子时钟、各大选秀节目中使用的评委表决器、儿童玩具里的模拟多音阶电子琴、十字路口的红黄绿交通灯、知识竞答赛中的选手抢答器、大街小巷里的流水广告灯、防盗门上的电子门铃……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定一个课题,带着设计任务进入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以洗衣机中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作为工程实例,将工程实例中的每个模块与课程学习中的实验实训内容建立联系,做到将“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以行业内实际工作流程为导向,将工作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校内职场环境。首先,分析工程实际应用中电机控制模块的功能,它包括电机的正反转控制、转动数字显示、置数控制、转速和定时控制;随后,我们逐个分析每部分的详细功能,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小任务,并与其它课题建立联系;接着,再将每个小任务对应的知识点罗列出来,搭建层次清晰的知识框架;最后,在进入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践教学体系以CDIO理念为指导,按照“打造校园职场环境”的教学改革思路,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部分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比例,创新性的提出“循环利用(以陈出新)式实践课堂”,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除完成实验、课程设计任务外,增加实物研究环节。将往年学生的设计成品作为教具,分发给本学生,根据实作的具体情况,学生研究其工作原理、有无故障、故障解决、改进措施等,“用学生作品教学生动手”,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3创新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环节中,我们首次将学生作为评价人,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具体分为三大块:课堂学习、课外实践、因学增减。其中,课堂学习分为课堂表现、习题测验和期末考试,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随堂练习、赛客平台学时测验、期末考试;课外实践分为专题大作业和实践小项目,包括设计构思—设计—制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表述能力;因学增减是指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有无特别之处,能力特别突出和落后的两极均有相应的评分增减,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勇于创新。

三大体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重组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评价机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应用效果

新的课程体系在X级、X级、X级本科生中逐步推广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递增。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1)促进了市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X年被评为校级、市级精品课程。近年来,优化了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教学,更新了理论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建立了考核体系,进一步推进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创新改革和发展,建设成效显著。

(2)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在本课题组织实施的3年时间里,大家分工协作,互教互学,研究改革措施,讨论教学方法,研究数字电子领域的新技术和现代教育教学新方法等,教研室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氛,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共同营造了一种相互支撑、和谐发展的团队精神。以深化改革课程体系和加强课程建设为契机,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一方面,提高了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将教学与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近三年来,课题负责人承担了省级教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专利3项,出版著作1本。

(3)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近3年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分布表,如图4所示,优秀、良好层次的成绩略有上升,不及格人数呈下降趋势。我们在14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查:1)你是否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到了知识?如图5所示。调查结果表明:107位学生中,其中105人满意,满意度为98.1%,2人不满意,不满意度为1.8%;2)你对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方法是否满意?如图6所示。调查结果表明:107位学生中,其中104人(97%)填写“是”,3人(3%)填写“否”。

(4)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课前透视 篇5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植物妈妈有办法》

梁庄九年制学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9.7 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利用网络、课件或挂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掌握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人创意增减: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趣味猜猜猜:(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我们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铺设感情基调

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答:我读的是“„„”,我好像看到了„„;闻到了„„;听到了„„;摸到了„„;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我在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借助电脑、音乐、板画事物展示及教师生动有感染力的描绘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通过摸一摸,吹一吹,听一听,在体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体验中有感情朗读,在感受中学会表达。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9.8 对话平台 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演读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讨论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甲、洼、豆、识、经。学生认读。

2、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3、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4、学生再练写。(写字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尝试之后,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增强写字效果。)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

如: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个人创意增减: 插入: 一.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2、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

(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3、小结:请大家想想,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指名口答,结合板书:风、动物、太阳)

4、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自由读第5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① 学生自读; ②讨论回答(方法很多,需要仔细观察)。二.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2、作业:① 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记录下来;② 练习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我发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课后我应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课堂教学改进 案例 篇6

项措施”促改进

教务处:密切联系师生 有效服务师生 本科教学“八项措施”促改进

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教务处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实际,针对目前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听取各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问题和分析原因,采取八项改进措施,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密切联系师生,有效服务师生。

