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实践论》(共8篇)
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ppt早在2013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Ppt
2015年1月23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又再一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而毛泽东的实践论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具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著作,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丰碑,理应成为必须研读的范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ppt(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实践论的写作背景)
一、写作背景
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是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给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课的一篇讲课稿,大家都知道,1937年呢正是十年国内革命战争刚刚结束,八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那么,在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的这一重大转折关头,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和中国工农红军统帅的毛泽东,为什么要如此关注哲学,去撰写以往不曾写过的哲学专论呢?当时呢有一种说法认为,毛泽东这样做是为了同以王明为代表的留苏派争夺党的领导地位。王明这个人在苏联留过学,学过很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能够引经据典,在党内被视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深得共产国际的喜欢,而毛泽东呢,没有出国留过学,也没有系统读过那么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从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起,就一直在农村领导革命。党内的一些人就宣称“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甚至对毛泽东进行排挤,所以当时党内一些人认为毛泽东写实践论是为了争夺领导权,是为了证明自己。其实呢,这种说法只看到了一些历史表面现象,因为1935年的遵义会议开始确定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实际领导地位,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和工农红军的最高统帅。那么毛泽东撰写实践论的真正缘由是什么呢?在毛泽东选集的实践论题解中给出了缘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ppt《实践论》题解说: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是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段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
Ppt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
在第二段中,毛泽东专门强调了教条主义和教条主义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教条主义思想在当时所造成的的影响,要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重,其中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进行25000里长征。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100%。
所以说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了批判和清算严重危害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而作的。
ppt《实践论》这篇文章共有26个自然段。内容结构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第二部分(6—19):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第三部分(20—25):认识运动是无限发展的过程 总
结
(26):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部分:内容,也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部分内容:ppt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ppt在《实践论》开篇的第1段,毛泽东就对马克思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提出了批评。他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这也就是说,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就在于强调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我们只有了解了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于此,毛泽东在接下来的第2段到第5段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就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进行了说明。Ppt
1、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方面ppt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毛泽东是从实践的主要内容这个角度来分析论证的。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生产活动是认识的最基本来源。
毛泽东在《实践论》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只有满足了吃 喝 穿 住这些基本需求,才能从事政治、科艺宗教等活动。吃的喝的穿的住的都是人在生产活动中生产出来的。管子有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的意思是粮仓充足才能讲礼仪,丰衣足zu食才会讲荣誉和耻辱。当然这句话不一定完全正确。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吃得饱穿得暖却不讲礼仪,不讲荣誉和耻辱。但反过来讲,讲礼仪、讲荣誉和耻辱的人一定是丰衣足食的人,你说一个人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你跟他去讲礼仪、荣誉、耻辱,他能有什么反映。这句话就是强调生产活动是基本。同样的,我们国家在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把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作为第一步目标。还有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脱贫攻坚战
放到了一个战略高度。也都是因为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那么,人在生产活动中是如何来获得认识的呢?毛泽东接下来在实践论第二段也出了解释说明。ppt一方面,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经过生产活动,人们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
此外,毛泽东指出,人除了参加生产活动这一基本形式之外,还参加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形式。毛泽东根据这,有得出第二个结论:
Ppt(2)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科学和技术活动也是认识的来源。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因为被剥夺了生产资料,不得不在工资制度下,为资本家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认识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后,就懂得团结起来,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在学习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后,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方面)Ppt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毛泽东在《实践论》的第4段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入的,人们也正是在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疟疾的数据。ppt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高达1.5亿,死于疟疾患者超200万人。