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魂》教学设计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黄河魂》教学设计(共9篇)

《黄河魂》教学设计 篇1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场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析题导人,培养情感。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黄河魂》请同学们根据你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介绍黄河。

2.魂是什么意思?黄河魂是什么意思?

黄河!这条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是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就让我们一起步入黄河,去感受它那博大的胸怀吧!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放黄河及壶口瀑布的录像,配合汹涌咆哮,气势磅礴的声音效果。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带入到壶口瀑布。

2、看了录像之后,说说你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孕育情感。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描写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议读,课文描写的壶口瀑布动人心魂,我们怎样读才能将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读出来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要说出自己的理由,遇到不同意见,大家可以研究、交流。

如:放眼北望,黄鳞巨龙。学生可能会这样思考:铺天盖地、滚滚都说明壶口瀑布来势凶猛,读时重读这两个词.读出气势。

2.评渎,选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读,并说出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同学评议。

五、赛读课文.释放情感。

同学们就喜欢的段落进行赛读。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比赛评比的标准就是能否将黄河的灵魂精魄动人心魄的力量;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读出来。

六、全课总结: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

【板书设计】

动人心魄的力量

一往无前的精神

23*

黄河魂

前赴后继的壮举

壶口瀑布

《黄河魂》教学设计 篇2

一、利用词汇相关规则进行教学

英语词汇相关规则十分复杂,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讲解清楚词汇相关规则, 便可以让学生的词汇学习事半功倍。

1.利用语音规则进行词汇教学。在英语单词的构成中, 无论是元音、辅音还是字母组合, 都存在着一定的常见的发音情况, 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常见的发音情况, 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记忆单词, 消除一定的词汇恐惧。譬如yellow这个单词, 里面的“ow”这个字母组合读[u], 显然, 有很多单词里都有这个字母组合, 在朗读中读到 [u]这个音的时候, 就想想是o这个字母, 还是ow这个字母组合, 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单词了。当然也有特殊情况的, 它既不是o这个字母, 也不是ow这个字母组合, 没关系, 都不是, 它已经很特殊了, 我们就会很容易记住它。类似地, 像辅音字母的常见读音情况, 甚至是有些经常不发音的字母, 还有与汉语拼音发音规则相似的情况, 都可以在课堂中时常讲到、强调, 这对于优化我们的词汇教学有着很大的好处。

2.利用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在英语语言的词汇构成中, 利用词缀或词根构词非常普遍, 衍生出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有效掌握这些构词方法, 在我们的词汇教学中会起到巧力拨千钧的作用。如, 形容词careful, 我们如果掌握了副词的构词规则, 在掌握了这个单词之后, 自然会清楚副词carefully的写法。还有很多类似的规则, 像表示否定的前缀ne-, 我们可以在记忆neither, never等单词的时候加以注意;表示“整个、完全”意思的前缀al-, 在alone, almost等单词中都有体现, 等等。如果学生有效掌握了这些构词规则, 不但有助于学生记忆词汇, 更有助于学生在任务型阅读、完形填空等综合性试题的做题过程中联系上下文, 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组织课堂游戏进行词汇教学

我们知道,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玩爱动, 认知特点以直观思维为主。鉴于此, 我们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词汇教学中组织游戏进行教学。我们要设计一些吻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征的, 具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小游戏, 优化我们的课堂词汇教学效果。

比如, “找替身”小游戏。我们在黑板上写一个单词“meat”, 然后找四名学生排成一排, 一名学生对应一个字母, 再让其他学生主动代表某个字母, 替换讲台上的四名同学, 组成新的单词。像把第一个字母替换成“b”就可以组成新的单词beat。这样, 学生对这两个单词的印象肯定十分深刻。

三、设置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传统的词汇教学中, 教师只是反复领读, 让学生死板地背、写, 削弱了词汇教学的情趣性与生动性, 降低了教学效率,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 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应当把词汇教学与具体的听说读写等诸方面的课堂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多措并举。

譬如, 我们学习“busy”这个单词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题为“ABusyDay”的小短文, 这样便把词汇教学与写作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使得学生对于“busy”这个单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再有,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 在英语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已经成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词汇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创设相关语境, 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学习“airport”这个单词时, 我们便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Iwanttogototheairport.”的具体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自然会对相应的单词记忆深刻。此外, 我们还可以结合分角色朗读, 排演课本剧, 观看英文电影、电视节目等形式进行词汇教学,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单词内涵, 优化我们的词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目前很多初中英语课堂中, 词汇教学的效率并不高, 这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制约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此, 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师, 我们需要积极改革, 大胆创新,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想出更多的“点子”, 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为提升学生的英文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捕捉黄河魂 篇3

伴随星河湾地产西进太原,著名黄河画家、山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王兆中的黄河系列油画作品,也进入京、沪、穗星河湾业主的视野。日前在北京星河湾四季会,由北京中美百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鼎·美术馆等共同举办的“黄河魂——王兆中油画艺术展”,吸引了上百名社会各界嘉宾参观。

