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案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案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案 篇1

现代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始于美国的摩尔根而成型于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摩尔根是19 世纪与所研究的对象直接接触过的少数人类学家之一。他曾多次访问北美印第安人居留地,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过,19 世纪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大多都不从事田野调查。他们不是从土著民族中直接收集资料,而主要是依靠传教士、探险家、政府官员和旅行家撰写的关于各地土著民族的资料,致力于重建人类文化的历史,解释各地文化差异的原因。世纪末是现代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萌芽时期。第一位到原始民族中从事田野调查并以此为基础撰写民族志的学者是英国人类学家B·斯潘塞,他曾与F·吉林合作调查研究澳大利亚中部的土著民族。1898 —1899 年,由英国人类学家A·C·哈登率领的考察队,到托雷斯海峡一带的土著民族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其成员有里弗斯、塞利格曼、威尔金等人类学研究者。他们在当地的土著民族中调查了五个多月,通过翻译较为系统地收集了土著民族的社会和文化资料。

与此同时,在美国人类学界,也产生了相似的方法,被誉为美国现代人类学之父的博厄斯是这一方法的创始人和推行者。博厄斯原籍德国,他于1883 —1884 年曾作为德国的地理学家参加了加拿大巴芬岛考察团,并在爱斯基摩人中生活了几个月,从而认识到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性,并转向人类学研究。1886 年,他又到美国西北沿海地区考察印第安人,并于1887 年定居美国。在他的指导下,一大批美国人类学家开始从事关于印第安人的调查研究。

在田野调查方面,马林诺夫斯基是英国学者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他原籍波兰,1910 年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师从塞利格曼和韦斯特马克学习人类学。马林诺夫斯基的调查方法,后来成为西方人类学社区田野作业的范式。根据这种方法,人类学家通常要长期居住在被调查民族的一个小社区中,通过“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这两种方法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熟悉当地居民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心理特征等,研究其文化全貌。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撰写民族志的方法,主要是在调查原始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适用于无文字的、尚未分化的简单社会,对于历史悠久的复杂社会则不完全适用。

马林诺夫斯基的一位弟子、曾任美国人类学会主席的著名华裔人类学家许娘光,也没有完全采用马林诺夫斯基的调查研究方法。他的名著《宗族·种姓·俱乐部》一书所收集的资料,并不都是通过小社区的调查方法得来的。许娘光把自己的调查研究方法称为“比较接近法”(comparative approach)。这种方法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它是一种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比较研究法,所比较的单位不是某种文化中的某种具体现象,而是整个文化体系。第二,在资料的收集和处理上,采用的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类学方法(即通过参加一个小社区的活动进行观察),也不是完全的社会学方法(即通过抽样调查进行定量分析),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以印度为例,许娘光曾在印度调查过两年,但并不是局限于某一小社区,而是同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接触,收集印度人的生活史(类似中国的家谱),调查印度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还调查印度教徒生活的某些特殊领域。在资料的处理上,则是把圣典、神话、民间故事、戏剧、小说等与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将前者所反映的东西视为社会的理想,将后者视为实际的情况,从整体上考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的意义。第三,开创了不同文明民族比较研究的新方法。传统的人类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原始民族或后进民族,而许娘光研究的则是像美国、中国、印度这样的具有宏大文明的民族。以往,这样的文明民族主要是由历史学、哲学和社会学来研究的,许娘光从人类学的角度对这样的复杂文明进行客观的、冷静的分析和比较,开辟了研究文明民族和复杂社会的新途径。

确定调查主题

在进入田野之前要对所要做的工作和田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于田野调查来讲,最主要的准备首先是项目的选择;其次是田野点的选择,之后才到进入田野的各种准备工作。

选择一个题目,就是要明确所要调查的主题是什么,而这个主题要符合自己长期以来的学术经历和兴趣点,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在选择项目是首先要明确自己所做的是一次全面调查,还是一个专题调查,抑或是二者结合的调查。全面调查(Holistic Investigation)是对一个群体或社区所做的全面详细的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群体或社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和风俗等在内的所有内容,最后是以民族志的撰写为目的的。专题调查 2

(Problem-Oriented Investigation)是对一个或者几个群体和社区所做的有专门目标的调查,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理论或者就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的探讨。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类学的调查比较流行的是全面调查,研究多以民族志的撰写和描述为主,直到近几十年来才向专门化的研究方向发展。

此外,选题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三点:第一理论意义。这里所说的理论是指在学术上已经有过很多讨论的理论问题,可以根据具体的理论和前人做过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证明或者反驳,分析其逻辑和因果的联系,也可以提出理论的假设来进行验证和说明。第二是所选的项目应该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是指这个题目应该有一定和社会效应,甚至是很大的影响,这种研究注重对某一事件的多点分析。第三是所选项目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这个实际意义是说,所做的研究将有利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现实的。面临真正的选题时,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人类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有一个很好的知识的储备,掌握正确的田野调查方法,并熟悉某一领域的研究和理论,这样才会得到一个有价值的选题。

当然选题也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要注意自己所选的研究课题是否有研究的必要性。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正如我们上面所提到的选题的意义一样,一个题目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它的必要性。其次,选题要有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不重复别人的研究,把握学术的潮流和思维,发挥科学的想象力,能就所研究的领域提出新的知识、方法、观点、思想或者是可以填补空白。在进行田野研究时,可以把研究中最核心和最精华的部分作为创新点。再次,就田野调查来讲,所选的题目是否有可行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对于所选择的题目是否具备做田野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看将做的研究是否违背道德和伦理,是否有潜在的威胁和伤害性,或者是否是一个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还有,我们在选择项目时要注意适当性,看当时的时间、精力、金钱和自身条件是否允许,是不是一个自己可以驾驭的题目等。最后,当然是要与自己的兴趣相结合的,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想的。

选择调查点

与项目的选择相结合,在调查点的选择上,应以自己的志趣和能力相适应,选择与所选主题相关的,有可进入性的和有一定典型性或者代表性的调查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人类学田野调查有其特殊性,也是比较复杂的,主要的准备工作有一下几项:第一,了解与调查点相关的地理、历史、现状和前人研究知识。这里包括对当地一些特殊的情况的了解,如有无地方流行病、社会治安和进入后的食宿安排等。要指出的是田野工作之前对上述问题的了解,绝对不能代替进入田野后的详尽调查,我们应该详细和充分地收集一手资料,在仔细的观察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纠正和反思。其二,调查队伍的组成。人类学家通常是深入边缘地区或不熟悉的地区,进行长期的居住观察和体验。早期的人类学调查是以一个人的工作或者夫妻的合作为主,但随着学科分工和知识的专门化发展,人类学家和其他专家组成的群体共同从事某一田野研究的机会日益增多。因此,一个好的调查队伍的原则应该根据调查的专题有这些方面的专家参与,有一个熟悉全面情况的专家为组长,队伍中还包括女性的组织。这样方便做各方面的调查和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第三,装备、物品的购置。携带什么样的装备和物品,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情况和调查时间的长短而定,调查设备除个人衣物、文具、书籍外,还应具备以下物品:地图、生活用品、常用药品、个人证件、摄影器材、录音设备、特殊仪器以及准备好的表格和文卷。最后,还有调查者本身的身体准备。在出发前要看调查者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合调查地的天气、气候状况等,所以对于人类学家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长期田野调查的基本条件。

阅读相关资料

(一)了解地理和历史的材料

调查以前有必要对所去地区的地理情况,如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山脉、河死、矿藏、动桓物),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雨量、震期或冰期等等),交通情况,物品供应等等有所认识。此外,对当地的历史,如何时有人居住,历代藏置馆况,有什么重要文物古迹.历史上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i人民有什么特殊生活习俗,等等,亦应通过查田地方志书及其他有关资料,作初步了解。这些均为调查前难备工作及熟悉环境所必需。

此外,还应了解当地特殊问藏,如有无死行病、地方病擞行,有无危害健康的昆虫或食物,社会治安情况如何,等等,以便调查者注意个人安全及安排生活.