可见,疟疾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屠呦呦为首的团队经过刻苦钻研,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ppt这正如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恩格斯所言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方面ppt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这段话的意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获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是为了改造世界,强调认识的目的是实践。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喜欢吃的西红柿。它刚在南美洲森林里被发现时,当地人怀疑它有毒,碰都不敢碰它,更别提吃它了。16世纪的时候,英国的一位公爵把它带回英国献给了女皇伊丽莎白,它便开始落土欧洲,但也只是作为一种赏析的对象,仍然没人敢吃它。直到18世纪,法国的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的精神,决定尝试吃它,据记载,他在吃西红柿前就穿好了入殓的衣服,结果,吃完后,这位画家不仅没死,而且也没有不舒服。后来,经过分析鉴定,发现西红柿里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在这个材料中,人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对西红柿进行研究,这是一种认识,但人们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认识而是为了吃。
Ppt
这正如马克思所言
哲学家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进一步强调了认识的目的是实践。接下来我们来看第四个方面。
Ppt
4、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在《实践论》第5段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ppt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元素周期表。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刚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时,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直到后来,在具体的实践中,人们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而且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实践所证实了。再比如,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到底是毛泽东的认识正确还是王明等人的认识正确,不能靠引经据典多少来评判,也不能靠一个时期中有多少人支持来评判,而只能靠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结果来评判。事实证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真理。这也就进一步验证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对上述四个方面加以归纳,可以清晰看出,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就在于认识发生于实践,又转过来服务于实践.毛泽东由此得出结论:ppt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典范尽管已经过去了80年,但在当代实践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它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个方面的内容
Ppt
三、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启示,总共有三点:
Ppt
1、《实践论》为中国梦战略思想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认识来源于实践,有什么样的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认识。中国梦战略思想的提出,就是来源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源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追逐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实践。中国梦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基本问题,即“需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 这一问题的回答,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Ppt
2、《实践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支撑。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遭受了惨重损失,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失败的痛苦经历中,打破“以城市为中心”的教条主义束缚,坚持在实践中探索,确定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才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和国家面临艰难的困境,正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许多成功的路子和办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带来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建立经济特区,先摸索、先试验、在推广,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有很多难题要破解。答案只有一个:注重实践,到实践中去。因此,《实践论》不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各种实践活动也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Ppt3、实现中国梦要靠身体力行的实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一个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离线,又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实,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好,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梦想奋进。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宏伟的蓝图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言实干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务实作风,总书记有过很多生动的论述,比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等。习近平在去年全国“两会”时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又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这就是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以上就是我这节课讲解的主要内容。
ppt
早期毛泽东的新闻观有着强烈的革命主义色彩
毛泽东在其创办的第一份刊物《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顺他的生, 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他?……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 即是《湘江》出世最初最要的大任务。” (1) 毛泽东在与新闻实践结缘之初, 就把承接、研究、传播、施行世界革命的新思潮作为根本任务。由此出发, 《湘江评论》热情奔放地歌颂了俄罗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1923年, 湖南自修大学创办的《新时代》月刊创刊号上的第一篇文章即是毛泽东的《外力, 军阀与革命》。这篇文章初步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预言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主要政治势力的消长趋势, 并指出这种消长是通过革命方式来推动的。
中共“三大”以后, 毛泽东不断在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上发表文章, 号召建立全国各阶层的联合战线, 同心协力地进行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他在《北京政变与商人》一文中强调指出:“中国现在的政治问题, 不是别的问题, 就是简单的一个国民革命问题。用国民的力量打倒军阀并打倒和军阀狼狈为奸的外国帝国主义, 这是中国国民的历史使命。”为完成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 他呼吁社会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 “用革命的方法, 开展一个新时代, 创造一个新国家!” (2)
