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论文
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导学六步” 自主学习模式》 是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 规划课题,本课题研究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我校语文、数学及英语教研组结合本校的学科教学实际于 2016 年 9月提出并申报此课题。两年来,在市、区两级教研室的全力支持及精心指导下,我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两年
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当研究课题申报后,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课题研究工作、人员、奖金、奖惩四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 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即理论学习讨论阶段,学习杜郎口经验,组建课改组织机构,制定本校课改实施方案,开始学案编制初探。在这一阶段过程中,我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教导处牵头,由各课题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即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案设计的内容,掌握学案编制的结构和模式,正式开始实践试验。
3、第三阶段: 加大课堂教学模式重要环节的检查和调控力度,认真学习,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掌握模式,全面铺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面。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在此过程中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实施推进、督察小组,定期指导及检查; 同时,各课题组负责人在教导处的统一指导下,精心组织各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学生活动的指导,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4、第四阶段即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
“导学六步” 自主学习模式小结验收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撰写总结报告,对实验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报告。
二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及相关的教学理
论;
三是坚持每学期开展好一到两次“三课竞赛活动” 及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论证观点,寻找规律;
四是坚持每学期每人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五是坚持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六是课题组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组织学生相关活动的评比、撰写的论文反思评比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顺利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如语文课中,通过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语文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
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学生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例如在我们课题组老师的辅导下,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的主持人素质明显提高; 我校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作文水平近两年来有了普遍的提高。再如数学课,我们初步构建的“导学六步” 教学基本模式。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死读书,读死书的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
2、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
升
常熟市被卫生部列为全国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部长联系点。2012年常熟市实施新农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项目, 是由亚洲开发银行资助、卫生部农卫司组织、卫生部新农合研究中心实施的政策性研究项目。在我国为首次开展, 旨在通过对项目县的新农合供方支付方式进行干预性试验, 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自我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 在广大参合农民就医需求快速释放、医疗费用较快上涨的情况下, 发挥新农合基金最大效益, 为国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新农合供方支付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农村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86-02
当前孩子的教育,家长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和特长,而忽视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的孩子表现出自私、狭隘、霸道,缺乏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体谅父母辛劳,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孩子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孩子缺乏感恩意识这种现象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不足,令人担忧。我们的感恩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了一段时间了,从开展的活动来看,学生把发生在身边或自己身上的关于感恩的事情愿意讲给他人听,增强感恩教育的现实感与可能性。我们注意到他们进行感恩回报的行为已经涉及到各个方面,感恩教育对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
一、孩子感恩心形成的基础是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最初的启蒙老师。父母应成为孩子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及家庭成员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获得感恩意识的搭建好第一个平台。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成人后可能会很惨,例如: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
1.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谢谢”。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当孩子接受到礼物或帮助时,家长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日常用语。
2.要开展谦让教育。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应该和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自利的观念,应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懂得大方,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3.要互助教育。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就不要再给孩子包办代替。家长和孩子之间应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小时候爸爸妈妈帮孩子做饭、洗衣,现在孩子长在了,周末回家要替爸爸妈妈洗衣、做饭,这样让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通过这种小的事情、小的情绪让孩子熟悉这种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二、孩子感恩心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学校教育
1.抓住日常生活环节培养学生感恩心。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日常生活片段,随时对学生进行感恩心的培养,这是现行教育对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我们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比如说,我今天从家里走到教室去上课,一路上骑车的人和走路的人特别多,但大家都通行有序,我并没有被骑车的人撞伤而受皮肉之苦,这源于他们内心里有关照。走进教学楼时,能接一杯开水带到教室去喝,还可以暖和一下手。有人说那是拿了工资的管理员烧的开水,因为拿了工资所以才会烧开水给大家喝。可有谁看到过人民币会烧水给大家喝?走进教室,看到昨天晚上满抽屉垃圾的教室已干干凈净了,给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的是值日生,那么当轮到你做值日时能同样给他人一个舒适的环境吗?感恩应该是一种心情和一种心境,只有深刻感受到被恩情浸透时才会自然而然产生回报的愿望和行为。感恩教育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惠,挖掘出这些小小恩惠的价值。日常生活的小事是滋养感恩之大树成长的养料。
2.抓住节日活动环节培养幼儿感恩心。中华民族现有许多节日,如: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等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因此,我们要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比如“母亲节”开展“送妈妈一份神秘的礼物”活动,孩子们可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也可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国庆节”我们可以跟学生讲授革命烈士的英雄业绩,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让他们树立对革命先辈的爱戴和感恩之情。通过这些节日感恩活动的开展,不断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岁月里潜移默化的将感恩的种子长成一颗感恩的大树,回报家人和社会。
3.抓住教材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在目前的教材中,有些素材可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如: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等,那么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并开展一些专门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教学和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促使他们感恩情感的养成。
三、孩子感恩心强化的平台是社会教育
孩子感恩心的培养除了家庭、学校外,社会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我认为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强化孩子感恩心形成的重要平台。为了孩子,为了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我们的社会各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要自觉的担当社会责任,就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学校、和谐单位,使我们的孩子在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切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爱、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们的心灵从小就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回报社会和感恩社会的心。
四、结语
确定课题是教育科研的首要环节和起点。确定课题的实质是选定科研方向,确定科研目标。笔者从事课题管理工作,有时会有老师找到我,问我要课题。的确,对于初涉教育科研领域的教师来说,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下课、改作业等平淡无奇,选择一个课题的确有难度。孰不知,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课题就在身边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你能勇敢地面对现实、练就一个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头脑,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发现和确立一个恰当的课题并非一件难事。那么,如何发现和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呢?
