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特色农业亮点纷呈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鹤峰特色农业亮点纷呈(共7篇)

鹤峰特色农业亮点纷呈 篇1

通讯员黄登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一亩亩凌顶覆盖的土地上长满了农民们的智慧,绵亘千里的几十万亩茶山,气势磅礴,星罗棋布的蔬菜基地、果园如同一块块碧玉镶嵌在山间,云蒸霞蔚,青得让人回味,绿得使人陶醉,这就是身处山青水秀,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鄂西南武陵山区腹地的鹤峰,这也就是鹤峰亮点纷呈的特色农业。

气势磅礴的万亩茶山

鹤峰县山高坡陡,森林茂盛,气候温和,土壤多为红黄壤,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具有适宜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早在咸丰甲寅年间就因其味极清腴,能驱火除瘴,清心散气,去胀止烦,可解一切杂症而倍受英商青睐并红遍欧洲,鹤峰也因此成为了国内著名的“宜红茶”生产故乡,同时,也成为了给鹤峰人民注入经济活力的主要产业。

为推动这一产业可持续发展,鹤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一届接着一届抓,并以“扶强一个产业,叫响一个品牌,培育一个市场,形成一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把茶叶作为“五大产业”的首项支柱产业来抓,狠抓茶叶发展,狠抓技术装备改进和产品开发,使一批茶叶新产品脱颖

而出。1984年,鹤峰“容美茶”在湖北省绿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之一。同年,在云南昆明市召开的全国红茶评比会上,鹤峰县“工夫红茶”名列全国第三名。1986年,县精制茶厂生产的二级“工夫”红茶被省政府和国家轻工部分别授予“优质产品”。1994年5月,鹤峰县生产的“官鼎茶”、“绿林翠峰”、“冠鼎露”等3只名茶在全国首届“陆羽杯”名优茶评比中荣获金奖,本次400多个参评茶样只设20个金奖,我县一举拿下3个金奖,鹤峰茶叶因此名声大震。在随后的10多年中,“骑龙茶”、“豪门春”、“名峰茶”、“鑫丰茶”、“鹤峰毛尖”等一批名茶多次在省级以上评比中得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绿林翠峰”改名而来的“翠泉”牌鹤峰茶,连续四届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连续两届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2001年,鹤峰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创建单位,2002年底被农业部授予“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先进县”,2004年鹤峰县成为全国5个无公害茶叶出口基地示范县之一。2005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鹤峰县“中国茶叶之乡”称号。从2003年我县开展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以来,认定企业已达9家,产地认定面积9万亩。2008年,“鹤峰茶”被农业部批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鹤峰茶》系列标准也正式批准为湖北省地方标准。这些殊荣的获得除了拜鹤峰这个适宜于茶叶生长的环境所赐,更是代代鹤峰茶农努力耕耘的结晶;鹤峰茶品牌的发展,确立了鹤峰在湖北省“茶叶大县”的地位,更为鹤峰茶叶走向世界创下了良好的口碑。

产品有品牌,消售有市场,加工有能力,开发有潜力,鹤峰茶就是因为依托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走精深加工的开发之路,使其成为鹤知财源建设的主体,县域经济的支柱,特色产业的龙头和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目前,全县茶叶总面积达21.75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7.3万亩。年均茶叶总产量达29.5万担,其中名优茶9万担,实现茶业综合产值

4.1亿元,农民现金收入达2亿元,出口创汇280万美元。

生产销售两旺的生态型蔬菜

鹤峰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已有多年,但过去都是村民“各自为政”,存在技术水平不高、信息不畅、销售困难等诸多问题,影响了种植效益。近年来,鹤峰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的优势,走“工业富县,产业富民”的路子,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增长点来抓,蔬菜产业也正朝着科学有序、合理布局、生产生态型高山蔬菜的方向发展,并真正成为当地的一项富民产业。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生态型高山蔬菜、山野菜、魔芋、葛仙米等系列产品,以白萝卜、大白菜、西兰花、甘蓝等为主的生态型高山蔬菜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12万亩发展到今年的15万亩,蔬菜加工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23家,年均销售总量达25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提供农民现金收入达

2.5亿元。

悄然崛起的百万筒食用菌

走进鹤峰北佳菌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占地20亩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公司董事长冯斌告诉笔者,公司先后研发了柳松菇、香菇、杏鲍菇等名贵品种,并利用菌糠废料研发生产出机制木炭,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近年来,鹤峰县将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致富工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农户,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培养了一批食用菌生产大户,对全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食用菌制袋450万袋,涉及7个乡镇18个村200余户,生产总投资达到 1000多万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生产规模达到20万袋以上的有5家,80万袋的1家,年均生产食用菌鲜菇400余吨,远销张家界、吉首、宜昌、襄樊、重庆、沙市等大中城市,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000万元,实现农民现金收入400万元。

飘香万里的水果产业

果香万里,果旺万家。在葡萄成熟的季节里,走进鹤峰县容美镇新庄村,你就会被一股朴鼻而来的清香陶醉,青翠欲滴的葡萄沉甸甸地挂在枝头,一串串,让人垂涎三尺;铁炉乡,万亩椪柑基地里,黄澄澄的椪柑压满枝头,在秋日的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这些水果以前只是在大城市的商场超市里才看到,如今,在鹤峰本地是产销两旺,春有桃李、夏卖枇杷、西瓜,秋有葡萄、椪柑,一年四季都是瓜果飘香。

近年来,鹤峰县农业部门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的契机,以工业理念抓果业,建设标准化水果产业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从传统水果向新型水果转向来提高全县水果生产技术水平,高档果、精品果不断涌现,促进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如今在鹤峰桃、李、猕猴桃、柑桔等新品种正在慢慢代替传统品种,逐年扩大生产面积,产生经济价值。

