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自我鉴定(共10篇)
我是一名会计专业好范文,名字叫好范文。四年的专业学习让我扎实的掌握了专业知识。能熟练操作word、excel、用友U8财务软件以及ERp管理系统。
我是一个性格稳重、做事有耐心的人,具有踏实勤恳、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心态。会计专业学习更培养了我细心、严谨的学习生活态度。在校与师生关系良好,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极强的责任心,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继续保持。正是由于这种性格因素,我非常喜欢会计工作。
实践方面,在财务软件练习课上,我们对客户员工资料输入修改、业务处理、凭证的填制、以及报表的制作输出都做了大量练习。通过会计账务流程模拟实践,了解了从收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结账,到制作报表的全过程。通过专业学习我更加坚定的选择了会计这个行业,我觉得很适合这份工作,并希望在会计职业生涯中能有所成就!
以培养会计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科研训练计划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 本科生科研训练已经成为本科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总体上讲, 我国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而是通过科研训练培养他们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搜集资料、自我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研训练让他们能够仔细观察社会, 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包括管理学、制度经济学、人力资源学、信息经济学等学科知识) 来思考企业的财务行为, 使他们具备创新能力, 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一、营造鼓励会计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的科研训练环境
1. 将会计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纳入课堂活动。
将会计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纳入课堂活动, 目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研热情, 使他们能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入课堂并相互沟通, 使科研训练不成为本科生的额外负担, 而成为“课堂训练、实践训练、科研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倡导“讨论式、研究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科研的积极性,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能和潜能。例如, 在我院会计专业的教学中, 有的教师擅长采用案例教学方式, 有的教师擅长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教学相结合, 有的教师擅长采用交互式教学方式, 这些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科研训练纳入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课堂活动, 需要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 营造一种探究式教学氛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 很难靠一门课程、一个教师就能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认真听讲、一心做笔记、绝对服从权威”的学习习惯, 学生也很难真正具备“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因此, 利用科研训练培养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要从每一门课程、每一位教师抓起, 使学生逐步养成一种“自主学习、勇于交流、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不要把科研训练当成毕业班学生和毕业论文导师的事情。
2. 营造一种重视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氛围。
当今高校出于学校评估和排名的需要, 往往对教师的科研活动予以极大的支持, 但对于本科生科研活动缺乏必要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教师=教学+科研”、“本科生=学习”的传统认识导致的。从国外高校成功的经验可以发现, 如果仅仅只有教师搞科研, 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很难获得持续提高。值得庆幸的是,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开始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活动予以一定的支持。例如, 我院颁布了《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创新课题, 并予以经费方面的资助。我院建立了多层次的科研训练体系, 选派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教师进行精心指导, 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 我院会计专业本科生曾获得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上海市沙盘模拟竞赛三等奖等荣誉, 在会计类核心期刊上也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通过各类科研活动, 会计专业本科生加深了对专业课程的认识, 具备了综合运用各学科、各门类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二、建立多层次的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
1. 会计专业规定论文项目。
会计专业规定论文项目是指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论文项目, 主要包括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我院会计专业学年论文的写作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进行, 学院安排教师负责学年论文的选题、指导以及评分工作。学年论文字数不少于3 000字, 学年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学术论文、经济活动分析、案例分析、改革方案研究等均可, 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 都必须有观点、有材料、有论据、有论证和有明确的结论。毕业论文的写作安排在四年级下学期进行, 毕业论文的字数不少于12 000字, 要求学生自主选题, 论文结构要严谨, 论文内容要有一定的创新, 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 学生依次完成开题报告、开题答辩、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环节。笔者发现,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自己的研究专长指导学生选择一个新颖的题目。总而言之, 论文要能体现创新性, 要使学生通过论文的写作来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 增强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要避免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大题小做”、空洞拼凑甚至是抄袭, 因为这样不但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专业性研究项目。
专业性研究项目是指高校鼓励学生参与研究的科研项目。当今各高校都通过多种形式鼓励会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一些专业性研究项目, 包括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 、教师负责的研究课题、案例分析大赛、会计征文比赛等。从1998年开始,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便开始推行大学生科研训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我院SRTP为例, 其申请者为二、三年级本科生, 团队成员原则上不超过五人, 每个项目都配有指导教师, 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3 000元/项, 一般项目2 000元/项, 经费分两次支付 (项目一经立项即可获得50%的项目经费作为启动资金;完成项目研究并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提交相应的项目成果, 经审查结项后再拨付50%的项目经费) 。指导教师让学生参与自己负责的研究课题, 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使其深入地研究一些问题。例如, 上海市会计教育高地项目包含“学生能力创新培养项目”, 由教师负责申报, 成员主要由在校会计专业本科生组成, 项目内容丰富多样, 包括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或创新设计、专业理论或实务问题分析、专业知识竞赛等。
3. 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性项目。
会计实验教学包括多媒体会计实验、远程会计实验和个性化会计实验等模式。多媒体会计实验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全程展示主要环节的实验模式;远程会计实验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 学生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和上网端口, 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会计实验教学, 实现远距离开放的会计实验模式;个性化会计实验是指所有的会计资源和会计实验手段都通过多种模式和手段展示在特定的网站上, 学生可以任意组成团队, 利用共享的实验资源共同协作完成某项具体会计实验的实验模式。传统的会计实验教学, 由教师指定实验内容, 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会计实验个性化视频点播, 能更好地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个性完成会计实验,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 我院组织教师与金蝶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完成了适合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财务软件, 要求学生独立上机完成模拟实验, 并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我院还准备投入大量资金建立ERP沙盘模拟实验室, 让学生在ERP沙盘模拟过程中熟悉企业运营、市场开发、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融资、市场销售等流程,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社会调查项目。