一、从教育热点问题中找问题
教育热点问题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答案并不十分明确或有一定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与教育改革如影随形的,如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普遍关注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有较大的可研究和讨论的空间,研究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能力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课题。比如,一所小学的数学教师确立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一所九里区的中学根据学校的区位和文化特点确立了“徐州地区两汉历史文化初中校本课程开发”课题;一所师范学校确立了“教师群体学习化组织的建设研究”课题。从热点中找问题要注意不要贪大。贪大的后果是研究起来不知从何入手,操作性差。即使勉强研究,其结果也将是空洞无效的。一位教师曾确立过这样一个课题:“九年制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经反复思考后认为,这一课题对于基层学校的教师来说,研究的时空太大,研究的内容涉及太多,操作起来太困难,后来不得不放弃该课题研究,重新选择了新的课题。从热点中找问题还要注意不要跟风,即不要看别人研究什么就盲目跟从。要首先通过学习,对要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要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待各方面的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研究。记得当创新教育刚被提出时,许多学校选择了这方面的课题。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还没搞清楚创造和创新的区别和联系,“九五”立项的课题仍无法结题,只能不了了之或被取消立项了。
二、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中找问题 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被关注和提取出来后,可能会成为很好的研究课题。比如,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发现英语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使用存在盲目性大、实效性差的问题,于是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使用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了解了学生对各种媒体使用的意见,对每一种媒体的使用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如使用的时间、适合何种内容使用等,提高了媒体使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要想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应注意平时的积累。应事事处处做有心人。如,注意观察学生,从学生身上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一位教师做的研究非常值得称道:班上一位同学骨折了,二次手术后,班级同学对他更是照顾有加。但这位同学却显得闷闷不乐。这位教师通过了解家长,得知他觉得大家在可怜他。教师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怎样从“积极学习关心”转向“试着学会关心”,开展了系列活动,很好地进行了“学会关心”课题研究。教师还应注意随时记录发现的问题、自己的困惑和想法等,这些材料都可能成为进行课题研究的素材。从发现问题入手,对问题加以分析,探求问题的症结,基于对问题的认识,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践中实施方案,谋求解决问题,并对实践过程不断加以反思,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中选课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课题来。
以上三种发现问题以形成课题的途径对于基层学校的教师来说比较容易操作,也最为常用。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理论,提出问题以形成课题。如,可以验证、应用某个理论;可以对某个理论的某个方面提出异议;可以解决某个理论提出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等。这些途径对基层学校的教师来说要求较高,需要教师首先通过学习和思考吃透理论,然后再提出问题,切忌对理论一知半解就匆忙上阵。比如,要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就得先读几本有关建构主义的书籍。可以说,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相当普遍的,只要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经常关注教育科研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勤于思考,勇于变革,就一定能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当问题被提出来后,能否进一步形成可以研究的课题还有待斟酌。教师在以下几方面要注意: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牢牢把握当前的改革方向。否则,即使有可以研究的问题,也会因指导思想的错误而确立出“不合时宜”的课题。比如一个学校提出一个名为“小学中高年级差生研究”的课题方案,显示了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了解不足。因为仅凭成绩怎么能盖棺定论学生为差生了呢?新加坡一位校长就直言他们学校没有差生,学生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各有各的特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成长与发展,因此不能说哪个孩子是不好的,是差生。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对人的评价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所以象这样的课题实在不可能在“十五”的大环境下确立。
第三、对于别人已研究的课题,许多教师心存顾虑,怕步别人的后尘,白费工夫。笔者认为,这种顾虑大可不必。因为,基层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一种“现场式”的研究,每一位教师的研究现场、研究对象与别人的都有所差异,而研究者本人选取的研究视角、研究能力和方法也未必与别人相同。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尽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思考,解决问题,形成研究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未必具有多少推广价值,但应当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具有校本性;教师可以在这种研究中得以发展。但笔者并不提倡闭门造车,教师应关注同一研究领域中别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借鉴别人的经验,搞出自己的特色。
第四、要重视专家的论证。一个课题确立的是否恰当,有时教师自己没有把握。这时最好借助专家的力量,请专家为课题把脉。专家可以是高校的理论研究者,可以是科研人员,也可以是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和领导等。基层教师与理论研究者形成研究共同体,是基层学校科研的良好范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选择和确立课题的一般步骤:
1、寻找选题线索。通过阅读文献、观察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同事交流,发现课题研究线索。
2、提出初选课题。对课题研究的若干线索加以整理,作为备选。
3、对选出的课题进行疏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意义、任务、方法。
4、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借鉴别人的经验,确立自己的特色。