王兆中的作品主要以黄河为创作资源,他从1982年第一次走进黄河,就迷醉于那惊涛骇浪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尤其是黄河纤夫赤身裸体、逆水拉纤的生命张力,让他感动不已。28年来,他用油画展现了千姿百态的黄河和黄河沿岸人民的生存状态,以强烈的艺术魅力感染了无数热爱艺术的人,获得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宏建等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等高规格展览,并获得许多奖项,在收藏界的收藏热度和价格,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专门为其成立了“兆中艺术基金”。

星河湾地产董事梁上燕说:我们推崇王兆中先生的油画艺术,也是为了在星河湾这样一个国际生活社区融入更丰厚的民族韵味,让亲临现场的艺术家、社会各界人士畅享“星河湾品质生活”。

“21世纪的希望之星”

1994年,日本文化界名人,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健造访问中央美术学院,在院领导的陪同下,他踏访美院的各个画室欣赏师生画作。经过一间小画室时,一幅50X60cm的小画让他驻足。画作名为《远方的黄河》,上面那充满生命张力的黄河,让观者激情澎湃。

画的作者王兆中被请来与中川对话,他是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的油画老师正在中央美院壁画系进修研究生课程。

中川馆长与王兆中交流了3个小时,把王兆中的处境,创作经历摸得一清二楚。然后问他“这张画我出6000元人民币,你愿意出让吗?”

其时王兆中的月薪不过200多元,在美院进修花费不小,国内的绘画市场刚刚萌芽,他的生活十分困窘。这笔巨款相当于他3年收入,让他几乎乐晕了,连忙点头同意。

中川又问:“还有其他作品吗?”

那一阵,画坛正时兴皖南风景画,为了生存,王兆中也在随大流。他拎出自己比较得意的几幅皖南风景画,中川看后,摇摇头:“这些找国内画廊换钱花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最好、内涵最丰富的创作素材,你生活在山西,为什么不坚持画黄河?”

中川的点拨让王兆中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创作主题,此后,中川美术馆几乎每年都要收藏王兆中几幅黄河及沿岸村落题材的油画,持续了15年之久,一直到近几年海内外个人收藏家开始积极介入王兆中作品的收藏。

中川健造预言王兆中是“21世纪的希望之星”:“日本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洋画是看到的景物,东洋画是看到后感觉到的事物。西洋画把自然放在量上捕捉,而东洋画则把自然放在质上捕捉。王兆中在西洋画中融入了东洋画的精神和哲学。他描绘事物的寓意不在人们的视觉常识中,其意在探求一种精神。”

中川馆长预言王兆中前景辉煌的理由是:“他在学习前人留下的伟大传统的同时,更加追求‘现代性’,他对中国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有着强烈的自豪感……他没有描绘过激动疯狂的黄河,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的经常是喜悦的黄河。他的思想使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气韵和生机,让人感到一种气魄扑面而来,也渗透出王兆中为人和蔼善良,宽厚待人的性格。”

中川十年前的春天,曾专程到山西太原拜访王兆中的家,“这是一个非常简朴的家,没有电视和厨房。我知道他是太原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但是,没有想到他生活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与此同时我也强烈地感到这正是诞生名画的环境。”

中川馆长说“我有意识地收集中国画已经20多年了,而最期待着的就是王兆中的画。我与王兆中相识并收集他的画已有15年,在日本中川美术馆的展览会上,参观者们对他的画经常给与很高的评价。我在心中也常想:‘王兆中会成为21世纪与梵高、马蒂斯齐名的著名画家的’。因为他不仅有天赋的才能,还有诞生名作的最大因素,那就是艰苦的生活环境,他那以苦为乐、悠然作画的身影,令我感动。特别是在当前物欲横流的浪潮中,他能背对金钱全身心地投入创作,这种做法让人肃然起敬。在他面对画布时的热情里面,具有一种非凡的震撼力。”

王兆中的黄河系列,曾被制作成挂历在日本全国发放,受到日本很多评论家的极高赞赏。日本评论界认为:“他笔下的黄河,激烈和安静并存。从王兆中的油画中还能感到,‘超世脱俗游弋艺术’的那种中国知识分子自古而来的文人画传统。”

扎根黄河礼赞生命

王兆中祖籍山东,但在东北长白山林区长大,17岁就被招工到山西铁路上工作,从此扎根山西这片精神沃土,成了名符其实的山西人。“第一次走进黄河,是在1982年,当时我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的培训班,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黄河。远看黄河,不觉得宽,但当我走到黄河中间时,才感受到它的惊险、博大、浑厚。那时候顶水行船,机器的动力不够,靠人们拉纤,我坐在船上,赤身裸体的纤夫拉着我前行,几十年过去了,那一幕至今仍镌刻在脑海里。纤夫们担负风险、拼尽全力,用生命的付出来换得生存条件。”

这种深刻印象,在他日后的《抬船》、《纤夫》、《背河》、《开船》等作品中得以体现。在表现船工时,他以率意振运的书法性笔触及带有原始意味的红色和黄色,意在体现洪荒时代至今的时空观念,在人物刻画上则以凝重的黑色和深袍褐色,突出表现他们铜雕铁铸般雄健的体魄,使画面充满视觉的张力及精神的震撼力。