毛泽东的新闻观彰显了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1942年2月1日, 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著名演讲, 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对党的这一重大政治活动和决策, 《解放日报》第二天只在第三版发了一条简讯。特别是在整风运动之后, 《解放日报》还连载了王实味的与整风宗旨大相径庭的杂文《野百合花》。毛泽东针对《解放日报》脱离群众, 反映群众不够的弱点, 亲自为《鲁忠才长征记》一文加了按语。按语写道:“我们需要的是这类东西 (指反映实际问题、群众生活的文章) , 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夸夸其谈’, 也不是那些党八股。” (3) 同时, 毛泽东还指导《解放日报》改版, 使之成为一份完全的党报, 及时、准确地反映党的活动,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在改版座谈会上向全党提议:“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 (4) 在这里, 毛泽东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思想, 这也是《解放日报》最根本的改革。毛泽东在有关论述中还强调道:“改正过去不讨论新闻政策及社论方针的习惯, 抓紧对通讯社及报纸的领导, 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党的政策, 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 拿《解放日报》所发表的关于如何使报纸增强党性的许多文件去教育我们的宣传人员, 克服宣传人员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 (5) 为使党报能够准确领会、把握、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毛泽东还论述道:“中央局[分局及区党委 (省委) ]对于自己的报纸, 必须于每天出版之前, 由一个完全懂得党的正确路线和正确政策的同志将大样看一遍, 改正错误观点, 然后出版。” (6) “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毛泽东大力提倡“搞新闻工作, 要政治家办报”, (7) 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学习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毛泽东的新闻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 这表现在毛泽东的新闻论述中, 也表现在他的新闻作品中。
毛泽东曾经指出, 无产阶级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 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代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期间, 创办了《政治周报》, 在《政治周报》的《发刊理由》一文中指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 并不多用辩论, 只是忠实地报道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东内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8) 毛泽东意即报刊用实事求是的态度, 把广东省的实际情况摆到全国民众面前, 那么敌人的谎言便会不攻自破, 饶舌的辩驳反而效果不好。
毛泽东批评那些没有实事求是态度的人是没有科学态度的人, 是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 没有党性或党性不全的人。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就尖锐地批评一些人身上的“偷、装、吹”的不诚实作风, 他要求全体党员、全体干部做到:“报道真实, 不要扯谎, 要把自己领导工作的缺点向人家公开, 让大家参观。”
1959年广东大雨成灾, 新华社写了广东水灾的内部参考材料, 毛泽东看后要求新华社要如实报道灾情。他说:“广东大雨, 要如实公开报道。全国灾情, 照样公开报道, 唤起人民合力抗争。一点也不要隐瞒。政府救济, 人民生产自救, 要大力报道提倡。工业方面重大事故灾害, 也要报道, 讲究对策。” (9) 毛泽东把对灾情的如实报道看成人民全力抗争、生产自救的动力。新闻工作唯有如实报道才能取信于民, 一个党派只有敢于把事实公之于众, 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毛泽东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决定了他的一系列对新闻工作的指导性论述。
1960年5月, 毛泽东在郑州接见了非洲、拉丁美洲、亚洲20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 并对时任《人民日报》记者的熊向晖撰写的相关新闻稿作了适当修改。其中一篇新闻稿件中写道:“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毛泽东看后圈掉了“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几个字, 加上“在自己的工作中”, 把这句话改成“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毛泽东就这个改动向熊向晖解释道:“我把唯物史观的精髓概括成一句话, 叫做‘人民,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过去打仗, 靠的是人民;现在建设, 靠的还是人民。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自己的努力。” (10)
毛泽东在新闻实践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捍卫者, 毛泽东的新闻实践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1948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真理, 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 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 毫不吞吞吐吐。” (11) 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坚持真理, 旗帜鲜明”, 是建立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上的坚持真理和旗帜鲜明, 是以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 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为根本出发点的坚持真理和旗帜鲜明。
由此可见,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贯穿着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及实践, 这要求所有新闻工作者实事求是、积极主动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毛泽东追求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
对于新闻事业的文风建设问题的论述, 是毛泽东新闻观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历来重视文风问题, 他不是仅从文学家或语言文字学家的角度来研究和论述文风, 而是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所特有的眼光来思考和看待文风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他极其精辟、经典地阐述过文风和内容的关系:“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 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 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 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我们应该进行文艺问题上的两条战线斗争。” (12)
1958年, 毛泽东起草《工作方法六十条》, 其中的第三十七条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 这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 除了逻辑问题以外, 还有词章问题。”由此可见, 准确、鲜明、生动, 是毛泽东对于文风的基本要求。
在毛泽东的许多新闻作品中, 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独具匠心的语言运用。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仅用了200余字即准确、鲜明、生动地描述了渡江战斗的宏伟场面, 字字千钧, 力透纸背。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 把我人民解放军西起九江, 东至江阴, 长约一千华里的作战场面浓缩在了620字以内, 整篇文章气势雄浑, 酣畅淋漓, 展现出了毛泽东高超的写作技巧。总之, 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洋八股必须废止, 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 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13)
注释
1 蒋建农:《毛泽东》,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2 (3) (4) (5) (6) (8) (9) (10) (11)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3年版。
3 (7) 吴宜:《毛泽东读书与写作》,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年版。