5、分析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一、综合管理类课题
1.农村初中校本研究中培养教师积极性的实践与研究 2.家庭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 3.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模式
4.优化初三毕业班管理策略的思考 5.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行动研究
二、德育类课题
1.论班级活跃分子管理的研究 2.学生座位调换的研究
3.多给表现机会培养后进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 4.教师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与实践 5.寄宿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 6.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研究
7.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研究 8.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实践研究 9.特殊家庭学生网瘾的纠正研究
10.家长期望与孩子行为反差的实践与研究
三、教学类课题
(一)初中语文
1.初中文言文趣味性教学的行动研究 2.初中语文课堂有效练习的实践与研究
3.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课课型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4.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形式的实践与研究 5.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推进策略的研究
6.初中语文“读悟写”三结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7.初中生作文“自改互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8.初中生考场习作低效的成因与对策
9.初中语文“情境再现”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10.初中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11.提高学生作文评价能力的实践研究
12.初中学生语文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13.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
14.课本剧的编演在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15.语文教学中潜回答的挖掘和利用 16.“经典名篇”作文格的实践与升格研究 17.挖掘校本资源,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18.借助影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研究 19.语文课堂渗透古典文化的策略研究
20.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积极性的设计研究 21.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研究 22.基于情感教育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3.渠不清流缓缓来——浅谈师生共读 24.初中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 25.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研究 26.让九年级学生学会梳理语文知识 27.让初三学生学会如何阅读说明文 28.让初三学生学会古诗文复习的方法 29.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 30.如何让初三学生把中考作文写得漂亮
(二)初中数学
1.初三数学复习策略的研究
2.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疑的研究
4.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5.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小型辩论会的实践与研究 6.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问题的研究 7.初中生数学知识巩固方法的研究
8.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9.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10.初中数学讲评课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11.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际与研究 12.初中数学学习笔记本的设计与研究 13.初中数学课堂小练习有效性设计的研究 14.初中数学作业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 15.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6.初中数学教学分区分线管理的尝试和思考 17.初中数学习题课例有效性的研究 18.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的研究 19.初中数学课中例题的变式教学研究 20.“五让”教学理念下的数学课让学生“说”起来的研究 21.“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减负增效”的探究 2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优的策略研究——数学智慧攻略 23.心语日记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4.让学困生爱学数学
25.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26.初中数学课外作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7.提高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绩的策略研究
28.农村初中“数学学习潜能生”的不良学习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29.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研究 30.初中生数学学习厌烦心理研究
(三)初中英语
1.农村初中英语语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初中英语作业多元化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3.初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4.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5.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6.初中生英语学习分化问题的研究
7.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小先生”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8.初中英语教学中口语训练方法的研究
9.初中英语“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及对策 10.开展初中英语第二课堂的行动研究 11.英语课堂活动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12.英语课堂教学语境引入的设计与研究
13.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优化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14.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15.如何通过“Morning Report”提高初一英语教学效果的研究 16.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17.农村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究
