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用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另外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

如学习说明性文章,注重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强化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二、教学要求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二)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指导朗读、默读。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材料可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机学习,可按课文内容分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

(四)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并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

(五)习作教学——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核心思想是多练,浅练,多赏识。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质疑问难能力及预习能力,并能自觉读课外书以扩大阅读面、知识面。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学习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深厚。但是我们也意识到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语文水平不平衡,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美观。而有部分学生语文基础不够扎实,尤其是学困生阵容不容忽视,这些学生有的是接受能力不强,有的则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引起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兴趣、习惯等的培养至关紧要。

所以“分层教学”与“赏识学习”仍然是我们教学的两大重要思想。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篇2

寓言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 同时也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构思奇特, 语言生动凝练, 想象力丰富, 故事性和哲理性强, 往往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这既可以满足小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又可以让小学生在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 领会生活的道理, 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寓言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3]。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作为被广泛使用的教材。 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进行分析, 有助于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寓言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 更好地进行教材处理, 采用凸显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分析

笔者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部分 (包括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 进行梳理、分析, 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合理安排篇目

统计发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部分共有13篇寓言。其中, 第一学段6篇, 第二学段7篇, 具体如下:第二册《乌鸦喝水》, 第三册《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 《骆驼和羊》, 第四册《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第五册《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 第六册《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第七册《小青石》, 第八册《扁鹊治病》、《纪昌学射》。

第一学段寓言选文占该学段所有课文的3.6%; 第二学段寓言选文稍有减少, 占该学段所有课文的3.1%;第三学段寓言选文减为0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新课标”) 在学段目标与内容板块, 明确提出第一学段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4]的要求。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语言凝练、语言浅显、故事生动等特点, 利于低年段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同时也满足学生兴趣。 第二学段所选寓言在内容的深度上和语言的表达上较低年段寓言选文有所提升, 这是在第一学段选文基础上的衔接, 并进一步深化。第三学段没有编入寓言, 较多的是散文、小说、故事等儿童文学作品, 这是关注儿童思维发展的表现。

综上所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的编写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由简到繁的原则, 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做到新课标提出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5]的要求。

2.广泛选取素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注重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及开放性, 选文题材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寓言经典篇目:《乌鸦喝水》、《狮子和鹿》选自《伊索寓言》;《坐井观天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 《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 《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 《亡羊补牢》选自《战国策·楚策》, 《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扁鹊治病》选自《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 《纪昌学射》选自《列子·汤问第五》;刘仲元的《我要的是葫芦》, 黄瑞云的《陶罐和铁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符合新课标提出的 “教材应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6]要求。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教材所体现的思想、文化不尽相同, 多样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拓宽视野。 透过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及所体现的文化, 学生能够对课文分析得更透彻, 进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体悟, 利于学生对多元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寓言选文, 帮助学生提高人文内涵和多元文化意识。

3.科学删减内容

与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 发现,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删除了《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会摇尾巴的狼》等篇目。 其中, 《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被誉为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 数千年以来, 人们为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所折服, 广为流传, 历传不衰。然而, 《伊索寓言》并不是专门写给儿童阅读的寓言集, 在《伊索寓言》中有很多不适宜儿童阅读的内容。

《狼和小羊》描写的是狼和小羊碰巧同时到一条小溪边喝水, 狼找各种借口想要吃小羊的故事。 该故事刻画了一只蛮横无理的狼的形象, 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穷凶极恶和狰狞面貌, 反映了古希腊奴隶社会中贵族对平民的疯狂迫害。新课标指出, “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现实, 关注人类”[7]。 显然, 《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已经不符合当今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 再者,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儿童还处于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 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还没有建立成熟的道德观念, 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 不注意行为的动机, 或者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8], 因此, 儿童在学习完《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后很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模仿课文中狼的形象, 造成攻击行为。

《狐狸和乌鸦》存在超出“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的教育本意的不良暗示。 《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的意图大致有两个:一是告诉人们, 所有阿谀奉承的人都靠他所吹捧的人生活, 所以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嘴脸;二是花一块奶酪 (小学课文把“奶酪”改成了“肉”) 学一个教训, 也算值得。这两个意图都是从乌鸦身上去考虑的[9]。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不应该读这样的寓言故事, 他指出, 当他们有机会把所学的寓言拿来应用时, 他们的所作所为差不多同寓言作者的意图完全相反;对于你想纠正或防止的缺点, 他们不仅满不在乎, 而且还偏偏喜欢为非作恶, 以便从别人的缺点中得到好处。 学完这则寓言后, 他们会一面嘲笑乌鸦, 而另一面却非常喜欢狐狸[10]。 年幼儿童未能把握公正观念, 喜欢狐狸的儿童肯定会对狐狸的行为方式进行模仿, 这对儿童的道德发展不利。

