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2025-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共10篇)

关于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篇1

1、若∠1+∠2=90,则∠1与∠2互余。若∠3+∠4=180,则∠3与∠4互补。

2、同角的余角相等若∠1+∠2=90,∠2+∠4=90.则∠1=∠4

等角的余角相等若∠1+∠2=90,∠3+∠4=90.∠1=∠3 则 ∠2=∠4

同角的补角相等若∠1+∠2=180,∠2+∠4=180.则∠1=∠4

等角的补角相等若∠1+∠2=180,∠3+∠4=180.∠1=∠3? 则 ∠2=∠4

3 、对顶角相等。

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6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可形成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

知识点(二)

1、方位问题

①若从A点看B是北偏东20,则从B看A是南偏西20.(南北相对;东西相对,数值不变);

②从甲地到乙地,经过两次拐弯若方向不变,则两次拐向相反,角相等;若方向相反,则两次拐向相同,角互补。

2、光反射问题

如图 若光线AO沿OB被镜面反射则

∠AOC=∠BOD ∠AON=∠BON.

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

知识点

1、一个数的百万分之一 = 这个数× 。

2、单位换算

1纳米= 微米= 毫米= 米= 千米。

1千米= 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3、科学计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n为小数点移动的数位)。

如: 。

4、近似数及有效数字

①近似数0.1256?? 精确到万分位? 有效数字 1、2、5、6 。

②近似数2.56亿?? 精确到百万位? 有效数字 2、5、6。

③近似数? 精确到千位??? 有效数字 2、0、0。

5、按要求取近似值

①1250000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得 。②125.3456精确到十位得? 130或 。

6、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判断。

7、误区分析:

1.近似数2.56亿 精确到百分位。(百万位)2.近似数20.0有效数字是2。(2、0、0)

关于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篇2

按照区小教学教研室的安排,我校于2014年6月25日举行了期末考试。本人所教学科为二年级数学。现将这次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知识能力现状:

这次我们班30名同学参加考试,总分为xx,平均分为xx,及格率为xx%,优秀率为xx%。本次考试试卷,注重基础,题型多样,涵盖面广,全面考察了“四基四能”。从卷面来看,学生的字迹比较工整,书写非常认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二、问题成因的分析:

一、“我会填”,出现错误集中在第5题“买一盒彩笔需花6元,23元最多能买()盒。除法算式是()”。学生没有把余数写上而导致丢分。第12题“9005的近似数是(),7908的近似数是()”丢分也比较严重,客观上试题没有明确说明近似数是到“十位级、百位级、千位级”,主观上阅卷时老师给出的答案也只给了保留千位级的“9000”,而没有给出另一个答案“9010”,导致部分学生丢分。

二、“我会辨”,出现了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不认真而导致丢分的现象。如用第2题“棉花比石头轻”许多学生光凭已有的经验,而不加思考的想当然作答导致丢分。这是平时的拓展训练较少所致。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认真审题的训练,争取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一分不丢。

三、“我会选”,在第1题,“计算77-26+24时,先算()”,学生没有掌握好混合运算的顺序,加上没有认真审题,丢了不应该丢的分。但从整体上看此题学生答题比较理想,学生掌握得较好,教师平时应多做,多练。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丢分较多的是第1小题中的“22÷7”,学生只写了商,而没有写余数。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认为横式只写商,不用写余,加之平时训练偏少所致。

五、“我能解决问题”。考察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错误是最后一题“根据右图提出乘法问题,再解答”,学生在看图方面没有问题,关键是没有很好地理解“解答”的含义:既要列式子,又要答!很多学生只答了,而把式子留在了草稿纸上而导致失分。

三、今后的改进设想: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多采取一些游戏式、故事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加强对看题、审题的训练,对于易混、易错的题,让学生先看,再说,然后再做,反复加强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做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给学生创造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更好的发挥合作的潜能,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他们。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这次考试我有1名学生有及格,及格率上次是100%,现在又倒退到了96.7%,这在提醒我,在学困生的辅导问题上一分钟也不能放松。所以,上课应该多提问,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总是让他们先回答,下课多辅导,多表扬,少批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对比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读题,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要及时取得联系,知道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必要时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8)加强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实践中,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对命题的建议

