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殡葬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
殡葬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殡葬改革深入推进,殡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殡葬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惠民殡葬措施有效落实,殡葬事业取得较大发展。但也要看到,在推进殡葬事业发展中还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管理机制不健全、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殡葬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差距。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殡葬事业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结合吉林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为目标,以提升殡葬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保障,以建设“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为手段,逐步革除殡葬陋习,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使殡葬事业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殡葬服务。
2.因地制宜、稳中求进。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推进殡葬改革,着力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和鼓励先行先试,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殡葬需求。
3.公平可及、群众受益。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健全殡葬公共基本服务制度,不断扩大惠民殡葬覆盖面,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让人民群众成为殡葬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4.移风易俗,绿色环保。树立绿色殡葬理念,鼓励丧事简办、节地安葬、低碳祭扫。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殡葬新风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健全机制,依法治理。坚持党委、政府领导,健全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各司其职的监管机制,切实发挥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作用,推动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 2030 年,覆盖城乡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殡葬管理更加规范,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城乡区域间殡葬资源配置更加均衡,节地生态安葬成为共识,低碳文明祭扫蔚然成风,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殡葬改革。
1.深化农村殡葬改革。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深化农村丧葬习俗改革,将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加大推进力度。根据需要,统筹规划和建设乡镇(街道)殡仪服务站等集中治丧场所,实行集中管理,提供规范服务,引导群众文明治丧、低碳祭扫。整治农村散埋乱葬,遏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和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基层组织作用,把治丧规范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培育和推广文明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
2.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各地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推动公墓从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型,引导群众从注重大碑大墓等物质载体转移到以精神传承纪念为主。要加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用地保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优先保障新建项目用地需求。按照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划分规定,严禁违规土葬、骨灰装棺再葬和散埋乱葬。在火葬区,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及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选择节地型遗体墓位及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等墓葬方式。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鼓励和支持选择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葬式葬法,倡导积极绿色消费理念。
3.大力倡导文明祭祀。各地要抓住清明节、中元节等重大节日的有力时机,利用新闻媒体、报纸、网络、微信等传播手段,大力宣传文明祭祀工作,提高群众对“文明祭扫、节地生态安葬”的认识。通过每年举办的“清明文化周”、印发“文明祭祀”倡议书、组织社区公祭、网络祭祀、短信祭祀、鲜花祭祀、诗歌祭祀、追思卡、追思会等多种文明祭祀方式。引导群众文明祭祀、安全祭扫,营造文明祭祀的舆论氛围。深入挖掘阐释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蕴含的教育资源,充分依托殡葬服务纪念设施,建设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弘扬尊重生命、孝老敬亲、厚养薄葬、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等思想文化,崇尚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培育现代殡葬新理念新风尚。
(二)健全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4.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基础薄弱或服务饱和地区殡葬资源结构,使各种设施与当地群众的殡葬需求相匹配、与殡葬改革要求相适应。围绕补齐短板,建立健全与殡葬改革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经费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在提供多元化殡仪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支持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火葬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基本设施建设改造。实行火葬地区,要把建设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火葬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全力抓好落实。及时更新改造现有火化设施设备,重点对已达危房标准、设施陈旧的县(市、区)殡仪馆实施改扩建,对已达到强制报废年限或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火化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5.完善基本殡葬服务制度。各地要制定基本殡葬服务清单,把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项目纳入清单范围,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和群众需求实行动态调整。要坚持基本殡葬服务公益性,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推动惠民措施从救助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从阶段性服务向全程性服务延伸,提高政府基本殡葬服务供给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基本惠民政策对象扩大到辖区所有居民,实现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对履行基本殡葬服务职能的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火葬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要落实政府投入和税费减免配套优惠政策,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基本殡葬服务。
(三)规范殡葬服务机构管理。
6.推进殡葬服务机构管办分离。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殡葬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职能与生产经营分开、监管执法与经营举办分离。各级民政部门要强化殡葬法规政策、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指导职责,从对殡葬服务单位的直接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强化殡葬服务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进一步落实法人自主权,规范内部管理,激发发展活力。
7.加强殡葬重点事项管理。根据各类殡葬服务机构性质和特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风险防范,分类施策,加强管理。殡葬服务机构要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制度,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严禁诱导、捆绑、强制消费。加强火化证明的管理,严厉查处倒卖火化证明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风建设,全面推行反腐倡廉和廉洁从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管理,对未经批准建设的公墓依法予以取缔,对违规改扩建等行为予以纠正,禁止农村公益性墓地违规对外销售。加强殡葬用品市场管理,依法查处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8.强化殡葬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化殡葬行业“放管服”改革,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完善殡葬行业市场准入条件,细化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时限,推进殡葬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和供给方式多样化,切实加强殡葬事中事后监管。要建立健全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厘清各部门执法权限和资源,合理分配执法力量,严格执法流程,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违纪行为。特别要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媒体曝光最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整治和监管。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加强殡葬领域标准研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并实施殡仪馆服务规范、殡仪馆安全管理规范、公墓安全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引导殡葬管理服务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9.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资本以出资建设、参与改制、参与运营管理等多种形式依法投资殡葬服务行业。