《会摇尾巴的狼 》讲一只掉进陷阱的狼, 企图用欺骗和威胁的手段, 让老山羊救它。 但是, 老山羊从它暴露的尖牙齿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 而没有受骗。 这篇课文同样刻画了一只凶恶的狼的形象, 暗指坏人。 课文告诫学生坏人的本性不会改变, 不要受其蒙骗, 这可能会让学生对人失去信任, 造成善良的本心被磨灭, 甚至道德发生倾斜。 这有碍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综上所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删减教材中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篇目, 做到新课标提出的“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1]的要求。

4.充分发挥作用

参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 就一项具体的语文能力目标而言, 从能力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水平来解析, 可以细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不同的水平等级。 笔者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中的问题 (文中气泡图及课后练习)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进行归纳整理, 制成双向细目表, 对其进行分析。

如表1所示,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中的问题 (文中气泡图及课后练习) 涉及记忆、理解、分析、创造等多方面, 做到新课标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12]的目标设计要求。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中的问题 (文中气泡图及课后练习) 有效地将阅读与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进行结合, 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教材中的语文知识, 而是以教材选文为媒介, 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同时,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力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 从表中可以看出,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中的问题 (文中气泡图及课后练习) 设计存在一些不足, 在应用和评价方面存在遗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其进行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课后练习部分注意区分各学段的学习要求, 针对不同的年段设计不同的课后练习。 例如, 识字与写字方面,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乌鸦喝水 》和 《我要的是葫芦 》四篇课文以田字格及描红的形式安排了认字和写字的课后练习, 这四篇课文为低年段选文。 到中年段后, 仅列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不再有描红。 第一学段对于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13];而第二学段对于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14]。低年段的书写训练为以后的书写打下基础, 低年段的写字训练让学生进行描红, 规范学生的书写;中年段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进行书写, 可以通过观察进行书写。 这体现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思想。

综上,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中的问题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同时也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思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5.巧妙改编选文

寓言最大特点是具有一个固定的结构模式:简短故事+寓意。 即采用象征、拟人等表现手法, 通过一个简单直白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 通常在寓言的结尾会揭示其寓意。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则去掉了结尾的“卒章显志”, 只保留了前面部分的故事。 文本中留有空白点, 使得读者可以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获得独特、本真的阅读体验。 这样的改编符合儿童喜欢阅读故事的心理特点, 同时, 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及生活经验领悟寓意, 并进行想象, 对故事进行续写。 这适合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如《坐井观天》一文, 课文末尾设置了“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会说些什么”的气泡图;再如《乌鸦喝水》, 课文提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 乌鸦该怎么办呢”的疑问。 这样的设置, 一方面, 保护了儿童的想象力, 学生不再被单一的寓意所束缚, 可以就此故事尽情想象, 进行发散思维;这样巧妙改编,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另一方面, 寓言故事耐人寻味, 有着多元的寓意, 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能有不同的感悟。 例如, 《纪昌学射》, 从飞卫的角度我们领悟到名师出高徒;从纪昌的角度我们领悟到学习要扎实;纵览全文, 我们领悟到做事要循序渐进, 要有恒心、毅力。

综上,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去掉结尾的“卒章显志”, 正是对新课标所提出的“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拓展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15]的践行。

二、总结

新课标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16]。 从以上的分析看出,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多方面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思想。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作为阅读选文, 很好地诠释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拓展思维空间, 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汲取古今中外文化精髓,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理念,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总的来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符合学生学习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体现时代性和科学性, 紧跟新课标要求。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层面上, 不能 “教教材”, 而应对教材进行挖掘并补充, 基于自身对教材的分析、理解, 进行再加工, 使教材的功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8:1652.

[2]郑雪.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 2014.

[3]关红岩.寓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阅读, 2013 (11) :203.

[4][5][6][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8, 32, 32, 32.

[8]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36-337.

[9]范远波.慎防教材编写的不良暗示———百年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 2010, (10) :53-56.

