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土场使用协议(共3篇)
甲方:
乙方: 监督方:
甲方因省道S245线宁洱至江城至龙富公路施工需要,需租用乙方位于 一块林地用于堆放弃土(以下称为弃土场)。为保证省道S245线宁洱至江城至龙富公路施工,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以供双方共同遵守:
一、租地位置、期限及面积,租地价格和付款方式
1、甲方需租用土地位于。
2、甲方租用乙方林地1年,使用租期自2017年4月1日起至2018年4月1日止。
3、按照双方约定,甲方租用乙方土地一年,每亩每年费用按省道S245线宁洱至江城至龙富公路临时用地补偿标准租用,临时用林地补偿标准为每亩每年500元;经双方实地测量此宗林地面积约为11.4亩。总金额合计5700元。土地使用过程中乙方不能再向甲方收取任何费用。
4、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清。
二、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位置及面积和期限,有权依法使用所租用的土地。
(2)弃土场租赁期间享有租用土地上的收益权,甲方有权在租用土地上弃土、石、烂泥及杂物等。
(3)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甲方的使用。租赁结束后甲方负责弃土场地的平整,租用土地内的堆弃碴土不予转运,乙方不得要求甲方恢复原地貌或修建任何其他设施。
2、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合同约定收取甲方租金,在合同有效期内,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甲方其他任何费用。
(2)保障甲方自主经营不侵犯甲方的合法权益,不得阻挠甲方正常施工及土渣弃放。
(3)若因甲方使用土地对乙方造成的任何影响和损失,均由乙方自行承担,与甲方无关。
(4)因弃土场土地权属问题造成纠纷影响甲方正常施工乙方应主动出面解决,否则甲方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三、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或者解除。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协议方可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四、违约责任
在合同履行期间,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视为违约。违约方应支付对方因违约而造成的实际损失。
五、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六、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约定后作为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七、本合同一式3份,甲乙双方及监督方各1份。
甲方代表签章:
乙方代表签章:
监督方表签章:
弃土弃渣产生的原因:
1、经调配平衡后产生的弃方。
2、不能作为填方材料利用的挖方。
3、部分路段路基挖方受地理位置,运距较远和运费较高等因素的限制,就近处理的土方。弃土弃渣场地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求:(1)避免选择在雨水汇流量大,冲刷严重的地方;(2)不占或少占耕地,选择在荒山或荒地;(3)选择在肚大口小,有利于布设拦渣工程的地型位置。除以上3点外,还应考虑景观路,生态路建设要求,弃土弃渣场地应尽量布置在高速公路视野范围之外。
弃土场位置选择和设计是土方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弃土场如选择在陡坡上,甚至在滑坡体上,极易产生工程滑坡,或者诱使古滑坡复活。而由于施工不慎造成的整治工程将得不到业主的认可,费用也将得不到业主的支付,另外,废方随意堆放于挖方坡顶,会给边坡施加不小的超载,并可能造成坡顶积水,在荷载作用和雨水下渗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边坡滑塌失稳。
因此,应慎重选择弃土场位置,并应进行详细的弃土、防护、排水设计。
弃土场应尽量选择在洼地或谷地的底部,以达到自身稳定的状态,避免出现单坡场地。特殊情况下弃土场可以与高速堤或陡坡路堤结合设置,可达到路堤稳定和弃土场稳定的双重效果。弃土场设计投地形一般可分为沟头弃土、沟岔弃土、顺沟弃土、填沟弃土、和弃土填坑5种设计类型。
(1)沟头弃土场
一般位于主沟的最上游,但临空面坡脚位置较高,远在主沟道水位以上。由于此处是洪水形成区,故支档防护工程和引排水工程规模较小。
(2)沟岔弃土场
具有上游汇水面积不大,坡面来水量较小的特点。
(3)顺沟弃土场
顺沟弃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缩窄沟道行洪断面,影响沟道安全泄洪,在采取防护措施时必须同时考虑防洪与水土流失防治的要求。(4)填沟弃土场。
弃土填沟是利用弃土充填沟道,抬高沟底。(5)弃土填沟
弃土填沟,填河滩洼地及自然凹坑。
2.3弃土场设置要求
目前,各标段土方工程施工已陆续开展,如果对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及取、弃土方式不够重视,随意取土和弃土,将可能导致自然边坡滑塌失稳,不仅会对当地社会、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会给工程治理带来困难,甚至导致工程造价的额外增加。
为避免由于取土乱掘乱挖、弃土乱堆乱放以及取、弃土场边坡过高、过陡等引发新的地质危害(滑坡、泥石流),消除边坡稳定性及工程隐患,规范施工,对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取(弃)土方式以及坡面防护、排水等作如下要求。(1)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共同配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定,由设计单位就每处取、弃土场进行取、弃土临时设计和提出相关要求。(2)取、弃土场位置应远离路基范围以外,不致影响路基稳定,不能只片面考虑取、弃土方便,运距短。(3)弃土场应尽量选择在地址条件相对较好的低洼路段,无水流或水流较小的支沟、山间沟谷。避免在水源地、水库上游设置弃土场,当必须设置时,应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切实做好弃土场防护、排水设施,以免造成对水体的污染。(4)取、弃土前应清除表层腐质土、种植土,并堆放在旁边以备坡面绿化和复垦时用。(5)当弃土场自然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在原地面开挖宽为2~3m、内倾坡度为3%~4%的台阶。(6)当自然地面横坡较陡,弃土难以堆放时,应设置必要的支挡防护工程。弃土堆放时应自下而上分层填筑,并摊平碾压,最大层厚不超过1m,横坡至少为6%,并按照GTR所规定的条件进行中等强度压实处理,但顶面层可不进行压实。(7)当弃土高度大于8m时,应在8m处设边坡平台,平台宽度4m,上级边坡坡率采用1:1.5,下级边坡坡率采用1:2.0,顶面层设置不小于6%的排水坡。(8)取、弃土场周围应设置完善的截、排水设施,将地表水引排至取、弃土场外。(9)取、弃土完成后,应对场地进行绿化或复垦,并对场地形状进行修整,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10)土方的堆放应按照《专用技术条款》(CCTB)B2.11条之规定执行。