对于具有遗体火化等基本殡葬服务功能的殡葬设施,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对于公办殡葬服务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要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从是否增加和改善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等方面,充分做好评估论证,审慎确定合作模式,规范选择合作伙伴,细化和完善项目合同文本,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合作期间国有资产不流失、基本殡葬服务公益属性不改变、服务水平有提高。对项目收入不能覆盖成本和收益、但社会效益较好的合作项目,政府可给予适当补助。对服务管理不规范、严重偏离公益方向、公众满意度差的合作方,要建立违约赔偿和退出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殡葬改革发展作为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目标考核,强化责任落实。民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主动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联合督查执法等方式,有效解决殡葬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形成推动殡葬改革发展的合力。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联动互动。民政部门要牵头做好殡葬管理政策标准制定、殡葬改革工作组织实施、殡葬设施审批监管等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治丧情况。宣传部门要做好殡葬改革宣传引导工作,将殡葬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创建活动内容。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出具的非正常死亡证明的管理,查处丧事活动中违反治安管理和私自改装车辆运输遗体的行为,并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共享殡葬信息,从中发现死亡人员未注销户口,及时核实注销。财政部门要保障落实惠民
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所需的资金,合理核拨殡葬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经费和殡葬事业发展经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死亡后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等发放政策。自然资源部门要依法将殡葬设施建设纳入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纠正和查处违法占地建设殡葬设施、违法占用耕地林地建坟等行为。生态环境部门要依法指导支持火化设备环保改造,强化殡葬活动的生态环境监管。文化部门和城市市容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治丧活动中营业性演出活动的监管。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出具死亡证明的管理和医疗机构太平间的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配合查处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等违法行为,查处殡葬乱收费行为。发改、财政、民政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权限制定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要依法规范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建设骨灰存放设施等行为。人民法院要依法受理申请强制执行的违法安葬行为案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以及殡葬行业协会、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殡葬改革。
(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按照《吉林省委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吉办发﹝2014﹞1 号)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行遗体火化,带头参与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推行丧事简办,带头文明低碳祭扫,教育和约束直系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按要求举办丧事活动,主动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以正确导向和行为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要求纳入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中,严格执纪问责,强化社会监督。
(四)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大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法规,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治丧、低碳祭扫、生态安葬,倡导科学、文明、节俭的殡葬理念,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大力宣传殡葬改革在保障民生、减轻群众负担、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公众关注、参与支持殡葬改革,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殡葬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和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移风易俗,自觉参与殡葬改革,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尚。
(五)严格监督考核。各级政府要将殡葬改革成效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明晰、赏罚分明的殡葬管理考核监督体系。完善奖惩制度,强化殡
佛山市高明区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委办〔2016〕45号)《中共佛山市委办公室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佛山市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佛委办〔2017〕37号)精神,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基层群众自治和依法协商有机统一,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为目标,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协商范围和渠道,丰富协商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在城乡社区协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统筹资源力量,不断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等。
——坚持群众自治。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利益诉求的城乡社区,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商实践。
——坚持依法协商。在宪法和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协商,依法确定协商内容、协商主体、协商程序,保证协商活动有序进行,协商成果合法有效。
——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也兼顾少数人的诉求。坚持先协商后决策,先协商后实施,公开透明,求同存异,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出现议而不决情况时,通过不同层面建立的表决机制进行表决,实现发扬民主和提高效率相统一。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抓好社区协商建设成果的示范引领,由点及面,依法有序、积极稳妥推进全区城乡社区协商建设。到2020年底全区基本形成协商主体广泛、内容丰富、— 3 — 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新局面。
二、主要任务 (一)细化协商内容 坚持从村(居)民自治实际出发,将涉及城乡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敏感问题等纳入协商范畴,建立我区城乡社区协商事项目录,合理确定协商内容。主要包括: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重点工作部署在城乡社区的落实方案;村(居)委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村(居)民小组的划分,村(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选址及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村(社区)长期建设规划、工作计划;村庄建设整治和拆迁改造规划、计划的编制和调整;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集体经济组织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的制订和修改;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土地确权、林地开发与利用、宅基地分配、村(社区)接受社会捐赠财物的使用与分配、困难群体救助、特殊群体帮扶等民生保障;“三留守”人员服务、“空巢”老人服务、旧楼电梯加装、宠物管理、餐饮污染管理、排污管入村和垃圾收集等村(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和矛盾纠纷;法律
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协商的事项;各类协商主体提出协商需求的事项等。
(二)明确协商主体 根据协商内容涉及范围,合理确定协商主体,组织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保障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区有关部门、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党组织、村(居)民小组、村(居)民代表、驻村(社区)单位、基层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和当地户籍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非户籍居民代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可以作为协商主体。
涉及单个村(居)民小组公共事务和村(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由村(社区)党组织会同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牵头确定协商主体,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涉及两个以上村(居)民小组(驻社区单位、楼栋、小区)的重要事项,由村(社区)党组织会同村(居)委会牵头确定协商主体,组织利益相关方开展协商。涉及两个以上村(社区)或超出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委会协调范围的重要事项,由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牵头确定协商主体,组织利益相关方开展协商。
— 5 — 协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应当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机构等进行论证评估,提供参考意见。根据议题的需要,协商中应当吸纳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威望高、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以及基层群团组织负责人、社会工作者、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
