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制度(精选8篇)
(二)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提出、论证、出台针对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统一的上述情况,法学界一直呼吁能够建立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法律职来来实际部门多年来也一直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统一法律职业资格。2000年7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初审法官、检察官法的修改草案,部分委员又提出了建立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议。法官、检察官法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时,有关部门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针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法工委在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国家司法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合各方面对建立这一制度已形成共识,且当前世界上许多因家均已实施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在我国建立这一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鉴于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准备进一步征求意见后采纳这一建议。
(三)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2001年6月30日,九届全国人大第22次会议再次审议法官法、检察官法,经过论通过的两个法律分别增加一项规定,即:国家对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实行统一的司法制度,xx司法行政部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共同制定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由xx司法行政机关部门负责实施。至此,我国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正式建立,法官法和检察官法的有关规定正是这一制度的法律依据。根据法官法和检察官法的规定,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于2001年10月31日、11月1日通过中央电视台、各报纸正式向社会公开。《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共7章,22条。分为总则、考试、考试组织、报名条件、资格授予、责任和附则。“总则”一章主要规定了制定《办法》的宗旨、依据,国家司法考试的性质、效力,考试原则及组织实施和协调机构。“考试”一章主要对国家司法考试的时间、内容、科目、方式、考试的办法、方式、范围及评券事项作了较为原则的规定。“考试组织”一章规定xx司法行政部门和地方司法行政机关设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承办国家司法考试工作。“报名条件”一章规定了报考国家司法考试所应具备的各项必备条件和要求。“资格授予”一章规定了每司法考试通过数额和合格分数线的确定、公布和资格授予等主要内容。“责任”一章就应试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的违纪行为的处理种类以及对应的违纪处理事项作了原则规定。“附则”一章主要规定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本办法的解释和生效等问题。这个实施办法是我国举办首次国家司法考试的基本工作规范,考虑到国家司法考试是一项新的制度,需要不断的发展和逐步完善,所以该《实施办法》确定为试行,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经验再进一步修改固定下来。当然,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根据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对该办法确定的原则又作了更加具体的操作性规定。
(四)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建立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是全面实施党中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的进步,法制的进步,是司法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作为法律职业的统一准入制度,作为保障司法公正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关系到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选择方式的变革,关系到法律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同业化和精英化,有利于共同提高包括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在内的法律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标准,为建设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和律师队伍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将使以法官、检察官、律师为主体的法律职业人员成为一支具有共同的法律知识水准、共同的法律素质、共同的法律信仰的法律职业队伍,维~律的权威和统一。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于提高
我国法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更紧密衔接,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从更深的层次看,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司法改革,对于建立科学、合理、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制度也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对下一步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考试的性质和效力从国家司法考试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来看,国家司法考试是一种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初任法官、检察官和从事律师职业必须而且只能从获得资格证书中择优选用。但通过考试者只是取得从事法律职业资格。获得了准入条件,能否实际从事法律职业,还需要具备各种相关法律规定的其他一些条件,取得资格仅为从事法律职业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由司法部颁发证书。所以,《《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将司法考试的性质定为,“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在当时设计考试具体方式时,曾有一些人建议实施两次考试。但由于首次国家司法考试的筹备时间紧迫,从2002年开始即每年举行两次考试的条件尚不成成熟。因此,在实施办法中仍规定国家司法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至于以后是否采取两次考试做法,还需要再研究论证。对于考试的内容和科目,在设计时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点是国家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的关系,法学教育要适应国家司法考试的要求,但国家司法考试也不能脱离法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从目前的情况看,法学院校的本科教学主要是依据教育部确定的十四门核心课程,这是高等法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法学专业毕业生必修的课程,也是法学院教学评估的基本指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建立后,法学教育界对国家司法考试十分重视,纷纷研讨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影响。开始考虑改革、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建立法律职业引导机制,昼向司法考试靠拢。我们在确定考试内容、科目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第二点是国家司法考试作为一种资格考试,必须与法律职业相衔。要为司法部门、律师业提供后备人才,必须考虑用人部门的实际需求,要从职业准入的角度出发,全面考察应试人员的法学理论知识,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从事法律职业的素质和能力等。基于此,首次司法考试参照教育部法学专业14门主干课程的标准和要求,本着测试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事务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国家司法考试的具体科目。
(二)报名的条件《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符合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律师法规定的学历、专业条件;
5、品行良好。前述第4项关于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学历、专业条件,根据法官法第九条、检察官法第十条、律师法第六条有关法官、检察官任职和取得律师资格的规定,应为:第一,具有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第二,经司法部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分别制定的放宽担任法官、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的学历条件的原则意见审核确定,适用上述学历条件确有困难的地方,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将报名的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专科学历。此外,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决定》有关“本决定施行前已经符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资格考试的学历条件的人员,仍然可以报名参加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考试合格的,取得资格规定,符合原《律师法》规定的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学历条件的人员,即具有高等院校法学专科学历或者同等专业水平,仍然可以报名参加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68条规定,前述所指的“高等院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还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报名参加考试,已经办理报名手续的,报名无效:
1、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被国家机关开除公职,或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的。
(三)司法考试的管理体制(或说是机制)中国刚刚确立的司法考试管理体制大体如下: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商定成立了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这一委员会的设立已在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中做了具体规定。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是,就确定、调整国家司法考试的有关政策、原则进行协商、协调,就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健全、完善提供咨询。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是我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中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制度,但是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只是一个内部的、高层次的协商、协调和咨议的形式和渠道,不是决策机构,也不行使具体的管理和实施职能。司法部成立了司法考试司,对外称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作为司法部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国家司法考试工作。同时,司法部还成立了国家司法考试中心,具体承办考务工作。此外《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还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应设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考务工作。三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的总体情况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的总体情况是:全国共有360571人报名参加考试,有31万多人实际参加考试。报名工作总体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界人士报名踊跃、人数众多。全国共有17个省、市报考人数超过万人,其中山东、河南、广东三省超过2万人。报考人员中法、检系统、法律服务行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报考人数可观,近16万人,占总人数的44%。二是报名人员层次较高,高学历人员增加,法律专业人数增多,其中具有博士、硕十学历的6346人;具有专业本科、专科学历的29万多人,占总人数的81.4%。三是趋于年轻化。40岁以下共34万多人,占总数的95.1%;其中25岁以下的占40%。首次国家司法考试于3月30日、31日举行。全国共设置317个考区,418个考点、12860个考场,动用
40000多考试工作人员。根据司法部目前确定的合格分数线(总份240分,放宽地区为235分),约有24000多人通过考试,合格率大体在7%。考试违纪人员约500多人,分别受到警告、取消单科成绩、取消本次成绩和两年不得参考的处理。目前司法部已发出通知,达到合格分数线的人员可按规定申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到目前为止,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已近尾声,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作好法律职业资格的审批和证书的领取和发放工作。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说,首次国家司法考试工作还是顺利的,成功的。
dard of successful of college leg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llege of legal science.This thesis starts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ational judicial examination,studei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national judicial examination and legal science education,and the ralationship of the national judicial examination and legal science major students.