注重教学为中心地位,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新学期伊始,校长钟毓宁等全体校领导和各学院分党委书记和院长、教务处处长等深入学生课堂授课、听讲,服务师生。本次活动校、院领导共听课20余次,从听课反馈情况来看,授课教师教学准备充分、认真组织教学、教学方法得当、教学内容熟练、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按时上课、认真听讲。但也存在一些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问题:

1、少数教学设施和环境存在隐患影响教学效果,如马路车辆噪音大、讲台挡住部分投影、个别教室供电有故障等,2、少数教师讲课声音较小,未带话筒,影响授课效果;

3、部分教师多媒体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与学生缺少互动;

4、部分学生空手进课堂、不做笔记、注意力不集中等。针对学校领导听课反映的问题,教务处及时对教学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清理、排查,并会同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改革考试管理,优化课程进度。针对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结束考试反映的两个主要问题:①部分课程结束考试进行的较晚,在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性环节进行期间安排考试,学生因复习影响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效果。②课程结束考试时间安排较晚,学生无法及时安排学习、生活(如提前买火车票等)。教务处本学期对考试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在教室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与各教学单位密切协调,将所有理论课的课程结束考试(共894门次)安排在第9周前调整妥当并公布严格要求教师按教学计划要求结束课程并在课程结束2周内安排课程结束考试,避免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环节学习安排。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学籍处理时间。学籍处理工作由于等补考成绩,学院对延长学籍的学生谈话、了解情况等因素,时间持续较长,影响延长学籍学生的正常选课及上课。根据教学单位和上课教师的建议,从本学期开始,各教学单位加快补考试卷的批改及和学生的谈话、了解情况等工作,教务处加快学籍处理工作进度,缩短处理时间,避免延长学籍的学生错过正常选课和上课,化解影响学生学业进度的不利因素。

改进教学任务安排,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学校教学资源紧缺,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安排对于教学管理都是一次考验。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每学期下达的教学计划都有部分教学班因学生选课人数少而取消。为使教学任务安排更合理,每学期学生选完课后都需对教学任务进行重新调整,尽最大可能使整个教学任务安排科学合理,减少周末和晚上上课,为教师和学生上课提供方便。特别是,今年新生招生计划大幅增加,让本已紧张的教学资源更加捉襟见肘,为保证2013级新生正常上课,教务处从暑假开始,即与各教学单位及时进行沟通,调整教师和教室资源确保新生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深入实验室一线,开展现场服务。针对基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开学初,教务处先后对学校5个教学单位的6个教学基础实验室和学生创新活动基地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服务,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探讨、交流,听取和收集问题、意见和建议共12条,对实验室提出的困难、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和解答,对于解决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的问题,认真梳理,后续将积极推进,现场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针对金工实习钳工实习虎钳不足和车工实习设备维修等问题,教务处及时与机械学院、资产处进行了协调,已解决了钳工实习虎钳不足的问题,制定了车工实习设备维修可行性方案,目前方案正在实施。

聆听基层意见,改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教务处组织召开实验室工作研讨会,各教学单位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代表和实践教学院长参加,主要围绕实验室条件建设、实验室教学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示范中心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献计献策,共提出问题、意见和建议共33条。如针对实验室人员不足的问题,材工学院采取聘用东风公司高素质人才,以“聘用制”的方式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中,既解决了实验室人员不足,又参与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了实验室队伍的整体指导水平,有力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校其他实验室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改进毕业设计管理方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针对毕业设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务处认真进行了分类整理,从表象和深层次问题,实事求是地查找和分析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初步提出了15条建议和改进措施,并请各学院进行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如针对毕业设计期间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面试、就业实习、课程补考、重修、考驾照等非常多,对毕业设计冲击较大,毕业设计有效时间不足,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等问题。大部分教学单位同意采取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加强考核和管理、严格时间进度等具体措施,同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求职与毕业设计的关系。

课堂教学改进 案例 篇7

数字电路教学中, 会设计一些电路让学生在面包板上完成, 学生理解电路原理往往不够透彻, 实验即使成功了, 也是按部就班接线接成功了, 实验一次没有成功的, 自己较难检查出来, 也不会用万用表一步步测量并分析。

