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推荐13篇)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 篇1

十二月初我们有幸观摩学习了省信息技术优质课,听了十几节课,收获颇多。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

1.引课巧妙准确

教师一般都会创设情境导课,但也存在一些引课牵强或拖沓现象,大多数引课都能做到精心准备的、巧妙的、准确的,《数据库》的几节课用时下流行的光棍节、网购等导入,学生很感兴趣。

2.教学主题的选择有讲究

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信息技术课堂也不例外,清晰的教学主线使课堂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此次比赛,各位选手都有这个教学主线的意识,同时还对选择什么样的主题作为教学主线有讲究,大部分老师选择贴近生活、学生熟悉、有实际意义能体现技术价值内容作为教学主题。如一制作电子贺卡为主线,然后开始照着图示或教程运用photoshop多种功能制作。又如利用Excel图表统计分析网上的数据,并得出结论,以此启发行动。

3.关于导学案助学的作用

有的老师采用了导学案,有的老师没有用到,有些采用电子版,有些采用纸质的,有的采用word制作,也有使用网站形式的,采用网站形式有的教师将其做成教学辅助平台,既有导学内容,也有作业提交、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等功能,教师应对于技术应用到课堂

教学已成共识,特别是信息技术课。

4.绝大多数部分老师没有板书

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用到板书,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说,并不是一定要有板书,但如果能恰当的使用,将会使课堂教学更精彩,生成更生动。

5.能真正体现分组协作学习

分组进行协作学习经常被老师用来体现新课程理念,但有时也只是噱头,只是形式,但这次有很老师却将分组协作学习进行到底,如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组作业提交的更快,回答的问题更多,并进行加分;哪组的手工制作的纸飞机展板上粘贴的数量多,样式丰富程度等;对网上数据分析按不同问题分组完成等等,都是体现了真正的分组学习。

6.教师专业能力强,眼界开阔

本次听课的最大惊叹就在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眼界更开阔了,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更强,不是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许多案例都能说明教师学习能力强,专业水平高,不满足现有的知识水平。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 篇2

一、学生教师“双主”地位改变

这次观摩活动中, 每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 得到较充分的体现.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学习机会,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交流, 让学生在学习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实践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真正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如《有趣的杨辉三角》这节课,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广西钦州市灵山中学的赵金成老师, 她的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 课堂上她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是由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探讨完成的, 当然这与她的引导和点拨是分不开的.本节课赵老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通过四个问题设计展开教学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1:计算 (a+b) n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并插入以下表格中, 通过填表你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2:观察“杨辉三角”你能得到哪些数字规律? (学生填到课前发的习题纸上)

问题3:请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并试着证明你的猜想.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表你们的看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杨辉三角中蕴含的数字规律, 再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现的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注重运用了转化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把观察到的规律证明化归为组合数性质的应用, 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 真正体现了探究—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探究与交流的时空, 能经历规律的发展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显著.

二、语言简单明确, 评价趋于多样化

这次参赛的各位教师教学语言精练, 不管是教师的引导语还是提问语或评价语都十分的准确到位.例如, 河北邯郸市第四中学张兴娟老师《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节课, 张老师开篇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将学生带入这节课的学习中.问题1:你会求哪些类型方程的解?小组讨论有哪些不会求解? (并让学生把所提问题归纳并板书到黑板上) 问题2:能不能求方程的近似解?以求方程x3+3x-1=0近似解为例, 进行以下探究:1.怎样确定解所在的区间?2.怎样缩小解所在的区间?3.区间缩小到什么程度满足要求?

