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参与式数学教学活动设计(通用8篇)

参与式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1

作者:谢华蓉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2011级数学3班

一、“参与式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学习的回顾

其实在上这门选修课之前我就对该课程大概了解了一下,虽然都已经了解了该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但在学习过程中它依然对我有很强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因为它独特的小组协作学习活动形式,还在于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让我感受到了很强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下面我就对该课程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

1、学习内容

1)分小组,识队友

在第一节课,吕老师让我们通过报数的方式将我们分为六个小组,然后以画画的形式向组内其他成员做简短的自我介绍。我认为这种在课堂上少有的报数分组方式好处很多。首先,它大大降低了同班甚至同院同学在同一组的概率,扩大了我们的交友范围。其次,由于我们的性格会被所学专业的特殊性潜移默化,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性格也会被相对的专业化,小组组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让我们每个人尽情发挥各自的特长,巧妙的融合我们的专业特色,有利于高效完成作业任务。最后,不同性格的人组成团队,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合作。

2)学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写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就是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我们每个组都完成了两篇文献综述的书写。老师的一次次讲解、纠正,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文献综述,怎样写文献综述以及在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我们以后写论文做了一定的铺垫。

3)设计教学活动

作为师范生,我们大多数人将来都会走上三尺讲台。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呢?这就需要老师精心的设计每 一次教学活动,激起所有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当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需要我们很熟练的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具备一些设计技巧。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如何来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又要适当适量,活动形式既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又要讲求实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面对不同的学生,设计的活动内容也应不同,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商发育,还要考虑到他们的情商水平,要让他们在我们设计好的活动过程中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具有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要让学生学会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有,对教学活动设计语言的表述及活动时间的规划也有很高的要求。

2、学习方法

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不仅仅是课堂的100分钟,更多是课后的查阅、探究、讨论学习。每次作业的完成,都需要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认真的查阅文献,积极的讨论等。虽然课后任务比较繁重,但有付出必有收获,也正因为这繁重的工作,使得我们收获了不少。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查阅资料的途径,学会了如何筛选文献,怎样正确书写文献综述以及如何设计一趟有效的教学活动等。

3、对学习者的要求

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思想。参与式教学特别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与促进者。在参与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这就意味着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来收集信息与学习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参与式教学的学习可以适应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者,首先要有对课堂研究的兴趣,有耐心的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最好是喜欢教学,对教学活动的研究感兴趣,能主动的接受别人的新观点,并能又发现别人观点中的不足,能对别人的观点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措施。能够及时的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的设计思路。有团队合作精神,能有倾听别人的观点。

二、“参与式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学习的收获

1、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学会尊重与信任队友

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个人的表现如何,关系到整个团队的工作学习效率,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很重要。因此,每个人都感觉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只是门选修课,但学习态度都很认真。除此之外,我也学会了信任队友。刚开始我总觉得别人都不能完全信任,什么事都要靠自己,所以虽然组内做了任务分工,但什么事我都想插手,不仅自己感觉很累,事后还发现他们做的比我要好很多。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团结一致。之后,我们的工作效率不但提高了很多,我自己也感觉轻松了不少。

2、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蒲永红(2007)在浅析参与式教学法中提到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协作式的教学法,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信息反馈,使学习者能在参与过程中积极地领会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习如何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与式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过程,它使我们认识到资源共享的好处、团队精神的重要,使我们看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组织与交往过程,同时又提高了我们待人处事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3、实现自我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人的价值实现在于组织、集体、他人、社会的认可、肯定、承认自己的劳动、创造等。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得到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努力得到了其他人的肯定,因而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从而激发了对该课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教育技能得到训练

首先要敢于大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要表述清晰、逻辑合理、体态自然大方。在教学前必须做好精心准备,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宜滥用活动,要有真对性、选择性,而且活动不宜过多。通过与其他课程的比较,真正的体验到什么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舍友经常开我玩笑,说我如果对待专业课像对待这门课那么充满激情那么认真的话,第一非我莫属。不是不想学好,而是不感兴趣。

也许当我所有在大学学到的知识都忘到所剩无几的时候,我也一定不会忘记在这门课程上所学的东西。这门课程,是我上大学以来最感兴趣,学习的最认真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置身其中,除了有所思,有所得,还会有一种体验,一种享受,一种激情,一种冲动。这种教学环境能够开发你的思维,开阔你的视野。你会觉得:原来学习可以不那么枯燥和无趣。

三、对选课同学的建议

对选修此课程的同学而言,不仅要能够做到前面我所写到的对参与式教学学习者的要求外,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并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让自己融入课堂,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只有当自己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如果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长此以往,其他组员必定会排斥你,当别人都在积极讨论时,你却孤独的呆在角落里,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2、尊重他人、信任队友

要懂得“尊重”。当有人发言演讲时,应当认真去听,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当然还是对自己的尊重。每个人都要当众发言演讲,你不尊重别人,也不会有人尊重你。其次,要信任队友,不能对队友抱有一丝怀疑态度,相信每个人都会很出色的完成任务。如果不信任队友,每件事都想插手,不但自己会很累,也会破坏队友之间的感情,使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3、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参与式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2

本人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阐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几点尝试.

1 构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平台, 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感知当中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 知识的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一个数学概念、定理等的建立和形成, 必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消化、改造, 使之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结构, 才能被理解掌握.教师应为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使学生体验数学, 发现数学问题, 从而自行获得和运用知识, 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1 椭圆概念的教学.