此后,王兆中几次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和壁画专业研修,每次学习结束回到山西之后,他重返黄河岸边,从一种新的视角来感受黄河岸边的生活。28年来,他平均每年至少要到黄河采风两次,每次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沿岸村庄很多群众都跟他成为朋友。“只要我去那些村子,不管是谁家的窑洞,都对我热情敞开。黄河两岸的人民,对人都特别真诚无私,他们有一种坚韧不屈的生存精神,天亮了就劳作,开春了就下种,不怕吃苦受罪,不吝惜力气。他们富有,无论生存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黄土就有他们,只要有他们,中国人的根就在,民族繁衍的根基还是在那儿。”

最让他感动的是:黄河人互相关爱、知足乐观的精神状态。“他们豁达、开朗、憨厚,淳朴、善良。因为贫穷,娶妻生子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在今天,光棍汉还是很多的,他们对爱情、对男女之情,

大部分都是单相思。光棍汉在走西口的路上,妙龄女子给他一个笑脸,他会记得一辈子,守着那份感觉,幸福一辈子。”

扎根黄河、与黄河人交朋友的同时,他多年来坚持研读佛学道学典籍,寻找生命背后的精神意义,他认为“生命的终极意义是精神上的自足和精神慈善,只有幸福之后,才能同情,怜悯。”这使他的风景画有一种庄严感和崇高感,体现出追溯、正视现代的哲学理念。其中《远村》系列,共有10幅,大都是3米多长,高2米左右的巨幅作品,有些已被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美术馆和个人收藏。在《远村》组画中,赋予红色和黄色以独特的品格,既至高无上,又灿若云霞,交记为永恒的生命之河,随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画面上有突兀的山峦,弯曲的墙脊,未开启的窑洞门窗、远处的墙窟、静卧的石碾……仿佛是黄河流域历史的缩影,它没有现代城市的喧嚣,没有污染,凝聚着古老文化的静谧与神秘。似乎在无声地思考:如何看待历史?如何正视现实?如何面对未来?

走进王兆中家里,四壁都是以黄河和黄土高原人生活为题材的巨幅油画,进门玄关上处的画名《原上之灵》,“那是北京奥运开幕当天画的,我看完开幕式,心情特别激动,就画了这幅画,我强调线条的那种律动,青色的天空中,绿的树好象在奔跑,黄土高原的灵魂也是在奔跑着,这是我们种族的大事儿,古老而遥远的灵魂好象也在为奥运兴奋着……”

28年来,他笔耕不缀、无比勤勉,其中最受推崇的《黄河》系列有18幅之多,皆为180×180厘米的大画。因为太了解黄河,他的画法技巧和构图角度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河灯》系列画作,虚拟了一种“航拍”的角度,来表现黄河边这种古老的民俗在漆黑的夜晚,纤夫或船民将河灯置放于小船的模型上,河灯顺水漂去,黄河的汉子们都在船上或岸边跪拜,祭奠河神或祖先,这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是对生命与幸福的祈祷。

王兆中的艺术努力,遇到伯乐。《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油画》。《美术》等国内权威报刊及知名艺术杂志,都专题发表他的“远村”,“黄河”系列作品。在海内外收藏界,他的声誉日隆。

中国美术馆馆长、美术评论家范迪安盛赞王兆中的黄河油画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当以通俗性、消费性和复制性为特征的大众文化越来越多地占据着我们生活空间时,严肃艺术的存在价值遭受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形下,特别需要艺术家坚持清醒的认识和甘于寂寞的探索精神。这些年来,王兆中诚笃地守护着自己的艺术信念,扎向黄河与大地的怀抱,从劳动者与自然博斗,同自然亲和的现实中获得了创作资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积累与收获。”

范迪安说“王兆中的油画运用了强烈的表现主义语言,这是他感怀生命形象,歌咏生命力量的内在需求。在他的作品中,贯注着饱满的精神气质,直逼眼帘的形象与紧凑构图形成了充沛的张力,大笔抒写的手法,热烈的色彩和富有动感的笔触肌理,混合成雄浑的交响。”

王兆中坚持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在今天显得特别可贵,这种精神也将引导他的艺术不断走向深入。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王宏建认为:“王兆中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是一种张扬生命活力的精神创造。粗看起来,其作品注重视觉冲击力和整体形式感,笔触粗扩,线条流畅,色彩厚重而对比强烈,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本世纪初北欧和德国表现主义画风:但仔细品味可以发现,他的绘画更加注重表达中国文化精神,更加注重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社会生活,是将古老的华夏文明融于黄河之魂的现代话语,是一种张扬生命活力的精神创造。王兆中笔下的形象,恪守着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理想的基本原则——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梅花魂 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花魂,谁能回忆一下告诉老师梅花魂围绕外祖父讲了那几件事情?(5 生答)我们还提出了五个疑问,谁来回忆一下?(生答)

二、逐步释疑

(一)解读“梅花魂”

师: 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疑惑这很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归结在课题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你觉得能解释梅花魂的那一段话。(生默读)

师: 你觉得文中能解释梅花魂的是哪一段?(生答)(反馈,出示句子:“是啊,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bǐng)性才好!”)

