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小组建设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级小组建设(精选8篇)

班级小组建设 篇1

为了加强班级管理,每学期开学,都要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

第一步,开学的第一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认真观察学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看哪些学生能表现出,胆大心细,各方面比较积极的。找出五六个这样的学生,然后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作为班级小组长的人选。他们小组长就是班级的班干部,五位小组长就是五个班长,每人值日一天。

第二步,组长挑选组员。把班组长 除外,把剩余的学生按学习程度分为若干层次,每个组长从每个层次中挑选相等数量的学员,这样使每个小组的整体学习程度大致相同,利于小组之间的竞争。

第三步,组长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组长个自己的组员安排座位,以树立组长的权威,利于组长对组员的管理。同时在安排座位时,尽量做到,学习程度好的之间能接触,还能带动一部分学习上有困难的。

第四步,组长与组员合作完成本小组的名称,小组励志歌曲,学习口号,小组目标,竞争对手等。

组长责任:每天值日时唱一遍自己的小组励志歌曲,完全负责值日一天的纪律,卫生,带队上操,每天晚集,值日组长总结一天值日情况,并把记录内容交给班级记录管理员,挂在教室墙壁,供师生监督查询。

班级小组管理情况一周一小总结,一月大总结,表现好的小组并给予表扬和奖励。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效果还不错。一方面给学生更多的锻炼的机会,同时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气氛也形成了。班级的一些问题有学生自己管理解决,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增强了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小组长参与班级的管理也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同时也利于班级师生关系的和谐。

班级小组建设 篇2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小组的建设尤为重要!

首先,小组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精神。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不管教师安排的任何任务,小组成员都希望能保质保量提前完成,小组之间成了竞争的关系。中学生处于争强好胜的年华,都非常关系自己小组的荣辱,时刻想着为自己的小组争光,产生了行动的动力,这比教师千叮咛万嘱咐管用得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其实,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

其次,小组建设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当小组之间彼此竞争时,小组之间就会相互监督,如果教师把小组运用好了,就会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针对班上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小组之间彼此竞争时,小组内部就会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如果有谁犯了错误,就会受到组内成员的批评,这比教师的批评管用得多!

下面,本人就如何进行小组建设谈些自己的经验。

一、建立公正、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

当小组之间竞争时,不得不面对如何给每个小组评分的问题。好的考核标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不好的考核标准,起的却是打击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因此,要想发挥出小组的作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建立公正、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

本人是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下面是我制定的考核标准:

(1)课堂表现。①课堂纪律:上课睡觉、做小动作、顶撞老师、说与教学无关的话或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他人学习,每人次扣小组2分。组长、纪律委员和当事人都要受到批评。②预习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预习任务,在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时(包括提问、教师叫学生到黑板上来写等多种形式),一人次不会扣小组1分,会的话不得分。③讨论议题: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制定讨论议题,每节课每组有两人以上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回答言之有理可得3分,一人参与可得1分。

(2)作业。①作业一人次没按时交(请假的学生除外),扣小组1分。②因书写太乱、错误太多或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被教师发下来重做的作业,每本次扣小组1分,组长、学习委员和当事人都要受到批评。

(3)默写。教师要求默写的内容,在随时的抽查中,如果一人次不会,扣小组1分。(默写内容错别字或不会写的内容3个字以上,即认为不会默写)

(4)考试。在每次测试中,一人次不及格,扣小组2分。发现考试中作弊,每人次扣小组2分。

(5)学习、行为习惯。①安排的任何任务,如果不能保质保量及时完成的话,扣小组2分。②教师在随时的抽查中,发现谁的书写太乱,扣小组1分。作业、作文、配套,课本脏乱差的,将受到批评。

(6)总体印象。教师根据每小组一周的总体表现给每小组打总体印象分。

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周每位代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小组打分,所有教师打分的和就是小组的最后得分,然后排名次,最后一名负责打扫下一周的卫生。这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原先教师催着学、监督着学完全转变成了学生赶着学、自主地学。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小组间比赛的一场游戏,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内在的动力,争先恐后,形成了学习的浓厚气氛。这样,教师只按制定的规则,作为一员参与其中就可以了。