关于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篇3

共21分)1.(3分)在横线上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火车每小时行驶140_______. 一辆卡车装货8_______. 一头河马约重3_______.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_______. 2.(2分)用5、1、2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_______,最小的三位数是_______,它们的差是_______ 3.(1分)16个十是_______;

460里面有_______个十。

4.(3分)最大的三位数加上_______是最小的四位数,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三位数的差是_______。

5.(1分)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卡车货物重约3_______;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_______;

教室的面积约是60_______;

一个苹果约重200_______。

6.(2分)7+7+7+7+7=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到的乘法口诀是_______。

7.(1分)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8.(2分)从5、8、0、4四个数中选三个数组成的三位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

9.(1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余数最大是_______。

10.(1分)最大的四位数是_______,最小的五位数是_______,两数相差_______。

11.(2分)千位上是4,个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少3,百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是_______,读作_______。

12.(2分)一个数千位上是2,百位上是3,十位上是0,个位上是5,这个数是_______。

二、选择题。(共10分)(共5题;

共10分)13.(2分)一个数,千位上是5,百位上是2,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A.520    B.5002    C.5200    14.(2分)12与28的和除以5列式为()A.12+28÷5    B.(12+28)÷5    C.12+(28÷5)15.(2分)△☆○△☆○△☆○…这组图形中,第34个图形是()A.△    B.☆    C.○    16.(2分)王奶奶家现存有40个鸡蛋,还养了一只每天都要下一个蛋的老母鸡,如果王奶奶每天吃3个鸡蛋,那么她可以这样连续吃()天. A.20     B.15        C.16      D.21    17.(2分)下面比3500大,比4500小的数是()。

A.3500    B.4499    C.4500    三、判断题。(共5分)(共5题;

共5分)18.(1分)钟表上指针的走动是旋转现象。()19.(1分)6002读作六千二百。()20.(1分)48+24÷8=72÷8=9。

()21.(1分)把3005、3050、3500、3049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是3049>3005>3500>3050。

22.(1分)24÷8=3读作24除以8等于3。()四、计算题。(共28分)(共4题;

共28分)23.(8分)直接写得数 300+700=    30×10=      98-36=         813-489≈ 260-200=     3×32=       500×6=        298-102≈ 70+540=     0×980=      7000-2000=    79×5≈ 24.(6分)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83-46(2)760+150(3)380-290(4)※800-670      25.(9分)用竖式计算。

①48+36= ②72-19= ③43+27= ④64-18+25 = ⑤90-25-27 = ⑥71-(51-6)= 26.(5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54-20_______74       45+25_______70        32+6_______6 +32 38-23_______16       42+20_______60        78-8_______65+5 五、解决问题(35分)(共6题;

共33分)27.(5分)列式计算。

42里面有几个7? 28.(5分)东东、月月和童童三人一共收集了90枚邮票。东东收集了42枚,月月收集了17枚,童童收集了多少枚邮票? 29.(6分)看图填算式 □÷□=□……□ 30.(6分)饲养场有母鸡l600只,比公鸡多800只。

(1)饲养场有公鸡多少只?(2)饲养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31.(6分)有2个盘子,每只盘子放6个苹果,第三只盘子放4个,共有几个苹果? 32.(5分)分一分。(填序号)将这些物品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22分)(共12题;

共21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选择题。(共10分)(共5题;

共10分)13-1、14-1、15-1、16-1、17-1、三、判断题。(共5分)(共5题;

共5分)18-1、19-1、20-1、21-1、22-1、四、计算题。(共28分)(共4题;

共28分)23-1、24-1、24-2、24-3、24-4、25-1、26-1、五、解决问题(35分)(共6题;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总结 篇4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总结(一)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

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最后,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

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二、设计科学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重视良好的习惯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位数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读、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四、巧妙地渗透环保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在完成书本知识的教育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做完纸花后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培养。

由于新课改,一切还在探索当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展望未来,争取通过努力的耕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总结(二)

