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远程教育的心得体会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远程教育的心得体会(共11篇)

农村远程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我学校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由凌海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凌海市教师进修学院牵头组织实施举办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为教育的普及和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进入新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已经达到了584万余台、建成校园网2.6万多个。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国内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2000年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确定了中小学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实施“校校通”工程,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2005年前,争取在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上网;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能上网。不具备条件的少数中小学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在2003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使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逐步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别。这次培训非常适合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它给了我们一个掌握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好机会。当前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领域,进行知识更新,是我们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作为培训学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所以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体会:

1、培训学习让我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与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知识。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授课老师深入浅出,让我们自己积极动手操作,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使每个学员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2、学习了常用的办公软件,主要有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等,以及常用的几种软件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相信这次学习,会让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电脑时能够得心应手。

3、在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师不仅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来为大家讲解有关组建局域网以及网络维护方面的知识,介绍了一些平时我们很少用到的网络检测命令,对我们今后维护学校自己的局域网络有很大的帮助。

农村远程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一、重视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结合专业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经调查,我们发现许多职高学生认为到职业学校只要学好专业技术就行了,这种思想认识必然导致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普遍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所以,解决好学生对待文化课的学习态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职高数学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注重学生思想疏导,在所带的每届新生中都要开展“职高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课?”,“数学与成才”,“数学与我所学专业”,“数学与生活”等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活动。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明确了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技能的需要,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是不断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努力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从而自发地把“教师要我学”的思想转化为“我要学”的内在动力,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给予信任感,消除自卑感。

在农村职业中学,绝大部分学生属于“三差生”(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为人处事能力差),在初中阶段很少得到教师的表扬与鼓励,更有甚者,则是教师常常批评的对象,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损伤,总认为自己是扶不起的“阿斗”。于是乎,他们以上课不认真、顶嘴、不做作业,甚至逃课等违纪方式来引起教师的注意以示反抗,因此在高一上期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笨,只是以前没有努力罢了。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应尽量穿插初中内容,从基础讲起,让他们感到学好数学并不难。其次要对表现好的学生适时表扬(虽然中职学生年龄并不小,但他们仍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也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其三就是教师要多翻阅资料,了解一些数学名人的成功之道,并摘抄一些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与伟人的最大差距在于努力程度上。

3、给予成功感,消除恐惧感。

唤起理智的觉醒固然重要,但要获得长久的效应务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感,为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放慢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节奏,控制教学难度,削减教学梯度,使学生“学来顺利”。其次是习题练习,课外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较难理解,容易忽视的隐含条件或容易发生错解的习题进行必要的疏导和提示,使其觉得“做来顺手”。三是单元测试的题量和难度要适度,使学生既能独立、准时完成,而又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使90%—95%以上学生在直觉上获得成功感,以进一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

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

由于中职专业类型繁多,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平衡,起点高低跨度很大,且非智力因素水平相差甚远;其次,学生努力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有的要升学继续升造,有的倾向于全面发展,从事融智能与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就业;有的希望扬长避短,从事一技之长的事业,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成效。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实践;重训练,轻能力。这就使得中职学生雪上加霜,没有过程的结果,他们理解不了,接受不了;没有应用的知识,他们缺乏兴趣,巩固不了。职高的数学教育,已从以应试为主,转变为以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应淡化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淡化数学学习结果,注重学习过程。也就是对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中应体现“两低”、“两高”的思想。所谓“两低”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目标不宜订得过高,难度和深度要很好控制。整个教学进度不宜过快,重点章节、关键内容降低速度,放慢节奏,让学生来得及接受,来得及思考,能够消化;所谓“两高”就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高质量,对学过的概念或规律使其有计划地多次反复出现(高频率),使学生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

三、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全体学生

在中职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要有正确的看法和态度,并有正确的情感,不仅要理解他们,而且要真诚地爱护,热情地帮助教育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实现三个观念的转变。

1、转变人才观念。

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的人才算人才?另一个是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中承担什么任务?真正认识到人才是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中、初级人才的,不能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以及能上大学的学生才是人才,升不上学的都是“蠢才”。

2、转变质量观念。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不应只看分数的多少,而应看全体学生的提高率、转化率和合格率。

3、转变教学观念。

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心得 篇3

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

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和父母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和沟通,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但目前大多数委托监护人教育观念陈旧,远不能适应孩子成长的需求,学校、社会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以帮助委托人更新教育理念。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的基地,能够帮助监护人学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指导委托监护人如何配合好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同时,县妇联在指导家长学校开展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在广大家长中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新观念,引导留守儿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宣传普及家教知识,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责任,注重道德教育,更多的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家长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的孩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的主要工作,孩子对事物、社会判断力较弱,且孩子的道德发育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使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时刻观察、引导和教育。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不妨与代理监护人经常联系及及时进行交流,要求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在校的子女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进行认真教育、管理、监督,这样,外出务工的父母就可以及时了解子女的情况,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

学校方面:

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以学校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拓宽育人途径上下功夫,各学校应专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卡,全面掌握其数量、家庭及监护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注重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要及时主动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学校要争取配备心理老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以便及时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孤独感、自卑感,促使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以学校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需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控制和减少优秀教师的流失。把留守儿童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学校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加强心理行为教育课程,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关爱留守儿童:

一、要有爱心、耐心

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前提,在代理家长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代理家长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多读书等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

三、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他们代理家长,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

对于这些孩子,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农村远程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拟写人:颜莉

自从农村远程教育实行以来,我校教师改变了“手棒书本、手拿粉笔,全凭一张嘴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需要,可以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发挥多媒体优势,使课堂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远程教育的实施,实现了教师教学观念、教师角色的全新转变,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潜力。几年来,我校的远程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因此全县的电教应用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1、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教师不可缺少的备课工具