1949年8月26日,兰州市获得解放。第一野战军一方面军在彭德怀、王震率领下,乘胜西进,沿河西走廊横扫残匪。“闯过玉门关,凯歌进天山”。9月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以及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分别代表国民党新疆部队和省政府通电全国,宣布起义,同广州的国民党政府脱离一切关系。9月28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电贺新疆军政当局和平起义。10月24日,一野六军十七师从酒泉空运飞抵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与此同时,一野二军所辖步兵、骑兵以及战车团,浩浩荡荡从星星峡山口进入新疆,越天山,跨戈壁,短短一个月时间,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广阔大地红旗飘扬,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各级军政机构,组建新政权。12月17日,新疆省、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包尔汉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兼任省人民法院院长.王震任新疆军区司令员。
人民的新政权建立后,很重要的一个任务便是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
新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第七条关于镇压反革命分子之方针及新疆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结合新疆具体情况,执行中央对反革命分子“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立功受奖”——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疆范围内发动群众,展开了剿匪、肃特、镇反工作,一年时间,逮捕、活捉以及俘、降、伤、毙达13566名,缴获各种枪支5600多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中,那些凶残、狡猾、作恶多端的反革命分子纷纷落入法网。杀害共产党人毛泽民、陈潭秋、林基路等同志的刽子手李英奇也被活捉归案。曾经杀害过无数新疆各族群众以及进步人士的李英奇,当时才升任为迪化公安处长,解放军进军新疆的马蹄声,使他感到心惊胆战,感到罪恶难逃,他携带了一批在新疆掠夺的黄金财宝,带领几个贴身心腹,悄悄离开新疆,潜逃到兰州,筹谋着下一步的逃跑之路。人民解放军接管迪化市后,在清理敌伪人员时发现李英奇等人失踪,获悉他已携武器逃往兰州,立即派出一支精悍的缉捕小分队赶赴兰州,与兰州驻军一起,依靠群众,展开侦察缉捕,很快,这个乔装打扮、身藏双枪的刽子手在兰州郊区一个马车店内被我缉捕小分队活捉,随即押回新疆。
新疆各族群众闻讯后奔走相告,许多对李英奇的控诉信和揭发材料送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对李英奇等一批刽子手所犯罪行的调查工作也在紧张进行。
公审刽子手
1951年4月29日,李英奇等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被押上公审大会。
4月29日,从清晨开始,迪化城通往和平广场(今人民广场)的各条大街小巷,挤满了各族群众,包括部队战士、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厂矿职工。尽管这天刮起了漫天的风沙,但人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拥向广场,大家同仇敌忾,要在这里公审各族人民的公敌。很快,广场上汇集着八万多各族各界群众。在公审台的最前面,坐着刚选举出来的来自天山南北的新疆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500余名代表。他们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代表全省530万人民参加公审。
在公审大会上,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首先讲话。他说,人民胜利了!为巩固胜利,这些屠杀各族人民的刽子手,破坏人民革命事业、抢劫人民财产、出卖国家利益,今天要由人民国家的法律制裁他们。人民要求惩办他们是公正的、正义的,代表人民、保护人民利益的人民政府要坚决接受人民的要求,将人民的公敌依法严惩镇压,否则,人民胜利的果实就不能保护,人民革命事业亦不能向前发展。
王震司令员的讲话,不停地被全场的掌声打断。
上午11时,审判长包尔汗开始主持公审,随着他一声令下,匪首李英奇、富宝廉、张光前、乌斯曼、刘汉升、张思信、林储才、何贵庭等一批反革命罪犯由公安部队押到公审台。这时,激昂有力的口号在全场响起: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坚决贯彻惩治反革命条例!接着,省人民检察署的两位代表分别用汉语和维吾尔语对这些罪犯提起公诉。当公诉词中列举到盛世才的帮凶李英奇等的反革命屠杀罪行时,李英奇感到末日的来临,他浑身颤抖着,不敢抬头看台下数万名愤怒的群众。公诉词一结束,各族各界代表以及受难家属便争先恐后蜂拥到专门设置的“控诉台”前,对李英奇等反革命匪首进行血泪的控拆。63岁的马维政老汉从怀里拿出儿子马宗贤留苏时的照片和毕业证书,说:我儿子从苏联留学回到新疆,只是看了看列宁选集和斯大林的著作,李英奇,你们这些匪首便把他抓起来杀了,“你还我儿子啊!”说着,马维政老人向李英奇扑去。王喜凤的丈夫是被李英奇等匪首大卸八块惨杀的。她哭泣着说:“我请求把子弹留下打美国鬼子,我们也要把李英奇大卸八块。”57岁的杨氏泣不成声地说:“我的儿子在新疆学院上学,李英奇这刽子手也把他抓去整死了,我那个结婚不久的儿媳妇因想念自己的丈夫,不久也忧郁死去了。老头子更是心痛独生的儿子和儿媳妇,精神失常,不久也死去了。李英奇刽子手害得我一家好苦啊!今天我向这个刽子手要我的儿子,要我的媳妇,要我的丈夫……”
人们听着,哭着,要求上台控诉的人一个接一个,当场提交给省人民法院的控诉书和请求书就有270余件。
在控诉台上,刘护平同志代表被盛世才匪首逮捕坐牢及遇难的138位共产党同志提出控诉。他说:“为了解放新疆各族人民,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为首,来到新疆,进行着英勇的艰苦斗争,直到被关进牢房,他们坚决不屈服,不投降,绝食六七天,最后,李英奇等刽子手将他们杀害了。今天,我们要为死难者报仇,为生者伸冤。”
血洒新疆
往昔的一幕,恍如昨天。
1935年开始,一大批共产党人先后来到新疆,开展党的革命工作。这些同志有滕代远、邓发、陈云、李先念、程世才、李天焕、周小舟、李卓然、黄火青、曾三、张子意、邓力群、马明方、方志纯以及惨遭杀害的毛泽民、陈潭秋、林基路等。
王锦
在通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仔细思考后,觉得受益良多。我觉得他的很多观点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我想就此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首先谈的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在此,又提出了生产活动这个词语,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也就是说,在生产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人士也是逐步发展着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除了生产活动以外,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只要是社会中人所参加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为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在实践过程中,就会逐渐的发现自己的认识和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情况是不是符合的,如果符合,那么可以说就是人们的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说是不符合的,那么说明可能是认识的错误性,也可能是实践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错误。但是这也即说明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你才能知道自己的自己的认识是不是真理。此外,毛主席又谈到了人们若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与客观外界的规律相符,当发生不符合的情况的时候,就会在实践中失败,这时候就要纠正自己的思想,使之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相符合。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这样在下一次发生认识的时候,就能降低认识错误的概率。但是这种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又要防止像毛主席所说的经验主义的错误。举个简单的例子,进入一个全是学霸的理科实验班,你会发现他们的数学成绩都很好,学霸的经验告诉你数学很简单,这是他的经验,但是在你实践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数学非常难,因为你不是学霸,自然不能像学霸那样有那种经验。但如果你听了学霸的经验,就片面的认为数学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毛主席也说了,在实践的过程中,经验是要得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重要的是《实践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与经验主义者相反,教条主义者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又详细的阐述了认识的几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认识中还不能造成很深刻的印象。第二阶段就是运用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表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而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在这个阶段人们已经可以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第三个阶段是理性认识的阶段,这时候已经了解到了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到了它的规律性。