近年来,全县水果面积已发展到全县水果生产总面积

鹤峰特色农业亮点纷呈 篇2

重庆市巴南区坚持“亮点、扩面、成型”总基调, 坚持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业同步发展, 发展壮大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水果、花卉苗木等3个特色产业和优质粮油、优质蔬菜、优质茶叶、特色畜牧业、生态渔业等5个优势产业, 已初步形成了“三线二片”农业产业带。依托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基地, 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业迅猛发展, 赢得了市内外同行的好评, 都市效益农业已成为主城市民休闲度假的“巴南印象”。·“三线二片”产业布局更优化南南线 (南泉一南彭) 万亩蔬菜基地和万亩花木走廊:花木世界跻身全市百亿级市场, 带动安澜、跳石发展花木5万亩, 成为重庆花木之乡。以东冒山蔬菜基地、白云蔬菜基地、金鹅萝I、基地为带动, 建成南彭、界石蔬菜基地3万余亩。惠东线 (惠民一东温泉) 生态休闲渔业带:沿线已有渔业养殖池塘1.2万余亩, 建成二圣巴山村重庆三峡生态渔场长薄鳅良种场 (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 200亩、二圣邓家坝鱼菜共生示范基地1000亩、鱼鳖混养示范基地500亩;成功创建二圣邓家坝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5个共计1300亩;发展休闲垂钓鱼池1000余亩, 延长了产业链条, 增加了养殖附加值;月亮湾万亩生态渔村总体建设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优选先期启动核心区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庆市_委员会通夏祖賴丨j—妒驟逼村核狀区飄图

木高线 (麻柳—接龙高洞) 生态农业长廊:麻柳嘴江南柳庄翘嘴红鲌鱼、双河口橘、木洞巧克力草莓、丰盛黄氏蔬菜、东温泉五布柚、“姜家黑”粮油和黑猪、接龙高山葡萄等扮靓了木-高线生态农业长廊。今年, 姜家、接龙、石龙等镇新发展“五黑食品”基地面积达到500余亩。环云篆山休闲农业乐园:已完成云篆山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编制, 特色种养殖业方兴未艾, 环云篆山休闲乐园有序推进。乌皮樱桃、果桑、草莓、枇杷、巴南香桃已具相当规模, 渝南老家的特色花卉苗木, 上田生态农业西班牙红柠檬, 互鹏农业300亩猕猴桃园、葡萄园, 荷韵生态园青少年农业体验基地今年已接待学生逾2万人次。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景观蓄水池基本建成, 干湾村、云山村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乡村环境, 休闲旅游环线导游指示牌串联起了农业园区休闲资源, 特色水果采摘体验活动人潮如流, 云篆山周末休闲游人如织。天坪乡村旅游圣地:二圣集体村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和西部唯一、全国首批5个之一的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完成天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2014年实施方案编制, “云中漫步”葡萄庄园、天心寺禅茶文化农业园正如火如荼建设。整合园区内资源, 成立了天坪山农旅联盟, 并举办了二圣梨花节, 吸引了更多市民前往天坪赏花游览。云篆山荷韵园平克巧克力草莓三峡库区生态渔场巴南长薄鳅良种场一角花木世界南彭草莓

◆农业基础支撑不断强化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农业自主创新有成效, 历经三十余年选育的巴渝特早茶树于2014年4月通过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的审查, 被认定为国家级茶树品种, 成为巴南区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大棚种植乌皮樱桃技术、姜家黑猪、鱼菜共生技术专题片在中央七套的《致富经》和《农广天地》栏目播出, 不断步扩大了巴南都市效益农业影响力。开展水稻、玉米、大豆等100余个新品种示范, 全区良种推广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各类补贴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作业补贴试点, 加大农民教育培训, 积极创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 (点) 。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油高产创建3.1万余亩、大豆高产创建1万余亩, 改造中低产田和生态综合治理面积1.91万亩, 完成6000亩基本口粮田项目现场踏勘、规划设计、项目预算。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蔬菜钢架大棚5.8万平方米、节水灌溉230亩、生产作业道8900米。四是按照重庆市统一部署, 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美化缉建设。◆农村改革有序推进一是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草拟《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新增流转土地5800亩, 累计流转32.65万亩, 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4.98%;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24.46万亩, 规模经营度为26.21%。二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扶持新型经营主体, 筛选、评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 对评定出的10个示范社和10个示范场将给予财政奖励资金1万元。区级龙头企业达73家, 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4个 (共343个) 、股份合作社1个 (共43个)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步伐。四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已委托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保险26510头, 落实水稻种植保险试点2万亩, 力争开展水产养殖保险试点1000亩。光大奶牛场项目区安澜蔬菜基地

国地税合作持续推进亮点纷呈 篇3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01日 来源: 中国税网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实施一年来,作为落实《方案》的“先手棋”,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在推进国地税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新成效?下一步,税务机关将从哪些方面深入推进国地税合作?日前,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有关负责人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该负责人表示,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持续推进国地税合作,实现了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和信息高度聚合,在服务联合、征管互助、执法协同、信息共享、示范带动、社会共治、干部交流和组织保障8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多方式联合办税,拓展联合服务内涵

该负责人表示,各地国税局、地税局以提升纳税人满意度为目标,积极应对营改增带来的服务压力,普遍开展联合办税。

目前,全国联合办税服务厅数量已达8568个,超过全国办税服务厅总数的六成。全国办税服务厅联合办税窗口总量超过3.5万个,联合办税窗口职能大幅扩展。

在大力推进实体办税服务厅联合办税的同时,各地积极践行《“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推进联合网上办税服务。随着金税三期系统全面推广到位,更多的联合办税服务厅实现了“一窗一人一机”办理两家业务。

发挥各自管理优势,延伸征管互助范围

针对营改增后税收管理服务面临的诸多难题,该负责人表示,各地国税局、地税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扩大委托代征范围、协同探索“以票控税”和联合探索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合作,进一步加强征管互助,取得明显成效。

据统计,今年以来,地税机关共在6543个办税服务厅和1883个代征点设置2.3万个代征窗口,代征增值税169.4亿元,国税机关在代开发票环节代征地方税费215.9亿元。