新课改教材,涉及知识面广,需要开发的知识多,这无疑给教师备课增大了难度,有了电脑的帮助便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办公室备课时,偶尔会有教师拿出一个有疑义的问题,大家一起来研究,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总会有教师提出:“到网上查查”。在网上总能得到大家满意的答案。比如你找不准的近义词、反义词、成语解释等等,你到电脑上都可以查到。如果你对一节新课觉得无从下手,心里很茫然时,这时你只需将电脑打开,网上有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我觉得我们教师有必要向他们虚心的学习,然后再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现代远程教育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关心别人、体谅父母方面都差一些。就此问题,每个老师都苦口婆心对其教育,可效果一般。我们学校的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中央二台举办的《开学第一课》,各班级在多媒体教室观看后,有的学生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并且都表示要向抗震小英雄学习,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生每天面对老师的谆谆教导,有时也会很厌倦,那么我们通过另一种方式,通过他们爱看的电影、电视对其教育,我想这种方式更乐于被学生接受吧!

3、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教育观念、教育途径、教师角色的转变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播放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况,直接将最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起到了传统教学不能发挥的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学生从语音、知识、兴趣、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滋养,加快了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

4、发挥网络优势,教研活动成效显著。

“每人每周至少一节多媒体课”教研活动是我校近年来开展校本教研的特色教研活动。首先由教研组在开学初制定学期一人一课教研活动计划,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上,每个教师准备上一节多媒体课。新教师多上尝试课,骨干教师多上示范课。授课教师先在组内进行教学设计,确定主评,然后进行课堂教学,课后进行集中评议,写出教学反思,梳理总结教学经验,最后形成最优教学设计。

通过“一人一节课”教研公开活动课,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互补,在互相探讨中共同成长,使所有听课的教师分享成功的经验,共享学科资源,最终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但是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是农村学校师资严重不足,配备的一线教师多为兼职,而且是身兼数职,课时多,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没有更好的使用设备,运用资源。教师的电脑基础比较差,培训的效果不太理想,致使远程教育师资比较缺乏。部分教师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远程教育设备,教学水平低,不适应远程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再培训,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是时间不好安排;第二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不好确定;第三是培训教师不好配备。众所周知,学游泳不是靠听几节课,看一下人家游泳就能学会的,必须亲自去游泳。同样道理,学习做课件必须学习一个知识点,学员就得在电脑上操作一遍至数遍,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二是由于长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的观念未能及时转变,预见不到信息化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就是时间和汗水,导致了教学模式陈旧落后,习惯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上课不能借助远程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能在课余布臵大量的作业。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并且枯燥无味,以至学生越来越厌学。还有许多教师认为这是花架子,对农村教育不适用,反而耽误了教学时间,致使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推广难度较大。

三是缺乏专门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哪个学校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有的也是身兼多职,整天忙的团团转,哪有时间去处理下载的资源了,能把教育教学的资源下载了就算不错的了。

农村远程教育学习心得1 篇5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打破时空阻隔,为党员终身学习构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的平台,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党员培训,丰富了学习资源,使不同地区的党员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度地提高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了素质不断提高。远程教育的开展、网络普及,为党员教育教学、培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便利的条件。

有了远程教育平台,农村的党员们也可以足不出户接受许多先进理念的熏陶。这些教育理念能更科学的指导我们,很多时候一个细微的点拨或许就能解决多年的疑惑。我想这一点才是远程教育工程最大的意义所在,就是促进党员专业化发展。有了党员远程培训,农村有了丰富的免费的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很方便很简洁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现代技术投身于农村事业的信念,它会永远指引着我们去探索,前进。因此,我们很珍惜这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都在努力提高自己对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的管理和使用水平,争取把学到的技术用于实践中,让远程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村远程教育心得体会二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深深感到远程教育的无穷魅力,但是要想用好这些资源还在于具体的运用和技术掌握程度,信息教育迫在眉睫,网络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到很高兴,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让经济和教育落后地区的人们也能和发达地区人们一样享有最好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得到最好的学习支持服务。

通过观看网上教学、倾听专家点评,我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思路开阔了很多,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可谓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在观看了专家的精彩课堂和听了各位专家的评讲之后,我才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是多少的肤浅。我从中学到了用科学的、现实的眼光去学习、去思考,争取更好的做好农村工作。

农村远程教育心得体会三

在当今世纪,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我经过半年的远程教育工作,回想学习过程中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及得到的收获,使我感触颇深。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知道了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是太少,应该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我们古人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而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我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虽然不是面对面教学,但我依然觉得很充实。因为我在这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了是自己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为了自己更好地为农村事业服务,一直摸索着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

远程教育可以自主的分配时间。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压力面前,我们很难保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参加业务学习,而远程教育恰恰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完全不受时间限制,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达到了很好的质量和效益。由于参加的是远程教育,因此我尽力掌握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辅助课件,把自己在平时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上网查询相关内容、对学习内容进行相互交流,掌握最新的学习动态,对于象我们这样的农村工作人员来说,学习的时间分配更容易把握。

半年多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首先是自学能力:远程教育学习当中主要是依靠自学,由于我们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自学,半年来充分地锻炼了自己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提高在工作中也充分得到体现,以前对业务知识的文字性文件总是不知其所云,通过远程学习之后,能够充分理解其中意思,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质量,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是业务水平,从事基层工作不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那就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通过学习远程各种专业知识,我掌握了最新的发展思想和实用技术。