(三)规范协商形式 要进一步健全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议事规程,完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把协商的价值取向和规则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为城乡居民开展协商实践提供指导。各镇(街道)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村(居)民理事会、议事监事会、村组“议事会”、“乡村振兴促进会”、城乡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协商形式,根据参与协商主体情况和具体协商事项,从方便协商、有效协商出发,可以通过座谈会、决策听证、民主评议、民情恳谈、民意收集、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楼栋协商等方式进行协商。结合现有服务设施、办公场所的实际,借助党群服务中心、驻点联系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党员活动室,设立实体议事厅等场所,因地制宜搭建协商议事平台,作为村(社区)开展协商活动的主阵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借助高明通、QQ 群、微信群、微博
等网络平台,设立虚拟议事厅,组织协商主体进行协商,为城乡居民搭建更为广泛的网络协商平台。
(四)规范协商程序 城乡社区协商要针对不同协商形式,制定严格的协商程序和议事规程。社区协商的一般程序如下:
1.提出协商议题。村(居)民、网格员、楼长、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等协商主体围绕社区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环境整治等协商目录内容,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讨论提出协商议题。探索开展社区“居民提案”的做法,坚持问需、问计、问政于民,在党组织领导下,每年村(社区)的实事干什么、怎么干,由村(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组织等共同商量提出。
2.确定协商议题。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协商议题,并确定参与协商的各类主体。
3.公布协商信息。协商议题确定后,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制定具体协商方案,并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电话、网络、短信、微信等合适有效的方式,在协商会议前向各方通报协商议题、背景、问题解决参考方案以及协商形式、时间、地点、协商主体等相关信息,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协商主体能
— 7 — 够充分酝酿、研究、评估。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事项,在协商之前应征求相关人员意见,并将征集(征求)的意见一并提供给各协商主体。
4.组织开展协商。根据确定的协商方案,由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牵头组织人员开展民主协商、平等议事,实行一事一议。议事主要有四个流程:一是由议题召集人说明议题来源、审查情况、具体内容和议事规则;二是由议题提出人对议题进行说明;三是参会人员就议题发表意见,议题召集人就议题和各方意见发言,组织进行协商;四是由参会的各方对协商形成的基本共识进行举手或投票表决,实行民主集中制,形成协商意见。协商须按规定做好会议记录。协商无法形成基本共识的,待条件成熟后,可进行再次协商。
5.确认协商成果。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协商主体签名确认协商意见,重大事项可进行公证或律师见证。跨村(社区)协商的程序,由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研究确定。协商一致但依法需要经过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小组会议讨论决定的,应当提交上述有关会议讨论决定;通过协商无法解决或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或事项,应当提交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决定。法律法规对有关事项的决定有规定的,协商后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办理。
6.公开协商成果。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要通过电话、网络或书面等多种方式,将协商成果向各利益相关方及时通报。同时,要利用村(居)务公开栏、社区刊物、村(社区)网络论坛、高明通等平台,将协商事项和协商成果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监督。
(五)运用协商成果 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和监督机制。需要村(社区)落实的事项,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应当及时组织实施,落实情况要在规定期限内通过村(居)务公开栏、村(社区)网络论坛、高明通等渠道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需要协商利益相关方实施的事项,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监督落实,及时将实施情况反馈给其他利益相关方;受镇政府(街道办)或有关部门委托的协商事项,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要及时向镇政府(街道办)或有关部门报告协商成果或协商分歧情况,各镇政府(街道办)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并以适当方式反馈;需区职能部门落实的社区协商事项,区职能部门要认真督促落实,并及时向协商事项利益相关方反馈。对协商过程中持不同意见的群众,协商组织者要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协商成果的实施运用等情况接受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和查询。协商结果不
— 9 —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镇政府(街道办)应当依法纠正,并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六)健全协商制度 各镇(街道)、村(社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协商实施办法,将城乡社区协商始终贯彻基层群众自治全过程。各村(社区)要结合实际,探索建立“议事协商日”制度,村(社区)在制定协商活动工作计划时,要明确每季度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协商活动,并相对固定一日为“议事协商日”。遇有紧急情况,可以随时召集有关协商主体开展协商,使协商工作成为村(社区)推动自治的常规方法和工作。要建立分层次协商制度,建立村民小组、楼宇(居民小区),村(社区)协商制度,坚持先民主协商后民主决策,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五位一体”的基层自治制度。要建立完善议事协商工作制度,规范协商过程。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重大协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要纳入村(社区)档案归档范围,并按规定规范管理和利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重大意义,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镇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
要结合城乡社区协商的具体实践,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具体措施,提高协商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村(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协商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组织保障,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城乡社区协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城乡居民和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协商实践。
(二)健全工作机制 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协商中的重要问题;落实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协商与镇(街道)协商的联动机制,加强镇(街道)对城乡社区协商的指导,将协商成效纳入镇(街道)和职能部门与村(居)委会双向考核。注重发挥群团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三官一师”和社会工作者的优势,切实加强“三社联动”工作,协助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协商。要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人口密集、人数较多的村(社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村(社区),留守人员较多或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等不同特点,专门设计协商方案,确定协商内容,提高协商的针对性、有效性。民政部门要会同组织等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协商工作的指导和督促落实,推进镇(街道)协商民主建设,提高镇(街道)指导村、社区协商
— 11 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要加强监督,确保协商依法有序开展。
(三)加大保障力度 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的政策法规,为城乡居民开展协商民主实践提供法律支撑。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城乡社区工作经费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现有渠道,为城乡居民开展社区协商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要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推动社工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协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经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报镇(街道)同意,可以制定城乡社区协商误工补贴具体办法,并按照村(居)务公开的要求予以公示,接受监督。
(四)提升居民参与协商能力 大力开展基层干部和城乡社区社会工作者专题培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基本内容,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法律知识教育,帮助城乡社区协商组织者和参与协商的群众熟练掌握并运用开展社区协商的方法和程序,提高协商的实效性。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城乡居民树立正确的、理性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避免过激的、非理性的和无秩序的参与城乡社区协商。
(五)及时总结经验
积极发挥组织、民政部门在城乡社区协商中的作用,加强对城乡社区协商的理论研究和检查指导,及时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政策制度,为加强城乡社区协商提供制度保障。积极开展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及时发现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健康有序发展。
附件:高明区城乡社区协商事项目录
— 13 附件
高明区城乡社区协商事项目录
一、党群服务类
1、在职党员进村(社区)报到服务活动及管理 2、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 3、村企结对共建活动 4、党群共建相关制度
二、制度建设类
5、城乡社区协商制度的制订和修改 6、居民公约(村居公约)、业主公约、村(居)民自治章程、集体经济组织章程的制订和修改 7、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制度的制订和修改 8、小区重大议事流程、议事规则的制订和修改
三、公共服务类
9、兴修道路、桥梁、水利等村(社区)公益事业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建设管理
