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调查报告

2024-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大学生调查报告(精选8篇)

关于大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关于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最近和几个同事(为了公平:8个)做了一份大学生全面调研,内容包括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学习观、恋爱观、网络生活等,可谓全面,据我所知还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做这样全面的调研。抛开调研报告,因为报告里是不允许太多个人评论的,所以只好在博客发表以下见解。

在许多人的研究和见解中我们看到,他们对大学生有太多的负面评价,难道当代大学生真的是快跨下去的一代,非也!

我们的数据表明(至少在我校的大学生中),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如:个人主义膨胀、道德沦丧、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但学生主体只好的,不能因为学生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否定了整个人,试问谁没有缺点呢?难道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领先的集体就不能有缺点了吗?

看看我们的学生吧,他们还是孩子,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为什么社会不能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对他们如此苛刻的要求,是想让他们完成“你”那没有完成的心愿吗?

给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引导吧,他们聆听的耐心会让你感动!关于大学生视力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xx xx xx xx

【指导老师】

学校 】:生物应用技术学院

【 活动计划 】:xx-5-

10、11查找资料,xx-5-13-6-3

走访调查,xx/6/14-18撰写活动报告

【活动起讫时间】:xx/5/10-xx/6/20

在人才济济的当今社会,具备健康的体魄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大城市的发展,高楼耸立,大街小巷横穿各处,人们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忙忙碌碌,很少停息一会儿,放松身心。作为大学生,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学生的近视现象日趋严重。在班级上,很多同学都戴着眼镜。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视力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大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活动。

通过对大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使我们认识到大学生患近视的严重性。通过调查报告,向同学们传达近视的危害,从而使广大学生们认识到要更好地保护眼睛。

1.文献研究法

(1)什么是近视?

我们都知道眼睛的基本结构是由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虹膜等几部分组成。光线经过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经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产生视觉,于是人便清晰地看到了物体,这就是眼睛的“工作”原理。

如图:蜡烛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是视力缺陷的一种,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过长或晶状体折光力过强,使进入眼球的影像不能正确落在网膜上而落在网膜的前方。(如图是正常视力与近视眼的比较)

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它使原来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光线发散后正好聚集在视网膜上。如图:

(2)近视人数的比例及其原因

为了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的视力情况,我们从网上查到了不少资料,里面的种种数据都使我们大吃一惊。最新一次全国24省市学生视力监测结果表明:8万多大学生,视力不良率达50.72%,近视率为44.2%;7万多高中生,视力不良率达50.72%,近视率为65.2%。这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有一副沉重的‘眼镜’架在鼻子上!

而更糟糕的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相继要求提高招生体检标准。近视学生在高校录取过程中,将受到极大限制。这些限制意味着每年有84%的高中考生,68%的初中考生被限考专业 拒之门外。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多大学生视力下降呢?原因很多,其中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因素,眼睛过度疲劳和不合理用眼方式,使得不少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功能逐渐衰退而遭破坏。现在问题比较普遍的是学生课桌椅不规范,未能按年级、个体差异配置,不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教室采光不好也易造成学生近视。此外,长时间接触荧光物体,如电视、电脑等,也是造成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所以说不良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质较差也不可忽视,我们从网上搜查的资料中:体校的学生出现近视率明显小于普通高校,仅为四分之一。这一方面与体育专业学生课业负担较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体育专业学生喜爱运动、体质好有关。普通学校女生比男生不爱运动,也存在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的现象。

其次,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近视。大量的临床资料及动物试验说明:近视眼的形成与机体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有关。甜食为酸性食物,一方面大量消耗体内的钙元素,另一方面升高血糖,改变晶体渗透压,是导致近视眼形成的又一祸根。

2.对“高登眼镜行”和“大众眼镜行”做一次采访。

问:来配近视眼镜以哪些人居多?

答:学生人数最多,尤其是大学生。

问:学生中度数一般为多少?

答: 度数不要过深或过浅;配戴眼镜后,仍然要注意用眼卫生,防止加深。要定期检查视力,如有发现视力下降,就要重新配镜。

问:能为大学生近视提些建议吗?