二、职责明确,各司其职,责任到人

每位学生在小组里必须要有自己的职责,谁如果玩忽职守,就会导致本小组扣分,必将受到大家的指责,因而不得不尽职尽责。当全班学生都各司其职,对小组负责、对学习负责时,小组建设的作用就已经发挥出来了。本人在小组建设时,每组安排了组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和两三名发言人。组长统筹全组所有工作;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分别负责学习、纪律和卫生;发言人负责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言人由后进生组成,这对后进生来说既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又是一种鞭策,还能得到组内好学生的主动帮助。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同学们在学习上能积极主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给学生多做思想工作,做好引导

思想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多做思想工作,如有学生觉得老师的打分欠公平,这时必须要和他聊聊,告诉他,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公平,老师已经在向最大的公平努力了,假若你站在其他小组的角度看,也许会觉得老师是公正的。再如有的学生胆小,上课不敢发言,做教师就应该多鼓励,让他明白,即使把问题回答错了,老师不会怪他,同学也不会笑他……做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就好解决多了,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在小组之间比赛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枯燥少了,游戏的快乐多了。

将小组竞争机制引入班级建设 篇3

关键词:班级建设;小组竞争;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9-0019-02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对班级管理的要求,真正落实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指导思想,解决班主任严格管理与师生情感不融洽的矛盾,我班将小组竞争机制引入了班级建设和日常管理之中,经过半年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小组竞争机制的理论基础

1、竞争中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当今的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竞争中求生存。竞争可以激发人的拼搏意识,可以激起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公平、合理的竞争会让人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忘我的斗志。

2、我们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年轻气盛不服输是他们的性格特征,而竞争正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相适应,一定能达到我们的预想目的。

3、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是因为当一群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团结为每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共同奋斗。

4、小组竞争有别于个体竞争。小组竞争是建立在个体竞争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竞争,它摈弃了个体竞争所带来的自私、狭隘、孤立的竞争意识,替代的是团结、互助、相互制约的团队精神。

5、接触理论认为,人际间的合作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及友谊。而且,只有发展成为合作性的关系,才能形成有效学习和发展。

二、小组竞争机制的内容

我们应将班级日常生活的所有内容全部纳入小组竞争的项目。其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纪律、卫生、劳动及行为习惯等等。这些内容的考察对象是每一个同学,而评价时则以小组成绩表现。为了对比鲜明,用红旗表示各方面的优胜成绩,更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优化班级建设。

三、阶段性成果

1、班级内组与组的竞争局面已经形成,组内同学相互制约、团结互助蔚然成风。开始分组时一般都是两个成绩接近的同学同桌,但分组不久,同学们自动调换为一个成绩高的与一个成绩低的同桌。用帮讲、帮做取代了过去的帮抄。特别突出的是八组,在前四次月评比中均在前三名之内。组长王浩然以身作则,把帮助同学落到实处。例如在收作业这个事情上,他和组内同学讲,宁可画黑旗也不能抄袭。在他的带领下,八组经常因作业完成的及时认真而画上红旗。

2、班级学习、生活环境得以明显改观。由于课堂纪律有值日班长和组长双重负责,使得课堂纪律井然有序,老师们上课顺心,同学们学习舒心。卫生划片管理,有组长、个人双重负责,有值日班长和卫生委员双重检查,使得教室地面一尘不染。再加上窗台上放置的各组竞赛养的盆花,教室里给人以温馨、爽朗的感觉。

3、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能,在为组争光的意识中体现了自我价值。通过组内同学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实现了自主教育的原则。班里的两位“电脑游戏大王”在“不给组里拖后腿”的思想认识下,毅然放下电脑游戏,成为学习上进步最大的同学。班级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从初一时的倒数冠亚军一跃变为初二四次月考中的正数前三名。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4、班级管理上品位,班级凝聚力剧增。班级施行双线分层管理的策略。双线是:班委会负责班级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及小组竞争机制的落实。团支部负责班级精神生活调整及班级舆论、思想动态和心灵交流等。分层管理是:班主任主抓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两人,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主抓其他班、团干部,班、团干部主抓小组长,小组长抓组内同学。这种管理,责、权、利分明,不会发生分工不清、责任推委的情况。在小组竞争机制所创立的良好的班级环境下,团支部着手开展增强班级凝聚力精神、思想建设,先后利用小组竞赛形式开展了班名、班徽、班训和班歌的创作及评选活动。随后又开展了学唱班歌的小组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同学们产生了自豪感。