10、门禁改造、视频监控、电子快递柜、充电桩设立 11、村(社区)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 12、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选址及场所基础设施建设 13、道路更新与命名 14、物业公司选聘 15、健身器材的选址 16、物业与业主公共管理事务、老旧小区(无物管)的管理、旧楼加装电梯、宠物管理 17、小区公共部位广告招租 18、地质灾害的整治 19、村(社区)文体活动 20、公益广告制作及安放
四、民生服务类
21、小区业主委员会的设立、改选 22、推选村(居)民小组长、楼栋长 23、亮化绿化、电梯、二次供水养护管理、日常保洁 24、下水道、道路、化粪池疏通整修,公共停车位设定及管理,遮阳、雨棚安装 25、通讯光缆、弱电线路安全隐患部门协商
— 15 26、大面积房屋质量、阳光维权 27、邻里纠纷调处
28、公共部位设施修缮 29、帮扶和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体救助、爱心帮扶 30、妇女儿童社会工作 31、社区治安维护、环境卫生清理、道路交通整治等公共治理 32、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宣传 33、志愿服务活动及宣传
五、民主监督及财务管理类
34、村(居)财务公开 35、维修基金监管使用 36、公共资金收支监督 37、物管服务、村(居)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 38、举报信箱 39、财务预决算 40、集体经济大额资金的使用 41、集体举债 42、集体资产处置 43、集体收益分配等
44、村(居)财务安排及大额资金的管理使用
六、村(居)务管理类
45、村(居)委会换届选举 46、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
47、村(社区)建设整治和拆迁改造规划、计划的编制和调整 48、村(居)民小组的划分、网格的划分
49、推选村(居)民小组长、经济社社长。
50、村(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 51、村(社区)级集体资产资源和经济项目发包出租 52、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招投标方案 53、承包土地变更调整、征用征收补偿分配使用等方案制定
七、其他类
(征求意见稿)
尊重员工、服务员工、关爱员工是各级工会组织践行忠良文化“人在上、重诚信、勇创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做好员工关爱工作,是中粮“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最根本的体现。近年来,集团各级工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履行各项职能,服务企业发展,关爱员工成长。但在工作实践中,有的单位存在认识不到位或执行有偏差,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员工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员工群众建设新中粮、发展新中粮的积极性。当前,集团正面临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各级工会通过关爱员工生活、服务员工发展、维护员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等工作,团结动员广大员工,凝心聚力,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现结合集团实际,就进一步做好员工关爱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员工客户为导向,以实现员工自我价值为主线,从员工正当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员工最迫切、最现实、最需要的问题,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针对员工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需求的重点,不断丰富和创新“员工关爱”的内容与形 式,做员工的贴心人。通过扎实做好员工关爱工作,把广大员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为推动集团和谐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正向能量。同时,把各级工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员工可依靠、可信赖的“职工之家”。
(二)工作原则
坚持面向基层一线、及时关爱、快捷准确、释疑解惑、因地制宜、常态化发展的原则。努力把员工关爱工作打造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好工具、展示工会组织形象的新窗口、调解劳动关系矛盾的主渠道、依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主阵地、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的源动力、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的催化剂。
(三)工作目标
打造系统性的员工关爱工程,形成关爱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企业和谐稳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推进,使集团的战略、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获得员工的理解支持并贯彻执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员工沟通与交流
1、畅通员工诉求表达渠道。各级工会应结合企业实际,会同行政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健全员工诉求表达机制。要建立工会领导干部定期走访制度,坚持每月或每季度深入基层与员工群众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员工的困难,掌握员 工的思想动态。对员工反映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能解决的,力争从制度层面予以研究和解决;解决有困难的,要向企业行政寻求支持和帮助;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与说明。保证员工的各项诉求能够得到畅通表达和反馈。要加强员工意见收集制度,建立员工意见建议分析和处理机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新兴的沟通平台,广泛收集员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员工及时准确表达利益诉求创造条件。
2、推进落实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认真落实《中粮集团企业民主管理办法》,是企业与员工沟通交流的最重要方式。各级工会要充分运用好职代会这个载体,维护员工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要做好职代会闭会期间决议的落实、督导和推进工作,切实发挥职代会作用;要推进企业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创新开展提案工作,积极探索职工代表和员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突出员工主人翁地位,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扎实推进厂务公开,推动行政对企业重大决策及执行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企业财务状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要及时公开,确保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厂务公开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
(二)关心员工切身利益
1、做好员工集体福利和慰问工作。各级工会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总工办发„2014‟23号)精神,认真做好员工生日慰问、结婚生育祝贺和节日慰问品发放等工作,确保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让员工享受正常福利待遇。同时,要积极改善员工集体福利,坚持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工会送福 关爱健康”等活动,把企业和工会组织的关怀及时送到员工心中。
2、建立困难员工帮扶救助机制。要关注困难员工群体,做好困难员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员工困难程度和分布情况,建立困难员工档案。要根据企业实际,建立帮扶资金,制定帮扶制度,定期开展困难帮扶,切实为困难员工排忧解难。已经建立帮扶资金的单位,要加强帮扶资金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特别关注困难党员、劳动模范、离退休干部的帮扶。要积极拓展帮扶的内容和形式,将帮扶工作从传统的送帮扶资金向送技术培训、法律援助、人文关怀等方面拓展和延伸。
(三)健全员工激励机制
1、推动员工岗位工资正常增长。各级工会根据企业实际,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问题的研究,推动在集体合同条款中增加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的相关内容,协调组织企业与员工 双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帮助和代表员工签订集体合同,促进一线员工工资合理有序增长。
2、推动落实员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各级工会要会同行政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根据生产经营任务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采取“分段休假”、“分时休假”、“替班休假”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见缝插针,确保在经营时间紧、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员工正常的休息休假得到落实。要倡导和鼓励员工带薪休假,主要领导和经理人要带头休假,对确因工作繁忙不能休假的,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四)做好特殊群体的关爱
1、关爱女员工群体的健康与发展。各级工会要依据国家《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协调与企业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从法律上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权益。要深入开展“三优忠良花、绽放产业链”活动,通过表彰优秀女性代表,宣传优秀女性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女员工发挥“半边天”作用。要根据女员工健康与职业发展需求,举办结合自身业务特色的学习培训、辅导讲座等活动,做到关爱与提升能力双促进。要做好女员工的特殊关爱,通过女性专属体检、独生子女费用的统计发放等工作,保障女员工特殊权益。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母婴室,解决哺乳期女员工实际困难。
2、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服务和保障。各级工会要从离退 休老同志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准确把握离退休干部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引导和激发老干部对企业发展提出好建议,发挥更多余热。要尽量满足离退休干部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一同享受企业发展成果。通过组织各项政治学习和纪律教育等活动,发挥老同志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3、加强对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管理。各级工会要关心关注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和优秀基层员工的服务和管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劳模、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工管理规定,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每年要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劳模和优秀员工学习培训、工作交流和疗休养活动,充分体现企业和工会对先进个人的关怀。
(五)搭建员工发展平台