需要指出的是田野工作之航通过查阅资料对上述问题的了解,绝不能代替自己到达现场后的详尽调查。通过自己长时期的观察和勘查,总能发现一些新的情况,为前人所不知或纠正前人之误失。(二)掌握前人调查研究成果

一切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若所去地区过去已有同行作过调查,有关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必须查阅,以便了解前人作过田野调查,取得什么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人做过助工作和已解决的问题,白不必再里复;调查者参考或利用前人的调查研究成果,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必须在自己的调查报告中详加注明。分明是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原封不动或改头换面地据为已有;或分明是参考前人论著中的材料,面不加注明,仿佛是自己新发现。这种恶劣学风在当前中国学术界田为流行,为一切正派学者所不齿。

有些地区迄无人类学家作过调查,但过去地方官吏、使臣、传教士、旅游者或已留下记载。他们虽不是专业的田野工作者,但他们的记载中往往包含珍贵材料,也是调查者必须查问参考的。例如,1909年第一个派往云南独龙族地区的汉族官吏夏瑚蓉《憨锦边境详憎》,便是研究独龙族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 书,即使今天仍为去独龙河调查的人所必读。

总之,所有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及有关记载,在调查以前都应充分按集,不厌其多;或摘录要点,或复印全文,供田野工作中随时参考。为此花费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对今后调查大有助益。

制定田野调查方案和提纲

课题既定,把你的考虑和打算写下来,这就是调查方案。拟定一个好的调查方案非常必要,这不仅为了申请经费(中外人类学家多属于穷人的行列,一般不可能自橱腰包作调查),而且为了明确自己调查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今后调查工作中有所遵循。

调查方案中要包括以下内容:调查地点相对象、调查日期和预计的时间长度,调查课题及其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你自己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如何进行调查。这就是西方人拟定计划时常说的五个“w”(where, when,what,why,How)。其中既包括了必要性,也包括了可行性。

假如调查方案获得批准或支持,还要根据你的调查课题,是全面调查抑是定向调查,再拟一份详细的调查提纲。调查提纲中应列举你调查中准备提问明些问题。它主要供你自己看,帮助你全面考虑问题,防止调查中有所遗漏。

前人拟定的调查提纲或问题表可供借鉴。马凌诺斯基《文化表格》(原附费孝通译《文化论》后印行,现又收入《吴文藻文集》)列举了文化三个因素和八 5

种功能,包括经济、政治、教育、法律和秩序、巫术宗教、艺术、民间知识各个方面,可作一次全面调查的调查提纲基础。但它仅列项目,对初学者来说不够具体;且它按功能学循观点安排,若完全照章行事,极易落入该循的理论框架而不能自拔。此外,国内外学者介绍民族志工作方法著作中亦常附有调查提纲或问题表(见本书后所列“参考书目”),亦可参考。值得推荐的仍是上述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人类学的询问和记录》一书,它几乎为调查文化各个方面列出应提问的问题,完全可供田野工作者作随身携带的手册使用。

但前人调查提纲总不会完全适合你自己.只能参考,不能照秒。特别是定向调查当前人类学理论一些热点问题(如民族认同,入类学的应用等等),现成经验不多,要根据课题性质自行设计调查提纲。

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无论考虑得如何周全细致,总不免闭门造车,有脱离实际之处。调查者在田野工作中可随时加以修改和补充。

其他准备工作

1、调查队伍的组成

早期人类学调查是“一个人的工作”。人类学家通洛是只身深入边远地区,长期生活在土若人民之中,调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夫妇同为人类学家,亦有两人去同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如M.米德曾和她第二个丈夫一起在海军大将岛调查马努人,费孝通和王同惠一起调查广西瑶族。这些调查当然不存在队伍组成问题。

一个人知识有限,协作调查好处甚多。A.c.海顿领导的托列斯海峡考察团中,就包括原为心理学家利弗斯,音乐学家梅耶(S.S.Meyer),原为病理学家的塞里格曼(C.G.Seligman)和一个摄影师。近几十年,随着科学分工相知识专门化发展,人类学家和其他专家组成一个群体共同从事一次田野工作的情况日益加多。

一个好的调查队的组成原则应该是:(1)根据调查课题性质而有各方面专家参加;(2)由一个有经验的人类学家为领导;(3)调查人员中员好包括有女性,便于调查婚姻或与妇女有关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一个调查队,其成员仍是各有研究课题,有自己的调查点,在田野中都是独立工作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开展大规模民族调查工作,有时 6

几个人甚至十几人一组,住在同一村寨中,调查同一问题,分工不明,意见不一,彼此牵制,这样调查的效果不问可知。

2、装备、物品的购置

携带什么装备和物品,应根据调查时间长短及调查地区条件而定。除个人衣物及文具、书籍外,下列物件是一般调查者必须置备的:

(])地图:所去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的较新且较详明的行政区划图、交通图;地形图等。

.(2)摄影设备:一个附有摄远镜头和广角镜头的照相机及足够多的胶卷(或者数码相机记忆卡)是必不可少的。如带两个相机更佳。如有条件,带一个摄像机,对记录活动场面大为方便。

(3)录音设备:假如无特殊的专业格罢,一个小型录音机就足够了,而不必攒带笨重的录音设备。但不要忘记多带录音磁带。

(4)记录表格:根据要调查的问卷设计一系列表格并事先印好,调查中以填表方式来记录材料,将比一般的笔录大大节省时间。除人口调查表、亲属称谓表等常用表格外,还可根据自己调查需要并参考前人调查设计其他表格。

(5)药品:根据调查者身体状况及调查地区有何疾病流行.携带一些药品是必要的(必要时事先作防疫注射)。有了这些药品,还可给予当地人民以简单的医药帮助。预防有害昆虫及净化用水的药物,有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6)个人证件:即旅行或长期居留所必需的身份证明或文件;在中国边疆地区调查,还应履备好边境通行证。

(7)仪器设备:如一切野外工作者常用的海拔表、罗盘、温度计、望远镜,等等。

(8)生活用物:如当地缺乏的生活必需品(包括某些食品),特殊需要的物品,等等。必要时还应自带居住设备(帐篷)和照明用具。

上述物件应在出发前购置齐备。特别去偏僻地区,购物困难,尤其需要预先准备。

资料的收集整理

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还只是粗糙的、表面的和零碎的东西,需要经过整理加工,才能进而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调查资料的整理工作是调查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所谓资料整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按调查目的进行审核、汇总与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

一、资料记录 1.田野调查日记的重要性

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过程应该伴随整个田野调查过程。田野中每天的资料整理和分析必须坚持,田野调查日记其中最重要的途径。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作为一个整体与收集资料之间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对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不仅可以对已经收集到的资料获得一个比较系统的把握,而且可以为下一步的资料收集提供方向和聚焦的依据。因此,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时机应该越早越好,不应拖到积累了很多资料以后才进行。永远不要等到自己有了一千页的调查资料之时再想到应对它们。

再实地收集资料的同时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强迫研究者逐步缩小研究的范围,尽早就研究的方向和类型作出决定;2)帮助研究者提出一些可以统揽所有资料内容的观点,发展出一些可供进一步分析的问题;3)使研究从原始资料向理论建构的方向过渡;4)帮助研究者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了解自己还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便下一步有计划地收集资料。2.如何撰写田野调查日记

田野调查日记是及时整理和分析田野调查资料的主要手段。日记中的资料整理要严格,通常需要将资料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记录下来。如访谈中的录音记录必须逐字逐句地整理出来,不仅包括被访者的言语行为,而且包括他们的非言语行为(如叹气、哭、笑、沉默、语气中表现的迟疑等);人类学田野调查之所以要记录下所有资料,是因为所有的事情可能都是资料,有时在整理资料时研究者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可能今后在分析资料时被发现由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如果当初不记录下来,可能就永远地被遗漏了。