会计专业本科生以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为主, 要通过科研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要保证他们能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了解社会, 加深对资本市场和企业财务行为的认识。只有认真观察社会、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 才能通过科研训练的手段达到精炼知识、缜密思考和增强创新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高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调查项目, 不管是学生自选还是教师组织, 只要社会调查项目有意义, 学校就应予以支持。应该注意的是, 该类社会调查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而要深入企业、认真调查, 鼓励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还要给予奖励。
三、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建议
1.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创新。
国内许多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相互模仿, 无论是具体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安排、专业教材的编写都千篇一律, 少有创新之处, 这无疑背离了现代高等教育提出的个性化教育、差异化教育的要求, 也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 应当根据高校的实际办学条件, 依照高校学科背景、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情况建立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能够透过其他学科来看待会计学科, 也让学生能够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和审计知识融为一体, 激发其科研创新的灵感。我们必须改革当前雷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增加学科基础课和选修课的比重, 让学生把会计当作是一种方法或工具, 能够让学生用会计结果来解释企业行为, 使其能透过企业行为来看待会计学科本身。
2. 增强会计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
在培养会计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同时, 我们还要特别强调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 如果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强、知识结构落后, 很难期望他指导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高校要鼓励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加学生的科研训练, 鼓励知名教授和专家指导本科生的科研项目, 特别要能够为成绩优秀、极具潜力、个性鲜明和特长突出的学生营造脱颖而出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培养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绝不能仅仅在空泛的理论和模型中创新, 而要扎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实践过程。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一定要将理论联系实际, 尽量多做调查研究, 用实际和生动的案例来打动学生, 能够透过社会的眼光看待会计学科, 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注】本文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项目编号:J51701) 和上海市会计学教育高地课题 (课题编号:08GD1-5) 资助。
参考文献
[1].张玉英, 李锋.我国会计教育目标与教师专业发展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 (会计版) , 2007;3
[关键词]地方理工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胜任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15-03
1973年,McClelland在美国提出用胜任力取代传统的智力测量,并提出了胜任能力的概念,从此胜任力成了国际上企事业单位用于选拔、考核和评估职员的一个常用指标。如今在教育领域,服务大学生就业成为各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招聘过程中,各企事业单位往往通过各项测试来判断应聘者是否适合该岗位,其实这就是用人单位对学生胜任力的一种判断。会计专业由于就业面广、门槛低的特点已成为各大院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这就导致会计毕业生供大于求,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对理工类院校来说,会计专业并不是其重点学科,在综合实力上低于财经类综合院校,很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基于此,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会计专业本科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被调查者对自身职业胜任力的认知,结合学校会计教学安排,探讨开发学生职业胜任力的途径。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主要研究会计专业本科学生对自身职业胜任力的了解和评价。调查对象主要是桂林理工大学会计专业本科大三、大四的学生。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是否有工作经验、工作表现及就业意向等,采用选择性问题;第二部分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将职业胜任力划分为知识、技能和能力三类共20项指标进行评价。知识是指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大学本科学习应具备的公共知识、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前沿知识等理论知识;技能是指运用知识完成会计具体工作的能力,包括一般性的表达技能和专业性的会计核算技能;能力是指对个人行为和会计工作业绩造成影响的内在素质,包括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也采用选择性问题,选项设置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级,分为“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五级,分别对应1-5的得分。第三部分是两个开放式问题:一是由被调查者将自身较弱的能力按重要性排序,从而了解自身劣势;二是评价会计专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明确本专业的就业特长。调查方式采用对被调查学生集中发放,当场收回问卷的办法,共发放问卷12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93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被调查者中,男生11人,女生82人,大部分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符合会计专业女生比例较大的特点。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有4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一半,出于被调查对象的局限,大多为兼职工作经验,工作时间大多不长(如表1所示),其中,34%的人自认工作过程中表现一般,53%的人认为自己表现较好,13%的人认为自己表现很好,即所有人自认在工作中的表现在中等及以上。而在就业意向调查中,意愿在企业工作的有56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有28人,两者合计达总人数的90%以上。由此可见,大部分被调查者有意向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且自我评价较为满意。
(二)职业胜任力结构评价
问卷中将会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划分为公共知识、英语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前沿知识;将会计技能划分为书面表达技能、英语表达技能、会计手工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技能;将应具备的能力划分为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形象气质、压力承受能力、捕捉机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根据这20项指标的选择结果计算各项平均得分,如表2所示。
1.知识结构分析。会计学生的公共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评价都在中等偏上,而英语知识和前沿知识较弱。这说明,作为会计本科教育的核心,会计学生的公共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比较扎实,而英语知识较弱是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通病,前沿知识在高校一般作为拓展课程开设,学生修习要求不高,所以多数学生这方面较差。
2.技能结构分析。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会计学生的会计手工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技能评价都在中等偏上,说明作为会计基本实践技能的手工和电算化操作技能较好,而书面表达技能和英语表达技能较弱,尤其是英语表达是弱项,这也与前文英语知识较弱相对应。