了解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即达到论理的认识。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辨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它不仅深刻而又系统的阐述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的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有感性到理性,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在对任何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于作出任何结论。在应对、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先要观察事物的外在属性,尽可能多地从不同侧面观察事物的特性,详细的描述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从感性上对其进行整体感知。其次更重要的是,观察事物的内在属性,探寻事物的内在属性,尽可能地多举事物内在特性之间的各个要素。任何一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相结合作用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其根本性的东西。我们在认识事物发展的时候,不仅要分清事物发展所处的阶段、地位,运用普遍的、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之。对事物的外在形式,表象的东西进行观察、分析进而上升到事物内部特性的认识,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论实践的第一次飞跃。在实现实践论第一次飞跃之后,我们应该将实践认识理论返回的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考验,进一步去指导实践。我们学习、认识、观察事物过程就是理论联系指导实践的过程。我们学习别人的正确的东西,用之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反之,我们在实践的同时也检验了别人理论的正确与否?重复往返,不断深入。正确的理论不断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认识和发展。在认识的过程中,理性认识还依赖于感性认识,我们必需坚持反对“唯理论”即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经验是靠不住的。“经验论”错误在于不知感性才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的真实反映,这两种认识错误多我们都是不利的。而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事物要完全地反映整体,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这就需要我们用脑子思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践论》所述的,认识与实践是相互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我们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要用到这一原理,必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言之有物,不说空话。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自我。只有“认识你自己”才能改造你自己,进而认识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上帝安排给我们的任务,这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因为此两者是相互依赖,彼此制约的。我们认识世界就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需正确地认识世界。这需要我们提高自己观察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勿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能人云亦云。
在生活中,很多东西并没有说出来的那么简单,只有自己去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真谛。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再好的认识,看似再完美的理论,不经历实践的洗礼,就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要敢于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主观认识,在实践中得到教训,从而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改造世界,提升自己。毛泽东的《实践论》正是诠释了实践的重要性。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误导了党和军队的革命决策,严重妨害着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就是为了揭示这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危害,纠正当时党和军队的错误指导思想,突出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实践的重要意义,而写出《实践论》。这是毛主席一生当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不妨说这是中国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因为这篇文章拯救了当时的中国。毛主席在《实践论》中阐述了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第二,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第三,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第四,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在阐述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时,毛泽东首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毛泽东承认生产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同时又提出了“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这样的一种观点纠正了一些人狭隘的实践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也为迷惑中的人们指明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向。
在《实践论》中,毛主席凭借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深刻的揭示了“知和行”的关系。即我们应该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如果我们想知道正确的答案最好自己去实践一下。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又服务于实践的。这种能够服务于实践的认识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论是源于实践的,只有亲身投入实践,才能获得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无论任何人要认识任何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否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然而,人的生命和力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件事都亲自去实践,但我们可以借助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但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理论,因为只有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我们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否则,我们就会被引向歧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的理性认识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成为真理,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需要把它放回到实践中去检验,看是否符合预定的目的。如果预定的理论在同一实践过程中变为事实,这种理论就会成为客观真理,这个认识的过程也就随之完成了;如果这种理论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现实不符合,则还需要继续认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最终获得真理性认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如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实践出真知。《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生活也是实践。人们是在学车的一次次跌倒和爬起中体会到如何掌握方向、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将自己推向前方的;人们是在一次次演算、一次次试验后将卫星送上太空,把民族力量推向高峰的。