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技术记录管理制度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量和技术记录管理制度(精选7篇)

质量和技术记录管理制度 篇1

一.目的: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达到复现校准唯测过程,对记录进行控制。

二.适用范围:实验室所涉及到的所有记录,包括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存档、借阅、维护、清理等环节。

三.职责:实验室各工作人员应及时完整的填写记录表,并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保管。保证实验室记录的准确、完整。

3.1质量负责人负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记录的保存,批准质量记录格式;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记录格式的批准;

3.3质量部负责质量记录的控制,技术记录格式的备案,样机试验、定型鉴定及检验记录及报告副本的管理;

3.4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记录和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

3.5实验室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管理;

质量和技术记录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军工企业,质量记录,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记录控制

一、引 言

质量记录是指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证据的文件,是指企业已经进行过的质量活动所留下的记录。质量记录的作用是提供验证的证据,对其进行分析可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依据。军工企业是国防装备建设的主力军,质量记录工作在军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报表、资料和文件承载的有关质量活动有意义的数据,是质量保证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的体现。

质量记录在国军标《装备质量监督通用要求》、《装备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要求》、《外购器材质量监督要求》中都数次提及,可见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从质量记录信息载体中可以摸索出定性化的一般规律,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同时,从中也可找出定量化的规律,上升为理论来指导生产实践,充分挖掘记录———信息资源蕴藏的潜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

二、质量记录的重要作用

质量记录,如军工产品的交接记录、器材供应记录、维修记录、故障统计、试验测试报告、现场处理记录、部队使用的情况反馈等,反映军工产品质量状态的变化,表征军工产品的使用、维修、保管、报废等情况之间现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了解军工产品质量状况、改进和提高军工产品质量、科学管理军工产品、提高军工产品使用效能和降低军工产品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依据。质量记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流程标识

企业组织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的匹配,充分挖掘原材料的潜在价值,从而使原材料在转换的同时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GJB9001B - 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将记录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之一,并对记录控制做出了明确规定: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便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存储、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理所需的控制。因此,对原材料流程采取适宜的标识十分重要。一般的做法是从原材料到驻厂军事代表的质量监督过程中会接触大量的质量记录,如: 器材供应记录、原始检验记录、产品形成验收记录、维修记录、现场处理记录等。

2. 作业行为追溯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记所做”,对于企业来说应该转变传统的作业观念,做到“做必记”,即所有的作业行为都应留有相应的记录,这样就能确保所有作业行为是可追溯的,便于确定责任以及收集有关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寻找出改进的落脚点,确保作业行为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3. 责任管理定位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其管理行为都应留有相应的记录,以确保在质量管理中落到实处、明确责任。质量记录可作为生产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并逐渐提升为理论知识,以便充实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更好地规范作业行为; 另一方面质量记录也为组织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管理性指令、工艺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等都应以质量记录的方式予以跟踪,定期对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便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高管理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确保组织管理水平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良好态势。

三、质量记录的管理

质量记录是用以证明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也是获得必要的产品质量及对质量体系各要素进行有效实施的客观证据。军工企业按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要求描述的质量体系,都已制定质量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存储、保管处理程序,并贯彻执行。具体到在质量记录管理和控制方面,笔者以为,军工企业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 制定规章制度

为保证军工产品质量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就需要制定质量记录的标准和规范,以及质量记录组织的管理章程和有关的工作细则等,使质量记录的工作制度化。

2. 加强基础建设

为适应军工产品质量记录工作的需要,有必要配置软件和硬件、技术设备,制定规范化的质量记录报告和代码系统,编制配套的计算机数据库和分析软件,开展质量记录分析、处理和应用等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工作。

3. 进行统一标准

为了便于归档和检索,质量记录应统一标准,具备唯一性标识。各级质量记录组织和质量记录都应进行质量记录标准要求,明确质量记录收集的内容和工作重点,以便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质量记录工作的实际效益。

4. 实施闭环管理

对质量记录实施闭环管理是开展军工质量记录工作的基本原则。质量记录的闭环管理有两层含义: 一是质量记录流程要闭环; 二是质量记录系统要与有关的过程系统相结合,不断地利用质量记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闭环管理。为此,要依据对质量记录的需求,对质量记录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对记录的应用效果进行不间断地跟踪。需要强调的是,建立自上而下的质量记录中心是实施质量记录闭环管理的必要手段。

5. 开展人员培训

质量记录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搞好质量记录工作的关键。要有计划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以建立起一支从事军工产品质量记录工作的队伍。对质量记录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以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整体性。

四、军工企业质量记录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整体性

在部分企业的质量记录工作中,机关和基层缺乏整体性,决策和执行缺乏一致性。有的企业领导有要求,质量体系有规定,但下面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有偏差,意识欠缺; 或者有的企业领导认为质量记录是质量保证部门的事,从而关注度下降,并过多依赖各层次的质量检验人员。质量记录的方式和方法、质量记录的详尽程度、质量记录的各层次管理上与规定和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出现产品检验和验收过程中质量记录不规范、对一线工人的实际工作过程尤其是重要过程的记录缺失或记录不完整、过程结束后缺乏对记录的有效整理和监督。

2. 与工作实际不符

对于具体实际操作工作,质量记录没有达到完全符合,出现填写不及时,同步性差,先工作后补记录; 填写不完整,存在缺漏项,如产品参数、项目不全; 填写随意,人员替签、代签时有发生; 在各种记录的设计格式上缺乏准确性,一些数值类项目如质量、体积等按符合性项目处理,没有给出实际数据体现。以上行为和做法使得在具体操作时,工作过程和程序的可追溯性和时效性差,在后续的统计分析质量记录工作中,会处于被动的局面。

3. 综合分析后续乏力

质量记录对于管理体系的日常维护和产品质量持续改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质量记录是质量检验工作的逗号,也是数据综合分析的起始号,有些企业对质量记录只是简单的统计,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分析; 或者只进行简单的存档,束之高阁,这在程序上虽然没有违背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但与企业质量战略发展情况确不相适应,致使质量记录流于形式,起不到应用的作用,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五、军事代表对质量记录的控制

1. 系统完善质量记录制度

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出发,系统性要求和整体性规范都是完善和改进的必然要求,具体对于质量记录通过完整和科学制定协调一致的质量体系文件来保障,使其完整、清晰、标准、规范,具有可追溯性。对于监督在方式上分为自我监督、主管部门的监督和使用部门的监督三种,实施闭环管理。所以,企业领导质量意识强、加强自我监督,支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明确质量记录的要求,对质量记录的检查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基层执行者严格执行,并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使质量记录发挥其应有尽有的作用。

2. 确保与实际状态符合

军工产品质量是设计决定、通过生产来保证的。质量记录作为现场管理的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用一致性来保证与生产过程的真实,对于消除产生不合格产品,保证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并形成一个能稳定生产的制造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对生产现场质量进行监督,二是及时发现和把握质量波动规律,三是强化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虽然影响军工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但问题追到最后,质量是由人创造的,因此,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到成品、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应有真实的记录,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面监控,促使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

3. 注重质量记录工作的时效性

在处理产品质量问题过程中,为实现“三不放过( 原因找不出不放过、责任查不清不放过、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的要求,我们在原因分析时对质量记录进行追溯是基本的方法。质量记录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有的质量记录一经产生,就需及时传输到有关部门,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质量记录工作是一项具用有很强时效性的工作。例如: 某型军工产品的铆装工作中,对于军检中发现的铆钉排列间距不足的故障,可能是工人操作时定位存在人为偏差,有可能是工装的系统误差,在不同情况下,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也相应不同,这些分析判断都需要我们在质量记录中寻求答案。