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1、简单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秉性就是梅花的本性,也就是指梅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2、这段话中哪几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生答,出示句子)(旁的花大抵是……)

3、那我们该怎么读出梅花的精神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读一下!自由读——指名读

师:原来外公喜欢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

师:学到这里,你认为梅花魂是指什么呢?——梅花的精神

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

1、难道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接着看后面,看看梅花魂还指什么?自由读一读(板书

梅花的精神)(出示句子)(几千年来……)

2、师:接下来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课件:歌曲《红梅赞》)

师: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17岁的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的是(梅花),实是赞美江姐。

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那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吗?(生答)

有为掩护队友被火烧一动不动的战士 邱少云,(出示图片)也有把日本人引进埋伏圈而惨遭杀害的放牛娃 王二小(出示图片)

3、是啊,他们就像这昂首怒放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自己再好好读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4、原来外公赞颂梅花,就是赞颂——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而他们具有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梅花魂也就是

民族魂(板书:民族魂)

层次三,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师:是啊,外公不但赞美梅花,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人,他更希望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质的人。所以他说(引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老:其实,这段话不仅仅是外公对莺儿说的,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灵的独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所以梅花魂也就是老人的一颗爱国心!(板书:爱国心)

(二)剖析“爱国心”

1、外公对梅花的喜爱,对祖国的眷念,成年后的作者终于明白了。同学们,你们能明白吗?

(A)正是这眷恋祖国的心才使外祖父在吟诗诵词的时候黯然泪下。

师:我们来看看,外祖父吟诵的都是一些什么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外祖父在异国他乡每逢佳节更加思念的是——)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春草明年又将绿了,朋友,你回来还是不回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天上自由自在飘落的花瓣就像夜里的美梦一般,空中飘洒的雨丝细的好像心中的忧愁)是,外公教我读诗,不仅仅是想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引读)所以,每当我读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sāi)边、手背。

(B)由此,我们也不难解释,在我弄脏梅花图时,外公为什么会拉下脸来,训斥我妈。(出示句子)

问:外公说的玷污,玷污的仅仅是梅花图吗?玷污的还是什么?(生答)

(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梅花代表的就是祖国,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外公不允许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不允许我们的祖国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

师读:所以他拉下脸,有生以来第一次训斥我妈——训罢,便用……

想想,外公做这些事时是那样的——

小心翼翼!

你能读出这份小心这份珍惜吗?(生齐读)

外公小心翼翼珍惜的是——自己深深眷恋祖国的心

教师小结:是啊,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是外公还一直深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深深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他把自己的一腔爱国情寄托在这梅花图上,这梅花魂还包含着一个久居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画心)

(C)外公因自己不能回国而失声痛哭是因为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因为他实在是想念自己的祖国。

(D)外公之所以临别前要将他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是因为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已不仅仅是梅花,它更是祖国的化身,是时时萦绕于外祖父心头的爱国情!

正如作者写道(出示句子)(齐读):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四、升华主题

1、想象写话,延伸“爱国心”

当我们回国的大客轮越行越远,泪眼朦胧的,显得越发衰老的、满头银发的外公望着远去的船儿,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想些什么,心里默默念叨着什么呢?拿出笔,写下这位爱国老华侨的心声。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谁愿意来念念你自己写的外公的感慨?(生读)

2、倾听歌曲,升华“爱国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5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____。”

《黄河魂》教学设计 篇6

一、教书育人理念转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凸显其内在意蕴与价值, 除了明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 更应清楚知道“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第一个问题上没争议, 而在如何培养、怎样培养上须进一步厘清。

与此同时, 长期纠结着中国学者问题是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 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李约瑟之谜”。它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 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 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如果说这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那么钱学森质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成就不了大师级人物?则是对以上问题新的补充。前者问题上, 学者们分别从地理环境、语言、思维方式、官僚政治体制、文化等多角度力求寻找到答案, 那么钱老之问, 这就关涉到历史之问的延续、时代之问的化解、共和国之问的破解。