答:用眼要卫生;有近视要配眼镜;多看绿色,看远处以调节眼睛。为了预防近视眼,最后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3.派发问卷,对学生进行简要采访

我们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视力情况,利用春节的时间,对大沥和潮阳两地的13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简要采访。详细的问卷内容如下:

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1、近视者的百分比

调查对象

大学生

32%

高中生

15%

其他

5%

近视眼人数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现在,学生的近视眼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据统计,本次调查当中,有

%的同学是处于近视阶段的,大约占了二分之一。而在所有调查人中,男生人数远远大于女生近视人数。

2.您看书的姿势是什么?

a离书面较近b离书面较远 c躺在床上 d路上看 e其它

据数据显示,我们学生平时看书离书面较近和躺在床上看书的就占全校学生的64%.虽然力奋是好的,但为了成绩而损害眼睛的话,是很可惜。

3.您吃蔬菜和各类肉食的比例如何的?

a.蔬菜=肉食 b.蔬菜〉肉食 c.蔬菜〈肉食

d 1.52%

从上表可以得出,近55%的同学是在初中开始近视的,其次,小学阶段的有近30%。

这说明什么呢?一方面,初中升高中给学校及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严重造成大学生不健康用眼;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健康用眼的意识,没有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的看,学校及学生对健康用眼的意识不强。

6.您现在两眼近视平均度数为

a.100度以下 b.100-300 c.300-500 d.500以上

第6题

a 11.36%

b 56.82%

c 22.73

d 9.09%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00~300度的假近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500度以上近视的学生仅有近9%,还算可观。

7.近视给您带来不便吗?

有92%的同学表示,近视给他们带来了不便,例如:

1、下雨时即使戴眼镜,看黑板也很模糊;

2、运动时戴眼镜很麻烦;

3、长时间戴眼镜眼睛会痛,上课效率降低;

4、吃饭时,眼镜会蒙上一层雾气 ;

5、将来找工作时也会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会对高考生带来阻碍。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了解到大学生近视的情况,总体来说,不容乐观,并且我们对近视的原因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如何防止近视。

如何让青少年端正用眼健康的态度呢?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大学生近视人数的比例以及原因来让青少年知道近视的害处,有效提高扩大青少年自我健康用眼的意识。

对此,我们诚心予以下列建议,希望大家加强视力的保护,防止近视队伍的扩大。

关于大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的身份, 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 将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 尤其是占很大比重的名牌消费现状, 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 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校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

鉴此, 我们小组在校园内展开了关于重庆工商大学大学生名牌消费情况的随机问卷调查。经我们回收整理, 发现我们调查的男女生比例为48:52, 而数据和结论如下:

一、当代大学生名牌消费现状

(一) 讲究经济实用是消费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名牌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 讲求经济实用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考虑因素, 但不难看出, 名牌和时尚、流行元素等在大学生消费取向上有着重要影响。如图一所示:

(二) 追求时尚和名牌。

大学生绝大多数是20岁左右的青年, 他们站在时代前沿, 追新求异, 敏锐地把握时尚, 惟恐落后于潮流, 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调查中发现, 85%的大学生购买过名牌, 只有15%的大学生没买过 (见图二) 。

在问及购买品牌产品的原因时, 28.8%为高素质, 20.3%为紧贴潮流, 16.9%为有优越感, 16.9%为朋辈影响, 10.2%为高档次、有质量, 6.9%为其它 (见图三) 。

(三) 名牌成为购买各种用品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调查发现, 在大学生购买各种用品时考虑的因素比重中位于前两位的分别是牌子和品质。并且所占比例不相上下 (见图四) 。

二、当代大学生名牌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 储蓄观念淡薄, 节约意识需培养和加强。

调查发现95%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为家庭。有钱时就大手大脚乱花, 而月末或期末时, 大部分同学的消费大大超出计划范围, 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 当前大学生的节约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二) 消费结构不合理,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

调查结果发现, 有85%的同学曾有过购买名牌的经历, 并且名牌的消费费用在他们生活消费中比重在30%—50%之间占58%左右 (见图五) 。

而在选择名牌的消费方面, 主要集中在衣物和电子科技产品。一部分人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 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 一些同学指出,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 有的同学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自己的其它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 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 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 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三) 名牌消费目的有所偏失。

调查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对于名牌消费的动因中, “有面子”、“为了心情愉快”占了很大的比重, 次之的为“跟随潮流”以及“怕被人看不起”。这几点, 都不难看出大学生在名牌消费上过于虚荣, 并未确立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中外名牌消费比例失调。

从调查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大学生名牌消费中中国名牌只占了11%, 虽然我们的调查项目有限, 但统计数据反映出我国本土企业, 在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较国外著名企业都有待改进和提高。并且, 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情结) 还有待“浓化”。

三、当代大学学生名牌消费心理及行为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名牌消费过度等问题, 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 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一)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 当某些大学

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 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 就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 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 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 有些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 但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甚至不惜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行为。

(二) 父母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

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 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父母对他们比较溺爱, 很多时候默许他们的错误行为。因此, 我们更应该关注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重视不够。具体体现为:

其一, 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关注不够。

其二, 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 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 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 因此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 校风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 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 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 加强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 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无论是在学生日常生活, 老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 家长在提供经济时, 都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 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 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 增强理财能力, 提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作为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金钱和名牌, 培养和加强节约意识, 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 学校也应加大对大学生各方面的风气建设。消费风气也是其中的一方面。因此, 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 并且持之以恒, 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 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倡导:

1.节制消费, 勤俭节约!