[10][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李平沤,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128-132.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篇3

小练笔,因课而练,让学生在练笔的实践中习得书面表达的方法,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我们还不能忘记,对于小学生而言,练笔最重要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因此,在读写结合中,读是写的基础。读,要读出感情,要读出氛围,读得身临其境,读得由此及彼,放飞心灵,使学生装满一肚子话语,直到不吐不快。至此练笔,方能水到渠成。

以下就第九册语文教材的小练笔设计,谈一构想。供老师们参考。

1.《师恩难忘》

课文第8自然段写了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田老师的情景。这部分内容几笔带过,写得简洁。此处可进行练笔: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叙写40年以后,“我”与田老师在村边见面的情景。

例文:

回乡

那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见了田老师。老师已年过六旬,身子略显佝偻,拄着拐杖。他两鬓染白,一道道皱纹早已爬上了那宽阔突出的额头。他还是那么慈祥,双目依旧像当年那样炯灼,那里面似乎饱含着无数有趣的故事。

我一见田老师,立刻上前行礼,田老师慈祥地望着我,仿佛不是在看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而是在看一个孩童,但他记不起我是谁了。他慈爱地问我:“你是……?”我连忙上前一步:“怎么,您记不起我了?我是刘绍棠,那时,还经常听您讲故事,听得入迷呢!”“哦,是绍棠!”老师激动得紧紧握住我的手,“你现在是大文学家啦!我能有你这样一个学生,知足啦!”田老师无不自豪地对我夸赞。“想那时,我只不过才7岁,是您,是您用那汩汩的文学泉水浇灌了我,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我一生都不会忘记。”我深情地对老师说。田老师和蔼地看着我,微笑着听我说,仿佛在欣赏一件艺术珍品……

渐渐,天色晚了,我伴着老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落日的余晖照耀着老师,也照耀着我的心房。

2.《陶校长的演讲》

课文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这4个方面谈了“每天4问”。“4问”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也反映了青少年人生道路“必修”的内容。

“4问”结构类似,都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理清这样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己对“成长”的理解,模仿课文“4问”的写法,续写“第五问”。

例文:

第五问

第五问,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财富。有了友谊,就能更好地和别人交流,就能得到别人的支持。有了友谊,就有团结,就有力量,就有和谐,就有欢乐。要想得到友谊,我们就要学会欣赏人,无私地帮助人。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我们要珍惜友谊,在美满的大家庭中,与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3.《古诗两首》

《所见》描绘了一幅迷人的田园风光。全诗以乡村儿童生活为题材,诗中有画,画中有声,动静结合,生动活泼。其中“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情景更是儿童喜闻乐见。本课的练笔,可引导学生对照插图,发挥想象,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写具体。

例文:

捕蝉乐

牧童蹑手蹑脚地来到树下,随着蝉儿的鸣声,在婆娑的枝叶丛里搜寻着蝉儿。看,那只蝉儿正趴在树干上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呢!它肥肥的,通身发着金灿灿的亮光。透明的翅膀折叠着,像两把长长的扇子覆在身上。牧童伸出两个指尖,想轻轻地捏住蝉儿,可蝉儿一振翅膀,“呼”的一下,逃走了。牧童顿时慌了神,四处张望搜寻着蝉儿的踪影。一会儿,又一只金色的蝉儿映入牧童的眼帘。他会心地笑了,小声嘀咕着:“嘿嘿。小东西!”他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走到蝉儿身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蝉儿。他踮起了脚,一秒,两秒,三秒……一瞬间,他伸出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罩住了蝉。他细心地摘下一片绿油油的树叶,扯下叶茎,小心地绕往蝉儿,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似的,柔柔地抚摸着蝉背,轻轻絮语:“蝉儿,蝉儿,外面太热了,我带你回家吧!”说完便放进了衣兜。

夕阳西下,炊烟四起,牧童又骑着黄牛。哼着小曲儿,消失在绿树丛里。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文激情昂扬,意韵生动,令人遐想。教学要引导学生口念心诵,回忆大自然美好画面,回忆自身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收获和情趣。在情融融、意切切的状态里,让学生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再写若干个自然段,体验诗歌的写作,表达在大自然中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例文:

蓝天说:翱翔吧,

饱览壮丽的山河,实现伟大的理想!

大地说:奔跑吧,

驰向辽阔的草原。敞开宽广的胸怀!

去吧,春风会吹拂万物生灵,

让你们享受自然的恩泽。

去吧,雨露会滋润花草树木,

向你们奉献绿色的芬芳。

5.《装满昆虫的衣袋》

儿童少年与动物有天然的缘分,《装满昆虫的衣袋》更能激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唤醒对动物的情趣。读课文,学生沉浸在法布尔对小动物的迷恋之中,定能引起与小动物打交道的那些情景的回忆:或观察,或捕捉,或饲养,或逗弄;或喜爱,或害怕,或委屈,或伤心……本课的练笔,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将印象深刻的一个情景写下来。

例文:(略)

6.《变色龙》

课文第9自然段抓住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按照“全身——头部——身躯”的顺序,刻画细致,形象鲜明。练笔的设计,可让学生模仿第9自然段的写法,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一个熟悉的动物的外形。

例文:

小狗

我慢慢地靠近那只狗,只见它小巧玲珑,全身雪白雪白的,没有一丝杂色,远远望去,活像一团雪球在滚来滚去。它那一双透着灵性的大眼睛用警惕的眼神看着我,它的嘴一咧,那洁白的牙齿就露了出来,好像在说:“你可别来惹我,别看我年龄小,牙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哦,要不来试试?”