二、由教书匠向铸师魂转变

作为教育主体——教师而言, 要把握怎样培养其对象?必须清楚自身的核心任务, 一个是“能做什么”?亦即我们所说的“教书”, 另一个是“应该做什么”?亦即我们说的“育人”。前者是事实判断, 后者是价值判断。在第一个问题上以知识为载体注重能力型的培养, 在第二个问题上以德育为先注重根本的形塑。如果说第一个层次是强调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之塑造, 科学能力的教育, 那么在第二个层次侧重的是人成其为人、将“人字写端正”的价值依归, 重视人文情怀、创新力的关注。而在教书与育人之间,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 育人为本,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 切实抓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把育人为本摆到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 贯彻于教师育人的全过程, 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教师在核心任务的处理上, 往往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 要么只强调教书, 知识的传道, 要么只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没达到育人的要求, 也没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正是在此意义上, 有人将教师称之为“教书匠”。与木匠、铁匠、瓦匠等同而语。匠之称谓并不是贬义词, 匠人也有能工巧匠, 手艺巧夺天工, 可以做出精美绝仑、流传千古的工艺品。然而“任何一件工作, 包括教师的工作在内, 一旦成为职业, 就会产生职业性的倦怠感, 就有可能变成‘机器’, 变成‘油子’, 所谓‘教书匠’就是这样的‘教书机器’、‘老师油子’。”如果这等“教书匠”不转换思维, 窒息的不仅是学生的生机与活力, 也会让教师自身精神状态、生命存在形态的虚无, 丧失本该具有的创新力、启发力。难怪雅克·德洛尔论及教育时说到“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 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 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自古以来,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就有着“居江湖之远, 而忧其君;居庙堂之高, 而忧其民”这样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传统。正是这样一群社会脊梁, 才使得我们的民族千秋百代世世相传, 历经患难而长盛不衰。现在只有这样一群教师, 才能够把下一代人也造就成这样的人, 才能够切实承担起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而不是目光短视急功近利舍本逐末, 不是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考试成绩表上, 或者就业率上而沾沾自喜, 得意非凡。至于学生们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则不在他们关注之列;窒息学生心灵深处那些质朴美好的东西而不自觉;他们没有更远大的追求, 他们并没有真正承担起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责, 甚至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教师从教的过程会经历, 也应该追求两种境界:职业境界——经师, 事业境界——人师。经师把教师职业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 他们关心的问题有教课的问题, 也有管理课堂的问题, 他们的目的就是怎样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以获取最多的报酬。人师, 是指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 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 对教育教学有着独特的研究和探索的研究型的教师。人师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 也是教师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享受境界。古人云:“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

而从经师向人师之转变, 也即从教书匠向铸师魂转变。一个“教书匠”是谈不上爱不爱教育, 因为教书只是他的职业, 只有以“铸师魂”作为毕生的追求, 才谈得上爱教育的, 因为教育是他的事业。他们都怀有对事业的激情, 有科学而严谨的头脑。我想成为一名“铸师魂”的教育者应该是每一个人民教师终极的理想追求。

专业化的研究型的教师、教育专家, 铸师魂的教育工作者跟教书匠的区别, 除了以上的分析之外还表现为一是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越强, 思想政治的教育地位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条是研究精神和创造精神。积极探索“是什么, 为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能在大家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的事上找到问题, 找到思路。深入思考“有没有别的办法, 能不能更好点”。这就是创造性的工作, 它标志着专业化的水准。

三、结语

“人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 把自己的工作, 把自己的教学当作一种生命。一种充满理想的, 人可以那样的生活。这个本身让我们感动, 这就是一种价值。以后我们不会像你那样生活, 但是你让我们感到一种生命, 一种价值。所以一个好的老师, 一个好的教授他会对学生有一种精神上的辐射。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教师的价值。”而这一切的树立除了满怀良心, 更需要倾注爱心、充满责任心与细心耐心, 才能将教书匠转化为铸师魂的根本转变, 而这也是对于教书育人的最好诠释。

摘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更应清楚知道“如何培养人”。作为教育主体——教师而言, 要把握怎样培养其对象?必须清楚自身的核心任务, 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 从自身要求塑造经师与仁师的完美结合, 达到真正教书育人之目标。

关键词:教书育人,教书匠,铸师魂

参考文献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7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情感,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哭起来。有的间接表达这种情感,如因为我弄脏了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说起梅花,我们学过许多有关梅花的诗句,你还记得吗?梅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是呀,傲骨凌霜的梅花不畏严寒,不畏风雪,古今中外多少人画梅,咏梅赞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关梅花的小故事。

板书课题:梅花魂

齐读,强调“魂”的写法。组词,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课文讲了有关梅花的什么事?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谈一谈你初读课文的感受,你最想说什么?

3、检查预习。

(1)生词:缕缕幽芳 颇负盛名 抹净 低头折节 衰老 秉性

(2)交流感受。

预设:a、外公久居他国,非常思念祖国,家乡。

b、外祖父喜欢梅花。

4、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那几件事来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预设:a、读诗词落泪。b、分外珍惜墨梅图。c、不能回国,失声痛哭。d、送墨梅图。e、临行送梅花手绢。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而这种情感作者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自己回忆的几件真实的小事来表达的,使文章更真实,更感人。而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以运用这种表达方法来表达情感。

三、作业。

熟记生字词,熟读课后的阅读连接《故乡》。

第二课时

一、回顾文章。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通过回忆外祖父和梅花的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谁还记得这几件事?

二、精读感悟,入情入境。

大问题:你从那些事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要求:默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作简要的批注。

预设:

(一)“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你还小呢,不懂!”