1) 实验, 获得感性认识.①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两枚小图钉将一定长度的细线的两端固定, 用铅笔把细线拉紧, 让铅笔在纸上慢慢移动, 画得图形为椭圆;②教师在电脑屏幕上运用几何画板演示操作到两定点F1, F2距离之和为定值2a的动点轨迹.

2) 提出问题, 观察思考讨论.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的长2a发生改变时轨迹如何变化?当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变化时轨迹又如何?根据上述操作过程, 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

3) 揭示本质, 给出定义.

上述过程中, 椭圆的概念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获得的, 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给学生参与实验、主动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乐趣,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2 创设特定教学情境, 精心设计悬念性问题, 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对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当中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适度并有一定力度的悬念问题的创设, 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可以激发他们探索数学规律的热情和情趣.在课堂上, 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数学规律的过程当中, 使学生在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发展, 在不断地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拓展能力空间.

案例2 对称问题的研究.

高中数学教材中对称问题是极其分散、零碎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不同类型对称问题解决的经验上, 引导学生从中探索出一般性的结论规律, 并能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 我设计了以下一系列“阶梯式”问题,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了发展.

问题1 试结合图像求出点P (x0, y0) 关于原点、x轴、y轴、直线y=x、直线y=-x的对称点的坐标.

问题2 求点P (x0, y0) 关于A (a, b) 的对称点P′ (x, y) 的坐标.

问题3 已知曲线C:f (x, y) =0, 求曲线C关于点A (a, b) 的对称曲线C′的方程.

问题4 已知点P (x0, y0) , 直线l:Ax+By+C=0, 求点P关于l的对称点P′ (x, y) 的坐标.

问题5 已知曲线C:f (x, y) =0, 直线l:Ax+By+C=0, 求曲线C关于l的对称曲线C′的方程.

上述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 跌宕起伏, 让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分析,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在兴奋、探究、创造、交流的气氛中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究之中,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 实施分层教学, 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 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普通高中,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又存在能力差异, 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 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 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 同一方法来授课, 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因而, 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笔者认为,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 把学生分成A, B, C三组 (A组为基础组, B组为提高组, C组为竞赛组) ,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这样, 基础差的学生不因听不懂课而丧失信心, 优秀的学生也不因授课内容简单而乏味.

案例3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过程 1) 复习绝对值的意义和不等式的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出几个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即不等式|x|≤a (a>0) 的解集是{x|-a≤x≤a}, |x|>a (a>0) 的解集是{x|x≤-a, 或x≥a}.

2) 讲解例题:①解不等式|x-500|≤5;②解不等式|2x+5|>7;③解不等式undefined;④解不等式|2x-1|+|x-2|>3.

对A组的同学要求必须切实掌握①和②的解题思路即教材中的解题思路, 对于B, C组的学生, 还要求掌握③的分类讨论解法, 对C组的学生, 再要求掌握④的解法.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 使全体学生学会方法, 掌握规律, 提高了信心.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4 创设应用情景, 唤醒学生参与应用数学知识与规律的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 通过给学生创设应用实际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唤醒学生参与的意识.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 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案例4 已知:a, b, m都是正整数, 并且a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创设情境:已知在b克的糖水中含糖a克, 现向其中加入糖m克, 全部溶解, 试问, 糖水变甜了还是变谈了?为什么?

感知抽象:你能用一下数学表达式表示其中的原理吗?

培养严谨:你能证明此不等式吗?你能有几种证法?

思维发散:①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举例说出该不等式的具体实例;undefined上述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参考图1中各矩形之间的面积关系) ③你能否推广上述不等式? (参考结论:若a1, a2, …, an∈R*, b1, b2, …, bn∈R*, 且undefined, 则有undefined

回归生活:若窗户的采光与其宽度和高度的比值成正比, 问当其宽、高增加相同长度时采光是如何变化的?

上述问题, 贴近生活, 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这样的应用问题情景, 能使每个学生品味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促使他们积极搜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解决之.

5 利用信息技术对教材设计和开发, 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激发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兴趣.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编制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将文字、图形和声音等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编排在一起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 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 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 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 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 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 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 现场添加线条, 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 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 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 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 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再如函数undefined性质的研究, 函数y=Asin (ωx+φ) 的图像,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研究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感悟.

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例谈 篇3

关键词:活动教学;教师指导;个性理解;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4

参与式教学需要教师营造畅所欲言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将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愉快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最后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如何提升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晏子使楚》课本剧的改编和表演为例进行思考。

一、设计有效的活动式教学

课本剧表演是我们语文教学活动中常用的升华文本主题,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以前的教学中,笔者也经常采用课本剧的表演方式,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只是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了动作和表演的成分,每个小组的表演都是大同小异,学生感觉没有多大的新意,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作为《晏子使楚》的课本剧表演,笔者添加了让学生根据原文改编剧本的环节。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丰富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这种参与式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和进入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条件。使学习者之间、学习者自身能力与学习要求之间的差距完全显露出来,并在同伴或老师的帮助下减少或消除这些差距。