3.能力结构分析。会计学生除了创新能力较弱外,其他10项能力得分都在中等偏上,说明被调查者对自身评价较高。
(三)开放式问题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第二部分调查结果,计算各选项占总人数比例得出图1,再由图1筛选出会计学生评价较高和较低的前五种指标。同时根据第一个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也筛选出学生认为较差指标中比较重要的5项。将三者进行对比(如表3所示),可以发现学生对自身职业胜任力的判断存在矛盾之处:在选择式问题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的会计知识和技能比较扎实,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在开放式提问中,又有诸多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比较欠缺,这说明,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就不能在学校期间有针对性的培养某种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另外,根据对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访谈,以及借鉴王发仁(2008)、刘书兰(2008)和姜艳峰(2014)等的调查研究得知,企事业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注重的排在前五位的因素依次为会计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文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表3所示)。这说明对会计专业来说,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要远超过其他因素,尤其是作为专业基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应用比较重要,对英语的要求反而不高,而一些管理方面的基本素质也受到重视。对比而言,学生的自我评价中也意识到了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但忽视了书面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专业特色评价
根据开放式提问第二题的结果,大多数被调查者比较公认的是: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专业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专业优势在于会计基础知识扎实,会计技能较强,就业面广,但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要求具有耐心和细心,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专业劣势在于就业门槛低、岗位少、就业压力大,会计技能较单一,不够灵活,创新、领导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由该项调查显示,会计专业学生基本能了解本专业的特色,但这种了解主要侧重于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比较深入的财务分析、生产管理等管理性技能了解不多,也缺乏锻炼。
三、开发职业胜任力的途径
此次问卷调查显现出目前会计本科学生在职业胜任力上存在的一些问题:①学生基本明确会计专业实践性、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征,但不清楚整个会计本科教学计划中各项课程的设置目的和学习要求,不能将各课程学习目的与自身能力培养需求相结合,特别是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部分学生得过且过,忽视对自身动手能力的锻炼,导致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知识基础不牢固,实践操作技能不足,就业竞争力减弱;②对自身职业胜任力估计不足,对自身的优劣没有清晰了解,与企业缺乏沟通,不清楚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要求,综合素质方面灵活性不足,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弱。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就业的效率和效果,学校应该将开发职业胜任力与会计教学相结合,提高其胜任岗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一)提高会计学生对专业内涵和职业胜任力的认识
学生有意识地锻炼才是提高职业胜任力的基础,目前各院校基本都有专任教师指导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对学生来说,工作经历较少甚至没有,会感觉职业规划很遥远,缺乏紧迫感。没有压力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该规划主要是帮助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很少结合整个会计学科的课程安排进行讲解。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应该增加会计教师在职业发展规划中授课的比重,由专任教师阐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会计教学计划中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设置原理和培养要求,特别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与会计职业发展的关系,例如,财务会计课程对应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对应会计管理岗位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晰了解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自己要达到怎样的学习要求。先正确认识自身和职业前景,才会增强学习动力,有意识地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二)开展多层次实践教学
作为理工类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就业导向,以应用性、实践性为基本特征,会计专业更体现了应用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既安排有单项实训,包括基础会计实训、中财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等,也包括综合实训,如模拟实习等。但是这些实践教学在两方面较为薄弱:一是财务分析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方面的训练较少,局限于会计部门的工作内容,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系不紧密;二是没有企业化的环境,学生不了解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往来和企业与外部银行、税务等部门的往来活动,找不到在企业岗位工作的真实感觉。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是有必要增加财务管理案例、ERP沙盘等综合性实验项目;二是引入仿真性实验,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企业真实经营场景,或直接购买仿真软件,让学生在实验中心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会计学生的专业能力、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目前桂林理工大学已经增加了财务管理案例、ERP沙盘这些实训项目,逐步构建一个由“单项实验-综合实验-管理实验-仿真实验”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基本核算能力、财务分析管理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
(三)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多途径提高综合素质
在调查中,学生的评价与就业市场上招聘单位的需求并不完全吻合,这是缺乏沟通的表现。会计专业学生由于职业特性导致稳重有余,灵活不足,而对用人单位来说,除了良好的专业技能外,更看重的是就业者的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学校一方面可以多聘请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到校为学生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交流活动,以促进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了解,缩短供求差距;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书写作课程的课时,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小论文的写作或增加案例讨论,开展会计知识竞赛或辩论赛,鼓励学生多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或课外学科竞赛等。通过这些途径,既可以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又可以使自身得到锻炼,提高各项综合素质,合理规划自身学业与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长期以来,地方性理工院校处于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大学和职业学院的夹缝中,由于综合实力、师资力量等原因,会计学专业仅仅是管理专业的一个支撑学科,并不处于一个特别重视的地位,其学生的素质、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较弱。会计职业的特点又导致一家企业不可能吸纳太多的会计毕业生,在供给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就业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只有学生清晰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优势和劣势,才会有意识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培养方案,提升自身的职业胜任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发仁,刘泽,徐建平.山东省会计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8).
[2] 刘书兰,甘璐.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评价社会调查[J].财会通讯,2008(7).
[3] 姜艳峰.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社会需求与供给调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财经界,2014(5).