2.名牌消费, 量力而行!

3.健康心理是美, 虚荣可耻!

关于大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当代大学生对论文的重视程度

大部分成人大学生都表示很重视论文,认同了论文对大学生极其重要,是不可或缺的这一观点。一个人创作的论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政治倾向,科技水平等。通过一篇论文,人们就能够大概了解和认识你。无可辩驳的是,通过论文,人们可以进行更加系统的,更加完善的,更加流畅的,对于科学,文化,思想方面的表达。通过数次这样的表达,学术间的交流就能进行得更加顺畅。

但是对于论文为什么应当受到重视,也有一小部分在职大学生提出,论文会影响学分和毕业,所以虽然不喜欢,却像作业一样不得不完成。

二、在职大学生对创作论文的态度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代写论文的商家,虽然价格不菲,但他们的成交记录依然高得惊人。同时,近期对于大学生乃至更高学历的研究生,硕士等的论文抄袭事件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调查中,对于论文的创作,大部分在职大学生表示了不喜和无可奈何。

表示不喜欢论文的大学生的其中一部分表示,他们喜欢议论文这个文体,在进行表达自我,展现个性的创作时也偏爱用议论文这种文体,高中时期常常创作议论文。但是对于在职大学接触到的论文,就没有什么好感了。

三、形成大学生创作论文的态度的原因

对于为什么不喜欢创作论文,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类:

1.对限定论文篇幅的要求感到反感,认为在实际表达中不需要这么长的篇幅,限定篇幅的后果就是创作出来的论文假——内容虚假、大——篇幅极大、空——内涵空洞,既浪费时间,又完全没有价值和意义。

2.对论文切入点感到迷茫,往往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后发现偏题了。

3.对论文所讨论的主题感到厌倦,认为前人研究很详尽了,自己创作不出更有价值的作品

4.对论文的格式要求不适应,不了解论文的写法

除去这些影响因素,部分成人大学生表示,自己还是很愿意独立完成论文的创作的。论文的创作既能总结自身一定时间内的感悟和发现,表达自己的心声,又能给予他人启发,推动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四、当代大学生对论文创作应当手写还是打印的看法

当代书法家陈稼夫提出:“文科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都应该全面开设书法课…大学生论文应该废除打印恢复手写。”他认为,大学生书法水平的现状堪忧。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瑰宝,写好字是值得倡导的。特别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大学生,更应该以身作则。

在调查中,对于大学生的论文创作应当手写还是打印,接受调查的大部分人表示,更倾向于打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而人们选择的多元化也进一步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在这些多种多样的选项中,书法艺术则有着这样独特的魅力,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人的不懈追求,经久不衰。真正热爱书法的人会抓紧一切机会勤练笔,挥毫泼墨,而有着其他兴趣的人会选择更加迅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再投入到自己的对兴趣爱好方面的建设中,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其中接受调查的一个理工类的大学生则表示,术业有专攻,自己不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写字练字上,“如果你逼年轻时的陈景润去练书法,现在还能有哥德巴赫猜想吗?”

五、调查中值得思考的其他问题

1、部分在职成人大学生表示,打印稿的论文常常被怀疑是从网络上抄袭而来。对此,一位常常以打印稿交作业的大学生表示很无奈:“我只是打字很快。如果要抄袭,开着电脑在旁边写字也是一样的。”诚信问题被人讨论了很多年,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在某些方面,信任问题和诚信问题应该提到同等高度。也许交上书面论文的同时,一份论文的电子稿能成为在职大学生和教授连接彼此信任的桥梁。

2、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找人代写论文还是代写论文都是令人不齿的行为。但是为什么“代写”作为一种业务,堂而皇之地存在?为什么“代写”的网店被允许存在,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将“文学”贴上了物欲的价格标签,向我们兜售?

