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知识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邮政知识(精选8篇)

邮政知识 篇1

邮政业务主要有:函件业务、集邮业务、报刊收订、代理金融、电子商务、包裹业务。邮政三大营销战役:代理金融、报刊集中收订、贺卡。

邮政三惠工程: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服务民生。

全省邮政进一步深化服务“三农”工作,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意见》,积极打造以合作社为纽带、示范区为基地、“三农服务站”为平台、科技服务为支撑、质量管控为保障的综合性、一体化的服务“三农”新模式,2011年山东邮政十件大事

2012-01-29 13:49 | | 点击次数:66

1、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姜异康同志听取省公司马志民总经理的专题汇报,并对全省邮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省公司领导班子调整,马志民任省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3、省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4、全省邮政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任务。

5、“万亩示范区”和“便民服务站”建设受到中央、省、市媒体关注。

6、山东邮政先模代表“泰山鸿雁”宋宪臣先进事迹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7、和谐企业建设整体推进,“支局小家”建设基本完成,“城市投递员之家”建设全面启动,员工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8、全省邮政代理保险理财、物流分销等专业化改革全面推开。

9、实施流程优化工程,在全国率先推出散装化运邮模式。

邮政知识 篇2

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 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由中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 引起全国各地教育装备部门、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 京杭大运河西侧, 西临湖州市, 北界江苏吴江县, 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 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 街桥相连, 依河筑屋, 水镇一体, 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 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 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 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走进乌镇, 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 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电化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强烈反响, 全国22个省市组织2万多所中小学校参加活动, 阅读各科教学、科普、文艺、文化等各类精品文章120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课件设计征文5800多篇,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掀起“数字阅读”热潮。

教学参考资料免费赠送火热进行中, 为庆祝教师节来临, 即日起全国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电话010-62701063、010-80895056-8425, 免费申请50元由“中国知网”提供的教学资料费, 每个学校限额3名。

邮政知识 篇3

一、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

第一,从宏观上看,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的生产率取决于知识的开发与传播,而不论是知识的开发还是传播,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库、知识交流机制以及知识实际应用为基础;知识管理正是一种通过知识整序并鼓励知识共享而实现知识创新目标的组织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相对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应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知识信息管理,即建立知识库,用以固化知识;知识应用管理,即如何获取知识并应用于具体实践;知识交流机制管理,即鼓励知识创造与共享,这需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挖掘知识的制度和方法;知识财产管理,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第二,从微观上看,知识管理通过一系列核心功能的发挥,切实优化企业的商业活动。根据OECD的观点,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可以划分为四类: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怎么做的知识,是谁的知识。在这四类知识中,后两类知识的重要性在增加,它们常常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权项,成为知识产业化的基点,也应是知识管理的重点。根据美国经济学博士、知识管理及有关商业和信息技术问题资深专家YogeshMalhotra的观点,知识管理揭示了观念的转变,即从“信息价值链”转向“知识价值链”。“知识价值链”认为人力系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只有人们不断地认识和评估技术系统提供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没有人力的主动参与,所谓的“最佳方案”也不会被施行。由此可见,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掌握并运用第四类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功能与重要任务之一。实现知识共享则是知识管理的另一项核心任务与功能。当个人或小团体的知识转变成公司的知识后,共有的知识由这个企业共享并恰当地使用,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知识,形成知识生产的良性循环。

第三,知识管理既是一种策略和思想,又是一种可操作的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必须建立一定的机构,包括知识管理的负责人、知识库、负责知识管理和流转的知识中心、计算机网络及协同工作软件的技术基础、智力资本管理队伍、具备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增值的文化氛围等。而作为一种技术,知识管理应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即在工程上和生产中把知识管理落实到技术层面。

二、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

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密集与智力密集的经济,它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着天然联系。知识的占有与法律确认,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与管理,都可以说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中心任务。因此,知识产权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

三、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

不论是知识库的构建与知识共享,还是人力资源开发及知识管理技术的具体实施,都必须明确知识的拥有者、加工处理者、使用者、管理者、操作者等各方的权益和责任。也就是说,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应当关注知识管理的合法性。