the national judicial examination;legal science education;refom
1 司法考试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司法考试”,理论界迄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我国《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第2条明确规定:“国家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此条规定至少包涵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司法考试”是一种法律职业考试。至于涵盖的是几种、哪几种、还是全部的法律职业,则用抽象出的“特定”二字就概括了。第二,司法考试是一种资格考试,不等同于任职考试,通过了司法考试,只是获得一种法律职业的可能性,还不能等同于现实性。在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还有诸如培训、实习、考试(考核)、分流等程序要求。因此司法考试不能只是单纯地“一考了之”,司法考试制度也不只是单纯的考试制度,而要有完善的司法培训研修制度、司法官遴选制度等与之相配套。第三,“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1)这充分表明了司法考试的权威性。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司法考试”的定义应为:司法考试是国家机关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性考试。以此定义,“司法考试”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律师资格、检察官资格、法官资格“三合一”考试的现状,而且以后考试中纳入了新的职业,概念仍可沿用。并且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职业准入考试也可统一使用“司法考试”这一概念。
2 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司法考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分析
司法考试是难度大、通过率低的考试。司法考试号称“天下第一考”,其难度不言而喻。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来说,能够通过司法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够证明自己的法学功底比较扎实,为寻找一份好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够使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因此,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尽力通过司法考试:首先,能否通过司法考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证明一个法学专业学生基本的法律素养、法律基础、法律思维能力和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能否通过司法考试,决定了法学专业学生能否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能否成为未来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能否成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一员;再次,能否通过司法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大学法学教育的成功程度以及大学法学院的成熟程度;最后,能否通过司法考试,也许将决定法学专业学生未来的人生境遇和社会竞争力。因此,法学专业学生必须通过司法考试。
2.2 可行性分析
虽然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每年都在百分之二十上下,但是,法学本科学生通过司法考试的几率是非常高的,也是可行的。首先,司法考试已经由选拔性考试过渡为过关性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呈大幅度上涨趋势,说明考试的难度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通过率也在不断的攀升,司法考试已经由过去选拔性的考试变为了如今的过关性考试,也意味着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机率也在大幅度提升;其次,司法考试是规律性强、重复率高的考试。司法考试命题体现“重者恒重、轻者恒轻”的原则,命题点每年有大量的重复。法学专业学生有着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很强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只需要把一些核心的知识点认真掌握,学会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术语去解决法律问题,那么通过司法考试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最后,司法考试是以案例分析为主、以法条考查为重点、兼顾法学理论考查的综合性考试。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大学几年的法学基础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只需要对重点法条加强理解和记忆,多学会用法条去分析法律问题,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就基本能达到司法考试的要求。
3 司法考试的内容及复习方法
3.1 卷一考试的内容及复习方法
第一卷考试考点多而且杂,但确是司法考试四卷中最简单的一卷。第一卷大致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法学的考查。法理学侧重于考查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理念;法制史部分通常考查十分左右,主要侧重考查法律的历史沿革。宪法学的考查侧重于宪法修正案及宪法的应用。第二部分是经济法学的考查。在经济法学的考查中,主要考查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者是产品质量法的相关性试题,这些法没有什么法律理论,主要是应用性考查;劳动法学是经济法学考查中一个核心的部门法,不过劳动法学考查的知识点非常的集中,2006年考查了集体合同,2007年考查的是经济性裁员,2008年是劳务派遣制度,2009年则是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等制度。此外,还会涉及到拍卖法、审计法等小部门法的考查。第三部分是“三国法”的考查。这一部分由国际公法、国际司法和国际经济法组成。国际公法侧重于考查国家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国家间纠纷的解决机制;国际法院与国际刑事法院的相关性问题等。国际私法侧重于考查法律冲突、冲突规范和准据法;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及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而国际经济法则是侧重考查国际货物运输买卖、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及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问题。最后一个部分考法律职业道德。
3.2 卷二的考试内容及复习方法
第二卷考查三个部门法,首先是对刑法学的考查。刑法学可以说是法学专业学生最愿意学习的。因为里面的案例分析和生活贴得非常的近,拿着题目就想究竟是诈骗呢还是盗窃呢,究竟是抢劫呢,还是绑架呢?司法考试考查刑法,其实有很多的规律。比如每年考盗窃罪,至少在5—10分,可以说是司法考试里面的黄金考查点。一说盗窃大家都明白,可是司法考试考试的难度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用八个字概括就是“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司法考试容易考查八大重点罪名,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抢夺罪、强奸罪、拐卖妇女儿童罪、绑架罪、故意杀人罪。这些罪名考查频率非常的高。除此之外,还会考查到贪污受贿罪,故意伤害罪等等一些次重要罪名。除了对重点罪名的考查,命题人通常会考查刑法的基本原则。比如说甲和乙是情敌,甲对乙怀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乙之心,于是甲劝说乙在雨天散步,而乙果真在雨天散步,因为雨天散步容易遭雷劈死亡,结果乙果真遭雷劈死亡,请问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吗?显然这就是在考查刑法基本原则中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刑法的适用原则、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性管辖等,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刑法法条中的69条、70条、71条的法理分析,都需要弄清楚。再比如司法考试中,通常喜欢考查坦白、自首、立功的区别,喜欢考查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喜欢考查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然后它们相对应的处罚原则。除此还喜欢考查缓刑制度,累犯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刑罚总则喜欢考查的知识点。此外,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之间的区别;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以及犯罪既遂之间的区别等。其次是对刑事诉讼法的考查。刑事诉讼法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因为很少有司法实践的机会,尤其是近几年刑诉法的难度不断加大,倾向于考查检察院的办案规则,刑诉法的解释等司法解释的内容,法条考查的力度非常的大,需要在复习时,复习一些核心的法条。刑事诉讼法的复习,重中之重就是“三机关”的分工衔接问题,这个考点贯穿于刑诉法的始末,也是刑诉法能否得到高分的第一拦路虎。《刑事诉讼法》第15条以及它所附带产生的知识点,需要作重点掌握。除此之外,一审程序,二审程序,管辖原则及其死刑复核程序,也是非常重要的考点。最后是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查。这一部分侧重于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考查。