六、结论和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了解到,当代在职大学生对论文创作缺乏热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磨练解决。但有一点就是对论文篇幅的强制要求是不可忽视的。动辄上万字的,对所交论文的字数限制使得大学生们不得不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凑足字数,反而使论文的文学质量和学术价值下降,得不偿失。

七、附录

关于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篇4

爱情,是每一个人所向往和追寻尤物。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这就使得大学生的恋爱更加光明。然而不同学生的恋爱观也有所不同。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以及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念。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问卷》,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本校大一至大四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时间为2012年12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校的部分学生关于恋爱观的调查抽样中显示:总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具体分析来看,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正常的有91%,在调查恋爱状况时,认为曾经谈过恋爱或者已经在谈恋爱的有78%,至今没有谈过,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的有18%。对90后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大学生都敢于追求爱情,公开恋爱,恋爱已是当代大学的普遍现象,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开放。

一个人恋爱所选择的对象的标准是什么呢?根据调查,73.2%以上的人看重人品和和自己志趣相投,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因此人品和志趣是大多数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如相貌、家庭背景、经济地位等。但当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起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是否还能维持下去。

对于恋爱的动机:调查发现有24.8%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周围朋友都有男女朋友了,认为自己落后于大部队或者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开始谈恋爱。这是一种被动的状态,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没有恋人在同学朋友面前自卑,所以为了这个所谓的面子,去谈恋爱,而赶上潮流,这是与周围的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

上大学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聆听自己倾诉和自己谈心的朋友。而且大部分的同学会认为和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可能会发展成为恋爱关系。绝大多数同学是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了,属于志同道合。

关于对自己喜欢的异性类型和对未来的希望:女生选择对方更多的是稳重成熟和关怀体贴,男生中选择对方更多的是温柔体贴;大学生是最具有活力和朝气蓬勃的一代,对未来有着无限的遐想和憧憬。在对恋爱的未来希望中11.4%选择的是“两人一起升本或找工作,直到走向婚姻”,64.6%选择的是“尽量朝同一个目标奋斗”,3.8%的同学是只看到了眼前的认为管不了那么多,现在快乐第一,也有20.2%的同学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此项调查中有一半以上大学生对恋爱的未来是尽量朝同一个目标奋斗,这说明现代大学生谈恋爱的心理趋向成熟。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且在大四面临就业的分歧,所以最后的成功率不高,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是很广的。那么“如果当恋爱

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味着什么?”在调查报告中89%的同学能正确对待失

恋;2.8%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去找一个;还有37%的同学认为很正常可以为以后的恋爱

增加经验;但有部分同学觉得失恋后就感觉什么都是没有动力了,心情从此都很消沉。

但我认为没有了爱情,可友情和亲情依然还会陪伴你的啊!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

不能正确的对待失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宣泄、转移的方法进行处理,就能够

安然度过精神危机,可能还会获得不菲的收获,如不能及时排除对爱的绝望,则会出现一系

列消极情绪,对生活和工作学习都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有极端的想法。此项调查

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大学生恋爱观存在问题

1.因为空虚而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自己梦寐的大学,就放松自

己,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便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不是考虑对方适不适合自己,而更

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

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

天长地久”,这样的想法,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开心就好,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

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

每一天,却不在乎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4.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

思想的传入,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

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5.爱情与学习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

位,认为只要有爱情,其他都是浮云。有些同学为了爱情而逃课,有甚者荒废学业。

四、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大学生对爱情要有崇高的定位

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

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

恋爱动机不纯的人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

2、大学生要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反之,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3、大学生要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爱情与学业是不矛盾的,能处理好二者关系的话,就能使爱情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

力。所以我们要加强自身教育和管理,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4、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情中,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总之,大学生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

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和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寻找真正的爱情,盛开

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大几?()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A、正在恋爱中B、曾经有过恋爱的经历

C、处于观望阶段,一旦有了合适的也可以考虑D、不准备在大学阶段谈恋爱

4、对于大学生是否应该恋爱,您持的态度是?()

C、顺其自然,重要的是有没有缘分

5、您认为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

A、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B、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

C、在生活和学习上找到好伴侣D、消磨时间

6、如果您要选择或已有恋人,您最看重对方的?()

A、自身修养,气质品位B、是否与自己志趣相投,相同喜好

C、看其发展潜力D、其家庭和经济条件

7、邂逅您喜欢的人时,您会主动追求吗?()

A、会大胆主动追求B、会有所暗示

C、觉得不好意思,静而观之D、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选择

8、对待周围的情侣,您的感受是?()

A、这是正常现象B、随便他们,这不关我的事

C、在公共场合下会感到不舒服D、十分羡慕

9、你认为恋人间见面的频率是多少?()

A、天天在一起B、隔两天见一次

C、一个星期见一次D、每个月见一两次

10、如果恋爱和学业发生冲突,您会如何选择?()

A、学业为重,爱情次之B、学业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C、尽量能游离其中D、不好说

11、.您觉得恋爱的底线行为是?()

A、一般身体接触B、约会时接吻

C、性爱关系D、同住关系

12、您认为毕业后,您会和恋人继续保持关系或结婚吗?()

A、会,我们是很认真的B、不会,现在就出现了摩擦

C、顺其自然吧D、没有明确的态度

13、如果您失恋了,您会?()