5、实现了师生关系的根本转变。小组竞争机制的实施,首先实现了班级由班主任的人治转换为学生自治。班主任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班主任在班级里不再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而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一分子,成了班、团干部的管理顾问和参谋,是全体同学的服务者。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是见面打招呼还是私下里谈心,即使是在指出学生错误进行帮助教育时我都从服务者的角度出发,用微笑来面对每一个学生。这种服务者的姿态很快被学生所接受,过去那些因受到我的批评太多而和我关系紧张的同学也逐渐和我感情融洽了。从客观上说,小组竞争机制把我从烦琐的班主任事务中解脱出来,使我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同学们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小组竞争机制已经达到了它预期的目标。

四、改进与思考

1、小组变动法的思考。为了避免出现先进小组和落后小组的定式局面,小组人员应定期调换,最好两个月调换一次,以提高竞争效率和认识价值。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竞争的胜负,更要看到竞争的真正目的是共同提高,是以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为目标。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提高同学们的认识,才能实现小组变动,才能实现全班进步。

2、要加强科任老师的参与意识,使竞争更趋公平、合理,减少由于老师的随意性造成的偏差。

3、要大力推广课堂小组学习竞赛活动,使其成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4、可试行全班同学轮流做值日班长的制度,以增强全体同学的管理意识,提高每一个人对班级的责任感,锻炼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方法。

四年级班级小组建设 篇4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在班级推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一、小组组建的原则

1、“均衡”原则: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做事能力,性别,性格等方面,将全班分为11个小组。各个小组的力量保持均等,大体相当。这样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同时也有利均衡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充分讨论,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

2、适时调整原则。在我们班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情况而调整。这种变化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长的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的变化。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二、小组组建的方法

1、男女比例要适中。

我觉得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一是思维的互补性。一般情况下男同学抽象思维较好,敢想敢做,思维跳跃性大;女同学形象思维较好;男同学粗心大意,女同学细心认真。这样男女同学搭配,会让他们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都有一个很好的互补。

二是便于竞争。小组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适,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在分组时,我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作为老师我不断对同学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把自己亮丽的一面显示出来,只有展示才会有提升,因为这样你才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那么作为班主任在排位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数学、语文等各科都有带头人,不能都偏某一学科,否则容易造成交流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没有优生可进行指导。我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组长由品学兼优而且性格趋于外向,学生比较信服,有一定的领导组织才能的学生担任。

4、对组长及组员要经常培训,请任课教师做导师,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三、小组的文化建设

(1)创建组名。由组长带领组员定小组名称、小组口号等,在制定时,应围绕班级文化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2)制定组规。由正副组长,带领组员依据我的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根据班规制定本组的组规。

(3)确定目标。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后,制定本组的个人学习目标和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发展目标。尤其是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要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做到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四、小组全员培训

1、组长培训。

每周三定期培训小组长,让小组长说组内发现的问题,商量解决方案。

2、小组成员培训。主要以培养合作意识为主,抓好学生五种习惯的养成。

① 培养学生协作配合的习惯。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②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依赖思想。

③ 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习惯。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④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做到不插话,能够抓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⑤ 培养学生友善待人的习惯。引导小组成员加强沟通和协商,学会谦让,学会正确处理小组活动中的矛盾与纠纷。

六、小组的评价

1.评价的方式

每周,大组长根据相关组长的情况记载,对组员进行口头评价。每月,班主任组织一次评价,包括组员自评、组内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2.评价结果的运用

七年级班级小组建设方案 篇5

一、组建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原则

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具有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指定组长,双向选择 ” 原则

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缩短学习小组内学生间的 “ 磨合期 ”,便于小组管理,同时,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3、“小组互助学习”的原则

二、学习小组组建程序

1、小组建设

A、创设组名: B、创意组训: C、制作组标: D、确定目标:

2、学生分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一起,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9个小组,每组4人,并推选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分为A、B、C三层,各小组公平竞争。