3.3 卷三的考试内容及复习方法
第三卷考查民法、民诉法以及商法的内容。民法是一个对考生理论功底要求很高的科目,很多考生的感觉是“学的时候不难,考的时候不会”。针对考生的这种情况,建议复习时就要努力在思想中形成完整的民法体系,站在鸟瞰的高度看待多不胜数的理论和法条。然后,用一个大的框架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这样就可以把看起来比较琐碎的知识整体化了;商法是民法的分支或者说是延续。民法复习得好,商法也是比较容易的。商法的重点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保险法》。对于占了商法大部分分值的《公司法》来讲,在复习的过程中,最好把一些规定做比较进行复习,如出资: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外资企业都是不同的。制作一个比较图表将有利于记忆;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复习相似,只是民事诉讼法的制度设置相对充分地体现了当事人自治。因此,很多诉讼程序包括法院的审理行为都是由当事人来启动的,除非法有特别规定法院才主动行使职权。而且对于很多程序或实体上的权利,当事人有充分的处分权。把握这一贯穿始终的原则对复习民事诉讼法有重要意义。
3.4 卷四的考试内容及复习方法
司法考试卷四的内容由重点部门法的案例分析和两个论述题组成,通常有七道题目,案例分析来源于民法、民诉法、刑法、刑诉法及行政法的案例分析和两道案例分析。卷四得高分对考生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但如果司法考试冲刺阶段掌握正确的卷四复习方法,那么卷四高分将会很容易。在七月到九月的复习时间里,想在卷四部分得到满意的分数。必须在综合知识的储备上下工夫。也就是说你应当在对待综合知识的储备问题上具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就是运用正确复习方法专门学习考试所需要知识。首先,可以适当记忆一此法律格言。如果时间忙,可以一天背一条,但是如果坚持下来,对卷四的答题非常有帮助。切记无需专门去记,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记忆即可。其次,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虽然司考不考政治,但是,综观历届司考卷四的题型,特别是在论述题型分值增大的形势下,设有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知识点,考生需要掌握。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谐社(下转第48页)(上接第42页)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等,都需要考生运用法理学及其他相关法学知识作深刻分析。最后,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比如说许霆案、邓玉娇案、麻旦旦案等,都有可能在论述题或者案例分析题中涉及到,很多案例分析就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事件,司法考试卷四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总之,司法考试作为一门考试,其内容虽然庞杂,但是重点是突出的;难度虽然很大,但是却是非常有规律的;只要掌握好良好的复习方法加上持之以恒地努力,法学专业学生就一定能够顺利地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摘要:司法考试对法学专业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能否通过司法考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已经成为大学法学教育是否成功、大学法学院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本文将从司法考试的内涵为切入点,阐述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围绕什么是司法考试、法学专业学生为什么要通过司法考试以及法学专业学生如何通过司法考试的相关性问题进行论述,希望对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司法考试有所帮助。
关键词:司法考试,法学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潘剑锋.再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的关系.法律适用,2008(1).
关键词:司法程序;路径;司法系统
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175-01
1 核心概念
《司法与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从比较法的视角,描述和分析了程序的结构和原则。作者首先分析了国家权力和政府的角色,然后讲述了他们与程序形式和结构的联系。作者利用他丰富而极负深度的知识,介绍了古代和当今的程序知识,展示了他对理论和现实相互关系的关心。对于学习诉讼法无论是学习民事还是刑事程序的学生来说,达玛什卡的著作有着重要的贡献。因为他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使得如今迥然不同的司法程序能够得以比较和分析,他的分析路径使得我们深刻地理解到:程序的结构和实践是特定的政府结构以及政治和经济观念的产物。这本书探讨了所有的程序在基础层面都因为两种考虑而被塑造和区分:①法律秩序是官僚制的还是协作制的。②正义的目标是被视为对法律的执行(能动型国家)还是对争端的解决(回应型国家)。理论上,这样两种并行的观点将导致四种范例:科层型权力组织的政策实施程序;科层型权力组织的纠纷解决程序;协作式官僚组织中的纠纷解决程序;协作式权力组织的政策实施程序。一种程序可能折射出多种以上范例的特征;而它其余的特征则有可能属于特定的一种程序。从第一和第四种范例中衍生出的程序安排差别是最为显著的。然而,在重要的相似点在迥异的程序安排中仍然可能会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中,我们必须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寻求理解。
2研究路径分析
2.1权力的组织形式
达玛什卡教授首先讨论了权力的组织形式。他把其二分为科层式理想型和协作理想型然后探索了每种理想形式的程序含意。对于每种模型来说,区分和决定彼此差别的要素是:①运作系统的是职业的、永恒的官员还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短时间的个人;②系统里的成员是否被安排进了严格的科层之中;③决定是依照技术性的标准制定的还是无差别的普遍的社会标准。
科层式理想型的官僚体系,达玛什卡教授讨论到,是这样一种体系,它以一群在严格的科层制度下的职业化官员作为标志,这些官员根据技术化的标准来制定决定。协作式理想型从另一个方面,鼓励依靠世俗的官员,水平状态下分布的权威,在决定争议时寻求实质正义的标准。作者提出的结构分析和理想类型是在领会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冲突与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达玛什卡分析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关于司法的管理方式的历史内容,他认为前者与科层制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而后者则对应协作式理想型。这些亲和力似乎产生并且维持了与理想型相联系的特征。
2.2政府的职能
考虑到司法的管理结构和权力组织形式之间紧密的联系,达玛什卡教授讨论了关于政府职能:回应型国家和能动型国家。前者仅限于提供支持的框架,在这个框架里每个个人追求自己的目标。它管理的手段肯定是由自然生成的力量来实现自我管理。国家不会期望存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截然分开的情况;没有国家所固有的问题,只有社会和个人的问题。能动型国家则相反,它的作为不仅仅限于实行几项具有推进性的政策和福利计划,它推行或者朝着一个全面的理论去努力,这个理论认为应当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这个理论也被国家用作一种包含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改善的基本概念。
2.3对实际程序系统分析的应用
在第六章“权力和司法的类型”达玛什卡教授讨论了一个广泛的司法系统,这四种模型(如前文)既包括了历史上的也包括当代的。这段讨论显示了利用纯粹模型来分析复杂人类事务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社会主义的形式诉讼程序是一种显然的能动主义的科层制系统,这种系统对案件类型的限制以及文革时期中国的刑事诉讼程序都是对此很好的应证。专制普鲁士以及苏联设置的民事诉讼程序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但是特征却并不明显的事例,这些事例是政策实施型科层制度的很好例证。接着两种纠纷解决程序被考量:一种包含于科层的官僚制中;另一种包含于协作式体系中。在这里,文章比较了大陆法系的欧洲的民事诉讼程序与英美法系在历史以及当代中的类似情况。欧洲大陆法系程序安排的特征可以被理解为反映了在这些体系中科层制的地位。另一方面,传统的当代的协作式官僚体系促进了英美程序的形成。
参考文献:
一、试卷