一个电路, 原理教师似乎讲清楚了, 但是对于学生还是相当陌生的, 芯片相关的控制信号不能很好掌握。

如做图1 的电路实验过程中, 学生对抢答电路原理基本领会了, 实验的结果会不能一次完成。建议学生学会初步分析, 然后拿起万用表测量再进一步分析。电路中根据相应的输入信号, 我们是可以从电路分析出每个芯片每个引脚的电压值的。

比如该案例中, 最终的结果会反映在数码显示器显示是否正常方面。如果显示异常可能有3 种故障现象:没有任何显示;显示错乱;显示缺划。教师引领学生分别对学生的面包板进行测量分析讲解, 此时重要的环节是训练学生使用万用表一步步测试。

第一种故障现象重点考虑74LS48 的供电和控制信号, 显示器的供电。

第二种故障现象可以考虑设置断点排查, 在74LS04 的4 个输出端#2、#4、#6、#8 接出到面包板LED灯, 判断是不是74LS输出的BCD码错误, 从而将电路分割为两段, 分段进行故障的排查。

第三种情况现象从电路解读是74LS48 输出或显示器本身的问题。

类似电路这样排查故障的过程其实是高职教师需要重点传递给学生的, 他们以后的设备维护过程极其接近电路故障排查的过程。另外, 实验在进行中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深入思考的一些问题, 而不是布置泛泛而谈的实验报告。本案例中, 设计布置了如下问题:

实验中, 如果选手3 抢答后, 数码显示器会显示什么?之后选手4 再抢答, 又会显示什么?为什么?

如果选手4 先抢答, 选手3 再抢答, 显示的结果会怎样?

该电路显示器上面显示的数字一共可能有几种?为什么?

这些问题, 学生做实验成功后可以现场操作验证。问题可能不能够一下回答, 但是只要结果做成功, 根据结果进一步思考问题, 同样能够更深层次理解电路的原理、芯片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专业课程“车载无线通信设备CIR维护”的案例教学探讨

车载无线通信设备CIR维护课程是我校通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介绍CIR设备在铁路上司机的操作使用、设备组成、设备通信过程、设备检修项目及过程等内容。教材在最后部分有比较丰富的来自现场维护的实际案例, 为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设备的参数设置、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及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教材中有如下一个案例:

重复注册车次号

某日CIR检测工区接通知在出现动车组车次车站、调度无法联系。启动库检遥测设备正常, 联系网管智能网注册正常, 利用GSM-R手机采用功能号拨叫试验, 拨叫不通, 同时网络返回两个MSISDN号码, 其中一个是该动车组语音号码, 另一个是外局号码, 拨打该号码询问是外局某客专线动车组运行试验, 车次号与本局运行的动车组相同。

该故障现象是两车重复注册一个车次号, 目前GSM-R网络还未实现调度区段划分, 智能网无法区分, 造成呼叫不通。临时办法可采用机车功能号或MSISDN号码呼叫。

该案例中, 似乎故障内容和检修过程已经交代得算清楚了, 但是再细致分析过程中, 许多信息是描述不够严谨的。该案例在给学生讲解时, 作者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看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的提问问题如下:

第一个问题:车站值班员和调度初始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联系司机?

第二个问题:库检遥测是如何实现对CIR进行遥测的?结合本案例中的结果分析:只能依据什么信息对CIR进行遥测成功?

第三个问题:智能网注册的是什么信息?

第四个问题:什么是功能号?这里采用GSM-R手机进行功能号拨叫, 是什么功能号?

第五个问题:车次号的功能有哪些?实际运行过程中, 两辆列车车次号可以重复吗?

第六个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呼叫到司机?拨叫的规范格式分别是什么?