1、推动落实员工教育培养机制。各级工会要把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增强员工岗位的胜任力和执行力,作为员工关爱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要认真履行教育职能,从维护员工的学习权、发展权,促进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高度,会同行政建立健全员工教育培养体系,规划员工职业发展生涯,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做好教育培训实施。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有关要求,务必保障员工每年参加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2、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各级工会要以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集团国际化发展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为目标,采取劳动竞赛、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提升员工业务技能。按照《中粮集团员工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快速发展,将单纯的生产型劳动竞赛向生产经营、安全管理、企业文化、班组建设等复合型劳动竞赛转变,丰富竞赛内容,创新竞赛形式,从而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岗位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企业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3、引导员工岗位创新实践。各级工会要积极推进《中粮集团员工岗位创新管理办法》的落地,建立员工岗位创新实施细则,通过组织开展员工岗位创新实践活动,为员工建立发展平台,创造发展机遇,实现自我价值。要加强员工创新工作室阵地建设,加大员工岗位创新激励,激发员工深入持久地开展岗位创新,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立足岗位、充满活力、富有激情的创新人才,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六)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1、广泛开展中粮特色的文体活动。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组织作用,立足基层,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打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团队风貌,帮助员工释放工作和心理压力,以健康的体魄、积极 的心态投入工作。通过举办具有中粮特色的“FENG会”、“嘉年华”、“妙烩”、球类竞赛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展示员工风采,激发员工活力。要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成立乒乓球、篮球、足球、健步走等活动小组,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调节员工工余生活,营造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2、建设员工文化活动阵地。要增加对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添置文体活动器材。条件允许的,可建立员工健身活动室,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为创建“模范职工之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要注重运用现代媒体手段进行文化传播,积极推进员工电子书屋、微信公众群等新兴传媒平台建设,构建员工基本知识体系和职业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员工崇尚读书、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提升员工综合文化素质。
(七)关注员工身心健康:
1、推进员工劳动保护工作。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员工劳动安全和身心健康,把关心员工的人身安全作为关爱工作的头等大事,要配合和协调企业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改善工作环境,消除隐患和安全死角,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要发挥工会的参与职能,积极参与企业的安全培训和检查,主动介入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要发挥工会监 督作用,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做好安全预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员工人身安全。
2、关注员工职业健康发展。各级工会要加强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定期进行员工思想状况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压力,举办经常性的员工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疏导员工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建立员工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干预疏导机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员工阳光向上的心态,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发展。
三、相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工会要把做好员工关爱工作当作稳定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大事来抓,从维护和推进中粮改革发展顺利实施的高度去谋划思考。要充分认清工会维权是满足员工不同层次需求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系统工程。要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把解决员工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做到“两个到位”:一是维护到位,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反映员工心声;二是要服务到位,主动为员工服务,尽最大努力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会要加强对员工关爱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和力度,调动各方资源,形成推 进员工关爱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强与同级党组织的请示与汇报,争取得到更多的指导与关怀,加强与行政的报告与沟通,争取得到更大的支持与帮助。要定期研究和总结员工关爱工作,推广经验,改进不足,提升工作质量。
(三)坚持与时俱进。各级工会要针对员工的实际困难和诉求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员工关爱工作。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特点,不断探索、完善关爱制度,丰富关爱内容,创新为员工服务的工作方式,改进为员工服务的工作方法,努力把员工关爱工作进行得更深入、更细致、更有效,激发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财办会〔2018〕27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司,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财务局:
为规范会计人员范围及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根据《会计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我们研究起草了《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请组织征求意见,并于2018年9月28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财政部会计司。
联系人:财政部会计司会计人员管理处 沈玉凯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 3 号,100820
联系电话:010—68552546、68552670(传真)
电子邮箱:renyuanchu@mof.gov.cn
附件:1.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关于《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的起草说明
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意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近年来,全省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工作,经过全省各级政府办公部门和驻外机构的共同努力,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过程中,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要求政务信息工作必须拓展领域,深化内容,提
高层次,不断满足形势发展和领导决策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政务信息工作,提高政务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新时期政务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
新时期的政务信息工作,应继续遵循“把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决策”的原则,服务上档次,业务出精品,工作创一流。这一时期政务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研究政务信息理论,努力在实践中开拓、探索政务信息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为领导提供有决策
价值的信息,不断推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各项改革向前发展。改革越发展,信息越重要,各级政府领导需要通过信息把握时局,预测走势,并依此确定和调整政府的计划、策略和措施,进而抓住机遇,求得发展。信息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不抓信息就无法正确决策,不抓信息就无法驾驭
市场,不抓信息就无法服务社会。政务信息工作在当前政府工作中,已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政务信息工作责任重大。当前,在全省政府办公部门和信息队伍内部,需要着力解决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以及守旧不求新、工作推着的作风,代之以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把政务信息工作推进、渗透到政府的各决策环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教育、帮助信息人员增强责任心,提高敏感性,发挥主动性,努力做好政务信息工作,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切实增强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使命感、光荣感,主动到位,爱岗敬业,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为领导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二、保证质量,突出政务信息的“快、新、精、深”
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价值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信息是没有生命力的,会给政府决策带来误导和损失。只有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各地、各部门报送信息,必须实事求是,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要客观反映各地的政府工作和各地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