各地国税局、地税局在联合开展非正常户管理和联合发布欠税公告的基础上,对在地税有税收违法行为或存在欠税的纳税人,国税协助采取限量供应发票等措施,督促纳税人及时履行纳税义务。各地国税局、地税局以房地产开发环节增值税管理为基础,联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实施项目管理,形成房地产税收环环相扣、信息勾稽、链式驱动和一体征收的税收管理机制。

有效整合执法力量,提升联合执法水平

国家税务总局于今年6月实施了《国税、地税联合稽查工作办法》,从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等环节建立“一揽子”稽查合作机制,推动联合稽查规范化、常态化。据统计,今年以来,各地税务机关通过联合稽查,共查补税款108.5亿元,比2015年全年增加46%。

该负责人表示,自今年6月《国税、地税联合稽查工作办法》实施后,各地国税局、地税局普遍实行联合进户检查、共同取证、联合审理和协同执行,实现了纳税人和稽查部门“双减负”,避免了执法“多头查”和处罚“多标准”的问题。各地国税局、地税局开展税警合作,全国共有615个国税机关、地税机关与公安部门联合建立了公安派驻税务联络机制。

全面实施数据交换,着力打破“信息孤岛”

《方案》实施近一年来,各地国税局、地税局破除部门信息壁垒,畅通数据传输通道,完善信息交换机制,推进信息增值应用。

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地税合作不断深入,国地税双方不断拓展共享信息的范围,在共享税务登记、发票开具、申报征收、非正常户认定和欠税信息等日常征管数据的基础上,将纳税信用、税务稽查和风险管理等信息纳入共享范围。随着金税三期的全面上线,通过开放金税三期双方系统访问权限实时查询对方信息、搭建网络专线定期交换数据等方式,国地税双方不断完善信息交换方式,畅通传输渠道,提高信息交换效率,防范双方税收风险。今年以来,国地税双方共享信息222亿条,通过开展信息比对,增加收入321.7亿元,堵漏增收成效明显。

开展示范区建设,探索合作新路经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立国税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的要求,一年来,各地国税局、地税局着力抓好国税、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国共涌现出275个县级合作示范区,探索开展了38项自主创新事项,其中,部分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事项已被纳入《国地税合作规范3.0版》的升级内容。

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建立国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和国地税合作规范要求,各地合作示范区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率先落实合作事项,为其他地区开展合作提供实践参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深化合作;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合作示范区结合本地实际,拓宽合作领域,先行探索新合作事项,发挥好合作“试验田”的作用。

携手加强部门协作,推动实现税收共治

围绕推进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各地国税局、地税局积极推动健全税收保障机制,大力促进税收共治。

该负责人介绍说,除黑龙江正在研究制定税收保障条例外,其他35个省均出台了税收保障文件,为国税局、地税局依法治税提供了制度保障。

该负责人表示,各地国税局、地税局合力推进综合治税平台建设,联合从工商、财政、社保和住建等32个部门获取股权转让、车辆登记注册、房屋租赁、财政性资金拨付、养老保险金缴纳、土地出让、房地产项目和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等190多项信息。同时,各地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向相关部门提供涉税信息,推动社会共治。

推进干部挂职交流,有效筑牢合作根基

为推进干部交流,各地国税局、地税局普遍开展了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工作,目前,已有34个省国税局、地税局共互派挂职干部4044名,国税、地税合作呈现新气象。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挂职干部交流长效机制,挂职交流干部在省、市、县和分局四级机构实现全覆盖,在领导班子、业务对口部门、基层税务分局和办税服务厅均有配备,实现了短期合作向长态化合作的转变,合作的根基更加牢固。交流干部到挂职单位,逐渐融入新的团队,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双方税收管理和服务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干部交流挂职,培育了顾全大局、互信互助、和衷共济和勇于担当的合作文化。

党委政府统筹部署,深化合作开创新局面

一年来,国税、地税机关合力攻坚,解决了诸多改革难题,合作成效得到了纳税人普遍赞誉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该负责人介绍,各省级党政领导及时听取国税局、地税局工作汇报,将国税、地税合作作为深化征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协调推进,为深化合作注入强大动能。各 省级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国税、地税合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范围,分解合作任务,实行跟踪问效;部分市、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国税地税合作领导小组,为深化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开展税源调查和税收经济分析,向党政领导报送税收分析报告4232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巩固现有成果,持续推进合作

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下一步将在巩固现有国税、地税合作成果的基础上,落实好《方案》的要求,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抓好《国地税合作规范3.0版》的督导落实。对基层国税、地税合作工作开展调研评估和督导检查,加强业务指导,补齐工作短板,推广先进经验,实现合作事项在各级国税局、地税局的全覆盖。

二是大力推进县级合作示范区建设。按照“树典型、创示范、带全面”要求,组织好全国百佳国税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的推荐工作,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推动完善国税、地税合作信息化支撑。针对《国地税合作规范3.0版》新增合作事项,提出新的信息化业务需求,尽快完善金税三期系统国税地税合作功能。

四是深入做好国税、地税合作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合作的宣传范围,凝聚税收共治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打造一批社会认可、纳税人满意的合作品牌。

推动基层地税工作创新的思考

创新是推动地税工作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系统就没有活力,工作就没有亮点,发展就没有后劲。当前,地税工作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发展理念的贯彻、税制和征管体制改革的推进,地税工作要实现量的增进和质的飞跃,必须充分发挥创新的关键性牵引作用。

一、增强创新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动地税工作创新,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解决人员思想观念上的羁绊入手,破旧立新。要破除守旧观念和惯性思维,树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促进地税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破除地税工作政策性规定性较强、在创新领域难有作为思想,树立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观念,创造性地用好各项政策;破除对创新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树立人人皆可创新、事事都能创新的坚定信念,以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坚实行动,推进地税工作常做常新。

要坚决摒弃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等不良现象,真正将创新理念厚植于全体干部职工内心深处,使之成为实现组织目标、体现个人价值、推动地税事业跨越发展的鲜活实践。