田野调查日记通常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1)资料的类型(如访谈、观察、实物等);2)资料提供者的姓名、性别、职业等;3)收集资料的时间、地点和情景;4)研究者的姓名、性别和职业等;5)资料的排列序号,如对某人的第一次访谈等。

二、撰写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不仅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调查报告的形式,根据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具体内容以及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按社会调查的内容划分,有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按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来划分,有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等等。

1、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综合性调查报告也叫概况调查报告。是指对调出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体反映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一般看重分析社会的基本状况,研究大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专题性调查报告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事物、问题或问题的某些侧面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的特点是内容比较专一,问题比较集中,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依据材料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那么广泛,反映问题也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普遍,但它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

2、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

应用性调查报告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社会情况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在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社会基本情况后写出来的。其目的主要是认识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现状。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政策研究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服务的。3)总结经验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目的的。它对于表彰先进、推广先进典型、指导同类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4)揭露问题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目的是揭露现实甚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引起社会的总是,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同时也为有关部分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学术性调查报告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来达到对客观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和说明。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收集资料的同时,注意对资料进行分析,写起来就从容多了。初动笔的时候至少要考虑下述材料:

1.按时间顺序做的观察和访问的田野笔记。2.在你心目中构成了该文化场景的所有领域。

3.基于你所选择的领域的术语(类别名),把术语按类别划分好。4.所选择的领域的特质(对其成分的界说)。5.报告人就研究的类别做的发言。6.你观察了所研究的类别之后做的描述。

民族志就是把你收集的资料、形成的分析安排成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写下来。最好先列出提纲。提纲可能包括下列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回答了一些问题:

(一)前言

1.文章是关于什么的?

2.民族志、文化场景、基本的文化概念等等是如何界定的? 3.文章的内容安排怎么样?

(二)田野工作方法

1.为什么选择这一文化场景? 2.如何联系报告人?

3.主要报告人的特点是什么? 4.采用了什么田野工作方法? 5.什么因素影响了你对资料的选择? 6.有没有遇到特别的难题?

(三)背景材料

1.与这一文化场景相关的时空背景和社会情况怎么样? 2.这一文化场景的主要领域是什么?

(四)文化描述

1.你打算描述什么领域?为什么?

2.报告人使用什么类别划分? 3.他们的类别划分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4.这些类别划分是如何界定的?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5.报告人如何运用这些信息来构建他们的行为?

(五)结论

1.你能否解释这一文化场景? 2.你对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有何建议?

文化描述的资料安排有多种方式。有的民族志注重文化知识结构,这有如绘制一张详细的地图。作者按报告人的文化的类别划分来安排资料,要谨慎地界定各部分材料,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剖析它们的意义。接着,作者着重介绍在此文化中人们用于达成目标的手段。这要通过材料来说明。最后,他可能将文化及其功能结合起来讲。每一个社会情况对人们的行为都有要求。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社会情况的要求,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后附的文章可称为民族志式的描述。它们谈不上是理论上的分析或跨越文化的比较,应该说是关于文化知识的记录。我们认为这正是民族志研究的开始。这些文章还有以下的特点。

1.由程度不一的本科生写成。开展田野工作时,有的学生才刚上大学第一 个学期,有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有的是人类学专业的学生,有的则不是。

2.这些文章运用了组织和呈现民族志材料的多种方法。有的注重上述提到 的功能,有的注重手段和结构。

3.文章包括了在我们的社会中可做研究的广泛的文化场景。集中研究生活 中人们对付各种情形的学问。大多数文章以民族志语义学为基础,有的文章则强调作者自身的观点多一些。

4.涉及到人类学入门,都市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心理人类学、人类学田 野方法等等。有的文章开头与这些领域有关,最后则写成独立的研究项目。

每一篇文章都与人类学一向关注的问题有关。比方说,每一个社会都有关于珠宝以及其它身体饰物的习俗;美丽和外表的定义是由文化决定的;各个社会都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对老人的关怀等等。但以往的民族志描述以及其它题目都是在非西方社会中做的,而我们收集的文章描述的则是我们自己的社会。

二、选择报告题目

1、确定题目。在调查之初,确定田野调查大纲的时候,研究者实际上对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题已经有所确定。在田野调查之前确定的主题往往只是大体明确了自己想要做哪一方面的问题,自己的调查对象是什么。随着田野调查的深入进行,研究者的调查主题在表述上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而变得界定越来越明确。但是有一点必须指明,经常更换自己的主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田野调查之前确定的主题会随着调查的进行而有所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展开调查之前可以不用确定自己的题目。在调查之前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能力。一方面,调查之前的主题越明确,意味着自己的调查越有所准备,收集资料的目的明确,则对今后的资料分析、报告写作都很有好处;另一方面,在研究之前确定一个好题目,是学者们申请研究资助必不可少的一步。

2、题目的组成。题目的组成可以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也可以由单一的主标题组成。

3、题目的要求:1)标题应该简练,不能太长,一些没有用的词语要删除。2)标题选择上可以用提起人们兴趣的字眼,也可以选择以报告的关键词和问题意识为题目。3)标题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往往只会通过你的标题来看你的文章。4)标题中应该尽可能包括以下内容,如主题、目标、主要方法、研究地域等任何能够吸引人,并体现报告特点的内容。如果主标题太长,可以考虑用副标题加以说明。5)标题中最好不要出现缩写(如世界银行缩写成为世行)和太拗口的词语。

三、摘要写作

1、摘要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记住,大多数的读者只能通过阅读你的文章摘要来了解你的报告内容,并决定他们是否继续深入阅读你的文章。摘要需要通过简短的话语,引起读者对你研究的兴趣。

2、摘要字数:摘要字数一般不能太长。不同的文章对摘要的字数要求不一样,一般的期刊论文只要求200-300字的摘要。学位论文的摘要比较长,与作者的论文长度成正比。

3、摘要的内容:需要涵盖”what, how and why”三个要素。What指的是你文章的基本的目标和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面对文章有多个层次的问题和目标的时 12

候,一定要抓住关键的目标和问题,否则会混淆视听。How指的是你文章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论,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怎样得出了你的结论。Why关注的是你文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即为什么你的研究有价值,要非常明确的在摘要中表明你文章的价值和特殊性。

四、确定关键词

1.关键词的重要性。关键词是文章的眼,关键词更是文章检索的重要工具。在检索中,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共同确定了文章所属的领域和范围。

2、关键词的不能太长简明扼要,一片文章至少需要3个关键词。

3、什么样的词才能够作为关键词?关键词说得更明确些就是文章的眼。选为关键词的词可以是:文章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地域、研究对象、主要理论等等。关键词的选择不能够太生僻,尤其不能够以自己造的词为关键词,这些词都不具检索意义。

五、材料的选择与保密

(一)要大量掌握材料

一本调查报告的质量如何,除去要看它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系统性之外,主要是要看他它所掌握的材料是否丰富,是否已经掌握了一切应当掌握的材料。而所谓一切应当掌握的材料,当然首先是指调查材料而言。应掌握与此题有关的一切调查材料,就是一切档案材料和解放前的调查材料,也应掌握。此外,如历史文献的材料,民族语文的材料,考古学方面的材料和民间文学方面的材料也应予以利用。所以说在编写调查报告之际,除本人的调查资料之外,还应参考一些有关资料,尽可能不要遗漏。纵然有些材料从标题上看,似乎对我们没有关系,但也不要轻易放过。

(二)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仅以调查材料而言,各个点上的调查材料和面上的调查材料,加在一起,字数是很多的。譬如说,一个调查队共有20余人,在一个民族地区内调查两个月,可能写出一二百万字的调查材料,然而一本调查报告不能将一切素材完全包括在内。这就需要有所选择。那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这要看这一调查报告