7.《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虽然短小,却情节生动,个性突出,形象鲜明。学生熟读课文后,可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改写这一寓言故事。这样,可以激活南郭先生这一形象,进一步认识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自作聪明的滑稽、有趣,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

例文:

滥竽充数

近来,没有工作,只能在街上转悠。来到茶楼,忽然听到有一个人说:“齐宣王特别喜欢听吹竽,我的一个

朋友会吹,一到宫里,俸禄可观呀!三百人齐吹,那场面真是壮观!”我听了,眼珠骨碌一转,一条妙计涌上心头:何不为齐宣王“吹”竽?

就这样,我买通官员,混进了宫。吹竽时,我将腮帮胀得鼓鼓的,按按竽孔,却不吹气。别人吹得身子摆起来,我也跟着摆起来。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就这样装模作样,摆出很费力很投入的样子,谁也不晓得我不会吹竽。太棒了,每月一百两银子!当皇上满意地微笑时,我得意之感油然而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齐宣王突然驾崩,他的儿子齐(泯日)王继位。一天,齐(泯日)王突然说:“朕想听你们一个一个地独奏!拿出你们的看家本领,吹得好,朕有赏!”“天哪!怎么办?怎么办?学已经来不及了,不学,就落个欺君之罪!”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每天,我夜不能寐,一闭上眼,齐(泯日)王就向我走来,提着我的领子,要治我欺君之罪!“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

一天夜里,月黑风高,我偷偷地逃出了戒备森严的皇宫。

8.《推敲》

汉语言词汇中的一些词语来自某个典故,“推敲”就是典型的一例。了解这样的典故或来历,是语文学习中非常有趣的事情。借助《推敲》的学习,可引出其他词语或说法的来历。让学生搜一搜,说一说,写一写,也是一大乐事。

例文:(略)

9.《嫦娥奔月》

后羿、嫦娥,为民着想,为民办事,深受百姓爱戴。百般无奈之下,嫦娥吞下仙药,升天成仙。遥居月宫,嫦娥定是无限思念人间。熟读故事,发挥想象,叙写嫦娥在月宫遥望人间的内心活动。

例文:

嫦娥的思念

中秋之夜的广寒宫,清冷清冷的。嫦娥只能与玉兔、月桂相伴。

守着窗儿,她遥望人间,脑海中一片思念。“乡亲们没有我的接济,会生活得怎么样?”“后羿没有我的照料,定是孤寂难熬!我们生活得幸福美满,只羡鸳鸯不羡仙。这一切竟被蓬蒙这奸诈小人化为乌有,与后羿天各一方。唉!……过去的都过去了,再怎么怨恨都没用了,还是祈祷乡亲们与后羿生活幸福吧!”想着想着,嫦娥双手合十,为乡亲们祈祷……

10.《伊索寓言》

小学生到了五年级,已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懂得了许多“道理”。如果让学生借助动物形象,以编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这些“体验”、“道理”,那么学生就写出了自己的寓言故事。

例文:

老虎和小白兔

一天,老虎遏上了出来玩的小白兔,他对小白兔说:“我要吃了你来填饱我的肚子。”小白兔听了,心想:“我何不哄哄他?”小白兔就满脸堆笑地吹捧起了老虎:“老虎大人,您力大无穷,想吃我还不是易如反掌?我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了,一直敬仰万分……”就这样,老虎听得如痴如醉,而小白兔却悄悄地把他引到了陷阱旁,在老虎不经意间跃过了陷阱。小白兔又往前走,老虎紧紧地跟着,还想听小白兔的赞美,突然“轰”地掉进了陷阱。

爱听吹捧话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1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课文第3自然段对高尔基的儿子栽种花草的情景写得简洁。此处,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儿子的内心想法,想象他栽种花草的情景,然后再写下来。

例文:

儿子的礼物

高尔基的儿子上了小岛。他左看看,右看看,心想,要是在这院子里种上一些花草,爸爸不出门就可看到绿草,闻到花香,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买来了一些花草种子。他先用小铲子在地上画了一个长方形,然后举起镢头,使劲松土。一下、二下、三下……看着泥土好似听他的话,一块块地翻卷过来,他开心地笑了。他拣掉了土里的碎砖杂石,又均匀地施上肥料。他找来一个瓶子,将花草种子装在瓶子里,在盖子上钻了几个小眼。他倒捧着瓶子,将花草种子均匀地撒在了泥土里。最后,他用水壶把晶莹的水珠洒向了泥土。他挥汗如雨,红彤彤的小脸上露出了微笑,他仿佛看到,爸爸正坐在院子里,欣赏满院五颜六色的鲜花。