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很多教师误认为参与式教学较为简单,只要安排给学生去做就可以了。其实参与式教学不仅需要我们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关注我们的参与主体——学生,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同时,参与式教学中会有许多的生成性因素,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其实是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晏子使楚》剧本的初次改编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仅仅是将课文原文改为了剧本的表面形式, 并没有深入到文本中,更没有真正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针对这一普遍问题,笔者利用本单元课文《半截蜡烛》中的提示语为例子,指导学生:首先,剧本并不是直接将课文原文进行形式上的改编。其二,我们更应该深入体会每个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说话的语言环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个性化的改编。最后,人物语言的提示语并不仅仅是从一个方面来描述,还可以将人物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综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为剧本中的角色语言服务。指导后和学生共同针对原文中的一句进行改编,学生们的热情又一次被激发起来。之后学生再次进行改编,效果显而易见。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以前的课本剧表演,孩子们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创造,甚至出现忘记台词的尴尬场面。本次的课本剧表演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要求学生在剧本改编时,可以对文章进行适当的改动。有一名学生为了体现楚王的狡诈阴险,竟然想到了楚王请晏子吃“燕子肉”的细节,同学们都为这一巧妙的补充拍手称道。还有在剧本的改编方面和表演过程中,都可见学生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独到的见解。

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对人物形象加深了认识,而且善于思考的习惯增多了,学生能够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疑惑,敢于尝试、探究知识的奥秘,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将自己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在互动课堂里,形成了一种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的课堂气氛,它能使学生在一种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张扬个性,实现自我。在课后,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情况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很感兴趣。在参与式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孩子们才能主动学习,善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参与式教学坚持为学生的发展而评价,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测评等多元方式,促进着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只有注重发挥激励功能,才能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提高。课本剧表演结束后,我们要一起评出“最佳小组”“最佳主角”“最佳配角”“最佳剧本”及“最佳导演”。每个学生在大家的热情期待中体验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尤其是那些渴望得到表扬的“学困生”,激励他们,给他们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感受成功,找回自信,體验学习的快乐。参与式教学不再将学习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更要评价学生参与的过程和方法——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获得结果等等。本次课本剧表演,我还请来了班上的几位任课老师,孩子们听了特别激动。活动结束后,还邀请嘉宾老师来参与评出优秀奖项并进行点评。这样,每次活动都要让学生们感到有新意的地方。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篇4

(作者:李华

富源县第一中学)

1、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运用教学技术分析教学问题,确定解决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计划过程。由于教学既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视听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占中有重要地位,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因此,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理论、系统科学理论、认识论和教育哲学共同构成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①

学习理论是指在阐明行为变化何以产生,并揭示学习依据的心理机制而形成的理论,它是从学习的实际和实验研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传统的学习理论,基本上分为联结派和认知派,联结派基本上是美国人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注重学习者的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其代表理论有:桑代克的“试误说”、华生的“刺激反应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等等。认知派是德国格式塔派的观点,它强调知觉的整体性,认为学习是个体对情景的了解,是认知的结果。其代表理论有:柯勒的“顿司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莱温的“场”理论等等。认知学习理论,其代表理论有:加涅的学习的层次与条件。加涅将智慧技能的学习分为连锁——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六个层次,每个高一级的层次都以低一级的层次为基础。他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学习条件是不同的;在他的学习结构模式中,明确地指出了认知策略同智慧技能的区别②。这些理论对教学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在教学中常用的“发现学习”或“指导发现学习”,是指由例证到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法。但是这一方法的外部条件是:教师必须列举若干体现概念或规律的例证,内部条件是学生已掌握相关的概念为基础,学生的心理过程要经过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进行概括几个阶段。

传播理论:教学中的大量事例表明,学生所接受的教学信息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授的信息输出量,即教学信息在传输与转换中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传播学,通过对传播模式、传播者和受播者的研究、传播的信息、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等的研究,使人们对大众传播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给教育研究者以启示,因为教学过程也是信息传播过程,是特殊的传播过程,它遵从传播学的规律。所以,教学设计体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传播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视听理论:视听理论产生于40年代,比较成熟的是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他将学习分为活动的(直接经验的)学习模式、图像的(模糊经验的)学习模式、符号的(高度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三种类型,并按由具体到抽象排成一个塔状③,形成了从实际活动到观察、再到抽象的完整过程。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对教学是很有启发的。首先,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随着学生知识和年龄的增长,逐步走向抽象,抽象的概念,应以具体经验为基础。其次,塔中的视听教具,它比语言更具体和易于理解,而且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的经验不足,所以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

系统科学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统称为系统科学。近几年来,三论的许多原理被广泛地运用在教育系统分析、课堂教学的信息加工、反馈与控制等方面。这些研究使人们对复杂的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反馈与控制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①② 冯学斌,万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P101~P103 ③ 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P18~P20 认识论、教育哲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必须符合认识规律,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教与学、直观与抽象、直觉与逻辑知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重点与全面、集体与个别的各种关系,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哲学无疑对教育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但对教学设计更直接作用的是教育哲学,到现在,五种不同的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起着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传统的文科教育、进步教育、学科结构运动、新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心理学①。对教学设计有重要影响的还有美育理论,在教学中,不仅要将学科知识的科学美渗透出来,还应提倡教学美艺术美,从而使学生在振奋、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2、“参与式”教学设计

2.1参与式教学的涵义②

“参与”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60年后逐渐形成“参与式方法”。.在《语言大典》(王同亿主编,1990年版)中,“参与”一词有八种含义,其中最基本的含义为“参加(指事业或活动)”。《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中“参与”一词的含义是“参加到里面去进行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中“参与”一词的解释是“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从这些工具书的解释可知,“参与”意为“参加”(Participate in)另外还有“同别人一起干或分享某事(Partake)”等意思。