(三)保密性问题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必须发生个人接触,而且在大多数情 13

况下,彼此的关系有可能变得十分亲密,因此保密原则在这类研究中尤为重要。

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者就应该主动向被研究者许诺保密原则,告诉对方自己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曝露他们的姓名和身份,一切与他们有关的人名、地名和机关都将使用匿名,必要时还应该删除敏感性材料。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也要注意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因为与被研究者关系密切就可以随便向他人提及他们的情况。特别是当研究者不止一个人,而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又彼此相互认识的话,研究者应该特别注意不要在他人中间传播彼此的情况,并且告诫他们不要将彼此的情况告诉其他人。如果被研究者因为与研究者关系密切,暴露了一些自己品尝不会暴露的信息,过后又感到很后悔,研究者应该再一次向对方许诺保密原则,使对方放心。

事实上,研究者要做到完全为被研究者保密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比如在调查报告最后通常都有一个向相关人员致谢的部分,如果作者在这个部分明确列出了被研究者的名字,那么他们制造匿名的奴隶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在撰写这个部分之前,研究者需要与被研究者事先商量好。

在研究报告中使用匿名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许可以隐蔽被研究者的身份,但是有时候也是根本无济于事。比如,有的当事人声名显赫,只要提到有关信息,大家就都会指导这个人是谁。

其实,使用匿名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原则,应该视被研究者的意愿而定。在这里,尊重个人隐私与保密原则应该结合起来考虑。如果被研究者明确表示希望自己的名字被公众所知,那么研究者就不必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六、报告的行文

文体应当用白话文,力求简明通俗,并要有准确性、科学性和说服力。毛泽东同志指出过三个标吃即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所谓准确性就是指科学性和逻辑性而言,不要说空话,也不要说模棱两可的话。生动性,这也是和准确性与鲜明性分不开的。一本调查报告或一篇学术论文,如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政治思想性,那自然就容易生动。但还有文章的写作技巧问题,属于艺术性方面的问题。例如怎样用字、造句,既要通俗、简练,又要生动活泼。这就需要在读书时,多下功夫,还要勤于写作,功到自然成。

关于标点符号的用法,要用得恰当。否则,会影响文章的准确性。

关于民族语汇、方言、土语或专门术语最好少用。如非用不可时,应加上国际音标的拼字法。还耍加上必要的解释或注释,一定要使读者容易看撞.

在引用旧文献时,要根据最通行的版本,查对原文,注明版本和页数。如果原文的文字难懂,最好译成白话文,然后在文内注明,参见原书集卷、某页,以明来历。在引用经典著作时,要根据最新的译本,也要查对原文,注明版本和页数。如系间接转引,就应注明,不要自炫渊博,欺骗读者。

引用档案材料和末正式出版的内部文件,需要特别慎重,注意保密问题。在引用材料时候,如发现有些名称或字句,对于少数民族带有污辱性,就要妥善处理。因为一切著作和文件,不论好坏,一切由引者负责。凡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引文全不要引用。总之,这是一个政治水平和能否掌握政策界限的问题,同时也是写作技巧的问题。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案 篇2

在网络在家庭中普及的今天,儿童不可避免很早就接触了网络。法国当代心理学家H?瓦互提出,在儿童成长(6岁-12岁)时期,是儿童心理一个新的转向的进行。“这时,儿童从本身找出来的长处不再能满足自己,而是需要用别人的长处来自我装饰。儿童的主要兴趣从自我转向外界事物,这主要是缘于儿童交往的扩大、学校教育的影响和智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再是主观、片面、孤立的了,而是形成了客观的、联系的认识体系。”因此从小学就开始加强网络德育工作,使小学生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为其在将来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成为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的要求。

1 小学生接触网络现状

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实施的我国首部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约8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小学生最喜欢媒介中的第二选择,紧随电视之后。“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有“超过四成”的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学习”。游戏是上网小学生的最爱,上网玩过游戏的比例超过9成,但游戏也是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2 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1)网络的发展将小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他们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将促进儿童独立意识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交互性和平等性。网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使得儿童可以独立地参与讨论,自由地访问所需要的站点,主动了解各种信息,经过自身的判断融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他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比现实世界更为广阔的虚拟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他们可能会遇到现实世界中没有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需要自己独立解决。这种生存方式无疑将大大促进儿童独立意识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成长为能够胜任多种角色的社会新成员。

(2)网络将促进儿童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信息传播手段、交通运输工具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信息传播速度比较缓慢,内容比较狭隘,处于不发达状态,社会交往的范围和深度也有其局限性。而在网络时代,电子波将远在千里之外、素昧平生的人联系到了一起。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条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决定了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冲突必将频繁发生。为了避免引起冲突,能够在网络空间中继续存活下去,儿童就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无形中对健全儿童的道德法制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网络将促进儿童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网络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儿童适时地传播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及社会所倡导的文化及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充分帮助儿童人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学习和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的开放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同时,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儿童从中汲取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力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网络对儿童产生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进步的、有利的。但是这一高科技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也不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在思想意识方面给儿童带来负面影响。随着信息全球化高速传递,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各方面的观念将大量充斥其间,暴力、金钱、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也将被大量渲染,其中不少是内容不健康、格调低下乃至黄色淫秽的东西,对儿童的危害极大。另外,游戏软件的制作、引进、发行及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网络游戏软件大多是从境外涌进来的,内容以打斗、暴力居多,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极为不利。

(2)网络的发展加大了儿童选择信息的难度。由于互联网没有主观责任机构,用户的发展和使用没有限制,对网上的信息难以追查其真实来源和核实其可靠程度,这就容易为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各种宣传、竞选、结社、集会甚至抗议、请愿都可以上网。对此,各国政府很难加以控制和封锁,我国也不例外。在这种背景下,就难以对儿童进行信息选择指导,儿童可能会在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汪洋大海之中不知所措。

(3)网络在传统思想道德方面对儿童也造成冲击。由于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有的只是信息交流,没有检查者,这种情况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一些儿童会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道德伦理的存在。再者,由于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儿童与其他人之间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大为减少,这必将导致人情淡漠、疏远,如果长期缺乏沟通与接触,他们就容易产生紧张、孤寂和冷漠的心理,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障碍。

3 小学生的网络行为心理分析

3.1 从众性

小学生的行为有比较强的从众心理,别的孩子在网络中学什么做什么,我也要学什么做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父母反映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但是在集体的环境中,可能伙食并不如家里的好,孩子们明显从吃的数量和速度上都比孩子在家里好很多。这是因为儿童的从众心理,看到别的孩子在好好吃饭,自己也要好好吃饭。因此利用好儿童的从众心理,在网络上德育教育上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3.2 模仿性

儿童成长过程模仿其它人的行为、语言、生活习惯是一种本能,关系最近的人被模仿的最多,各类研究都证实了儿童的这一特性。所以父母的网络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极其重要的。

3.3 娱乐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小学生都喜欢玩,喜欢游戏,学习兴趣比较容易转移,一个不能有娱乐性,趣味性的教育是不能得到绝大多数小学生的认同和配合的。能适时地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性,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网络德育教育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一些问题巧设悬念,能引起学生迫不及待的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起他们自主求知的强烈愿望。这对于培养学生持久、旺盛的热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强化小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方法

1)是强化校园网,让积极的、健康的、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占领这一阵地,使德育以主动的姿态在学校网站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除了在网上实现同步教学、答疑解析,信息交流,还可以设立丰富的网页校园,把班级工作、思想教育、少先队活动等变成公开的网上栏目。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德育空间,可以争取主动权,增强网络的可控性,。而且应当在校园网中加入创造功能和娱乐功能,不仅为儿童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而且还对他们实践所学的知识提供机会。

2)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审查并制定合适小学生的合法网站列表,并制作链接列表加入各学校的网站,方便学生访问,让健康,有意义的网站占领儿童的网络阵地。

3)是以技术手段控制儿童接触网上不健康的内容,学校和家庭电脑中安装“绿坝”,同时设立网站安全规则,将儿童保护在不良影响之外。

4)强化家长对儿童上网的正确引导,学校首先要和家长的密切沟通,因为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相关。家长的家庭教育走向极端———过分的放纵和过分的限制,都容易造成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通过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找出针对自己孩子最有效果的方法,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采取正确的引导态度,积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才能使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而不是过分沉迷,反受网络的侵害。

参考文献

[1]许泽高.谁来挽救我上网成瘾的孩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对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03-206.