情况、新问题。信息工作人员要以对党的事业、对改革开放高度负责的精神,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内容中的情节、数字、计量单位要保证做到真实准确。要坚持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地报送信息,要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体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决不能以偏概全,断章取义。要围绕
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各级政府领导的决策需求,围绕领导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收集、报送信息,想领导所想,报领导所需。要敏锐地去寻求事物发展规律,把握其发展趋势。要善于从个别情况中发现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信息,注意从细枝末节中发现大问题,抓“苗头”信息,抓“焦点”信息。
要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快速传递,会使各级政府及时了解全局,掌握可能发生的事态,在工作上赢得时间和主动。因此,反映重要和紧急情况的信息,特别是重大突发性事件、紧急灾情、疫情等,要争分夺秒,随时报送,不得延误和漏报,并要对事件进行跟踪反馈,直到问题解
决。为此,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重大信息上报制度,防止出现迟报、漏报、瞒报现象;要充分反映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经验。要不断研究和发现事物苗头,多做超前性工作。要培养信息工作人员对形势和事态发展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向各级领导
提供预警性、前瞻性的信息,帮助领导开扩视野,拓宽思路;要用精炼的文字准确概括事物的全貌,抓住事物的本质。语言表述要清楚,言简意赅。向领导报送的信息,不但要及时、准确、全面,还要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集零为整,将分散在各条 信息中有价值的内容聚合起来,综合成为完整的信息;要变缺为全,对内容不具体不完整的信息通过调研补充拓展,使之具体完整;要化浅为深,从大量信息中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好信息调研
信息调研是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捕捉题目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方式,是政务信息的延伸和发展,是调研成果的信息化,是挖掘和开发高展次信息的有效途径。
加强信息调研工作是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质量的需要,是更好地为领导服务的需要。信息调研,必须紧紧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要选择政府领导关注的重点、难点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确定题目,开展调研。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调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成绩、经验和问题;调研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的重大情况;调研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思路、进展和成效,调研重大的社会动态和重要的社情民意;调研国家重大改革政策、措施出台后的运行情况和问题
。信息调研要有针对性。信息工作人员每年要利用一定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重点地开展调研活动,力争多为领导提供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信息精品,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各政务信息工作部门,在做好自身信息调研的同时,还要主动协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灵活多样
地开展信息调研,既可单独调研,也可采取联合的方式调研。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信息调研工作的开展。各地市和驻外办事处每年要保证向省政府报送2件以上的调研信息,省直部门每年至少要报送3件。今后,省政府办公厅将对各地、各部门上报省
政府的调研信息进行评选,对优秀调研类信息予以通报奖励。
四、坚持喜忧兼报的原则,增加问题信息的报送力度
信息上报要做到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喜忧兼报。要注意反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中遇到的宏观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从而取得上级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要反映基层的真实情况和呼声,使政府的决策充分体现社情民意。各级领导和信息工作人员要提高对“报忧”
信息重要性的认识,要树立大局观念,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从而使领导能够把握全局,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正确决策。要建立重大信息审批、报送制度,严格把关。发现有瞒报行为的,要在一定范围通报批评,对因瞒报造 成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五、搞好网络建设,实现政务信息引导功能
信息网络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基础和载体。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扩大网络的覆盖面,提高网络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实现政务信息的引导功能。要巩固和发展原有地市、省直单位和各驻外办事处形成的政务信息网络。省政府的信息网络要扩大到县、乡,要覆盖到部分企事业单
位,并逐步覆盖全省。在做好为省政府报送信息工作的同时,各网络成员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有效利用省政府信息网络优势,互通有无,实现信息互惠共享。网络建设,是政务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省政府信息网在做好为政府系统内部单位服务的同时,要不断扩大网络的覆盖面,把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吸纳进来,对其做好信息服务,从而有效地实现政务信息引导功能。要注意信息的保密性,严格把握政务信息报送的层次,对反映尚未出台或不能公开的国家重大政治、经济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活动、言论,重大突发性事件,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
稳定方面的信息,一定要采取加密措施,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目前,全省的政务信息网络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同多数县和企事业单位尚未实现微机联网,信息引导的部分功能只能通过赠阅《信息参阅》的形式来实现。下一步,我们将同全省各级政府办公自动化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
努力,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政务信息网络微机化,信息处理现代化。各级政府要尽可能地增加投入,提高信息工作办公自动化水平,各级政府以及办公自动化部门,要优先考虑为信息机构配备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对信息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使之能够熟练掌握和 运用计算机调阅、处理、传递信息。
六、切实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
政务信息工作是政府部门政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领导要切实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把信息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政府办公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的领导要经常为信息工作提要求、出题目、交任务,指导和支持信息部门开展工作,更好地发
挥政府办公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要经常向信息部门通报政府领导的工作思路、主要工作,在参加会议、阅读文件等方面为信息工作人员提供便利条件,使信息工作人员了解领导的决策意图和工作重点。各地、各部门要配齐配全政务信息工作人员,真正把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能力
强的同志选配到信息工作岗位上去。要进一步健全信息机构,有专人负责信息工作。
全省政府系统每年可采取召开年会或以培训方式,经常总结交流政务信息的工作经验,明确政务信息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进一步搞好政务信息工作。
见
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省人民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青办发„2011‟6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县律师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律师工作的重要性
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律师队伍是落实依法治县方略和平安海晏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全面落实依法治县基本方略,特别是要把黔江建成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渝鄂湘黔毗邻地区公共服务高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示范区和渝东南向重要开放门户等发展战略定位,对律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我区律师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律师理想信念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够深刻;有的律师执业道德水平不高,诚信观念不强;律师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律师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和律师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我区律师事业的发展和律师职能作用的发挥。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律师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为全区广大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始终确保律师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律师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决抵制违反我国宪法原则、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西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法治观念对律师行业的不良影响和侵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建设,切实建立健全行业党组织,深化律师行业党员教育管理与培养机制,始终坚持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引导广大律师树立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正确信念,引导广大律师忠诚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职责使命,切实做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律师工作。坚持把律师工作放在黔江经济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律师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壮大律师队伍,依法、科学、有效地加强管理,推进律师事业科学发展。