关注活动化的课堂

低段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在实践中,我发现设计活动化的课堂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怎样就能体现活动化课堂的价值呢?我认为应注意: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活动结束所获得的结果上,而常常体现于过程中。我们关注的不应仅仅是对于错、优与劣的有形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活动本身对于学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价值。总之,要更加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注重给完美人格的养成提供更多的机会,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在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体现出自主、开放和创造的特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

在学习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进行知识发展的全过程的体验性实践活动,以加强其独立性实践活动,鼓励由成功走向成功的经验型实践活动,更关注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批判型实践活动,因为人的认识是有阶段性和往复性的。多次实践活动,会使人的认识不断攀升,成功的经验诚然可贵,失败的教训更是宝贵的财富,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才会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这便是创造性思维以及个性品质的存在,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用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有巨大帮助的。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总结(三)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和(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存在一些困惑,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分析: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教学经验与体会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售货员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由于家长和教师的工作性质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从而导致教育观念的不同。有个别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不加以引导任其自由发展,而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管的过死,不给孩子留有玩耍的时间,从而导致孩子对学习逐渐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下滑。

2、在教学中,新课后的练习如何设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探讨、研究。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期更大成绩!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总结(四)

通过这几天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我发现学生对于有情景图的练习题和一般的练习题比较起来,做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做口算题只是纯粹的计算,做的多了,有些会做的题目也会出现错误,这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题做的多了,人变得有些麻木了。这时,如果还是一味的让学生做下去,只会起到反效果,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尤其是临近学期结束,期末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学生做的试题也越来越多,这时,教师在练习题的选择上也要动一动脑筋,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做的开心,又有练习的效果。大部分学生在做有情景图的题目时,表现出的兴趣都相对较浓厚,因为情景图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且在学生看题时也能起到一个放松神经,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同时,在做练习的时候,一定要精炼,挑选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做,适时的减轻学生以及我们老师的压力.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总结(五)

从教十余年,我深切感到: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从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人认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小,对于预习就免了吧,其实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预习辅导,为高段的学习打基础。

一、二年级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预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教师把的内容写清楚,便于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比如学习《认识钟表》可以布置让学生在家先认识一下时针、分针,怎样拨钟。二年级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前让学生先看看书,然后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也许学生收集到的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可以把收集到的图形放在课堂上对比,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另外可以做题。留两三道典型的简单习题作为作业,可和新课知识类型相同,或稍有点拓展的,题不要多要精。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解决。这样学生预习的时候就能认真地去思考和理解新知识,并且也能真正的检验预习的效果。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篇5

一。学生审题不清,对题目的意思没有弄清楚。表现尤为突出的是第六题操作题。

学生在绘制方位图时没有认真看清方位,对长度绘制时不够精确.

二关于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学生粗心的毛病太严重,没有养成验算(检验)的好习惯。

如:37+68x0=0136+269=300。125x80=1000等这样的错误现象比比都是.

三对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够牢固。

比如第五题的列式计算;45与240的和除以20与5的差,商是多少?很多学生错误列为45+24020-5。而315减去135与9的商,差是多少?这道题学生又列成(315-135)9。没有用括号的用了括号,需要用的又不用

四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例如解决问题的第四小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求出了总共种了多少棵树而没有把每棵树的价钱求出来。

通过上面的分析,也充分的说明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掌握训练不够。根据这些情况和平时的.课堂教学,我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

1、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脱式计算能力。

通过口算随堂练、计算天天练等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性的教学工程,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坚持。同时要注意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重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要求学生多读题、多观察、多动脑,抓住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多说,不要怕浪费时间。

4、注重题型的多样化练习。本次考试中也发现学生对题型的变换不太适应,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多样化、开放性题型,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不要太拘泥于教材。

关于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篇6

光阴流逝,转眼间学期结束将至。回顾本学期,每天与这些活泼、可爱、淘气、天站无邪的学生在一起生活,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也伴有苦与乐。在这个学期学校开展学习高效课堂模式。一开始我们都摸不着边,现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终于小有成效了。在教学工作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改进教育教学方案,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熟悉教材,认真编写导学案