在这半年的学习中给我的感触还有很多很多,很难用文字一一表述,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加倍努力,把学习到的知识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服务。

农村远程教育心得体会四

远教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非常重视,把它作为全村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远教工作领导小组,优先安排远教经费,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建站以来,我们坚持每月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集中学习3次以上,个性化学习8次以上,并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我村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实际集中学。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和产业结构,选择切合实际的学习内容,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需要。

二、分类指导重点学。我们将党员干部和群众按照年龄、文化水平和职业等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按需培训,满足了不同层次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不同需求。

三、健全制度规范学。为了方便收看,建立了远教节目预告制度。我们将远程教育播出节目及时编排,由站点管理员采取广播的形式,提前向党员群众预告,党员干部和群众可以根据个人所需,提前预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建立了学前备课、学后讨论、信息反馈等制度,既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又使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以上我村对远程教育工作进行的一些探索,积累的一些学习心得。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工作,使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多更好的的作用。

农村远程教育心得体会五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村党员干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并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务实之举。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应坚持“三个统一”。

一、坚持创造性和继承性有机统一。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内容丰富多彩,从理论到政策法规,从时事新闻到各种实用技术、市场信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路创新、手段创新的好平台,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好载体,该载体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坐得住、学得好、用得上、效果好。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在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的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方法的同时,又要继承发挥好过去优良传统。比如,过去通过讲师团或专家讲党课、专题学习培训、先进事迹报告会、党支部学习、党校培训、骨干培训班等教育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两者有机的统一可克服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手段单

一、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水平不高、教育的时效性不强及教育水平不平衡等。

二、坚持提升能力和提高素质有机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武威农村党员占党员大多数。他们是农村加快发展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但是,当前,一方面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有一部分存在着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偏低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四化”问题严重,即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退化、组织观念和法纪意识弱化、奉献精神和宗旨意识淡化、知识结构和增收技能老化;另一方面一些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为两点,一个是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等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适应”,另一个是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不符合”。而新时期,党员干部和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品质、能力、行为的三位一体,努力做到品质优秀,能力

高强,行为模范。现代远程教育正是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运用现代化教育的手段,真正成为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终身学习体系,培养具有带领农民致富本领的党员干部队伍的新举措。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有效载体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扩大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模,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实现素质和能力的“双提高”。

三、坚持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机统一。

在“四个多样化”日趋明显的环境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抓经济和党建中,导致“党不管党”、“治党不严”问题比较多。有的不注意研究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不注意研究党员干部的工作和思想实际,仍然照搬失去生命力的经验和做法,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与党员队伍的实际特点和客观需要不相适应,激发不了党员的参与热情,效果就差。新时期远程教育工程应紧紧围绕学出高素质,用出高效益,因类有别,分层施教,不管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还是加强党性修养;不管是帮助党员群众学习适用技术、法律等知识,寻找市场信息,还是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都要充分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和党员干部的内在需求,应将组织集中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结合起来,采取“政策理论集中学、公共知识全员学、致富技能分组学、个别需求随时学”,保证学习教育的效果。具体抓好“四个突破”,即一是在培训内容上应力求突破,即在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精神等理论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学习重点的基础上,还应把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与改变基层软弱涣散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市场经济理论与农村干部实用技术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把“双带”活动与全面建设和谐农村结合起来,对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二是在培训对象上应力求突破。在抓住乡镇村全体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对象作为重点的同时,还应突出抓好流动党员、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另外还应拓宽教育面,使那些感兴趣又愿意接受教育的一般普通群众也受到教育;三是在培训形式上应力求突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技术讲座、种养加经验传授等基础上,应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谋发展、快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继续以开展农村“双学双创”活动和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为载体,激励党员干部做改革的带头人、致富的领路人。

农村远程教育心得体会六

为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我村根据要求以“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为根本目的,建成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为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应积极完善站点配套建设,不断深化接收站点管理,扎实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切身感受到现代远程教育的价值,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首先,应完善服务点的配套设施建设。为了加快我村信息化建设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村根据要求全面开展了农村综合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围绕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大力投入资金,为服务点配备了高标准的橱柜、桌椅等必备设施,新建成的村公共服务中心为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专门提供了单独场所。利用我们大学生相对懂计算机的优点,村委会任命新来的大学生村官担任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点的信息管理员,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的顺利开展。

其次,应正确认识现代远程教育。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有利于推动党员干部培训手段的创新;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现代远程教育使我们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市场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实用技术因地制宜,带领农民致富。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科普知识等方面内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编制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内容。

再次,应体现学习时间的灵活性。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其自主灵活性。要坚持“少占白天、多用夜晚,少占农忙、多用农闲”的原则,确保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的前提下,采取符合习惯的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努力做到学习、生活两不误。同时,应因人制宜,根据各人不同需求,组织观看适合的内容。组织年龄偏大的党员干部收看“科普知识”、“农村卫生”、“公民道德”等栏目;组织年轻党员干部收看“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等栏目;组织种养殖户收看“市场信息”、“适用技术”、“就业务工”、“文化体育”、“典型经验”等栏目,帮助他们掌握致富技能,了解市场信息。

第四,应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除了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集中式教育外,还根据每个党员群众文化程度、专业户类型以及党员干部个人不同的学习需求等情况,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班组式教育和个体教育,力求做到因求施学、因需施教,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应保证学习的实效性。一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知识、民主管理知识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突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促进了村风民风的转变。过去,一些干部群众业余时间大多是在牌场、酒场上度过。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即闲聊打牌的人少了、学习知识的人多了,埋三怨四的人少了、埋头苦干的人多了,信奉封建迷信 的人少了、崇尚科学的人多了,村风民风明显好转。三是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大家学到了科技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了解掌握了市场信息,增强了致富本领,加快了小康步伐。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学用工作还在逐渐探索阶段,本着“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宗旨,坚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发扬敢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积极创造条件,乘势而上,扎实工作,为我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杨善州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农村党员保先教育心得体会 篇6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建设的根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新机制,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处处显示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因此,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我