二、把握创新要义 创新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改进、创造和变革。创新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相对于过去、相对于他人所做的工作,体现出“新”来。就地税工作而言,主要是在税费业务、行政管理、税收信息化、内控机制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中,从观念、制度、机制、技术和管理措施等各个方面,赋予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实践,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特别是把大数据、互联网+等最新技术成果用于税收实践,在技术创新上抢占先机、寻求突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先人一步、高人一筹”是最基本的创新要求。

检验创新的标准是实践。创新不是简单否定过去,不能脱离实际另搞一套,更不是哗众取宠、投机取巧,要在继承中发展,在改进中完善,在创造中升华。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不是创新,把过去所做的事冠以新的名词也不是创新,真正的创新,是以提升税收生产力为目的,通过对事物规律的科学探寻和创造性劳动,革故鼎新,体现原创性和先进性,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营造创新环境

环境是创新的生成土壤。各级地税部门要把创新作为推进地税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重点工作任务,每年打造

一、两个创新项目,久久为功,形成多点开花、处处结果的创新局面。改革本质上就是创新,是自上而下从体制机制层面的集成创新。要紧紧抓住税制改革和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良机,通过创造性落实改革任务,促进全员主动经受改革洗礼,感受创新魅力,在改革实践中大显身手。

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创新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要大力倡导创新,经常出思想、出题目、压担子,启迪干部职工创新心智;要带头参与创新,切实帮助基层和下属解决创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鼓励干部职工敢想、敢闯、敢试,并且容忍创新失误,珍惜每一颗创新火种,点赞每一项创新之举,保护每一位创新者的积极性,在全系统营造思新思变、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四、提升创新能力

抓好知识更新。持续不断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特别是加强对税收新政策、新制度、新技术和管理新成果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筑牢政治业务理论功底,增强创新底蕴,在厚积薄发中培育创新思维、闪现创新火华。

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带着问题向纳税人和基层干部职工求计问策,在直面问题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触发灵感、寻找答案,不能闭门造车。坚持开门创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经常“走出去”学,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感悟,以虚怀若谷的胸襟,吸纳他人一切有益经验为我所用,在取长补短中强身健体,推动工作创新。

五、探索创新路径

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税收管理服务和队伍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作为创新的主攻方向,紧紧围绕税收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什么问题突出、什么问题紧迫就解决什么问题,以问题倒逼创新,积极探求破解之法,使创新成为解决问题的“利器”,在补短板中推进创新。

坚持需求导向。把纳税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地税创新的主战场,紧紧围绕“放管服”和服务“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要求,在转变服务观念、完善服务措施、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效上持续用力,使地税创新与纳税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赢得纳税人和社会支持,促进税收职能作用更好地发挥,纳税人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目标导向。找准地税工作发展定位,紧扣推进税收现代化目标,研究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把握新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比肩先发地区,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融入创新实践,在顺应形势变化、适应发展要求、奋力实现赶超目标中,找准创新抓手,加快创新步伐,有的放矢推进创新。

六、建立创新机制

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宣传引导,大力倡导创新理念,分期布置创新任务,明确创新责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打通信息壁垒,做好资源整合,在系统形成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纵合横通的创新工作格局。

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创新日常管理,通过下达创新选题、开展创新试点、组建创新团队、实施项目攻关、推行“互联网+众创”、解剖“麻雀”等方式,铺设创新通道,搭建创新平台,并抓好创新与日常工作衔接,促进创新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制定系统创新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将创新工作列入系统绩效考核,对在创新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团队和个人,予以褒奖,对取得重大创新效益的,给予重奖。

七、推进成果应用

善于总结创新成果。推进创新成果应用是创新的目的,也是检验创新成效、实现创新的重要环节。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机关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调研、考核和指导,与群众打成一片,全面了解情况,及时发现系统工作中特别是基层的工作亮点和创新做法,并组织开展考评,帮助其总结完善。

勇于推介应用创新。对经考评有可复制、可推广应用价值的创新做法,在总结首创单位或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可通过召开现场会、媒体见面会、组织人员观摩交流等形式,以点代面、由内而外加以推广应用,并跟踪问效,及时解决应用中的问题,推进创新成果落地,实现应用和示范效能最大化。

鹤峰特色农业亮点纷呈 篇4

2014年康县农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433”发展战略和省农牧厅确定的“365”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县委提出的“543”工程,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突出特色、狠抓落实,使全县农牧业工作呈现出了许多创新和亮点。

一、美丽乡村建设为全省创出了经验,树立了标杆,成为全省工作亮点。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2013年10月9日在浙江省桐庐县召开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全县掀起了大抓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群众幸福生活新家园的热潮,到2014年底全县在21个乡镇中已建成新农村211个,在建设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和“多个渠进水、一个龙头进水”的办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资金整合效益,采用“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集聚效应进行建设,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评价,2014年5月16日在康县召开了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现场会,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看了康县的美丽乡村建设感到很惊叹,很震动,认为作为一个国列贫困县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建设成果,实属不易,康县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全省学习借鉴推广,欧阳坚副书记在大会上特别强调指出:“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就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和方向”。现场会后,全省各市州、1

各县区纷纷组团赴我县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省的一大工作亮点。

二、农业特色产业招商项目创全市新高。“北茶绿洲”茶博园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建设资金4.8亿元,被确定为市列重点项目,市委孙书记主抓,项目按三期建设,四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一期工程投资3500万元,建成7280平方米的三条现代化自动生产线龙神新茶厂一座,于2014年3月12日开工,现已完土建工程,马上安装设备,2015年投入春茶生产,该项目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全市观摩会上得到市委孙书记、市人大杨主任的高度点评,成为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最大招商项目。

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两项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全力争取康县21个乡镇的60个村被确定为全省2014年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两项试点工作县。每个村两个项目共18万元,60个村共争取项目资金1080万元。项目村按照1:3的比例报名通过公开招考,择优选用的办法为60个村在本村招考了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60名农村技术员,同时县上农林部门为60个村选派了6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定了标准要求,即:区域特色流域化、基地连片规模化、龙头带动产业化、服务模式多样化、科技研发推广先导化、农户服务普遍具体数量化、农业产业经营科技化、资源整合集聚化、产品交易电子化。在60个试点村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基