由于自己是一名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开学初与同组教师交流了自己在接触教材时的困惑,了解了本册教材与其他几册教材的联系,做到了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认真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个学期我们逐渐向高效课堂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摸索,寻求最佳方法,现在小有成效。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导学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思想,采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教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小组合作的培养。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大家熟悉的情景,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三、加强后进生辅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由于地域的特点,这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都和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距。正是由于这些学生,使得课堂教学的推动很吃力,整个班级的总体学习成绩不高。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课余时间给这些同学做课外辅导,竭力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存在问题以及方向:

关于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篇7

一、填空乐园。(每空1分,共35分)

1、看图写数。

写作( ) 写作( ) 写作( )

读作( ) 读作( ) 读作( )

2、4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

79和81中间的一个数是( )。

3、5个一和2个十组成( )。100里面有( )个一。

5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按规律填数:

5、读数和写数都从( )位起。

6、20角=( )元 3元—1元5角=( )元( )角

7、一个两位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9,这个数是( ),比这个数多1的数是( )。

8、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35 68 59 93 76

( )( )( )

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5分)

17 8 = 113 = 24 + 5 =

15 8 = 6 + 8 = 16—9 =

90 10= 50 + 38 = 54 40 =

29 + 40 = 15 8 = 30 + 60 =

93—(68—60)= 70+(35—8)= 82—(42+7)=

三、在 里填上或=。(9分)

39—4 35 35+20 32 76—6 86

35+20 57 69+30 100 27+6 39—5

1元 10角 5元7角 7元 2元1角 12角

四、数一数。(10分)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五、看图列式。(8分)

76个

□○□=□ □○□=□

3、

六、解决问题。(共23分)

1、原来有30只船,还剩9只。划走了多少只?(3分)

2、果园里有桃树56棵,梨树30棵。(4分)

(1)桃树和梨树一个有多少棵?

(2)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3、有35只蚂蚁在做早操,又来了7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做操?(3分)

4、小学图书室里有90本图书,借出40本书,还剩下多少本?(3分)

5、小小商店。(10分)

40元 8元 45元 28元

(1)爸爸给小明买了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一个用了多少钱?

(2)衣服比裤子便宜多少钱?(2分)

(3)爸爸买一件衣服,给售货员阿姨50元,应找回多少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4分)

参考答案:

一、

1、20,二十;51,五十一;100,一百。

2、39,41,80

3、25,10,5,6

4、68,69,71,74,75;

22,32,52,62,82,92

5、高位

6、2,1,5

7、99,100

8、35,59,68,76,93

二、

9,8,29,7,14,7,80,88,14,69,7,90,85,97,34

三、

=,,,,=,

四、

4,3,4,5,1

五、

1、8+4=12

2、76—6=70

3、9+7=16 16—7=9

7+9=16 16—9=7

六、

1、30—9=21(只)

2、(1)56+30=86(棵) (2)56—30=26(棵)

3、35+7=42(只)

4、90—40=50(本)

5、(1)28+8=36(元)(2)45—40=5(元)

(3)50—40=10(元)(4)略

关于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篇8

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4.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5.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描述数据4.分析数据5.撰写调查报告6.交流

6.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关于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篇9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若x2=y2,则x=y B.若 ,则x=y

C.若x(x-2)=5(2-x),则x= -5 D.若(m+n)x=(m+n)y,则x=y

2.截止到2015年5月19日,已有21600名中外记者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注册记者,将216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0.216105 B.21.6103 C.2.16103 D.2.16104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3a-2a=1 B.x2y-2xy2= -xy2

C.3a2+5a2=8a4 D.3ax-2xa=ax

4.有理数a、b在数轴上表示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b

C. D.

5.已知关于x的方程4x-3m=2的解是x=m,则m的值是( )

A.2 B.-2 C.2或7 D.-2或7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系数是-2 B.32ab3的次数是6次

C. 是多项式 D.x2+x-1的常数项为1

7.用四舍五入把0.06097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值的有效数字是( )

A.0,6,0 B.0,6,1,0 C.6,0,9 D.6,1

8.某车间计划生产一批零件,后来每小时多生产10件,用了12小时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多生产了60件,设原计划每小时生产x个零件,这所列方程为( )

A.13x=12(x+10)+60 B.12(x+10)=13x+60

C. D.

9.如图,点C、O、B在同一条直线上,AOB=90,

AOE=DOB,则下列结论:①EOD=90②COE=③COE=④COE+BOD=9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0.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着EF折叠,点C、D分别落在M、N的位置,且MFB= MFE. 则MFB=( )

A.30 B.36 C.45 D.7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x的2倍与3的差可表示为 .