本课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产生的, 所以教师的引导语与提问语对学生顺利完成这节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提问语之外, 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也是各有特色, 也有教师给学生的回答作出动作鼓励评价, 如竖起大拇指或给学生以热烈的掌声.与以往的教师评价不同, 现在教师更善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发现学生的潜能, 并能以自然、真诚、恰当的语言及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对新教材挖掘深入

与旧“大纲”相比较, 新课程在知识结构内容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

(一) 知识结构的变化

新课标的一个大变化就是“模块+专题”结构和学分制, 与以往的高中数学课程相比, 这次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 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其中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构成, 具体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 (三角函数) 、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课程分4个系列, 其中系列1, 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 每个模块2学分 (36学时) , 每个专题1学分 (18学时) .具体如下表所示:

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 希望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学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选择学习选修系列1、系列

2. 其中系列1是为希望在人文社科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 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是为希望在理工 (包括部分经济类) 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 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二) 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的内容有较大的变化, 不仅增加了一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教学发展和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内容, 如算法初步的基础知识等, 而且对某些原有的内容也做了一定的调整, 特别是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内容.例如,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倪如俊老师上的《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案例如下:

1. 课堂引入

(1) 生活中的抛物线

(1) 投篮时, 篮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 南京秦淮河三山桥的桥拱的形状是抛物线;

(3) 卫星天线是根据抛物线的原理编造的.

(2) 数学中的抛物线

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2. 抛物线的定义

(1) 抛物线的画法

(1) 介绍作图规则.

(2) 动画展示作图过程.提出问题:求所对应的点M满足的几何关系是什么?

(3) 分析作图过程.提出问题:在作图过程中, 直尺、三角板、笔尖、点F中哪些没有动?哪些动了?绳长|AC|、|MC|、|MF|、|MA|中哪些量没有变?哪些量变了?

(4) 结论:动点M满足的几何关系是:动点M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它到直尺的距离.

以上是倪老师通过生活中的抛物线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抛物线的必要性, 再通过类比椭圆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去学习抛物线, 通过画抛物线的图形过程抽象概括出抛物线的定义, 课改后抛物线的内容介于椭圆和双曲线之间, 而大纲教材中抛物线的内容在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之后, 大纲教材注重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学习, 而新教材这样安排恰恰淡化了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 所以倪老师没有运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引入说明, 对教材的挖掘和把握很精准到位.

四、个人的反思

这次优秀展示课, 都是新授课, 包括概念课和探究课, 特别以概念课为主.新授课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照本宣科, 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并且效果也大打折扣, 那么应怎样上好一节新授课呢?我的思考如下:

1. 备好课——教学设计

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就是教学设计, 就是教师在备课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问题的解决步骤, 选择相应的教学器材和策略以及相应的教学工具 (包括媒体) ,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确定, 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学情分析, 教法选择, 教案的编写.

2. 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完成之后, 教师应根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在教学中, 决定课堂教学优化与否的关键要素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1导入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板书画图技能;4.讲解概念技能;5.教态变化技能;6.教学演示技能;7.提问技能;8.反馈强化技能;9.组织教学技能;10小结技能.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 篇3

高中信息教学一直存在着两个比较分明的观点。一是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与技术,形成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价值体系;二是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典型技术,对理论与知识的体系不过重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常识、兴趣等局部素养。

系统学习目的在于构建知识体系。系统学习建立在模型化、体系化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系统学习并不要求完全按实际的过程、方法来重现实践应用,为的是让学生能系统地把握某种事物(技术)的本质内涵、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掌握从基本的原理、原则和一般规律。

系统学习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尤其是高中以上的学生架构比较整体化的知识、技能体系,能够培养其分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发展中,曾经因为典型学习推崇过重出现了因模仿训练造成学生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现象,也出现了学生面对同一种问题只会用一种软件而不能自我选择、探索和创新的弊端。不少专家认为,这就是系统化学习缺乏所致,学生没有形成一般性的解决问题能力。

可见,系统学习对于学生架构起比较完善的知识、技能体系是有益的。

典型学习目的在于构建技能专长。有一段时间,由于受到主题学习、任务驱动等新教法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子作品大赛等活动影响,也受到教学课时、学生兴趣等因素的限制,典型学习一度在各地广泛开展。典型学习主要体现在两种情形。第一,打破原有的软件、知识体系,选择其中典型、生动、有趣的部分开展教学。这样,以软件操作为线索的教学,不再着重讲菜单、功能,而是直接去制作作品,遇到哪些知识再补充学习:以信息素养为线索的不再讲一般的过程与方法,而是在主题活动中自我体验、感受和探索。第二,仍然以系统学习为线索,以开展典型的实例教学为主,系统知识的作用退一步成为支撑服务,甚至淡化系统学习。