3、学习小组长定位与职责:

学习小组长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能力一定要强。

(1)指导学科组长组织实施好每节课的课堂展示、讨论和自学。(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学习小组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6)帮助C层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7)小组发言:第一步:每小组先指定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第二步: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

4、分工和责任:

①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主抓全面、调动、激发小组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监督员一人(负责学习纪律、劳动卫生、杜绝作弊)、记录员一人(记录星级、汇报结果)。

三、小组要求

1、培养树立团队意识

2、培养积极参与习惯

3、培养认真倾听习惯

4、培养质疑对抗习惯

5、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四、成员分组 组员名单见教室:

六、奖惩原则及措施:

1、标兵

(1)小组自由讨论时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正确奖1星,不正确的鼓励但不奖星,主动代表小组展示的奖1星。上讲台主动展示的奖1星假借发言扣1星,组内不参奖讨论的扣1星,不倾听别人汇报的扣1星。小组不参与讨论与展示的小组长扣1星

(2)组内组间相互合作中学习不得星,每帮助同学学会一道题得1星。

(3)每天每节A、B等生必须完成作业且质量高得1星,不完成个人扣2星,组长扣1星。

C等生能完成基础作业的得1星,没完成两次作业扣1星。组长不督促扣组长1星。

(4)获得周最佳小组学习标兵的学生奖1星,获得周班级学习标兵的奖2星。连续两次获周班级学习标兵的个人和该小组各奖1星。

(5)每月末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评比,第一名得4星,第二名得3星,第三名得2星,第四名得1星。

2、进步:

(1)每周在学习、纪律中连续3天有明显的进步得1星,但违纪2次扣2星。

(2)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单科优胜者得5星,年级总成绩1-6名得8星,7-15得7星,16-25得5星,26-35得4星,36-42得3星。进步幅度超过5个名次的直接得3星。倒退两个名次直接扣2星。每次考试成绩进步倒退以上次考试名次为准。

3、活动:

(1)大型活动或竞赛,为班集体争荣誉的同学,一等奖奖8星,二等奖奖6星,三等奖奖5星,该生所在小组奖2星。

(2)班级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老师全班通报表扬的,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1星。班级活动或平时表现极差,受到老师全班通报批评的,给予该同学小组扣2星,本人扣1星。

4、内务卫生:

(1)当日寝室常规检查被评为“文明寝室”的该值日奖3星,造成通报的小组扣2星,本人扣1星。

(2)小组成员负责的卫生区,在检查中被通报的,该生所在小组扣2星,本人扣1星。

5、其它:

(1)对不遵守班级管理条例,对班集体造成重大名誉影响的,给予该同学小组2星,个人扣2星。对打架斗殴,在课余时间跑、跳、叫,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生活、休息的给予该同学小组扣1星。

(2)对班干部安排的事情,即使有意见要先执行,后反映。顶撞干部,不服从安排的,给予该同学小组扣2星,本人扣1分。顶撞老师的,给予该同学小组扣2星,个人扣1星。

(3)偷盗、破坏公物没有及时赔偿的给予该同学小组扣2星,本人

扣1星。

(4)对一些严重违规事件举报,避免为班级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星3星。

七、升级:

1、个人升级:班内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级别,用自己的得星来升级:每月10星升级为1个月亮,3个月亮升级为1个太阳,3个太阳升级为钻石,每月一总结。

2、优秀小组升级:

(1)优秀小组评价每周评价1次,综合前两名的小组得2星。(2)每节课上只要该小组参与展示奖1星。(3)每节课问题回答质量高好,受表扬奖1星。

(4)每节课后给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点评、评价和改正奖1星。(5)小组得星=各组内成员得星之和+其他得星-扣星

(6)每月各小组根据得星汇总依次分为白银组(4个月亮)、黄金组(5个月亮)、铂金组(6个月亮)、钻石组(7个月亮)。

八、结果利用:

1、评出“六星”:管理星1名(优秀组长:小组综合得分)、标兵星2名(组员得星)、进步星3名(综合课堂表现与纪律)。

2、每周、每月分别统计汇总,分数统计到个人,奖到小组,每周和每月评选“优秀小组”、优秀组长。

3、学期末汇总后作为“评优表模” 重要依据。

九、要求:

1、英语课代表必须向教师请示第二天晨读任务;

2、组长连续2次不履行任务的学期末取消评优表模资格;

3、每组组长A都是中心发言人,有义务对本组学习、纪律、探究、发言等进行指定、总结、汇报;

4、每组A、B组员必须完成当天任务,并积极帮扶小组组员B、C组员学习。

班级小组建设实施方案四。5 篇6

一、小组建设的指导思想

1.它是尝试教育以及实施高效课堂的支柱。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打破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小集体的团队精神;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学困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二、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的划分应该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有的老师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4)座位的安排要合理。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我班有8个小组,每组9—10人。

三、小组内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

正组长主抓学习方面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生活等方面的工作。

2、组内科代表: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每人负责1个学科的作业收交和批改工作。

四、小组长的选拔。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1、学习成绩最好是中上等学生。小组长是一个管理者,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方面的作用都很关键。小组长在各方面必须能够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小组长的选拔必须要考虑他的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再负责任,也不会被同学信服。小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小组内学习方面的的佼佼者,只有这样才能服众,他的话组内同学才会听,自己在小组管理方面 才会有号召力,才能把整个小组管理好。

2、性格应外向;小组长不但学习成绩要好,而且性格应外向一些。作为老师应挑选外向的同学做小组长,如果小组长内向的话,那么他在很多方面都起不到带头引领作用。如在课堂展示中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展示,那么其他的组员也不会太积极主动,想让组内同学主动展示,积极参与,小组长必须率先垂范、作好表率。

3、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一个优秀的小组必然有一个责任心很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如果小组成员学习不投入、不认真,课堂展示中不参与,小组长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整改,否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好。所以老师在选小组长时,必须挑选责任心强的同学,至于组织管理能力,老师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小组长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后天的培养锻炼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小组长的选拔方式要多样。可自荐、可老师指定、也可组员评选。

五、小组长的职责:

1、小组长的带动作用学习中积极主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敢于点评,善于补充,做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好的带动同学们去展示。

2、小组长的组织管理作用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组长要充分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课本的预习,课中组织好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管理,课后跟踪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

(1)、课前准备:要起到提醒、督促作用。提醒组员及时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2)、管理好本组的学科代表、学习对子、师徒关系。要组织、督促他们各施其职。(3)、理解、熟悉课堂各个环节的要求,并切实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

(4)、关注组员状态、落实对组员的过关检测和帮扶措施。作为小组长应该及时的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组内特殊的同学,从而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六、小组长的培训:

1、培训方式:班主任定期培训,科任教师定期培训。

2、培训内容:

教师培训的内容是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作业的检查及批改等;每班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小组长会议。在开学之初、在新组建班级之初,班主任每天都要对小组长的管理工作进行关注,抽时间与小组长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管理小组中的困惑,给他们指导管理小组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增强小组的荣辱感,交给他们如何对组内特殊同学进行帮扶,为他们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扫清道路。给小组长创设交流经验的平台,及时将自己遇到的困惑说出来,发挥集体的优势共同想办法去解决,增加小组长的管理经验。比如说,在交流时,有的同学就曾提出作为小组长应多对小组成员进行鼓励、赏识,少进行批评指责,并且当组内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组长应该有耐心的进行讲解,决不能因问题简单而露出不屑的神情,否则会影响组员学习的热情。

通过召开小组长座谈会,小组长的能力提升很快,过一段时间,老师可以组织得不用这么频繁了,而让小组长根据情况不定时来自发主动地的进行交流。每周评选优秀小组长每周班主任应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结合同学们的评价,结合平时的各项工作选出优秀的小组长进行表彰,可以从物质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让小组长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收获、得到认可,从而都能对自己分担的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作为班主任,要想培养好小组长,不但要有方式方法上的指导,也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进行激励,让同学们都能很快的得到提升。

七、小组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无形文化。

有形文化:值日本、组牌、组训、粉笔盒、粉笔擦等;

无形文化:指做不出来的,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二)小组文化建设的步骤:

1、定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歌、组牌、组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理念或班级文化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至善、求知、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

2、由正副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常规的到校、卫生、午休、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根据班规制定本组的组规。