12.《艾滋病小斗士》

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反映恩科西在国际艾滋病大会上发言,向世界呼吁的情景。恩科西,无论外表,还是内在精神品质,都是一个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的练笔,可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描写恩科西的外貌。

例文:

艾滋病小斗士

恩科西骨瘦如柴,一头棕褐色的卷发,两道浓密的眉毛,一对棕色的大眼球深陷在眼窝里,淡红色的嘴唇失去了光泽,洁白的牙齿也显得那么粗糙,

他右手拿着话筒,左手握着拳头,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希望,仿佛在向艾滋病宣战!

13,《莫高窟》

《莫高窟》第2、第3自然段在表达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条理清晰,叙述具体,形象生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想象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体会点面结合这一写法的好处,

再模仿这一写法,描写熟悉的一个花圃的花草。

例文:

公园里的花朵数不胜数。这些花朵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有香气袭人的郁金香,有冰清玉洁的君子兰,还有黄中透绿的月季花。有一棵大红色的植物吸引了我,它叫红掌。掌叶中间有一个白色小棒子,也就是它的花蕾。远远看去,它好似一个红色的手掌,怪不得叫“红掌”呢!

14.《诺贝尔》

第六组课文各篇表达的主题十分接近,反映了先贤们勇于探索、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本组课文的练笔可以围绕这样的主题,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叙写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小故事。

例文:(略)

15.《滴水穿石的启示》

本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在表达上与记叙文有所不同。课文第3自然段一连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用心钻研、持之以恒、成就事业的例子。本文的练笔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再续写一个“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例子。

例文:(略)

16.《林冲棒打洪教头》

课文第3大段描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文章语言明快洗练,笔力透纸,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本课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比武场面的紧张激烈,体会作者描写语言的精彩。以“林冲再打洪教头”为题,展开想象,描写两人第2次比武的一个场面。

例文:(略)

17.《少年王冕》

文章最后写道:“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本文的练笔,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七泖湖春光明媚的景象,想象王冕母子俩相依相亲的情景,依据课文末句进行扩写。

例文:

孝顺的王冕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一路上,母子有说有笑,十分开心。

母亲说:“冕儿,你已经长大了,为何不去做官,为百姓造福,为皇上效力呢!”

王冕会心一笑,说:“娘,我不想做官,只想留在您身边照顾您,我要报答您对我的养育之恩。”

母亲听了,开心地笑了。

来到了湖边,只见湖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在里面自由自在地嬉戏着。水边的柳树把长长的枝条伸进湖水里,在水面荡起阵阵涟漪。岸边,小草茵茵,点缀着簇簇野花,十分美丽。母子俩找了块地方坐下来谈心,

王冕摘了几根长长的柳条,编了一个花环。又摘了几朵色彩鲜艳的花朵插在上面,戴到母亲头上,对母亲说:“娘,您真漂亮,简直年轻了20岁!”母亲笑呵呵地说:“真淘气!”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采用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提供生动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材料和有利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活动线索和机会,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98人,其中男生50人,女生48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学期期末检测学生人平80.28分,合格率97%,优秀率35%,虽然学生的整体成绩在芦淞区同年级中排名第六,但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小数乘除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和简易方程;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六、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量一量,找规律”、“铺一铺”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课时安排:

小数乘法:6课时 小数除法:10课时 观察物体:2课时 简易方程:13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8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 数学广角:3课时 实践活动:2课时 总复习:10课时 机动:8课时

八、提质设想: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端正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九、业务提升:

1、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教研组的业务学习,做好相应的业务学习笔记。

2、继续深入学习学好《数学课程标准》及《标准解读》,并把理论用之于实践。

3、系统学习几套新颖的教学方法,搜集整理教学的相关资料。

4、积极参加课件的制作学习与使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篇5

单元教学分析: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本篇课文中的词语,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读一读水浒,注意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少年王冕》是《儒林外史》中的一篇文章,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体会王冕的为人。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注意把握文章和诗歌的链接,什么时候该链接,什么时候不链接,教师的教学要有度,注意体会文包诗。

《清平乐》是辛弃疾所写的少有的一篇乡村生活的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描写出的平静的画面与情致。

《习作七》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教材提供了四个习作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习作,将自己对学习或生活的感受表达出来。练习7的语文与生活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朝代诵读与积累是描写水浒的一组成语,可以在教学《林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进行组合教学。

本组教材既有限定的内容同时也给教师的发挥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教师所要做到的就是在完成语言训练的同时做好语文教材的拓展作用。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性格或精神。