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7月,他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在当时,我们党内有些人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前)苏联的经验神圣化,这样死板、教条的做法,给我们党的事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特别是在江西苏区那会儿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足以说明问题。诚然,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于世界革命特别是东方革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但是,正如国际共运史所表明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并不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因此,在当时,就给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够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极其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然而,当时在我们党内,却一度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倾向,教条主义者无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唯上”、“唯书”,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动不动就把“国际指示”搬出来吓唬人,而王明就是当时党内教条主义的主要代表,可以说,在教条主义盛行的同时,党内也存在着严重危害革命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但实质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脱离,认识和实践相分裂的主观主义的东西,两者都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说到这里,我要说,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纸上谈兵,要去实践才行,这平时搞生产劳动是这样,这搞中国革命这样重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也是如此。它不仅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做指导,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来认识和运用这些理论,否则,就达不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运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是啊,一切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这不仅是指人类生存、生产劳动这些社会实践,这革命实践也是如此,如果你不去实践,而只是照抄照搬书本上的教条,那也只能是本末倒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这马列主义也只是从大方向上来指导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而各国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国情,而要使这些马列主义理论在各国都能运用好,就必须要密切联系本国的实际来研究它,运用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使中国的革命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再这一点上,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会上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之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数战数捷,胜利地到达了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把抗日的大本营定在了西北,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同志正确运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再有,这理论与实践,不仅反映在革命运动上,同时也反映在其它领域中,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东北的松辽平原举行的那场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那场石油会战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破除书本上的一些条条框框,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所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给那些散布中国“贫油论”的国内外的所谓“专家”、“学者”以有力的回击。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除了这些以外,这人对社会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其实,这事实也正是如此,就拿原始社会来说,最开始,人们为了生存,也只是吃野果,穿树叶做成的“衣服”,就连打猎打来的“野味”,也只知道生吃,而不知道做熟了再吃。而到了新石器时代,就显得进步得多了,人们发明了石头做成的各种工具,开始了刀耕火镰,开始了种地、纺织等劳动,就连吃东西也知道做熟了再吃,可以说是比原始社会进步了一大块,这就是人们认识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可以说,正是因为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地认识和改造社会,社会才发展到了这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今天。可以说,书本上的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和结晶,但是,世界还在不断发展,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以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否则,将一事无成,这些,不仅是指社会生产、科学技术而言,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关来说也是如此,前面我们谈到在建党之初有人把马列主义教条化,照抄照搬。乞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马列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但是,这各国又有着各国的国情,这同样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如果你不根据自己所在国的国情来指导自己国家革命的话,那结果只有一个,这革命不受挫折才怪呢!这红军时期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就是如此吗!不去实践,而只是单纯地照抄照搬书本上的东西,不失败还往那儿跑啊!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是啊,“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对了,真是太贴切不过了。记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在社会上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怀疑这样做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还是社会主义的继续,甚至有人还说出了“革命革了几十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这样的怪话。但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却不为所动,执着地进行着这样的实践,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叫事实说话,而事实也确实证明了在农村所实行的包产到户责任制是完全正确的。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不到几年的时间,就使全国八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甚至成了“万元户”。所以,八亿农民无不拥护邓小平同志,无不赞扬是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们富了起来,记得一户农民过年时曾在自家门前贴上了这么一幅对联,上联是“翻身不忘毛主席”,下联是“致富不忘邓小平”,从这幅对联的内容上我们不难看出,富裕起来的广大农民对党的富民政策是多么的拥护,同时,也证明了改革开放之初,所实行的包产到户的政策通过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这也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在新的时期的不断发展的结晶;从而也更加证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这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也是如此,而且这个发展也是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证实,才能成为真理,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不是这样,毛泽东同志能得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这一结论吗!