三、扎实抓好律师队伍教育管理
(一)大力加强律师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探索律师行业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将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律师行业发展。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律师。深入开展律师队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促使广大律师依法履行职责使命,努力在执业活动中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深入开展律师文化建设,培育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的执业精神。
(二)大力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两新工委统筹协调、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直接领导、基层党组织建在律协分会或律师事务所、地方党委齐抓共管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律师行业全覆盖的成果,建立完善律师事务所的政治协理员制度,对新设立的律师事务所要同步设立政治协理员,具备条件的要同步建立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党组织和律师党员动态管理,落实好律师执业变动的执业档案、人事档案、党组织关系同步转接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创新“三会一课”的内容、形式和载体,确保组织生活质量。建立和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青年律师党员发展。优先推荐优秀党员律师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协商担任政协委员,把是否重视和支持党建工作作为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协商担任政协委员的先决条件,实行一票否决。进一步增强律师行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重点做好在优秀年轻律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吸收业务骨干入党,不断壮大党员律师队伍。深入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律师队伍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大力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健全完善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规范,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建立健全律师诚信执业制度,探索建立律师事务所诚信评价体系,完善律师诚信执业档案,实施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良执业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律师行业投诉处理机制,及时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大力加强律师行业作风建设,引导广大律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依法、尽责、廉洁执业的思想基础。定期对新从业的律师执业人员集中组织开展诚信宣誓活动,组织全区律师签署诚信公约,强化行业诚信自律意识,不断提高律师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四)大力加强律师业务素质建设。以提高律师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律师教育培训工作,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对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骨干律师和新执业律师的培训,使广大律师精通法律、了解社会,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开展诉讼、仲裁、调解、普法、涉法信访等专项法律服务业务技能培训工作,发挥律师在各级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中的积极作用。选派一定数量的具有发展潜质的青年律师到市内外的优秀律师事务所和高等院校进行知识产权、金融衍生产品等方面的律师业务培训,培养一批满足黔江对外开放需要、精通涉外法律服务业务的高素质律师人才。
(五)大力加强对律师执业活动的指导监督。进一步完善律师管理制度体系,健全覆盖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执业准入与退出、日常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等各个环节的律师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律协分会行业规范建设,按照《律师法》及行业规范修订完善律协分会管理规则,切实发挥行业管理效能;定期组织开展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执业情况的专项检查,加强对律师代理群体性、敏感性案件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日常执业活动的监督指导。
(六)大力加强律师事务所建设和管理。建立完善以决策程序、人员管理、风险控制、质量控制、收益分配等为重点的内部管理制度,将制度建设情况作为对律师事务所考核、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完善律师事务所管理职责的落实机制,明确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对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谈话提醒制度和问责机制,督促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切实加强对本所律师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积极运用律师事务所诚信等级评价结果,提高律师事务所社会公信力。加强律师事务所业务建设,鼓励律师事务所明确专业化服务领域,树立专业品牌,提高服务质量。
四、健全完善律师工作体制机制
(一)健全完善律师执业准入机制。严格律师执业准入条件和程序,把拥护宪法作为申请律师职业的基本前提,把品行良好作为申请律师执业的基本前提。加强律师执业申请的审核工作,建立律师执业申请审查考核制度,对首次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重新申请律师职业人员和异地变更执业机构人员进行政治表现、个人品行、实习期的表现或原执业期间表现、中止执业期间表现、异地执业期间表现进行认真调查审核,切实把好律师队伍“入口关”。加强律师实习制度建设,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完善执业技能训练,完善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管理规则,建立实习指导老师考核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实习指导。建立实习律师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实习律师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建立完善律师执业状况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检查考核制度,司法行政机关每年要对律师事务所上一的执业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及当事人了解情况,作出评价、评定等次;探索建立律师行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级制度,完善律师考核评级机制;探索建立律师执业业绩档案,对律师执业活动进行详实记载。对考核不合格的律师事务所和不称职的律师,要依法依章程予以处理。
(三)完善律师执业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律师行业表彰机制,加大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表彰力度,对恪守职业道德、服务质量好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进行表彰,积极培育和宣传律师行业先进典型,完善监督惩戒机制,律师事务所要建立违规律师辞退和除名制度,司法行政机关、律协分会要建立被处罚、处分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不良记录制度以及向社会公开通报制度。加大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依纪予以严肃处理。
(四)完善律师管理体制。司法行政机关要依法加强对律师行业的管理,切实履行好对律师、律师事务所的监督、指导职责。律协分会要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律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法依章程履行好促进行业建设、指导业务发展、规范执业行为、维护行业权益、加强执业监督的职责,提高行业自律管理能力,依法维护律师合法权益。要按照《律师法》的规定,理顺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协分会对律师工作的管理职责,明确律师事务所对执业律师的监督管理职责。律协分会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作用,切实提高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跨部门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召开有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有关单位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建立跨行业律师管理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律师工作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意见。
五、加大律师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保障力度
(一)加强律师执业权益保障。认真执行《律师法》等法律法规关于律师执业权利的有关规定,切实保障法律赋予的律师在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等方面的执业权利。建立律师与司法人员良性互动机制,规范律师与司法人员关系,建立律师隐性代理信息库和律师与其他司法人员进行不正当交往的通报备案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及时处理侵害律师执业权益的行为,为律师执业提供良好法制环境。
(二)完善律师工作经费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和从事公益性法律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律师担任政府各部门、村居委会法律顾问、信访稳定顾问以及参与信访、调解、社区工作等公益性法律服务给予必要的补贴。对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经费补贴要与律师承办案件的成本、律师的基本劳务费用相适应。加大律师培训投入,将司法行政机关开展律师培训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律师继续教育工作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
(三)完善律师行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依法规范律师事务所与其聘用的律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劳动用工关系,认真落实律师从业人员按照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加大对律师行业遵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律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四)建立健全律师人才培养选用机制。把律师人才建设纳入党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统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相关人才政策。鼓励优秀律师通过公开选拔、公务员录用考试等途径进入党政机关,鼓励优秀律师参加法官、检察官的公开选拔。重视推选优秀律师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协商担任政协委员,担任各级人民政府特邀监察员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特邀监督员等。实施律师行业优秀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律师人才专家库,推荐选拔优秀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为本地区的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六、大力发挥律师的职能作用