典型学习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简化学习过程,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阻碍;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专长学习,在实践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现在新课程要求两者协调与统一,实现两者的结合,才能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学生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原本系统学习与典型学习并无矛盾,而在信息技术课中却存在嫌隙。这既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广泛性有关;也与信息技术课程还不成熟,没有多少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有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的确遇到过这样的难题,过于系统地讲、练课时不足,学生也不感兴趣。所以,也不得不倾向于典型教学,采取针对局部的知识点、技术点开展主题教学、任务教学。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注重具体技能教学的同时,要注意抽象、概括出一般性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对系统要学习采取适当的方式,选择适当的教学量,实现既遵循体系又突出典型。

为解决典型学习与系统学习的有机结合,我本人也探索了一些方法。其一,针对必修课在方法、理论方面的系统化教学需求,采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合理化地分解典型学习对其进行支撑。即根据信息素养教学线索提供半成品作品,在教学演示或学生实验中随时调用半成品,迅速达到教学目标。其二,针对选修课学生选择难、教师教学难和选修管理难等问题,进行以典型学习为主题的系统学习——“项目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以研究者、实践者的身份加入到如“数码图片社”、“音乐梦工厂”等小组活动之中,如此更容易达到选“修”的教学目标。

总之,我们可以简约化系统学习后使之成为教学线索,而把典型学习进行优化后作为有效实例。对两者用诸多实际、实效的教学策略联系起来,协调、统一,共同为新课程的实施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机制。这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 篇4

1、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教师的亲和力来自教师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挚爱以及适宜的表达方法;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智慧的一种综合体现。在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中,亲和力能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从而顺利地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参赛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与学生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比如有的老师课前播放来自远方的祝福视频与学生拉近距离;也有的老师课前准备了简单、易操作且学生较为喜欢的小游戏;还有的老师在课前和学生自由交流,谈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等等。但是参赛老师准备的这些互动活动并不是随便的,而是与本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场景、技巧等。大部分老师的互动做得有声有色,学生参与积极,有效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 正式上课时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好的导入有不可忽视的教学功能。在优质课展示过程中,老师们各尽其能,有用故事导入的,也有用经验导入的,都非常巧妙并贯穿课程当中,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节奏紧凑,语言贴切。在上课时大部分教师整堂课都非常流畅,节奏不快不慢,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整堂课调控的也很好,学生在课上兴趣一直很高涨,学的也特别快。从开始上课到下课,整堂课都感觉很愉悦,学生也都没有被束缚的感觉。而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平铺直叙,语言很平,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要精心设计环节,只有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使师生都有所斩获。)还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对突发出现的硬件或软件问题处理不当,而影响了教学的继续进行,这就需要平时不断提高自己应用硬件和软件的能力。(积极提升专业素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因此要积极学习、不断实践。)总之,教师要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就要在平时多想多做。

3、体现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这门课本来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多媒体的使用必不可少。在每一堂课上,每位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课件的制作上,有的教师用网页制作,有的用ppt制作,还有的用flash等。制作所用的软件不同,但各有特色。利用网页制作的学习网站以及在线提交当堂评价的效果特别好,能及时的反馈课堂信息,效果非常好,让学生通过网站来自主学习,里面信息丰富,学生看得懂、做得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合理分组,倡导小组协作。

提倡小组合作,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优质 课的展评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然后评选出一名小组长。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差异,所以采用小组协作学习,运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方式很有必要。小组长就是一名“小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其帮助及督促组内同学完成学习任务或者上台给大家演示操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从而学习气氛十分高涨。