4. 综合提高军工产品质量

在军工产品整个寿命的各阶段,对质量记录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准确掌握产品的可靠性状况和故障规律,了解军工产品在研制、生产、使用、维护等阶段存在的问题,发现质量缺陷,找出原因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以防止故障的重复发生,提高军工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对质量记录的统计分析还可以是纵向的,如不合格品率较高的零件在上一批加工的质量水平,采用工艺改进后,这一批的改进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等。例如: 对某型军工产品的铆装质量分析中,抽取同种产品进行铆装故障的全面统计和综合分析,发现表面阶差占41% 、铆钉磕伤占37% 、铆钉成形不好占13% 、其他占9% ,于是我们向生产单位提出严格禁止部件强暴铆接,规范铆接程序,按标准去毛刺来加强质量控制; 并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得到生产单位高度重视并予以采纳,故障率下降,取得明显的成效。

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开发和应用

自从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以来,“计算机”作为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与应用。虽然我国计算机发展较晚,但是全国拥有计算机的数量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且在计算机质量管理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开发与应用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更是极大提高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1.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开发的必要性

质量管理一直都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因为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首先要保证质量管理的严格要求与合格规范。以往的企业着眼于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从而进行质量管理,但是随着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动,这样不具备预测性与适应性的质量管理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统计分析作为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还是具备有效性与实用性的。但是一旦遇到企业规模大,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生产指标多的情况,传统的人工统计方法就不再适用,不仅是因为人工统计冗长繁琐且效率低下,统计的质量也有待考究。这时就需要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的支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工处理质量数据资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并且还能充分发挥质量数据资料的作用,使之更好地为生产控制服务,从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品质。但是,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的开发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有些公司通过人工对质量数据进行审核判断,再将合格的质量数据录入计算机,最后打印出用户需要的质量证明书这一传统的出具质量证明书的方法,人工录入数据工作量大、速度慢、效率低、容易出错,对用户有特殊要求的就很难满足,不利于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更不能起到预警的作用。因此,仍然不能很好地发挥计算机的功能。且最近一些年间,也有不少企业试图在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开发领域能够有所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上的应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实践,但所开发软件的功能却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有些企业不能做到全局分析,仅仅对部分产品进行质量分析,从而出现局部掩盖整体的现象,造成决策失误;也有一些企业仅将计算机用于产品质量统计,而未作进一步的数理统计,这对于质量管理业就没有什么重要意思可言了。针对企业中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开发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已成为我们在深化全面质量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計算机质量管理技术的应用

2.1计算机网络质量管理

计算机网络质量管理是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使用通信线路与通信设备的互联效果,再结合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将不同位置、地域以及相对独立的计算机联系起来,构建资源共享的良性模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传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计算机网络质量管理是保证信息有效实现其实用性的重要保障,因为网络管理的质量直接与网络的运行效率挂钩,进而影响质量管理技术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能对网络的故障做出及时的报告和处理,帮助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协调、保持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等。企业中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同样离不开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因而与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联系紧密。且随着用户需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逐渐提高,当遇到网络质量管理方面问题,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软件产品,而是一个解决方案。所以新一代网络管理软件对应用性和管理性的需求也就必然更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2.2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功能的多样性也逐渐被开发应用。现代的计算机已经不仅仅是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了,在制造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等项技术早已陆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计算机发展早期,由于语言障碍与应用软件不足等障碍,造成我国应用计算机遭遇瓶颈。计算机操作人员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有一定的恐惧心理,这对于计算机软件功能的发挥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首先应当帮助操作人员克服这一心理,可以从培训入手,强化实际操作,在实践中逐步消除恐惧。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面对一系列计算机方面的疑难问题,这就可以迫使操作人员接触问题,进而通过研究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培训与摸索,操作人员就会在过程中学会在自己管理范围内录入、修改、统计、查阅、维护各种数据和打印报表等操作,并且要求要自己录入数据、操作系统,不应给他们配备录入员,以从根本上帮助他们客服恐惧。在企业的系统结构方面,领导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结构规划,再在这个规划指导下自下而上地编制各具体程序。边编程边动作就能边见成效。这不但能马上部分提高管理效率,还能以看得见的效果提高管理人员对电脑管理的兴趣和信心,鼓舞士气,促进以后的过程更顺利进展。

2.3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用于GSP

GSP即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在医药企业经营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在商品质量信息管理方面,可以在商品字典的基础上,结合动态的商品信息资料,建立药品质量档案,这样能够将药品进行分门别类,在取用与存储时提高效率,建档要按照一定的指标,例如品名、质量标准、包装情况以及用户使用回馈。再利用系统的信息资料,定期汇总和上报医药商品质量信息,进而建立质量跟踪登记和质量信息的登记,可以进行随时的查询统计等操作。

3.计算机质量管理系统概述

计算机质量管理系统包括数据输入、数据查询和打印三个模块。其中数据查询模块包括按时间段、按项目、按批号、质量统计等子模块。打印模块中的质量证明书子模块包括打印普通质量证明书、特殊质量证明书等子模块;质量情况子模块包括质量报表、产品质量等。随着数据处理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管理工作的引进,要求人们理解和使用代码的趋势也随之增加,代码是人和机器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流信息的工具,是整个系统的动脉。代码设计是否合理与系统的好坏有很大联系。同时在输入设计方面,应该严格遵循的原则包括保证输入数据的精度,因为质量管理的范围不断变广,要求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提高,才能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功能,扩大信息范围,加强在生产上的反馈作用。在产品质量数据输入上,可以通过产品质量数据子模块,可以对产品的正、次品,产量、产值进行输入,在输入的过程计算并统计其相应质量数据,追加到上月及上年中并进行累积汇总,得到内外部上报的各种报表的基础数据。最后通过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对不同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查找问题,针对不同的质量情况得到不同的处理结果,将质量问题提前进行预防,提高了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4.结语

在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计算机质量管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了企业处理质量数据的能力,并且通过数据分析,进而预测质量数据的发展趋势,达到快速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浩.浅议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经营管理,2010.

[2]王鹏.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历史与发展趋势研究,学园,2013.

质量和技术记录管理制度 篇4

第一条

为提升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创建安全作业环境,特制定集团公司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实施细则)

第二条

集团公司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是针对珲春井田现阶段开采实际,在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基础上,深入细化提高后产生的实用办法。

第三条

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采煤工作面安全工程质量得分在95分以上(含95分),优良品率100%,工作面内无重伤及以上事故。

二级:采煤工作面安全工程质量得分在85分以上,优良品率80%(含85分,含80%),工作面内无重伤及以上事故。

三级:采煤工作面安全工程质量得分在80分以上,优良品率50%以上(含80分,含50%),无不合格品。

采煤工作面安全工程质量得分一级的95分以上、二级的85分以上、三级的80分以上系指矿井内采煤工作面的平均得分,即按第五条规定的计算公式所得。若矿井只有一个采煤工作面时,该采煤工作面的得分即为矿井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得分。

关于“优良品率”系指全年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一级,一年中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到100%。二级,一年中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到80%(含80%)以上,无不合格品。三级,一年中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到50%(含50%)以上,无 不合格品。

第四条

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采煤工作面回收率达到规定要求。

① 系指采煤工作面不得随意丢煤柱,留顶煤和煤底及超过规定的浮煤量。采煤工作面回收率达到规定,即薄煤层≥97%、中厚煤层≥95%、厚煤层≥93%。

② 矿每月对各采煤工作面回收率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汇总报矿安监部门。

③ 必须丢煤柱,留顶煤或煤底回采的要有经过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审批的专项措施。