第一,二者以推动知识创新为共同目标。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知识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核心是创新,因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知识创新,企业知识创新则构成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不论是知识管理还是知识产权,都以促进企业知识创新活动为主要目标,因而二者在努力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只是功能和途径存在差别。一方面,知识管理通过开发智力,促进知识共享,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创造活动,从而产生更多新的知识,实现知识创新;另一方面,知识创新意味着新知识、发明、技术的涌现,这些新的无形财产只有在法律上获得合法产权,形成知识产权并得到保护,知识经济所需要的良性知识创新机制才能健康运行。但是,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在推动知识创新活动中是交织一体、相互作用的,知识管理过程是构造知识契约的过程,二者又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

第二,知识管理构造知识契约的过程。知识管理系统化过程事实上内含了构造知识契约的过程,而知识契约的确定,成为知识产权机制建立的重要基础。其过程的几个环节:明确企业的知识结构;确定汲取知识的方法签订知识契约共享知识。

第三,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协调。一是知识管理对知识创新起着重要的激发作用,推动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如前所述,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加速器,但在实现知识共享时应注意权级限制问题,以保护客户的商业秘密和公司的核心机密。如公司数据库目录可以全部开放,但如果需要详细资料则必须经过授权。二是人们的思考成果属于谁?是否有人有权迫使员工公开他们的思考成果呢?如果认为知识是一种“实物资产”,那么知识管理就非常容易。按照企业的知识是存储在企业界中的一切的认识,命令某一员工输出他的知识以便其他人能使用,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与知识管理有关的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咨询人员和研究人员都持这种观点,大多数知识管理的实际操作也以此为依据。但事实上,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只是个人认识过程的体现,而不是一种实物资产,难以套用实物管理方式。因此,应注重知识管理中的柔性管理、个性化管理,结合一定的激励机制,既尊重个人的知识产权,又达到知识共享的目标。激励机制有利于稳定人才并鼓励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与技术创新,其中包括企业内部员工技术创新呈报制度、企业员工技术创新奖励(包括分配股权奖励)制度等。

第四,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知识管理组成部分的知识产权的管理;知识管理实施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勤务系)

院感知识培训知识 篇4

湖南武冈展辉医院

院感科

前言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与医院相依并存,关系到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控制成效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密切相关。所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保障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和经济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2002年卫生部颁发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6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高强 二00六年七月六日

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 组织机构:

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药事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100张床以上)。有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

成员:科主任、护士长、兼职医生和护士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主要内容

一、名词解释

二、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标准

三、医院感染的临床诊断依据与要点

四、常见的医院感染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六、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七、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八、消毒隔离制度

九、医疗废物的管理

一、名词解释

(一)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

注意: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 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三)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四)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①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

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③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标准

卫生部对500张床位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指标规定:

1、医院感染率≤10%

2、灭菌切口感染≤0.5%

3、医院感染的漏报率≤20% ★各类环境分类、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 环境类别

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cfu/mcfu/m

2cfu/m2

Ⅰ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10

≤5

≤5

Ⅱ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200

≤5

≤5

Ⅲ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500

≤10

≤10

Ⅳ类

传染病科及病房

≤15

≤15

———————————————————————————————————————

致病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它致病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应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指,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三、医院感染的临床诊断依据与要点

(一)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分为:

外源性感染 = 交叉感染

内源性感染 = 自身感染

外源性感染:

 病原体来自于

(1)外环境 :传染性疾病如SARS

(2)其他的病人 :输注性感染如乙(丙)型肝炎

(3)污染的医用设施 :植入相关感染 如人工关节相关感染

(4)医务人员的手

 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感染,通过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和宣教工作得到预防和控制。 内源性感染:

 病原体来自于:人全身寄居的各种微生物 如 口、鼻、眼、上呼吸道、皮肤、肠道、阴道

 内源性感染包括: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细菌移位潜在活化

 内源性感染是难以预防性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临床诊断依据:

1、详细的病史(既往史、现病史)

2、疾病发展过程的记录

3、实验室和影像学的检查结果

4、易感因素

5、流行病学资料

6、入院至发病时间

7、该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三)鉴别诊断

1、发热

2、致病菌与污染菌

3、细菌与病毒

4、输液反应

5、腹泻

6、感染部位诊断、病源学诊断、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

(四)诊断要点:下述属于医院感染

1、入院↔ 发病的时间

具有明显潜伏期者≥平均潜伏期

无明显潜伏期者≥48小时

2、诊疗操作所致病原体扩散:阑尾炎切除术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

3、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如输血相关感染、手术切口感染

4、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病原体或新的部位感染 如肺炎应用抗菌素后发现的曲菌感染