3、每日反思会由每小组组长反思每天小组成员表现。有表扬、有批评、有鼓励。

4、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正副组长共同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首先就要把本次培训精神传达给组员。

5、组建小组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副组长(常规、卫生、纪律等)、值日组长。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6、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善于处理组员间的矛盾,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八,小组的评价:

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所以对小组进行适当合理的评价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一)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统一为2分/次。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文章、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 :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另外,还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该比较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评价的关键。

(二)班级具体的评比要求如下:

1、每节课统计,每天评比,每周小结,每月、每期总结等。要求每个副组长统计出自己组的每个同学一天中参与课堂展示的次数,填写好表格。根据次数的多少排出名次。参与次数多的同学在第二天晨会上会受到全班表扬,并且积累作为评选月优秀个人的依据。对于参与次数少(或没有参与)的同学,由组长先了解情况、谈心交流,而且这部分同学要自己写出第二天参与课堂展示的目标,第二天进行跟踪。对于问题比较大的学生老师要亲自了解情况,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和拟定目标。通过这种办法,一个月进行一次大的评比、表彰、奖励(建议奖励采取多种形式)。

2、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组长、优秀副组长、优秀课代表、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同样累计参选每月的文明称号的评选。

3、以组为单位,每个星期进行评比“高效课堂常规评比栏”的表格,规范好的项目就贴标签过关。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规范到位的小组,组长可参加评选优秀小组长。

4、建立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待改进学生的专栏,每日进行公布。

5、班主任总结:每周要评选出上周最佳展示组员,最优小组及其成员,并进行公布,且在班会课上进行表扬。每月评选出上月最佳展示组员,最优小组及其成员,并贴照片进行公布。同时要算出每位组员的课堂综合表现得分,参与学生本月明星评比。

班级小组自制管理的尝试 篇7

其实班级小组自制管理也只是我在班级管理中所做的尝试, 还不够成熟, 因此, 只有边做边完善。许多优秀班主任做得非常出色, 有自己的经验。衷心地希望我的做法能得到大家的中肯建议。下面我就班级小组自治管理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班级采用小组自治管理的原因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班级和学生的不同情况, 每个班主任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情绪不够稳定, 抵触心理较重, 但也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将会受益终身。另外也会使班主任的工作越来越轻松, 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基于这些, 我在班级管理中, 采用了小组自治与学期评优的管理方法。

二、小组的划分

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 每组有一名组长及一名副组长。组长由我指定, 副组长由学生推选。组长必须是学习成绩好、品质好、责任心强的学生。副组长则是成绩也不错, 受学生欢迎, 并有一定的号召力及管理能力的学生。在人员分配上, 我按成绩尽量平均, 即分出来的小组总分平均成绩相差不大, 每组都有好、中、差学生。这样以好带差, 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就很容易避免。小组长是我的得力助手, 他们负责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及其他琐碎的杂事。如:个人卫生、胸卡的佩带、每天早上及时收作业等。每小组长还要负责给组员讲题。每周小组开一次会议, 总结上周情况, 并制定下周的目标。在制定目标时, 每个组员都要在组长的记事本上写下自己的下周目标。这种方式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日常表现。学生管理学生, 班主任不但工作轻松了许多, 而且效果比自己管理好得多。在实施过程中, 我发现了一个好的方面:小组成员之间特别和谐, 他们互相帮助, 互相关爱, 团结紧紧, 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 他们无论是在学习、纪律还是卫生方面都特别努力, 谁都不想给自己的小组丢分。这样班主任的工作自然就轻松了许多。

三、小组的管理与评比

小组划分之后, 我们主要从在学习、纪律、卫生三大方面进行小组自制管理。划分小组的目的是为了化大为小, 学生管理学生。实践证明, 学生的舆论比教师的评比更具有说服力。捆绑制的小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表现, 学生总是感觉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而这种约束力恰恰制约着他们的行为。另外我考虑到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 所以评比要以鼓励为主。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 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 班级更优。所以在评比中我遵循重奖轻罚的原则。违反纪律, 或在卫生方面没做好, 或作业完成及上交不及时, 质量差等, 我们都是一次扣一分。但如果表现得好就一次加两分。而且我们还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有进步的学生进行两周一次的评比。被评选出来的学生可以得到五分的加分。大家在平时就会很有劲头, 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