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当前,农村党员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是:(一)农村基层组织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平时对一般党员同志漠不关心,放松了对党员的管理教育。(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党员宗旨意识淡化,增加了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的难度。(三)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内容、形式没有新的突破,没有形成真正长效的制约激励机制,没有一个好的活动平台。因此,在全党即将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时候,我们必须创新思路,认真探索研究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新形式、新办法、新机制。

那么,如何经常性使党员受到教育、如何建立动态的党员教育新体系、如何使党员的先进性受到群众监督、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如何增强党员的自我教育能力、如何激活组织中的每个“细胞”、如何使党员有一种新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压力感、如何使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党的组织生活及农村联席例会紧密结合、如何使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支部班子建设紧密结合、如何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广大群众有一种“向心力”,使党组织有一种吸引力,这便是我们探索研究党员先进性教育应该紧扣的主题。按照这个思路,经常性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年终给党员挂牌活动不失是一种新办法、新机制。封丘县城关乡党委根据当前新形势,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给党员分格次挂牌的活动,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主要做法是:

一、民主评议党员和每月的农村“两委”联席例会紧密结合起来

每季末的联席例会为党员评议日,即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的28日为民主评议党员日,其中前三次为小评,在前3次的基础上,12月28日为总评日。这样确保了党员教育的制度化,确保了党员经常性受到教育,建立了动态的党员教育新体系。

二、流动党员必须每半年给支部寄一次政治思想、工作业绩的汇报材料 每年的6月20日、12月20日前必须将材料寄到村支部,否则,年终不得评为“优秀党员”;一年未寄一次材料的,年终视为“不合格党员”,这样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三、每次评议前,先由党员陈述自己的政治思想、政治学习情况、双带情况(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工作业绩及存在不足等 由全体党员结合每位同志的平时表现,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具体标准进行测评、每次测评结果要张榜公布,使党员的先进性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一年四次的测评,激活组织中的每个“细胞”,增强党员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年终,乡党委组织大规模的挂牌仪式

被评出的优秀党员,由乡党委敲锣打鼓到户在其家门口悬挂“优秀党员家庭”牌,合格党员、基本合格党员由村支部举行仪式分别在党员家门口悬挂“合格党员家庭”牌、“党员家庭”牌,不合格党员不挂牌。另外,挂牌实行管理,一年一换,如在内出现重大问题,立即撤换。这样使党员的先进性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

五、党员挂牌活动和支部建设结合起来

农村远程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

一、布局规划的参与

1. 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的灾后重建和维护工作十分繁重, 教育教学工作是重头戏, 根据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地震灾区的中小学重建和维护, 安全原则为首位原则。《导则》要求要把地震灾区学校建设成最安全、最牢固和最让群众放心的建筑, 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应该在学校的重建和维护中作出考虑, 从思想和行动上参与到灾后学校重建的工作中, 规划出建筑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和学生使用安全的校址和建筑。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灾后重建学校教育教学的恢复中的一项, 列入其中并贯彻始终。

2. 布局规划

《导则》中指出:“学校的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抗震、防火、防洪、抗风雪和防雷击等安全措施”。教育技术装备是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构成教育教学环境的必要物质条件, 根据国家建设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要求, 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 应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条件宜分别设置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合班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且有利于疏散。在规划中应考虑到节能环保, 农村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应建在通风、透气、排水并远离学生、教师住宿生活区的教学区内。对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化学药品设立专门保管室。在参与规划选址过程中, 要参阅历年的水文资料和地质资料。在布局中, 要考虑教育生态的连续性, 参阅现在行政规划区长住的人口数, 劳动人口的流入流出数, 一岁至五岁儿童的统计数, 现在学生班额的大小, 学校的规模, 学校可利用的资源, 教育技术装备的类别等。遵循“小学就近入学, 初中相对集中”中小学布局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相结合的原则, 为学校做一个5年或更长的规划。

二、设计过程参与

提供专业数据供设计参考。学校在重建和维护工作中, 对教育技术装备这一块的装备标准不是十分熟悉, 如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播放室、信息技术教室、理化生实验保管室、信息下载编辑室、教师多媒体备课室、图书阅览室等, 由于每间教室的功能不同, 对每间教室的大小面积层高要求也不相同, 每间教室对其内部的采光、通风、排水、电能、内部的设施要求也不一样。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均衡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在校园内考虑校园信息网建设, 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利用, 互联网信息的链接, 校园网建设, 要在校园内通盘考虑。教室、教师寝室、学生宿舍、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室、信息下载编辑室、教师多媒体备课室等都应该有三线接入口, 即数据线、电视线、智能安全系统线等。设计布线应考虑学校今后的发展, 既方便师生使用, 又美观大方, 同时又安全到位。在整个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设计理念, 以满足学生教师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总的设计理念是节约土地使用, 建设环保节能友好型校园。基层教育技术装备的工作部门应提供一个可供学校重建参考的样本、数据、图纸, 为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建设过程中的参与