二、试卷三为机读式选择题;试卷四为笔答式实例(案例)分析题(含法律文书写作)。考试时间一般确定在每年的9月第三个周末,2011年的司法考试时间为9.17、18两天。考试一共进行四个半天,分别考察四个试卷。报考条件
1、符合以下条件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学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自治县(旗),各自治区所辖县(旗),各自治州所辖县;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市、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县(县级市、区)(不属于国家或者省扶贫开发重点的县级市、区除外);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九省、自治区所辖县(市、区);重庆、陕西省(市)所辖县(包括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级市、区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县级市、区);西藏自治区所辖市、地区、县、县级市、市辖区,可以将报名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学校法律专业专科学历。放宽报名学历条件政策的适用以户籍为准,期限截至2011年12月31日。(《司法部关于确定国家司法考试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方的意见》(司发通[2007]
3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国办函[2007]2号))(5)品行良好。普通高等学校下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高等学校学历(学位)证书报名的,其学历(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符合报考学历(学位)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报名参加考试,已经办理报名手续的,报名无效:(1)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被国家机关开除公职或者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公证员执业证的;(3)被处以二年内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期限未满或者被处以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4)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以其他形式骗取报名的。
3.已经取得A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或者已经取得B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但尚未取得高等学校本科以上毕业学历的人员,不得再次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报名材料报名时应提供以下材料:1.当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表。为方便报名,提高效率,报名人员可在司法部网站下载、打印报名表,并按照填表说明和要求真实、准确地填写后,在报名时提交审验;不能提前下载和填写报名表的人员,可直接在报名点领取并填写报名表; 已网上预报名的人员,可打印提交含有本人信息的报名表,也可不另外提交报名表。报名表下载:请登陆:中国普法网2.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原件及复印件。3.本人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持港澳台地区和外国高等院校学历的人员报名时须同时提交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证明。4.本人近期同一底片1寸彩色免冠证件用照片3张。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报名时采用数码照相的方式摄取照片。5.报名人员报名时,应当交纳报名费。6.异地报名的,须提交报名地公安机关核发的暂住证明及有关单位出具的工作、学习(进修)等证明。户籍在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区的法律专业专科毕业学历人员,在异地工作、学习(进修)的,在异地报名时,还须提交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上述报名材料真实、齐全,经审验符合报名条件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发给准考证。相关问题问:学历证书有什么要求?我是中央党校毕业生,可以报名吗?答:报名人员须出示符合要求的毕业证书;参加高等自学考试单科成绩已经全部合格的人员,可以
持自学考试单科(全部科目)合格证书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毕业学生证明报名,但考试通过申领资格证书时,必须持正式的毕业证书。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学历证书包括:具有举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含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单位)所颁发的学历证书;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上、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毕业证书;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网络教育试点的普通高等学校颁发的远程(网络)教育毕业证书;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所颁发的学历证书;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在党校、军校中就读的学生所取得的毕业证书。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学历,不得报名。党校毕业生,如果是函授教育的,因不属于国家教育序列承认的学历不具备报名条件。问:我是非法律本科,报名对我的法律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有要求吗?答:08年对非法律本科以上学历应当具有的法律专业知识的程度,报名时请查看具体要求。问:我已经在2005年通过司考并取得了B类法律职业资格证,现在已经续本毕业想拿A证,请问我还能报名吗?答:能。已经通过司法考试并取得A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以及已经取得B类法律职业证但尚未取得高等院校本科以上毕业学历的人员,不得再次报考司法考试。你已经取得了本科学历,可以再报名取得A类法律职业资格证。问:可以代报名吗?我现在在外地学习,可以在当地报名吗?答:报名人员应当在规定时间内由本人到户籍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指定的报名地点报名。如果在外工作或学习一年以上的人员,可以在其工作或学习的异地报名。异地报名须提交当地一年期以上的暂住证及有关单位出具的一年期以上的工作、学习证明原件。其中,户籍在放宽地区的法律专业专科毕业学历人员,可以在非放宽地区或其他放宽地区报名,但报名时还须提交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户籍不在非放宽地区的法律专业专科毕业学历人员不得在放宽地区报名参加考试。问:我已经考了全部的成绩,现在还没有论文答辩!不知道能不能考?答:普通高等学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提交所在学校出具的格式证明(格式证明在司法部网站下载)和本人学生证。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高等学校学历(学位)证书报名的,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及复印件。通过率2007年全国5.8万多人通过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通过率为22.39%,比上年增长7个百分点。自2002年以来,全国共组织实施了6次国家司法考试,19万多人通过,通过率为13.8%。在坚持高起点的同时,为满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地区对法律人才的需要,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欠发达地区制定了相应的照顾、倾斜政策:放宽报名学历条件、降低通过分数以及使用少数民族文字试卷等。司法部数据显示,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方总计为1115个县级行政区划,比2006年增加了180个。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全国合格分数线为360分,而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区的合格分数线为320分,西藏自治区的合格分数线放宽为290分。使用民族文字应试的民族考生单独确定合格分数标准。为方便少数民族考生,自2003年起,国家司法考试试卷除汉文外,增加使用哈萨克文、维吾尔文、朝鲜文、蒙古文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2006年全国有2247人选择少数民族文字试卷。
表格数据暂时无法显示