A、意志消沉,很久不能走出来B、坦然面对,不会太有情绪

C、一段时间会伤心,不会马上恋爱D、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再次恋爱

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调查报告 篇5

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但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与社会的需求差距甚大,表现为:法律意识滞后,对法作片面的理解;对权利的期待和对义务的尊重不对等;不能用已有的法律思想统帅自身的法律行为,这些使得依法治国的实现障碍重重。所以,改善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为什么会缺失?无非是三大因素:学校,家庭,社会。从学校上来讲,当今的教育体制极不完善,从九年义务教育再到三年的高中教育,学校并没有开设法律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从家庭来讲,大学生深受父母长辈的影响,然而有许多家长本身就对法律了解不深,自然也无法以此教导子女。大部分家长更注重鞭策子女提高分数,却忽视了子女的全方面素养的提高,法律知识,是家庭教育以极大软肋。从社会来讲,社会结构的混乱,人心日下。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正是被这些不利因素影响着。但大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法律的作用有较清楚的认识,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也较为理智,但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方面还比较欠缺。在问到“你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时,认为是“保护公民的权利”的占67%,认为是“巩固国家的统治”的占44%,认为是“规定公民的义务”的占20.2%,认为是“处罚违法犯罪”的占35.8%,回答“不清楚”的占1.8%。在问到“制止违法行为用哪种方法合适?”时,回答“打110报警”的占45%,回答“看情况而定”的占55%,选择“挺身而出”、“ 叫别人去制止”的都是少数,分别占1.8%和0.9%。在问到“如果你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首先考虑的解决方法是”问题时,回答“尽量争取调解”的占61.5%,选择“通过打官司,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的占26.6%,选择“武力摆平”的占9.2%,“向学校反映,等待学校处理”的占19.3%,“其他”的10.1%。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认识方面。当前大学生对身边个别同学的犯罪问题态度方面与社会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但对个别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方面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在问及“你对大学生犯罪问题怎么认识”时,回答“很正常,大学生也是社会成员的一分子”的占46.8%,认为“不可理解,毕竟大学生都受过较高教育”的占26.6%,“不好说,反正自己不会犯罪”的占24.8%。在问到“你认为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时,同学们对原因的分析认为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82.6%的人认为“个别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68.8%的人认为“法治意识淡薄,抱侥幸心理”,64%的人认为“家庭畸形教育”,62.4%的人认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39.4%的人认为“客观现实所迫”,33%的人认为“学校法制教育的力度不够”,回答“其他”的则占7.3%。对社会法制环境的展望方面。大学生对我国当前的法制环境不太满意,但对法律的前景还是持乐观的态度。在问到“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违法犯罪现象将如何?”时,回答“越来越多”的占45%,“逐渐减少”的占22%,“保持现状”的占11%,回答“不知道”的占20.2%。在问到“你认为对于当前社会存在的许多丑恶现象,是否通过加强法制或完善法制而解决?”时,回答“完全同意”、“ 基本同意”的占72.5%,认为“难说或不一定”的占24.8%。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整体情况来看已有明显提高。但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主要原因有,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守法相脱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守法的自觉性不够。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损人利己,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确立科学培养观念,提高对法律素质认识;二要改善课堂教学环节,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三要营造立体培养环境,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四要强化有效的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法律能力;五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尽自己的一份

2016关于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篇6

这种类型的人,其心理如何还是确实如此笔者不甚知晓,可能有其自身成长环境或者后天培养甚至中途剧烈的变更所致。表现为潜心搞学术理论研究,或沉迷于电脑游戏等其他娱乐,总之也就是对女色(或男色)比较“弱智”,此小二分类后来走向两个极端,前者成绩年年优异非常,奖学金可谓是接踵而至目不暇接,并且因无女友帮助消费,钱财只入不出,因此提前温饱而甚至进入小康。但沉迷游戏者则因网费巨大且无经济收入,又因倒卖装备需假以时日并资金投入,生活潦倒不堪。亲听一友人说过,某寝室因平日此项支出过于庞大,临近假期时吃饭都成困难,某日八人工凑得人民币数元购得米饭五斤,以盆盛之,端回寝室分食。其情其景令人瞠目。后聚集八人日常积累,忍痛出售装备若干,凑得回乡路费,狼狈不堪。而就此二类比较,潜心研究之人为多数,两耳不闻窗外事,任凭耳边情侣莺歌燕语,心如磐石而不动,有如古人言:丈夫者,患只患德之不高,学之不精,技之不专,何患无妻。然其言也。