1、外公为什么教我读唐诗宋词,为什么流泪?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3、指导朗读。

(二)体会另外两次流泪。

1、师:在莺儿的回忆中,外公几次流泪?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不能回国,失声痛哭。

(2)临别流泪。

(三)“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有什么稀罕的呢?”

1、你从哪体会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格外珍爱?

预设:从动作、语言。顿时拉下脸、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玷污。

师:几个细微动作的描写就使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之意跃然眼前,这就是文学大家的功底。

2、指导朗读。(训斥中读出对墨梅图的疼惜)

3、对于一幅墨梅图,外公为什么会如此珍爱?

师:是呀,在外祖父心中,它不是一幅普通的墨梅图,而是祖国的象征,是值得用全身心去爱的。爱墨梅图,就是爱祖国啊。

在这里,作者用外公对墨梅图的分外珍爱,间接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真是巧啊。

(四)“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关于为什么喜爱梅花,外公还有一段话,谁来读读?

1、外公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师:是呀,外公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国,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了我,又向我讲述了这样一段话。

2、再读,想一想,外公的话讲了几层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三层意思。

(1)赞美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精神。

(2)赞颂中华民族出现了许多有梅花精神的人。而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折节的民族魂。

(3)感慨每一个中国都要有梅花的精神。同时希望莺儿也要做一个具有梅花品质的人。

细节:她:梅花为什么用“她”。

体会:1、外公漂流海外,却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本性,是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2、梅花魂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我看到了外公不变的中国心。

(五)送手绢。

外公除了送我他最珍爱的墨梅图,还送了我什么?

(六)师:是呀,这梅花图,这手绢上的梅花,它不仅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1、齐读最后一段。

2、哪段也写了同样的意思?(第一段)

作者首尾同样写了梅花,写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让我们对这种感悟更为深刻,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

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学完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一位身在异国的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读出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坚强品格;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8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情怎样表达出来的。

2、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这首歌与本课有什么关联呢?

二、研讨点拨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作者离开外祖父时候,是多大的孩子?

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自由说)

师:看来,关于外公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她都不懂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懂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可是读懂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看看你从文中哪能体会到老人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呢?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了这些思念家乡的诗外公想到了什么?

师: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生自由说)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读出外公的伤感。(指名读)

师:读了思乡诗,触动了思乡情,外祖父落泪了。你还从哪句话体会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深情了呢?

[出示句子]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指名读。思考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体会到外祖父当时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为什么会这样?(生自由说)

师: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就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一种事物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梅花)那他对梅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生:喜爱)

师:你从文中哪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着读出外公的这种小心。(指名读)

师:我感觉这位外公的动作不够轻,谁能再轻些。(指名读)

师:从外公的动作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你还能从其他地方感受到吗?

[出示句子]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那就让我们把外祖父的气愤表达出来吧!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外祖父如此喜欢这幅墨梅图,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你们想看看这幅墨梅图吗?

[出示墨梅图]

师:看了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啊!我只不过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公竟大发脾气?是这幅画价值连城吗?(不是)那是什么?(在外公的眼里,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国的象征,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实质上是爱祖国。)

师: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知道是哪段?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段话是对不懂事的孩子说的,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这样认认真真地说,他仅仅是对孩子说吗?请你默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出示句子]

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你们想看看雪中的梅花吗?(想)

[出示雪中梅花图]

师:看到了吧。大雪压在枝头,有的梅花上都结了冰,然而梅花却凌寒独自开。看到此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梅花呢?

师:让我们带着新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出示句子]

她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生:我还有个问题:写梅花这里为什么用“她”呢?

师:表面上看“她”指的是梅花,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其实“她”指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再读一遍第13段,请你仔细体会。(指名读)

师:谁来说一说“她”指什么?(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师:梅花冬天开,而“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梅花一样: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齐读)

师:你们能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你们说觉得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人物,在外祖父眼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什么精神?(梅花精神)

师:外祖父怎么说的谁能把这句话读出来。(指名读)

师:“秉性”指的是什么?(本性)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齐读“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这不仅是梅花的精神。在外祖父眼中他还是什么精神?

师: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借物喻人)

师:由此可见,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在读这段,再次感受外祖父喜爱梅花之情吧!(齐读)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知道在莺儿回国前,外祖父为什么把他最珍爱、最宝贵的画送给莺儿了吧?谁能说一说。

三、交流感悟

小组合作完成

师: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是希望莺儿也能像梅花一样,继承和发扬梅花精神。那为什么在船快开时,又送绣有血色的梅花手绢呢?

师:[出示梅花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梅花都有什么颜色?

师:那外祖父为什么送给我锈有血色的手绢呢?

师:在什么时候送的?(临行前)外祖父的心情怎样?(特别难受)从哪看出来的?(泪眼朦胧)外祖父为什么又哭了呢?(他想回国,却回不去,爱祖国,眷恋祖国……)

师:在这种情况下送给我血色手绢为什么呢?

师: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对故土怀有纯真的感情。这是海外赤子的一份赤子之情啊!