证书申领2011年法律职业资格申请及证书颁发须知:应试人员达到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合格分数线的,自2011年12月16日起15日内,向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提出授予法律职业资格、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户籍在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区,符合放宽合格分数线条件并在异地报考的申请人,自12月16日起7日内,持身份证、准考证及成绩通知书,到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办理报名资料调转至户籍所在地的确认手续,向户籍所在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授予法律职业资格、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普通高等学校2012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达到合格分数线的,取得毕业证书后向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提出授予法律职业资格、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具体时间和办法另行公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和台湾地区居民在内地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达到合格分数线的,向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提出授予法律职业资格、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应试人员在香港、澳门考区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达到合格分数线的,向司法部委托的内地驻港、澳机构提出授予法律职业资格、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居住在台湾地区居民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达到合格分数线的,在接到《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成绩及办理法律职业资格事宜通知书》后,可在台北市办理授予法律职业资格、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材料转递事宜。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应当如实填写《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资格授予申请表》,提交下列材料:(一)本国家司法考试成绩通知书。(二)身份证及复印件。符合放宽报名学历条件、放宽合格分数线条件的申请人,需提供本人户口簿(审验后退
回)及复印件。(三)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原件(审验后退回)及复印件。持港、澳、台地区或国外高等学校学历(学位)毕业证书的,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四)近期同一底片2寸
一、报名方式、时间与地点
(一)报名方式:2007年我省国家司法考试统一采用网上预报名、现场确认的报名方式。报名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广东司法考试网(网址:www.gdsk.gov.cn),选择本人所在的市(地)进入网上报名,并按约定到指定的报名地点现场确认。
(二)报名时间:我省接受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07年6月15日0:00至7月20日17:30(广州市开通网上报名的时间可在此时段内由市司法行政机关自行决定)。各市进行现场确认的具体时间由各地级以上市司法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期间内自行确定,并向社会公布。但报名截止时间不得提前或拖延。
(三)报名地点:各地级以上市司法局设立相应的报名点,办理现场报名确认手续。
二、报名要求
报考者必须符合司法部《公告》中规定的报名条件,报名时应当提交《公告》中规定的材料,报名材料必须真实、齐全并经审验合格。
依据《司法部关于确定国家司法考试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方的`意见》(司发通[2007]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自治县(旗),各自治区所辖县(旗),各自治州所辖县;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市、区);西部地区(除西藏外)11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县(包括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级市、区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县级市、区);西藏自治区所辖市、地区、县、县级市、市辖区,可以将报名的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专科学历,这一政策的适用期限为2007年5月至12月31日。
三、报名材料
(一)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原件及复印件。
户籍在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区的报名人员,须提交户籍证明复印件(打印版),且网上报名时填写的户籍代码应与户籍地一致。
(二)本人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持港澳台地区和国外高等院校学历的人员报名时,须同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证明。
(三)《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表》由报名点工作人员根据报名人员的网上预报名信息现场打印。
(四)照片由报名点工作人员以数码照相的方式摄取。
四、在粤工作、学习或者居住的香港、澳门居民报名参加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有关事宜
在粤工作、学习或者居住的香港、澳门居民报名参加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必须符合司法部《公告》中所规定的报名条件,可回香港、澳门或在粤报名考试。如在粤报名,报名时须提交司法部规定的有关资料和在粤工作、学习或者居住的证明。
五、现役军人报名考试工作
现役军人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事宜,参照司法部与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布的《关于组织军队现役人员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政办字第5号)办理。
六、收费标准
根据广东省物价局、财政厅粤价[2002]422号文件精神,2007年我省国家司法考试收取考务费每人260元。
在我省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香港、澳门居民,考务费收取标准与内地报考人员相同。
c.当事人在二审中向人民法院提供的在一审定审结束后才发现的证据
D.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因主观原因未能在举证期限内提供,但在法庭开庭时向法庭出示的证据
76.下列哪些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A.当事人李某的妻子袁某向法院作出的有利于李某的证言
B.原告陈某向法院提交的其采用偷录方法录下的用以证明被告刘某欠其5000人民币的录音带,该录音带部分关键词的录音听不清楚
C.由未成年人所作出的各类证言
D.原告提出的字迹清晰的合同文书复印件,但该合同文书的原件已丢失,且被告不承认其与原告存在有该合词文书复印件所表述的法律关系
77.不能适用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单位、组织和个人有哪些?
A.甲国营企业与乙国营企业共同投资成立的联合企业
B.个体工商户
C.中外合资企业
D.农村承包经营户
78.根据我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出现下列哪些情形时,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
A.载有仲裁条款的合同被确认无效
B.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C.仲裁裁决书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
D.仲裁庭的组成违反法定程序
79.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涉外民事诉讼中关于期间的特别规定适用于下列哪些当事人?
A.居住在我国领域内的外籍当事人
B.居住在我国领域外的外籍当事人
C.居住在我国领域内的中国籍当事人
D.居住在我国领域外的中国籍当事人
80.汪自强因遗产继承纠纷涉讼,汪为争夺遗产在诉讼过程中伪造遗嘱,指使他人提供伪证,法院认为汪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对汪的犯罪行为法院的下列哪些做法不符合有关司法解释?
A.应将汪自强移交刑事审判庭处理
B.直接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予以审理
C.应按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办理
D.应由民事审判庭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功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81―85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某幼儿班聘请某甲担任幼儿班教师。某日上午9时左右,幼儿班课问休息时,某甲离校打电话,几个幼儿在教室里的火炉旁烤火。其中某乙(5岁)和某丙(4岁)因争夺位置而打斗,某乙用石块将菜丙头部打破,而某丙则把某乙按在火炉上,某乙被烫伤。为此,某丙花去医药费5卯元,某乙花去医药费5000元。请回答下列81―85题。
81.某乙的医药费应如何承担?