二为有贼心没贼胆型

此种类型也占一相当比例,导致原因或者是男子主义作秀或者某一方面某一程度上的顾忌。然而行动虽然迟缓或裹足不前,但其理论研究或者数据收集却超乎常人,常大谈恋爱的本性出处与其哲学观,甚至连其起源与发展都可出本集子,内有对苏格拉底之悍妇与诸葛亮之丑妻的评价,也有对古今美女靓妹的褒扬,但实际生活中迟迟不见成果。让笔者想起前辈叶公,也算是有幸有了传人。但也不见得对其无益,本身如“向左走向右走”一般,对错自有后日分晓,不过此类人极有发展潜力越入第一阵营,若有某日“酒壮英雄胆”或“群激而情发”,可能弃却矜持,一切大白于天下,上演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那是后话。诚然,此类型不如一类中人动机单纯与高尚,然人之常情,不能怪责。不论如何,此类型仍做为一个类别兀自存在,且历久不衰。

关于大学生调查报告 篇7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

(一) 大学生网络生活时间及频率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抽样调查分析, 大学生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时间略有差异, 32%的大学生在小学期间接触网络;40%的大学生初中时接触网络;24%的大学生在高中时接触网络;仅有4%的大学生是在大学期间接触网络的, 据调查男生普遍比女生更早的接触网络。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分别为2小时以内为26%, 2-6小时为47%, 6-10小时为20%, 10小时以上为7%。

(二) 大学生网络生活活动

随着科技发展接入互联网的场所逐渐增多, 同时给予了大学生上网场所的选择。经调查, 51%的大学生在家中;31%的大学生在学校宿舍;10%的大学生在商业网吧;9%的大学生在学校机房。网络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调查来看, 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依次为查阅学习相关资料、聊天、游戏、购物、新闻、影音等方面。网络软件是大学生接触网络的主要途径, 80%的大学生使用社交软件;76%的大学生使用网页浏览器;54%的大学生使用桌面影音播放;43%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视频;47%的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

(三) 大学生网络消费

随着电子商务的急速发展, 网络消费成为日常消费中的一部分。网络提供给我们比市面上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大学生如何去正常的网络消费更值得我们关注。据调查, 59%的同学用于网络购物;44%的同学用于网络游戏;23%的同学用于网络服务;10%的同学未曾在网络消费过。对于网络消费金额方面调查, 46%的同学平均每月消费100元以下;42%的同学每月在100-300元;8%的同学每月消费在300-500元;仅有4%的同学每月消费高达500元以上。

(四) 大学生网络社交

网络社交已经成为现代社交方式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各大网络工具中, 即时通讯工具 (QQ、飞信、微信、YY等) 冠居榜首, 这种及时方便又快捷的社交工具深受广大青年朋友的喜爱与拥护。仅排其后的是微博、SNS社交网站 (人人网、开心网等) 两大网络社交工具。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社会各领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随后是贴吧、论坛和博客这三种工具, 各行各业的精英、学习者或是明星的粉丝们齐聚这里, 共同探讨, 一起学习。

(五) 大学生网络生活文明

随着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资源丰富, 上网也就成为了一件时尚流行的事。在网上学习、娱乐、购物等, 这些活动都使我们的网络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文明程度也体现了他们日常整体精神文明风貌。在调查中显示, 近乎一半的人偶尔在网络上 (论坛、博客等) 有讲过粗话、攻击别人的行为, 而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过这种行为。近乎一半的人认为网上部分恶搞的视频或贴文属于娱乐行为, 而四分之一的人则认为恶搞侵犯了他人的权利, 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应该限制。只有少数人认为恶搞有时能产生监督效应, 应该被提倡。

(六) 大学生网络生活认知和看法

在调研报告中显示, 近九成的人认为现在网络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它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丰富知识、了解事实、结识朋友。但是, 尽管61%的人对国家出台关于网络安全和网络环境的政策有一定了解, 但是一般人认为没有效果。

二、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分析

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尤其网络中的一些负面因素也如影相随, 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消极影响。所以, 我们在理性看待网络的同时, 有必要对大学生上网的不良动因进行深入探析。

(一) 奋斗目标迷失, 生活缺乏寄托

大学是大学生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 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很多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顺利升上大学后, 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对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四年, 怎样实现自我价值, 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到底是什么等问题思考得很少。由于奋斗目标迷失, 很多大学生只是在应付学习, 大多数时间处于一种无聊、空虚、孤独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超越地域的沟通方式、刺激的网络游戏, 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二) 渴望沟通交流, 实现内心倾诉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离开父母的看护来到大学后, 往往会产生一种陌生与孤独感, 从心理上渴望与人交流。大学作为一个微型社会,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学习、生活、感情挫折、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倾诉对象或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告诉身边的人, 迫切需要一个理想的倾诉对象。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与人交流, 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泄心中的不满、讨论感兴趣的话题, 而不用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让身边的人知道。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在现实交际中不善与人交往的人来说, 网络交际是一种较佳的交际方式。网络交际的虚拟、快捷、平等、自由等特点, 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交流、实现倾诉的愿望, 自然成为他们钟爱的对象。