2、考核期内采煤工作面无直接责任的死亡事故。① 是指违反“三大规程”所造成的死亡事故。

② 矿安监部门每月对各队组的伤亡事故情况上报安全监管部。

3、检查资料齐全。

(1)有每月检查记录。指矿每月对采煤队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有资料记录。

(2)资料保持原始性、真实性,不得有虚假。

⑶“资料齐全”主要指下述6项记录资料,缺少则不予定级。

① 工作面支护质量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分析报表,查《顶板监测分析日报资料记录》;

② 工程质量自检原始资料,即矿每月对采煤队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的记录资料。③ 班评估记录资料,查《采煤班评估资料记录》;

④ 月地质预报;

⑤ 作业规程及其复审、贯彻资料,查《作业规程管理资料记录》、作业规程考试档案、作业规程及其措施档案;

⑥ 《支护器材检测合格资料记录》。

第五条

矿井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得分,按下列公式计算:

1、月度矿井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得分=各采煤工作面得分之和÷采煤工作面个数。

式中分母项“采煤工作面个数”应为矿井本月在籍工作面个数,即要求本月在籍采煤工作面全部参加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不留安全死角。漏检工作面视为不得分,分母中不能减去未查的工作面个数,本月在籍采煤工作面个数不变。

2、矿井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得分=内各月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得分之和÷12(个月)。

3、采煤工作面每死亡1人,矿井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降一级扣5分,最高得分不得超过下一级的最高分,按降级后得分输入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总分。

采煤工作面每死亡1人,发生事故的当月及年终考核时,要降一级,扣5分。

第六条

采煤工作面安全工程质量标准及计分办法:

1、采煤十大项,满分100分,有的小项中存在分项,缺项的按检查项目平均分计取。① 在缺项时,把缺项的分值分配到其他检查项目中,总分值不变,满分仍为100分;

② 缺项分按下列计算式分配到其余检查项目中:

本大项折合分数=本大项检查实得分数×本大项标准分数÷(本大项标准分数一缺项分数)

2、采煤工作面安全工程质量分三个等级:

优良品:十大项中前五项最低得分不低于本项总分的90%(含90%),后五项最低得分不低于本项总分的80%(含80%);

合格品:十大项中前五项最低得分在本项总分的70~90%(不含70%),后五项最低得分不低于本项总分的60%(不含60%);

不合格品:十大项中前五项最低得分在本项总分的70%及以下,后五项最低得分在本项总分的60%及以下。

仅因后五项中出现不合格时,且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允许现场整改,检查负责人认为合格后,可按合格品计。

3、采煤工作面出现重伤事故,当月不得评定优良品。最高得分不得超过下一级的最高分。以安全监管部工伤票统计为准,只扣当月(当月没有报上来可算到下月扣分),不再扣分。

第七条

集团公司现阶段全部采用综采工艺回采,采煤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按《综采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执行。

附一:《综采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定检查表》《综采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实施细则》

一、质量管理工作(10分)

1、第1项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检测,有健全的分析和处理责任制,有记录资料”。主要包括:

(1)开展顶板动态检测,工作面设5条线,对顶板压力、顶底板移近量等进行检测;有特殊情况时,可由矿自行制定监测线密度。

该分项0.5分,现场检查,扣分点为:

① 没有安装顶板动态检测仪器,该小项不得分; ② 缺一条观测线扣0.1分;

③ 观测线检测仪器损坏或是缺压力表、压力表失灵时,该观测线不合格,扣0.1分。

工作面顶板动态实行智能化自动监测的,系统稳定得满分。(2)有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责任制度。有现场监测原始记录、顶板动态曲线,支架工作状况图和顶板分析预测资料,有重大问题处理记录台帐,并有矿各级领导的签字意见。

该分项2分,查《顶板监测分析日报资料记录》: ① 有顶板管理机构,及时调整上墙,得0.1分;

② 有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责任制,得0.1分; ③ 缺一份“工作面顶板动态日报表”扣0.1分(“工作面顶板动态日报表”签名不全按缺份算);

④ 缺一份顶板重大问题专题报告,扣0.1分;

(3)支护质量主要是新移支架是否进行初撑力监测和支架工作 性能是否稳定完好。

该分项0.5分,查“工作面顶板动态日报表”:工作面支架工作性能有一处不稳定或不完好扣0.1分。

以上各分项分,扣完为止。

2、第2项“有工作面工程质量、顶板管理、规程兑现及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评估”,班评估主要内容为:

(i)区队领导带班指挥生产记录。

(2)新设支护初撑力检查情况。

(3)液压系统运转、漏液情况及乳化液配比记录。

(4)按作业规程和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执行情况,制止“三违”作业情况。

(5)检查出的安全隐患以及对安全隐患的处理和交接情况。

(6)顶板事故及顶板事故分析处理报告。

查《采煤班评估资料记录》。该小项1分,按以下分项扣分: ① 班评估工作要班班评估,班班填写,不可空项,带班队长签认,行政区队长签字认可,该项0.8分。缺一个班评估或是班评估填写不合格(内容空项、问题不落实、签字不规范等)扣0.1分,扣完为止;

② 原始记录按月装订成册,记录管理认真、清晰,得0.1分; 各单位应根据情况增加必要内容。

3、第3项“每月至少有一次地质预报,并有材料向有关部门报告。” 地质预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矿井进行作业规程复查时,要以地质预测预报为依据。该小项1分,按以下分项检查扣分:

⑴ 对工作面推进前方地质情况提供预测报告,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并向综采队报送材料。该分项0.4分,缺一份扣0.1分,扣完为止。

⑵ 地质预报要分工作面进行。该分项0.2分,不分面进行不得分。

⑶ 地质预报内容规范、准确。该分项0.4分,地质预报出现内容不完整、预报不准确、签字不规范时,一处扣0.1分,扣完为止。

4、第4项 有合格的作业规程和管理制度(该小项4分)。“(1)作业规程能贯彻有关技术政策和先进技术,切合实际,指导现场工作”。该分项1分,按以下内容检查。

① 符合上级有关管理规定,技术设计和安全措施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不缺项。共0.4分。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全面检查,差一处扣0.2分,扣完为止。

② 符合实际,能够指导现场施工。各项规定不低于《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的要求。共0.6分。对照《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检查,一处不合格,扣0.2分,扣完为止。

“(2)有健全的编制、审批、贯彻管理制度,有矿总工程师组织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的复查意见”。该分项1.5分,按以下内容检查。

① 审批程序合理。共0.5分。签字不规范、时间不合理、意见不明确等,一处扣0.1分,扣完为止。② 矿每月对现有的作业规程进行一次复查,由矿总工程师主持,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人员参加。共0.5分。缺复查记录、复查记录签字不正确、时间不合理、意见不明确等,一处扣0.1分,扣完为止。

③ 审批权限正确,并按规定上报备案。共0.5分。应报上级部门审批、备案的不上报审批、备案,该项不得分。

“(3)支护设计根据矿压观测、地质资料、顶板控制专家系统进行科学计算,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的选择有科学依据”。该分项1分,按以下内容检查。

① 工作面支护设计依据充分,支护方式选择合理,支护强度计算正确。共0.5分。一处错误扣0.1分,扣完为止。

② 工作面支架选型安全,支护质量设计符合行业标准。共0.5分。一处错误扣0.1分,扣完为止。

“(4)工作面有初次放顶、收尾及过地质构造带专项措施,有切眼安装和撤面的顶板管理专项措施”。过地质构造带专项措施必须有震动炮措施、掩护支架措施、控制牵引速度措施以及防止机组割顶梁啃溜槽措施。该分项0.5分。缺少上述专项措施该项不得分。