12.如果代数式x+2y的值是3,则代数式2x+4y+5的值是 .

13.买一支钢笔需要a元,买一本笔记本需要b元,那么买m支钢笔和n本笔记本需要 元.

14.如果5a2bm与2anb是同类项,则m+n= .

15.900-46027/= ,1800-42035/29= .

16.如果一个角与它的余角之比为1∶2,则这个角是 度,这个角与它的补角之比是 .

三、解答题(共8小题,72分):

17.(共10分)计算:

(1)-0.52+ ;

(2) .

18.(共10分)解方程:

(1)3(20-y)=6y-4(y-11);

(2) .

19.(6分)如图,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20.(7分)已知, A=3x2+3y2-5xy,B=2xy-3y2+4x2,求:

(1)2A-B;(2)当x=3,y= 时,2A-B的值.

21.(7分)如图,已知BOC=2AOB,OD平分AOC,BOD=

14,求AOB的度数.

22.(10分)如下图是用棋子摆成的T字图案.

从图案中可以看出,第1个T字型图案需要5枚棋子,第2个T字型图案需要8枚棋子,第3个T字型图案需要11枚棋子.

(1)照此规律,摆成第8个图案需要几枚棋子?

(2)摆成第n个图案需要几枚棋子?

(3)摆成第2010个图案需要几枚棋子?

23.(10分)我市某中学每天中午总是在规定时间打开学校大门,七年级同学小明每天中午同一时间从家骑自行车到学校,星期一中午他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到校,结果在校门口等了6分钟才开门,星期二中午他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到校,结果校门已开了6分钟,星期三中午小明想准时到达学校门口,那么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应该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根据下面思路,请完成此题的解答过程:

解:设星期三中午小明从家骑自行车准时到达学校门口所用时间t小时,则星期一中午小明从家骑自行车到学校门口所用时间为 小时,星期二中午小明从家骑自行车到学校门口所用时间为 小时,由题意列方程得:

24.(12分)如图,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如图所示),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

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

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

(2)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秒,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

(3)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求 的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DDCA,CDBCB.

二、填空题:

11.2x-3; 12.11 13.am+bn

14.3 15.43033/,137024/31 16.300.

三、解答题:

17.(1)-6.5; (2) .

18.(1)y=3.2; (2)x=-1.

19. .

20.(1)2x2+9y2-12xy; (2)31.

21.280.

22.(1)26枚;

(2)因为第[1]个图案有5枚棋子,第[2]个图案有(5+31)枚棋子,第[3]个图案有(5+32)枚棋子,一次规律可得第[n]个图案有[5+3(n-1)=3n+2]枚棋子;

(3)32010+2=6032(枚).

23. ; ;由题意列方程得: ,解得:t=0.4,

所以小明从家骑自行车到学校的路程为:15(0.4-0.1)=4.5(km),

即:星期三中午小明从家骑自行车准时到达学校门口的速度为:

4.50.4=11.25(km/h).

24.(1)①当P在线段AB上时,由PA=2PB及AB=60,可求得:

PA=40,OP=60,故点P运动时间为60秒.

若AQ= 时,BQ=40,CQ=50,点Q的运动速度为:

5060= (cm/s);

若BQ= 时,BQ=20,CQ=30,点Q的运动速度为:

3060= (cm/s).

②当P在线段延长线上时,由PA=2PB及AB=60,可求得:

PA=120,OP=140,故点P运动时间为140秒.

若AQ= 时,BQ=40,CQ=50,点Q的运动速度为:

50140= (cm/s);

若BQ= 时,BQ=20,CQ=30,点Q的运动速度为:

30140= (cm/s).

(2)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

①在P、Q相遇前有:90-(t+3t)=70,解得t=5秒;

②在P、Q相遇后:当点Q运动到O点是停止运动时,点Q最多运动了30秒,而点P继续40秒时,P、Q相距70cm,所以t=70秒,

经过5秒或70秒时,P、Q相距70cm .