18.如何让评价更好的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19.如何进行有效备课的研究与探索 20.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
21.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下,如何让“五让”理念更好的实施 22.农村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策略研究 23.农村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研究
24.农村初中生英语课前有效性预习的探索 25.提高中学英语写作水平的策略研究
26.初中英语课外作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7.初中英语“完成时态”有效教学的探究 28.让初中学生乐学英语的策略研究
29.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30.建立初中英语作业多元批改模式的研究探索
(四)初中科学
1.农村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问题的研究 2.初中生科学学习分化的成因与教学对策 3.初中科学探究实验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4.初中科学习题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5.提高科学实验课时间利用率的行动研究 6.初中科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7.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科学学习差异的研究 8.初中科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9.初中科学开放性作业的编排与兴趣激发研究 10.初中科学课前预习作业的编排研究
11.利用家庭小实验提高农村初中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实践研究 12.农村初中简易微型科学实验的实践与研究 13.初三科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14.影响初中科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15.农村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16.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研究 17.提高女生学习科学兴趣研究
18.探究有效批改初中科学作业的模式
19.初中科学导学案的分层设计的实践和研究
20.初中科学作业多元化设计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21.如何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22.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能力 23.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4.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25.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健康教育
26.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7.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8.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学实验能力
29.科学教学中,学法指导,学、练矫正的探索 30.怎样上好科学试卷讲评课
(五)初中社政
1.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生活案例应用效果的研究 2.农村中学生理财和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3.农村初中非常态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4.初中生自我教育成功案例的研究
5.优秀初中生道德自主学习状况的个案研究 6.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7.初中生学习焦虑心理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8.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9.初中三年级部分学生自信心下降的成因与对策 10.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11.初中历史复习方法的研究
12.初中历史教学中阅读式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 13.改善初中生历史记忆效率的实践与研究 14.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15.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中的有效使用研究 16.关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作业策略研究
17.巧妙设置导入提高学生历史课堂学习兴趣的研究 18.随堂检测的合理设计研究 19.初中历史学案设计研究 20.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21.地理分布图阅读方法的研究
22.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3.读图分析题解题方法的研究
24.培养学生读图技能和用图习惯的研究 25.如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26.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研究 27.读图分析题解题方法的研究
28.地理课堂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 29.关于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 30.地图判读及地理图表分析能力的研究
(六)初中技能
1.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2.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现状调查
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4.关于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应用的研究 5.中国戏剧的魅力在音乐课堂上如何展现 6.初中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7.在初中体育课中渗透“规则教育”的研究 8.初中体育课、活动课一体化实验研究
9.初中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课有效结合的案例研究
10.游戏教学法对提高肥胖学生耐久跑兴趣有效性的研究 11.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研究
12.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美术新课程中欣赏课的教学设计 14.美术课堂上如何开展写生教学 15.如何开展水墨画教学
四、其他研究
1.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
2.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错题的习惯研究 3.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偶发事件方法与技巧研究 4.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策略研究 5.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研究 6.让学生大胆发言的策略研究 7.避免无效讨论的策略研究