5、第5项“所有支护器材”主要指液压支架和各种类型的单体支柱、金属钢梁、十字顶梁(包括一字梁和十字梁等)以及工作面和顺槽安全检测仪器、仪表,并有相应检测合格记录的基础台帐。本小项1分,检查《支护器材检测合格资料记录》。

⑴ 有工作面支护用品、器材登记表,无扣0.1分。⑵ 支护器材检测合格证照资料,该分项0.9分。以下每个分项0.3分,缺少一份资料扣0.1分,扣完为止。

① 工作面所有类型的支护用品合格证照齐全;

② 检测仪器仪表(顶板动态监测仪、压力表、两顺顶板观测离层仪等)合格证照齐全;

③ 检修后的支柱进行压力试验合格资料。

二、顶板管理(10分)

1、第1项包括“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m/m”,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挡煤板处相对采高的移近量,如采高2m的工作面,支架放顶处的高度(行业标准)应为≥1.8m,煤壁按实际采高计算,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挡煤板处的高度≥1.9 m为合格。

“工作面范围内”检查工作面运输机中部槽(含短槽)对应范围,有端头过渡支架的,检查中部支架工作范围。

2、第2项“综采工作面支架前梁接顶严实”指,全部支架(含端头支架、端头过渡支架)接顶严密,不出现局部接顶现象。

① 没有出现局部接顶现象,但实测前梁千斤顶(整体顶梁的测前立柱)压力低于规定值的80%,也判定支护效果不“严实”。

② 工作面范围内,任何1处出现台阶下沉,该项不得分。

3、第3项“机道梁端至煤壁顶板冒落高度不大于300 mm”。机道顶板冒落是工作面支护薄弱和不及时支护造成的,是顶板管理不好的表现。要按本规定严格检查。

4、第4项“不准随意留煤顶开采,必须留煤顶,托夹矸开采时,必须有专项批准的措施”。工作面托顶煤开采对安全和资源回收不利,一是人为造成复合顶板;二是造成资源损失,降低回收率;三是顶煤在采空区冒落不利于防灭火。若工作面有留顶煤开采时,必须认真检查是否有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的专项措施,没有的为不合格。

三、工作面支护(15分)

1、液压支架主要检查“两直两平初撑力”。即支架前探梁(无前探梁的为前梁)排成一条直线,立柱排成一条直线;全工作面顶梁支设成平面,支架与支架之间中心线平行;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的80%(立柱和平衡千斤顶有表显示)。

端头支架、端头过渡支架不与中部支架同时检查立柱直线性,但同一架种的立柱必须摆成直线,不同架种的前梁应摆成直线。

2、“液压支架”支护的“初撑力”,当采煤工作面使用装有初撑力保证阀的液压支架时,可以不装检测压力表,但必须留有压力表插口,以便检测初撑力保证阀是否正常工作。

3、因工作面顶板破碎,采取前探梁抵到煤壁措施的,可以不检查支架前探梁(无前探梁的为前梁)直线性。

4、断层、褶曲处可检查支护安全可靠性,不上尺上线检查。

四、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架(10分)

1、综采工作面要使用端头支架。暂未使用端头支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的其他类型的端头支护形式。

2、正确使用“成对长钢梁”的要点是:

(1)长钢梁要两两一对,成对使用,交错迈步前移。

(2)成对长钢梁要对齐机头均匀布置。

(3)钢梁要有一定长度,保证在成对长钢梁抬棚下完成机头移动。“抬棚”是指跨机头的长钢梁的两端,即煤壁侧和采空区侧都有支柱抬住的钢梁,两侧都不得有杂物。

(4)机头移完,梁下要及时补齐支柱。一梁不少于3柱。移机头时不少于2柱,保持0.7m宽人行道。

3、第3项中“上、下顺槽自工作面煤壁超前30m范围内支架完整无缺,高度不低于1.8m,有0.7m宽人行道”,0.7米宽人行道内不应有管线影响。

4、工作面上(下)端头是指,从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上(下)过渡槽开始到顺槽巷道上(下)帮的范围。工作面设有端头过渡支架的,从中部支架与上(下)端头过渡支架分界线开始到顺槽巷道上(下)巷帮的范围。工作面上(下)端头行人的高度、宽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5、工作面上、下顺由煤壁(使用端头支架的由端头支架前梁开始)向外30米超前支护内,检查工作面安全出口。

五、回柱放顶(10分)

1、第2项采空区冒落高度,要求达到1.5倍采高。在工作面内观察采空区冒落岩石超过采高并接顶,既可视为采空区冒落合格。当采空区出现局部悬顶和冒落不充分时,支架受力不超过其额定工作阻力,其他符合作业规程要求的可视为合格。

2、第3项“放顶线支柱(戗柱、戗棚)与作业规程相符”中,要求梁下的基本柱不缺,采空区矸石不能窜人放顶排支柱,不埋柱和矸石不碰撞单体柱的活柱镀层面。一处没做到的扣1分,扣完为止。

六、煤壁机道(10分)

1、第1项“煤壁、输送机平直”可以拉线检查,检查方法同“

三、工作面支护”中第2项支架的直线性结合起来一并进行。

因运输机不平直,发生机组掰滑靴、行走齿轮打牙、损坏溜槽及行走齿排等中断生产事故时,一次扣1分,全月考核,扣完为止。

2、对“伞檐”要全面检查,一处不合格扣1分,扣完为止。

3、第3项中“要及时移架,探梁护顶不得滞后落煤10m”,在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时,一般为停机状态,顶梁要及时跟上(距机组前滚筒3米)。

4、第4项,因工作面顶板破碎,采取前探梁抵到煤壁措施的,可以不检查支架前探梁(无前探梁的为前梁)直线性。但机组运行时,必须距机组前滚筒3米按顺序收回。支架前梁被机组刮出伤痕,伤痕深度超过2㎜算一处,一处扣1分,并月月扣。

七、两巷与文明生产(10分)

1、“文明生产”包含工作面的文明生产,目标是物品整齐划

一、设备物见本色、环境卫生清洁。因为工作面“文明生产”反映了人与作业环境的和谐关系,是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组成部分。而且项目多,精细化标准不断提高,利于安全生产,具有可操作性。

2、第1项“巷道净高不低于1.8米,宽度不小于设计±100㎜”,要保持巷道畅通,人行道无杂物和浮渣,有浮渣的要清理干净。巷道检查范围是由门子口到超前支护,工作面回撤前检查到现场所涉及物料的堆放处。

3、第3项“文明生产”(含工作面)检查出的问题,能做到现场处理,达到要求的可视为合格。“四图”是指工作面设备布置及两巷支护示意图、生产系统(通风、机电、运输、注浆排水及安全监控等)图、正规作业循环图和避灾路线图。

4、巷道无积水标准为长1m,深0.1m。巷道散放的物料必须归堆,码放整齐,上散料标志牌。凡是浮货、散料、悬挂物品、矿泉水瓶、纸屑、塑料袋、电钳工作业残留物,等等,归堆不整齐或者整齐没有挂牌的,均属于杂物,液压支架控制阀组及管线物见本色,控制阀组后,严禁有浮货。

5、第4项“管线吊挂整齐,行人侧宽度不小于0.7 m”,要求是: ① 巷道内行人通道全长达到宽度不小于0.7米,底板平整; ② 人行侧有管线时,管线不能影响0.7米宽度和人行道畅通。③ 液压支架管线吊挂整齐,严禁落地放置。

八、假顶和煤炭回收(5分)

1、“回收率达到要求”是采煤工作面达标的必备条件,按照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合格品:十大项中前五项最低得分在本项总分的70~90%(不含70%),后五项最低得分不低于本项总分的60%(不含60%)”。此处不合格该小项得分为0,其他小项就是得满分,该大项得分只占本项总分的60%,工程质量不合格。