5、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新颖,多样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较好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介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如老师在《初始Scratch》这节课上,并不是把所有教学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带着任务以及操作的基础知识逐步向目标进发,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操作要领,并且很快就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精彩的课不是“讲”(相互研讨)出来的,不是“写”(勤写教案)出来的,也不是“听”(大量听课)出来的,精彩的课是“练”出来的。上课就像学开车,不能光讲理论,而应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拥有失败的教训,获得感性的经验,才能不断改进与进步。

通过本次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把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列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解答:

1、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四年级学生刚上机时,学生积极性都很高,每周都盼着这节信息课,可是到了六年级时,每 个班总有3到5个学生不去机房,情愿在教室里写作业也不去上机,问其原因:不想去;学不会;没有机器等等。应该怎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呢?

2、教学。当前我们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我基本上都注重了学生学习软件技术的教学,这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当堂课学生学会了操作,时间一长,过一两个学期后,学生就不记得了。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

3、目标。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目标。我们怎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如何完成达成度,怎样制作合适的量规。对于扩展任务的实施又要注意哪些?

4、合作。现在都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实际上合作学习基本上流于形式,怎样真正实施合作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在教学上要有疑必问,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去探索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及时的反思活动,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进步,不断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地理优质课学习心得 篇5

地理组:范树琴

2017年11月3日至 11月4日,由“多彩贵州”好教育联盟主办的为期两天的同课异构(地理、数学)活动,在桐梓二中举行。我有幸作为地理学科的观摩者参加了此次活动。近距离地感受了来自全省各校优秀参赛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

据主办方安排,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1月3日全天说课比赛,每位参赛者说课7分钟,内容地理为《常见的天气系统》,共有58所学校的58名代表教师参赛。11月4日教学比赛,取上一天说课比赛的前7名抽签进行。经过两天的学习,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特别是参赛技能上让我受益匪浅。现就此次学习简说一下感受: 一、一堂优质课是多个部分构成的。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哪个部分完成不好,都将影响到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所以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理解剖析,教学技能的培养等业务素质的提升很是关键,这些应该是我们从事教育而应该不断去追求的东西。

二、针对此次活动,应对比赛,我看到了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一味追求别具一格,而显华而不实。此次有位老师设计得不错,用诗歌贯穿课堂,很美,与教学内容也结合得很好,但过于强掉这一特色,而忽略本节“气团及其特点”这一铺垫知识的涉及,导致学生探究“锋与天气”这一核心知识时没能达到理想效果,从而失分很多。再如,此次比赛教师突破重难点时都是以学生探究式完成,但个别老师在给学生看材料或活动时,没给学生目标,学生显得盲目,导致问题完成不好,教师只能硬拖学生进入下一个知识,同样也没达到探究目的,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再有,一个教师教学设计很好,语言很美,亮点很突出,但却因其过于拖拉,导致教学内容不完整,很吃亏。当然,很多老师优点很突出,比如,用一些新颖的视频、图片、统计资料、诗词等导入,突破重难点时小微课的使用,PPT选图、色彩的讲究、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高昂的激情,等等都让我耳目一新,创新教学无不体现,让我收获颇多,感慨学无止境。

物理优质课大赛学习心得 篇6

张跃锋

本次南阳之旅,有幸观摩了各位参赛老师的优质课,感触颇深,他们向我们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创新课堂教学能力。他们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引导等好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下面我就具体的说一下我的收获。

1.对教学目标处理得当,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去确定,认真专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各位老师讲解过程中层次清楚,思路清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同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开始到结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体验到知识点升华 最后形成概括,结构自然流畅。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参与形式多样化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 篇7

[本刊讯]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龙芯杯”2 0 1 0年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和“E P S O N杯”2 0 1 0年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于2 0 1 0年1 1月分别在江苏省南京市和无锡市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共展评了来自2 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1 2节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 (获奖结果请查阅大赛网站www.case.ictedu.cn) 。全国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员共计1600余人观摩了这次展评活动。这是信息技术学科相关活动中参加省份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展评活动期间, 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就民族信息技术品牌在中小学课程建设中的价值、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机器人进课堂等做了专题发言。展评活动结束后, 活动主办方召开了省级信息技术教研员协作会议, 初步确定2 0 1 1年优质课展评活动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 并增加“基本功大赛”的环节。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为全国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员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观摩和交流的舞台, 对于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篇8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丰庄小学:张强