8.中学生学习障碍的发现与矫治的个案研究 9.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10.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1.培养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 12.毕业班后进生分类指导的研究 13.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个案研究 14.使学生主动提问的策略研究
15.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纪律管理策略研究 16.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研究 17.搞好主题班会的研究
18.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
19.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的来源
该课题由湖南省新邵县一中杨初春教师首创,经过八年的艰苦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1993年后,杨初春老师先后应邀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讲学100多次,上观摩示范课300多节,听众达10多万人;全国26个省、市、区办起杨氏快速作文实验班5500多个,投入教师10万多人。数十万名学生接受了快速作文训练,贵州、海南及我省将快速作文作为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引进,并在全省推广。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的作文指导方法、作文讲评方法和松散拖沓的写作习惯已无法适应祖国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而快速作文既是时代的需要,又符合《全日制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开发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学生写作素质。因此积极进行快速作文实验,努力完成作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作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快速写作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和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语文学科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且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写作速度”,因此快速写作是时代的需要。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和效果不佳的现状,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找到一个新产突
破口。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快速作文训练是开发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学生写作素质的强化训练。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未被开发的无法估量的潜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我们目前只运用了脑力和体力的一小部分。”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佛斯坦也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青少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未被开发的潜能,他们多数人具有可变性优势,通过强化训练,可以把未被开发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开掘出来。快速作文训练正是依据这一理论,采取强化训练措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使学生变得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并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课题研究假设
通过强化快速作文训练,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使作文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要求。参加训练的学生将变得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将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将不但提高写作能力和整体语文水平,而且对其它各学科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课题研究内容
(一)实施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础训练: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积累写作材料;丰富写作语言,训练书写能力。
2、思维训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加强抽象、形象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技巧训练:快速审题、立意、布局、写作、修改等技巧;
三种基本文体的快速写作技巧;分专题指导、练习,克服快速作文中出现的走题、空洞、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等毛病的方法。
4、速度训练:快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成文、修改的方法,完成40分钟600字的速度目标。
5、综合训练:综合运用前二年掌握的快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
学生通过系统的快速作文训练熟练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在40分钟内完成600字的作文,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字迹工整、有新意。
(二)实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重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双管齐下,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
2、重视第二课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规定必读书目,全期不少于10本,具体书目另定,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
3、重视社会实践。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生活,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分析能力。
4、重视信息反馈。在快速作文的训练过程中,要及时收集来自学生的家长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
5、重视训练计划。快速作文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强化训练,因此必须分步骤制定具体计划,克服作文教学中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现象。
6、重视方法指导。要研究写作方法和思维方法,要把基本的快速写作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并具体指导他们用于写
作实践,以提高写作速度。
7、8、重视教师素质。“师高弟子强”,快速写作训练尤其如此。重视组织领导。成立快速作文实验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快速作文实验,及时解决实验中的有关具体问题。
六、实验研究的方法