2.4弃土场的综合防治工程和施工方案设计
(1)支挡防护工程
支挡防护工程是为了拦挡弃土弃渣,在弃土场临空面的底部修筑拦挡工程。支挡工程多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挡土墙体采用重力式结构。
(2)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是为了保证弃土弃渣安全稳定,兴建的排除弃土场周边坡面及区域内洪水危害的工程措施。排水工程一般修建在弃土场边缘四周,其基础应尽量修筑在自然山坡上,以避免弃土的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排水工程设计应根据集水面积、产渗流系数以及降雨强度等确定其结构形式、布置方式和过水能力。设计洪水标准一般按10a一遇24h最大降雨强度,采用有关文献介绍的方法进行计算。排水工程主要由挡水埂、排水沟、急流槽、墙前边沟和沉砂池等组成。
(3)植被恢复工程
植被恢复工程是指在弃土弃渣堆垫台面上,通过人为措施恢复原来的植物群落,或重建新的植物群落,以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工程。由于弃土弃渣是经过人为扰动的不成熟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缺乏,持水性能差和物理性质不良,所以施工初期应预留临时场地堆放路基清表土和弃土场原场地的耕植土,用于后期场地覆土,同时优先选用天然生长的乡土植物。设计时应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前提下发挥弃土场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尽可能考虑还地设计,避免简单绿化造成的空洞和浪费。
弃土场的施工方案设计包括表土保护、土方调运、临时排水、防护工程、场地压实、后期场地平整等内容。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施工注意事项如表土保护等内容具体说明,提供表土保护的临时用地设计图表;土方调运的具体方案应作个别说明,并在土石方总体调用的设计表格中详细体现,临时排水和防护工程应进行总体方案设计,部分困难位置进行细部设计;场地压实、平整等问题应作详细说明,明确目标要求。
3结语
弃土场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破坏性的线外附属工程,它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多年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已经的到了验证。同时,由弃土场引起的占用耕地、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对环境、经济以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2、现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实际情况
3、交通运输部设计新理念、初步设计批复意见
4、社会公众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需要
5、《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植物选择指南》(DBJT52/T 02-2014)
6、业主要求达到“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洁美”
7、国家高速公路环水保的要求
二、工程概况
国家高速公路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7918”中的第十二横,全长3405公里。杭瑞高速公路在贵州境路线全长615公里,本项目遵义至毕节段路线全长172.036公里。起点龙坑枢纽立交至白腊坎枢纽立交段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33.5米,双向六车道,路段长28.85公里;白腊坎枢纽立交至金沙互通式立交段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米,双向四车道,路段长33.25公里;金沙互通式立交至项目终点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米,双向四车道,路段长109.309公里。由于路线沿线实际水文及地质条件与原设计有差异,在施工建设中,因工程建设需要,新增了部分弃(取)土场,目前大部分弃(取)土场的拦挡及排水设施基本完善,但场区平整、压实及覆土绿化措施还达不到国家高速公路环水保的要求。根据环水保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批复意见及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咨询意见,遵义至毕节公路尚有43处弃(取)土场绿化防护还需进一步完善,面积约34.419万平方米,靠近公路纵向长度4.134公里。
三、主要防护措施
为保护当地的环境和水土保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维护景观协调美观的原则,弃土堆要做好防护、排水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淤积河道等,以保护、协调、美化环境。
四、弃土场环保水保措施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合同要求,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和环保水保工作。
2、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生态保护和环保水保工作制度,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落实管理责任。