[2]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3.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方法 篇3

【关键词】品德 教育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52-01

一、教会学生认识自己,促其健康成长。

我们现在所教育的对象是处在7~13周岁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经济发展的今天,他(她)们的家庭大部分进入小康阶段,优裕的条件,爷爷奶奶的溺爱,把他们中的大部分推上了“小皇帝”的宝座。因此,他们在校自以为是、唯我独尊。面对这一群“皇帝”,笔者认为:

1.利用有效课堂,探讨“自我”。

品德课在编排中,有这样一课《我更了解自己》,教师在教学中不妨这样安排,课前布置口头作业:我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家长、邻居、亲戚、同学对我如何评价?教师让胆大的同学先自我介绍,介绍不足之处,同学们可以补充,教师再给予归纳。

那么我们应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呢?首先,我们应正视缺点,平静理智地对待它们;其次,分清哪些是可以克服的缺点,哪些是不能克服的缺点;再次,如果可以克服的缺点,我们应充满自信,意志坚定地一步一步想办法完善自我,虽然我们不可能是完人,但如果我们缺点少一些,岂不是离完人更近了一些,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容易了解自己,并学会看待别人。

2.引导学生与人相处、沟通

在学校中,学生之间难以相处,不能相互沟通。教师应怎样引导他们相处?首先引导他们学会赞扬他人,从而得到相互赞美,赞美他人是一种肯定、鞭策,可以使他人或自己树立自信、笑对人生,并要求学生每天赞美一人,使全班学生在赞美与和谐中度过每一天。

二、利用课本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环保、懂得珍惜

《地球在发低烧》一课形象介绍了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我们现处的环境、气候都发生了变化,冬季不在寒冷,夏季出现高热现象,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2003年欧洲有2.1万人因酷暑死亡,有些地方连铁轨都在高温下变形,全球变暖还会影响南北极冰川高山部分融化,以而使海平面上升,有可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大陆沉到大海。当学生们知道这些情况后自然会发问:引发这一系列的原因是什么?这时教师引导: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能吸收太阳发生的热量,并阻碍地球表面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使地球大气增温,这一现象与我们自家蒸馒头相似,使蒸笼内温度变高。这一现象科学家称为“温室效应”。然后再引导学生,我们现在为什么禁烧秸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利用水力、太阳能和风能等发电,减少向大气环境排放二氧化碳,大力种植花草树木,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用纸等一系列做法的原因。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环保,为环保尽力。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1.利用课本资源使学生了解历史,树立学生的爱国思想。

利用课本资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国独有的传统中药治疗法、推拿、针灸等能治疗其它国家认为不能治疗的疾病。古代医学泰斗李时珍、华佗,他们的医术、医術专著流传到全世界,已经被翻译成日、德、英、法等多种文字。中国古代的数学家、科学家已为全球人所知晓,我国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现代航空工业已跃居世界前列,结合现在的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等内容,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而感到骄傲。

2.利用多媒体手段和事例,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

学生对课本内容不可能一目了然,教师可在网上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图片,做成幻灯片,利用学校电教手段将内容播放出来,使学生能直观了解课堂内容。

3.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思想。

目前,我国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的所有学杂费等全免,均由国家承担。同时,近年来我国还为边远山区的学生进行了营养午餐补贴。通过这些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例,告诉学生国家在时时刻刻的关怀着我们,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了解毒品及危害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短片,相关图片及老师介绍,结合社会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毒品的危害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 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3、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教学重点:

1、认识毒品和毒品的危害

2、怎样预防毒品 教学难点:

了解毒品的危害自觉抵御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教学准备

宣传视频、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观看禁毒宣传教育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课主要内容.(板书:毒品)

二、新授

1、认识毒品

(1)毒品的定义:毒品,通常指能使人成瘾的药物,种类很多,各国因其流行的种类不同而设定其范围。根据1990年12月28日我国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明确规定毒品为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出示相关毒品的图片)介绍常见的毒品种类,及吸毒者不同的反映。例如:鸦片、吗啡、大麻、冰毒等。

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它对呼吸中枢有叫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冰毒: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吸食者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

摇头丸:学名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偏瘫,也很容易使吸食者的行为失控而发生以外。

可卡因:化学名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小剂量的可卡因能导致心律减缓:剂量增大后则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可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如果大计量。则可导致死亡。

2、毒品的危害(出示相关图片),举例说说小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母亲在其3岁时吸毒成瘾,致使该女12岁时跟着母亲学会了吸毒,14岁时她就不得不靠出卖色相维持母女吸毒所需费用。母女二人多次被强制戒毒。出所时母亲竟然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骗走吸毒,而且三年来知下落。1997年4月12日,毒瘾缠身的少女撞向一辆行驶的出租车,脸上留下了一道永远的疤痕。1.毒品毁人毁健康。(板书)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板书)

(1)丧失工作能力。(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板书)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三、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毒品和毒品的危害,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假设你遇到向你介绍毒品的人你应该怎么做?(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四、如何预防毒品(教师总结)

1、一是直接拒绝;

2、是找借口溜走;

3、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

4、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

5、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五、宣誓

全班集体宣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签写倡议书 全班站立,齐读《青少年预防毒品十诫》

1、不要因追求刺激而吸毒。

2、不要因好奇而吸毒。

3、不要因贪图享受而吸毒。

4、不要因解愁而吸毒。

5、不要听信吸毒者的话。诸如吸食某一类毒品或者用某一种吸食方法不会成瘾等谎言。

6、不要结交有吸毒行为、贩毒行为的人。碰见亲友吸毒,一要远离;二要劝阻。

7、不在吸毒场所停留1秒钟。

8、不接受与毒品有关人员传递的香烟。科学试验和受害者的经历者表明,三根海洛因的香烟就足以令人上瘾。

9、不要听信毒品能治病的谎言。毒品决不能治病,只能添病。

10、发现吸毒,贩毒者,速向公安机关报告。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关于毒品的相关知识、和如何预防。也知道毒品对我们的生活、家庭的危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爱惜生命,远离危害。

七、作业:

禁毒主题教育教案

(二)教学内容:毒品的认识与危害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毒品,知道其危害,并能自觉预防。2.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犯罪。3.认识常见毒品,了解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教学重难点:认识常见毒品,了解危害。教学过程:

一、毒品的认识

毒品一般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成瘾性的药品。根据1990年12月28日我国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明确规定毒品为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现简介如下。

鸦片又称阿片。为罂粟未成熟果实的浆汁干燥而成,可用于治疗疼痛及止泻等。其提取物吗啡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几乎对一切剧痛均有效。将吗啡进一步加工,即可得到臭名昭著的海洛因,俗称白粉。以吗啡为例,若连续应用两天左右,每4小时1次,即可成瘾,停药后会产生一系列痛苦的反应。

罂粟壳俗称大烟壳,为罂粟的干燥果壳。它原是一味中药,可用于治疗久咳、久泻、脱肛、便血及胃痛等症,但不宜多服、久服,否则容易成瘾。某些见利忘义的摊主、饭店经理竟将它放在火锅内或牛肉汤中煮汁,让顾客上瘾,以招徕“回头客”。此属违法犯罪行 为。