5、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下述不属于医院感染

1、慢性感染急性发作

2、病原体自然扩散如(肝脓肿穿孔所致膈下脓肿)

3、脓毒血症的迁延病灶

4、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5、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注: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正确掌握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检验及药敏试验,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如发现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漏报率低于20%。

(五)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口腔科、手术室、ICU、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

(六)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

四、常见的医院感染

1、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

2、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24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 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3、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确切是细菌培养。据统计伤口感染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5%。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当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失效期和产品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2.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3.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

4.病理活检证实。说明:

1.病人可有症状、体征,也可仅有免疫学改变。

2.艾滋病潜伏期长,受血者在受血后6个月内可出现HIV抗体阳性,后者可作为初步诊断依据,但需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

5、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等。

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六、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认真学习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制度

如《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见》,《关于加强一次性使用输液(血)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临床使用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降低患者、探视者和医务人员感染传播的危险;以标准、程序和指南为基础,加强落实;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和态度;对所有员工实施基础的标准预防如卫生洗手、隔离和带手套等。★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正确的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而有效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正确的手卫生能减少感染的传播。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洗手措施,医生、护士的手不但可能在病人间传播病菌,也可能威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洗手

1、洗手的目的

•普通洗手-----清除污垢和暂驻菌 •消毒洗手-----清除和杀死暂驻菌

•外科洗手-----清除或杀死暂驻菌,减少常驻菌

2、洗手指征

•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等重点部门时,带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接触血液脱手套后。•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 •掌心擦掌心

•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

•手指交错掌心擦手背

•两手互握互擦指背

•指尖磨擦掌心 •拇指在掌中转动 •两手互握胡擦手腕

(二)手消毒指征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要求: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再在流动水下洗手。

七、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医务人员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3、传染病患者及其使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5、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八、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当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症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当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2)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当每日消毒更换灭菌水。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当定期更换消毒。

3)地面应当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当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当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当先消毒、洗净、再晾干,如有污染时应当先消毒。4)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九、医疗废物的管理

自2003年6月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来,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先后制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相关法规。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标准的运送工具运送医疗废物的。

医疗废物(医疗垃圾):

•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废物的分类:

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卫医发[2003]287号文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如下:

1、感染性废物

2、病理性废物

3、损伤性废物

4、药物性废物

5、化学性废物

1、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 ——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 ——废弃的被服

• ——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特别注意

◆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不管是否接触血液体液组织,均为感染性医疗废物。

2、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包括:(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3、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4、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包括: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

——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 ——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包括: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6.其他废物

(1)放射性废物:含有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废物,包括:放射源、同位素检测试剂及混合物等。

(2)具有危害性的其他废弃物如压力容器等。◆ 医疗废物收集

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红色袋装放射垃圾。要求垃圾袋坚韧耐用,不漏水;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医疗废物登记和运送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我院医疗废物每天由专人定时到各科室回收送焚烧。◆使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而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头柜、治疗车等台面上 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 ◆ 锐器伤的预防

(1)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邮政企业文化知识宣传提纲 篇5

1.2013年总体工作思路: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全国邮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集团建设中国特色邮政事业的具体要求,积极践行“一引三转”转型总体思路,打好“五张牌”,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加快推进浙江邮政业态转型。

2.“一引三转”:“一个引领、三个转变”(或“以信息化引领,实现三个转变”)——以信息化引领,实现向加大创新驱动转变、向深化企业内控转变、向提供现代服务转变。

3.企业愿景:

(1)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邮政、用信息化手段拓展现代邮政服务新领域,实现从邮政传统业务“草本”业态向“木本”转型发展。

(2)心中装有愿景,你会与众不同。

4.浙江邮政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以信为本、韧者常青”。

5.工作作风:

(1)辛勤工作,愉快生活。

(2)贴上去,拿下来,一根针落到底。

6.“以信为本”:主要体现企业使命和价值取向,包括“书信”、“诚信”、“信息化”。

7.“韧者常青”:主要体现企业精神,包括坚韧、创新、年青态三个方面内容。

8.“五张牌”:平台、民生、文化、交通、融合。

9.平台:重点要打造城市、农村两大平台。

10.民生:是城乡邮政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党、政府服务民生的重要平台。

11.文化:加快与文化产业的对接。

12.交通:树立“大交通”意识,主动地融入大交通。

13.融合:对外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对内要加快三大板块的融合发展。

14.一线员工刊物:《在一线》,宗旨是“看一线,一线看,写一线,一线写”。

15.省公司鞠勇总经理在2013年全省邮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主题:《咬定目标一以贯之 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加快推进

浙江邮政业态转型》

16."核心行为三联体",即严明的纪律性;基于实证主义的创造性;具建设性的焦虑。

17.纪律、实证、焦虑分别指:

(1)纪律:行动的一致性,即价值取向的一致性、长期目标的一致性、绩效标准的一致性、方法的一致性、跨时间的一致性。

(2)实证:就是指用范例印证。

(3)焦虑:指的是适度超前的忧患意识。

18.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指的是什么?

(1)正确处理好“草本”业务和“木本”业务的关系,顺应市场变化,加快业务结构调整。

(2)正确处理好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业务和信息化平台拓展新领域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规模速度”与“效益质量”的关系。

(4)正确处理好“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关系。

19.什么是浙江邮政转型的整体脉络?

从“一引三转”、“草本”向“木本”业态转型、企业生态、企业文化,到打好“五张牌”以及将要提出的处理好“四个关系”的八个方面,是浙江邮政转型的整体脉络,一脉相承,必须一以贯之。

20.为提高村邮站运营水平,要重点抓好一下四个项目:

(1)助农取款服务项目。

(2)助农保险产品项目。

(3)抓好体育彩票项目。

(4)抓好网购项目。

21.“两点论”: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对已看清的要早做谋划、从容应对;对暂时难以看清的要密切跟踪、未雨绸缪,善于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把克服困难的过程转化为获得机遇、赢得发展的过程。

22.浙江邮政的企业生态观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是个大家庭。

(2)用人要看人品、作品。

(3)落到底的工作作风。

(4)以信为本、韧者常青的企业文化。

(5)辛勤工作,愉快生活,成果与员工共享。

23.面对集团公司政策调整,要拿捏好哪三方面关系?

(1)拿捏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2)拿捏好“节支”与“投入”的关系。

(3)拿捏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24.五级物流分销平台:“省-市-县-支局-村邮站”五级物流分销平台。

25.“三转一提高”:转观念、转作风、转方式,提高绍兴邮政业态转型发展能力。

26.转观念: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纪律意识、创新意识和适度超前的焦虑意识。

27.转作风:在全市邮政企业骨干员工中增强“三大作风”,即:艰苦创业的作风、落到底的作风、密切联系基层的作风。

28.转方式:建立以季度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考核机制和以平台为基础的经营机制。

29.提高绍兴邮政业态转型发展能力

(1)要增强掌控草本业务发展,强势推进木本业务发展。

(2)要用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邮政业务,用信息化平台拓展现代服务新领域。

(3)以利润为导向,真正做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

(4)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实现全面发展。

30.“三找两看”:

(1)“三找”——找准位置、找出差距、找对方法。

基础护理知识:临床输血知识 篇6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lower开创了动物输血的先河,法国denys是第一个在人体上输血成功者。那还是在1665年,英国医生lower首先将一条濒于死亡的狗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狗的动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受血狗竟奇迹般的起死回生。这一实验证明了输血能够救命。1667年,他又用银管将羊的颈动脉连接到人的肘动脉上,把羊血输给了人,又获成功。同一年法国医生denys用同样的方法把羊血输给一名有病的男孩也获成功。以后denys又给一位愿意做实验的健康人输羊血,还是安然无恙。但当他把小牛动脉血输给一名梅毒患者时却出现了意外,输血后患者出现发热、腰痛,并有黑色尿,不久便死亡。死者家属状告denys有杀人罪。法庭判决自1668年4月17日起,未经巴黎医学部批准不得输血。以后法国议会和英国议会均下令禁止输血。在此后的150年间,曾一度轰动医学界的输血技术再也无人问津。

·是谁第一个将人血输给人的?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医生blundell首先开创了直接输血法,并第一个把人血输给了人。那是在1817—18,英国妇产科医生blundell由经常看到产妇失血死亡而想到用输血来挽救生命。他进行了动物之间的输血取得成功后,开始将健康人的血液输给大出血的产妇,一共治了10例,除2例濒死未能救活外,其余8例中有4例救活。国为当时还不知道血型不同的人输血时,红细胞会遭到大量破坏、所以无法解释为什么输血后有人出现致死性的输血反应,有人却活了下来。尽管如此,1818年12月22日他在伦敦举行的内科学会上所作的输血报告,还是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他还首创了重力输血器,利用重力来作输血时的推动力,这种输血方法一直沿用了1左右。

·目前临床输血进展如何?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怎么办?