通过以上的6 个问题, 首先, 已经把教材前面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地串联起来了, 学生对这6 个问题能够正确回答, 那一定是前面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其次, 这6 个问题是由这个案例对细节交代得不够清晰而衍生出来的, 这个故障案例是铁路部门的真实案例, 原本记录下来是为了给员工自己总结维护经验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维修日志。由于细节交代的不够精准, 会让其他人看得有些莫名其妙。通过6 个问题的提出及讲解, 再现了当时真实的故障情境及有完整细节的维护过程。更重要的, 能够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态度, 学会写这种维修日志, 同时记录的维修日志描述要精确, 经得起推敲。

3 小结

通过两个案例的教学设计, 作者认为, 高职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应该更能够擅于从故障中提出问题, 学生以此更加深入领会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对电路、设备的检修思路, 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方法也理所当然是高职教学中采用的核心方法之一, 有关案例的题型也更应该出现在试卷中, 这样, 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摘要:高职学生与其他层次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很大不同, 高职学生更加注重技能的综合运用, 是一个化知识为实践的过程, 需要落地达到一定的具体化。因此, 教师在课程的讲授、实验操作等各环节也应当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学校。本文就作者开设的部分课程, 探讨围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最终目的而做的一些教学方面的侧重, 针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做的关于案例教学的一些改进或深入。

课堂教学改进 案例 篇8

【关键词】多媒体;逻辑学;教学方法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作为七大基础学科之一,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得到普遍开设。逻辑学是一门基础课, 同时又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课程, 它是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必要的逻辑学基础知识,为学生识别、分析、重构和评价日常语言中的论证提供理论和方法而设置的。但是由于课时和教材的哲学专业化程度的限制,教师只能有选择性地讲解其中的部分内容,势必影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并且该课程由于用形式语言而非自然语言表达,抽象程度高,其中包括符号化的形式推演,往往使学生感到难学、费解,教师感到难教。因此辑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一直备受高校逻辑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生动性在逻辑学课程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使该课程的教学定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符号化的形式推演与生活或社会实际案例相结合,是提高逻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1.逻辑学教学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逻辑学特别是现代逻辑给人们的一般印象是,抽象程度高、枯燥难懂,远离人们的日常思维实际。以形式化方法研究人类日常思維规律,固然有其抽象性的一面。然而,逻辑规律既然来源于人们的日常思维实际,它就必须能够回到日常思维中去指导人们的思维实际,否则,逻辑规律只不过是空中楼阁。逻辑学理论与人们的日常思维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教师注重收集生活中的案例这种方法,被国外非形式逻辑学者称为“实例的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的案例,教师通过分类、筛选、加工,形成逻辑学教学的案例库,以供教学时参考。该课程的教学定位若做到理论联系示例,符号化的形式推演与生活或社会实际案例相结合,极大地克服了以往学生认为难学、费解,教师难教的状况。强调以案例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其生动活泼的讲授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学生好学、老师好教,因此,受到了普遍欢迎。

逻辑学的生命力在于逻辑学的应用,在于能够提供分析和评价人们日常论证的原理和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通过反复应用逻辑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可以使逻辑知识转化为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最终内化化为较高的逻辑思维素质。而逻辑思维素质,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在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多媒体应用对促进逻辑学案例教学方法改进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性强,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水平的新型教学方法。多媒体自身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应用面广、信息量大、知识结构新、效率高等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存在巨大优势。在逻辑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针对逻辑学的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将案例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综合发挥和利用多媒体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和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一,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创设情境,增进逻辑案例教学的生动性。逻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以自然语言为表达工具,而是以一种高度抽象化的形式符号来表示命题和推理形式。但是,在讨论命题形式和推论形式时,如果不从自然语言逐渐向形式语言过渡,上来就构造规范、严谨的自然推理系统甚至是公理系统,实践证明,这是非哲学专业大学生难于接受的,甚至会造成这样的印象:逻辑学研究的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无多大关系的符号和符号的推演,逻辑学在现实中是无用的。总之,在讲授理论性非常强的逻辑学课程时,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而如果将多媒体应用进来,结合书本上的基本知识、案例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这将大大地促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观看案例,并进行思考和探索寻求答案,加深了对逻辑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促进其对实际社会问题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第二,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中的主导角色,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学习的材料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可以传达以往传统逻辑教学所没有的生动形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马上得到反馈信息,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

第三,多媒体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无论是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还是应用多媒体,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逻辑素质和能力,这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导向。过去单向的教学大多只是在讲解、介绍案例,学生很难把握案例的要旨,更谈不上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效果有限。而在应用多媒体后,案例结合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演示,一方面,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直接、生动的案例信息,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把握程度;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的观点讨论,可以训练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学会判断、推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更能使学生在交际、沟通、团队合作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有长足的提高和发展。