地)+辐射带动农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农业科技推广难题。

四、“十到社”扶持措施得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13年的203个增加到2014年的298个,当年新增95个,社员达到3100多户,注册资金3.2亿元,带动农户1.5万多户。其中:种植业116个、养殖业151个、林业17个、渔业14个。在298个专业合作社中有县级以上认定的合作社1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个(阳坝天麻、长农惠农核桃)、省级示范社4个(太平鸡、畜聚旺生猪养殖、益通茶叶、阳坝翠竹茶叶)、市级示范社9个、县级3个。对18个确定示范社全部实行农牧系统副科级以上干部包抓,认真落实“十到社”扶持政策。为合作社共争取项目资金650万元,贷款2400多万,共扶持资金3050万元。其中给天麻合作社贷款450万元,太平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80万元,狠抓了“十到社”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

五、农业保险全面启动,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通过积极努力和争取,2014年全县对1.2万头能繁母猪、1万亩玉米、10亩冬小麦启动了农牧业受灾保险,由人保财险公司承担了养殖户1.2万头能繁母猪的保险金额1200万元(每头保险金额1000元,保费60元),种植户的1万亩玉米的保险金额350万元(每亩保险金额350元,保费21元),由中华联合财产公司承担了种植户10亩冬小麦保险金额2500万元(每亩保险金额250元,保费15元),两个保险公司共

承担了养殖户1.2万头能繁母猪、1万亩玉米、10万亩冬小麦的灾害保险金额4050万元。截至目前,已为养殖户死亡的858头母猪和种植户受灾的820亩玉米赔付保险费1145000元,使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六、农产品安全监管措施有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取得新突破。我们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强对农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措施,制定了《康县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和《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落实了主体责任,对农产品市场和蔬菜、肉禽市场进行全面整治和不定期的抽样、抽验,强化了源头安全监管。同时制定了《康县2014年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暨专项稽查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整治和规范,逐级申报,全县目前共被省上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25个。其中有机4个、绿色4个、无公害15个、地理标志保护2个。

七、“康县黑木耳”品牌入选201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上榜品牌。为推进中国食用菌行业品牌建设,食用菌行业第一门户网站——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连续7年举办行业上榜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旨在推进行业品牌战略实施,推创行业名牌效益。2014年的食用菌行业品牌推荐中,甘肃康县的“康县黑木耳”品牌产品以其好的质量、优良品质和畅销度被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编辑部授予2014“实施品牌战略、推创行业名牌”的上榜品牌。在每年一届的“2014(中国 郑州)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市场流通

峰会”大会”上领取了“康县黑木耳”上榜品牌牌匾。通过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和食用菌市场编辑部联合相关媒体并加以会展展示、会议专刊等宣传平台,将有力提升甘肃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精心培育的“康县黑木耳”品牌在行业及流通市场上的知名度,有效缩短了其品牌的成长期,为行业品牌建设、品牌引导流通市场、促进行业及企业发展、促进品牌在相关区域的立足和进一步巩固产品市场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信息宣传创出大市场,有力助推农产品在全国的销售。在全县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同时开通了“12316”彩信平台,创建了微博和微信群,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发布、宣传、推介康县的各种农业特色产品,有效促销了农民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联合大学、广州、深圳农产品交易市场创建了康县农产品超市销售专柜,增加康县农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微博发布量在陇南八县一区农牧系统中排名第一,在康县165个单位中排名第一。

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我们认真落实《2014年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县产业类型和产业急需的适用性人才,确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生产经营型为主,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为辅,以种养特色产业为主,兼顾蔬菜、粮食作物等传统优势产业。采取集中理论培训与现场实践操作相结合、技术培训与杨凌高科技产业园区参观学习相结合,分三个类型,进行

澄城县党建工作亮点纷呈民情日记 篇5

一、扎实开展部门包联帮扶工作

以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扎实开展县级领导、部门包联帮扶工作,强力促进全县“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组织全县25名县级领导、106个部门(含28个双管单位)对2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0个新型农村社区和75个“一般”、“较差”类村开展包村帮扶工作,出台了《关于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包联帮扶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三四类中的重难点村的通知》、《澄城县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直部门包联帮扶工作的通知》,帮助和指导后进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基层组织整建,化解矛盾纠纷,拓宽帮扶渠道,明确帮扶措施,加快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步伐。研究制定了《澄城县关于选派副科级领导干部到村任职的意见》,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择优推荐、双向选择、组织部门考察研究的方式,选派了3名副科级领导到村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任期3年,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帮扶指导。活动开展以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432件,衔接各类项目184个,争取项目资金1240余万元。预计到年底,全县“好”“较好”类村达到30%,“较差”类村下降到20%左右。

二、借鉴推广安里镇记写民情日记工作法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寻找密切干群关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载体。我县安里镇的民情日记工作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赞誉为是立足乡镇工作实际,探索出的一条解决“三农”问题,化解基层矛盾,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途径。《渭南日报》更是以“‘民情日记’赢民心”为题连续三期在头版头条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刊载。民情日记工作法在明确每个机关干部包村包户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要求包联干部随身携带民情工作日记,定期深入农户,详细了解群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如实记写基层的村情民意,群众的冷暖温饱,并以此为基为据,解民忧,促民富,融洽了干群关系,化解了基层矛盾,带动了群众增收。目前,该镇在坚持4年时间共记录了4万多篇民情日记的基础上,全面启动“52315”帮扶致富工程,即动员领导干部、致富能手、党员致富带头人500人,每人帮扶2户贫困户,利用3年时间帮助1000户贫困户脱贫,使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这一做法为我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借鉴推广。