(一)积极引导律师服务海晏城镇建设。建立完善促进律师服务海晏城镇建设需要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创新方式、拓展渠道,为律师在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搭建平台。积极引导律师跟进服务我县城镇建设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为其提供专项法律服务。支持律师为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提供法律服务,做到事前防范法律风险。为政府部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为企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风险防范等提供法律服务。建立健全律师担任政府及各级组织法律顾问制度。
(二)积极引导律师广泛参与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利用律师与社会各方面、各阶层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发挥律师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和反映社情民意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律师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供法律咨询建议的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律师及时向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在政府规章的制定过程中,重视并听取律师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律师事务所、律师参与政府规章的制定。
(三)积极引导律师服务平安海晏建设。引导律师慎重稳妥参与处理突发性事件、群体性纠纷,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导律师积极参与诉讼案件的辩护和代理工作,提高诉讼案件律师的参与度。加大律师参与信访稳定工作力度,发挥律师在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息诉止争、化解矛盾中的作用,提高律师参与信访稳定工作的实效。倡导和鼓励律师采取诉前调解、庭内调解、庭外和解和其他非诉讼手段,引导当事人更多地通过调解方式消除矛盾纠纷。
各总支、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职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根据淮矿发〔2012〕5号文要求,结合杨庄矿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基本思路,正确履行党支部工作职能,以“支部创星上台阶、党员争星当先锋”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通过“支部创星上台阶、党员争星当先锋”活动,不断强化基础、完善机制、落实责任,着力锻炼一支好队伍,构建一种好机制,营造一个好环境,使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基层党支部活力有新的增强,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力争到“十二五”末,党支部70%以上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30%以上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10%以上达到五星级标准。三星以上党员达到70%,四星以上党员达到50%,五星以上党员达到30%。
三、正确履行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1、在决策执行方面:党支部委员会必须对下列事项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党支部工作计划、总结,准备提交支部党员大会的工作报告,以及党内各项活动的安排;制定发展党员计划,做好发展党员和组织预备党员转正工作;本单位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负责人的推荐;评选推荐党内外各类先进人物,处理不合格党员。
党支部委员会必须对下列事项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本单位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重大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绩效工资奖金分配方案的制定,员工薪酬调整、奖金分配,以及业绩考核与奖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要问题,各项经费的收支管理使用情况;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修改和废除;其他需要由党支部委员会讨论的事项。
2、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建立以人为本、人岗相适、竞争择优选人用人机制,支部班子集体研究后备干部的推荐,班队长的选拔、任用及调整;重视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和实践锻炼;加强对新进员工的岗前技能培训;发挥传、帮、带作用,做好“师带徒”过程掌控,注重发现那些长期坚守在生产一线、任劳任怨,做出突出成绩的党员和职工。
3、在保证监督方面:发挥党支部的保证监督职能,明确责任、强化落实。以推进党务公开、科(区)务公开为抓手,完善监督制度,畅通监督渠道,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任务责任分解与落实;各种活动方案的公开;职工工资奖金工分的分配、公开;本单位经费使用情况公开;困难党员职工的救助帮扶情况公开;班队长任前公示;评先评优结果公示;发展、转正党员公示等。
四、以两项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
(一)创建标准
1、“支部创星上台阶”活动
基本条件:支部班子健全,支委分工明确;支部基础工作规范,各类制度完善、基础资料齐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注重抓好班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工作,无不合格党员;无违反信访、综治、计划生育等方面规定的情况发生。
一星标准:
安全生产好---无死亡事故,重伤及重大非人身事故不超过1起,按时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二星标准: 安全生产好---无重伤及二类以上重大非人身事故,轻伤事故不超过2起,生产任务和工程质量完成较好;
组织建设好---支部工作计划切实可行,月度有落实、有依据。
三星标准:
安全生产好---轻伤事故不超过1起,“三违”次数在本系统较少,生产任务和完成质量好;
组织建设好---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班子团结务实,有凝聚力、战斗力;班组建设扎实有效,至少有一个班组获得矿级以上荣誉;
党员队伍好---发展党员有计划、有落实、质量高,党员队伍比例生产一线10%以上,生产辅助12%以上,地面机关14%以上,党员空白班组较少。
四星标准:
安全生产好---无轻伤,生产任务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在本系统名列前茅;
组织建设好---党支部书记获矿级以上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班子被评为较好班子,党建工作有创新项目,开展效果较好;
党员队伍好---党员队伍比例生产一线12%以上,生产辅助14%以上,地面机关16%以上,党员空白班组极少,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多名党员获集团公司、矿表彰; 人才队伍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有落实、有效果,总体结构合理,班子及管技人员在综合考核中位次较高,高级技师和技师较多,高级工、中级工比例在系统比较中位于前列,全员职工培训考试得分在本系统位于前列。
五星标准:
安全生产好---无轻伤、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在矿考核中名列前5名,经济效益在矿名列前5名;
组织建设好---坚持组织生活制度,班子开放民主,被评为好班子,民主生活会被评为优质民主生活会;
党员队伍好---党员综合素质较高,获四颗星党员占党员总数的70%以上,无党员空白班组;
人才队伍好---三支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班子及管技人员在综合考核中的位次、高级技师和技师数量、三支人才队伍中获得集团公司和矿级表彰人数居于前列,在集团公司、矿各种技术比武中有多名职工获得表彰名次;
和谐奋进好---班子团结协作,党群干群关系融洽,队伍和谐稳定,党务、科(区)务公开工作开展好,支部班子在民主生活会测评中得分90分以上。
2、“党员争星当先锋”活动
基本条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和政策,积极参加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带头抓好安全生产,引导职工学习技术提高素质,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安全生产星---岗位无工伤、无“三违”、出勤率在本单位处于前列。
工作质量星---认真完成每一班任务,工程(工作)质量优秀,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学习技能星---在矿或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获得较好名次、在矿或集团公司人才科技大会或师带徒活动中受到表彰,或参与的科研成果、管理创新成果、过程研修项目、五小实用技术、合理化建议等在矿或集团公司获得表彰奖励。
服务监督星---联保互保人员无“三违”、无安全事故,反“三违”、隐患排查次数位居前列,为职工服务意识较强。
勤廉形象星---忠诚企业、忠于职守、勤奋敬业、清正廉洁、遵纪守法、总体形象好,民主评议党员定为优秀。
(二)考评办法
1、各总支、支部对照星级标准自行申报,于4月底前上报矿党委组织部,矿党委将组织相关部门根据星级标准逐条进行审核,评定星级。每年12月底前需升星级标准的支部将相关材料上报矿党委组织部。
2、实行星级支部授牌制度。“七一”前夕,矿党委将对评定为四星、五星的党支部举行授牌仪式,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授牌党支部在内检查或抽查中达不到四星、五星标准的,除给予摘牌外,还将给予一定的处罚。
3、星级党员由各支部对照星级标准进行严格评选,并建立“星级党员”档案,“七一”前将各单位星级党员评选情况上报矿党委组织部,矿党委组织部建立星级党员档案,不定期进行检查核实,对达不到星级标准的将严格追究支部责任。
4、达到四星级以上的党支部方可参加矿先进党支部评选,达到五星级党支部方可参加红旗党支部评选,达到四星以上的党员方可参加优秀党员的评选,五星以上的党员方可参加党员标兵的评选。
五、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总支、支部要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夯实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明确标准,明晰责任,落实措施,严格考核。对星级党员的评选要严格对照标准、实事求是,并在单位内进行公示。
2、做好对接、务求实效。各支部要扎实开展两项活动,并与安全生产、服务职工、营造和谐环境、创先争优等工作对接好,在推进本单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见实效。
【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殡葬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推荐阅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11-15
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意见11-01
河南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实施意见12-08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见10-11
上海市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11-26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07-27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