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 普通教室、音像监控控制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播放室、信息技术教室、理化生实验保管室、信息下载编辑室、教师多媒体备课室、图书阅览室等, 各室的面积和层高是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施工的质量是否通过质检部门的验收, 建筑的基础、柱、梁、板、剪力墙是否钢筋混凝土整体全现浇, 抗震度数是否达到国家颁布的标准。电源线、数据线、电视线、安装是否安全, 避雷针、防火措施是否妥当, 化学实验室从水电到桌是否规范, 化学实验室、化学保管室、通风、排气、排水、排污是否达到规定标准等, 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贮存室是否安全可靠, 地震来袭安全通道是否畅通等。这些都需要在再建过程中加以监督和控制, 工程验收过程中要有基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参与验收, 特别是涉及辅助教学用房和设施安全问题应该由专业人员和质检部门验收。涉及避雷系统还要同气象局的专业人员一起验收。只有参与和监控建设的全过程, 重建校园的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恢复

仪器设备的清理和购置。根据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努力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要求, 加强水、电、气和教室、实验室、等公共设施的使用和管理。遵循这一原则, 灾后重建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 一是从地震后没有完全破坏的教育设备教学仪器中清理出能用的部分。二是清理出轻微受损稍作修理可以正常使用的教学设备。三是列出完全损毁需要教学仪器的清单, 由教育装备部门统筹报财政, 政府统一采购的部分。对于学校购置部分, 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给学校提供装备的品种数量类别, 供学校参考, 给学校提相关建议。基层的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 由于受灾学校受损程度不一样, 教学设备仪器受损也就千差万别, 有的学校受损十分严重, 有的学校受损轻微, 学校通过自查, 把受损教学仪器设备登记造册, 分门别类报在建立的教育技术信息平台上, 县上统筹后报政府统一集中采购。政府集中采购有一个招标投标中标的过程, 中标公司或企业组织物流, 基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组织验货, 协助企业分发到校。特别是易燃、易爆化学药品的贮藏和运输, 这一过程的每个环节是基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全程参与, 同时做好预案。在装备设备的过程中, 教育技术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大显身手,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学校重建教育教学的恢复节约了时间。

五、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逐步恢复

灾后教育教学的开展。地震给学校带来的创伤是学校教育教学生态链的断裂。地震后, 很多学校搭建了板房, 学生在板房内上课, 原有的理化生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都不能上课, 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只能选择性地上一部分, 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获得受到限制。灾后重建中的学校教学涉及理化生课程实验部分与非地震灾区学校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在板房上科学课打破了原有实验室教学的惯例, 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大不便, 给学生的理科学习也带来困难。全面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间要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学生在板房内上课, 从没有完全被损的教学设备仪器中清理出能使用的仪器设备, 恢复部分演示实验的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第二阶段, 重建学校的基建任务完成, 逐步搬进教室和各种功能室上课, 告别板房的时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配备人员, 完善管理制度, 设施设备到位。完成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播放室、信息技术教室、图书室以及各种保管室的装备工作, 做好防火、防盗、防震工作。建立物质账目清单, 柜、卡、物相符。建立健全各室的规章管理制度, 紧急情况安全处理预案, 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定期上报跟踪制度, 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要求学校做到物质到位, 管理到位, 教学到位。第三阶段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恢复期。对第二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评估, 按照时间表对完成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人员编制到位的情况, 人员工作量的核算, 责任制的实行;教学设备、设施完好率, 教学软件资料配套率;教学环境是否良好。分阶段恢复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演示教学工作。

为全面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做好基础性工作。按照理科教学大纲要求, 全面恢复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全面恢复学生理科实验操作能力考试和信息技术能力考试, 使学校理科实验教学工作, 各项教学工作指标达到地震前的水平。

基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参与灾后学校重建的过程, 其目的是受灾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全面恢复。“5·12”大地震以后,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 灾区的学校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现在的校园美观大方, 教学设施设备齐备, 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师生关系和谐, 与地震前相比, 学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GBJ99-86-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S]

农村远程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

【摘要】 对当代中国农村衰落的现实状况做了整体的分析,包括其衰落的现实表现、衰落的原因及后果。在这样一个客观的背景之下,了解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农村教育的出路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农村;衰落;教育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各方面都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向前进步,惟有农村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古典社区呈现出了衰落的趋势,这种衰落在现实社会中呈现出何种状态,导致千年农村渐趋衰落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出现,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做一个深入的思考。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的日渐衰落,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即农村教育应该何去何从,它的出路应该在哪里。

二、当代中国农村衰落的现实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1.资金、技术短缺和人才匮乏。从古到今,我国农村一直被认为是封闭保守之地,再加上城市数目及发展水平一直做为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导致政府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更倾向于城市,发展城市,使农村在发展中缺少资金和技术,日益遭到排挤。农村产生的人才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流向了城市,即使有大批的人才愿意从城市进入农村,也会因为农村生存条件的艰苦和创业空间的狭窄,使他们无用武之地,这种局面使农村的发展丧失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基本上不具备发展的条件,导致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衰落。

2.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当代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如道路、桥梁、通信等方面的不健全,导致农村的整体发展受损。任何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齐全配备,农村也不例外,由于农村本来就缺少人财物的支持,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难上加难,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反映出了农村的衰落。

3.农村的土地流失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很多农村都不同程度的被城市所啃噬着,最明显的莫过于城市边缘的农村。农村的土地被征来用于建造城市楼房、工厂、扩展外环。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也是农村土地减少的过程;是失地人群增加的过程;是农村走向衰落的过程。

4.农村人员年龄结构断层,空巢、留守现象日益显著。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土地减少相对应的是,农村人口一直处于膨胀之势,由建国初期的4亿增加到现在的9亿,在过多的农业人口挤压下,土地的生产资料功能已经日趋退化,越来越成为农民的“活命田”。土地面积大幅度地减少,使农业的生产空间受到进一步压缩,从而更加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起飞。这就致使许多中青年农村劳动力离乡进城务工,寻找生活的出路,使得农村中空巢、留守现象日益普遍,农村缺乏年轻劳动力,农村更加走向衰落。