《献血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然而,目前临床用血尚不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少数医生喜欢用等量的全血补充所估计的失血量,并认为越是新鲜的血越是好;个别医生明知木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几百毫升全血以保病人“平安”;还有人认为输血能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等等,这些都是应改变的陈旧观念。

·临床医生应怎样对待输血?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手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出血量在10毫升/公斤体重以下者原则上不输血。积极开展手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稀释等技术。对估计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者,争取手术野血被回收,减少或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杜绝“营养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必要的输血。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手术中适当采用控制性低血压等措施,减少出血。

·输血前应做哪些化验项目?

输全血前,必须做abo血型的正向和反向定型,以及患者和献血者之间的交*配合试验(含抗球蛋白试验),输血液成分,按成分血的要求配血。在rho(d)阴性率较高的地区,还应常规做rho(d)血型检定。对经产妇或有输血史的患者做不规则抗体检测,交*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必须相容才可输血。

·输血的途径有哪些?

常用的输血途径是静脉内输血,成人身上最暴露最容易穿刺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是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次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对婴儿和儿童,较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对1岁以下儿童可用头皮静脉。下肢静脉壁比上肢静脉壁厚,又容易发生痉挛,所以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为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从手术部位的创面流失,故凡头颈部和上肢的手术,应选用下肢静脉输血;凡下肢、盆腔和腹部手术,应选择上肢或颈部静脉输血。对新生儿输血或换血可用脐静脉。

·输血应选择什么样的针头?

输血针头的规格为14—20gauge(g),常用18g。当静脉较细或给患儿输血时应选用较细的针头。当需要大量输血时则应选用较粗的针头;输注浓缩红细胞不顺时,可先加入30—50毫升生理盐水后再输注(一般不用葡萄糖液,因其可引起红细胞凝集而堵塞滤器或针头)。

·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o(d)血型、交*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研究 篇7

关键词: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知识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知识型团队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所谓知识型团队, 是指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以知识为核心价值, 以创新为核心经营内容的, 从事知识和信息型产品的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 满足一定社会需求并获取营利的经济组织。它具有团队目标风险大、团队组织临时性强、团队成员流动性强等特点。在知识型团队中, 知识共享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问题。通过知识共享, 才能使团队中个人的知识逐步转变成共有的知识, 知识才能更好更充分地被利用, 团队才能获得区别于其他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拟从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主体、客体、影响因素及知识共享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主体

知识必须依赖于拥有知识的主体才能存在。Gunnar认为知识共享可能发生在个人之间, 也可能发生在项目团队或不同组织之间。按照这个观点, 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主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个体、团队和跨团队。对于不同层次的主体, 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特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对知识型团队在个体层次的知识共享而言, 由于个体在实践中所摸索出来的经验、技巧等知识并没有共享到团队层次中, 因此只能通过个体之间的知识共享来实现。目前, 对个体层次的文献大多是围绕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和模式进行研究的。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的意愿的制约因素有工作成就感与挑战性、团队归属感、团队氛围等, 其知识共享模式是以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特点为基础建立的。

对知识型团队在团队层次的知识共享而言, 目前大多数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知识型团队的文化建设、激励制度的设计等方面。赵西萍, 王卫征, 黄越将团队的环境因素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 外环境是指团队外部竞争状况, 内环境又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其中硬环境是指制度和团队结构, 软环境指团队文化。共享的知识为整个项目团队所共有, 且由于知识型团队以知识创新为基础, 因此在进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 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显得尤为关键。如果团队内部的成员互不共享知识, 可能会给产品研发带来巨大的难题, 故团队成员的沟通和亲密度也尤为重要。