2、体会文本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知道“扩写”的意义、要求、方法及步骤,弄清扩写文章的要领。围绕要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单元教学重点:

1、体会文本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2、感悟课文,学习语言的表达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难点:

1、体会细节描写与性格刻画的写法。

2、注意学习抒发真情实感的方法。时间安排:14课时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词语,有选择地积累。

2、了解故事梗概,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3、抓住具体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任务的性格特征,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抓住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

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帝都好课文的基础上,能有声有色地讲好故事。

2、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教学难点:

1、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准备:《水浒传》的资料,《好汉歌》的录音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三、领悟洪教头形象

四、领悟林冲形象

1、同学评议

2、体会特点 板书: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3、师生接读第7小节:

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六、分角色朗读全文。我们来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2-3小节。

(1)自由读。思考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讲读4-7小节。

(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叙述比武的过程: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

3、讲读第8小节。

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

1、总结性讨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2、总结。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梗概,学习复述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梗概,学习复述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3、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教学准备 《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情感、概括故事

1、听《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读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读了这个课题后,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3、概括说课文主要内容:

自己练习——四生说(差——好)——再次仿照好生人人练说

二、朗读品味、体会个性特点

(一)林冲为什么棒打洪教头?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做批注。

1、你认为洪教头是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依据。

2、林冲是怎样的人?

(二)林冲怎样棒打洪教头的?自读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用笔圈出洪教头的语言和动作和林冲的语言和动作,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看录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断。

三、回顾全文、升华主题

1、林冲是不是好汉?林冲是个怎样的好汉?

2、洪教头是不是好汉?洪教头傲慢无礼,心胸狭窄。

四、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板书设计:

林冲:谦和忍让 武艺高强 洪教头:粗鲁 傲慢 急躁

24、少年王冕-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教学准备: 教学重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导入:认识一个人,往往是通过他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来加深体会的。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近王冕,在感受他努力走向成功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他。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二段

1、品读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从母亲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2、品读课文第三、四节

(1)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2)交流:

3、品读课文第五、六节

(1)交流:圈划描写景色美丽的词语,加强品析。(2)体会朗读。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4)指读第六节,思考对王冕新的认识?(5)交流:王冕坚持学画,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简要小结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

2、完成书后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做一些文字摘抄。【板书】

少年王冕 十岁时

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 励志学画 十七八岁 日益成才 勤奋好学、孝敬长辈

25黄鹤楼送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媒体:投影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幻灯出示该古诗,自由读,读准字音。

3、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2、检查

三、识记、书写生字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

二、精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学生动手圈画

3、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4、老朋友要分离了,心情如何呢?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三、回顾全文,总结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3、用“暂时”、凝视“造句。

26.清平乐 村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

二、初读全词。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

1、自读。

2、指名朗读。

三、引导细读,理解词意。

1、阅读1、2句。

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

2、阅读3、4句。

3、阅读下片。

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回读全词。

四、背诵、翻译。

五、欣赏插图。

六、作业。

1、收集有关的材料,想一想,一个伟大的词人为什么羡慕居住在农村的人呢?

五、比较欣赏。

出示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引导比较,找出《清平乐》的特点。(“清平乐”有上下两片;上片每行的字数不等;上下片的韵脚是变化的。)

习作7教学设计

习作7 教学目标:

1、根据教材提供的四个题目,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自己命题)。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难点: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注意抓住关键之处写详细、写具体。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二、审题。

1、启发谈话:今天出示的几个作文题,大家看看,你觉得应该怎么写?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1)题目有:A我喜欢的一篇课文。B有趣的一次实验。C冬天。D盼春节。

(2)要求:一是写写自己的体验或感受,二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三、指导。

1、你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回忆你的生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2、个人谈谈,在小组中交流。

3、指导:

题目1:一是让学生有话可写,写出自己的感受;二是可以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再次受到思想、文化、情感的熏陶。

题目2:有趣的一次实验。要紧扣“有趣”二字选材,想一想这次实验为什么有趣,是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是留下难忘的教训,或是从中得到启迪。要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题目3:冬天。写的时候要注意将冬天的特点与其他季节区分开来。题目4:盼春节。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度过这个春节,习作要突出“盼”字

三、范文启发

1、教师出示搜集到的范文,电脑出示。

2、同学们阅读,寻找灵感,汲取创作的源泉。

3、师生交流。

四、完成习作

1、学生确定写作内容,开始创作(草稿)。

2、师巡视指导。

练习7 教学要求:

1、会背《朝代歌》,并了解历朝历代的一些名人。

2、写好钢笔字。

3、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讲述《水浒传》故事。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导入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极为重要的。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学们从小就要了解历史。今天,我们来学背《朝代歌》。