“参与式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一些国际发展组织和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当地群众自立、自强和自我解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国际发展组织和一些国家政府性、非政府性机构倡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指参与者主动积极地投入进去,与其他参与者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方法。它是一种培训和教育的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将一般的参与式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具体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领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关注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关注教学的过程,更确切地说,要关注教学过程中教育和教养因素的发挥;同时,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给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的地位。它强调运用参与式方法教学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生成的过程、个性养成的过程等。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作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的伙伴;学生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自主的学习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解决者”。

参与式教学的宗旨是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个性、态度和情感的健康发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摸索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

“参与式教学设计”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倡导平等参与的一种教学设计。它是围绕研讨的问题,以活动的形式师生共同参与教学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教学的结果,共同促进师生发展,树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学习观念。

2.2参与式教学的主要特点③

①② 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③ 祁丽娟.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参与性。参与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身体一心理一精神高度投入,体验着一种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他们是用这种活动让释着生命的价值,表达着生命的激情。因此,主体参与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使学生在教学运行中不断获得发展自己的动力。

(2)互动性。互动性指主体行为的因果性、依存性、共振性。师生、生生互动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场。而活动是这个课程场的载体,离开活动就谈不上互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满足,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是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

(3)民主性。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在交流中教师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交流中教师如果有错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男生与女生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是平等的。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4)合作性。参与式学习提倡分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5)开放性。从教室内桌凳的摆放、墙壁的布置、教师的行为举止到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开放的课堂,形式是活泼的,气氛是活跃的,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参与式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发现与创造的机会。

(6)激励性。参与式学习评价注重发挥激励功能。这里没有失败,只有不断的探究。每个学生在大家的热情期待中体验了学习的全过程。

(7)发展性。参与式学习过程期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要你努力探究了,只要你在他人的帮助下进步了,只要你在学习中获得了自信的体验,你就获得了发展。发展有快慢之分,却没有高低之分。

(8)反思性。参与式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反思,在于顿悟,在于通过群体交流不断发现自身之外的知识世界来构建新的经验体系。

3.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的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莫定基础。有学者提出:①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③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其中,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在对知识的看法问题上,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唯一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答案。学习活动要发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新知识有一定的相关度;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学习活动发生后: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背 景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把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认为智力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据此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八种)①.它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它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是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对症下药”;②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

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后现代知识观:

后现代知识观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批判、反思与超越。后现代主义认为,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4)情感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 1902-1987)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教学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的;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关键不在于课程设置、教师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而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其中,真诚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品质。情感教学的理论是参与式教学思想的重要依据。(5)活动教育思想。

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强调“做中学”,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欲知必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流行“开放教育”,其具体实施有许多与杜威的“做中学”相似。英国、日本的“开放教育”源于杜威的“做中学”。杜威的这些思想,对我国当前开展的活动教学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皮亚杰正是在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基础上,重新肯定了活动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教育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重视儿童的实际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正式将活动课程纳入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4、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意义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4.1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师方面:通过反思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方面:促使学生切实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经验得到激活和提升,智力得到开发和运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师作为促进者、指导者,在课堂上要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教学相长。具体表现在:

①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外在的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和保证教学效果。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主体参与教学,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使得课堂教学中充满学习的热情。

(4)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5)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参与式教学提供许多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会得到更多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之间的认识更加深刻。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学生在主动参与的交往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其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会得到提高。

(7)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8)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强烈的参与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外部的教学活动逐步内化成为自身内部的努力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2参与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活动设计问题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提出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

(2)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评价体制也影响着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活动难以实施,参与式教学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善,对参与式教学的结果还不能做出标准的评价。

(3)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形式化的倾向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体验。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华丽生动”,远离实效性的情形。

(4)小组活动缺乏实质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形式,而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来进行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通常是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出现的.但有的教师由于对问题、目的、时机、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学斌,万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2]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P101—P103

[3]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祁丽娟.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5] 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P18—P20 [6] 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7]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参与式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5

摘要: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依赖于课堂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展现,叶澜教授曾发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呐喊,而参与式教学理念为课堂管理的变革注入了活力。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小组活动。

参与式教学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国际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国际援助项目取得成功。后来引进到教育教学领域里来,逐渐形成了现在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在我国21世纪初所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参与式教学法的影响。

参与式教学法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和不同智能类型的参与者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参与式教学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

小组合作学习是参与式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形式。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它可以淡化教师的权威,增强学生的主休性;它使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从而将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它们在小组学习中,可以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比如北师大附中有位老师在学习杜甫诗的一节参与式教学当中,老师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诗是这样解释的:那些富人家的酒肉都发臭了,却有穷人冻死在路边。有学生提出了疑问,“路有冻死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肉不可能发臭,而酒应该是时间越长越香,百年佳酿嘛。老师一直按照教学大纲这样讲,没有想到学生会这样问,但这位老师当时没有急着组织学生探究这个问题,而是布置下去,让学生搜集材料,在下节课上大家探讨。课后,老师查了大量的有关方面的资料,发现大纲中的解释确实讲不通。第二节课上,学生热情很高,纷纷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最后大家答成共识:这里的“臭”字应读成xiu,同词语“乳臭未干”“其臭若兰”中臭一样,是气味的意思,那么原诗可解释为:从富人家的大门里传出酒肉的香气,却有穷人冻死在路边。通过这样的参与式学习,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提高。