2、只有在“回收率达到要求”前提下,检查2~4小项,此办 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3、“在2㎡内浮煤平均厚度不超过30㎜”,包括: ① 支架间的浮煤清净,见底板(浮矸没有清理干净不在此列,应当在“文明生产”项扣分)。

② 没有直径大于30㎜的大块。

九、机电设备(12分)

1、综采机械化程度很高,机电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与中断生产事故挂钩,做到机电设备在合理状态下安全运行,适应安全质量科学管理需要。

2、第1项,重点检查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完好情况,是否漏液,压力、乳化液浓度是否达到标准以及检查现场管理情况。

3、第2项,检查日常维修保养和使用合理情况。

① 工作面输送机“机头与顺槽输送机搭接合理,底链不拉回头煤”。可根据高度和煤层倾角适当调整,以工作面输送机不拉回煤为准。搭接不到位,大量拉回煤为不合格。

② 在工作面下(上)机头10米长度内,溜槽上打压顶子,属于搭接不合理。(在工作面中部溜槽上打压顶子,属于运输机不平,在“六·煤壁机道”第1项中扣分。)

③ 因运输机链轮、减速箱、链子等部件损坏造成中断生产事故的,属于使用不合理。

④ 顺槽和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要“三板齐全”,即刮板、挡煤板、铲煤板齐全。

4、第3项,运输机头、开关配电点、绞车、水泵、泵站等设置壁龛。壁龛要进行喷浆,粉刷处理。做到整齐,完好,清洁,实用。

5、第5项,检查电液控制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日常维修保养和使用运行情况。

①电液控制工作面必须保证电液控制系统设备完好、运行可靠。②人机操作界面面板设施完好、连接可靠、操作安全

③网络变换器、主控计算机以及所有连接电缆有专人看管维护。

十、安全管理(8分)

1、第3项,支架(柱)出现柱体变形、渡层脱落、护帮板损坏情形之一,属于支架(柱)不完好,小项不得分,并月月扣。

2、第4项“支柱迎山有力,设防倒装置”指,所有在用单体支柱设防倒装置,没有或不全为不合格。

3、工作面溜子、下顺转载机、皮带运输机的机头机尾可以不打压顶子,但是皮带机头机尾必须设置地锚。

十一、关于采煤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

1、施工单位为检查人员提供工作条件,检查工具和检查记录,指定专人陪同检查,并确认检查结果。

2、被检工作面必须挂线,长度不小于50米,否则不予定级。

质量和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篇5

对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全部质量和技术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相关场所使用有效版本的质量和技术文件。

1、职责

1.1 生产技术科负责生产质量技术文件的编制和管理;质量负责人批准。

1.2 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文件的管理。

2、工作程序

2.1 所有文件都为受控文件,受控文件必须予以“受控”标记并注分发号。

2.2 质量和技术文件的编写。

2.2.1 质量和技术文件的编号。

生技科负责质量技术文件的编号,我公司质量技术文件的编号为:FZTC□□□-年份,FZT为潍坊风筝集团天幕防火门制作中心,C为技术文件,□□□代表三位阿拉伯数字。

2.2.2 生产技术科负责编写产品标准、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及有关作业文件等技术性文件。技术文件的绘制、标注、技术指标、厂编号、图面质量等应符合标准和规定要求,尺寸及公差、技术要求等应明确、合理,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设计规则。

2.3 质量技术文件的审批

质量技术文件由生技科组织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签批手续应齐全。

2.4 质量技术文件的发放

2.4.1生技科规定质量技术文件的发放范围,按发放范围发放。

2.4.2 生技科编制受控技术文件清单。

2.4.3 公司内部技术文件分发时,文件领用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上签名后领取,每份文件有唯一的分发号,以便于追溯。

2.4.4 质量技术文件使用部门严禁复印文件,当需要增加文件时,提出增发文件申请,经本部门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到生技科办理领取手续。公司内不

准使用未加盖“受控”印章的受控文件,一经发现,立即由文件管理人员收回。

2.4.5 当质量技术文件使用人的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经文件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到文件管理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文件管理员将破损文件登记并销毁。

2.4.6 当质量技术文件使用人将文件丢失后,应办理申请增领手续,但必须在领用申请中说明丢失原因,质量负责人批准后补发,并注明丢失文件作废,办理补发手续的丢失文件找到后,应交回生技科。

2.4.7 文件的使用部门和使用人严禁将技术文件私自外借,以防泄漏公司技术秘密和遗失。

2.5 技术文件更改

2.5.1由于质量技术文件依据的标准或法规的变更或管理评审、审核提出文件修改,文件使用部门发现文件需要更改时,及时组织文件修改,由提出部门填写《文件更改单》说明更改理由,该单交生技科,由其组织具体的更改。

2.5.2 技术文件更改的审核、批准仍按原审批权限执行。技术文件的重要修改应组织必要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确保更改的正确性。

2.5.3 文件更改批准后,由文件管理员实施更改,文件更改时作好更改标识,并按《文件发放登记表》的名单逐一修改所有应更改的文件,同时收回作废的文件,对重要的更改还应通知文件使用人注意。

2.6 质量技术文件的换版与作废

2.6.1质量技术文件多次更改或需进行大幅度修改时,可作换版处理,原版次文件作废。换版时,技术文件管理部门应写出换版申请,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2.6.2 作废的质量技术文件由文件管理员按《文件发放登记表》收回并记录,作废技术文件加盖“作废”印章,文件管理员填写《文件销毁记录》,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统一销毁,因资料积累而保存的作废文件由文件管理员加盖“资料保留”印章后隔离存放。

2.7 质量技术文件管理

2.7.1 质量技术文件经编制、审核、批准后,原版文件由文件管理员归档,为防止技术文件内容丢失,存入微机的技术文件应有备份,以防失效。存档技术文件按受控文件管理。

2.7.2 需临时借阅技术文件的人员,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借阅,借阅人应在指定的日期归还,到期不还由文件管理员收回,原版技术文件一律不准外借,防止技术文件泄密、丢失或损坏,对泄密造成公司损失的,由公司根据情节轻重作出处罚决定。

2.7.3 生技科负责在每次管理评审前检查技术文件的使用情况,保证各部门使用有效文件,并组织评审技术文件的设置和文件内容的适宜性,将文件检查情况提交管理评审,以便适时组织改进。

2.8 外来技术文件的控制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类外来文件,应经生技科负责识别并获取由质量负责人进行适用性审批后,文件管理员予以登记、标识后按文件管理发放使用,并跟踪文件的有效性。

2.9 质量技术文件的有效期限

质量技术文件的有效期限为三年。当遇到国家标准出现新标准时,技术文件应根据新的国家标准进编制,有效期限也随之变化。

骨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篇6

时间:2010年3月17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杨维权:病历是医、教、研工作和科学管理医院的信息资料,同时也是解决医疗纠纷和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为了规范我科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故按照上海市病历书写要求,规范本科的病历书写制度。孙荣华: 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照《上海地区病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实施细则(试行版)2010年》,进一步加强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二、病历书写应当遵守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的原则。

三、建立考核机制,每月对门急诊病历以及住院病历进行一次抽查,加强病历书写考核。

四、提高甲级病案率,争取达到98%以上,杜绝丙级病历。如出现丙级病历者科室将通报批评并加以经济处罚。

朱礼传: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或其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

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科室医生务必按要求给予落实。

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人签署同意书。

李世蒙:病历书写作为一项基本的技能,是每位医生都要掌握的,也是科室临床工作的重点,同时体现了科室的医疗质量水平,务必在全科加大教育,使每位医生都要掌握好,落实好。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0年6月18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医德医风