大麻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曾作过药用,它的雌花与树脂则为含有大麻素的毒品,少量食用可使人产生一种梦幻感,看到的物体变得鲜艳明亮,具有很强的引诱力。成瘾后会使人惊恐或产生攻击行为。

可卡因从古柯树叶中提取的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麻醉,一旦成瘾,会因幻觉而自残,如感到有许多虫子在皮肤内骚动,不堪忍受,于是不惜用刀将皮肤切开,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或产生迫害、嫉妒妄想,以致用暴力进行“报复”。

此外,“冰毒”、致幻剂、苯丙胺类兴奋剂(如摇头丸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也属于毒品之列。

二、毒品的危害

1、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2、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三、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毒品危害如此之烈,为什么青少年还会吸食呢?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有社会的原因,自身的原因,也有生理的、心理的等诸多原因。通览青少年吸毒的状况,导致其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

1、好奇心理驱使

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思想幼稚,好奇是此年龄段的特有心理,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时便想试一试,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被毒魔死死缠住不能自拔。有的也知道吸毒有害,但在一试无妨的冒险、侥幸心理驱使下误入歧途。据深圳戒毒所统计,1991年至1995年收戒的3006人中,因为好奇、受诱惑而染上毒瘾的占70%.19岁的梁某,1994年2月在朋友家见别人吸毒很好玩儿,便好奇试试,不料一试就上瘾,两次戒毒都未能如愿。某些毒品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青少年这种好奇心,采用种种方法诱骗其吸毒上瘾,从而成为其长期的买毒客户。如某毒贩夫妇,用赊账供毒的方式先后诱骗76名青少年吸毒成瘾,榨干了他们的钱财,并致使其中4人因过量吸毒死亡。

2、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往往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尤其作为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更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发育成长。本身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其子女的恶的榜样,成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引路人。正如德国卫生与社会事务秘书长法特曼在探究西方青少年吸毒泛滥成灾的原因时所说:“青少年学他们父母的榜样,这些当父母的人也使用社会已接受的毒品如酒精和尼古丁等。”事实表明,许多青少年吸毒成瘾即是其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言传身教的结果。广 州市1990年破获了两个家庭共12个成员全部参与吸贩毒的案件。就吸毒而言,两个家庭都是由1人吸毒后引发全家吸毒的。如某少女12岁时即跟着母亲学会了吸毒并成瘾,14岁就不得不靠出卖色相赚取母女二人吸毒所需的费用。在戒毒所里,该少女开始醒悟,与母亲互不相认。母亲却利用强制戒毒期满的机会,骗取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三年不知下落。1997年4月12日,毒瘾缠身的该少女冲向一辆行驶中的出租车自杀。除了家庭成员的吸毒行为直接成为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外,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使孩子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去寻求毒品的刺激等等,都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原因。据某市对100名25岁以下的城市吸毒者的调查,几乎所有的吸毒青少年都存在着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问题。另据某市对青少年吸毒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表明,因父母离异,家庭残缺,得不到家庭温暖而导致吸毒的占30%;受家庭吸毒成员影响而吸毒的占28%;因家庭溺爱,娇生惯养而走向吸毒的占5%.3、个人交友不慎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和周围的同类发生关系,进行交往,并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朋友等关系。交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上一个好的朋友,可以一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交上一个坏朋友,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使自己的一生暗淡无光。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交友应当非常慎重,以免因交友失误悔恨终生。从吸毒青少年的情况来看,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即是因为交友不慎走上吸毒歧途的。如刘某曾经受过禁毒的宣传教育,多次告诫朋友不要吸毒。但1992年交上一个有吸毒劣迹的朋友后,在朋友说“白粉”具有止痛功效,能醒目提神的劝诱下,产生了“试一下也无妨”的念头,最后一试而不可收拾。据某县调查,在吸毒青少年中,因为朋友吸毒觉得好奇而吸毒和受朋友引诱后吸毒的占76.92%.4、精神空虚所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这一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正在体验着人生最激烈的情绪变化。这一时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一旦遇到生活困难、人际冲突、婚恋失败、升学就业受挫等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精神颓废,心灵空虚。为了弥补空虚的心灵,便去寻找各种刺激,而毒品就是一种可以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以强刺激的物品,因此,这些精神空虚的青少年往往会染上毒品,试图在毒品中寻找安慰,忘却烦恼。如原重庆市人大代表、号称百万富翁的“火锅女”李某,为了寻求刺激,追求不良的时尚而染上毒瘾,吸光了全部家产。昔日重庆家喻户晓的“第一火锅女”如今一无所有,流落街头。广州戒毒所对116名吸毒青少年的调查表明,其中的40%是由于精神空虚,为了从毒品中获得刺激,寻求安慰而吸毒的瘾。

四、小结

禁毒主题教育教案

(三)教学内容: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3、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4、运用网络查找资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围绕进制下列内容搜集资料A毒品的种类;B 毒品的危害;C 吸毒成瘾的途径;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 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5、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教学难点:

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给学生学习一些关于毒品危害的事例、视频,看完后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① 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 ② 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③ 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入专门的禁毒网,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B毒品的危害;C 吸毒成瘾的途径;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学生如何防止吸毒?

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1、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① 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③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④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⑤ 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⑥ 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四、教师总结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 篇5

——防溺水安全教育(六年级,汤依兰)

教学内容:

学习游泳安全知识,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

教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

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第四步: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三、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防火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危害。

2、懂得最基本的防火常识,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树立消防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火象征着温暖、吉祥,象征着喜庆。火为人类带来了光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火一旦失去控制,它可以毁坏物质财富,危害环境,使人伤残甚至夺人生命,给人带来巨大的灾难。

2、火灾是无情的,火灾的危害是惊人的。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珍爱生命,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树立消防意识,才能远离火灾。

二、教学内容

1、了解火灾的引起。

火灾的引起一般可以分为:生产和生活违章引起的火灾;物质自然和雷击引起的火灾;违法犯罪和人为故意纵火引起的火灾。

2、火灾虽然可怕,但有的火灾是可以避免的。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从小事中注意,就可以做到:

分别从家庭防火、校园防火、公共场所防火、森林防火四个方面和学生具体探讨。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1)家庭防火要做到:正确使用液化灶、煤球炉;小孩在家不准玩火;正确燃放烟花炮竹;吸烟也是引发火灾的一大隐患。

(2)校园防火要做到:不带任何易燃易爆品到校园;不随便乱动学校的电源和防火设备;做完实验要及时清理药品,清洗仪器,离开实验室不忘关掉电源。

(3)公共场所要做到:不带任何易燃易爆品和火种;不随便乱动公共场所的电源和防火设备;做到讲文明、懂礼貌。

(4)森林防火要做到:不带火种进入森林,不在森林里野炊;看到有人在森林里吸烟要及时制止。

3、学会火灾报警:议一议:如果你发现火灾该怎么做?

A、立即离开火灾现场

B、拨打火警电话:119。报清地址、起火原因、火势及报警人和联系电话。

4、逃生与自救常识:如果你困于火海,你该怎样进行自救与逃生呢?

A、学生先主动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逃生与自救知识。

B、师小结逃生与自救常识。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

消防安全教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2、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3、加强日常生活安全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红彤彤,一大蓬,见风它就逞凶狂,无嘴能吃天下物,单怕雨水不怕风。(打一自然现象)

师生开展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谜底:火)

师导言: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可是如果利用不好,它会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毁于一旦。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了解“火与火灾”。

2.教师讲述 “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

5日凌晨3时30分许,福利院护理员在巡房时发现儿童部一楼2103房门有烟冒出,随即开门,见室内一床上棉被在阴燃,室内有4张床,每张床各睡2名儿童,门窗紧闭,充满烟雾,随即呼唤值班员、保安员将儿童抱出抢救,并自行用水把阴燃的被褥扑灭。市、区两级民政、公安、消防部门接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工作。由于受烟熏时间过长,8名儿童经抢救无效死亡。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1993 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年均10亿元之多,年均死亡2000多人;2006年1至7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144217起,死亡963人,受伤883人,直接财产损失46359.4万元。

(二)提问

(1)一旦发生火灾,你知道怎样报警吗?模拟打电话。

(2)抢答:发生火灾时,是盲目开窗开门,还是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脑;扑救时是先救人还是救物?先断电还是先救火?