(三) 逃避现实生活, 寻求理想自我

长期以来, 学习的压力、家长的期望, 让大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到了大学后, 很多学生在放松自己的同时, 也迷失了自我。当他们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挫折, 又找不到合适的宣泄方式, 而网络特有的虚拟性特点, 使他们可以在网络游戏中赢得自尊、获取胜利, 在网聊中重塑自我、赢得赞赏, 在网络中体验恋爱、获得爱情。这一切让他们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与成就。这种成就感使他们对网络有了更大的期待, 也形成了更大的依恋, 甚至成为网络“瘾君子”。

(四) 意志力薄弱, 自控能力不强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转型期, 思想尚未成熟, 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大学之前, 学校里有老师的提醒与管理, 家里有父母的监督, 他们上网的时间与频率都受到控制。进入大学后,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养成, 习惯于家长与老师安排的他们, 面对乍获的自由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加之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他们面对内容丰富的网络, 很难控制自己上网的行为, 有时即使知道迷恋网络是不好的, 但还是经不起诱惑。

三、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对策和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并予以积极的引导。

(一) 加强网络管理与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时期, 自控能力较差, 有时候很难抵制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诱惑, 在思想和行为上易误入歧途。所以, 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其次, 网络管理制度要逐步完善并切实落实, 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第三, 加大对学生上课、就寝方面的管理, 严禁出现学生“课不在室、宿不在舍”的情况。第四, 加强对网络开放时段的控制, 将办公、教师宿舍网络与学生网络分开, 严格控制学生网络开放时间, 使其与学生作息时间一致。

(二)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感, 并把它作为交际、娱乐、排解压力等途径, 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校园文化生活的单调贫乏和吸引力不强。为此, 有必要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完善校园网络资源。在校园文化生活方面, 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 给大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自我价值。首先,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 邀请的对象最好是名师名家, 话题要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要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其次, 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让更多的大学生把闲暇时间投入其中。第三, 广泛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 把大学生的兴趣与精力吸引过来, 为他们发挥特长、成就自我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 要加强网络软硬件建设, 丰富校园网络资源, 把它建设成为一个高品位的网络系统工程。首先, 增加网络建设的投入, 保障机器的优良状态, 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其次, 丰富校园网络内容, 增设娱乐、就业信息, 满足大学生休闲和就业的需要。最后, 鼓励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网内建立相关网站, 自主参与和自我管理, 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 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巩固网络教育阵地

网络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网络教育平台的作用。首先, 要建立多维沟通的交流平台, 包括学校留言板、校园BBS、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个平台切实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难题,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其次,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广泛宣传心理健康与卫生知识, 对大学生上网进行积极引导, 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最后, 加强网络法律道德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 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养, 从而消除网络的负面作用, 把大学生引向健康的人生轨道。

摘要: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是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青年人的生活、学习、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 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作者以网络生活概念出发, 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网络生活现状, 并根据调查结果探析了大学生上网的习惯, 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以期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提出改善。

关键词:学生,网络生活,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晔.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J].科技信息, 2009 (36) .

[2]荣华, 华丽, 张敏霞, 王盘洲.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

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8

调查时间:2016年4月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范围:东风中学全体学生402人,发放调查问卷70份,有效问卷70份。

调查目的:学校语文组正着手开展“如何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的集体备课活动。笔者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为了更好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推动本次活动开展,使之达到实效,对“目前,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进行研究,希望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研究的内容及结果统计

语文组围绕“目前,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设计了20题。(要求:请同学在你所遇到的作文问题后的括号里打上“√”,一般为10个以内)

1.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话说不出,难以下手。(84.2%)

2.能说清楚事例,但语言贫乏,找不到有用的词语,语言不具有美感,无法尽情抒发情感。(51.42%)

3.语言表达差,全是“口水话”、“流水帐”,使自己对作文没有信心,从而不想写作,害怕写作。(50%)

4.作文主题、内容、想法只在脑海里反映,知道该写什么,但是很难落实到本子上,难以用语言表达,东垃西扯,不知所云,最后连自己也不知道写什么了。(61.43%)

5.没有素材,写时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脑海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思维打不开。(68.57%)

6.对作文写作技巧不理解,不知道写作的方法。(50%)

7.找不到写的内容,反反复复就那么点。(61.43%)

8.对作文兴趣不大,写作文应付了事,作文很少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38.57%)

9.有时感觉某个话题要写的东西很多,能想到很多观点和事例,但不知道如何来选择。(48.57%)