说到这儿,我联想到了我所从事的查收工作,做这项工作就要和用户打交道,那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诚然,查收工作有查收工作的规章和制度,对于这些制度,我们是要无条件地加以执行的。但是,在和用户打交道方面,我们还是要讲究些方式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个色”的用户,更是如此。他们这些人为了达到不交或者少交费的目的,经常以各种理由来跟你找茬,什么“表快了”、“帐不对劲儿了”等等吧。对于这些,我们可以在坚持原则,不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做用户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心悦诚服,交清欠费。当然,这些也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完成。通过实践,使我们积累了工作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工作方法,使我们的查收工作能够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发展,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反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法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革命中给人以指导,是十分具有智慧的理论思想,在认识和解释世界时创建了具有普遍性的理论,理论的来源是从具体实际中总结而来的,就像从历史中抽象总结出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它们是真正的科学理论。要想让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有很好的应用,就必须要彻底掌握中国的国情,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应用是有落差的,因为它所记述的普遍性理论更多的是针对欧洲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国情相对复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必须使其中国化。实践活动所关注的并不是对既成对象世界抽象而僵化的解释,它所关注的是人及其现实世界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改变,关注的是现实行动及其发展过程,它是在具体而特殊的条件下对特定的对象所进行的具体操作活动,在理论抽象活动过程中必然会被抹掉的要素,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则不容忽视地现实的存在着,成为制约实践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性因素。
毛泽东同志运用其智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中充分的指导实践,中国的革命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也有曲折的过程,通过多次革命会议、斗争和教训,才使得中国的革命最终走向胜利,而这一切与毛泽东同志不断以实践为基础,充分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智慧是分不开的。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若非到了无法改变的时刻,是不需要使用武力的,因为武力解决问题势必会造成大量无辜的人的牺牲,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会是毁灭性的灾难。然而中国当时的国情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国家,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内部有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压迫,同时还有一批不够成熟的资产阶级的剥削,外部又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辱,此时的中国可谓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这样的国情下,人民没有任何的权利和靠山,只有广大无产阶级自己联合起来,武装斗争才能让艰难困苦的生活走过去。在毛泽东同志带领下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团结广大无产阶级,以暴力斗争的形式通过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要翻身做主人,必须坚持革命的道路,革命不是花拳绣腿,需要金戈铁马的沙场和马革裹尸的勇气才能完成。正如孙中山在总结革命经验时曾深刻指出的:“中国革命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屡次失败的铁血教训,多次强调要用武力来对付反动军队,保卫已经获得的果实。
武装斗争在各国革命史上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农村包围城市在外国历史上几乎是没有经验可以探寻借鉴的。这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分析中国的国情而得的结论。共产党必须以农民作为主要的联合力量,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正是看清了当时的革命特殊情况,以高超的实践和智慧寻找到这样一条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辩证的处理农村与城市革命的关系,统领全局,分清主次,这些正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的实践智慧的精妙之所在。
三、建立统一战线
自从日本侵略中国,中国的主要矛盾变成反对帝国主义,抗日救亡是最重要的使命。毛泽东同志面临着非常棘手的两个问题,第一是要与国民党联合抗日,在此同时必须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原则性。第二是要反对党内自身的“左”倾和“右”倾两种思想的影响。正确的看待当下的问题。解决这些复杂的矛盾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实践智慧的重要体现。毛泽东同志制定了既统一又独立,既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是让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与军事上保持自主独立权,坚决不能重蹈大革命期间右倾机会主义犯下的错误,将领导权让出。在确定于蒋介石联合抗日后,为了真正达成统一战线,中共方面对国民党“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由此可以发现,毛泽东之所以如此密集地强调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除了以往革命的历史教训外,更是针对当时党内外的具体现实实际来考虑的。