对知识型团队在跨团队层次的知识共享而言, 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 但一致认为跨团队的知识型团队之间的知识共享主要在于对其知识共享的制度、方式和技术实现的研究。如果两团队间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共享制度来规范, 那么双方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矛盾, 导致效率不高, 团队成员的共享意愿也随之下降。

二、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客体

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客体是知识,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探索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波兰尼 (1966) 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 将知识划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Nonaka在1994年对波兰尼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定义进行了扩展, 指出显性知识是可以被编码, 通过像纸质文件、电子数据库文件、组织的操作程序等这样的媒介进行传递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存在于每个个体之中, 比如认知学习、心智模式和技术技能等等。对于知识型团队而言, 显性知识集中表现为发明创造、专利、新技术等书面或口头形式的知识;隐性知识大多指的是存在于团队成员大脑或记忆中的, 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思想、创意和经验等知识, 这类知识往往难以用言语表述且不易被他人所察觉和掌握。近些年, 国内外的学者们普遍侧重于对隐性知识共享的研究, 以开发其更大的“潜力”。Constant等通过对知识共享态度的研究发现, 人们对于从自身体验中学到的知识 (也就是隐性知识) 和有形的信息 (即显性知识) 总是会区别对待, 他们总是把隐性知识看成是自身价值的一部分, 也就是隐性知识的心理所有权。

在知识型团队中, 知识存在的载体便是团队中的成员。团队成员所拥有知识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个人知识, 即个体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 如经验、技巧等;另一种则是以组织形式存在的共有知识, 即个体在加入这个团队后, 通过完成每一项工作和与团队其他成员共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个体知识和共有知识相辅相成, 可以互相转化、促进。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 通过社会化、外部化、连接化和内部化, 最终升华为知识型团队所有成员的隐性知识;个人知识的不断丰富可以促进共有知识更加全面、先进;共有知识的不断完善可以促进个人知识快速增长和积累。对一个知识型团队而言, 通过知识共享把个人知识转化为共有知识很重要, 因为个人知识很容易因为该成员的离开而流失。

三、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 很多学者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其研究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理论论证为主, 运用不同的理论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另一类则以实证研究为主, 通过调查实践找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从理论论证的角度来说, Herzberg (1968) 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认为激励因素才能构成知识提供者分享知识的动机, 主要包括成就感、责任心、对工作的认可、被重用的机会以及工作的挑战性。Szulanski (1996) 的研究揭示, 知识拥有者的动机、知识接受者的动机和吸收能力影响他们的知识分享。Leenders等人 (2003) 提出了一个“团中心”的模型, 该模型包括三类变量:成员相似性、交流方式和工作结构。胡婉丽与汤树昆 (2004) 认为文化差异、知识的性质影响着知识共享的成功。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说, 贡纳爱利森 (2002) 在挪威一家医院进行了关于知识有效利用必须具备的条件的实证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知识呈现动态结构, 在对其利用的过程中, 制度和人际信任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Levin与Cross (2004) 的研究认为, 信任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共享。Bock等人 (2005) 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互惠关系对知识共享态度有显著影响, 人们普遍将知识共享扩展为一种人际关系, 并预期从中收获益处。SaiHo Kwok (2005) 的实证研究则表明外部激励对于个体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态度没有正相关影响。邵俊 (2007) 则经过实证研究, 发现影响团队知识共享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信任关系以及团队的结构。I-Chieh Hsu (2008) 通过实证研究, 提出了主动学习、激励的团队气氛有助于知识共享这一观点。杨钊等 (2008) 通过对知识距离的计算, 得出知识距离与团队知识共享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综合诸多学者的观点, 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促进因素, 如合理的团队结构、良好的信任关系、合适的知识距离、积极有效的激励制度和机制等, 这些因素可以激发团队人员知识共享的意愿, 决定知识接收方对于知识价值的评估及对知识共享过程难易的心理判断, 决定知识的接收方得到并且应用这一知识的实际难易程度;二是阻碍因素, 如知识的复杂性、内隐性、文化差异等, 这些因素会给知识共享的过程带来不便, 阻碍团队中成员的知识交流。