师小结:

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就是一颗深藏着的爱国心啊!他自己不能回归祖国,他要让自己的心回归祖国。这颗心就是啊的魂啊,他要让自己的魂回归祖国!这也是一个海外赤子的一片赤子情。让我们通过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的这颗心,这份情吧!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四、拓展延伸

师: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长留星洲吧!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

[出示课件]墨梅图

师: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梅花图,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生自由写,然后汇报)

师:老师也给这幅梅花图写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时把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句话。

《黄河魂》教学设计 篇9

关键词:钢琴演奏,《黄河愤》,音乐设计,演奏提示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由殷承宗、刘庄、石书城等人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集体创作而成的。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它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胜利的优秀作品。

《黄河愤》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三乐章,也是整曲中音乐形式及音乐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乐章,旋律是由《黄河大合唱》中家喻户晓的两首歌曲:合唱曲《黄水谣》、女声独唱曲《黄河怨》主题音调改编而成,运用钢琴演奏技术手段戏剧性表现了革命根据地阳光灿烂,人民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景象和在日寇铁蹄下敌占区人民惨遭凌辱的悲惨生活。改编后的协奏曲又增加了引子、间奏和尾奏部分,较之合唱形式更加完整,全面地表达了题材的深厚内容,深刻地揭示音乐所描绘的人物的内心世界。

演奏者在演奏这一乐章时要特别注重钢琴丰富的表现手法,运用音响效果唤起听众思维上的共鸣。当我们演奏一首作品时,如果脑海中没有形成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很难使抽象的音乐具有生命感,更谈不上意境的表现。所以在演奏过程中技术与情感的完美融合,能够使钢琴的演奏效果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黄河愤》具体音乐设计与演奏提示如下:

引子:1—4乐段,乐段(1):

(谱例一)

乐曲一开始先由乐队中的长笛奏出一段引子,清脆的竹笛声吹出了陕北高原质朴宽阔旋律。悠扬的笛声,明亮流畅,回荡在山野渠旁。麦田茵茵,菜花黄黄,温暖的阳光照耀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高原黄土那凝重的赭黄,野草春禾在阳光下涌动的绿亮,片片菜花在山野上烁烁的明黄,这是本曲音乐色彩的基调,沉厚而不涩纳,轻盈而不浅薄。[联想性情节构思]

两小节长笛吹奏的引子结束在降E大调的5级上,钢琴部分进入,一段连续的轮指琶音,渲染了黄河之水突兀而来,滔滔滚滚、奔流不息的场景。

这时我们的弹奏要注意层次和气势,第一个音符要放力量下去,肩、肘、腕放松,整个手掌在此时牢牢架住,手指立住,通过掉臂的动作,迅速让整个臂力送到指尖,手掌肌肉帮助手指弹到键底,凸显其沉厚凝重,让人马上从引子的旋律中转换过来。[音乐音响与触键提示]每个音组要连贯,从强到弱,音要均匀,随着音区的越来越高,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更要显出来。下行是八音一组,音乐要层层相叠,引子到最后结束处要慢慢减弱,为后面主题旋律的出现作铺垫。

乐段(2):主题《黄水谣》的旋律,2/4拍的单拍子,很欢快,音乐要弹得流畅,如歌唱般。

(谱例二)

这段旋律有很多6连音、5连音,它模仿了拨弦乐器古筝、扬琴的效果,所以弹奏时这些音要轻盈连贯,颗粒感均匀,音色清新明亮,手腕要有方向性地运动,配合手指积极并有准备地快速跑动,充分展现未遭日寇践踏前中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壮美。(此处注意踏板的使用,长音保持短音换)[音色与触键提示]。

乐段(3):第三段一开始,钢琴演奏一串琶音。

(谱例三)

这是乐队此时如歌中唱的“开河渠筑提防”旋律的伴奏,[联想性情节设计]表现的是一条条河渠顺流而下,灌溉着黄河两岸那肥沃的土地。钢琴的演奏要形象,前八小结一直是这种音型。演奏时每个音都要弹得清楚均匀,声音要集中通透,不能给人以模糊不清的感觉。我们要追求那种在均衡中凸显层次,在舒缓中犹见波澜的音响演奏效果,这是钢琴演奏的最高意境,也是“墨分五色,琴分七音”的精义所在。[音色提示]音色上要明亮、轻盈,旋律要流畅,如水般流动。八至十六小节的音乐情绪要与前面八小节有对比,随着前面几小节波浪式的音型,将赞美祖国的激情推进到f,形成高潮。

乐段(4):

(谱例四)

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1) 左手连贯速度要快。手指从掌关节处就要积极运动,可以贴键弹,但手指下键要敏捷而有力。 (2) 经过和弦的推动,到此段第13小节又回到原速,情绪需平静下来。 (3) 高潮部分要紧凑,可稍渐快然后渐慢,形成对比。 (4) 结束在一个双音上,及时更换踏板形成一种别样情绪,作者把这个双音单独作为第(4)段部分,是为了起到一个收的作用,这也符合了我国古代唐诗中“起承转和”的架构规律,同时也为后边第五段的衔接作了铺垫。

(谱例五)

乐段(5):