孙荣华: 我科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医疗服务的各项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高病人满意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医疗服务水平;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改善就医环境,保持科室环境整洁有序。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充分调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着力建立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护理事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杨维权: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

1、要以正面教育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长期坚持不懈。主要教育形式有:利用科室政治学习时间进行医德规范的集中学习讨论,计划组织上医德课,不定期举办知识竞赛、讨论会、医德医风培训班等。同时,对新进科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医德医风教育。

2、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要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结合部队卫生行业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科室医务人员树立良好 的医德医风。对违反医德医风的人和事进行批评教育,重者严肃处理。李世蒙:医德医风管理措施

1、建立医德医风建设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制,凡科室或部门工作人员发生违法违纪问题,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视情节追究其上级医师的责任。

2、建立医德医风考核评议制度,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职称聘任、晋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刘艳: 医德医风监督和检查

经查实,科室行政后勤人员和医护人员没有在医疗活动和其他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索要或暗示收受红包、“回扣”、宴请、有价证券及其他不正当利益者。如有发现违规者,经查实后按医院规定接受相应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0年9月24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病历讨论制度

孙荣华:本次会议为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难题,以典型病例促进业务水平提高、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加强临床教学内涵,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科室的医疗质量,在全科制定和推广制定病例讨论制度。

杨维权:应在全科普及病历讨论时限的有关规定

1.凡死亡病例均应在 1 周内进行病例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不迟于2 周。必要时,请医务处派员参加。

2.疑难危重患者应及时进行讨论,以指导下级医师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必要时可通过医务处进行全院讨论。李世蒙:明确需要讨论病例的标准及要求

1.死亡患者病例。

2.入院后诊断不明、待查诊断者。

3.患者入院后1 周以上经治疗疗效不佳或病情恶化者。4.病种或病情复杂,或有复杂合并症,病情较重,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需慎重研究处理的急慢性患者。

5.虽然诊断、治疗均已明确,但属罕见病种或现象,有学术或教学意义的病例。

6.讨论前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主管医师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病例讨论可以跨科讨论。所有管床医生必需参加,准备好病例的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并要求做详细的病史汇报。朱礼传:落实病历讨论记录的格式

1.讨论时间、参加人员姓名及技术职务、主持人姓名及技术职务。

2.经治医师汇报病历摘要,提出讨论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看法。

3.参加人员发言记录(如实记录)。4.主持人对讨论病例的总结。5.记录医师签名。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0年12月17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医嘱制度

孙荣华:医嘱在临床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室务必加强对医嘱制度的落实与管理,对临床医护人员在医嘱下达和执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杨维权:重点强调医嘱注意事项

1.常规医嘱一般在上午上班后2h 内开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业务查房前,经治医师应提前开出医嘱,要求层次分明,整理和转抄必须准确。开临时医嘱应向护理人员交代清楚,医嘱按时执行。开嘱者和执行者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

2.医师开写医嘱后应复查一遍,护理人员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每项医嘱只能包含一个内容。对紧急抢救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并经医师查对药物后执行,事后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3.每班护理人员应认真查对上一班的医嘱,护士长每周总查对 1 次。整理医嘱、转抄医嘱后,必须经另一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4.手术后,要停止术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抄于执行单上。

5.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认真交班,并在护理值班记录上注明。

刘艳:医师无特殊原因应及时开出医嘱,护士要按照医嘱常规要求进行操作。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1年3月18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术前讨论制度

杨维权:一.讨论范围:中等以上择期手术病例。

二.参加人员: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治医生、住院医生、进修医生人员及护士长。

三.术前讨论界定标准:

凡需进行择期手术者,都应该采取不同形式的术前讨论: 1.一般小手术,如内固定取出术等,可采取在查房时由主治医师询问和检查术前准备情况,经治医师以术前小结的形式记录在病历上,并向科主任或副主任报告。

2.中等以上手术,都需认真讨论和周密准备,必要时邀请麻醉科、病理科及相关人员参加。

四.内容: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指征、术前准备事项、手术方案、预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以及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程序:术前讨论会议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讨论前由经治医师将患者病案(包括一切检查资料)向参加讨论的人员进行汇报,由主治医师补充,讨论时应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最后尽可能达到意见统一,并作出明确结论。

六.科主任对每个术前讨论意见及结论负责。七.术前讨论意见及结论应及时记入病案

李世蒙:科室每周定期对需要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讨论,讨论患者手术中的体位、切口部位、手术入路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前类似手术的经验交流,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手术。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1年6月24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本次讨论内容:手术分级制度

孙荣华:骨科手术分类(主要)。四级手术

(1)脊柱前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术(+植骨融合)(2)骨盆、髋臼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椎体成形术;(4)人工股骨头臵换术和全髋关节臵换术;(5)新开展的各种手术.三级手术

(1);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2)椎管扩大减压术;(3)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膝关节镜检查半月板切除或修补手术(我科目前暂无);(5)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术;(6)韧带重建修补术;二级手术

(1)关节融合术;(2)关节活检术;(3)关节复位术;⑷脊柱内固定物取出术;⑸经皮椎间盘吸引术;⑹周围神经手术;⑺四肢骨肿瘤和病损切除手术;⑻骨折内固定装臵取出术 一级手术

(1)骨骼牵引术;(2)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⑶腱鞘囊肿切除术;⑷

屈伸指肌腱吻合术;⑸手外伤清创及取皮植皮术;(6).腱鞘囊肿切除术;;(7)截肢术

杨维权:关于各级医师及其应掌握的手术类别科室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使手术治疗及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1.主任医师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一、二、三、四级各类手术,但应侧重四级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2.副主任医师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一、二、三级各类手术,但应侧重三级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3.高年资主治医师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一、二、三级手术;可完成四级手术的一助。

4.住院医师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一、二级手术;可完成三级手术的一助。

考虑到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问题,高年资医师(取得现有职称3年以上)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高一类手术。朱礼传:要求手术医生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制度来完成手术,在遇到甲类高风险手术时,应上报科主任或者副主任配合完成手术,从而避免手术医疗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是对外科医生形成良的约束,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1年9月16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本次讨论内容: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孙荣华: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计划,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故执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李世蒙:目前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医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2.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计划/方案。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签字。

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

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解释,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4.对病人术前评估级别超过NNIS2级,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报告医务处申请会诊,再进行评估。5.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6.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及时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签署患者或委托人的姓名。如存在疑问或者困难,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处。

杨维权:对所有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是对病人的负责,也有利于手术医生提高对手术风险的认识,尤其是特殊人群(例如儿童,孕妇,年老者),对于他们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表测定,评估是否耐受手术,这将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手术,从而防止术中、术后意外的发生,手术风险评估,应在我科认真执行。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1年12月16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查对制度

孙荣华: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因此需严格按要求进行临床工作。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诊断等。

2、医师在进行各种检查或治疗操作前,应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与部位。操作前必须全面检查器械用品等是否适宜及完好。

3、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 ”: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臵前查;服药、注射处臵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4、医嘱须查对后方可执行,执行医嘱时,如有不明白要核查清楚。医嘱不全、未注明时间、剂量、用法者不执行。执行后一定要签字。

5、抢救时,对口头医嘱,护士要重复一遍后,方可执行。使用急救药及麻醉药时,须经二人核对。

6、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7、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8、输血

⑴护理人员在给病人配血、抽血、验血型时,必须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领血前必须仔细核对并履行签字手续。

⑵输血前,病人姓名、床号、血型(包括老血型)、种类、剂量、住院号、交叉试验单、反应卡、血袋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⑶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9、护士在整理、抄录和执行医嘱时,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及时,反对盲目执行医嘱,发现有不合理、错误或疑问时,应暂时停止,并及时向有关医师提出,待得到解决后再执行。