抗战统一战线需要“既联合又斗争”,这是因为政治背景的复杂性导致的。除了外部局势极其紧张,党内形式也是十分复杂。既有“左”倾的思想,又有“右”倾思想,两者皆是对党发展的阻碍。日本方面则明确表示:“国共之合作,乃抗日联合阵线之基干,实有加以打击之必要”。可见,日军对这种统一战线的作战方针也是相当忌惮。这一方针并没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书本上生搬硬套得来,也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它完全凭借的是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应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协调处理其中的各种矛盾因素,成功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智慧。
四、加强党风建设——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实际是对党的思想相关联的,它与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紧密相连。它是毛泽东同志对党风建设付诸现实的表现,毛泽东认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反映到党内来就是经常发生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如果不妥善和审慎地解决这些思想上的矛盾斗争,那么党的生命也就要停止了”。解决不同的矛盾要用相应的方法,党内的矛盾最主要的是思想上的矛盾。只有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去斗争非物产阶级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开展了大规模的思想斗争运动,是毛泽东运用实践智慧解决具体矛盾的具体办法,是毛泽东加强思想上建党的又一独特而重要的方式。
此次整风运动中最重要的是破除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危害,将主观性和片面性,带来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这些不良的影响中解放出来。整风运动起始于1938年9月的六届六中全会,结束于1945年4月的六届七中全会。然而实际上在全党进行普遍的整风运动,则从1942年2月毛泽东整顿三风的报告开始,至1943年10月结束。整风运动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以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其中重中之重是主观主义,尤其是王明的教条主义。才用的方式是学习、团结——批评——团结和科学的分析历史是非问题。
此次整风运动的目的是通过提高道德修养以达到思想上建党的目的,它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清党方法和手段,是毛泽东运用实践智慧,根据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特殊环境的独特创造。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正是毛泽东同志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建党学说,教育了我们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我们才在这个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通过整风运动,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最终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毛泽少: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家乡又回到了北京,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歌手,以前是孤独的一人在打拼,现在身边有了很多朋友,大家都在互相帮助中成长,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和磁力音乐有很多一拍即合的地方,大家都是充满激情的面对工作和生活,我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BOSS:音乐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追梦十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毛泽少:音乐对我来说是一个梦想,有一句话叫做“有梦想的路上,前行才不会孤独。”就是这样的一种寄托,很多时候无法表达自己,音乐就可以给予我表达的能力,让大家能懂我。十年在人生中就是一个阶段,但是这十年仔细回想还是觉得挺漫长的,在不断怀疑自己时,发现即使再苦再累依旧不愿意放弃。所以给了自己一个机会站在了好声音的舞台上,让自己坚持下去,等以后的以后可以告诉自己不后悔今天的选择。
BOSS:你的新专辑标签是“新”、“鲜”、“敢”,为什么会有这三个定义呢?
毛泽少:全“新”的毛泽少,全“新”的音乐风格。结合到一起就是“鲜”的!这是一种大胆勇“敢”的尝试!所以这张专辑是被注入了“新”“鲜”“敢”的灵魂。
BOSS:参加好声音之后,在网络上面有一些遭非议和质疑,主要集中在你过往的经历及年龄上,对此你有何评论?
毛泽少:年少时每个人都有因为不自信而导致过一些过错,在我看来因为有了过往的那些经历,才造就了今天的毛泽少,所以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我能接受曾经的自己。而现在我会越来越真实的去面对生活面对质疑。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来了解我,不要被外界的因素影响。
BOSS:除了唱歌之外你还有什么样的爱好?
毛泽少:喜欢宅在家里看看书、看看动漫,一有时间就会去健身或者跳舞。
BOSS:很好奇在生活中你是什么樣的穿衣风格?
毛泽少:很喜欢一些潮牌,可能和我双子座性格有关系,有时候我很潮有时候我很女人,非常喜欢通过先考虑穿什么鞋子来搭配衣服。
BOSS:通过微博我们知道你有一只很可爱的猫咪,能和我们说说它么?
毛泽少:它叫西米露(Cime),是一只很帅气的猫咪。它是我通过一个微博的领养平台相遇的,西米露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是一只流浪猫,所以比较没有安全感。相处了三个月之后,才放下警惕性。现在每天晚上,会跑到床头跟我一起睡觉。我觉得养宠物,是一种对责任心的培养。它就给了我很多力量。以前不会相信自己可以只身一人带着猫咪去打针、去做绝育。但是为了它的健康,我全都自己完成了。所以我很感谢老天,可以让我认识这只可爱的小天使猫咪!为了可以给它撑起一片天,我也会更加努力!热爱生活!珍惜身边每一个人。
大部分人初识毛泽少,她是第三季《中国好声音》那英组的学员,因演唱歌曲《下个路口见》爆红,成为人气最高、最具话题性学员。2015年,毛泽少发布了个人首张专辑《鲜》,成为发片速度最快的好声音歌手。
【毛泽东的《实践论》】推荐阅读:
对毛泽东的看法10-20
我心中的伟人毛泽东06-09
毛泽东的成功哲理名言10-17
少年毛泽东的励志小故事06-15
毛泽东节约的小故事07-17
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11-17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现实意义01-06
毛泽东10-15
毛泽东诗词赏析07-15
毛泽东诗词练习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