(谱例六)

这一段音乐震撼地描述了敌人在祖国土地上肆意践踏、奸淫掠杀,百姓痛苦万分、四处逃难的凄惨场面,整段音乐情绪部处在这种悲愤痛苦之中。此时的演奏要凝眉锁目,肌肉收缩,积蓄力量,有一种黄河在胸,压抑许久,急需奔腾宣泄的感觉。这种感觉的把握很重要,它既不是那种万马奔腾、宣泄无度的释放,也不是块垒在胸、欲吐难出的抑郁,这时内心的感觉要恰如其分,收张适度,否则将会影响到后边高潮部分的升华和显现。[音响演奏效果提示]声音要铿锵有力,力量放到键底,一定注意力量运送指尖,手掌之中像握住一团气息,掌根立住,肩部、肘部放松,运用重量弹奏法,这样才能够表达音乐的愤怒之情。

(谱例七)

[联想性情节构思]这一段落是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琵琶的声音演奏效果,为的是表现人民深陷苦难的遭遇,“滴滴血,声声泪”的哭诉把我们内心的悲愤几乎推倒了极致,大好的河山、肥沃的土地、善良勤劳的人民惨遭蹂躏,这是什么样的感受啊,但此时的演奏要保持冷静,要弱中见刚、轻中见力、柔中出恨,用轮奏的手法,且勿手腕动作过大,要运用指尖的力量,手指离开琴键要快,声音清楚均匀,旋律处理要细腻,要有哭诉的起伏和语气的泣声感,注意分句的呼吸。

乐段(7):此段是伴奏部分,要注意音乐情绪的转换。

乐段(8):从这段开始,就是以《黄河怨》旋律为主题,在乐队伴奏的衬托下,全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音乐情绪转变为被压迫的人民愤起反抗。《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曲,其中讲述了一个中国国妇女在自己与家人遭受了日寇的欺辱之后,面对滚滚黄河,控诉自己的仇怨。

(谱例八)

此段是一节高潮部分,弹奏时要注意节奏的紧凑和强音的控制,在力度上要分别设计几个层次,不能一味地强,要注意速度和力度间转换的过渡。在此段的前七小节中有一处技术难点,快速和弦的进行,内外声部的交叉,这段技术难点在练习时要反复弹奏,直到主次旋律弹得层次分明、纯净流畅为止。

乐段(9):第一个和弦在前一小节的推动下,注意不要太突出。

(谱例九)

这个和弦声音要非常集中,手掌要有力,附点的节奏要注意语气的感觉,这一小节一开始力度就要达到“f”,要有黄河怒吼的气势,整个肩膀及身体要把力量送到底,指尖站牢,一直到此段第十六小节才恢复到原速,但力度没有变化。(这一段的技术性较强,是以技术烘托气氛,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练习,演奏时才能达到演奏水平与演奏技巧的统一)。

乐段(10):此段主要以歌唱旋律为主,在弹奏中注意左右手的旋律配合,左手旋律要连贯,如滚滚黄河之水,右手旋律要起伏如诉。

乐段(11):

(谱例十)

右手的旋律要有紧张感,左手要有一气呵成的连贯,左右手的配合很重要,要收放自如,哪里控制,哪里强上去,脑海里要有音乐的储备,弹奏的旋律要有—种内在的、从心底里发出的痛恨感,要把妇女的那种无奈和怨恨表现出来,所以每个音都要沉,每一个小分句都要有一种力量,气息要稳且连贯。

乐段(12):此段从第五小节开始,左手要注意三连音的和弦弹奏,它衬托着右手的旋律,还要注意和声的融合。

乐段(13):这是乐章的最后一段,主题思想已经标出,伴奏旋律又回到《黄水遥》的主题。

(谱例十一)

钢琴主奏的音乐表现了怒涛汹涌的黄河水,人民的满腔愤怒及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此时演奏采用大幅的双手琶音,每组音都有强弱的弧度感,要求每个音组手掌放一次力量,从每组的第一个音开始,就要把大指力量送到键底,之后用腕、臂,将手指的力量快速地转移。同时节奏要准确,因为主旋律在乐队伴奏部分,钢琴的弹奏不仅仅是对黄河水奔流不息的模仿。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上行的渐强处理要有设计,不能马上强到ff,要逐渐把力量加大和声变化在移位上的处理,要指指到位,不能缺漏。最后的尾声是连续的7和弦上行,大臂要放松,指尖站牢,力量通过腰背,肩臂向前送,手掌撑住,保持到最后一个音弹完,结束,放松。

我们在弹奏全曲时,一定要注意整个情绪的前后起伏,仔细处理乐句的划分,强调乐句的呼吸;要始终在心中歌唱,保持良好的内心听觉感;要注重把握曲子的架构对“起承转和”之间的过渡关系;要衔接得自然流畅,注意安排好高潮华彩乐段的速度与力度的定位。只要我们认真充分地做好钢琴演奏前的音乐设计,我们在演奏时就会成竹在胸,得心应手。

上一篇:员工基本素质下一篇:写回家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