10、手术病人术前要查对姓名、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术前用药。

刘艳: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涉及临床工作中的各各方面,每一细节都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必须遵照查对制度进行临床工作。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2年3月16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孙荣华:我科已经对临床人员进行了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加强了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在临床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大家应考虑本病区可能流行的致病菌、手术范围、手术部位与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病人机体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具体原则是:1)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手术部位大多数病原菌。2)杀菌剂剂量要足够。3)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用药次数。4)宜静脉给药,一般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5)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杨维权: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例如脊柱手术(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我科颈椎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关节臵换手术、椎弓根钉板手术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本科室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有:头孢呋辛、头孢西丁钠等,原则上手术前0.5小时开始使用,大多数使用期限为48小

时,个别出现感染者使用时间延长,必要时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李世蒙:我科已经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不超过6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定期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确保了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2年6月22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值班及交班制度

杨维权:为了确保医疗工作连续有效地进行,保证医疗安全,需要明确医疗值班与交接班制度。以下为我科日常值班、夜班和节假日期间的医疗值班与交接班的流程标准。

值班标准:(1)一线班值班人员实行坐班制。二线班值班人员实行备班制,但要保持通讯畅通,随叫随到。(2)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要定期查房,特别注意危重患者和手术后的患者,将患者病情变化及处理情况随时记录在医疗文书上。(3)一线班值班人员遇到疑难患者需要请示二线班时,应立即电话请示二线班值班人员,必要时,二线班值班人员亲自到医院解决医疗问题。(4)因手术、急会诊等工作需要离开病区,应向其他值班医师和值班护士交代去向,以便及时联系。(5)夜间休息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值班护士除处臵外,必须在护士站值班。(6)接班人员未及时到岗,值班人员不准离开岗位,应将情况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等待接班人员到位交班后方可离开科室。

交接班(1)交班对象临床科室交接对象为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和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均应进行书面交班,危重患者必须进行床头

交班,以及重要医疗设备运行情况。

李世蒙:关于交班时间:医师每天早上进行交班,护士每天三次,分别为早交班、傍晚交班和大小夜交班。每班接班者须提前10分钟进入科室,阅读医生或护士交接班记录和物品交接班记录、重要病历、护理记录单和清点物品。交班内容包括全科患者数、重患人数、当日手术人数和新入患者数;对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和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完成情况;特殊用药、管路、皮肤、安全情况;重要设备、设施和物品使用情况;交班内容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和重点突出。关于交接班记录

早交班由夜班值班人员向主班医生交班,主班医生签字;晚交班主班医生向夜间值班人员交班,并签字;床头交班后由值班医师签字交接;各科交接班记录本要妥善保留1年后,上交医务处统一处理。孙荣华:本科室自2011年01月01日起至今,实地考察一线班人员值班情况,电话抽查了二线班值班情况,并且查阅科室医生、护士交班报告本、护理记录单和物品交接班记录,除个别医师有漏写交班记录外,未见明显纰漏,但记录内容过于简单。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2年9月21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经皮穿刺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术管理

孙荣华:经皮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为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开创了一种微侵袭、安全有效的新方法。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在C型X线机引导下,用一根直径0.7mm的穿刺针直抵突出的椎间盘(靶点),专用仪器测定确认穿刺针在髓核组织后,通过射频治疗仪使穿刺针尾端局部温度依次达到60℃、70℃、80℃、90℃,并在90℃维持治疗3个周期,每个周期60秒。治疗的结果是使突出部位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小体积,解除压迫,而不伤及正常的髓核组织。此种治疗方法对轻度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的病人疗效明显,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此手术适用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度)患者。

杨维权:科室目前拥有专业设臵、优秀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依据执行卫生部制定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介入组人员依法取得相应诊疗的执业资质。已熟悉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规范技术操作,并定期开展了质量控制,定期质量评价。

李世蒙:目前我科每年经皮穿刺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术1500台/年左右,病例数及手术量居上海市前列。故科室应该保持优势,克服硬件上的不足,发扬优势,争取做出更多的成绩。同时科室也将尽可能的提供安全的手术治疗环境,降低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科室将进一步加大介入治疗这一块的支持、监管,力争将这一微创手术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2年12月21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孙荣华:为了进一步提高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地挽回危重病人的生命,需要我们对危重病人抢救做出明确的规定和制度。抢救分类上:

(一)小抢救:由医疗组长组织的抢救,并向科主任汇报,必要时请科主任参加。

(二)中抢救:由科主任组织抢救,全科成立抢救小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因病情需要可请院内多科会诊,并报告医务处。

(三)大抢救:由本科室科主任提出,医务处组织有关科室参加抢救,因病情需要可经医务处协调成立全院抢救组,由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院外会诊。杨维权:抢救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科室按规定常备抢救器械和药品等,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放臵于固定位臵,并有明显标记,定期检查,及时补充。

(二)科室遇有本科室现有人员和设备所不能完成的抢救时,应及时通知麻醉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携带设备参加抢救。抢救时的要求

(一)参加抢救的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抢救常规及时有效地进行抢

救。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组织讨论,制定相应的措施。中等以上抢救要成立抢救组,并报告医务处,必要时请院领导参加指挥。

(二)抢救时如家属不在医院,应立即通知家属来院,主管医师应填写《病重通知单》告知家属。

(三)凡抢救病人为军内离退休干部、知名人士或其他重要人员,均应及时报告医务处,医务处人员(必要时院领导)要亲临现场。

(四)每次抢救结束要进行总结,并将抢救过程中病人的病情、抢救经过、效果、主持抢救工作医师的意见及向家属交待的情况均应及时记入病历。

李世蒙:抢救成功次数的统计

(一)凡一例病人,不论是因一种或多种疾病,连续抢救直至病情平稳,按抢救成功一例计算。

(二)经过抢救的病人,病情平稳24小时以上再次出现危急情况需进行抢救时,可按第二例计算。

(三)如果病人有数次抢救,最后一次抢救失败而死亡,则前几次抢救计为抢救成功,最后一次抢救失败。

(四)每一次抢救都要有病程记录,包括抢救起始时间和抢救经过,病程记录要能体现出抢救类别。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3年3月15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江曦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输血管理

孙荣华:为促进我科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本科室临床工作人员务已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二)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用血计划,确保抢救和急诊用血。

(三)开展了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四)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和相容性检测制度。

(五)输血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六)有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并组织实施。

杨维权:我科严格按照输血质控要求开展临床输血工作。严格掌握输血指证,与输血科密切配合,全部成分输血,交叉配血合格率达100%。确保了合理、科学用血。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3年6月21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江曦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孙荣华:目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之前已经对相关的感染知识进行了培训,加强了病房空气、护理用品、非医疗器械的消毒及监测制度的落实等,这些对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为了更好的预防医院感染,大家需要继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感染的知识培训,同时,对非医护人员也要进行教育,例如病房内的配餐员、卫生员、护工。2.病房的空气消毒、处臵室夜晚紫外灯消毒,病房不定时的进行消毒;在夏、冬季要注意开窗通风,2次/d,0.5h/次;物体表面、桌椅、门窗、墙壁及地面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试,1次/周;平时每日用清水擦试。减少或控制陪侍、陪护人员。3.护理用品的消毒

我科一次性治疗用品已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交叉感染,但还有未被一次性用品取代的用具必须严格消毒,例如氧气湿化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的消毒要落实到位。湿化瓶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1次/d,清洗凉干备用。

血压计、听诊器在每个患者使用后用乙醇擦试,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使用后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试;体温表应每人专用,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洗后擦干备用。