三、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

制定下发了《澄城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对村“三委”关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党务村务公开、村干部报酬待遇等进行了全面规范,明确了村干部责任,将群众反映突出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范围,建立完善了基层组织“1234”工作制度,提高了村干部报酬待遇。对村“两委”主要干部按照每人每月“400元基本工资+200元绩效工资”的标准发放工资,按照“年初确定目标、年中督查初评、年末述职评议”的办法,对所有村干部实行岗位责任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在年终发放对应绩效工资。对正常离任,任职以上的村主要干部,按照任职年限不同每月发放50、60、70元的生活补助,全面落实了村干部“一定三有”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四、发挥远教宣传服务功能

宁波文博会亮点纷呈 篇6

本展会展览面积44100平方米, 使用会展中心1-5号馆, 其中1-4号馆为文具馆, 5号馆为礼品赠品馆, 参展净面积比上届有大幅增加。

展会共计参展企业861家, 其中, 35%来自宁波地区, 61%来自境内宁波以外的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14个省 (直辖市) , 4%直接来自海外。区域团组包括宁海、武义、义乌、桐庐、金华等5个境内展团, 台湾电电公会、台湾维鲸企业两个境外团组。

展出产品包括文具及办公用品、纸制品、办公机具及耗材、文具加工设备及零配件、礼品赠品等。以文具及办公用品最多, 占比约为61%, 其次为纸制品。

展期3天累计入场专业客商156900人, 客商数量比上届增长8%。从客商结构上看, 78%为贸易商, 20%为制造商, 其中, 境内贸易商有所增加, 贸易商尤其是外贸公司采购员仍然是本展专业观众主力。从地域分布看, 海外买家分别来自港澳台地区 (25.56%) 、欧美 (20.7%) 、东南亚 (12.47%) 、日韩、中东及非洲、俄罗斯及中亚等50个国家和地区。

展会现场交易氛围浓厚, 意向成交额约8000万美元。观众总体评价满意度85%, 其中76%表示要参观下届展会。

一、宁波文博会亮点

1、服务外贸方面, 因应国际形势做出调整。

在外贸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 如何为传统外贸制造企业寻找更多商机?组委会首先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推广, 其次对境内外贸服务企业和常驻境内出口商的做深度挖掘, 然后是为外贸企业寻找转型内贸的机会。

2、内贸全面发力。

组委会重点邀请对分布于全国的各大批发市场的批发商, 以及大中型城市主要文具及办公用品供应商;邀请对象也将覆盖华东地区文具零售商、集团采购单位等;本届展会, 多次派员赴北京永外城、上海工批、广州谊园以及苏州、杭州、重庆等地专业市场, 发放宣传资料, 邀请他们参观采购。

3、按企业及展品分馆分区, 便于采购。

虽然文博会已经是相对专业的细分行业展会, 但为了方便客商找到展品, 还是按照展品分馆分区布置, 分别设品牌馆 (内设创新文具展示区) 、综合文具馆 (含书写工具、办公用品、学生文具、纸制品、美术用品展区) 、加工设备馆、宁海文具馆、文具礼品馆, 从结果调查来看, 反响良好。

4、开通“网上博览会”。

联合“世纪文具网”, 开通文博会网上博览会, 为参展商提供全年不间断的展示交易平台, 为采购商提供专业、优质的贸易服务。

二、宁波文博会的成功之道

尽管今年中国外贸文具制造企业面临用工荒、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 然而在组委会工作人员的扎实工作和大力推广下, 本届展会最终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 获得业界一致认可。主要做法和体会有:

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宁波市人民政府直接主办本展, 体现了贸促总会和宁波市政府对本展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提升了展会的档次, 提高了展会的宣传推广力度和效果。在筹备过程中, 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筹备工作汇报, 并在最为艰难的时刻给予了具体指导。为确保筹备工作有序、高效、顺利进行, 市里专门成立组委会, 由分管副市长任组委会主任, 市政府副秘书长参与展会的协调工作。市政府涉外处、大活动办、市外经贸局、市经委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 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作为承办方, 贸促会宁波市分会和宁海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 宁海方面成立临时机构, 组织企业参展并单独设馆。贸促会宁波市分会充分利用多年境内外组展经验和广泛的国际联络优势招商并实施管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为展会成功提供了保障。

2、务实办展, 讲求成效

以往在开幕式、招待酒会等工作上, 工作人员往往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和物力邀请领导、排座次、安排接送等, 本届展会努力引进国际上好的做法和经验, 除了安排紧扣贸易主题的洽谈会和活动外, 取消了其它形式上的活动, 把节省出的时间和费用花到对客户最有意义的邀请买家的工作上, 提高了展会实效。本届展会还与网络平台紧密结合, 为参展商提供更多销售途径。全国最大的文具B2B平台“世纪文具网”, 在展会现场设展位, 为参展商进驻平台提供免费服务。本届展会对入场观众和展商进行筛选, 拒绝无关人员入场, 确保展会现场井然有序。

3、创新方法, 拓展渠道

文博会作为产地型展览会, 每年吸引众多海外买家。调查显示, 这些买家之所以选择到宁波来, 除了参加展会之外, 很希望就近到他们感兴趣的企业去参观, 直接了解他们采购对象的生产经营状况。本届展会继续利用宁波这一产业优势组织客商参展同时赴附近的工厂参观, 这样, 既吸引了更多的海外买家前来参观采购, 又使买家对制造企业生产情况、规模等有直接的了解, 可以促成迅速达成交易。此外, 展会期间还开通上海、义乌等地与宁波间的免费大巴, 为重要客商提供免费食宿等, 争取更多回头客, 为展会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总之, 第十届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的成功举办, 组委会及有关单位、领导共同努力的结果, 成绩来之不易, 但我们在看到成绩、增强信心的同时,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正视自己, 意识到还有一些不足, 尤其是跟目前国际知名的展会相比, 仍存在一些差距。一是展会影响力还需扩大, 如何在全辐射上做文章;二是展会国际化程度还需提升, 如何在吸引境外展商和更高品质大买家参会上做文章;三是展会办展水平还需提高, 如何在优化会务服务和细化展区设置上做文章。