10.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不感兴趣,不想写作文。(28.57%)

11.以前作文很好,现在忙于理科作业,没时间来管语文,也不像以前那样做摘抄了,因此感觉作文素材少了,写不出来,难以下笔了。(35.71%)

12.常遇到写不来的字,字太难。(32.86%)

13.即使学了很长时间的写作,都没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提高。(44.29%)

14.写出来的文章总是缺乏文化底蕴。(47.14%)

15.平时常常背诵一些经典美文,但在写作时不知道是否能用,不知道模仿和抄袭的界限。(17.14%)

16.写出来的文章总没有灵气。(55.71%)

17.也收集了一些素材,但不会运用。(32.86%)

18.写作文老想编造情节。(41.42%)

19.文章缺乏自己的思想,写不出新意。(37.14%)

20.写完就丢,没有重读一遍或反复修改的习惯。(18.57%)

三、调查的数据分析

据我们在全校作的问卷调查发现: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话说不出,难以下手的比例高达84.2%。对他们而言,写作文是件苦差事,为了交差,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定式,从一开始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因而作文的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必定不佳。经统计分析,学生的作文问题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文章短小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瘳瘳数语,几行字就是一篇作文。意思虽然说清了,语句也通顺,但不能抓住事物的细节作细致地描绘。就好像一幅画,只有轮廓,没有血肉,丰满不起来。

(二)表达不准确

有些学生要么重复罗嗦,要么词不达意,这样的作文让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受阻。本班就有几个这样的同学,作文通篇都是口语,有的字甚至从字典中都找不到,他用拼音代替,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书面语来表达。看这样的文章,如同嚼白蜡,索然无味。

(三)缺乏真情实感

有的学生景物也描绘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写得很清楚,但读起来干巴巴的,缺乏情感的滋润。也不能在作文中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主观立场,好像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看客。这样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

有的学生虽然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祖国真伟大!等等,但由于在行文中缺乏情感渗透,读起这样本该情感充沛的句子,也总觉得空洞。

(四)作文模式化,缺乏个性

作文本来是个性化的活动。所谓个性化,就是针对一个命题或多个命题,全班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每个学生不同的心声和不同的水平。可是平时一说写作文,学生就搬出《读写天地》《作文大全》等套用模仿,有的甚至是全盘接收;或是老师念一篇例文,有一半学生都成了例文的作者。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无个性可言。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分析,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缓解学生“写作恐惧”心理。

简单地说,对于中学生而言,写作其实就是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的记述和评价。它是自我情感的一种真实流露和宣泄。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中,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要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了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没有结构、体裁的限制,对学生唯一的要求是:观察得要更细,发现得要更多,写出真情实感。老师应尽最大努力试着把作文课变成一次游戏、一次采访、一次通知、一次广告招标、一次观察试验……这些活动,可就地取材,但需精心设计,不让学生有负担,从而让学生对作文达到由“厌写”到“乐写”的转变,让作文充满真情实感。

(二)阅读写作紧密结合,重视习作前的指导。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便是古人在读写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只有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厚,才能博古通今,也就很自然地不费思索地顺理成章了。

根据作文教学计划的安排,每次作文课之前,必须重视课前指导。写人物,就应该提前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变化;写景,就应该要求学生提前有针对性地观察自然景象;写物,应提前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研究各类物品的形状、色彩,掌握其特征……总之,每次写作之前,都应根据习作要求,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搜集和积累必要的材料,这样到了作文时学生胸中才有积蓄可倾吐,手中才有方法可使用,口中才有词语可表达。

(三)赏识教育是写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以评促写。

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不适当的评价,是造成“挫败感”主要因素。当一个人得不到别人认可的时候,是很难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作文如做人”,写作是自己心灵世界的真实展现。不容质疑,每个学生对自己苦心创作文章,都希望得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赞扬。所以,我们在批改作文时,应多眉批哪些好,好在哪里,评论的话应尽可能丰富,有针对性,避免套话、空话。对于哪些极其失败的文章,也不可以用一个“差”字盖棺定论,其实再不好的文章,只要我们用心去读,都可以发现些许闪光之处,或许我们指出的这点“亮光”,便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心灵中的“星星之火”。再则,在作文讲评时,应给学生充分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对于好的文章既可以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大家,也可以由同学或自己来读。对于那些不好的文章,既必须由老师来读,从而把握一个度,即让大家感觉到其中败笔或不足,又可以发现其中“迸射出的智慧火花”,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师们应根据“课标”精神——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努力排斥“为应付考试而作文”的思想,以新的思路,运用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大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上一篇:友谊的英语谚语有哪些下一篇:毕业发言稿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