A.由某甲承担
B. 由某丙的监护人承担
c.主要由某丙的监护人承担,某幼儿园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D.主要由幼儿园承担,某丙的监护人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82.关于某丙的医药费承担。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幼儿园承担’
B.某乙的监护人承担
c.某乙的监护人承担主要责任,某甲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D.幼儿园承担主要责任,某乙的监护人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83.在某乙之父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中,下列有关本案当事人的诉讼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A.某乙之父为原告
B.某乙为原告
c.某丙、某幼儿园为共同被告
D.某丙、某丙之父、某幼儿园、某甲为共同被告
84.某丙之父行使侵权行为之债的请求权,其诉讼时效期间自其知道侵害事实发生之日起是多长时间?
A.1年
B.2年
C.最长不超过
D.6个月
(二)王锋与刘青结婚四年后,已生一于王达。1994年7月5日,王锋出海打渔遇台风未归,生死不明。若干年后,其妻刘青向法院申请宣告王锋死亡,法院依法作出宣告死亡判决。经查,王锋结婚后与父母分开生活(其父于10月3日死亡)。王锋因与刘青感情不和且离婚未果而与刘青分居,分居期间王锋盖有楼房6间。王锋遇台风后被人相救,因不想再见刘青而来与家庭联系,独自到南方菜市打工。王锋与订工妹陈莹相识并相好,并在该市教堂举行了婚礼,生有一女王莉。陈莹为王锋介绍了一收入颇丰的工作。5月5日王锋因摸彩票中奖,获奖金30万元。196月6日王锋与陈莹各出10万元购买了张明的3间私房,但未办登记过户手续。4月8日,王锋因心脏病发作死亡,临终前告诉了陈莹自己的身世,并口头遗嘱将自已原有的6间房屋由其母谢兰继承(有2名医生在场)。请回答下列85―89题。
85.刘青向法院申请宣告王锋死亡,法院应予受理的最早申请日期是娜一天?
A.年7月5日?
B.1998年7月6日
C.1998年7月5日
D.197月6日
86.设刘青于最早申请日期向法院申请,受理法院依法作出宣告王锋死亡的判决。此时,王锋所建的6间房屋应如何继承? ?
A.其中3间房屋归刘青所有;3间房届属王锋遗产,由王锋的继承人继承
B.6间房屋由刘青、谢兰、天达和王锋之父继承
C.3间房屋由刘青、谢兰、王达继承
D.6间房屋由刘青、谢兰、王达继承
87.王锋彩票中奖所得30万元,应由谁继承?
A.谢兰、王达、王莉
B.谢兰、刘青、王达、王莉
C.谢兰、刘青、陈莹、王达、王莉
D.谢兰、陈莹、王达、王莉
88.对王锋与陈莹共同购买张明私房3间的定性表述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玉锋、陈莹与张明之间买卖房屋合同无效,因为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B.王锋、陈莹与张明之间的买卖房屋合同有效
C.王锋与陈莹取得了该3间房屋的所有权,因为张明巳将房屋交付
D.王锋与陈莹未取得该3间房屋的所有权
89.设王锋与陈莹购买张明私房3间办理了登记过户手续。就王、陈二人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下列表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A.王锋与陈莹之间形成合伙关系
B.王锋与陈莹之间形成共同共有关系
c.王锋与陈莹之间形成按份共有关系
D.王锋、陈莹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三)法国人丹尼与美国入泰尔按我国法律规定,各出资50万美元(其中丹尼的出资包括专利技术出资)在上海成立一公司,公司章程规定各方以该出资对公司债务负责。后该公司又在上海注册成立了二家分公司。请回答下列90―93题。
90.根据公司分类的原理,该公司应属于下列哪一选项的公司?
A.该公司居于中国公司、母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B.该公司属于外国公司、本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c.该公司属于中国公司、本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
D.该公司属于跨国公司、母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
关键词:司法权,单一制,中央事权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未来中国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改革在国家层面进行了顶层设计, 以“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 中央媒体发表了一系列理论文章,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1) 和《中国的司法权从根本上说是中央事权》 (2) 等。文章开宗明义,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司法职权是中央事权。”“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司法权从根本上说是中央事权。”一石激其千层浪, 我国司法权的基本属性再次成为学术圈的热议话题。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并对司法职权所具有的非“中央性”因素进行了考察。 (3) 笔者赞同司法权具有中央性或者国家性。至于怎么论证司法职权的中央性特性, 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的基础理论课题, 也是“法治中国梦”的美好愿景能否实现的一个“理论制高点”。在此, 笔者不避才疏学浅, 学识简陋, 愿意就此问题从单一制国家的视角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以求教于方家。
二、中央事权的基本内涵
什么叫中央事权?我们认为, 必须要搞清楚两个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中央”, 二什么是“事权”。关于“中央”, 笔者认为, 就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而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那它就是这里的“中央”吗, 显然没有人会这样认为, 充其量它只是“中央”之一, 或者说它只是狭义的“中央”。而在广义上, 无论是我国学者还是官方, 也都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顶层的国家机关称作“中央”, 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均可以代表“中央”, 如国务院代表中央人民政府, 它行使的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权, 在我国行政系列当中, 它就是“中央”。由此, 所谓“中央”, 它并不是单指一个国家机关, 而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所有行使国家某部分最高权力的机关的集合。另一个基本问题, 什么叫“事权”?对此, 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在笔者所见资料范围内, 学者们对“事权”的解读大都是从两个维度而言的, 要么侧重于国家的管理或者责任, 要么是与“财权”相对而言的 (4) 。显然, 这些角度的解释不能满足我们这里讨论问题的需求, 因为它们并没有从法学的角度或者更高的层面界定什么叫“事权”。