(2)学生试读《朝代歌》。

(3)教师将《朝代歌》中的各个朝代分解出来,并作简短介绍,特别要学生注意朝代的顺序。

(4)学生熟读并背诵。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说出从课本和课外读物里认识的古代名人。(看谁说得多)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古代名人和朝代一一对应。

(3)学生试着填写表格。(看谁填写得多,填写得对)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根据题目,明确要求。

(2)指明本次写的内容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书写格式,注意字与字、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

2、练习。

3、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

1、指导。

(1)指名读题,弄清学习要求。

(2)学生自读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3)大体了解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的意思。

2、练习。

3、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传》。

(2)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的或使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自己有表情地练说故事。

2、审题。

(1)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

(2)教师简介《水浒传》,引出“水浒”故事。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步骤:先分组讲故事,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其余学生评议。

3、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讲“水浒”故事。

(2)全班同学评议:故事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好?有没有讲错的地方?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匕字旁、戈字旁。例字:北、戏。

2、指导:小结写好“匕字旁、戈字旁”的要点。

3、练习。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测试题 篇6

zhǎnxīn biānjiāng wūyè zhàogù xiédài(崭新)(边疆)(呜咽)(携带)()kōngxū zāoyù céngjīng bìngmoó gǎngwān(空虚)(遭遇)(曾经)(病魔)()

二、比一比,再组词。

篇(一篇)掉(掉了)虚(空虚)裁(裁缝)

编(胡编乱造)悼(悼念)路(马路)栽(栽树)

三、查字典填空。

1、“疆土”的“疆”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j),再查(j iang);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再查()。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2、“妻子”的“妻”用数笔画查字法应该查()画。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阿姨说:“小朋友,请填一下汇款单。”

阿姨递给我一枝笔和一张单子,和蔼地说:“小朋友,请填一下汇款单。”

1、小刚 说:“爸爸,这次考试我一定会考好的。”

2、张老师 说:“同学们休息一会儿吧!”

3、爷爷 说:“对岸就是我们的祖国。”

五、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改写成拟人句)

2、马上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我们要努力学习。(改写成反问句)

3、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缩句)

4、教室里可真静。(改成夸张句)

5、按要求写出名言。

读书(如: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6、设计一条有关禁止吸烟的公益用语。

六、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我大概用了整整一个月左右时间学会了电脑。

2、我家院子里种上了月季、水仙、梧桐、水杉等树木。

3、星期天,同学们带着面包、鸡蛋、炊具等食品去春游。

七、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四个人一个劲地盖,还差一小截没盖住。()一滴雨落在小刘鼻尖上。呀,要下雨了!()妈妈和奶奶忙着扫谷,搬塑料薄膜。

()场上晒着谷子,小刘和妹妹拔腿就往场上跑。()雨哗哗地下着,场上的谷子全盖好了。

()小刘和妹妹奔到场上,帮妈妈和奶奶盖上薄膜。()妹妹急忙跑回家,抱出她和小刘的塑料雨衣,盖在谷子上。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李伯伯住在我家隔壁,他有一只心爱的鹦鹉。李伯伯把小鹦鹉当()成自己的孩子,每天细心地照顾它,并且教()小鹦鹉学了许多话。现在,小鹦鹉已经能和我们互()相沟通言语了。

以前我上学常常迟到,现在我可不敢了,因为小鹦鹉一看我迟到了,便会大叫:“迟到了,迟到了。”引得李伯伯从屋里出来,我又得听一番大道理了。

每次爸妈的学生来访,找不到我家在哪儿,在楼下喊“请问王老师家在哪一楼”时,小鹦鹉就会回答:“七楼,七楼!”大家都佩服它的聪明伶俐。

可爱的小鹦鹉,它不仅是李伯伯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大家的好伙伴。(1)写出近义词。

细心()佩服()常常()照顾()(2)为了说明小鹦鹉的聪明伶俐,文章举了两个事例,一个事例是。另一个事例是。全文的中心句是。

(二)在一个下雪天的下午,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病了。晚上,爸爸请来了医生。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

当时,家里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医生犹豫了。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突然,他眼睛一亮,说:“医生,我有办法了。”说完,爱迪生把所有的油灯都端了出来。医生看了看,摇摇头说:“这些灯围一圈挡手呀!”谁知,爱迪生又搬来一面大镜子,把油灯放在箱子上,镜子放在油灯后,这样()不挡手,光线()亮了。

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后,高兴地说:“孩子,是你用智慧救了妈妈。”

妈妈醒来了,的脸上露出了 的笑容。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晚上没有太阳多不方便,我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后来,爱迪生通过努力,终于发明了电灯。

1、给短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首的横线上。

2、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在横线上写上恰当的词语。

4、写一句话,用上“智慧”一词。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犹豫()顺利()虚弱(6、医生为什么说爱迪生用智慧救了妈妈?