四、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过程

知识共享机制是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关于知识共享过程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知识共享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共享主体 (包括共享者与接收者) 的一系列行为。安世虎、周宏、赵全红等研究认为, 知识共享过程是知识提供者通过一定的传递渠道, 将知识传递给知识接受者且被接受者吸收的过程, 并认为知识共享过程包括知识的提供过程、传递过程和吸收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 知识共享的过程就是不同类型或层次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该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Nonaka提出的SECI模型, 该模型认为知识经过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隐化等完成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 知识得到传播与共享;第三种观点则是从知识接收者的视角认识知识共享。陈诚, 廖建桥, 文鹏等基于知识接收者视角研究了组织内员工的知识共享过程, 认为知识共享过程模型应分为七个阶段:提出知识需求、评估知识需求、提供知识、传播知识、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形成新的需求。

还有学者对一些具体的知识型团队的知识共享过程进行了研究。杨斌和王学东基于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的虚拟团队中知识共享过程进行了研究, 认为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过程一般包括知识提供、知识传递、知识吸收和知识反馈。但要充分考虑到虚拟团队共享媒介的虚拟性、共享知识的特殊性、共享的多层次性和共享主体的动力不足等因素。杨斌, 范坤认为, 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提供过程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虚拟团队成员有知识需求、有知识共享愿望、团队成员有满足知识需求者的知识;知识传递过程和知识吸收过程则有充分发挥知识共享平台的作用, 其中知识传递过程是利用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平台将虚拟团队知识供应者所需要传递的知识以不同形式传给虚拟团队的知识需求者, 知识共享吸收过程则主要是通过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平台把接收到的知识转化为团队自己的知识。

五、研究展望

回顾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可以发现, 虽然有很多学者都对知识共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但针对知识型团队的知识共享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且文献较少。同时, 在知识型团队中真正应用时, 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理论, 使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研究取得更显著发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 对于知识型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 研究对象的针对性不强。

知识型团队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目的, 不同类型的知识型团队在知识的主体、客体、手段、过程、影响因素方面都有所不同。比如, 对于高校科研知识型团队和对企业知识型团队的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肯定会存在差别, 因此不能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型团队都笼统地放在一起研究, 这样研究出的结果不一定准确, 适用性也不强。目前还有部分学者对于此部分的研究对象还是比较宽泛, 如果能具体到某一领域内, 或者是将两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进行比较研究, 可能会有较好的效果。

(二) 研究角度单一。

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关于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研究, 大多数都是从认知角度对知识分类进行研究, 尤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研究偏多, 导致研究角度单一、研究思路缺乏新颖性。因此, 可以试着扩大研究的视角, 从更多角度入手对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进行研究。比如可以从知识心理所有权的角度去研究, 这样可以增加研究的新颖性, 也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

(三) 理论研究偏多, 实证研究较少。

比如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手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团队文化的研究;另一类是对于IT技术的研究。虽然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 但大多数是定性研究, 且侧重于理论, 缺少实证检验。此外, 关于如何确定两种手段带给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效益的研究很少, 如果能提出一些评估模型和方法, 则更利于领导者的决策, 使团队获得更大的收益。目前的文献多偏重于理论, 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大多是相关性结论, 而没有具体到怎样相关, 相关程度的大小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 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据挖掘等方法开展实证研究, 多采用一些如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 再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模, 从不同的维度来定量研究, 不断加以完善, 这样最后得出的结果远比单一的理论要可信得多, 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邱茜, 张春悦等.国外知识共享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3.

[2]Gunnar H.A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N-Form Corporation[J].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 1994.15.

[3]赵西萍, 王卫征, 黄越.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激励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9.1.

[4]NONAKA I.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1.

[5]CONSTANT D, KIESLER S.SPROULL L.What is mine is ours, or is it a study of attitudes about information sharing[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994.4.

[6]Herzberg F.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M].London:Granada.Publishing, 1968.

[7]Szulanski G.Exploring internal stickiness:impediments to the transfer of best practice within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

[8]Leenders RTAJ, Engelen JMLV, Kratzer J.Virtuality, Communication, and New Product Team Creativity: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3.20.

[9]胡婉丽, 汤树昆.基于研发过程的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1.

[10]Levin D.Z., Cross 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you Can Trust:The Mediating Role of Trust in Effective Knowledge Transfer[J].Management Science, 200.11.

[11]Bock, G.W.Zmud, R.W., Kim, Y.G.et a1.Behavioral intention formation in knowledge sharing examining the roles of extrinsic motivators, social-psychological forces,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J].MIS Quarterly, 2005.1.