本人在大学期间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熟练掌握了专业学科的各方面知识,主修了人文地理学、地图与测量、水文水资源、气象与气候学、经济地理学、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地质地貌学等课程,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本质层次去看待大气、水文、土壤等和专业相关的事物。
同时,为提高视野和素质,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和选修了法律,国际贸易、中西道德论比较、人际关系心理学等非专业的知识。能使用Office、photoShop、Visual Basic、MapInfo Arc View GIS等各种计算机软件进行电脑操作。
在校期间,曾担任地理科学专业学习委员,参与组织领导班里各项活动。专业团支部多次被评为优秀团支部,组织开展的摄影展、书法比赛和其它各种活动深受好评,特别是地理科学专业特色活动“石头记”(岩石矿物展览)更深受学院领导赞扬。同时,多次以个人和代表学院身份参加学院学校举办的乒乓球、合唱、运动会等各种活动和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年以来,我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平均成绩在班内名列前五名,并多次获得奖学金。专业课名列前茅,如主干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曾在全系八个班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但这并不是我的特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为所用才是我所追求的`。
作为一名语种为日语的学生,我深知英语的重要性,所以我时刻没有忘记对英语的学习。我自学《大学英语》并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争取在毕业之前,继获得日语四级证书后,再获得英语六级证书。
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我积极实践,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加入了科协(学院组织的课外科技活动小组),曾在科协任部长等职。在每年的科技节,都有我的作品参展,在这种课外活动中,锻炼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所学知识不在停留在书本的层面,尤其是在今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更是培养了我的工程素养。我所设计的“密码锁”。“无线电台监测仪”获得师生很高的赞誉。
军训,早操,内务,上课,点名、、、一切整齐划一,让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种下了严格守纪的种子。服从管理、步调一致、令行禁止。四年,我成为了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与同学通力合作的大学毕业生。
岁月荏苒,弹指一挥间,四年,恍然如白驹过隙,发生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我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也收获了一笔不小的人生财富。
在警校的四年,也是我人生成长大迈步的四年,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学习、自理能力我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校的训练让我从意志、身体、技能上达到了一个警察所要求的水平线上。坚韧的意志,强健的身体,是我在进入社会之前学校送给我最宝贵的礼物。
在菁菁校园中,队长和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在校期间,我态度严谨,成绩优秀,基础知识扎实。我善于和同学们相处,在区队得到了队长、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我的身上,您会看到警校学生的扎实、看到理科学生的冷静。综合发展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兼具的好学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自信,坚忍,务实,求新,勤奋,积极,乐观是我一贯坚持的生活态度,也是我孜孜以求的人生态度。我坚信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明天的美好一定会在不远处等待着我。
在性格方面,我是成熟稳重,乐观向上,耿直而富有正义感的,这样的性格特点使得我非常适合做一名人民警察,去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生活中我喜欢看书,进取心强喜欢突破自己,人民警察随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样的工作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看过著名华裔神探李昌钰博士的书。例如他的《重反犯罪现场》,《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等等。从他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的推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个成功的理念,那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思想品德上,我非常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时刻以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以党员的目标不断地鞭策自己,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同时,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并常看百家讲坛和一些国学讲座。看了关于孔子等名人的一些讲座之后,我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平易近人,积极乐观,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并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学校也参加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不管是什么工作,我都是任劳任怨,责任心强,逐步具备了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区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此外,每个假期我都去家乡派出所进行实习锻炼。大三的时候我在县公安局泼机派出所实习半年的时候也表现非常优秀,积极参与查办了上百起大小案件,不仅赢得实习单位民警们对我的认可和关怀,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也还锻炼了我的各方面的业务能力和思维能力。
半年的实习生活非常艰苦,期间接触了很多人很多事,让我充分体会到了警察这一职业的神圣和艰辛。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志愿!因为:警察的事物虽然繁琐,但桩桩件件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警察的事物虽然细微,但事事处处关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只有正确的处理好这些人,这些事,人民群众的生活才会幸福安康。
在学习上,我认真端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嵌入式技术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对汇编语言、c及c++和delphi设计掌握很好,能独立的编写小程序。对单片机及jav(a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嵌入式linux程序开发及嵌入式c及汇编混合编程较熟悉等。
在硬件方面,熟悉电子电路及单片机等。我努力认真地学好每一门功课,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我会经常的去图书馆看下其它方面的书,努力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在书法和体育运动都获得好成绩。总之,我致力于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人才。
在身体和心理方面,我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爱好篮球、乒乓球,也喜欢跑步、游泳和爬山、、、大学期间,我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学院、大队中队区队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一) 理念变化一方面新企业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
基本准则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这一目标的确立和理念的升华为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另一方面新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原准则的制定模式。由原来的“规则导向”转向“原则导向或目标导向”。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是以规则为基础的, 而此次新会计准则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 IFRS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讲究以原则为基础, 允许财务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账务处理, 以求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价值。
(二) 与国际趋同按照国际通行规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各会计要素定义, 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 既坚持历史成本原则, 又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些规定在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规则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此前签署的“联合声明”, 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事实予以确认和肯定。
(三) 准则更全面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
从准则层次看, 既有居于第一层次、统领驾驭的基本准则, 又有位于第二层次、针对性强的具体准则, 还有处于第三层次、操作性强的应用指南;从准则类别看, 既有普遍适用的一般业务准则, 又有兼顾特色的特殊行业或业务准则, 还有专门规范财务报告问题的报告准则;从准则项目看, 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不仅包括工商企业常规业务, 还包括了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各项经济业务, 即使将来出现具体准则没有涵盖的新经济业务, 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从各项准则的有机联系看, 环环相扣, 衔接有序, 规定一致, 保证了准则体系的协调统一, 促进了各项经济业务的顺利进行和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
(四) 具有借鉴性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制定过程中, 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和一些地区性会计组织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与合作, 并从中受益;同时, 我国的举措也得到了国际会计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理解, 并希望在关联方交易等业务领域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帮助和支持。