1、验证性实验研究法。鉴于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而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已被公认为先进的教育经验,有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很好的代表性;有新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因而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研究中的验证性实验研究法。2、3、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
此两法按照与杨初春老师相同的方法重复进行,力争积累较为丰富和成熟的经验,从而取得更深刻的规律性的认识。
七、完成实验研究的条件及保证措施。
1、学校重视该课题的研究,每年特批一定数量的研究经费,经费能得到保证。
2、课题组成员年轻,工作热情高,学历达标,有两人已是区科研骨干,其中副组长孙丽敏已接受第三期市科研骨干培训。研究人员科研意识与科研素质、科研能力能得到保证。
3、学校定期派课题组成员轮训,并能得到区教科所的技术支持,有课题实验研究的技术保证。
八、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8——2005.10)
启动,组织人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将任务落实到实验教师,选择被试。师资培训。
(二)实施阶段(2005.11——2008.5)
实验周期为2年半,每次课题组成员都要制订各自的实施方案,扫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的实验序列,分五步实施。每学期一步(共计五个学期五步)。每完成一步,都进行交流、研讨,反馈改进,阶段小结、汇报。
(三)总结阶段(2008.6——2008.7)
全面总结,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四)结题验收阶段(2008.8)
宣传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九、成果形式1、2、实验研究报告 科研论文
十、组织机构
(一)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李渐君杨林中学校长
副组长:马占发杨林中学副校长
孙丽敏杨林中学科研骨干教师
成员:孙淑芳语文教师
司海玲语文教师
朱贺语文教师
高巍语文教师
金良语文教师
实验班级:初一年级一、二班
十一、参考资料
一、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外课题研究的选题思路与选题原则
新编历史教科书专门附设了22个课外研究课题, 主要选题思路有:
(1) 同步教学, 收集文献, 疑难突破。如“维新变法措施的失误谈”“近代实业精神论”。 (2) 理性认知, 论证史论。如“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影响”“我看两宋经济重心南移”。 (3) 社会实践, 结合地方特色, 深入调查研究。如“陆荣廷与近代南宁城市建设”。 (4) 撰写人物传记, 活化人物历程。如“林则徐的官场面面观”“张謇办大生的营生理念”。 (5) 学术争鸣, 关注热点研究。如“16—18世纪中外货币观的差异”。 (6) 学科交叉, 渗透研究。如“百万雄师过大江之敌我环境因素利弊探讨”。
由于选择和确定课题的关系重大,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下列选题原则:
(1) 示范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以历史知识为主导, 或渗透相关学科的主题, 引导学生寻求切入点, 逐步分解, 由点到面, 合理示范。 (2) 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师在价值取向上侧重于学生兴趣的诱导, 给予每个人展示多元成果的机会。 (3) 可行性。在内容上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量力而行, 扬长避短, 指向明确, 从实际出发, 把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等结合起来。 (4) 现实性。加强当代问题的应用性研究, 学以致用, 向现实与自然界开放, 避免空泛性。 (5) 创新性。打破思维定式, 提高思辨能力,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6) 全员性。人人参与, 协调配合, 集思广益, 合作研究, 动员多方投入。 (7) 特殊性。承认教育群体个体间的差异, 允许其个性发展的特殊性。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外课题研究主要辅助载体的优劣
1.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各种文稿手稿、图书、期刊、影片、磁带、磁盘、光盘。文献检索可以从各种资料储备中迅速找出各种信息, 是参与研究性学习课外课题研究的主要程序。这种方式既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 又促使学生更贴近历史, 感受历史,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历史原因, 各种资料真假虚实不是一般学生可以识别的, 且年代久远加之各种政治原因、社会原因, 许多资料往往支离瓦解, 只言片语, 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去伪存真的指导作用。
2.博客网页。信息网络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 师生可以以建立博客或相关的讨论群的方式, 链接首页、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讨论区等各种资源, 实施网络资源的相互交流, 体现研究的合作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博客群作为一种新载体, 它的使用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且由于各个地方经济水平差异等原因, 它的推广有待深化。
3.社区资源。包括各个生活小区、城镇、村落、各宗族家族家庭相关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 个人经历等资源。社区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 让历史走进社区是研究性学习从课堂走向社会的体现。但是由于社会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学生在参与社区调查研究时, 人身的安全以及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仍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外课题研究模式枚举
(一) “命题—调查—整理—评估”模式
【案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册阅读课《军阀割据战争》。
1.命题环节:由于此课为阅读课文, 学生对近代军阀历史颇有兴趣, 且课文仅对近代军阀割据的原因、军阀混战、影响作粗浅论述;加之近代广西乃军阀割据严重的地方, 前有陆荣廷、沈鸿烈等, 后有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新桂系, 为加深学生对军阀历史和课文的了解, 故设立此命题。
2.调查环节:可以将学生按来源地分为六个小组,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生活所在地挖掘当地著名军阀历史, 可以自行提出研究的方向与问题, 研究手段也可以因地制宜。于是学生立刻挖掘出各种军阀历史调查方向:南宁学生提出“陆荣廷与亭子建设”“黄绍竑的豪门大宅”“陆荣廷最爱的武鸣牛杂”等;玉林学生提出“李宗仁玉林起兵”;百色学生则提出“白崇禧与百色烟土税”“滇桂大战所为何事?”等等。带着问题, 学生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 或在当地采访, 或采用互联网等, 通过各种调查, 对近代军阀历史有了感性认识。
3.整理环节:学生的各种资料收集经过最后汇总, 以班级版报或年级“历史讲坛”的方式进行展示、评讲, 推广了各种活动的成果;部分学生的整理成果受到当地文管部门的重视, 被整理收藏;部分资料则在报纸杂志上刊登。
4.评估环节:各种整理结果, 不管是小论文还是实物、图片、调查报告, 教师都做一个整体评估, 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 激励学生。
(二) “讲座—调查—交流—学习”模式
【案例二】“文革”那些事。
1.选题背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一章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把握远去的历史, 全面感知“文革”这一历史概念, 教师通过历史调查活动, 让学生从亲历者、当事人的记述、回忆中收集、整理“文革”资料, 学会理解与评价历史。