4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寿县实验小学举办的“全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会上观摩了来自全县5位优秀数学老师的精彩教学,活动中那些年轻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带给我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让我思绪久久不能平复。下面我简单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每位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都有精确的把握,教学设计都有独到的地方。上午的3位老师分别是来自实验小学的黄小雪、隐贤学管委刘幸幸和大顺学管委方莉。她们的课题都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谁先走”.3位老师语言精练丰富, 教学语言一般包括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板书。接下来我着重说一下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口头语言包含:音量的大小、音调的.高低、强弱等几个方面。肢体语言包含:教师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几个方面。教师能够在课堂中顺畅的利用教学语言与肢体语言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练习中,必定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设。在听的这些课当中,教师的语言大多比较精炼,条理清晰。

我们也想到了在备课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备教师的教学与体态语言,尽量做到准确、精炼,思想清楚,叙述有条不紊,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语,老师的激励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成功感和自豪感。

老师的激励应该是无处不在,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当孩子们的回答对时,马上语言要激励他们:“你真聪明!”“你爱学习!”“说得很不错。”“你的想象力很丰富。”等等……或者行动表扬:“把掌声送给他!”

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有趣,各个环节衔接紧密得当,活动穿插课堂,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也很好的彰显出来。

另外他们的课不同程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视频截图、实物投影、自拍照片和自画图形等,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课件用的比较到位,也比较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知识内化,提高课堂效率,可见,课件的功能功不可没。这一点在下午的2节课中得到很好的呈现。下午第一节是袁伟伟老师上“角的认识”,评委在点评的时候注重说了课件新颖也是一个亮点。

这样的活动给我们很好的交流,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来参与,大家能够一起进步。

全市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学习心得 篇9

一、新课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12节优质课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学习,都可以见到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所有教师的个人素质都比较高,尤其是课堂语言都优美动人,充满激情。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替代了过去的单纯说教,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师者形象,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了一种兴趣,我想,这正是新课改的春风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使单调枯味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扩展到了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访问,去调查,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认识社会。12节优质课,几乎每节课都有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调查探访的活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自主学习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习惯也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每一堂课教师都非常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一句具有亲和力的评价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激起孩子的成就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教学的实效。

五、执教的教师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极强,能灵活有效的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

总之,这十二节优质课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在教学《品德与社会》时,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其特点,实施有效的策略,相信我们学习了《品德与社会》新教材教学理念并且通过这次《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的活动之后,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感谢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学习的平台,感谢执教老师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水平!

★ 「实践与研讨」幼儿教师如何参加观摩活动

★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 全国名师教师研讨观摩活动有感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 品德与社会小学品德教案

★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 品德与社会教案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 篇10

北宋一中

扈海吉

时间:5月11日---15日

地点: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

5月11日学校派我去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参加山东省中学美术优质课的观摩学习,我欣然前往,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开阔视野提升业务水平的学习机会,听课的这几天天气很热,但我们每天都抱着认真的态度坚持一天听完7节课,虽然紧张忙碌了些,但却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还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思路指明了方向。

虽然省里各地区的课良莠不齐,但不乏有许多好课,对我启发和影响很大。比如德州市开发区赵虎镇赵宅中学李志勇老师的《收藏章----篆刻起步》,泰安市上高中学韦桂丽老师的《绿洲》一课,东营市晨阳学校徐芳老师的《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日照一中申国宪老师的《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等等,引起全场的共鸣,留给我们老师们不少的反思,通过这次听课我感到要想上好一堂美术课,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在课堂中应用自如。如:教态大方有亲和力,语言流畅自如,设计问题目的明确严谨等。在《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和《收藏章----篆刻起步》一课,教师在举手投足间展示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素养,教师风采表露无疑。