二、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固定我国高校现行的课程体系一般采用提前制定、固定实施的操作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提前制定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 在实施期间体系固定不能变动。
由于课程体系是预先制定, 因此四年中该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无法反映在该课程体系里, 同时固定实施也使得课程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而及时完善。
(二) 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在各门专业课程建设中过多强调单科内容的完整性, 而忽视整体专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如基础会
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目标、会计要素方面,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决策方法、存货管理等方面,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 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在产品成本计算与管理等方面, 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 这样既增加了各科教师的负担,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又减少了学生有效学习和实践的时间。
(三) 专业课与基础课比重失调在美国等发达国家, 高等院校基础课安排必须涉及社会、人文、自然、科技等领域, 注重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目前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中, 过分强调政治理论课和专业化程度, 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专业基础课内容也很局限, 对相关专业课程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前沿问题、税法、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专业外语等缺乏必要的重视。学生很难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 从而将会计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应对新生事物。
(四) 课程设置存在遗漏主要表现在:
第一, 缺少新兴会计分支学科的课程或专题性质的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的加强, 对一些新生事物的细化会计研究, 已经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 如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环境会计、养老金会计等。而我们目前的会计教育中, 大部分院校都没有设立相关选修课程或专题性质的课程, 使多数学生对上述内容了解甚少。第二, 缺少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经济法、国际会计信息披露等涉外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 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国界, 企业中新的会计业务将层出不穷。会计人员如果不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商务惯例及相关法律法规, 就不能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可比会计信息, 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境外投资及向外国企业提供会计服务, 不能与其他国际会计公司同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第三, 案例教学、角色模拟、实验室教学等实践性课程有待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课堂模拟实习和社会实习两种。近年来, 大部分院校已经开始重视会计模拟实习, 纷纷建立了会计实验室, 但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有的高校实验设备落后, 没有配备专职的实验员等。同时, 社会实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 企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之间没有形成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 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去实习, 因而使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习环节不能形成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第四, 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类课程的建设。会计行业是一个对职业道德要求严格的行业, 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披露、经济契约的签订与执行以及有关财务管理、资金结算、劳动工资、对外投资等方面都面临着法律、职业道德规范的考验。目前我国高校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是导致会计核算失实、会计造假以及审计舞弊等案件层出不穷的重要根源之一。
三、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 先进性原则必须适应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根据未来会计职业的要求及会计学科的发展设计本科会计课程体系, 并及时将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
随着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 企业中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大量涌现, 使得会计处理和会计规则处于变动和更新之中, 为使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符合社会的需求, 必须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具体体现, 其应能体现层次性和系统性, 尽可能实现最佳组合, 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作用。
(二) 坚持目标性原则本科会计教育必须与其培养目标保持一致, 即以培养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为基本目标, 反映其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专业知识结构及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三) “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界限”原则着力解决部分大学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涉及的知识面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重点突出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宽层次的知识面。
因此应加强基础课程的比重, 适当减少专业课的类别。
(四) 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原则会计学不仅应掌握完整的理论体系, 还应掌握科学严格的操作规范。
因此在进行本科会计教育课程设置时, 必须重视会计实践课程的开设, 将实际工作中的业务融入课堂教学中, 缩短教学与实务之间的距离。如将制作凭证、登记账簿、账务处理程序、编制报表的操作规范与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专门原则方法变成生动形象的实际操作。
(五) 立足国内和兼顾国外原则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经实现基本趋同, 这不仅体现在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方
面, 更体现在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方面, 还体现在我国需要大量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金融、贸易、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国际化高级会计人才方面, 本科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这一需要。
(六) 加大选修课学分比例原则选修课是为了丰富、充实会计学内容, 满足各行业以及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而开设的课程。
各学校应尽量多开设选修课的数量, 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 反映会计环境的最新变化。但同时也要注意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避免学生选择容易得学分的课程而背离了教育的期望。
四、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
(一) 实施以理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实施以理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 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目前, 大学按会计职能设置课程体系, 以核算为主、理论分析为辅。这种课程设置体系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教学目标的需要, 造成以下问题:一是过分强调会计实务操作。教材内容的编写特别是财务会计和审计教材主要以准则或制度为导向, 强调的是如何依据各准则进行实务操作, 关注的是按照准则怎样处理, 至于“为什么”未加以重视。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 新准则不断颁布, 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加以修订, 这种现状造成教师疲于应付增补教材, 学生疲于应付更新会计知识, 而并未真正掌握会计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精髓。二是孤立地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由于没有重视与相关学科的交融, 学生不能站在整个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高度理解、掌握会计准则, 影响了职业判断力的提高。会计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会计理论为教学的导向, 培养学生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 以利于正确理解、掌握、实施会计准则。所以为了实现会计教学目标, 在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实施以理论为导向的原则, 以原理为导向, 加大会计理论方面的课程设置,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理论基础扎实, 有较高职业判断力的会计人才, 只有会计理论基础扎实, 才能领会和掌握会计准则的目的和精神, 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对纷繁复杂的会计现象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力。
(二) 实施“滚动式”动态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流程会计作为商业通用语言, 其发展性和变动性极强, 加快对我国大学现行会计本科专业课程操作流程的改革是优化课程体系的关键。