利用多媒体改进逻辑学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和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任何方法,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一定的弊端。例如,案例教学法在知识体系讲解上可能不是特别系统。所以,怎么运用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什么程度,教师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其他的教学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如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方面,讲授法等方法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教学方法具有连贯性,条理清楚,讲解连续。所以,在逻辑学的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也要取长补短。我们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它们互相结合,各取所长,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任务。 [科]

【参考文献】

[1]袁正校.逻辑学案例教学与《逻辑学基础教程》的特点[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2]张志超,汪安平.浅析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J].民营科技,2011.11

PDCA循环法改进质量典型案例 篇9

病案首页质量持续改进

康复医学科质量持续改进QC小组

2014

年10月

一、项目背景

跌倒坠床是康复医学科安全管理风险较高的事件,需要康复的患者,绝大多数是依据医生开具的二级护理,患者本身除了疾病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通过2014年11月2日康复医学科一起坠床事件发生,应急处置、报告、分析、处理、改进、效果评价,康复医学科更加高度重视跌倒坠床事件,采取更加严格和严密的防范措施。

患者李学东,男,47岁,诊断为脑梗死,右侧偏瘫。患者为二级护理患者,按分级护理制度,护士应该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由于此患者认知障碍,夜间较烦躁,睡眠障碍,2014年11月1日22:45分已遵医嘱给奥氮平1.25mg口服,但效果不明显,患者的情况由于患者的情况,值班护士已缩短对病人的巡视时间,增加夜间对患者的巡视次数,且为了更好的保护患者,已将床旁的床栏再次用大单左右加固。2014年11月2日01:00患者仍烦躁,躺在床上未入睡,2014年11月2日02:05当护士进入病房巡视病人时,病人由护栏与床尾的狭小空隙滑落在地,以右侧卧位躺于地面,立即检查病人并将病人抱上床,且通知值班医生,经医生对患者详细全身检查后,确定患者无外伤,骨折的情况,鉴于患者无明显意识改变及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遵医嘱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与陪护充分沟通,加强夜间对患者的照看,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防患者再次坠床。

二、召开科室安全小组紧急会议

科室安全管理小组,组长丁桃,副组长张德琳,成员石胜柳、杨妍、梁梅娟。召开安全管理会,对此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积极处理善后,并且制定改进措施,加强科室医、护、患沟通,对跌倒坠床风险较高的患者制定更加严密的防范措施和手段。

三、原因分析

四、质量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质量分析

1、科室质量安全小组召开医、技、护全体会议,汇报调查结果,提出问题及整改措施。

患者由脑梗死影响了认知能力,家属长时间不来病房看望患者,只有陪护,二级护理,跌倒/坠床评分18分,夜间对跌倒/坠床风险较高的患者,值班护士已缩短对病人的巡视时间,增加夜间对患者的巡视次数,但是防范措施不够仔细严格,对有认知障碍并且夜间较烦躁的患者适当用约束带给予约束,以更好的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

2、医生护士分别就如何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展开讨论,并对整改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整改措施

1、在积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要分阶段告知患者及家属安全注意事项。

2、要和家属密切沟通共同完成患者的安全保护。

3、医务人员要更加仔细严格地做好防范措施,对有认知障碍并且夜间较烦躁的患者适当用约束带给予约束,以更好的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

4、事件发生后,积极处理及时汇报。

5、根据科室规定,按不良事件分级给予经济处罚。

6、医技护患加强沟通,根据病人的病情、功能障碍情况及时调整防护措施。

五、成效分析

制定整改措施以来,半月内科室跌倒坠床高危病人共6人,住院期间未发生一起跌倒及坠床事件。

六、下一步措施

1、定期进行高危病人相关措施的培训,尤其对新进人员及实习生。

2、定期召开病人家属座谈会,加强医患沟通。

3、建立长效机制,对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分项进行持续改进。

康复医学科

上一篇:卫生系统庆祝三八妇女节演讲稿下一篇:如何备战2014陕西公务员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