三、当代中国农村衰落的后果分析

1.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村的日渐衰落导致大批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找工作,具有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身份,形成了现阶段中国社会最具特色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大多不具备科学文化素质,从事的多为体力劳动,并且报酬相当低的工作。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的发展,农村承载的农业劳动力有限,再加上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城市现代文明的呼唤,预示着进城寻找出路农民工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有别于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最大的社会群体。不依靠土地为生,从城市中获取生存的来源,却与农村有着亲属、土地和社会人际关系的联系;生活在城市,却处于城市社会中的边缘状态。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与农村的衰落直接相关,这一群体应该如何发展规划引人注意。

2.农村的衰落导致许多农村家庭年龄结构的断层。一个合理而健康的社会结构必须是老年、中青年和幼年的结合体,社区、家庭也是同样道理。然而在我国农村衰落的同时,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移,导致许多农村家庭也趋向衰落。一方面许多老年人被孤单的遗留于村子当中,缺少照顾与抚慰;另一方面大量儿童同样被遗留在农村当中,缺少关爱和教育。农村的发展不可能由老人和儿童来支撑,大量中青年劳动力的流失必然加重了农村衰落的进程。农村的衰落也必然导致中青年劳动力流向繁华的城市。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二者互相促进,使我国农村、农村家庭共同趋向衰落。

3.农村的衰落致使农村基础教育缓慢前进甚至停滞。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往往具有协调统一性,整体的发展会带动局部的发展,整体的衰落也会促使局部走向衰落。农村基础教育做为农村整体发展的一个部分,在农村这个整体走向没落的大背景之下,注定了农村的基础教育也会走下坡路。农村的落后与衰落,农村难以吸引办学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农村传统的保守观念“送孩子上学可以找到铁饭碗,如果孩子学习不行也不要花冤枉钱”。这些因素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在生源、师资等方面都存在困境,发展缓慢或处于停滞状态。

四、当代中国农村衰落背景下的农村教育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一)当代农村衰落背景下探讨农村教育的意义

当代我国,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农村的衰落,其中人才匮乏是农村衰落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致使农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才对于一个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相当重要。教育产生人才,可以说一个地区的衰落与这个地区的教育直接相关,要探讨农村衰落问题,必不可少的要讨论农村教育问题。

普遍意义上的教育有三种形式:社会团体或社区中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系统性的教育。在这里专门探讨适用于农村的教育,包括农村中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系统教育。农村教育对于农村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教育具有传授知识和技术,传播文化的功能;教育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是实现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手段;筛选人才和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促进地区经济和事业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社会凝聚力,扩大整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农村教育意义重大,当代农村趋向衰落的背景下探讨农村教育可以对农村和教育现状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

首先,农村社区的社会教育,它是提高社区居民归属感和凝聚力的重要力量。由于农村自古就以群体形式居住,人们世代相识相知,在社区教育这一方面,农村社区有着天然的优势。农村人善良的秉性,使人们即使在不受教的情况下,也有着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和凝聚力。

其次,农村中的家庭教育,这部分构成了农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家庭教育的主角是由家长来承担的,家长的教导对孩子品质、素质及修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农村一直处于封闭落后的边缘,教育滞后、人才匮乏现象严重,导致大多数农村家长素质并不高,这样由他们影响和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在家庭教育上显出明显的不足与落后。我国农村大量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导致农村出现许多留守儿童,对这部分长期不和父母相处的孩子而言,在他们身上就更加展现出了家庭教育上的缺乏。农村家庭教育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难点所在。

再次,农村中的系统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部分,它们是农村教育的支柱和推动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而言,基本上是处于停滞、落后的状态。(1)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缺乏,相关财政支持不够;(2)农村的日渐衰落难以公开招聘优秀教师,造成农村基础教育本土化、封闭化、质量低;(3)农村家庭的贫困以及家长教育意识薄弱而功利意识很强,致使许多农村孩子中途辍学。

农村中的职业技能教育主要是针对农村中青年群体而言的,并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大多就是由这部分人构成的,但他们大多都没有接受过相关技能教育。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大约16%的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大约83%的人只受过初中及初中以下教育,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比例仅有15%。本身教育程度不高,再加上缺少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造成许多劳动技能偏低的农民工越来越被挤压到日益狭小的就业市场中,使就业情况更加恶化。

五、当代中国农村衰落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出路探讨

1.以进修、培训等方式整体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素质。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学生必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所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一个教师的素质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如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道德水平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第二父母,还会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爱、帮助其道德修养的提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可以提高农村基础办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其对村民的吸引力,还可以或多或少的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到家长教育的作用。

2.要推动农村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经济的发展,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农村基础教育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了注重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农村基础教育存在很多误区,最明显的就是它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农村办学目标只有一个,无论是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的教学导向,还是社会、家庭的期待,都是希望学生能够考上大学。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单纯以学习文化课为主的“一条龙”的升学模式,忽视了毕业生的流向,必将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必须转变农村办学的观念,从政策上加以引导、规范,并加之以监督,使农村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迈进。

3.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仍然较少,尤其是农村的职业化教育方面,需要鼓励社会各地兴办各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并鼓励在不同教育主办者之间开展教育质量、教育条件、办学条件的竞争,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

对于农村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而言,要对他们进行广泛,说明利弊,农民工就业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其技能提高的程度,只有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择业竞争能力、就业适应能力、自主创业能力,才能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整体上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六、结语