参与式教学虽然有很多优越性,但我们老师使用参与式方法组织小组活动时,都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性格外向的同学比较喜欢表现自己,他们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会滔滔不绝,说个不停;部分同学对本组的学习任务漠不关心,在别人发言时,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还有的同学在发言时互相推诿;甚至有个别胆小或内向的同学一言不发。有时规定了小组讨论的时间,但往往时间到了,小组讨论却还没有结果。全班反馈交流时,一些同学不能认真倾听,也不会质疑,使全班反馈流于形式,难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小组活动缺乏教师的引导、组织,组际之间的反馈方式单调。所以我们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首先要做好分组工作,教师在分组之前,应对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充分的分析,思考小组成员的构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一些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般来说,4—6人一组,有时也采用大班集体活动,分组方式按照活动目的而定,并隔一段时间重新组合一次,可指定分组、报数分组、性别分组、能力分组、游戏分组等形式。搭配组员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和性别等特点,尽量做到“动”、“静”结合,“内”“外”搭配,男女相间,“强”“弱”互补。

其次,组织好小组活动,第一、应建立组内合作关系,可以让组员进行组内分工,承担组长、记录员、监督员、保管员、发言代表等角色,使每个人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都各有所得;第二、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奖励那些合作成功的小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三是小组讨论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讨论方法、讨论思路上对个别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是全班的反馈组织。在反馈环节中,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的或多向的。反馈中注意追问、质疑、补充、评价,最后的总结既可以由学生来做,也可以由教师进行总结。从而促使小组所有成员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为提高下次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做准备。

比如我们设计一个参与式小组专题活动:荒岛上的生活。首先指定每组四到六名同学组成一个荒岛生活小组,让一名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一名书写较快、较整洁的同学担任记录员;一名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发言代表;其余同学根据具体情况由组长分配任务。作为荒岛生活小组成员,将和同伴们在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上生活一个月,以显示青少年的机智、勇敢、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首先要由组长组织,要求每个组员描述一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身体好,强劲有力但任性;为人随和,乐于助人但处理问题较急躁、怕干家务活;能够识别植物的毒性,略懂医疗知识但胆小、怕蛇等。让记录员记录下来并根据优缺点分配每人不同的任务,如领队、煮饭、保管物品等。分配完毕后从备选的岛屿中选定一个作为你们小组前往的岛屿,可以根据岛屿条件及你们小组的情况决定小组应选哪个岛。

三个岛的情况是这样的:

达林岛堪称是热带野生动物的世界,在这里你将见到的动物鸟类和鱼类是在绿色世界中从来梦想不到的。但是要注意岛上的一切,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许多动物对人类抱有敌意,如毒蛇和凶猛的山猫。许多奇异的果子可为旅游者提供食物,但是有些却含有致命的毒素。然而最主要的困难是岛上没有水源,除非你能聪明的想出或找到储存雨水的好办法来,因为岛上几乎天天下雨。维斯岛

我们在岛上花了十天时间,发现这个岛气候凉爽宜人,不难找到食物和食用水,但是只有蔬菜类植物可吃,找不到动物来供应肉食,要捉鱼类也是徒劳。岛上满是树木,加上常下大雨,潮湿,早晚温差大,因此,夜里很冷,岛上的人们不得不锻炼自己的体格,盖上舒适的小棚屋住宿。

南波岛

岛身较低,涨潮或暴风雨到来时,常处在大水淹没的危险之中,这就为人们居住生活带来困难。一般气候温暖干燥,岛上只有一条小溪,下雨时有水,其它时间干涸。此岛上植物罕见,唯一容易见到的食物就是椰子。鱼类很丰富,但是要走几百米才能到海滩去捕捉它们。

根据所选岛屿再选择装备,选择六种必需品和两种奢侈品,由小组讨论决定要携带的必需品如火种、炊具、军刀、压缩饼干、医疗箱等;奢侈品如帐篷、枪支等,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并写明携带这些物品的理由。然后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该岛的情形,画图说明其主要特点,想象该岛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每人想象一个惊险、刺激的故事并讲述清楚,最后记录员记录下来,由选定的发言代表代表本组朗读创作的小说《荒岛求生记》。

由以上“荒岛求生”的参与式小组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组织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点:从学习同伴中获得激励;在解决问题时找到最优的解决方式;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开阔学习者的视野,激发他们深入思考,促进智力的发展等。下面我们就设计一节“全面发展语文素养”的参与式小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一、洗耳恭听(引导学习者注重词语的书写)

1、把学习者分成8个小组。

2、听写下列词语:

(1)篝火狐鸣

(2)风声鹤唳

(3)投鞭断流

(4)揭竿而起

(5)项庄舞剑

(6)江郎才尽

(7)梦笔生花

(8)分一杯羹

(9)老骥伏枥(10)七擒七纵

(11)三顾茅庐(12)青梅煮酒

(13)破釜沉舟(14)韦编三绝

(15)苛政猛虎(16)四面楚歌

3、小组内互相传阅,纠正写错的字

4、任指小组中一人上台,把16个成语分行写在黑板或大白纸上。

5、组织者从规范与美观两方面评论大白纸上的字。

二、心领神会(理解词语的意义)

1、小组讨论:这16个词语分别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其中哪些词语提到的是同一个人物。

2、请一位学习者上台,用红线把有关系的词语联系起来。

3、请陈述代表分析连线的原因。

4、头脑风暴:大家评论这位代表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三、出口成章(锻炼当众说话的能力)