由此应采取新的操作流程, 即“滚动式”动态的课程体系操作流程,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及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制定出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第二步, 进行该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第三步, 每年对该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价;第四步, 根据每年的课程体系评价结果、会计知识及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变动情况及时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修正。“滚动式”动态的课程体系操作流程能在课程体系中及时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更新, 并对社会人才需求适时反映调整课程体系内容。
(三) 构建弹性的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滚动式”动态的课程体系操作流程要求每学年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为了减轻每年对课程体系的调整工作量, 可设置弹性的课程体系, 即在课程体系中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以便及时调整。
弹性的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公共素质类课程由人文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及弹性板块一构成;第二部分专业课程类由学科基础类、专业核心类及弹性板块二构成;第三部分由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其他实践构成。人文科学类课程包括:外语、哲学、法律等相关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技术等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和管理学基础理论课程两部分, 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与税收等课程;管理学基础理论课程如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由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税务会计等课程组成。由于上述课程内容是本科会计学专业必修内容, 因此只需在课程内容设计时对有关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即可, 课程体系中这些课程的设置应相对固定。弹性板块的“弹性”的含义是:在弹性板块中的课程门类不固定, 可由各院、系根据需要自主增减, 即课程门类设置具有弹性;弹性板块中的部分课程内容可由专业院系自由设置, 同时各课程学分分布根据需要可以变动。弹性板块一是人文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之外, 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动而预留的课程空间。弹性板块二由经济管理相关知识板块和专业知识板块两部分构成。院系根据会计知识与其他经济管理知识的相关性和交叉性, 及时调整经济管理相关知识板块的课程门类;各院系根据会计专业知识的拓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变化适时对专业知识板块课程进行跟新和拓展。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下, 为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沟通能力, 可在公共素质类课程的弹性板块一增加近现代外国文学作品赏析课程, 在专业课程类的弹性板块二增加外国 (或西方) 近现代经济史课程。通过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可以减少未来就业时与外国企业、外国工作人员交往的文化障碍, 还能提高本科生自身的人文素质。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本科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在弹性板块一中可增设电影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 学生在这三科中可任选一科, 以此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在专业课程类的弹性板块二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课程作为必修课,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 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 并真正领会诚信理念“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此外, 可应考虑在弹性板块二中开设与企管、财经相关的辩论课, 或在相关课时中分离出一部分课时作为辩论课。在弹性板块二中增开会计案例课,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其职业判断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 《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会计学专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定位已经渗透到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之中,改变着以往人们认识中的高校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的责任,而没有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义务的传统观念。在会计学专业建设发展中,应本着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确立培养“品德好、专业精、上手快、技能强、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品牌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探讨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会计学专业是具有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专业,从办学层次上看。目前有大学本科、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高、中级层次,研究生硕士、博士层次等多种办学层次;从专业覆盖面和招生人数上看,有资料显示,在全国综合类大学中。几乎十分之一的高等院校都办有会计学专业。仅黑龙江省属25所本科院校中,就有13所院校开办会计学本科专业。且招生总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把会计学本科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那么,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如何呢?
多数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已经形成固有的定势,建立了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等核心理论课程的架构。设置了课程实验、专业综合模拟实验、电算化会计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立足于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根植于施教者的思想之中,理论教学主宰着教育教学的阵地。实践教学的空间有限。在被调研走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90%的人认为,在校会计专业课学了不少,但如果直接到岗位上从事会计工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高校中,要么实践学时满足不了要求,要么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二)实验教程内容单一
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系统的教材或教程,实践指导教师往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或自编或收集一些资料供教学和学生使用。有些未及时修改和补充的内容只好删减掉,有些新的实践资料及时补充一部分,但不完整,实践内容单一陈旧。
(三)实践教师缺少指导经验
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理论型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教师不到10%,经常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的教师不足20%。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些院校因近几年突击进人,使教师出现了年轻化态势。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增多,但他们缺少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而老教师又忙于评职晋级,教师社会实践缺少系统的参与和研究。多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由理论授课教师兼任。教师实践指导意识不强,缺乏指导经验的积累。
(四)实验、实习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
在走访高校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花了很大力气。增加了投入,使实验实习环境有了全面改善,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由于缺少人力、财力的进一步投入,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使大量的实验、实习资源处于初级开发利用阶段,有的院校干脆把好端端的实验室和应用软件闲置起来。使优质资源形同虚设。
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学校财力因素等。除此之外,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仍然是主要原因。
为了使实践教学建立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真正达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缩短校企之间供需的差距,哈尔滨学院以会计学本科专业为试点,进行了实践教学校企共建设计。
二、哈尔滨学院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设计
(一)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解析
从哲学意义上讲,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把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特性。方法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理论,验证、运用并创新理论,使学生具备岗位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为此,实践教学应放在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地位上统筹设计。
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即以學校为主体,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搭建一个实践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两个阵地,共用学校与企业两部分资源;共同设计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实践比例、实践环节等,共同完成高校实践教学任务。一句话,高校的实践教学应该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
(二)成立实践教学组织机构