其实农村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仅靠以上分析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当代农村衰落的背景下,农村教育就显得问题更多更加亟待解决。在我国现代化的背景下,农村走向衰落已成为既定的趋势,需要结合这一现象分析其深层内在原因、及后果,在这里探讨的农村教育问题仅是其中的重要后果之一,且分析也不够深入。对于农村衰落与农村教育出路这一话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鲁宓,黄志伟.《停滞和衰落,农村不可逆转的宿命?》.亚太经济时报[J].2006 年7月20 日

[2]谭雪女.《农村基础教育出路何在》教书育人[J].2006(7)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67

[4]王少男.《期待农民工就业之路越走越宽》.中国劳动保障报[J].2009(3)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心得 篇9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神头四合小学郝军梅

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不断的发展,其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几年来,在自己的教学当中我慢慢的发现器乐教学给农村小学教学带来的新进步,但是在因为发现而喜悦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去思考,以下是我个人几年来进行音乐教育的心得,希望和给大家分享。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的小学里,大部分的学生往往只会演奏翻来覆去的几首曲子,如果给他们新的演奏曲谱去演奏,他们就会头疼,甚至无从下手。原因何在?通过跟学生的交流和自己教学的剖析我发现,不懂谱,不会谱,老师不教谱,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而这也正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弊病。只重视兴趣的培养,忽略乐理知识的讲解,才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乐理知识的讲授。具体方法如下:

一、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学生不识谱,我们就没有尽到自身的职责。但为什么农村的音乐教师不重视乐理知识的传授呢?原因在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素质不高,很多都是兼任音乐教师,不是专业的,更重要的是缺乏责任心。拿我们学校的音乐教师来看,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凭兴趣教学,通常是一个小学一个音乐教师,而这一个音乐老师还是兼职,却要负责多达几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而且学校的课程安排通常是以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为主,而音乐课只是间断的上,从而导致思想上不够重视,更不能谈从专业上去发展。所以,加强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和业务学习便成为当务之急,老师专业了,才能教出出色的学生。

二、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教多年来,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弱,尤其对音乐形象缺乏理解,特别是对枯燥的乐理知识没有半点兴趣。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注意授课的生动性和技巧性,从而才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曾经做过一个尝试,就是在学生练习打拍子的时候,让他们强拍拍手,弱拍拍桌子,并且采用奖励的方式,使优秀的小组获得红花或者其他奖励,这样就使使他们的兴趣更加的浓厚了,整个教学的过程就变得愉悦轻松了,最后教学效果也变得非常好。

三、尝试与器乐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近年来,器乐进课堂变得流行起来,原因在于他可以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学习器乐可以帮助增加音高、节奏以及欣赏等能力。因为器乐学习中涉及到很多的乐理知识,这也是巩固学习乐理知识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如:我在教学倚音的时候,让学生边学边在口琴上吹走,并及时的给与指导。同时通过思维发散,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通过自己吹奏不同的音,让他们更能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这之中通过竞技和比赛的方式,也让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练习了演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听辨能力。所以,乐理教学与器乐学习相结合是很有益处的,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广西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心得 篇10

我有幸接受了广西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培训,感受了物理课改的新理念和课改的新思维,必将为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本人也结合学校的实际,运用培训学会的新理念渗透到现实教学实践中,让农村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物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改革中,尽管各地的发展不同、文化互异、具体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纷繁复杂,但为了培养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国家都对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广西也是中国教育急发展的地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发展,接受远程教育培训是国家对广西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意义重大。

物理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是国家整个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它还是人的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功能和责任。物理课程改革既是一项教育改革工作,更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复杂性、艰巨性和意义的重大性将伴随我们整个教育改革进程。

通过培训,我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将新课程的理念实实在在地渗透到了日常教育教学中去,是我实践的重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灵活处理各种信息、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接受新知的能力、善于发现、探求和使用新知识,能批判性地思考,会检验事实及其相互关系,善于在学习中更多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才能,为日后步入成人社会,承担起个人的生活责任,能积极参与奉献于职业和公民生活的有责任感的人.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并创造性进行工作的能力.将是我努力的方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如何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整个教育系统以及人的双重科学发展。如何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物理学科课程内容,使其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物理课程领域,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物理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了理想的课程环境,是我实践的难点,也是努力改变的方向。

农村远程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转变发展观念和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把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更好地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多年来,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大中专院校已经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围绕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以农业科技与经营管理为重点,发挥现代广播、电视、网络资源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等手段,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提高从事产业工人技能,变沉重的人口包袱为人力资源。2004年以来,在全国各省实施“村村通(电话、宽带)工程”,为现代技术的教育提供了较好的硬件设施,极大地推进了农村远程教育建设。

一、远程教育的发展过程

随着电力的普及和大众媒体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开放与远程教育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远程教育始于1951年,教育形式包括函授、广播、电视、录像、录音、多媒体乃至现在的网络传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百万专门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提,来自于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社会,这是人类创造的又一次的奇迹。从原来的邮件学习到今天的计算机网络学习,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为人们的终身学习带来了新的理念。目前我们处在远程教育发展的转折时期,它的基本特征是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阶段终生化、教育范围全民化、教育形式产业化、教育内容国际化。为此,要抓住这个时机,积极推进农村远程教育的开展,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各层次教育的模式,让更多的农民受到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专门技能教育,使他(她)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和产业建设的人力资源。

二、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正面临由传统型、经验型向现代型、技术型转变,从而促使了农村教育的开展。近年来,国家把教育经费的重点投入到农村基础教育,各级政府以及企业联合投入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实施“村村通工程”,为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和经费保障。