1、每组推举1人,分别扮演陈胜、刘邦、江淹、符坚、孔子、项羽、曹操、诸葛亮。

2、各组表演代表依次上台向大家讲述和自己(以角色身份)相关的两个成语故事。

3、头脑风暴:从语言、神态表演技能几个方面评论讲故事者。

四、倚马可待(训练快速写作的能力)

1、各组分别以《刘邦喝羹》、《江淹梦醒》、《陈胜称帝》、《符坚自傲》、《项羽兵败》、《曹操决胜天下》、,《诸葛运筹帷幄》、《孔子著史》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2、完稿后小组内互相传阅,提出修改意见并修改。

3、每组推举1人当众朗读自己的作品。

4、头脑风暴:大家共同评论。

五、成人之美(训练阅读和鉴赏作品的能力)

1、每组推荐两篇写得较好,而且各有特色的文章,给某杂志社(报社)发表。

2、各组互相交换推荐的文章,并以杂志社(报社)编辑的名义,对收到的文章或加以简短的评语推荐发表,或委婉地陈述退稿理由。

3、每组派1名代表把推荐评语或退稿理由写在大白纸上,向大家宣读。

4、头脑风暴:评论各位代表的评语或退稿理由。

这一节参与式教学中提供的“洗耳恭听”、“心领神会”、“出口成章”、“倚马可待”、“成人之美”五个活动,似乎很简单,但它涵盖了语言课程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学习领域,而且渗透着浓郁的传统文化营养。这一活动有助于学习者理解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新理念。

参与式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6

研究情况汇报

工作站申报的省级课题《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自XX年1月经陕西省教育厅课题组评审立项以来,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课题研究具体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课题准备与启动阶段情况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研究,自申报课题开始,课题组就开始积极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这一阶段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情况

(一)做好开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

2月21日下午,工作站召开了关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开题会议。在开题会议上,课题主持人陈述了课题开题报告,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分工和预期研究目标及课题研究保障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学校领导及课题专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并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学校领导对课题组课题的研究表示了高度的支持,期望课题组能把课题研究工作搞得扎实有效,并拿出研究成果推进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二)抓好文献研究,提升理论水平

在2月中旬到3月初,课题研究处于文献研读阶段,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作了进一步的学习。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并及时撰写了文献研读心得体会。通过本阶段的学习,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因为,通过学习我们得知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着弊端。传统教学设计形式过于单一化,机械化,无法适应教学现实的丰富性与动态性,不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商;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便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在教师营造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地“表演”,那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参与”。

然而,参与式教学设计则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独特的学习观。这种教学设计的理念提倡学生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个过程本身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学习过程不再是学生去接受他人提前预设的、选取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其次,参与式教学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教学设计思路,改变了传统教学设计由教师独自进行设计的观念。它着眼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设计,真正实现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能有效生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为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种对话与协商能创设出师生相互信任、尊重的氛围。通过参与到教学设计来,学生中对教师的教学构想和意图会更加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加清楚学生的个性需求。这种氛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本阶段扎实的理论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开展与推进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后期的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构建及运用研究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三)立足课堂实践,有序推进模式构建

为了能有序推进高中英语不同课型教学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研究工作,课题组积极开展了基于课堂实践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活动,并进行定期交流以了解研究的动态信息,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模式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本阶段,我们开展了高中复习课、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和写作课的课题实验课。每次上课前,课题组针对课型特点与学生情况确定具有特色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方案,并认真研讨。上课教师根据集体研讨的方案,进行个性化备课之后,组织学生执行参与教学设计方案,并做出评价与反馈。上完课后,课题组对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分析、评议与优化。每次活动后,成员都及时撰写了活动感悟和改进意见。

扎实有效的课题实践研究活动逐步提高教师了的教学水平、更新了教学设计理念、优化了教学设计模式,促进了教师成长。目前高中英语不同课型的参与式模式初步成形,但还需在后一阶段的实践运用中继续完善与改进。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繁忙,水平有限,目前尚未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此外,课题组成员虽高度重视研究工作,并能精心设计、实施课题实验课,但在家常课中缺乏大胆尝试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与意识,造成了实验课与家常课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参与式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7

下面以小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108页的一个数学广角活动设计来谈谈学生参与式学习的策略。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研究生活中数学重叠问题如何解决。

首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确定为以下三部分: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借助“韦恩图”,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知“韦恩图”的形成过程, 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形成过程, 理解并借助“韦恩图”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这部分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为教师组织学生能够进行参与式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过程设计, 这部分活动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愿意参与学习探究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自己进入参与式学习探究活动中来。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抛出问题, 激起兴趣, 引出课题。

“学校要组织跳绳和踢毽子比赛, 要求每班参加跳绳的要3人, 踢毽子的要5人, 结果3.2班只派了6个人, 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简短的结合生活实际的又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既感兴趣, 又有想探究的欲望, 很顺利地就进入到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参与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一:调查、表格统计

1、查班上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同学情况, 生成问题。根据调查随机产生10名喜欢跳绳8名喜欢踢毽子的同学, 其中有3名同学两项都喜欢。为了体现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 每位同学的名字用一个数字序号代替。

2、填写统计表, 尝试计算人数。把这些同学的序号填在统计表里, 并让学生根据统计计算出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