夏海珍:1医务人员手的消毒用流动水清洗,双手充分浸湿,按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2非医疗用品的消毒其主要是床单元的消毒。床上用物如床单、被罩、枕套等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床头桌、床、地面等用0.5%有效氯溶液擦试,彻底清除感染,通风换气使空气新鲜,然后进行空气消毒。3严格落实监测制度根据感染管理有关规定,我科制定了定期、定时消毒监测制度,每月进行1次空气细菌培养、检测室内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监测1次/月。蔡福金:控制医院感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我们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重视,它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体现医院管理水平。我科需在控制感染上进一步在努力,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3年09月20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江曦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科室药占比控制

杨维权:“药占比”:指的是药品收入在医院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关系到患者医疗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卫生部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药占比”应控制在45%以内。

江曦: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责任。为了临床用药做到更加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我科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教育,强化医生合理用药观念。组织全科医师认真学习《合理用药实施细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树立合理用药的正确观念,要求科室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原则,特别是控制抗菌药物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降低对药品收入的依赖,进一步减轻群众药品费用负担。二是要实行“药占比控制”考核。应该推行一些奖惩措施,严把关,不放手,将严格落实控制药占比的各项措施。三是坚持同类药物首选国产的原则。同类药物性质相同,应首选国产药,国产药性质相同,应选择价格低廉药。四是要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在的趋势造成了抗生素使用的泛滥,这直接关系着医疗质量的高低,科

室应该把严控抗生素使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中,做到预防应用抗菌素合理,联合应用抗菌素正确,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纠正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质量和技术记录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油茶;扦插育苗;成活率;育苗质量;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72-0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又名茶子树、油茶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基料树种。在我国,油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具有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广泛等特点,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广东省是主要的集中产区之一。茶油是最好的食用油之一,其色清而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人体健康较为有利,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茶油还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原料,它是肥皂、凡士林、机械润滑油、机械防锈油以及医药上制素油剂的原料。近年来,油茶被提高到改善国民食用油质量和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高度,受到各油茶产区的空前重视。为保障油茶良种的推广,各产区大多采用扦插的方式进行油茶优良品种育苗,但育出的苗木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还造成育苗失败。为此,笔者特介绍提高油茶扦插育苗的成活率与育苗质量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1 良好的苗圃地环境是保障油茶扦插成活并育出较高质量苗木的重要基础

1.1 选择良好的苗圃地 (1)苗圃地应选择在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排水不畅的苗圃地,遇雨水天气易积水,并易造成油茶插条基部腐烂,导致插条不能生根。积水还容易造成生根后的油茶发生根腐病。对于油茶根腐病,只能以预防为主。发病以后采取补救措施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效果也很差。积水还会造成苗圃地空气湿度偏高,使油茶苗发生叶部和茎部病害的可能性大增。即使不发病,积水也会造成育苗基质透气性较差,严重影响油茶苗根的发育和油茶苗的正常生长,油茶苗质量也难以提高。(2)油茶是强阳性树种,需要较为充足的光照才能保障油茶的正常生长。苗圃地如果选在狭小的山谷等光照不足或光照时间不够长的地方,就不能满足油茶对光照的需求,影响油茶的生长速度和质量。(3)空气流通可避免高湿度空气的沉积,减少油茶苗发生叶部和茎部病害的可能性。

1.2 避免在油茶病区继续育苗 油茶苗最主要的病害是油茶炭疽病和油茶軟腐病等,曾经发病的苗圃地会有大量休眠孢子的存在,是油茶育苗的隐形杀手。即使采用了严格的消毒处理措施,现有的杀菌剂也很难将其杀灭,遇合适条件会造成油茶苗大量发病,极大地影响油茶苗的生长速度和苗木质量。

2 提高油茶扦插成活率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

2.1 确保扦插生根

2.1.1 适宜的扦插季节 春季和夏季均可,但首选夏季,夏插发根较快且成活率较高。秋季和冬季则不宜扦插。

2.1.2 插床准备及要求 插床要选择在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空气流通的地块,床高15~20cm,宽1m左右;基质选择要以既能通气透水,又能保湿为标准。梅州市林科所对3种基质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插条基部用50mg/kg的ABT6号生根液浸12h的相同处理条件下,90%的黄心土加10%细砂的插条生根率最高,达94.1%;其次为纯黄心土达91.3%;最低为黄心土加50%细砂,其原因可能是加入过多的细砂后,基质的保湿能力差,导致插条生根率降低。

2.1.3 枝条选择 春季宜选择1a生健壮枝条,夏季宜选择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条。

2.1.4 插条修剪 插条的长度以5cm左右为宜,每根插条保留2~3个侧芽,并保留1~2片叶;基部离侧芽0.5cm处剪成斜面,顶部则剪成平面(含顶芽的除外)。

2.1.5 插条促根 将修剪好的插条以100根扎成一捆,基部用50mg/kg的NAA或ABT溶液浸12h即可。

2.1.6 扦插深度和密度 扦插的入土深度为插条的2/3,叶面以朝北较好;株行距以3cm×2cm较为合适。

2.1.7 插后管理 插后以晴天70%的透光度,阴天揭开遮阳网为宜,浇水管理则以保持插床和叶面湿润为原则。

2.1.8 移苗上袋 插后约40d,插条普遍发根,60d须根达2cm左右时是移苗上袋的较好时机。为提高苗木质量,营养袋不能太小,以培育1a苗为例,可选用10cm×12cm或稍大的黑色塑料营养袋;营养土可选用95%黄心土加5%的谷壳;移苗时,先在袋料中间挖一植苗孔,植后压实,但不能太用力,以免造成苗根损伤。

2.2 移苗上袋后前3个月的管理

2.2.1 光照管理 不论是春插还是夏插,油茶扦插生根并移苗上袋时,都已经接近或正值盛夏,为避免娇嫩的叶片受强光灼伤,同时又要保障油茶苗对光照的需求,晴天必须用透光度70%的遮阳网适当遮荫,并尽可能在阴雨天气将黑网掀开。

2.2.2 水肥管理 此时的油茶苗,根系尚不发达,对水的要求依然较高,浇水要尽量采用雾化喷施方法,以免较大的水流冲倒茶苗或冲走营养土,造成茶苗死亡。同时,油茶小苗对肥料的需求不多,但需要源源不断地供给,因此要做到勤施薄施。以施挪威复合肥为例,可用0.5%的水溶液每5d喷施1次。

2.2.3 病虫害防治 油茶的病害必须以预防为主。苗期的病害,最常见的是油茶炭疽病和烟煤病,前者可用波尔多液、退菌特,后者可用石硫合剂等杀菌剂,依照使用说明配成合适的浓度每15d喷施1次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有油茶毛虫、油茶尺蠖等,以早发现、早防治为原则,防治油茶毛虫可用80%敌敌畏0.1%溶液或20%灭菊酯0.2%溶液喷施;对油茶尺蠖可用90%晶体敌百虫0.1%溶液进行防治。

2.3 移苗上袋3个月后到出苗前的管理是保障油茶扦插苗较高质量的关键 此时的油茶苗,已具有较为发达的根系,季节也已步入了秋天,抗逆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油茶扦插苗来说,正是生长的好时候,因此是培养高质量油茶扦插苗的关键时期。此时,需要较强的阳光才能满足油茶生长的需要,因此需揭去遮阳黑网;对肥料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可适当增加肥料用量,以0.5%的尿素水溶液或1%的复合肥水溶液每周交替喷施较为适宜。采用以上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1a生油茶扦插苗的一级苗合格率可达91.5%。

参考文献

[1]张汉永,肖腊兴.软枝油茶扦插育苗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05(2):76-78.

上一篇:升旗仪式程序搞下一篇:如何写出成功的个人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