1、发展农业的关键是要有人才作为支撑。目前,农村最缺乏的是高级专门人才,据统计,我国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的科技人员是0.049%名,农业人口中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只占0.037%。在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一名技术人员,农业从业人口中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达45%-65%。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使农村已成为人才的“低谷”。农村专门人才的紧缺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因此,可采取多种培养模式,比如实施对就读大中专院校种养类、园艺类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和定向培养的政策,扩大农业人才培养;再就是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编撰本土教材,加强教育针对性,真正做到本地人才本地用等。

2、立足“以农为本,助农致富”,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首先应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以及现代农村技术观念的培养,推动农村现代远程实用技术培训的发展,2004年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与浙江台州市合作开展党员远程教育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党性教育、实用技术、技能培训、资源环保等取得良好的效果,并逐渐在浙江省各市县推广。二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内容须符合农村实际的“短、平、快”的需要,有重点地开展“名、优、特、稀”农产品的农技培训,使农民边学边得实惠,真正感觉到接受现代远程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这样能激发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三是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大批具有现代农业劳动者素质的现代农民,因此要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授新的思维观念和经营方式,树立资源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观,改变不良的传统思想、生产和生活方式,培养热爱农村,致富农村的主人翁意识。

3、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我国农村有近2亿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进程。从浙江省部分市县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04年2季度,求职总数46.4万,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58.48%;05年2季度,求职总数50.78万,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60.88%;可以看到农村劳动力正逐步成为劳动力市场求职主体。这表明我国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民工已成为产业的主体。因此,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还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人力资本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有助于改善农民在人力资本上所处的劣势地位,帮助他们实现从“耕者有其田”到“业者有其技”的转变。目前,已获批准的45所高校开展网络远程教育,他们的优势在于它学科门类齐全和极强的师资力量,在近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已积累了经验,并开发出数百种课件供学生选择,如浙大的求是网上学园等等,有学历教育、课程进修等,为实施各类劳动力的培养提供了非常广大的平台。各级政府、国有各大中型企业、各民营企业积极地与高校远程教育合作,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技能的培训,比如,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用工的需要,开展定向和订单式培训。

三、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模式

经济要增长,教育需先行。在我国农村居住地绝大多数是高度分散的国情下,如何采取不同的手段来加强农村的教育,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创设个体化学习环境,能有效弥补当前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为农业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学习途径。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资源

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开展与农业有关的专业技术教育,师资、教材、场所等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据统计,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仅占从事农业劳动总数5.3%。因此,增加农村的教育机会,短时快速度、大批量地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必须寻求适应农村特点的新的教育形式。经过几年的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应用在农村教育中已经取提了一些明显的效果,比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目前,绝大多数省市政府和企业合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设“村村通工程”。比如浙江电信有限公司完成了浙江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工程电信远教平台,通过电信远教播出平台,向农村党员干部传送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从而推进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实现了乡乡通宽带、宽带通村率达87%。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是由中央农广校负责主持的,它主要通过采用广播、电视、录音、VCD光盘、文字教材以及互联网、卫星远程网、计算机教室等手段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将外部的优质教育以多种方式输送到农村,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在当地便可接受教育。

(二)农村育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传统院校模式。由学校来组织教育资源、搭建教育平台、筹措资金以及进行教学管理等,也就是整个过程是以学校为轴心来进行的。虽然这类远程教育模式有着教学资源丰厚、学生来源稳定、教育水平较高并且在学历教育上有独占和垄断等优势。但往往会遇到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操作经验不足、重复建设,小而全以及收益分配等问题。

2、商业模式。就是企业与社会力量与远程教育市场的动作模式。这类模式的优势:带动资本市场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资金投入问题。涉足现代远程教育的企业一般都有教育产业或网络产业背景,对教育市场、网络技术、市场管理都比较了解,比如目前投入“村村通工程”的企业主要是电信、通讯、网络等相关企业。有利于发挥企业运作市场的优势促进教育资源更有效的分配,利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创新,特别是有利于培养个别化的学习模式。

四、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困难

开展农村远程教育经过了近五年的呼吁、努力和实践,但效果并不尽人意,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无论是人们的观念、投入的资金、软硬设施等都还需长期不懈努力。主要表现:一是农村还远不能实现计算机普及以及网络链接,这是阻碍远程教育在农村开展的主要因素。二是缺少广泛的资源平台,网络远程教育大都采用和电信部门联合办学的方式进行,这一模式不利于发挥资源的开放性。三是各自为阵,阻碍了远程教育面向农村的规模化发展,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共享。四是社会宣传不够,农村许多人还不清楚这一教学手段进性和大众化,再者农民对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和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没有强烈的意识,传统落后的务农观念还没有更新,所以在农村广泛开展远程教育的时机还不成熟。五是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和软件、硬件缺乏等,使得普及网络远程教育的开展还有一定难度。

总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平台开展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它具有打破时空界线、时间灵活、计划周到,教育成本低,学以致用等作用,是开展农村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多方合作的综合体,各类教育培训、信息交流都可以在远程教育的平台上发挥作用,从而推进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完成。

注:本文系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JB030602)浙江省教育规划项目

参考文献:

[1]周梅群.农村教育的新视角:农村远程教育[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1).

[2]孔得伟,王以宁,张海.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策略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

[3]罗义,施志毅.试论远程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J].中国远程教育,2005,(6).

[4]杜吉胜,高玉清,李贤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农村远程教育体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8).

上一篇:厂里转正工作计划下一篇:在电力系统职工健美操比赛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