这样的活动设计达到了巧妙引导的作用。因为既符合三年级的学生特点, 又与自己身边的游戏活动有关, 所以这样的活动应该是孩子喜欢而又愿意做的事情, 为学生愿意参与学习无形中埋下了伏笔。而且利用表格式统计为学生的质疑和为学习韦恩图做了铺垫。

学生统计完毕, 老师就可以抛出关键性的问题:参加跳绳和踢毽子的学生一共有10+8=18人吗?学生质疑, 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进行第二个活动:感知韦恩图的形成过程。

活动二:学生站圈, 生成并理解韦恩图

1、出示第一个呼啦圈:师:为了方便区别喜欢两个项目的小朋友, 老师想用一个呼啦圈把喜欢跳绳的小朋友圈起来, 来, 试一试! (让喜欢跳绳的小朋友钻进第一个呼啦圈里) 。这样做是不是一眼就看出来了喜欢跳绳的小朋友的数量了?那么用我们数学图形怎样来把这种情况画出来呢?生交流。相机生成一个圆圈表示一个数的集合。 (板书演示第一个圆圈里面有哪些学生的序号)

2、出示第二个呼啦圈。按照第一种方法来给喜欢踢毽子的小朋友分类。

引发问题:既喜欢跳绳又喜欢踢毽子的小朋友该钻进哪个呼啦圈里面呢?

3、解决矛盾形成韦恩图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两项都喜欢同学的位置, 应把两个圈重叠, 让两项都喜欢的同学站两个重叠部分。

学生活动, 采用交叉的方式布置两个呼啦圈。站好之后, 立即组织学生观察:像这种情况, 又该用一种什么数学图形来画呢?学生独立思考, 画图, 汇报, 老师相机完成板书——第二个圈和第一个圈重叠在一起。

4、理解韦恩图各部分的含义

方法:先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内交流, 最后全班汇报。

这样的活动设计就让学生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之下, 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

活动三:根据韦恩图, 再次计算本次调查的人数

1、教师先质疑, 一共调查的人数是不是10+8=18人?为什么我们实际人数却只有15个人呢?

让学生清楚:1、2、3号同学计算了两次。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算式来表示这样的人数统计?自己试一试, 看看谁最棒!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独立列式。激励性的语言更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3、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写好后, 教师安排:你想让你的小伙伴知道你的想法吗?你想知道你的小伙伴是怎么想的吗?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吧。交流的时候, 老师提个小小的建议: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 小组长收集一下你们组内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算式。

小组内交流算式和想法。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重要性。

4、全班汇报。

算式可能有:10+8-3=15人10-3+8=15人8-3+10=15人7+3+5=15人等, 学生汇报时让学生讲清每个算式代表的意义。然后对活动一中的算式 (10+8=18人) 进行评价:原因在什么地方?着重让学生明白:重叠部分一定要减去。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 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这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体验参与式学习的成功。

活动四:实践运用

1、 (书p110) 第1题:你能把动物的序号填入下面合适的位置吗?并列式计算出小动物的个数。

2、 (书p110) 第2题:文具店昨天进货5种, 今天进货5种, 两天一共进货多少种?你是怎么想的?

这部分活动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老师积极进行评价, 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知, 而且还进一步体验到参与式学习的乐趣。

3、拓展提高。学校要组织跳绳和踢毽子比赛, 要求每班参加跳绳的要3人, 踢毽子的要5人, 结果3.2班只派了6个人, 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让你派人去参加, 还可以派几个人?最少派几人?最多派几人?

这样的训练设计就和课前的问题相呼应, 形成一个首尾相接, 而且和本课知识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第三环节:课后思考

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 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 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3人。

(1) 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 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这部分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迁移, 而且重要的是将参与式学习的方法也延伸到课后, 有助于学生的对这种学习方法的巩固。

教学过程第四环节:课堂总结

1、让学生总结学习体会或收获。

2、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 篇8

开展参与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是笔者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活动的一些尝试。

一.参与备课

实施参与式教学活动,必须先从备课开始。亦即让学生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指定,到教学难重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开始参与教学活动。

(一)单篇课文的参与备课。

学习《纪念刘和珍君》时,教师首先设计如下问题,交给学生课前准备:1.本文的三维目标是什么?2.鲁迅写作本文时的背景是怎样的?3.如何解决生字生词?4.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5.学习本文安排几课时?教学方法如何确定?6.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7.设计怎样的练习来巩固教学效果?

学生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个体思考后,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在弄清楚以上问题后,制作多媒体课件,为上课做准备。

(二)单元课文的参与式备课。

一般来说,同一体裁的文章放在一个单元。所以,参与单元备课时,侧重点就应和单篇课文有所不同,要在这种文体的总特点上做文章。诸如,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选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陆蠡的《囚绿记》,是一个写景抒情的散文单元,而且所写之景都是北国之景。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备课时,就要设计如下问题:1.散文的特点是什么?2.本单元几篇散文各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鉴赏散文:鉴赏角度、切入点,运用哪些专业术语?