记得初一下学期, 第一个月的评比中, 我们班李佳鹏同学被评为“本月学习进步最大奖”。因为在开学初的第一次月考中他进步了30名。大家都很惊讶, 也很佩服。所以在当月的评比中他自然就获得了此奖项。不仅获得了奖品, 而且为他的小组得到了10分。一人进步, 全组受益, 这也正是我这样做的真正目的。评出来后, 我让李佳鹏同学发表了获奖感言。他的语言虽很朴实却很打动人:“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 父母都是农民, 他们很累, 为了我的学费及生活费他们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在外打工赚钱。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将来考上大学来报答他们, 不让他们的晚年再这么累了。同时我们小组的组长张夏爽为了我们小组她付出了很多, 我要给我们小组增光。”他的发言获得了学生的掌声。更重要的是, 在他的发言之后, 几个原来成绩与李佳鹏差不多的男生也开始发奋学习, 成绩明显上升。用他们的话说, 进步不仅是为了自己, 更是为了自己所在小组的荣誉。我想这就是小组自治管理最大的好处。

在评比方式方面, 我采用日评、周评、月评及期末总评。日评就是这16组中的成员在这一天中无扣分, 那么这个小组就是今天的优秀小组;我在我班后面的黑板上留出三分之一的位置, 设定为专栏“今天我最棒”, 每天由张夏爽同学负责记录当天的优秀小组。周评就是在日评中一周五天有三天或三天以上是优秀小组, 那么这个小组就是本周的先进小组。我们班在后墙上有一板块, 标题为“分组合作, 谁与争锋”。每周一由王一妃同学负责将先进小组的奖状贴在板块对应的位置上。月评就是每月末进行本月的总评。我们将16组进行评比, 评出前4名为优胜小组。每月的优胜小组成员都会获得一个笔记本, 本上写着:“奖给×××, 你所在的小组在九月份评比中获优胜小组称号。特此奖励!八年六班2011年9月30日。”并在右下角印上带有“奖”的印章。学生喜欢这个本子并不是因为它的价值是多少, 而是因为这份荣誉。在月评比时, 我会利用颁奖时刻让获奖小组的组长发表获奖感言。在感言中有学生发自肺腑地说;“我很感谢我的组员对我的配合、对我的支持, 我希望我们小组越来越好, 大家有没有信心?”组内的成员大声而有力地回答:“有。”这就达到了一个班级同学团结向上的目的, 而且其他没获奖的小组也会在他们的带动下力争上游。期末总评就是到了期末我们根据各组的奖状的数量评出本学期的最佳小组。最佳小组的成员都将获得价值10元的笔记本, 小组还会获得团体20分的加分。同时我还会在这个时候有意奖励一下为班级辛勤工作的各小组长。我会根据平时表现评出名称不同的组长称号, 如:“最有领导力的小组长”、“最有责任心的小组长”、“最受欢迎的小组长”、“最有创造力的小组长”、“最有方法的小组长”, 等等, 以资奖励。当他们拿到奖状时, 别提有多高兴了。

每月除进行小组的评比外, 还要进行个人总评。如果某个学生在这一个月中从未扣过一分, 那么他就是本月的“纪律之星”。他得到10分的加分将计入到下个月的评比中, 并会为他发一个大的笔记本和一张奖状。我会让他在某一个中午自习课上做一个获奖感言, 说说他是如何做到这么好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学生都想有这份荣誉, 所以他们就会更好地表现自己。每次纪律之星在做获奖感言的时候, 都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因为我不想给我的小组抹黑, 不想给我的班级抹黑, 更不想给我的班主任冯老师脸上抹黑。”听到这样的话, 我真的很感动, 学生其实是懂事的, 这就是我们要看到的集体荣誉感, 为他们付出是值得的。