由此, 本文所讨论的中央事权, 至少有两个基本特点不可或缺:第一, 它所涉及的“事”, 必须是中央之事。所谓中央之事, 应当是指具有全国性影响和意义的大事, 而不是具有地方性影响和意义的小事。第二, 这件事, 必须只能由处于顶层的中央一级的国家机关来处理, 由其他任何地方的机关来处理都不适宜, 也就是说, 处理这个事的职权只能属于中央。据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同学者和不同学科的人, 对事权的认识各不相同。从宏观上讲, 事权, 顾名思义, 就是管事的权力, 它既指“事”, 也指“权”, 是某一国家机关处理某一领域事项的职权。故此, 所谓中央事权, 主要是指为实现全体国民的共同权益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由中央一级国家机关统筹安排的公共事务。 (5)
三、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决定了司法职权的中央性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种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权力授予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国家职能部门。在中央, 国家权力由中央政府、中央立法机关、中央司法机关等机构来承担和体现。在单一制国家, 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特征就是中央集权性, 中央享有对所有国家事务的统一领导权, 包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社会制度自治的地方。因此, 国家本身是一个统一整体, 只是为了便于管理, 才把领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 并据以建立起地方政权, 即各地方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 并不是地方固有, 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授予的。
从法理上讲, 在我国单一制的宪政体制之下, 司法权是一种国家权力, 而不具有地方自治的性质, 国家法制的统一性首先表现为司法权的统一性, 司法权统一性蕴涵着全域约束力, 不允许出现权力的篡位。因此, 地方不能形成“司法割据”, 不能像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那样享有司法权。具体来说, 首先,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都是国家设在地方的法院, 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是国家的审判权在地方的延伸。国家设立几级法院、设立多少法院、在什么地方设立法院, 应该通过宪法法律或其它措施来决定, 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等机关不能介入。法院系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独立而封闭的体系, 只有上级法院和下级法院之分, 而没有中央法院和地方法院之别。各地方法院通过审理公民、法人、其他社会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以及审理公诉机关提起的刑事诉讼, 解决社会矛盾。其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都是国家设在地方的检察院, 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 是检察权在地方的延伸。各级人民检察院通过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 维护国家权力的正当行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关键词社会调查制度;成人司法;少年司法;网络民意
中图分类号D91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少年法及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最为迅猛,它在整个刑事法律体系中已经确立了“首领”和“先锋”地位。正如庞德所言,“就传统的司法而言,少年司法中确实有着极具革新性质的内容。”而这些在少年司法领域正处于摸索、试行的诸多制度(例如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由于契合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更出于“成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本能之爱”,故这些较成年人更高的权利保障措施往往能够较容易地被社会接受、认可,经学理论证、实践试行后,往往成为正式的制度,逐渐被程序化、固定化,亦即法制化。
但是,在少年司法领域内都尚处于初创摸索阶段的措施,由于其操作程式尚未成熟统一、学理论证并不充分等诸因素,一旦径直引入成人司法领域,由于成人并不具有未成年人身、心的特殊性,故而这些“较成年人更高的权利保障措施”往往容易被视为特殊利益的保护手段,其社会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特别是在中国法治初创的社会转型期;社会民众一旦形成心理抵制,进而会质疑这些举措背后隐藏的司法用意——是深入贯彻“罪刑均衡”原则、切实保障涉案人合法权利的司法人性化举措,还是相关人员为司法腐败而暗渡陈仓?
本文以中国大陆门户网站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新闻中心”版块“法治新闻”专栏中刊载了《北京法院首次将道德调查纳入量刑参考》一文后,在该主题新闻的留言板(BBS)上采集的全部留言为标本形态,归纳对于“社会调查制度”(该制度在少年司法领域,尚处于摸索初创阶段)施行于成人刑案的不同倾向性观点,并试图分析产生这种“抵制态度”的网络“民意”背后所隐蕴的可能原由。
二、标本样态
(一)标本说明
2007年4月20日,新华网、新浪网等各大网站转载了《北京晨报》记者武新的文章《北京法院首次将道德调查纳入量刑参考》。笔者依循新浪网一新闻中心一法治的路径进入该新闻页面,在“留言板”专栏内采集了从2007—04—20(04:22:09)至2007—06—15(19:51:41)时间跨度为56日内,IP地址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内蒙古省、黑龙江省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247条留言为标本样态,由于所涉数据较为庞杂。仅以其中随机抽取的72条匿名IP留言图示如下:
(二)民意类型
对采集到的全部247条BBS留言作分析,粗略而言,可以将网络民意归结为两种倾向性意见:肯定性意见(虽然对在成人司法领域内引入社会调查制度面临的问题表示忧虑,但仍旧倾向于接受这一全新举措),否定性意见(包括强烈的质疑,或者认为虽然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进步意义,但弊大于利,故而仍旧采取一种排斥性态度)。
(三)小结
由表2可见,对在成人司法领域适用社会调查制度采排斥性态度占绝大多数(85.7%),而只有12.9%的网民对此表示赞同;在采排斥性态度的人群中,认为此举措容易造成腐败以及对在刑法量刑评价中涉及道德因素深表怀疑的又占了较大比重(分别为24.9%和25.8%)。
其实,进行此一司法举措的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内都可谓锐意创新,为推动中国司法制度改革做出了有益尝试。但是,为何社会民众(特别是广大网民)对此一改革举措是如此态度?其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审视。
三、初步分析
在此部分,本文欲图较为简洁地揭示并归结网络“民意”对成人司法适用社会调查制度采取排斥态度的内在动因。
(一)学理论证尚未厘清
尽管“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但在司法领域内、实践操作层面推行之种种举措,在法治国此一宏大语境下,如果试图“制度化”固定,其背后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根基,该制度推行的可行性、合理性均应获得论证;而刑事案件中的社会调查制度,虽然近些年来不断被全国各地法院、检察院反复尝试,但在理论界,对刑事案件中的社会调查制度却研究得并不深入。该制度试行中出现的诸种问题,如果未获得“理论指导实践”式的背景支持,又如何进一步纠偏、改进并臻至完善呢?