学生经过相关资料和教材的研究,从教师指导的几个方面进行单元备课。明确:

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凝”。

2.就《荷塘月色》而言,行文线索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只有搞清楚不宁静的原因,才能理解为什么作者笔下不论是“荷塘里的月色”,还是“月色下的荷塘”都写得那么朦胧、灰暗。《故都的秋》也一样,为什么作者要突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是因为作者每每看到北国的秋景,就马上想起他那死去的“龙儿”,心境就没法平静。《囚绿记》从氛围上与前两篇截然不同,虽然结尾有一种离开北平一年后,对圆窗和绿友的怀念的伤感。但是,因为整篇文章的基调是“喜悦而满足”,所以将北国的夏绿写得那么富有生机,那么的招人喜爱。

3.鉴赏散文一般分三步走:①粗读:即拿到一篇文学作品,一边阅读,一边划分层次,概括层意;②精读: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阅读,阅读过程中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检索出来;③整合:将第二步检索出的信息,按照问题的要求,写出答案。

(三)同题材课文的备课。

同题材的课文,学生参与备课时,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在比较阅读这一环节上设计教学程序。诸如: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可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袁宏道的《虎丘记》进行比较阅读;学习李密的《陈情表》,就可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诸葛亮的《出师表》进行比较阅读。

(四)研究性学习的备课。

和以上三种备课方式比较,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式备课方式最简单,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篇目的基础上,根据篇目的三维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篇目本身的特点,设计几个研究课题,即可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备课。例如,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学生参与备课后,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自主探究:1.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是什么?2.阅读文章第一部分(1—2段),谈谈从“闭关主义”(历史上)到“送去主义”(现实中)的发展与实质,所谓“催进象征主义”是怎么回事?3.阅读文章第二部分(3—5段),说说“抛来”“抛给”“送来”“拿来”四个词有什么严格区别?4.“拿来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孱头”“昏蛋”“废物”各指什么样的人?5.阅读文章第三部分(6—9段),说说“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6.结合文章三、四部分,说说“拿来主义”者如何面对外来文化?7.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说说文中两种“送去”:一种是“送去主义”的“送去”,一种是“拿来主义”的“送去”,有什么本质区别?8.总结全文,说说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分八个学习小组,分别承担这八个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参与上课

大家知道,备课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生参与备课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教法,这也是为参与上课打基础。学生在备课的环节上有了参与的经历后,对这篇课文如何教,心中就有了打算,这时就可以采用“小先生”上讲台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上课。“小先生”上讲台,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尤其是对负责上课的同学,不但能使其探究能力和水平有大的提升,而且使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空前的训练和提高,有利于优秀学生的拔高、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小先生”本身具有一种亲和力,讲解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学生之间可以毫无拘束地直接提出来,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对全班同学都是一个大的提升。同时,学生表达时,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怎么好理解就怎么说,听者易于接受,毕竟学生之间的语言,互相了解,通俗,容易交流。

(一)单篇课文的参与上课。

就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而言,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文章通过回忆与刘和珍交往的几个片断,刻绘了刘和珍和蔼、坚毅、沉稳的性格,从而揭露段祺瑞执政府枪杀了手无寸铁的爱国青年后,还污蔑学生是暴徒、受人指使的无耻谰言,表达自己的满腔悲愤。所以,领会本文语言中蕴含的深意——亦即言外之意,就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要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非得采用朗诵法、点拨法和讨论法,才能把作者的感情领会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学生参与上课时,要把全班同学分成4—6人的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学习小组分别找出原文中对刘和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的文字,概括出文章中所展现的刘和珍的性格特征,并探究这样写的目的——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刘和珍的善良、和蔼,反衬出敌人的凶残,说他们是“暴徒”的谎言便不攻自破;写刘和珍的沉稳、果毅,反衬敌人的惊慌失措、外强中干,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污蔑就站不住脚。同时,找出文中诸如“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墨写的谎言,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等含义丰富的句子,在让学生弄清含义的基础上,由主讲学生给全班同学讲解。这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单元课文的参与上课。

单元课文的讲授,虽然也采用一篇篇突破的方式,但应把它们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都是散文,各篇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叙事,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抒情,有的侧重写景。学生参与单元课文的上课时,宜采用分组承包的方式,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一篇课文,进行专项探究,充分备课后,推选一个代表,引导全班同学有侧重点地讲读这篇课文。单元课文的讲授应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是一个文言文单元,除了弄清楚文言字词、特殊句式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古代散文的论证方法,所以,就应该让不同的小组承包不同的篇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究和讲授。承包《寡人之于国也》和《劝学》的小组,重点放在比喻论证手法的运用上;承包《过秦论》和《师说》的小组,重点放在对比论证手法的运用上。同时,就《寡人之于国也》和《劝学》而言,论证手法上还有不同,《寡人之于国也》还运用了类比论证法,《劝学》还运用了对比论证;就《过秦论》和《师说》而言,《过秦论》还运用了举例论证法;《师说》还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三)编演课本剧。

中学教材上节选了许多剧本,有些直接就可以搬到舞台上,让学生演出,如: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有些通过改编,也可以让学生在舞台上表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学生通过演出这些课本剧,实际就已经参与到上课这一环节上了。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研究性学习由于其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团结协作精神,以适应未来世界科研的需要。语文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课堂,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一方面检查学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参与教学检测和评卷

每个学生可以就单篇和单元课文,从基础知识到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等方面拟制一份检测卷,检查单篇课文或单元课文的学习效果,教师将学生拟制的试卷收起来,进行阅读后,选出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份,当作单篇课文或单元课文的测试卷,在全班进行测试,并且将学生试卷交给命题被选中的那个同学阅卷评分,最后由命题者对试卷进行综合讲评和分析。

总之,参与式教学活动,应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绝不能放任自流,并且在教师指导这一环节上,必须精心设计,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新课改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问题研究》课题成果)

上一篇:八一走访慰问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荆门市物流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