2、把握教学目标要准,不要误导学生,这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极个别课跑偏)

3、快乐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和教师轻松愉悦的谈话交流,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都会带给学生快乐,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新知,比死板灌输式效果要好的多。比如:《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一课,教师声情并茂就像导游一样将学生带入夏令营一天的活动中,学生身临其境,画感受,教学难点得到了解决。

4、美术课堂要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针对不同课型教师合理的范画引导,也会起到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

5、注重音乐的烘托作用,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美术课中合理巧妙地选用音乐,会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教学情境,学生会在美妙的乐曲中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表现美。比如:《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一课,整堂课的音乐设计都很巧妙,曲子都很美,每个环节的音乐都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引导。

6、美术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克服只是前边讲授后边做作业的老套路。以《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和《收藏章----篆刻起步》一课为代表,整堂课学生都在老师引导下动脑动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7、教学评价要新颖,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比如《收藏章----篆刻起步》采用百味集小册子展示评价作业,独具匠心:还有《黑白装饰画的美感》采用展板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设计一目了然。

8、巧妙地板书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绿洲》《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等。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 篇11

作者/郝淑霞

2012年10月21-26日,在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举办了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优质课大赛,这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来自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初高中选手争相竞技,全国各地2000余名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全程听课,其盛况空前,美不胜收。

本次观摩与展示活动分成讲课和说课两个阶段进行。讲课阶段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拔出的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的选手各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角逐,每个小组由11位选手、7位评委组成,且选手与所在省、市评委组别不同,以示公平。在这一阶段每个小组产生4位进军下一轮决赛的选手,初中、高中各12位选手进行最后阶段的说课展示。

由于我参与指导的吉林省选手被分在了初中组的第j赛场,我就选定了在这个赛场听课,从头听到尾,边听边对选手的课进行打分评价,以此来衡量自己的评判结果与评委评出的最后结果之间的契合度,检验自己的评课水准。

第三赛场共11堂教学内容、教学风格各异的课,令我这个1997年参加首届大赛的获奖选手受益匪浅。现仅就我听的这11堂课中的部分优质课,阐述我对思想品德优质课的精品化“六精”标准的思考。

一、精心的热身设计

全国优质课大赛,参赛的绝大多数选手面对的是异地异生,地域差异和学情的不同是每个选手都十分担忧的问题。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如何?他们能否视参赛教师为自己的亲老师,零距离互动,交流无障碍呢?老师对学生特点的把握情况如何?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进程。第三赛场的选手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精心的热身互动设计,轻松地化解了这一难题,让原本的劣势变成了优势。

来自吉林省延吉市第九中学的徐海涛(男)老师,讲授“学会调节情绪”一课。徐老师的热身设计如下:“我听说珠海的学生都很聪明,我想做个实验,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一致说好。徐老师说:“我举左手,大家就鼓掌,我举右手大家就欢呼,可以吗?”在大家的认同和跃跃欲试下,徐老师突然举起了双手,顿时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到了最高点,对新老师要讲的新课充满无限期待。

女老师也能做出这样的热身互动吗?来自浙江温州市实验中学的刘彩萍老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刘老师利用与学生课前见面的机会,让学生记住了自己的名字,在课前的大屏幕上,老师有意隐去了自己的姓名。上课铃响后,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自己这个陌生的只有一面之交的外地老师叫什么名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出“刘彩萍”三个字,刘老师幸福地说:“这是我听到的2012年最好听的‘中国好声音’。”一语双关,引人会心一笑。

两位老师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两位老师课堂中学生的配合可谓水乳交融。不难想象,有了这样的设计,异地异生与异地异师之间擦出什么样的智慧火花都在情理之中。

二、精彩的导课设计

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准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绝大多数老师都在导入新课环节下足了功夫,第三赛场的选手也不例外。