(3)你能说出几种逃生方法吗?表演。(关门求生、从窗户逃生、安全出口逃生)

(4)校园防火应注意什么?

(5)如何使用液化气、煤气?

(6)如何使用电器?

(7)火灾扑救有哪些方法?

(8)人身着火时如何自救?

(9)楼房着火如何逃生?

(三)宿舍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1)不准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及其他危险品进入宿舍;

(2)不准乱搭接、拆改电线电路;

(3)不准在宿舍使用电炉、电饭煲、电褥子、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

(4)不准在宿舍楼道、寝室内焚烧废纸垃圾等;

(5)不准在宿舍内点蚊香、蜡烛、生火;

(6)不准开长明灯;

(7)不准在宿舍里抽烟。

(四)总结

1、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收获了很多防火常识,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火意识,珍爱生命,永葆健康、平安。

用电安全教育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教学内容:

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自救逃生方法和急救措施。

三、教学重点:

了解触电的原因、触电的形式提高安全用电意识。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与自救的逃生方法。

(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达到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达到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

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情况下接触火线.

(二)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

①人误与火线接触的原因.

a.火线的绝缘皮破坏,其裸露处直接接触了人体,或接触了其它导体,间接接触了人体.

b.潮湿的空气导电、不纯的水导电——湿手触开关或浴室触电.

c.电器外壳未按要求接地,其内部火线外皮破坏接触了外壳.

d.零线与前面接地部分断开以后,与电器连接的原零线部分通过电器与火线连通转化成了火线.

②人自以为与大地绝缘却实际与地连通的原因.

a.人站在绝缘物体上,却用手扶墙或其它接地导体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却因潮湿等原因转化成为导体.

③避免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注意事项.

a.开关接在火线上,避免打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地点断开.

b.安装螺口灯的灯口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

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及时修复.

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

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

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打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注意与地绝缘,先用测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

(2)高压触电.

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高压触电有两种:

①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

②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时,在距高压线不同距离的点之间存在电压.人的两脚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时,就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触电的危险比220伏电压的触电更危险,所以看到“高压危险”的标志时,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须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

(三)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E、将触电人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

F、若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氧合。

通过讨论要学生明确: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而避免在处理事故时,不使其他人再触电,所以A.B两项是绝对错误的.

2.如因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为什么?

要学生明确:不能,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

(四)安全用电原则

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四、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不能跟陌生人走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防止上当受骗。

2、提高学生对陌生人的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活动准备:

1、进行装扮用的头巾,手提包,安全帽、巧克力、玩具等。

2、请两位学生不认识的家长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境。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景表演“陌生人来了”。

情景

(一)请一位家长装扮成陌生人,主动与妈妈不在身边的明明说话,告诉明明:“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在那边排队买东西,叫我过来带你去找她。”

情景

(二)请另一位家长装扮成外婆模样:“小朋友,还认得我吗?我是你们家的邻居,你妈妈突然有急事,让我把你带回家,晚上来我家接你回去。”

二、交流讨论,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1、明明遇到谁了?

2、什么是陌生人呢?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

3、明明应该和陌生人去吗?

4、如果明明跟陌生人去会发生什么事情?

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6、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

教师小结:遇到陌生人时,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情景练习,能辨别陌生人

一个陌生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学生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空,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1、你认不认识她?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3、小朋友都来想一想,××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学生练习)

接着表演:“你跟阿姨回家吧,阿姨给你吃巧克力”

4、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对陌生人说:“阿姨,我不吃巧克力。”

教师小结:陌生人可能有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骗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

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动延伸

如果小朋友一个人在家遇到有人敲门又应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如果在家里不能随便开门让门外的人进来。

食品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等知识,使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二、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

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四、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五、小结:

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小学生食品安全教案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些学生在吃了一些食品之后会有腹泻、腹痛、呕吐等现象。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三、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课 《保护生命 安全出行》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新闻,看录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安全的重视。

2、认知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3、知道安全交通的小常识

4、让学生遵守安全,并向家人和朋友宣传交通安全 教学过程:

一、认识文明交通的重要性。

1、教师导言:

2、看图像

3、看了刚才图像上的画面,想想,引发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4、再深究一下,为什么会违反?

5、学生交流讨论: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交通不安全隐患呢?

那么,如何降低交通事故对我们的危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保护生命 安全出行

二、学习交通小知识

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说说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

骑自行车九不准

一、不在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二、自行车不逆向行驶.三、骑自行车时不带人.四、骑自行车不闯红灯.五、骑自行车不撑伞.六、骑自行车不攀扶其它车辆.七、骑自行车不双手离把.八、未满12周岁不骑车上路.九、骑自行车不突然强行猛拐

交通安全五不坐

1、不坐超载的机动车。

2、不坐无牌无证、报废的机动车。

3、不坐非法营运机动车。

4、不坐未经检验合格的机动车。

5、不坐货运车辆、农用车辆、拖拉机

2、交通安全三要:横过公路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3、认识交通标志,明白图标的含义。

4、通过知识抢答,增强意识

(1)通过人行横道时,红色信号灯亮了,这时应该:

A、抢跑过马路 B、等候绿灯亮后再走(2)行人在没有人行道的路上行走,应该:

A、靠路边行走 B、随意走

(3)汽车的转向灯左边闪烁时,汽车向:

A、左转 B、右转

(4)汽车车尾白灯闪烁时,表示汽车:

A、前进 B、倒车

(5)全国统一规定的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A、110 B、122 C、120(6)钻跨护拦,横穿道路,这种行为正确吗?

A、正确 B、不正确

(7)如果看到有汽车撞人后要逃跑了,你应该立即:

A、记下车牌号 B、告诉老师或家长 C、不需要做任何事(8)少年儿童几岁以上可以骑自行车上街?

A、8岁 B、12岁 C、14岁

(9)乘坐公共电汽车时,下面的行为哪个不安全?

A、在车厢内随意站立 B、行车时扶好扶手 C、将手或身体置于车窗外(10)在有人行道的路上,你应该:

A、走人行道 B、走非机动车道 C、随心所欲,哪儿没车走哪儿

三、交通安全警示语。

在大家的共同学习下,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更多的交通知识,我们不光要了解交通知识,更要懂得时时遵守。来,一起读读这些安全口号:

⑴、找点空闲,找点时间,交通法规,经常看看。⑵、实线、斑马线,都是生命安全线。⑶、转弯抹角要谨慎,减速慢行记心头。⑷、驾车头盔要戴好,流汗总比流血好。⑸、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⑹、交通法规要遵守,行车畅顺乐悠悠。⑺、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⑻、互让半步,处处通途。⑼、各行其道,平安有靠。⑽、最大的幸福是平安。

选择其中一句可以把它贴在自行车的车把手上或爸爸开车时容易看到的地方,时时提醒,注意安全。

四、总结:

文明交通,从我做起,我们小学生应该向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大人们郑重承诺: 生:一定学好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用我们的小手去拉爸爸妈妈的大手,文明交通一起走。决不随意穿马路,闯红灯,决不在公路上追逐玩耍并排走,决不逞能骑英雄车,事事处处做一个遵守交通法规,关心他人的文明好少年。

小学教育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老师教育我成长》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要尊重老师。教科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了学生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与老师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师从此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殿堂。这部分内容在讲授时,会引发学生对老师的许多美好回忆。此外,教科书还选用了学生最常见的两个画面DD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和放学时老师把学生送出校门,直观地反映了老师与学生朝夕相伴,为了学生的成长付出辛勤的劳动,进一步说明了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教科书最后以一首诗结尾,抒发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把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引向高潮,并为尊师行为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理念:

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出发,强调对课程的自主开发,课堂上教师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调查,自主收集资料。我结合单元目标和本课教学内容制定本课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

2、情感目标:形成尊重老师的情感,体验融洽的师生关系。

3、行为目标:从自己的真实经历出发,认识和理解教师对自己成长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尊敬老师,老师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2、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要尊重老师。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老师教育我成长》的真实事例。

2、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3、准备照片、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①、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看照片里都有谁?在做什么?