知识分子?知识分子! 篇8

最近一次感到阅读的痛苦是在读那本《知识分子》的时候。这书的内容介绍起来倒很简单,就是记录了很多名震天下的大知识分子在生活方面如何堕落、冷漠、性乱、狡猾,以及对于家庭的不负责任。好玩的地方在于,这些大知识分子们基本上都是以正直、博爱、坦率等美德出名的,至少他们的作品里宣扬的是这些美德。

之所以这种阅读会产生痛苦,是因为就我这等虽然经常把“你才是知识分子,你们全家都是知识分子”挂嘴边上的人,其实在内心深处,对于这顶荆冠还是有些向往的。痛苦也就产生在这里:原来知识分子其实是个很不堪的群落,至少其中这些顶尖的人物很不堪。那么,本来的荆冠变成了草帽,这个痛苦就跟自己的初恋情人嫁了个地痞一样。

合上书以后,从那些龌龊事里回过神来总结了一下。大致来说,这些大知識分子除了乱交等罪过外,基本都有不诚实、对待家人不好等毛病。不诚实倒很可以理解,在这本冠名《知识分子》的书里,大部分人都是作家或者剧作家,就是号称思想家的卢梭、萨特,其实也写过大量的文学作品。编织作品本身就需要虚构的能力,要是某作家能完整清晰地分辨生活与创作之间的界限,倒是件很怪的事。这方面说他们不诚实其实没什么意义。

事实上更让我觉得痛苦的是,这些人都是以道德上的制高点而传世,但私下里的生活不但与制高点不搭界,甚至直接就是生活在道德平面以下。不论是卢梭、还是雪莱,甚至是托尔斯泰,其实在宣扬他们对于人类的爱的同时,对待具体的人都异常地冷酷无情,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家人与孩子。

前期的托尔斯泰等人,基本都是接受了西方的教士传统,把自己当做了“上帝”的代言人,或者就是“上帝”本人。这里的上帝未必是基督教的上帝,反正就是万物主宰的意思。在广义的条件下,他们需要表达对于人类本身的热爱,但具体到个人身上,他们的热爱就变成了对于金钱的贪婪与对女人的羞辱。把自己当成天的人,一般都会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人是可以忽略或者折磨的,但“人类”是可爱的。更确切地说,他们热爱人类是在热爱一个概念、一个使自己有超越感的名词解释。

知识分子一旦染上了指点江山的毛病,还真是挺可怕的。尤其是影响越大的知识分子,越认为自己超脱于世俗的观念,按照中国古人的话来说,那就是“礼岂为我辈所设乎”?在他们看来,可能说出来并且摆出来个面向大众的POSE也就算完了,在世俗的领域里,他们才是规则的设定者。坚持自己与情人都过一种开放式生活的萨特就是这么做的,他如何混乱是可以的,但真都开放的时候,激进就不见了,甚至你可以说他是个吃醋的小男人。

这种知识分子给自己加冕的特权,可能来自长期以来对于知识的垄断与占有。在他们看来,知识可能是一种资格证明,证明其超越其他人类的本质所在。这个想法是我写这个东西写不下去的时候,与一个知识分子朋友在QQ上聊天时想到的。当他正好说到要批判某人,我表示没啥可说时,他随口说:“我写出来你就知道了,这种思潮动向,我不说你根本摸不到门。”他是个很睿智的人,但这种指导别人前进的动力,与其他知识分子并无二致。

这里我没有意思表示一种反智主义的倾向,正如我把上面那段话说给这位朋友时他说“这是分工”一样,社会需要知识分子这个角色承担他必须的职责,但这种职责是分工,而不是自我加冕的超越权力,这种形式的超越,可能是一种在知识领域里的僭主心态吧。一旦有了这种心态,所有的事情也就好解释了。上帝是可以任意行奇迹的,他是无规则的制定者。甚至不仅是上帝,教皇无错也是符合教义的。

这是我读这书的一点体会。其实还有另外一种体会,但我不太敢说:作者不知道为什么,举的例子基本都是左翼人士。难道是左翼人士在这方面特别不堪,还是他只是在挑选的时候出现了巧合?这个就是我没读明白的地方了。

上一篇:各类民事案件立案材料下一篇:春天在这里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