四、小组自治管理的效果

这样的小组自治管理制度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他们为了给小组加分, 上课举手发言积极了;而且纪律、卫生方面不用再操心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做事情为别人考虑得多了, 自私的学生有了很大进步……我们班在每年的队列操比赛, 跑步评比, 运动会及各种比赛中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同时在2012年, 我所带的班级九年级三班被评为“市三好班级”。另外, 我还鼓励小组长献计献策, 说说他们在管理自己的小组方面好的方法。在每周一的小组会议上, 大家畅所欲言, 互相交流经验。这样的好处是大家的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小组管理效果越来越好, 班级各方面都越来越好。

当然无论怎样的管理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总会有不足之处。特别是总会有个别学生, 他们会扣掉很多分, 只靠组长是管不了的。这时我就会单独找他谈话, 主要是做思想工作。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学生的优点, 用缩小镜来看学生的缺点。我采用退三进一的方法, 即先说出他的三个优点, 然后说出他的错误所在, 再让他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这样他会心服口服, 以后就会少犯错误了。这样的方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要搞好班级各项工作的管理, 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权威。班主任要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 处事公平, 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使人敬仰佩服的声誉和威望”。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一项“苦差事”, 但只要班主任能够将其当做一项事业来追求,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自然就会“苦中作乐, 累中有闲”。同时, 班级管理虽然需要每一位班主任有极强的责任心、耐心、爱心, 用真心打动学生、感化学生, 但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开拓创新,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不断探索育人的艺术, 形成自己班级管理的特色。

总之,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严密的工程, 我的班级小组自治管理还不够完善, 我将继续努力工作, 不断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 提高自己, 争取把班级小组自治管理做得更好, 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出色。

摘要:作者从四个方面谈了在小组自制管理中所做的尝试:采用小组自治管理的原因, 小组的划分, 小组的管理与译比, 小组自治管理的效果。

班级小组建设 篇8

【关键词】初中;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目前初中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存在的问题

1.小组划分不合理

小组的划分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另外,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内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做,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和小组内弱势个体的发展,并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我们一般不允许学生相互选择,因为学生们通常喜欢选择一些与自己相似的学生,如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往往选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作为小组同伴,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则常常选择一些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不利于小组活动。

2.小组展示存在的问题

2.1照本宣科

少数同学可能不善言辞木讷,可能没来的及预习缺少充分准备,也可能小组没有探究讨论互相交流,造成了站在讲台上,象征性的把课本内容读一遍,没有作相关阐述,也没有添加任何自己的理解,这并没达到展示的效果。

2.2 小组合作缺乏充分

各小组成员都是混搭的,有好有差,个别成绩好的同学保守,成绩差的能力又有限,导致小组合作不够,有时竟出现了组长分配任务困难的现象。还有个别小组把上台展示当做必须对付的差事,为了应付,买好几本相关资料,轮到本组展示时,也不讨论把资料直接抄在黑板上,缺少加工整理,不甚理解,照着读一遍完事,缺少探究、合作与理解。

3.是小组交流的要求还不够明确

小组长是教师的好助手,小组长在合作交流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对小组合作交流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名有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上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

初中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1.小组成员责任要明确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首先要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组员的作用,使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学习前途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对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3.小组规模的确定

小组内人数的多少是小组同学参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数太多,一方面会使小组每个成员所分配的任务有限,可能达不到训练的强度和效果,每个人所得到的发展也不充分;另一方面,规模过大的小组会给部分懒惰的学生提供逃避责任的空间,不利于个体的发展,也不利于小组团结氛围的形成。小组内人数过少,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小组的合力也就有限。

合作小组应该有多大的规模比较好?一般是4-6人,最理想的是4人小组。理由是:

①学生难以应付大于4人的合作组。

②4人小组变成2人一对,可以最大范围实现学生的互动,并可以很快恢复为4人小组。

③小组规模越大,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

④一对学生互相讨论后,可以向组内另一对学生汇报结果。

4.小组评价

评价是最好的管理,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小组评价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和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這样就可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生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充分深入的前置性学习、细致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多向互动的全班交流、公正及时的小组评比,指导小组高效有序的开展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中积极互赖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报.2005(06)

[2]洪家平.走出合作学习分组的三大误区[J].教学与管理.2005(32)

[3]丁际群.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4]马建桂,王檬檬,高华.合作学习 教改中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J].继续教育.2007(09)

上一篇:合同工商局备案要求下一篇:江苏省工程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