2.讲座环节:教师开设一个“文革往事”的讲座, 介绍“文革”中的一些奇闻怪事以及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情况, 借此让学生了解许多今天难以理解的现象, 如“坐飞机”、“阴阳头”、“忠”字舞、样板戏之类。
3.调查环节:学生对自己身边经历过“文革”的长辈或邻居进行访问, 收集有关“文革”的史料。学生要着重观察被采访者的表情、语气、神态, 感悟被采访者对“文革”的感受。这种心理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文革”认识。
4.交流环节 (节录)
生1:我奶奶出身于地主家庭, 被称为“地主婆”, 经常被红卫兵拉出去批斗;父亲他们被称为“地主阶级的狗崽子、孝子贤孙”。
生2:我爷爷是国民党188师军队的士兵, 参加了抗日的桂林保卫战, 后来起义参加了解放军, “文革”期间被认定是特务, 曾经被红卫兵抬起又狠狠地摔下, 造成终身残疾。 (学生惊呆了)
生3:展示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
生4:找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等“文革”歌曲的原声带。
师:你们说说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是什么样的。
教师归纳:大家通过对“文革”往事的调查, 对“文革”有了一定的感知, 下面我们结合课本的有关知识, 做一个全面系统学习。
(三) “命题—设计—体会”模式
【案例三】以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一中国古代史《联系东西方的纽带———丝绸之路》为例。
1.命题环节:课本对丝绸之路的介绍比较简单, 介绍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这个事件以及丝绸之路的简单路线, 对丝绸之路的总体印象还比较抽象, 且留下许多地理名词, 如河西走廊、玉门关、车师等。因此教师设置一次“重返丝绸之路”命题研究很有必要。
2.设计环节:制作一个网页“重返丝绸之路”。学生自己组队, 从旅游文化、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的角度出发, 提出自己喜爱的子命题, 如:“西汉走西域, 哪条道路最近最安全?”“古今丝绸重镇的地名变迁”“丝绸贸易在哪些西域小国生意最好?”“丝绸之路上好风景———沿途物种介绍”“我设计的新丝绸之路”……
3.体会环节: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 自行收集各种资料, 或旅游风景照片, 或沿途访问记, 或文献资料选编, 或自己所绘制的地图, 充分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并将这些资料自行上传到网页上。个别学生设计的“新丝绸之路”, 建议开发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可以从物候、地理、风土等资源入手, 得到了政府旅游部门的充分肯定。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外课题研究建模是对课堂教模的延伸, 抓好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 融会课内外知识, 构建新信息、新体系, 这是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霍益萍主编.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2]霍益萍, 查尔明著.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江苏太仓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3]仇忠海, 霍益萍主编.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见:上海七宝中学新探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一、求“实”,忌“假、大、空”
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伪,做课题研究必须端正态度,明确动机,不能把课题研究当作花瓶和摆设,装点门面:也不能看作评聘职称、晋升职务的“敲门砖”,而应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减少低效劳动和无效劳动,真正做到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此,课题研究求“实”应做到:
一足选题要实。所选择的课题必须是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虚无缥缈,不着边际的问题,不是专家、学者的问题,不是报刊、杂志中的问题,也不是假象和凭空杜撰的问题,而必须是自己身边的真实问题。况且选题最好具有连续性,使学校科研不出现断层,有连续性,成果能够增值。
二是管理要实。校长既是学校科研的决策者。也是研究者、实践者,校长要亲自参与组织、协调、研究工作,为研究提供物质保障,营造良好的支持环境,还要建立研究机构网络,完善研究制度。如:督查评估制度、定期交流制度,成果推广制度、团队合作制度、捆绑奖励制度等等,逐步形成教育科研的统筹运行机制,
三是学习要实。首先要致力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通过校本培训、论坛沙龙、教师研究共同体等途径来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水平,比如可以采用网络教研的行式,自由组合成为研究团体:其次把课题研究培训作为教师最大的福利,采取邀请专家到校讲学或“授课”“评课”“评研”,给教师“最近发展区”式的指导和外派参观学习等方式,夯实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理论支撑:最后要建立课题研究平等对话、合作切磋、经验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展示交流研究成果,营造宽松自由的教育科研氛围。
四是成果要实。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和指导别人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借鉴性。同时,教师在一定时期里进行的课题研究要确定一个重点,不能贪多求全,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崇尚“假、大、空”:研究成果不能东拼西凑或胡编乱造,要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求“新”,忌陈陈相因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教育科研应当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课题研究要求课题本身具有先进性、新颖性。不要做“模仿秀”,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研究什么。这种创新的课题在哪里?一般而言,在各种各样的矛盾点上,尤其是新旧之间的矛盾点。比如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新理论与旧理论的矛盾,不同学科之间的矛盾等等。因此,教师在选择题时要用前瞻的眼光,及时了解和捕捉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看看该课题的现有研究情况,看看别人有没有研究过,研究到怎样一种程度?要避免重复研究别人已经研究过、已经取得了成果的选题。同时,所选课题的角度要新、观点要新,不能是“老掉牙”的课题,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时代感,特别是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存在哪些争论、分歧甚至冲突。比如: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开设的新课程,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值得关注。但也不要对一些焦点问题过分偏爱关注,要在热点问题中出“新”出“奇”:在研究中能采用新手段、新途径、新方法、新技术、新设计等;研究成果应当具有独创性和突破性,能有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一切重复原有理论,复制别人成果的课题都是没有价值和生命力的。
三、求“小”,忌夸夸其谈