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为“主题词”在“全部数据”范围内进行搜索,从1980到2007年间,只有如下所示的十余篇文章。显然,上表中的7、9项,并非学理意义上的对“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之探讨。排除掉这两项,其实,近三十年内,也就只有9篇是以“社会调查制度”为主题词的论文(而这些论文,无一例外的,均是严格限定在少年司法也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领域内予以探讨)。①由此可以做出一个粗略的推论:即使是在少年司法领域,社会调查制度之讨论都尚未得以充分展开(进行社会调查之合法主体、社会调查结论之文本性质、具体操作之程序性要求,等等),如果贸然将其在成人司法领域施行,如何面对公众对其合法性的质疑?事实上,现实中已经出现了诸多质疑。
(二)制度建构尚付阙如
根据目前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显示,河南省兰考县法院于2000年6月经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兰考县人民法院青少年刑事案件审判庭社会调查工作规则(试行)》是社会调查制度建构的先行者,被誉为“我国第一个关于未成年被告人个体情况社会调查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此后,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引入会调查逐渐成为各地司法机关改革创新的举措,北京、合肥、青岛、成都、柳州等地方法院、检察院也都在摸索试行这一制度。然而,在该制度试行的最终依据(或称原始雏形)那里(也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21条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16条),进行社会调查只是“可以”而非“应当”,换言之,只是任意性的规定而非强制性规范。因此,正如一份调查报告中所揭示的:XX市A、B、c、D四个区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负责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检察官和法官的普遍的反应是“主观上希望能对每一个未成年人案件都进行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但受到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人手不够、精力不足、时间仓促等因素都影响到了社会调查制度的贯彻落实”、“无奈的选择是每年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
案件进行社会调查,称之为‘精品案件一’。无怪乎但凡某地法院或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一旦试行该制度,便会冠之以“首例”、 “第一次”等等称谓以暗示本单位在司法改革探索方面地不遗余力;而媒体一旦将司法改革事件中尚待论证或细化的含混处归结为极易激起民众热议关注的“法律/道德评价”、“法不容情”、“道德量刑”等关键词时,往往会使得大众对改革本身产生质疑,进而揣度改革事件背后的立场、动机。
综上,理论层面论证不足,实践层面缺乏详细的程式规定,便造成了前述改革措施遭质疑、被排斥甚至被妖魔化的尴尬局面。须知:按照罪刑法定的基本要求,定罪量刑都应以刑法为准据,如果社会调查制度能够对未成年被告人及成年被告人的量刑发挥作用,则其必须在刑法及其理论上找到生存空间,方才合法;而国家追究犯罪的一切行为,都应按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严格操控、规范进行,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权。因此,正如笔者曾指出的“只有当从法律上将未成年犯罪人的社会调查制度作为刑罚适用的前置性必经程序予以明确规定,该制度才能真正成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一项程序性保障措施”。至于将其推广至成人司法领域是否可行,尚待进一步论证。
四、结论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而司法改革也必须具有敢于创新的勇毅。刑案中的社会调查制度之试行,便是在少年司法领域内开辟的小范围“试验田”。针对“试验田”出现的一些症结,应当深入论证、研究。限于立法、学理、社会对该制度并未获得一致肯认,尽管将道德调查纳入量刑参考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完善,最终,以获得国家立法文件(及司法解释)的支持、认可,民众的理解、体认。
由于成人司法模式并不具备少年司法的特殊性,如果说社会调查制度试行于未成年被告人因成人社会的“本能之爱”而可以容忍其尚不规范之处——以利于未成年被告人尽可能地复归社会,达到教育、挽救之目的,那么,对于成人司法,社会调查这一尚处摸索阶段的举措欲图在大范围内施行,恐怕还有待时日(北京市某区法院率先在成人刑案中施行,便已遭致较多质疑)。而无论学理论证还是司法解释,均未对诸种质疑做出有力的回应。例如:北京市某区法院委托司法所进行社会调查,由于法庭上可以提供的标志牌只有“公诉人”和“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几种(均不符合司法所的法律身份),所以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便匆匆找来几张白纸,打印了“司法所”三个大字,用透明胶贴在了桌上,并放于公诉席旁边。对此,有人评论到“司法所不能作为公诉人的代表,用白纸贴桌子上的方法也不行”。
可见,蒋少年司法中正处于尝试阶段的举措适用于成人司法领域,并非如同“用白纸贴桌子”一般容易,其存有一个较长的实践摸索、学理论证、回应质疑期。概言之,尚未成熟的少年司法制度不宜普适于成人司法。
五、可能的以及尚待展开的问题
诚然,本文虽名为实证分析,但由于标本样态的选择及显露、网络“民意”与现实“民意”之勾连等诸种原因,可能尚存如下问题须作进一步检讨:
第一,本文虽然以“新浪网一新闻中心一法治”的“留言板”内共计247条数据(从2007—04—20至2007—06—15、时间跨度为56日)为标本形态进行比对、分析,但由于网民留言须待网站管理员审核(所谓“信息审核制”),故最终能够采集到的数据实则经历了一次遴选,换言之,是通过审核后的、可以公开“显示”的留言。对此,我们是否有理由猜测——更多的、言辞激烈的抨击或许被信息审核制“过滤”掉了?倘若如此,则本文提供的数据实则遗漏了这些“黑数”。
第二,以网络数据进行统计的“民意”,名为网络“民意”。但此民意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精准或大致代表现实社会的民意?考虑到许多地区的民众并不能(或并不习惯)适时地对媒体报道的司法事件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网络“民意”其实也只是通常意义上社会民意的其中之一(甚至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受限于网络信息采集这种手段的制约,以及网页新闻更新较快这种客观情况的制约,本文并未(事实上,也不可能)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效力检验”。尽管网民可以“自由”地匿名留言,但此种言论却可能受此前更早、更多“否定性”意见的影响,因为“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丧失理性,缺乏推理能力,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传染,变得极端、狂热,不能容忍对立意见,因人多势众产生的力量感会让他失去自控,甚至变得肆无忌惮。”此外,由于BBS上留言的实时性、随意性、口语化,因此,对表2中所列的“基本类型”、“所持理由”之归纳很可能并不严密(按逻辑学基本原理,分类的各项之间不允许交叉,而表2各类型及所持理由之间,却可能存在包容的情形)。
第三,正如本文一开始便指出的,少年司法常常充当了整个司法改革的“急先锋”,而司法创新的“冲动”与法治国语境下必然要求的“合法性”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张力。司法机关推陈出新的各项举措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如何规避“各司法机关因特定的利益、立场衍生出扩张自身权力范围的本能倾向,甚至出现争权冲突的现象”进而摸索、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司法权力制衡模式,日益凸显为一个问题。
【国家司法制度】推荐阅读:
国家司法考试题库07-03
国家司法考试模拟题09-17
202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公正司法07-15
2024年国家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07-11
福建省2016年司法考试《司法制度》试题07-07
中国司法制度改革06-05
司法鉴定受理制度05-28
司法鉴定人制度07-07
司法所规章制度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