成立本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机构,由学校与企业双方人员组成,签订协议,本着互惠互利原则,落实责任制,建立一整套实践教学共建办法和严格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有方案、有制度、有考核,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求得行政管理部门政策导向的支持。取得学校资金支持。加大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共建模式。
(三)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以校企共建思想为指导。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即八大主要环节。具体为:
道德操守教育——观摩实验——课程实验——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专业编程实验——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践、学年论文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共同组成实践教学体系。
1.道德操守教育:制作专业教育专题片,通过组织观看财务会计从业人员遵守操行和违纪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诚信和操守教育,并结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坚持准则是本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2.观摩实验:此实验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看专题片和实际观摩实习等方式完成。专题片的制作要纵观企业财务资金活动全貌,注重会计核算细节,反映规范、现代、直观的财务运行活动;观摩实习即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使学生在熟知财会业务知识之前,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概貌、财务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会计应用特点等。便于安排学习进程。
3.课程实验:此实验是专业基础理论的操作和应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理论。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验证学生对理论掌握的程度。该实验要取得现代企业真实(应作技术处理)、完整、现实的资料,在学校实训室内即可完成。
4.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此实验分为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和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两个步骤。一般来讲,手工与电算模拟实验应使用同一套资料,便于理解会计学理论,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要求。该实验应以不同类型企业完整的会计活动为基础。对实习基地所提供的完整的会计资料进行再加工,在校内为学生创设企业模拟环境,使学生掌握不同会计岗位手工记账和电算化记账工作,检验与岗位需求的差距。
5.专业编程实验: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实验,即利用Excel、Access的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计算机和财务方面的知识,自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为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实践基础。
6.ERP实训: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性训练,在完成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后,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生产、经营、预测、决策和评价。通过手工环境下的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灵活运用专业理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实验(训)需要企业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在校内实训室内模拟完成。
7.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实际应用与创新实验,该环节要求学生深入基地进行实战。实战前,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需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包括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考核等,合格后方可进驻企业。学生进驻企业前要与院方签订协议,承担违约责任。学生进驻企业后,将参与企业财务运营活动,办理对外业务,接受真正的考验。毕业实习后。举行实习经验交流会,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8.毕业论文:在理论学习和各环节实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教师指导,选择具有实用价值的课题,充分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论文要体现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特点,经过校内教师认真指导后,请企业教师参加答辩评审,把好质量关。
(四)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两部分组成,实行规范的教师管理机制,制定校内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制度,在资金保障的情况下使教师完成技能指导水平提高和对企业会计理论指导双重任务。教师每年要拿出实践成果,递交实践报告。学校组织座谈交流、评议和考核。考核结果要作为对教师全面考核的指标之一,成为评职晋级的一个依据。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把聘任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中,规定固定的工资补助标准,签订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落实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企业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考核的一项指标。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
(五)实践指导教程的完善
学校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每年必须集中修改实验资料,对企业实际资料进行全面的加工整理,编写实验教程。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實验资料,提供企业财务活动设计方案。
(六)校企资源开发和软件应用
在这两年多的学习里,这一系列的学习课程对提高自己对财务会计各方面理论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时刻引导着自己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规范性,让我时刻保持着一种严谨的态度,尽可能的将所学应用到工作中。通过扎实《会计制度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审计案例研究》、《投资分析》、《国民经济核算》、《高级实务会计》等,我掌握了本专业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技术,还进一步加强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编辑一系列的财务报表,更好的从事会计工作,高速发展的新世纪时代,要求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专业的知识和富有团队作业能力的创新人才。在会计本科班学习的期间,老师还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团队合作的平台,同学们一起讨论并做业,为我在工作中处理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团队协作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汕头电视广播大学学习的期间,是我大专毕业后,以及参加工作后的另一个转折点。让我明白了面临如今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强烈化,我只有不断的吸收更多的知识,思想才会有更高程度的提高,而且才有更高的本钱去拼搏。
我的生活准则是:实事求是,努力攀越更高峰。我的最大特点是:勇于拼搏,吃苦耐劳,有敏锐的洞察力,细心。在实际工作中,重视树立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函授会计本科毕业自我鉴定2忙碌的大学生活就在悄然中过去了,但她已成为我人生美好记忆的一大部分。这些日子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彷徨。但却把我培养成了一个现代大学生,使我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为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而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函授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几年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丰富的课余社会实践经历,培养了我对会计职业的兴趣,也使我在专业技能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学生活的学习和实践,让我从对会计专业懵懂无知的门外汉蜕变成一个会计学的新学者,接触了社会,脱离了幼稚、浮躁和不切实际,心理上更加成熟、坚定,为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思想上:
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我顺利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感觉就像在自己的生命上添上了神圣的一笔,转化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励我,在督促我,在时时刻刻的检查我,让我在思想行为方面能够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为社会为学校为同学为身边的人做事不再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是很乐意的去做并且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并且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
在专业学习上:
首先,大学期间我从没有放松过学习,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很扎实,每年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中名列前茅,并且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级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而且在校期间,将会计专业基础的证书,如会计从业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以及,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毕业以后,我还要面临更实质更高深的学习,所以应当继续努力学习,规划好学习的目标任务,使自己最终成为一名更资深出众的财务人员。其次,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借阅书籍资料,但不局限于专业书籍,更扩展自己感兴趣的经济领域的学习,使思想领域更开阔。最后,我还注重自己专业的实践技能,大二暑期,就到会计事务所实习,见识到了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的账簿,对审计也提前有了初浅认识。大四的专业实习期间,到一家企业,进行企业会计的实习工作,了解到企业会计的具体工作流程。在工作方面,四年来一直担任班内学习委员,在这个平凡而又重要的岗位上我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的做好每项工作,既为同学服务又与老师沟通,既严抓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又重视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平时,提前为老师做好课下的学生工作,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进程。同时,也积极配合其它班委的工作。作为班里的学习委员,能时刻起到带头作用,全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除了自己学习外,还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争取与大家共同进步,在班级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平时还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这锻炼中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做人与处世的能力等等。另外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生活上,在操行品德方面,各方面表现也很出色。在生活上,我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我严于律已,宽于待人,坚持原则,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培养了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性格开朗,诚实守信,谦虚好学,时间观念强,有责任感和集体精神。我热衷于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努力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通过四年会计学专业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刚进学校时如张白纸的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坎坷。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我们就能很精彩。四年来我不仅在思想境界、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培养了我一定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在这将挥手告别学校的时候,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发挥财务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将来的工作是对我知识的检验,也是对我人生的挑战。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增加阅历和社会经验
函授会计本科毕业自我鉴定3我的函授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顾大学三年所走过的路一种莫名感慨油然而起。大学三年中在良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刻苦努力,不断充实自我为我踏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非常好,但我能够端正了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学习。通过大学三年努力学习《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各门课程我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及工作实际,加强了会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能够熟悉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用友、金碟),并能熟练操作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如word、excel)。
在思想道德上,我能够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生活很简单,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这是我的信条,因此,在我遇到困难时,老师同学们都给予我一些帮助。
我的性格:温和、谦虚、谨慎、开朗,缺乏冒险精神。由于性格特点,我不能是孤胆英雄,而是团队的小兵。我相信个人的力量远不如团队力量,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在团队里,他才能发挥无限的潜能。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于中、小学生具有的迷思概念的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而对于某一专业群体,对本专业知识理解情况的特点研究较少,本文以物理专业本科生为例,在综述了中、小学生迷思概念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得出在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方面,物理专业本科生的迷思概念具有隐蔽性和顽固性两大特点。
关键字:物理专业本科生 物理学科知识 迷思概念 特点
人们对迷思概念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得以迅速的扩展于80年代(Wandersee,Mintzes&Novak,1994)。在此期间,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针对学生的概念学习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R. Duit指出“学生迷思概念的研究对自然科学教育的进步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直到今天迷思概念的研究仍然热切的关注着该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广泛的涉及了科学的各个领域,并包括了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概念理解情况的研究,而关于某一专业群体对本专业知识所具有的迷思概念的特点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物理专业本科生为例,在综述了中、小学生迷思概念特点的理论研究成果后,研究和分析物理专业本科生对本专业知识迷思概念的特点。
1.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迷思概念特点的研究
对于迷思概念的定义,不同的主试会从不同的视角给出迷思概念的定义方式,同样,对于迷思概念的特点,不同的主试从不同的侧重点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现总结如下:
钟圣校(1993)、吴相儒(1996)认为迷思概念具有规律性、个别性、顽固性、不稳定性、思考性、普遍性、非正统性、历史性等特点。
台湾学者邱弘毅,于1998年将迷思概念的特点总结为5点。与钟圣校和吴相儒的观点类似,他也同样认为通常情况下迷思概念是顽固且不易转变的;迷思概念是普遍存在的,它体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且对不同文化背景和性别的人来说它们是相同的,而有些迷思概念是个别的、个人所独有的。与钟圣校和吴相儒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有时迷思概念是相当不稳定的,容易出现又容易改变,但有时它们又是相当稳定的,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概念常常是以自己内在构架或信仰系统加以诠释的。此外,邱弘毅还认为迷思概念常常是不周全、片面或零碎的;迷思概念是动态发展的,随着年龄或者经验的不断增长,个体对同一个概念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也会有所改变。
与国内学者类似,国外学者也认为迷思概念是顽固的,由于学生会倾向用其原有的想法去解释科学概念,而排斥正式的科学概念,因此它们不易为传统教学概念转变。迷思概念是个人具有的,但有时也为多人所共享,因此兼有个别性和普遍性。个人拥有的迷思概念与科学家持有的概念有所差异。迷思概念在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孩子中都有可能存在,它们是跨越年龄、能力和国际的。与国内学者不同的是,他们认为现在所说的迷思概念可能是相同领域中被人们早期广泛接受的想法,因此迷思概念与科学史的演进类似,具有历史渊源性。
综合以上述论,可发现大部分学者认为迷思概念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家提出的科学概念不一致的概念,它是非常顽固的,即使经历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是不易转变的;并且迷思概念具有普遍性,也具有个别性;迷思概念又具有历史性,有其渊源可循。
2.物理专业本科生对本专业知识存在的迷思概念特点的分析
分析物理专业本科生这个群体,他们相较于中、小学生而言,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更加深入的学习经历及更加透彻的理解过程,因此他们迷思概念又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即隐蔽性和顽固性,具体分析如下:
2.1物理專业本科生迷思概念具有隐蔽性
物理专业本科生经历过系统和深入的物理知识学习过程
物理专业本科生自初中二年级开始学习物理,历经八年时间,到大学三年级完成普通物理的学习,对经典物理学体系已基本建立完成,且经历过理论物理学习,在知识认知方面拥有一套比较自洽的能帮助其进行日常教学及解决身边物理现象的物理理论知识体系。与只简单的学习和建构过物理学知识的中学生相比,他们很难意识到自身潜在的迷思概念。
物理专业本科生经过系统的解题培训
在我国凡经过高考选拔出的学生,均具有很强的解题能力,高考的考核方式为“解答题目”,通过做题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拥有较强的解答习题的功底,甚至有时在没有完全理解物理知识的情况下,根据以往解题经验所得,就能将问题解答正确。这说明他们对于物理知识本质的理解很可能是只停留在表层阶段,而探测不出自身的迷思概念。
因此,经历过系统知识学习与系统解题能力培训的物理专业的学生,相较于其他群体而言,他们的迷思概念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2.2物理专业本科生的迷思概念具有顽固性
物理专业本科生具有的迷思概念与中学生迷思概念的不稳定性相比,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并且学生与没有深入学习过经典物理学及理论物理学的中学生相比,他们学习的内容较多,较深,体系建构比较完善,他与中学生相比,更不易察觉出自身所存在的迷思概念,此外还会自认为对物理知识本质方面的理解比较透彻,具有对物理知识本质理解的肤浅性。
此外,物理专业本科生在头脑中建构物理知识的过程是系统化的、趋于完整的,且有教师进行指导的,因此他们所具有的知识概念体系,即使其中存在着一些迷思概念,但这个知识体系是相对稳定的,具有顽固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的分析,可知物理专业本科生的迷思概念同样也是存在于不同学生身上的,具有普遍性;许多迷思概念是在长期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的,而其迷思概念的形成与中、小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迷思概念的存在更多地来自课堂学习及自身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物理专业本科生的迷思概念将比中、小学生的迷思概念具有更深刻的顽固性,难以转变;物理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又是比较完整且自洽的,对于经受过正统高考训练的,具有很强解题功底的物理专业本科生来说,其迷思概念具有隐蔽性。
3.结束语
【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自我鉴定】推荐阅读:
会计专业本科生自荐信11-14
会计专业毕业的自我鉴定09-16
财务会计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11-07
会计专业自我鉴定09-29
会计电算化专业简短的自我评价10-25
会计专业求职面试时的自我介绍11-04
会计专业求职简历中的自我评价11-12
有关会计专业自我鉴定11-08
会计专业自我评价简历07-19
会计专业英语自我介绍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