所谓“小”,就是问题要小,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要小,步子要小,小到研究者自己有话可说、可以驾驭为止。因为“小”问题涉及的范围小,内容具体、方法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科研门槛要求较低,经费投入极少,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多,便于实际操作,容易取得成果,但不能选取没有理论难度的太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研究价值。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在教科研活动中,要积极围绕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发现问题,选择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切实可行的、可以通过反思和行动改变行为的“小”问题进行研究,不要漫天撒网,不要挑选那些不着边际,无从人手的课题。过程要讲究“短、频、快”,杜绝“疲劳战”、“持久战”,通过解决小问题,产生大效益。如此循环往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就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减少缺点和失误,这是快速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必由之路。
四、求“近”,忌好高骛远
课题研究要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杜绝好高骛远,空穴来风。有的教师由于缺乏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总感到没有课题研究,习惯于向领导伸手要课题。其实,课题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只要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善于细致发现问题,勇于深入思考问题,我们就会时时处处有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问题才真正需要去研究呢?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一是确定这一问题是否有价值。中小学教育中对问题的解决,应以是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为衡量标准,这也可以看成是课题价值的衡量依据:二是问题须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即有现实意义:三是问题要具体明确。不能确定一个看起来很重要,其实无从下手的问题去研究:四是选择的研究问题要可行,即在我们教师能力范围内能解决。如很多教师认为我们的考试评价有问题,然后就选择一个研究课题要改变考试制度,这样的课题研究是不可行的。有了这样的标准,教师一般可从自身教学实践的几个侧面去寻找问题。如从自身教育教学的困境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捕捉问题:在与各科教师和班主任的交流中发现问题: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找到问题,等等。总之,课题研究只有贴近教师实际,立足于教育教学,才有研究的意义,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一:课题名称:英语定语从句学习课题
二:填表日期:2012年1月10日
三:班级:高二七班
四:课题组长:贾西贝
五:学科:英语
六:指导老师:任志玲
七:课题组成人员及分工
姓名性别分工内容
贾西贝男组织,整理
王凯男找资料
张金云男撰写材料
刘子唯女打印材料
周一帆男统计
八: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一些方面来确定英语定语从句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九: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英文中,有两种定语从句:限定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这两种定语从句在其功能和形式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1).限定性定语从句限定性定语从句与主句的关系很紧奏,对其先行词起限定、修饰的作用。如果将其去掉,会影响句子意思的完整性;有时甚至于引起费解、误解。例如:①.Rainforests are being cleared for valuable timber and other resources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nationsin which they are located.为了加速他们各自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热带雨林作为有价值的原木和其他资源正为人们所砍伐。
②.Ocean currents affect the climates of the lands near which they flow.洋流影响其流经的附近地区的气候。
③.They explained the reason to us why they had hated us before.他们向我们解释为什么他们不喜欢我们的原因。
2.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在形式上就与主句很松散,它与主句之间有一个逗点“,”隔开;它对其先行词没有限定、修饰的作用,只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有时也用它来对全句进行补充、说明。即使将其去掉,也不会影响句子意思。由于上述原因,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在表达意思方面也有别于限定性定语从句。另外,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在中文译文里,我们往往将其作为一个分句处理,而不把它作定语翻译。
①.Earlier , the Babylonians had attempted to map the world , but they presented it in the form of a flattened disc rather than a sphere , which was the form adopted by Ptolemy.更早之前,巴比伦人曾试图绘制世界地图,但是他们把它绘制成平盘状而不是托勒密所采用的球体状。
②.The combination of satellites, which transmit information , computers , which store information , and television , which displays information , will change every home into an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center.卫星能传输信息,计算机能储存信息,电视能显示信息,把这些手段结合起来可以使每个家庭都成为教育娱乐的中心。
③.The sun heats the earth ,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for plants to grow.太阳给予大地热,这就使植物的生长成为可能。
④.The old man has a son , who is in the army.那位老人有一个儿子,他在部队工作。
他在部队工作。
3.限定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区别
①.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和主句的关系不十分密切,朗读时先行词部分一般用降调并稍做 停顿,书写的时候多半用逗号分开。
②.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能够修饰整个句子,限定性定语从句则不能。
③.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与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含义不一样,限定性定语从句是确指,而非 限定性定语从句是泛指。
【课题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06-03
高丽霞课题研究论文07-17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论文10-05
研究课题论文格式要求05-25
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论文10-17
作文课题研究09-22
课题研究材料10-06
教育研究课题10-04
课题研究的内容06-09
识字教学课题研究06-20