四川省宜宾玉龙中学的杨本佳老师“透视追星”一课的导入就足见功夫。杨老师利用时下人们喜闻乐见的魔术表演导人新课。他拿出两个皮筋套交叉,让前面的学生看,左边拽不出,右边也拽不出,杨老师吹出一口“仙气”,问学生现在是什么时刻?学生大声喊出:“见证奇迹的时刻!”话音一落,皮筋套穿越了。杨老师还不忘后面的学生,如法炮制,又与后面的学生一起表演了一遍。过足了魔术隐,杨老师自然而然地说起了自己的偶像刘谦,顺便杨老师还告诉同学们,胡锦涛总书记的粉丝叫什锦饭,温家宝总理的粉丝被称为八宝粥。聊完了自己的偶像,再让同学们说说他们的偶像,“透视追星”一课就在这样的玩和说中入境了。

从杨老师导入新课的课例中不难看出,精彩的新课导人是好课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里的精彩主要以能否吸引学生为标准,要吸引学生就要做到新、奇、特、巧,其中以巧为最高境界,如果设计的巧妙如同大片一样精彩,首尾相接,不到最后时刻,谜底都不能知晓,那就是最佳设计,自然、贴切,即设计无痕又留有余音。

三、精巧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提,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与要求的课堂教学设计,能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得体会)因此,提高新课程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教学设计抓起。第三赛场的选手们深谙其中道理,他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费尽心思。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 篇12

主要优点有:

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对教材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方法,运用了“分析教材”、“分析错例”等方法,设计主要活动有:

1、学生尝试解题,计算后交换答案,补充步骤;

2、阅读教材,小结,了解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程;

3、通过错例分析,对教师给出的有错误的题目,分析查找指出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解题格式、解题过程。

4、学生针对自己做题情况,查找错误。

5、通过解答综合题目、和编题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提升,从不完善到完善,由浅入深,环环紧扣。

三、运用“学案”进行教学,有利于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利用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利于总结、归纳。

四、注重情境创设,加强了情感教育,抓住了三大社会热点: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环保问题(空气污染)。

主要不足(或是疑问):

1、地震情景的创设占时间较多,创设情境应尽量简洁,建议删去一些画面。

2、后面的练习,学生的参与较少,大多是教师包办,有些仓促。

3、提问指向不很明确,“100克液态氢燃烧需液态氧多少?计算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没有指出是什么数据,应指明4:32来自方程式,引出方程式计算。

4、“没有方程式就不能计算”太绝对有点武断,事实上也能通过化学式计算。

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听课有感 篇13

4月7至9日,我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第一届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笔者有幸被邀作评委,参与了评比的全过程。这次活动让人欣喜地看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精彩表现。参赛的教师们有鲜明的教学特点,良好的信息素养,善于控制学生情绪和教学节奏,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与学生交流,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渗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当然,通过这次活动中也使笔者认识到目前我市小学信息技术课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参赛的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大都比较深刻,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目标的落实上,似乎考虑欠周。例如比赛第一天选取了第四册第十课“让展示随心所欲”。它是幻灯片模块的最后一课内容。学习的目标是学会调整幻灯片编排顺序;学会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学会幻灯片前进、后退等简单的播放方法。根据经验,笔者认为这一内容需要二课时来完成。但在八位参赛的教师多数在一课时内解决了全部学习目标。赛后笔者在学生中做了简单的了解,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实际掌握程度并不完全到位。特别是既然设置了每张幻灯片的动画,为什么还要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幻灯片播放时为什么要前进,后退,它的意义又是什么?使用幻灯片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疑问在学生心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答案。笔者认为课堂不管如何精彩,落实教材的学习目标是最基础的要求。