师总结:在老师们的辛勤教育下,同学们在各方面都大有进步,茁壮成长起来。

(二)、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老师教育我成长》(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三)、指导学生朗诵课文:

①、请同学们打开书49页,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一遍课文(自读、与同学分段读、大声读、默读……)

学生读课文

②、刚才同学们读的很认真,现在大家回忆一下,你第一次走进校门见到老师的时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是不是也像课文中的小朋友?

④、你还记得从你成为小学生以来,一共有多少老师教过你吗?

过渡:是的,从同学们走进学校的大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生活。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包含着老师们的心血。下面谁来读一下课文中的小诗?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诵)

⑤、正像诗中描写的那样,老师把一个个爱哭的孩子,教育成有知识懂道理的人。(师说自己与小学老师之间的真情事例)

我相信你们在与老师的接触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例,下面大家先在小组内每人讲一个老师教育自己成长的真实事例,然后进行评议,每组推选两名同学参加《老师教育我成长》故事会。

⑥、召开《老师教育我成长》故事会。

(四)、总结:

同学们这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是多么感人,我们的老师用爱心、用行动哺育我们成长,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板书),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呢?是的,我们应该尊重老师(板书)我听了同学们的话很感动,我一定把你们对老师的深情,转达给全校的每一位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作为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学生健康的成长,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给老师带来快乐和幸福。希望你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快快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布置下课题学习:

1、开展实践活动。

(1)科代表和小组长负责组建6个小组,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协调分工将要采访的人。(分别采访校长、清洁阿姨、食堂伯伯、门卫室的校工、图书室管理的老师、大队辅导员)。

(2)写出调查访问计划。

①学习写访问计划。

②各小组制定计划。(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讨论交流。

(六)、作业: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方法 篇7

一、要明确小学语文的总目标

小学语文的总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的, 三者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这就有助于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许多教师弄不明白小学语文的目标, 盲目教学, 那是不正确的, 不是成功的教育。我认为小学生语文的总目标是。

1. 在小学语文学 习过程中 , 要培养小 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 要让小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 , 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文化多样化, 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文化的品味。

3. 教师要增 强小学生学 习语文的自 信心,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让小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小学语文的基本方法。

4. 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还要让小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5.教 师要带领小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 要教 会 小 学生 学 会 汉 语拼 音 , 学 会 说普通话。

7. 教师要派样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 最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要让小学 生能明确地 表达自己的 所见、所闻、所感, 要能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法。还要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提高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

9. 培 养 小 学 生的 口 语 交 际能 力 , 能 和 人无障碍的沟通。

二、要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是以小学生为主, 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引导小学生掌握小学语文的方法。教师应该适应小学生的需求, 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不断丰富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想让小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 教师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小学生, 例如, 在学习《早发白帝城》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预习的作业, 然后课上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说自己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然后与大家分享, 最后老师再进行相应的总结。了解完作者后, 就让小学生分组朗诵古诗, 进行一个小型的朗诵比赛。朗诵完古诗, 就让小学生分别说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然后进行讨论, 接下来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这节课的框架, 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填充。最后, 教师要讲解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组织小学生背诵古诗, 再做练习题。最后, 让小学生来讲解习题。在这样异界语文课上, 教师只起到了组织、纠正和总结的作用, 大多数问题都是小学生独立来完成的。这样小学生自己主导了语文课堂, 既能学到知识, 又能锻炼自己的独立性。教师也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 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多组织教学活动, 重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独立式教学, 来让小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要练就口语交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合理的安排课堂, 课堂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 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要安排小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比如说, 在讲解课文时, 一个同学读完了课文, 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读的?哪里好, 哪里需要改进。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 也可以让同学来适当分析一下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句话。除了在语文课上的锻炼, 教师还可以每周都安排一节演讲课, 让小学生在演讲课上讲故事、谈感想、谈生活等, 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还可以给小学生布置观察的对象, 然后让小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察, 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发挥。生活中无处不是课堂, 无处不是锻炼的机会, 那就需要小学生和教师共同利用好这些锻炼的机会。总之, 在锻炼口语交际的教学中, 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用流畅的语言来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在于习惯, 做任何事情都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只有养成了好习惯, 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 而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 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怎样才算好的学习习惯呢?

1.要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小学生对这节课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 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样, 在老师上课时, 就可以着重地听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难题了。课后复习, 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 让小学生把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2. 要养成勤 于思考和全 神贯注的 好习惯。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过程中, 不能总是依赖老师、依赖参考书, 依赖别人给的答案 , 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 独立得出答案, 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但要注意的是, 独立思考的前提是要先学会全神贯注的听讲。

3. 要养成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 一定要打起精神, 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这样除了增长知识, 还有助于锻炼自己的能力。

4.要养成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好习惯。许多小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偶像, 教师所说的、教师所做的都是对的, 但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教师有时候也会说错、讲错。在这时候, 就需要小学生大胆的站出来纠正教师的错误, 其实站出来也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 所以小学生要养成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5. 小 学生要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 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写作。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自我教育 学生

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一、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说理教育法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个人和集体都适用,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本人现状等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谈话中,教师要以亲切、真诚、自然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做到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使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和诚意,从而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所接受。

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解时根据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可系统解说,也可简短说明,或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陶冶法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今天,我們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品德健康成长。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团结、向上、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家庭环境,儿童一出生,首先进入的是家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会发展得很好,反之,则会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力求家长的配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家风,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这个大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可塑性很强,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对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辨别社会生活的丑美善恶。教师还要善于去捕捉社会环境中积极的方面,用以影响学生对美好社会环境和崇高思想品德的追求。

三、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良好行为——榜样激励法

小学生富有模仿性,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以一些先进人物为榜样,利用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激励教育学生。作为榜样的人物可以是历史伟人、民族英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和各方面杰出的人物,也可以是全国十佳少年和本校或本班的优秀学生。利用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能激励学生仿效榜样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分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运用榜样激励法,要重视见之于行动,要防止“听听很感动,想想很激动,实际没行动”的现象。在品德教育中,我就常看到这种情况,每当学生听到伟人、英雄、模范、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时,有的激动得流泪,并立即表示出学习的决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激动和决心便烟消云散,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时机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把我国中小学榜样教育上提倡的“学英雄、见行动”这条宝贵经验,切实地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

四、创设困难情境,磨练坚强意志——意志磨练法

道德意志是克服道德实践困难,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独立性,坚持性和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磨练特别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要对学生进行意志知识的教育,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懂得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就能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收到较好的增强意志力的效果。学生有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还要训练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练意志的考验。

五、激发自我教育,指导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指导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就要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使他们明确意识到社会、家庭、学校对自己提出的道德要求,相信它的正确性,并确信只要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从而产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明确要求,并有了自觉的愿望,学生就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品德行为,并且能够坚持不懈,把自我教育进行到底。

让学生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自我评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会评价自己是先从认识别人的品德开始的,对自己的评价只能重复教师或家长的看法,已慢慢学会独立评价别人,最后逐步过渡到对自己的评价。

上一篇:我的对手是我作文下一篇:《圆明园的毁灭》精彩片断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