(3)设OP=xcm,点P在线段AB上,20≦x≦80,OB-AP=80-(x-20)=100-x,EF=OF-OE=(OA+ )-OE=(20+30)- ,

(OB-AP).

关于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篇10

共20分)1.(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28+264+82+46=()A.420    B.387    C.287    D.520    2.(2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A.30平方厘米    B.125平方厘米    C.150平方厘米    D.180平方厘米    3.(2分)将一个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后,能够得到的平面图形是()A.B.C.D.4.(2分)把一个长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正方形铁块,体积()。

A.变大了    B.变小了    C.不变    D.无法判断    5.(2分)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数的3倍,表面积扩大到原数的()倍。

A.3    B.9    C.6    6.(2分)不能折成长方体盒子的是()。

A.B.C.D.7.(2分)甲的倒数为,乙的倒数为,丙的倒数为,则甲、乙、丙的大小为()。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无法判断    8.(2分)下面哪一个分数最接近1。()。

A.B.C.D.9.(2分)长方体(不含正方体)的六个面中,最多只有()个面的面积相等。

A.2    B.3    C.4    D.5    10.(2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是()。

A.B.C.D.二、仔细审题,填一填。(共18分)(共6题;

共18分)11.(3分)一个正方体棱长的和是48厘米,它的一条棱长_______厘米. 12.(3分)把三个棱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_______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_______立方厘米。

13.(3分)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没有倒数,2.5的倒数是_______ 14.(3分)平方米=_______平方分米;

375cm3=_______dm3 15.(3分)3米长的铁丝用去 后,又用去 米,还剩 _______米。

16.(3分)在一个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之和是1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的总和是_______ 三、神机妙算,算一算。(24分)(共3题;

共24分)17.(12分)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2.35×4.8+76.5×0.48 ② ③ ④8.8-6.75+9.2-0.25 ⑤4.86×[1÷(2.1-2.09)] ⑥ ⑦ ⑧ 18.(6分)解方程((2)小题要检验,其余只解方程)(1)x﹣12=81(2)5.1+x=10.5(3)6x=4.2(4)x÷0.4=12.5 19.(6分)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1)(2)四、解决问题,用一用。(共38分)(共7题;

共38分)20.(4分)修一条长2km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还剩几分之几没修? 21.(5分)库房管理员将一些棱长为3dm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如图),这些纸箱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2.(5分)赵师傅向下图所示的空容器(由上、下两个圆柱体组成)中匀速注油,正好注满。注油过程中,容器中油的高度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把下面的大圆柱体注满需_______分钟。

(2)上面小圆柱体高_______厘米。

(3)如果下面的大圆柱体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则大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上面小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写出计算过程)23.(5分)一块长方体形状的玻璃长16,宽是,厚是。已知每立方分米的玻璃质量为2.5,这块玻璃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4.(5分)晓晓一家去登山,先用25分钟走了全程的一半,又用20分钟走完了全程的,最后用15分钟登上了山顶。他们最后15分钟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25.(8分)一个长方体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5米,高是4米。

(1)如果在游泳池内壁2米高处画一条红色的水位线,这条水位线全长一共是多少米?(2)如果用边长是5分米的瓷砖来贴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面,至少需要瓷砖多少块? 26.(6分)如图1,在底面积为100cm2、高为20cm的长方体水槽内放入一个长方体烧杯,以恒定不变的流量速度先向烧杯中注水,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为止,此过程中,烧杯本身的质量、体积忽略不计,烧杯在大水槽中的位置始终不改变.水槽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厘米)与注水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1)图2中点_______表示烧杯中刚好注满水,点_______表示水槽中水面恰与烧杯中水面平齐;

(2)求烧杯的底面积;

(3)求注水的速度及注满水槽所用的时间. 参考答案 一、认真分析,选一选。(共20分)(共10题;

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仔细审题,填一填。(共18分)(共6题;

共18分)11-1、12-1、13-1、14-1、15-1、16-1、三、神机妙算,算一算。(24分)(共3题;

共24分)17-1、18-1、18-2、18-3、18-4、19-1、19-2、四、解决问题,用一用。(共38分)(共7题;

上一篇:大四签约注意事项下一篇:《弹性的秘密》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