再比如比赛第二天选取了新版宁波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美丽的校园”。它是第二单元画图模块的第二课。学生在前一课学会启动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了解了各类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学会矩形、椭圆、直线工具的用法;学会撤消和清除图像的操作方法;初步学会文件夹的保存方法。第二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橡皮工具的使用;初步学会曲线、放大镜工具的用法;初步学会按指定位置保存文件、打开文件。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既安排了前一课知识的巩固部分,又制定了本课的新知识。编者安排承前继后,相当合理。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小朋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笔者认为这一内容同样需要二课时来完成。从八位参赛的教师的比赛情况来看,基本上是选取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在知识点的引入方面参赛的教师们设计的任务大都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但在问题的渗透和层递性方面做得不够,要么任务没有难度,要么任务重复单调,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能力。

还有比赛第三天选取了第三册第十五课“科普小报”。它是以Word为载体的综合课。学生基本掌握了Word文档的编辑技能,学会了从因特网上获取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的学习。学习目标是熟练Word的综合运用。教材安排了三个任务,一、报头的设计;

二、加入文本框;

三、编辑页面。从技能传授的角度,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从小报的编辑规范,资料的获取,Word的综合运用,小报整体效果处理等等内容的完成,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二课时。从授课的六位参赛的教师课堂情况来看对课时的把握有些欠妥。多数参赛的教师在一课时内就草草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

课堂上教师合理的创新,创造是必要,但脱离教材的创新往往在某个知识点上似乎能够达到更好作用,但从整个知识体系来说却并不理想。我们说学习不是单一的掌握某个知识技能,而是了解整个知识体系及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对教材处理需要更多的理性。任何一堂课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都是局部的,都有它特定的作用与价值,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面的。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要明确这三个维度,但也要考虑教材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并不是每课时都能从三个维度制定目标,但我们却可以从每个单元,每个模块,甚至整个小学段的信息技术制定出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使制定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始终贯穿我们的教学。

笔者一直在思考,语文、数学等课很强调教法、学法,而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兴课程,却没有给出较完善的教法。虽说教法可以借鉴和引用,但终究并不完全适合信息技术课程。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吸收与改进。

从新课标的角度,我们通常采取的教法有:任务驱动式教法、辅助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同步教学法、示范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比喻教学法等等。参赛的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法,同步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的居多。特别是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每课都采用了。有的以余姚农特产为任务,有的以余姚塑博会的介绍为任务,有的以漫画处理为任务等等,设计的任务都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符合任务驱动的规律。在示范教学法的作用过程中,参赛教师们不是用自己的操作来示范而是请举手的学生来操作或尝试着操作,教师一旁协助,例如上画图模块时,曲线的操作,学生尝试操作演示,教师随时点拔。把有关知识点渗透得较好,体现了从学生出发的示范教学。但参赛的教师对讲授教学法多数弃而不用,笔者认为这有失偏颇。因为讲授教学法是教师对知识系统的讲授,是对课堂及学生的讨论作探究总结和归类的过程。这种任务驱动,探索式教学无法做到的。适当的讲授教学恰恰能让学生在最佳方向上进行任务的探究。新课标体现的课堂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怎样主导好课堂?笔者的看法是设计贴近学生的任务是必要的,教师的系统讲授也是必需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谈起学法,有很多,如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提问法、尝试法、归纳小结法,等等。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法。所以,选择恰当的教法,是引导学生正确学法的前提。比赛中的教师不但重视教法,也重视学法。这是比赛中的一个亮点。如在科普小报的制作时,学生间在材料收集,筛选,处理时的协作学习,解说作品时的表达能力培养。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还不够。笔者认为,教法是教师为预设的课堂采用的手段,而学法恰恰是课堂生成的途径,预设是重要的,而生成是课堂的本质。有生成的课才是以学生为本的课,所以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课堂需要、学生的发展三个方面加以权衡。教法的合理运用体现的仅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而学法的综合运用不但体现了学生,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课堂的掌控,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一堂优质课的标准之一。

笔者在此讨论教学与学法,目的是想与同行一起研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如何合理的使用教法和学法。“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要也不应该定位于技术的传授,有必要从培养孩子们信息技术素养,多元智力开发的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究。

上一篇:班主席工作总结与展望下一篇:我的语文老师作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