3、加强环保水保知识宣教及环保水保技术的研究。开展环保水保法、综合治理等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环保水保意识;根据项目地处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好环保水保问题。
4、施工中尽可能减少对原地面的扰动,减少对地面草木的破坏,需要爆破作业的,应按照规定进行控制设计。及时完善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及防护设置,加强施工便道的管理。
5、弃土堆要求堆放整齐,弃土结束后再用集中堆放表层土回填,完毕后平整场地喷播草仔,栽种树子。
落实“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建设理念,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思想,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影响、最强力度地恢复,实现公路建设与环保水保并重,公路项目与自然环境和谐;积极开展弃土场建设生态保护和环保水保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良好风气,把环保水保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积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环保水保手段。
五、施工方案
1.场区平整、压实
对弃(取)土场区进行平整,表层覆盖种植土厚度不小于40厘米,撒播草籽进行绿化。对部分由利用价值的弃(取)土场改变用途作为苗圃基地,采用1*1米的间距种植柳杉幼苗。
(1)平整场地时,应将土方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确保绿地内无石砾、瓦砾等建筑垃圾和有害物质。
(2)检验土方质量,检查土质是否适合植物生长。
(3)分块整平,一次性达到规定要求。平整结束后,要用水准仪对地形标高进行测量,使绿地标高达到设计要求。(4)分块施工,施工完一个区后及时办理验收手续。
(5)要向全体员工做好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交底。现场要注意对测量桩、点以及地上构筑物的保护,严禁机械碰撞。
(6)各类机械、各工种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相互间的安全距离。机械平整与人工平整密切配合,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7)平整场地期间配备专人指挥车辆,汽车司机遵守交通法规和有关规定。按指定路线行使,在指定地点卸土。机械、劳动力进场以后,由工程项目经理部统一领导安排,现场专业指挥员指挥。另外回填作业必须通知监理工程师全程跟踪旁站,对施工安全进行监控。(8)平整场地前要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根据平整施工机械、人员以及运土路线拥挤等特点,适当采取分段分区错开作业,定期开展安全活动。
(9)机械平整场地时,在机械回转半径内不得站人、行走、以免机械伤人。
(10)场地平整时,机械要有专人操作,电缆线应有人提起跟随,不得随夯随拖。
(11)各种机械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
2、覆土(详见图纸)
根据绿化设计要求,对原弃土场覆土不够的按规范要求增加土壤厚度:花卉草坪地种植土达到300mm,灌木500mm,乔木、藤本植物600mm,中高乔木达到800mm。
在场区地表压实平整后覆土喷播草籽,以花生草及三叶草为主;沿路基旁第一排栽种黄金槐,间距,胸径3~4厘米,第二排栽种樱花,间距,胸径3~4厘米;第三排栽种杨树,间距,胸径3~4厘米,高度以上。要求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场区内灌木栽种密度为1株/30平方米,灌木为杨树,胸径3~4厘米,高度以上。
3、绿化 4、3、场内施工道路
在实施和完成本合同工程及缺陷修复工作的一切施工作业过程中,为了出入现场和施工运输,应修建、养护和维修所使用的临时道路(其中部分便道发包人已委托相关单位在项目前期建成,便道上的施工便桥需由承包人自行修建)直至工程交工。
所有出入现场的临时道路均应按晴雨畅通的标准进行建设、养护和维修,直至工程交工。在工程交工时,对于发包人指定予以保留的,需由发包人验收合格;在工程实施期间利用乡村道路,在工程完工后承包人应予以恢复。
根据本合同段实际情况需进行的临时便道的建设、养护及管理以及发包人划分区域的便道的维护。
4、施工安全责任
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组织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驻地及施工现场必须配有防雷、防火、防盗设施,严禁在有可能出现山洪、山体滑坡、雷灾、风灾等区域建设驻地。
5、环境保护
在本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要求,严禁伐木生火、严禁围捕野生动物、严禁随意排放生活及施工污水、严禁乱倒弃渣、毁坏自然植被,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对施工区域内珍稀植物、文物进行保护。
应严格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要合理设置取土坑和弃土场,对集中取弃土场要及时防护和恢复利用,对临时占地及施工便道等应及时进行平整,恢复地表植被。严格控制施工营地、物料堆放场及施工便道的宽度,严禁损害施工范围之外的林木、植被、地貌。要严格控制临时用地数量,施工便道、各种料场、预制场要根据工程进度统筹考虑,尽可能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或利用荒坡、废弃地解决,少占用农田。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农田,项目完工后临时用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恢复或交纳相关费用。
应加强对跨越河流、湖库桥梁施工的环境管理。禁止在河流、湖库最高水位线下的滩地、岸坡设置物料场地、废弃物堆放场及施工营地;桥墩弃渣、施工废料、垃圾等不得随意堆放或弃于河滩、河道等处;施工现场砂石料冲洗废水、机械含油废水及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必须收集处理,并做到达标排放。
应强化对施工区域内各江河等饮用水源以及水厂取水口的环境措施,制定事故防范预案及措施,防止突发事故对水体造成污染,确保饮用水安全。
应加强噪声污染防治与管理。施工期间的运输车辆及噪声源较强大的机械应尽量绕避村镇、学校等敏感点,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避免夜间施工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