鹤峰特色农业亮点纷呈 篇7

浙江温岭政协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温岭市政协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紧扣‚维护核心、围绕中心、反映民心、汇聚人心‛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组织,坚持‚有为有位‛,创新履职方式,拓展履职渠道,增强履职时效,政协工作呈现出诸多亮点,政协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亮点之一:以实现与党委政治协商经常化为新突破,进一步拓宽政治协商的领域。

根据‚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这一重要原则精神,温岭政协致力于拓宽政治协商领域,积极寻求与党委开展政治协商的新途径,实现了由被动协商向主动协商,由通常与政府协商向与党委、政府全面协商的新突破,形成了与党委政治协商经常化的新局面。每年,政协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抓住群众普遍关心、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准议题,在市委常委会上提出重要协商议题的安排建议,列入市委全年工作计划,并及时组织委员和有关人士,对协商议题深入调查研究,为政治协商准备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2003年以来,先后就领导干部辞职制、《党内监督条例》落实情况、村级党组织领导 和服务能力、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基层综治工作、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等课题与市委展开协商讨论。

今年,市委、市政协将‚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推进‘三个温岭’建设‛列为重点协商课题,于4月份启动课题调研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6个子课题调研组,分别由政协副主席牵头负责,调动专委会、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的积极性,聚集各方力量,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研究。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发放调查表、召开各类座谈会、模拟和参与办事项目审批、开展明查暗访、抽查执法案卷等,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形成6个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政协主席会议综合分线调研成果,梳理出影响和制约该市投资创业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建议意见,并于8月初与市委开展专题协商,形成《协商纪要》和《建议案》。市委书记、市长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落实办理,并将调研成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资料。专题协商会还直接推动了全市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整顿活动的开展。

以专题协商会为主渠道与市政府开展协商讨论,选择‚加快发展建筑业‛、‚优化医疗配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应急救助机构、提高应急处臵能力‛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政府领导直接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委员们 充分发表见解,加强对话和交流,通过互动恳谈,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建议更加务实有效。会后市政协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整理并形成协商建议书、协商报告或建议案报送市政府。定期召开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分管线领导相互通报重点工作安排,开启了政府政协工作协商的新机制。积极探索以政情民主恳谈会为主要形式的恳谈协商新路子,全会期间,围绕群众较为关注的教育均衡、医疗卫生、道路交通、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问题,邀请相关市委市政府领导、职能部门与委员面对面交流沟通,进一步丰富了协商内涵,使政治协商真正成为党委发扬民主、广集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党委、政府的‚自觉协商‛机制和政协的‚主动协商‛机制的互动作用,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支持、政协主动‛的协商格局。

亮点之二:以实行委派民主监督员工作制度为新载体,努力提高民主监督的组织化程度。

为克服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相对薄弱的现状,温岭政协探索实施了委派民主监督员工作制度,力求把委员的个人监督行为上升为政协组织的监督行为,把分散的监督活动上升为集中的监督活动,把零星的批评意见上升为集体的监督建议,提高民主监督的组织化程度。市委将委派民主监督员工作列入《温岭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从2005年9月 开始,以自愿报名、界别推荐与统一调派相结合方式确定民主监督员,组成民主监督员小组,委派到市级部门、垂直管理单位、重点工程指挥部,重点在知情、沟通、反馈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定期听取民主监督员小组的工作汇报,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指导督促。民主监督员小组通过深入调研,对受派单位需要改进的问题,以署名形式写出《民主监督建议书》上报市政协,经市政协主席会议同意后以办公室公函形式发送受派单位。各受派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落实,并将处理结果以文件形式给予正式答复。市政协还对《民主监督建议书》办理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委员建议‚件件抓落实,事事有回音‛。四年来,该市共委派4批348人次的民主监督员到28个部门,写出《民主监督建议书》62份,落实率达100%。

‚监督就是服务,监督就是支持‛。温岭政协积极探索开展有组织的专项民主监督,综合评议考核、廉政建设、服务大局等因素,对市海洋与渔业局、供电局和建设规划局进行了专项民主监督,使民主监督更具针对性和权威性。2005年选择在万人评议机关和市直机关年度目标考核中排名居后的海洋与渔业局进行专项民主监督,立足于查找问题根源,立足于帮助解决问题,立足于提供改进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经过历时半年的调研、反馈、整改,使该局在下一年度万人评 议机关和市直机关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中名次分别上升了8位和6位,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对市供电局工作进行专项民主监督,推动了全市加快输变电项目和电网工程建设。今年对建设规划局工作进行专项民主监督,目前已进入整改落实阶段。同时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定期听取职能部门重点工作汇报,先后就‚国有资产管理运作‛、‚镇(街道)财政‘消赤’‛、‚审计工作‛、‚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水环境整治‛等听取汇报,主动获取信息,知情问政,提出建议,增强了民主监督的影响力。

亮点之三:以深化专题视察为新途径,切实增强参政议政的实效性。

温岭政协把专题视察纳入政协全局工作,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专题视察方式,着力提升视察效果,以深化专题视察来增强参政议政的实效。在每年精心选择的课题中选择若干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综合性的课题,或政府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课题,作为主席会议、常委会议集体视察,邀请市政府相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力求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视察前,由分管副主席牵头,责任委办召集有关委员作好前期调研,全面真实掌握视察主题的相关情况,深化对视察课题的了解和研究。视察中,采取实地视察与集中汇报、平时 视察与会议视察、知情性视察与推进性视察相结合的方式,克服了视察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每次视察都召开座谈会,进行恳谈协商,让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对视察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视察活动结束后,又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对于重点视察课题,市政协主席会议还开展协商讨论,形成《视察报告》、《视察建议书》、《社情民意专报》及《主席会议建议案》等,向市委、市政府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建议,直接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落实。2007年以来,共安排了33个专题视察课题,如《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关于利用义乌市场平台促进轻工产品出口的建议》等视察成果均被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纳并付诸实施。