7、简要说说你学了本文后受到了什么启发?

九、作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方法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 小学语文是学生脱离幼儿教育后接触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学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与性格上都未定性, 对于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 自制力很弱, 常常会由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上一门课, 讨厌一个教师而抵触一个学科。对于这样的年龄阶段来说, 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应与学生建立起紧密而信任的关系, 让学生从心里愿意接近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应对教学课堂进行创意化, 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丰富。

一、情景教学法对于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每个小学生都是天真活泼又爱动爱闹的, 其情绪变化大,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也非常明显。“三分钟热度”是小学生常见的性格特征, 他们会因为一个情绪而开始特别努力地主动学习, 也会由于一点教师眼里的小事而开始不爱学习。小学生敏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的态度应是全面而细致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心情应全面掌握, 在课堂上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以开放鼓励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类问题与各种天马行空的回答。而情境教学法就是针对于当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而设定的教学方法, 它与传统性语文教学中以文字和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不同。情境教学法强调知识的全面展示,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乐、场景、视频等各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设计, 把课文中的知识“演活”。相比传统意义上单调的讲解与中心思想解读, 情境教学法贴近学生心理, 强调学生的感官体验,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感。他们重视教师对自身的评价与看法。如果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严苛且冷淡”, 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倾向于“沉默和应付”。如果教师展示给学生的课堂是“生动且活跃”, 那么学生也就会表现得“积极和兴奋”。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鸟的天堂》的教学中。文字内容的描写非常多, 小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还处于积累学习阶段, 而其感官上的印象却是最深的。教学中, 笔者首先就在进行教学引入时, 就向学生们提问:自己去过的绿色最多的地方是哪儿?学生们纷纷把自己曾经去过的山、去过的湖边、去过的森林感受全说了出来。接下来, 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选择了《阿凡达》里的树屋、九寨沟的山水等各种风景优美的视频片段, 并且进行介绍与讲解。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 学生的情绪已经紧跟着视频里的内容而起伏, 此时笔者再切入网上所找到的《鸟的天堂》中相关的图片与资料, 配上各类的鸟鸣声让学生听。每个片段中还放入一段课文的原话, 并且提示学生, 待会儿要把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勾选出来。良好的情境塑造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对于文中作者所描述的场景, 也得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效地让学生整堂课都跟着教师的上课节奏走, 而且还让学生在各种感官体验中静思文字之美, 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 也大大提升了整节课的教学有效性。

二、情感融入对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语文的教学单位就是一篇又一篇的课文, 而这些课文都是饱含作者情感在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汉语抑扬顿挫的声调特点, 带有感情色彩地去带读, 把文字之美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投入情感, 把呆板枯燥的文字句子用充沛的情感去表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 古诗的教学内容也占了一定比重。对于诗的教学, 小学语文阶段并没有对其体裁、几言律诗、平仄等进行要求, 而只是让学生进行积累与背诵。针对于这样的教学目标, 笔者对于古诗的教学与传统的《千字文》、《三字经》一样, 通过不断的诵读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文字之美。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与其性格特征, 强制性地要求其去背去读, 只会让学生对其产生“任务式”教学的反感。只有通过情感的带入, 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包含的文字之美, 情不自禁地去吟咏才是其最终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的文字底子还处于积累阶段, 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对诗中的情感引发共鸣, 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感受到情感共鸣。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时, 笔者先在教学开始前, 进行了情感铺垫。让学生们想一想除了父母自己最舍不得的人是谁,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有说奶奶的, 有说同学的, 有说邻居小朋友的。接下来笔者再让学生们想一想:如果这个最舍不得的人今天就要离开你去到很远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开始嘈杂, 慢慢沉默, 接下来就开始想自己的情感表达。当笔者挑了几位平时情感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形容了自己此刻的心情。学生的回答中, 不舍是主要, 但还有祝福, 更有期待未来的见面。当情感铺垫到位后, 笔者开始介绍诗中的作者与送别人的关系时, 学生的情感很快与诗人取得了共鸣。甚至有学生说, 诗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感觉, 自己形容不出, 但诗人却说出来了。特别是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让他特别感同身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真实而针对性强的情境化教学创设, 寓教于乐, 让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考虑到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触是全身心的, 教师不仅仅应从传统的听说背上去作创新, 还应运用图画、音乐、动手等各种感官接触的方法去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增加其情感体验, 进而提高对于知识的理解力。

参考文献

[1]陈慧云.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2) .

[2]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1, (05) .

上一篇:万名教师访万家调研报告及心得体会下一篇: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