亮点之四:以委员联络室建设为新平台,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基层是利益的交汇点,是矛盾的化解区。为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中的独特作用,温岭政协积极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在全市镇(街道)设立政协工作联络处,在社区设立政协委员联络室,进一步延伸政协履职触角,密切委员与群众的联系,拓宽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处为市政协的派出机构,设专职主任或副主任,列席镇(街道)党委会、政府 办公会、党政联席会。2004年以来,联络处大胆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能,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在当地党政重要决策上发挥参谋作用,在化解社会矛盾上发挥协调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发挥示范作用,在组织委员开展活动上发挥桥梁作用,扩大了基层政协的联系面和影响面。

以政协委员联络室、工作室和界别委员联络站为新型履职平台,进一步拉近委员与百姓、与所联系群体的距离,既拓宽了履职渠道,又为政协组织更好地反映民意、维护民利、解除民忧、集聚民智服务,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联络室都明确了职责任务,制定了定期接待、民主恳谈、走访群众等制度,基本实现了‚有场所、有经费、有计划、有活动、有台帐‛。太平街道东辉社区和南屏社区委员联络室开展三次活动就累计接待群众153人次,收集意见41条,帮助解决难题22件,其中南屏社区政协委员联络室根据社区居民的呼声,积极与有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促成了小区业主委员会的顺利换届;共青团青联界别委员联络站将两个界别的12名政协委员分成三组,每周三在市青年服务中心接访,开通社情民意网络平台,收集社情民意42条。

该市政协还实行市民旁听政协会议制度。从2005年开始,每年邀请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市民20多位旁听政协全 体会议开幕式和委员大会发言,并召开旁听市民座谈会,组织旁听市民与市政府有关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对于旁听市民提出的问题,有的当场解决,有的提上议事日程,有的作好解释说明。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海洋渔业、医疗卫生等课题,又邀请市民旁听市政协常委会议,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的透明度。

网络民意已成为影响社会舆论和党政决策的重要因素。温岭政协积极推进政协工作向网络延伸,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不断拓展政协履职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开展市政协领导与网民在线恳谈活动,邀请市政府领导参加对话,悉民情、听民意,就环境保护、教育资源均衡、农民建房等问题与网民互动,激发引导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全会期间在温岭政协信息网运用视频转播大会开幕式、委员大会发言、政情民主恳谈会、专题座谈会、大会闭幕式实况,让市民在第一时间了解会议信息;开通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征集市民意见建议,经筛选将部分意见建议转交政协委员综合形成提案,有效地把市民的呼声转化成政府的善政,形成网络协商民主的新通道。

亮点之五:以联村结对帮扶为新抓手,引导委员尽显其能服务社会。

政协委员来自各个领域、界别,具有一定的专业、智力优势。温岭政协积极拓展委员履职空间,在组织委员履行好 三大职能外,创新开展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界别活动周‛和联村结对帮扶活动,引导委员牢固树立关注民生、履职为民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把界别积极性整合成强大的履职优势,更好地发挥政协工作联络处的联动作用和委员的主体作用。从去年6月开始启动了为期三年的联村结对帮扶活动,突出‚助建新农村、帮扶贫困户‛主题,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年开展一次走访调研活动、召开一次民主恳谈会或座谈会、开展一次主题宣传教育、助建一个以上新农村建设项目、兴办一批好事实事、每年报送一条社情民意信息。2008年201名委员筹集帮扶资金175万元,助建21个村道路硬化、村部建设、改水工程、绿化亮化、水利设施、环境整治等35个项目,已完成22个项目,结对帮扶197户困难户。今年,帮扶小组自加压力,将帮扶村增加至23个,继续通过项目扶持、帮助就业、走访慰问、提供技术信息等途径,助建环境整治、产业发展、老年公寓、天网工程等项目,引导委员以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履行职责。

开展以‚献计两创、服务三农‛为主题的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界别活动周‛活动。委员们各展其才、各尽所能,举办企业创业创新论坛,《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咨询活动,动物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渔业生产安全用药培训;到薄弱学校开展名师授课送教,组织医学专家到渔区义诊送药;发动委员‚村 企结对‛反哺农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在服务民生、奉献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亮点之六:以委员管理制度化为新举措,有效激发委员履职的积极性。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委员参加政协各种会议和活动,是政协组织有效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基础。温岭政协积极探索委员管理新举措,出台了《政协温岭市委员会委员管理办法(试行)》,制订了《政协委员履行职责情况考核办法》、《关于加强界别小组和镇(街道)工作联络处活动的若干意见》等配套制度,对委员的基本权利与职责、学习与培训、管理与考核、奖惩与辞职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向委员提要求、交任务、讲纪律。年终对委员一年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协章程》、《委员管理办法》,履行委员职责开展‚五个一‛活动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建功立业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委员履职档案,作为委员奖惩的重要依据,努力用制度规范委员的行为,增强委员的自律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增进委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注重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温岭政协积极打造‚学习型‛政协组织。全会期间举办新委员培训会、报告会,使 新委员理解掌握政协基本理论、业务知识;年中召开政协委员读书会,集工作通报、专题讲座、风采展示、联谊联欢于一体,帮助委员准确把握全局,丰富文化生活,增强了委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政协领导、部分常委、界别组长、镇(街道)工作联络处负责人赴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学习,系统把握人民政协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提高业务素质和履职水平;各界别小组、镇(街道)工作联络处坚持把学习与提高委员修养结合起来,与加强调研结合起来,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加深了对政协工作规律的认识,引领委员更新理念,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该市政协机关还被评为台州市学习型组织示范点。

《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全体委员认真学习、认真对照、认真遵守,变被动履职为主动履职,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能不请假的尽量不请假,切实增强了委员意识。如李春友常委长期在杭州工作,为了参加政协常委会,早上4、5点钟就驱车从杭州出发;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蔡福友、陈志愿两位委员,在政协论坛上开辟‚法律咨询‛专栏,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农业界周余斌委员为残疾人举办养殖培训班,无偿帮扶部分残疾人养兔致富,带动一大批农户、贫困户、残疾人家庭走上了致富道路。两年来,共有73名委员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8名委员受到诫勉谈话,1名常委、委员辞去 职务。通过工作制度的日益完善,规范了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履职行为,推进了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上一篇:防汛管理办法下一篇:大运会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